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高中人文地理

第 1 章:人口

第1节、人口增长
马尔萨斯人口论
⚫ 人口增长若不受限制,人口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粮食产量以算数级数增加
⚫ 人口过剩,造成粮食不足、饥饿、贫困、犯罪和战争等社会问题

解决方案:积极抑制 / 预防性抑制以限制人口的增长
积极抑制 预防性抑制
⚫ 战争 ⚫ 晚婚
⚫ 疾病饥饿 ⚫ 自我约束
⚫ 自然灾害 ⚫ 实行家庭计划
∴ 死亡率提高 ∴ 出生率降低

ks
环境负载力(可变动)

oo
定义:一个环境系统所能提供的能源、物质及可承受的干扰、接纳秽物的能力。
因素影响:自然环境的不同、资源丰缺有别、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eb
例如:天灾人祸 降低 环境负载力(因粮食和资源生产力衰减)
技术发展 提高 环境负载力(因环境系统可容纳更多人口)
g_

人口增长的因素
封闭系统: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 = 自然增长
n

开放系统:自然增长
ni

社会增长 : 外来人口迁入 / 内部人口移出


ar

第 2 节、人口结构
fle

区分指标:
性别 ‘性别比’ 指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
l

受经济发展、迁移行为、传统观念 影响
se

年龄 人口年龄结构指各年龄组别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0-14 岁为幼年人口
15-64 岁为壮年人口 抚幼比
65 岁以上为老年人口 + 抚老比
受抚养人口:幼年人口和老年人口 抚养比

a. 抚养比越高,投入生产人力越少,国民平均收入下降,总体经济发展减缓
b. 抚养比越,劳动人口负担较轻,投入生产劳力较多,经济增长快
族群 主要族群
a. 马来人(分布于全国各地)
b. 华人(分布在城镇、新村)
印度人(早期分布于大园丘,现与华人马来人共同生活)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


第 3 节、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a. 气候(热带、温带湿润和季风气候区) a. 矿产资源
b. 地形 b. 产业发展
c. 交通发展
d. 政府政策

人口迁移
(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变化导致人口移居他乡(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
例如:2005 年美国新奥尔良受飓风袭击,导致 25 万的居民迁移他处

政治因素 政治环境改变/发生战争将破坏人类的生活空间,导致人口迁移
例如: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战争频繁,导致许多难民逃至邻国

ks
经济因素 人类拥有谋求生活和改善生活的欲望,因此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
例如:乡村居民向城市迁移,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二)推拉理论
oo
eb
人口移动推力:移出原居地的动力
⚫ 不利谋生的因素如战争、天灾、就业机会少、收入微薄、治安败坏
g_

人口移动拉力:吸引外来移民迁入行为
n

⚫ 吸引外地居民迁入因素如经济政治稳定、工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治安良好
ni

推力>拉力=人口移出区
ar

拉力>推力=人口迁入区
fle

(三)马来西亚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l
se

由乡区迁入 增卡三角(登嘉楼、吉兰丹、柔佛的大量人口迁移到彭亨)
新垦殖区
自由迁移 a. 城市往城市迁移
城乡间迁移 b. 城市往乡村迁移
c. 乡村往城市迁移
强迫迁移 紧急状态时期(英殖民政府将华人强制迁移至新村)
砂拉越峇贡水坝(为发展地方水坝迫使原住民迁移他处)

国际人口迁移
中国移民 契约劳工(“猪仔”)
第二次世界
印度移民 被派驻担任警卫、行政人员等
大战前
从事园丘工作
第二次世界 迁入永久性移民减少,短期国际移工增加
大战后 移工来源: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2


第4节、人口问题
人口过剩(人口数量 > 环境负载力)
原因: 生育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移民涌入
结果: 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住屋不足、高失业率、治安败坏
解决方法: 实施家庭计划,控制/缓解生育,降低出生率、一胎化政策

人口不足
原因: 幼儿教育费/养育费高涨、实施家庭计划、更注重生活品质
结果: 劳力短缺、产业活动向外迁移(因影响经济发展)
解决方法: 鼓励外国移民迁入政策、改善社会福利制度、补助生育、
制定托育政策

人口老化
原因: 因医疗发达,平均寿命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降低、“少子化”
结果: 劳力不足、增加家庭医疗费用
解决方法: 提高出生率、引入移民、延长就业年限

ks
oo
eb
ng_
ni
ar
fle
l
se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3


第 2 章:聚落

第一节、聚落的类型与特性 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
地方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自然发生/计划设定的村落)
人口数量少 人口数量多
人口密度低 人口密度大
居民互动关系密切 生活水平高
生活水平低 基础设施完善
缺乏基本设施 城市功能多元化(政治、经济、交通、科技)
经济活动以第一级产业为主 经济活动以第二级和第三级产业为主

影响城市聚落区位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1. 地形 1. 交通
2. 气候 2. 教育文化

ks
3. 水文条件(河流、湖泊) 3. 宗教
4. 海岸线 4. 历史因素

oo
5. 资源
eb
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城市因发展条件比乡村好,吸引众多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个人口向城市集
g_

中或乡村不断发展成为城市的过程即城市化
n

意义: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ni

2.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3.促进生活和生产方式
ar
fle

特征
人口大量移入 城市的工商、服务业发达,提供许多就业机会,因此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l

土地利用多元化 城市土地多为工商业、住宅、文教和交通用地
se

建筑物密集 城市人口增加,平房改建为高层楼房以容纳更多居民,且建筑物之间紧密相连
基本设施完善 经济活动种类繁多,人口集中,基本设施比乡村完善,如:交通系统和水电供应
完善、医疗卫生条件好、教育机构充足

郊区化:交通革新后,人口和产业活动过度集中,导致地价高涨,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口和产业活动
开始外移的现象/市中上阶层的人口移居近郊或外围地带的乡村
原因:交通拥挤、住屋短缺、居住环境恶劣
优点:缓解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住宅紧张和交通拥挤

逆城市化:城市发展到一个极限,城市中心机能开始衰退,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移,城市中心机能
开始向中小城镇和乡村分散的过程 / 城区的人口移向离城市更远的乡村或小乡镇
原因:就业机会减少、城市中心机能衰退
例如:底特律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4


城市拉力 人 乡村推力
1. 就业机会多 口 1. 就业机会不足
2. 医疗、社会服务 水平高 空 2. 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
3. 受教育机会多

3. 生活品质低

4. 社会地位高 动 4. 贫困与社会地位低
5. 现代化建筑,居家舒适 5. 维持生计困难(劳力过剩)

×为何居民愿意住在市郊但却每天来回城市工作?
答: 1. 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易达性高,降低交通费用
2. 居民有能力承担每日来往的费用
3. 居民拥车率高,趋向更好的生活品质,但不放弃城市工作

第四节、城乡关系及其变迁
农业时代的城乡关系

1. 农业生产规模小

ks
2. 除了自己生活所需的剩余粮食运到城
市售卖

oo
乡 城
互动保持在供需互补
村 市
eb
1. 提供日常用品
g_

2. 提供行政服务(行政中心)
n

交通未充分发展,城乡居民来往少,处于低水平城乡关系
ni

城市的城市化程度低,因此经济上较依赖农村
ar

工业时代的城乡关系
fle

1. 农业生产机械化,产量增加
2. 剩余劳力为城市提供劳力
l
se

3. 成为度假场所
乡 城
双向需求增加城乡之间物资、人力
村 和资金流动的规模互动更为紧密 市
1. 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教育、
医疗、行政等
2. 商业活动多元化

全球化下的城乡关系
1. 生产技术(冷藏冷冻技术革新)现代化,乡村
产品可供应城市或出口到世界各地 交通便利、通讯普及
乡 “无距离”
城 乡村与乡村、城市与城市、
国家与国家之间距离缩短
村 市
1. 对乡村依赖程度减弱,
日常用品也可从国外进口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5
第五节、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 解决方法
住宅不足 1. 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导致房屋供不应求 兴建廉价组屋,让低收入者也有能力买
2. 低收入人民没有能力买房或租屋,只能 屋、租屋和贷款,解决贫民住屋问题
居住在卫生条件差、环境复杂的贫民窟
交通拥挤 1. 城市车辆多,繁忙时段的街道常出现交 1. 拓展市区道路
通阻塞问题 2. 兴建高速公路
2. 随着人口增加,车辆数量远比停车位多, 3. 加建高架桥
造成停车困难 4. 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如轻快铁

环境污染 城市人口密集,消耗大量资源,制造许多 妥善规划城市土地,避免过度发展,如绿


废弃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化城市、建立休闲公园、保留城市绿色带,
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生活质量差 城市人口密度高,家庭活动、生产活动或
交通发出的声音过大时将干扰生活作息

ks
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法
1. 管制城市计划中的土地利用分区,使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分布。

oo
2. 发展生态城市,如增加绿地,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并维持城市与自然景观的
平衡。
eb
3. 加强公共设施规划及交通管理,强化公共交通和住宅的建设,以调节交通流量和房价。
4. 进行城市更新和开发卫星市镇,以分散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
ng_
ni
ar
fle
l
se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6


第 3 章:第一级产业 (即初级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相关产业)

第一节、第一级产业的种类和经营特性

产业种类 经营特性 解决方法


农业 人类利用自然环境获取食物等生活资源的生产活动
狭义:农作物的栽种,例如稻米和油棕
广义:依存于土地的生产活动,包括林业、渔业和畜牧业

矿业 从土地开采各种人类所需且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包括 对采矿业设定严格
锡、铁、铅、石油和天然气 环境保护法规

ks
1. 属于不可更新资源,形成速度不比人类开发速度块,因此
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渔业
oo
在海洋、河川、湖泊中从事捕捞或养殖水生植物的生产活动 政府设定相关法规
eb
1. 虽渔产能再生,但人类的滥捕会使渔业资源面临枯竭 确保渔业永续发展
g_

林业 对森林及林木资源进行经营管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产业, 1. 合理经营,避免过度开
包括伐木和植树造林等产业 发
n

2. 制定林业管理政策,对
ni

森林采取经营与保育
中的发展原则
ar

畜牧业 繁殖和饲养禽畜的产业,例如:养殖牛、羊、鸡和鸭
lfle
se

第二节、世界主要农业类型与经营特性
(一)

传统农业活动
种类 采集 游耕
定义 人类为了维持生存,应自然环境发展出来 也称火耕或迁移农业
的生活方式
耕作方式/ 1. 随动物迁徙而有季节性的移动 1. 没有固定农田
经营特色 2. 使用简单器具采集植物和狩猎 2. 以火烧森林,用灰烬当肥料,就地耕作
3. 产量稀少,自给自足
4. 到处耕种+定居
5. 长期休耕,需要广大的土地轮耕
6. 粗放式耕作,单位面积产量小
分布 低纬雨林区 热带雨林低地和丘陵或边缘的草原区
沙漠
北半球高纬区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7
传统农业活动
种类 游牧 稻作农业
定义 在一定范围内移动,间隔某种周期反复 自给性的传统农业活动,充分利用土地进行
利用牧草而获得生活资源的畜牧生产方 集约式的耕种

耕作方式/ 1. 终年逐水草放牧 1. 集约式耕作
经营特色 2. 人为投入少 2.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3. 粗放式耕作 3. 机械化耕作
分布 沙漠边缘 亚洲季风区
山地
高纬地

(二)
商业性农业活动
种类 放牧业 商业性谷物农业

ks
定义 大规模商品化畜牧的农业活动 以种植为主的市场指向农业
耕作方式/ 1. 生产规模大 1. 土地面积大

oo
经营特色 2. 定居圈养,以圈牧方式圈养牲畜 2. 高度机械化(大量资金和高技术投入)
3. 粗放式经营 3. 粗放式经营,劳力投入少
eb
4. 牲畜种类单纯(肉牛/绵羊) 4. 总产量庞大
5. 专业化程度高
6. 饲料主要取自天然草原
g_

分布 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 人口密度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区
地广人稀的大草原 例:阿根廷、澳洲
n

例:巴西高原、澳洲北部
ni
ar

商业性农业活动
种类 混合农业 乳农业
fle

定义 兼营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的农业活动(避 以畜牧为主的市场指向农业,随着城市人口
免单一作物的经济风险) 增加,对新鲜乳制品需求大增而发展的农业
l
se

活动
耕作方式/ 1. 集约度仅次于乳农业 1. 农业规模小(圈养)
经营特色 2. 栽培的作物以饲料为主 2. 生产牛乳为主
3. 作物(小麦、玉米、牧草) 3. 集约式经营(人为投入多)
和牲畜(牛、羊)是收入来源 4. 出售牛乳换取现金
5. 精耕作业
6. 集乳圈越来越大
分布 地形平坦和雨量适中地区 温和湿润的气候区
例:美国、阿根廷、澳洲 地狭人稠的大城市
例:五大湖沿岸、德国、法国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8


商业性农业活动
种类 热带栽培业
定义 在热带地区以企业化方式大规模栽培单一经济作物,经初步加工后,通往国际市场销售
耕作方式/ 1. 作物单一且集约
经营特色 2. 企业化耕作和管理
3. 产品在产区初步加工
4. 专业化生产
5. 大规模经营
6. 劳力密集
分布 东南亚

第三节、热带栽培业
热带栽培业的经营特色
(一)经营特色
作物单一且 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种植单一作物,经营时需大量劳工、消耗大量化肥和农药,
集约 形成专业且集约的农业特色

ks
产品在产区 为减少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农产品会在产地进行初步加工
初步加工

oo
企业化管理 热带栽培业农场规模大、劳工多、投入资本高,因此为达最大的商业效益,多采取企
业化的管理,是一种资本及劳力密集的市场指向农业活动
eb
(二)热带栽培业发展对当地的影响
g_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热带栽培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力,为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正 带动当地的发展 热带栽培业为殖民母国迁移的经济模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变经
面 济结构的模式,同时提升当地基本设施,如公路建设、水电供应等,改
n

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ni
ar

价格波动大 国家经济依赖单一作物,结构不健全,农产品多属原料出口指向,价格
易受国际市场需求的起落而波动,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fle

负 环境污染与破坏 a) 热带栽培业只种植单一作物,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
面 b) 为减少虫害,增加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严重污染水源和
l
se

土地
c) 为满足大规模的经营,常大量开发森林取得耕地,造成物种的减少
和灭绝,使生态失衡

我国热带栽培业的发展
热带栽培业所面对的难题:
市场竞争 出口贸易上,面对其他棕油生产国的市场竞争,还须面对其他食用油作物的竞
争,导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大,影响收入
劳力短缺和 热带栽培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力,但随工业化的发展,经济转型,人民的就业选
成本增加 项也改变,因此面临劳工短缺的问题,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环境污染与 油棕的种植改变了原有的景观,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棕油加工厂的污水排放,
生态破坏 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破坏生态,使物种减少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9


马来西亚油棕种植业
(二)油棕产业在国际油脂市场的困境:国际环保与经济声浪的讨伐
原因:
a) 原始森林及泥炭地转换成油棕种植地,原住民权益受损
b) 为节省清理成本,公开焚烧森林,产生大量烟霾
c)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水质污染,也影响养殖渔业的发展
d) 受他国政策抵制/其他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三)我国油棕产业应对困境的方式:积极取得国际棕榈油永续发展认证(RSPO)
解决办法:
a) 取得 RSPO 的认证
b) 建立本国的永续棕油认证(MSPO),计划强制小园主须于 2019 年底前取得该认证
c) 努力改进本国的种植与生产方式,扩大棕油的经济与使用价值
d) 连同各油棕产业发达的国家组成资源共享,创立具公信力的指标

第四节、矿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影响矿业发展的因素

ks
地质构造 矿产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全球矿物分布深受地质构造的影响。金属矿多存在于
自 地壳深处,后却因地壳活动而移位,经过多年的侵蚀,将会裸露或蕴藏在地表中

oo
然 矿物特性 矿物属于不可更新资源,消耗速度远远超过生成速度,导致储量不断减少,要是
因 一个地区的矿产开采完毕,当地矿业就会逐渐没落
eb

人 交通地理区 矿产笨重且数量庞大,因此矿区需要完善的交通设施,以方便输出矿产
g_

文 位
因 政府政策 政府对于国内矿业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例如:土地管理、劳工制度、税收和
n

素 出口条例等,都会影响矿业的发展
ni

其他因素 科学技术、资金、矿产价格、军事冲突、国际垄断等
ar

我国矿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fle

交通基础建设的发 矿业发展带动该地区周边的运输建设,如:铁道和公路建设,提供交通便利

l

内陆市镇的兴起 兴起:周围城市因矿业发展促成人口增加,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等的发展,造
se

/没落 就了内陆市镇的兴起

没落:当该地区的矿产开采完毕,当地矿业就会逐渐没落,因锡矿业而兴起的
城镇也将走向没落
废矿区的再利用 开采矿产留下来的废矿区,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可转为建筑用地或休闲造景之

例如:废矿湖改造的太平湖休闲公园
环境生态的 开采和生产过程所排出的废气、污水和辐射废料,对空气和水源污染极大
污染问题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0


第五节、林、渔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林业的发展

寒带森林 热带雨林
- 以软木针叶林为主 - 常绿的阔叶林
- 树干高直,纤维均匀,容易加工 - 树种复杂,不利于机械作业
- 树种单纯,利于机械作业

(一)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
森林面积及 面积广大及树种单纯的针叶林,最利于伐木业
树木种类 例如:瑞典的的森林面积占全国领土一半,故锯木业和纸浆工业发达
森林的易达性 森林的易达性会影响它被利用的程度,包括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设施、地形
及气候等
最理想的木材运输方式是水运,林区若有水道通过,可节省运费
开采与经营方式 林业发达的国家多使用机械砍伐树木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注重伐木区的树木
重植、实施森林保护措施,确保木材定量供应,以达永续经营

ks
市场需求 工业化国家对林木与纸浆的需求量大,往往成为较大的林木与纸浆输入国,带
动林业发展

(二)林业发展的挑战
oo
eb
林源枯竭 由于林业市场与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加,每年有许多森林遭到砍伐而消失,只留下一片荒
地或次生林
g_

森林火灾 炎热的天气使明显干季的林区容易发生林火,森林大火造成林区缩减
交通不便 林地多位于内陆地区,地势崎岖,若缺乏河道运输,必须兴建陆路运输系统,使伐木成
n

本增加
ni

其他因素 森林杂木多,砍伐不易、砍伐工作危险性高、市场价格波动大、国际市场的竞争及环保
意识抬头
ar
fle

渔业的发展
影响渔业发展的因素:
l

大陆棚地形 大陆棚的浮游生物多,可吸引鱼群前来觅食,所以大陆沿岸的浅海区常形
se

自 成渔场
然 洋流流经 当寒暖流交汇时,海洋底部的矿物养料会到海洋上层,吸引了鱼群前来觅
因 食,全球渔场多位于此处;且交汇处温度适宜,阳光可以直射海底,形成
素 了适宜鱼类生存的的温度
海岸线曲折 曲折的海岸利于建设海港,让渔船有停泊处
例如:挪威
技术配合 渔船上若具备现代化的捕鱼工具如雷达、声纳、全球定位系统及冷藏设备
等,会使渔获量大增,利于渔业发展
人 广大的市场 世界人口增加,对蛋白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大渔场若接近人口稠密区,
文 发展渔业有利可图
因 劳力供应 捕鱼工作辛劳且危险性高,需在渔汛期捕捞足够渔产,否则收入不稳定,
素 不易吸引年轻人从事渔业
充足的资金 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渔港、码头及加工厂等,来经营大规模的商业性渔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1


渔业发展的负面发展 —解决方案—

渔源枯竭 不当的捕捞方式,如渔网孔目过小,虽能大量增加 a) 立法限制渔网孔目大小


渔获量,但久而久之将导致渔源枯竭,部分鱼类将 b) 设立禁渔区、禁渔期
面临绝种
影响生态系统 过度捕捞鱼类,会影响海洋的食物链;渔船所排放 a) 各国政府设法加强管制
的垃圾与油渍,也都污染水源,破坏海洋生态

第六节、农业活动的区位转变
农业活动
狭义:种植业+畜牧业
广义:矿、林、渔业、种植业、畜牧业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农业区位理论

自然条件(投入) 人文条件(投入)

ks
1. 地形(高原/平原/高山) 1. 市场
传统的农业区位考量
2. 气候(气温/雨量) 2. 劳力

oo
(≠传统农业)
3. 土壤(黑钙土/泥炭土/冲积土) 3. 运输
4. 技术
eb
5. 政策
g_

理论假设: *区位租(净利)= 利润 - 运费
①地表均质一致 距离市场越近,需负担的运费越少,区位租高,土地利用集
n

②运输条件一致 约
ni

③只有一个市场 距离市场越远,需负担的运费越多,区位租低,土地利用粗
④农作物市场价格固定 放
ar

⑤生产成本各地相同
⑥农民追求最高利润
fle

EXAMPLE
条件:A 乳农业距离市场 5 公里,B 放牧业距离市场 10 公

l
se

经营者选择最适当的区位: 运费 RM5/1Km
①可降低生产成本
②增加市场竞争力 A 离市场很近,所以运费只需 RM25(运费低);
③获得最大的利润 B 离市场较远,运费需要 RM50,同时因为距离远,所以获
得运费折扣,运费可能比 A 更低,但是还没包括农民来回
市场等的费用,这边就因为市场太远,所以来回运费很高

此外,A 乳农业的产品(乳制品、鲜奶等)市场需求高,所
获得的利润也高
∴利润高、运费低,故区位租高

相反地,B 放牧业运费高
∴区位租低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现代)
(一)农业技术改良【投入】
1. 引进新作物
2. 改良品种 ——结果——
3. 更新栽培法 产量增加
4. 使用农药 作物多元
5. 使用化肥 提高作物品质
6. 改善灌溉系统
7. 进行土壤改良

(二)生产技术革新 ——结果——
1. 保鲜技术 产量增加
2. 冷冻技术 产期短
3. 冷藏运输技术 作物保鲜/耐久
扩大消费市场

ks
(三)运输革新

oo
1. 运输工具的进步 ——结果——
2. 运输设备进步 (有冷藏设备等标准的货柜) 缩短距离,运时短
eb
3. 运输系统完善,克服天然障碍 运费低,运量大
4. 交通网络发达,扩大市场 扩大消费市场
g_

5. 导航系统辅助运输
n

区域专业化过程
ni

第一阶段 甲市乙市原是两个孤立的城市,周围均从事自给性的农业活动,所栽
培的农作物种类与面积依据城市的需求而定
ar

第二阶段 甲乙城市间建立运输路线后,两地的农产品可互通依赖,因而各自选
fle

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农产,扩大生产面积。甲乙两地因产品的交换
而互相依赖,出现专业化现象
l

第三阶段 甲乙两市分别和港口城市丙建立起运输路线,甲乙两市附近的农产品
se

不仅可以在甲乙两市间互通,还可经由丙市输出,并输入所需的农产
品。甲乙两市附近更进一步扩展最具竞争优势的作物面积,使农业土
地利用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四)自由贸易
1. 区域贸易组织互惠互利 ——结果——
2. 国际贸易组织保障利益 扩大消费市场
3. 运输发达推动自由贸易 多元合作交流
4. 市场扩大,消费群增加 共享技术资源
5. 价格受到竞争,提升产品优势 资金注入

生产技术/运输革新、自由贸易

距离的影响力降低
区位界限逐渐模糊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3
第 4 章:第二级产业(将原料进行加工与制造,改变其形式,增加其用途和价值的产业)

第一节、 第二级产业的类型(包括制造业/营造业)与发展
工业社会与工业化
工业化 = 第二级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超过第一级产业,成为就业结构主体

第二节、 传统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位理论
原料指向型
行业类型: 原料消耗量远大于产品重量 / 原料易腐烂 / 不适合长途运输
区位选择: 原料产地附近
例子: 制糖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指向型
行业类型: 产品不易运输 / 产品需保鲜 / 随时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
产品的行业
区位选择: 市场附近

ks
例子: 鲜乳厂、糕饼厂、玻璃厂、啤酒厂

oo
动力指向性
行业类型: 需消耗大量能源的行业
eb
区位选择: 靠近发电站 / 电价便宜之处
例子: 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厂
g_

劳力指向型
n

行业类型: 需投入大量廉价劳力的行业
ni

区位选择: 靠近工资低廉的人口稠密区
ar

例子: 成衣厂、电子装配厂、制鞋厂
fle

技术指向型
行业类型: 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行业
l
se

区位选择: 靠近高等学府和科技发达区
例子: 电脑科技产业

第三节、 影响区位选择的其他因素
规模经济
定义: 工厂因生产规模扩大,使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降低而获得经济效益
优势: ⚫ 产品标准化
⚫ 大量采购能降低成本
⚫ 设厂地点较不受限制
经济效益: 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下降,品质提高
例子: 钢铁厂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4


聚集经济(一般为相同的工业性质聚集在一起)
定义: 工厂因为空间聚集而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
优势: ⚫ 共享基础设备(公路建设、水电网络、污水处理设备、垃圾处理)
⚫ 降低成本(共同购买原料,压低采购成本和分摊运输成本)
⚫ 有利于商业情报和资讯的掌握
经济效益: 产量不变,单位成本降低
例子: 面包厂、食品加工厂

产业连锁(“一条龙”服务)
定义: 工厂间常因业务需求而与其他产业发生原料、产品与服务的流通关系
类型: ①原料产品连锁
②资讯交换连锁(制造商 > 零售商)
③资金往来连锁(银行...)
④产品物流连锁(制造 > 运输 > 销售)
⑤转包代工连锁
优势: 形成大型综合工业区

ks
例子: 石化工业区;
纺纱厂把棉花纺成纱布后,成为织布厂的原料;织布厂织好的棉布成为染整厂的原料;

oo
染整厂再将印染完毕的布匹交给成衣厂生产服饰和饰品(形成原料产品的连锁关系)
eb
产业群聚(强调产业之间紧密的网络关系)
定义: 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强调创新研发,因此同业、上下游产业、产业与客户之间,
g_

常保持紧密关系,利于彼此交流和学习,提升产业竞争力
区位: 高科技工业区多设于资讯便利、通讯发达的城市附近
优势: ⚫ 利于工业区内产业之间的资讯往来
n

打破空间限制(相关产业的分布可以分散或聚集)
ni

例子: 美国硅谷与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的高科技产业建立紧密网络关系
ar

第四节、 社会、环境效益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fle

社会效益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工业惯性(留在原地的动力)
l
se

定义:原始设厂区的优势消失,但因现有的紧密产业连锁而不迁离
例子: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动力 = 历史价值)

环境效益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1. 环境责任 2. 内部的卫生责任
⚫ 遵守环保法令 ⚫ 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任

⚫ 对环境友善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5


第五节、 现代工业发展的挑战
内部环境的挑战
(一)工资上涨
挑战 工资上涨
过程 部分本土和外资企业外移、招来国际劳工(为了降低成本)
结果 国内非技术型劳工失业率高
影响 国际移工衍生社会问题
1. 恐怖主义威胁社会治安
2. 人口贩卖
3. 移工不重视环境卫生
4. 为求快速致富扰乱治安

(二)产品生命周期大幅缩短
新创期 新的生产技术尚未稳定,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还未普及,厂商对研发技术和市场资讯的依
赖强烈,使生产区位趋于集中,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附近,以获得消费者信息
成长期 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市场逐渐扩张,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区位逐渐分散到各地,甚

ks
至建立海外市场,往海外发展
成熟期 产品大致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开始往全球发展,主要移向工资低廉的发展中

oo
国家,降低成本
衰退期 ⚫ 产品进入成熟期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研发新技术或新产品
eb
⚫ 新产品出现时,原产品则进入衰退期,逐渐退出市场

外部环境的挑战
g_

(一)时空压缩
挑战 时空压缩(∵交通革新)
n

结果 1. 运费降低
ni

2. 旅时缩短
ar

3. 距离的阻力减弱
影响 ⚫ 工业区位选择限制减少
fle

⚫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属于跨国性
l
se

(二)环保意识兴起
挑战 环保意识兴起
影响 1. 企业需将环保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2.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流程或增设污染防治设备)
3. 进行区位调整(迁移高污染的工厂或直接关厂)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冲击
挑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冲击
影响 发达国家 :企业可在全球进行生产资源的转移
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
负面影响 :企业面对更激烈的竞争(需与外国产品竞争)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6


第六节、 我国工业的发展及其区位特征
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历程

独立初期(第一级产业) 1960 年代 1970 年代


> 产品附加价值低 > 发展劳力密集型的 > 推动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
> 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 消费品工业 > 设立自由工业区,提供投
资优惠待遇

1980 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
(经济基础、资金技术改善) (劳力成本增加、地价上涨)
> 发展重化工业 > 发展“多媒体超级走廊”(MSC)
> 发展“生物谷”项目

ks
oo
eb
n g_
ni
ar
fle
l
se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7


第 5 章:第三级产业(包括商业与服务业)

商业 :指将第一、第二级产业生产或制造的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如批发业、零售业
服务业:指协助各级产业运作,或满足个人生理、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
⚫ 前者如运输、金融保险、法律服务,后者如医疗保健、运动娱乐、观光旅游

第一节、商业活动的种类与发展
商业活动的发展与变化
初级模式 店铺面积小,资本小,难囤积大量货物,依赖批发商供应所需的商
(厂商—批发商—零售商) 品,通常贩售干货、药材等生活用品,也代为处理信件寄送服务

近代模式 连锁零售商业者资本雄厚,可直接向厂商大量批来货物,具批发的
(厂商—连锁商—物流公司— 商业性质。连锁零售商多设物流子公司,透过资讯管理,即时掌握
零售商店) 各商店的存货数量,并在最快的时间补足货物

新兴模式 交通革新、资讯科技进步,零售商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产品,形成无
(无店铺零售业) 店铺零售业。消费者在平台下单后,商家透过物流公司的快递服务,

ks
将货物送至消费者的住处

oo
各种商店的空间分布特色
杂货店 超级市场
eb
特色: 1. 为社区居民交流的场所 特色: 1. 营业时间较传统市场长
2. 与居民关系好,常有赊账情况 2. 冷冻、冷藏设备提供生鲜食品
g_

区位选择: 1. 城市聚落的街道旁 区位选择: 住宅区附近


2. 乡村聚落的中心位置
n
ni

便利商店 网络购物平台
ar

特色: 1. 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 特色: 1. 无实体店铺


2. 便利服务多样化 2. 突破空间限制
fle

3. 商品多样化
区位选择: 三角路口、重点区域 区位选择: 不受区位限制
l

区位考量: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se

第二节、服务业的种类与发展
传统服务业的种类与区位特征
以维修器具、理发、餐饮与裁缝等服务为主
个案:巴罗的传统服务业(PG107)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以金融、保险、旅游服务为主
个案:新山依斯干达特区的现代服务业(PG108)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服务业的转型
委外承包服务的所需条件:
1. 成本低廉的人力资源
2. 完善的管理系统
3. 快速的沟通工具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8


第三节、旅游业的发展与区位
旅游资源的种类与等级
(一)旅游资源的种类
地形 地形旅游资源包括峡谷、火山和瀑布等地形
如:砂拉越州姆鲁国家公园的石灰岩地形、浮罗交怡的地质公园、中国的九寨沟、
自然 美加交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景观 气候 气候旅游资源包括避暑、避寒胜地,或季节性的特殊景观
资源 如:气候凉爽的金马仑高原、随季节变化的日本春樱
生态 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海洋、野生动物等景观
如:丹绒比艾的红树林、塞伦盖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
文化 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即古迹、宗教活动或民俗庆典
人文 如:槟城乔治市旧城区的古迹、奥地利的萨尔斯堡音乐节
景观 产业 指产业活动经过创造包装后,转变而成的旅游资源
资源 如:彭亨州的林明,曾因锡矿开采闻名于世,后包装形成矿业文化旅游圣地
娱乐购物 娱乐旅游资源包括以众多游乐设施吸引游客的场所
如:雪兰莪的双威水上乐园、美国洛杉矶的环球影城

ks
(二)旅游资源的等级

oo
世界级 砂拉越州的姆鲁国家公园、霹雳玲珑谷、柬埔寨的吴哥窟、埃及金字塔
国家级 游客主要来自全国各地
eb
如:大汉山国家公园、彭亨金马伦高原、雪兰莪适耕庄
地方级 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风景区,游客来自附近地区
g_

如:吉打州的日莱峰

旅游业的商圈特性与经济发展(可带动该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
n

(一)旅游业的区位特性
ni

资源趋向性 旅游业利用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休闲消费,因此旅游区位紧邻旅游资源
ar

如:台湾北投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因此该地区兴起许多与温泉相关的产业
交通便利性 旅游资源若位于难以到达的地方,不易吸引游客到来。因此交通路线的改善将带动
fle

旅游路线的兴起,进而增加游客数量
如:中国青藏铁路通车后,前往西藏的游客增加
l
se

(二)旅游业的商圈特质
旅游资源性质不一, 世界级旅游资源就如高级中地,数量最少但服务范围广,商圈规模也大;
商圈大小不同 地方性旅游资源就如低级中地,数量最多但服务范围小,商圈规模也小
旅游业商圈大小因时 旅游资源的商圈大小有时间差异
间而异,有淡旺季之分 平日或周休假期,游客会因时间有限,选择到近处旅游;连续假日则因时
间充裕,而考虑到外地旅游

有季节特性的地方造成旅游景点的人潮随季节更迭而变化;具特有节庆活
动的地区也作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出现游客增加的短暂现象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19


(三)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环境影响
1. 刺激周边行业的发展 1. 风景区承受人流压力
2. 创造就业机会 2. 交通拥挤
3. 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3. 降低当地人民的生活品质
4. 提高当地知名度 4. 当地物价抬高
5. 吸引外资注入以发展其他产业 5. 物业发展过剩而停滞
6. 刺激当地物业发展 6. 空气品质降低

第四节、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发展
定义:国家与国家之间物资、产品或劳务的交易

(一) 国际贸易的形成条件: 各国彼此间的自然环境条件、国民教育素质、薪资高低和生产技术水


区域互相依赖 平都存在差异,使各国擅长的生产活动和生产的产品有所不同。若需
求无法在本国获得,就可通过贸易活动取自他国。
(二) 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 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附加价值高,最后交易价格远高于生产原料

ks
国家贫富差距的形成 的成本;相反地,发展中国家供应的原料只能按原来的价格出口,造

oo
成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日渐悬殊
(三) 贸易依存度与 贸易依存度即该国进、出口的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贸易依存
国家经济体质 度越高,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国际景气影响的程度越高
eb
贸易依存度分为出口贸易的依存度,表现一国经济对外贸易的程度;
g_

也分成进口依存度,即一国对外开放程度
n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ni

(一) 出口值和进口值 出口值:国家输出货物可以赚取外汇,出口的产品总值


ar

进口值:国家自国外输入货物需支付外汇,进口到国内的产品总值
出口值>进口值 = 国家贸易情况呈出超(顺差)
fle

进口值>出口值 = 国家贸易情况呈入超(逆差)
(二) 我国主要的 ⚫ 近年的出口产品有工业制品;进口产品为电器、电子产品、化工产
l
se

进出口产品 品和石油加工品
⚫ 我国工业活动发展尚有不足,主要生产低阶产品,需依靠进口高阶
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
(三) 我国的贸易伙伴国 中国、新加坡、美国、日本、泰国

国家结盟与国际合作
(一)全球性的国家结盟
世界贸易组织 宗旨:帮助成员国之间展开平稳自由和公平的贸易
如处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监督成员国贸易政策和提供发展中国家技术
的援助
缺点:造成强权宰制弱势国家、国家内部贫富不均
世界银行 宗旨:消除贫穷,提供发展中国家低息贷款、赠款以及各方面的技术援助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20


(二)区域性的国家结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成立原因:防止东南亚地区共产主义势力扩张,侧重于军事安全及政治中立
宗旨:寻求国家间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合作
缺点:工业发展性质雷同,互补性不足
欧盟 统一为单一市场,启用共同货币——欧元
伊斯兰合作组织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和谐的精神,及保护穆斯林世界的利益
亚洲太平洋 宗旨: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而成立的论坛,以打破该区域间因冷战
经济合作会议 问题所产生的敌对氛围

ks
oo
eb
ng_
ni
ar
lfle
se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21


第 6 章:地理议题

第一节、全球化议题
全球化和在地化

造成全球化的原因
1. 科学发展
2. 交通革新
3. 冷战结束
4. 自由贸易
5. 国际协调
6. 国际分工

全球化影响
正面 负面
1. 全球范围内通用标准的数目增长 1. 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2. 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 2. 破坏全球生态系统

ks
3. 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4. 信息共享

oo
5. 全球性政治决策
6. 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
eb
7.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g_

国际分工的效应
1. 产业外移引发失业问题
n

2. 国际移工流动促进文化交流
ni

3. 国际资金流动造成全球股票市场的波动
ar

第二节、粮食议题
fle

粮食问题的形成
1. 粮食分配不均
l

2. 区域性饥荒问题
se

3. 粮食自给率偏低与粮食结构改变

粮食问题的解决策略
1. 国际组织的角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
2. 生物科技的发展:绿色革命
3. 农业伦理的推动

第三节、水资源议题
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问题 解决
水资源短缺 开源节流
水质污染 改善水质
跨国的水资源纷争 跨区域或国家协调水源
科罗拉多河、尼罗河、约旦河、
底格里斯河、恒河、怒江澜沧江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22


第四节、能源议题
能源危机与对策
危机 解决
价格上涨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供应短缺 开发替代能源(生质燃料)及再生能源

第五节、疾病议题
疾病与环境的关系 地方病、传染病

疾病扩散因素 近邻效应、接触密度和阻碍效果
疾病扩散途径 垂直传染、水平传染
疾病的空间扩散类型 扩张型、位移型、综合型、阶层型
疾病的检测与管理 分为国内(国家卫生部)和国际(世界卫生组织)两种形式

ks
oo
eb
ng_
ni
ar
l fle
se

https://shopee.com.my/selflearning_ebooks | 高中人文地理 | Pg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