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0

绝密

呈:上海国弘开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投资决策委员会

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建议书

上海长江国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3 年 9 月

1
绝密

目录

1 项目概况................................................................................................................. 4
2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5
2.1 公司所处行业的产业链介绍................................................................... 5
2.2 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6
2.2.1 世界主要国家保有量分析................................................................ 6
2.2.2 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6
2.3 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8
2.3.1 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8
2.3.2 各主要整车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 9
2.4 汽车售后市场机会分析......................................................................... 10
2.5 公司业务所处行业的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 10
2.6 行业分析的结论..................................................................................... 11
3 公司业务与产品................................................................................................... 13
3.1 公司产品目标市场介绍......................................................................... 13
3.2 目标市场规模分析................................................................................. 13
3.3 公司现有产品线、主要配套客户及未来发展战略............................. 14
3.3.1 公司现有产品线.............................................................................. 14
3.3.2 主要配套客户及车型...................................................................... 15
3.3.3 未来发展战略.................................................................................. 16
3.4 零部件企业进入整车供应链的评审流程............................................. 17
3.5 公司产品过往 3 年营收分析................................................................. 18
3.6 主营业务的具体情况............................................................................. 18
3.6.1 主要生产经营场地情况.................................................................. 18
3.6.2 生产流程及工艺.............................................................................. 19
3.6.3 产品质量控制.................................................................................. 20
3.6.4 公司过往年份的 5 大客户.............................................................. 20
3.6.5 主要原料、能源及过往 3 年十大供应商...................................... 21
3.7 公司上市募投项目................................................................................. 22
3.8 减震件国内主要竞争格局..................................................................... 22
3.9 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分析..................................................................... 23
3.9.1 较强的同步开发能力优势.............................................................. 23
3.9.2 技术优势.......................................................................................... 23
3.9.3 产品质量及管理优势...................................................................... 23
3.9.4 齐全的产品种类及客户资源优势.................................................. 24
3.9.5 销售渠道优势.................................................................................. 24
3.9.6 品牌优势.......................................................................................... 24
4 财务数据及预测................................................................................................... 25
4.1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25
4.2 2013 年全年业绩情况可实现情况分析................................................ 27
4.3 过往年份及未来三年预测的关键财务数据分析................................. 27

2
绝密

4.4 未来业务目标及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 28
4.4.1 未来业务目标.................................................................................. 28
4.4.2 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 28
4.4.3 和主要主机厂合作的主要产品预测.............................................. 29
4.5 拟上市主体与集团的关联交易............................................................. 31
4.6 拟上市主体与其子公司的关联交易..................................................... 31
5 公司基本情况....................................................................................................... 32
5.1 公司基本信息及股权结构..................................................................... 32
5.1.1 基本信息.......................................................................................... 32
5.1.2 公司目前股权结构.......................................................................... 33
5.1.3 本次投资后股权结构...................................................................... 33
5.2 公司历史沿革......................................................................................... 34
5.2.1 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骆氏股份”)历史沿革.......... 34
5.2.2 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 36
5.2.3 上海骆氏贸易有限公司.................................................................. 37
5.2.4 广州骆氏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38
5.2.5 江苏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 38
5.2.6 安徽骆氏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39
5.3 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团队及人力资源情况......................................... 40
5.3.1 公司组织结构.................................................................................. 40
5.3.2 公司管理团队介绍.......................................................................... 41
5.3.3 公司人力资源情况介绍.................................................................. 43
5.4 公司拥有的资质情况............................................................................. 43
5.4.1 公司拥有的资质和荣誉.................................................................. 43
5.4.2 专利.................................................................................................. 45
5.5 尽职调查主要方面介绍......................................................................... 47
5.6 尽职调查的主要结论............................................................................. 48
6 主要投资条款及融资用途................................................................................... 50
6.1 主要投资条款......................................................................................... 50
6.2 融资用途................................................................................................. 50
7 估值及投资回报分析........................................................................................... 51
7.1 估值及投资回报分析............................................................................. 51
7.2 可能的退出方式..................................................................................... 52
8 投资亮点及风险分析........................................................................................... 54
8.1 投资亮点................................................................................................. 54
8.2 主要风险点............................................................................................. 54
9 投资建议............................................................................................................... 56
10 附录....................................................................................................................... 57
10.1 财务报表................................................................................................. 57
10.2 关于售后市场零部件销售知识产权界定问题的尽调纪要................. 57
10.3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银行贷款利率的尽调反馈..................................... 59

3
绝密

浙江骆氏项目投资建议书

1 项目概况

浙江骆氏成立于 2007 年,其最初的经营可以追溯到成立于 1988 年的浙江骆


氏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汽车橡胶减震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业
务所处的行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为汽车减震件行业。公司的橡胶
减震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地盘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和排气系统方面,主要客户
为汽车整车制造商、汽车总成制造商、售后维修等。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浙江骆氏已经成为国内汽车减震件领域的领先企业(行
业排名前三位)。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为汽车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部件环节,此前
该部件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的不断投入,已经成为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长安福特、广汽集团、奇瑞汽车等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商
的合格供应商,逐步开始替代进口。
目前中国千人乘用车拥有量(约 50 台左右,LMC2013 年的数据)远远低于
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未来乘用车千人拥有量会增长到 150 台左右,因此主机配套
市场还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同时,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快速上升,未来售后市场
特别是骆氏所从事的减震件细分子行业来看将有较大的机会。
在团队方面,公司经过这些年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骆联盟董事长家族成员
和职业经理人互相搭配的经营管理团队,实现了家族企业向规范经营企业的过
渡,且在过去几年实现了快速的成长。
本次投资为增资,浙江骆氏拟增发 607.1429 万股,增资完成后公司总股本为
6900 万股,增资价格为 5.6 元人民币,合计增资金额为约 3400 万元,增资后本
基金股份比例约为 8.8%,对应的投前估值为 35240 万元人民币。鉴于公司计划
在 2014 年上半年向中国证监会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故本次增资计划在 9 月底
10 月初交割完成。

4
绝密

2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公司所处行业的产业链介绍

浙江骆氏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汽车橡胶减震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业
务所处的行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为汽车减震件行业。
公司的橡胶减震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地盘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和排气系统
方面,主要客户为汽车整车制造商、汽车总成制造商、售后维修等。
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为汽车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部件环节,此前该部件主要依
赖进口,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的不断投入,逐步开始替代进口。
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在汽车整个产业链的环节大致如下图所示:

作为汽车整车制造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整车厂商对于零部件提供商的选择
有着非常严格的评估流程,同时一旦被选定为合格供应商后和整车企业的合作有
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同时,随着各大国际汽车公司逐步加大了在中国开发新车型的速度以及国内
品牌企业加大了对于整车研发的投入,对零部件企业的同步开发能力也提出了越
来越高的要求,这也带动了零部件行业的分化——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未来才会在
这种分化中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5
绝密

2.2 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2.2.1 世界主要国家保有量分析

汽车工业在国际上发展已经超过 100 年的历史,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早已


进入了汽车时代。然而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依然处于汽车发展
的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依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其他行业协会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
国的汽车保有量和渗透率不尽相同,详细见下表:

每 1,000 人当中的车辆保有台数(单位:台)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亚洲:
日本 593.6 592.4 591.4 578.9
中国 27.3 32 38.1 45.5
韩国 332.5 342.3 348.4 358.7
美洲:
美国 809.9 813.8 802.8 789.5
加拿大 600.6 610.1 616.2 618.8
欧洲:
英国 579.9 583.9 582 571.7
德国 529.4 532.7 534.7 543
法国 597.1 600.2 600.2 600.9
意大利 675.9 680.7 686.1 689.9
挪威 551.7 571.3 583.8 587.5
俄罗斯 229.4 240.3 270.6 281.4
数据来源:日本汽车工业协会(2011 年版世界汽车统计年报)

从上述数据来看,世界各主要成熟国家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基本上已经处于
较高的水平,如日本是中国的 5 倍、美国是中国的 9 倍。

2.2.2 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2003 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汽车需求。根
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及汽车工业协会网站统计,2003 年至 2012 年我国汽车
销量及增长率情况如下表:

年份 年度累计汽车销量(万辆) 同比增长率(%)
2003 439.7 36.35

6
绝密

2004 506.82 15.26


2005 577.77 14.00
2006 722.14 24.99
2007 879.12 21.74
2008 938.53 6.76
2009 1364.48 45.38
2010 1806.19 32.37
2011 1850.51 2.45
2012
汽车销量及增长率情况如下图: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及汽车工业协会网站

我国汽车销量从 2003 年的 439.7 万辆增长至 2012 年的【1850.51】万辆,


复合增长率为 19.68%,高于同期 GDP 增长速度。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
达到 1,379.10 万辆和 1,364.48 万辆,首次成为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大市场。汽
车行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汽车零配件需求的增长。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增加,以及汽车产业结构性调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
速逐渐放缓,汽车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
2013 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1075.17 万辆
和 1078.2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83%和 12.34%,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了
8.75 和 9.41 个百分点。从分类型看,上半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 866.45 万辆和
866.5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4.02%和 13.81%,增幅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6.15 和
6.73 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 208.72 万辆和 211.7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7
绝密

8.15%和 6.68%。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 2015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 2,500 万辆,


占全球汽车产量的 30%。

从汽车保有量方面看,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 2012 年底我国汽


车保有量为 1.2 亿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到 2020 年我国汽车保有
量有望突破 2 亿辆。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人口数量以
及计算得到的汽车人均保有量如下表:

民用汽车保有量(亿 人口(亿人) 人均保有量(台/千


年份
辆) 人)
2002 0.21 12.85 16.34
2003 0.24 12.92 18.58
2004 0.27 13.00 20.77
2005 0.32 13.08 24.46
2006 0.37 13.14 28.16
2007 0.44 13.21 33.31
2008 0.51 13.28 38.40
2009 0.63 13.35 47.19
2010 0.78 13.41 58.17
2011 1.06 13.47 78.69
2012 1.21 13.53 89.3
2018-2020(预测) 2.4-2.6 150-200

当然,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汽车保有量中公务用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
例,实际私人汽车千人拥有量远比 89.3 台这个数据来的小。由此可以看出,未
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乘用车还有成长的空间。

2.3 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3.1 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2 年 5 月 22 日发布《“十二五”中国汽车工业发


展规划意见》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的发展规划如下:
 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 2800-3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 50
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 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

8
绝密

有率达到 40%。
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排名前五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比
2010 年提高 10%,形成 3-4 家年产 400 万辆以上大型企业集团;
 汽车和零部件到 2015 年出口金额达到 850 亿美元,年均增长约 20%。
 汽车零部件出口形成配套体系与后市场并重的格局,到 2020 年我国汽车
及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 10%的战略目标。
 加快国际化步伐,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加快零部件产业发展,做
大做强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服务及后市
场)。
由上述规划可以看出,随着汽车整个产业链向中国的转移,中国未来将成为
世界汽车产业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2.3.2 各主要整车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

基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汽车保有量较低、经济发展较为快速平稳的判断,
各大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都纷纷发布了未来中国产能扩张计划。详
细如下表:
厂商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5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20 年
上海大众 140 175
400
一汽大众 96 165
通用汽车 330 500
长城汽车 80 150
长安汽车 200 300 600
长城汽车 80 180
广汽集团 300
东风汽车 197 400
奇瑞汽车 90 300
吉利汽车 60 200
华晨汽车 100
比亚迪 300
北汽控股 300
江淮汽车 150
合计 3520
数据来源:各汽车企业高管访谈、新闻等内容整理
从上述产能扩张计划和我国“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来看,未来在整车配套
的零部件市场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9
绝密

2.4 汽车售后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从 2000 年开始逐步步入家庭私人汽车阶段,过去的 10 年应该说是汽车


进入家庭的高速发展的 10 年,因此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其成长主要来自于整车
配套市场。
然而,尽管目前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远远低于汽车发达国家,但是因为中国
的人口总数较大,汽车总保有量基数较大,截至 2012 年底已经达到 1.2 亿台,
未来 5 年左右极有可能达到 2.4 亿台左右,而发达国家如日本仅有 8000 万台、
美国也仅为 2.4 亿台。因此,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总量的上升,特别是从 2008
年以来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后(主要是新车购买),现有的汽车保有将逐步进入
维修期,由此带来了较大的售后市场机会。
对于售后市场,我们认为对于二手车的交易、二手车的再制造、售后维修将
会是下一步的重点,这对汽车零部件来说会带来较大的市场机会。

2.5 公司业务所处行业的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

公司所处行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为汽车减震件行业,汽车
减震产品按原材料和减震原理不同可分为橡胶减震产品和弹簧阻尼减震产品,
发行人自设立以来一直从事橡胶减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服务于汽
车行业的配套产业,其面对的市场分为主机配套市场和售后维修市场。橡胶减
震件行业所属的汽车零配件行业的发展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1、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汽车零配件行业属于国家支持的产业,近几年主要的相关政策如下:

提出时间 相关政策 主要内容


2009.10 《促进我国汽车产品 意见提出,到 2015 年,汽车和零部件出口达到
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 850 亿美元,年均增长约 20%;到 2020 年实现我
意见》 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
额 10%的战略目标。“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期
间,继续巩固传统发展中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
拓展汽车零部件国外配套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
中高端市场,稳步进入发达国家整车中低端市
场。
2011.6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 指南中,“汽车关键零部件”被明确列为当前高技
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10
绝密

指南(2011 年度)》
2012.6 《关于加大老旧汽车 通知提出,为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扩大政策
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力 效应,2012 年财政部、商务部将加大老旧汽车报
度的通知》 废更新补贴工作力度
2012.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规划指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
(2012-2020 年)》 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
增长势头,为了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必须加快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
新能源汽车。规划中同时提出,我国已建设形成
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既要统筹发展新能源汽车
整车生产能力,也要增强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能
力。

2.6 行业分析的结论

从上述行业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关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基本结论:
 过去的 10 年(2002-2012 年)是中国乘用车新车/整车市场快速发展的 10
年,中国每千人汽车的保有量从 20 台发展到接近 90 台(当然鉴于中国
的特殊国情,实际私人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小于 90 台,大约在 50 台邹游),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保有量依然偏低,甚至低于巴西、俄罗斯等国
 从 2013 年开始的未来 5-10 年,中国的千人保有量将会上升到 150-220
台,因此乘用车新车/整车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即预计会有 100%的
发展空间,因而对零部件企业来说对于整车配套业务依然还有发展的空
间;,也就是说中长期来看这种需求不会萎缩;
 作为全世界人口大国、汽车渗透率较低的国家,各大汽车厂商纷纷看好
中国市场,在中国进行投资扩张产能,预计会在 2015-2018 年达到 3000
万台的年产能,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上验证了未来新车市场持续成长且
不会出现需求萎缩的发展趋势;
 国际厂商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特别是过去的 10 年纷纷加快了将其制
造基地转移到中国的步伐,这种转移在未来的想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趋势
不会变化,未来将会直接带来以中国为制造基地的国际出口业务,因此
出口市场也会有较大的成长;
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将会带来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发展,这就给汽车

11
绝密

零部件企业、二手车交易商、汽车在制造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会和
空间。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未来 5-10 年中国一方面是新车依然有
100%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保有量的快速上升,售后市场的零部件维修机会和
规模快速增加。这给以骆氏为代表的零部件企业带来了长期持续发展的机会。

12
绝密

3 公司业务与产品

3.1 公司产品目标市场介绍

如前文所介绍,公司专注于汽车橡胶减震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 NVH
橡胶减震产品是金属—橡胶复合的减震元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和底盘
系统中,对汽车局部减震缓冲起着重要作用。统计资料显示,汽车整车故障中
约有 1/3 与汽车的 NVH 问题相关,橡胶减震产品成为解决汽车 NVH 问题的重
要产品。

同时,橡胶减震产品对汽车节能减排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近年来在节能减排
政策驱动下,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汽车橡胶制品对金
属零部件的替代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据统计,车重每减少 100 公斤,
轿车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4L,每升油完全燃烧产生 2.58Kg CO2。假定轿车车重
减轻 100Kg,每年行驶 10 万公里,则每年节约燃油约 400L,减少 CO2 排放 1.03
吨。(资料来源:《降低 CO2 排放的技术路线》,东方汽车网)。
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分为如下三类:
 主机配套,作为整机厂零部件的配套供应,目前主要服务于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奇瑞、长安福特、长安集团、广汽集团、一汽轿车等国内外
整车企业,包括 4S 售后体系;
 国际售后,主要针对欧洲、南美、北美等汽车发达市场的售后贸易商、
代理商销售公司的减震件产品,也为其中的客户开发部分新的减震件产
品;
 国内售后,主要针对国内的汽车售后市场,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快速
增加,国内售后市场即将迎来快速的发展。

3.2 目标市场规模分析

(2)橡胶减震件市场需求与市场容量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汽车乘坐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橡胶减震

13
绝密

产品无论是用量还是质量均有发展,每辆车已有 50~60 个点使用减震橡胶件,


一辆高档轿车用减震橡胶制品多达 60 件左右。随着高档轿车生产数量增加,汽
车用减震橡胶制品需求增长速度更快。

同时,汽车工业的发展为我国汽车橡胶减震件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些关键部件已开始在国内生产。汽车的一些重要性能如安全性、制动性、高
速性、舒适性与汽车橡胶配件密切相关,新型汽车的开发往往要与汽车橡胶配
件的开发同步进行,这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统计,2010 年全球市场上,NVH 橡胶减震


制品的整车配套市场需求约为 563 亿元人民币,其中乘用车的配套市场需求约
470 亿元人民币。全球售后维修市场需求量约为 1100 亿元人民币,其中乘用车
为 900 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内优秀企业生产
的橡胶减震件产品正逐步替代了国外同类产品。2010 年国内 NVH 系统减震产
品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 226 亿元,约占全球市场总量的 14%。其中整车配套市
场约为 132 亿元,售后维修市场约为 94 亿元,橡胶减震件约占市场比例约为
44%。

同时,随着国内汽车产能的扩张(预计未来 3-5 年还会增加超过 50%)、国


内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带来的售后市场机会两个因素,该市场在国内未来会达
到 200 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3.3 公司现有产品线、主要配套客户及未来发展战略

3.3.1 公司现有产品线

公司主要从事橡胶减震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是橡胶减震件,
公司的橡胶减震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底盘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和排汽系统方面,主
要包括发动机悬置系列、吊环系列、衬套系列、隔振块系列、防尘罩系列等五大
系列产品。

随着汽车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消费者对汽车的关注越来越体现在舒适性等细
节上,减震件的应用能大大减少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噪音、冲击、震动等问题,从
而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14
绝密

公司主要产品如下:

类别 产品名称 特征及功能

发动机悬置 发动机液压 橡胶和液压阻尼元件的组合,具有低频高阻尼、高频


系列 支承 低刚度的特点,中高级轿车均采用这种结构的发动机
减震零件。

发动机支承 发动机支承和变速箱支承的有机结合,能有效的隔离
发动机的振动向车身的传递。保障乘坐的舒适性,提
变速箱支承 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化油器法兰 使用特种橡胶材料,根据产品特定的使用环境,采用
成熟的制作工艺, 生产出性能优异、适用于各类车
型的化油器软垫系列产品。主要起衬垫、密封、 缓
冲等作用。

吊环系列 吊环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排出。由于排气门
的开闭与活塞反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成脉动形
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
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排气系统吊环就
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衬套系列 衬套 衬套广泛应用于消除或减少机械震动的传递,达到减
震、消音及减少冲击作用。主要有控制臂衬套、平衡
杆衬套、悬挂衬套等。

隔振块系列 隔振块总成 筒式减震器与车身的连接件,能有效的隔离路面的激


励向车身的传递,保障乘坐的舒适性。可根据用户的
要求,选装进口轴承或中国轴承。

防尘罩系列 防尘罩 汽车用各类防尘罩、护套等。如内外球笼防尘罩、操


纵杆防尘罩、转向护套等

3.3.2 主要配套客户及车型

公司目前和国内的主要汽车生产商都形成了合作关系,主要合作客户和车型
如下表:


单位名称 供货零件 供货车型

新宝莱、Audi B8、Golf A6、
悬置、隔振块、吊环、衬套、
1 一汽大众 新速腾、迈腾 B7L、CC、新
塑料件
捷达

15
绝密

朗逸、途安、新帕萨特、途
2 上海大众 吊环、隔振块、衬套
观、明锐、昊锐、昕锐、YETI
马 6、奔腾 B50、奔腾 B70、
3 一汽轿车 吊环、隔振块 睿翼、欧朗、X80、B90、红
旗 X7
广汽乘用 转向防尘盖、隔音罩、衬套、
4 AC、AD、AF
车 悬置
5 长安汽车 悬置、隔振块、衬套 欧力威
北汽乘用
6 纯胶件、衬套 C301、威旺

7 华晨汽车 悬置、衬套、塑料件 A0、A1
广汽菲亚
8 衬套、吊环 菲翔

9 东风裕隆 悬置、衬套 纳智捷
10 北京汽车 悬置、衬套 C50E、C70G
风云 2、A15、瑞虎、E5、A3、
11 奇瑞汽车 悬置、吊环、隔振块、衬套
QQ3
12 长安福特 塑料件、衬套、吊环 福克斯
13 北京华泰 悬置 圣达菲、特拉卡
14 重庆力帆 悬置、衬套 力帆 520、力帆 620
15 吉奥汽车 悬置、吊环、衬套、隔振块 傲轩
16 一汽海马 连杆、衬套、隔振块 B11
17 昌河铃木 悬置、衬套 浪迪、北斗星、利亚纳
比亚迪汽
18 吸震器、稳定杆胶套 F3、速锐

19 江铃汽车 悬置、隔振块 全顺 VE83
杭州依维
20 纯胶件 依维柯

东风乘用
21 悬置 S15

22 广汽丰田 纯胶件
23 沃尔沃 吊环 S60
24 上汽通用 隔振块 克鲁兹等

3.3.3 未来发展战略

通过和公司董事长、管理层的多次反复交流,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将专注于
汽车零部件市场,紧紧抓住“产品研发”和“品牌与渠道”两个环节,现阶段以
整机配套为主,后续重点发展售后业务,并通过并购与整合等多种方式致力于一

16
绝密

家在行业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 整机配套市场
公司现阶段将重点关注在整机配套市场,一方面通过抢占市场进一步提升公
司的实力和品牌,同时通过抢占配套市场为后续售后市场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因
国内用户比较关注原厂原配的零部件;
公司的客户上会以外资品牌、国内品牌并重的策略,因未来国内品牌未来会
占据到 40%-50%左右,尽量在这个阶段做到多品牌、多客户、多产品的研发;
在具体的产品发展策略上也会走平台化的道路,通过平台化道路降低产品开
发的周期和产品开发成本,打造其核心竞争力。
 售后市场
公司一方面围绕现有的产品关注售后市场的机会,因为 2008 年以来的新车将
逐步进入维修期。同时还会以此次安徽升泰收购为尝试,进一步进行零部件行业
的整合;

3.4 零部件企业进入整车供应链的评审流程

根据和主机厂的访谈、企业交流等的了解,一个零部件企业能够成为整车配
套企业是一个严格、繁琐、漫长的过程。鉴于各个整机厂的评审流程略有差异,
我们综合整理出如下的评估流程:

尽管如前所说,公司的部分产品是直接供应给整车厂家、部分供应给总成厂
商,但是其中部分整车商会管理到二级供应商,因此也需要经过该过程进行评估
分析。
根据我们了解,通常成为一个整车零部件的供应商需要经过一些列的评估流
程,通常从资料初审到批量供货需要 6-36 个月;,有些车型由于整车企业的不断
调整甚至会花费更长的时间。

17
绝密

同时,由于此前国际厂商在中国主要是引入国外成熟车型,因此零部件厂商
主要是依据整车厂的零件图纸进行生产复制。然而,近年来,国际厂商、国内厂
商的加大了新车型开发的力度,零部件厂商逐步变成同步开发,因此同步开发能
力成为零部件厂商的关键核心能力。
此外,在该流程中,定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一旦定点成功后基本上就
会确定公司进行该产品在未来该车型 5 年生命周期的长期供货,这也就给公司未
来业务的平稳发展打下了基础。
根据我们了解,公司从 2009 年自玉环搬迁到上海后,研发人员从 40 多人增
加到现在的 100 多人,极大的提升了公司的同步开发能力。根据了解,2012 年
公司就新开发了接近 500 个产品,其中 390 个左右为整机厂同步开发,另外 100
多个为售后市场开发。这几年公司客户能够如此分散化,主要得益于此前几年公
司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3.5 公司产品过往 3 年营收分析

公司营业务收入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国内配套销售、出口销售和国内售后销
售收入:

单位:万元
2013 年 占比
分类 2012 年 占比 2011 年度 占比
1-7 月
国内配套 15,183.80 65.04% 20183.95 66.32% 15,357.64 59.50%
出口 5,131.18 21.98% 7494.48 24.62% 7,614.91 29.50%
国内售后 1,286.31 5.51% 2728.57 8.97% 2,689.88 10.42%
其他 1,743.91 7.47% 27.76 0.09% 147.83 0.57%
合计 23,345.20 100.00% 30434.76 100.00% 25,810.26 100.00%

3.6 主营业务的具体情况

3.6.1 主要生产经营场地情况

公司起初的生产基地主要在玉环,后来在 2007 年搬迁到上海嘉定开始规模


发展,目前有四个生产基地,分别是:

18
绝密

 玉环基地(30 亩左右),目前主要从事机械加工方面的生产,后续将全
部搬迁到江苏基地;
 上海嘉定(50 亩左右),目前有 1.3 万平的厂房,是公司目前主要的生产
基地,当然由于这个阶段生产场地受限在公司周边也租赁了部分厂房用
于生产。上海基地主要从事天然橡胶的炼胶、橡胶硫化、减震件部件生
产等,未来随着江苏基地的建成投入使用,会搬迁到江苏海安基地;
 安徽芜湖(60 亩左右,目前使用不到 40 亩,后续扩产空间还有 20 亩),
该公司为 2012 年 100%收购的主体,主要为奔驰、宝马、沃尔沃的售后
市场生产摆臂等产品,后续公司将以安徽升泰基地为基础进行小总成的
并购化尝试;
 江苏海安(200 亩左右,2011 年开始建设,预计 2013 年 10 月份投产),
该基地将会是公司未来的主要生产基地,相关房屋、设备等已基本资产
性投入均已经投入完毕,规划的产能为 8-10 亿元人民币,后续在上市前
基本上不需要资产性投入。另外,江苏基地实际政府合计规划 500 亩地
给公司,为后续公司上市募投解决了关键的土地问题。
目前公司产能不足,海外售后、国内售后均有订单无法交付的问题,未来随
着江苏海安基地投产后会有很大的缓解。
随着江苏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公司也已经引入了 4 家外协供应商入驻该
基地,未来会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零部件制造基地,这和公司制定的未来长期发
展战略——紧抓“研发”与“品牌和渠道”,整合零部件供应的战略是基本一致
的。

3.6.2 生产流程及工艺

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9
绝密

3.6.3 产品质量控制

公司先后通过了 QS9000 质量认证、VDA6.1 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认证、


ISO/TS16949 质量体系认证、IEC1702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 ISO14001 环境体
系认证。
同时,作为整机配套零部件的供应商,公司还需要满足各个不同主机厂商对
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和体系,并经过严格评审后方可进入这些一流主机厂商的
供应体系。

3.6.4 公司过往年份的 5 大客户

(一)2012 年 5 大客户
客户名称 销售收入 占比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25,148,330.41 8.23%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21,855,269.73 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8,458,753.89 6%
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18,112,458.79 6%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17,541,871.61 6%

(二)2011 年十大客户
客户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占比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2474 10%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2115 8%
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
1877 7%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1421 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314 5%

20
绝密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公司不存在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同时前 5 位的主
要客户保持相对的稳定没有大的变化,且各自的销售金额稳步成长,符合公司所
处的行业特性。

3.6.5 主要原料、能源及过往 3 年十大供应商

(一)主要原材料和能源及其供应情况
1、原材料
公司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为两类金属(特种钢材、金属部件)和天然橡胶。
2、能源
浙江骆氏生产产品使用的能源主要为电力,依靠当地公用部门供应。
3、主要供应商的情况
从事规模生产多年,与各主要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原材料和能
源供应、保障情况良好。

(二)2012 年十大供应商
单位 金额 占比
台州市路桥奔程无缝钢管厂 8798506.75 16%
玉环县固鼎机械制造厂 8411695.85 15%
浙江新东方钢铁有限公司 8324243.40 15%
上海萧冶商贸有限公司 7554981.94 13%
玉环普亚机械有限公司 5273871.58 9%

浙江外部采购总额 56757828.91

(二)2011 年十大供应商
单位 金额 占比
浙江新东方钢铁有限公司 10597834.02 19%
玉环县固鼎机械制造厂 9591350.55 17%
台州市路桥奔程无缝钢管厂 7249797.6 13%
上海萧冶商贸有限公司 5756130.25 10%
玉环普亚机械有限公司 5065101.13 9%

浙江外部采购总额 56740003.49
从上述可以看出,公司不存在对单一供应商、单一原料的依赖问题。

21
绝密

(五)公司与大客户、大供应商的关联情况
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关联方未在
公司前五大销售客户及供应商中拥有权益,也不存在关联关系。

3.7 公司上市募投项目

公司上市后募集资金投向和公司未来业务的成长点较为一致,主要为如下三
个方向:
 海安生产基地的扩建、海安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的建设
 补充流动资金
 新产品如密封件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 其他零部件企业的收购整合

3.8 减震件国内主要竞争格局

根据公司介绍以及我们的初步调研,目前国内有较大规模的橡胶减震件企业
有三个:
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SZ:000887),该公司除了橡胶减震件还
有液压密封件、高铁和轨道交通减震件等产品,公司是借壳上市,近几
年业务发展较好,持续成长;
 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
 宁波托普减震件有限公司,该公司为非上市公司;
根据我们了解,上述三个公司基本上是国内汽车减震件领域最大的三家公
司,各自年销售规模在国内整车配套市场约 3 亿元左右,各自占 10%左右的市场
份额,其他为一些国外的部件企业或者国内的中小规模的企业;
除此之外,我们还和《上海汽车报》资深记者周应军的交流,该公司基本上
是行业的前 2 位或者前 3 位的一个排名;
另外,国内减震件企业陆续都已经开始了并购和行业的整合,这对有核心能
力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好的机遇。

22
绝密

3.9 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分析

3.9.1 较强的同步开发能力优势

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不断成长,为公司整车配套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契
机。公司同步研发的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拥有完整的自主工序和加工工艺。
基于多年来的研发经验,公司不只是提供产品,还能为客户提供与产品有关的
问题解决方案,如汽车的震动和噪音分析等,能为整车厂配套进行同步开发。

公司建立了两个研发中心和四个实验室,分别是浙江骆氏车辆减震技术研
发中心、上海骆氏研发中心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产品性能实验室及 NVH
检测和整车评估实验室,其中浙江研发中心为省级技术中心,上海研发中心也
为上海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目前有 100 名左右研发人员,拥有和主机厂同
步的 NVH 研究和开发能力,配方设计能力,工艺开发能力,模具工装和夹具的
设计和开发能力,每年能同时开发 300 多种产品。

同时,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动静刚度、噪声和振动测试分析系统、扭转测
试仪、材料测试仪、三坐标测量仪、疲劳试验机、三通道试验机等检测设备及
各类专用、通用检具近千套,具有很强的检测试验能力,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检
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9.2 技术优势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橡胶减震件的研究和开发,拥有 50 多项专利,包括发明
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有独立的技术研发能力。公司得益于多年来的研发经验
而获得丰富的、第一手的研发数据,形成独立完善的数据库,为产品工艺的后
续研发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经验。

3.9.3 产品质量及管理优势

公司先后通过了 QS9000 质量认证、VDA6.1 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认证、


ISO/TS16949 质量体系认证、IEC1702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 ISO14001 环境体
系认证。

2004 年浙江骆氏被德国大众亚太质保部认定为 A 级供应商;2005 年,公司

23
绝密

的三个产品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2009 年上海骆氏被德国大众亚太质
保部认定为 A 级供应商;2009 年度浙江骆氏被评为中华用品汽配行业减震衬套
优质品质。

3.9.4 齐全的产品种类及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的减震件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底盘系统、动力总承系统以及排气系统,
分为发动机悬置系列、吊环系列、衬套系列、隔振块系列、防尘罩系列等五大
系列产品。公司产品种类齐全,涵盖汽车减震部件的各个领域。

公司具有良好的客户资源,主要配套主机厂客户包括:一汽大众、一汽轿
车、奇瑞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上海大众等;其他模块供应商客户包括:天
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一汽光洋转向装置有限
公司、塔奥(芜湖)汽车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

3.9.5 销售渠道优势

公司在国内售后市场主要采取经销模式,目前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数量已达
70多家,通过经销商向终端汽配商店供货。经销商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华北
和华中等经济较为发达,且辐射能力较强的地区,其中大部分经销商对于同一种
类产品只销售骆氏品牌的产品。公司选择的经销商在汽车配件的售后市场都具有
多年的销售经验,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公司目前正在进一步拓展经销商网
络,计划于2012年底达到100家经销商的规模。

出口方面,公司主要海外市场为欧洲、南北美和中东地区,市场分布较为平
均,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针对当地一级模块供应商或经销商客户供货,并且与
客户的合作时间较长。这些客户大都是业内知名模块供应企业或分销企业,具有
较高的市场地位,符合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

3.9.6 品牌优势

公司注重自身品牌的发展,“骆氏 LUOSHI”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
标”。公司已在全球 75 个国家成功注册“骆氏”的品牌,为提高公司产品在国外
市场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24
绝密

4 财务数据及预测

4.1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公司 2011 年、2012 年的财务情况及未来三年的财务预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合并净利润表
(单位:元) 2015 2014 2013 2013(1-7) 2012 2011
营业总收入
750,000,000 550,000,000 450,000,000 233,451,956 306,010,187 258,102,552
营业总成本
675,375,000 495,275,000 405,225,000 209,621,771 281,764,081 242,759,301
营业成本 525,000,000 385,000,000 315,000,000 163,005,471 215,024,894 184,791,534
占比 70.00% 70.00% 70.00% 69.82% 70.27% 71.60%

营业税金及附加
4,125,000 3,025,000 2,475,000 1,362,741 1,672,973 1,383,235
占比 0.55% 0.55% 0.55% 0.58% 0.55% 0.54%
增长率 36.36% 22.22% 47.94% 20.95%

销售费用
33,750,000 24,750,000 20,250,000 10,668,434 14,535,913 13,781,502
占比 4.50% 4.50% 4.50% 4.57% 4.75% 5.34%
增长率 36.36% 22.22% 39.31% 5.47%

管理费用 90,000,000 66,000,000 54,000,000 26,463,151 42,021,475 37,672,735


占比 12.00% 12.00% 12.00% 11.34% 13.73% 14.60%
增长率 36.36% 22.22% 28.51% 11.54%

财务费用
22,500,000 16,500,000 13,500,000 8,121,974 7,318,726 5,130,295
占比 3.00% 3.00% 3.00% 3.48% 2.39% 1.99%
增长率 36.36% 22.22% 84.46% 42.66%

资产减值损失 1,190,099
加:公允价值变动
收益 -3,905,150 827,975 -103,075

投资收益
7,986 487,987 9,979
营业利润
74,625,000 54,725,000 44,775,000 19,933,021 25,562,068 15,250,156
加:营业外收入
836,339 2,143,151 1,542,793
减:营业外支出
110,821 375,725 111,198

25
绝密

其中:非流动资产
处置损失 183,175 772

利润总额
74,625,000 54,725,000 44,775,000 20,658,539 27,329,494 16,681,752
减:所得税费用
4,547,222 4,665,790 3,294,199
占比 22.00% 22.00% 22.00% 22.01% 17.07% 19.75%

净利润
74,625,000 54,725,000 44,775,000 16,111,317 22,663,704 13,387,553
其中:归属于母公
司股东净利润 74,625,000 54,725,000 44,775,000 16,204,853 22,823,739 13,506,847

少数股东权益
-93,536 -160,035 -119,294

总股数
70,000,000 70,000,000 70,000,000 54,000,000 50,000,000 50,000,000
每股收益率
(EPS) 1.07 0.78 0.64 0.30 0.46 0.27

EPS 增长率 36.36% 22.22% 40.13% 68.98%

资产负债表关键数据:
(单位:万元) 2011A 2012A 2013.1-7A
总资产 299,827,753.79 404,938,390.45 492,260,535.18

总负债 172,225,722.74 254,877,005.67 332,604,309.04

净资产 126,903,985.38 149,567,689.61 159,656,226.14

现金余额 12,507,049.78 18,819,474.12 37,588,191.73

现金流量表关键数据:
(单位:万元) 2011A 2012A 2013.1-7A 2013E
经营性现金流量 -37,243,459.64 64,500,149.35 20,497,255.85 36,000,000

投资活动现金流 -10,436,248.32 -55,593,788.65 -60,591,010.32 -90,000,000



融资活动现金流 56,179,883.52 -6,916,352.71 59,870,722.61 90,000,000


当期净现金流增 8,179,724.08 14,486,535.12 19,353,054.81 36,000,000

26
绝密

4.2 2013 年全年业绩情况可实现情况分析

截至 2013 年 7 月底,公司已经实现利润 1620 万元左右,对比 2012 年 1-9


月份实现的 1110 万元左右已经有 46%的增长,而 2012 年全年实现 2200 万左右
利润,可以看出 2013 年 7 月底的利润数据处于合理的比例范围。同时我们也了
解到公司截至 8 月底实现 2000 多万的利润。
另,通过尽职调查我们了解到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状态正常,鉴于其业务和整
车厂的关系较为稳定,公司团队对于全年业绩目标的实现把握性在 95%以上。
同时,我们也查看了公司和主要主机厂的合同以及相应的发货情况,公司月
均发货量在 4000 万左右,因此全年利润应该在 3800-4200 万之间,当然会根据
券商对上市进程的把握最终确定利润范围。

4.3 过往年份及未来三年预测的关键财务数据分析

1、 公司业务的特性是在取得销稳定售收入之前通常需要大约平均两年的研发
周期,通过尽调我们了解到公司从 2009 年以来将研发中心从浙江玉环搬迁到上
海后加大了和主机厂产品开发的力度。通过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使得公司从 2012
年开始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对后续几年的发展也打下了基础。目前公司和
国内的主要主机厂(除日韩系车)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或正在建立合作关系,这为
后续主机厂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 过去几年中公司业务实现了较快的成长,销售收入增长率接近 25%左右,但
净利润的增长和净利润率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前述第一点提到的
公司加大了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这带来了当年管理费用的上升,从而降低了净
利润率。但这对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是有好处的。
3、 公司的应收帐款平均账期在 100 天左右,其中主要的是主机厂的应收帐款,
而海外售后和国内售后都基本不存在应收帐款的问题。同时,我们也查阅了公司
和主机厂的主要合同条款,基本上的结算/对账期限是发货完成后下个月,此后
的付款期限在 90 天或者 60 个工作日左右,因此和公司的应收周转天数是一致的;
4、 公司的应收帐款 100%都是 1 年内的,而且主要是主机厂的应收帐款,因此
坏账风险较低;
5、 公司存货较高的原因是由于公司业务特点所决定,公司大量的发出商品(大

27
绝密

约 1/3 以上)在存货中,需要待到主机厂新车装配完成下线后或主机厂使用
并确认后方可从存货中结转。从库存的库龄来看,90%以上的库存都是 1 年
内的,超过两年的不到 10%,主要是部分非标的金属件等。
6、 公司截至 2013 年 7 月底的资产负债率为 67%,同时在 2013 年 8 月份公司 5000
万的私募债实现了转股,转股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57.4%,处于一个相对合
理的水平。另外,随着本次投资完成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进一步下降到
接近 50%左右。
7、 从现金流的角度看,目前公司平均每月的净经营性现金流量为 300 万左右,
同时公司海安基地的基础设施基本投资完成,后续在此方面的投入预计在
2000-3000 万左右,因此公司现金流风险不高。除此之外,随着海安基地的投
入使用,公司可用于支持贷款的抵押资产大幅增加,预计可以为公司提供约
1 个多亿的贷款额度。
8、 公司的银行贷款执行的都是基准利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公司的控股股东的
银行利率情况,也是执行基准利率,不存在关联方的利益输送问题。
9、 基于公司业绩的成长性,公司预计的 2014 年上半半年准备上市的要求。
10、 公司对未来业绩成长的预期和中国汽车特别是乘用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是
一致的,也就是说未来行业的发展可以支撑公司未来的发展。

4.4 未来业务目标及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

4.4.1 未来业务目标

公司一直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汽车减震件系统供应商。公司将
紧紧围绕愿景目标,继续实施“管理信息化,发展品牌化,服务网络化,合作全
球化,资本市场化”的整体经营方针,做专、做精、做强、做大汽车零部件之减
震件产业。

公司将立足汽车减震件,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开拓市场,增强渠道
建设,努力将公司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汽车减震件生产企业。

4.4.2 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

(1)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

28
绝密

截止 2012 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仅为 2.2 亿辆,折合为千人保有量为 89

辆/千人,而实际私人汽车保有量则低于该数目(据 LMC 提供的数据截至 2012

年底约为 50 辆左右)。参考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经验,当行业千人保有量进入

50-100 区间之内,私人汽车消费将进入普及期,稳定增长的配套市场将为减震件

的需求提供保证。除了配套需求以外,随着保有量不断提升,售后服务市场对于

减震件需求的重要性也不断显现。假设减震件的更换周期为 4 年,在 2008 年汽

车销量为 935 万的基础上,如果再考虑二次更换需求,目前售后市场的容量应该

在 1,000 万辆之上。未来随着保有量的提升,售后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售

后市场的不断扩大也将为减震件未来需求提供支撑作用。

(2)公司盈利能力发展趋势

公司的汽车减震件产品销售市场主要为主机配套、国际售后和国内售后三

大市场。公司产品销售以主机配套市场为主,其销售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 60.00%

以上。公司在配套市场的发展战略为“立足主机、紧跟模块”。立足主机就是以国

内排名前二十名的主机厂为主要目标主机厂,基本可以覆盖 85.00%以上的市场;

“紧跟模块”就是要跟踪这部分主机厂的一级模块供应商项目。目前,公司已成为

一汽、上海通用、长安福特等知名汽车厂商的战略合作供应商。同时,公司加强

了与主机厂的合作,进行同步设计、同步研发和同步制造,不仅提高了产品交付

率和客户满意度,而且提升了公司在主机配套市场的市场份额。随着公司配套研

发项目逐渐增多,已成功的研发产品逐渐开始量产化,公司未来三年整体的销售

收入预期会逐渐增长。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市场,建设和完善销售渠道,提

升品牌影响力,从而扩大公司销售规模和市场占用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4.4.3 和主要主机厂合作的主要产品预测

根据我们的尽职调查,目前公司和国内的主要外资品牌、国内品牌整车企业
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目前已经规模化供货的产品以及即将规模化供货、在研
新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和各个主机厂未来 3 年的销售预测如下表:

29
绝密

主机
序号 产品大类 2015 预计销售额 2014 预计销售额 2013 预计销售额

一汽 现有产品 80,000,000 75,000,000 66,300,000
1
大众 在研新产品 10,000,000 7,000,000 2,000,000
上海
2 现有产品 75,000,000 65,000,000 52,000,000
大众
一汽轿 现有产品 45,000,000 40,000,000 33,000,000
3
车 在研新产品 20,500,000 17,500,000 23,400,000
广汽乘 现有产品 12,000,000 10,000,000 3,000,000
4
用车 在研新产品 9,600,000 7,200,000 4,600,000
长安汽 现有产品 10,000,000 9,000,000 8,700,000
5
车 在研新产品 21,000,000 21,000,000 7,110,000
北汽乘
6 现有产品 10,000,000 7,500,000 6,800,000
用车
华晨汽
7 现有产品 15,000,000 13,000,000 11,000,000

广汽菲
8 现有产品 6,000,000 5,000,000 700,000
亚特
东风裕
9 现有产品 15,000,000 12,000,000 10,600,000

北京汽 现有产品 5,000,000 4,000,000 2,300,000
10
车 在研新产品 23,000,000 11,000,000 -
奇瑞汽 现有产品 17,000,000 15,000,000 12,500,000
11
车 在研新产品 17,700,000 19,000,000 18,000,000
长安福
12 现有产品 30,000,000 28,000,000 24,000,000

北京华 现有产品 1,000,000 800,000 650,000
13
泰 在研新产品 5,300,000 5,300,000 -
重庆力
现有产品 2,000,000 2,000,000 2,000,000

吉奥汽 现有产品 4,200,000 4,000,000 3,400,000
14
车 在研新产品 8,000,000 5,000,000 -
一汽海
15 在研新产品 23,000,000 10,300,000 930,000

昌河铃
16 现有产品 2,000,000 1,800,000 1,500,000

30
绝密

比亚迪
17 现有产品 500,000 500,000 440,000
汽车
江铃汽 现有产品 4,500,000 4,000,000 3,700,000
18
车 在研新产品 3,500,000 3,500,000 450,000
杭州依
19 现有产品 500,000 500,000 120,000
维柯
东风乘 现有产品 1,800,000 1,500,000 1,250,000
20
用车 在研新产品 3,300,000 3,300,000 -
广汽丰
21 在研新产品 350,000 350,000 -

22 沃尔沃 现有产品 1,500,000 1,000,000 700,000
其他新
23 在研新产品 17,000,000 7,000,000 7,500,000
客户
合计 500,250,000 417,050,000 308,650,000

4.5 拟上市主体与集团的关联交易

本次尽调我们详细了解了公司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目前我们了
解到的信息如下:
 2011 年公司和控股股东之间存在一笔金额为 512.8 万元的商品销售合同,占
当年同类业务的比例为 2%;
 2012 年公司和控股股东之间不存在商品采购和出售商品的关联交易行为;
 2013 年公司和控股股东之间存在现金往来,其主要原因为私募债抵押物安排
事宜,相关往来规范,也是在券商——广发证券的指导下完成。
 公司实际控制人骆联盟兄弟为公司及子公司的相关银行贷款提供连带担保
责任
除此之外,无其他重大关联交易行为。

4.6 拟上市主体与其子公司的关联交易

根据立信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以及本次尽职调查,公司内部拟上市主体和
各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主要为正常的生产经营之目的,定价也是基于公平市价
为基础,不存在其他违规事项。

31
绝密

5 公司基本情况

5.1 公司基本信息及股权结构

5.1.1 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浙江省玉环县汽摩工业园区

成立日期:2007 年 6 月 7 日

法定代表人:骆联盟

注册资本:6292.8571 万元

实收资本:6292.8571 万元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汽车配件、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制造;经营本企业自产的减震件出口
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
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或禁止进口的商品除外);经营本企业进料
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需经前置审批
的项目除外)
(上述经营范围不含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限制和许可经营的项目)。

32
绝密

5.1.2 公司目前股权结构

骆联盟 骆庆文 骆庆连


51% 25% 24%
黑龙江绿岛涂
骆氏集团 骆氏投资 梁俊峰 料有限公司

75.5% 15.9% 6.4% 2.3%

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及上市主体)

80%
90% 100 100 90%
广 骆 安 % 上 % 江
州 氏 徽 海 苏
骆 贸 骆 骆 10% 骆
氏 易 氏 氏 氏

5.1.3 本次投资后股权结构

骆联盟 骆庆文 骆庆连


51% 25% 24%

骆氏集团 骆氏投资 梁俊峰 绿岛公司 本基金

68.8% 14.5% 5.8% 2% 8.8%

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及上市主体)

80%
90% 100 100 90%
广 骆 安 % 上 % 江
州 氏 徽 海 苏
骆 贸 骆 骆 10% 骆
氏 易 氏 氏 氏

33
绝密

5.2 公司历史沿革

5.2.1 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骆氏股份”)历史沿革

1、 2007 年 6 月 7 日设立
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由浙江骆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玉环骆氏投资
有限公司于 2007 年 6 月 7 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2000 万
元、总股数为 2000 万股,公司设立时的股本结构为:
序号 股东名称 持有股份(万股) 持股比例(%)
1 浙江骆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400 70

2 玉环骆氏投资有限公司 600 30

合计 2000 100

2、 2009 年 8 月第一次增资、变更经营范围
2007 年 7 月 30 日骆氏股份股东大会审议同意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3000 万元,
其中骆氏集团以货币出资方式认缴 1237 万元、以非货币方式认缴 1363 万元(以
集团拥有的土地使用权评估价),玉环骆氏投资有限公司以货币方式认缴 400 万
元;同意公司经营范围增加“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
2009 年 3 月 4 日,台州宏诚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浙江骆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的委托,以 2009 年 2 月 28 日为评估基准日,对浙江骆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属
玉国用[2003]字第 239 号 19471.4 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台
宏诚评报字[2009]第 019 号《评估报告》,经评估确认骆氏集团上述资产的评估
值为 1363 万元;
2009 年 8 月 7 日台州宏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宏诚验字[2009]第 421
号《验资报告》
2009 年 8 月 14 日,骆氏股份办理了本次增资及营业范围变更的工商登记;
本次变更后,骆氏股份的股本结构为:

序号 股东名称 持有股份(万股) 持股比例(%)


1 浙江骆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4000 80

34
绝密

2 玉环骆氏投资有限公司 1000 20

合计 5000 100

3、 2011 年 9 月,变更股东名称
2011 年 9 月 7 日,浙江骆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收到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工商
行政管理局发出的玉登记内变字[2011]第 1333 号《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更名
为骆氏集团有限公司;
2011 年 9 月 8 日,骆氏股份召开 2011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公
司股东名称由浙江骆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为骆氏集团有限公司,并修改了公
司章程。2011 年 9 月 23 日,骆氏股份就本次股东名称变更事项取得了台州市工
商行政管理局变更登记核准。

4、 2013 年 3 月,第二次增资
2013 年 3 月 18 日,公司收购的安徽升泰原股东梁俊峰以其 1400 万元的股权
转让款增资浙江骆氏获得 400 万股,公司总股数增加到 5400 万股,本次增资价
格为 3.5 元/股,本次增资后股本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持有股份(万股) 持股比例(%)
1 骆氏集团 4000 74.07

2 玉环骆氏投资有限公司 1000 18.52

3 梁俊峰 400 7.41

合计 5400 100

5、 2013 年 8 月 第三次增资——私募债转增股份
2013 年 8 月,公司以发行的私募债转赠股份,增资价格为 5.6 元/股,增资后
公司总股数为 6292.8571 万股,本次增资后公司的股本结构为:
序号 股东名称 持有股份(万股) 持股比例(%)
1 骆氏集团 4750 75
2 玉环骆氏投资有限公司 1000 16
3 梁俊峰 400 6

35
绝密

4 黑龙江绿洲涂料有限公司 142.8571 2
合计 6292.8571 100

2013 年发行私募债 5000 万元,实际收到资金 4800(4200+800)万元(其中


中介机构费用 200 万左右),转股价格 5.6 元/股。
2013 年 8 月 私募债(5000 万)转股,总股数增加到 6292.8571 万股(8 月
变更完成);

5.2.2 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

1、 公司设立
2002 年 4 月 25 日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公司设
立时注册资本为 600 万元,实收资本 600 万元,其中骆联盟认缴出资 540 万元、
骆艳认缴出资 60 万元。
公司设立时的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骆联盟 540 90

2 骆艳 60 10

合计 600 100

2、 第一次股权转让、变更经营范围
2007 年 9 月 28 日,公司股东会进行决议,同意下列股权转让事宜:
转让方 受让方 转让出资金额 转让价格
(万元) (万元)

浙江骆氏 525.30 525.30


骆联盟 骆庆文 7.50 7.50

骆庆连 7.20 7.20

骆艳 浙江骆氏 44.70 44.70

此次转让后,公司股权结构为:

36
绝密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浙江骆氏 570 95.00

2 骆艳 15.30 2.55

3 骆庆文 7.50 1.25

4 骆庆连 7.20 1.20

合计 600.00 100.00

同日,公司新股东会通过决议,增加经营范围“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
务”。
3、 第二次股权转让,变更经营范围,变更企业类型
2009 年 3 月 20 日,公司股东会进行决议,同意下列股权转让事宜:
转让方 受让方 转让出资金额 转让价格
(万元) (万元)

骆艳 浙江骆氏 15.30 15.30

骆庆文 浙江骆氏 7.50 7.50

骆庆连 浙江骆氏 7.20 7.20

此次转让后,公司股权结构为: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浙江骆氏 600.00 100.00

合计 600.00 100.00

同日,公司进行了经营范围变更,增加了“金属减震件、汽车零部件的技术
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2009 年 5 月 25 日,获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嘉定分局的变更登记核准。
a) 第一次增资(注册资本由 600 万元增加到 2000 万元)

5.2.3 上海骆氏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骆氏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2 年 1 月 9 日,注册资本 100 万元,实收


资本 100 万元,其中浙江骆氏认缴出资 90 万元、自然人李跃国认缴出资 10 万元,

37
绝密

公司成立时的股权机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浙江骆氏 90.00 90.00

2 李跃国 10.00 10.00

合计 100.00 100.00

2011 年 12 月 30 日,上海东睿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公司成立首次出资进
行了验资,并出具了验资报告。

5.2.4 广州骆氏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2010 年 12 月 9 日,广州骆氏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100 万元,


其中浙江骆氏认缴 80 万元、自然人黄鹊惠认缴 10 万元、自然人胡晓波认缴
10 万元。公司成立时的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浙江骆氏 80.00 80.00

2 黄鹊惠 10.00 10.00

3 胡晓波 10.00 10.00

合计 100.00 100.00

2010 年 10 月 26 日,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州分所对公司申请设
立的首次出资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截至 2010 年 10 月 26 日,公司
已经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 100 万元,均为货币出资。

5.2.5 江苏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

2011 年 5 月 9 日公司设立,注册资本 1 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 3000 万元,


公司设立时的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认缴出资 实缴出资 持股比例(%)
(万元) (万元)
1 浙江骆氏 9000 2700.00 90.00

2 上海骆氏 1000 300.00 10.00

38
绝密

合计 10000 3000.00 100.00

5.2.6 安徽骆氏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安徽骆氏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原名“芜湖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05 年 5 月 30 日,注册资本 100 万元,其中梁俊峰认缴出资 60 万元,
梁俊超认缴出资 40 万元。公司成立时的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梁俊峰 60.00 60.00

2 梁俊超 40.00 40.00

合计 100.00 100.00

2005 年 11 月 10 日经安徽骆氏升泰股东会决议增资 580 万元,增资后注册资


本变更为 680 万元,其中梁俊峰出资人民币 408 万元、梁俊超出资 272 万元。增
资后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梁俊峰 408.00 60.00

2 梁俊超 272.00 40.00

合计 680.00 100.00

2012 年 4 月 22 日,经安徽骆氏升泰股东会决议,股东梁俊超将其持有的公
司全部股权转让给李娇,转让后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梁俊峰 408.00 60.00

2 李娇 272.00 40.00

合计 680.00 100.00

2012 年 4 月 26 日,经安徽骆氏升泰股东会决议,引入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
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新股东,同时所有股东共同增资 1320 万元,增资后公司注册
资本 2000 万元,其中梁俊峰出资人民币 1000 万元,李娇出资 320 万元,浙江骆
氏出资 680 万元,增资后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39
绝密

1 浙江骆氏 680.00 34.00

2 梁俊峰 1000.00 50.00

3 李娇 320.00 16.00

合计 2000.00 100.00

2012 年 12 月 22 日,经安徽骆氏升泰股东会决议,股东梁俊峰、李娇将其持
有的公司全部股权都转让给浙江骆氏,转让后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持有
安徽骆氏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100%股权,转让后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1 浙江骆氏 2000.00 100.00

合计 2000.00 100.00

5.3 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团队及人力资源情况

5.3.1 公司组织结构

40
绝密

5.3.2 公司管理团队介绍

公司现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情况如下:

序 持有本公司
姓名 职务 性别 出生年月
号 股票比例
1 骆联盟 董事长、总裁 男 1959.07 46.60%
2 骆庆文 董事、副总裁 男 1968.09 22.84%
3 骆庆连 董事、副总裁 男 1962.10 21.93%
4 王福哲 董事、副总裁 男 1963.09 -
5 骆 涛 董事、常务副总 男 1981.04 -
6 骆 艳 董事 女 1984.03 -
7 骆 强 董事 男 1986
8 刘 军 监事会主席 男 1979.06 -
9 周松涛 监事 男 1968.09 -
10 梁俊峰 监事 男 1965 -

骆联盟,男,1959 年生,中国国籍,浙江大学高级工商管理专业大专学历,
高级经济师职称,自本公司成立以来即任公司董事长、总裁。骆联盟先生在汽配
行业拥有二十余年的从业经验,1987 年 7 月—1995 年 4 月担任双龙机械厂厂长,
1995 年 4 月—2004 年 7 月担任玉环机械厂厂长,2004 年 7 月—2011 年 9 月担任
骆氏实业董事长、总裁,2011 年 9 月起担任骆氏集团董事长、总裁;2002 年至
今兼任上海骆氏董事长、总裁。目前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台州市政协委员、玉环县
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副会长,上海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骆庆文,男,1968 年生,中国国籍,清华大学 EMBA,自本公司成立以来


即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骆庆文先生 1987 年起任双龙机械厂副厂长,1995 年
4 月—2004 年 7 月担任玉环机械厂副厂长,2004 年 8 月—2011 年 9 月担任骆氏
实业董事、副总裁,2011 年 10 月起担任骆氏集团董事、副总裁;2002 年至今兼
任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目前主要负责本公司国内 OEM 销售,
带领公司成功进入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和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厂的采购体系。

骆庆连,男,1962 年生,中国国籍,复旦大学 EMBA,自本公司成立以来


即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骆庆连先生 1987 年起任双龙机械厂副厂长,1995 年
4 月—2004 年 7 月担任玉环机械厂副厂长,2004 年 7 月—2011 年 9 月担任骆氏
实业董事、副总裁,2011 年 9 月起担任骆氏集团董事、副总裁;2002 年至今兼

41
绝密

任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主要负责本公司国外市场和国内售后
市场销售,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为公司建立起了全方位、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骆涛,男,1981 年生,中国国籍,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历。自 2004


年—2007 年历任骆氏实业售后商务部副经理、总裁助理,主管研发、销售工作,
2007 年起进入本公司管理售后和配套销售工作,2010 年 1 月至今担任本公司常
务副总裁。在工作期间,致力于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主管研发部期间,领导 100 余种减震件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工作,研究并实施产品
结构的调整。

王福哲,男,1963 年生,中国国籍。会计、法律双本科学历,会计师、注
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监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2008 年 5 月加入浙江骆氏
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团队,分管公司上市、对外投资工作等。1999 年以前,
在武汉汉南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副总经理、董事,主要负责公司财务工作;
1999 年至 2005 年,先后任武汉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东中广信
资产评估公司总审计师兼副总经理,其间,成功的参与领导了多家企业收购、兼
并及重组工作,业绩显著;2006 年至 2007 年,在广东大华德律会计师事务所广
州分所工作,任副所长。2008 年至今,任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浙江骆氏
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在此期间,成功策划了集团收购兼并、参股工作,
参与公司调整产业布局调整,效益明显;领导浙江集团公司股份制改制和公司整
体上市工作。

骆艳,女,1984 年 3 月 4 日出生,中国国籍,英国巴斯大学经济学学士,
英国华威大学管理学硕士。2011 年 6 月进入本公司配套商务部工作,2012 年 11
月起担任公司董事。

骆强,男,1986 年出生,中国国籍,英国巴斯大学经济学学士。2008 年回
国从事集团连杆厂业务工作,后于 2012 年初进入本公司先后在工程部、生产车
间工作,目前在负责公司采购部相关工作。2013 年 8 月起担任公司董事。

刘军,男,1979 年 6 月出生,中国国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
工程专业毕业,取得学士学位。2001 年 7 月—2004 年 7 月在玉环机械厂工作,
2004 年 8 月—2007 年 5 月在骆氏实业工作,2007 年 6 月—2011 年 7 月任本公司
工程部部长。2011 年 8 月至今任上海骆氏工程部部长。2007 年 5 月起至今担任

42
绝密

本公司监事会主席。

说明:关于其他高管的持股问题,目前公司已经初步确定方案,会结合本次
增资进行操作。

5.3.3 公司人力资源情况介绍

公司现有员工 820 人左右,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几个基地和各


地的办事处,详细的人员结构和分布如下表:
部门人员分布
部门 人数 初中
高中中职职高 大专高职 本科 硕士
总裁办 8 0 0 3 4 1
生产部 37 29 1 2 5 0
炼胶车间 28 25 2 0 1 0
前处理车间 78 56 15 5 2 0
硫化车间 223 193 11 16 3 0
压装车间 90 77 10 2 1 0
质管部 51 23 5 20 3 0
证券和审计法务部 4 0 0 0 4 0
财务部 9 0 0 4 5 0
物控科 24 9 7 5 3 0
人力资源部 29 0 5 14 10 0
研发科 50 0 5 23 21 1
工艺科 44 0 10 18 15 1
工模科 44 0 31 5 7 1
采购部 8 0 1 4 3 0
配套商务部 22 0 15 5 2 0
售后商务部 29 0 20 5 4 0
成品库 43 38 2 2 1 0
总人数 821 450 140 133 94 4

5.4 公司拥有的资质情况

5.4.1 公司拥有的资质和荣誉

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的主要资质和荣誉如下表:
国家级:
1 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 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6 年 8 月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2005 年
2
-2007 年
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产品质量免检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3
总局 2007 年-2010 年
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证书(轿车用液力悬置装置) 科学技术部科

43
绝密

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2002 年
5 2005 年度科技创新奖 中华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
6 德国大众 A 级别供应商(报纸材料)
7 汽车出口企业信用评价 AAA 级信用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1 年-2014 年
8 2010 年产学研专项资助(暂无图片)
9 2010 年中国最具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暂无图片)
省级:
10 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2009 年-2011 年 2009 年 12 月 9 日
11 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2012-2014 年 2012 年 11 月 18 日
12 2012 年上海市特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无图片)
13 2010 年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暂无图片)
14 2010 年嘉定区发明创造专利奖
15 嘉定区级技术中心 2009 年
16 2010 年度先进制造业银奖嘉定区人民政府 2011 年
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A 级别 (液压悬置总成)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
17
目认定办公室 2010 年-2016 年
18 上海名牌 上海市名牌推荐委员会 2011-2013
19 08-09 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 2010 年
20 嘉定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 2010 年 12 月
21 嘉定区科技小巨人企业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 09-11 年三份
22 2010 年度嘉定区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奖银奖 嘉定区人民政府 2010 年
23 合同信用等级认定证书 AA 级别 上海市合同信用促进会 2008 年-2009 年
24 上海市民营百强 2010 年、2013 年
25 2009 年度小巨人科划及技计创新先进单位 安亭镇人民政府 2010 年 12 月
26 上海市专利中作培育企业 2010 年度有效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2009 年 12 月
27 计量合格确认证书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年-2016 年
28 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奥迪)2005 年 6 月
29 浙江省名牌产品 2005 年
30 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03 年 9 月
31 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AA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6 年 6 月
32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05 年-2006 年
33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01 年-2002 年
34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06 年-2007 年
35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通牌)
36 浙江省著名商标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6 年-2009 年
诚信企业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浙江省私营(民营)企
37
业协会 2006 年 2 月
38 中国银行年度信用证书 AAA 级(不齐全)
隔振块总成(357 412 331A)2001 年度省级工业新产品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2002
39

前滑柱上隔振块总成(1JO 412 331C)2001 年度省级工业新产品 浙江省中小企
40
业局 2002 年
奇瑞液力悬置总成项目被确认为 2002 年度省级工业新产品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41
2003 年
42 左右装饰板 2001 年度省级工业新产品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2002 年
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 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5
43
年1月

44
绝密

5.4.2 专利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始人一直非常重视公司核心技术的储备和研
发,同时也非常注重技术专利的保护工作,从公司成立以来至今已经累计获得或
者受理的专利数量在 50 多个左右(包括在审)。其中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
计专利等。

类型 知识产权名称 专利号 是否有证书

排气系统吊耳用耐高温三
发明专
1 元乙丙橡胶配方及其制备 ZL200910196338.8 √

方法
发明专 一种橡胶制品及其制备工
2 ZL200510062013.2 √
利 艺
发明专 发动机变阻尼悬置减振装
3 ZL20081006 1565.5 √
利 置
发明专 阻尼可调式发动机悬置减
4 ZL20081006 1566.X √
利 振装置
发明专
5 橡胶冷流道系统 ZL200910223146.1 √

发明专 悬架衬套和悬架衬套制作
6 ZL201210027849.9 ×(实审)
利 方法
发明专 解耦膜、解耦膜骨架和隔
7 ZL201210052415.4 ×(实审)
利 振悬置
发明专
8 隔振悬置 ZL201210071872.8 ×(实审)

发明专
9 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 ZL201110358026.X ×(实审)

发明专
10 磁流变液压悬置 ZL201110452787.1 ×(实审)

发明专
11 液压悬置压铸内芯 ZL201010585981.2 ×(实审)

发明专
12 胶套夹具 ZL201010593512.5 ×(实审)

发明专
13 排气系统吊耳 ZL201010263911.5 ×(实审)

发明专
14 液压悬置 ZL201010533833.6 ×(实审)

发明专 动力吸振器及包括该动力
15 ZL201010544925.4 ×(实审)
利 吸振器的汽车方向盘
发明专
16 用于控制臂的减震衬套 ZL201010544953.6 ×(实审)

发明专
17 简式隔振装置 ZL201010533711.7 ×(实审)

45
绝密

实用新 解耦膜、解耦膜骨架和隔
18 ZL201220074768.X √
型 振悬置
实用新
19 悬架衬套 ZL201220040631.2 √

实用新
20 隔振悬置 ZL201220102404.8 √

实用新
21 发动机悬置结构 ZL201120447497.3 √

实用新
22 悬置橡胶主簧 ZL201120445059.3 √

实用新
23 无浇道橡胶注射装置 ZL201120447138.8 √

实用新
24 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 ZL201120445068.2 √

实用新 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的橡胶
25 ZL201120468147.5 √
型 悬置结构
实用新 连接汽车发动机与支架的
26 ZL201120471663.3 √
型 橡胶悬置结构
实用新
27 磁流变液压悬置 ZL201120565355.7 √

实用新
28 悬架橡胶衬套的结构 ZL201120402491.4 √

实用新
29 汽车万向节的橡胶护套 ZL201020204217.1 √

实用新
30 复合球型衬套 ZL201020254504.3 √

实用新
31 排气系统吊耳 ZL201020506960.2 √

实用新
32 液压悬置 ZL201020594621.4 √

实用新
33 液压悬置压铸内芯 ZL201020657099.X √

实用新
34 胶套夹具 ZL201020665786.6 √

实用新 动力吸振器及包括该动力
35 ZL201020607657.1 √
型 吸振器的汽车方向盘
实用新
36 用于控制臂的减震衬套 ZL201020607700.4 √

实用新
37 简式隔振装置 ZL201020594575.8 √

实用新
38 波纹管两端的卡箍结构 ZL200920210074.2 √

实用新
39 车子的后桥衬套 ZL200920210057.9 √

实用新 发动机右侧液压悬置的流
40 ZL200920210070.4 √
型 道结构
41 实用新 发动机支撑结构 ZL200920210077.6 √

46
绝密


实用新 发动机左悬置总成支架结
42 ZL200920210076.1 √
型 构
实用新 汽车底盘橡胶衬套部件中
43 ZL200920210073.8 √
型 的橡胶结构
实用新 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的减震
44 ZL200920210072.3 √
型 支架结构
实用新
45 橡胶冷流道系统 ZL200920272380.9 √

实用新
46 液阻复合式顶端隔振块 ZL200920212379.7 √

实用新 发动机变阻尼悬置减振装
47 ZL200820086943.0 √
型 置
实用新 阻尼可调式发动机悬置减
48 ZL2008200869445.0 √
型 振装置
实用新
49 隔震悬置 ZL201320049301.4 √

实用新
50 隔震悬置 ZL201320042784.5 √

实用新
51 隔震悬置 ZL201320042793.4 √

52 外观 包装盒 ZL200530012171.8 √

5.5 尽职调查主要方面介绍

本项目从 2013 年 7 月底开始接触以来,先后在 2013 年 8 月、9 月进行了较


为详细的尽职调查工作,尽调的主要方面见下表:

访 谈 访谈对象 时间 尽调方式 参与人


类型
骆联盟 董事长 2013.8.20 面谈 李春义、丁冀平、
2013.9.5 汤琪、岑淼、黎明

骆强 董事 2013.8.29 面谈 丁冀平、黎明、周
管 理 世威
层 访 骆涛 常务副总 面谈 丁冀平、黎明
2013.8.14
谈 王福哲 常务副总 2013.8/9 面谈 丁冀平、黎明
姜洋 配套商务部总监 2013.8.15 面谈 丁冀平、黎明
万安 人力资源总监 2013.8.29 面谈 丁冀平、黎明、周
世威
苏志勇 工程部副总监 2013.8.29 面谈 丁冀平、黎明、周
世威
丁龙招 财务总监 2013.8-9 面谈 丁冀平、黎明

47
绝密

吴大忠 财务经理
书 面 2010-2012 年审计报告 2013.8-9 查阅资料 丁冀平、黎明、周
资料 世威
2013 年 1-7 月份财务报表 2013.8-9 查阅资料 丁冀平、黎明、周
及相关科目分析 世威
2012 年私募债发行报告 2013.8-9 查阅资料 丁冀平、黎明、周
以及广发证券、国浩尽职 世威
调查报告、评估报告等及
相关底稿
公司银行现金往来回单 2013.8-9 查阅资料 丁冀平、黎明、周
世威
未来几年财务预测、公司 2013.8-9 查阅资料 丁冀平、黎明、周
战略发展规划 世威
客户合同、采购合同 2013.8-9 查阅资料 丁冀平、黎明、周
世威
客户 杨志永 上海大众工程师 2013.9.3 面谈 丁冀平、黎明、周
世威
冯光仪 长安汽车 主任 2013.9.3 电话会议 丁冀平、黎明
工程师
温立力 长安福特采购部 2013.9.3 电话会议 丁冀平、黎明、周
经理 世威
基 地 江苏海安基地 2013.9.3 基地走访 丁冀平
走访 安徽芜湖基地 2013.9.3 基地走访 黎明、周世威
中 介 广发证券交流 2013.9.9 面谈 李春义、丁冀平、
机 构 黎明
交流

5.6 尽职调查的主要结论

通过本次尽职调查,我们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 公司及其子公司均为合法设立、存续的公司。
2、 公司的业务、财务等重大方面真实、不存在造假等行为;
3、 公司从 2008 年引入职业团队开始规范化,从 2010 年开始就引入券商、
律师、会计师等协助公司筹划上市进程,同时公司在 2012 年底、2013 年
初成功发行了私募债,也进一步通过私募债的发行提升了公司的规范性;
4、 公司对于下属子公司的业务经营及盈利预测处理合理。
5、 公司未来所从事的售后业务市场和主机市场方面关于知识产权界定清
晰;

48
绝密

6、 公司和控股股东之间的一般性关联交易除 2011 年存在一笔外,其他没


有,其他关联关系、现金往来都得到公司中介机构的认可,不存在重大
不规范的关联交易行为;

49
绝密

6 主要投资条款及融资用途

6.1 主要投资条款

本次投资的主要条款如下:
1、 估值基础
以 2013 年税后净利润 3800 万元为基础,以每股 5.6 元的价格增发 607.1429
万股,对应投资金额为 3400 万元人民币,增资后公司的总股本 6900 万股
2、 估值调整或回购
如果按照 2013 年 3800 万、每股 5.6 为基础,则要求 2014、2015、2016 年扣
非后净利润的成长率分别不低于 18%、15%、15%,如果其中某一年没有达到则
投资人有权选择控股股东按照 15%的年度单利进行回购,或经控股股东同意控股
股东予以现金补偿;
3、 未申报材料的回购安排
(1) 公司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31 日未能实现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并
获得受理,则触发回购;
(2) 回购利率为每年 15%,以年为单位单利,不足一年以实际天数(一年
365 天)计算相应利息;
(3) 回购金额为本次投资额减去之前年度已经补偿的金额,即净投资额。
4、 董事席位
本次投资后,本基金获得一个董事席位。

6.2 融资用途

本次增资对应的融资金额为 3400 万元人民币,该部分资金的主要用途如下:


 补充公司的风险资金
 补充流动资金

50
绝密

7 估值及投资回报分析

7.1 估值及投资回报分析

本次投资的浙江骆氏公司过去几年业务发展均衡、快速,未来公司将继续保
持该发展势头。另公司上市预期比较明确,本基金持有的股权流动性有较好的保
证。 我们分两种情况对本投资的回报率进行分析:
情形一:保守情况:公司只按照承诺的未来几年成长性增长
公司投资后总股本 6,900 万股
本次入股价格 5.6 元/股
本次投资后估值 38,640 万元
本基金获得股份数 607.1429 万股
本基金投资金额 3,400.00 万元
本次投资市盈率(投
10.17 P/E 倍数
后)
首次公开发行(2016) 2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净利润(万元) 3,800 4,560 5,244 6,031 6,634
净利润增长率 20% 15% 15% 10%
总股数(万股) 6,900 6,800 6,800 9,067 9,067
EPS(元/股) 0.55 0.67 0.77 0.67 0.73
摊薄后市盈率 10.17 8.35 7.26 8.42 7.65
本基金持有股份(万
607.1429 607.1429 607.1429 607.1429 607.1429
股)
假设:退出市盈率
PE=15 15 15
本基金对应市值 6,057.52 6,663.28
预期收益率 21.2% 18.3%

51
绝密

情形二:乐观情况:公司按照其未来 5 年的发展战略计划成长
公司投资后总股本 6,900 万股
本次入股价格 5.6 元/股
本次投资后估值 38,640 万元
本基金获得股份数 607.1429 万股
本基金投资金额 3,400.00 万元
本次投资市盈率(投后) 10.17 P/E 倍数
首次公开发行(2016) 2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净利润(万元) 3,800 5,000 7,000 9,500 10,000
净利润增长率 32% 40% 36% 5%
总股数(万股) 6,900 6,800 6,800 9,067 9,067
EPS(元/股) 0.55 0.74 1.03 1.05 1.10
摊薄后市盈率 10.17 7.62 5.44 5.34 5.08
本基金持有股份(万股) 607.1429 607.1429 607.1429 607.1429 607.1429
假设:退出市盈率
PE=15 15 15
本基金对应市值 9,542.41 10,044.64
预期收益率 41.1% 31.1%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回报率大致如下:
 如果在 2016 年退出,则年化回报率在 21%-41%之间,如果在 2017 年退出,
年化回报率在 18%-31%之间;
 同时,因公司给我们有从 2013-2016 年的最低业绩承诺,如不达标则有回购
安排,回购年利(单利)为 15%;
综上,本投资的回报区间合理。

7.2 可能的退出方式

通过和公司交流,结合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本项目可能的退出方式有如下
两种:
 方式一:IPO 退出
公司从一开始设立即为股份公司,且目前业务增长趋势较好,上市确定性较
高。

52
绝密

公司目前聘请了广发证券、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国浩律师所等中介机构
开始上市方面的准备工作。预计本次融资后大约在 2013 年 10 月份开始各中介机
构进场进行相关工作,同时报送辅导。计划 2014 年一季度结束后向证监会创业
板提交上市申请。
相关上市进展等安排我们也已经和广发证券进行过交流,取得了和公司一致
的说法。

 方式二:并购退出
鉴于公司所从事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鉴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该行业
存在大量的并购机会:
 该行业前期和客户形成合作关系的周期一般在 2-3 年,所以从我们了
解行业内企业在扩张的方式上除了靠自身的发展外,也会选择并购
方式;
 目前行业企业较多,但规模企业较少,存在兼并收购的可能性和动
因;
根据对行业的初步判断,该企业未来有被并购的价值,因此未来在并购
退出上应该有机会,当然核心是取决于公司控股股东的意愿。

53
绝密

8 投资亮点及风险分析

8.1 投资亮点

总体上来看, 公司的投资亮点如下:
 公司所处的汽车行业未来在中国发展的空间还较大,根据前述分析目前千人
汽车拥有量中国才 90 辆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预计会达到 150-200
辆左右;
 公司从事的产品一方面可以应用在汽车的新车市场,同时还可以应用在汽车
售后市场,随着国内汽车总保有量的上升,未来将会带来售后市场的快速发
展;
 公司所从事的产品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进入门槛,特别是作为整车配套来说
有一些列的严格评估流程,被汽车整车厂商的其他供应商简单替换的风险不
大;
 公司团队一直专注于该行业 20 多年,已经形成了国内的行业地位。同时团
队配置比较合理,业务发展规划比较清晰。

8.2 主要风险点

总体上看,我们认为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如下:
 通过家族企业的风险
公司目前还是一个以家族控股、职业经理人和家族共同经营的企业,未
来在治理结构的改善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此次投资后,将会引入外部股东,逐步形成外部股东、职业团队、家族
团队为一体的管理团队,并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团队等手
段推动公司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
 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原料中会用到天然橡胶和钢材等大宗商品,从调研和历史数据来
看基本稳定。同时我们了解到价格的波动相对来讲对于配套市场业务会有一

54
绝密

定的影响,而对于售后市场因毛利较高,基本没有影响。因后续公司售后业
务将会逐步提升比例,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会逐渐减小 。
同时,我们了解到公司对于天然橡胶价格波动也有相应的套期保值手段。
此外,随着本基金的投资,我们也会进一步引入相关外部专家资源协助
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规划。
 汽车行业的风险
目前来看中国还处在一个汽车渗透率上升的阶段,一方面 1、2 线城市消
费升级带来的汽车换新,另一方面 3、4 线城市包括农村开始步入汽车时代,
短期内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较低。
公司目标市场为乘用车市场,而非商用车或者工程机械市场,受到政府
压缩三公消费和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周期性波动不大。
 基地搬迁的风险
因公司计划从 2013 年 11 月开始逐步将生产基地搬迁到江苏去,因此次搬
迁为整体搬迁,涉及面较广可能会带来业务发展中断上的风险。
对于此风险我们也和公司进行了深入沟通,公司对此也已经形成了相应的
应对策略。
 鉴于公司为各大汽车公司配套提供零部件,因此对于搬迁问题公司极为谨
慎,内部已经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进行细化和讨论,好在公司此前有从浙江
搬迁到上海的经验可以借鉴;
 本次江苏基地将会新添置较多的设备,产能规模会达到 8-10 亿元的规划,
因此不是简单的从上海将产能搬迁到江苏;
 公司先期会将国际售后和国内售后的主要生产搬迁到江苏,然后上海的产
能主要用来做配套,同时密炼线因为是新上的,也将会在江苏基地直接开
工,不存在搬迁问题;
 待国际售后和国内售后稳定、规模生产后,并取得整车厂验证后,再腾换
上海的产能搬迁到江苏;
 搬迁后公司的研发部门依然设在上海,不会搬迁到江苏;
 根据和公司的交流,本次搬迁会持续 6 个月左右,在搬迁过程中可能由于
工序调整会带来物流费用的上升,但影响不大;

55
绝密

9 投资建议

建议上海国弘开元投资基金对浙江骆氏减震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56
绝密

10 附录

10.1 财务报表

2013 年 7 月份合并财务报表
(详见单独的附件)

10.2 关于售后市场零部件销售知识产权界定问题的尽调纪要

关于售后市场零部件销售问题,此前我们已多次和公司就此问题进行过沟
通,在 2013 年 9 月 14 日内部项目讨论会后,我们再次和骆氏就此问题作为专门
尽调事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详细纪要如下:

浙江骆氏 骆 涛(常务副总)
王诗元(配套商务部副经理)
长江国弘 黎 明
时 间 2013年9月18日上午

地 点 上海骆氏会议室
记录人 黎 明

关于产品开发模式和知识产权归属

配套零部件厂为主机厂开发产品通常存在两种模式:
 正向开发:由主机厂告知配套厂最基本的产品要求,由配套厂自行研
发产品的结构、尺寸和配方等;在此情况下,产品的知识产权通常归
配套厂或配套厂与主机厂共同所有。以减震件为例,主机厂告知配套
厂(如骆氏)基本的车型参数(如最高时速、震动频率、安装要求、
舒适度要求等),由骆氏设计产品结构、尺寸、制作磨具,使用橡胶配
方、粘接技术等完成产品交付。与骆氏合作的客户中,自主品牌大多
为此类模式,如广汽、长安、奇瑞等。
 逆向开发:主机厂明确告知配套厂详细的产品要求和各项指标、参数

57
绝密

(包括图纸、标准、样件和数模等),由配套厂照此要求和标准进行生
产制造;这种情况下,产品的外观设计知识产权归主机厂或海外配套
厂所有。与骆氏合作的客户中,合资品牌如南北大众、福特等的众多
在华销售车型皆来自全球总部或欧美较为成熟的车型,其各项参数均
已固化,因此采用逆向开发的居多。
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多数的汽车底盘零部件产品都是纯金属件,
一旦明确了结构和尺寸就容易生产制造;但减震件则有所不同,减震
件是金属和橡胶的合成件,其核心工艺在于其橡胶配方(多样化的配
方适用于多样化车型的运行状况和要求)、相应的炼化技术以及橡胶与
金属的粘连技术;主机厂不会明确对此有要求,只要配套减震件厂提
供的产品能符合主机厂对该零部件产品的各项性能测试要求即可;因
此,骆氏拥有在减震件产品上的核心知识产权(即配方、粘连等),也
是其竞争力所在。
关于汽车零配件产品售后市场销售

 汽车零配件的售后市场主要有两个主要渠道:一是由主机厂掌控的4S
售后服务体系;另一个是分布广泛、充分市场化的汽配市场、维修体
系(通常有经销商、零售商、服务商等组成)。对于4S店体系所使用的
零配件,完全由主机厂向定点的供应商进行采购,且零配件供应商通
常要在其产品生命周期中为主机厂保证持续的供货能力以满足售后市
场的需要(关于此,我们在翻阅骆氏与大众的合同中以及与长安福特
采购的电话访谈中都予以确认)。
 对于正向开发的情况,由于配套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则其销往各售
后服务渠道拥有自主权,不存在侵权行为。
 在逆向开发的情况下,零配件厂在进行生产和销售时不得侵犯事先和
主机厂的知识产权条款约定。我们翻阅了骆氏与上海大众的主合同,
在第六条第1款“仅向上海大众供货和优惠价格”中对此有明确表述,
“未经上海大众事先批准,供货商不得擅自向任何第三方销售结合或
者部分结合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或上海大众专利权、专有
技术(KNOW-HOW)或商标权之合同零部件,但经上海大众批准,供货

58
绝密

商可以向德国大众集团车型的制造厂家销售与该制造厂家使用的零部
件相同的合同零部件,供货商亦可向上海大众指定的负责上海大众汽
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公司销售用于售后服务目的的合同零部件。若供
货商没有使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或上海大众专利权或专
有技术(KNOW-HOW)生产合同货物,则供货商不受第六条第1款的约束,
但条件是供货商不得使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的商标以及
上海大众的零件号。”

 对于减震件而言,骆氏掌握其核心工艺,不存在侵害知识产权
(KNOW-HOW)的问题,且骆氏在生产面向非4S体系的售后市场产品时,
在产品的尺寸和结构上都进行了微调并自行开发设计磨具,并使用了
“骆氏”自有品牌,因此不存在如合同中所约定的侵权行为和其他相
关法律风险。
 “骆氏”品牌的产品在国内外售后市场销售以来,未出现过和主机厂
在知识产权方面出现纠纷的情况。

10.3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银行贷款利率的尽调反馈

2013 年 9 月 14 日项目讨论会上提到需要重点关注公司控股股东银行贷款利
率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关联方利益输送问题,目前了解到公司控股股东骆氏集
团仅有 2000 万的中行银行授信,实际贷款为 1000 万(根据公司情况介绍),贷
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详细见中行的正式申明。

59
绝密

6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