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 110 學年度清華大學普通物理實驗( 5 )

□預報 或 ■結報 課程編號:

實驗名稱:
系 級: 組 別:____________________
_
學 號: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
_
組 員: 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日期:__ _年_ __月 日 補作日期:_ __年__ _月 日
◎ 以下為助教記錄區
預報繳交日期 報告成績 助教簽名欄

結報繳交日期

報告缺失紀錄
五、實驗數據與分析
1.質點式剛體的轉動慣量
(1)裝置的轉動慣量 I0

裝置質量 懸掛砝碼質 角加速度 摩擦力角加速 修正角加速 轉軸半徑


(kg) 量 m(kg) α0(rad/s2) 度 αf(rad/s2) 度 α(rad/s2) r(m)
0.58291 0.02977 0.3136 -0.0418 0.3554 0.013675
α=α0+|αf|
I0=(m*r(g-r*α))/α= 0.011220169
(2)加裝質點的轉動慣量 I1,質點的轉動慣量 I
裝置質量 m1=0.58291 kg,質點質量 m2= 0.27075 kg,轉軸半徑 r=0.013675
M=m1+m2,α=α0+|αf|

懸掛砝碼質量 角加速度 摩擦力角加速 修正角加速度 質點旋轉半徑


m(kg) α0(rad/s )2
度 αf(rad/s )2
α(rad/s )
2
R(m)
0.04922 0.27 -0.0268 0.2968 0.2

I1=(m*r(g-r*α))/α 實驗值 I=I1-I0 理論值 I=MR2 誤差(%)


0.022215251 0.010995082 0.01083 1.5014167
懸掛砝碼質量 角加速度 摩擦力角加速 修正角加速度 質點旋轉半徑
m(kg) α0(rad/s )
2
度 αf(rad/s )2
α(rad/s )
2
R(m)
0.04922 0.2388 -0.0227 0.2615 0.23

I1=(m*r(g-r*α))/α 實驗值 I=I1-I0 理論值 I=MR2 誤差(%)


0.02521534 0.013995171 0.014322675 2.2866121

懸掛砝碼質量 角加速度 摩擦力角加速 修正角加速度 質點旋轉半徑


m(kg) α0(rad/s2) 度 αf(rad/s2) α(rad/s2) R(m)
0.04922 0.3365 -0.0282 0.3647 0.15

I1=(m*r(g-r*α))/α 實驗值 I=I1-I0 理論值 I=MR2 誤差(%)


0.018077492 0.006857324 0.006091875 11.1624972

(3)分析
質點式剛體因為沒有繞著值點旋轉,所以此實驗需要用裝置加質點式剛體的
轉動慣量減裝置本身的才能得出質點式剛體的轉動慣量,又因為這個裝置的
軸有摩擦力所以要用測到的時間和頻率進行摩擦力修正。
2.圓盤與圓環的轉動慣量
(1)圓盤的轉動慣量

圓盤質 懸掛砝碼
角加速度 摩擦力角加速 修正角加速 轉軸半徑 圓盤半徑
量 質量
α(rad/s )
2
度 αf(rad/s ) 2
度 α(rad/s ) 2
r(m) R(m)
M(kg) m(kg)
1.45529 0.06905 0.937 -0.0451 0.9821 0.013675 0.1145

實驗值 I 盤=(m*r(g- 理論值 I 盤=(MR2)/2 誤差(%)


r*α))/α
0.009409484 0.009539608 1.3640388

(2)環的轉動慣量

圓環質 懸掛砝碼 摩擦力角 圓環外


角加速度 修正角加速 轉軸半徑 圓環內
量 質量 加速度 徑
α(rad/s2) 度 α(rad/s2) r(m) 徑 R1(m)
M(kg) m(kg) αf(rad/s2) R2(m)
1.4312 0.0887 0.7744 -0.0507 0.8251 0.013675 0.0536 0.064

實驗值 I 環=((m*r(g-r*α))/α)- I 理論值 I 環=(M(R12+R22))/2 誤差(%)


0.004980825 0.004986988 0.1235685


(3)直立圓盤的轉動慣量

圓盤質 懸掛砝碼
角加速度 摩擦力角加速 修正角加速 轉軸半徑 圓盤半徑
量 質量
α(rad/s2) 度 αf(rad/s2) 度 α(rad/s2) r(m) R(m)
M(kg) m(kg)
1.45529 0.06905 1.6436 -0.1608 1.8044 0.013675 0.1145

實驗值 I 盤=(m*r(g- 理論值 I 盤=(MR2)/4 誤差(%)


r*α))/α
0.005115515 0.004769804 6.7580967

(4)分析
環一樣是利用盤使之可以旋轉,所以實驗(2)算出來的是盤與環的轉動慣量,
要再與實驗(1)相減才可以得到環的轉動慣量,修正角加速度一樣是利用
α=α0+|αf|公式做摩擦力修正
3.圓盤偏離軸心的角動量(不自轉)
(1)裝置轉動慣量

裝置質量 懸掛砝碼質 角加速度 摩擦力角加速 修正角加速 轉軸半徑


(kg) 量 m(kg) α0(rad/s )
2
度 αf(rad/s )2
度 α(rad/s )2
r(m)
0.58291 0.02977 0.3136 -0.0418 0.3554 0.013675
α=α0+|αf|
I0=(m*r(g-r*α))/α= 0.011220169

(2)圓盤轉動慣量

懸掛砝碼 角加速 摩擦力角 圓盤旋


圓盤質 修正角加速 轉軸半 圓盤半
質量 度 加速度 轉半徑
量 M(kg) 度 α(rad/s2) 徑 r(m) 徑 R(m)
m(kg) α(rad/s2) αf(rad/s2) D(m)
1.45529 0.06905 0.3083 -0.0246 0.3329 0.013675 0.1145 0.07

實驗值 I 盤=(m*r(g- 理論值 I 盤=MD2+ 誤差(%)


r*α))/α (MR2)/2
0.016564262 0.016670529 0.6374517
(3)分析
因為盤沒辦法自己偏離軸心旋轉,所以要架在裝置上,又因為盤太重會使裝
置傾斜產生誤差,所以必須配重,得出來的數據才會較準確
4.角動量守恆

圓盤質量 圓環質量 圓盤半徑 圓環內徑 圓環外徑 初始角速


M1(kg) M2(kg) R(m) R1(m) R2(m) 度 ωi
1.45529 1.4312 0.1145 0.0536 0.064 19.54919

Ii=(MR2)/2 If=((MR2)/2)+(M(R12+R22))/2 末角速度 ωf 實驗值 末角速度 ωf 理論值


0.009539608 0.014526596 12.42707 12.83794299

初始角動量 末角動量 誤差(%)


0.186491607 0.180523021 3.2004581

分析:
由上圖中數據可以得知放上環前後的角速度變化,再計算角動量的變化就可
以算出兩者之間的誤差,理論上此行為角動量應該要守恆,但還是因為一些
環境或人為因素,可能產生誤差
六、問題與討論
1.為什麼調水平時,要在轉動平台鎖定一方塊剛體?
如果沒有先鎖定就先調好水平,放上鋼體後,轉台可能會失去平衡
2.摩擦力的測量除實驗步驟中的方法,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測出摩擦力?
因為摩擦力為非保守力,計算理論轉動動能扣除實驗轉動動能極為摩擦力
3.本實驗測量轉動慣量的誤差來源有來些?請討論。
(1)轉動平台為保持水平
(2)棉線與滑輪和轉動裝置相連接時,線不是呈一直線,產生其他分力
(3)轉動的物體未與轉動裝置拴緊
4.何謂平行軸定理?何謂垂直軸定理?
(1)平行軸定理:從鋼體對於一支通過質心的直軸(直心軸)的轉動慣量,計算出
鋼體對平行於直心軸的另外一軸的轉動慣量
(2)垂直軸定理:也叫做正交軸定理,可以用來計算一片薄片的轉動慣量,思考一
個直角座標系,其中兩個座標都包含與平行於此薄片;如果以知薄片對於這兩個
座標軸的轉動慣量,則垂直軸定則可以用來計算薄片對於第三個座標軸的轉動慣量
假設 XYZ 座標系統的 X 軸與 Y 軸都包含與平行於此薄片,而 Z 軸垂直於薄片的面 。
IX 與 IY 分別代表薄片對於 X 軸和 Y 軸的轉動慣量,則薄片對於 Z 軸的轉動慣量為
IZ=IX+IY。
5.已知一個圓盤對中心軸的轉動慣量為(𝑀𝑅)2/2,試利用垂直軸定理證明,厚度可
忽略的圓盤 對平行圓盤通過圓心轉軸的轉動慣量為(𝑀𝑅)2/4

6.承上題,試利用平行軸定理證明,厚度為 L 的圓盤對平行圓盤通過質心轉軸的
轉動慣量為((𝑀𝑅)2/4)+ (𝑀𝑅)2/12
證明請看下一頁

七、參考資料
http://www.phys.nthu.edu.tw/~gplab/file/05%20Rotational%20Motion/Rotation
%20Motion%20(TW)-%20Shy-1091120yu.pdf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