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2019 年 12 月 Dec.

,2019
第6期 汉语二语写作语言特征的体裁差异研究 No.6

汉语二语写作语言特征的体裁差异研究①
师 文1 陈 静2
(1 中山大学 中文系 广东 广州 510275;2 中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本文旨在考察不同体裁汉语二语写作文本的语言特征,以 180 篇汉语作文的复杂性、


准确性、流利性为分析指标,使用“汉语阅读分级指难针”
(金檀等 2018)比较汉语二语学习者写
作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时在词汇、句法层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在词汇层面,复杂性与流利性
的体裁差异显著,议论文的复杂性高于记叙文,流利性低于记叙文;在句法层面仅流利性呈现显著
的体裁差异,且记叙文高于议论文。研究表明汉语二语文本语言特征的不同维度与体裁的关联不均
衡,词汇与句法对体裁的表征呈现跛脚效应,词汇的复杂性、流利性更易于区分不同体裁。
[关键词]汉语二语写作; 体裁; 复杂性; 准确性; 流利性

[中图分类号] H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65(2019)06-0076-10

零、引言
体裁差异是指写作过程中不同体裁的文本在形式、内容上呈现出的各种差别。语言的交
际运用在场合、内容、对象等要素上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现的显著差异(冯胜利、施春宏
2018),体裁差异通常在较高水平写作者文本中有明显体现(Polio 2017)。
在汉语二语写作领域,记叙文和议论文是教学与测试大纲对学习者写作能力分级要求中
常见的两种体裁。学习者运用第二语言资源写作时,既要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又要体现不同
的体裁风格,难度较高。目前国内外涉及体裁因素的汉语二语写作实证研究较少,主要基于以
下三个原因:
(1)写作教学实践多重视词汇、语法的训练及句段在衔接中的语法化处理及教学法探
讨(陈贤纯 2003,黄立、钱旭菁 2003,宗世海、祝晓宏等 2012,吴双 2017,莫丹 2018 等),
对语言项的习得研究较为普遍(辛平 2001,刘元满 2007,张宝林 2010,杨泉 2011,邢志群
2016 等);
(2)量化研究文本初期,控制体裁因素易于确定作文的区别性特征(安福勇 2015,吴继
峰 2017、2018 等);
(3)大纲虽对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体裁区分的要求,却并未细化语言要求。然而体裁差异
会影响写作策略、思维,进而影响写作内容(吴雪、雷蕾 2018),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汉语二
语文本语言特征是否存在体裁差异。本文将考察不同语言水平汉语写作者在不同体裁中词汇、
句法等维度的语言表现,以期为汉语二语写作跨体裁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2018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外语学科专项项目“大学英语校本评估智能命题机制研究”(项
目编号:GD18WZX19)支持,谨致谢忱!
•76•
2019 年 12 月 汉语学习 Dec.,2019
第6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6

一、体裁差异和语言特征
1.1 写作中的体裁差异
写作是一项涵盖了“认知加工、语言知识运用及对书面交际所处社会环境的意识”于一
体的复杂任务(Flower & Hayes 1981)。在社会文化语用学基础下的语言发展观中,一个熟
练的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社会交际环境下的语言表现有所不同(Uccelli et al. 2015),因此某
些体裁会比其他体裁更具语言性和认知性。
关于体裁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体裁在作文质量与难度上的差异。Wang & Cho
(2010)发现,观点论证型文本因过多复杂的句法结构影响了语篇衔接,因此难于科技报告
型文本。张秀芹、张倩(2017)发现,中国大学生完成续写任务时,记叙文续写的语言产出
量大于议论文,但议论文续写的词汇、短语协同量高于记叙文,且偏误频率更低。汉语二语
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体裁教学模式及体裁难度认知。蔡整莹(2009)认为,国际汉语写作领域
对体裁难度层级的一般看法是“初级阶段以叙述性或描写性内容为主,中高级阶段以说明性
或议论性内容为主”。聂丹(2012)建立了更为细致的八类体裁认知类型并评估难度层级,
发现日本学习者认为叙述、描述最容易,论说、决策最难,类举、比较、阐释、评测的难易
程度趋同。不过该研究基于口语语篇所得出的结论能否直接应用于写作领域还值得推敲。
1.2 写作中的语言特征
语言特征是对语言的一些要素如词汇、句子等进行一定的量化分析,从而提取出的客观
性成分。研究者历来重视语言特征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定量分析。英语写作领域已有大量
成果,研究主要从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三大要素对词汇、句法、语篇多维度进行测量
(Graesser et al. 2004,Lu 2011)。如低频词与单词总数的比例表征词汇复杂性(鲍贵、王霞
2005),T 单位平均长度可作为句法复杂性的测量指标之一(陈慧媛 2015),产出率(即单位
时间内产出的词语量或音节量)可表征流利性(李春琳 2017),一定基线(如每百个单词)
内的错误量可表征准确性(陈慧媛 2015)。汉语二语写作相关研究已对作文质量的衡量维度
及指标做出重要探索主要有三条主线:其一是确定写作质量衡量指标(辛平 2007,曹贤文、
邓素娟 2012,吴继峰、周蔚等 2019) ,重点涉及语言层面复杂性、流利性和准确性的测量(肖
莉 2018);其二是研究句法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Jin 2007,Jiang 2013,吴继峰 2016a,韩
笑、冯丽萍 2017),研究逐渐聚焦于话题链的表征性能,如吴继峰(2016a)发现,话题链、
话题链分句和零形成分数量是汉语二语文本句法复杂性的有效测量指标,且三者高度相关;
其三是文本词汇能力及发展与写作质量的关系(吴继峰 2016b,王艺璇 2017) ,研究发现词
汇的准确性和复杂性与写作质量密切相关。
虽然目前写作研究对文本质量与语言特征的探索已日趋完善,但还没有实证研究体裁对
汉语写作能力在词汇、句法层面的影响。
本文拟考察汉语二语者在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时,词汇、句法在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
性方面的差异表现,随后以汉语一语文本为参照探究其是否也呈现与之相似的体裁差异,回
答以下三个问题: (1)二语文本词汇的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在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
裁中是否存在差异?(2)二语文本句法的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在上述两种体裁中是
否存在差异?(3)一语文本词汇、句法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在上述两种体裁中的表
现是否存在差异?
•77•
2019 年 12 月 Dec.,2019
第6期 汉语二语写作语言特征的体裁差异研究 No.6

二、研究方法
2.1 被试及语料
本研究考察的 60 名被试①来自国内某高校本科班留学生,来自韩国、泰国、印尼、美国
等 12 个国家,国籍分布与 2017 年来华留学前 10 位生源国②分布相似,具有中国情境下留学
生混合班典型性。研究员依据最近一次 HSK 成绩将被试分为中级、高级③各 30 人。另有 30
名汉语母语被试作为对比参照,来自同高校非中文专业。
实验采用限时闭卷写作形式,写作要求(如字数、时长)沿用该校留学生写作教学的惯
例 。第一篇为看图写作,被试观察六幅图片,完成一篇记叙文。第二篇为根据材料写作,

被试阅读一段文字材料,围绕中心话题完成一篇议论文。两篇作文主题和形式均经两位具有
6-15 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审核,确认其典型性及代表性。两次实验间隔两周实施。作文集齐后
逐字转录为电子文本⑤,并进行二次逐篇复核校对,以确保准确转录。
2.2 语言特征测量指标及工具
(1)词汇层面
词汇复杂性指写作中恰当选用低频词而非普通词进行表达的程度(吴继峰 2018) 。本文
沿用前人的操作定义,逐篇计算 500 字文本内中级、高级、更高级词种数之和占总词种数的

百分比(李春琳 2017)。词汇准确性指写作中词汇选择使用的正确程度。本研究语料电子化
处理时已排除形式错误(如错别字),仅计算语义错词在 500 字中的错误率,再用 1 减去错
误率所得数值作为词汇准确性指标值(吴继峰 2018) 。流利性在写作研究中指写作者快速、
恰当写作的能力,狭义的流利性指某单位时间的语言产出量(陈慧媛 2015),本研究将限时
90 分钟内文本的总词数作为词汇流利性的测算值。
(2)句法层面
句法复杂性指写作文本中句子运用的复杂程度(Lu 2010)。吴继峰(2018)发现,话题
链 数量与话题链分句、零形成分数量高度相关,选用话题链数量可有效测量写作句法复杂

性,故本文将每篇语料 500 字内的话题链个数作为句法复杂性的测算值。句法准确性的计算


与词汇准确性相似,用 1 减去每篇语料 500 字内错误小句总数占小句⑧总数的比值(吴继峰
2018)。句法流利性以限时 90 分钟内产出的总小句数为测算值。
2.3 测算步骤及分析方法
第一步,分词。使用“汉语阅读分级指难针” (金檀等 2018)对转录文本逐篇分词,随
后人工筛检确保准确性,争议之处由两位研究人员参考《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
划分》及《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协商确立。
第二步,测算。两位研究员集体学习话题链切分细则及词汇、句法偏误的标注标准,随


参加实验的二语者共67人,其中7人的文本单篇不足500字,在编码统计时被排除在外。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3/t20180329_331772.html

分级标准:HSK四级成绩200分以下的编入中级组;HSK 四级成绩200分及以上,HSK五级成绩180分及以上的编入
高级组。

作文字数:500字(±50字)、写作时间:90分钟。

为避免汉字字形错误对准确性的干扰,转录时已修正错字、别字。

如在500字处句子未完,测算时顺延至该句结束处。

话题链是“一种由两个分句以上组成的序列,其特征是几个分句共有一个主题,其主题只出现在第一个分句中,其
余均以零代词或零形名词出现”(Jin 2007)

延用井茁(2013)的研究方法,切分语料句子统计均以小句(包括简单整句和复句中的子句)为单位。
•78•
2019 年 12 月 汉语学习 Dec.,2019
第6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6

机抽取 18 篇语料进行试标注,经 Spearman 可靠信度分析,相关系数达 90%以上。随后,两


位研究员分别对 180 篇作文进行话题链切分和词汇、句法错误标注,依照各指标测算方法进
行计算,争议处协商讨论并请教资深国际汉语语言学家最终确定。
第三步,分析。为解决前两个研究问题,本文实验中我们采用 SPSS 20.0 进行 2(体裁:
记叙文、议论文)× 2(语言水平:中级、高级)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变量为语言特
征的六个测量指标。为解决研究问题三,我们采用 SPSS 20.0 对汉语一语文本数据进行配对
样本 t 检验。

三、实验结果
3.1 词汇层面的语言特征指标
统计汉语二语中级组、高级组两种体裁词汇层面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测量值,各
项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 1。
表 1 汉语二语不同体裁语言特征指标描述统计量
均值(标准差) 均值(标准差)
词汇 水平等级 句法 水平等级
M(SD) M(SD)
记 中级 14.20(3.39) 记 中级 20(4.77)
叙 高级 16.69(3.60) 叙 高级 22(5.34)
复 复
文 总计 15.45(3.69) 文 总计 21(5.09)
杂 杂
议 中级 15.61(4.34) 议 中级 21(3.53)
性 性
论 高级 18.36(4.94) 论 高级 22(3.89)
文 总计 16.99(4.82) 文 总计 21(3.71)
记 中级 98.58(0.90) 记 中级 91.67(3.84)
叙 高级 98.63(0.87) 叙 高级 93.81(4.08)
准 准
文 总计 98.61(0.88) 文 总计 92.74(4.08)
确 确
议 中级 98.53(1.30) 议 中级 91.51(3.98)
性 性
论 高级 98.96(0.75) 论 高级 92.65(3.97)
文 总计 98.75(1.07) 文 总计 92.08(3.98)
记 中级 347(26.61) 记 中级 46(5.47)
叙 高级 373(47.25) 叙 高级 46(7.51)
流 流
文 总计 360(40.27) 文 总计 46(6.51)
利 利
议 中级 335(29.06) 议 中级 41(5.36)
性 性
论 高级 346(34.43) 论 高级 41(5.4)
文 总计 340(32.08) 文 总计 41(5.33)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汉语二语写作者在词汇复杂性、词汇流利性方面显
示出显著的体裁效应。
(1)词汇复杂性

•79•
2019 年 12 月 Dec.,2019
第6期 汉语二语写作语言特征的体裁差异研究 No.6

体裁的主效应显著,F(1,58) = 3.99,p = 0.05,效应量①中等(ηp2 = 0.064) ,议论文的


词汇复杂性(M = 16.99, SD = 4.82)显著高于记叙文(M =15.45,SD =3.69)。汉语水平的主
效应显著,F(1,58) = 12.80,p < 0.05, 效应量大(ηp2 = 0.181)
,高级组学习者的词汇复杂
性(M = 17.53,SD = 0.52)显著高于中级组(M = 14.91,SD = 0.52)。体裁与汉语水平二者
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58) = 0.03,p = 0.863,表明中、高级汉语二语者议论文的词
汇复杂性均高于记叙文。
(2)词汇流利性
体裁的主效应显著,F(1,58) = 17.32, p < 0.01,效应量大(ηp2 = 0.230),记叙文的词
汇流利性(M = 360,SD = 40.27)显著高于议论文(M = 340,SD = 32.08)。汉语水平的主效
应显著,F(1,58) = 5.89,p = 0.018, 效应量中等(ηp2 = 0.092)
,高级组学习者的词汇流利
性(M = 360,SD = 5.46)显著高于中级组(M = 340,SD = 5.46) 。体裁与汉语水平二者之间
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58) = 2.484,p = 0.120。这表明中、高级二语者记叙文的词汇流利
性均高于议论文。
3.2 句法层面的语言特征指标
统计汉语二语中级组、高级组的记叙文、议论文句法层面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测量
值,各项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 1。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汉语二语者写作两
种体裁时在句法层面语言特征的差异。结果显示,仅有句法流利性显示出显著的体裁效应。
句法流利性方面,体裁的主效应显著,F(1,58) = 38.18, p < 0.01,效应量大(ηp2 =
0.397),记叙文的句法流利性(M = 45.90,SD = 0.85)显著高于议论文(M = 41.23,SD =
0.695)。汉语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F(1,58) = 0.002,p = 0.961, 效应量小(ηp2 = 0.000),
说明不同水平被试在不同体裁中的句法流利性没有显著差异。体裁与汉语水平二者之间的交
互作用不显著,F(1,58) = 2.484,p = 0.120。这表明无论哪个水平的学习者,记叙文的句法
流利性均高于记叙文。
3.3 一语文本的体裁差异
汉语一语写作文本被用来作为汉语二语文本语言特征的参照。统计汉语母语组的记叙文、
议论文语言词汇、句法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测量值,使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母语文
本语言特征是否存在体裁差异。表 2、表 3 所列为词汇、句法层面各项指标的统计结果。
表 2 汉语一语文本不同体裁词汇层面语言特征比较
均值 标准差 置信区间 自由度 Sig.(双侧) 相关系数 效应量
词汇 体裁 t
M SD CI(MD) df p(2-tailed) C d
记叙文 28.45 3.03
复杂性 -4.31, -1.47 -4.16 29 .000 .264 -0.92
议论文 31.34 3.24
记叙文 99.50 0.64
准确性 -.34, .29 -.14 29 .891 -.121 -0.04
议论文 99.52 0.47
记叙文 447.60 111.95 -41.85,
流利性 -.005 29 .996 .185 -0.00
议论文 447.70 40.62 41.65


据 Cohen(1988)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ηp2 值大小的度量(.01,.06,.14 各表小、中、大效应量),下文同。
•80•
2019 年 12 月 汉语学习 Dec.,2019
第6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6

表 3 汉语一语文本不同体裁句法层面语言特征比较
均值 标准差 置信区间 自由度 Sig.(双侧) 相关系数 效应量
句法 体裁 t
M SD CI(MD) df p(2-tailed) C d
记叙文 20.57 5.40
复杂性 -1.99, 2.46 .215 29 .832 .259 0.05
议论文 20.33 4.29
记叙文 98.20 1.82 1.59, 3.55 5.38 29 .000 .510 1.20
准确性
议论文 95.63 3.02
记叙文 44.27 5.96
流利性 2.65, 7.15 4.45 29 .000 .457 0.85
议论文 39.37 5.61
结果显示,不同体裁母语文本的词汇复杂性、句法准确性和句法流利性存在显著差异。
词汇复杂性的体裁差异显著性,t[29]= -4.16,p(2-tailed)= .00,CI(MD)= -4.31,-1.47,
议论文的词汇复杂性(M = 31.34, SD = 3.24)显著高于记叙文(M = 28.45, SD = 3.03) ,效应
量 较大,d 值 为-.92。句法准确性的体裁差异显著性,t[29]=5.38,p(2-tailed)= .00,CI

(MD)= 1.59,3.55,记叙文的句法准确性(M = 98.20, SD = 1.82)显著高于议论文(M =


95.63, SD =3.02), 效应量较大,d 值为 1.2。句法流利性的体裁差异也显著,t[29]= 4.45,
p(2-tailed)= .00,CI(MD)= 2.65,7.15,记叙文的句法流利性(M = 44.27, SD = 5.96)显
著高于议论文(M = 39.37, SD =5.61),效应量较大,d 值为 0.85。

四、讨论
实验收集了汉语二语、一语共 180 篇两种体裁(记叙文、议论文)文本,考察语言特征
在词汇、句法层面的体裁差异。结果发现: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差异在二语文本的词汇
复杂性、词汇流利性和句法流利性上呈现显著,在一语文本的词汇复杂性、句法准确性、句
法流利性上呈现显著。下文分词汇、句法两个层面进行讨论。
4.1 词汇层面的体裁差异
二语文本词汇复杂性的体裁差异表现为,从中级到高级,议论文的词汇复杂性(M =
16.99,SD = 4.82)显著高于记叙文(M =15.45,SD =3.69)。母语文本词汇复杂性的体裁差
异显著性,t [29]= -4.16, p(2-tailed)= .00, CI(MD)= -4.31,-1.47,议论文的词汇复杂性(M
= 31.34,SD = 3.24)显著高于记叙文(M = 28.45,SD = 3.03)。
此结果支持前人对复杂性和体裁因素关系的探索。Lu(2011)发现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语
料库文本中,14 项测量语言复杂性的指标中有 12 项显示议论文高于记叙文。Beers & Nagy
(2009)研究表明,议论文中复杂词语、抽象语义、低频词汇的比例高于记叙文。本研究发
现词汇复杂性也呈现相同差异,无论语言水平如何,议论文都易于促使二语者使用级别更高、
更复杂的词汇。此外,同样的体裁差异也体现在汉语母语文本中。由此可知,这种差异可能
与二语产出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无关,而是由于体裁的交际功能对词汇的运用产生效应。议论
文以表征立场、陈列证据、组织论证为导向(Grabe 2002),因此容易促使写作者运用更具抽
象语义的词汇表明立场。这一发现为写作研究解释词汇特征的语言现象带来启发,证实了体


据 Cohen(1988)配对样本 t 检验中d值大小的度量(0.2,0.5,0.8 各表小、中、大效应量),下文同。
•81•
2019 年 12 月 Dec.,2019
第6期 汉语二语写作语言特征的体裁差异研究 No.6

裁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为二语写作教学带来启发,即复杂词汇的拓展是写作教学的重要部分,
写作教学中议论文及词汇的教学也极为必要。
词汇流利性的体裁差异表现为,记叙文的词汇流利性(M = 360,SD = 40.27)显著高于议
论文(M = 340,SD = 32.08)。这与汉语母语组不同,母语文本词汇流利性并没有体裁差异。
此结果表明体裁对单位时间内的二语产出量有显著影响,这与一些涉及体裁因素的任务
研究结果较为一致。Reid & Findlay(1986)发现,不同体裁的写作任务在篇章长度上具有极
大差异。张秀芹、张倩(2017)发现,英语二语记叙文续写的语言产出量大于议论文续写。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写作者具有顺应环境的策略调整能力,即根据任务和自身语言能力采取不
同的写作策略,如对不擅长的写作体裁,可能会缩短产出。
词汇准确性在本研究中在任一组被试中均未体现显著的体裁差异。该结果支持 Yoon &
Polio(2016)的发现:英语二语文本准确性的体裁差异并不明显。Polio & Shea(2014)纵向
追踪一个学期的二语写作文本,也发现准确性几乎没有变化。这可能与准确性测量需要的时
间因素有关,似乎需要更长时间的监测才能有所发现。这给汉语二语写作教学带来一定启示,
在准确性暂时没有显著差异而复杂性变化明显的数据支撑下,中级写作教学可加入议论文的
训练,以提升写作者的语言复杂性。此外,汉语二语写作教学无需对作文的准确性过于苛求,
应谨防写作课因过度纠偏而演变为偏误分析课。
4.2 句法层面的体裁差异
句法层面,仅流利性呈现出显著的体裁差异,记叙文(M = 45.90,SD = 0.85)显著高于
议论文(M = 41.23,SD = 0.695),语言水平效应不显著,中级、高级二语者表现出相近的句
法流利程度。母语文本记叙文的句法流利性(M = 44.27, SD = 5.96)显著高于议论文(M =
39.37, SD =5.61)。
二语文本句法流利性的这一结果与其词汇流利性的体裁差异表现一致。记叙文以人为导
向,语篇以人的行为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陈望道 2017)。二语者写作时为丰富延伸
故事发展,刻意设计较多的人物或事件,生成较多小句,从而增加记叙文产出。另一方面,
议论文围绕同一话题组织论证(Grabe 2002)。二语者写作时为确保观点的明确表达,倾向
于用同一主语或主题直述观点。本文对被试的随机访谈也有所佐证。被试认为记叙文便于设
计故事情节并展开联想,人物更多, “作文也能多写一些”。但写议论文时,二语者的“观点
只有一句”,限时写作情境下产出的有限论据用于解释同一观点,容易重复,所以“没什么
可写”。该差异在母语组中有相同体现,这反映了体裁的交际功能对单位时间内语言产出的
影响不仅限于二语写作,还涉及母语写作的产出。
本研究中每组文本的句法复杂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体裁差异。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
Halliday 和 Matthiessen(2004)提出高水平学习者增加语言复杂性的方式可能是增强语言的
词汇密度和信息负载而非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第二,与本实验选用的测量指标有关。在二
语写作研究中,句法复杂性的多维度量能有效反应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发展(Lu 2010 )。
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从易操作、较实用角度出发,本文只选用话题链数量一个指标表征句法
复杂性。话题链是一个句子层面的指标,不易体现句法微观层面的体裁差异。这恰好呼应了
Yoon & Polio(2016)的研究,发现体裁对英语二语作文的子句层面没有显著影响。当然,
更多研究都发现句法复杂性的体裁差异主要体现在短语层面,议论文的复杂性高于记叙文
•82•
2019 年 12 月 汉语学习 Dec.,2019
第6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6

(Lu 2010),这也启发未来研究尽可能纳入维度更广的句法复杂性指标。
句法准确性的体裁差异在二语和母语组表现不同,二语组未见体裁差异,母语组的句法
准确性则表现为记叙文(M = 98.20, SD = 1.82)显著高于议论文(M = 95.63, SD =3.02)
。可
以推测,随着二语者汉语能力渐趋母语水平,句法准确性会产生类似差异。
母语组的差异表现可用 Skehan(2003)的限制注意模型进行解释,即学习者面对不同任
务时,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会产生竞争,写作者优先注意的语言特征未见下滑。
本实验中,母语者优先注意了议论文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复杂性,因而准确性有所下降。二语
者对两种体裁的认知要求并不敏感,因而没有显著的体裁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词
汇准确性并无显著的体裁差异,这给限制注意模型理论的应用带来启发,即该模型可能在词
汇层面及低语言水平者情境中并没有较强的解释力。

五、结语
本研究揭示了汉语二语写作语言特征在不同体裁中的显著差异,主要有两方面意义。
首先,为汉语二语文本语言特征在不同体裁上是否存在差异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二
语文本语言特征的不同维度与体裁的关联并不均衡,在同一语言水平上,词汇与句法对不同
体裁的呈现显示“跛脚效应”。具体来说,词汇复杂性、流利性更易于区分记叙文、议论文
两种体裁,句法层面只有流利性表现出与体裁一定的关系。这给汉语二语写作教学带来启发:
议论文比记叙文更易促进二语者使用更复杂的词汇,因此有必要从中级起引入议论文写作教
学,并注重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的输入与输出。此外,准确性在体裁、语言水平上的差异显
著性不强,不应是汉语二语写作教学需首要关注的语言特征,教学中应防止过度纠偏。
其次,为今后跨体裁研究语言特征的动态发展提供先导性实证依据。虽然本文中句法复
杂性指标并未显现体裁差异,却给未来研究带来启发,可尝试纳入更多维度的指标深度挖掘。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未纳入语言发展历时因素及更多的语言特征测量指标,未来值得采用
长期追踪方法进行拓展。此外,学习者的体裁意识对写作质量的影响也值得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安福勇.不同水平 CSL 学习者作文流畅性、句法复杂度和准确性分析——一项基于 T 单位测量法的研
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3).
[2]鲍 贵,王霞.RANGE 在二语产出性词汇评估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3]蔡整莹.汉语口语课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4]曹贤文,邓素娟.汉语母语和二语书面表现的对比分析——以小学高年级中国学生和大学高年级越南学
生的同题汉语作文为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2).
[5]陈慧媛.英语写作语言表现的测量及测量指标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陈贤纯.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 (5).
[7]陈望道.作文法讲义[M].郑州:文心出版社,2017.
[8]冯胜利,施春宏.论语体语法的基本原理、单位层级和语体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2018,(3).
[9]国家汉办,教育部社科司.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M].北京:北
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83•
2019 年 12 月 Dec.,2019
第6期 汉语二语写作语言特征的体裁差异研究 No.6

[10]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能力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1]韩 笑,冯丽萍.汉语口语句法复杂度发展测评中基准型指标的应用方法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7,(4).
[12]黄 立,钱旭菁.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的生成性词汇知识考察——基于看图作文的定量研究[J].汉语学
习,2003, (1).
[13]金 檀等.汉语阅读分级指难针[OL].广州:语言数据网,2018.网址:languagedata.net/editor.
[14]李春琳.汉语二语学习者产出型词汇水平和写作质量相关关系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3).
[15]刘元满.留学生一般性文章格式偏误表现与分析——基于 100 份入学分班试卷的作文调查[J].汉语学
习,2007,(5).
[16]莫 丹.基于反馈的留学生汉语多稿写作教学行动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 (5).
[17]聂 丹.汉语口语测试任务的体裁难度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 (3).
[18 王希竹,彭爽.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非流利产出分类体系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19]王艺璇.汉语二语者词汇丰富性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兼论测量写作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方
程[J].语言文字应用,2017, (2).
[20]吴继峰.英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性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a, (4).
[21]吴继峰.英语母语者汉语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发展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6b, (1).
[22]吴继峰.英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动态发展个案研究[J].现代外语,2017, (2).
[23]吴继峰.语言区别性特征对英语母语者汉语二语写作质量评估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 (2).
[24]吴继峰,周蔚,卢达威.韩语母语者汉语二语写作质量评估研究——以语言特征和内容质量为测量维度
[J].世界汉语教学,2019, (1).
[25]吴 双.汉语作为二语写作课程的语言功能[J].汉语学习,2017,(1).
[26]吴 雪,雷蕾.二语水平与句法复杂度研究元分析[J].现代外语,2018, (4).
[27]肖 莉.任务类型对中高级汉语二语者写作词汇丰富性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6).
[28]辛 平.对 11 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4).
[29]辛 平.基于语言能力构想的作文评分标准及其可操作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3).
[30]邢志群.美国大学生汉语作文省略偏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6, (4).
[31]杨 泉.基于 HSK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离合词偏误计算机自动纠错系统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11,(2).
[32]宗世海,祝晓宏,刘文辉.“写长法”及其在汉语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汉语教学,2012, (2).
[33]张宝林.回避与泛化——基于“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习得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10,(2).
[34]张秀芹,张倩.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对协同的影响差异研究[J].外语界,2017,(3).
[3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6]Beers, S. F., & Nagy, W. E. Syntactic Complexity as a Predictor of Adolescent Writing Quality:Which Measures?
Which Genre?[J]. Reading and Writing,2009, (2).
[37]Flower, L., & Hayes, J. R.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J].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1981, (4).
[38]Grabe, W. Narrative and Expository Macro-genres[A]. Edited by A. John. Genre in the Classroom: Multiple
Perspectives[C]. 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2002.
[39]Graesser, A. C., Mcnamara, D. S., Louwerse, M. M. , & Cai, Z. Coh-Metrix: Analysis of Text on Cohesion and
Language[J].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 Computers,2004, (2).

•84•
2019 年 12 月 汉语学习 Dec.,2019
第6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6

[40]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ition)[M].


London: Hodder Arnold,2004.
[41]Jiang,W. Y. Measurements of Development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 The Case of L2 Chinese[J]. Applied
Linguistics,2013, (1).
[42]Jin, H. G. Syntactic Maturit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s: A Case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FL)
[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2007, (1).
[43]Lu, X. F. Automatic Analysis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10, (4).
[44]Lu, X. F. A Corpus-based Evaluation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Measures as Indices of College-level ESL Writers’
Language Development[J]. TESOL Quarterly,2011, (1).
[45]Polio, C.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Development:A Research Agenda[J]. Language Teaching,2017, (2).
[46]Polio, C., & Shea, M. C. An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Measures of Linguistic Accurac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search[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4, (26).
[47]Reid, S. & Findlay, G. Writer’s Workbench Analysis of Holistically Scored Essays[J].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1986, (2).
[48]Skehan, P. Task-based Instruction[J]. Language Teaching, 2003, (1).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L2 Chinese Writing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Genres
SHI Wen & CHEN Jinɡ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three linguistic dimensions, i.e. complexity,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L2 Chinese writing performance in narrative and argumentative genres. Altogether 180
Chinese writing texts (120 L2 texts and 60 L1 texts as the comparison reference)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t the lexical and the syntactic levels by using the online Chinese text evaluation tool
Chi-Editor (Jin et al., 2018).The statistic result shows that: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lexity and fluency on the lexical level, with the argumentative L2 Chinese writings being more
complex but nevertheless less fluent than the narrative ones; 2) on the syntactic level, only
linguistic feature of fluency presents significant generic difference that the narrative L2 Chinese
writings are more fluent than their argumentative counterpart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an imbalance between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genres: lexical complexity and fluency pertain more
to different types of written texts, and hence lexical features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various
genres and be the emphasis of L2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 L2 Chinese writing; genres; complexity; accuracy; fluency

•8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