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

人文地理统考复习

这个不是 spot 题,
只是空闲时,把翁老师的《问答题》稍作整理。
一切错漏与争议以翁老师的《问答题》及高中地理课本为准。
祝大家考试顺利!备考愉快!

“学史闻地”出版社 出版
FB :学史闻地
编辑:邓世轩
整理:邓世轩
封面设计:邓世轩
出版人:邓世轩
知识是共享的,如果觉得有用,请广传。
2013 年 9 月 28 日
农业
影响农业发展因素:
厚度、质地、化学成分——影响农业发展。
最有利农耕条件:
 土层越厚,养料及水分越多。
 冲击平原或河谷有较厚的表土,适合农耕。
 土壤质地若粗细中等,兼有沙土与粘土优点,保肥蓄水能力适中,适合农作
物栽培。
 土壤中拥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植物对氦、磷、钾需求最多),缺乏时需施肥
补充,维持土壤正常生产力。
 最好的农地在“副热带及温带”较潮湿地方,尤其是泛滥平原及三角洲地区。

欧美农业生产技术 vs 亚非落后国家农业生产技术
欧美:
区域专业化
 配合自然环境特性,选择适当区域,大规模种植某一种作物。
 大量生产,品质得以改进,成本降低。
 例如:玉米带、棉花带。
生产机械化
 地广人稀地区,工资昂贵,机器代替人力,农产品力求一致。
 例如:北美小麦带

亚非:
 农业发展虽久,农业技术仍沿袭祖先传下的方法,不知改良品种及施用化学
肥料。
 农民收入微薄,无力购买农械,农作机械化难以推广。

粗放式机械化农业经营特色:
 分布在大草原
 耕地面积广,地广人稀
 小麦为主要作物,其次是黑麦/大麦/燕麦/牧草。
 高度机械化与专业化,进行大规模耕种
 产品全部运销市场,再从市场购买农家消费品
 单位面积产量低,人均产量高
 农业区交通发达,方便农产品运输
自然环境原因:
 在大草原、大平原。
 地势平坦、波状起伏,适合机械耕种,解决劳工短缺问题。
 有肥沃黑钙土。
 适合的气候
集约式农业特色:
 集中在亚洲季风区:中、印、日、西亚两河流域
 人口稠密区
 主要作物为粮食作物。如稻米、小麦。
 以自给为主,很少有余粮供外销。
 耕种方法落后。除畜力外,用双手耕种,利用人畜粪尿施肥,加上灌溉、除
虫、除草等,把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人均生产量很低。
 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不易使用机械耕种。

稻米耕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 污染水源——化肥与农药使用,污染河水。不适合饮用,河里鱼类不适
合食用。
破坏生态平衡——毫无节制填土,摧毁沼泽中的生物。
2
3 破坏土地——山地进行迁移农业,破坏原始森林。废置耕地,水土流失,
变成无经济价值的次森林。

提高产量方法:
1 发展灌溉计划
2 扩展可耕地
3 改善稻田区基本设施
4 研究新品种
5 使用现代化方法耕种

乳农业特色:
著名三大乳农业区:欧洲乳农业区、北美洲乳农业区、澳洲及纽西兰乳农业区
 农场规模小——多分布在都市附近,交通方便地区,农场规模和牲畜数量远
比放牧业小。
 生产牛乳是主要活动——饲养乳牛,生产牛乳为主。作物栽培只是兼顾性质。
 出售牛乳换取现金——大部分销售都市或乳品加工厂,小部分自用。
 精耕作业——优良品种须小心护养,讲究卫生,所用器具须特别设计。一项
投资很大的事业。
 集乳圈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集乳圈越来越大,乳品加工厂集乳圈推
向更外围地区。
混合农业特色:
 畜牧与农耕并重
 是畜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过渡型
 种植作物及饲养牲口供市场。

热带企业化农业发展条件:
1 气候需高温多雨,年均温 20 度以上,年雨量 1000mm 以上。
2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 农业区位于平原,或分布在排水良好的丘陵地带。
4 需大量劳工,分布在人口稠密区。
5 交通须完善,以便产品外销。
6 作物多是工业原料、食品及饮料等。
7 政府的政策促使普遍发展。

两大特征:
专业化农业
 具有作物专业化和地区专业化的双重性质
 大规模种植而相当集约的农业
 需投入大量劳工及消耗大量化学肥料,耕作有逐渐机械化的趋势。

产品加工
 企业集团不仅控制农场,且兼营产品的销售业务
 为提高价值和降低运输成本,作物先在产地加工,再运销到市场。

油棕发展地理条件:
1 地形——分布在平地或排水良好的丘陵地。
2 气候——需高温多雨,年均温 26 度,年雨量 2000mm 以上,各月雨量
平均,无明显旱季。
3 交通——果实须即刻运到工厂加工,故运输系统便利。
4 劳工——需大量劳工,割取果实全由人工采作。
5 市场——国际市场大,刺激种植。

油棕发展面对问题:
1 劳工短缺,无人从事
2 工厂排水,污染环境
3 各国生产,剧烈竞争
4 价格波动,影响收入
农业灾害类型:
生产过程不合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1 生物灾害:受病害、动物侵扰,引起农作物病虫害。如鼠灾、蝗灾,破
坏大片农地。
2 气候灾害:温度、水分、风力极端现象,形成洪水、干旱等天灾,农作
物欠收或遭摧毁。
3 人为灾害: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平衡被破坏和环境污染,酸雨、水
土流失等,危害农作物。

农业灾害发生特色:
1 时间规律性——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周期一致。如水灾多发生在雨季。
2 成因相关性——一种灾害发生诱发其他灾害出现。如干旱—蝗灾—土地
沙化。
3 分布地域性——不同的农业灾害,发生在不同地区。如雪灾发生在寒带
大陆。

农地保护方法:
1 建设水利工程,治理水系——兴建水坝,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防洪、
灌溉。
精耕细作,改良土壤,调整农作物布局与结构——注意蓄水、保水及选
2
种适当的作物,使有限的水分得以充分利用。
3 植树造林,涵养水分,改善气候——平原种植风林,阻挡风沙。山地植
林,减低泛滥危险。
4 使用适当耕作方法——山坡按等高线耕种或辟梯田种植,增加耕地,减
少土蚀。种植覆盖作物,防止土壤冻结或减少水分蒸发与雨水冲蚀。轮作豆科,
增加氮肥;休耕。

畜牧业
游牧特点:
 草原为主
 居无定所
 牲畜混杂,牛羊最多
 产品自给
 饲料取自天然草原
 经营方式单纯,落后
渔业
渔场形成条件:
 曲折绵长海岸线、多峡湾,适合建立渔港。
 有大陆棚,多浅滩。
 有寒暖流交汇,渔产丰富。
 先进技术,渔船设备现代化。
 国内外市场广大
 土地贫瘠,不宜耕种。

东亚:亲潮寒流,黑潮暖流
西北欧:北大西洋暖流
北美东岸:墨西哥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北美西岸: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凉流
南太平洋:秘鲁凉流

难题:
 过度捕捞,鱼源枯竭。
 市场受国外剧烈竞争
 捕鱼风险大、工作枯燥,年轻人往城市工作,从事渔业人数减少
 水源污染,海产减少
 寒暖流交汇形成浓雾,妨碍视线

保护方法:
 限定网眼大小
 设立禁捕区
 立法严惩破坏环境

世界著名渔港
北美东岸:圣约翰、哈利法
东亚:函馆、东京
南太平洋:利马和卡

(世界各地渔场形成大同小异,记得这几项,再分别扛就行了)
林业
热带雨林开采困难:
1 气候湿热,多传染病
2 工作危险性高,工人难请(劳力不足)
3 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收入(价格不定)
4 森林多在山地、沼泽,难以建设交通路线(交通不便)
5 树木种类繁多,砍伐不易

热带林业不发达原因:
1 种类繁多,不易开采
2 交通落后,不易运输
3 开采方式落后,效率低,成本高
4 林源枯竭,无重植计划
5 热带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对木材需求量不大

林业发达条件:
1 森林面积、树木种类——树种单纯针叶林最有利。
2 森林易达性——距离市场远近、交通设备、地形、气候状况等。
3 开采与经营方式——机械砍伐,重植森林,保护森林。
4 市场需求——作生产原料,工业化国家,需求大,林业更发达。
森林重要功能:
1 调节气候——减低风速、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降低森林区平均温度,使
空气潮湿
2 保护土壤——大量枯枝落叶腐烂后与土壤混合成腐殖土,含多水分减少
流水对土壤侵蚀,防止冲入河床,阻塞河床。
3 涵养水源——保存大量水源,促进水分循环,增加降雨量。
4 净化大气——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吸尘、吸毒、隔音。
5 休闲娱乐——天然景色,开辟为国家公园,供游乐、调养身心。
过于砍伐后果:
1 水源受影响——森林砍伐,地面水流失快,影响地下水储存。
2 造成严重土蚀——少了森林保护,雨水加剧侵蚀力,土壤被严重侵蚀,
削薄土层,阻滞河床,造成河床泛滥。
3 气候失调,温室效应——调节气温和相对湿度作用,被毫无节制砍伐,
气温将提高,雨量将减少。
4 净化空气——滥发影响人类健康。
5 野生动物生态遭破坏——失去栖身所,面临绝种威胁或破坏人类农作
物。
6 受牵连破坏植物——含医药价值植物,随森林砍伐连累而消失。
保护森林方法:
 制定森林法,强化管理。
 开展爱林、护林教育,植树造林。
 制定发展森林长远计划,扩大森林面积。
 建立自然保护区,展开研究除森林病虫害。
 严禁滥砍滥伐,科学采伐。
 鼓励原住民发展定居农耕,减少迁移农业。
 推动再循环运动。

软木:针叶林——北欧国家、加拿大、俄罗斯
硬木: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扎伊尔盆地、东南亚

工业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一、动力——需消耗大量动力的工业,应接近水电站
二、劳动力——需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应接近人口密集区
三、市场——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
四、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应接近高等学府和科技发达区
五、原料——原料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
六、政府政策——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开拓新的工业区。
七、个人偏好——乐意到自己家乡投资

工业发展破坏:
 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烟尘/恶臭物质等
 水污染——废水污染水源和水产,影响人类健康
 固体废料污染——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
 噪音污染——工厂机械和运输车辆噪音,影响附近居民作息,造成职业性耳
聋的原因。
矿产资源
适当开发与使用的重要性:
1 增加国家收入——赚取外汇
2 提供工业原料——如矿产、木材,带动国家工业发展
3 提供就业机会——开发需大量劳力
4 开拓交通系统——为运输,改善公共交通设施
5 发展新聚落——刺激聚落发展(如锡矿开采)
不良影响:
 环境破坏——矿产多蕴藏在地层中,开采时,要先去除地表的植物或土壤,
严重破坏地表生态。
 污染问题——煤矿燃烧产生烟雾,影响环境。
开发注意事项:
 实行综合探勘,综合利用,将矿产共生资源一起开采,减少废弃物。
 改进采矿技术,减少采矿顺势,提高使用率
 加强废旧矿物品在加工循环利用
 设计耐用副产品
 避免过度开采,造成枯竭
 注意安全设施,避免事故
 不可随处丢弃废料,污染环境

石油
岸外钻油对环境影响:
 海上钻油台建立在大陆棚上,海洋生物最集中地方,损失严重。
 建造困难,要承受大风浪、泄漏、爆炸等问题。
运输对环境影响:
 油轮搁浅,原油泄漏,污染海洋,难以清理。
战争对环境影响:
 敌对国家互相攻击石油设施,污染环境、遭受严重损失。
冻土带管道对环境影响:
 极冷区管道容易断裂
 较温暖石油使冻土溶解,造成管道下陷或断裂
 油管破坏野生动物周期性迁移
城市大气污染:
 汽车量多造成浓密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害
 石油产品,不易腐化,污染历久不散
能源危机三因素:
1 人类消耗量越来越大
2 矿物能源储量有限
3 经济市场及政治因素影响供需
水资源
水灾和土崩发生的原因:
1 雨量剧增——气候反常(拉尼娜现象)
2 建筑发展工程——地面被洋灰石遮盖,雨水不能直透土壤内
3 山林砍伐——山泥容易被雨水冲入河流,河床变浅
4 排水系统不完善——早年建筑已不足容纳近年排水量
5 垃圾阻塞——环保意识不足
兴建水库具备条件:
1 水头高度要高,进水量大——河水向下冲击力量越猛,发电机漩涡轮能
更快转动,产生最多的电能。大瀑布是发电的好场所。人们利用高坝阻住河流使
水位提高。
2 河水量必须稳定,冬季不结冰——确保不影响电力供应,水电也投资大,
不容许有长期的停顿,影响经济活动。
造成不良影响:
1 对地壳产生影响——水库蓄水后局部地区受到重力负荷增加,岩石构造
产生新断裂或扩大原有断裂面,甚至产生地震。
2 对地方性气候影响——增加水库周围及上游的蒸发量和挥发量,却减少
下游的径流量使下游地区干燥。
3 对农业和建筑业的影响——使上游地下水位上升,对建筑物下部长久潮
湿而产生破坏水库。
4 对下游河河流流量的影响——水库蓄水使下游河段水量锐减,降低洪水
的冲刺,使下游河道污染严重。
5 对下游河谷平原的影响——流速降低使泥沙积于水库中,造成下游泥沙
堆积和肥沃耕地减少。
旅游业
政府扮演角色:
推广与宣传——成立旅游局,推广旅游业
交通发展——建设多条高速公路、机场,使各地易达性高。
旅游设施与建设——设立酒店、度假屋或外币兑换站,方便游客。
旅游景点保育——开发后继续保护我国旅游景点。

国际贸易与国际合作
影响对外贸易条件:
1 各国的环境不同——各国地理环境差异,使物产和资源分布不均。
2 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经济落后国家,产品成为工业国原料,再输入工
业国制成品。国际贸易掌握在经济发达国家。
3 人口分布区域差异——人口稀少农业区,生产食品和原料供输出。人口
众多工业区,需大量食品原料,所以世界各国进行贸易活动。
4 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及交通发达国家,运输方便,贸易发
达。
5 贸易政策——关税有无与课税高低,对国际贸易有密切关系。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人口出生数量-人口死亡数量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 人口如不限制将以几何级数增加。
 即使农业技术不断改进,粮食也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
 人口过剩,粮食不足,将造成贫困、饥饿、犯罪与战争等问题。
 只能通过道德抑制——独身、晚婚,减少人口出生。
 否则通过灾难、饥饿、瘟疫与战争,造成大量死亡,人口才能与资源保持平
衡。

不使用于今天的原因:
 没有考虑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向工业转型(科技进步)。
 不能预测到农业生产率增加(新大陆、热带地区开发,新品种和化肥的研发)。
 冷藏设备与运输业的进步(改善保存和流通方式)。
 医药进步,人口控制,改变旧时自然增长率

人口过剩的影响:
失业率高——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人民贫穷及生活水平低,出现周期性饥荒。
发展中国家无力承担基本社会责任——没资金发展,教育、医药、房屋等基本设
施供应不足。
生态平衡被破坏——地球资源负荷不了太多人口

人口成长过渡模式
(一)高均衡阶段:
传统社会人口增长状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出生率高=教育不普及,无节育观念。
死亡率高=医疗设施不足,食物质量差,健康水平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二)早期人口膨胀阶段:
工业化过程初期——维持高出生率,死亡率开始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急速上升,造成人口膨胀现象。

(三)晚期人口膨胀现象:
出生率随工业化程度提高而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上升。

(金字塔上窄下很宽,人口膨胀期,14 岁以下年龄层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很高)

克服人口出生率过高所外带的问题:
 推行家庭计划,鼓吹节育
 实行道德抑制,鼓励迟婚
 经济发展多元化,推行工业区,提高就业机会。
 准备足够的社会福利,如学校、医药、老人院,供生活需求。
 增建廉价屋。
 推行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

(四)低均衡阶段:
工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再度接近零。

(弹头型金字塔,老人比重大,大批老年人福利需求,成为国家重大负担。)

克服人口老化问题:
 鼓励生产、津贴生育家庭
 多建老人院、强调老人健保
 改善医药与环境

人口问题
人口分布不均:
 各国人口成长速度不一致——经济发达较缓慢,经济落后较快速。
 发达国家农产有剩余,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
 一个国家内也出现人口、资源、生产力分布不协调状况
 国内人口迁移阻力少,不少人口由经济落后的乡区,移居经济发达的城市。

城市聚落
城市兴起条件:
 交通方便——易达性大,运费较低廉
 工商业和服务业竞相发展
 通常在海陆空交通交汇地方兴起

城市聚落特色:
 人口多,密度大
 居民职业繁多,分工精细,以非农业为主
 有较好的道路、公共设施及规模大的各种商店
 有齐全的文化、娱乐、教育、卫生设置及繁华的市集

聚落城市化特征:
指一个地区居民生活特征,由乡村转为城市,或指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过
程。当一个地区城市化,将出现社会与经济转型。
1 乡村人口迁移城市——城市是人口迁移的目标,乡村居民迁入显著。
2 劳动力带动经济——城市化后居民增加,充裕的劳工,带动商业、工业
活动。
3 农业改变为工商业——居民的经济活动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农耕地转为
商业、工业及住宅用途。
4 社会转型——居民生活方式趋向现代化与自动化,人与人关系产生变
化。

大城市:
 往往是行政中心。经济、社会、政治上有多方面功能。
 人口超过 10 万,同时也是各州的行政、商业及交通中心。
 例子:怡保、乔治市、古晋。

大都会:
 贸易、金融及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枢纽。
 形成:城市不断膨胀而增加面积,包括了周围的卫星市。
 人口达到 100 万,市内有自主的行政权。
 例子:纽约、上海、曼谷、吉隆坡。

联都:
 形成:城市的发展,使到两个大都会边缘,没有明显的分界,几乎联合起来。
 大都会+大都会=联都。
 例子:东京和横滨。

城市带:
 形成: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使到多个城市连城带状。
 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带
 例子:美国波斯顿到华盛顿,长 956km,聚集 4000 万人口,包括纽约、费
城及巴尔的摩。
城市化问题:
1 失业问题——乡村居民学识少,只能赚取微薄收入或面临失业。
2 社会问题——收入微少,居民贫穷,卫生及生活水平低弱产生传染病,
危害健康;贫穷居民发生犯罪事情,干扰社会治安,有碍外资进入。
3 交通阻塞——人口增加与公共设备增长不成比例,公路交通阻塞。
4 缺乏公共设施——众多人口迁移到城市,产生住屋问题。
5 电供、水供不足——人口拥挤,多层房屋建设常造成电供、水供不足。
6 市容杂乱——城市不断扩张,无规划。

同心圆模式:
(最里面到最外面)
1 商业中心区——城市核心地带,商业中心。交通四面发达,地租昂贵,
多层大厦建设,经济效益大。
2 过渡地带——商业中心外围设立工厂,地价低又近市场。有住宅区供劳
动人员需求。为商业、工业、住宅等各种用途混杂。
3 工人住宅区——多层住宅为主,屋价低廉。
4 高级住宅区——离市中心较远,远离喧嚣与拥挤。房屋面积大,密度低。
交通
重要性:
1 运载原料——把农林矿等原料,从产区运送到工厂,制成工业品,销售
到市场。
扩大市场——通过各种运输方式,销售到海内外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2
3 平衡供需——将原料及工业产品,运输到缺乏物资地区销售,调节各地
供求量,稳定价格。
4 人力流动——方便的交通,使各地人力资源分配到需求量多的地区,使
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5 发展经济——良好的运输系统,协助企业家开拓和发展工商业,增加就
业机会,提升国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公路运输优点:
1 机动性大,可自由修筑,可直达任何地区
2 建设费用比铁路少,少受地形限制。
3 短程运输快速。
4 运费较低廉。与铁路相配合,可互补不足。

铁路运输优点:
1 促进迅速工业化。工业原料输入及产品销售,需完善交通。许多工业区
或大城市都是铁路中心。
2 铁路运输量大,运费低廉,安全可靠,适合长途且廉价物品。
3 促进区域开发。落后地区建铁路后可进行采矿、垦荒、伐木、移民,以
开发地区。如我国铁路建设多以锡矿开采有关。

缺点:受铁轨限制,机动性小。

理想水运条件:
1 冬季不结冰,终年可通航。
2 水的深度、宽度要大,流量、水位要稳定。
3 河口靠近三角江,位置接近国际航线。
4 航线长且连接经济发达地区,航程无瀑布、急流阻碍。

航空运输优点:
1 快速省时,极少受地形与海陆分布限制。
2 长距离的联络或国际间的交通常使用航空。
3 航空以运载旅客、邮件及质量轻而贵的物品为主。
缺点:运费太高,不适合运笨重货品。

航空站或机场
设立应考虑的条件:
1 距离市区不可太近或太远。
2 须有良好的陆路交通系统连接市区。
3 常出现浓雾、暴风雨地点,不适合建机场。
4 附近不可有高山或高楼,四周须开敞,不妨碍飞机低飞。

通讯
发展通讯技术重要性:
 反映经济发达程度。
 利用通讯合作,国际间以最短时间取得联系,且联系更频密,促进国际贸易。
 日常生活不可或缺要素。
 电脑网络、电讯使用,节省时间、金钱。
 卫星帮助气象台做天气预报,也有助于国防上的防伪工作及管制空中交通。
感谢翁明娇
老师
祝大家
考试顺利
加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