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直线与平面及空间向量

知识梳理

1. 平面的基本性质
(1)点、线、面的符号表示:

点: A,B,C.....

线: l,m,n......
面: , , ......

(2)点、线、面之间关系的符号表示:

点 A 在直线 l 上: A  l 点 A 不在直线 l 上: A  l

1 / 20
点 A 在平面  上: A  点 A 不在平面  上: A 

直线 m 与直线 n 平行: m ∥ n 直线 m 与直线 n 相交于点 A : m  n = A

直线 m 与平面  平行: m ∥  直线 m 与平面  相交于点 A : m   = A

直线 m 与平面  垂直: m ⊥  :m


直线 m 在平面  内(平面  经过直线 m ) 

平面  与平面  平行:  ∥  平面  与平面  相交于直线 l :    = l

平面  与平面  垂直:  ⊥ 

【注意】平面的特征:无限延展,无厚度.

(3)三个公理、三个推论:
公理 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A  l,B  l 
即: l 
A  ,B   
公理 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即: A         = l且A  l

公理 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 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注意】搞清楚公理及其推论的基本应用:
公理 1 是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公理 2 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同时应注意其内容的完整性,即当两个平面
有一个公共点时,首先可得到这两个平面相交,其次是这两个平面有且只有一条公
共直线(即交线) ,还有就是这个公共点在公共直线上或称公共直线经过公共点;
公理 3 以及三个推论都是确定平面的依据,应注意由于三点共线时,经过他们可
以作无数个平面,因此公理 3 中“三点不共线”的条件必不可少.
.

2 / 20
2.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共面直线 
 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能同在任何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画法:

异面直线的判定 :不平行、不相交的直线.

【注意】证明两条直线异面一般采用反证法.

(2)公理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3)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推论:
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相等.

(4)异面直线定理:
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5)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 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 O 作直线 a // a, b // b ,a, b 所

成的角的大小与点 O 的选择无关,把 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 a, b 所成的角(或

夹角).为了简便,点 O 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0, ].
2
② 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两条异面直线

a, b 垂直,记作 a ⊥ b .
③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
【注意】空间直线与直线垂直,是不平行的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情况,这时这两条直

线所成的角等于 ,而它们可能是相交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
2 3 / 20

(1)范围:   (0, ];
2
(2)求法: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平移(中点平移,顶点平移以及补形法:把空间图形

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以便易于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

关系)转化为相交两直线的夹角。
④ 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
(i)和两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ii)公垂线是唯一存在的.
(iii)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即为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⑤ 求异面直线距离的方法:
(i)公垂线法:找出或作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再计算公垂线段的长度.
(ii)线面平行法:过其中一直线作和另一直线平行的平面,则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线到面的
距离.
(iii)面面平行法:作出过两异面直线的两个平行平面,则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两平行平面
的距离.

3.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  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外  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 

a  = A a ∥ a 
(1)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

和这个平面平行,即 a   , b   , a / /b  a ∥  .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

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即 a / /,   ,   = b  a ∥ b .
(2)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条直线 l 与平面  上的任何直线都垂直,那么我们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 垂

4 / 20
直,记作: l ⊥  ,直线 l 叫做平面  的垂线,平面  叫做直线 l 的垂面, l 与面  的交点叫做
垂足.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

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即 m, n  , m  n = O, l ⊥ m, l ⊥ n  l ⊥  .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 m ⊥ ,n ⊥   m ∥ n .

(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 l 是平面  的一条斜线,点 O 是斜足, A 是 l 上任意一点, AB 是  的垂线,点 B 是

垂足,所以直线 OB (记作 l ' )是 l 在  内的射影, AOB (记作  )是 l 与  所成的角.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这条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规定】
(1)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定义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
(2)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定义它和平面所成的角是 0 0 的角.

【注意】

(1)直线 l 与平面  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 A 在 l 上的取法无关;



(2)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 [0, ];
2

(3)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 (0, ).
2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求解方法:
第一步: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找到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θ;
第二步:解含 θ 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

射影长定理:

5 / 20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
(1)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2)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
(3)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两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4.空间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
两平面相交 − −有一条公共直线
(1)平面与平面平行:
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

个平面平行,若 a  ,b  , a  b = A ,且 a ∥  , b ∥  ,则  ∥  .
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若  ∥  ,    = b,   = a ,则 a ∥ b .

(2)二面角: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
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

的面 若棱为 l ,两个面分别为  ,  的二面角记为  − l −  ;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二面角的平面角:

(1)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 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 OA, OB ,则 AOB 叫做

二面角  − l −  的平面角.

(2)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  − l −  的棱 l ,且与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 OA, OB, O 为垂足,则

AOB 也是  − l −  的平面角.

【说明】
(1)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是 [0 ,180 ] ;
(2)二面角平面角为直角时,则称为直二面角,组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二面角的求法:① 几何法;② 向量法.

(3)平面与平面垂直:
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

6 / 20
垂直,若 l ⊥ ,l  ,则  ⊥  .
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

直于另一平面,若  ⊥  ,    = l,m ,且m ⊥ l ,则 m ⊥  .


5.空间有关点、线、面间的距离:
(1)点到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3)异面直线的距离
(4)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5)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6.空间向量
(1)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① 已 知 空 间 两 点 A ( x1 , y1 , z1 ) , B ( x2 , y2 , z2 ) , 则 AB = ( x2 − x1 , y2 − y1 , z2 − z1 ) ; AB =

( x2 − x1 ) + ( y2 − y1 ) + ( z2 − z1 ) ; OA OB = x1 x2 + y1 y2 + z1 z2 ;若 OA , OB 的夹角为  ,则
2 2 2

x1 x2 + y1 y2 + z1 z2
cos = .
x + y12 + z12 x22 + y22 + z22
2
1

②若直线 l 垂直平面  ,取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a ,则向量 a 叫做平面  的法向量;

③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u = ( a1 , b1 , c1 ) ,平面  的法向量 v = ( a2 , b2 , c2 ) ,则 l 

 u v = 0  a1a2 + b1b2 + c1c2 = 0 ;

④若平面  的法向量 u = ( a1 , b1 , c1 ) ,平面  的法向量 v = ( a2 , b2 , c2 ) ,则

 ⊥ u ⊥v u v =0

【注意】空间平面的法向量的求解方法:

在给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  的法向量 n = ( x, y,1) [或 n = ( x,1, z ) ,

或 n = (1, y, z ) ],在平面  内任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a, b .由 n ⊥  ,得 n  a = 0

且 n  b空间向量在度量中的应用
(2) = 0 ,由此得到关于 x, y 的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即可得到 n .

7 / 20
(2) 空间向量的应用

ab
① 线与线所成角  :设分别与直线 l1 , l2 平行的向量为 a, b ,则 cos  = ,则直线 l1 , l2 所成
a b

ab  
角为 arccos (注意:两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 0, )。
a b  2 

an
② 线与面所成角  :设与直线 l 平行的向量为 a ,平面  的法向量为 n ,则 sin  = ,则
a n

an  
直线 l 与平面  所成角为 arcsin (注意:线与面所成角的范围是  0, )

a n  2 

n1 n2
③二面角求法:设平面  ,  的法向量为 n1 , n2 ,且 cos  = ,则二面角大小为 arccos  或
n1 n2

 − arccos  (注意:二面角的范围是  0,   )。

④ 点到面的距离:已知点 A 是平面  外的点,点 B 是  内的点,且  的法向量为 n ,则点 A

AB n
到平面  的距离为 d = 。
n

⑤异面直线的距离:设 n 是异面直线 l1 , l2 的公共法向量, A 为 l1 上任一点, B 为 l2 上任一点,

AB  n
则 l1 , l2 间的距离 d = .
n

例题精讲

考点一、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 1】在空间中,设 m 、 n 是不同的直线,  、  是不同的平面,且 m  


  , n   ,则下列命
题正确的是 ( )
A.若 m // n ,则  //  B.若 m 、 n 异面,则  、  平行
C.若 m 、 n 相交,则  、  相交 D.若 m ⊥ n ,则  ⊥ 

8 / 20
【例 2】给定空间中的直线 l 及平面  ,条件“直线 l 与平面 α 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 l 与平

面 α 垂直”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例 3】平面  上存在不同的三点到平面  的距离相等且不为零,则平面  与平面  的位置关系

为( )
( A) 平行 (B) 相交 (C ) 平行或重合 (D) 平行或相交

【例 4】设 a、b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面四个命题中错误


..的是( ).

(A)若 a ⊥ b, a ⊥  , b   ,则 b //  (B)若 a ⊥ b, a ⊥  , b ⊥  ,则  ⊥
(C)若 a ⊥  ,  ⊥  ,则 a //  或 a   (D)若 a //  ,  ⊥  ,则 a ⊥ 

考点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的计算
【例 5】如图,已知 PA ⊥ 平面 ABC , AC ⊥ AB , AP = BC ,
CBA = 30 ,D 、E 分别是 BC 、AP 的中点. 则异面直线 AC 与 DE
所成角的大小为 .

9 / 20
【例 6】正四棱锥 P-ABCD 的所有棱长均相等,E 是 PC 的中点,那么

异面直线 BE 与 PA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

【例 7】如图所示,在长方体 ABCD − A1 B1C1 D1 中, AB = 2 , BC = 2 , CC1 = 4 , M 为棱 CC1 上一

点.

(1)若 C1 M = 1 ,求异面直线 A1M 和 C1D1 所成角的正切值;

(2)若 C1 M = 2 ,求证 BM ⊥ 平面 A1B1M .

10 / 20
【巩固训练】

1、如图,正四棱柱 ABCD − A1 B1C1 D1 的底面边长 AB = 2 ,若异面直线 A1 A 与 B1C 所

1
成的角的大小为 arctan ,则正四棱柱 ABCD − A1 B1C1 D1 的侧面积为 .
2

2、若正四棱柱 ABCD − A1 B1C1 D1 的底面边长为 2 ,高为 4 ,

则异面直线 BD1 与 AD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考点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 8】如图,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 2 ,体积为 3 ,

则直线 B1C 与底面 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

表示).

11 / 20
【例 9】如图,在长方体 CD − 11C1D1 中,1 = 1 , = D = 2 , 、F 分别是  、C

的中点.证明 1 、 C1 、 F 、  四点共面,并求直线 CD1 与平面 1C1F 所成的角的大小.

【巩固训练】

1、如图,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 − A1 B1C1 D1 中,E 是 BC1 的中点.求直线 DE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D1 C1

A1 B1

D
C
F
A B

12 / 20
考点四、二面角
【例 10】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 ABC − A1 B1C1 中, AB ⊥ BC , AB = BC = BB1 ,则平面 A1 B1C 与

平面 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

【例 11】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A1=BC=AB=2,AB⊥BC,求二面角 B1-A1C-C1 的大小.

13 / 20
考点五、点到平面的距离

(2019上海高考)如图,在长方体 A BCD − A 1B1C1D1 中, M 为 BB1 上一点,已知 BM = 2 ,


【例12】

A1 D1
CD = 3 , A D = 4 , A A 1 = 5 .

B1 C1
(1)求直线 A 1C 与平面 A BCD 的夹角;

(2)求点 A 到平面 A 1M C 的距离. A


M D

B C

【例 13】如图,在长方体 ABCD-A′B′C′D′中,AB=2,AD=1,AA′=1.证明直线 BC′平行于平面


D′AC,并求直线 BC′到平面 D′AC 的距离.

14 / 20
课后作业 姓名
一、本讲作业

(2019 虹口二模 13)已知  ,  是两个不同平面, m 为  内的一条直线,则“ m // ”是“  // ”的


1.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②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③空间四点不共面,则其中任何三点不共线;④空间中,相交于同一点的三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3.在正方体 ABCD − A1 B1C1 D1 中,与对角线 AC1 异面的棱共有________条;

4.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这个平面距离相等,则直线与该平面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

5.在正四棱柱 ABCD − A1 B1C1 D1 中, BC1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60 ,则 BC1 与 AC 所成的角

为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6.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1 B1C1 中, BAC = 90 , AB = AC = AA1 .

(1)求证: AB1 ⊥ 平面 A1 BC1 ;

(2)若 D 为 B1C1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 AD 与 A1 B 所成的角的大小.

15 / 20
7. 如图,四棱锥 S −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 ABCD ,SD = AD = 2

(1)求证: AC ⊥ SB ;

(2)求二面角 C − SA − D 的大小.

8.(2015 奉贤一模理 26 文 26)如图,四棱锥 P − ABCD 的侧棱都相等,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O 为对角线 AC 、 BD 的交点, PO = OA ,求直线 PA 与面 A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16 / 20
9.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90°, AB=BC=1.

(1)求异面直线 B1C1 与 AC 所成角的大小;

(2)若直线 A1C 与平面 ABC 所成角为 45°,

求三棱锥 A1-ABC 的体积.

10.(2019 虹口二模 18)

如图,在多面体 ABCA1 B1C1 中, AA1 , BB1 , CC1 均垂直于平面 ABC , AA1 = 4, CC1 = 3,

BB1 = AB = AC = 2, BAC = 120. A1

C1
(1)求 AB1与 A1 B1C1 所成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 A − A1 B1 − C1 的大小. B1
C
A

B
(第18题图)

17 / 20
11. (2020 徐汇二模)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 PA ⊥ 底面 ABCD ,

E 是 PC 的中点,已知 AB = 2 , AD = 2 2 , PA = 2 ,求:
P
(1)三角形 PCD 的面积;
(2)异面直线 BC 与 AE 所成的角的大小.

E
A D

B C

P
12.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 PA ⊥ 平面 ABCD ,

PA = AD = 4 ,AB = 2 .以 BD 的中点 O 为球心、BD 为直径的球面交 PD 于点 M . M

(1)求证:平面 ABM ⊥平面 PCD ;


A D
(2)求直线 PC 与平面 ABM 所成的角;
(3)求点 O 到平面 ABM 的距离. O
B
C

18 / 20
二、复习作业

x 
13.为了得到函数 y = 2sin  +  , x  R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 y = 2sin x, x  R 的图像上所有的
3 6

点( )


(A)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3 倍(纵坐标不变)
6


(B)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3 倍(纵坐标不变)
6

 1
(C)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
6 3

 1
(D)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
6 3

1
14.(2015 年静安、青浦、宝山理 14)已知:当 x  0 时,不等式  kx + b 恒成立,当且仅当
1+ x

1
x = 时取等号,则 k = .
3

   
(奉贤区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函数 f ( x) = sin   x +
15.  在  ,   上单调递减,则正实数
 4 2 

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 − x2 + x + k x  1
 x
16.(2015 年闵行文 14)已知函数 f ( x) =  1 , g ( x) = 2 ,若对任意的

 2 + log 1 x x  1 x + 1
 3

x1 , x2  R ,均有 f ( x1 )  g ( x2 ) ,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19 / 20
y
17.(2015 闵行理 13)如图,已知点 P (2, 0) ,且正方形 ABCD 内接于
C
N
O : x + y = 1 , M 、 N 分别为边 AB 、 BC 的中点.当正方形 ABCD
2 2
B
P x
绕圆心 O 旋转时, PM  ON 的取值范围为 . O
M
D
A

( )
18.已知数列 a n  中, a1 = 1, 且点 P(a n , a n +1 ) n  N  在直线 x − y + 1 = 0 上.

(1)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1 1 1 1
(2)若函数 f(n ) = + +
n + a1 n + a2 n + a3
+ +
n + an
(n  N ,且n  2) ,求函数 f (n) 的最
小值;

, S n 表示数列 bn 的前项和。试问:是否存在关于 n 的整式 g (n ) ,使得


1
(3)设 bn =
an
S1 + S 2 + S 3 +  + S n −1 = (S n − 1)  g (n ) 对于一切不小于 2 的自然数 n 恒成立? 若存在,写出

g (n ) 的解析式,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20 /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