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110 學年度清華大學普通物理實驗( 10 )

■預報 或 □結報 課程編號:

實驗名稱: 熱力學實驗
系 級: 組 別:____________________
_
學 號: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
_
組 員: 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日期:__ _年_ __月 日 補作日期:_ __年__ _月 日
◎ 以下為助教記錄區
預報繳交日期 報告成績 助教簽名欄

結報繳交日期

報告缺失紀錄
一、 實驗 A 實驗目的
(一) 物體表面材質、顏色、粗糙度和熱源溫度對熱輻射的影響
(二) 探討熱力學中的史蒂芬-波茲曼輻射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
(三) 觀察點熱源的平方反比輻射定律(inverse square law for thermal radiation)
二、 實驗 A 實驗原理
(一) 當熱輻射體的溫度 T 遠高於環境的參考溫度 Tref 時(T4 > > Tref4),則可忽
略環境背景溫度的影響,而將史蒂芬-波茲曼輻射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
簡化為熱輻射量正比於輻射體之溫度的四次方之現象
(二) 史蒂芬-波茲曼輻射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即高溫時的輻射定律
(三) 一般室溫環境範圍的史蒂芬-波茲曼輻射定律的主要公式,即低溫時的輻
射定律
(四) 預測物體表面材質、顏色、粗糙度和環境溫度對熱輻射的影響
(五) 史蒂芬-波茲曼輻射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的適用範圍
三、 實驗 A 實驗儀器
1. 熱輻射體 1 台 7. 歐姆計(三用電表電阻模式)1 台
2. 熱感應器 1 組 8. 電流計(三用電表電流模式)1 台
3. 玻璃 1 片 9. 長尺 1 支
4. 史蒂芬-波茲曼燈泡 1 組 10. 隔熱板 1 片
5. 低壓直流電源供應器 1 台 11. 隔熱手套 1 套
6. 毫伏特計(三用電表電壓模式)1 台

四、 實驗 A 實驗步驟
(一) 熱輻射實驗
1. 不同材質表面的熱輻射效應實驗
(1) 實驗裝置組裝
(2) 打開熱輻射體的電源,並將燈泡之加熱功率調到 HIGH,觀察熱輻射
體之熱電阻值的變化,當電阻下降到 40kΩ 時,將加熱功率調到 5.0
(3) 當熱輻射體達到熱平衡時,紀錄電阻值(約為 kΩ 的數量級),當電阻
讀值在小數點以下第二位的數值緩慢下降時,即可開始測量
(4) 同時將熱感應器的金屬環往前推,打開燈罩,分別測量輻射體四面
之輻射強度的輸出電壓,紀錄結果
(5) 改變熱輻射體燈泡加熱功率為 7.0,重複(3)、(4)步驟
2. 不同物體的熱輻射現象
(1) 檢測周遭環境物體的熱輻射強度,比較其結果,並總結所觀察到的
現象
3. 熱輻射的穿透與吸收
(1) 將熱感應器放置於距離熱輻射體黑色表面 5 公分的地方,記錄熱感
應器所偵測到相對輻射強度的電壓信號,將透明玻璃片放置在感應器
與輻射體中間,再次記錄所得之輻射強度的電壓信號,根據所得結果,
討論玻璃是否有絕熱效果
(2) 將熱輻射體的上蓋移開,將熱感應器放置在裸露之燈泡的上方,記
錄所得之輻射強度的電壓信號。更換不同物質屏蔽熱源並記錄其輻射
強度,總結所測量的結果,哪些物質能吸收輻射、那些能穿透輻射
(二) 點熱源的平方反比輻射定律(inverse square law for thermal radiation)
(1) 實驗裝置組裝
(2) 燈泡未輸入電壓前,使熱感應器沿著直尺像後移動,記錄每一棟 10
公分時,環境之熱輻射的相對輸出電壓,至少記錄到感應器離燈心
100 公分遠的距離,計算所量取之環境輻射強度平均值為為背景輻射
(3) 打開直流電源供應器,輸出 10 福特定電壓加熱史蒂芬-波茲曼燈泡
(4) 移動熱感應器的位置,改變和燈泡的直線距離,記錄在不同距離時,
熱感應器偵測到輻射強度的相對電壓輸出值
(5) 數據分析與作圖
(三) 高溫史蒂芬-波茲曼輻射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
(1) 實驗裝置組裝
(2) 加熱燈泡前,先量測室溫的絕對溫度值 Tref 級燈泡在室溫時的電阻
Rref
(3) 打開電源供應器,輸出 1 福特的定電壓,加熱燈泡,將感應器上的
金屬環往前推,打開遮罩,並將隔熱板自熱感應器和燈泡間移開,讀
取熱感應器測得知電壓並記錄電源供應器輸出至燈泡之電壓與電流
(4) 該便燈泡的定電壓值,重複上述步驟,記錄下以不同電壓加熱燈泡
時,流經燈泡的電流和輻射強度的輸出電壓
(5) 數據分析與作圖
一、 實驗 B 實驗目的
(一) 藉著完成熱力循環的過程,了解熱力過程和熱機原理
(二) 探討熱力學中著名的波以耳定律,定壓及定容之查理-給呂薩克定律
二、 實驗 B 實驗原理
當體積不變時,理想氣體的壓力和溫度成正比,及溫度每升高一度 C,其壓力
也隨之增加,後來查理-給呂薩克氣體定律被表述為:體積恆定時,一定量氣體
的壓力(P),與其溫度(T)成反比,P/T=定值。
此處的 T 為絕對溫標,依以上查理定律,氣體在攝氏 t 度的體積 Vt 和其溫度,
和其在攝氏零度 V0 有以下關係:Vt=V0(1+(t/173))
三、 實驗 B 實驗器材

四、 實驗 B 實驗步驟
(一) 熱引擎實驗
1. 組裝實驗裝置
2. 利用軟體紀錄 P-V 數據,先將氣瓶放人水中紀錄此點(a 點溫度,操縱以下
四步驟
(1) a to b:放 200g 砝碼在活塞平臺上,紀錄 b 點溫度
(2) b to c:將氣瓶從冷水移入熱水中,記錄 c 點溫度
(3) c to d:離開 200g 砝碼,紀錄 d 點溫度
(4) d to a:將氣瓶移回冷水中,紀錄 a 點溫度
3. 將循環圖四角落標上 a b c d 和溫度,畫箭頭表示循環方向
4. 利用 W=MgΔH 算出高度改變而產生的機械功,和 P-V 圖做比較
5. 更換砝碼重量,重複以上步驟
(二) 查理定律
1. 側放熱引擎,將活塞固定在 20ml 處,氣瓶接在熱引擎街口管路接口和溫
度感應器上
2. 熱水桶裝熱水將氣瓶放入熱水中,兩者溫度相等後記錄溫度和活塞位置
3. 在熱水桶裡加冷水,分別記錄 5 個溫度和活塞可度,定畫出溫度和體積的
關係圖
(三) 波以耳定律
1. 將活塞拉到最高,將壓力感應器在管的接口,將另一端管路壓緊
2. 記錄最高處的壓力和體積,再利用砝碼往下壓記錄不同壓力和對應體積,
並畫出關係圖
(四) Combined gas law
1. 將氣瓶街上壓力感應器,放入熱桶將溫度感應器接上小電腦,等到氣瓶和
熱水溫度平衡後,記錄此時的溫度和壓力
2. 在熱桶裡加冷水,至少調配五種溫度,記錄相對應的壓力,電話出溫度和
壓力的關係圖
一、 實驗 C 實驗目的
探討氣體在決策過程 dα 的情況下,氣體壓力 P 和體積 V 的關係圖為 PVγ=常數,
其中 γ=CP/CV,γ 和決熱過程關係密切是氣體動力學上一個很重要的係數
二、 實驗 C 實驗原理
溫度和莫爾數固定時,P*V=定值,常數 PV 如果變化太快,應當做絕熱過程,
絕熱過程中,氣體如果被壓縮,PV 上升,反之 PV 下降。
由於熱力學第一定律:dQ=du+PdV (dQ:流入氣體熱量,du:氣體內能變化,
PdV:氣體對外界作功)

三、 實驗 C 實驗器材
四、 實驗 C 實驗步驟
1. 儀器設定
2. 按下箭頭,迅速下壓橫桿,停止取樣
3. 分析和處理數據,做 P-V 圖,求出壓縮過程對氣體所做的功,並和理論值比較
4. 做 lnP-lnV 圖,求出常數 γ 與表 1 做比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