You are on page 1of 5

DO I : 14071/j .

10. 1008 -
81052003.
03.
006
  
2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 年(第 5 卷) 第 3 期 管理科学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 .
2003, vol .
5, No .
3

论国家人才安全

◆桂昭明  [ 武汉化工学院  武汉  430073]

[ 摘  要]  在概述“二战”前后世界人才资源争夺的历史 、“入世”后中国人才资源面临危机的


背景下 , 提出“国家人才安全”的概念并对其内涵 、特征进行概述 , 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国家人才安
全战略 、构建国家人才安全体系 、努力维护国家人才安全的建议 。
[ 关键词]  人才 ; 安全 ;  国家人才安全
[ 中图分类号] D035.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8105(2003)
02 -0024 -05

   爆炸研究部负责人是苏联物理化学家基斯卡柯夫斯
一 、提出“国家人才安全”概念的背景 基 , 高级顾问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拉比 , 参加研究
工作的还有被称为“氢弹之父”的匈牙利著名物理学
当今世界 , 各国经济 、军事 、科技 、文化 、管理乃至 家特勒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 、英国化学家查德威克等 。
国力的竞争 , 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 谁争夺到 、 正如美国人自己所说 :
“ 我们整个原子弹制造过程好
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 谁就拥有竞 比一场交响乐 , 除了指挥是美国人外 , 作曲和演奏的
争的优势 ;
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乃至成为失败者 , 谁 全都是外国人 。

就面临着危机 。 因此 , 人才的竞争 , 涉及国家安全 。 美国为了拥有优秀人才 , 有时甚至不择手段“抢
(一)二战前后人才争夺的历史 , 充分印证了维护 掠”人才 。 二战即将结 束时 , 苏联忙着 在战场上“劫
国家人才安全的重要 收”物资器材 , 而美国却组织了一支名为“阿尔索斯突
美国在科技 、经济方面曾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 , 击队”的特殊队伍 , 其主要任务是到战败国“抢掠”科
其迅速崛起进而称霸世界 , 重要原因就在致 力于争 技人才 。 这支队伍的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在布置任
夺 、重视培养 和大胆使 用人才 。 早在 20 世 纪 30 年 务时说 :
“得到海森堡 , 比俘虏 10 个师的德国军队要
代 , 美国就采取大量“招罗”人才的政策 。当时欧洲有 有价值得多” 。这支突击队俘获了包括德国火箭专家
2000 多名科学家为逃避德国纳粹分子的迫害 , 背井 布劳恩和原子能专家哈 恩在内的一大批科 技人才 。
离乡逃遁国外 。 美国及时充当“人才避难所”的角色 , 难怪当年美国海军次长在得知美国政府放还钱学森
并为科学家们提供较为优越的研究条件和生活环境 , 回国时扼腕长叹 :
“ 钱学森抵得上 7 个师 。” 据统计 ,
从而吸引了其中一大批人才移居美国 , 他们为美国战 美国二战后的 20 年 , 从其他国家(其中大部分是发展
时的军事科技发展特别是著名的研制原子弹的“曼哈 中国家)挖走高科技人才达 40 多万(其中华裔人才占
顿计划”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 , 促使美国政府 1/ 3), 使这些国家损失教育经费数百亿美元以上 。而
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是“相对论之父” 、德国的著名理 这批人在 20 年内却为美国创造出至少 1000 亿美元
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 “曼哈顿工程”高级研究部负责 的财富 。 美国二战后取得的科技成果 , 80 %是由引进
人是被称为“核武器先驱”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 , 理 的外国人才完成的 。
论研究部负责人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贝蒂 , (二)进入 21 世纪 , 世界人才争夺战更加激烈

[ 收稿日期]  2002 -06 -20


[ 作者简介]  桂昭明(1948 —)男 , 武汉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教授 , 原国家安全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 、中国人才学会理 事 、湖北省人事 管
理学会人才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
     
25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 年(第 5 卷) 第 3 期 管理科学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 .
2003, vol .
5, No .
3
世界人才争夺战的主要背景是 :
经济全球化的到 一方面 , 高级人才已出现断档 , 人才资源也面临
来 , 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 进而引起就业结 严重短缺的危险 。 我国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 跟上
构的深刻变化 , 各国面临的问题几乎相似 :
一方面从 世界的潮流 , 立于不败之地 , 与其他国家一样需要一
事简单劳动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 , 失业问题 日益严 大批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知识 、熟悉国际政治经济和
重;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操作人才越来 国际规则 、懂得世界经济运作的高层次人才 。另一方
越供不应求 。在美国 , 尽管目前有 100 多万从事研究 面 , 我国在绝对数量上是一个人才大国 , 同时又有丰
技术的科研人员 , 但随着以网络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 富的留学人才资源 ,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成为人
迅速发展 , 未来十年美国至少需要 100 多万高科技人 才争夺的重点 ;
特别是“入世”后中国人才面临发达国
才;
在欧洲 , 2000 年缺少 123 万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 , 家激烈争夺的威胁 。
2001 年缺少 156 万 , 2002 年缺少 174 万高科技人才 ; 据国家教育部最近发布的数字 , 改革开放 20 年
在日本 , 今后十年将缺少 200 万名高科技人才 。这些 来 , 中国年均出国留学人数在 2 万人左右 , 累计达 32
发达国家解决自身人才匮乏问题的办法不约而同 : 凭 万人 。目前 , 学成回国的约 11 万人 , 在校学习的约 10
借本国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争夺发展中国 万人 , 滞留不归的约 10 万人 , 回国率约 33 %。这反映
家的优秀人才 。 中国人才处在无序外流 的非良性循环的怪 圈之中 。
(三)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不发达国家深受其害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在 80 年代初 、90 年代初分别出
国际劳工组织 2000 年发表的关于 152 个国家移 现过两次人才外流 、出国大潮 。有人预测 , 新世纪初 ,
民情况报告认为 , 人才外流对不发达国家产生严重影 特别在“入世”后的数年内 , 中国人才将出现第三次人
响 。 报告说 , 主要由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组成的知识 才外流 、出国大潮 。
资本外流增加了这些国家经济停滞的风险 , 加剧了竞 (二)中国人才流失严重
争力的下滑 。 1.
优秀科研人员的流失
人才的流失 , 就是利益和财富的流失 。据联合国 1995 年 , 一项以国家级学术带头人为调查对象 、
开发署统计 , 发展中国家专业技术人才以每年 10 万 抽样范围达 4000 人的大型调查显示 : 在院士主持的
人的速度外流到发达国家 , 特别是美国 。在美留学生 国家 级项目中 , 1992 —1995 年 三年中 , 人员流动“较
中半数以上来自亚洲 。1961 —1985 年 , 由于发展中国 大”或“个别流动” 的占 72 % ;
流出的人员去向 , 排第
家相当多的留学生毕业后在美效力 , 成为美国公民 , 一位的是出国 , 占 67 % 。
美国因此每年节约了 18 亿美元的基础教育经费 。 而 2.
优秀学子的流失
每年我国约 2 .
5 万人自费出国留学 , 仅民间投资每年 目前 , 我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每年有 2 万多人
就有 40 万元人民币流向国外 。 出国留学 , 约四分之三一去不归 。 留在国内的一流高
印度已经成为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 。 校的优秀毕业生又有约 三分之一为外资企 业效力 。
美国在保留给专业人才的签证中有 46 % 是留给印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甘子钊介绍 :
人才的 。 印度已有 41 万受过高等教育和掌握熟练技 一个北京大学物理系 , 恢复高考以来历年占学生总数
术的人才移居国外 , 其中 30 %在美国 。 1/3 的最 优秀学生 几乎都 出国了 , 仅在 美国就 超过
500 人 。 1998 年 , 北京大学毕业生总数的 13 .
6 %、清
二 、我国面临国家人才安全危机 华大学毕业生总数的 15 .
4 %都去了国外 。
3.
中国军工人才流失
中国加入 WTO 的主旨 , 就是要主动面对国际竞 据《中国国防报》报道 , 1995 —1998 年间 , 中国西
争的压力 , 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 最大限度地发挥 部国防科研所和军工企业部门的人才(包括有些重要
我国的竞争优势 , 在改革和开放中实现我国经济的腾 国防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外流速 度每年以 18 %
飞 。 然而 ,“入世”也面临着我国要承受在政治 、经济 、 递增 , 有的跳槽 , 有的擅离职守出国留学 。
科技 、人才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和多轮 (三)几年后中国人才老化严重
冲击波 。首轮冲击波也是最强的一轮冲击波就是人 据中国老龄委员会 的一项调查表 明 :
2000 年我
才争夺冲击波 。 国 42 %以上的正副教授和 50 %以上的研究员 、高级
(一)跨入新世纪的中国 , 人才安全已面临危机 工程师 、高级农艺师退休 。 预计 2001 —2005 年 , 平均
  
26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 年(第 5 卷) 第 3 期 管理科学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 .
2003, vol .
5, No .
3
每年将有 6000 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退休 ;
到 2006 年 , 事经济上的危害
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将增加到 15 万人以上 。 届时 , 这是国家人才安全的重要内涵之一 。 涉密人才
尖端人才将无法接续 。 掌握着大量的国家政治 、军事 、经济 、科技秘密 , 一旦
(四)人才外流导致中国国际竞争力下降 流失国外 , 会危及国家政治安全 、军事安全 、经济安全
2000 年 4 月 ,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及科技安全 。 情况严重的 , 甚至会使国家主权受到侵
发表的年度“世界竞争力”调查显示 :
中国的国际竞争 害 。“钱学森事件”除表明当年美国当局对新中国的
力总体排名比前一年度下降了 2 位 , 列第 32 位 ; 科学 敌意外 , 也显示了美国强烈的国家人才安全意识 。最
技术排名继 1999 年下滑 12 位以后 , 2000 年又下滑了 近 , 国内报纸报道了外经贸部一位参与 WTO 谈判十
3 位 , 列全球第 28 位 。 中国国情研 究小组康晓光研 年多的处长被一家外国公司以年薪 100 万美元挖走
究员说 :
如果一个国家在人才争夺战中落后一步 , 就 的案例 , 提醒我们一定要增强国家人才安全意识 。
可能在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等方面步步落后 。 3 、避免顶尖人才遭受“掠夺”
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历史和现状 , 特别是中国人才 优秀人才无序流失国外及外企 , 给国家带来经
严重流失的态势向我们提出警示 : 必须重视维护国家 济 、科技 、文化上的损失 。 这是国家人才安全的主要
人才安全 ! 必须加强国家人才安全的研究 。 内涵 。顶尖人才群体是一个国家经济 、科技 、文化的
泰斗 , 优秀人才群体是一个国家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
三 、“国家人才安全”概述 力军 , 他们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 国家要保护顶尖人
才群体免受“掠夺” , 要引导优秀人才群体有序流动 。
(一)国家人才安全概念的确定 优秀人才无序流失使流出国损失惨重 。据联合
根据笔者对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历史和现状的研 国估算 , 人才流失每年使俄罗斯损失 600 —700 亿美
究 、特别是对中国人才资源开发及人才流动态势研究 元 , 使南联盟损失 60 亿美元 。为此 , 1994 年 4 月俄罗
[ 1~ 2]
的结果 , 笔者认为 :
国家人才安全是指一个主权 斯杜马在通过的“关于俄罗斯科学 事业处于危急状
国家的人才资源及其开发运行系统免于遭受外部势 态”的决议中 , 把制止人才外流放到首要位置 。
力的侵害 , 以维护国家人才资源的稳定性 , 保障国家 我国大批拔尖人才流向国外和外企的直接后果 ,
的人才需求 , 保持国家的综合实力 , 避免给国家政治 、 使国内中青年拔尖人才极度匮乏 , 严重地影响了我国
军事 、经济等方面带来风险和危害 。 科技队伍的整体质量 。 我们自身的培养能力十分有
(二)国家人才安全的内涵 限 , 造就的拔尖人才本来就不足 , 根本无法承受被掠
国家人才安全的内涵 ,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夺 、大量流失的重负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物
1.
保护精英人才的生命安全 理系主任甘子钊说 :“人才流失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
这是国家人才安全最基本 、最初始的内涵 。精英 流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士团校长指出 :这一问
人才的生命安全遭受危害 , 直接给人才所从 事的事 题“如果不能引起整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 我们的现代
业 、所负责的工作 、所能创造的价值带来损失 。因此 , 化将受到极大影响 。今天 , 是我们的人才`预警系统'
国家在战争 、灾害 、动乱中要优先保护精英人才(
包括 向全中国发出严重的紧急警报的时候了 !”
政治领袖 、科技 人才 、管理 人才等)。 周恩来 总理在 优秀人才的无序流失现状提醒我们 :一定要增强
“十年动乱”中千方百计保护科技人才的安全 , 至今仍 国家人才资源的保护意识 。
传为佳话 。“二战” 期间欧洲大量知识移民愿意移居 (三)国家人才安全的特征
美国 , 其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为了逃避灾祸 、寻求安全 国家人才安全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
而来的 。 不过 , 当年知识移民认可的美国人才安全环 1.
不可替代性
境 , 如今也不安全 : 美国在“9 .
11 恐怖袭击事件” 中 , 如上所述 , 国家人才安全是以人才资源及其开发
精英人才损失惨重 。 据报道 , 在世界贸易中心惨案及 运行系统作为国家维护主权的一个保护对象 , 具有其
其他几起爆炸案中 , 数千名被视为华尔街翘楚的顶尖 独特的内涵 , 是国家军事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不
分析师 、经济学家 、交易商等业界精英丧生 , 对金融市 可替代的 。
场的打击不亚于实际的金钱损失 。 2.
关联性
2 、防止涉密人才流失国外 , 给国家带来政治 、军 国家人才安全又是与其他国家安全相互关联 、不
     
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 年(第 5 卷) 第 3 期 管理科学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 .
2003, vol .
5, No .
3
可分割的 。国家军事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的表 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总数的 10 %。 其中担任管理和技
现形式大部分是以人才作为载体 、由人才来实施完成 术工作的人才超过 120 万人 。这些人才绝大多数是
的。 从国企流入的 。追求人才本土化成为跨国公司发展
3.
二维两重性 的必然趋势 。
经济全球化决定了人才竞争的国际化 , 国与国之 “入世”后 , 我国的人才市场将会有一个较长时间
间的人才竞争不可避免 。 因此 , 国家人才安全具有二 的人才流动 、调整 、整合 、优化的过程 , 每个人才都在
维两重性 。在国与国之间的维度上的两重性 , 表现在 寻求能有更加公平回报 、更好发展机会的平台 。 外国
对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国家 , 人才无序流失危及国家 公司都在尝试采用一切手段吸引中国优秀人才 , 人才
安全 ;
而对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国家 , 引进优秀人才 竞争由远距离竞争变为零距离竞争 。 面对经济全球
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 则有利国家安全 。在同一国 化带来人才竞争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 为了达到既要促
家不同发展时期的维度上的两重性 , 表现在 :
从近期 进正常的国际人才交流 , 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人才安
看 , 人才流失危及国家安全 ;
从长远看 , 利用发达国家 全的目的 , 我们必须针对当前国际人才竞争和我国人
的先进技术 、优越条件训练本国人才 , 待其学成归来 才流失的特点 , 制定国家人才安全战略 , 构建国家人
(此为前提条件)就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 从而有利国 才安全体系 , 努力维护国家人才安全 。
家安全 。 国家人才安全的二维两重性提示我们 , 作为 (二)制定国家人才安全战略
发展中国家 , 既要促进正常的国际人才交流 , 又要维 1.
吸引海外人才战略
护我国的人才安全 , 不可顾此失彼 。 国家对外派遣留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成才于
4.
时代性 国外 , 用才于国内 。 要建立海外留学人才服务体系 ,
国家人才安全的时代性表现在一个国家在社会 为留学回国人才介绍和安排工作 , 代理人事关系 , 帮
经济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不同时代 , 其安全度不同 。 助申请科研启动资金等 ; 建立科技创业园区 , 提供良
国际研究数据表明 :
发展中国家在原始积累阶段 , 人 好的创业环境 , 为留学归国人才提供特殊的待遇 ; 要
才无序外流现象严重 , 大多数人才滞留国外不归 , 国 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 面向世界聘英才 , 吸引外籍专家
家人才安全度小 ;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 , 外流 来我国工作等 。
人才中 2/3 归国效劳 , 1/ 3 滞留不归 , 在国外学习沟 2.
用好现有人才战略
通信息 。 回归率与滞留率保 持 2∶1 的“最佳 回归比 要在全社会倡导 、增强人才资源的保护意识 , 创
例” , 国家人才安全度较高 。 设一种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 形成惜才 、爱
才 、留才的社会氛围 。要珍惜人才 , 关心 、理解 、信赖
四 、制定国家人才安全战略 , 构建国家人 人才 , 对人才要有宽容心 , 容纳人才个性 , 允许人才犯
才安全体系 , 努力维护国家人才安全 错误 。要爱护人才 , 尊重人才的志向 , 鼓励人才创新 ,
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 要用事业吸引人才 , 用感情留
(一)经济全球化使人才流动出现了新特点 , 使我 住人才 , 用待遇关心人才 。
国人才流失形式多样化 3.
关键人才备份战略
在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和 90 年代 , 中国相继出现 人才备份战略源于英特尔公司 。 该公司事业初
的两次大规模人才外流中 , 一些发达国家吸引了中国 创时 , 曾发生过关键产品的关键设计人才在关键时刻
的大批优秀人才 。 与那时相比 , 中国加入世 贸组织 离开了英特尔公司 , 使公司遭受致命的打击的案例 。
后 , 在这场围绕人才展开的争夺战中 , 出现了新的变 当公司重新崛起后 , 就建立了关键人才备份战略 :

化 , 即国际竞争国内化 , 国内竞争国际化 :
前两次人才 一个关键产品有多个项目小组 , 每一个项目小组都有
流失基本上是流向国外 , 这次可能出现的大量流失则 主创人员和备份人才 , 以防范关键人才流失所带来的
是由国内的中资机构流失到国内的外资机构 。 十多 风险 。我国对一些高新技术项目的管理 , 也应模仿英
年前 , 在中国建立的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 90 % 以上 特尔公司的做法 , 实施关键人才备份战略 , 以防止顶
是从国外派来 ; 今后 , 这些公司 90 % 的人才可能都将 尖人才的意外流失 。
来自中国国内 。 2000 年 5 月底 , 我国外商投 资企业 (三)构建国家人才安全体系
约 35 万家 。在外企工作的中国人约 2000 万人 , 约占 1.
人才资源的政策导向
  
28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 年(第 5 卷) 第 3 期 管理科学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 .
2003, vol .
5, No .
3
要研究 、构建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人才 的非良性循环的状态 , 究其实质 , 是人才观念 、教育思
政策体系 , 制定适应经济全球化 、人才竞争国际化特 想 、分配机制与社会环境等滞后的综合症 , 其根子在
点的 、包括人才引进 、人才流动 、人才分配 、人才评价 、 于与国际人才大环境存在着差距 。 发达国家提供的
人才管理 、人才激励 、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的一 竞争手段是社会的整体环境 , 包括提供优越的学习 、
系列政策 。 国家人才政策体系按照国家人才安全的 工作和生活条件 , 研究开发的空间和学术自由度 。因
需要 , 引导人才在流动中实现有序 、在使用中发挥作 此 , 我们要加强中国人才资源的大环境建设 , 努力使
用 , 施展才干 。 人才所处的社会环境朝着国际方向接轨 , 特别要注意
2.人才资源的制度保护 杜绝海外学子所深恶的人才单位所有 、长官意志 、论
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 使企业成为科技创 资排辈 、内耗丛生等现象 。
新和吸纳 、使用人才的主体 。 深化科技 、教育 、人事管 5.
应对人才资源流失的预案
理体制改革 , 逐步形成一套用人公平竞争 , 人才合理 针对“入世”后可能发生的顶尖人才遭受“掠夺” 、
流动 , 收入与经济效益 、工作实绩挂钩 , 优秀人才脱颖 流失加剧的情况 , 国家应该研究 、建立应对预案 , 采取
而出 , 具有激励竞争机制的新型人才管理制度 。完善 切实措施 , 对顶尖人才加以保护 。
的管理制度将对留住 、用好优秀人才资源起到保证作
用。 参考文献
3.
人才资源的法律保障
要制定相关法规对人才流动进行规范 , 保障人才 [ 1] 桂昭明 .
湖北人才资源世纪报告[ M] .
武汉 :
的有序流动 , 防止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无序流失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2001 , 11 .
保证人才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和合理调整 。 [ 2] 桂昭明 .
人才资源流动态势研究[ J] .
科技进
4.
人才资源的环境建设 步与对策 , 2001 , 8 .
我国当前的人才资源现状之所以处在无序外流

On Security of Country Talent

Gui Zhao -ming


(
Wuh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generally describes histony of contest for world talent resource around perio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 It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of Country Talent” and depicts it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lent resource crisis after china entering into WTO .
On this basis , security of country talent strategy ,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of country talent system and maintenance of security of country talent ane presented .
Key Words  talent ; security ; security of country talen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