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5

敬愛的老師您好:

PDF檔僅限學校教師搭配紙本教材用於
課堂教學,並未授權其他用途!!
祝您教學愉快!! ^0^

< 課本正文由下頁開始 >


運動學、動力學 :內文快速索引

1. 等速度運動:S = V‧t(S:位移,V:速度,t:時間)
2. 等速率圓周運動:θ =ω‧t
⎧V = V0 + at
⎪⎪ 1  靜止開始∴V0 = 0
3. 等加速度運動: ⎨S = V0 t + at 2 P5-5 範例 5
⎪ 2 2  剎車停止∴V = 0
⎩⎪ V = V0
2
+ 2aS
⎧V = 0
4. 自由落體: ⎨ 0
⎩a = g
⎧ V = gt 2h
⎪⎪ 1 2 著地時間 t =
P5-8 範例 1
⎨ h = gt g
⎪ 2 2
自由落體末速 V = 2gh
⎪⎩ V = 2gh
⎧⎪ ⎫⎪
5. 光滑斜面下滑:a = g sin θ ⎨ 若自由下滑或靜止下滑 V0 = 0 ⎬
⎩⎪ 若上滑 a = − g sin θ ⎭⎪
⎧V = V0 + (g sin θ) ⋅ t
⎪ P5-9 範例 10
⎪ 1
⎨S = V0 t + (g sin θ) ⋅ t
2

⎪ 2
⎪⎩V 2 = V0 2 + 2(g sin θ) ⋅ S
6. 下拋:V0 向下,a 向下 = g
⎧V = V0 + gt
⎪⎪ 1 2 P5-9 範例 9
⎨h = V0 t + gt
⎪ 2 2
⎪⎩V = V0 + 2gh
2

7. 上拋:V0 向上,a =-g(∵與 V0 反向)


⎧ V
⎪V = V0 − gt    ⇒ (1) 到最高點的時間: 0 = V0-gt   ∴t = 0
⎪ g
⎪ 1 2 V0 P5-8 範例 3
⎨h = V0 t − gt    (2) 同高著地 (落回原點) 的時間 = 2 ×
⎪ 2 g
⎪ 2 V0 2
⎪ V = V 0
2
− 2gh    (3) 可達之最大高度 : 0 2
= V0
2
- 
2gh   ∴ h =
⎩ 2g
∴上拋最高點時,末速 = 0

⎧水平:等速度
⎪ ⎧Vy = gt 2h
8. 平拋: ⎨ ⎪⎪ ∴著地時間 t = P6-8 範例 2
1 g
⎪⎩鉛直:自由落體 ⎨h = gt 2
⎪ 22
⎪⎩Vy = 2gh
先由自由落體求著地時間,再求射程。
2h
射程=水平速度×飛行時間= V0 ×
g

(1)
⎧水平:等速度 ⎧Vy = V 0 y − gt

9. 斜拋: ⎨ ⎪⎪ 1 2 P6-9 範例 5
⎪⎩鉛直:上拋 ⎨h = V0 y t − gt
⎪ 2 2
⎪⎩ y
V = V 0 y − 2gh
2

V0 sin θ
(1) 到最高點時間:t =
g
V0 sin θ
(2) 同高著地,飛行時間 =(到最高時間的 2 倍)= 2×
g
V0 2 sin 2 θ
(3) 所達最大高度:h =
2g
V0 2 sin 2θ
(4) (同高著地時才可用)射程 R =
g
(5) 斜拋最高點的速度 = 水平速度 = V0cosθ
(6) 斜拋 45 度可丟最遠,90 度最高(兩角互餘,射程相同)

緒 論
1. 力學的種類:力學通常可分為剛體力學(應用力學) 、非剛體力學
(材料力學)和流體力學三部分。
2. 應用力學包括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三部分:
(1) 靜力學:研究物體之平衡條件。物體平衡時,為靜止或等速度直線運動。
(2) 運動學:研究物體運動時,時間與空間之關係,不討論影響運動因素;
也就是與外力及重量無關。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3) 動力學:研究物體之運動和影響運動的因素間之關係;
即力、時間和空間三者間之關係。
3. 力學之四個基本量:時間、空間、力與質量。
4. 力之三要素:為大小、方向、作用點。
5. 向量:具有大小及方向之量。如力、力矩、位移、速度、力偶、
加速度、衝量、動量、重量。
6. 純量:有大小而無方向之量。如距離、路徑、面積、速率、慣性矩、
質量、功、功率等。
7. 向量可分為:
(1) 自由向量:原點可以自由決定之向量,不受任何拘束者,如力偶矩、
加速度、角速度等。

(2)
(2) 滑動向量:原點可在其向量直線上前後滑動,如產生運動
效應之力、力矩。
(3) 固定向量(或拘束向量) :原點固定不能任意移動之向量,
如產生變形效應之力(即內應力) 。
8. 絕對單位:由長度、質量、時間為基本量所制定之單位。
(1) 1 牛頓可使 1kg 物體產生 1m/sec2 之加速度所需之力。
(2) 1 達因可使 1g 物體產生 1cm/sec2 之加速度所需之力。
9. 1 克重 = 980 達因 1 牛頓 = 1kg‧m/sec2
1 仟克重 = 9.8 牛頓 1 牛頓 = 105 達因
10. 力的可傳性:作用於物體的力量,可沿其作用線前後移動,
而不會改變力所產生的外效應。
11. 剛體(Rigid Body) :體內任兩點間之距離均保持不變者,
稱為剛體,為一理想之物體。

同平面力系
1. 合力大小: P2-5 範例 4

R = F12 + F2 2+2F1F2 cos θ


2. (1) 一力系之合力只有一個。
(2) 分力,其值不一定較原來之總力為小,
合力不一定比原來的力量大。
3. 同平面共點力系平衡時之平衡方程式為: P2-17 範例 4

{
合力 R = 0 即
ΣFx = 0
ΣFy = 0
4. 二力平衡(二力構件)之條件:
(1) 大小相等。
(2) 方向相反。
(3) 作用線在同一直線上。
5. 三力平衡(三力構件)之條件:
(1) 三力作用線必交於一點(或互相平行) 。
(2) 三力在同一平面上。
(3) 三力圍成閉合三角形。
6. 一力可分解成 2 個以上的分力,最多可分解成無限多個分力。
7. 力矩(M) :作用力與力至作用點之垂直距離 d 之乘積,M = F×d。
8. 力矩原理:合力對於某一點(或軸)之力矩,等於各個分力 P2-10 範例 4
對於該點(或軸)之代數和(此原理亦稱為瓦銳
蘭定理,力矩原理可求物體之重心和合力之位置) 。
9. 力矩的特性:
(1) 當力之作用線與力矩軸平行時,力矩為零。
(2) 當力之作用線或作用線之延長線與力矩中心或力矩軸相交,
則力臂等於零,力矩亦為零。
10. 力偶: 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平 P2-12 範例 1
行力。力偶的大小等於力偶之一力與力偶臂乘積,力偶
臂為兩平行力之垂直距離,C = F×d。

(3)
11. 力偶三要素:
(1) 力偶矩之大小。
(2) 力偶旋轉之方向。
(3) 力偶所作用面之平面或方位。
12. 力偶之變換:
(1) 力偶可以在同一平面內任意移動或轉動。
(2) 力偶可由一平面移到另一平行之平面。
(3) 若力偶矩固定,則力偶之兩力與兩力間之距離可以改變。
13. (1) 力偶系(多組力偶)合併後為力偶或零,力偶需要用力偶才能平衡。
(2) 一力偶對空間任一點所生的力矩都相同。
(3) 力偶矩之大小和力偶矩之中心位置無關。
14. 一單力可分解為一力及一力偶,同平面上之一單力及一力偶之合成為一單力。
15. 當兩力平行且同向時,合力在兩力之間距大力較近;
若兩力方向相反,則合力在大力之外側。
16. 同平面共點力系平衡條件有 2 個。
同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條件有 2 個。
同平面非共點力系平衡條件有 3 個。
17. 同平面共點力系之合成:
P2-15 範例 1
(1) 力多邊形閉合,合力為零。(ΣF = 0)
(2) 力多邊形不閉合,合力為一單力。(ΣF ≠ 0)
18. 同平面不共點力系之合力有下列三種情形:(同平面平行力系也是)
(1) 合力 R ≠ 0,合力為一單力 R(力多邊形不閉合) 。
(2) 合力 R = 0,合力矩 ΣM ≠ 0,合力為一力偶
(力多邊形閉合,索線多邊形不閉合) 。
(3) 合力 R = 0,合力矩 ΣM = 0,合力為零
(力多邊形閉合,索線多邊形閉合)物體平衡。
19. 力的多邊形可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索線多邊形可求合力作用點之位置。

重 心
1. 若物體係均質,又有相同密度,且同一材料製成的物體,
則重心、質量中心、形心三者同一點。
2. 三角形的重心,在三中線的交點上,重心距離底邊,為高 h
的三分之一,距頂點之距離為高之三分之二,如下圖所示。

3. 梯形重心:如上圖所示。 P3-10 第 5 題

(4)
4.
線 面

(θ 為圓心角之半)
(θ 用弧度)
圓 弧
2 r sin θ
X=
r sin θ 3 θ
X=
θ

半 圓

1

4 4r
X=Y=
2r 3π
X=Y=
π

1
圓重心與
4
4 2r
圓心距離 X=
2 2r 3π
X=
π

摩 擦
1. 摩擦定律:
(1) 摩擦力與接觸面之面積大小無關。
(2) 摩擦力與正壓力成正比;但摩擦係數不因正壓力之增減而變化。
(3) 動摩擦係數小於最大靜摩擦係數。
2. 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成正比,此比例稱為摩擦係數。 P4-4 範例 1
f = μ N(f:最大靜摩擦力,N:接觸面之正壓力。)
正壓力與接觸面垂直,摩擦力與接觸面平行。

3. (1) 摩擦係數 μ = 0 時為完全光滑面,μ = ∞ 時為完全粗糙面,


故摩擦係數之範圍為 0<μ<∞。
(2) 靜摩擦係數>動摩擦係數>滾動摩擦係數。

(5)
4. 斜面上之物體開始下滑為 θ 角時,則 θ 角定義為靜止角。
摩擦角等於靜止角,其正切值均等於摩擦係數,
即摩擦角 φ = 靜止角 θ,μ = tanθ = tan φ 。
5. 求摩擦力的題目要小心!!是陷阱!!
判斷法:(1) 物體不動→用合力 = 0 求摩擦力,不能用 f = μN 求摩擦力。
(2) 物體運動→用 f = μN 求摩擦力。

直線運動
1. 位移:為向量,位移為零之物體可為靜止或運動,位移為始點
指向終點的直線長度。
2. 速度:單位時間內所經過之位移,是向量。
S(位移) 路徑
平均速度: V = ,速率 =
t (時間) 時間
3. 等加速度三大運動公式:
⎧ V=V0+at
⎪⎪ P5-4 範例 5
1 2
⎨ S=V0 t+ at
⎪ 2 2
⎪⎩
2
V =V0 +2aS
4. 自由落體: (V0 = 0,a = g = 9.8m/s2 = 980 cm/s2 = 32.2 ft/sec2)
⎧ V = gt (自由落體初速為零 )

公式: ⎪⎨ h = 1 gt 2 ⇒ t(下落時間) = 2h P5-8 範例 1
⎪ 2 g
⎪ V = 2gh 自由落體末速 V = 2gh
2

5. 若以 V0 垂直下拋,則公式為:
⎧V = V0 + gt
⎪⎪ 1 2 P5-9 範例 9
⎨h = V0 t + gt
⎪ 2 2
⎪⎩ V = V 0
2
+ 2gh
6. 若以 V0 垂直上拋,因重力加速度垂直向下和 V0 向上相反,
則加速度以 a =-g 代入:
⎧ V
⎪V = V0 − gt      (1)到最高點時間:t = 0
⎪ g
⎪ 1 2 V
⎨h = V0 t − gt      (2)同高著地飛行時間 = 2 0 P5-8 範例 3
⎪ 2 g
⎪ 2 V0 2

⎪V = V0 − 2gh   (3)可達最大高度:h = 2g
2


7. 光滑斜面上之運動: P5-9 範例 10
在傾角為 θ 斜面上,其加速度 a = g sinθ。物體沿長度不等
但高度相等之光滑斜面或曲面滑下,若初速相等,則滑至
底端之末速均相等。

(6)
曲線運動
1. 等角加速度圓周運動: P6-3 範例1
⎧ω = ω0 + αt
⎪⎪ 1 2
⎨θ = ω0 t + αt
⎪ 2 2
⎪⎩ω = ω0 + 2αθ
2

2. 等速率圓周運動:角速度 ω 恆為定值,則角加速度 α = 0, P6-5 範例 1


故只有法線加速度(向心加速度)而無切線加速度。其運
動公式如下:
(1) 角位移 θ = ωt
(2) 切線速度 V = rω
V2
(3) 法線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a n = = rω2
r
3. 切線加速度(at):凡物體沿圓周作運動時,其速度大小改變
沿切線方向產生之加速度。
切線加速度 at = rα
r 為半徑,α 為角加速度

4. 圓周運動中任一點的加速度為切線 P6-5 範例 2
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的向量和,即
a = a n 2 + a t 2 = (rω2 ) 2 + (rα) 2
V2
向心加速度 a n = = rω2
r

5. 切線加速度:改變速度之大小。
向心加速度:改變速度之方向。
6. 水平拋射運動:可分為水平方向的等速運動和垂直方向的
自由落體運動。
時間 t 秒後之速度為 V
則 V = (Vx ) 2 + (Vy ) 2
= V0 2 + (gt) 2
(1) 水平拋出後落至地面的
時間為 t,與水平拋出
之初速度 V0 無關,僅
與拋出時的高度 h 有關。
1 2h
由 h = gt2 得飛行時間為: t =
2 g
2h
(2) 最大水平射程 R =水平速度×飛行時間 = V0‧ P6-8 範例 2
g

(7)
7. 斜向拋射運動: P6-9 範例 5

斜向拋為水平方向之等速運動,垂直方向為上拋運動之組成。
V sin θ
(1) 拋至最高點所需的時間為: t = 0
g
V 0 2 sin 2 θ
(2) 到達最高點之最大高度 h 為: h =
2g
2V sin θ
: T = 2t = 0
(3) 飛行的時間(同高著地)
g
V 0 2 sin 2θ
(4) 水平射程 R =
g
V0 2
(5) θ = 45 度,水平射程最遠,其值為: R max = = 4h
g
斜拋 45 度可丟最遠,90 度丟最高,兩角互餘射程相同。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即慣性定律) :物體不受外力(或合力為
零時),則靜者恆靜,動者恆作等速度直線運動。
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即運動定律) :物體受外力作用時,沿力
之方向必產生一加速度,此加速度之大小與作用力成正比, P7-3 範例 1
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即 ΣF = ma
1 牛頓 = 1 kg×1m/sec2 1 達因 = 1 克×1cm/sec2
3. 重量 W = mg, g =重力加速度 = 9.8m/sec2 = 980cm/sec2
重力單位與絕對單位有如下之關係:
(1) 1 克重 = 980 達因 (2) 1 公斤重 = 9.8 牛頓
(3) 1 磅重 = 32.2 磅達
4.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定律): 一物體受外力作用
時,必產生一反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所以不能抵消。
5. 向心力:物體作圓周運動時受到指向圓心方向作用力,此力稱 P7-11 範例 3
V2
為向心力。 F = man = m × = m × r× ω2
r
V2
向心力加速度: a n = = rω2
r

(8)
功與能
1. 功(W):功的大小為力與力之方向的位移乘積,功:W = F×S。
2. 轉動之功:W = FS = F×r×θ = T×θ P8-3 範例 2
T:為迴轉力矩
θ:角位移。
3. 1 焦耳 = 107 爾格,1 牛頓 = 105 達因。
4. 功率:單位時間所作之功,稱為功率。 P8-5 範例 2
W F×S
功率 P = = = F × V ,即功率 =〔力〕×〔平均速度〕
t t
5. 轉動功率: P8-5 範例 3
T×θ T × 2Nπ
P= = T×ω=
t 60
6. 功率之單位:1 公制馬力 = 75kg-m/sec =736 瓦特。
7. 動能(EK):物體因運動而具有之能量稱為動能。 P8-6 範例 1
1 1
動能 E K = mV 2 ,轉動動能 = Iω2
2 2
I 為物體對轉動軸之轉動慣量 = 質量×迴轉半徑平方(I = mk2)
8. 位能(EP):物體因位置或形狀之改變而具有的能量,稱為位能。 P8-7 範例 4
(1) 重力位能:物體因高低位置變化而具有之能量稱為重力位能。
EP = mgh
1
(2) 彈性位能:EP = Kx2,F = K×x
2
9. 機械能不滅定律:對於無摩擦之系統位能與動能之和恆為一定
值,即位能減少動能便增加,位能增加動能便減少。如:物體從
高處落下,落下時位能變小,速度變大(即動能變大)。
總機械能 = 位能 1 + 動能 1 =位能 2 + 動能 2 P8-11 範例 10
1 1
= m V12 + mgh1 = m V2 2 + mgh2(絕對單位)
2 2
10. 機械效率:
輸出功(率) P8-10 範例 6
機械效率(e) = × 100%
輸入功(率)

(9)
張力與壓力
1. 應力:應力之定義: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力量,稱為應力。 P9-4 範例 1
P P:作用之外力
應力 σ = (σ 單位為 MPa 或 kg/cm2)
A A :力所作用的面積
2. 應變之意義:單位長度的變化量稱為應變。 P9-4 範例 3
δ L:原長
應變 ∈=
L δ :長度變化量=變形後總長-原長
3. 彈性係數:在彈性限度內,應力與應變之比值為一常數, P9-5 範例 5
此比值稱彈性係數,或楊氏係數,以 E 表之。
σ(應力) PL
彈性係數 E = ,即 σ = E ∈ ,伸長量 δ =
∈(應變) EA
(1) 彈性係數(E),其單位與應力單位相同。
(2) 彈性係數與變形量成反比。
(3) 彈性係數隨材料種類而異,同材料彈性係數相等,不因形狀、
斷面積之大小或應力之大小而改變。
PL
(4) 材料之變形量(δ)與其軸向剛度(EA)成反比,即 δ = 。
EA
4. 如圖所示: P:比例限度,Y:降伏點,U:極限強度

5. 比例限度:應力與應變保持直線(或成正比)關係之最大應力。
6. 降伏點:過 Y 點,應力雖不增加,但應變很大,稱為降伏,稱
Y 點為降伏點或降伏應力。
7. 蒲松氏比(μ):
P9-10 範例 1
(1) 材料在彈性限度內,橫向應變與
縱向應變之比,謂之蒲松氏比。
b
∈橫向 D bL
蒲松比 μ = = =
∈縱向 δ Dδ
L
(2) 一般金屬 μ 值在 0.25~0.35 間,
最大值為 0.5;0 < μ <0.5。

8.蒲松氏數(m):蒲松氏比之倒數稱之為蒲松氏數。

(10)
9. 受 σx、σy、σz 三力作用則可利用重疊法原理得: P9-12 範例 2
⎧ σx μ
⎪ x 軸方向之應變 ∈x = − (σy + σz)
E E
⎪⎪ σy μ
⎨ y 軸方向之應變 ∈y = − (σz + σx)
⎪ E E
⎪z 軸方向之應變 σ z μ
∈z = − (σx + σy)
⎪⎩ E E
10. 體積應變( ∈v ):單位體積之變形量。
V ′ − V ΔV( 體 積 變 化 量 )
體積應變 ∈ v = =
V V( 原 來 體 積 )
11. 體積應變等於互成直角三方向之長度應變之和。
ΔV
體積應變 ∈v = = ∈x + ∈y + ∈z
V
材料的體積應變即為三軸向所生之長度應變的總和。
即 ∈v = ∈x + ∈y + ∈z
12. (1) 三軸向應力負荷時之體積應變: P9-13 範例 4
ΔV 1 − 2μ
∈v = = (σx + σy + σz )
V E
(2) 若各軸向應力相等時之體積應變為:

∈v = 3 ∈= (1 − 2μ) (∵此時 σx = σy = σz = σ)
E
13. 體積彈係數:應力與體積應變之比值,以 K 表示
P9-13 範例 3
(μ 為蒲松比,E 為彈性係數) 。
σ E
體積彈性係數 K = =
∈v 3(1 − 2μ)
14. 安全因數(安全係數)(n):破壞應力與容許應力之比。
破壞應力
安全因數 = 安全係數大於 1。
容許應力

剪 力
1. 剪應力(τ)
:單位面積所受之剪力稱為剪應力(Shear Stress)。 P10-4 範例 1
P P:剪力負荷
剪應力 τ =
A A:剪力的面積

2. 鍵受轉矩的剪力計算:剪應力 τ = P/A
剪力的面積 A = 鍵長×鍵寬

(11)
3. 平板受衝壓剪斷的剪力計算:
P10-4 範例 4
P P
剪應力 τ = =
A πdt

4. 螺栓剪力的計算: P10-4 範例 2
π P P
(1) 單剪:剪力面積, A = ( d 2 ) ∴剪應力 τ = =
4 A π
d2
4

π P P
(2) 雙剪:剪力面積, A = 2( d 2 ) ∴剪應力 τ = =
4 A 2( π d 2 )
4

剪力的方向恆與作用面平行。

5. 剪應變( γ ):
δ(受剪移動量)
γ= ( γ 單位為弧度)

L(原長)
6. 剪力彈性係數(G):在彈性限度內,剪應力與剪應變成正比,其 P10-4 範例 3
比值為一常數,稱為剪割彈性係數,又稱剛性模數,以 G 表示。
τ剪應力
G= 或 τ = Gγ
γ剪應變

(12)
7. 單軸向應力 P10-11 範例 2

角 度 P P
σθ = cos 2 θ τθ = sin2θ
θ角 A 2A

P
θ=0度 (σθ ) max = τθ = 0
A

P P
θ = 45 度 σθ = (τθ ) max =
2A 2A

8. 承受軸向力之材料在 45 度斜截面上之剪應力為最大,
P10-10 範例 1
P σ
等於最大正交應力之半。 (τθ ) max = =
2A 2
P
τmax = ,P 表拉力或壓力。
2A

9. 雙軸向負荷之應力:
P10-11 範例 5
⎧ 1 1
⎪正交應力 σθ = 2 (σx + σy ) + 2 (σx − σy )cos 2θ
⎨ 1
⎪剪應力 τθ = (σx − σy )sin 2θ
⎩ 2
10. 正交應力為最大值及最小值,稱為主應力,主應力所作用的
平面稱為主平面,主平面上無剪應力存在。
1
11. 雙軸向應力當 θ = 45 度時,剪應力達最大值 τmax = (σx − σy )
2
12. 兩互相垂直斜面上,正交應力之和恆與雙軸向應力之和相等,即
σθ + σθ' = σx + σy,其剪應力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τθ =-τθ'。
13. 純剪:雙軸向應力時,若 σx =-σy = σ 且 θ = 45 度時,斜截面
上僅有剪應力,而無正交應力,此方位上之應力狀態為純剪。
1
此時 τ θ = (σx − σy ) sin 2θ = σx = −σy
2
14. 彈性係數(E)、剪割彈性係數(G)及體積彈性係數(K), P10-12 範例 6
E E 9 3 1
三者之關係: G = ,K = , = +
2(1 + μ) 3(1 − 2μ) E G K
15. 延性材料抗剪力較弱,所以受拉力時呈 45 度斷裂。
(∵剪應力 45 度最大)→剪力破壞。
16. 脆性材料抗拉較弱,所以脆性材料受扭矩時呈 45 度斷裂→拉力破壞。

(13)
平面之性質
1. 慣性矩(I):平面內各微小截面積乘以轉軸間距離平方之總和
稱為慣性矩,又稱二次矩,以 I 表示。慣性矩的單位為長度
的 4 次方,如:in4、cm4。
2. 極慣性矩: 一面積對垂直於 P11-6 範例 1
其所在平面之軸之極慣性
矩,等於 x 軸和 y 軸之慣性
矩和,極慣矩矩 J = Ix + Iy。
3. 平行軸定理: P11-6 範例 1
對某軸之慣性矩,等於該面
積對該軸平行,且通過形心
軸之慣性矩與此面積至兩
軸間距離平方之乘積總和。
Is = Ix + AL2
4. 迴轉半徑:慣性矩為長度的 4 次方,可寫成面積乘以一長度
之平方,此長度稱為該軸之迴轉半徑,以 K 表示之,
I
I = AK 2 ∴ K =

A
5. 截面係數(Z):面積慣性矩除以中立軸至截面最遠之距離,
I
所得之商,稱為該截面之截面係數, Z = 。
y
6. 矩形: P11-6 範例 2
矩形極慣性矩:
bh 3 b 3 h bh 2
J = Ix + Iy = + = (h + b 2 )
12 12 12
bh 3
Ix = (通過形心軸之慣性矩)
12
b3h
Iy = (通過形心軸之慣性矩)
12
bh 3
I矩形 ( 形心 ) =
12
bh 3
I 矩形 (通過底邊 ) =
3

7. 三角形: P11-6 範例 3
3
bh
IΔ ( 通過底邊 ) =
12
bh 3
IΔ (通過頂點與底邊平行 ) =
4
bh 3
Ix = (通過形心軸之慣性矩)
36

(14)
πd 4 πd 4 πd 4
8. 圓形:圓形之極慣性矩 J = + = P11-8 範例 4
64 64 32
πd 4
Ix = Iy =
64

樑的應力
1. 剪力圖及彎矩圖之繪製技巧 P12-8 範例 3

負荷狀態
無負荷 集中負荷 均佈負荷 均變負荷 力 偶
圖形
剪力圖 水平直線 鉛直線 傾斜直線 二次拋物線 水平直線
彎矩圖 傾斜直線 轉折點 二次拋物線 三次曲線 鉛直線

2. 樑受載負荷破壞的危險斷面在最大彎矩處,懸臂樑最大彎處在
固定端或力偶作用點,所以簡支樑的危險斷面在剪力圖之剪力
由正變負,或由負變正之斷面上。
3. 四種基本樑的最大彎曲力矩(Mmax):
(1) 懸臂樑,自由端承受一集中負荷 P 時:Mmax = P A (在固定端)。
(2) 懸臂樑,承受均勻分布負荷W時:Mmax = W A 2/2(在固定端) 。
(3) 簡支樑,中點承受一集中負荷 P 時:Mmax = P A /4(在中點)

(4) 簡支樑,承受均勻分布負荷 W 時:Mmax = W A 2/8(在中點)。
4. 剪力圖與彎矩圖繪圖技巧:
(1) 剪力圖畫法:荷重圖的面積 = 兩點間剪力差。
(2) 彎矩圖畫法:剪力圖的面積 = 兩點間彎矩差。
(3) 剪力圖:由左邊畫,往力的剪頭方向
(力量向上往上畫,力量向下往下畫) 。
(4) 剪力圖:由右邊畫,往力的剪頭反方向。
My M I
5. 樑之彎曲應力公式: σ = = (∵截面係數 Z = ) 。 P12-13 範例 1
I Z y
M:彎曲力矩 σ:彎曲應力
Z:截面係數 I:斷面對中立軸之慣性矩
y:樑斷面上下兩端距中立軸的距離
My
6. 由 σ = 顯示,樑彎曲應力(σ)與彎曲力矩(M)成正比
I
,與中立軸的距離(y)成正比。
VQ P12-19 範例 1
7. 樑剪應力公式:剪應力 τ =
Ib
V:樑內斷面之垂直剪力。
Q:樑斷面切取線以上之面積對中立軸之一次矩( Q = A × y )。
b:樑斷面寬度。 I :中立軸之慣性矩。

(15)
8. 樑之剪應力分布:樑的剪應力呈拋物線函數變化,在中立軸
為最大,上下兩端為最小等於零。
3V
9. 矩形截面樑在中立軸上之最大剪應為: τmax =
2A
3
所以矩形截面樑最大剪應力為平均剪應力的 倍。
2
4V
10. 圓形截面樑在中立軸上的最大剪應力為: τmax = P12-19 範例 2
3A
4
所以圓形截面樑最大剪應力為平均剪應力的 倍。
3
11. 樑受彎曲時,在樑上下兩端彎曲應力最大,中立面應力為零。
樑受剪力時,中立軸剪應力最大,上下兩端最小=零。
1 M
12. 曲率(k)與彎曲力矩(M)成正比例,而與抗撓剛度(EI)成反比例,即 k == 。
ρ EI
13. I 字形、箱形、H 字形、T 字形、Z 字形等複雜形斷面較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
雖具相同之斷面積,因遠離中立軸之面積較多,其 I 值較大,若以之為樑之斷面,
其強亦較大。

14. 矩形截面樑,安置短邊與中立軸平行者,較安置長邊與中立軸平行者之強度為強。

軸之強度與應力
1. 扭轉時剪應變及剪應力與圓軸半徑成正比,圓軸表面最大,
在軸中心線上為零。
TL P13-4 範例 2
2. 總扭轉角: φ = (弧度) 。
GJ
總扭轉角 φ 與扭矩 T,總長 L 成正比,與扭轉剛度 GJ 成反比。
TR
3. 扭轉剪應力: τ = P13-3 範例 1
J
最大扭轉剪應力 τmax,發生在半徑 r = R 時之圓軸表面。
TR T J
τ max = = ( Z P :極截面係數= )
J ZP R
πd 4 π
實心圓軸: J = 空心圓軸: J = (d 4 外 − d 4內 )
32 32
4. 軸之傳動功率: P13-6 範例 1
2πN
P = Tω = T . (P:瓦特,T:N-m,ω:rad/sec)。
60
5. (1) 當兩軸材料和傳遞功率相同時,兩軸的直徑與轉數的立方
根成反比,即轉數快者軸徑較小,反之則較大。
(2) 當兩軸轉數和材質相同時,則兩軸所能傳遞的功率與軸徑
的立方成正比。
6. 扭轉時剪應力在圓軸表面最大,而愈靠軸中心則愈小。
為減輕軸重量及節省材料,一般可採用空心圓軸。

(16)
一、 本書依據民國 97 年教育部修正發布之機械群機械力學課程標準編寫而
成,針對就讀機械群科課程的學生,提供升學輔導之用。

二、 每章均圖意清晰、條理分明、易懂易記,主要的編排內容為:

1. 考前衝刺:歸納各章命題重點置於本書目錄之前,使同學於閱讀後
或考試前 30 分鐘,再次瀏覽一遍重點,增加考試信心。

2. 重點整理:各章節內容去蕪存菁,將重要精華作有系統的歸納整理
及解說,使讀者有清晰正確的觀念,閱讀時能掌握重點。

3. 精選範例:配合統測編製例題,使同學徹底瞭解命題重點之所在。

4. 立即練習:以節為單位,學後立即練習,測驗自我學習效果。

5. 綜合測驗:以章為單位進行全章學後測驗,並搜集各學年度之統測
歴屆試題,協助同學掌握命題趨勢及自我評鑑。

三、 本書歷經 20 年搜集所有入闈老師所用書籍和全國各補習班教材編著而
成,並利用教授機械力學近 20 年來之觀念、速解和技巧來簡易達成對
力學的明瞭,而且最近統測均考絕對單位,所以本書依此觀念全部改
版,以使讀者能事半功倍,對力學不再困惑,以達到最好的成績,祝
各位同學金榜題名。

四、 本書的編輯與撰寫,雖然經過一再的修訂與考證,但是錯誤與疏漏在
所難免,希望各位先進不吝指正。

戴 麒.裴永俊 謹誌
第1章 緒 論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1-1 力學的種類 1-2
__________ ☆☆☆★★ 1-2 力的觀念 1-3
__________ ★★★★★ 1-3 向量與純量 1-4
__________ ☆☆★★★ 1-4 力之單位 1-4
__________ ☆☆☆☆★ 1-5 力之可傳性、質點與剛體 1-5
__________ ☆☆☆☆★ 1-6 力 系 1-5
綜合練習 1-7

第2章 同平面力系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2-1 力的分解與合成 2-2
__________ ☆☆☆★★ 2-2 自由體圖 2-7
__________ ☆☆☆★★ 2-3 力矩與力矩原理 2-8
__________ ☆☆☆★★ 2-4 力 偶 2-11
__________ ★★★★★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2-14
綜合練習 2-31

第3章 重 心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3-1 重心、質量中心與形心 3-2
__________ ☆☆★★★ 3-2 線的重心之求法 3-3
__________ ☆☆★★★ 3-3 面的重心之求法 3-6
綜合練習 3-12

第4章 摩 擦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4-1 摩擦之種類 4-2
__________ ★★★★★ 4-2 摩擦定律 4-3
__________ ☆☆☆★★ 4-3 摩擦角與靜止角 4-10
__________ ☆★★★★ 4-4 滑動摩擦 4-12
綜合練習 4-15

i
第5章 直線運動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5-1 運動之種類 5-2
__________ ☆☆★★★ 5-2 速度與加速度 5-2
__________ ★★★★★ 5-3 自由落體與鉛直拋體運動 5-6
綜合練習 5-12

第6章 曲線運動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6-1 角位移與角速度 6-2
__________ ☆☆☆★★ 6-2 角加速度 6-2
__________ ☆☆★★★ 6-3 切線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 6-4
__________ ★★★★★ 6-4 拋射體運動 6-6
綜合練習 6-12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7-1 牛頓運動定律 7-2
__________ ☆★★★★ 7-2 滑 輪 7-6
__________ ☆★★★★ 7-3 向心力與離心力 7-10
綜合練習 7-13

第8章 功與能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8-1 功及其單位 8-2
__________ ☆☆☆★★ 8-2 功率及單位 8-4
__________ ☆★★★★ 8-3 動能與位能 8-6
__________ ★★★★★ 8-4 能量不滅原理 8-9
__________ ☆☆★★★ 8-5 能的損失與機械效率 8-9
綜合練習 8-15

第9章 張力與壓力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9-1 張應力、張應變、壓應力、壓應變及彈性係數 9-2
__________ ☆☆☆★★ 9-2 蒲松比(或蒲松氏比)(Poisson’s Ratio) 9-9
__________ ☆★★★★ 9-3 應變之相互影響 9-11
__________ ☆☆★★★ 9-4 容許應力及安全因數 9-14
綜合練習 9-16

ii
第 10 章 剪 力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10-1 剪應力 10-2
__________ ★★★★★ 10-2 正交應力與剪應力之關係 10-8
綜合練習 10-15

第 11 章 平面的性質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11-1 慣性矩和截面係數 11-2
__________ ★★★★★ 11-2 平行軸定理與迴轉半徑 11-2
__________ ☆☆★★★ 11-3 極慣性矩 11-4
__________ ☆☆☆★★ 11-4 簡單面積之慣性矩 11-4
__________ ★★★★★ 11-5 組合面積之慣性矩 11-6
綜合練習 11-11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12-1 樑的種類 12-2
__________ ★★★★★ 12-2 剪力及彎曲力矩的計算及圖解 12-5
__________ ★★★★★ 12-3 樑的彎曲應力 12-11
__________ ☆☆☆☆★ 12-4 曲率及曲率半徑 12-16
__________ ★★★★★ 12-5 樑的剪應力 12-17
__________ ☆☆☆★★ 12-6 採用複雜斷面的理由 12-21
__________ ☆☆☆★★ 12-7 截面方向與強度之關係 12-21
綜合練習 12-24

第 13 章 軸的強度與應力
自我複習
__________ ☆☆☆☆★ 13-1 扭轉之意義 13-2
__________ ★★★★★ 13-2 扭轉角之計算 13-2
__________ ☆☆★★★ 13-3 動力、扭轉之關係 13-6
__________ ☆☆☆★★ 13-4 輪軸大小之計算 13-6
__________ ☆☆☆★★ 13-5 實心圓軸與空心圓軸之比較 13-8
綜合練習 13-10

iii
1 緒 論

節名及星級

☆ 1–1 力學的種類
☆☆ 1–2 力的觀念
☆☆☆☆☆ 1–3 向量與純量
☆☆☆ 1–4 力之單位
☆ 1–5 力之可傳性、質點與剛體
☆ 1–6 力 系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每年幾乎都考,題目非常簡單,如純量、向量區別和力的三要
素和力的可傳性、剛體等,本章稍加熟記拿滿分很容易。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1-1 力學的種類
一、力學的定義
研究力的作用和作用物體產生之效應(運動或變形)的科學。而將靜力學、運動學、
材料力學合稱工程力學。

二、力學的種類
力學的研究,通常可分為剛體力學(應用力學)
、非剛體力學(材料力學)和流體力學
三部分。凡研習機械、土木、水利、航空等工程者,力學均為其必修的基礎科學。

三、力學研究範圍
應用力學包括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三部分(應用力學又稱剛體力學):
1. 靜力學:研究物體之平衡條件。物體平衡時,為靜止或等速度直線運動。
2. 運動學:研究物體運動時,時間與空間之關係,不討論影響運動之因素;也就是與外力
及重量無關。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3. 動力學:研究物體之運動和影響運動的因素間之關係;即力、時間和空間三者間之關係。
材料力學,為研究物體受力後,內部所生應力和變形之關係。

四、力學之四個基本量
時間、空間、力與質量。

1-1 立即練習 解-1

( ) 1. 研究力學必須考慮下列那四種基本要素? (A)時間、速度、重量與力 (B)時間、


空間、長度與力 (C)時間、空間、質量與力 (D)時間、速度、長度與力。
( ) 2. 一般對力學之研究,通常可分為三部分:即應用力學、材料力學及
(A)靜力學 (B)動力學 (C)材料力學 (D)流體力學。
( ) 3. 研究物體運動時狀態之改變,並不討論影響運動之因素的科學稱為
(A)動力學 (B)靜力學 (C)運動學 (D)材料力學。
( ) 4. 一個物體在平衡狀態,係指該物體在 (A)靜止狀態 (B)作等速直線運動 (C)作等
速圓周運動 (D)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
( ) 5. 力學是下列何項工程科學必須應用之基礎科學? (A)機械工程 (B)土木工程
(C)水利工程 (D)以上皆是。

1-2
第1章 緒 論

1-2 力的觀念
一、力為一種改變物體運動狀態,或使物體變形的一種作用。

二、力之三要素:為大小、方向、作用點,如圖 1-1 所示。


圖 1-1 力之三要素
三、力不能單獨存在,必須是成對的(宇宙間力的總數恆為
偶數),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發生。

四、力之種類
1. 外力:從物體之外面加於其上之力稱為外力。
2. 內力:物體受外力作用後,內部相應所生的抵抗力。內力隨外力之作用而產生,當外力
移去時,內力亦隨之消失。
3. 接觸力:物體間必須接觸才有力之作用。如摩擦力、壓力、推力等。
4. 超距力:不需接觸即有力之作用。如電力、磁力、重力、萬有引力等。
5. 依力之分布情況而分:
(1) 集中力:是指作用力集中於一點者,如圖 1-2 所示。
(2) 分布力:是指作用力分布於一段長度或某一面積者,如圖 1-3 所示。

(a)均布負荷 (b)均變負荷

圖 1-2 圖 1-3

五、力之效應
1. 力的外效應
物體受力作用而改變其運動狀態,或產生之阻力或反作用力,為應用力學所研究之
問題。
2. 力的內效應
物體受力而產生變形,使物體內部為抵抗力之作用而產生內應力,為材料力學所研
究之問題。

1-2 立即練習 解-1

( ) 1. 力的觀念是 (A)力可以單獨存在 (B)任何一物體都有力之表現 (C)兩物體間才


有力之表現 (D)力是一種能量,故力是不可滅的。
( ) 2. 凡一物體作用於他一物體,使後者之運動狀態發生變更或有變更之趨勢時,此種作
用稱之為 (A)力 (B)慣性 (C)力矩 (D)力之可傳性。
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3. 任何一力必須具備的三要素為 (A)大小、方向、指向 (B)大小、方向、空間


(C)大小、時間、空間 (D)大小、方向、作用點。
( ) 4. 力之傳遞可經由接觸或不經接觸,下列何者為不經接觸傳遞之力? (A)桌椅對地板
之壓力 (B)汽缸中蒸氣對活塞之推力 (C)兩球相撞之碰撞力 (D)磁力。

1-3 向量與純量
一、向 量
具有大小及方向之力量,如力、力矩、位移、速度、力偶、加速度、衝量、動量、重量等。

二、純 量
有大小而無方向之量。僅須標明其數值及單位,就可完全表示此量。
如距離、路徑、面積、速率、慣性矩、質量、時間、密度、功、功率等。

三、向量可分為
1. 自由向量:原點可以自由決定之向量,如力偶。
2. 滑動向量:原點可在其作用線上任意移動之向量,如運動效應之力、力矩。
3. 固定向量(或拘束向量)
:原點固定不能任意移動之向量,如產生變形效應之力(即內應
力或材料力學所指之力)。
(1)質量為有體積、形狀之量,不管物體在何處,質量永不變。
1
(2)重量因位置不同而改變,而且重量向下,外太空失重,在月球上重量為地球的 。
6

1-3 立即練習 解-1

( ) 1. 下列何者為純量? (A)質量 (B)力 (C)速度 (D)位移。


( ) 2. 產生運動效應之力為 (A)自由向量 (B)滑動向量 (C)固定向量 (D)純量。
( ) 3. 下列各物理量何者不具方向性? (A)加速度 (B)速率 (C)位移 (D)作用力。
( ) 4. 有關向量與純量之物理量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向量
(B)時間、距離、速率都是向量 (C)力、力矩、力偶都是純量 (D)重量、動量、衝
量都是純量。
( ) 5. 對於剛體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剛體內各質點間之距離保持不變 (B)剛體
受外力作用後,其形狀、大小皆不變 (C)力的可傳性原理可適用於剛體 (D)重型
機械鋼鐵機座是剛體。

1-4 力之單位
一、絕對單位(SI 制單位)
力量為牛頓、達因。功(能量)為焦耳、爾格。功率為瓦特。
由長度、質量、時間為基本量所制定之單位。
1-4
第1章 緒 論

1. 1 牛頓可使 1kg 物體產生 1m/sec2 之加速度所需之力(M.K.S.制)。


2. 1 達因可使 1g 物體產生 1cm/sec2 之加速度所需之力(C.G.S.制)。
3. 1 磅達可使 1 磅的物體產生 1 呎/秒 2 之加速度所需之力(F.P.S.制) 。

二、重力單位
由長度、重量、時間為基本量所制定之單位。
1. C.G.S.制一克重:質量一克在 45 度海平面所受之引力大小稱為一克重。
(或 1g 之物體受到加速度 980cm/s2 之力稱為一克重)
2. M.K.S.制一公斤重:一公斤在 45 度海平面所受之引力大小稱為一公斤重。
(或 1kg 之物體受到加速度 9.8m/s2 之力稱為一公斤重)
1 克重 = 980 達因 1 牛頓 = 1 仟克-米/秒 2
1 仟克重 = 9.8 牛頓 1 牛頓 = 105 達因
單位字首:k = 103、M = 106、G = 109、μ = 10 6

1-5 力之可傳性、質點與剛體
力的可傳性:作用於物體的力量,可沿其作用線前後移動,而不會改變力所產生的外效應,稱
為力的可傳性。僅適用於剛體對外效應沒有影響,可將力視為滑動向量;而在討論力之內效應
時則不可使用,此時只能將力視為固定向量。

一、質點(Particle)
當一物體的最大尺寸,遠較其運動路程為小時,該物體即被視為一質點。例如地球是
個體積龐大的星球,但在研究各星球繞著太陽的運轉時,卻可將其當做質點來處理(即形
狀、大小可忽略,僅具有位置、質量的點)

二、剛體(Rigid Body)
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其形狀及大小均無改變者;亦即體內各質點間之距離均保持不變
者,稱為剛體,為一理想之物體。
(宇宙間沒有真正之剛體)
應用力學均把物體當成剛體。剛體應力不為零,應變為零,彈性係數無限大。

1-6 力系(二個以上的力,作用一物體,這些力可組成力系)

一、依平衡狀態而分
1. 平衡力系:一力系對原來物體不發生運動效應時,則稱為平衡力系。
(即物體靜止或等速
直線運動)。
2. 不平衡力系:一力系會改變原來物體之運動效應時,則稱為不平衡力系。

二、等值力系
當一力系與另一力系,對同一物體所產生之外效應完全相同,則稱為等值力系。

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4~1-6 立即練習 解-1

( ) 1. 所謂剛體(Rigid Body)其定義為 (A)鋼質的物體 (B)應力與應變成比例之物體


(C)受力可變形,但不致破壞之物體 (D)體內任何點間之距離永不改變之物體。
( ) 2. 在靜力學研討的範圍內,為了研究之方便,均將受力的物體或結構體假設成為
(A)可變形體 (B)塑性體 (C)彈性體 (D)剛體。
( ) 3. 作用於剛體之力,可沿其作用線前後移動,是為力之
(A)可傳性 (B)放大性 (C)要素 (D)不變性。
( ) 4. 受外力之作用後,形狀大小不發生變化之物體稱為
(A)剛體 (B)彈性體 (C)塑性體 (D)液體。
( ) 5. 一力系對原來物體不發生運動效應(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時,此力系為
(A)同平面共點力系 (B)同平面平行力系 (C)平衡力系 (D)等值力系。
( ) 6. 力之可傳性何者錯誤 (A)適用於剛體 (B)大小、方向不變 (C)沿作用線移動著力
點 (D)可移至平行直線。
( ) 7. 在 C.G.S.制中,力的絕對單位是 (A)g-cm/sec (B)kg-m/sec2 (C)kg-m/sec
(D)g-cm/sec2。
( ) 8. 在 M.K.S.制中,力的絕對單位是 (A)牛頓 (B)焦耳 (C)公斤重 (D)達因。
2
( ) 9. 使質量 1 仟克的物體,產生 9.8 米 / 秒 之加速度時,所需的力量稱為
(A)1 達因 (B)1 牛頓 (C)1 克重 (D)1 仟克重。
( ) 10. 在研究力學時何者不可將物體視為剛體? (A)靜力學 (B)動力學 (C)運動學
(D)材料力學。
( ) 11. 一力系與另一力系,對同一物體產生之外效應完全相同,則二力系稱為
(A)同平面共點力系 (B)同平面平行力系 (C)平衡系力 (D)等值力系。
( ) 12. 何謂質點? (A)無大小且不具有質量之點 (B)具有大小而不具有質量之點
(C)無大小而具有質量之點 (D)具有大小且有質量之點。
( ) 13. 下列何者為力的單位? (A)巴斯卡(Pa) (B)瓦特(W) (C)達因(dyne)
(D)馬力(hp)。
( ) 14. 下列之敘述何者不正確? (A)力的三要素為大小、方向、施力點 (B)力、力偶、
速度、加速度、衝量均為向量,向量不可以直接相加,需用向量之加法 (C)速率、
功率、功、質量、轉動慣量、慣性矩均為純量,只有大小、沒有單位,可直接相加,
不用考慮方向 (D)物體不管在何處質量永不變,但重量會隨位置而改變。

1-6
第1章 緒 論
綜合練習

1 解-1

( ) 1. 應用力學所指受力之物體為 (A)彈性體 (B)塑性體 (C)剛體 (D)流體。


( ) 2.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物體靜止時即無外力作用 (B)無外力作用之物體必靜止
(C)使物體作等速運動,無須加力 (D)平衡時物體為靜止或作等速直線運動。
( ) 3. 下列何者為向量? (A)力矩 (B)質量 (C)長度 (D)速率。
( ) 4. 下列何者為純量? (A)重量 (B)力 (C)力矩 (D)質量。
( ) 5. 下列何者為向量? (A)面積 (B)慣性矩 (C)重量 (D)質量。
( ) 6. 凡一物體作用於他一物體,使後者之運動狀態發生變更或有變更之趨勢時,此種作
用稱之為 (A)力 (B)慣性 (C)力矩 (D)力之可傳性。
( ) 7. 考慮物體受力所生之內力與變形問題,乃屬於何種力學? (A)靜力學
(B)剛體力學 (C)材料力學 (D)動力學。
( ) 8. 任何一力必須具備的三要素為 (A)大小、方向、指向 (B)大小、方向、空間
(C)大小、時間、空間 (D)大小、方向、作用點。
( ) 9. 力學之研究,必須考慮之四個要素為 (A)時間、空間、重量與力 (B)時間、速度、
重量與力 (C)時間、空間、質量與力 (D)時間、速度、質量與力。
( ) 10. 作用於剛體之力,可沿其作用線前後移動,是為力之 (A)可傳性 (B)不變性
(C)要素 (D)放大性。
( ) 11. 下列何者為純量? (A)力矩 (B)動量 (C)慣性矩 (D)位移。
( ) 12. 力之傳遞可經由接觸或不經接觸,下列何者為不經接觸傳遞之力?
(A)桌椅對地板之壓力 (B)汽缸中蒸氣對活塞之推力 (C)兩球相撞之碰撞力
(D)磁力。
( ) 13. 研究物體之運動而不計其影響運動之因素的科學稱為 (A)動力學 (B)靜力學
(C)運動學 (D)材料力學。
( ) 14. 對力學之研究,通常可分為三部分,即剛體力學、非剛體力學及 (A)靜力學
(B)動力學 (C)材料力學 (D)流體力學。
( ) 15. 力學為下列何項工程科學必須應用之基礎科學? (A)機械工程 (B)土木工程
(C)水利工程 (D)以上皆是。
( ) 16. 產生運動效應之力可視為 (A)自由向量 (B)滑動向量 (C)純向量 (D)拘束向量。
( ) 17. 產生變形效應之力,是屬於下列何種向量? (A)自由向量 (B)滑動向量
(C)拘束向量 (D)純量。
( ) 18. 研究動物運動狀態之改變及其改變之原因之學問為 (A)靜力學 (B)動力學
(C)彈力學 (D)運動學。
( ) 19. 當一剛性物體受外力作用而運動時,此物體產生 (A)外效應 (B)內效應
(C)內及外效應 (D)無效應。
( ) 20. 在力學研究中,下列何者屬於理想化之名詞? (A)流體 (B)剛體 (C)彈性體
(D)塑性體。

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1. 下列哪一門學科,不能將物體視為剛體? (A)材料力學 (B)靜力學 (C)動力學


(D)運動學。
( ) 22. 下列何者為力對物體之外效應? (A)支承反力 (B)剪力 (C)應力 (D)變形。
( ) 23. 使質量 1 仟克的物體,產生 1 米/秒 2 之加速度時,所需的力量稱為 (A)1 達因
(B)1 爾格 (C)1 牛頓 (D)1 焦耳。
( ) 24. 力學的基本量,係以下列何基本量制定? (A)空間 (B)質量 (C)時間
(D)以上皆是。
( ) 25. 下列何者為非向量? (A)力 (B)速度 (C)動能 (D)動量。
( ) 26. 下列之敘述,何者有誤? (A)力的三要素為大小,方向及著力點 (B)力偶矩是屬
於自由向量 (C)純量是指沒有單位的物理量 (D)研究物體之運動,常視物體為一
質點。
( ) 27. 在靜力學的研討範圍內,均將受力的物體或結構體假設成為
(A)彈性體 (B)塑性體 (C)剛體 (D)非剛體。
( ) 28. 在 C.G.S.制中,力的絕對單位是 (A)g‧cm/sec (B)kg‧m/sec (C)kg‧m
(D)g‧cm/sec2。
( ) 29. 下列何者為純量? (A)力 (B)力矩 (C)功 (D)動量。
( ) 30. 作用於物體的外力,可沿作用線方向改變其作用點,所產生外效應不變,此為力之
(A)內效應 (B)可移性 (C)撓性 (D)彈性 原理。
( ) 31. 所謂剛體(Rigid Body)其定義為 (A)鋼質的物體 (B)受外力可變形,但不致破壞
之物體 (C)非金屬物體的統稱 (D)體內任何二點間之距離永不改變的物體。
( ) 32. 材料受外力作用後發生應變,若此外力除去後仍可恢復其原來之形狀,則稱此材料
具有? (A)韌性 (B)彈性 (C)延性 (D)脆性。
( ) 33. 下列何者為非向量? (A)速度 (B)速率 (C)力 (D)位移。
( ) 34. 力之單位中,1 牛頓為使質量 1kg 之物體產生多少 m/sec2 之加速度所需之力
(A)1 (B)9.8 (C)1/9.8 (D)32.2。
( ) 35. 力之傳遞可經由接觸或不接觸,下列何者為不經接觸傳遞之力?
(A)桌椅對地板之壓力 (B)汽缸中蒸氣對活塞之推力 (C)摩擦力 (D)磁力。
( ) 36. 下列各物理量何者不具方向性? (A)加速度 (B)速率 (C)位移 (D)作用力。
( ) 37. 有關單位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牛頓是力的單位 (B)牛頓/米 2 是應力單位
(C)1kW =1000 瓦特 (D)焦耳是功率單位。
( ) 38. 下列各種物理量何者為純量?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溫度。
( ) 39. 力是一種 (A)物質 (B)物體 (C)現象 (D)作用。
( ) 40. 下列之物理量,何者為非向量? (A)速度 (B)時間 (C)位移 (D)動量。
( ) 41. M.K.S.制中,力的絕對單位為 (A)牛頓 (B)公斤 (C)達因 (D)磅。
( ) 42. 若作用於某物體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線任意移動,而不會改變此力所產生的外效應,
則此物體應為 (A)彈性體 (B)變形體 (C)塑性體 (D)剛體。
( ) 43. 在絕對單位中,若質量的單位為公斤(kg),長度的單位為公尺(m),以及時間單位為
秒(sec),試問力的單位為何? (A)kg (B)kg-m (C)kg-m/sec (D)kg-m/sec2。
1-8
第1章 緒 論
綜合練習

( ) 44. 若要完整表達一個力,至少需要幾個要素? (A)1 (B)2 (C)3 (D)4。


( ) 45. 馬力是屬於何種單位? (A)力 (B)功 (C)能量 (D)功率。
( ) 46. 關於物體之質量及重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質量不隨物體所在位置改變而
改變 (B)重量不隨物體所在位置改變而改變 (C)質量及重量均與物體所在位置無
關 (D)物體所在的位置固定,則質量與重量成反比關係。
( ) 47. 下列機械力學常用的物理量中,何者是純量? (A)加速度 (B)力矩 (C)重量
(D)能量。
( ) 48. 若欲使質量 1kg 之物體產生 9.8m/s2 之加速度,則所需之力應為若干?
(A)1 達因(dyne) (B)1 牛頓(N) (C)1 公斤重(kgf) (D)1 公克重(gf)。 <90 統測>
( ) 49. 下列何者為向量? (A)質量 (B)力矩 (C)速率 (D)功。 <91 統測>
( ) 50. 作用於剛體之力,若可沿該力的作用線任意改變位置,而不會改變該力產的外效應,
則該力為 (A)純量 (B)自由向量 (C)滑動向量 (D)拘束向量。 <92 統測>
( ) 51. 研究力對物體所產生的內效應時,必須把力當做何種向量處理?
(A)滑動向量 (B)自由向量 (C)拘束向量 (D)對稱向量。 <93 統測>
( ) 52. 下列何者為純量? (A)加速度 (B)動量 (C)力 (D)能量。 <94 統測>
( ) 53. 使質量 1kg 的物體,產生 10m / sec 2 之加速度,所需力的大小為多少牛頓 ( N) ?
(A)0.1 (B)1 (C)10 (D)98。 <94 統測>
( ) 54. 在 M.K.S.制單位中,1 牛頓等於
(A)1N-m/sec (B)1kg-cm/sec2 (C)1kg-mm/sec2 (D)1kg-m/sec2。 <95 統測>
( ) 55. 下列有關力的敘述,何者正確?
(A)考慮力對物體的外效應時,將力視為拘束向量 (B)考慮力對物體的內效應時,
將力視為滑動向量 (C)力的可傳性原理,可應用在力對物體的內效應分析 (D)力
偶矩為自由向量,其作用點無固定位置,可自由移動。 <96 統測>
( ) 56. 下列何者屬於力的三要素之一?
(A)質量 (B)作用點 (C)作用時間 (D)位移。 <97 統測>
( ) 57. 下列何者為力的單位? (A)巴斯卡(Pa) (B)瓦特(W) (C)達因(dyne)
(D)馬力(hp)。 <98 統測>
( ) 58. 研究力學必須考慮下列那四種基本要素? (A)時間、速度、重量與力 (B)時間、
空間、長度與力 (C)時間、空間、質量與力 (D)時間、速度、長度與力。
<99 統測>
( ) 59. 有關向量與純量之物理量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向量
(B)時間、距離、速率都是向量 (C)力、力矩、力偶都是純量 (D)重量、動量、衝
量都是純量。 <100 統測>
( ) 60. 對於剛體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剛體內各質點間之距離保持不變 (B)剛體
受外力作用後,其形狀、大小皆不變 (C)力的可傳性原理可適用於剛體 (D)重型
機械鋼鐵機座是剛體。 <101 統測>
( ) 61. 以下何者不是 SI 國際絕對單位系統之基本單位?
(A)長度 (B)質量 (C)力 (D)時間。 <102 統測>

1-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10
2 同平面力系

節名及星級

☆☆ 2–1 力的分解與合成
☆☆ 2–2 自由體圖
☆☆ 2–3 力矩與力矩原理
☆☆ 2–4 力 偶
☆☆☆☆☆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本章等級約為☆☆☆☆☆。
此章題目較多,以求平衡時之反力或合力之情形較多,其中角度一
角 90°,且特別角時,可使用三角形法來解題,速度較快。自由體圖
要注意分開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矩要注意同向或反向。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2
2-1 力的分解與合成
一、力的分解
物體之單力,分為作用於該物體上數個力,不改變外效應的方法稱為力之分解。分力,
其值不一定較原來之總力為小。
1. 力的分解可由三角形比例法分解:
例:
100N 分 x、y 軸,可由三角形比例
Fy Fx 100
= = 比出 ∴ Fx = 80N
3 4 5
Fy = 60N

圖 2-1 力的分解

2. 常用直角三角形之比例:

圖 2-2 常用直角三角形之比例

單位的 N 表牛頓。

3. 一力分成二垂直分力:如圖 2-3 所示,一力 R 分解成二垂直分力 F、


x Fy ,則(同平面之

力為了方便計算,常分解成互相垂直之兩分力)
x 軸分量: Fx = R cos θ
y 軸分量: Fy = R sin θ

一力可分解成二個分力,三個分力,……,
無限多個分力。 圖 2-3 一力分成二垂直分力

2-2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1 力的分解與合成

1 如右圖所示,一力 F = 200N 與水平夾角 30º,


將其分解為水平與垂直兩分力。

水平分成 Fx = F cos 30° = 100 3N(→)


垂直分力 Fy = Fsin 30° = 100N(↑)

2
範例 將 390N 之力分解為二分力,一力 P 垂直斜面 AB,
另一力 Q 沿斜面 AB。

3
範例 如右圖所示,將 80N 分解為沿 AB 之分力為 P 及
沿 AC 之分力為 Q 之大小。

二、力的合成
將作用於物體的力系,合併成一單力而不改變物體之外效應的方法。此一單力即為合
力,合力不一定比原來的力量大。

三、二力的合成
1. 圖解法:
(1) 平行四邊形法:如圖 2-4(a)所示, F1 、 F2 兩向量之合向量,以 F1 、F2 為邊做一平行四
邊形,連接對角線,則 R 為 F1 和 F2 之合向量。
(2) 三角形法:把 F1 和 F2 首尾相接,連接第三邊,則向量 R 即為合向量,如圖 2-4(b)所
示。

2-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a)平行四邊形法為兩尾相接 (b)三角形法一箭頭接一箭尾

圖 2-4 圖解法

2. 代數法:餘弦定理,如圖 2-5 所示。


(1) 合力大小:
R = F12 + F2 2 + 2F1F2 cos θ
(2) 合力方向:
∑ Fy
F sin θ tan φ =
tan φ = ( 2 ) ∑ Fx
F1 + F2 cos θ
θ 為 F1 與 F2 之夾角。
φ 為合力與水平方向之夾角。 圖 2-5 代數法

(1) 一力系之合力只有一個,分力有無限多個。
(2) 共點力系之合力為零或一單力。

(1) 當 θ = 0°,則 F1 與 F2 同向,合力 R = F1 + F2,此時合力最大,合力與 F1、F2 二力同向。


(2) 當 θ = 90°,則 F1 與 F2 二力互相垂直,則合力 R = F12 + F2 2 (∵cos90° = 0)。

(3) 當 θ = 180°,則 F1、F2 反向,此時合力最小,合力 R = F1-F2(大力減小力),方向與大力同向。


(4) 若 θ = 120°,則 F1 = F2 時,則合力 R = F1 = F2。

(1) 二力之合力的大小隨二力之夾角增大而減少(0° ≤ θ ≤ 180°)



(2) 合力可大於、小於、等於分力。
F1 F2 F3
(3) 正弦定律(拉密定理) = =
sin θ1 sin θ2 sin θ3

圖 2-6

2-4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1 力的分解與合成

41 如右圖所示,有 P、Q 分別為 8N 和 5N 二力相交於一點,


其夾角為 60°,求其合力之大小為若干牛頓?

由公式,合力
R = F12 + F2 2 + 2F1F2 cos θ = 52 + 82 + 2 × 5 × 8cos 60o ≒11.4N
3
∑ Fy 8( )
8sin 60o 2 =4 3
tan α = = =
∑ Fx 8cos 60o + 5 9 9

51 如右圖所示 P 及 Q 夾角 120°相交於一點,已知 P = 200N,


若合力 R 與 Q 垂直,求合力 R 與 Q 之大小。

61 兩力 F1 及 F2 之合力為 30N,但力 F1 係 50N,而力 F1 與


合力相交 60°,試求 F2 之大小。

2-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2-1 立即練習 解-1

( ) 1. 有 AB 二向量,其大小相等(皆不等於 0) ,若其合向量之大小和 AB 向量之大小相


等,則 AB 二向量之夾角為 (A)0° (B)60° (C)90° (D)120°。
( ) 2. 二力或數力之合成,最多可產生 (A)一個合力 (B)二個合力 (C)三個合力
(D)四個合力。
( ) 3. 5N 之力與另一力 F 之合力為 10N,則此 F 力 (A)至少為 5N (B)最大可至 18N
(C)不可大於 10N (D)必須垂直於 5N 之力。
v v
( ) 4. 已知水平力 P 之大小為 3 牛頓,向右,另外一垂直向上的力 Q 之大小為 1 牛頓,若
兩力作用於一點上,則其合力之方向為
v v v v
(A)與 Q 成 45° (B)與 P 成 45° (C)與 Q 成 30° (D)與 P 成 30°。
v v
( ) 5. 已知兩力 P 及 Q 交於一點,夾角為 θ,各自的大小為 P 及 Q,則合力 R 大小為
(A)P + Q (B) P 2 + Q 2 (C) P 2 cos θ + Q 2 sin θ (D) P 2 + Q 2 + 2PQ cos θ 。
( ) 6. 300N 之力水平方向向右,另有 200N 之力係向左下方與水平方向成 60°,則其合力
大小為 (A)264 (B)364 (C)464 (D)564 N。
( ) 7. 下列之敘述中,何者不正確? (A)在平面上之力,可將一力分解成兩個互相垂直的
分力 (B)合力之圖解法中,常用平行四邊形法及三角形法來解 (C)力系用合力取
代之,並不會改變內效應 (D)除非有限制,一力之分
力有無限多個。
( ) 8. 如圖(1)所示,水平力 R = 100N,分解沿 BC 和
沿 AB 之分力為 Q 和 P,則
100 200 200 100
(A) P = 、Q = (B) P = 、Q =
3 3 3 3
50 100 100 50 圖(1)
(C) P = 、Q = (D) P = 、Q = 。
3 3 3 3
( ) 9.一質點上同時承受數個外力,若以單一力量代表該質點所承受上述外力之總和,此
係利用下列何種方法? (A)力量的分解 (B)力量的合成 (C)力偶的合成 (D)力
矩的分解。

2-6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2 自由體圖

2-2 自由體圖

一、將受力之一物體(或物體之一部分)單獨畫出,將其他物體作用於此物體之力(包括作用
力、反作用力及重量等),全部標明之圖形,謂之自由體圖。

二、畫自由體圖應注意事項
1.自由體圖上的力,無論其為已知或未知,均應全部畫出來。
2.自由體圖上力的總數,與分離物總數相等。有分開點就有力量的作用。
3.自由體圖上之未知力,指向可事先假設,若計算出來之答案為負,表示假設方向與實際作
用方向相反。

三、自由體圖之畫法:如表 2-1 所示,為常見之各種支承及拘束所相當之反力。


表 2-1 常見支承之反力

名稱 結構圖 自由體圖 名稱 結構圖 自由體圖

4. 滾輪
(只有
1. 物體
一個反
力)

5. 光滑
銷釘
2. 繩索 (有 2 個
反力)
(鉸接)

6. 固定
3. 光滑 樑(柱)
表面 (有 3 個
反力)

(1) 繩子張力向外,僅受拉力(張力) 。
(2) 重力(即重量)永遠向下。
(3) 光滑表面和滾輪僅受正向力(與接觸面垂直)。
(4) 光滑銷釘有兩分力(即 x 軸和 y 軸)。

2-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1 如右圖所示,若 AB 桿重 W,接觸面光滑,
試繪出 AB 桿件之自由體圖。

光滑斜面→僅有正向力,繩子張力向外。

21 圓桶重 400N,直徑 20cm,在兩光滑之平面 OA 及


OB 之間,如圖所示,O 點及 A 點均為光滑之鉸點,
以繩連接 A、B 點,AB 保持水平,如 AB 繩及 OA
桿之重量不計,試繪出:(1)圓桶之自由體圖;
(2)OA 桿之自由體圖。

2-3 力矩與力矩原理
一、力矩(M)
一物受力作用時,對某一點或某一軸產生旋轉效應稱為力矩,以符號“M”表之。其
大小等於作用力與力至作用點之垂直距離 d 之乘積,即力矩 = 力×力臂,M = F×d(如圖
2-7(a)所示)

二、力矩原理
合力對於某一點(或軸)之力矩,等於各個力量對於該點(或軸)之力矩代數和(此
原理亦稱為瓦銳蘭定理)。

三、力矩的特性
1.當力之作用線與力矩軸平行時,力矩為零。
2.力矩愈大,則物體轉動的趨勢愈大。
3.當力之作用線或作用線之延長線與力矩中心或力矩軸相交,則力臂等於零,力矩亦為零。

2-8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3 力矩與力矩原理

(1)力矩通常取逆時針方向旋轉時為正值,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為負值。
如圖 2-7(c),可用右手法則定之。

(a) (b) (c)

圖 2-7

(2)力系平衡時,合力為零,力矩亦為零。
(3)力矩為向量。
(4)如圖 2-8 所示,R 為合力,P、Q 為
分力,A 點到 R、P、Q 之垂直距
離分為 r、p、q,則由力矩原理得
ΣMA = Rr = Pp + Qq
(合力對某一點之力矩 = 各分力對
圖 2-8
該點力矩之代數和)

在求某一力對某一點之力矩時,可先將該力分解或互相垂直兩分力對該點之力矩。

11 如右圖所示,F1、F2 二力對 O 點之力矩值大小為多少?

ΣMo = 50×4-20×3 = 140N‧cm ( )

21 如右圖所示 300N 之力對 A 點之力矩大小為?

2-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31 如右圖所示,求對 A 點的力矩。

41 如右圖所示,若 F = 50N 則此 F 力對 O 點力矩及 O 點至


F 之垂直距離 d 各為若干?

51 求右圖中 260N 之力對 O 點之力矩,並求 260N 至 O 點


之垂直距離。

2-2~2-3 立即練習 解-2

( ) 1. 如圖(2)所示,力對 O 點之力矩為
(A)20 (B)40 (C)50 (D)70 N-m。

( ) 2. 力的作用線與轉軸平行或相交時,其力矩為
(A)與力臂成正比 (B)與力大小成正比
(C)視轉動方向而定 (D)零。 圖(2)

( ) 3. 如圖(3)所示,20N 之力對 A 點之力矩大小為


(A)0 (B)40N-m (C) 80 2 N-m (D)80N-m。 圖(3)

2-10
第2章 同平面力系
2-4 力 偶

( ) 4. 如圖(4)所示,T1 = 100N,T2 = 80N 作用於一滑輪,其對滑輪中心 O 點之力矩為


(A)100N-m (B)120N-m (C)200N-m (D)100N-m 。

圖(4)

2-4 力 偶
一、力 偶
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平行力,以符號 C 表示。
力偶的大小等於力偶之一力與力偶臂乘積,即力偶矩 = 力偶力×力偶臂。
C = F×d【力偶矩 =(一力)×(兩力間垂直距離)】
力偶臂:為力偶兩平行力之垂直距離。

二、力偶三要素(特徵)
1. 力偶矩之大小。
2. 力偶旋轉之方向。
3. 力偶所作用面之平面或方位。
圖 2-9
三、力偶之變換:力偶有多種變換,而不改變其特性及旋轉效應。
1. 力偶可以在同一平面內任意移動或轉動,如圖 2-10(a)所示。
2. 力偶可由一平面移到另一平行之平面,如圖 2-10(b)所示。
3. 若力偶矩固定,則力偶之兩力與兩力間之。距離可以改變,如圖 2-10(c)所示。

(a)可在同平面內移動或轉動 (b)可由一平面移至另一平行平面 (c)力偶矩 20×2 = 10×4

圖 2-10 力偶之變換

(1) 力偶系(多組力偶)合併後為力偶或零。
(2) 一力偶對空間任一點所生的力矩都相同。
(3) 力偶矩之大小和力偶矩之中心位置無關。

2-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四、一單力可分解為一力及一力偶,如圖 2-11 所示,同平面上之一力及一力偶之合成為一單力。

(a) (b) (c)

圖 2-11

1. 分解後之單力與原力大小方向均相同,但位置不同,如圖 2-11(c)所示。
2. 分解後之力偶等於原有力對指定點之力矩。

11 求如右圖所示之力偶矩的
大小若干 N-m?

(a)圖 C = 100×2×sin30°
= 100N-m ( )
(b)圖 C = 3×6-5×(4sinθ)
3
= 18-20× ( ) (a) (b)
5
= 6 N-m ( )

21 如右圖所示,有一 12N 垂直向下的外力,作用在 8m 長


的水平桿件右側,如將該力以作用在桿件左側端點的等
效垂直單力 F 與力偶 C 來取代,則 F 與 C 各為多少?

31 將右圖所示,作用於槓桿之水平力 F = 200N 分解成作


用於 O 點之一力與一力偶。則此力偶矩為多少 N-m?

2-12
第2章 同平面力系
2-4 力 偶

2-4 立即練習 解-3

( ) 1. 力偶所生之外效應常取決定於:力偶矩之大小、力偶作用平面之方位(平面斜率)
及 (A)力偶矩之轉動方向 (B)力偶作用力 (C)力偶臂 (D)力偶中心。
( ) 2. 力偶之特性,下列何者為非? (A)力偶可在所作用平面任意移動 (B)力偶可由一
平面任意移至另一平面 (C)力偶可在所作用平面任意旋轉 (D)力偶矩維持不變,
力偶之力與力間之距離可任意變動。
( ) 3. “分解一力為一單力及一力偶”之方法,可改變力之 (A)大小 (B)方向 (C)作用
線之位置 (D)大小之方向。
( ) 4. 任何力系之合力對於任一點或任一座標軸之力矩等於力系中各力對於同一點或座標
軸之力矩之 (A)平均值 (B)積 (C)高 (D)代數和。
( ) 5. A 力與 B 力同時作用於一物體並經過同一點,則我們可以另一力來取代 A 力與 B
力,而使該物體的運動效應不變,則此方法稱為 (A)力之分解 (B)力之合成
(C)扭轉 (D)力偶。
( ) 6. 求 如 圖 (5) 所 示 , 合 力 偶 為 (A)10N-m ( ) (B)10N-m ( ) (C)20N-m ( )
(D)20N-m( )。

圖(5) 圖(6)

( ) 7. 如圖(6)所示,一均質的矩形平板 ABCD 受一力 F=100N 作用於 A 點,若以一力 P


及一力偶 M 作用於此矩形平板的質心 G 點,使其產生相同的外效應,則此力及此
力 偶 的 大 小 與 方 向 分 別 為 何 ? (A)P=100N 向 上 , M=20N-m 逆 時 針 方 向
(B)P=100N 向下,M=20N-m 順時針方向 (C)P=100N 向上,M=20N-m 順時針方向
(D)P=100N 向下,M=20N-m 逆時針方向。

2-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一、同平面共點力系之合成
1. 代數解法:先將力量分解成 x、y 軸,再同向相加,反向相減求出ΣFx、ΣFy 之合力。

(a) (b) (c)

圖 2-12 代數解法

ΣFx = F1cosθ1-F2cosθ2-F3cosθ3
ΣFy = F1sinθ1 + F2sinθ2-F3sinθ3
合力大小: R = (∑ Fx ) 2 + (∑ Fy) 2
∑ Fy ∑ Fy
合力方向: tan α = ∴ α = tan −1
∑ Fx ∑ Fx
2. 圖解法:用首尾相接,缺口就是合力(力的多邊形可求合力之大小及方向,與力量先後
次序無關)

圖 2-13 圖解法

若為共線力系時,力多邊形為一直線。

2-14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11 如右圖所示,求合力之大小。

ΣFx = 30 + 50-20 = 60N (←)


ΣFy = 120-40 = 80N (↓)
合力 = 602 + 802 = 100N
80 4
tan α = =
60 3
∴α = 53°
牛頓之代號為 N。

12 如右圖所示,三同平面共點力之合力在水平方向,試求
合力之大小方向。

13 如右圖所示,60N 和另一未知力之合力為 120N,未知力


大小為多少 N?

2-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二、同平面共點力系之平衡
1. 平衡的意義:一物體靜止或作等速直線運動時,則此物體稱為平衡。
2. 平衡的條件:同平面共點力系之合力為一單力或零。因此,合力等於零時,物體則處於
平衡狀態。
3. 力系平衡判斷方法:
(1) 圖解法:當力多邊形閉合時,合力 R 必等於零,則此共點力系呈平衡狀態。已知四力
F1 、 F2 、 F3 、 F4 ,如圖 2-14(a)所示。利用多邊形法將各個力量首尾相接,如圖 2-14(b)
所示。若產生閉合,則 F1 、 F2 、 F3 、 F4 四力平衡,合力為零。
力多邊形法與順序無關。

(a) (b)
圖 2-14

(2) 代數解法:同平面共點力系平衡時之平衡方程式為:
合力 R = 0 即 {
∑ Fx = 0
∑ Fy = 0
4. 二力平衡之條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線在同一直線上。
5. 三力平衡之條件: (三力構件) 二力平衡又稱二力構件。
(1) 三力作用線必交於一點(或互相平行)。
(2) 三力在同一平面上。
(3) 三力必成閉合三角形。
6. 三力平衡之解法:如圖 2-15 所示,共點三力 F1、F2、F3
其間夾角 θ1、θ2、θ3 為已知,則拉密定理公式為:

F1 F F
= 2 = 3
sin θ1 sin θ2 sin θ3 圖 2-15

一角 90°最好用,且 sin (π-θ) = sinθ,例:sin120º = sin60°


7. 三角形法(快速解法)
:利用三力平衡則此三力形成封閉三角形,則此三角形三邊邊長比,
即該三力大小之比(即比例法)

例: 則 F1 : F2 : F3 = 1 : 2 : 3 同平面共點力系平衡條件有 2 個。

圖 2-16

2-16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41 如右圖之圓球,重 30N,用繩子懸吊於牆壁上,求球與
牆壁之反力 R 及繩之張力 T 之大小。

由 ∑ Fy = 0
60
T sin 60°-30 = 0 ∴ T = N
3
由 ∑ Fx = 0
30
T cos 60°-R = 0 ∴ R = N
3

由圖解法:
R : T : 30 = 1: 2 : 3
60 30
另解 T= N ,R = N
3 3

51 求右圖中之光滑斜面,對 100N 重之圓筒之反作用


力大小 RA、RB 各為若干牛頓?

61 如右圖所示,W 重為 200N,求 AB 及 BC 繩各受


張力為若干 N?

71 如右圖鋼球重 400N,置於光滑之兩壁間,求 A、B


點之反力。

2-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81 如右圖所示,若所有之接觸面均為光滑,求 A、B、
C、D 各點之反力為多少?

91 右圖中兩圓筒直徑相等,圓筒 A 重量為 200N,


圓筒 B 重量為 400N,設所有接觸面均為光滑,
則斜面對圓筒 B 的作用力為多少?

101 如圖,WA = 60N,WB = 50N,分別置於光滑之斜


面上,在平衡狀態下繩子之張力 T 和 θ 值各為何?

111 半徑 5cm,重 60N 之球欲越過 2cm 障礙物,則 P


為多少 N?

2-18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三、同平面平行力系之合成
1. 圖解法:力多邊形法可決定合力 R 之大小及方向,索線多邊形法可決定合力 R 之位置或
合力偶矩。
(1) 當力多邊形不閉合,則合力為一單力(ΣF ≠ 0)。
(2) 當力多邊形閉合,索線多邊形不閉合,則此平行力系合力為力偶(ΣF = 0、ΣM ≠ 0)

(3) 當力多邊形與索線多邊形均閉合,則合力為零。(ΣF = 0、ΣM = 0)
2. 代數解法:
(1) 合力大小:R =ΣF。
(2) 合力位置:依力矩原理得知合力至兩平行力之距離與兩平行力之大小成反比。
(3) 當兩力平行且同向時,合力在兩力之間距大力較近,如圖 2-17(a),若兩力方向相反,
則合力在兩力之外側距大力較近,如圖 2-17(b),即合力在大力之外側。

(a) (b)

圖 2-17

121 設有兩平行力,如右圖所示,求其合力大小及位
置在 30N 之左側或右側何處。

合力(R) = 30-20 = 10(N)(↓)


設合力 R 與 F1 的距離為 x 由力矩
原理,對 A 點:10.x = 0×30-20×5
∴x =-10m
負表與假設反向。
∴合力在 30N 之左側 10m 處。
(設合力在 30N 右邊,若算出為負則表示在左邊)

131 如右圖所示,試求此平行力系之合力之大小為若
干 N?及距 A 點之距離為若干公分?

2-1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四、同平面平行力系之平衡
1. 圖解法:同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時,則力多邊形應閉合,且索線多邊形亦閉合。
2. 代數法:同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時則:
(1) 合力ΣF = 0;合力矩ΣM = 0。
(2) ΣMA = 0;ΣMB = 0。其中 A 與 B,為平行力系平面中之任二點,但通過 A、B 兩點
之直線,不可與平行力系中力之作用線平行。

(1) 同平面平行力系之平衡方程式有二個,所以只能解二個未知數。
(2) 計算常取未知力作用點為力矩中心較為簡單。
(3) 樑及滑輪計算時,先畫出樑或滑輪之自由體圖,各支承以適當的反作用力取代之。
(4) 樑上所受之分布負荷以集中負荷取代,此集中負荷之大小,等於分布負荷曲線圖下的面積,
而該集中負荷作用線通過此面積之形心,如圖 2-18~2-21 所示。

(a) (b)
圖 2-18

(a) (b)
圖 2-19

(a) (b)
圖 2-20

2-20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a) (b) (c)

(d)
圖 2-21

141 如右圖所示為一長 100cm 之兩端支承樑,樑上載


有二個集中負荷,如樑重不計,則 B 端之反力為
多少?

∑ MA = 0,
20×20 + 30×50-RB×100 = 0
∴RB = 19N(↑)
又 ∑ Fy = 0,RA +RB-20-30 = 0
∴RA = 31N(↑)

151 如右圖所示,求支點 C、D 之反力。

2-2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61 如右圖所示,求 A、C 兩點之反力?

171 如右圖所示,求 A、B 兩點之反力。

181 如右圖所示,一人重 600N,站在一重 300N 之平台上,垂直


拉下一繞過滑輪之繩索,設滑輪及繩索之摩擦力與質量均可
略去不計,則此人至少要施力多少 N 始能將平台拉起?

191 如右圖所示,求 RA、RB?

2-22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201 右圖所示為一外伸樑之受力情形,則支點 A 之反力為


多少 N?

211 如圖所示,桿重 40N,以繩懸吊,滑輪 C 重 15N,其


中心以繩懸吊之,滑輪左右各懸掛 100N 及 20N 之物
體,100N 之物體與 AB 桿接觸面保持平衡,求 T1、T2、
T3 及 T4 各繩之張力。

五、同平面不共點力系之合成
1. 圖解法:
(1) 平行四邊形法。
(2) 力的多邊形與索線多邊形法。
 當力的多邊形不閉合,力系之合力必為一單力。
 力的多邊形閉合,索線多邊形不閉合,合力為一力偶。
 力的多邊形閉合,索線多邊形閉合,則力之合成為零,
即該力系為平衡力系。 圖 2-15
2. 代數法:將各力分解成 X 軸與 Y 軸方向之分力,分別求出 X 軸與 Y 軸分力合,再求合
力 R。
∑ Fy
(1) 合力大小及方向:合力 R = ( ∑ Fx ) 2 + (∑ Fy) 2 , tan α = 。
∑ Fx
(2) 合力之位置:由力矩原理(合力至某一點之力矩 = 各分力對該點力矩之代數和)。
3. 同平面不共點力系之合力有下列三種情形: (括號表圖解法之情形)
(1) 合力 R ≠ 0,合力為一單力 R(力多邊形不閉合)。
(2) 合力 R = 0,合力矩ΣM ≠ 0,合力為一力偶(力多邊形閉合,索線多邊形不閉合)。
(3) 合力 R = 0,合力矩ΣM = 0,合力為零(力多邊形閉合,索線多邊形閉合)物體平衡。
力的多邊形法可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索線多邊形可求合力作用點之位置。

2-2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221 如右圖所示三力之力系,求合力之大小?

ΣFx = 10-10 cos60°-10 cos60° = 0


ΣFy = 10 sin60°-10 sin60° = 0
又ΣMO = 10×3sin60° = 15 3 N-m
合力為一力偶,大小為 15 3 N-m( )

231 如右圖所示之力系,若滑輪直徑 5m,則求此三力之合


力大小。

六、同平面不共點力系之平衡
1. 同平面一般力系之合力,可為一單力或一力偶。所以平衡條件為:合力和合力矩皆為零。
2. 圖解法:當力的多邊形閉合,同時索線多邊形亦閉合,則合力為零。
3. 代數法:平衡力系之一般代數條件為:
(1) 力系各力沿任一方向之分力代數合等於零。
(2) 力系各力對平面內任一點力矩之代數和等於零。
 條件:合力 R = 0(即ΣFx = 0,ΣFy = 0)及合力矩ΣM = 0。
 解法:
a. ΣFx = 0,ΣFy = 0,ΣM = 0。
b. ΣMA = 0,ΣMB = 0,ΣMC = 0(A、B、C 三點不得共線)。

(1) 題目以ΣFx = 0,ΣFy = 0,ΣM = 0 之平衡解法最常用。


(2) 力矩中心選未知力最多之點,較簡便。
(3) 同平面不共點力系之平衡,有三個方程式,故可解三個未知數。

(1) 同平面共點力系平衡條件有 2 個。
(2) 同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條件有 2 個。
(3) 同平面(非共點)力系平衡條件有 3 個。

2-24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241 如右圖所示,作用力 F 為已知,試求 A、B


支點之反力 RA 及 RB 的大小為若干?

4 4
∑ Fx = 0, F − Ax = 0 ∴ Ax = F
5 5
3
∑ MA =0, R B × 6 − F × 10 = 0 ∴RB = F
5
3 2
∑ Fy =0, R B + A y − F = 0 ∴ A y = − F(↓)
5 5
4 2
∴ A = A 2x + A 2y = ( F) 2 + ( F) 2
5 5
20 2
= F= F = RA
25 5

251 如右圖所示之鋼架,承受水平方向之均布載重,若鋼架
本身重量可忽略不計,則 B 點之反力為?A 點反力?

261 如右圖所示,繩 BC 之張力 T 為多少 N?

271 一樑之兩端,A 端為鉸支座,B 端為輥支座,


如右圖所示,試求 A、B 兩支座之反力之大
小為多少。

2-2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281 如右圖所示,不計桿和繩之重量,則繩之張力和 O 點銷
釘之反力分別為多少?

291 如右圖所示,桿重 40N,求繩子張力和 A 點之反力。

301 如右圖所示,有一圓柱重 40N,不計框架重量及摩擦


力,求 A、B 支點之反力大小分別為若干?

311 右圖中,A 點之反力為?

2-26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2-5 立即練習 解-6

( ) 1. 一物體受同平面二力之作用而保持平衡時,此物體稱為二力構件,其條件必須為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線在同一直線上 (B)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線
在同一直線上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在同一直線上 (D)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
( ) 2. 一物體受同平面三力作用而保持平衡時,則其作用線 (A)相交於三點 (B)相交於
二點 (C)相交於一點 (D)若不平行一定交於一點。
( ) 3. 如圖(7)所示,一桿 AB,B 端以水平索拉之,釘於垂直牆上 C 點,另懸掛一重物,
則 AB 桿之壓力及 BC 索之拉力為 (A)TBC = 46.2N,FAB = 92.3N (B)TBC =34.6N,
FAB = 85.4N (C)TBC = 27.3N,FAB = 78.2N (D)TBC = 18.4N,FAB = 64.2N。

圖(7) 圖(8)
( ) 4. 同平面上之一組共點力,若其力多邊形為閉合,則知其合力為 (A)1 (B)0 (C)一
常數 (D)與各作用力成正比。
( ) 5. 同平面共點力系之平衡條件有幾個? (A)5 (B)4 (C)3 (D)2。
200 400
( ) 6. 如圖(8)所示求繩子張力 T 為 (A)200N (B)400N (C) N (D) N。
3 3
( ) 7. 兩個同指向而大小不等之平行單力的合力之位置 (A)在這兩個單力之間距大力較
近 (B) 在較大單力之外側 (C)在較小單力之外側 (D) 視此兩個單力合力之大小
而定。
( ) 8. 設有二平行力 F1 及 F2,若 F1 為 100N,F2 為 300N,方向相同而相距 2m,則此二力
之合力距 F1 (A)0.5 (B)1.0 (C)1.5 (D)0.8。
( ) 9. 如圖(9)所示,試決定圖中滑輪系統內繩索 T 張力之大小為
(A)500 (B)400 (C)300 (D)200 N。
( ) 10. 如圖(10)所示,若要維持平衡,反力 RE 應為 (A)20N (B)25N (C)30N (D)40N。

圖(9) 圖(10)
2-2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1. 如圖(11)所示之組合樑 D 點之反力為


(A)165N↑ (B)150 N↓ (C)185N↑ (D)165N↓。

圖(11) 圖(12)

( ) 12. 如圖(12)所示之力系,其合力距 O 點為
(A)左 1.75m (B)右 1.75m (C)右 11.75m (D)左 3.75m。
( ) 13. 如圖(13)所示,四平行力之合力作用點距 A 為
(A)4.33m (B)5.33mm (C)6.33m (D)7.33m。

圖(13) 圖(14)

( ) 14. 如圖(14)所示,將 40N 之力如何移動,即可以此單力代替如圖所示之力系


(A)向左移 30cm (B)向右移 30cm (C)向上移 30cm (D)向下移 30cm。
( ) 15. 如圖(15)所示,試求此平行力系之合力至 A 點的距離為若干?
(A)A 點左方 5m (B)A 點右方 5m (C)A 點左方 7m (D)A 點右方 7m。

圖(15) 圖(16)

( ) 16. 如圖(16)所示,求 A 點之反力為多少牛頓? (A)5 (B)10 (C)15 (D)2.5。


( ) 17. 如圖(17)所示,若輪重及摩擦不計,今欲吊起 2000N 之重物,則施力 P 至少為若干
牛頓? (A)500 (B) 500 3 (C) 1000 3 (D) 250 3 。
( ) 18. 如圖(18)中滑輪組支持之物塊為 360N,若最右端之繩索受力為 T,則 T 力應為多少?
(A)40 (B)30 (C)45 (D)90 N。
( ) 19. 圖(19)中,若樑受到一均布負荷 ω = 100N/m,且於 C 點有一力偶 T = 2500N-m 作用,
則樑在 B 點所受到的力為 (A)250N↑ (B)500N↑ (C)500N↓ (D)750N↑。

2-28
第 2 章 同平面力系
2-5 同平面各種力系之合成及平衡

圖(17) 圖(18) 圖(19)

( ) 20. 下列何者正確? (A)合力為零,而合力矩不為零,則此力系必為力偶 (B)同平面


不共點力系,如圖解法所畫得之多邊形閉合時,表示合力為零或一力偶 (C)一組同
平面不共點力系,在平衡狀態下,最多可求得三個未知力 (D)以上皆是。
( ) 21. 一同平面非共點力系保持平衡之條件方程式之一為 (A)ΣMA = 0,ΣMB = 0,
ΣMC = 0,ABC 三點為不在同一直線上之任意三點 (B)ΣFx = 0,ΣMy = 0,
ΣMz = 0 (C)ΣMx = 0,ΣMy = 0,ΣMz = 0 (D)ΣMx = 0,ΣMz = 0,ΣMy = 0。
( ) 22. 一 T 型鋼棒於 O 點用鉸鏈支持,如圖(20),A 端接觸於光滑垂直牆上,AB 保持水
平,在B端吊一物重 24N,若 T 型棒重不計,則垂直牆受力為
(A)57.6N (B)28.8N (C)24N (D)10N。

圖(20) 圖(21)

( ) 23. 如圖(21)所示,圓柱重 1200N 置於斜面及垂直柱 AB 之間,柱 AB 的頂端以繩子 BC


繫牢而底端 A 係以銷釘栓於斜面,若接觸面為光滑,則繩之張力
(A)800N (B)900N (C)1000N (D)1100N。
( ) 24. 如圖(22)所示的力系,其合力的位置距離 C 點是
(A)右 0.7m (B)左 0.7m (C)右 0.9m (D)左 0.9m。

圖(22)

2-2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5. 重量為 100N 的圓盤置於光滑的斜面與垂直面上,如圖(23)所示;若已知接觸點 A


的反作用力為 75N,但斜面的角度為未知,則接觸點 B 的反作用力應為多少 N?
(A)115 (B)120 (C)125 (D)130。
( ) 26. 如圖(24) 所示,AB 斜桿壓制一圓柱體,斜桿與圓柱體之重量可忽略不計,斜桿左端
為銷連結,右端受到一垂直向下外力 F = 1000 N,若各物體接觸面皆為無摩擦之光
滑表面,則圓柱體與地面接觸之 C 點反作用力是多少 N?
(A)500 (B) 500 3 (C) 1000 3 (D)2000。

圖(23) 圖(24) 圖(25)

( ) 27. 如圖(25)所示,三個相同且均質之圓柱體堆疊,圓柱體半徑為 R 而質量為 m,圓柱


體之間為光滑表面且不計摩擦力,試求上圓柱體與右下圓柱體間之正向接觸力為多
mg mg
少?(g 為重力加速度) (A) (B) (C)mg (D)2mg。
2 3
( ) 28. 如圖(26)所示 A、B、C 三個球直徑均為 10cm,重 20kg 置於筒內,則 C 球與底面之
反作用力 R6 為多少公斤? (A)25kg (B)30kg (C)45kg (D)60kg。
( ) 29. 如圖(27)所示,試求其合力距離 A 點為多少公尺? (A)7.2 (B)4 (C)500 (D)0。

圖(26) 圖(27)

2-30
第2章 同平面力系
綜合練習

2 解-8

( ) 1. 一物體受同平面三力作用而保持平衡時,則其作用線必定 (A)相交於一點 (B)相


交於二點 (C)平行 (D)若不平行,則必相交於一點。
( ) 2. 同平面共點力系之平衡條件有幾個? (A)5 (B)4 (C)3 (D)2。
( ) 3. 二力作用於一物體上,一力為 10N,另一力為 20N,二力夾角為 60º,則其合力大小
為 (A)10N (B)17.32N (C)26.46N (D)32N。
( ) 4. 同平面上兩作用力同時作用於一點,若其合力為最大時,則該兩力之夾角度為
(A)0° (B)90° (C)120° (D)180°。
( ) 5. 一物受兩力作用而平衡時,則兩力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必共線,上
述正確者為 (A)  (B)  (C)  (D)  。
( ) 6. 若有三個大小相等的共平面力,作用於同一點而達平衡,則可推知任二力間的夾角
為 (A)45° (B)60° (C)90° (D)120°。
( ) 7. 如圖(1)W 重為 200N,則 BC 繩所受張力為
(A)50N (B)86.6N (C)100N (D)173.2N。

圖(1) 圖(2)

( ) 8. 如圖(2)所示之三連桿保持平衡,水平力 R = 100N,BC 桿在垂直位置,則 BC 桿之


100 200
受力為 (A)0 (B)50 (C) (D) N。
3 3
( ) 9. 圖(3)中,圓筒 A 重量為 450N,B 重量為 150N,則 B 與牆壁之作用力為
(A)100N (B)200N (C)300N (D)400N。
( ) 10. 圖(4)中,桿 AB 之受力為 (A)50N (B)86.6N (C)173N (D)100N。
( ) 11. 如圖(5)所示,天花板上之兩掛勾相距 2m,一條 4m 長繩子之兩端分別勾於兩掛勾
上,並在繩子的中點掛上 100N 之重物,則繩子所受之張力為多少 N?
(A)90 (B) 50 2  
  (C)  
100 3 (D) 20 5 。

圖(3) 圖(4) 圖(5)

2-3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2. 如圖(6)所示為三共點且共面之作用力系。當此力系處於平衡時,假設圖中之 F 及 θ
為已知,則作用力 F1 及 F2 之大小為若干? (A)F1 = Fsinθ,F2 = Fcosθ
(B)F1 = Fsecθ,F2 = Fcscθ (C)F1 = Fcosθ,F2 = Fsinθ (D)F1 = Fcscθ,F2 = Fsecθ。

圖(6) 圖(7)

( ) 13. 如圖(7)所示,F 力對 A 點之力矩為


(A)2504 (B)250 (C)250 3 4 (D)250 3 N-m。
( ) 14. 兩個指向相同而大小不相等之平行力的合力位置
(A) 在這兩個單力之間距大力較近 (B) 在較大單力外側 (C) 在較小單力之外側
(D)視此兩個單力合力之大小而定。
( ) 15. 力偶之特性下列何者錯誤? (A)力偶可在其作用之平面任意移動 (B)力偶可由一
平面移至另一平面 (C)力偶可在所用之平面任意旋轉 (D)當維持力偶矩不變,力
偶之力與力間距離可任意變動。
( ) 16. 力偶包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之二力下列何者錯誤? (A)此二力作用線必平行
(B)此二力之合力為零 (C)此二力所產生之效果可以一單力來表示 (D)此二力有
使物體旋轉的傾向。
( ) 17. 求解同平面平行力系需多少個獨立純量靜平衡方程式?
(A)1 (B)2 (C)3 (D)4 個。
( ) 18. 下列有關力偶之特性,何者錯誤?
(A)力偶之方向,可用右手法則定之 (B)力偶可以用一單力使其平衡
(C)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內任意移動 (D)合力為 0,但合力矩不為 0。
( ) 19. 如圖(8)所示,100N 作用力對 O 點產生之力矩為
(A)60(逆時針) (B)180(順時針) (C)220(逆時針) (D)540(順時針) N-m。

圖(8) 圖(9)

( ) 20. 如圖(9),桿件所受之合力位於距左端支點約
(A)1.33m (B)2.33m (C)3.33m (D)4.33m 處。
( ) 21. 力偶對物體之外效應影響因素中,下列何者不正確?
(A)力偶矩之大小 (B)力偶之作用點 (C)力偶旋轉方向 (D)力偶作用面之方位。

2-32
第2章 同平面力系
綜合練習

( ) 22. 如圖(10)所示,B 點之反作用力為多少 N? (A)30 (B)40 (C)50 (D)70。

圖(10) 圖(11)

( ) 23. 如圖(11)所示之簡支樑,承受一均變負荷,試求 A 點之反力為


(A)RA = 200 (B)RA = 250 (C)RA = 150 (D)RA = 300 N。
( ) 24. 某一力系之合力結果為ΣF = 0,ΣMA ≠ 0(A 為平面上任意點),則此力系合力為
何? (A)一力偶 (B)一單力 (C)力系平衡 (D)零。
( ) 25. 在一同平面共點力系中,若達成平衡時何者為非?
(A)力之多邊形不閉合 (B)諸力向量箭頭必為同向循環 (C)任一力為其他諸力之
平衡力 (D)任一力之箭頭反向,則該力為其他諸力之合力。
( ) 26. 一組共面不共點之力系,在平衡時,最多可求得之未知力數目為
(A)1 個 (B)2 個 (C)3 個 (D)4 個。
( ) 27. 下列有關力偶之敘述,何者錯誤? (A)力偶是由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
線之二平行力所形成 (B)力偶矩之大小隨力矩軸中心位置之移動而改變 (C)力偶
之合力為零 (D)力偶是向量,可適用向量之加法法則。 <90 統測>
( ) 28. 圖(12)所示,有兩力 P 與 Q 相交於 O 點,若兩力之夾角為 θ,試求該合力 R 與 x 軸
之夾角 α 為若干?
Q sin θ Q cos θ
(A) tan −1 (B) tan −1
P + Q cos θ P + Q sin θ
Q sin θ Q cos θ
(C) tan −1 (D) tan −1 。
P cos θ + Q P sin θ + Q
( ) 29. 如圖(13)所示之同平面共點力系中,求此力系之合力大小為若干?
(A)40N (B)50N (C)60N (D)120N。 <90 統測>
( ) 30. 圖(14)所示之共點力系,若處於平衡狀態,則 F2 之大小應為多少 N?
(A)108 (B)140 (C)157 (D)187。 <91 統測>

圖(12) 圖(13) 圖(14)

2-3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31. 已知三向量⇀ V1 、⇀
V2 、⇀V3 ,如圖(15)所示,請問三向量之關係為何?
(A) V1 + V2 = V3 (B) V1 -⇀
⇀ ⇀ ⇀ ⇀ V2 =⇀
V3 (C)-⇀
V1 +⇀
V2 =⇀
V3 (D)-⇀
V1 -⇀
V2 =⇀
V3 。 <91 統測>
( ) 32. 如圖(16)試求 A 點之反力 (A)62.5N (B)85N (C)31.25N (D)170N。
( ) 33. 如圖(17)所示,力系對 O 點力矩和為 100N-m(逆時針方向),試求未知力 F 為
若干 N? (A)100 (B)200 (C)300 (D)400。

圖(15) 圖(16) 圖(17)

( ) 34. 下列有關力偶的敘述,何者錯誤? (A)力偶為作用於一物體之兩力,其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不在同一直線上之兩平行力 (B)力偶三要素為:力偶矩之大小、力偶
旋轉之方向、力偶作用面之方位 (C)力偶矩之單位與力矩之單位相同 (D)力偶為
一純量。
( ) 35. 下列有關力之敘述,何者錯誤? (A)若物體受二力作用而呈平衡,則此二力必須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位於同一直線上 (B)若物體受三個共面之非平行力作用而呈平
衡,則此三力必然共點 (C)若作用於物體之力系,其合力與合力矩皆為零,則此物
體處於平衡狀態 (D)共平面力系之合力及合力矩皆必然為零。 <90 統測>
( ) 36. 圖(18)所示之構件中,D 點之反力為
(A)800N (B)1200N (C)1600N (D)2000N。 <90 統測>
( ) 37. 下列有關力矩之敘述,何者錯誤? (A)與力矩軸平行的力量對此軸之力矩為零
(B)與力矩軸相交的力量對此軸之力矩為零 (C)力沿著作用線移動時,會改變力矩
之大小 (D)物體所受力矩愈大表示此物體轉動的趨勢愈大。 <90 統測>
( ) 38. 圖(19)所示之滑輪系統中,繩索所承受之拉力 Tb 為
(A)270N (B)360N (C)540N (D)720N。 <90 統測>

圖(18) 圖(19)

2-34
第2章 同平面力系
綜合練習

( ) 39. 圖(20)所示,求 A、B 兩支點之反力 RA 與 RB 分別若干?


(A)RA = 100N,RB = 400N (B)RA = 160N,RB = 440N
(C)RA = 400N,RB = 100N (D)RA = 240N,RB = 360N。 <90 統測>

圖(20) 圖(21)

( ) 40. 圖(21)所示為一同平面平行力系,其合力之作用位置到 A 點之距離多少 m?


(A)0.8 (B)2.6 (C)5.2 (D)9.6。 <91 統測>
( ) 41. 下列何種力量會形成力偶?
(A) (B) (C) (D)

<91 統測>
( ) 42. 圖(22)所示之構件,B 點之反力為 (A)53.3N (B)73.3N (C)240N (D)260N。
<90 統測>

圖(22) 圖(23)

( ) 43. 如圖(23)所示,四邊形物體 ABCD 承受力 F1、F2、P、Q 之作用而平衡,其中 F1、


F2 為已知,P、Q 未知,試問 P、Q 之力為何?
(A)P =-3F2,Q = 3F2 (B)P =-3F2,Q = 2F2
(C)P = 2F2,Q = 3F2 (D)P = 2F2,Q = 2F2。 <91 統測>
( ) 44. 下列有關力偶轉換性的敘述,何者錯誤? (A)力偶可在其作用平面上任意移動或旋
轉 (B)若力偶的大小與方向不變時,力偶的二平行力與其力偶臂可任意變更
(C)力偶可任意移至與原作用平面平行之平面上 (D)力偶的作用面可任意改變。
<92 統測>
( ) 45. 如圖(24)所示,圓柱重 126N,用繩索懸掛之,並靠於一光
滑斜面上,則其繩之張力為
(A)50N (B)56.25N (C)94.45N (D)95.45N。 <92 統測>

圖(24)

2-3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46. 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點不同之二平行力,其合力的作用點位置應在
(A)較小力之外側 (B)較大力之外側 (C)兩力之內且靠近較小力側 (D)兩力之內
且靠近較大力側。 <92 統測>
( ) 47. 如圖(25)所示,為作用在皮帶輪系統的平面力系(包括二個水平力與二個垂直力),
該力系對 O 點所產生的力矩大小為
(A) 0N ⋅ m (B) 100N ⋅ m (C) 150N ⋅ m (D) 200N ⋅ m 。 <93 統測>
( ) 48. 如圖(26)所示,則合力位置與 B 點的距離為多少 m?
(A)3 (B)2 (C)1 (D)0。 <94 統測>

圖(25) 圖(26) 圖(27)


( ) 49. 如圖(27)所示之樑受分布力作用,試求支點 B 處之反力為多少 N ?
(A)1000 (B)2000 (C)3000 (D)6000。 <94 統測>
( ) 50. 如圖(28)所示,所有接觸部分皆為光滑,不計摩擦,則接觸點 A 之反力為多少 N ?
(A)60 (B)80 (C)150 (D)210。 <94 統測>
( ) 51. 如圖(29)所示之二力,其夾角為 60o,合力 R=10 3 N,若 F1=10N,則 F2 等於多少
N? (A)10 (B)15 (C)20 (D)25。 <95 統測>

圖(28) 圖(29) 圖(30)


( ) 52. 如圖(30)所示之平面機件,受到 F = 390N 之力量作用,則此力對 A 點所產生之力
矩大小及方向為 (A)270N-m 逆時針 (B)780N-m 逆時針 (C)1170N-m 順時針
(D)1380N-m 順時針。 <95 統測>
( ) 53. 如圖(31)所示,以纜繩 AB 及 BC 共懸物體 W,已知纜繩所
受到之張力為 TAB=100N,TBC=65N,則物體 W 的重量為多
少 N?
(A)85 (B)105
(C)120 (D)140。 <95 統測>

圖(31)

2-36
第2章 同平面力系
綜合練習

( ) 54. 如圖(32)所示,將力 F 分解成作用於 B 點的一力及一力偶矩時,其力偶矩的大小為


多少 N - m? (A)200 (B)300 (C)400 (D)500。 <96 統測>

圖(32) 圖(33)

( ) 55. 如圖(33)所示,三個直徑相同且質量均為 20kg 的圓球,置於一斜置的容器內。若所


有的接觸面均為光滑面,則接觸點 A 的反作用力約為多少 N?
(A)75 (B)113 (C)226 (D)588。 <96 統測>
( ) 56. 如圖(34)所示,一個平衡的套環被 A、B、C 三股繩索拉扯,其中 A 繩位於水平方向,
C 繩與 B 繩方向如圖所示,若 A 繩張力為 26 N,則 C 繩的張力為多少 N?
(A)10 (B)17 (C)24 (D)26。 <96 統測>

圖(34) 圖(35)

( ) 57. 如圖(35)所示的皮帶輪,直徑為 3 m,承受二個切線方向的外力,此二力對皮帶輪的


中心軸所產生的合力矩大小為多少 N-m?
(A)15 (B)30 (C)75 (D)150。 <97 統測>
( ) 58. 施力於圖(36)所示的扳手上,以轉動螺帽,若施力方向分別為 P、Q、R 與 S 等四個
方向,且四個方向的施力大小皆相同時,則可獲得最大力矩的施力方向為哪一個方
向? (A) P (B) Q (C) R (D) S。 <97 統測>
( ) 59. 如圖(37)所示的交通號誌由二條繩索支撐,已知號誌的質量為 20 kg,則繩索 BC 的
張力約為多少 N? (A) 210 (B) 180 (C) 140 (D) 90。 <97 統測>

圖(36) 圖(37)

2-3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60. 如圖(38)所示的結構,桿件 ABC 與 DE 的重量不計。若有一集中負載 F = 300N 作用


在 C 點,則 E 點的反力大小為多少 N?
(A) 100 (B) 150 (C) 200 (D) 250。 <97 統測>

圖(38) 圖(39)

( ) 61. 如圖(39)所示的質量系統,已知 m1 為 2kg, m 2 為 3kg,所有接觸面均無摩擦且不計


繩重。若此系統保持靜止不動,則 tan θ 的值等於多少?
(A) 0.67 (B) 1.5 (C) 2.0 (D) 3.0。 <97 統測>
( ) 62. 如圖(40)所示的結構,若樑 ACD 與繩索 BC 的重量均可忽略不計,則繩索所承受的
張力大小約為多少 N? (A) 2650 (B) 3500 (C) 5300 (D) 7000。 <97 統測>
( ) 63. 如圖(41)所示的力系,其合力的位置距離 C 點是
(A)右 0.7m (B)左 0.7m (C)右 0.9m (D)左 0.9m。 <98 統測>
( ) 64. 重量為 100N 的圓盤置於光滑的斜面與垂直面上,如圖(42)所示;若已知接觸點 A
的反作用力為 75N,但斜面的角度為未知,則接觸點 B 的反作用力應為多少 N?
(A)115 (B)120 (C)125 (D)130。 <98 統測>

圖(40) 圖(41) 圖(42)

2-38
第2章 同平面力系
綜合練習

( ) 65. 一重量為 7N 之質點受在同一鉛垂面上之兩外力作用,若維持靜止不動,如圖(43)


所示,則下列有關作用力 F 之大小與方向的敘述,何者正確?
(A)tanθ= 4/3 (B)θ= 60° (C)F = 3 2 N (D)θ= 30°。 <99 統測>

圖(43) 圖(44)
( ) 66. 如圖(44)所示為手提袋掛於牆上的掛鉤,手提袋重 W = 100 N,則此手提袋繩的張力
50 100
是多少 N? (A) (B)50 (C) (D)100。 <100 統測>
3 3
( ) 67. 如圖(45) 所示,AB 斜桿壓制一圓柱體,斜桿與圓柱體之重量可忽略不計,斜桿左端
為銷連結,右端受到一垂直向下外力 F = 1000 N,若各物體接觸面皆為無摩擦之光
滑表面,則圓柱體與地面接觸之 C 點反作用力是多少 N?
(A)500 (B) 500 3 (C) 1000 3 (D)2000。 <100 統測>
( ) 68. 如圖(46)所示,一均質的矩形平板 ABCD 受一力 F=100N 作用於 A 點,若以一力 P
及一力偶 M 作用於此矩形平板的質心 G 點,使其產生相同的外效應,則此力及此
力 偶 的 大 小 與 方 向 分 別 為 何 ? (A)P=100N 向 上 , M=20N-m 逆 時 針 方 向
(B)P=100N 向下,M=20N-m 順時針方向 (C)P=100N 向上,M=20N-m 順時針方向
(D)P=100N 向下,M=20N-m 逆時針方向。 <101 統測>

圖(45) 圖(46)

2-3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69. 如圖(47)所示的燈具,以二鍊條吊掛,已知燈具重量為 20 N,則鍊條 AB 的張力為多


少? (A) 8 N (B) 10 N (C) 12 N (D) 14 N。 <102 統測>
( ) 70. 如圖(48)所示之簡支樑負荷,樑重不計,求 B 支承之反力?
(A) 500 N (B) 1000 N (C) 1500 N (D) 2000 N。 <102 統測>

圖(47) 圖(48)

2-40
3 重 心

節名及星級

☆ 3–1 重心、質量中心與形心
☆☆☆ 3–2 線的重心之求法
☆☆☆ 3–3 面的重心之求法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幾乎每年必考基本圓弧線、面之重心和半球體之重心應記熟,
做題時應注意各面積重心座標正負符號,本章做題若能細心,應可
拿滿分。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3
3-1 重心、質量中心與形心
一、重 心
物體的重量即為地心引力作用於此等小質點力之合成。此合力作用點,為物體之重心,
如圖 3-1 所示。若物體重量為 W,細分成各小質點的重量為 W1、W2、W3…等,則 W = W1
+ W2 + W3 + …,各小質量至 x 軸和 y 軸的距離為 y1、y2、y3…和 x1、x2、x3…。設 G 為物
體的重心位置,其座標設為( x , y )。由力矩原理:

圖 3-1

對 y 軸:
W‧ x = W1x1 + W2x2 + W3x3 +…
W1x1 + W2 x 2 + W3 x 3 +LL
∴x=
W

求重心與 x 軸距離即求 y

對 x 軸:
W‧ y = W1y1 + W2y2 + W3y3 +…
W1 y1 + W2 y 2 + W3 y3 +L
∴y=
W
則重心座標 G 為( x , y )可求出。(合力的作用點即為物體的重心)

二、形 心
物體幾何形狀(表面形狀)的中心,稱為形心。

三、質量中心(質心)
物體的質量,可集中於一點以代替全部質量,此點稱質量中心,質量中心與計算重心
的方法相同。

四、重心、質量中心與形心三者之關係
若物體係均質,又有相同密度,且同一材料製成的物體,則重心、質量中心、形心三
者同一點。

3-2
第3章 重 心
3-2 線的重心之求法

3-2 線的重心之求法
一、直線之重心在中點上。

二、一圓周或一橢圓的重心在圓心上。

三、圓弧線的重心在圓心角之平分線上,其重心位置如圖 3-2 所示,其距中心點 O 之距離 x 為


r sin θ
x= ,y= 0
θ
r×b
或x= ( y = 0)
S
其中
⎧ r 為弧線之半徑
⎪θ 為 圓 心 角 之 半 (θ 以 弧 度 表 示 )


⎪ b 為弦長
⎪⎩S 為弧長 圖 3-2
r sin θ
x=
θ
1 2r
1. 當 圓弧線 x = y = ,如圖 3-3 所示。
4 π
2r
x=y=
π

圖 3-3 圖 3-4

π 2r
2. 當半圓弧線時,如圖 3-4 所示, θ = ,則 x = , y = 0。
2 π
(1)線段的重心不一定在線段內。
(2)物體對某直線力矩之代數和為零時,此直線必通過重心。
(3)物體的重量集中在重心,而重心以外均可視作無重量。
(4)重心位置是固定的,不因位置而改變。
(5)對稱物體的重心在對稱軸上。

3-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如右圖所示,三質點之質量中心座標約為多少呢?
距 x 軸多少 cm?

16 kg(1,2),5kg(2,1),4kg(0,0)
 (16 + 5 + 4)‧ x = 16×1 + 5×2 + 4×0
(16 + 5 + 4)‧ y = 16×2 + 5×1 + 4×0
⎧⎪ x = 1.04

⎪⎩ y = 1.48
 距 x 軸即求 y , y = 1.48cm

12 如右圖所示線段 ABCD,試求此線段之重心與 x 軸
之距離。

13 如右圖所示之折線,其重心位置為何?

14 如右圖求重心之座標,並求重心與圓心距離。

3-4
第3章 重 心
3-2 線的重心之求法

15 如右圖所示一線段 OABC,試求此線段之重心座標。

3-1~3-2 立即練習 解-13

( ) 1. 物體對於某直線之力矩代數和為零時,其直線必通過物體之
(A)重心 (B)一端 (C)座標原點 (D)上端。
( ) 2. 物體之重心求法,一般都是應用 (A)拉密定理 (B)定弦定理 (C)力矩原理
(D)餘弦定理。
( ) 3. 設弧線長 b,半徑為 r,弦長為 c,則其重心必在弧線圓心角之平分線上距圓心為
br rc bc c
(A) (B) (C) (D) 。
c b r br
( ) 4. 半圓弧線之重心必在其中心角之平分線上,其距離弧線中心點為
r 2r r 3r
(A) (B) (C) (D) r 為半圓弧線之半徑。
2π π π 2π
( ) 5. 何者正確? (A)物體的重心必在物體之內部 (B)物體對稱於 y 軸時, x = 0
(C)經重心之平面,謂之重心軸 (D)平面之重心,不必為兩重心軸之交點。
( ) 6. 如圖(1)之半圓弧線,半徑為 1cm,則其形心與原點 O 之距離為
2 4 16 + 9π 2 4 + π2
(A) cm (B) cm (C) cm (D) cm。
π 3π 3π π

圖(1) 圖(2)

1 4r 2r
( ) 7. 圓弧線與 x、y 軸相接,半徑為 r,則 (A) x = y = (B) x = y =
4 3π π
2 2 2 2
(C) x = 0, y = r (D) x = r, y =0。
π π
( ) 8. 求圖(2)所示,線段之重心和 y 軸之最短距離為何? (A)6.6 (B)6 (C)7.5 (D)7。

3-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3-3 面的重心之求法
一、對稱平面,如長方形、圓形、正方形等,其重心在對角線交點即為中心點之位置,如圖 3-5
所示。

圖 3-5 各種對稱面之重心

二、三角形之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在三中線的交點上,此重心之位置距離底邊,為高 h 的三分之一,距
頂點之距離為高之三分之二,如圖 3-6 所示。

(1) 若為任意形狀的三角形,可分割為兩個
直角三角形求其重心位置。
(2) 若為任意形狀的四邊形,可分割為兩個
三角形求其重心位置。

三、扇形面積之重心
如圖 3-7 所示,扇形面積之重心,在其所對圓心角之角 圖 3-6 三角形重心之位置
平分線上,距中心點 O 之距離為 x 。
⎧r 為扇形之半徑
⎧ 2 r sin θ ⎧ 2 r ×b ⎪θ為扇形所對圓心角之一半( 以弧度計)
⎪x = × ⎪x = × ⎪
則⎨ 3 θ 或⎨ 3 S 式中 ⎨
⎪ y = 0(對稱X軸) ⎪y = 0 ⎪b 為弦長
⎩ ⎩ ⎪⎩S 為弧長
4r
1. 若為半圓面積時,如圖 3-8 所示。 x = y = 0(對稱 x 軸)

圖 3-7 圖 3-8

3-6
第3章 重 心
3-3 面的重心之求法

1
2. 若為 圓面積時,如圖 3-9 所示。
4
4r
x=y=

1
3. 若 圓,其軸對稱 x 軸時,如圖 3-10 所示,則重心
4
座標距圓心距離。
4 2r 圖 3-9
x= ,y= 0

四、複合形狀之重心
先分成簡單幾何形狀求出個別之重心,再依面積
之力矩原理求之。
A× x =Σ A i x i ,A× y =Σ A i y i

五、梯形重心
圖 3-10

圖 3-11

11 如右圖所示,求扇形面積之重心 x =?

1
2 × 10 ×
2r sin θ 2 × 10 × sin 30° 2 ≒6.37cm
x= = =
3θ π π
3× 3×
6 6
π
( θ 用 30°代入= )
6

12 在右圖中面積之重心位置為?

3-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3 如右圖所示,求重心與 x、y 軸之距離?

14 如右圖所示,邊長 12cm,則此斜線部分重心座標( x , y ),
則x = ?

15 如右圖所示,此斜線部分之重心座標( x , y ), x = ?

16 試求右圖中斜線部分面積之形心至 x 座標軸的距離約為多
少 cm?

3-8
第3章 重 心

17 如右圖組合面積之重心 X = cm。

18 如右圖所示,求斜線面積之重心座標。

19 如右圖若此面積之重心在 y 軸上,則 a 應為若干?

3-3 立即練習 解-14

4 4d 3 2d
( ) 1. 一半圓之形心到底邊(直徑)位置之距離為 (A) d (B) (C) d (D) 。
3 3π 4 3π
4r 3 2
( ) 2. 半徑為 r 之均質平板半圓片的重心至其直線邊緣距離為 (A) (B) r
3π 4π
3r 2r
(C) (D) 。
8π π
1 2r 4r 2 2r 4 2r
( ) 3. 圓弧面之重心距圓心 (A) (B) (C) (D) 。
4 π 3π π 3π

3-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θ θ
4r sin( ) r sin( )
r sin θ 2r sin θ 2 2 。
( ) 4. 如圖(3)扇形面積重心 X = (A) (B) (C) (D)
θ 3θ 3θ θ
( )
2

圖(3) 圖(4)

2( a + b ) h ( 2a + b ) h ( 2b + a ) h
( ) 5. 如圖(4)求梯形重心距底部 (A) (B) (C)
3(a + b) 3(a + b) 3(a + b)
( 2b + 3a )h
(D) 。
3(a + b)
1 2 3
( ) 6. 正三角形邊長為 a,重心距頂點多少 a? (A) a (B) a (C) a (D) 3a 。
3 3 3
( ) 7. 如圖(5),其形心距離底邊 x 軸為若干?
(A)2.7cm (B)2.5cm (C)2.3cm (D)2.9cm。

圖(5) 圖(6)

( ) 8. 圖(6)斜線部分之重心座標( x , y ) =
4 2 -4 2 4r -4r 4r 4r -4 2r 4 2
(A) r, r (B) , (C) , (D) r, r。
9π 9π 9π 9π 9π 9π 9π 9π
( ) 9. 如圖(7)所示均勻木板,其重心至左側之距離 x 為
多少 cm?
(A)4.6
(B)5.6
(C)5.9
(D)6.3。

圖(7)

3-10
第3章 重 心
3-3 面的重心之求法

( ) 10. 圖(8)所示之圖形,其斜線部分之重心座標與 x 軸距離為


(A)1.8 (B)2.8 (C)3.8 (D)4.8 cm。

圖(8) 圖(9)

( ) 11. 圖(9)之斜線部分為一半圓去掉一長方塊之面積,此斜線面積之形心 y 為
1 2 4
2-1 2-1 2-1
2-1
(A) 2 h (B) 3 h (C) h (D) 3 h。
π-2 π-2 π-2 π-2

( ) 12. 圖(10)面積的形心位置 y 為多少 cm? (A)10 (B)9 (C)8 (D)7。

圖(10) 圖(11)

( ) 13. 如圖(11)斜線所示的四分之三圓面積,若圖中之 a = π,其形心的直角坐標( x , y )


約為多少?(註:π = 3.14)
(A) ( 1.12 , 1.12 ) (B) ( 1.33 , 1.33 ) (C) ( 1.49 , 1.49 ) (D) ( 1.67 , 1.67 )。
( ) 14. 將一張邊長 L 的正方形色紙的一角對折進來,如圖(12)
所示,此時色紙的重心位置與原來正方形的重心比
較,會偏移多少距離?
2 2
(A) L (B) L
48 36
2 2 圖(12)
(C) L (D) L。
24 12

3-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3 解-16

( ) 1. 物體之重心、形心、質心同在一點上之條件為 (A)同緯度 (B)均質 (C)同緯度且


均質 (D)以上皆非。
4r 1
( ) 2. 已知半圓片之重心至直徑之距離為 ,r 為半圓之半徑,則 圓的重心距離圓中心
3π 4
4 2 r 3 2 r 8 r 8 3 r
為 (A) × (B) × (C) × (D) × 。
3 π 4 π 3 π 9 π
( ) 3. 如圖(1)所示之形心位置為 (A) x = 2.8cm, y = 3.7cm (B) x = 3.7cm, y = 2.8cm
(C) x = 3cm, y = 4cm (D) x = 4cm, y = 3cm。

圖(1) 圖(2)

( ) 4. 如圖(2)所示正方形 ABCD 板,每邊長 12cm,以二對角線分為 4 個三角形,若切去


14 4
其一,則殘餘部分 ABOCDA 之重心 OG 為 (A) (B) 4 (C) 2 (D) cm。
3 3
( ) 5. 物體對於某直線之力矩代數和為零時,其直線必通過物體之
(A)重心 (B)一端 (C)座標原點 (D)上端。
( ) 6. 凡物體乃由多數小分子集合而成,故物體重量為地心引力作用於此等小分子之平行
力之合成,此合力之作用點即為物體之 (A)質心 (B)形心 (C)重心 (D)中心。
( ) 7. 物體重心位置之求法,一般採用 (A)拉密定理 (B)正弦定理 (C)力矩原理
(D)餘弦定理。
2 1 1 1
( ) 8. 三角形的形心距離頂點 (A) 高 (B) 高 (C) 高 (D) 高。
3 2 3 4
4r
( ) 9. 半圓面積之重心位於距圓心 處,圖(3)畫斜線部分之重心為

(A) x = y = 0.21r (B) x = y = 0.23r
(C) x = y = 0.25r (D) x = y = 0.27r。
( ) 10. 半徑為 r 之均質平板半圓片的重心至其直線邊緣距離為
圖(3)
4r 3 2 8r 3r
(A) (B) r (C) (D) 。
3π 4π 3π 8π

3-12
第3章 重 心
綜合練習

( ) 11. 如圖(4)所示,T 形的形心位置座標(x,y)為


(A)(30,36) (B)(30,38) (C)(30,40) (D)(30,42)。

圖(4) 圖(5)

( ) 12. 半圓弧之重心,距離圓心為何?(此圓之半徑為 r)
r r 2r 4r
(A) (B) (C) (D) 。
2π π π 3π
( ) 13. 如圖(5)所示,斜線部分面積之重心座標為
r r r r
(A)( ,0) (B)(- ,0) (C)( ,0) (D)(- ,0)。
3 3 6 6
( ) 14. 一圓弧線半徑為 r,其弧線所對之圓心角為 θ (rad),則該弧線之形心位置至圓心之距
θ
2r sin( )
r sin θ r sin θ 2r sin θ 2 。
離為 (A) (B) (C) (D)
θ 2θ θ θ
( ) 15. 右圖(6)所示圖形為一鐵線彎成 ABCD 三段,若此鐵線之重心為(XC,YC),則 XC 最
接近下列何者? (A)3.50cm (B)4.05cm (C)4.35cm (D)4.65cm。

圖(6) 圖(7)

( ) 16. 如圖(7)ABCDOA 為一均勻薄鐵片,則此鐵片之重心距 X 軸之距離最接近


(A)2.15cm (B)2.20cm (C)2.25cm (D)2.30cm。
( ) 17. 半徑 r 之圓盤,由材料 1 和材料 2 兩個半圓所組成。若材料 1 之密度恰為材料 2
之兩倍,則此圓盤之質心至圓心之距離應為
2r 8r r 4r
(A) (B) (C) (D) 。
3π 3π π 9π

3-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8. 如圖(8)所示,I 型平面之形心位置距離 X 軸約為若干?


(A)5.5cm (B)8.5cm (C)14cm (D)7cm。

圖(8) 圖(9)

( ) 19. 如圖(9)所示之截面積,試求該面積之形心至 x 軸之距離約為若干 cm?


(A)2.2 (B)2.0 (C)1.8 (D)1.6。
( ) 20. 下列敘述何者為錯誤? (A)一段直線之形心為該直線之中點 (B)物體的重力合力
之作用線必通過形心 (C)細圓環的形心為該圓之圓心 (D)均質圓球之重心即為球
心。
( ) 21. 試求圖(10)中斜線部分面積之形心至 x 座標軸的距離約為多少 cm?(圖中尺寸以 cm
為單位) (A)3.14 (B)3.41 (C)4.13 (D)4.31。
( ) 22.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任何非均質物體,其重心、質心與形心必合而為一
(B)一個均質的球體或其球面之重心,即其球心 (C)一個物體的重心,可視為物體
全部重量均集中於該點 (D)將一物體懸吊空中,其重心必在重力作用線上。
( ) 23. 圖(11)所示之剖面(塗黑)部分,其形心位置至 X 軸之距離為
(A)54.31mm (B)64.31 mm (C)74.31mm (D)84.31mm。
( ) 24. 如圖(12)所示之斜線面積,其形心位置至 y 軸之距離最接近下列何者?
(A)3.3cm (B)2.7cm (C)2.3cm (D)1.7cm。 <90 統測>

圖(10) 圖(11) 圖(12)

3-14
第3章 重 心
綜合練習

( ) 25. 已知-T 形斷面,如圖(13)所示,C 為其形心,試問 C1 等於多少 mm?


(A)35.5 (B)34.5 (C)33.5 (D)32.5。 <91 統測>

圖(13) 圖(14)

( ) 26. 圖(14)所示之剖面,其形心到 x 軸之距離為多少 mm?


(A)42.5 (B)87.5 (C)100 (D)140。 <91 統測>
( ) 27. 有關物體重心的特性,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一均勻材質的球體,其重心即為球
心 (B) 重心位置是固定的,不因位置的變更而改變 (C) 重心一定在物體的內部
(D)均勻材質且形狀對稱之物體,重心必在其對稱軸上。 <92 統測>
( ) 28. 下列有關重心、形心、與質心的描述,何者不正確?
(A)物體重力之合力的作用線一定會通過該物體的重心
(B)物體的質心位置可以在該物體的外部
(C)物體的形心座標會因參考座標不同而改變
(D)對所有物體而言,重心、形心、與質心位置會在同一點。 <93 統測>
( ) 29. 如圖(15)所示,試求該面積形心至 x 軸之距離為多少?
4 1 5 2
(A) b (B) b (C) b (D) b 。 <94 統測>
9 2 9 3
( ) 30. 如圖(16)所示,組合線段 OABCDE 之重心座標( x , y )為
(A) x =1.6, y =1.8 (B) x =1.6, y =2.6
(C) x =2.7, y =3.2 (D) x =4.8, y =3.4。 <95 統測>

圖(15) 圖(16)

3-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31. 如圖(17)所示,斜線部分面積之重心座標( x , y )為 (A) x =29.8, y =27.4


(B) x =27.4, y =29.8 (C) x =60, y =40 (D) x =40, y =60。 <95 統測>

圖(17) 圖(18)

( ) 32. 如圖(18)所示的線段 ABC,其中 AB 線段及 BC 線段的長度均為 10,則線段 ABC


的形心座標為 (A) (3,8) (B) (6,0) (C) (5,4) (D) (6,4)。 <96 統測>
( ) 33. 如圖(19)所示的二個均質且密度相同的球體,已知大球的半徑為 2r,小球的半徑為 r。
大球與小球相切,大球的球心與座標原點重合,小球的球心在 x 軸座標上,則由此
二球所組成的組合球體重心與大球球心之間的距離為多少?
1 2 4
(A) r (B) r (C) r (D) r 。 <97 統測>
3 3 3

圖(19) 圖(20)

( ) 34. 圖(20)面積的形心位置 y 為多少 cm? (A)10 (B)9 (C)8 (D)7。 <98 統測>
( ) 35. 如圖(21)所示 ABCD 與 EFCD 為兩塊厚度相等的均質矩形板,已知 ABCD 矩形板的
重量是 EFCD 板的兩倍,且重力方向是在座標 y 軸方向,則下列關於此複合板的重
心、形心與質心之敘述,何者錯誤? (A)重心、形心與質心的 x 座標相同 (B)重
心與質心在同一點 (C)重心與形心在同一點 (D)形心到 x 座標軸的距離為 2a。
<99 統測>

圖(21)

3-16
第3章 重 心
綜合練習

( ) 36. 如圖(22)所示之斜線區域,其半徑 r1 = 3 cm,r2 = 9 cm,若 G 點為該斜線區域之形


8 13 16
心位置,則 y 是多少 cm? (A) (B) (C) (D)6。 <100 統測>
π π π

圖(22) 圖(23)

( ) 37. 如圖(23)斜線所示的四分之三圓面積,若圖中之 a = π,其形心的直角坐標(x, y )約


為多少?(註:π = 3.14)
(A) ( 1.12 , 1.12 ) (B) ( 1.33 , 1.33 )
(C) ( 1.49 , 1.49 ) (D) ( 1.67 , 1.67 )。 <101 統測>
( ) 38. 組合線段如圖(24)所示,求形心 X 之位置?
(A)3 mm (B)4.5 mm (C)6 mm (D)9 mm。 <102 統測>

圖(24)

3-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3-18
4 摩 擦

節名及星級

☆ 4–1 摩擦之種類
☆☆☆☆☆ 4–2 摩擦定律
☆☆ 4–3 摩擦角與靜止角
☆☆☆☆ 4–4 滑動摩擦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每年考的非常多,應多勤於演算,摩擦定律,靜止角、滑動、
滾動和皮帶摩擦均應詳記,斜面上下滑動更要每一題均加以計算。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4
4-1 摩擦之種類
一、摩擦定義
物體有相對運動或滑動之傾向時,其接觸面上,會產生阻止相對運動或滑動傾向之力,
此力稱為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與運動方向相反,與接觸面平行。

二、摩擦之種類
1. 靜摩擦
(1) 靜摩擦:物體未發生滑動時之摩擦力稱為靜摩擦,靜摩擦力的大小隨外力 P 之作
用情形而改變。
(2) 最大靜摩擦:物體開始要滑動時之瞬間,其摩擦力最大,稱為最大靜摩擦。最大
靜摩擦力等於有效推力。
2. 動摩擦
物體滑動後接觸面之阻力,稱為動摩擦,動摩擦比最大靜摩擦小,動摩擦的大小不
因外力之變化而改變。
3. 滾動摩擦
物體滾動所受之阻力,稱為滾動摩擦。
動摩擦、最大靜摩擦、靜摩擦之關係,如圖 4-1 所示。

(1) 摩擦力與運動方向相反。
(2) 減少摩擦力之方法為塗潤滑劑或改滑動為滾動。

圖 4-1

4-2
第4章 摩 擦
4-2 摩擦定律

4-2 摩擦定律
一、摩擦定律(由庫侖在 1781 年發表)
1. 摩擦力與接觸面之面積大小無關,但與接觸面之性質有關。
2. 摩擦力與正壓力成正比;但摩擦係數不因正壓力之增減而變化。
3. 動摩擦係數小於最大靜摩擦係數。
4. 改變運動方向,會增大摩擦力。速度越高,則動摩擦係數越小。
5. 溫度之變化對摩擦力之影響甚小。

二、摩擦係數
1. 靜摩擦係數:( μ S )
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成正比,稱為靜摩擦係數。
f ′ = μS N
( f ′ :最大靜摩擦力,N:接觸面之正壓力 )
正壓力與接觸面垂直。
2. 動摩擦係數:( μ k )
動摩擦力與接觸面正壓力之比值,稱為動摩擦係數。
fk = μ k N(fk:動摩擦力)

(1) 摩擦係數 μ =0 時為完全光滑面, μ = ∞時為完全粗糙面,故摩擦係數之範圍為 0< μ <∞。


(2) 靜摩擦係數>動摩擦係數>滾動摩擦係數。

圖 4-2 為各種情況之正壓力 N(由 ∑ Fy = 0 求出)


N=W N + Psin θ = W N = Psin θ + W


∴N = W-Psin θ
(a) (b) (c)

下滑時 f 向上
N = Wcos θ N = Psin θ + Wcos θ N + Psin θ = Wcos θ
上滑時 f 向下 上滑時 f 向下 N = Wcos θ -Psin θ
(d) (e) (f)

圖 4-2

4-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1 200N 之物體置於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需水平力為 100N,則接觸面之摩擦係數為


若干?(註:單位之 N 表牛頓,f = μ N 之 N 表正壓力)

由 ∑ Fy = 0,200-N1 = 0,N1 = 200N


∵ ∑ Fx = 0,100-f = 0,f = 100N
由 f = μ N1,100 = μ ×200
∴ μ = 0.5

【題型一】力量有夾角

12 如右圖所示,一物體重量為 100N,物件與水平面間之摩
擦係數為 0.25,則求使物體滑動所需之作用力 F 為若干?

13 如右圖所示,100N 之力作用於物體,恰使物體開始滑
動,求接觸面之摩擦係數。

4-4
第4章 摩 擦
4-2 摩擦定律

【題型二】傾倒問題

14 如右圖所示為一寬度 b 之方塊重 W,靜置於一水平面


上,若物體與水平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μ (如圖)
,今有一
水平力 P 作用於其上時,試求使物體移動而不生傾倒的
P 力作用點最高位置。

【題型三】兩物體移動之問題
15 如右圖,A 物體重 100N,用一繩繫於一端,並置於
重 300N 之 B 物體上,A 與 B 間之摩擦係數為 μ 1 =
0.2,B 物體與地面之摩擦係數為 μ 2 = 0.1,求使 B
物體即將向右滑動之力 P。

16 如右圖所示,要拉動 300N 運動時,P = ?


( μ 均為 0.1)

4-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題型四】垂直落下問題

17 如右圖之兩題目欲使物體不滑下
之最小力量 P 各為多少?

(a) (b)

【題型五】梯子與牆壁的問題

18 如右圖所示,一梯子重 40N 靠於光滑之牆壁,若梯與地


面之摩擦係數為 0.4,若梯子不滑倒,則 tan θ = ?

19 如右圖所示,梯重 80N,直牆為光滑面,梯與地板
之摩擦係數為 0.4,今欲使梯子開始向右運動,試
求所需 P 力之大小?

4-6
第4章 摩 擦
4-2 摩擦定律

【題型六】求摩擦力的問題
求摩擦力的題目要小心!!是陷阱!!
判斷法:1. 物體不動→用合力 = 0 求摩擦力,不能用 f = μ N,求摩擦力。
2. 物體運動→用 f = μ N 求摩擦力。

1 10 μ = 0.2,物體重 100N
若 (1)拉力 P = 5N,則摩擦力 = 5N(∵靜止)
(2)拉力 P = 10N,則摩擦力 = 10N(∵靜止)
(3)拉力 P = 15N,則摩擦力 = 15N(∵靜止)
(4)拉力 P = 30N,則摩擦力 = 20N(∵運動)

111 如右圖,求摩擦力 =?

121 物體重 100N 在 30°斜面摩擦係數 μ = 0.2,則


(1) 若 P = 40N,則摩擦力 = 。
(2) P = 物體可上滑。
(3) P = 物體下滑。

4-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31 如右圖所示,一物重 500N,置於一斜面上,斜面之


μ = 0.50,試求摩擦力:

4-1~4-2 立即練習 解-20

( ) 1. 若有一物體置於水平面上,在平面方向施以作用力,而不致滑動,此時之摩擦力應為
(A)靜摩擦係數乘以正壓力 (B)作用力 (C)靜摩擦角乘以正壓力 (D)以上皆非。
( ) 2. 當一個物體放置於一個平面上並受一個拉力 P 作用時,在產生滑動前,其摩擦力之
大小與拉力 P 之大小 (A)沒有關係 (B)成正比 (C)成反比 (D)不成比例。
( ) 3. 摩擦力與接觸面積大小成 (A)正比 (B)反比 (C)無關 (D)不能決定。
1
( ) 4. 摩擦係數之值為 (A)0< μ <1 (B)0< μ <∞ (C)1< μ <2 (D)0< μ < 。
2
( ) 5. 一物體與平面接觸,若產生摩擦力則 (A)動摩擦大於靜摩擦 (B)摩擦角必大於靜
止角 (C)摩擦係數可大於 1 (D)以上皆非。
( ) 6. 根據庫侖試驗知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最大靜摩擦與接觸面之正壓力成正比
(B)最大靜摩擦與接觸面之大小成正比 (C)摩擦係數之大小與正壓力大小無關
(D)最大靜摩擦常大於動摩擦。
( ) 7. 下列敘述,兩接觸機件間的摩擦係數以何者為最大? (A)靜摩擦 (B)滑動摩擦
(C)滾動摩擦 (D)以上皆非。
( ) 8. 摩擦的知識以及摩擦係數是如何得來的 (A)實驗 (B)純理論分析 (C)畫自由體
圖 (D)圖解。
( ) 9. 圖(1)中,物體 W = 200N,靜置於水平面上,該物與水平面
之摩擦係數為 0.25,現用水平力 P = 20N 推它,則摩擦力為
(A)10 (B)20 (C)30 (D)40 牛頓。 圖(1)

( ) 10. 如圖(2)所示,在不滑動情況下,使重
W = 100N 在作用力 F = 50N 的作用
時,不致翻倒的最小高度 h 為何?
(A)1m
(B)2m
(C)2.5m
(D)3m。
圖(2)

4-8
第4章 摩 擦
4-2 摩擦定律

( ) 11. 一物體重 2N,置於與水平面夾角 30º 之斜面上,斜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1,則物體與


1 3
斜面之摩擦力為多少 N? (A)1 (B) (C) 3 (D) 。
2 2
( ) 12. 梯子靠在牆上,如圖(3)所示,設牆面為光滑,梯與地面之 μ =0.5,欲使梯子不滑倒
時,則 θ 之正切值 tan θ 為 (A)0.5 (B)1 (C)1.25 (D)2。

圖(3) 圖(4)

( ) 13. 如圖(4)所示,對稱圓柱體重 600N,直牆為光滑面,及圓柱與水平面間之摩擦係數


為 0.2,決定不致使圓柱體轉動之最大 P 值為
(A)400N (B)500N (C)600N (D)700N。
( ) 14. 如圖(5)所示,A 重 120N,B 重 80N,接觸面之靜摩擦係數皆為 0.1,欲推動 B 物體,
則 P 至少為 (A)12 (B)20 (C)32 (D)44。

圖(5) 圖(6)

( ) 15. 如圖(6)所示,W 為 50N 平面之靜摩擦係數為 0.5,欲使物體開始滑動,至少必須加


若干之 P 力? (A)25N (B)40N (C)50N (D)60N。
( ) 16. 如圖(7)所示,若甲重 100N,乙重 60N,水平面之摩擦係數為 0.4,則彈簧受張力為
(A)20 (B)40 (C)60 (D)80 N。

圖(7) 圖(8)

( ) 17. 當物體置於平面,受水平推力 P 作用,令物體與平面之間摩擦力為 f,如圖(8)所示


為水平推力 P 與摩擦力 f 之關係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區間(I),物體
是運動的 (B)fb 是最大靜摩擦力 (C)fa 是動摩擦力 (D)θ 角度一定是 45º。

4-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8. 如圖(9)所示,水平外力 F 作用於兩個緊鄰的物體 A 與 B,已知物體 A 質量 10 kg,


物體 B 質量 20 kg,物體 A 及物體 B 與地面間之靜摩擦係數分別為 0.5 及 0.25,則
可使得兩物體即將開始產生滑動的最小外力 F 為多少 N?
(重力加速度 g = 9.8 m/ sec2) (A)10 (B)30 (C)49 (D)98。

圖(9) 圖(10)

( ) 19. 如圖(10)所示,已知物體 A 質量為 100 kg,物體 A 與地面間之動摩擦及靜摩擦係數


分別為 0.45 及 0.5,重力加速度為 10 m / s2,當以水平外力 P = 300 N 施於物體 A 時,
求物體 A 承受之摩擦力為多少 N? (A)0 (B)300 (C)450 (D)500。

4-3 摩擦角與靜止角
一、摩擦角 φ
總反力 R(正壓力 N 與最大靜摩擦力 F′ 兩者之合力)與正壓力 N 之夾角 φ ,稱為摩擦
角(Angle of Friction),如圖 4-3 所示。

圖 4-3 圖 4-4

二、靜止角 θ
物體靜置於一傾斜面上,如斜面傾斜角逐漸增加至 θ ,斜面上之物體開始下滑,則 θ 角
定義為靜止角。摩擦角等於靜止角,其正切值均等於摩擦係數,即 φ = θ ,
tan φ = tan θ = μ

補充觀念:
如圖 4-4 所示,若摩擦角 φ ,則 P 與地面夾角 α ,當 φ = α 時,P 拉力最小即可拉動物體,
若 φ = 20°時,當 α = 20°時,P 拉力最小。

4-10
第4章 摩 擦
4-3 摩擦角與靜止角

11 一物體置於一水平面上,水平面逐漸傾斜至 45°時,物體開始滑下,則其摩擦角為若
干?又摩擦係數為多少?

(1) 靜止角=摩擦角 = 45°


(2) 摩擦係數 μ = tan θ = tan45° = 1

12 一物塊置於一平板上,當平板傾斜至如右圖時,物塊開
始下滑,則物塊和平板間之靜摩擦係數為多少?

13 60N 物體置於水平板上,使其開始運動所需要之水平拉力為 20 3 N,若將該板之一


端徐徐升高,則當與水平面夾幾度時,物體將開始下滑?

4-3 立即練習 解-21

( ) 1. 摩擦係數為摩擦角之 (A)正切 (B)餘切 (C)正弦 (D)餘弦。


( ) 2. 摩擦角等於 30°,則摩擦係數等於 (A)0.5 (B)0.886 (C)1 (D)0.577。
( ) 3. 下列有關摩擦之敘述,何者有誤? (A)動摩擦力小於靜摩擦力 (B)摩擦角愈大,
摩擦力則愈大 (C)摩擦力和接觸面大小無關 (D)靜止角和摩擦角常不相等。
( ) 4. 移動水平面重 20N 物體需要水平力 10N,則此板需傾斜角度為若干,物體將開始下
4 3 1
滑? (A) tan −1 ( ) (B) tan −1 (2) (C) tan −1 ( ) (D) tan −1 ( )。
3 4 2
( ) 5. 如圖(11)所示,摩擦角 30°,則拉力 P
與水平面夾幾度時,拉力最小即可拉
動物體?
(A)10 (B)20 (C)30 (D)60。
圖(11)

4-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4-4 滑動摩擦

一、當作用力 P 平行於斜面時之探討:若斜面與水平夾 α 角,物重 W,摩擦係數 μ ,摩擦角 φ 。


1. 沿斜面上拉時,至少出力 P,如 4-5 圖(a)所示。
sin( φ + α )
∴上拉時作用力 P = W
cosφ

(a) (b)

圖 4-5

2. 當物體沿斜面下滑時,則摩擦力向上,如 4-5 圖(b)所示。


sin( φ-α )
∴P = W
cosφ

二、作用力 P 平行於水平面(如圖 4-6 所示)


1. 作用力 P 為水平力,沿斜面上推一重量為 W 的物體,若物體與斜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μ ,
摩擦角為 φ ,斜面與水平夾角為 α ,則上拉時作用力
P = Wtan( φ + α )
2. 若物體沿斜面滑下,則同上式可算出
P = Wtan( φ - α )
∴物體下滑時,
作用力 P = Wtan( φ - α )

圖 4-6

4-12
第4章 摩 擦
4-4 滑動摩擦

【題型七】斜面的問題

11 如右圖所示,設 W = 50N, μ = 0.6,斜面上之夾角


45°,則 P 力在若干 N 以內,可維持該物體於靜止
狀態?

(1) 設物體往上滑動,則 f 向下,如圖(a)所示


由 ∑ Fy = 0,N-50cos45° = 0
∴N = 50cos45°
由 ∑ Fx = 0,P-f-50sin45° = 0
P-0.6(50cos45°)-50sin45° = 0
∴P = 56.56N
(2) 設物體往下滑動,則 f 向上,如圖(b)所示
由 ∑ Fy = 0,N = 50cos45°
由 ∑ Fx = 0,P + f-50sin45° = 0
P + 0.6(50cos45°)-50sin45° = 0
(a)
∴P = 14.14N
∴維持物體於靜止狀態所需之 P 為
14.14N ≤ P ≤ 56.56N

(b)

12 如右圖所示,若物體與斜面間之摩擦係數 0.25,當
物體受一水平力 P 作用恰可使其不動,則該水平力
之大小為若干?

13 兩重物放置於斜面上,其連接如右圖所示,左邊斜
面粗糙,其 μ = 0.5,右邊斜面光滑,滑車亦光滑,
則在平衡狀況下 W 之範圍若干?

4-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4-4 立即練習 解-21

( ) 1. 如圖(12)所示,一重 100N 之方形物體置於斜面上,其間之摩擦係數為 0.3,求能使


方形物體剛好上滑,所需之 W 重量大小為 (A)84 (B)36 (C)60 (D)108 N。

圖(12) 圖(13)

( ) 2. 如圖(13)所示,若 A 重 100N,接觸面間之摩擦係數均為 0.4,則欲使兩物體移動 B


物至少需重多少 N? (A)71.4 (B)38.5 (C)40 (D)142.8。
( ) 3. 一與水平成 θ 的斜面上置放一重 W 的物體,物體受一與斜面平行之向上推力 P 作用
假設 θ 、W 及物體與斜面間之摩擦係數 μ 均為已知,則
(A)當物體即將向下滑動時,推力 P = Wcos θ - μ Wsin θ
(B)當物體即將向下滑動時,推力 P = Wsin θ + μ Wcos θ
(C)當物體即將向上滑動時,P = Wcos θ - μ Wsin θ
(D)當物體即將向上滑動時,P = Wsin θ + μ Wcos θ 。
( ) 4. 如圖(14)所示,A 物體重 3600kgw,B 物體重 1000kgw,B 物體與水平面間之靜摩擦
係數μ = 0.10(A 物體與 B 物體之間和 A 物體與牆面之間的摩擦力均不計)則 B 物
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為多少牛頓?
(A)260 牛頓 (B)300 牛頓 (C)460 牛頓 (D)2940 牛頓。

圖(14)

4-14
第4章 摩 擦
綜合練習

4 解-22

( ) 1. 一重 W 的物體受一水平拉力 P 的作用,則關於此物體在一靜止表面之直接接觸摩
擦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當物體處於平衡(靜止)時之摩擦力為拉力 P
(B)當拉力 P 增大到使物體即將滑動時之摩擦力為最小 (C)物體滑動開始後之摩擦
力逐漸增大 (D)物體滑動後之摩擦力大於物體即將滑動時之摩擦力。
( ) 2. 由庫侖試驗所得摩擦定律之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摩擦力之大小與接觸面之
正壓力有關 (B)摩擦力之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 (C)靜摩擦係數比動摩擦係數
大 (D)摩擦力之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 ) 3. 圖(1)所示之滑塊質量為 10N,靜止於水平面上,滑塊
與地面間的靜摩擦係數 0.7,動摩擦係數 0.6,當水平
力 F = 6.5N 作用於滑塊時,摩擦力大小為
圖(1)
(A)0 (B)6 (C)6.5 (D)7 N。
( ) 4. 承上題,若 F = 8N 時,摩擦力大小為 (A)0 (B)6 (C)6.5 (D)7 N。
( ) 5. 如圖(2)所示,兩物體的質量分別為 M、m,而且 M>m,重力加速度為 g,若要使物
體靜止不動,則摩擦力 f 至少為若干?
(A)f = (M + m)g (B)f = (M-m)g (C)f = Mg (D)f = mg。

圖(2) 圖(3)

( ) 6. 如圖(3)之物塊重 280N,若物塊和地面間之摩擦係數 μ = 0.4,則二者間之摩擦力為


多少 N? (A)60 (B)72 (C)80 (D)112。
( ) 7. 如圖(4)之物塊 W = 100N 置於 30°之斜面上,二者間之摩擦係數 0.3,當繩之拉力
F= 40N 時,物塊和斜面間之摩擦力最接近 (A)10 (B)20 (C)25 (D)40 N。

圖(4) 圖(5)

( ) 8. 如圖(5),繩索與輪間之摩擦不計,其餘接觸面之靜摩擦係數 μ = 0.2,則 P 力至少應


多大才可拉動? (A)160N (B)140N (C)120N (D)100N。

4-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9. 如圖(6)所示之均質物重 50N,與地面之靜摩擦係數為 0.3,當 P 由小逐漸加大時,


問 P 增大至多少方可使物體開始發生運動?又先發生者為何種運動?
(A)當 P = 15N 時,物體先開始發生滑動,但不會傾倒
(B)當 P = 15N 時,物體先開始發生傾倒,但不會滑動
(C)當 P = 20N 時,物體先開始發生滑動,但不會傾倒
(D)當 P = 20N 時,物體先開始發生傾倒,但不會滑動。

圖(6) 圖(7)

( ) 10. 如圖(7)所示,物重 100N,物體與斜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0.3,欲使物體靜止在斜面上,


則 W 值 之 範 圍 為 (A)26N ≤ W ≤ 56N (B)34N ≤ W ≤ 65N (C)32N ≤ W ≤ 72N
(D)36N ≤ W ≤ 84N。
( ) 11. 如圖(8)所示,一梯子重量為 W 靠於一光滑的牆壁,若梯子達即將滑動之狀態,則
梯子與地面之摩擦係數為若干? (A)0.375 (B)0.225 (C)0.300 (D)0.281。

圖(8) 圖(9)

( ) 12. 圖(9)中梯子重 100N,梯與地板之摩擦係數為 0.5,梯與牆之摩擦係數為 0.25,今欲


使梯子開始向右運動,則需 P 力大小為 (A)102N (B)128N (C)150N (D)160N。
( ) 13. 如圖(10)所示,一重 50N 之物體靜置於一斜面上,以
一質量不計之細繩繞經無摩擦之滑輪,而連接另一重
為 W 之物體,若接觸面間的靜摩擦係數為 0.4,則
W 為下列何值時,該 50N 之物體會開始移動?
(A)48N
(B)40N
(C)30N 圖(10)
(D)20N。

4-16
第4章 摩 擦
綜合練習

( ) 14. 如圖(11),若物體與平板間之摩擦係數為 μ ,則當物體開始往下滑時,F =


(A)W( μ sin α + cos α ) (B)W(sin α + μ cos α )
(C)W( μ cos α -sin α ) (D)W(sin α - μ cos α )。

圖(11) 圖(12)

( ) 15. 如圖(12)所示,有一物體重 W,置於一水平面上,物體與平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μ ,


若欲以一個與水平成 θ 之推力 P 作用使其移動,試求 P 力之大小至少應為若干?
μW μW μW μW
(A) (B) (C) (D) 。
cos θ + μ sin θ μ cos θ + sin θ μ cos θ-sin θ cos θ-μ sin θ
( ) 16.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兩接觸物體間之動摩擦恆比最大靜摩擦小 (B)靜摩擦係
數與物體間接觸面大小成正比 (C)同一材料時,兩接觸物體間之接觸面愈粗糙,摩
擦係數愈大 (D)最大靜摩擦與接觸面正壓力之比稱為靜摩擦係數。
( ) 17. 如圖(13)所示,有一重 10N,長 3m 的樓梯,斜靠在
一光滑的直立牆上,當重 45N 的人爬至距 A 點 1m
處,樓梯開始下滑,試求樓梯與地面間之摩擦係數約
為若干?
(A)0.35
(B)0.32
(C)0.27
(D)0.24。
圖(13)

( ) 18. 兩相互接觸之物體,其摩擦力之大小與下列何者成正比? (A)接觸面積之大小


(B)接觸面間正壓力之大小 (C)滑動速度之快慢 (D)接觸時間之長短。<90 統測>
( ) 19. 如圖(14)所示,一物體重量為 W,置於粗糙斜面上,
物體與斜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μ ,力 P 之方向與斜面平
行,若欲使該物體向上移動,則力 P 之大小至少應為
若干? (A)Wsin θ + μ Wcos θ
(B)Wsin θ - μ Wcos θ (C)Wcos θ + μ Wsin θ
圖(14)
(D)Wcos θ - μ Wsin θ 。 <90 統測>
( ) 20. 圖(15)所示之均質長方塊,其質量為 100N,寬為 2m,
高為 6m,該物體與地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0.5,若此物
體受到水平力 F 作用,則發生滑動而不致傾倒之最大
h 值為多少 m?
(A)2 (B)3 (C)4 (D)5。 <91 統測>

圖(15)

4-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1. 一物體置於圖(16)所示之斜面上,若斜面之傾斜角 θ 逐漸
增加到 30°,物體即開始下滑,則此物體與斜面之摩擦
係數為多少?
2 3 1 3
(A) (B) (C) (D) 。 <91 統測> 圖(16)
2 2 2 3
( ) 22. 一物體其重量為 100N,摩擦係數為 0.2,若有 10N 的水平拉力作用於物體上,則該
物體的摩擦力為 (A)10N (B)20N (C)98N (D)196N。 <92 統測>
( ) 23.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摩擦力與接觸面的正壓力成反比 (B)接觸面積愈大摩
擦力愈大 (C) 摩擦係數 μ 的範圍為 0< μ < ∞ (D) 物體的運動速度愈大摩擦力愈
大。 <92 統測>
( ) 24. 如圖(17)所示,200N 的外力作用於水平放置的物體重心 G 上,該物體重量為 520N。
如該外力在圖示角度,可使該物體即將開始產生滑動,求物體與地面之間的靜摩擦
係數為多少? (A)0.31 (B)0.25 (C)0.23 (D)0.18。 <93 統測>

圖(17) 圖(18)

( ) 25. 如圖(18)所示,重 100 N 之滑塊自靜止狀態釋放,滑塊與斜面間之最大靜摩擦係數為


0.3,試求不使滑塊下滑之最小彈簧初始拉力為多少 N ?
(A)36 (B)60 (C)84 (D)96。 <94 統測>
( ) 26. 如圖(19)所示,物體 A 放置於斜面上,重量為 80N,其與斜面之摩擦係數為 0.25,
若欲使物體 A 不會往下滑動,則力量 F 至少應為多少 N?
(A)6 (B)12 (C)22 (D)32。 <95 統測>

圖(19) 圖(20)

( ) 27. 如圖(20)所示,重量為 W 的物體 A 放在旋轉樞軸為 B 的平板上,當此平板向上傾


斜到 θ =30o 時,物體開始下滑,則此平板與物體間的靜摩擦係數μ為
1 1 3
(A) (B) (C) (D) 3 。 <96 統測>
2 3 2
( ) 28. 下列有關摩擦力的敘述,何者錯誤? (A)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B)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乾濕程度無關 (C)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材質有關
(D)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 <96 統測>

4-18
第4章 摩 擦
綜合練習

( ) 29. 如圖(21)所示的長方形物體,質量為 100kg,受一向右 400N 的水平力 Q 作用,已知


地板與物體間的靜摩擦係數為 0.45,且此水平力 Q 的作用點距離地面的高度 h = 6
m,則該物體將會處於下列何種狀態?
(A)靜止不動 (B)滑動 (C)向右傾倒 (D)向左傾倒。 <97 統測>

圖(21) 圖(22)
( ) 30. 如圖(22)所示,當一根重 100N 的細長桿斜靠於光滑牆面的 A 點及粗糙地面的 B 點
位置,長桿即將開始滑動,則此長桿與粗糙地面的靜摩擦係數應為何?
(A)0.24 (B)0.28 (C)0.32 (D)0.36。 <98 統測>
( ) 31. 如圖(23)所示,將一重量為 30N 之物體 A 置於一斜面上,其兩端分別用兩彈簧加以
支撐,並維持靜力平衡,若彈簧一與彈簧二之受力狀態分別為受 4N 之壓力與 8N 之
拉力,試問此時物體 A 所受之摩擦力為多少 N? (A)3 (B)4 (C)18 (D)22。
<99 統測>

圖(23) 圖(24)
( ) 32. 當物體置於平面,受水平推力 P 作用,令物體與平面之間摩擦力為 f,如圖(24)所示
為水平推力 P 與摩擦力 f 之關係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區間(I),物體
是運動的 (B)fb 是最大靜摩擦力 (C)fa 是動摩擦力 (D)θ 角度一定是 45º。
<100 統測>
( ) 33. 如圖(25)所示,已知物體 A 質量為 100 kg,物體 A 與地面間之動摩擦及靜摩擦係數
分別為 0.45 及 0.5,重力加速度為 10 m / s2,當以水平外力 P = 300 N 施於物體 A 時,
求物體 A 承受之摩擦力為多少 N?
(A)0 (B)300 (C)450 (D)500。 <101 統測>

圖(25)

4-1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34. 均質長方形物體如圖(26)所示,寬 40cm、高 70cm、重量為 200N,物體與地面


間之靜摩擦係數為 0.4,當施加 P 力可使物體移動而不致傾倒時,則最大高度 h 為
多少 cm? (A)65 (B)60 (C)55 (D)50。 <102 統測>

圖(26)

4-20
5 直線運動

節名及星級

☆ 5–1 運動之種類
☆☆☆ 5–2 速度與加速度
☆☆☆☆☆ 5–3 自由落體與鉛直拋體運動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與第 6~8 章均有關聯,需詳讀,重點為位移和路徑、速度和速
率之定義,三大運動公式考最多,尤其上拋和自由落體最為重要,
計算時要注意單位之一致性。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5
5-1 運動之種類
一、依運動之途徑分
1. 直線運動:質點運動時運動之路徑為直線者,如:等加速度直線運動、簡諧運動等、上
拋、下拋、自由落體等。
2. 曲線運動:質點運動時運動之路徑為曲線者,如:斜拋、平拋、圓周運動。
平拋、斜拋仍為等加速度運動。

二、依速度之不同分
1. 等速度運動:速度之大小、方向均不變者,如:等速度直線運動。
2. 變速度運動:速度之大小或方向有一個改變者,如:等速圓周運動、等加速直線運動、
簡諧運動等。

5-2 速度與加速度
一、路徑與位移
1. 路 徑:物體運動時所走過之路線總長,為純量。
2. 位 移:為始點指向終點的直線長度,為向量。

物體之起點與終點位置相同,則位移為零,位移為零之物體可為靜止或運動。
例如:一人自甲地走至乙地之軌跡,其路徑與位移如圖 5-1 所示。

圖 5-1 路徑與位移

二、速度與速率
1. 速 度:單位時間內所經過之位移,是向量。
S(位移) 路徑 △S
(1) 速度:V = ,速率 = ,平均速率 V =
t(時間) 時間 △t
ds
(2) 瞬時速度:運動體在某一時刻或在路線上某一點之速度,V = 。
dt
2. 速 率: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行之路徑,是純量。

5-2
第 5 章 直線運動
5-2 速度與加速度

3. 等速度運動的圖形

(a)V 相同 (b)S 與 t 成斜直線


圖 5-2 等速度運動

三、加速度(a):單位時間內速度之變化量,稱為加速度,為向量。
△V V-V0
a= =
△t △t

四、等加速度三大運動公式
⎧ V = V 0 + at LLLLL 速 度 與 時 間 關 係 式 ( 不 含 位 移 )

⎪ 1 2
⎨ S = V 0 t + at LLL 位 移 與 時 間 之 關 係 式 ( 不 含 末 速 )
⎪ 2
⎪⎩ V = V 0 + 2aSLLLL 不 含 時 間 之 關 係 式
2 2

V0:初速度 m/sec cm/sec

V :末加度 m/sec cm/sec

a :加速度 m/sec2 cm/sec2

S :位移 m cm

t :時間 sec sec

五、等加速度運動之圖形

(a)a 相同 (b)V 與 t 成斜直線 (c)S 與 t 成拋物線


圖 5-3 等加速度運動

1. 物體作等速運動時由於速度不變,故其加速度為零。
2. 若物體速度增加,a 為正,若物體速度減小,a 為負。
dV
3. 瞬時加速度為當△t→0 時之加速度 a = Lim 。
△ t →0 dt
4. 瞬時速度為位移對時間的導數。瞬時加速度為速度對時間的導數。

5-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某人於半徑為 R 之圓周上,繞行一又四分之一圈,則此人之位移為多少?路徑?

位移 2 R (若走一圈,則位移 = 0)
5 5πR
路徑 = × 2πR =
4 2

12 達爾向東走 60m 後轉向北繼續走 80m,則達爾的位移為多少 m?路徑?

13 一物體在 10.0 秒內運動之軌跡為一半圓,其半徑為 10.0m,試求:


(1)其平均速率。
(2)其平均速度。

14 一汽車全程平均時速為 60 公里,且在前半段之時速為 50 公里,則後半段時速為多少?

15 有一車均勻地加速,在 20sec 內,速度由靜止加速到每小時 60km,求此段時間內的加


速度與位移?

5-4
第 5 章 直線運動
5-2 速度與加速度

16 有一運動體,初速度為 20m/s,加速度為 6m/s2,行經 5sec 後,其速度若干?在第 5 秒


內行經若干公尺?

17 一物體之位移方程式 S = 9t + 6 公尺,則當 t = 3 秒時,其瞬時速度 V 為多少?

18 一物體由靜止開始運動,其運動方程式為 V = 2t2 + 2t + 3m/sec,則當 t = 2 秒時,其加


速度為多少?

19 9
一物體由靜止作等加速度運動,若第 1 秒內走 6 公尺,最後 1 秒走了全程的 ,則全
25
程為多少 m?

5-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5-1~5-2 立即練習 解-25

( ) 1. 作等速運動之物體,下列何者正確? (A)必沿直線進行 (B)必沿曲線進行


(C)必沿圓周進行 (D)可沿直線或曲線進行。
( ) 2. 若一物體,其運動方式為 V = 2t + 3,則此物體為 (A)等速運動 (B)等加速度運動
(C)變加速度運動 (D)靜止不動。
( ) 3. 位移等於零之物體,下列何者正確? (A)靜止 (B)運動 (C)直線運動 (D)靜止或
運動。
( ) 4. 速度與時間之關係如圖(1)所示,則其運動為
(A)等加速度運動
(B)變速運動
(C)等加速度運動及等減速度運動
(D)先等加速度運動再等速度運動。
( ) 5. 某汽車往返相距 3600 公尺的 A、B 兩地需時 圖(1)
5 分,則其平均速率為多少?
(A)10 (B)12 (C)18 (D)24 公尺/秒。
( ) 6. 同上,平均速度為多少? (A)0 (B)10 (C)24 (D)36 公尺/秒。
( ) 7. 某汽車以等加速運動在 5 秒內,時速由 36 增至 72 公里,則此段時間內車子位移為
(A)75 (B)150 (C)175 (D)300 m。
( ) 8. 一火車由靜止出發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經 10 秒後,其速度為 72km/hr,求其出發
後第 5 秒所行經之距離為若干? (A)9 (B)16 (C)25 (D)31 m。
( ) 9. 一物體做等加速度直線運動,已知其速度的變化為 V = 5t + 2m/sec,其中變數 t 代表
時間,單位為秒,求此物體在 0 至 2 秒時段內移動的距離為多少 m?
(A)12 (B)14 (C)20 (D)24。
( ) 10. 一物體作直線運動,其初速為 2m/sec,加速度為 1m/sec2,若到達終點前的最後 5sec
共行經 50m,則物體這段運動行程總共費時多少秒?
(A)10.5 (B)12.5 (C)21.0 (D)25.5。
( ) 11. 某人沿著半徑為 R 的圓形跑道行走 2 圈後回到出發點,則此人位移之大小為多少?
(A)0 (B)πR (C)2πR (D)4πR。

5-3 自由落體與鉛直拋體運動(自由落體、上拋、下拋均為等加速度運動)
一、自由落體
在空中初速度為零,只受重力(加速度定值 g)之運動。
不論物體形狀或重量大小,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同高自由落下均同時著地。

二、自由落體速度
g = 9.8 公尺/秒 2 = 980 公分/秒 2 = 32.2 呎/秒 2
自由落體末速與時間成正比。

5-6
第 5 章 直線運動
5-3 自由落體與鉛直拋體運動

⎧V = gt (自由落體初速為零)

⎪ 1 2h
公式: ⎨h = gt 2 ⇒ t(下落時間)=
⎪ 2 g
⎪V 2 = 2gh 自由落體末速 V = 2gh

三、若以 V0 垂直下拋,則公式可寫為
⎧V = V0 + gt

⎪ 1 2
⎨h = V0 t + gt
⎪ 2
⎪⎩V = V0 + 2gh
2 2

四、若以 V0 垂直上拋,因重力加速度垂直向下和 V0 向上相反,則加速度以 a =-g 代入


⎧V = V0-gt

⎪ 1
1. ⎨h = V0 t- gt 2
⎪ 2
⎪⎩V 2 = V02-2gh
2. 鉛直上拋頂點(即最大高度)要項:
(1)末速 V = 0。
V
(2)上升時間 t1:0 = V0-gt1 ⇒ t1 = 0 = t2
g
V02
(3)頂點高度 h:02 = V02 -2gh ⇒ h =
2g
2V
(4)同高著地全部飛行時間 T = 2t1 = 0
g
圖 5-4

(1) 上拋運動,同一高度之上升和下落速度相同。
(2) 落回原點時間等於 2 倍上升時間。
(3) 最高點時速度為零,下落時是自由落體。
(4) 若算出來 h 為負表示 h 與 V0反向。

五、光滑斜面之運動
在傾角為 θ 斜面上,其加速度 a = gsin θ (上滑時 a =-gsin θ )

⎧ V = V 0 + ( g sin θ )‧ t

⎪ 1 2
⎨S = V 0 t + ( g sin θ )‧ t
⎪ 2
⎪⎩ V 2 = V 02 + 2 ( g sin θ )‧ S
圖 5-5
物體在光滑斜面下落之速度大小與斜面之傾角 θ 無關,僅與高度 h
有關;且物體沿長度不等,但高度相等之光滑斜面或曲面滑下,
若初速相等,則滑至底端之末速均相等,但時間不等。

5-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一石由高 122.5m 處自由落下,求其:(1)所需時間 (2)末速度。

1 2 2H 2 × 122.5
(1) H = gt ⇒ t = = = 5(sec)
2 g 9.8

(2) V = g‧t = 9.8×5 = 49(m/sec)

12 自由落體,物體第四秒至第五秒落下之距離為第一秒至第二秒落下距離之多少倍?

13 一物以 98m/sec 上拋,則:(1)多久後到達最高點? (2)飛行時間多長?


(3)所達最大高度多少?

14 有一球自塔頂以 2.5m/sec 之初速垂直向上拋,經 5 秒後回地面,試求塔高應為若干?

15 今自 50 公尺高之塔頂由靜止狀態垂直自由落下一球,同時由塔底以 20 公尺/秒之初
速垂直向上拋一石,試求(1)球與石相遇時間為何? (2)相遇點距地多高?

5-8
第 5 章 直線運動
5-3 自由落體與鉛直拋體運動

16 物體以 V0 的速度由地面上拋,上升的高度為樓高的 4 倍。物體落下時經過樓頂的速度


為多少?

17 一物體在空中某位置以每秒 2 公尺之初速鉛直下拋,經 6 秒後著地,求(1)著地時之瞬


時速度? (2)物體運動前距地面若干公尺?

18 在一光滑斜面,斜角成 30º,如一物體由頂端自由下滑,2 秒到達底部,試求斜面長及


到達底部時之速率若干?

19 一石頭由空中自由落下(g=9.8m/sec2)經過一高塔之塔頂時速度為 9.8m/sec,到達塔底時
速度為 29.4m/sec,則該塔高度為何?

101 如右圖所示,一物體在 30°光滑斜面下方以 19.6m/sec


往上滑動,則最遠可滑行多少公尺?時間為何?

5-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11 一物體從靜止落下,於最後一秒鐘內行經全程一半,求其落下高度。

5-3 立即練習 解-27

( ) 1. 自由落體和上拋運動是
(A)等速度運動 (B)等加速度運動 (C)減速度運動 (D)變加速度運動。
( ) 2. 一物體自地面鉛直上拋,初速 V0,當物體在落回地面時,其全部過程所需時間為
V 2V 3V 4V
(A)t = 0 (B)t = 0 (C)t = 0 (D)t = 0 。
g g g g
( ) 3. 自由落體落下的速度與時間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平方成正比 (D)與時間無關。
( ) 4. 鉛直拋體運動,若拋上及落下在同一高度時,其速度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D)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 ) 5. 一物體自某高度自由落下,與自同一高度但沿一光滑斜面下滑比較則
(A)兩種情形,物體到達地面時之速率都相同
(B)前種情形,著地速度較快
(C)後種情形著地時速度較快
(D)兩種情形下落的加速度皆一樣。
( ) 6. 如圖(2)所示,為一滑塊於靜止狀態由頂部沿光滑斜面往下滑,則到達底部之速度
為: (其中 g 為重力加速度,三角塊固定於地面)
(A) gL tan θ (B) 2gL tan θ (C) gL sin θ (D) 2gL sin θ 。

圖(2)

( ) 7. 一物體自傾斜角為 45°之光滑平板上自然滑下,則此物體在該平板方向之加速度為
(A)6.93 公尺/秒 2 (B)4.9 公尺/秒 2 (C)9.8 公尺/秒 2 (D)8.49 公尺/秒 2。

5-10
第 5 章 直線運動
5-3 自由落體與鉛直拋體運動

( ) 8. 塔高 100 公尺,一物體自塔頂垂直向上拋出,經 10 秒後,物體降落地面,若不計空


氣阻力,則物體向上拋出時之初速度為
(A)100m/s (B)83m/s (C)61m/s (D)39m/s。
( ) 9. 有一物體自塔頂自然落下,同時取一物以 26m/sec 之速度,自塔底垂直上拋,恰好
相會於塔之中點,則塔高為
(A)43.2m (B)144.6m (C)68.8m (D)75.6m。
( ) 10. 一靜止物體由高處自由落下,在自由落下的過程中,物體於最後 2 秒內的行程,是
全部行程的四分之三,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則物體落下的高度為多少 m?
(註:重力加速度為 10m / sec2) (A)20 (B)40 (C)60 (D)80。
( ) 11. 那達爾用發球機連續把兩個球垂直向上發射,初速均為 40m/s(若不計空氣阻力),
2
重力加速度 g=10m/s 。若第一球達到最高點瞬間,發射第二個球,則此二球相撞
瞬間,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相撞點距地面 60m
(B)與第一球發射時刻相隔 6s
(C)相撞瞬間第一球的速度為 20m/s↓
(D)相撞瞬間第二球的速度為 10m/s↑。
( ) 12. 下列有關於「速度」與「加速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必為零
(B)物體的加速度為零時,其速度必為零
(C)物體速度的方向不一定與加速度方向相同
(D)物體作鉛直上拋至最高點時,速度為零,加速度亦為零。

5-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5 解-28

( ) 1. 位移與時間之關係如圖(1),則其為 (A)等速運動 (B)等加速度運動 (C)簡諧運動


(D)等減速度運動。

圖(1) 圖(2)

( ) 2. 速度與時間之關係如圖(2),則其為 (A)等加速運動 (B)變形之等速運動 (C)等加


速度運動及等減速度運動 (D)等加速度運動及等速運動。
( ) 3. 塔高 100 公尺,一物體自塔頂垂直向上拋後,經 10 秒後,物體降落地面,若不計空
氣阻力,物體向上拋時之初速度為 (A)100m/s (B)83m/s (C)61m/s (D)39m/s。
( ) 4. 以 10m/s 之初速度將一物體垂直往上拋,經多久此物體會落到地上(不考慮空氣阻
力)? (A)3.05 (B)2.04 (C)1.02 (D)0.05 sec。
( ) 5. 一球自高 H m 處自由落下,另一石同時自地面以 20m/sec 之初速垂直向上拋出,結
果球與石兩者同時著地,則 H 之高度為(設重力加速度 g = 10m/sec2)
(A)40m (B)60m (C)80m (D)100m。
( ) 6. 某車行駛於高速公路上,車速 120 公里/小時,欲在 2 秒內以等減速度將其車速降
到 100 公里/小時,則在此 2 秒內約前進若干公尺?
(A)30 (B)61 (C)91 (D)122。
( ) 7. 自由落體運動初速為零,則下降時間與下降距離的關係為 (A)兩者成正比 (B)兩
者成反比 (C)時間與距離平方成正比 (D)時間與距離平方根成正比。
( ) 8. 如圖(3)所示,有一物體重 100kg,由 50m 之高樓頂端以
初速度 V1 = 0 自由落下,當該物體下落之速度到達 V2 =
20m/s 時,該物體與地面之距離 X 約為若干?
(A)29.6m
(B)39.6m
(C)20.4m 圖(3)
(D)50m。
( ) 9. 同一高處同一時間,A 球以 V0 速度鉛直向下拋,B 球則由靜止自由落下,若不計空
氣阻力,則經 t 秒後,A 球的位置較 B 球低多少?
1 3
(A) V0t (B)V0t (C) V0t (D)2V0t。
2 2
( ) 10. 一石塊自懸崖頂點墜下,1 秒鐘後另一石塊以 14.7m/s 之速度垂直下拋,則當後者超
過前者時,離崖頂距離為多少公尺 (A)19.6 (B)39.2 (C)58.8 (D)78.4。

5-12
第5章 直線運動
綜合練習

( ) 11. 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一球自 20m 高的陽台自由落下,假設重力加速度為


10m/sec2,則球至少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到達地面?
(A)2 秒 (B)3 秒 (C)4 秒 (D)5 秒。
( ) 12. 在一光滑斜面,斜角成 30°,如一物體沿斜面由下往上彈射,當其滑行 9.8m 後,物
體即反向往下滑行,試求彈射時之速率約為若干?
(A)4.9m/sec (B)9.8 m/sec (C)12.9 m/sec (D)19.6 m/sec。
( ) 13. 一物體以初速度 V0 由地面垂直上拋,物體上升至最高點後自由落下,已知重力加速
度為 g,試求此物體總共經歷幾秒後又回到地面?
2V V V 3V
(A) 0 (B) 0 (C) 0 (D) 0 。
g g 2g 2g
( ) 14. 一汽車以 72km/hr 速度前進,若車子剎車力可產生 5m/sec2 之等減速度,則車子緊急
剎車時會滑行多少公尺? (A)4 (B)2 (C)80 (D)40。
( ) 15. 有一汽車由靜止狀態出發,首先以 2m/sec2 之加速度行駛 10 秒後,即以此速度等速
行駛 1 分鐘,最後再以 5m/sec2 之減速行駛直到停止,試求該車所行駛之總距離為
若干 m? (A)1050 (B)1200 (C)1340 (D)1560。
( ) 16. 如圖(4)所示,一物體置於光滑(無摩擦)斜面頂端 A 點,物
體由靜止開始沿斜面自由滑下,當物體滑至斜面底端 B
點時,其速度大小為若干?
(A) gs
(B) gh
(C) 2gh
(D)2 gh 。 <90 統測> 圖(4)

( ) 17. 將置於高度 h 之靜止物體,分別沿著具有不同傾斜角之光滑斜面(無摩擦)下滑,當


物體滑至斜面末端時,下列何者正確? (A)末速度皆相等 (B)所需時間皆相等
(C)傾斜角較大者之末速度較小 (D)斜面長度較長者之末速度較小。 <90 統測>
( ) 18. 若物體 A 自 98m 高之塔頂自由落下,同時物體 B 自塔底以 49m/s 之初速垂直上拋,
則兩物體經過多少秒後會在空中相遇?(重力加速度 g = 9.8m/s2)
(A)1 秒 (B)2 秒 (C)3 秒 (D)4 秒。 <90 統測>
( ) 19. 一質量為 10kg 之物體,以 196m/sec 之初速度垂直上拋,若重力加速度為 9.8m/sec2
且不計空氣阻力,則該物體到達最大高度所需之時間為多少秒?
(A)10 (B)20 (C)30 (D)40。 <91 統測>
( ) 20. 甲、乙兩車沿一直線路徑同向行駛,甲車在乙車前方 3 公里處,若甲車之速率為 45
公里/小時,乙車之速率為 60 公里/小時,則經過多少分鐘後乙車會追上甲車?
(A)0.5 (B)6 (C)12 (D)15。 <91 統測>
( ) 21. 一物體的速度 V 與時間 t 的關係如圖(5)所示,下列敘述
何者錯誤? (A)AB 段表示為等加速度運動 (B)BC 段表
示為等速度運動 (C)AB 段表示位移和時間 t 的一次方成
正比 (D)BC 段表示加速度為零。 <92 統測>

圖(5)

5-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2. 一物體由地面以 V0 = 10m/sec 初速度鉛直上拋,假設不計空氣阻力,則落回地面的


速度為多少 m/sec? (A)4.9 (B)9.8 (C)10 (D)20。 <92 統測>
( ) 23. 一石頭不慎由 10m/sec 等速上升的氣球上落下,經過 10 秒後落至地面。不計空氣阻
力,該石頭自氣球落下的瞬間,氣球距離地面的高度為
(A)290m (B)390m (C)490m (D)590m。 <93 統測>
( ) 24. 若一質點的初速度為 6m / sec ,其在經過 4m 後之速度為 10m / sec ,已知該質點作等
加速度直線運動,則其加速度為多少 m / sec 2 ?
(A)4 (B)6 (C)8 (D)10。 <94 統測>
( ) 25. 在高於地面 9.8m 處,垂直向上拋出一顆球,假設不計空氣阻力,如球自脫手後 2 秒
撞擊地面,則當球撞擊地面時之速度為多少 m / sec ?
(A)4.9 (B)9.8 (C)14.7 (D)19.6。 <94 統測>
( ) 26. 一汽車以等加速度方式,於 5 秒內由 10m/sec 之速度加速到 15m/sec,在此加速期間
所行經之距離為多少 m? (A)12.5 (B)37.5 (C)62.5 (D)87.5。 <95 統測>
( ) 27. 一物體自 98m 之高度由靜止自由落下,當該物體下降到 78.4m 之高度時,所經歷之
時間為多少秒?(註:重力加速度 g = 9.8m/sec2)(A)1 (B)2 (C)3 (D)4。
<95 統測>
( ) 28. 一物體進行直線運動,首先以 4m/sec2 的等加速度從靜止開始運動 5 秒後,接著以
2m/sec2 的等加速度在同一方向繼續運動 10 秒,則整個加速過程,物體移動的總距
離為多少 m? (A)150 (B)250 (C)350 (D)450。 <96 統測>
( ) 29. 分別自水平地面向上鉛直拋出質量相同的甲球與乙球,若不計空氣阻力,且已知甲
球的初速為 19.6 m / s ,乙球的初速為 9.8 m / s ,則甲球所到達的最大高度會是乙球所
到達最大高度的幾倍? (A) 1 (B) 2 (C) 3 (D) 4。 <97 統測>
( ) 30. 一火車以等加速度直線前進,該火車長度為 L,當車頭通過號誌點 A 時,火車速度
為 V;當車尾通過號誌點 A 時,火車速度為 5 V,則當火車速度為 3 V 時,車頭與
2 3 2 1
號誌點 A 的距離為多少? (A) L (B) L (C) L (D) L 。 <97 統測>
3 5 5 3
( ) 31. 一物體做等加速度直線運動,已知其速度的變化為 V = 5t + 2m/sec,其中變數 t 代表
時間,單位為秒,求此物體在 0 至 2 秒時段內移動的距離為多少 m?
(A)12 (B)14 (C)20 (D)24。 <98 統測>
( ) 32. 一物體作直線運動,其初速為 2m/sec,加速度為 1m/sec2,若到達終點前的最後 5sec
共行經 50m,則物體這段運動行程總共費時多少秒?
(A)10.5 (B)12.5 (C)21.0 (D)25.5。 <99 統測>
( ) 33. 某人沿著半徑為 R 的圓形跑道行走 2 圈後回到出發點,則此人位移之大小為多少?
(A)0 (B)πR (C)2πR (D)4πR。 <100 統測>
( ) 34. 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物體在第 1 秒至第 2 秒落下的距離為第 2 秒至第 3 秒落下距
離的幾倍? (A)0.6 倍 (B)0.8 倍 (C)1.0 倍 (D)1.2 倍。 <102 統測>

5-14
第5章 直線運動

5-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5-16
6 曲線運動

節名及星級

☆ 6–1 角位移與角速度
☆☆ 6–2 角加速度
☆☆☆ 6–3 切線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
☆☆☆☆☆ 6–4 拋射體運動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較難,第五章若能明瞭,第 6、7 章更顯簡易,應詳知基本概念。
平拋、斜拋,幾乎每年都考一題,應詳了解其觀念,水平射程、最
大高度、著地時間應多熟悉,轉動公式應多注意單位。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6
6-1 角位移與角速度
一、角位移( θ )
轉動時角度之變化量,角位移以弧度表示其單位。
1 轉 = 2 π 弧度(rad) = 360°

二、角速度( ω )
單位時間內角位移的變化量,稱為角速度。其與轉速 N(rpm)的關係為:
2πN
1. 角速度: ω = (rad/sec)
60
△θ
2. 平均角速度 ω =
△t

1rps = 1 轉/秒 = 2 π rad/sec

2πrad
1rpm = 1 轉/分 =
60 sec

6-2 角加速度

一、角加速度( α )
單位時間內角速度的變化量,稱為角加速度。其單位為弧度/秒 2(rad/sec2)。
切線速度 V = r ω ,位移 S = r× θ ( θ :角位移)
△ω
1. 角加速度: α =
△t
2. 等角加速度圓周運動:若角加速度 α 為定值,其運動三大公式為:
⎧ω = ω 0 + αt 式中: ω0 = 初角速度,rad/sec

⎪ 1 2 ω = 末角速度,rad/sec
⎨θ = ω 0 t + αt
⎪ 2 α = 角加速度,rad/sec2
⎪⎩ω = ω 0 + 2αθ
2 2
t = 時間,sec
θ = 經 t 時間的角位移,rad

表 6-1 等加速運動直線與圓周間之關係

直線運動 (a = 常數) 圓周運動 ( α = 常數)

V = V0+at ω=ω0 +α t

1 2 1
S = V0t + at θ = ω 0t + α t2
2 2

V2 = V02 + 2aS ω 2 = ω 02 + 2 α θ

6-2
第 6 章 曲線運動
6-2 角加速度

1 一質點靜止沿圓周以等角加速度 α = 5rad/sec2 轉動,求 3 秒後轉動之角位移及角速度


各為多少?

1 1
角位移: θ = α t2 = (5)×(3)2 = 22.5rad
2 2
ω = ω 0 + α t = 0 + 5 × 3 = 15rad/s

12 秒針、分針的角速度分別為多少 rad/sec?

13 大廳中之風扇以每分鐘 1800 轉的等角速轉動,扇葉直徑為 40cm,試求:


(1)風扇的角速度;(2)扇葉尖端的切線速度。

14 一汽車輪子的轉速在 5 秒內由 1800rpm 均勻減至 1200rpm,試求:


(1)角減速度?
(2)此 5 秒內飛輪轉了幾轉?
(3)使此飛輪減速至停止,尚需若干時間?

15 車輪以 31.4rad/sec 之角速度轉動,等於每分鐘若干迴轉(rpm)?

6-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6 一電風扇以 120rpm 之速率轉動,當斷電時,扇葉在 2 秒鐘內停止,求至靜止所轉之


轉數。

6-1~6-2 立即練習 解-30

( ) 1. 一轉盤以 120rpm 作等角速度轉動,其角速度為若干 rad/sec?


(A)4 π (B)20 π (C)120 π (D)240 π 。
( ) 2. 一輪之轉速為 600rpm,在 5 秒完全停止,則至完全停止時,輪子所轉之圈數為
(A)25 (B)50 π (C)25 π (D)50。
( ) 3. 一輪靜止開始以等角加速度轉動,10 秒後其轉速為 120rpm,再經幾秒後其迴轉速
變為 300rpm? (A)4 (B)36 (C)16 (D)15。
( ) 4. 飛輪於 45sec 內,以等角加速度自靜止達到 1800rpm 之速度,則其角加速度為若干
3 3 4
rad/sec2? (A)40 (B) (C) π (D) π 。
4 4 3

6-3 切線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
一、等速率圓周運動:(等速圓周運動為等速率、變速度、變加速度運動)
角速度 ω 恆為定值,則角加速度 α = 0,故只有法線加速度(向心加速度)而無切線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法線加速度):使物體速度之方向隨時變更之加速度。
V2
法線加速度 an = = r ω 2,V:切線速度, ω :角速度
r

二、切線加速度(at):速度大小改變沿切線方向產生之加速度。
切線加速度 at = r α ,r 為半徑, α 為角加速度

三、圓周運動中任一點的加速度為切線
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的向量和,即
a = a 2n + a 2t = (rω 2 ) 2 + (rα) 2 = r ω 4 + α 2

四、切線加速度:改變速度之大小。

五、向心加速度:改變速度之方向。 圖 6-1

6-4
第 6 章 曲線運動
6-3 切線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

1 物體沿半徑為 20cm 圓周運動,角速度 ω 為 2rad/sec,試求其法線加速度為若干?

法線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an = r ω 2 = 20×22 = 80cm/sec2

12 圓盤之半徑為 50cm,繞其中心軸旋轉,角加速度 α = 6.0rad/sec2,由靜止開始運動,


求 1 秒末之邊緣上一質點之:
(1)切線速度;(2)切線加速度;(3)法線加速度;(4)合加速度。

13 如右圖所示,一質點作橢圓運動,當它通過 A 點時,
其合成加速度 a 之大小為 20m/sec2,且方向如右圖所
示。問當它通過 A 點時其切線加速度大小為何?若在
A 點處之曲率半徑為 6.25m,則通過 A 點時之速率為
何?

14 直徑為 20cm 之飛輪,自靜止以等角加速度 0.5rad/sec2 開始轉動,求轉過 180°角時輪


緣上一點加速度。

6-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6-3 立即練習 解-31

( ) 1. 如果一個質點以一定長度之半徑圍繞一個固定中心順時鐘作等角速度之轉動,則此
質點 (A)具有切線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 (B) 僅具有切線加速度 (C)僅具有向心
加速度 (D)沒有任何加速度。
( ) 2. 一車子重 1000kg 以 72km/hr 沿直徑 0.8km 之跑道轉彎,則向心(法線)加速度 an 為
1
(A)1 (B)2 (C) (D)4 m/s2。
4
( ) 3. 若一物體之運動只有法線加速度而無切線加速度,則此物體為 (A)等速圓周運動
(B)等速直線運動 (C)曲線運動 (D)簡諧運動。
( ) 4. 一個質點在圓周運動,如在圓之切線方向有加速度,此是由於質點之什麼改變而產
生的? (A)線速度之大小 (B)線速度之方向 (C)位置 (D)位置與線速度之方向。
( ) 5. 半徑為 1cm 之飛輪以角加速度 2rad/sec2,由靜止開始轉動,則 2 秒後,其輪緣上任
一點之加速度為 (A) 260 (B) 196 (C) 20 (D) 80 cm/sec2。
( ) 6. 如圖(1)所示之平皮帶輪傳動,A 及 B 兩皮帶輪半徑分別為 10 mm 及 20 mm,其皮
帶線速度固定為 200mm/s,假設皮帶厚度可忽略且無滑動現象,則此 A 及 B 兩皮帶
輪外緣之加速度比為多少? (A)2:1 (B)4:1 (C)1:2 (D)1:4。

圖(1)

6-4 拋射體運動

一、水平拋射運動:以初速度 V0 水平投射之運動。
水平拋射運動可分為:水平方向的等速運動和垂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其運動公式如下:
水平方向的速度:Vx = V0,鉛直方向的速度:Vy = gt,時間 t 秒後之速度為 V,
Vy - Vy
則 V = (Vx ) 2 + (Vy ) 2 = V02 + (gt ) 2 ,tan θ = , θ = tan 1
Vx Vx

圖 6-2 水平拋射運動

6-6
第 6 章 曲線運動
6-4 拋射體運動

1. 水平拋出後落至地面的時間為 t,與水平拋出之初速度 V0 無關,僅與拋出時的高度 h 有


1 2h
關。由 h = gt2 得飛行時間為 t = (若平拋著地夾角 45°時,可求出 R = 2h)
2 g
2h
2. 最大水平射程:R = 水平速度×飛行時間 = V0t = V0
g

一般解平拋運動時:
1 2
(1)先由垂直方向為自由落體運動求出“時間”,h = gt 。
2
(2)再由水平方向為等速運動求出“射程”,R = V0×t。

二、斜向拋射運動:(斜拋最高點的速度 = 水平速度,Vy = 0)
物體以初速度為 V0,與水平成任意角 θ 向斜上方投射之運動,稱為斜向拋射運動,如
圖 6-3 所示;此種運動為水平方向之等速運動,和垂直方向之上拋運動之組成。

圖 6-3 斜向拋射運動

⎧⎪ 水平方向速度為 V, x V x = V 0 cos θ
1. t 秒後 ⎨ ∴t 秒後速度,V = Vx2 + Vy2
⎪⎩ 垂直方向速度為 V, y V y = V 0 sin θ - gt

2. 當拋體到達最高點時,其垂直分速度 Vy = 0,拋至最高點所需的時間為:
V sin θ
t= 0 (由 Vy = V0sin θ -gt,Vy = 0)
g
V02 sin 2 θ
3. 到達最高點之最大高度 h 為:h = (由 Vy2 = (V0sin θ )2-2gh,Vy = 0)
2g
4. 拋體自出發點斜向拋射後再落下到和拋射點為同一水平面上時,所需之時間為:
2V sin θ
T = 2t ∴T = 0
g
V02 sin 2θ 2V sin θ
5. 水平射程 R 為:R = (由 R = (V0cos θ )× 0 求得)
g g
V02
6. 若初速 V0 一定,sin2 θ = 1 時(即 θ = 45° ),水平射程最遠,其值為:Rmax = = 4h
g
斜拋 45° 可丟最遠;90°最高,兩角互餘射程相同(即 20°和 70°射程相同)。

6-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 B-29 轟炸機距地 490m,並以 360km/hr 之速度水平飛行,此


時放出一炸彈,試求此炸彈:
(1)落地時間。 (2)擊中最遠之目標。
(3)擊中目標時,飛機在何處。 (4)炸彈著地的速度為何。

平拋(注意單位:)
1 1
(1) h = gt2,490 = ×9.8×t2,t = 10sec
2 2
1000m
(2) V0 = 360km/hr = 360× = 100m/sec
3600sec
∴射程 R = V0×t = 100×10 = 1000m
(3) 若飛機等速前進,則炸彈落地之正上方為飛機。
(4) Vx = 100m/sec,Vy = gt = 9.8×10 = 98m/sec,
∴V = Vx2 + Vy 2 = 98 2 + 100 2 ≒140m/sec

12 一石頭從一高度為 98m 之屋頂,以初速度為 40m/sec 之水平方向擲出,則此石頭經


幾秒鐘後落於地面上?水平位移為多少?

13 自桌邊將一石子以 19.6m/sec 的速度以水平拋出,此石子著地時與地面成 45º 角,試


求桌面高度及石子拋出至落地時間為若干?

14 一子彈以 30m/sec 的初速度與水平成 30°的方向射出,求其能達到之高度及所需時


間?並求水平射程及全程所需時間?

6-8
第 6 章 曲線運動
6-4 拋射體運動

15 子彈初速度為 200m/sec,子彈與水平方向成 30º 之角度,則子彈所能達到之最大高度


為多少公尺?著地時間呢?

16 初速 V0 一定,重力加速度為 g,則其最大水平射程 R 為多少?以同樣之初速度 V0


最高可投至多高?

17 以 V0 之初速與水平成 θ 仰角拋出,如果要使水平射程 R 為最大高度 H 的 3 倍,則 θ 角


應為多少?

18 帥哥裴勇俊丟擲鐵餅時以 30°之仰角丟出,其投擲距離為 43.3m,若空氣阻力不計,


其最大水平射程應為若干?

19 老師在高 20m 的屋頂以 37º 的仰角,20m/sec 的初速度向一大樓拋射一球,已知該大


樓高度 100m,與屋子的距離為 32m,求球擊中大樓的位置距地面的高度。

6-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01 一子彈在 150m 高之峭壁邊緣,以 180m/s 之初速度發射出去,仰角 30 度,設空氣阻


力忽略不計,則子彈著地處至發射處之水平距離為多少?

111 利用在 350m 高的砲臺向海面射擊,初速度 25m/s,仰角 37°,若欲擊中正以 8m/s 速


,重力加速度為 10m/s2,則發
率向砲臺前進的艦隊(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和風速水速)
射砲彈瞬間輪艦隊與砲臺的水平距離為若干 m?

121 在 275m 高的城塔上以 50m/s(與水平夾角 37°向


下)
,速度發射一箭,如圖所示(若不計空氣阻力),
可射到距城塔多遠?(若 g = 10m/s2)

6-10
第 6 章 曲線運動
6-4 拋射體運動

6-4 立即練習 解-32

( ) 1. 斜拋在垂直方向為 (A)上拋運動 (B)自由落體 (C)等速運動 (D)變速運動。


( ) 2. 若拋射角為 45°,拋射物體之最大高度為 H,最大射程為 R,其間之關係為
(A)R = H (B)R = 2H (C)R = 3H (D)R = 4H。
( ) 3. 於地面上一定高度作水平拋射之物體,若不計空氣阻力,則當初速度加倍時,其在
空中飛行時間 (A)仍然不變 (B)加倍 (C)減半 (D)為原來之 4 倍。
( ) 4. 一彈丸以初速 V0 及仰角 θ 發射,若需最大水平射程,則 θ 應於
(A)0° (B)30° (C)45° (D)60°。
( ) 5. 當水平射程為砲彈所達最高距離之 4 倍時,則其拋射角應為
(A)30° (B)45° (C)60° (D)90°。
( ) 6. 一物體在高度 H 的平台上,以初速 V0 水平拋射出去,則物體落地時所需之時間為
2H H
(A) (B) 2gH (C) (D) gH 。
g g

( ) 7. 若初速度為一定,以 30º 及 60º 之仰角拋出二球,則何者射程較遠? (A)30°仰角較


遠 (B)60°仰角較遠 (C)相等 (D)60°仰角之射程為 30°仰角之二倍。
( ) 8. 一物體從高 h 的樓上水平拋射,著地時和水平面成 45º 角,則水平位移為
1
(A)h (B)2h (C)3h (D) h。
2
( ) 9. 槍彈離槍口速度為 70m/sec,則最大射程為 (A)300 (B)400 (C)500 (D)600 m。
( ) 10. 有人從 490m 高之山頂以水平方向拋出一物,如果著地時之角度為 45°,則此人拋球
之初速度為 (A)106 (B)96 (C)86 (D)98 m/sec。
( ) 11. 一球在高 20m 處以 20m/sec 之初速,仰角為 53º 射出,則當球擊中距離 48m 處之牆
時,其距離地面之高度為 (A)已落地 (B)5.6m (C)11.1m (D)23.9m。
( ) 12. 如圖(2)所示,在一水平之地面上,放置一垂直鐵絲網與一發球機,該鐵絲網高度為
10m 且距離發球機 60m 遠,若發球機以初速度為 Vm / sec 射出一球,其方向如圖(2)
所示,若不計空氣阻力並忽略發球機之高度,欲使球飛越過鐵絲網,求 V 之最小值
為多少 m / sec?(註: 7 = 2.64,重力加速度為 10m/sec2)
(A)28.4 (B)35.3 (C)50.7 (D)75.4。

圖(2)

( ) 13. 重力加速度為 g,在水平地面上一斜向上拋射物體之初速為 V,則其落地時最大水


平射程為多少? (A)0.25 V2/g (B)0.5 V2/g (C)1 V2/g (D)2 V2/g。

6-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6 解-33

( ) 1. 一彈丸以初速度 V0,及仰角 θ 發射時,若需要最大水平射程,則 θ 應等於


(A)0° (B)30° (C)45° (D)60°。
( ) 2. 一物體作圓周運動其角速度為 ω ;半徑為 r,則法線加速度為
(A)r ω (B)r ω 2 (C)r/ ω (D) ω /r。
π π
( ) 3. 一般手錶之秒針其角速度應為 (A) (B) (C) π (D)2 π rad/sec。
60 30
( ) 4. 下列何者是角加速度之單位? (A)m/sec2 (B)m/sec (C)N-m/sec (D)rad/sec2。
( ) 5. 一輪由靜止開始以等角加速度迴轉運動 50 秒,其迴轉速為 100rpm,若其迴轉速變
為 180rpm,則所需時間 (A)40 秒 (B)50 秒 (C)60 秒 (D)70 秒。
( ) 6. 槍彈離槍口速度為 70m/sec 則最大射程為 (A)300 (B)400 (C)500 (D)600 m。
( ) 7. 一物體以 V0 之初速度與水平成 θ 仰角拋出,則下列何者為錯誤之結果?
V sin θ V sin 2 θ
(A) 水平速率為 V0cos θ (B) 到達頂點之時間為 0 (C) 最大高度為 0
g 2g
2V sin θ
(D)落到水平面時之時間為 0 (其中 g 為重力加速度,且不計空氣阻力)。
g
( ) 8. 一物體從高度 10m 之屋頂以水平速度 10m/sec 拋出,則此物體落於地面之水平距離
100 100 100 100
為 (A) m (B) m (C) m (D) m。
4.9 7 9 .8 14
( ) 9. 在 980m 高度,以速度 500m/sec 飛行之飛機,在距目標多遠處投彈,才能擊中目標
(A)6062m (B)7071m (C)8233m (D)9800m。
( ) 10. 有一唱片半徑為 30 公分,每分鐘轉動 30 轉,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邊緣上一質點的切線速度為 30 π 公尺/秒 (B)迴轉速度為 30rpm (C)角速度為
π rad/sec (D)轉過 540° 之角位移需時 3 秒。
( ) 11. 一圓盤之半徑為 5cm,繞其中心軸旋轉,由靜止開始作等角加速度圓周運動,其角
加速度為 2rad/sec2,試求在一秒後,圓盤周緣上任一點之加速度
(A)10 3 (B)20 3 (C)10 5 (D)20 5 cm/sec2。
( ) 12. 如圖(1)所示,一圓盤以 600rpm 之速度轉動,若圓盤半徑為 1m,
試求圓盤邊緣 A 之切線速度大小約為若干?
(A)10 π m/sec (B)20 π m/sec (C)30 π m/sec (D)1200 π m/sec。
( ) 13. A 球與 B 球大小相同且位於同一高度,A 球從靜止自由落下,
B 球以 10m/s 之初速水平拋出,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A 球先到地面 (B)B 球先到地面 (C)兩球同時 圖(1)

到達地面 (D)A 球的速率較大。


( ) 14. 某拋射體,於平地分別以 30° 及 45° 之斜角拋出,若落地時間相同,則其初速比應為
2 3
(A) 2 (B) 3 (C) (D) 。
2 2

6-12
第6章 曲線運動
綜合練習

( ) 15. 某一汽車以 72km/hr 的速度,在一直徑為 400m 的圓形跑道作等速行駛,試求其法


線加速度大小為若干 m/sec2? (A)20 (B)10 (C)5 (D)2。
( ) 16. 一物體以 V0 之初速與水平成 θ 仰角拋出,則下列何者為錯誤之結果?
V sin θ
(A)水平速率為 V0cos θ (B)到達頂點之時間為 0 (C)落到水平面時之時間為
g
2V0 sin θ V0 2 sin θ
(D)落到水平面時之水平射程為 。
g g
( ) 17. 有一電扇以 600rpm 之速率轉動,當斷電時,葉片在 5 秒內均勻減速到完全停止。
在這斷電期間,葉片總共轉了多少轉? (A)100 轉 (B)75 轉 (C)50 轉 (D)25 轉。
( ) 18. 一飛輪的轉速在 5 秒內由 1800rpm 均勻減至 1200rpm,試求此 5 秒內飛輪總共轉了
幾轉? (A)100 (B)125 (C)150 (D)200。
( ) 19. 將一圓球以仰角 θ 、初速度 V0 射出,試問圓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時,其水平分速度
Vx 與垂直分速度 Vy 為若干? (A)Vx= 0、Vy=V0sin θ (B)Vx= 0、Vy=cos θ
(C)Vx=V0cos θ 、Vy= 0 (D)Vx=V0sin θ 、Vy=0。
( ) 20. 一質點作圓周運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線速度大小改變會產生切線加速度及
法線加速度 (B)線速度大小改變會產生法線加速度,速度方向改變會產生切線加速
度 (C)若為等速率圓周運動,則僅有法線加速度而無切線加速度 (D)若為等速率
圓周運動,因角速度為零故僅有切線加速度。
( ) 21. 如圖(2)所示,有一球在 10m 高的塔頂,以仰角 θ ,
初速度 V0 = 20m/s 射出,當球擊中距離 48m 遠之
牆時,試問球擊中牆之高度 h 為若干 m?
(A)1.9
(B)4.8
(C)7.6
(D)12。 圖(2)

( ) 22. 一轉動輪以等角加速度運動,於 30 秒內從靜止加速到 1800rpm,求其角加速度為若


干? (A) π rad/s2 (B)2 π rad/s2 (C)6 π rad/s2 (D)10 π rad/s2。 <90 統測>
( ) 23. 一直徑為 50mm 之實心圓軸以 300m/min 之切線速度進行外圓車削加工,此時圓軸
之角速度為多少 rad/sec? (A)6 (B)12 (C)100 (D)200。 <91 統測>
( ) 24. 一機器之主軸於 1 秒鐘內由靜止加速到 600rpm,其角加速度 α 為多少 rad/sec2?
(A)10 (B)20 (C)10 π (D)20 π 。 <91 統測>
( ) 25. 一圓球於平面上作等速率的圓周運動,其向心加速度是由何者改變而產生?
(A) 切線速度的大小 (B) 切線速度的方向 (C) 角加速度的大小 (D) 角速度的大
小。 <92 統測>
( ) 26. 當物體被以與水平面成 θ 角度的速度拋射出去,且物體到達頂點之最高距離,是其
最大水平射程的 0.25 倍時,則該 θ 角度為 (A)30° (B)45° (C)60° (D)75°。
<92 統測>

6-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7. 不計空氣阻力,在距離地面高度 h,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 V0 拋出一物體,著地時水


平射程為 x。若高度變成 2h,且 V0 不變,則該物體著地時水平射程變為多少?
(A) 2x (B)2x (C) 2 2x (D)4x。 <93 統測>
( ) 28. 在半徑為 5m 的圓形路徑上,球 A 與球 B 由同一點出發,以相反方向各自以切線速
度 VA =15m/sec 與 VB =10m/sec,做等速率圓周運動,則該兩個球發生碰撞的時間,
2π 2π π π
在出發後多少秒? (A) sec (B) sec (C) sec (D) sec 。 <93 統測>
3 5 3 5
( ) 29. 一馬達自靜止狀態加速至其操作轉數 3600rpm 需時 5 秒,假設其為等角加速度之迴
轉運動,試求在該加速期間馬達所轉之圈數為多少?
(A)60 (B)150 (C) 150π (D) 300π 。 <94 統測>
( ) 30. 如圖(3)所示之球,將其視為一質點,假設不計空氣阻力,
試求若水平拋出而能直接撞擊牆角 A 點之初速度 V0 為多
少 m / sec ?
(A)4.5
(B)4.9
(C)9
(D)9.8。 <94 統測> 圖(3)
2
( ) 31. 一馬達由靜止以 20rad/sec 之等角加速度加速旋轉,加速 8 秒後,保持等角速度旋
轉;若馬達心軸直徑為 10mm,則此時心軸外圓周上一點之切線速度為多少 m/sec?
(A)0.4 (B)0.8 (C)1.2 (D)1.6。 <95 統測>
( ) 32. 一砲彈由水平地面以 60o 之仰角發射,其初速度為 500m/sec,當此砲彈之水平方向
位移為 3000m 時,其距離此水平地面之高度為多少 m?(註:cos60o=0.5,sin60o=0.866)
(A)2490 (B)3490 (C)4490 (D)5490。 <95 統測>
( ) 33. 直徑為 300mm 之砂輪,以 180rpm 之速度旋轉,在砂輪外圓周上之磨粒,其向心加
速度為多少 m/sec2? (A)5.4π 2 (B)10.8π 2 (C)27.0π 2 (D)54.0π 2。 <95 統測>
( ) 34. 一拋射體由水平地面以 60o 的仰角發射,經過 6 秒鐘後降落在距離發射點 600m 的
水平地面,則其發射初速度為多少 m/sec? (A)200 (B)400 (C)600 (D)800。
<96 統測>
( ) 35. 一美式足球的踢球員自水平地面將球以初速 V0 、仰角 60°踢出,若該球在空中停留
3.6 秒後降落水平地面,則該球離開地面的初速 V0 約為多少 m / s ?
(A) 10 (B) 20 (C) 30 (D) 40。 <97 統測>
( ) 36. 直徑 200mm 的皮帶輪由靜止開始以等角加速度旋轉,經過 1 秒測得皮帶輪外緣的
切線速度大小為 200mm/s,則該瞬間皮帶輪外緣任一點的加速度大小為多少 m/s2?
(A) 5 (B) 2 5 (C) 5 2 (D) 5 2 。 <97 統測>
5 5 2
( ) 37. 一汽車在高速公路以 108km/hr 的等速率行駛,由直線進入半徑為 100m 的圓形彎
道,則此時汽車加速度的大小為多少 m/s2?
(A)3.6m/s2 (B)4.8m/s2 (C)7.2m/s2 (D)9.0m/s2。 <98 統測>

6-14
第6章 曲線運動
綜合練習

( ) 38. 如圖(4)所示,在一水平之地面上,放置一垂直鐵絲網與一發球機,該鐵絲網高度為
10m 且距離發球機 60m 遠,若發球機以初速度為 Vm / sec 射出一球,其方向如圖(4)
所示,若不計空氣阻力並忽略發球機之高度,欲使球飛越過鐵絲網,求 V 之最小值
為多少 m / sec?(註: 7 = 2.64,重力加速度為 10m/sec2)
(A)28.4 (B)35.3 (C)50.7 (D)75.4。 <99 統測>

圖(4)

( ) 39. 重力加速度為 g,在水平地面上一斜向上拋射物體之初速為 V,則其落地時最大水


平射程為多少? (A)0.25 V2/g (B)0.5 V2/g (C)1 V2/g (D)2 V2/g。 <100 統測>
( ) 40. 如圖(5)所示之平皮帶輪傳動,A 及 B 兩皮帶輪半徑分別為 10 mm 及 20 mm,其皮
帶線速度固定為 200mm/s,假設皮帶厚度可忽略且無滑動現象,則此 A 及 B 兩皮帶
輪外緣之加速度比為多少? (A)2:1 (B)4:1 (C)1:2 (D)1:4。 <101 統測>

圖(5)

( ) 41. 世界盃足球比賽,阿根廷某名將於中場罰踢自由球,當球被踢出的速度為 30m/sec


且與地面水平線成 30°向上,若球未被攔截且不計空氣阻力,則球於幾秒(sec)後
會落地?(假設重力加速度 g=10m/sec2) (A)2 (B)3 (C)4 (D)5。 <102 統測>

6-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6-16
7 動力學基本
定律及應用

節名及星級

☆☆☆☆☆ 7–1 牛頓運動定律


☆☆☆☆ 7–2 滑 輪
☆☆☆☆ 7–3 向心力與離心力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歷年出題率非常高,尤其滑輪和牛頓運動定律,要注意力的方
a
向和單位之大小,動滑輪要注意 2T 和 之處,牛頓三大運動定律要
2
明瞭,向心力和外軌超高亦很重要。重力單位和絕對單位一致性要
特別小心。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7
7-1 牛頓運動定律

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即慣性定律)
物體不受外力(或合力為零時)
,則靜者恆靜,動者恆作等速度直線運動。例如:車行
時人向後仰;剎車時人向前倒及拍身上灰塵和賽跑到終點時不能停止等。

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即運動定律)
物體受外力作用時,沿力之方向必產生一加速度,此加速度之大小與作用力成正比,
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即ΣF = ma
1 牛頓 = 1kg×1m/sec2,1 達因 = 1 克×1cm/sec2,1 磅達 = 1 磅×1 呎/秒 2

絕對單位 F m a

CGS 達因 克 釐米/秒 2(cm/sec2)

MKS 牛頓 仟克(公斤)(kg) 米/秒 2(m/sec2)

FPS 磅達 磅 呎/秒 2(ft/sec2)

1. 牛頓定律僅適用在物體速度遠小於光速時,光速 3×108m/sec。
2. 物體受數力作用時,其合力大小與加速度成正比且加速度方向與合力方向相同(即 ∑ F = ma)。
3. 重力單位:由萬有引力定律,在地球表面上各物體,均與地球間有引力作用,此力稱為該物體
之重力或該物體之重量。
重量 W = mg
m:質量
g:重力加速度 = 9.8m/sec2
W:重量 同一個地區重量與質量成正比。
重力單位與絕對單位有如下之關係:
(1)克重 = 980 達因 (2)1 公斤重 = 9.8 牛頓 (3)1 磅重 = 32.2 磅達。
4. 由 F = ma,∴1 牛頓 = 1 公斤×公尺/秒 2, 1 達因 = 1 克×公分/秒 2。

三、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定律)
一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必產生一反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所以不能抵消。例如:馬拉車前進、划船、游泳、
槍炮發射之後座力、人之走路等。

7-2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7-1 牛頓運動定律

1 以 10 牛頓之力作用於重量 5kg 之靜止物體,試求加速度為多少?2 秒移動多少公尺?

F = ma,10 = 5×a ∴a = 2m/s2


1 1
又 S = V0t + at2 = 0 + ×2×22 = 4m
2 2

12 一升降機重 100 公斤,用鋼繩吊升,上升加速度為 3 公尺/秒 2,試求鋼繩的拉力多少


N?

13 設重量為 20 公斤之物體,以每秒 30 公尺之速度運動,若以 60N 之力阻止其運動,試


求經若干秒後此物體才會停止。

41 如右圖所示,光滑桌面上 A、B 兩物體間有摩擦力,今


以 F 之水平力使 A、B 兩者一起以 1m/sec2 的加速度向右
前進,試求 A、B 間之摩擦力有多少?

15 一物體重 20kg,受一力向北 40N、另一力向東 30N,同時作用,則 a = ?

7-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6 重 100kg 木箱,靜置於水平面,木箱與水平面之摩擦係數為 0.2,以 300 牛頓水平力推


(若 g = 10m/s2)
之,求木箱在 5 秒之速度及其所行之距離。

17 將物體置於一斜面之斜角度 θ 大於靜止角時,則物體將會自然向下滑落,若物體與斜面
間之摩擦係數為 μ 時,求物體滑下之加速度。

81 A、B 兩物體,重量各為 WA = 20kg,WB = 16kg,今以


一水平力 F = 360N 持續推動之,當二物體移動 20m 後,
求 A、B 兩物體間之壓力為若干牛頓?

91 如右圖所示,物體重 50kg 與平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0.25,


則其加速度為多少?

101 如右圖所示,有一物件重 100kg 置於 1900kg 重之升降機


內,若繩之張力為 30000N,試求升降機上升之加速度每
秒平方為若干公尺?機台對物件之作用力(或壓力)為
若干 N?(g = 10m/s2)

7-4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7-1 牛頓運動定律

111 重 60kg 的人立於重 140kg 之平台上,如右圖若摩擦不


計,此人欲拉繩以 3m/sec2 之加速度連平台一起向上運
動,求此人所需之拉力。

121 如圖所示,一質量為 m 公斤的物體 B 與小車 A 鉛直面的


動摩擦係數為μ,欲使 B 能「等速」下滑,試問此時小車
的加速度 a 為若干公尺/秒 2?(重力加速度為 g)

7-1 立即練習 解-36

( ) 1. 牛頓運動定律僅適用於其運動速度之大小遠小於 (A)3×108 (B)3×109 (C)3×1010


(D)3×1012 m/sec。
( ) 2. 牛頓第二定律為 (A)物體動量之變化對時間之比,與作用力成反比例且其變化之發
生方向與作用力相同 (B)物體如不受外力作用時,應不變其靜止或以等速沿一直線
運動之狀態 (C)凡一物體受作用時,必有一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同
(D)物體受力時,於力之作用方向生一定之加速度,其加速度之大小與作用力大小成
正比例。
( ) 3. 何者在單位上相當於 1 牛頓? (A)1 仟克-米 2/秒 (B)1 米-秒 2/仟克
(C)1 仟克-秒 2/米 (D)1 仟克-米/秒 2。
( ) 4. 物體若不受外力作用時,則此物體 (A)必定靜止 (B)必定只作等速率運動
(C)必定只作等速運動 (D)必定靜止或等速運動。
( ) 5.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絕不可能同施於一物體上 (B)人推牆
不倒是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抵消 (C)小車碰大車時,小車受力大 (D)作用力與
反作用力不一定同時發生。
( ) 6. 在光滑水平面上靜止的物體,若受到一定的水平力作用時,力的作用期間,此物體
(A)必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 (B)必作增加速度運動 (C)作等速運動 (D)作變加速
度運動。
7-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7. 物體如無外力作用,則靜者恆靜,動者則沿直線作一等速直線運動,此現象稱為
(A)自由落體 (B)慣性定律 (C)反作用定律 (D)力之可傳性。
( ) 8. 設重量 10 公斤物體,以每秒 30 公尺之速度運動,若以 F 之力阻止其運動,經 10
秒後停止,問 F 為多少(阻止與運動在同一直線上)
(A)60 (B)50 (C)45 (D)30 N。
( ) 9. 在 C.G.S.制中,下列何者為力的絕對單位?
(A)kg-m/ sec (B)kg-m/ sec2 (C)g-cm/ sec (D)g-cm/ sec2。

7-2 滑 輪

使用滑輪的目的為省力或改變運動物體之方向。
一、單定滑輪,兩物體皆吊在垂直方向,若 M > m,故 M 向下運動,m 向上運動。
M -m 2Mm
運動加速度 a = g;繩子之張力 T = g
M+m M+m

⎧⎪Mg − T = Ma M−m 2Mm


∑ F = ma ⎨ ∴a = g, T = g
⎪⎩T − mg = ma M+m M+m

二、M 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動,m 吊在垂直方向。


M
運動加速度 a = g
M+m

⎧T = Ma m Mm
∑ F = ma ⎨ ∴a = g, T= g
⎩mg − T = ma M+m M+m

7-6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7-2 滑 輪

三、m 放在光滑斜面上移動,M 吊在垂直方向,若 M > msin θ 。

⎧⎪Mg − T = Ma (M − m sin θ) (1 + sin θ)Mm


∑ F = ma ⎨ ∴a = g ,T = g
⎪⎩T − mg sin θ = ma M+m M+m

11 一繩繞於定滑輪,兩端各懸 10 公斤及 20 公斤重的物體,


求物體運動時之加速度及 5 秒後的速度和繩子之張力,
及移動 20m 所需要之時間。

⎧196-T = 20 × a LL 
∑ F = ma ⎨
⎩T-98 = 10 × a LL 

由、 求出∴a = 3.26m/s2 


T = 130.6N,V = V0 + at = 0 + 3.26×5 = 16.3m/s
1 1
又 S = V0t + at2 ∴20 = 0 + ×3.26×t2 ∴t≒3.5sec
2 2

21 如右圖所示一 20kg 之物體,置於光滑斜面上以一


繩繫之,繞經一無摩擦之滑輪,懸一重 30kg 之物
體,則此二物體運動時,繩子中的張力和加速度
各為多少?

7-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31 如右圖所示,滑塊 m1 = 3kg,m2 = 2kg,所有滑輪均為定滑輪,


若重力加速度值 g = 10m/sec2,且不計一切接觸面之摩擦力及
滑輪之慣性矩,則繩子之張力及 m1、m2 之加速度為何?

41 如右圖所示,兩物體均重 10kg,置一水平面上,若重物
與平面間摩擦係數為 0.5,求繩中之張力和加速度為何?

51 如右圖所示,A、B 及 C 各重 20kg、40kg 及 60kg,聯


結 B 及 C 之繩,通過光滑之滑輪,若 A 及 B 與平面之
摩擦係數為 0.2,則 A 與 B 之加速度和 T1 與 T2 各為多
少?(若 g = 10m/s2)

61 如右圖所示,m1 = 6kg,m2 = 4kg,則欲使 m1 向左作等加


速度 a = 2m/sec2 的運動時,求水平拉力 F = ?
(若 g = 10m/s2 且為光滑平面)

7-8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7-2 滑 輪

71 如右圖所示,試求繩之張力及 40kg 物體之加速度各為多少?

81 如右圖所示,50kg 之物體以 10m/sec2 之加速度沿斜面向


上運動,若物體與斜面間之摩擦係數為 0.5,試求 m 為
多少公斤?(若 g = 10m/sec2)

7-2 立即練習 解-37

( ) 1. 如圖(1)所示,滑輪兩端懸質量為 m1 及 m2 之兩
物體,當質量為 m1 之物體自靜止開始下落時,
其加速度大小為(g 為重力加速度)
m1 m2
(A) g (B) g
m1 + m 2 m1 + m 2
m1 m2
(C) g (D) g。
m 1 -m 2 m 1 -m 2 圖(1)

( ) 2. 如圖(2)所示為一無摩擦系統,則下列敘述何者為錯誤(三角塊固定於地面)
(A)W1sin θ >W2,則 W2 向上升 (B)W1sin θ <W2,則 W2 向下降
(C)W1sin θ = W2,則 W2 靜止或等速運動 (D)W1sin θ <W2,則 T1<T2。

圖(2) 圖(3)

( ) 3. 有一滑輪系統,如圖(3)所示。設滑輪重量不計,且無摩擦。其所懸掛物體之重量分
別為 WA= WB = 20 公斤,則物體 A 之加速率為
(A)3.27m/sec2 (B)1.96m/sec2 (C)4.90m/sec2 (D)3.92m/sec2。

7-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4. 有重量分別為 80N 及 60N 的 A 與 B 兩物體,將此兩物體分別繫


於滑輪上與繩索端而產生運動,如圖(4)所示,若不計滑輪及繩
索的重量,亦不計滑輪與繩索間的摩擦力,則繩之張力為多少
N? (A)15 (B)25 (C)35 (D)45。
( ) 5. 重力加速度 g,一軟繩兩端分別懸掛質量 100 kg 與 150 kg 之物
體,繞於一個無摩擦、無質量之定滑輪上,則 100 kg 物體的加
圖(4)
速度之大小為多少? (A)0 g (B)g /5 (C)2g /5 (D)3g /5。

7-3 向心力與離心力

一、向心力
物體作圓周運動時受到指向圓心方向作用力,此力稱為向心力。
V2
向心力 F = ma n = m × = m × r × ω2
r
V2
向心加速度 an = = r ω 2,
r
式中:F 為向心力;an 為向心加速度;r 為半徑; ω 為角速度;V 切線速度。

二、離心力
由牛頓第三運動(即作用與反作用定律),一物體受到作用力必產生一反作用力,故當
向心力產生時,必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之力發生,此反作用力係使物體向外飛出中心,
此力稱離心力。
F′ =-F (負表方向相反)
洗衣機的脫水槽乃利用離心力使水向外脫出;路面轉彎部分的傾倒也是向心力的應用。

1 有一玩具車質量 3 仟克,以 4 米/秒之速率在半徑 2 公尺作圓周運動,則其所需之向


心力為何?

mV 2 3 × 4 2
向心力 F = = = 24 牛頓
R 2

12 重 5kg 之物體繫於長為 40cm 之輕質軟繩之一端,以另一端為中心在水平面上迴轉,


其角速度為 120rpm,則此繩所受之張力為若干?

7-10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7-3 向心力與離心力

31 一質點在鉛直面內作等速圓周運動,如右圖所示,試求
在最高點、水平位置及最低點時繩的張力。

14 一質量 0.2kg 之球,以一繩繫之,以等速 V 在半徑為 20cm 之直立圓周上轉動,則 V


最小需為多少 cm/sec 才能保持圓周運動?

51 如右圖所示,以繩長 5m,端點繫一個質量 2kg 的物體,


以 2rad/s 之角速度水平轉動,則繩子張力和繩子與鉛直
線夾角 θ 為多少?半徑 r 為多少?(若 g=10m/s2)

61 一半徑 R 之瓷碗,質量為 m 之球自 A 點滑下,求滑至底


部時,對瓷碗之壓力。

17 一圓盤以 60rpm 轉動,盤上有一物體,若物體與圓盤之摩擦係數為 0.5,則物體開始滑


動之位置距軸心為多少公尺?

7-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7-3 立即練習 解-38

( ) 1. 質量 150kg 之物體,以 43.2km/hr 之等速率,在一光滑水平面上作半徑為 30m 之圓


周運動,則此物體受力為 (A)360 (B)720 (C)140 (D)240 牛頓。
( ) 2. 如圖(5)所示,一長為 L 之懸線,一端固定,他端懸掛一擺錘,使其在垂直面上擺動,
若擺動至平衡位置時,線上之張力為擺錘重量之 2 倍,則在該位置時擺錘之瞬間速
率為何?(設重力加速度為 g) (A) gL (B)2 π L / g (C)2 g / L (D) 2gL 。

圖(5) 圖(6)

( ) 3. 如圖(6)重 20kg 的球,以 1m 長之繩子繫住,將其提至水平位置放開,當球擺至最低


位置時,求繩中之張力為多少 N? (A)60 (B)196 (C)392 (D)588。
( ) 4. 於繩一端繫重量為 10kg 之小球,一人持繩之,他端迴轉之,並使小球於鉛直平面內
作半徑為 50cm 之圓周運動,設小球於最高點之速度為 4m/sec,則此時繩上之張力
為多少 N? (A)222 (B)418 (C)320 (D)516。
( ) 5. 某車子於圓周跑道以 10m/s 速度行駛,若輪胎與地面摩擦係數為 0.5,則為了避免側
向打滑,跑道最小圓周半徑不應小於 (A)30m (B)40m (C)60m (D)20m。
( ) 6. 一騎士作鐵籠飛車表演,設鐵籠半徑為 R,則此車在最高點時之最小速度為
(A)0 (B) gR (C) 2gR (D) 5gR 。
( ) 7. 將質量 0.1kg 的球,繫於一長 1m 的繩端,使球在水平面內作圓周運動,假設拉斷
繩的強度為 10N,則球容許的最大轉速為多少 rad/sec?
(A)10 (B)15 (C)20 (D)25。
( ) 8. 質量為 1 kg 之球綁於一繩的一端,該繩另外一端固定,若使該球以繩固定端為中心
在鉛直面 做圓周運動,已知其迴轉半徑為 1 m,迴轉速度為 60 rpm,重力加速度為
9.8 m / s2,求此球 在最高點位置時,繩之張力約為多少 N?( 註:π = 3.14 )
(A) 49.2 (B) 39.4 (C) 29.6 (D) 9.8.。
( ) 9. 如圖(7)所示單擺擺長為 L,擺錘質量為 m,當擺錘在一水平面
上以等角速度ω 繞鉛直線旋轉時,如擺線與鉛直線的夾角為θ,
則 cosθ 等於多少?(重力加速度為 g)
g g 2g 2g
(A) 2
(B) (C) 2
(D) 。
Lω Lω Lω Lω

圖(7)

7-12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綜合練習

7 解-39

( ) 1. 一力使重量 10kg 之物體運動,自靜止開始 1 秒後得到 4 公尺之位移,則此力為


(A)40 (B)60 (C)80 (D)160 N。
( ) 2. 重 1000kg 之動力車以繩索拉動一重 200kg 之車廂,在光滑之平面上直線運動,若二
者之加速度都為 4.9m/sec2,則繩索上所受之力為 (A)980N (B)9800N (C)4900N
(D)5880N。
( ) 3. 長 4 公尺,重 10 公斤之長棒,以一端為中心,作每秒 2 弧度之角速度水平迴轉時,
其離心力為 (A)40N (B)80N (C)160N (D)320N。
( ) 4. 兩個 5.0 牛頓之作用力以互成 60°作用於 10kg 之物體上,則物體之加速度大小為
(A)0.87 (B)0.5 (C)0.2 (D)1.4 m/sec2。
( ) 5. 某人質量為 m,立於升降機內,當升降機以 a 加速度向上運動時,底板所受力為若
干?(設 g 為重力加速度) (A)m(g-a) (B)m(a-g) (C)ma (D)m(g + a)。
( ) 6. 一人在等速水平直線行駛的火車上,垂直向上拋出一球,不計空氣阻力,此球會落
於 (A)人之後面 (B)拋球之手的前面 (C)拋球的手上 (D)人之側邊。
( ) 7. 一作用力作用在質量 2 公斤的靜止物體上,2 秒後該物體之速度為 10 公尺/秒,則
此作用力大小為 (A)10 牛頓 (B)10 公斤重 (C)5 牛頓 (D)5 公斤重。
( ) 8. 如圖(1)所示,有一重量 50N 的木塊,放在無摩擦的
水平面上,有一水平拉力 F = 100N 作用於其上,試
求 木 塊 的 加 速 度 約 為 若 干 ? (A)509.7m/sec2
圖(1)
(B)64.4 m/sec2 (C)2 m/sec2 (D)19.6 m/sec2。
( ) 9. 以繩繞於滑輪,繩之兩端各懸吊 3kg 及 2kg 重之物體,由靜止釋放 2 秒後,物體約
移動多少公尺?(取最接近者,且忽略滑輪之摩擦) (A)4 (B)6 (C)8 (D)10。
( ) 10. 如圖(2)所示,忽略單定滑輪之摩擦及質量,若 W1 =100N,W2 = 50N,則由靜止釋
放 3 秒後,W1 之速度為多少?
(A)3.26 m/sec↓ (B)5.1 m/sec↓ (C)6.3 m/sec↓ (D)9.8 m/sec↓。
( ) 11. 如圖(3)所示,滑塊 A=3kg,B=2kg,所有滑輪均為定滑輪,若重力加速度值 g=10m/s2,
且不計一切接觸面之摩擦力及滑輪之慣性矩,則繩子之張力為多少牛頓?
(A)10 (B)12 (C)14 (D)16。

圖(2) 圖(3)

7-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2. 一單定滑輪,如圖(4)所示,A 物體重 10kg、B 物體重 40kg。


若不計摩擦及繩子的重量,在運動中,此繩所受的張力為(若
g = 10m/s2) (A)16N (B)160N (C)24N (D)240N。
( ) 13. 下列何者較正確描述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A)物體不受外
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合力為零時,則靜者恆靜,動者恆作等
速直線運動 (B)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必產生一與作用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之作用力 (C)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必沿力之 圖(4)

方向產生一加速度,其大小與作用力成正比,與物體之質量
成反比 (D)又稱為反作用定律。
( ) 14. 施加一力於質量 1kg 的物體上,使該物體產生 100cm/sec2 的加速度,試問該力為多
少 N? (A)100 (B)10 (C)1 (D)0.1。 <91 統測>
( ) 15. 假設一力 F 施加於物體 A,使其產生一加速度 5m/sec2,同一力 F 施加於另一物體 B,
則產生一加速度 10m/sec2,若將物體 A、B 連接在一起,施以 3F 的力,則產生之加
10
速度為多少 m/sec2? (A) (B)15 (C)10 (D)5。 <91 統測>
3
( ) 16. 如圖(5)所示,A 和 B 物體的質量皆為 10kg,若不計滑輪的摩擦係數與重量,則繩
索所承受之張力為 (A)32.67N (B)58.8N (C)65.2N (D)117.6N。 <92 統測>

圖(5) 圖(6)

( ) 17. 一質量為 m 的球用一繩索繫之,以等角速度 ω 作直立圓周運動,如圖(6)所示,若對


該繩索在四個位置所受的張力 T 作比較,則 (A)T1 最大 (B)T2 最大 (C)T3 最大
(D)T1、T2、T3 和 T4 皆相同。 <92 統測>
( ) 18. 如圖(7)所示的滑輪系統,不計滑輪與繩索的重量與摩擦力,求
質量 90kg 的重物以等速率 0.2m/sec 上升所需的施力 P 為
(A)220.5N (B)294N (C)441N (D)882N。 <93 統測>
( ) 19. 一質量為 40kg 的物體,以 10m/sec 的速度在一光滑水平面上直
線前進,若欲使該物體在 4 秒內停止運動,則水平阻力應為
(A)400N (B)300N (C)200N (D)100N。
圖(7)
( ) 20. 長度為 R 的繩子,繫住一質量為 m 之球體,作鉛直面上的圓周
運動。已知在最高點的繩子張力等於 mg(g 為重力加速度),
求該球體在最高點的切線速度大小為多少?
(A) 2gR (B) gR (C)0 (D) 2 gR 。 <93 統測>

7-14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綜合練習

( ) 21. 如圖(8)所示,重 W 的物體,以長 l 的繩子繫於支點 A,如將其提至水平位置後釋放,


當該物體擺至最低位置時,繩中之張力為多少? (A)0 (B) W (C) 2W (D) 3W 。
<94 統測>

圖(8) 圖(9)

( ) 22. 如圖(9)所示,質量 200kg 之滑塊 A 與質量 300kg 之物體 B ,以不會伸長之繩索連結,


假設滑塊 A 與平面之動摩擦係數為 0.25,滑輪之質量及摩擦不計,試求當自靜止位
置釋放,滑塊 A 移動 2 公尺時之速度為多少 m / sec ?(註: g 為重力加速度)
(A) 2g (B) 2 g (C) 2g (D) 2g 。 <94 統測>

( ) 23. 如圖(10)所示之滑輪機構,忽略繩與滑輪間之摩擦及其重量,已知物體 A 之質量為


10kg,欲使物體 A 產生 4.9m/sec2 之向上加速度,則應施力 P 多少 N?
(A)15 (B)49 (C)59 (D)147。 <95 統測>

圖(10) 圖(11) 圖(12)

( ) 24. 如圖(11)所示之滑輪機構,忽略滑輪與繩索間的摩擦及其重量,已知物體 A 的質量


為 10kg,其與平面間的摩擦係數為 0.2,欲使物體產生 8.04m/sec2 的向右加速度,
則施力 P 應為多少 N? (A)100 (B)150 (C)200 (D)250。 <96 統測>
( ) 25. 如圖(12)所示,一個滑輪系統吊掛質量各為 10kg 的 A、B 二物體,由圖示的靜止狀
態開始運動,若不考慮滑輪與繩索的重量,以及滑輪與繩索間的摩擦力,此時 A 物
體的運動為 (A)等速度下降 (B)等加速度下降 (C)等速度上升 (D)等加速度上
升。 <96 統測>
( ) 26. 某人體重 800 N,站在電梯內的地板上,如電梯以 4.9 m/s2 的等加速度上升,則電梯
地板作用於此人的力量為多少 N?(註:重力加速度 g = 9.8 m/s2)
(A) 800 (B) 1200 (C) 1600 (D) 2400。 <97 統測>

7-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7. 如圖(13)所示,物體 A 的質量為 50kg,物體 B 的質量為 30kg,物體 B 與地板間的


摩擦係數為 0.3。若連結 A、B 二物體的繩索長度不變,且忽略滑輪的摩擦力與繩索
重量,則物體 B 的加速度大小約為多少 m / s 2 ?
(A) 3 (B) 4 (C) 5 (D) 6。 <97 統測>

圖(13) 圖(14)

( ) 28. 質量為 m 的小球以 L 長的繩索繫於支點,並於水平位置由靜止狀態釋放,如圖(14)


所示,則當繩索的張力剛好等於小球重量時,試問 sin θ 的值為何?
1 1 1 3
(A) (B) (C) (D) 。 <98 統測>
4 3 2 5
( ) 29. 一質量為 50 公斤的人站在電梯內的磅秤上量體重,若電梯以向上 2m/s2 的加速度上昇,
且重力加速度為 9.8 m/s2,則此人在磅秤上顯示多少公斤?
(A)54.1 (B)58.6 (C)60.2 (D)63.4。 <98 統測>
( ) 30. 有重量分別為 80N 及 60N 的 A 與 B 兩物體,將此兩物體分別繫
於滑輪上與繩索端而產生運動,如圖(15)所示,若不計滑輪及繩
索的重量,亦不計滑輪與繩索間的摩擦力,則繩之張力為多少 N?
(A)15 (B)25 (C)35 (D)45。 <99 統測>
( ) 31. 在 C.G.S.制中,下列何者為力的絕對單位? (A)kg-m/ sec
(B)kg-m/ sec2 (C)g-cm/ sec (D)g-cm/ sec2。 <100 統測>
( ) 32. 質量為 1 kg 之球綁於一繩的一端,該繩另外一端固定,若使該球 圖(15)

以繩固定端為中心在鉛直面 做圓周運動,已知其迴轉半徑為 1
m,迴轉速度為 60 rpm,重力加速度為 9.8 m / s2,求此球 在最高
點位置時,繩之張力約為多少 N?
( 註:π = 3.14 ) (A) 49.2 (B) 39.4 (C) 29.6 (D) 9.8.。 <101 統測>
( ) 33. 小明以一條小軟繩繫著質量 2kg 的小球,並以手持繩的另一端,使球在水平面上做等
速率圓周運動,已知球的切線速度為 5m/sec,手與球間之繩子長為 0.5m,則軟繩所
受的張力為多少 N? (A)50 (B)75 (C)100 (D)125。 <102 統測>

7-16
第7章 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7-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7-18
8 功與能

節名及星級

☆☆ 8–1 功及其單位
☆☆ 8–2 功率及單位
☆☆☆☆ 8–3 動能與位能
☆☆☆☆☆ 8–4 能量不滅原理
☆☆☆ 8–5 能的損失與機械效率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公式少,但非常重要,尤其功每年必考,功率、機械效率也常
出現,要注意摩擦力之計算,摩擦力與運動方向相反。題目方向要
細心,動能和位能和機械能守恆更應牢記。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8
8-1 功及其單位
一、功(W)
作用於物體之力,使物體在力之作用線方向上產生位移,稱為此力對該物體作功。功
的大小為力與力之方向的位移乘積,如圖 8-1 所示。
功:W = F×S(F:力量,S:位移)

圖 8-1

二、若 F 與 S 方向不同,夾角為 θ 時,如圖 8-2 所示。則力對物體所作之功為


W = (F cos θ )×S = F×(S cos θ )
θ 為 F 與 S 之夾角

圖 8-2

1. 當 θ = 0°時,cos θ = 1,即力與位移方向一致者(同向)
,則作用力對物體作正功。W = F×S
2. 當 θ = 90°時,cos θ = 0,即力與位移方向垂直,作用力對物體不作功。
(例如抱東西、提東西水平行走)
3. 當 θ = 180°時,cos θ =-1,即力與位移方向相反者。作用力對物體作負功,如摩擦力所作的功。
4. 當數力同時作用於一物體,此數力對該物體所作之功等於各力對該物體所作功之代數和。
5. 功之單位:

絕對單位 重力單位
C.G.S.制 達因-公分(爾格) 公克-公分
M.K.S.制 牛頓-公尺(焦耳) 公斤-公尺
F.P.S.制 呎-磅達 呎-磅

1kg-m = 9.8×107 爾格 = 9.8 焦耳


1 焦耳= 107 爾格,1 牛頓 = 105 達因

8-2
第 8 章 功與能
8-1 功及其單位

三、轉動所施之功 W = F×S = F×r× θ = T× θ (即轉動之功 =力矩×角位移)

四、轉動慣量 I: I = mK 2(K:迴轉半徑)

1 2
五、轉動之動能 = Iω (ω:角速度)
2

六、力矩 T = I α (力矩 = 轉動慣量×角加速度)

1 何老師施 40N 之力於重量 80N 之物體,物體沿力之方向移動 5m,問作功若干焦耳?


功 = 力×力方向之位移 = 40×5 = 200 焦耳

12 重量為 100kg 之物體置於一光滑水平面上,受 200N 之力作用移動 2 秒,則該力所作


之功為若干焦耳?

13 500 公斤重之物體置於光滑水平面,用與鉛直方向成 30 度之 10 牛頓拉力推之,使移


動 20 米,則作功為多少?

14 以一定力矩 100N-m 作用於一可以旋轉之輪軸,歷時 10 秒,此輪由靜止狀態加速至


120rpm,則作功為多少焦耳?

8-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5 若 I = 100kg-m2,受到 500N-m 之力矩由靜止開始轉動,則(1) α = ? (2)10 秒後 ω = ?

8-1 立即練習 解-41

( ) 1. 何老師提重 100N 之物體,沿水平面上行走 40m,則其所作之功為


(A)0 (B)400 (C)4000 (D)4 焦耳。
( ) 2. 質量 2kg 之物體受力作用,由靜止均勻加速到 10m/sec 的速度,此作用力作多少功?
(A)100 爾格 (B)10 焦耳 (C)100 焦耳 (D)100 瓦特。
( ) 3. 功為力與力方向位移之乘積,而力與位移均為向量,因此功為
(A)向量 (B)無向量 (C)向量或無向量皆可 (D)重量。
( ) 4. 下列何者相當於 1 焦耳? (A)1kg-m (B)1kg/m2 (C)1kg-m2 (D)1N-m。
( ) 5. 一物體重 50N,受水平力使物體等速移動 20m,設地面的摩擦係數為 0.25,則力量
所作的功為 (A)125 (B)150 (C)250 (D)500 焦耳。
( ) 6. 質量為 m 之物體,由一與水平成 θ 角之斜面滑下,若摩擦係數為 μ ,滑行之距離為
S,則克服摩擦力之功為 (A) μ mgS×cos θ (B) μ mgS×sin θ (C) μ mgS×tan θ
(D) μ mgS×cot θ 。

8-2 功率及單位
一、功率:單位時間所作之功,稱為功率。
W F×S
功率 P = = = F×V = T ×ω ,即功率 =(力)×(平均速度)= 力矩×角速度
t t

二、功率之單位

絕對單位 重力單位
C.G.S.制 達因-厘米/秒 克-厘米/秒
M.K.S.制 焦耳/秒(瓦特) 公斤-公尺/秒
F.P.S.制 呎-磅達/秒 呎-磅/秒

常用之功率單位有:
1. 公制馬力(PS)1PS = 75kg-m/sec = 4500kg-m/min = 736(watt)
2. 仟瓦(瓩) (kW)1kW = 1000watt = 102kg-m/sec
3. 1 仟瓦×小時 = 3.6×106 焦耳(仟瓦小時,馬力小時均為功之單位)
4. 1 仟瓦 = 1.36PS
8-4
第 8 章 功與能
8-2 功率及單位

1 起重機將 1000N 之物體 10 秒內舉高 20m,則功率為若干瓦特?

W 1000 × 20
功率 = = = 2000 瓦特
t 10

1 同範例 1,若物體為 100kg,則功率 = ?

12 裕隆速利汽車以 50kW 及 60 km/hr 之等速行駛,試求引擎作用於汽車之前進推力為若


干牛頓?

13 輪帶緊邊之張力為 800N,鬆邊張力為 350N 之滑輪直徑為 4m,若滑輪之轉速為


300rpm,則其傳送之功率為多少瓩?

14 若傳動軸扭矩為 800N-m,轉速 3000 rpm,則功率為多少瓩?

8-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8-3 動能與位能
一、能 量
物體所具有作功之本領,稱為能量,功與能可以互換,能與功之單位相同。對物體作
功,可增加(或減少)物體之動能或位能。

二、機械能:分為動能與位能兩種。
1. 動能( Ek ):物體因運動而具有之能量稱為動能。
1
動能 E k = mV 2
2
2. 位能( Ep ):物體因位置或形狀之改變而具有的能量,稱為位能,有重力位能和彈性位能
兩種。
重力位能:物體因高低位置變化而具有之能量,稱為重力位能。

位能 E P = mgh

1
(1)動能 = mV2,速度變大 2 倍,動能變大 4 倍。
2
(2)把物體推高所作的功 = 物體所獲得之位能。

1
3. 轉動動能 E = I ω 2(I:kg‧m2, ω :rad/s,E:焦耳)
2
4. 彈性位能:物體形狀改變而具有之能量(如彈簧壓縮所儲存之能量) 。
1 F 2
⎧K:彈簧常數
E P = Kx2 (或 E = ) ⎨
2 2K ⎩ x:伸長量或壓縮量
Kx
(彈簧平均恢復力= ),虎克定律 F=Kx。
2

1 質量為 5kg 之物體,當速度為 4m/sec 時,動能為若干焦耳?

1 1
動能 = mV2 = ×5×42 = 40 焦耳
2 2

12 一物體重 10kg,初速度 10m/sec 變為 20m/sec 之末速,試求其動能增加若干?

8-6
第 8 章 功與能
8-3 動能與位能

13 彈簧拉長 2m 時需要 400N 的外力,若將其拉長 20cm,則儲存於彈簧內之位能為若干


焦耳?

14 一重 100kg 之物體,由距地面 20m 升至 30m,則位能增加多少焦耳?

15 提一重 20kg 之水桶,沿斜面走上一長 5m 傾斜 30°之斜坡,則此人對物體作功若干?

16 一物體重 10kg,以 19.6m/sec 之速度垂直上拋,2sec 後其動能為多少焦耳?

17 20kg 之重錘,自高 4m 處自由落下,可將木樁擊入土中 0.2 公尺,則木樁於土中所受


之平均阻力為多少 N?(若 g = 10 m/s2)

18 一質量為 500 克之球,自高處自由落下,下降 20m 時,球之速度為 16m/sec,則此球


在此下降過程中,因受空氣摩擦而損耗之能量為若干焦耳?

8-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9 如右圖所示,若方塊重 600N,每秒上升 4m,摩擦不計,


所消耗之功率為若干瓩?

10
1 一圓盤重 10kg,迴轉半徑 10cm,若圓盤以 50 rad/sec 之角速度旋轉,且圓盤又以
10m/s 之速度作直線運動,則總動能為?

11
1 一汽車飛輪,轉速由 600rpm 減至 540rpm 時,釋出動能為 4000 焦耳,試求飛輪之慣
性矩。

8-2~8-3 立即練習 解-42

( ) 1. 下列機件中何者可用來儲存能量 (A)齒輪 (B)鍵 (C)凸輪 (D)彈簧。


( ) 2. 下列何者是功率的單位? (A)kg/sec (B)HP (C)kg-m (D)千瓦-小時。
( ) 3. 動能與其速度大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平方成正比 (D)平方成反比。
( ) 4. 下列何者為正確? (A)功率為向量 (B)功與能量的單位為瓦特(Watt) (C)動能為
向量,位能為純量 (D)1kW(千瓦) = 1000N-m/sec(N 代表牛頓)。
( ) 5. 物體速度增為原來之 3 倍,則動能增為原來之 (A)3 倍 (B)6 倍 (C)9 倍
(D)27 倍。
1 1 F2
( ) 6. 彈簧常數 K,受負荷 F,則儲存之位能為 (A)KF (B) KF (C) KF2 (D) 。
2 2 2K
( ) 7. 一人提一重 10N 之水桶走上一長 50m 傾斜 30°之斜坡,則此人對水桶作功為
(A)0 (B)250 (C)430 (D)500 焦耳。
( ) 8. 一子彈可射穿厚度 t 之鋼板,若速度變兩倍,則可射穿鋼板之厚度為
(A)2t (B)4t (C)8t (D)16t。

8-8
第 8 章 功與能
8-4 能量不滅原理~8-5 能的損失與機械效率

( ) 9. 質量分別為 mA、mB(mA≠mB)之 A、B 二物,在完全光滑之水平面上作等速度運動


時具有相同之動能。當二物受到相同之水平阻力時,若此阻力始終保持為一定值,
則二物在受到阻力後至完全停止間所行經之距離比為
(A)mA:mB (B)mB:mA (C) m A : m B (D)1:1。
( ) 10. 質量 m 的物體受 F 之力作用在 t 秒內速度由 V 增為 nV,則此力所作之功為
m m 1
(A)Ft (B) nV2 (C) (n2-1)V2 (D) FtnV2。
2 2 2
( ) 11. 一軸以每分鐘 1000 轉傳動 10kW 之功率,求軸所承受之扭矩為多少 N-m
(A)15.6 (B)32.8 (C)54.6 (D)95.5。
1
( ) 12. 在迴轉動能中 I ω 2 如 I 為 kg-m2, ω 為 rad/sec,則 EA 之單位為
2
(A)kg-m (B)焦耳 (C)kg-m (D)kg-m2。
( ) 13. 一線性彈簧自未拉伸或壓縮的狀態下,被壓縮 X 的位移量,需要作功 W,若繼續再
壓縮 X 的位移量,則需要再作多少功? (A)W (B)2W (C)3W (D)4W。
( ) 14. 某一年青人扛著 500N 重的木箱,以等速沿著一與水平成 30°的斜坡向上走,於 60
秒內走完全長為 120m 的斜坡,則此年青人對此木箱所作的功率為多少瓦特(Watt)?
(A)1000 (B)865 (C)600 (D)500。

8-4 能量不滅原理~ 8-5 能的損失與機械效率


一、能量不滅定律
能量之形態(如:動能、位能、熱能…)可以互相轉換,但不會無中生有,亦不會任
意消失,其總和永遠不變。

二、機械能不滅定律
對於無摩擦之系統位能與動能之和恆為一定值,即位能減少動能便增加,位能增加動
能便減少。如:物體從高處落下,落下時位能變小,速度變大(即動能變大) 。
1 1
總機械能= 動能+位能 = mV12 + mgh1 = mV22 + mgh2(絕對單位)
2 2

三、機械效率
輸出功(能、功率)與輸入功(能、功率)之比值稱為機械效率。機械效率小於 1。

輸出功 (率)
機械效率 Ef = ×100%
輸入功 (率)

抗力
機械利益 = ,若有不同機械組成,則總機械效率應相乘
施力

η總 = η 1× η 2× η 3×…

8-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若有一能量,可使 196kg 之物體以 30m/sec 之速度運動,則此能量可使 100kg 之物體


升高多少公尺?

1 1
Ek = mV2 = ×196×302 = mgh = 100×9.8×h ∴h = 90m
2 2

12 一物體重 2kg,置於彈簧常數 K = 200N/m 前端,今使


彈簧壓縮 50cm,當彈簧放開,物體速度為何?

13 如右圖所示,若接觸面光滑,試求物體靜止滑至底面速
度?

14 彎道半徑 R 為 1m,物體重為 10kg,若滑至底面時之速


度 V = 2m/sec,則此曲道摩擦力所作的功為多少焦耳?

15 重量 100kg 之物體升高 20m,需作功 70000 焦耳,試求機械效率為何?

16 假設利用一滑輪系,舉高 30kg 之重物,需力 58.8N,如果所施力之力拉下 2m,重物


升高 0.25m,試求此滑輪系之效率為多少?

8-10
第 8 章 功與能
8-4 能量不滅原理~8-5 能的損失與機械效率

17 若火車之發電機效率為 0.9,馬達總效率為 0.8,則兩者之總機械效率為何?

18 一質量 10kg 以 20m/s 前進物體,經 5m 停止,則摩擦阻力 =

19 一升降機質量 1000kg,若以 4m/s 往下降,但制動器作用使速度減為 2m/s,則制動器


吸收能量為若干?

10
1 物體由光滑曲面上 A 點靜止下滑,則 VB = ?

11
1 彈簧 A、B 之原長度相同,A 之彈性係數為 K,B 之彈性係數為 2K,二彈簧各掛一
質量 m 之物體,則彈簧 B 中之彈性位能為彈簧 A 之幾倍

12
1 長 5m 繩子繫一物,若θ= 60°釋放,求最低點速度
(若 g = 10m/s2)

8-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3
1 重 20kg 之物體,自 4m 高處落下,撞擊一彈簧,設此彈簧之彈簧常數 K = 1960N/m
時,試求此彈簧之縮短量為若干?

14
1 右圖中 20kg 重之物體,由靜止釋放,順沿著光滑斜面
滑下 S 距離,造成彈簧最大變形量為 10cm。若彈力常
數 K = 4900N/m,則滑下 S 距離應為多少 m?

15
1 如圖所示之彈簧,彈簧力常數為 32N/m,其前端繫靜
止之方塊,方塊質量 8kg,受到一水平力 F=40N 作
用而使方塊向右移動,試求方塊受力移動 0.5m 後之速
度為多少?(若不考慮一切摩擦力)

16
1 「G5 遊樂設施」
「古坑之劍湖山世界」 ,是飛車在最低點達
到 5 個 g(若 g=10m/s2)之向心加速度,若飛車從 80m 處
靜止滑下,試問最低點之轉彎半徑要多少公尺,才會達到
向心加速度為 5g 呢?(若滑道為光滑,且不考慮空氣阻力)

8-12
第 8 章 功與能
8-4 能量不滅原理~8-5 能的損失與機械效率

8-4~8-5 立即練習 解-43

( ) 1. 由數個機械組合在一起時,其總機械效率 η =
(A) η 1+ η 2+ η 3+…… (B) η 1× η 2× η 3×……
η × η 2 × η 3 × LL η + η 2 + η 3 + LL
(C) 1 (D) 1 。
η1 + η 2 + η 3 + LL η1 × η 2 × η 3 × LL
( ) 2. 重 W 之圓球由樓頂自由落下,若以圓球落下 h 時之速度 V 為初速度,則可將此圓
球由地面垂直上拋 H。假設 W、h 及重力加速度 g 為已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可利用位能減少等於動能減少的觀念求 V
(B)速度 V 求出後,可利用位能增加等於動能增加的觀念求 H
(C)可利用動能與位能總和不變的觀念求 V 及 H
(D)可利用動量不滅的觀念求 V 及 H。
( ) 3. 圖(1)所示,一質量 m 物體,由靜止沿一光滑圓弧滑動 90°至 B 點,已知 m = 10kg,
g = 10m/s2,r = 5m,試求到達 B 點之速度
(A)50m/s (B)100m/s (C)30m/s (D)10m/s。

圖(1)

( ) 4. 兩質量不同而動能相同之物體,沿同方向運動,若此兩物受相同之阻力,在停止前
所行之距離為 (A)質量大者所行距離較遠 (B)質量小者所行距離較遠 (C)兩者
同遠 (D)無法確定。
( ) 5. 物體自由下落時,其位能與動能之和 (A)減少 (B)增加 (C)不變 (D)漸增加再減
少。
( ) 6. 利用一滑輪系將 30kg 之重物升高 30cm,需施力 6kg 將繩子拉下 2m,則此滑輪系之
效率為 (A)50% (B)75% (C)80% (D)90%。
( ) 7. 下列敘述何者為真? (A)彈簧位能等於彈簧常數乘以其位移的平方 (B)動能是向
量 (C)物體所減少的動能不等於物體所作之功 (D)外力對物體所作之功等於物體
所增加之動能。
( ) 8. 利用一個機械效率為 0.8 的起重機系統,將 200kg 的重物以 5m/s 的速度由地面垂直
舉起,試問此起重機因能量損失而消耗的功率為多少仟瓦(kW)?
(A)1.96 (B)2.45 (C)9.80 (D)12.25。

8-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9. 如圖(2)所示,一質量 1kg 的圓球,繫於長 6m 之不會伸長的軟繩末端,軟繩另一端


則繫於固定點 O。將此圓球從水平位置 A 由靜止釋放,經過垂直位置 B 時,軟繩碰
到固定的圓桿 S,而使圓球繞著圓桿 S 轉動。將此圓球視為一質點並忽略摩擦力,
若圓球到達 C 位置的速度大小是在 B 位置速度大小的一半,則圓桿 S 與固定點 O
之間的距離(h)為多少 m?(註: 120 ≒10.95,重力加速度為 10 m / sec2)
(A)0.5 (B)1.5 (C)2.5 (D)3。

圖(2)

( ) 10. 彈簧 A 和彈簧 B 的彈簧常數相同,若彈簧 A 之變形量為彈簧 B 之 2 倍,則彈簧 A


所儲存的彈性位能是彈簧 B 的多少倍? (A)1 (B)2 (C)4 (D)8。
( ) 11. 有關功與能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功與能為具有相同單位之物理量
(B)手提重物往上升至一定位,手所作的功轉換為重物的位能
(C)1 kW 之功率大於 1 hp(馬力)之功率
(D)在有摩擦之斜面推一重物到另一位置後停下,則推力所作之功全部轉換為重物的
位能。

8-14
第 8 章 功與能
綜合練習

8 解-44

( ) 1. 一物體於水平面作等速圓周運動,圓周半徑為 R,物體重量為 W,則物體繞行兩周


所作之功為 (A)0 (B)2 π RW (C)4 π RW (D) π gW。
( ) 2. 若力的單位為 kg,時間單位為 sec,長度單位為 m,則下列何者為功(Work)的單位?
(A)kg-m/sec (B)kg-m/sec2 (C)kg/m2 (D)kg-m。
( ) 3. 有一彈簧,其彈簧常數 K,若彈簧承受一負荷 F,試問此彈簧所儲存之彈性位能為
1 1 F2
何? (A) KF (B) KF2 (C) (D)KF。
2 2 2K
( ) 4. 質量相等之物體 A 及 B,A 之速度為 10m/sec,B 之速度為 15m/sec,則 B 之動能為
A 之幾倍? (A)1.5 (B)1.75 (C)2.25 (D)2.75。
( ) 5. 一軸以每分鐘 1000 轉動 10kW 之功率,求軸所承受之扭矩為多少 N‧m?
(A)15.6 (B)32.8 (C)54.6 (D)95.5。
( ) 6. 兩物體 A、B,若其動能相同,速度比 VA:VB = 1:2,則其質量比 MA:MB =
(A)1:2 (B)2:1 (C)1:4 (D)4:1。
( ) 7. 下列有關功的敘述,何者錯誤? (A)功有大小之分 (B)功有正負之分 (C)功無方
向可言 (D)功的單位係由力及速度單位導出。
( ) 8. 有一 10N 之重錘,自高出木樁頂端 2m 處自由落下,可將木樁擊入土中 0.2 公尺,
則木樁打入土中所受之平均阻力為 (A)120N (B)100N (C)110N (D)80N。
( ) 9. 196N 重之物體,靜止於一光滑水平面上,若施以 60N 之水平力,使作水平直線運
動,則該力在 4 秒內所作之功為 (A)2880 焦耳 (B)1440 焦耳 (C)720 焦耳
(D)360 焦耳。
( ) 10. 物體的運動速度變成兩倍時,其動能變為原來之 (A)2 倍 (B)3 倍 (C)4 倍
(D)5 倍。
( ) 11. 有一彈力常數 k 為 20 牛頓/公尺,未受力前之長度為 30 公分,當此彈簧壓縮 5 公
分後,此時彈簧所儲存的能量 (A)2.5 焦耳 (B)0.25 公斤‧公尺 (C)2.5kg‧m
(D)0.025 焦耳。
( ) 12. 一水平力持續作用於一重量為 10kg 之物體摩擦不計,使其沿力的方向移動 4m,且
又使此質量獲得 40cm/sec2 之等加速度,則 (A)此物體作功 16 焦耳 (B)此物體作
功 1.6 焦耳 (C)此物體之能量消耗 1.6 焦耳 (D)此物體之能量增加 16 焦耳。
( ) 13. 欲將 10kg 的物體以機器升高 10m,需作功 1200 焦耳,則此機器的效率為
(A)68.2% (B)70.3% (C)72.4% (D)81.7%。
( ) 14. 起重機在 60 秒間,以等速度將 5.1 公噸重量的物體升高 10 公尺,則其功率為
(A)4.5 瓩 (B)6.5 瓩 (C)7.5 瓩 (D)8.3 瓩。
( ) 15. 一軸轉速為 450rpm,扭矩 1200N-m,則此軸傳送之功率為
(A)76.8 (B)56.7 (C)68.2 (D)45.6 馬力。
( ) 16. 彈簧 A 的彈簧常數為彈簧 B 的 2 倍,當彈簧 A 拉長 20mm,彈簧 B 拉長 10mm 時,
彈簧 A 所儲存的彈性位能是彈簧 B 的幾倍? (A)4 (B)8 (C)2 (D)1。<100 統測>
8-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7. 一物體重 10kg,以 39.2m/sec 之初速度垂直向上拋擲,試求 4 秒後其動能為若干焦


耳? (A)0 (B)3.92 (C)9.8 (D)392。
( ) 18. 一直徑為 100mm 之實心圓軸,以 240rpm 之轉速進行外圓車削,經測得其切削力為
500N,則此車削加工所消耗之功率為多少 W?
(A)314 (B)628 (C)942 (D)1256。 <91 統測>
( ) 19. 一螺旋壓縮彈簧受到 120N 之壓縮負荷作用時,其總長度縮短為 100mm,而當負荷
變成 200N 時,其總長度變為 80mm,此彈簧之彈簧常數 K 為多少 N/mm?
(A)0.4 (B)1.2 (C)2.5 (D)4.0。 <91 統測>
( ) 20. 一起重機在 5 秒內將重量 50000N 的物體吊高 5m,若起重機的效率為 80%,則起重
機所需要的功率為多少馬力?(註:1000 瓦= 1.36 馬力)
(A)34 (B)68 (C)85 (D)54.4。 <92 統測>
( ) 21. 某一彈簧其彈性常數為 K = 40000N/m,若受到一 F 力的作用,產生 10cm 的位移量,
則彈簧儲存的彈性位能為多少焦耳? (A)20000 (B)200 (C)400 (D)40000。
<92 統測>
( ) 22. 如圖(1)所示,一重量 100N 的物體,沿著 30° 斜面以一初速度 V 往上運動,在斜面
上前進 4m 後運動停止。已知物體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係數為 0.25,求該物體在此
運動過程中,摩擦力所作之功為多少焦耳?
(A)50J (B) 50 3J (C)100J (D)100J。 <93 統測>
( ) 23. 如圖(2)所示,一電動鼓輪以等轉速 2rad/sec 升起一質量為 1000kg 的物體。已知鼓輪
的半徑為 0.5m,繞轉軸 A 的質量慣性矩為 100kg ⋅ m 2 ,求該鼓輪的轉動動能為多少
焦耳? (A)500J (B)400J (C)300J (D)200J。 <93 統測>

圖(1) 圖(2)

( ) 24. 仟瓦 (kW ) 是下列何者所用之單位? (A)能量 (B)功率 (C)力矩 (D)功。


<94 統測>
( ) 25. 以 100N-m 之扭矩作用於原為靜止之飛輪,若其角加速度為 4rad / sec2 ,試求經 10
秒後所作之功為多少 N-m? (A)2000 (B)5000 (C)10000 (D)20000。
<94 統測>
( ) 26. 一起重機將重量為 2000N 之物體以 1m/sec 之速度由地面舉起,已知此起重機之機
械效率為 80%,則其消耗之功率為多少仟瓦(kW)?
(A)2.5 (B)3.2 (C)5.0 (D)6.4。 <95 統測>

8-16
第 8 章 功與能
綜合練習

( ) 27. 如圖(3)所示,一質量為 10kg 之物體 A,從壓縮彈簧上端


290mm 處自由落下,以致此彈簧被壓縮,其最大縮短量
x=10mm,試求此壓縮彈簧之彈簧常數為多少 N/mm?
(A)528
(B)548
(C)568
圖(3)
(D)588。 <95 統測>
( ) 28. 一質量為 60kg,直徑為 1000mm 的均質圓柱,以 120rpm 轉動,為了克服摩擦力與
維持等速旋轉,需要施加 30N-m 的扭矩,則該圓柱所需的輸入功率為多少瓦特
(Watt)? (A)60π (B)120π (C)1800 (D)3600。 <96 統測>
( ) 29. 質量為 0.5kg 的物體,在高出地面 10m 的平台上,以 10m/sec 的初速度水平射出,
已知重力加速度為 9.8m/sec2,則該物體落至地面時的動能為多少焦耳?
(A)19.6 (B)25 (C)49 (D)74。 <96 統測>
( ) 30. 重量為 19.6N 的物體,以 12 m / sec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運動,若施一水平力使此
物體在 4 sec 內停止運動,則此水平力對該物體所作的功約為多少焦耳?
(A) 144 (B) 216 (C) 288 (D) 432。 <97 統測>
( ) 31. 一線性彈簧自未拉伸或壓縮的狀態下,被壓縮 X 的位移量,需要作功 W,若繼續再
壓縮 X 的位移量,則需要再作多少功?
(A)W (B)2W (C)3W (D)4W。 <98 統測>
( ) 32. 利用一個機械效率為 0.8 的起重機系統,將 200kg 的重物以 5m/s 的速度由地面垂直
舉起,試問此起重機因能量損失而消耗的功率為多少仟瓦(kW)?
(A)1.96 (B)2.45 (C)9.80 (D)12.25。 <98 統測>
( ) 33. 如圖(4)所示,一質量 1kg 的圓球,繫於長 6m 之不
會伸長的軟繩末端,軟繩另一端則繫於固定點 O。
將此圓球從水平位置 A 由靜止釋放,經過垂直位置
B 時,軟繩碰到固定的圓桿 S,而使圓球繞著圓桿
S 轉動。將此圓球視為一質點並忽略摩擦力,若圓
球到達 C 位置的速度大小是在 B 位置速度大小的一
半,則圓桿 S 與固定點 O 之間的距離(h)為多少 m?
(註: 120 ≒10.95,重力加速度為 10 m / sec2) 圖(4)

(A)0.5 (B)1.5 (C)2.5 (D)3。 <99 統測>


( ) 34. 長 1 m 的繩子一端綁著一個重量 1 kN 的鐵球,若球在水平面上以繩子的另一端為旋
轉中心,作等速率圓周運動旋轉一圈,則繩之拉力對球所作的功為多少 kN-m?
(A)0 (B)π (C)2π (D)3π。 <100 統測>
( ) 35. 有關功與能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功與能為具有相同單位之物理量 (B)手
提重物往上升至一定位,手所作的功轉換為重物的位能 (C)1 kW 之功率大於 1 hp
(馬力)之功率 (D)在有摩擦之斜面推一重物到另一位置後停下,則推力所作之功
全部轉換為重物的位能。 <101 統測>

8-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36. 若輸入功為 40000J(焦耳),使一貨用升降機將質量 300kg 之貨物向上升高 10m,


其機械效率為何?(假設重力加速度 g=10m/sec2)
(A)65% (B)70% (C)75% (D)80%。 <102 統測>
( ) 37. 電風扇以 600rpm 轉動,已知消耗功率為 1kW,試求電風扇之心軸所受扭矩(N-m)為
何? (A)50/π (B)40/π (C)30/π (D)20/π。 <102 統測>

8-18
9 張力與壓力

節名及星級

☆☆☆☆☆ 9–1 張應力、張應變、壓應力、壓應變及彈性係數


☆☆ 9–2 蒲松比(或蒲松氏比)(Poisson’s Ratio)
☆☆☆☆ 9–3 應變之相互影響
☆☆☆ 9–4 容許應力及安全因數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應精讀,尤以應力、應變、伸長量、蒲松比、安全係數、彈性
係數、體積應變等最為重要,應熟記公式並多加演算。其他應注意
單位之陷阱。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9
9-1 張應力、張應變、壓應力、壓應變及彈性係數
一、一般材料所受的外力有張力、壓力、剪力、彎曲及扭轉等五種有些是單獨作用,亦有兩
種或兩種以上之外力同時作用。

二、應用力學把物體視為剛體,材料力學則視為彈性體(變形體)。

三、應 力
1. 應力之定義: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力量,稱為應力。
P ⎧ P :作用之外力
應力 σ = ⎨
A ⎩ A :力所作用面積
應力單位為 kg/cm2, l b/in2(psi)等,或 MPa(106 牛頓/m2),
GPa(109 牛頓/m2)(一般力學力量用牛頓 N,面積用 mm2 即可得到 MPa)
1kPa = 103Pa,1MPa = 106Pa = 1N/mm2
1GPa = 109Pa = 103MPa = 103N/mm2
1m = 103mm,1m2 = 106mm2,1cm2 = 102mm2
2. 應力之種類:
(1) 拉應力( σ t ):材料受拉力時,截面上所生之應力,又稱為張應力。
P ⎧P : 拉 力
拉應力 σ t = ⎨
At ⎩A:t 拉力所作用之面積
(2) 壓應力( σ c ):材料受壓力時,截面上所生之應力。
P ⎧P : 壓 力
壓應力 σ c = ⎨
Ac ⎩A :
c 壓力所作用之面積
P
3. σ = 公式成立之假設:
A
(1) 材料為均質且等截面,材料本身的重量忽略不計。
(2) 所受外力之作用線需通過材料的形心,與材料之軸線一致,即受軸向負荷。

四、應 變
1. 應變之意義:單位長度的變化量稱為應變。
δ ⎧L : 原 長
應變 ∈ = ⎨
L ⎩δ : 長 度 變 化 量 = 變 形 後 總 長 - 原 長

圖 9-1 應變

(1) 張應變:受張應力而生之應變,通常取“正”值
合稱正交應變。
(2) 壓應變:受壓應力而生之應變,通常取“負”值

9-2
第 9 章 張力與壓力
9-1 張應力、張應變、壓應力、壓應變及彈性係數

(1)拉應力和壓應力與材料斷面垂直,所以又稱為正交應力(或軸向應力)。
(2)通常以正值表示拉應力,負值表示壓應力。
(3)應變無單位。自由應變是不因力的因素產生之應變,如熱應變、橫向應變。

五、虎克定律與彈性係數
1. 虎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性體之應力與應變成正比,稱為虎克定律。
2. 彈性係數:在彈性限度內,應力與應變之比值為一常數,此比值稱彈性係數或楊氏係數,
又稱彈性模數,以 E 表之。單位為 kg/cm2, l b/in2(psi),MPa。

σ (應力)
彈性係數 E = ,即 σ = E ∈
∈ (應變)

P δ P δ PL
3. 由 σ = E ∈ ,又因 σ = , ∈ = ,則 = E 。受到拉力或壓力之變形量 δ = 。
A L A L EA

(1)彈性係數(E),其單位與應力單位相同 (kg/cm2,kg/mm2,MPa)。
(2)同材料對拉伸或壓縮之彈性係數相等。
(3)彈性係數隨材料種類而異,同材料彈性係數相等,不因形狀、斷面之大小或應力
之大小而改變。
(4)材料之變形量( δ )與彈性係數(E)成反比,與其軸向剛度(EA)成反比, δ 與 P、L 成
PL
正比,即 δ = 。
EA
σ σ ∈
(5)E = ,若 越大,代表彈性係數 E 越大;若 越大,代表 E 越小。
∈ ∈ σ

圖 9-2 應力與應變關係曲線

六、應力與應變之關係
2
脆性材料取 變形量劃一平行線,其交點為降伏點。以應力( σ )為縱座標,應變( ∈ )為橫
1000
座標,表示材料應力與應變之關係曲線,稱為應力應變圖。

9-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彈性:材料受外力而變形。外力除去,具有恢復原形狀之特性,稱為彈性。完全彈性體
為可完全恢復原狀者,部分彈性為僅能局部恢復原來之形狀。
2. 比例限度:應力與應變保持直線關係之最大應力,稱為比例限度。
3. 彈性限度:材料所受之應力,超過此限度,外力除去後,仍不能完全恢復原狀,稱此應
力為該材料之彈性限度。
4. 降伏點:過降伏點 Y 點,應力雖不增加,但應變很大,稱為降伏(Yielding),稱 Y 點為降
伏點或降伏應力。

1 一承受 282.6kN 的圓形拉桿,其桿內所生的張應力為 400MPa,試求此拉桿的直徑。

P 282.6 × 103
由σ = ,400 = ∴d = 30mm (註:1kN = 103N)
A π 2
d
4

d 2 π 2
圓面積= π r2 = π ( ) = d
2 4

12 空心圓筒受 50.24kN 之軸向載重,圓筒的外徑為 50mm,內徑為 30mm,試求壓應力。

13 一桿長 3 公尺,受一軸向拉力後伸長 1.5mm,試求此桿之應變為多少?

14 如右圖所示,一物體重 100kN,若桿 BC 應力為 500MPa,繩 AC


應力為 173MPa,試求桿及繩之截面積須為若干?

9-4
第 9 章 張力與壓力
9-1 張應力、張應變、壓應力、壓應變及彈性係數

15 鋼索吊 31.4kN 的機器,鋼索的直徑為 20mm,求其所生的張應力。若鋼索 1m,彈性


係數 E = 800GPa,求伸長量。

16 如右圖所示若垂直桿 BD 之截面積為 300mm2,其所生之應力


為 200MPa,試求此負荷 P 為多少?

17 如右圖所示,質量 20kg 之物體綁在一長 3m 之軟繩


上,以另一端為中心,並以 10rad/sec 之角速度旋
轉,若此繩之張應力為 100MPa,試求此繩之截面
積至少須為若干才不會斷?

18 鋼桿及銅桿相連接組合桿,如右圖所示,兩桿之彈
性係數各為 E 鋼=200GPa,E 銅=100GPa,求此組合
桿之伸長量。

9-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9 如右圖所示之鋼桿,其斷面積均為
500mm2,楊氏係數 E = 200GPa,則該桿
件總變形量為若干?

10
1 一鋼桿受軸向力之情況於右圖所示,若 AC 段
的 截 面 積 為 600mm2 , CD 段 的 截 面 積 為
200mm2 ,則 a- a ′ 截面積上之正交應力為多
少?

111 如 右 圖 所 示 若 鋼 線 截 面 積 為 10mm2 , 容 許 應 力 為
200 2 MPa,則其所能承受之最大載重 P =?

112 如右圖所示之均質水平桿,長度為 5m,兩端分別以長 3m


之黃銅索及 2m 之鋁索繫之,水平桿本身重量不計,且承
受一 400kN 之負荷,黃銅之彈性係數 EBr=105GPa,鋁之
彈性係數 E Al =70GPa,且已知鋁之截面積為 2mm2,如欲
使此桿於承受負荷後仍保持水平,則黃銅索之斷面積應
為多少 mm2?

9-6
第 9 章 張力與壓力
9-1 張應力、張應變、壓應力、壓應變及彈性係數

113 如圖所示為一鋼桿之受力情形,若 AC 段的截


面積為 400mm2,CD 段的截面積為 200mm2,
若此材料的彈性係數 E=200GPa,試求 B 點的
移動量為多少 mm?

9-1 立即練習 解-47

( ) 1. 某材料之應力一應變圖,如圖(1)所示,則該材料之彈性係數 E 為
MN ON MN ON
(A) (B) (C) (D) 。
ON MN OM OM

圖(1) 圖(2)

( ) 2. 如圖(2)所示 OABCDE 曲線為材料應力( σ )應變( ∈ ),何段線段方可適用 σ =E ∈ 之公


式,E 為彈性模數 (A)OA (B)OABC (C)BC (D)CDE。
( ) 3. 於普通狀況下,材料受拉伸或壓縮,楊氏係數(E)=應力/應變,此式適應之範圍須
於 (A)比例限度以內 (B)屈服點以內 (C)極限強度以內 (D)破壞應力以內。
( ) 4. 有些材料,由實驗所繪出之應力應變曲線圖,在材料破壞時,其應力值低於極限強
度(Ultimate Strength),乃是由於材料之 (A)彈性現象 (B)頸縮現象 (C)破壞現象
(D)降伏現象。
( ) 5. 在彈性限度範圍內,應力應變圖中之曲線斜率愈陡,則材料之彈性係數
(A)愈大 (B)愈小 (C)相同 (D)為零。
( ) 6. 下列有關彈性係數的敘述何者錯誤? (A)又稱楊氏係數 (B)一般材料的拉伸等於
壓縮彈性係數 (C)彈性係數與應力單位相同 (D)彈性係數愈大者,受力後愈容易
變形。

9-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7. 拉伸試驗中,若超過某一點應力無明顯增加,但應變持續增加,此時之應力稱為
(A)降伏應力 (B)比例極限 (C)極限應力 (D)破壞應力。
( ) 8. 下列有關彈性係數之敘述,何者錯誤? (A)彈性係數之單位可為 MPa 或 GPa
(B)彈性係數的值為常數,不因材料之種類而改變 (C)一般拉伸等於壓縮彈性係數
(D)彈性係數又稱楊氏係數。
( ) 9. 一均質等截面之直桿,承受一通過桿之橫截面形心,且與桿軸線一致之拉力 P,將
產生變形量 δ ,該桿件在線性彈性範圍內時,下列各項敘述何者正確?
(A)桿之橫截面愈大,變形量 δ 愈大 (B)桿之長度愈大,變形量 δ 愈大
(C)桿之彈性係數愈大,變形量 δ 愈大 (D)變形量 δ 與桿橫截面大小無關。
( ) 10. 有些材料之應力應變圖,其曲線上的降伏點位置甚不明確時,則吾人在其橫座標(表
示應變)上,由哪一點畫此曲線通過原點處之切線平行線,以為其降伏點
(A)0.2 (B)0.002 (C)0.02% (D)0.02。
( ) 11. 同長度及彈性係數之 A 圓棒及 B 圓棒,若作用於 A 圓棒之力為 B 圓棒的一半,且
A 圓棒之直徑為 B 圓棒之 2 倍,則 A 圓棒變形量為 B 圓棒變形量之
1 1
(A) 倍 (B) 倍 (C)2 倍 (D)8 倍。
8 2
( ) 12. 長 300mm,面積為 180mm2,受拉力 6kN 後伸長量為 0.1mm,求該桿之彈性係數為
何? (A)60 (B)100 (C)200 (D)300 GPa。
( ) 13. 一承受 31.4kN 的圓形拉桿,其桿內所生的張應力為 400N/mm2,此拉桿的直徑 d=
(A)5 (B)10 (C)20 (D)40 mm。
( ) 14. 正方形方柱受 32kN 的壓力,其截面所生的壓應力為 80MPa,則此鑄鐵塊的邊長為
(A)400 (B)30 (C)10 (D)20 mm。
( ) 15. 直徑為 50mm 之圓桿,長度 250mm,若受 75kN 拉力時伸長量為 0.9mm,若改用直
徑為 30mm 之桿件,則伸長量為多少 mm? (A)5 (B)2.5 (C)10 (D)3.2。
( ) 16. 一截面積為 A,長度為 l 之均質桿件,彈性係數為 E,若桿的一端固定而下垂,則
Wl Wl WA WE
此桿因自身重量 W 所生之伸長量為 (A) (B) (C) (D) 。
2AE AE lE Al
( ) 17. 若 E = 40GPa 之桿件如圖(3),斷面積 A = 0.02m2。試求桿的總變形量
(A)0.0075 (B)-0.0075 (C)-0.00125 (D)-0.0025 mm。

圖(3) 圖(4)

( ) 18. 如圖(4)所示,BC 桿件面積為 200mm2,則 BC 桿件所承受之壓應力為


(A)200 (B)300 (C)400 (D)600 MPa。

9-8
第 9 章 張力與壓力
9-2 蒲松比(或蒲松氏比)

( ) 19. 如圖(5)所示,一長方形鐵板中,其中央圓孔直徑 d = 10mm,兩端承受拉力 P =


2000N,其長度為 100mm,寬度為 50mm,厚度為 10mm,該鐵板承受最大拉應力
為 (A)0.5MPa (B)5MPa (C)4MPa (D)40MPa。
( ) 20. 如圖(6)所示,一鋼桿受到單一軸向拉力 P 作用,此鋼桿由兩段長度相等但斷面不同
的圓柱鋼桿組成。已知 AB 段的斷面積是 BC 段斷面積的兩倍,若將此兩段圓柱鋼
桿長度各減半,在受到相同的單一軸向拉力作用下,則其軸向的總變形量與原先總
變形量的比值是多少? (A)1 (B)0.75 (C)0.5 (D)0.25。
( ) 21. 如圖(7)所示,一物體 W 之重量 2000 N,以 AB 吊索及 BC 鋼桿之結構支撐其重量,
若鋼桿之降伏應力為 500 MPa,安全因數為 5,則 BC 桿之截面積至少應為多少 mm2?
(A)2 (B)6 (C)10 (D)25。

圖(5) 圖(6) 圖(7)

( ) 22. 50 mm2 之拉伸試驗試棒,當負載從 0 N 增加到 3000 N,試棒在受拉力的 100 mm


長度範圍內伸長了 0.03 mm,且材料變形仍在比例限內,則此試棒材料之彈性係數
E 為多少? (A) 1 × 10 5 N / mm (B) 1 × 10 5 N / mm 2 (C) 200 GPa (D) 200 Mpa。

9-2 蒲松比(或蒲松氏比)(Poisson’s Ratio)


一、縱應變及橫應變
1. 縱向應變( ∈ L):外力作用方向所生之應變,稱為縱向應變或稱軸向應變。
2. 橫向應變( ∈ t):與外力成直角的橫方向所生之應變,稱為橫向應變。
δ b
縱向應變: ∈ L = ,橫向應變: ∈ t =
L D
δ :縱向伸長(或收縮)量。
L:原長。
b:橫向收縮(或伸長)量,或直徑之變化量。
D:原來寬度(或原來直徑)。

二、蒲松氏比(μ ):(有些書本代號為ν )
1. 材料在彈性限度內,橫向應變與縱向應變之比,稱蒲松氏比。 圖 9-3
b
∈橫向 D bL
蒲松比 μ= = =
∈縱向 δ Dδ
L
2. 一般金屬μ值在 0.25~0.35 間,最大值為 0.5,即蒲松氏比恆小於或等於 0.5。即 0<μ<0.5。
9-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三、蒲松氏數(m)
1
蒲松氏比之倒數稱之為蒲松氏數,蒲松氏數 = ,一般蒲松氏數 ≥ 2。
蒲松比

1 若一直徑 1cm 長 10cm 之圓柱桿子,受拉力而伸長 0.01cm,而直徑收縮 0.00025cm,


則此桿之蒲松氏比為多少?

b 0.00025
∈橫
蒲松比 μ = =D= 1 ∴μ = 0.25
∈縱 δ 0.01
L 10

12 直徑 2cm,長 50cm 之圓桿,受軸向 800kN 之張力作用後,長度變為 50.5cm,若蒲


松氏比為 0.25,試求此圓桿之直徑變為若干?

9-2 立即練習 解-48

( ) 1. 蒲松氏比之最大值為 (A)0.2 (B)0.3 (C)0.4 (D)0.5。


( ) 2. 對同一材料,抗拉與抗壓之蒲松氏比為 (A)抗張較大 (B)抗壓較大
(C)相等 (D)差 2 倍。
a
( ) 3. 一長為 l 、半徑為 r 的圓棒。當承受軸向壓縮負載後,其半徑為 r+ 、長度為
2
2ab 2la la ab
l -b,則圓棒之蒲松氏比為若干? (A) (B) (C) (D) 。
rl rb 2rb 2rl
( ) 4. 有一鋁合金圓棒之長度為 L、直徑為 D,其彈性係數為 E、蒲松氏比為 μ 。若此圓
棒承受一軸向拉力 P 作用後,圓棒之總伸長量為
4PL 4PE πD 2 L πD 2 E
(A) (B) (C) (D) 。
πD 2 E πD 2 L 4PE 4PL
4PL 4μP 4PL 4μP
( ) 5. 承上題,其直徑變化量為 (A) (B) (C) (D) 。
2
πD E πD 2 E πDE πDE
( ) 6. 一圓桿的長度為 100mm,直徑為 10mm,已知圓桿材料的蒲松氏比為 0.25,若此圓
桿受拉力而伸長 0.1mm,則其直徑將收縮多少 mm?
(A)0.025 (B)0.01 (C)0.0025 (D)0.001。
( ) 7. 有一長度為 L 之銅合金圓棒,其直徑為 D、彈性係數為 E、蒲松氏比為 μ。若此圓棒
承受一軸向拉力 F 作用後,圓棒之直徑縮小多少?
2μF 4μF 2FL 4μF
(A) (B) (C) (D) 。
πDE πDE πD E
2
πD 2 E
9-10
第 9 章 張力與壓力
9-3 應變之相互影響

9-3 應變之相互影響
一、重疊法
若物體受二應力以上同時作用時,應力同時作用之應變,等於各應力單獨作用時所生應變
之代數和,此稱為重疊法。

σ ∈
二、由σ=E ∈ ∴∈ = ,又μ= 橫向 ∴ ∈ 橫向 =μ ∈ 縱向
E ∈縱向
σx μσ
σ x 使 x 軸伸長∴ ∈ x =
,但使 y、z 縮短 ∴ ∈ y = ∈ z =- x
E E
縮短之應變為負號,E 為彈性係數, μ 為蒲松比。

σx σy σz

σx μσ y μσ z
∈x - -
E E E
μσ x σy μσ z
∈y - -
E E E
μσ x μσ y σz
∈z - -
E E E

圖 9-4
三、受σx、σy、σz 三力作用則可利用重疊法原理得:
⎧ σx μ
⎪ x 軸 方 向 之 應 變 ∈ x = E - E (σ y + σ z )

⎪ σy μ
⎨y軸 方 向 之 應 變 ∈ y = - (σ z + σ x )
⎪ E E
⎪ σz μ
⎪ z 軸 方 向 之 應 變 ∈ z = E - E (σ x + σ y )

σ(1-2μ)
四、當各軸向應力相等時(σx =σy =σz =σ),則 ∈ x = ∈ y = ∈ z =
E

五、體積應變( ∈ v):單位體積之變形量。
V ′-V △ V (體積變化量) ⎧ 受拉力體積增加
體積應變 ∈ v = = ⎨
V V(原來體積) ⎩ 受壓力體積減少

六、體積應變等於互成直角三方向之長度應變之和。
△V (1-2μ)(σ x + σ y + σ z )
體積應變 ∈ v = =∈x +∈y +∈z =
V E

(即當 σ x = σ y = σ z = σ ) ∈ v = 3 ∈ =
1. 若各軸向應力相等時之體積應變為: (1-2 μ )
E
(即 σ x = σ,σ y = σ z = 0時 )
2. 若材料僅單方向受力時:
σ
∈v =∈x +∈y +∈z = (1-2 μ ) = ∈ (1-2 μ )
E
9-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七、體積彈性係數:(體積彈性係數 K,有些書本為 Ev)


材料各方向承受相同應力時,應力與體積應變之比值,稱為體積彈性係數,以 K 表示。
( μ 為蒲松比,E 為彈性係數)
σ σ E
體積彈性係數 K= = =
∈v 3σ(1-2μ)/E 3(1-2μ)

1 一材料受力如圖所示,若材料彈性係數為 100GPa,試求各
軸向應變、變形量、體積應變和體積變化量?
(若材料蒲比μ=0.25)

Px 400 × 1000 Py 800 × 1000


σx= = = 200MPa ,σy= = = 200MPa
Ax 50 × 40 Ay 100 × 40

Pz −500 × 1000
σ z= = = −100MPa
Az 50 × 100

σ μ δ
c ∈ x = x − (σ y + σ z ) = x
E E lx

200 − 0.25(200 − 100) δ δ


∴∈ x = = 0.00175 又 ∈ x = x = x = 0.00175 ∴ δ x = 0.175 mm(伸長)
100 × 1000 l x 100
σ y − μ(σ x + σ z ) 200 − 0.25(200 − 100) δy δy
d∈ y = = ∴ ∈ y =0.00175= =
E 100 × 1000 ly 50
∴ δ y = 0.0875 mm(伸長)

σ z − μ(σ x + σ y ) −100 − 0.25(200 + 200) δ δ


e∈ z = = ∴ ∈ z = − 0.002 又 ∈ z = z = z
E 100 × 1000 l z 40
∴ δ z = −0.08 mm(縮短)
(σ x + σ y + σ z )(1 − 2μ) (200 + 200 − 100)(1 − 2 × 0.25)
f∈ v = = ∴ ∈ v =0.0015
E 100 × 1000

ΔV ΔV
又∈ v = = = 0.0015 ∴體積變化量 ΔV=300mm3 (體積增加)
V 40 × 50 × 100

12 如右圖所示,若 σ x 為 120MPa、 σ y 為 160MPa 及 σ z 為


200MPa,材料之彈性係數為 200GPa,蒲松氏比為 0.25,
試求各軸向之總應變。

9-12
第 9 章 張力與壓力
9-3 應變之相互影響

13 直徑 25cm,長 1m 之實心鋼,若蒲松氏比為 0.3,彈性係數 21GPa 則體積彈性係數為


多少?

14 一立方體體積 2000cm3 置於水中,若水壓為 500MPa,且材料之蒲松氏比 μ = 0.25,彈


性係數 E = 200GPa,試求三軸向應變各為若干?體積應變為多少?變形後的體積為
多少?

9-3 立即練習 解-48

( ) 1. 材料同時受各方相同之拉力或壓力,則體積應變等於其長度應變之
1
(A) (B)1 (C)2 (D)3 倍。
3
( ) 2. 如圖(6)元素受力後,若 μ 為蒲松比(Poisson’s Ratio),則其在 x 方向上的應變為
σ σy σy σ σ σy σy σ
(A) x + μ (B) + μ x (C) x - μ (D) -μ x 。
E E E E E E E E

圖(6) 圖(7)

( ) 3. 材料受應力如圖(7)表示,其中 σ y=- σ x,則體積應變為


1 + 2μ 1-2μ 1 + 2μ
(A)2 σx (B)2 σx (C)-2 σx (D) 0。
E E E

9-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4. 一物體受兩軸向負荷,若 σ x = 100MPa, σ y = 80MPa,E = 200GPa, μ = 0.3,則該


材料在 x 方向之應變為 (A)3.8×10-4 (B)2.5×10-4 (C)2.7×10-4 (D)7.6×10- 4。
1
( ) 5. 一圓桿受軸向拉力 P 作用,產生軸向應變為 ,若蒲松比 μ = 0.3,其體積應變為
1000
(A)1×10-4 (B)2×10-4 (C)3×10-4 (D)4×10-4。
( ) 6. 材料之蒲松氏比為 0.3,則體積彈性係數 K 與彈性係數 E 之關係為?
1 2 3 5
(A)K = E (B)K = E (C)K = E (D)K = E。
2 3 4 6
( ) 7. 一薄鋼板,其鋼材彈性係數為 200 GPa,蒲松比(Poisson's ratio)為 0.3,在 x、y 及 z
軸三個方向的尺寸分別為 125 mm、250 mm 及 1 mm,當 x 及 y 方向同時分別承受
張力 50 kN,則此薄鋼板在 z 軸方向縮短的尺寸為多少 mm?
(A)0.0006 (B)0.0007 (C)0.0008 (D)0.0009。

9-4 容許應力及安全因數
材料在安全範圍或安全設計所承受之最大工作應力,稱為容許應力。

一、容許應力 (工作應力) (σw)


安全的應力應小於彈性限度亦得小於疲勞限度,即所謂容許應力。

二、安全因數 (安全係數) (n):安全係數比 1 大


破壞應力與容許應力之比,稱為安全因數。
破壞應力
安全因數=
容許應力

1. 延性材料:
如熟鐵、軟鋼等。在降伏點處所生之永久變形甚大,所以容許應力須較降伏應力低方為安全,安全
因數取 2 以上。
降伏應力
此時安全因數= ;(延性材料)
容許應力
2. 脆性材料:
如生鐵、混凝土等。降伏點不明顯,雖至破壞,其應變亦甚微小,故容許應力可就小於極限強度求
之,即安全因數取 5~7。
破壞應力
安全因數= ;(脆性材料)
容許應力

9-14
第 9 章 張力與壓力
9-4 容許應力及安全因數

1 一圓柱軸向承受 31.4kN 負荷,若極限應力為 800MPa,安全因數取 8,欲承受此負荷,


則此圓柱之直徑為若干?容許應力為多少?

σ 極限 800 P 31.4 × 103


σ容許= = = 100MPa 又σ容許= ∴100 = ∴d = 20mm
n 8 A π 2
d
4

12 欲以一長 1m、等橫截面積為 300mm2、彈性係數為 100GPa 的金屬圓


桿,懸吊一重物 W,如圖所示;若圓桿材料的降伏強度為 400MPa,
容許的伸長量為 1mm,試求此金屬圓桿的安全因數?

9-4 立即練習 解-49

( ) 1. 一圓形桿承載 100kN 之荷重,其容許應力為 200MPa,其降伏應力為 600MPa,則其


安全係數為 (A)2 (B)3 (C)6 (D)12。
( ) 2. 鋼索之極限強度為 1600MPa,若安全係數為 4,欲掛負荷 200kN 時鋼索之斷面積應
為若干 mm2? (A)125 (B)250 (C)2000 (D)500。

9-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9 解-49

( ) 1. GPa 為 (A)質量 (B)重量 (C)應變 (D)應力單位。


( ) 2. 金屬材料承受一壓一拉反覆作用力時,每單位面積所能承受之最大外力稱為
(A)抗拉強度 (B)抗壓強度 (C)扭轉強度 (D)疲勞強度。
( ) 3. 應力與應變成正比之最大應力值,稱為 (A)降伏強度 (B)比例限度
(C)極限強度 (D)容許剪應力。
( ) 4. 依虎克定律,於桿作拉伸試驗時,桿之伸長量與下列何者成正比
(A)彈性係數 (B)桿長及拉力 (C)拉力與桿斷面積 (D)桿長與桿斷面積。
( ) 5.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在工程應用上,同一材料之容許應力值小於極限應力
(B)在工程應用上,同一材料之容許應力值常大於彈性限度應力
(C)受負荷前後之體積變化量與原有體積之比值稱為體積應變
(D)受力物體當外力除去後,可完全恢復原狀者稱為完全彈性體。
( ) 6. 直徑 2cm,長 50cm 之圓棒,受軸向拉力而伸長 0.05cm,若蒲松比(Poisson’s Ratio)
為 0.2,則此圓棒在橫方向之收縮量為
(A)0.0001 (B)0.0002 (C)0.0003 (D)0.0004 cm。
( ) 7. 材料於彈性限度內,應力與應變之比值(即彈性係數)愈大者表
(A)材料易變形 (B)材料不易變形 (C)與變形無關 (D)材料愈重。
EAδ
( ) 8.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長 L 面積為 A 受拉力伸長 δ ,則此拉力為 (B)鋼的
L
楊氏係數比鉛的楊氏係數為大 (C)低碳鋼棒在受拉伸時,當其應力一旦超過降伏點
應變
時,就會立即發生斷裂 (D)若 值越大表彈性係數越小。
應力
( ) 9. 一長 3 公尺之金屬拉桿受一軸向拉力後,總長度變為 3.003 公尺,則此桿所生之應
變為 (A)0.1% (B)0.2% (C)0.3% (D)0.4%。
( ) 10. 脆性材料以何者為標準,決定安全因數? (A)降伏強度 (B)極限強度
(C)彈性強度 (D)以上皆非。
( ) 11. 長度 50mm 直徑 10mm 之鋼繩,受張力作用後,長度增長到 55mm,請問應變是
(A)1.1 (B)0.2 (C)0.1 (D)2.2。
( ) 12. 有一鑄鐵棒長 30cm,直徑 10cm,承受一壓力作用,使之壓縮 0.022cm,直徑增加
0.0018cm,則蒲松比 (A)0.245 (B)0.28 (C)0.3 (D)0.325。
( ) 13. 材料在彈性限度內受縱向拉力。則其橫向應變與縱向應變之比稱為
(A)彈性模數 (B)剛性模數 (C)蒲松氏比 (D)安全因數。
( ) 14. 在鋼料之拉伸試驗中,其彈性係數可在 (A)比例限度 (B)彈性限度
(C)降伏應力 (D)極限應力 範圍內求出。
( ) 15.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E 與幾何形狀無關 (B)E 與應力大小有關
(C)一般金屬之 μ 介於 0.25~0.35 間 (D)G 與幾何形狀無關。

9-16
第9章 張力與壓力
綜合練習

( ) 16. 在正方形水泥柱之軸方向施加 160kN 的壓力,其所產生之壓應力為 100MPa,則正


方形每邊長為 (A)40cm (B)8cm (C)6cm (D)4cm。
( ) 17. 圖(1)中之○ a 、○ c 三圖為同一桿件分別承受 P1、P2 及 P1 + P2 之軸向拉力,則下列
b 及○

敘述何者錯誤? (A)應力○ a +○
b =○
c (B)軸向應變○
a +○
b =○
c (C)伸長量○
a +○
b

=○
c (D)橫向應變○ a +○b ≠○
c 。

圖(1) 圖(2)

( ) 18. 如圖(2),若面積為 200mm2,彈性係數 E = 50GPa,其長度總變化量為


(A)3 mm (B)−3 mm (C)1 mm (D)−1 mm。
( ) 19. 如上題所示,BC 段之軸向應力為 (A)50 (B)150 (C)450 (D)750 MPa。
( ) 20. 同長度且同材質之兩圓棒,若施與同一外力作用時,A 圓棒之伸長量為 B 圓棒之 4
1
倍,則 A 圓棒之直徑為 B 圓棒之直徑之 (A) 倍 (B)2 倍 (C)4 倍 (D)8 倍。
2
( ) 21. 長 1m,截面積為 200mm2 之圓桿,受軸向拉力 10kN 後,其長度增加 0.4mm,試求
此軸之彈性係數 E 為 (A)125 (B)250 (C)62.5 (D)500 GPa。
( ) 22. 下列何者為非? (A)蒲松氏比之最大值為 0.5 (B)材料在彈性限度內,自一方受拉
1 1
力,該方向之應變為 如蒲松氏數 m = 4,則其體積應變為 (C)材料受軸
1000 4000
∈1
向拉力產生縱向應變 ∈ 1 和橫向應變 ∈ 2,則| |稱為蒲松氏數 (D)材料同時自各方
∈2
受相同之拉力或壓力時,其體積應變為長度應變之 3 倍。
( ) 23. 若材料之蒲松氏比為 μ ,同時承受 x 及 y 方向之應力為 σ x 及 σ y,則 z 方向之應變
σ σy σy σ σx + σy σx + σy
(A) x - μ (B) - μ x (C)- μ (D) μ 。
E E E E E E
( ) 24. 有一立方體鋼塊,各方向承受均勻張應力 σ ,此鋼塊的彈性係數為 E,蒲松氏比為
σ σ 2σ 3σ
0.25,則其體積應變為 (A) (B) (C) (D) 。
2E 3E 3E 2E
( ) 25. 一圓柱材料受單軸向拉力蒲松比 μ =0.3,軸向應變為 0.5%,則體積應變若干?
(A)2 (B)0.2 (C)0.02 (D)0.002。
( ) 26. 一外徑 25mm 之中空圓柱用來支援 31.4kN 之機器,若材料之降伏應力為 500MPa,
安全係數為 5,則在最小的材料重量考慮下,此中空圓柱之內徑為何?
(A)20 (B)15 (C)10 (D)5 mm。
( ) 27. 圓柱受負荷為 200kN,若圓柱極限強度為 1000MPa,安全係數為 5,欲安全承受此
負荷,則此圓柱之直徑約為若干 mm?
4000 1000 800 2000
(A) (B) (C) (D) 。
π π π π

9-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8. 材料應力一應變圖中,其彈性變化曲線之斜率為
(A)極限強度 (B)剛性模數 (C)應變能 (D)彈性模數。
( ) 29. 軟鋼之工程應力一應變曲線之敘述何者正確? (A)比例限內,應力與應變呈正比
(B)曲線之最高點為降伏應力點 (C)斷裂點之應力較極限應力高 (D)頸縮發生在
降伏應力點。
( ) 30.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材料之彈性係數,隨材料的種類而異 (B)材料之軸向變
形量 δ 與其軸向剛度 EA 成反比 (C)蒲松氏比理論之最大值為 0.5 (D)材料在彈性
限度內應力與應變恆成正比。
( ) 31. 一截面積為 A,長度為 l 之均質桿件,彈性係數為 E,若桿的一端固定而下垂,則
Wl Wl WA WE
此桿因自身重量 W 所生之伸長量為 (A) (B) (C) (D) 。
2AE AE lE Al
( ) 32. 長度與截面積皆相同的鋼桿和銅桿,受到同樣大小的軸向拉力作用,則兩桿具有相
同的 (A)伸長量 (B)張應變 (C)拉應力 (D)剪應變。 <90 統測>
( ) 33. 某實心軸受到拉伸負荷作用,若將其軸徑加倍,則其伸長量會變為原來之
1 1
(A) 倍 (B) 倍 (C)2 倍 (D)4 倍。 <90 統測>
4 2
( ) 34. 若應力之單位以 N/m2 來表示,此單位稱為 Pascal(Pa),則 1N/mm2 可以表示為
(A)1Pa (B)1kPa (C)1MPa (D)1GPa。 <90 統測>
( ) 35. 一桿件承受一軸向拉力 P 作用後,若軸向應變為 ∈ a,且蒲松氏比為 μ ,則其體積應
變 ∈ v 為 (A) (1-2 μ ) ∈ a (B) (1 + 2 μ ) ∈ a (C) (1- μ ) ∈ a (D) (1 + μ ) ∈ a。
<90 統測>
( ) 36. 某機械零件在互相垂直之三軸向均承受相等的軸向應力,若應力不變而材質改變,
使其彈性係數由 E 變成 1.2E,蒲松氏比由 0.3 變成 0.2,則各軸向所產生之應變會
變成原來的多少倍? (A)0.75 (B)1.25 (C)1.5 (D)1.8。 <90 統測>
( ) 37. 一桿件分別在 1、2 兩點承受 P1 與 P2 的集中力,如圖(3)所示,試問 2~3 段之變形
量為何?(假設桿件之斷面為 A,彈性係數 E)
2(P2-P1 )L (P2-P1 )L -P2 L P1 L
(A) (B) (C) (D) 。 <91 統測>
3EA 3EA 3EA 3EA

圖(3) 圖(4)

( ) 38. 如圖(4)所示,同材料圓柱 A、B,其長度 L 相等,又於彈性限內,A 圓柱直徑為 d1,


承受一 P 的壓力產生 δ 1 的變形量,而 B 圓柱直徑為 d2 = 2d1,承受 2 倍 P 的壓力產
生 δ 2 的變形量,則變形量 δ 1 與 δ 2 的比為
(A)2:1 (B)1:1 (C)1:2 (D)1:4。 <92 統測>

9-18
第9章 張力與壓力
綜合練習

( ) 39. 材料進行張力(或拉力)試驗時,在彈性限度內可得應力與應變的線性變化區域,
在該區域內應力與應變的比值稱為 (A)比例限度 (B)剪割彈性係數 (C)體積彈
性係數 (D)彈性係數。 <93 統測>
( ) 40. 一延性材料的降伏應力為 σ y ,容許應力為 σ w ,安全係數為 n ,則進行設計時下列
σw σy
何者正確? (A) n 須小於 1 (B) σ y = (C) σ w = (D) σ w 須大於 σ y 。
n n
<94 統測>
2
( ) 41. 一等截面圓桿,其截面積為 100mm ,彈性
係數 E 為 200GPa,其受力情形如圖(5)所
示,則點 C 會向左偏移多少 mm?
(A)0.25
(B)0.375
(C)0.525 圖(5)
(D)0.60。 <95 統測>
( ) 42. 有一鑄鐵製圓管,其外徑為 100mm,內徑為 80mm;鑄鐵材料之抗壓極限強度為
250N/mm2,此圓管受到壓縮負荷作用,若安全因數取 2.5,則此圓管之最大容許負
荷為多少 kN? (A)9 π (B)25 π (C)90 π (D)360 π 。 <95 統測>
( ) 43. 一斷面積為 50mm2 的圓桿,受到 2000N 的拉伸負荷作用,若其彈性係數為 200GPa,
則其軸向應變為多大?
(A)1×10-4 (B)1.5×10-4 (C)2×10-4 (D)2.5×10-4。 <96 統測>
( ) 44. 如圖(6)所示的鋼棒 ABCD,斷面積為 500mm2,承受 4 個軸向負荷,已知鋼的彈性
係數為 200GPa,則該鋼棒的總伸長量為多少 mm?
(A)0.575 (B)0.925 (C)1.025 (D)1.275。 <96 統測>

圖(6)
( ) 45. 一長度為 L、斷面積為 A 的鋼桿,其彈性係數為 E,降伏強度為 S,受到拉伸負荷
nL nS SL SL
作用,若安全因數為 n,則容許的伸長量為 (A) (B) (C) (D) 。
AE AE nAE nE
<96 統測>
( ) 46. 已知某鋼索的極限強度為 700N/mm2、斷面積為 100mm2,若該鋼索可承受的最大荷
重為 7000N,則該鋼索以極限強度為依據的設計安全因素為多少?
(A) 10 (B) 12 (C) 15 (D) 16。 <97 統測>

9-1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47. 如圖(7)所示的簡單構架,在 B 點承受垂直負荷 F,已知桿


件 AB 與 BC 的材料相同,且斷面積比為 1:2,欲使兩桿
件內所承受的正向應力值相等,則 cos α 的值應為多少?
(A) 0.25
(B) 0.33
(C) 0.50
(D) 0.67。 <97 統測> 圖(7)
( ) 48. 一圓桿的長度為 100mm,直徑為 10mm,已知圓桿材料的
蒲松氏比為 0.25,若此圓桿受拉力而伸長 0.1mm,則其直徑將收縮多少 mm?
(A) 0.025 (B) 0.01 (C) 0.0025 (D) 0.001。 <98 統測>
( ) 49. 欲以一長 1m、等橫截面積為 300mm2、彈性係數為 100GPa
的金屬圓桿,懸吊一重物 W,如圖(8)所示;若圓桿材料
的降伏強度為 400MPa,容許的伸長量為 1mm,試求此金
屬圓桿的安全因數?
(A) 2
(B) 3
(C) 4
(D) 5。 <98 統測>
圖(8)

( ) 50. 一實心圓形斷面之鑄鐵材料,承受 125 kN 的壓力負載,若其極限應力為 900MPa,


安全因數為 9,則其直徑應為多少 mm? (A)16 (B)25 (C)32 (D)40。
<99 統測>
( ) 51. 如圖(9)所示,一物體 W 之重量 2000 N,以 AB 吊索及 BC 鋼桿之結
構支撐其重量,若鋼桿之降伏應力為 500 MPa,安全因數為 5,則 BC
桿之截面積至少應為多少 mm2?
(A)2
(B)6
(C)10
(D)25。 <100 統測>
( ) 52. 50 mm2 之拉伸試驗試棒,當負載從 0 N 增加到 3000 N,試棒在受拉 圖(9)
力的 100 mm 長度範圍內伸長了 0.03 mm,且材料變形仍在比例限內,
則此試棒材料之彈性係數 E 為多少?
(A) 1 × 10 5 N / mm (B) 1 × 10 5 N / mm 2 (C) 200 GPa (D) 200 Mpa。 <101 統測>
( ) 53. 有一直徑 0.1m、長度 0.5m 之實心鋼棒,其蒲松氏比為 0.25,彈性係數為 21GPa,
求其體積彈性係數為何? (A)13GPa (B)13.5GPa (C)14GPa (D)14.5GPa。
<102 統測>
2
( ) 54. 升降機使用單一鋼索連結,總重為 2000kg,以 2m/sec 之加速度上升,已知鋼索之
降伏強度為 600MPa,安全因素取 5,則鋼索的斷面積最小為何?(假設重力加速度
g=10m/sec2) (A)50mm2 (B)100mm2 (C)150mm2 (D)200mm2。 <102 統測>

9-20
第9章 張力與壓力

9-2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9-22
10 剪 力

節名及星級

☆☆☆ 10–1 剪應力


☆☆☆☆☆ 10–2 正交應力與剪應力之關係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剪應力幾乎每年必考,尤以單剪、雙剪和衝孔和鍵之剪力和 E、
G、K 三者關係,剪應變等均很重要,而單軸向負荷剪應力和應力也
幾乎百分之百必考,更應多加演算,必能拿到最高分。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0
10-1 剪應力
一、剪 力
物體受力之作用,使其沿一部分發生剪斷或滑動現象時,此外力即稱為剪力,如圖 10-1
所示。(剪應力與作用面平行,亦稱正切應力)

圖 10-1 剪 力

二、剪應力(τ):單位面積所受之剪力,稱為剪應力(Shear Stress)

P
剪應力 τ=
 
A
P:剪力負荷(kg,N)
A:剪力的面積(mm2,cm2)
τ :(kg/cm2,MPa)
1. 鍵受轉矩的剪力計算:剪應力 τ = P/A
剪力的面積 A = 鍵長×鍵寬

圖 10-2 剪應變

2. 平板受衝壓剪斷的剪力計算:
P P
剪力的面積 A = πdt,剪應力 τ = =
A πdt

圖 10-3

10-2
第 10 章 剪 力
10-1 剪應力

3. 螺栓剪力的計算: (注意鉚釘數目)
π
(1) 單剪:剪力面積 A = ( d 2 )
4
P P
∴剪應力 τ = =
A π d2
4

圖 10-4 單 剪

π
(2) 雙剪:剪力面積 A=2( d 2 )
4
P P
∴剪應力 τ = = 剪力的方向恆與作用面平行。
A 2( π d 2 )
4

圖 10-5 雙 剪

三、剪應變(γ)
剪力作用之物體,與剪力平行之平面產生相對移動,此單位長度間之移動量稱為剪應變。
以 γ 表示。
δ( 受 剪 移 動 量 )
剪應變 γ =
L( 原 長 )

γ :剪應變,以 rad(弧度)表示。

四、剪力彈性係數(G) 圖 10-6
在彈性限度內,剪應力與剪應變成正比,其比值為一常數,稱為剪割彈性係數,又稱剛性
τ剪應力
模數,以 G 表示。 即剪割彈性係數 G =   或 τ = Gγ
γ剪應變
P
τ PL ⎛ P: 剪 力 ⎞
又剪割彈性係數為: G = = A = ⎜ ⎟
γ δ A δ ⎝ δ: 受 剪 移 動 量 ⎠
L
PL
∴受剪的移動量為: δ =
GA

10-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GA 稱為材料之抗剪剛度。抗剪剛度愈大,材料愈不易受剪力作用變形。
2. 剪應力的方向恆與作用面平行。
3. 彈性係數 E,剪割彈性係數 G,體積彈性係數 K,不因材料之形狀不同而改變。
若材料不同 E、G、K 之值也不同,E、G、K 也不因應力應變之大小而改變。

11 如圖所示之螺栓,外力 P = 100 π kN,螺栓直徑 d = 20mm,


求螺栓所受剪應力為多少 MPa?

注意此題為雙剪 (註:1kN = 103N)

P 100π × 103
由剪應力 τ = = = 500MPa
A 2( π × 202 )
4

12 兩直徑 40mm 之螺釘連接兩板,如圖所示,若受力 P =


200 π kN 作用,求每一螺釘所受之剪應力為多少 MPa?

13 如圖所示承受 P 力作用之方塊,求其
(1)剪應力?
(2)剪應變各為若干?(G = 10GPa)

14 鋼板厚為 10mm,極限剪應力為 320MPa,今欲在此鋼板


上穿一直徑 5cm 之圓孔,如圖所示,求穿孔所需之力 P?

10-4
第 10 章 剪 力
10-1 剪應力

15 如圖所示,螺絲承載 10 π kN 的負荷,材料容許拉應力為 100MPa,


容許剪應力為 80MPa,試求直徑 d 及螺絲頭高 h 各為若干 mm?

16 如圖所示之機件,AB 長 200mm,BC 長 150mm,在 A 端


受一垂直向下之力 1500N 作用,在 C 端則有一水平力 P
以保持平衡,B 銷裝置如右圖,且 B 銷之直徑為 5mm,
則 B 銷所受之平均剪應力為?

17 一長方形鋁塊底部與地面相連接不會移動,上
方受 40kN 之作用,上方移動 0.02mm,試求此
鋁塊承受之剪應力、剪應變和鋁塊的剪割彈性
係數。

10-1 立即練習 解-52

( ) 1. 剪力模數 G 的單位為 (A) kg-m (B) N-mm2 (C) N/mm (D) N/mm2。
( ) 2. 剪應變的單位為 (A) cm (B) kg/cm2 (C) kg (D)弧度。
( ) 3. G 為剪割彈性係數, τ 為剪應力, γ 為剪應變,三者之間係為
(A)G = τ r2 (B) γ = G τ (C)G = τ γ (D) τ = G γ 。
( ) 4. 將書本自裝訂側捲起,未裝訂之一側成斜面突出,是因為紙張滑動,而促成此滑動
之力是 (A)拉力 (B)壓力 (C)剪力 (D)摩擦力。

10-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5. 如圖(1)所示,三支直徑為 10mm 之螺釘,用以連接兩鋼板,如受 31.4kN 之外力時,


試求螺釘所受之剪應力約為 (A) 33.3 (B) 100 (C) 133.3 (D) 400 MPa。

圖(1)

( ) 6. 板厚為 10mm,極限剪力為 300MPa,今欲在此板中鑿一直徑為 20mm 之洞,試求鑿


洞時所需之外力為何? (A) 60 π (B) 60 (C) 600 π (D) 600 kN。
( ) 7. 如圖(2)所示,若外力 P 為 100 π kN,鉚釘之直徑為 50mm,其所受剪應力?
(A) 20 (B) 40 (C) 80 (D) 160 MPa。

圖(2) 圖(3)

( ) 8. 如圖(3)所示,長 90cm 之搖桿,以鍵固定於直徑 3.8cm 之軸上,鍵寬為 1.2cm,長


5cm,搖桿之末端加負荷 P,若使鍵之剪應力不得超過 600MPa,則負荷 P 之最大值
為 (A) 5200N (B) 6400N (C) 7600N (D) 8200N。
( ) 9. 如圖(4)所示若板寬為 200mm,板厚為 15mm,鉚釘直徑為 20mm,荷重 P =120kN,
試求鉚釘之剪應力為若干 MPa?
150 1200 75 300
(A) (B) (C) (D) 。
π π π π

圖(4)

10-6
第 10 章 剪 力
10-1 剪應力

( ) 10. 三片尺寸完全相同的木材用膠黏成如圖 (5) 所示的形


狀,並受 8000N 的壓力作用,則膠黏處的平均剪應力是
多少 MPa?
(A)10
(B)8
(C)6
(D)4。 圖(5)
( ) 11. 如圖(6)所示,利用三個相同之鉚釘將三塊板材接合,若
鉚釘之直徑為 30mm,且其鉚釘最大可承受之剪應力為 60MPa,若欲鉚釘不被剪斷,
則施力 P 最大不得超過多少 kN? (A)83 (B)125 (C)254 (D)368。

圖(6)

( ) 12. 如圖(7)所示,有一長 700 mm 之搖桿,以一方鍵傳達扭力於直徑 40 mm 之軸上,若


方鍵之長度為 10 mm,方鍵之剪應力不得超過 70 MPa,當搖桿之末端施加一負荷 P
= 100 N,則方鍵之寬度尺寸 a 最小應為多少 mm?
(A)3 (B)4 (C)5 (D)6。

圖(7) 圖(8)

( ) 13. 兩塑膠管以膠接黏合如圖(8)所示,兩管之管壁厚度 t = 5 mm,膠接黏合之長度為 100


mm,接合部位之直徑為 50 mm,接合後管件兩端受 100 N 之拉力作用,則膠黏處
之平均剪應力約為多少 N/ m2? (A)3266 (B)6366 (C)7544 (D)20000。
( ) 14. 如圖(9)所示 之 沖 床衝 孔 加 工,孔 直徑為 30 mm,板厚為 5 mm,板 材 之抗 剪 力
強 度 為 200 MPa,試求衝頭至少應施加的力量 P 為多少 kN 始能完成衝孔?
(A) 30 π (B) 45 π (C) 60 π (D) 90 π。

圖(9)

10-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0-2 正交應力與剪應力之關係
一、單軸向負荷之應力
1. 正交應力及剪應力:
(橫截面夾 θ 角有正交應力和剪應力同時存在。)

圖 10-7

N = P cosθ,V = P sinθ;斜截面 pq,截面積 A'= A/cosθ


N Pcosθ P
(1) 夾角 θ 之正交應力: σ θ = = = cos 2θ
A′ A/cosθ A
(2) 夾角 θ 之剪應力: (當 θ = 90°時,材料縱截面上無正交
應力存在。)
V Psinθ P P
τθ = = = sin θ × cosθ = sin 2θ
A′ A / cosθ A 2A 圖 10-8

表 10-1 單軸向應力

角度 P P
σθ = cos 2 θ τθ = sin 2θ
θ角 A 2A

P
θ = 0° (σ θ ) max = τθ = 0
A

P P
θ = 45° σθ = (τ θ ) max =
2A 2A

(1) 若材料抗剪力較弱時,受拉力或壓力時,常沿其與軸呈 45°之斜斷面破壞斷裂。


(2) 材料受軸向拉力時,其應力及剪應力均取正值;反之,均取負值。
(3) 承受軸向力之材料 45º 斜截面上之剪應力為最大,等於最大正交應力之半。
P σ P
(τθ )max = = τ max = ,P 表拉力或壓力。
2A 2 2A

P
(4) 當 θ = 45°時 σ 45D = = τ 45D
2A
10-8
第 10 章 剪 力
10-2 正交應力與剪應力之關係

2. 互餘應力:兩互相垂直之斜面上所生的應力稱為互餘應力。

圖 10-9 互餘應力

與截面 pq 互相垂直之斜面 p'q'上之應力 σ′θ 與 τ′θ 稱為互餘應力。


其中(即另一夾角為 90º+ θ)
P P
σ′θ = cos 2 (90° + θ) = sin 2 θ
A A
P P
τ′θ = sin 2(90° + θ) = − sin 2θ
2A 2A
⎧ P
⎪σ + σ′θ = = σ     ( 兩互相垂直截面正交應 力合 = 原來之應力 )
故⎨ θ A
⎪⎩τ θ = − τ′θ 或 τ θ + τ′θ = 0   (兩互相垂直截面之剪應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 )

材料之破壞,恆發生於抵抗力最薄弱之截面上,延性材料(如軟鋼) ,抗剪
強度最弱;脆性材料(如鑄鐵、混泥土)抗拉強度最弱。脆性材料於受較
大壓力時,由於傾斜截面有剪力作用,結果乃沿與外力呈 45°之截面破壞。

二、雙軸向負荷之應力

圖 10-10 雙軸向負荷之應力

⎧ 1 1
⎪⎪正交應力σθ = 2 (σ x + σ y ) + 2 (σ x − σ y )cos 2θ

⎪剪應力τ = 1 (σ − σ )sin 2θ
⎪⎩ θ
2
x y

1. 正交應力為最大值及最小值,稱為主應力,主應力所作用的平面稱為主平面,主平面上
無剪應力存在。

10-9
原 始 題 目 本 書 題 目 本書出處
P10-13 立即練習 15

P11-6 範例 1 之(1)

P11-10 立即練習 8

P12-15 立即練習 6

P12-20 立即練習 7

P12-23 立即練習 6

P8-5 範例 4

P13-8 立即練習 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雙 軸 向 應 力

應 力 剪 應 力

1 1 1
θ角 σ θ = (σ x + σ y ) + (σ x - σ y ) cos 2θ τθ = (σ x -σ y ) sin 2θ
2 2 2
0° σθ = σ x (若σ x > σ y 則 σ 0o = σ max ) τθ = 0

90° σθ = σ y (若 σ x > σ y 則 σ90o = σ min ) τθ = 0

1 1
45° σθ = (σ x +σ y ) τ θ = τ max = (σ x − σ y )
2 2

θ,(90º + θ)= θ'


σθ + σθ' = σx +σy(互餘應力 σθ') 互餘剪應力 τθ'=-τθ
互餘應力

1 1
2. 當 θ = 45°時剪應力達最大值 σ θ =(σ x + σ y ) ; (τθ )max = (σ x - σ y )
2 2
所以在最大剪應力平面上,τ max 為兩主應力差之一半,此時正交應力 σθ 為兩主應力和之一半。
若兩主應力大小相等時,則在任一斷面上,皆無剪應力之存在。

三、純 剪
雙軸向應力時,若 σ x = -σ y = σ 且 θ = 45º 時,斜截面上僅有剪應力,而無正交應力,此方
位上之應力狀態為純剪。 (含主純剪時,體積應變等於零)
⎧ 1 1
⎪⎪正交應力σθ = 2 (σ x + σ y ) + 2 (σ x − σ y )cos 2θ = 0
當 θ = 45º, σ x =- σ y 時: ⎨
⎪剪應力τ = 1 (σ − σ )sin 2θ = σ = −σ = σ
⎪⎩ θ
2
x y x y

四、彈性係數(E)、剪割彈性係數(G)及體積彈性係數(K),三者之關係:(K 又稱 EV)
E E 9KG 9 3 1
G= ,K = ,E = , = +
2(1 + μ) 3(1 − 2μ) G + 3K E G K
一般而言材料之 E>K>G(或 E>EV>G)。

11 直徑 20mm 之圓桿受 157kN 之張力作用,試求其最大正交應力與最大剪應力各為若干?

P 157 × 103
σ max = = = 500MPa
A π
(20) 2
4
P 157 × 103
τ max = = = 250MPa
2A ⎡π 2⎤
2 ⎢ × (20) ⎥
⎣4 ⎦

10-10
第 10 章 剪 力
10-2 正交應力與剪應力之關係

12 橫斷面為 20mm 之正方形長桿,受 P = 400kN 之軸


向拉力,如右圖所示,求此鋼(θ = 30°)桿內一
矩形微體上之兩組互餘應力,及最大正交應力與
最大剪應力?

13 若一圓桿兩端受 8kN 拉力,此桿所能承受之最大拉應力為 100MPa,能承受之最大剪


應力為 40MPa,求此圓桿之最小斷面積為若干?d =?

14 正方形斷面邊長 10cm 之桿件,兩端承受拉力,若桿件可承受最大拉應力為 80MPa,


最大剪應力為 30MPa,則許可兩端最大拉力為?

15 雙 軸 向 應 力 如 右 圖 所 示 , σx=200MPa ,
σy=100MPa,求 θ = 30° 時方向之正交應力與剪應
力及互餘應力各為若干?其最大剪應力發生在 θ
=?度,其值為?

10-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6 若蒲松氏比為 0.3,彈性係數為 520GPa,則剪割彈性係數及體積彈性係數為若干?

17 金屬圓桿直徑為 20mm,長 600mm,若兩端承受 31.4kN 之拉力後其長度增加 0.3mm,


直徑縮減 0.0025mm,求此圓桿之蒲松比、剪力彈性係數各為若干?

18 長度為 50mm 的桿件,其彈性係數為 200GPa,受到拉伸負荷作用,當伸長量為 0.05mm


時,桿件內的最大剪應力為多少 MPa?

10-2 立即練習 解-53

( ) 1. 純剪作用時係在 (A) 0° (B) 60° (C) 45° (D) 95° 之截面上僅有剪應力作用。


( ) 2. 單軸向負荷若材料任意斜面之正交應力與剪力相等,則該斜面與斷面之夾角為
(A) 15° (B) 30° (C) 45° (D) 60°。
( ) 3. 材料承受雙軸主應力 σ x 與 σ y ,則與材料截面成 45°之斜截面上之正交應為
σx + σy σx − σy
(A) σ n = σ y (B) σ n = σ x (C) σ n = (D) σ n = 。
2 2
( ) 4. 一圓柱受一軸向拉力則在 45° 截面上之剪應力為 (A)最小且等於最大正交應力之
半 (B)最小且等於最大正交應力 (C)最大且等於最大正交應力之二倍 (D)最大
且等於最大正交應力之半。
( ) 5. 作用於物體 x、y 軸向的應力分別為 σ x 和 σ y ,和 x 軸成 30° 角的平面上之正向應力
為 σ n ,則和 x 軸成 120°角的平面之正向應力為?
(A) σ x + σ y + σ n (B) σ x + σ y - σ n (C) ( σ x + σ y ) σ n (D) ( σ x + σ y ) / σ n 。

10-12
第 10 章 剪 力
10-2 正交應力與剪應力之關係

( ) 6. 一個平面應力元素,當其兩個互相垂直之面上的正交應力為主應力時,則在這兩個
面上之剪應力的大小 (A)都必為零 (B)一個最大,另一個最小 (C)兩個均最大
(D)沒有一定,可大可小。
( ) 7. 在主平面(Principal Plane)上,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剪應力最大
(B)剪應力為零 (C)有一面有最大正向應力 (D)有一面有最小正向應力。
( ) 8. 彈性係數 E,剛性係數 G 及體積彈係數 K 三者間之關係
1 3 9 3 6 1 9 3 1 1 9 3
(A) = + (B) = + (C) = + (D) = + 。
E K G E G K E G K E K G
5
( ) 9. 體積彈性係數與彈性係數的比值為 ,則剪力彈性係數與彈性係數之比值為
6
5 13 7 23
(A) (B) (C) (D) 。
13 5 23 7
( ) 10. 承受雙軸向應力作用,若 σ x = 500MPa, σ y = 300MPa,則其所生之最大剪應力為
(A) 800 (B) 200 (C) 100 (D) 400 MPa。
( ) 11. 材料受單軸力作用,當正交應力為最大值,則知其作用面與作用力呈
(A) 0º (B) 30 º (C) 45 º (D) 90 º。
( ) 12. 雙軸向力 σ x 及 σ y ,若 σ x =- σ y ,則此材料在 45° 的斜截面上之最大剪應力為
1 1
(A) σ x (B) σ y (C) σ x (D) (σ x + σ y ) 。
2 2
( ) 13. 一金屬圓桿受到 40kN 之軸向拉力。若已知此桿所能容許之最大拉應力為 200MPa,
最大剪應力為 80MPa,則此圓桿之最小可容許之截面積為
(A) 100 (B) 200 (C) 250 (D) 400。
( ) 14. 一桿截面尺寸為 20mm×30mm,長度為 160mm,材料可承受之最大拉應力為
40MPa,最大剪應力為 15MPa,則此桿可承受的最大軸向拉力為多少 kN?
(A) 9 (B) 48 (C) 24 (D) 18。
( ) 15. 如圖(10)所示之桿,其斷面為邊長 20mm 的正方形,承受一力 P = 80kN,則 n-n 截
面上之剪應力大小為多少 MPa? (A) 100 (B) 200 (C) 50 (D) 400。

圖(10)

( ) 16. 截面積正方形支柱,每邊長 30mm,承受 270kN 之拉力,誘生之最大剪應力為若干?


(A) 150 (B) 250 (C) 300 (D) 450 MPa。

10-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7. A 與 B 分別是斷面為矩形與正方形的細長桿件,已知 A 桿件斷面的長與寬分別為


8cm 與 2cm,若欲使兩桿件分別於承受 1200N 拉力下具有相同大小之最大剪應力,
則桿件 B 之邊長應為多少 cm? (A)2 (B)4 (C)6 (D)8。
( ) 18. 如圖(11)所示,斷面積為 A 且承受軸向拉力 P 之桿件,若圖示之傾斜面 a-a′上之正
交應力及剪應力分別為 σθ 及 τθ,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P
(A)在 θ = 0°時,有最大正交應力 σθ , max =
A
P
(B)在 θ = 45°時,σθ =
2A
P
(C)在 θ = 45°時,有最大剪應力 τθ , max =
A
(D)在 θ = 90°時,τθ = 0。

圖(11)

( ) 19.如圖(12)所示有一材料承受雙軸向應力,若σx=40MPa,σy=−20MPa,試求在15°之m-m斜
截面上剪應力為多少MPa? (A)36 (B)−15 (C)−36 (D)15。

圖(12)

10-14
第 10 章 剪 力
綜合練習

10 解-54

( ) 1. 一桿承受壓力,則最大剪應力發生於作用力與截面呈
(A) 15° (B) 30° (C) 45° (D) 60° 之斜截面上。
( ) 2. 若材料之彈性係數為 E,蒲松氏比為 μ,剛性模數為 G,則
E E E E
(A) G = (B) G = (C) G = (D) G = 。
1+ μ 3(1 + μ) 2 + 2μ 3(1 + 2μ)
( ) 3. 當延性材料之試桿作拉力試驗斷裂時,其斷裂面與桿之軸向呈 45°之交角是因為延
性材料之什麼強度較差之故
(A)抗拉強度 (B)抗壓強度 (C)抗剪強度 (D)抗彎強度。
( ) 4. 一個平面應力元素,當其兩個互相垂直之面上的正交應力為主應力時,則在這兩個
面上之剪應力的大小 (A)都必為零 (B)一個最大,另一個最小 (C)兩個均最大
(D)沒有一定,可大可小。
( ) 5. 如圖(1)所示為一寬 5cm,厚 6cm 之矩形棒,受 P = 210kN
之拉力時,則傾斜面 A'B'上之法線應力及剪應力為多少
MPa?
(A) σ n = 17.5, τ = 30.3
(B) σ n = 35.0, τ = 15.2
(C) σ n = 30.3, τ = 35.0 圖(1)
(D) σ n = 52.5, τ = 30.3。
( ) 6. 一軟鋼材料承受剪力,如其剪力彈性係數為 80GPa,剪應力為 400MPa,則其剪應
1 1 1 1
變為 (A) (B) (C) (D) 弧度。
5 200 50 2
( ) 7. 某材料受剪力作用時,其所產生之剪應力為 5MPa,剪應變為 0.004 弧度,如此材料
之蒲松比為 0.3,則此材料之彈性係數為多少 MPa?
(A)3250 (B)1250 (C)2500 (D)481。
( ) 8. 一圓桿所能受之最大拉應力為 800MPa,最大剪應力為 250MPa,若其兩端欲承受
50kN 之拉力,則此圓桿之最小直徑應為若干 mm?
20 50 50 20
(A) (B) (C) (D) 。
π π π π
( ) 9. 一鋼板承受雙軸向應力, σ x = 160MPa, σ y =-80MPa,則此鋼板在 θ = 30°方位之
剪應力約為若干? (A) 104 (B) 52 (C) 208 (D) 26 MPa。
( ) 10.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E 與幾何形狀無關 (B) E 與應力大小有關
(C)一般金屬之 μ 介於 0.25~0.35 間 (D) G 與幾何形狀無關。
( ) 11. 一桿承受拉力 P,若此桿之橫斷面積為 A,則其最大剪應力為
(A) P/2A (B) P/A (C) 2P/A (D) 4P/2A。

10-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2. 如圖(2)所示之螺栓接合,如外力 P = 90kN,螺栓直徑 d = 1cm,


則螺栓所受之剪應力為 (A) 1146 (B) 900 (C) 573 (D) 432 MPa。
( ) 13. 延性材料承受拉力而破壞時,其所受之破壞應力為
(A)張應力 (B)壓應力 (C)剪應力 (D)彎曲應力。
( ) 14. 所有物體對張力、壓力及剪力之強度未必相等,對混凝土材料而言,則
(A)抗張 > 抗壓 > 抗剪 (B)抗剪 > 抗壓 > 抗張
(C)抗壓 > 抗剪 > 抗張 (D)抗壓 > 抗張 > 抗剪。
( ) 15. 脆性材料受壓應力而破壞時,其斷裂面與橫斷面呈 圖(2)
(A) 30° (B) 45° (C) 60° (D) 75°。
( ) 16. 如圖(3)所示,若 x 方向及 y 方向皆為 σ ,則 m-n 斜截面上所受之剪應力為
(A) σ (B)- σ (C) 2 σ (D) 0。
( ) 17. 若材料承受雙軸向應力 σ x 及 σ y 作用,則材料橫截面呈 45°之斜截面上的正交應力為
σx + σy σx − σy
多少? (A) σ x (B) σ y (C) (D) 。
2 2
( ) 18. 如圖(4)所示為一直徑 2cm 之圓形桿,受軸向力 P=3140kN 作用,則在如圖之傾斜斷
面 A'B'上之剪應力最接近? (A) 250 (B) 250 3 (C) 500 3 (D) 1000 kN/cm2。

圖(3) 圖(4) 圖(5)

( ) 19. 如圖(5)所示,有三塊鋼板以兩根直徑 d = 4cm 的鉚釘接合,若拉力 P = 4000kN 時,


試問鉚釘所承受之剪應力為若干?
(A) 125/ π kN/cm2 (B) 250/ π kN/cm2 (C) 500/ π kN/cm2 (D) 1000/ π kN/cm2。
( ) 20. 一圓桿件之蒲松氏比為 0.3,彈性係數為 E,則剪割彈性數 G 等於
E E E E
(A) (B) (C) (D) 。 <90 統測>
1 .2 1 .4 2.6 4 .8
( ) 21. 一正方形之物體,在四邊各承受一剪力 F,如圖(6)所示,試問該物體內部在 45º 斜
面位置(虛線所示)之剪力為何?
F
(A) 2F (B) F (C) (D) 0。 <91 統測>
2

圖(6)

10-16
第 10 章 剪 力
綜合練習

( ) 22. 如圖(7)所示,一正方形截面的鐵棒,若其截面邊長
為 a,兩端承受 P= 3200N 的拉力,且其最大剪力為
100MPa,則邊長 a 為 (A) 16mm (B) 4 2mm
(C) 4mm (D) 2mm。 <92 統測>
圖(7)
( ) 23. 對於機械設計上所使用的係數或因數而言,下列敘
述何者錯誤? (A)蒲松比 μ 的範圍為 0 < μ < 0.5 (B)楊氏係數 E 為應力與應變之
比 (C)剪割彈性係數 G 與楊氏係數 E 無關 (D)安全因數必須大於 1。 <92 統測>
( ) 24. 下列有關應力與應變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張應變與壓應變均為無單位量(或無因次量) (B)剪應力的方向與其作用面互
相垂直 (C)剪應變的單位用弧度(或弳度)表示 (D)依照虎克定律,材料在彈性
限度內,應力與應變成正比關係。 <93 統測>
( ) 25. 使用直徑為 D 的圓柱形衝頭,在厚度為 t 的鋼板上衝出圓孔。若施加於衝頭的軸向
力為 P,則鋼板之衝孔所受的平均剪應力 τ 等於
P P P 4P
(A) (B) (C) (D) 2 。 <93 統測>
πDt 2πDt Dt πD
( ) 26. 如圖(8)所示,一矩形鋼桿的截面尺寸為 60mm×40mm,若該桿件材料的容許張應力
為 120MPa,容許剪應力為 55MPa,則該桿件容許的軸向張力負荷 P 為
(A)132kN (B)144kN (C)264kN (D)288kN。 <93 統測>

圖(8) 圖(9)

( ) 27. 如圖(9)所示之均勻圓軸,承受軸向力 P ,斷面積為 A ,試求其最大剪應力為多少?


P P P P
(A) (B) (C) (D) 。 <94 統測>
A 2A 3A 4A
( ) 28. 欲利用衝床對板厚為 3mm 之鋼板進行衝孔加工,衝頭直徑為 10mm,若鋼板之破壞
剪應力為 300N/mm2,則施加於此衝頭之軸向力為多少 kN?
(A)4.5π (B)7.5π (C)9.0π (D)22.5π。 <95 統測>
( ) 29. 某材料之彈性係數 E=200GPa,剪割彈性係數 G = 80GPa,則其蒲松氏比 μ 為
(A)0.2 (B)0.25 (C)0.3 (D)0.35。 <95 統測>
( ) 30. 如圖(10)所示,若板寬為 100mm,板厚為 8mm,鉚釘直
徑為 10mm,受到 31.4kN 的負荷作用,試問鉚釘所承受
的剪應力為多少 MPa?
(A)400 (B)800
圖(10)
(C)1200 (D)1600。 <96 統測>
( ) 31. 長度為 50mm 的桿件,其彈性係數為 200GPa,受到拉伸負荷作用,當伸長量為
0.05mm 時,桿件內的最大剪應力為多少 MPa?
(A)100 (B)200 (C)400 (D)1000。 <96 統測>

10-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32. 已知某衝孔機至少需要施加 5000 N 的作用力於衝頭,才可在一薄鋼板上衝出一個直


徑為 d 的圓孔。若要衝出直徑為 2d 的圓孔,則需施加的作用力至少應為多少 N?
(A)1250 (B)2500 (C)10000 (D)20000。 <97 統測>
( ) 33. 一拉力試驗的試片受軸向拉力 8000N 的作用,如圖(11)所示;若試片厚度為 4mm,
試片寬度為 25mm,則試片截面上的最大剪應力是多少 MPa?
(A)40 (B)50 (C)60 (D)80。 <98 統測>

圖(11) 圖(12)

( ) 34. 三片尺寸完全相同的木材用膠黏成如圖(12)所示的形狀,並受 8000N 的壓力作用,


則膠黏處的平均剪應力是多少 MPa? (A)10 (B)8 (C)6 (D)4。 <98 統測>

( ) 35. 如圖(13)所示,利用三個相同之鉚釘將三塊板材接合,若鉚釘之直徑為 30mm,且其


鉚釘最大可承受之剪應力為 60MPa,若欲鉚釘不被剪斷,則施力 P 最大不得超過多
少 kN? (A)83 (B)125 (C)254 (D)368。 <99 統測>

圖(13)

( ) 36. 如圖(14)所示,有一長 700 mm 之搖桿,以一方鍵傳達扭力於直徑 40 mm 之軸上,


若方鍵之長度為 10 mm,方鍵之剪應力不得超過 70 MPa,當搖桿之末端施加一負荷
P = 100 N,則方鍵之寬度尺寸 a 最小應為多少 mm?
(A)3 (B)4 (C)5 (D)6。 <100 統測>

圖(14) 圖(15)

( ) 37. 如圖(15)所示 之 沖 床衝 孔 加 工, 孔 直 徑為 30 mm,板厚為 5 mm, 板 材 之 抗剪


力 強 度 為 200 MPa,試求衝頭至少應施加的力量 P 為多少 kN 始能完成衝孔?
(A) 30 π (B) 45 π (C) 60 π (D) 90 π。 <101 統測>
( ) 38. 剪應變的單位為何? (A)radian(弧度) (B)mm(毫米) (C)cm(厘米)
(D)無單位。 <102 統測>

10-18
第 10 章 剪 力

( ) 39. 如圖(16)所示,一正方形桿件(40mm×40mm),二端受軸向負荷 160kN 作用,試求


與橫斷面逆時針成 15°之 ab 截面之剪應力為多少 MPa?
(A)20 (B)25 (C)30 (D)35。 <102 統測>

圖(16)

10-1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0-20
11 平面的性質

節名及星級

☆☆☆ 11–1 慣性矩和截面係數


☆☆☆☆☆ 11–2 平行軸定理與迴轉半徑
☆☆☆ 11-3 極慣性矩
☆☆ 11-4 簡單面積之慣性矩
☆☆☆☆☆ 11-5 組合面積之慣性矩

本章等級約為☆☆。
bh 3
本章為第 12、13 章之關聯章節,必須詳讀;簡單三角形 I = 、矩
36
bh 3 πd 4
形I = 、圓形 I = ,均要熟記,此外,平行軸定理之應用及計
12 64
算和極慣性矩、組合面積之慣形矩,均為命題重點。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1
11-1 慣性矩和截面係數~ 11-2 平行軸定理與迴轉半徑
一、慣性矩(I)
平面內各微小截面積乘以轉軸間距離平方之總和,稱為慣性矩,又稱二次矩,以 I 表示。

慣性矩為正值,是純量,單位為長度的四次方,如 in4、cm4。

二、截面係數(Z):(又稱截面模數)(剖面係數)
慣性矩,除以中立軸至截面最遠之距離所得之商,稱為截面係數,如圖 11-1 所示。
I I
1. 對 x 軸截面係數: Z x1 = x ,Zx2 = x (一般取較小值為 Zx)
y1 y2
Iy Iy
2. 對 y 軸截面係數: Z y1 = ,Z y2 = (一般取較小值為 Zy)
x1 x2
I Iy
若截面對 x 軸或 y 軸對稱時,則 Z x = x,Z y = (x = x1 = x2,y = y1 = y2)
y x

三、平面軸定理
一面積對某軸之慣性矩,等於該面積對該軸平行,且通過形心軸之慣性矩與此面積至
兩軸間距離平方之乘積總和,稱為平行軸定理,如圖 11-2 所示。

Is = Ix + AL2

圖 11-1 慣性矩 圖 11-2 平面軸定理

四、迴轉半徑
慣性矩為長度的 4 次方,可寫成面積乘以一長度之平方,此長度稱為該軸之迴轉半徑,
以 K 表示之。
慣性矩 I x =K 2x A , I y =K 2y A
Ix Iy
迴轉半徑 Kx = , Ky =
A A

11-2
第 11 章 平面的性質
11-1 慣性矩和截面係數~11-2 平行軸定理與迴轉半徑

1. 迴轉半徑單位為 cm、in 等。
2. 面積對於數平行軸之慣性矩中,以對中立軸(形心軸)慣性矩最小。
3. 截面中心軸之迴轉半徑最小(∴I 最小)。
4. 迴轉半徑大於其形心至該軸之距離(∵Is= I 形心 + AL2 = A‧K2 ∴K > L)。
3 3
5. 截面係數之單位 in 、cm 。

1 面積 600mm2,x 軸為其形心軸,對 x 軸之迴轉半徑為 10mm,求與 x 軸平行相距 5mm


之軸慣性矩?

Ix =A×K2 = 600×102 = 6×104mm4


Is = Ix + A×L2 = 6×104 + 600×52 = 7.5×104mm4

12 如右圖所示,面積 1000mm2,該面積對 a、b 軸慣性矩 Ib=


40×104mm4,Ia=80×104mm4,試求形心軸為 c 軸,距 b 軸之距
離為若干?b 軸之迴轉半徑?

11-1~11-2 立即練習 解-56

( ) 1. 下列有關截面積慣性矩的敘述何者錯? (A)又稱為面積的二次矩
(B)慣性矩的大小為平面內各微小截面積乘以其相對應軸間距離平方的總和
(C)慣性矩為純量 (D)其值可正,亦可為負。
( ) 2. 下列單位何者錯誤? (A)迴轉半徑:mm (B)截面係數:cm3 (C)慣性矩:cm4
(D)截面積:cm3。
( ) 3. 迴轉半徑 Kx,慣性矩 Ix,與截面積 A 三者之關係為
I I I I
(A) K x = x (B) K x = x2 (C) K x = x (D) K x = x2 。
A A A A

1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4. 如圖(1)所示,已知 A 軸為平面之形心軸,平面對 A、
B、C 三平行軸之慣性矩分別為 IA、IB、IC,其中以何
者為最小? (A) IA (B) IB (C) IC (D)皆相等。
( ) 5. 設樑之斷面積為長方形,則由中立軸至剖面一端之距
離,除該面積之慣性矩所得之商稱為該樑之 (A)截面
模數 (B)面積矩 (C)極慣性矩 (D)迴轉半徑。 圖(1)

( ) 6. 已知一平面之面積為 15 平方公分,其對過形心之某軸的迴轉半徑為 2 公分,則其該


軸線之慣性矩為 (A)7.5 (B)15 (C)30 (D)60 cm4。
( ) 7. 如圖(2)所示之截面,G 為其形心,面積為 600mm2 。已知其對 u-u 軸的慣性矩為
71250mm4,則對 x 軸的慣性矩為多少 mm4? (A)7500 (B)8750 (C)10000 (D)11250。
( ) 8. 如圖(3)所示之面積為 1000 cm2,X 軸與 Y 軸均為形心軸,P 軸、Y 軸與 Q 軸之間相
互平行,若此面積對 P 軸之慣性矩為 52000 cm4,則此面積對 Q 軸之慣性矩為多少
cm4? (A)36000 (B)64000 (C)88000 (D)100000。

圖(2) 圖(3)

( ) 9. 下列有關面積慣性矩之敘述,何者錯誤?
(A)平行軸原理可適用於任何兩條平行軸之慣性矩計算
(B)相同面積之圓形與正方形,分別對通過其形心的極慣性矩,正方形大於圓形
(C)一面積對通過其形心之軸的慣性矩,恆小於對任一平行該軸之慣性矩
(D)相同面積下,迴轉半徑越大,其慣性矩越大。 <101 統測>

11-3 極慣性矩~ 11-4 簡單面積之慣性矩


一、極慣性矩
一面積對垂直於其所在平面之軸之極慣性矩,等於該面積內各微
小面積乘以至該軸距離平方之總和。
J = Ix + Iy(即面積對垂直軸的極慣性矩=互相垂直軸的慣性矩和)
= Iu + Iv(u 與 v 軸垂直)
J = A×KP2(KP:極迴轉半徑)又 I = A×K2
圖 11-3
∴J = Ix + Iy ⇒ A×KP2 = A×Kx2 +A×Ky2 ∴KP2 = Kx2 + Ky2

11-4
第 11 章 平面的性質
11-3 極慣性矩~11-4 簡單面積之慣性矩

bh3 hb3
二、矩形慣性矩: Ix =   I y =
12 12
bh 3 hb 3 bh 2
1. J 矩形= I x + I y = + = (h + b 2 )
12 12 12
bh 3
I bh 2
2. Z矩形 = = 12 =
y (h) 6
2
2 bh 3 h 圖 11-4
3. I 矩形 = A ⋅ K形心  ∴ = bh (K 形心 ) 2  ∴ K形心=
( 形心 ) 12 12
bh 3
4. 對矩形底邊之慣性矩=
3
a × a3 a4 a4 a4 a4
5. 邊長為 a 之正方形, I x = = , J = Ix + Iy = + =
12 12 12 12 6
bh 3
三、三角形之通過形心軸與底邊平行慣性矩: I△( 形心 ) = (b : 寬度,h高度)
36
1. 三角形通過頂點而平行底邊之慣性矩為:
2h
(由平行軸定理 Is = Ix+AL2,距頂點 L = )
3
bh 3 1 2 bh 3
I 頂 =I x +AL2 = +( bh) × ( h)2 =
36 2 3 4
2. 三角形通過底邊之慣性矩:
bh 3 1 h bh 3
I底 =I x +AL2 = +( bh) × ( ) 2 =
36 2 3 12 圖 11-5
3
bh bh h
3. I Δ形心 =A ⋅ K Δ2 形心    ∴ = × K Δ2 形心    ∴ K Δ形心 =
36 2 18
3
bh bh h
I Δ頂 =A ⋅ K Δ2 頂   ∴ = × K Δ2 頂   ∴ K Δ頂 =
4 2 2
3
bh bh h
I Δ底 =A ⋅ K Δ2 底   ∴ = × K Δ2 底   ∴ K Δ底 =
12 2 6
4
πd
四、圓形: I x = I y =
64
πd 4
I πd 3
1. 圓形之截面係數: Zo = = 64 =
y (d) 32
2
4
πd πd 4 πd 4
2. 圓形之極慣性矩: J = + =
64 64 32
3. 圓形形心軸迴轉半徑: I形心=A × K 形心 2
圖 11-6
π d4 2π d2 d
∴ = × K 形心 ∴K =
  
64 4 4
πd 4 πd 2 d d
4. 對圓心之極迴轉半徑: J = AK 2P ∴ = × K P 2   
∴ KP = =
32 4 8 2 2

1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試求下列各項問題:
(1) 長方形斷面寬為 b,高為 h,則對水平形心軸之迴轉半徑= ,
水平形心軸截面係數= ,對底邊之慣性矩= ,極慣性矩= 。
(2) 圓形半徑為 R,則形心軸慣性矩= ,極慣性矩= ,截面係數= ,
形心軸迴轉半徑= ,形心之極迴轉半徑= 。
(3) 三角形底為 b,高為 h,則通過頂點,與形心軸平行之慣性矩= ,
通過底邊之慣性矩= 。
h bh 2 bh 3 bh 2 2
(1) ; ; ; (b +h )
12 6 3 12

πR 4 πR 4 πR 3 R R
(2) ; ; ; ; (註:用 d =2R 代入可求出)
4 2 4 2 2

bh 3 bh 3
(3) IΔ頂點 = ; IΔ底邊 = 以上公式可由 11-3、11-4 單元可得到證明。
4 12

12 試求右圖 x 軸之 Ix、Zx、Kx,並求 Is?

13 試求右圖形心軸之慣性矩及通過底邊之慣性矩?

11-5 組合面積之慣性矩
組合面積的慣性矩,其演算步驟為:
1. 將組合面積分為幾個簡單形狀。
2. 求組合面積的形心軸(即重心軸)。
3. 應用平行軸定理,求每一簡單面積對組合面積形心軸的慣性矩。Is = I 形心+ A×L2。

11-6
第 11 章 平面的性質
11-5 組合面積之慣性矩

11 試求右圖所示之斜線部分面積對其水平形心軸之慣性矩和截面係數。
3
4 × 63 2 × 4 I 61.3
I x = I x1 − I x2 = − = 61.3cm,
4
Zx = x = = 20.4cm3
12 12 y 6
( )
2

1
正三角形邊長為 a,則此三角形之形心軸慣性矩= ,對底邊慣性矩= 。

3
正三角形邊長為 a,則高 h = a
2

bh 3 a 3 3 3 4 bh 3 a 3 3 3 4
∴ I 形心 = = ( a) = a , I 底部 = = ( a) = a
36 36 2 96 12 12 2 32

12 如右圖所示,求斜線面積對水平形心軸之(1)慣性矩、(2)截面係
數各為若干?

13 試求右圖之形心軸慣性矩、極慣性矩。(圖中間為正方形)

1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4 π 4
如右圖所示,已知 I x = R ,試利用平行軸定理,求 Ix ',
4
已知 O 為圓心,且求對底邊之迴轉半徑 K。

15 右圖(單位:cm)之 I 型截面積對 x 軸之慣性矩 Ix 約為多少?

16 如右圖所示,T 形面積對形心軸 x-x 之慣性矩為多少?

17 若 a = 12cm,試比較(甲)、(乙)兩物體之慣
性矩與截面係數之大小。

(甲) (乙)

11-8
第 11 章 平面的性質
11-5 組合面積之慣性矩

18 如右圖所示,求 L 形面積對其水平形心軸之慣性矩。

19 如右圖所示,哪一軸慣性矩最小?哪一軸最大?對 B 軸慣性矩
為多少?

11-5 立即練習 解-57

( ) 1. 同面積正方形、長方形及圓形,其截面係數大小順序為
(A)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B)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C)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D)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 ) 2. 一面積對於任一軸之慣性矩以 (A)形心軸 (B)與形心軸呈 45˚之軸 (C)與形心軸
平行之軸 (D)與形心軸呈 60˚之軸 為最小。
( ) 3. 求圖(4)所示十字形面積對 x-x 軸之慣性矩
(A) 64×104
(B) 32×104
(C) 16×104
(D) 8×104 mm4。

圖(4)

( ) 4. 若長方形的高為寬的 2 倍,則直立長方形的水平形心軸慣性矩,為平放長方形的水
平形心軸慣性矩的幾倍? (A) 8 (B) 4 (C) 2 (D) 1 倍。

11-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πd 4 πd 4 πd 4 πd 4
( ) 5. 直徑為 d 的半圓形,對底邊的慣性矩為 (A) (B) (C) (D) 。
16 32 64 128
b4 b4 b4 b4
( ) 6. 一正方形之邊長為 b,其極慣性矩為 (A) (B) (C) (D) 。
6 12 24 36
d 5 5 3
( ) 7. 圓之直徑為 d,對其切線之迴轉半徑為 (A) (B) d (C) d (D) d。
2 2 4 2
( ) 8. 若中空圓柱,外徑為 4cm,內徑為 2cm,則極慣性矩為
15π 15π 15π
(A) (B) (C) (D)15 π cm4。
8 4 2
( ) 9. 如圖(5)所示為樑之橫斷面,試求該斷面對通過形心之水平軸的面積慣性矩為多少?
(A) 10 a4 (B) 8.5 a4 (C) 6.5 a4 (D) 4 a4。 <101 統測>

圖(5) 圖(6)

( ) 10. 若 IV=12cm4,試求圖(6)所示之 U 軸慣性矩為多少 cm4?


(A)12 (B)28 (C)1.33 (D)24。
( ) 11. 試求如圖(7)所示,等腰三角形之形心軸的極慣性矩為多少 cm4?
(A)32 (B)80 (C)60 (D)48。

圖(7) 圖(8)

( ) 12. 試求如圖(8)之梯形通過 x 軸慣性矩為多少 cm4?


(A)252 (B)192 (C)148 (D)320。
( ) 13. 正三角形,邊長為 6,求對底邊之迴轉半徑為多少?
3 3 6 2
(A) (B) (C) (D) 。
2 3 6 3

11-10
第 11 章 平面的性質
綜合練習

11 解-58

( ) 1. 一面積對任一軸之迴轉半徑
(A)恆大於 (B)恆小於 (C)恆等於 (D)以上皆非 其形心至該軸的距離。
( ) 2. 一圓形截面之直徑為 d,則其截面模數為
πd 4 πd 4 πd 3 πd 3
(A) (B) (C) (D) 。
32 64 32 48
( ) 3. 一面積對其平面上相互垂直之 x 與 y 兩軸交點之極慣性矩的大小等於對此兩軸之慣
性矩 Ix 與 Iy 之 (A)差 (B)和 (C)積 (D)平方和。
( ) 4. 設樑之斷面積為長方形,則由中立軸至剖面一端之距離,除以該面積之慣性矩所得
之商稱為該樑之 (A)截面模數 (B)面積矩 (C)極慣性矩 (D)迴轉半徑。
( ) 5. 設 x、y 為正方形之形心軸,若其邊長為 a,則對 x 軸之慣性矩為
a4 a4 a4 a4
(A) (B) (C) (D) 。
4 6 12 36
( ) 6. 一圓直徑 40cm,則圓面積對以直徑為軸之迴轉半徑為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
π
( ) 7. 如圖(1)所示,圖中圓之半徑為 R,其對 C 軸之慣性矩為 R 4 ,C 軸係通過此圓之圓
4
心,則此圓對 C 軸之迴轉半徑為
5 3 R
(A) R (B) 2R (C) R (D) 。
2 2 2

圖(1) 圖(2) 圖(3)

( ) 8. 如圖(2)所示之對稱面,其慣性 Ix 約為多少 cm4?


(A) 21823 (B) 31823 (C) 31900 (D) 31000。
( ) 9. 如圖(3)所示之面積,其對底邊之慣性矩為
(A) 38.9cm4 (B) 82.7cm4 (C) 146.7cm4 (D) 154.7cm4。
( ) 10. 一圓形截面直徑為 d,則圓形對圓心之極慣性矩為
πd 4 πd 4 πd 4 πd 4
(A) (B) (C) (D) 。
64 32 16 8

11-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1.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平行軸定理乃用於計算一截面對某軸的慣性距,且此軸常不通過該截面之形心
L4
(B)某正方形邊長 L,其通過邊長之慣性矩為
6
L4
(C)某正三角形邊長 L,其通過邊長之慣性矩為
3
L4
(D)某正五邊形邊長 L,其通過邊長之慣性矩為 。
12
( ) 12. 如圖(4)所示,T形面積形心軸 x-x 之慣性矩為
(A) 36 (B) 72 (C) 136 (D) 272 cm4。

圖(4) 圖(5)

( ) 13. 如圖(5)所示之長方形,長與寬分別為 b 與 h,試問該面積對長方形底邊 X1 軸之慣性


bh 3 bh 3 bh 3 bh 3
矩為若干? (A) (B) (C) (D) 。
48 36 12 3
( ) 14. 一平面 X 軸及 Y 軸的迴轉半徑分別為 3cm 及 4cm 則對 Z 軸的迴轉半徑為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 ) 15. 一三角形底邊為 b,高為 h,其沿著底邊之面積慣性矩 I 為
(A) I = bh3/36 (B) I = bh3/4 (C) I = bh3/12 (D) I = bh3/3。
( ) 16. 若某截面積對 X 軸及 Y 軸的慣性矩分別為 200cm4 及 300cm4,則對 Z 軸的極慣性矩
為 (A) 200cm4 (B) 300cm4 (C) 400cm4 (D) 500cm4。
( ) 17. 某邊長為 12cm 之正方形截面,中間有一直徑為 8cm 之圓孔,則此截面對中心之極
慣性矩為 (A) 1530 (B) 3060 (C) 1030 (D) 2060 cm4。
( ) 18. 如圖(6)所示,空心圓截面之外徑為 8mm,內徑 4mm,則此
截面對水平形心軸之慣性矩為多少 mm4?
(A) 60 π (B) 70 π (C) 80 π (D) 90 π 。
( ) 19. 一正方形木板邊長為 a,一軸與正方形邊長平行,和正方形
中心相距 2a,則正方形對此軸之慣性矩為
43 47 49 53
(A) a 4 (B) a 4 (C) a 4 (D) a 4 。 圖(6)
12 12 12 12
( ) 20. 一半徑為 r 的實心圓形,對其形心軸的慣性矩為何?
πr 4 4r πr 2 πr 3
(A) (B) (C) (D) 。
4 3π 8 2

11-12
第 11 章 平面的性質
綜合練習

( ) 21. 如圖(7)尺寸單位 cm,求該截面積對通過形心的 x-x 軸的慣性矩為多少 cm4?


(A) 243 (B) 607.5 (C) 256.5 (D) 282。

圖(7) 圖(8)

( ) 22. 如圖(8)所示之矩形斷面對形心軸 y-y 之面積慣性矩 Iy-y 為


dc 3 cd 3 cd 3 dc3
(A) (B) (C) (D) 。 <91 統測>
12 12 3 3
( ) 23. 如圖(9)所示之斷面形狀,斜線部分積對 x 軸之面積慣性矩為多少 cm4?
(A) 372 (B) 636 (C) 1272 (D) 1488。 <91 統測>

圖(9) 圖(10)

( ) 24. 如圖(10)所示,一矩形面積之寬為 b,高為 h,對底邊 x 軸的迴轉半徑 Kx 為


3 3 3 3
(A) h (B) b (C) h (D) b。 <92 統測>
6 6 3 3
( ) 25. 如圖(11)所示,z 軸通過 O 點且垂直於 xy 平面,求半徑為 R 的圓面積對 z 軸的極慣
3 5 3
性矩 J 為多少? (A) πR 4 (B) πR 4 (C) πR 4 (D) πR 4 。 <93 統測>
2 4 4

圖(11) 圖(12)

( ) 26. 如圖(12)所示之 I 形斷面,其對 x 軸之面積慣性矩為多少?


46 58 70
(A) 2a 4 (B) a 4 (C) a 4 (D) a 4 。 <94 統測>
3 3 3

11-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7. 如圖(13)所示之矩形斷面, z 軸通過形心 C 且與 xy 平面垂直,試求該矩形斷面對 z 軸


1 1 1 bh
的極慣性矩為多少? (A) bh 3 (B) hb3 (C) bh 3 (D) ( b 2 + h 2 ) 。 <94 統測>
12 12 3 12

圖(13) 圖(14)
( ) 28. 一圓形斷面之半徑為 r ,試求其對通過圓心且垂直於該斷面之軸的極迴轉半徑為多
r r r r
少? (A) (B) (C) (D) 。 <94 統測>
2 2 4 8
( ) 29. 圖(14)所示之矩形斷面,對形心軸 x-x 之面積慣性矩 Ix-x 為多少 mm4?
(A)64×104 (B)256×104 (C)576×104 (D)2304×104。 <95 統測>
( ) 30. 如圖(15)所示,試求該斷面對 x 軸的面積慣性矩 Ix 為多少?
a4 5a 4 7a 4 10a 4
(A) (B) (C) (D) 。 <96 統測>
3 3 3 3

圖(15) 圖(16)
( ) 31. 如圖(16)所示,試求斜線面積部分對形心的極慣性矩為
5 5 5 8
(A) a 4 (B) a 4 (C) a 4 (D) a 4 。 <96 統測>
4 3 2 3
( ) 32. 如圖(17)所示的矩形與參考座標。已知此矩形的寬度
為 b,高度為 h,則此矩形的面積對 X 軸的迴轉半徑
為多少?
b
(A)
3 2
h
(B)
3 2
b
(C)
2 3
h 圖(17)
(D) 。 <97 統測>
2 3

11-14
第 11 章 平面的性質
綜合練習

( ) 33. 一直徑為 100mm 的圓形面積對其形心軸的迴轉半徑為多少 mm?


(A)50 (B)25 (C)12.5 (D)6.25。 <98 統測>
( ) 34. 如圖(18) 所示之截面,G 為其形心,面積為 600mm2 。已知其對 u-u 軸的慣性矩為
71250mm4,則對 x 軸的慣性矩為多少 mm4?
(A)7500 (B)8750 (C)10000 (D)11250。 <99 統測>
( ) 35. 如圖(19)所示之面積為 1000 cm2,X 軸與 Y 軸均為形心軸,P 軸、Y 軸與 Q 軸之間
相互平行,若此面積對 P 軸之慣性矩為 52000 cm4,則此面積對 Q 軸之慣性矩為多
少 cm4? (A)36000 (B)64000 (C)88000 (D)100000。 <100 統測>
( ) 36. 如圖 (20) 所示為樑之橫斷面,試求該斷面對通過形心之水平軸的面積慣性矩為多
少? (A) 10 a4 (B) 8.5 a4 (C) 6.5 a4 (D) 4 a4。 <101 統測>

圖(18) 圖(19) 圖(20)

( ) 37. 矩形面積如圖(21)所示,則其對 X 軸的截面係數為何?


(A)bh3/12 (B)bh2/12 (C)bh3/6 (D)bh2/6。 <102 統測>
( ) 38. 圓環形截面如圖(22)所示,試求其對圓心 O 之極慣性矩為多少 mm4?
(A)90π (B)100π (C)110π (D)120π。 <102 統測>

圖(21) 圖(22)

11-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1-16
12 樑之應力

節名及星級

☆ 12–1 樑的種類
☆☆☆☆☆ 12–2 剪力及彎曲力矩的計算及圖解
☆☆☆☆☆ 12-3 樑的彎曲應力
☆ 12-4 曲率及曲率半徑
☆☆☆☆☆ 12-5 樑的剪應力
☆☆ 12-6 採用複雜斷面的理由
☆☆ 12-7 截面方向與強度之關係

本章等級約為☆☆☆☆☆。
My
本章研究所和二技聯考佔很重要地位,其中以彎曲應力 σ = 和樑受
I
3V 4V
剪力時剪應力 τ max 矩形 = 和 τ max 圓形 = 考最多,幾乎年年必
2A 3A
考,且應力最大值發生在表面或中立面也非常重要,其他如斷面之選
Ey
擇均很重要,σ = 等應詳讀本章,且要熟悉剪力圖和彎矩圖之劃法。
ρ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2
12-1 樑的種類
一、樑之意義:承受與軸方向垂直的橫向載重的構件均稱為樑。

二、依支持之情況樑可分類為
1. 簡支樑:樑一端以銷支承,另一端以滾子支承的樑,如圖 12-1(a)所示。

(a)簡支樑 (b)懸臂樑

圖 12-1

2. 懸臂樑:樑一端為固定端,另一端為自由端之樑,如圖 12-1(b)所示。
3. 外伸樑:樑一端或二端外伸於支承以外之樑,如圖 12-1(c)所示。

(c)外伸樑 (d)固定樑

圖 12-1(續)

4. 固定樑:樑兩端均為固定端之樑,
如圖 12-1(d)所示。
5. 連續樑:樑同時有三個或三個以上
支承之樑,如圖 12-1(e)所示。

(e)連續樑
圖 12-1(續)

12-2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1 樑的種類

(1) 靜定樑:簡支樑、懸臂樑和外伸樑,如圖 12-1(a)(b)(c),支承之未知反力僅有三個。可直接由靜


力學平衡方程式求得,稱為靜定樑。靜力學平衡,所以ΣFx = 0,ΣFy = 0,ΣM = 0
三個方程式可求各支承之反力大小。
(2 ) 靜不定樑:連續樑及固定樑如圖 12-1(d)(e)支承之未知反力超過三個,無法直接以靜力學之平衡
方程式ΣFx = 0,ΣFy = 0,ΣM = 0 三個方程式求得,故稱為靜不定樑。

三、樑依負荷種類的分類
1. 集中載重:載重集中於樑上之一點稱為集中載重,如圖 12-2(a)所示。

(a)集中載重 (b)均布載重

圖 12-2

2. 均布載重:載重均勻分布於樑全長或一部分長度,即單位長度上之載重,稱為均布載重,
如圖 12-2(b)所示。
3. 變化載重:載重自樑一部分到另一部分大小在變化者,如圖 12-2(c)所示。

(c)變化載重 (d)力偶載重

圖 12-2(續)

4. 力偶載重:樑上有一扭力作用於其上,稱力偶載重,如圖 12-2(d)所示。

四、樑支承反力求法
支承反力求解步驟(如圖 12-3 所示):
1. 先繪樑的分離體圖,標出樑所有承受之載重、和支承反力。
2. 均布載重、變化載重,以一等效之集中載重取代,等效集中載重之大小等於曲線下所圍
成之面積,作用點在此面積的形心上。

12-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a) (b)

(c) (d)

圖 12-3

3. 列出平衡方程式:ΣFx = 0、ΣFy = 0 及ΣM = 0,可求得樑支承之反力大小。

11 如右圖所示,簡支樑承受均變負荷則 A、B 兩支
承處的反力各多少?

ΣMA = 0,180×3 + 90×4-RB×6 = 0


∴RB = 150kN(↑)
又 RA + RB = 90 +180 ∴RA = 120kN(↑)

12 如右圖所示之外伸樑,試求 A、B 兩支承之反力為若


干?

12-4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2 剪力及彎曲力矩的計算及圖解

12-2 剪力及彎曲力矩的計算及圖解
一、樑剪力及彎曲力矩之符號表示法
1. 剪力符號:剪力對自由體順時針方向迴轉的趨勢者稱為正剪力,如圖 12-4(a)。逆時針為
負剪力,如圖 12-4(b)。

(a)正剪力 (b)負剪力

圖 12-4

2. 彎曲力矩符號:彎曲力矩使樑向上凹之彎曲趨勢者為正,如圖 12-5(a)。反之,使樑有向
下凹之彎曲趨勢者為負,如圖 12-5(b)。

(a)正彎曲力矩 (b)負彎曲力矩

圖 12-5

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計算
樑內任一截面之剪力和彎曲力矩的求法,其步驟為:
1. 先求出樑各支承之反作用力。
2. 剖開處之剪力求法:由與軸向垂直之方向設其大小、由合力為零(ΣFy = 0),可求得剖
面之剪力(剪力,常以“V”表示)

3. 剖開處之彎曲力矩求法:由分離體圖上各力對剖面處之合力矩等於零(ΣM = 0) ,求得
剖面之彎曲力矩。

三、剪力圖及彎矩圖之繪製技巧
負荷狀態
無負荷 集中負荷 均布負荷 均變負荷 力 偶
圖形
剪力圖 水平直線 鉛直線 傾斜直線 二次拋物線 水平直線
彎矩圖 傾斜直線 轉折點 二次拋物線 三次曲線 鉛直線

剪力圖與彎矩圖繪圖技巧:
(1) 剪力圖劃法:兩點間荷重圖的面積 = 此兩點間剪力差。
(2) 彎矩圖劃法:兩點間剪力圖的面積 = 此兩點間彎矩差。
(3) 剪力圖:由左邊劃,往力的箭頭方向。
(4) 剪力圖:由右邊劃,往力的箭頭反方向。
(5) 荷重的大小 = 剪力圖的斜率。
(6) 剪力的大小 = 彎矩圖的斜率。

12-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 懸臂樑集中負荷 2. 懸臂樑均布負荷

1 ωL2
M = (-P)×L =-PL M= ( ωL ) × L =
2 2
圖 12-6 圖 12-7

3. 簡支樑集中負荷 4. 簡支樑均布負荷

M=
P L PL
× =
1 ωL L ωL2
M= ( )( ) =
2 2 4 2 2 2 8
圖 12-8 圖 12-9

四、危險斷面
樑受載負荷破壞的危險斷面在最大彎矩處。懸臂樑最大彎矩在固定端,或力偶的作用點上。
簡支樑的危險斷面在剪力由正變負,或由負變正之斷面上(此時彎矩為最大值)。

12-6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2 剪力及彎曲力矩的計算及圖解

1. 簡支樑承受數個集中負荷(載重)時,最大彎矩在其中一力之作用點上。
2. 若均布負荷時,在剪力= 0 處但有力偶作用時,不一定在 V = 0 處。
3. 若剪力圖中有多處剪力 V = 0,取彎矩絕對值最大之處為危險斷面。
4. 危險斷面之最大應力,不可以超過材料之容許應力,否則材料受到破壞。

四種基本樑的最大彎曲力矩(Mmax):
(1) 懸臂樑,自由端承受一集中負荷 P 時:Mmax = PL(在固定端)

ωL2
(2) 懸臂樑,承受均勻分布負荷 ω 時:Mmax = (在固定端)。
2
PL
(3) 簡支樑,中點承受一集中負荷 P 時:Mmax = (在中點)。
4
ωL2
(4) 簡支樑,承受均勻分布負荷 ω 時:Mmax = (在中點)。
8

三角形 二次拋物線內凹形 二次拋物線凸形

bh bh 2
面積= 面積= 面積= bh
2 3 3

11 如右圖所示之樑中,求 C 點之剪力和彎矩。

∑ MB = 0,60×1 + 100×3 + 80×5-RA×6.5 = 0


RA = 117N (↑) 由左邊自由體圖
由 ∑ Fy = 0,117-V-80 = 0,V = 37N
由 ∑ MO = 0,117×2.5-80×1-M = 0

∴M = 212.5N-m

12 如右圖所示,若樑本身重量不計,試求距左支點 A 之
10m 處彎矩和剪力。

12-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3 試繪出下列各題之剪力圖和彎矩圖,並標出最大彎矩和最大剪力的大小。
(1) (2)

(3) (4)

(5) (6)

(7)

12-8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2 剪力及彎曲力矩的計算及圖解

12-2 立即練習 解-62

( ) 1. 下列何者不是靜定樑? (A)懸臂樑 (B)簡支樑 (C)固定樑 (D)外伸樑。


( ) 2. 固定樑的未知反作用力有幾個? (A)三 (B)四 (C)五 (D)六 個。
( ) 3. 如圖(1)所示之剪力圖,樑內所產生之
最大彎矩(危險斷面)是在
(A)A 斷面
(B)B 斷面
(C)C 斷面
圖(1)
(D)D 斷面。
( ) 4. 下列有關樑的彎矩圖及剪力圖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樑中剪力為零處其彎矩必為相對最大值
(B)懸臂樑最大彎矩一定發生在固定端
(C)簡支樑全樑承受均布載重時,樑中央剪力為零
(D)當一樑自重不計,只承受集中載重時,其彎矩圖皆為直線所構成。
( ) 5. 有關危險斷面的敘述,下列何者必然錯誤?
(A)可發生在剪力為零的載面 (B)會發生在最大彎矩的載面
(C)必然只發生在懸臂樑的固定端 (D)可發生在力偶的作用點上。
( ) 6. 一樑受負荷後,已知樑之剪力分布圖,如圖(2)所示,
則下列何者可能為其彎矩分布圖?
(A) (B)

(C) (D)
圖(2)

( ) 7. ,如左圖所示,為何種樑? (A)簡支 (B)懸臂 (C)外伸


(D)固定 樑。
( ) 8. 下列何者為非? (A)均布負荷剪力圖呈斜直線 (B)均布負荷彎矩圖呈拋物線
(C)均變負荷剪力圖呈二次拋物線 (D)力偶在剪力圖呈垂直線。
( ) 9. 下列何者為是?
(A)懸臂樑長 L,受一集中負荷 P 在端點,則 Mmax = PL
WL2
(B)懸臂樑長 L,受一均布負荷 W,則 M max =
2
PL
(C)簡支樑長 L,受一集中負荷 P 在中點,則 M max =
4
(D)以上皆是。
( ) 10.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樑中剪力的一階微分值=負荷之大小 (B)樑中彎曲力矩
的一階微分值=剪力之大小 (C)危險截面為最大彎矩處 (D)以上皆是。

12-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1. 如圖(3)所示之外伸樑,其彎矩圖為
(A) (B)

圖(3)
(C) (D)

( ) 12. 如圖(4)所示懸臂樑,剪力圖為
(A) (B)

(C) (D)
圖(4)

( ) 13. 在懸臂樑的自由端受一 60N 的集中負載與一 60N-m 的彎矩負載作用,如圖(5)所示,


則此樑的最大正彎曲力矩是多少 N-m? (A)120 (B)80 (C)60 (D)40。
( ) 14. 如圖(6)所示之懸臂樑,若不計樑本身重量,則此樑產生最大之彎曲力矩(絕對值)
為多少 N-m? (A)575 (B)1250 (C)1925 (D)2125。

圖(5) 圖(6)

( ) 15. 有一樑之剪力圖如圖(7)所示,則下列哪一圖不可能為對應之彎矩圖?

(A) (B)

(C) (D)
圖(7)

( ) 16. 如圖(8)所示承受負載之簡支樑,若不計其重量,則其彎矩圖在中心 G 點處的彎曲力


矩為多少 N-m? (A)700 (B)800 (C)900 (D)1000。

圖(8)

12-10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3 樑的彎曲應力

12-3 樑的彎曲應力
一、樑受負荷時,樑彎曲變形,樑內產生應力,由彎矩產生者稱為彎曲應力(有拉應力和壓應
力)
,由剪力產生者稱為剪應力。

二、名詞說明
1. 中立面:樑受彎矩時,一側縮短(受壓力
作用),一側伸長(受拉力作用) ,所以上
側與下側之間,有一斷面不伸長亦不縮
短,此斷面稱為中立面,如圖 12-10 所示
之斜線面 ABCD,中立面不受外力作用。
2. 中立軸:中立面與橫截面的交線稱為中立
軸,如圖 12-10 所示之 BC 線為中立軸,
受 純彎 之樑 (中 立軸 必通 過斷 面之 形
心)。
3. 曲率中心:樑受彎矩變形後,相鄰兩橫截
面延長線之交點,如圖 12-10 所示之 O
圖 12-10
點為曲率中心。
4. 曲率半徑:曲率中心至中立軸之距離,如圖 12-10 所示之 ρ 為曲率半徑。
1
5. 曲率:曲率半徑之倒數,以 k 表示之,即曲率 k = 。
ρ
6. 彈性曲線:中立面與樑縱截面之交線,如圖 12-10 所示之 AB 線。

三、純彎曲
樑橫截面內,僅有彎曲力矩而無剪力時,所生的彎曲現象,稱為純彎曲。由純彎曲誘
生的應力稱為彎曲應力,例如圖 12-11 所示為幾種純彎曲的特例。12-11(b)圖中 CD 段 V=0,
為純彎曲。

(a) (b) (c)

圖 12-11

12-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四、彎曲應力之假設
1. 樑為均質,斷面一致之材料。
2. 張力與壓力之彈性係數(E)值均相同。
3. 應力均在比例限度之內即遵循虎克定律,亦即應力與應變成正比。
4. 樑橫斷面,在彎曲前後均保持平面,且與縱向垂直。
5. 樑須為純彎曲(無剪力存在之部分),且負荷通過樑之截面形心位置。

五、樑之彎曲應力分布
樑在彈性限度內,受純彎曲後,因應力與應變成正比( σ =E ∈ ),故作用於截面的彎曲
應力與至中立面的距離成正比。

1. 彎曲應力在中立面為零(∵中立面不伸長不縮短)。
2. 彎曲應力在樑之上下兩面最大。
3. 圖 12-12 所示,材料受彎曲時,下端受拉產生拉應力,上端受壓產生壓應力。

圖 12-12 圖 12-13

六、樑之彎曲應力公式
由圖 12-12 取一斷面討論其受力情形,如圖 12-13 所示。

My M I
彎曲應力 σ = = (∴截面係數 Z = )其中:
I Z y
My
σ= 顯示,樑彎曲應力( σ )與彎曲力矩(M)成正比,與中立軸的距離(y)成正比,
I
所以樑最大彎曲應力必產生在最大彎矩處之斷面上下兩端(與中立軸最遠處) 。

1 3 bh 2
1. 長方形: I = bh ; Z = 。
12 6
b:寬度 h:高度
要求 MPa,力量用 N,長度用 mm,但 1kN = 1000N,1m = 1000mm

1 1
2. 圓形: I = πd 4 ; Z = πd 3 。
64 32
d:直徑 M:彎曲力矩 σ :彎曲應力 Z:截面係數

12-12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3 樑的彎曲應力

11 簡支樑如圖所示,則樑內產生最
大彎曲應力是多少?樑中點之
中 立 軸 上方 80mm 應 力 為 多
少?

200
[(150 × 103 ) × 1000] ×
My 2 = 225MPa
σ max = =
100 × (200)3
I
12
My [150 × 103 × 103 ] × 80
距中立軸 80mm, σ = = = 180MPa
I 100 × (200)3
12

12 有一寬 20 公分,高 12 公分之矩形截面簡支樑,若承受一負載後產生最大彎曲應力為


100MPa,則此樑承受之彎曲力矩為多少 kN-m?

13 如右圖所示之懸臂樑(E = 200GPa),其所生
之最大彎應力為多少?中立面彎曲應力為多
少?

12-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4 如右圖斷面之樑,受一正彎矩作用,求最大拉應力與最大壓應
力之比?

15 如右圖所示之截面樑,試求距 A 點 2m 處之最大拉應力為多少
MPa?最大壓應力為多少 MPa?x-x 軸應力為多少?

12-3 立即練習 解-63

( ) 1. 樑受彎矩作用時,中立軸應通過形心,其原因為
(A)樑斷面上之剪應力合力應通過形心
(B)斷面上所有垂直應力之和應為零
(C)斷面上所有垂直應力所生之力矩,其代數和應等於斷面上作用之彎矩
(D)因樑必為對稱斷面。
( ) 2. 下列有關樑受負荷時之中立面敘述何者正確?
(A)中立面之伸長量最小 (B)中立面之收縮量最大
(C)中立軸不通過截面之重心 (D)中立面所受之彎曲應力最大。
( ) 3. 一軸受彎曲力矩,產生彎曲狀態,則其中立面上所承受的應力為
(A)拉應力 (B)壓應力 (C)剪應力 (D)零。

12-14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3 樑的彎曲應力

( ) 4. 下列有關樑受純彎曲的基本假設何者錯? (A)樑為均質材料 (B)應力與應變呈正


比 (C)張力與壓力彈性係數大小相等 (D)樑受彎曲變形,其橫斷面會產生皺曲。
( ) 5. 一直徑為 20cm 之圓鋼桿作為橫樑,某一斷面承受 3140N-m 之彎矩,則此斷正上所
受最大拉伸應力為 (A)2.0 (B)4.0 (C)6.0 (D)8.0 MPa。
( ) 6. 如圖(9)所示的簡支樑長為 L,樑的中間承受一重為 P 的集中負載,設樑的斷面寬
為 b,高為 h,則此樑所承受的最大彎曲應力為?
2PL 3PL PL 2PL
(A) 2 (B) 2
(C) 2
(D) 。
bh 2bh 3bh 3bh 2

圖(9) 圖(10)

( ) 7. 如下圖(10)所示之懸臂樑,假設樑之重量不計,試求最大抗彎應力為若干 MPa?
(A)2000 (B)1500 (C)1200 (D)1000。
( ) 8. 如圖(11)所示樑作用於垂直斷面之最大彎曲應力為 (A)1250 (B)25000 (C)2500
(D)5000 MPa。

圖(11) 圖(12)

( ) 9. 一長 10m 的懸臂樑承受 100N 與 200N 的作用力,如圖(12)所示,若懸臂樑的斷面為


圓形,直徑為 16cm,樑本身重量不計,則懸臂樑能承受最大彎曲應力約為多少
MPa? (A)2.5 (B)6.5 (C)9.5 (D)12.5。
( ) 10. 如圖 (13)所示之簡支樑,其矩形斷面尺寸為 100 mm × 200 mm,受 4 kN / m 之均佈負荷,
求此簡支樑之最大彎曲應力為多少 MPa? (A)1 (B)2 (C)3 (D)4。

圖(13)

12-1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2-4 曲率及曲率半徑
1
曲率:k 為曲率半徑 ρ 的倒數,即:曲率 k = (曲率越大,曲率半徑越小)

ρ

一、樑之彎曲應力與曲率半徑之關係
伸長量 δ yθ y
應變 ∈= = = =
原長 L ρθ ρ
Ey
(由弧長 s = rθ)又 ρ = E ∈ ∴彎曲應力 σ =
ρ
My Ey
由σ = 及σ =
I ρ
My Ey 1 M
σ= =   ∴ =
I ρ ρ EI
1 M
故 曲率 k = =
ρ EI
ρ :曲率半徑 E:彈性係數
I :斷面至中立軸之慣性矩
σ :彎曲應力 M:彎曲力矩 圖 12-14
y :斷面任一點至中立軸之距離

1. 曲率(k)與彎曲力矩(M)成正比例,而與撓剛度(EI)成反比。
1 M
例,即 k = = ,即 EI 值越大,曲率越小。
ρ EI
2. 若 M 不固定,則樑上各點曲率隨其位置不同而改變。

11 直徑 3mm 之鋼絲,捲於圓柱之周圍,使鋼絲內產生之垂直應力不超過 150MPa,


求圓柱之直徑(彈性係數 200GPa)

3
(200 × 103 ) ×
Ey 2 = 150
注意單位:彎曲應力 σ = =
ρ ρ
∴曲率半徑 ρ =2000mm = 2m,∴直徑 = 4m

1 1 若鋼絲直徑 6mm,圓弧曲率半徑 6m,E = 200GPa,則最大彎曲應力=?

12-16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4 曲率及曲率半徑

12 一矩形寬 100mm,高 60mm,若受彎曲時應力為 10MPa,則此時所受之彎矩 M =?


曲率半徑 =?(若 E = 200GPa)

13 一矩形懸臂樑,若 E = 150GPa,若承受之彎矩為 45kN-m,若此矩形之慣性矩


I = 45×104mm4,則其曲率半徑=?

12-4 立即練習 解-64

( ) 1. 一懸臂樑受一彎矩 M 作用,樑材料之彈性模數為 E,樑橫斷面之慣性矩為 I,則彈


1
性曲線之曲率 = (A) M/EI (B) ME/I (C) MI/E (D) I/ME。
ρ
( ) 2. 一鋼桿直徑為 d,彎成一圓環,此圓環之平均直徑為 D,如此鋼桿一切均符合彎曲
My
應力公式 σ = 之假設條件,則此鋼桿中所產生之最大彎曲應力為
I
Ed DE dD
(A) (B) (C) dDE (D) 。
D d E

12-5 樑的剪應力
樑受負荷彎曲變形時,樑內有彎曲應力外,尚有剪應力,樑內之剪應力可分兩種,一種是
垂直於樑軸向之垂直剪應力,另一種係平行於樑軸向之橫向剪應力(水平剪應力)。
(水平剪應力=垂直剪應力)

一、樑剪應力公式
VQ
剪應力 τ =
Ib 圖 12-15
V:樑內斷面之垂直剪力。
Q:樑斷面切取線以外之面積對中立軸之一次矩(Q = A. y ),如圖 12-16(a)所示。
b:樑斷面寬度。
I:中立軸之慣性矩。

12-1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二、樑之剪應力分布
樑的剪應力圖形呈拋物線函數,在中立軸為最大,上下兩緣為最小為零,如圖 12-16
所示,為各種斷面之剪力圖圖形。

(a) (b)

(c) (d)
(因為中立軸斷面寬度較大,
所以中立軸剪應力不是最大)

圖 12-16 樑之剪應力分布

3V
1. 矩形截面樑在中立軸上之最大剪應力為: τmax =
2A
h h bh h 1
在中立軸上, A = × b, y = ∴ Q = A y = ( )( ) = bh 2
2 4 2 4 8
1
V × ( bh 2 )
VQ 8 3V 3V
∴ τ max = = = =
Ib 1 3 2bh 2A
( bh ) × b
12
3
所以矩形截面樑最大剪應力為平均剪應力的 倍。 圖 12-17
2
4V
2. 圓形截面樑在中立軸上的最大剪應力為: τmax =
3A
2 2
1 1 πd πd 4r 2d
在中立軸上, A= πr 2 = × ( )= y= =
2 2 4 8 3π 3π
2
πd 2d
V×( × )
VQ 8 3π = 16V = 4V
∴ τ max = = 4
Ib πd 3πd 2 3A
×d
64
4
所以圓形截面樑最大剪應力為平均剪應力的 倍。 圖 12-18
3

(1) 樑受彎曲時,在樑上下兩端彎曲應力最大,中立面應力為零。
(2) 樑受剪力時,中立軸剪應力最大,上下兩端最小為零。

12-18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5 樑的剪應力

11 如右圖所示之單樑,其斷面為 10cm×10cm,則斷
面上之最大剪應力為多少?距 A 點 1m 的橫截面
上,距頂面 2cm 之剪應力?

∑ MB = 0 ⇒ -RA×6 + 40×1.2 + 20×4.2 = 0


∴RA = 22kN (↑),RB = 38kN (↑) = Vmax
3V 3 × (38 × 1000)
(1) τmax = = = 5.7MPa
2A 2 × (100 × 100)
(2) 距 A 點 1m 剪力 = 22kN。
VQ 22 × 1000[(20 × 100) × 40]
τ= =
Ib 100 × (100)3
× 100
12
≒ 2.1MPa

12 如右圖所示之單樑,其橫斷面為圓形
受集中荷重 30kN,則此樑內之最大剪
應力?

13 如右圖所示,剪力 = 27.2kN,求 τ max ?

12-1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4 如右圖所示,一長 2.4m 之簡支樑,承受強度為


40kN/m 之均布載重,樑之橫截面為寬 6cm,高
12cm 之長方形,則樑在中點處中立面上之彎應力
大小為多少?剪應力為多少?

12-5 立即練習 解-64

( ) 1. 樑若因應剪應力而破壞必自 (A) 斷面任一位置 (B) 樑之任何一面 (C) 橫截面


(D)中立面。
( ) 2. 樑截面上的剪應力變化為 (A)直線 (B)拋物線 (C)雙曲線 (D)共軛曲線。
( ) 3. 一圓形截面之樑,截面積為 A,橫向受負荷,如何用於截面上之最大剪力為 V,則
3V 4V 2V 3V
其最大剪應力為 (A) (B) (C) (D) 。
2A 3A 3A 4A
( ) 4. 一矩形斷面之樑其最大剪應力為平均剪應力之 (A)0.5 (B)1 (C)1.5 (D)2 倍。
( ) 5. 圓形斷面樑,直徑 d,受剪力 V,則斷面所生最大剪應力為
6V 32V 16V 2 16V
(A) 2
(B) 2
(C) (D) 。
3πd πd 3πd 2
3πd 2
( ) 6. 如圖(14)所示之簡支樑,長度 3 m,樑之斷面尺寸為 60 mm×100 mm,若樑本身重
量不計,則樑內之最大剪應力為多少 MPa? (A)0.1 (B)0.2 (C)1.0 (D)10.0。
( ) 7. 如圖(15)所示,一懸臂樑在自由端承受集中負荷 P=3kN,和力偶負荷 2400N-m,則
下列之敘述何者不正確? (A)樑固定端最大彎曲應力為 100MPa (B)樑最大剪應
力為 3.75MPa (C)樑距固定端 0.4m 處彎距為 0 (D)懸臂樑自由端彎曲應力為 0。

圖(14) 圖(15)

12-20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6 採用複雜斷面的理由~12-7 截面方向與強度之關係

12-6 採用複雜斷面的理由~ 12-7 截面方向與強度之關係


一、採用複雜斷面之理由
M
由彎曲力矩之公式 σ = ,M = σ Z,若應力 σ 為定值,則截面係數 Z 愈大,彎曲力矩
Z
M 亦愈大,M 大者即表示耐受更大之彎曲力矩,即材料強度較大。

I
二、截面係數 Z = ,即 Z 與斷面之慣性矩 I 成正比,欲使截面係數 Z 增大,則需增大斷面之慣
y
性矩 I。

三、 I 字形、箱形、H 字形、T 字形、Z 字形等複雜形斷面較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雖具相


同之斷面積,因遠離中立軸之面積較多,其 I 值較大,若以之為樑之斷面,其強度亦較大。

四、當斷面積相同時

1.慣性矩大小:II 字>I 長方(直立)>I 正方>I 圓形。

2.截面係數大小:ZI 字>Z 長方(直立)>Z 正方>Z 圓形。

3.樑之強度(可承受之彎矩)大小:I 字形>長方形(直立)>正方形>圓形。

(1) 若樑材料相同截面積相等時,採用較大之
I 值,強度亦較大。而採用複雜斷面即是
在相同截面積下取較大之 I 值。採用複雜
斷面,則所需面積較小,可節省材料,並
減輕重量,較符合經濟利益。
(2) 矩形截面樑,安置短邊與中立軸平行者, 圖 12-19
較安置長邊與中立軸平行者之強度為強,
如一般建築樑之結構。

12-2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1 有一橫截面為長方形之簡支樑,當受力
後,對其所產生之最大彎矩而言,以右圖
中之兩種橫截面的放置方法所產生之最大
彎應力
(A)(甲)是(乙)的兩倍
(B)(乙)是(甲)的兩倍
(C)(甲)與(乙)相等
(D)(甲)是(乙)的 1.5 倍。

(D)

h b
My甲 M× My M×
2 = 6M 2 = 6M
σ甲 = = 3 2
, σ乙 = 乙
= 3
I甲 bh bh I乙 hb hb 2
12 12

6M
σ甲 bh 2 6
∴ = = = 1.5 ∴ σ 甲 = 1.5 σ 乙甲應力較大 ∴較易破壞,乙強度較高。
σ乙 6M 4
hb 2

12-6~12-7 立即練習 解-65

( ) 1. 長方形截面若放置短邊與由中立軸平行時較放置長邊與中立軸平行之情形,若 b 表
b b b2 b2
長邊,h 表短邊 (A)強 倍 (B)弱 倍 (C)強 倍 (D)弱 倍。
h h h h
( ) 2. 同材料且相同截面積時,下列何者樑較經濟? (A) 圓形 (B) 正方形 (C) 矩形
(D)I 字形。
( ) 3. 若使圓形、正方形兩者之面積相等,比較兩者之截面係數時,可知其橫斷面採用圓
形較正方形為 (A)經濟 (B)浪費 (C)一樣 (D)無關。
( ) 4. 同材料且橫截面面積相同時,將不同形狀之橫截面,依其截面係數之大小來排列,
下列關係何者必然錯誤? (A)正方形大於圓形 (B) 圓形大於圓環形 (C) 長方形
大於正方形 (D)I 字型大於長方形。

12-22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6 採用複雜斷面的理由~12-7 截面方向與強度之關係

( ) 5. 如圖(16)所示為各種樑之橫斷面,若樑之材料相同,且各橫斷面之面積相等,則圖
中各種不同橫斷面之樑,哪一種抗彎曲強度最大?
(A)  (B)  (C)  (D) 。

圖(16)

( ) 6. 樑在承受純彎矩(Pure Bending)狀態下,下列為面積相等,但幾何形狀不同之橫斷
面,請問何者是最佳選擇?

(A) (B) (C) (D) 。


( ) 7. 有二支長度、質量與材質均完全相同的實心與空心圓桿,二者作為橫樑使用時,則
實心圓桿強度 (A)大於 (B)小於 (C)等於 (D)大於或等於 空心圓桿強度。
( ) 8. 兩材料相同之正方形和圓形樑,若可承受相同之最大彎矩,則正方形樑之邊長立方
與圓形樑之直徑立方二者比值約為 (A)0.3 (B)0.6 (C)1.2 (D)2.4。
( ) 9. 如圖(17)所示為樑的四種橫截面,其長、寬均為 5a,厚度為 a,中立軸為 x-x;當承
受相同的負載作用時,則哪一種橫截面的樑將會發生最大的彎曲應力?
(A)A 截面 (B)B 截面 (C)C 截面 (D)D 截面。

圖(17)

12-2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2 解-65

( ) 1. 等長之懸臂樑和簡支樑,其上承受相同的均布載重,則簡支樑之最大彎矩為懸臂樑
1 1 1 1
之 (A) (B) (C) (D) 倍。
2 3 4 5
( ) 2. 懸臂樑均布載重作用時之最大彎矩,為在自由端受與均布負荷相同載重之集中載重
1 1 1 1
而作用之 (A) (B) (C) (D) 倍。
2 3 4 5
( ) 3. 如果樑上所承受之載重為均布載重,其剪力圖為一傾斜之直線,而其相對應之彎矩
圖則為 (A)同斜率之傾斜直線 (B)水平直線 (C)二次方拋物線 (D)三次方拋物
線。
( ) 4. 懸臂樑受均布載荷時,剪力之絕對值最大處為 (A)固定端 (B) 中點 (C) 自由端
1
(D)固定端 L 處。
4
( ) 5. 平行樑任意斷面一側的內力稱為該斷面的 (A)剪力 (B)拉力 (C)壓力 (D)扭力。
( ) 6. 樑任意斷面一側,使樑產生彎曲的力矩稱為
(A)剪力 (B)撓度 (C)彎矩 (D)撓角。
( ) 7. 樑中任何兩截彎曲力矩之差,為兩截面間之 (A) 彎矩圖之面積 (B) 剪力圖面積
(C)樑之截面積 (D)剪力差。
( ) 8. 如圖(1)所示簡支樑,其剪力圖為

(A)

圖(1)
(B)

(C)

(D) 。

( ) 9. 如圖(2)所示之外伸樑,其剪力圖為

(A) (B)

(C) (D) 圖(2)

12-24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綜合練習

( ) 10. 一懸臂樑長度為 L,於自由端受一集中負荷 P 之作用,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固定端可阻止旋轉 (B)固定端之彎曲力矩值為 PL (C)自由端之剪力為 P
(D)自由端之彎曲力矩值為 PL。
( ) 11. 如圖(3)所示之樑,已知反力 R1 = 680N,
R2 =3420N,則此樑所受之最大彎矩為
(A)1600
(B)1820
(C)2040
(D)3640 N-m。 圖(3)

( ) 12. 如圖(4)之樑,B 點右方 1m 處樑斷面上之彎矩為


(A)0.4 (B)2.4 (C)4.0 (D)6.4 N-m。

圖(4) 圖(5)

( ) 13. 如圖(5)所示之樑,矩形之截面積為 30×h,受剪力 96kN,若最大剪應力為 30MPa,


則 h = (A)160 (B)80 (C)320 (D)40 mm。
( ) 14. 如圖(6)承受均布力 ω 以及集中力 P 力之作用,若 ω = 12kN/m,P = 6kN,樑剖面為
25mm×50mm 之矩形,則樑中之最大剪應力為
(A)12 (B)18 (C)20 (D)36 MPa。

圖(6) 圖(7)

( ) 15. 一樑在橫斷面上受到剪力作用,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橫斷面上下兩緣之剪應


力最小,但未必為零 (B)I 型樑中立軸處受到最大剪應力 (C)矩形橫斷面上剪應力
之方向與剪力方向相同 (D)矩形橫斷面之最大剪應力為平均剪應力之 3/2 倍。
( ) 16. 如圖(7)之樑,承受均勻分布力 q 之作用。若 q 為 100N/m,試求最大剪力為若干?
(A)450N (B)520N (C)600N (D)650N。
( ) 17. 同 上 題 , 試 求 最 大 彎 曲 力 矩 為 若 干 ? (A)514N-m (B)714N-m (C)1152N-m
(D)1352N-m。
( ) 18. 所謂樑的危險截面是指 (A)剪力為零處 (B)彎矩為零處 (C)剪力最大處
(D)彎矩最大處。

12-2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9. 一樑承受均布載重時,下列何者正確? (A)樑內部只有受到正交應力而無剪應力


(B)樑內部只受到剪應力而無正交應力 (C)樑內部同時受到正交應力與剪應力,且
正交應力在樑之上、下表面最大,剪應力在樑之中立面(Neutral Surface)最大
(D)樑內部同時受到正交應力與剪應力,且正交應力在中立面最大,剪應力在樑之
上、下表面最大。
( ) 20. 簡支樑長度 L,寬為 b,高為 h 之矩形樑斷面,受 ω 之均布負則最大彎應力為
ωL2 4ωL2 3ωL2 4ωL2
(A) (B) (C) (D) 。
bh 3bh 4bh 2 3bh 2
( ) 21. 如圖(8)所示之懸臂樑,樑上所承受之最大彎曲應力為
(A)1200 (B)800 (C)400 (D)200 MPa。

圖(8) 圖(9)

( ) 22. 如圖(9)所示,BC 段最大彎曲應力為若干 MPa?


1600 800 400 200
(A) (B) (C) (D) 。
π π π π
( ) 23. 矩形樑斷寬 b= 10cm,深 h= 20cm,承受剪力 120kN,求樑內最大剪應力為
(A)9 (B)90 (C)900 (D)9000 MPa。
( ) 24. 已知一懸臂樑,受一均負荷如圖 (10) ,
求距離左端 a 端處的彎矩 M 值為何?
(A)-qb2/2
(B)-q2b/2
(C)-qb2/4 圖(10)
(D)-q2b/4。
( ) 25. 兩等長之懸臂樑與簡支樑,若承受相同之均布負荷,則其最大彎矩比應為
(A)2 (B)3 (C)4 (D)5 倍。
( ) 26. 有一長度為 L 之懸臂樑承受均布載重,若左端為固定端,則樑上之最大彎矩發生在
1 1 3
何處? (A)固定端 (B)距左端 L 處 (C)距左端 L 處 (D)距左端 L 處。
4 2 4
( ) 27. 樑中任何斷面之彎曲矩對沿著軸向方向之一階微分值,代表何種物理意義
(A)彎曲力矩 (B)剪力 (C)外加負荷 (D)扭力。
( ) 28. 如圖 (11)所示,樑最大彎矩發生於距右
端支點 (A)2m 處 (B)3m 處 (C)5m
處 (D)4m 處。
( ) 29. 如圖(11)所示,樑所受之最大彎矩應為
(A)750 (B)650 (C)550 (D)450 圖(11)
N-m。

12-26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綜合練習

( ) 30. 如圖(12)所示,求此樑之最大彎曲力矩為多少?
1 2 1 2
(A) PL (B) PL (C) PL (D) PL 。
3 3 9 9

圖(12) 圖(13)

( ) 31. 如圖(13)所示之簡支樑,試求其最大彎曲力矩大小為若干 N-m?


(A)200 (B)100 (C)50 (D)0。
( ) 32. 下列圖中,剪力全為零之樑為何者?

(A) (B)

(C) (D)

( ) 33. 樑之剪力圖與彎矩圖下列何者錯誤? (A)剪力圖上任意二斷面積之面積等於該兩


斷面間彎矩差 (B)剪力圖之斜率即為載重強度 (C)剪力最大處,其彎矩亦必最大
(D)剪力曲線與橫軸交點處即為最大彎矩處。
( ) 34. 如圖(14)所示之簡支樑(Simpte Bean),其
最大彎曲力矩為
2 PL
(A)2PL (B) PL (C)PL (D) 。
3 3
( ) 35. 承上題,其最大的剪力為
3
(A)P (B) P (C)2P (D)3P。 圖(14)
2
( ) 36. 關於剪力圖及彎矩圖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在兩集中載重間承受零載重,則其
剪力圖為平線段 (B)樑上承受垂直向下之均變載重時,則其剪力圖為開口向下的拋
物線 (C)樑上承受垂直向下之均變載重時,則其彎矩圖為開口向下之二次曲線
(D)樑上承受集中載重時,彎矩圖在該點出現轉折點。
( ) 37. 圖(15)中之外伸樑,試求支點 A 之反力
為 若 干 ? (A)150kN (B)200kN
(C)250kN (D)400kN。
( ) 38. 圖(15)中之外伸樑,試求距 A 點 3.2m 處
之彎矩值為多少 kN-m?
(A)150 (B)200 (C)240 (D)300。 圖(15)

12-2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39. 如上圖(15)中之外伸樑,其橫截面尺寸為寬 6cm,高 8cm 之矩形,試求距 A 點 3.2m


處之最大拉應力為多少 MPa? (A)3000 (B)3250 (C)3500 (D)3750。
( ) 40. 如圖(16)所示之簡支樑,承受均變負荷,以下
何者可能為其彎矩圖?

(A) (B)

(C) (D) 。
圖(16)

( ) 41. 有關矩形斷面簡支樑承受均布載重,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任意橫斷面上之彎曲應力,離中立軸越遠其值越大
(B)任意橫斷面上,彎曲應力之總和為零
(C)任意橫斷面上,中立軸上之剪應力為最大值
(D)任意橫斷面上之剪應力,離中立軸越遠其值越大。
( ) 42. 一樑之斷面狀如右圖(17)所示,若在此斷面上承受橫向剪力為 2720kN,則此斷面上
所受最大剪應力為? (A)250 (B)320 (C)500 (D)640 kN/cm2。

圖(17) 圖(18)

( ) 43.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矩形樑剖面最大剪應力恰為平均剪應力的 1.5 倍
(B)矩形樑邊長變為原來兩倍,則最大剪應力變為原來四倍
(C)圓形樑剖面最大剪應力恰為平均剪應力的 1.33 倍
(D)樑中性軸上具有最大剪應力。
( ) 44. 如圖(18)所示,一簡支樑長 2m,受一集中負載 500kN 於樑之中點,樑之斷面 b = 6cm,
h = 10cm,樑重不計,試求此樑之最大彎曲應力為
(A)200 (B)250 (C)300 (D)350 kN/cm2。
( ) 45. 某矩形樑,剖面高為 2b、寬為 b,若將高改為 b、寬為 2b,則可承受之力矩變為原
1
來之 (A)0.5 倍 (B)2 倍 (C) 2 倍 (D) 倍。
2
( ) 46. 一斷面 5×10mm 之矩形樑,若某斷面受 1000N 之剪力作用,則所導致的最大剪應
力為多少 N/mm2? (A)20 (B)30 (C)40 (D)50。

12-28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綜合練習

( ) 47. 體積、長度相等,但截面形狀不同之四根樑:實心圓形,直徑 d;實心方形,寬


b×高 b;矩形,寬 t×高 h,h>b;I 字樑,翼寬 W×高 h×腹板厚 t1,t1<t;則各
截面對水平形心軸之截面係數由大至小依序為
(A)I 字樑,矩形,方形,圓形 (B)矩形,圓形,方形,I 字樑
(C)方形,矩形,圓形,I 字樑 (D)I 字樑,方形,圓形,矩形。
( ) 48. 有一橫截面為長方形之簡支樑,當受力後對其所產生之最大彎曲應力而言,如圖(19)
中之兩種橫截面的放置方法所產生之最大彎曲應力 (A)甲是乙的 2 倍
(B)乙是甲的 2 倍 (C)乙是甲的 1.5 倍 (D)甲是乙的 1.5 倍。

圖(19) 圖(20)
( ) 49. 一懸臂樑承受垂直負荷如圖(20)所示,則樑之最大彎曲力矩大小為若干 N-m?
(A)1600 (B)1750 (C)1800 (D)2000。
( ) 50. 一矩形截面之樑如圖(21)所示,已知斷面積為 A,承受截面剪力 V,則 B 點之剪應
V 4V 3V
力為 (A) (B) (C)0 (D) 。
A 3A 2A

圖(21) 圖(22)
( ) 51. 如圖(22)所示之懸臂樑,試求樑之最大彎曲應力為若干 kN/cm2?
(A)200 (B)400 (C)600 (D)800。
( ) 52. 如圖(23)所示之簡支樑中,在 C、D 點受到集中負荷作用,則最大彎曲力矩為
(A)2400N-m (B)3000N-m (C)3600N-m (D)4800N-m。 <90 統測>

圖(23) 圖(24)
( ) 53. 在懸臂樑的自由端受一 60N 的集中負載與一 60N-m 的彎矩負載作用,如圖(24)所
示,則此樑的最大正彎曲力矩是多少 N-m? (A)120 (B)80 (C)60 (D)40。
<98 統測>

12-2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54. 圖(25)所示為樑的四種橫截面,其長、寬均為 5a,厚度為 a,中立軸為 x-x;當承受


相同的負載作用時,則哪一種橫截面的樑將會發生最大的彎曲應力?
(A)A 截面 (B)B 截面 (C)C 截面 (D)D 截面。 <98 統測>

圖(25) 圖(26)

( ) 55. 一長 10m 的懸臂樑承受 100N 與 200N 的作用力,如圖(26)所示,若懸臂樑的斷面為


圓形,直徑為 16cm ,樑本身重量不計,則懸臂樑能承受最大彎曲應力約為多少
MPa? (A)2.5 (B)6.5 (C)9.5 (D)12.5。 <99 統測>
( ) 56. 有一樑之剪力圖如圖(27)所示,則下列哪一圖不可能為對應之彎矩圖? <101 統測>

(A) (B)

(C) (D)
圖(27)

( ) 57. 如圖(28)所示之簡支樑,樑重不計,橫截面形狀為矩形,試求樑的最大彎曲應力為
何? (A)3PL/2bh2 (B)4PL/3bh2 (C)5PL/4bh2 (D)6PL/5bh2。 <102 統測>
( ) 58. 如圖 (29)所示之懸臂樑,樑重不計,在 B 端承受 4500N 之負荷,樑的橫截面為 15mm×30mm
的矩形,試求樑內之最大剪應力為何?
(A)10MPa (B)15MPa (C)20MPa (D)25MPa。 <102 統測>

圖(28) 圖(29)

( ) 59. 在相同材料及截面積相等之條件下,以下何者結構所能承受之彎曲力矩最大?
(A)工字樑 (B)矩形樑 (C)正方形樑 (D)圓形樑。 <102 統測>

12-30
第 12 章 樑之應力

12-3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2-32
13 軸的強度
與應力

節名及星級

☆ 13–1 扭轉之意義
☆☆☆☆☆ 13–2 扭轉角之計算
☆☆☆ 13–3 動力、扭轉之關係
☆☆ 13–4 輪軸大小之計算
☆☆ 13–5 實心圓軸與空心圓軸之比較

本章等級約為☆☆☆。
本章歷年來考試均有出現,其中以扭轉之剪應力、總扭轉角、傳動
軸馬力和直徑之計算應詳加演算。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3
13-1 扭轉之意義~ 13-2 扭轉角之計算
一、扭轉(Torsion)
軸一端固定,另一端受扭矩(Torques)作用時,稱為扭轉,扭矩作用面對固定端會產
生一角位移,稱為扭轉角。扭轉角與軸長成正比,扭矩作用於圓軸上產生剪應力及剪應變。

二、扭轉應力之分析與假設
1. 扭轉應力要在比例限度內。
2. 軸為均質之材料。
3. 在扭轉前及扭轉後,其斷面保持平面,無翹曲現象。
4. 扭矩之作用面與軸垂直。
5. 軸直徑在扭矩作用下,恆保持為直線且長度不變(半徑亦保持直線)

(a) (b) (c)

圖 13-1

扭轉時剪應變及剪應力與圓軸半徑成正比,圓軸表面最大,
在軸中心線上為零(如圖 13-2 所示)。
P
剪應力 τ =
A
∴P = τ ×A

圖 13-2

TL Rφ
(

三、總扭轉角 φ = (弧度),剪應變 γ = (由圖 13-1(c)得知弧長 BB′ = R ⋅ φ= L ⋅ γ )


GJ L

TL
GJ 稱為軸之扭轉剛度,由 φ = 可知,總扭轉角 φ 與扭矩 T、總長 L 成正比,與扭轉剛度 GJ 成
GJ
反比(G:剪割彈性係數)

13-2
第 13 章 軸的強度與應力
13-1 扭轉之意義~13-2 扭轉角之計算

四、圓軸強度之公式
1. 扭轉剪應力
TR Td
τ= =
J 2J
2. 最大扭轉剪應力 τ max,發生在半徑 r = R 時之圓軸表面。

d

T×r 2 = 16T (或 T = τ × πd )
3
(1) τ max = = max
J πd 4 πd 3 16
32
剪應力與 d3 成反比。
TL πd 4
(2) φ = ,又 J =
GJ 32
扭轉角與 T、L 成正比與 d4 成反比。
TR T
τ max = =
J ZP
πd 4
 實心圓軸:J =
32
π
 空心圓軸:J = ( d 外 4 − d內4 )
32
T:扭矩(N-mm)
J:圓斷面極慣性矩(mm 4 )
16T
τ:圓軸表面最大剪應力(MPa) ( 註: τmax = )
πd 3
J
Z: P ZP = ,圓斷面極截面係數
R
R:圓軸最外層之半徑
d 外:圓軸外徑(mm) TL
( 註: φ = )
d內:圓軸內徑(mm) GJ

(A) 延性材料抗剪力較弱 → 拉力試驗時呈 45°斷裂 → 剪力破壞。


(B) 脆性材料抗拉力較弱 → 扭轉時呈 45°斷裂 → 拉力破壞。
(∵扭轉時 45°斷面拉應力最大)

11 軸直徑為 8mm,長 628mm,一端固定,一端施以一扭矩作用使其扭轉 9°,若材料剪割


彈性係數為 80GPa,求其剪應變及剪應力。

π π
φ = 9°= 9× rad = rad
180 20
π

Rφ 20 = 0.001 弧度
由γ = =
L 628
τ = G γ = 80GPa×0.001 = 80MPa

13-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2 有一實心圓軸直徑 20mm 長 16 公尺,承受 100 π kN-mm 之扭矩,試求此軸的扭轉角


及最大剪應力(剛性係數 G 為 80GPa)。

13 有一空心圓軸,外徑 8cm,內徑 4cm,承受 47.1kN-m 之扭矩,試求其最大剪應力及


內徑表面之剪應力各為多少 MPa?

14 若圓軸直徑變為原來之 2 倍,則剪應力和扭轉角,各變成原來之多少倍?

13-1~13-2 立即練習 解-69

( ) 1. 圓軸受扭轉所誘生之應力為 (A)剪應力 (B)拉應力 (C)壓應力 (D)拉應力與壓


應力。
( ) 2. 一支粉筆在左右兩端施以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之扭矩(Torque),則斷於 45°之斜
面(從 0° 逆時針方向算起),其原因為最大拉應力發生在多少度之斜面上
(A)22.5° (B)45° (C)90° (D)135°。
( ) 3. 軸受純扭矩作用的基本假設下列敘述何者錯? (A)為均質材料 (B)應力與應變符
合虎克定律 (C)軸受扭轉後,長度不變 (D)軸受扭轉後,橫截面會產生翹曲現象。
( ) 4. 下列何者不是減少圓軸總扭轉角的方法? (A)降低外加扭矩 (B)減少軸的總長度
(C)增加材料的剪彈性模數 (D)增加材料的延性。
( ) 5. 一空心軸外徑 10 公分,內徑 6 公分,受扭矩後在內壁誘生剪應力 600MPa,則外壁
誘生剪應力為若干? (A)300 (B)1000 (C)900 (D)2000 MPa。
( ) 6. 有一中空圓柱之外徑為 10cm,承受一扭矩作用後,其外壁產生 50MPa 之剪應力,
內壁產生 30MPa 之剪應力,中空圓柱之內徑為 (A)3 (B)6 (C)9 (D)12 cm。

13-4
第 13 章 軸的強度與應力
13-1 扭轉之意義~13-2 扭轉角之計算

( ) 7. 2000kN-m 之扭矩作用於直徑為 20cm 之圓軸上,其最大剪應力為


(A)127.4 (B)254.8 (C)382.8 (D)509.6 kN/cm2。
( ) 8. 一實心圓軸的直徑為 20mm,長 3.14m 承受扭矩 62.8N-m,產生的扭轉角 4º,求剪
割彈性係數 G 約為多少? (A)90 (B)45 (C)180 (D)360 GPa。
( ) 9. 一直徑為 4.5cm 之軸,受 10000kN-cm 之扭矩,軸長為 1.2m,剛性模數 G = 8.4×105
kN/cm2,則扭轉角為 (A)0.0265 (B)0.0285 (C)0.0325 (D)0.0355 rad。
( ) 10. 兩支相同長度與材料之實心圓軸 A 與 B,承受相同大小之扭矩(Torque)時,A 圓
軸之扭轉角為 B 之 16 倍,則 A 圓軸所受之最大剪應力為 B 圓軸之幾倍?
(A)4 (B)8 (C)12 (D)32。
( ) 11. 一空心圓軸外直徑為 20 mm,內直徑為 10 mm,若材料承受 314 N-m 之扭矩作用,
則此軸內徑表面之剪應力為多少 MPa? (A)65 (B)88 (C)107 (D)132。
( ) 12. 由鑄鐵之脆性材料所製成的圓桿件承受如圖(1)之扭
矩,試問當扭矩加大,桿件產生破壞 時,其最有可能
的模式為何? 圖(1)

(A) (B)

(C) (D)
( ) 13. 一直徑為 4cm 之實心軸長 20cm,兩端各承受一
200 π N.m 之扭轉力矩,若材料之剪割彈性係數
為 100GPa,則下列之敘述何者不正確?
(A)表面之最大剪應力為 50MPa (B)扭轉角為
5
0.005rad (C)最大剪應變為 rad (D) φ1 為剪
10000
應變; φ2 為總扭轉角。 圖(2)

( ) 14. 下列之敘述何者不正確? (A)一圓桿材料受扭轉


作用時其剪應力之圖形如圖(a) (B)一矩形樑受正彎矩時,其斷面之彎曲應力之圖如
圖(b) (C)一矩形材料受剪力時,其斷面剪應力之圖形如圖(c) (D)一工字樑受剪力
時,其斷面剪應力之圖形如圖(d)。

圖(a) 圖(b)

圖(c) 圖(d)

13-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3-3 動力、扭轉之關係~ 13-4 輪軸大小之計算


一、軸之傳動功率
2πN 2 Nπ
P = T ω = T× (扭矩 T:N-m, ω :弧度/秒, ω = ,N:轉/分,功率 P:瓦特)
60 60
1 馬力 = 75 公斤-公尺/秒,1PS = 736W,1kW = 1.36PS。

二、實心軸直徑(D)
TR 16T 直徑 d
扭轉時剪應力 τ max = = 3
J πd 剪應力 τ 扭矩 T 極慣性矩 J
半徑 R
16T
∴d = 3 MPa N-mm mm mm4
π × τmax

1. 當兩軸材料和傳遞功率相同時,兩軸的直徑與轉數的立方根成反比,即轉數快者軸徑較小,反
之則較大。
2. 當兩軸轉數和材質相同時,則兩軸所能傳遞的功率與軸徑的立方成正比,或軸徑與傳動之功率
d N 1 P d d P 1
的立方根成正比,即 1 = ( 2 ) 3 , 1 = ( 1 )3 或 1 =( 1 ) 3
d2 N1 P2 d2 d2 P2

11 有一傳動軸,轉速為 1200rpm 傳送動力 250 馬力,求作用於軸上之扭轉力矩為多少


N-m?

T × 2Nπ
功率 P = T × ω =
60
T × 2 × 1200 × π
250×736 = ∴T≒1465N-m
60

12 一軸以每分鐘 1000 轉傳動 10kW 的功率,求軸所受的扭矩多少?

13 設有一直徑 10mm 之軸,以 1500rpm 迴轉,若其剪應力為


16000
MPa,則其傳動公制
π
馬力為何?

13-6
第 13 章 軸的強度與應力
13-3 動力、扭轉之關係~13-4 輪軸大小之計算

14 一軸轉速為 150rpm 傳達 100 馬力,其最大容許剪應力為 60MPa,試求其轉軸之直徑


為多少公分?

51 三個皮帶輪傳遞不同馬力,如右圖所示,為使剪應力
d
相等,求直徑 1 = ?
d2

16 材料相同之兩軸傳遞相同功率,其中一軸直徑 2cm 轉速 2700rpm ,另一軸轉速


800rpm,則此圓軸直徑多少公分?

17 材料相同,轉速也相同之兩軸,其中一軸的直徑 3cm,可傳送 20HP 的功率,另一軸


直徑 6cm,可傳送多少馬力的功率?

13-3~13-4 立即練習 解-70

( ) 1. 一馬達輸出軸的直徑為 10 mm,其在轉速為 1200 rpm 時傳送 3.14 kW 之功率,則此


時輸出軸 傳送的扭矩 T 及軸上之最大剪應力 τ max 各約為多少?(註︰π = 3.14)
(A) T = 25 N-m,τ max = 127 MPa (B) T = 20 N-m,τ max = 157 MPa
(C) T = 20 N-m,τ max = 127 MPa (D) T = 25 N-m,τ max = 157 MPa。
( ) 2. 一馬達轉速 1500rpm,扭矩 200N-m,則其輸出功率多少仟瓦?
(A)5 π (B)10 π (C)20 π (D)30 π 。

13-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3. 兩相同材料之鋼軸傳遞相同馬力時,兩鋼軸之直徑比與轉速比之關係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立方根成正比 (D)立方根成反比。
( ) 4. 對同一動力而言,軸之迴轉數愈快,其所需直徑愈 (A)大 (B)小 (C)視材料而定
(D)視構造而定。
( ) 5. 兩鋼軸的轉速相同,且用相同的材料,則此兩軸所能傳遞的馬力數與直徑
(A)成正比 (B)平方成正比 (C)立方成正比 (D)立方根成正比。

13-5 實心圓軸與空心圓軸之比較
扭轉時剪應力在圓軸表面最大,而愈靠軸中心則愈小。為減輕軸重量及節省材料,一般採
用空心圓軸。同一材料,強度相等時,實心圓軸與空心圓軸之關係如下:

一、直徑關係
T×R τ× J
由τ= ∴T =
J R
1. 實心圓軸
J實 πd 3 πd 4 d
T =τ× =τ× (J 實:實心圓軸之極慣性矩= ,R = )
R 16 32 2

2. 空心圓軸
4 4 4
J π( d 外 -d 內 ) πd 外 4
πd 內 d外
T =τ× 空 =τ× (J 空:空心圓軸之極慣性矩 = - ,r 外= )
r外 16d 外 32 32 2

3. 當實心與空心圓軸承受相同扭矩時
4 4
πd 3 π( d 外 -d 內 )
τ× =τ×
16 16d 外
4
3 d內
∴d = 3 d 外-
d外

圖 13-3

二、重量關係:重量比 = 斷面面積比

πd 2
W實 A實 4 d2
= (重量與截面積成正比) = =
W空 A空 π(d 外
2
− d內
2 2
) d外 − d內
2

13-8
第 13 章 軸的強度與應力
13-5 實心圓軸與空心圓軸之比較

11 外徑 20cm,內徑 10cm 之中空軸,今若以同材料實心軸代之,其直徑為若干公分?兩


軸之重量比為若干?

d 20
T× T×
(1) 兩軸承受相同之剪應力∴ τ 實 = 2 = τ 空心 = 2 ∴d = 19.57cm
πd 4
π
(204-104 )
32 32
π
W實心 (19.57) 2
(2) = 4 = 1.28 倍,實心的重量是空心的 1.28 倍。
W空心 π
(202-102 )
4

12 同材料、同強度、同重量之二軸,一為實心軸,其直徑為 4cm,一為空心軸,其外徑
為 5cm,試求其剪應力之比。

13 茲有外徑相等的實心熟鐵圓軸與空心軟鋼圓軸,鋼軸的內徑為外徑的一半,軟鋼與熟
鐵剪應力的比為 3:2,則鋼軸與鐵軸所能承受扭矩比為何?

13-5 立即練習 解-70

( ) 1. 材質、強度及長度均相同之軸 A 及 B,A 為實心軸 B 為空心軸,若以相同轉速來傳


動相同之馬力: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實心軸 A 之扭轉剪應力在中心軸上為最大值 (B)A 軸之外徑較 B 軸外徑大
(C)各軸上之扭轉剪應力與扭矩大小無關 (D)B 軸較 A 軸節省材料。
( ) 2. 外徑為 20cm 之實心圓軸,與同外徑而有 10cm 內孔之空心圓軸,若兩軸允許剪應力
相同,則空心圓軸扭轉強度為實心圓軸強度之
(A)94% (B)84% (C)74% (D)64%。
( ) 3. 引擎前置,後輪傳動的車輪之傳動軸多為空心圓軸。若承受之扭力相同且材質相同,
我們通常不用實心圓軸之理由,下列何者錯誤?
(A)使用空心圓軸較省材料 (B)空心圓軸之重量較輕
(C)空心圓軸不易造成應力腐蝕 (D)因為剪應力在圓軸表面為最大。

13-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3 解-71

( ) 1. 承受扭轉之圓軸,如為減輕重量及節省材料,又不致降低軸承受扭轉之度,通常可
採用空心圓軸。主要是因 (A)剪應力在表面最大,愈靠軸心愈小 (B)剪應力在表
面最小,愈靠軸心愈大 (C)軸向應力在表面最大,愈靠軸心愈小 (D)軸向應力在
表面最小,愈靠軸心愈大。
( ) 2. 二根相同材料且長度重量均相等之圓棒及方棒,如作為樑及軸之選用時,應為
(A)兩者均為方棒 (B)兩者均為圓棒 (C)前者方棒,後者圓棒 (D)前者圓棒,後者
方棒。
( ) 3. 一圓軸長度為 L,剛性係數為 G,圓軸直徑為 d,截面之極慣性矩為 J,受一扭矩為
T GJ TL GJ
T 之作用時,則其軸之總扭轉角 φ 為 (A) (B) (C) (D) 。
GJ T GJ TL
( ) 4. 當一圓軸承受扭力作用,其圓軸直徑增加一倍,則圓軸所承受之扭轉剪應力變為原
1 1 1 1
來之 (A) (B) (C) (D) 。
2 4 8 16
( ) 5. 一空心鋼軸,外徑 8cm,內徑 4cm,受到 50kN-m 之扭轉力矩作用,則在外徑面上
1
之剪應力為內徑面上剪應力之 (A) 倍 (B)1 倍 (C)2 倍 (D)4 倍。
2
( ) 6. 一銅棒長度為 L,直徑為 D,承受扭矩 T 作用後,產生之扭轉角為 φ ,今將相同材
料之銅棒長度更改為 2L、直徑更改為 2D、扭矩更改為 4T,則產生之扭轉角度為原
1 1
來的 (A)2 φ (B)4 φ (C) φ (D) φ 。
2 4
1 1
( ) 7. 一圓軸受扭轉時,剪應力最大在 (A)圓心 (B) 半徑處 (C) 半徑處 (D)圓表
4 2
面。
16 T 16 T 32 T
( ) 8. 圓 桿 直 徑 d , 受 一 扭 矩 T 時 最 大 剪 應 力 為 (A) (B) (C)
πd 4 πd 3 πd 3
32 T
(D) 。
πd 4
( ) 9. 600kgf-m/sec 等於多少公制馬力? (A)16 (B)8 (C)4 (D)2。
( ) 10. 直徑為 20mm 之實心圓軸,受 200 π N-m 之扭矩,則最大剪應力為多少 MPa?
(A)300 (B)400 (C)500 (D)600。
( ) 11. 一端固定之均勻斷面圓軸在他端施加扭矩時,其扭轉角與軸長成
(A)正比 (B)反比 (C)平方成正比 (D)無關。
( ) 12. 一實心軸直徑 4cm,另一同材料之空心軸外徑為 5.0cm,若二軸截面積相同且承受
相同扭矩,則其剪應力比為 (A)5:4 (B)25:16 (C)10:17 (D)17:10。
( ) 13. 設有一直徑為 20mm 之圓鐵桿,若其容許扭轉剪應力 τ w = 200MPa,則此桿能承受
最大扭矩 T 為 (A)100 π (B)200 π (C)50 π (D)400 π N-m。

13-10
第 13 章 軸的強度與應力
綜合練習

( ) 14. 若傳動軸之傳送功率變為原來之 4 倍,直徑變為原來之兩倍,剪應力變為原來之多


1 3 3 4
少倍? (A) (B) (C) (D) 。
2 4 8 3
( ) 15. 直徑 20mm 的圓軸承受 40 π N-m 的扭矩,若軸長 0.16m,G=80GPa,扭轉角為多少
rad? (A)1.6 (B)0.16 (C)0.016 (D)0.0016。
( ) 16. 一中空圓軸之外徑為 20cm,於承受扭矩後在內壁之剪應力為 400MPa,且外壁之剪
應力為 500MPa,則內徑為若干 cm? (A)4 (B)8 (C)12 (D)16。
( ) 17. 一實心圓軸直徑為 2cm,其最大容許剪應力為 80MPa,若其最高轉速為 600rpm,則
此軸可傳送之最大功率約為若干公制馬力? (A)150 (B)100 (C)50 (D)10.7。
( ) 18. 一直徑為 2cm 之軸,承受 314N-m 之扭矩,軸長 1.6 公尺,剪力彈性模數 G = 80GPa,
則扭轉角為多少弧度? (A)0.2 (B)0.4 (C)0.6 (D)0.8。
( ) 19. 一圓軸之直徑為 6 公分,承受扭矩為 20kN-m,則產生之最大剪應力為多少 MPa?
(A)672 (B)572 (C)472 (D)372。
( ) 20. 脆性材料之圓軸,承受扭轉時,其破裂角度與軸線應呈
(A)45º (B)30º (C)90º (D)0º。
( ) 21. 下列何者不是減少圓軸總扭轉角的方法? (A)降低外加扭矩 (B)減少軸之總長度
(C)增加材料之剪彈性模數 (D)增加材料之延性。
( ) 22. 在討論圓軸之扭轉時,下列基本假設何者為誤? (A)軸為均質材料 (B)扭轉應力
在彈性範圍內 (C)扭轉前後,軸斷面仍為圓形斷面 (D)扭轉前後,軸斷面之半徑
為曲線。
( ) 23. 茲有外徑相等之實心熟鐵圓軸與空心軟鋼圓軸,鋼軸之內徑為外徑之半,熟鐵與軟
鋼剪應力之比為 2:3,則鋼軸與鐵軸所能承受扭矩之比為
(A)1:2 (B)1.6:1 (C)1.4:1 (D)1:1.6。
( ) 24. 如圖(1)有一空心圓軸,其外徑為 D,內徑為 d,受扭矩
τ
之作用,則其外徑與內徑所產生之剪應力之比 2 為
τ1
D d
(A) (B)
d D
2
d D2
(C) 2 (D) 2 。
D d
( ) 25. 計算圓軸之扭轉強度及樑之彎曲強度所採用之公式,
圖(1)
按順序為
TR My TR My
(A) τ = ,σ= (B) τ = ,σ=
J I I J
J I I J
(C) τ = ,σ= (D) τ = ,σ= 。
TR My TR My
( ) 26. 一空心圓軸外徑 10mm,內徑 4mm,承受一扭矩 80000N-mm,則最大剪應力為多少
MPa? (A)718.3 (B)618.3 (C)518.3 (D)418.3。
( ) 27. 一馬達轉速為 1200rpm,輸出功率為 1kW,則傳動的扭矩為多少 N-m?
40 35 30 25
(A) (B) (C) (D) 。
π  π  π π
13-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28. 圓軸承受扭轉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採用空心圓軸必會降低軸之扭轉強度,無法達到減輕重量及節省材料之目的
(B)在圓軸表面之剪應力最大,在軸線上之剪應力為零
(C)圓軸為脆性材料時,扭轉破壞產生的裂紋垂直於圓軸縱向,沿圓軸橫截面斷裂
(D)圓軸之斷裂完全由於壓應力所引起,因此垂直於壓應力方向發生斷裂。
<90 統測>
( ) 29. 一實心圓軸的長度為 L,直徑為 D,若軸的兩端分別承受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
扭矩 T,則圓軸內的最大剪應力為
16T 32T 16TL 32TL
(A) (B) (C) (D) 。 <98 統測>
πD 3
πD 3
πD 4
πD 4
( ) 30. 兩支相同長度與材料之實心圓軸 A 與 B,承受相同大小之扭矩(Torque)時,A 圓
軸之扭轉角為 B 之 16 倍,則 A 圓軸所受之最大剪應力為 B 圓軸之幾倍?
(A)4 (B)8 (C)12 (D)32。 <99 統測>
( ) 31. 一空心圓軸外直徑為 20 mm,內直徑為 10 mm,若材料承受 314 N-m 之扭矩作用,
則此軸內徑表面之剪應力為多少 MPa? (A)65 (B)88 (C)107 (D)132。
<100 統測>
( ) 32. 由鑄鐵之脆性材料所製成的圓桿件承受如圖 (2) 之扭
矩,試問當扭矩加大,桿件產生破壞時,其最有可能的
模式為何? 圖(2)

(A) (B)

(C) (D) <101 統測>


( ) 33. 一實心圓軸,用以設計傳遞動力,則傳遞功率與軸徑之關係為何?
(A)傳遞功率與軸徑平方成正比 (B)傳遞功率與軸徑平方成反比
(C)傳遞功率與軸徑立方成正比 (D)傳遞功率與軸徑立方成反比。 <102 統測>

13-12
附錄 最新統一入學測驗試題與解析

103 統一入學測驗機械群機械力學試題與解析

( ) 1. 直徑 40mm,長度200mm之圓桿,受一軸向拉力作用而伸長0.1mm,直徑收縮0.004
mm,則此材料之蒲松氏比為何?
(A)0.1 (B)0.2 (C)0.3 (D)0.4。

( ) 2. 設計一橫斷面積100 mm2 的金屬圓桿,兩端承受拉力作用,已知圓桿可承受最大拉應


力60MPa,最大剪應力25MPa,則容許兩端最大拉力為多少N?
(A)5000 (B)5500 (C)6000 (D)6500。

( ) 3. 如圖(一)所示之雙軸向應力情形,則位於最大剪應力平面上之正交應力為多少MPa?
(A)0 (B)5 (C)10 (D)20。

圖(一)

( ) 4. 有關迴轉半徑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面積對通過形心軸的迴轉半徑最小 (B)恆為正數 (C)長度單位 (D)向量。

( ) 5. 如圖(二)所示之圓形面積,直徑為 d,x 軸、y軸通過其圓心O,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對 x 軸之慣性矩等於對 y 軸之慣性矩 (B)極慣性矩= π d4 /64
(C)極慣性矩大於對 y 軸之慣性矩 (D)極慣性矩大於對 x 軸之慣性矩。

圖(二)

( ) 6. 下列何種樑不屬於靜定樑?
(A)懸臂樑 (B)簡支樑 (C)外伸樑 (D)固定樑。

( ) 7. 某一均質等向性材料之直樑承受純彎曲力矩負荷而彎曲,假設此直樑橫斷面均維持平
面,其中立面承受應力狀況為何?
(A)壓應力 (B)拉應力 (C)無彎曲應力 (D)最大彎曲應力。

附-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8. 一鋼絲直徑 4 mm,若將其捲繞成平均半徑2.1 m 的環形圓如圖(三)所示,假設鋼絲的


彈性係數為210 GPa,下列何者為此鋼絲A 點位置之應力情形?
(A)200 MPa 之拉應力 (B)200 MPa 之壓應力 (C)無應力 (D)20 MPa 之壓應力。

圖(三)

( ) 9. 以聯軸器傳動一中空圓軸,其外徑為100 mm,內徑為40 mm,中空圓軸承受扭矩後,


若外壁的剪應力為50 MPa,則中空圓軸內壁的剪應力為多少MPa?
(A)0 (B)10 (C)20 (D)30。

( ) 10. 一圓軸以1200 rpm迴轉,傳動8 π kW之功率,則圓軸所承受之扭轉力矩為多少N-m?


(A)50 (B)100 (C)150 (D)200。

( ) 11. 下列物理量何者為向量?
(A)長度 (B)速度 (C)功 (D)質量。

( ) 12. 如圖(四)所示,在平面共點力系中有三個力同時作用在原點O,則此平面共點力系之合
力之大小及方向,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A)80 2 N,45°( ↗) (B)80 2 N,30°( ↗ )
(C)60 2 N,45°( ↗ ) (D)60 2 N,30°( ↗)。

圖(四) 圖(五)

( ) 13. 如圖(五)所示,一共平面四個平行力作用於一橫樑上,試求此四力之合力 R 距 A 點
之距離 X 為多少 m?
(A)2 (B)3 (C)4 (D)5。

附-2
附錄 最新統一入學測驗試題與解析

( ) 14. 如圖(六)所示,其梯形面積之形心( xc , yc )座標位置,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 xc = 3.2 cm , yc = 2.2 cm (B) xc = 3.4 cm , yc = 2.4 cm
(C) xc = 3.6 cm , yc = 2.6 cm (D) xc = 3.8 cm , yc = 2.8 cm。

圖(六)

( ) 15. 在某摩天大樓頂部尖塔處作自由落體實驗,該處離地面490 m,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則


物體從該處掉落到地面所需的時間為多少秒?( 重力加速度為9.8 m/ s2 )
(A)8 (B)10 (C)12 (D)14。

( ) 16. 車床主軸從靜止作等加速度轉動,在t = 10 秒,轉速可達1800 rpm,試求車床主軸之角


加速度為多少 rad / s2?
(A)6π (B)8π (C)10π (D)12π。

( ) 17. 小明體重686 N,在某摩天大樓搭快速電梯到觀景平台,當電梯以2 m/ s2之等加速度上


升時,小明對電梯地板的作用力為多少N?(重力加速度為9.8m/ s2 )
(A)546 (B)686 (C)826 (D)1372。

( ) 18. 如圖(七)所示,質量30 kg 的物體靜置於光滑平面上,施以60 N之力與水平線成60°持


續推動4秒,試求該力對物體所作的功為多少焦耳(J)?
(A)220 (B)240 (C)260 (D)280。

圖(七) 圖(八)

( ) 19. 如圖(八)所示,一物體置於平板上,將平板逐漸升高,當上升角度為45°時,物體開始
向下滑動,則此時物體與平板間之靜摩擦係數為何?
(A)0.7 (B)0.8 (C)0.9 (D)1.0。

( ) 20. 一桿件長2.5 m,橫截面積200 mm2,材料彈性係數為250 GPa,若受到軸向拉力20 kN


後,桿件最終長度為多少 mm? (A)2501 (B)2502 (C)2503 (D)2504。
附-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B) 2.(A) 3.(A) 4.(D) 5.(B) 6.(D) 7.(C) 8.(A) 9.(C) 10.(D)
11.(B) 12.(A) 13.(C) 14.(D) 15.(B) 16.(A) 17.(C) 18.(B) 19.(D) 20.(A)

b 0.004
橫向
1. 蒲松比 μ= = D = 40 =0.2 [P9-10 範例 1] 易
縱向 δ 0.1
L 200
P1 P
2. 單軸向負荷 σ max  ,60= 1 P1=6000N
A 100
P P2
τ max  2 , 25  P2=5000N
2A 2(100)
力量選小者 可承受之最大軸向拉力=5000N [P10-11 範例 4] 中

3. 最大剪應力在 45° 平面上,此時之正交應力


1 1
σ θ  (σ x + σ y )  (σ x - σ y ) cos 2θ
2 2
1 1
 σ 45  (σ x + σ y )  [(10)  ( 10)]  0 [P10-12 立即練習 3] 易
2 2
πd 4 πd 4 πd 4 πd 4
5. 慣性矩 I x = I y = ,J = Ix + Iy =  
64 64 64 32
J>Ix,J>Iy [P11-11 綜合練習 10.] 易

7. 中立面受彎曲時,彎曲應力= 0 [P12-14 立即練習 2.] 易

4
(210  1000) 
Ey 2  200MPa
8. 由 σ = = [P12-16 練習 1] 中
ρ 2100
τ外 d外 50 100
9. 由 = , =  τ內 =20 MPa [P13-4 立即練習 5.] 易
τ內 d內 τ內 40

2π  1200
10.功率= T   , 8π  1000=T  T-200 N-m [P8-9 立即練習 11.] 易
60
12.  Fx =120+60-100=80N(  ) ,  Fy =160-80=80N(  )

合力= (  Fx ) 2 +(  Fy ) 2 = 802 +802 =80 2N


 Fy 80
tanθ= = =1 θ = 45°
 Fx 80

[P2-15 範例 1] 易

附-4
附錄 最新統一入學測驗試題與解析

13.合力=20+50+30-40=60N(↓)
對 A 點由力矩原理(取順時針為正)
60 i x =20 × 0+50 × 2+30 × 6-40 × 1
∴x = 4m(在 A 點右邊)

[P2-29 立即練習 24.] 易

14.
36 × 3+9 × 7
∴ x= =3.8
36+9
36 × 3+9 × 2
y= =2.8
36+9

[P3-10 立即練習 5.] 中

1 2 1
15.自由落體 h 自= gt ,490= ×9.8t2 ∴t = 10 秒 [P5-8 範例 1.] 易
2 2
1800 × 2π rad
16.1800 轉/分= =60π rad/s
60 sec
ω = ω 0 + αt ,60π = 0+α×10 ∴α = 6π rad/s2 [P6-4 立即練習 4.] 易

17.地板的反作用力即稱出來的重量
686
由 ∑ F=ma ,R-686= ×2
9.8
∴R=826 牛頓
[P7-4 範例 10.] 中

18.由 ∑ F=ma ,30=30×a ∴a=1 m/s2


1 2 1
S=Vot+ at = 0+ ×1×42 = 8m
2 2
功= F i S cosθ=60 × 8 cos 60° = 240 焦耳 [P8-3 範例 3.] 中

19.摩擦係數 μ=tan 45°=1 [P4-11 範例 1.] 易

PL 20 × (2.5 × 1000)
20.伸長量 δ = = =1mm
EA 250 × 200
∴總長=2500mm+1mm=2501mm [P9-5 範例 5.] 易

附-5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附-6
附錄 最新統一入學測驗試題與解析

104 統一入學測驗機械群機械力學試題與解析

( ) 1. 質量1 kg的物體,在緯度45°的海平面上,受到重力加速度9.8 m/s2的作用所產生的力為


(A)9.8 公斤重(kgw) (B)9.8 達因(dyne) (C)9.8 牛頓(N) (D)9.8 公克重(gw)。

( ) 2. 如圖(一)所示,重量為W的木箱在一粗糙斜面上受到一水平作用力P 作用而向上滑動,
已知在圖示位置時,該連接的彈簧處於伸長狀態,則此時該木箱的自由體圖為下列何
者?(圖中所示,f 為摩擦力,Fs 為彈簧力,Nc 為斜面施予木箱的正向力)
(A) (B)

(C) (D) 。

圖(一)

( ) 3. 當一個物體受到三組力偶作用時,其結果為
(A)合力及合力偶矩皆不一定為0
(B)合力必定為0,但合力偶矩不一定為0
(C)合力偶矩必定為0,但合力不一定為0
(D)合力及合力偶矩皆必定為0。

( ) 4. 如圖(二)所示之斜線面積,已知 r = 0.25R,若要使斜線面積形心的 y 座標值為 0.75


h,則 h 應為多少?
125 R 128 R 85 R 78 R
(A) (B) (C) (D) 。
64 75 64 75

圖(二)

( ) 5. 兩物體相互接觸而發生摩擦時,其摩擦力作用的方向必與接觸面
(A)平行 (B)傾斜45度 (C)垂直 (D)傾斜60度。¯

( ) 6. 一質點自靜止開始作直線等加速度運動,質點起始位置為 s = 0 公尺,設全程需花費 t
秒,最後1秒內(亦即第 t 秒內)所行經的距離為 c 公尺,第 t  1 秒內所行經的距離為
d 公尺,若c:d = 17:15,則 t 為多少秒?
(A)3 (B)6 (C)9 (D)12。

附-7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7. 某物體在半徑為25 m的圓形軌道上作圓周運動,某一瞬間其速度大小為10 m/s而合加速


度大小為5 m/s2,則該瞬間其切線加速度的大小為多少m/s2?
(A)3 (B)4 (C)5 (D)6。

( ) 8. 在斜向拋物體運動中,若其初速度為V而拋出仰角為 θ,則該拋物體可獲得最大高度之
拋出仰角 θ 為幾度?
(A)30 (B)45 (C)60 (D)90。¯

( ) 9. A、B兩繩索的長度分別為1 m及2 m,皆以一端繫住一質量為1 kg之圓球,而以另一端


為中心使圓球做鉛直面上的圓周運動。已知在最高點時的繩索張力皆等於2 gN(g為重
力加速度),則A、B兩繩索端的圓球在最高點的速度大小比值(VA/VB)為多少?
(A) 0.5 (B)1 (C) 2 (D)2。

( ) 10. 使用龍門鉋床鉋削鑄件,當切削速度為20 m/min時,利用儀器測得鉋削阻力為300 N,


則鉋削加工時所消耗之功率為多少瓦特(W)?
(A)0.1 (B)6 (C)100 (D)6000。 ¯

( ) 11. 質量為1 kg 的物體以5 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等速直線運動,欲設計讓此物體


撞擊一彈簧,使彈簧壓縮0.1 m後讓該物體的速度達到0,則應選用之彈簧的彈簧常數
為多少N/m?
(A)2500 (B)2000 (C)1500 (D)1000。

( ) 12. 由兩桿所組成的簡單構架,如圖(三)所示,在接點A處承受垂直負荷P。已知兩桿的材
料相同,且α = 30°,若兩桿內所承受的應力值相等,且不計各桿重量,則桿AB的截面
積(AAB)與桿AC的截面積(AAC)的比值AAB /AAC為多少?
3 2 1
(A) (B) (C) (D)2。
2 3 2

圖(三)

( ) 13. 重量為9800 N 的貨櫃由一條鋼索拉升,已知鋼索的截面積為75 mm2,其降伏強度為800


MPa,若以降伏強度為依據的安全因數取5,重力加速度為9.8 m/s2,且不計鋼索重量,
則容許拉升貨櫃的最大加速度為多少m/s2?
(A)2.2 (B)5.2 (C)7.5 (D)10.0。¯

( ) 14. 一材料的蒲松氏比(Poisson’s ratio)為0.25、剪力彈性係數( shear modulus of elasticity)為


48 GPa,則其體積彈性係數(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volume)為多少GPa?
(A)20 (B)40 (C)60 (D)80。¯

附-8
附錄 最新統一入學測驗試題與解析

( ) 15. 某材料承受雙軸向應力作用,分別為x = 80MPa與y = 60MPa,則下列敘述何者錯


誤?
(A)純剪( pure shear)存在於 45°的斜截面上
(B)45°的斜截面上最大剪應力為70 MPa
(C)最大正交應力值為8 0MPa
(D)30°斜截面上的正交應力與餘正交應力的和為20 MPa。

( ) 16. 如圖(四)所示之矩形截面,對x軸的面積慣性矩為多少cm4?
(A)4.5 (B)20 (C)26 (D)56。

圖(四)

( ) 17. 一長度為L的簡支樑( simply supported beam)承受均佈負荷,下列何者是其對應的彎曲


力矩圖(彎矩圖)?
(A) (B)

(C) (D) 。

( ) 18. 如圖(五)所示在中央(L/2)處承受集中負荷P = 2880N的簡支樑,樑長度L = 6m,其橫截


面為寬度b 高度h 的矩形,已知h = 4b,若欲安全承受此集中負荷作用,且樑的容許彎
曲應力為60MPa,不計簡支樑本身的重量,則此矩形橫截面的最小尺寸為多少?
(A)40mm× 160mm (B)30mm× 120mm
(C)20mm× 80mm (D)10mm× 40mm。

圖(五)

附-9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 ) 19. 橫截面為矩形且長度為L之簡支樑,受到均佈負荷作用而彎曲時,在L/4處的橫截面上,
最大彎曲應力和最大剪應力的分佈情況,下列何者正確?
(A)最大彎曲應力點的剪應力一定為零,最大剪應力點的彎曲應力不一定為零
(B)最大彎曲應力點的剪應力一定為零,最大剪應力點的彎曲應力也一定為零
(C)最大彎曲應力點的剪應力不一定為零,最大剪應力點的彎曲應力一定為零
(D)最大彎曲應力點的剪應力不一定為零,最大剪應力點的彎曲應力也不一定為零。¯

( ) 20. 直徑為30 mm的實心圓軸,其最大容許剪應力為160 MPa,若此圓軸以1000 rpm轉動,


且不計圓軸重量,則此軸能傳遞的最大功率約為多少仟瓦(kW)?(註:π = 3.14,π2 ≈10)
(A)60 (B)75 (C)90 (D)120。

1.(C) 2.(C) 3.(B) 4.(B) 5.(A) 6.(C) 7.(A) 8.(D) 9.(A) 10.(C)
11.(A) 12.(B) 13.(A) 14.(D) 15.(A) 16.(D) 17.(D) 18.(B) 19.(B) 20.(C)

1. 1 公斤重=1 公斤×9.8m/s2=9.8 牛頓 [P1-6 第 9 題] 易


2.

物體上滑  摩擦力向下 [P4-19 第 31 題] 易

3. 力偶合力 = 0,合力矩 ≠ 0
三組力偶 合力一定為 0,合力矩不一定為 0 [P2-11 註 1] 易
4.

1 2 4R πR 2 1 4R 1
πR ( )  (h) ( ) h
y 2 3π 16  0.75h  2 3π 16  3 h
1 2 1 1 1 4
πR  πR 2

2 16 2 16
4R
8( )  h
3 32R 21
(分子分母均×16): 3π  h  h  h
8 1 4 3π 4
25 32R 128R
∴ h ∴h  [P3-8 範例 5] 中
4 3π 75π

附-10
附錄 最新統一入學測驗試題與解析

1 2
6. 等加速度運動 S =Vot + at
2
1 2
∵Vo = 0 ∴S = at
2

1 2 1
at − a(t − 1) 2
ΔSt 17 St − St −1 17 2 2 t 2 − (t − 1) 2
= = ∴ = =
ΔSt −1 15 St −1 − St − 2 15 1 a(t − 1) 2 − 1 a(t − 2)2 (t − 1)2 − (t − 2) 2
2 2
2 2 2 2 ⇒
∴17(t − 1) − 17(t − 2) = 15t −15(t − 1) 32(t − 1)2 = 15t 2 + 17(t − 2)2
32(t2 − 2t + 1) = 15t 2 + 17(t2 − 4t + 4) ⇒ −64t + 32 = −68t + 68,4t = 36 ∴t = 9

第 9 秒內之位移∆S9

速解 ∆S1:∆S2:∆S3:∆S4:∆S5:∆S6:∆S7:∆S8:∆S9
=1:3:5:7:9:11:13:15:17 第 8 秒內之位移∆S8
第 9 秒內位移
∴t = 9 [P5-8 範例 2] 難

V 2 102
7. a n = = = 4 m/s2
r 25
∴ a= a n 2 + a t 2 , 5= 42 + a t 2
∴ a t = 3 m / s2 [P6-5 範例 2] 中

8. 斜拋 45°射最遠,90°打最高。 [P6-7 最後一行 註] 易


9.

TA = TB,TA = FnA−mg,TB = FnB−mg


mVA 2 mVB2
∴ FnA = FnB, =
rA rB
VA 2 rA 1 VA 1
∴ 2
= = ∴ = = 0.5 [P7-11 範例 3] 中
VB rB 2 VB 2

20m 1
10.20m/分 = = m/s
60sec 3
1
功率 = F i V=300 × = 100 瓦特
3
瓦特 牛頓 公尺/秒 [P8-5 範例 2] 中

附-11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1.

物體動能=彈性位能
1 1 1 1
公式= mV 2  Kx 2 ,  1  52  K(0.1)2
2 2 2 2
K = 2500 牛頓/公尺 [P8-10 範例 2] 中

12.

由三角形法,邊長比=力量比

 FB =2P,FC = 3P
[P9-4 範例 4] 中
FC F 3P 2P AB 2
  B  =  
AC A B AC A B AC 3

13.

 降伏 800 T
∴安全因數 n  5 ∴  容許   160MPa 
 容許 5 A
T
160 = ∴T = 12000 牛頓
75
由 ΣF = ma,T  9800 = 1000 × a,a = 2.2 m/s2 [P9-20 第 54 題] 中

E E
14.由 G  ,48=
2(1  μ) 2(1  0.25)
∴彈性係數 E = 120GPa
E 120 120
又體積彈性係數 K     80GPa [P10-12 範例 6] 中
3(1  2μ) 3(1  2  0.25) 1.5

附-12
附錄 最新統一入學測驗試題與解析

15.x = 80,y = 60


(A)純剪為 x = y,θ = 45
∵x ≠ (y) ∴不會有純剪
1 1
(B) τ max  ( x   y )  [80  (60)]  70 MPa
2 2
(C)max = 80 MPa (若x > y,則max = x )
(D)θ + θ′ = x + y = 80 + (60) = 20MPa [P10-10 第 3 點] 中

16.

3  23
 Ix   6  32  56cm 4 [P11-6 範例 2] 中
12

17.簡支樑均布負荷,彎矩圖為二次拋物線。 [P12-6 圖 12-9] 易

18.

M
彎矩應力max =
Z
bh 2 b(4b)2 16b3
Z   
6 6 6
M 4320  1000
∴= ,60= ∴b = 30mm,h = 4b = 120mm [P12-13 範例 1] 難
Z 16 3
b
6

附-13
機械力學升學寶典

19.

樑受彎矩與應力作用時,
上、下兩面最大
彎曲應力 
中立面最小 = 0
上、下兩面最小 = 0
剪應力  [P12-18 討論(1)(2)] 易
中立面最大
16T 16T
20.扭轉剪應力 τ max  , 160 
πd 3
π(30)3
1000  2πrad
∴T = 270000 π N-mm = 270 π N-m,(1000 轉/分= )
60秒
1000  2π
功率 = Tω = 270π× 瓦 ≒ 88740 瓦 = 90kW [P13-6 範例 3] 難
60

附-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