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长春市净月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cheme of Changchun Jinyue Luming
Valley Elderly Service Center

设计题目: 长春市净月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学生姓名: 占思祺
学院名称: 建筑与设计学院
专业名称: 建筑学
班级名称: 建筑 1551
学 号: 1507511110
指导教师: 赵晖
教师职称: 教授
学 历: 研究生

2020 年 5 月 14 日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在社会
总人口构成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消费品市场也将由年轻化逐步倾向老年群体,
同时也就更加迫切地需要我们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老年建筑设计,设计出更加适合
老年适用的建筑物。现代老年养护建筑的设计除了要从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更加
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医养结合类建筑应该重视老年人生理、心理,生活习
惯等带来的真正需求,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避免资源上的浪费。建筑应该顺应时代
背景,让设计深入老年人群体的切实生活,分析养老社区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地
理位置、空间规划布局、公共配套设计完善和心理需求方面总结当前养老建筑设
计的基本现状问题,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设计策略。
论文的研究对象为长春市净月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首先对设计规划进行介
绍说明,确定设计的定位。然后对该设计方案的区位条件,现状条件,场地条件
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我国适老性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从现代老
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居住需求以及居住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对建筑的设计立意分析并进行深入探索。最后说明本文应用的范围,兼顾了无障
碍的设计。
关键词:养老建筑,适老性,舒适,空间适应性,医养结合

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advancement of productivity,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life expectancy,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society is also increasing, and the consumer goods market will gradually move from the younger

to the elderly, and it will be more urgent. We need to make targeted old-age building design and

design buildings that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old. The design of modern elderly care building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ological needs. The integrated medical and nursing building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l

needs brought by the elderly's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lifestyle, and rationally allocate space

resources to avoid Waste of resources. The building should conform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llow the design to penetrate into the actual life of the elderly group,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lderly community,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urrent elderly building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spatial planning

and layout, perfect public supporting design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for the elderly is proposed.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thesis is Changming Jingyue Luminggu Pension Service Center. Firstly,

the design plan will be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design positioning. Then it analyzes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current conditions and site conditions of the design plan,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uitable old buildings. Subsequently, a detailed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ving and living needs and living

behavior patterns of modern elderly people, 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as

analyzed and further explored. Finally,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is article is explain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barrier-free design.Key words:Old-age building, adaptability, comfort,

space adaptability,Medical and nursing integration

1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II
第 1 章 规划设计......................................................................................................... 1
1.1 总体规划.............................................................................................................1
1.2 项目概念界定.....................................................................................................1
第 2 章 总体布局......................................................................................................... 2
2.1 大区位分析.........................................................................................................2
2.1.1 区位分析.................................................................................................... 2
2.1.2 气候条件.................................................................................................... 2
2.2 现状分析.............................................................................................................2
2.2.1 周边肌理分析............................................................................................ 2
2.2.2 周围景观分析............................................................................................ 2
2.3 场地分析.............................................................................................................3
2.3.1 交通分析.................................................................................................... 3
2.3.2 自然要素分析............................................................................................ 3
2.3.3 高程分析.................................................................................................... 3
第 3 章 设计理念....................................................................................................... 12
3.1 概念生成...........................................................................................................13
3.1.1 概念 1:“囿谷”围合私密生活..............................................................14
3.1.2 概念 2:“漫野”开放自由生活..............................................................15
3.2 概念落地...........................................................................................................17
第 4 章 建筑要素构成............................................................................................... 20
4.1 结构选型...........................................................................................................20
4.2 建筑形态分析...................................................................................................20
4.3 建筑功能定位...................................................................................................20
4.4 建筑立面造型...................................................................................................20
4.5 防火疏散设计...................................................................................................20
4.6 消防控制室设置...............................................................................................20

1
4.7 无障碍设计.......................................................................................................20
第 5 章 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3

1
第 1 章 规划设计
1.1 总体规划
本方案为长春市净月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计,项目基地位于吉林
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与净月潭森林公园临近,目的在于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
态体系。该项目用地位于一楔形地块之中,四周依山而建,南与鹿鸣谷净月潭休
闲度假区毗邻,整个地块呈现南宽北窄的形态。建筑用地的占地面积约为 56500
平方米。养老服务中心包含必要的医疗、娱乐、文教、社交等公共设施。其中老
年医疗保健设施包括慢性病医院、修养康复中心、护理站、门诊诊所等;教育设
施包括舞蹈、健身、国画、美术、陶艺、太极、秦腔、园艺、雕刻、剪纸、国学、
外文、书法、文学、康复健身、讨论等老年兴趣培养教室;文娱设施包括老年活
动中心、俱乐部、老年之家等;其他设施包括营养餐厅、普通餐厅。老年社区的
各种设施还必须按照老年人的性格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1.2 项目概念界定
目前养老建筑主要有两大发展趋势:社区化和类型细分精准定位化,分别满
足了区域定位和不同消费能力人群的养老需求。现存的养老建筑存在功能趋于单
一化的特点,为老年人退休后的养老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此选题是养老服务中心,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在建筑设计中
的实践,养老服务中心兼具医院和养老院的特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大幅提高建筑
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质量,优化养老服务结构,从医疗、养老、教育、文娱活
动各方面着手,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其目的在于探索医养
结合建筑的新方案,针对老龄人口的行为能力程度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设施,配合
专业的医疗指导建议,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养有所乐”。在过去的养老建筑设
计中,往往忽视了对于老人尤其是一些慢性病种老人的个性化照料。在本项目中
注意到针对体力、智力、视力、听力和一些突发疾病先兆的老人的需求,分析需
求,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适应性设计方案。本项目设计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
充分满足老人们的舒适感,给予老人们安全感,在生病需要照料的时候可以及时
得到帮助,使子女们免除后顾之忧,老人们居住安心。

1
第 2 章 总体布局
2.1 大区位分析

2.1.1 区位分析
长春市养老机构常年处于供需关系不
平衡,存在设施落后等问题。长春市作为国
家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之一,在医养结
合导向下,一部分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基
础上发展并建设了一批养老机构,采取引入
医疗设施或与医院联办的方式,社区的
图 1 长春市养老院行政区分布图
医养结合的相关发展已初见成效。但长春市
医养结合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且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落后,医养结合的新模
式需要长期的发展。根据部分政府政策条文等,长春市大力扶持医养结合养老模
式的发展,并支持将即有建筑改建为养老建筑。
本项目选址在吉林省长
春市净月开发区区鹿鸣谷净
月潭休闲度假区内,此处背靠
净月群山,环境优美,空气清
新,生态环境相当优越,适宜
休闲养老。选址地区距离镇中
心社区只有 5 分钟车程,距
图 2 项目辐射范围分析
离高速公路西出口只有 10 分钟的车程。生活出行非
常便利。本项目背靠净月潭景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方向,距市长春市中心约
18 公里,景区占地面积 96.38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 5.3 平方公里,森林覆
盖率高达 96%。净月潭景区风景优美,四季风貌各异。
在这里建设长春市净月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春市净月
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长春市区范围内养老资源不均衡的情
况。目前,长春市医养结合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医养类养老机构多处于试水阶段。
市辖范围内养老资源分配不均衡,繁华地段养老资源优势大,以九圣祠养老服务
中心和怡康园所处地段为例,一定区域内,有两家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

2
以和信养老为例,区域内养老资源较少;以济康老年养护中心为例,机构辐射半
径过大。且同一区域内不同养老机构性质不同,功能可以互补。本项目位于长春
市净月开发区,恰好弥补了该地区养老资源的欠缺,同时本项目可以带来一系列
的养老建筑衍生产品,为该地区带来一批投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本项目给该区域范围之内的老人提供了舒适的养老场所,充分享受归园田居,
空谷幽兰的静谧生活。又为社区模式的“医养结合”尝试提供了新思路。
2.1.2 气候条件
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东经 125°18,北纬 43°55,属于北温带大陆性
季风气候,冬季长而干冷,夏季短而湿热。年平均气温 5.8℃,极端最高气温
34.6℃,极端最低气温-36.4℃,最大冻土深度为 1.6-1.85 米,采暖期为 11
月 1 日至下年 4 月 1 日,约 150 天,最大积雪深度 31 厘米,全年盛行风向为西
南风。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需要满足日照应当满足冬至日不低
于 2 小时的标准。
2.2 现状分析
2.2.1 周边肌理分析
周围建筑主要是位于东南方向沿主干道分布的高度在 15 米以下的双拼别墅
和独栋别墅。该建筑组群始建于 2018 年,整个工程周期约为 5 到 8 年,是主要
的建筑风格偏向美式田园风格的小别墅。外立面的主要材质为天然的石材木材,
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和力求和悠闲、舒畅的主题基调相契合。
2.2.2 周围景观分析
用地背靠净月潭森林公园,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山水掩映,风景秀丽,
空气质量良好,在用地南偏西约 200 米处有一人工湖,该用地东侧毗邻一绿地,
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景观朝向。
2.3 场地分析
2.3.1 交通分析
用地南侧有一宽度为 9 米的主干道,但是该流线与休闲度假区流线相互打扰,
不适合作为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可适当设置人行出入口。建议停车系统转为地下,
既不破坏地面植被的完整性,也可以将后勤部分的用房进行隐藏。通过场地路网
的规划,将人流进行引导,将流线主要分为访客流线,居客流线,后勤流线三条。
充分利用室外的开放空间,设计更多的广场、绿地系统,为老年人在开放空

3
间的活动制造场所。另一方面,利用“半围合庭院”空间让室外空间进行延续,
形成“空间发生器”概念,并不把老年人的活动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达到释放
天性,促进沟通的作用和目的。
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属性,对其的功能流线进行划分,做到动静、洁污划分合
理,规避不良的日照遮挡。在保护和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
2.3.2 自然要素
充分利用用地周边的水系和植物景观,通
过建筑物的设计对视线进行引导,争取更好的
景观视野,避免不良朝向,充分展现生态与人
和谐共处的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保护性设
计,做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交流。
2.3.3 高程分析
该地块南北方向有 7 米的高差,东西方向
图 2 用地周围绿化水文条件分析图
有 4 米的高差,基本可以在场地平整的过程中
解决。设计中从根据依附顺从的原则利用挡土墙,缓坡挡土墙和缓坡,增加设计
层次感。
2.3.4 景观分析
分析外部游览视点和内部游览视点,对综合楼“半围合庭院”周围的立面进
行重点营造,主管创造一些惊喜视点,将访客流线和住客流线进行相应引导,突
出特色。
2.3.5 室内细节分析
随着人的年纪增长,对于视觉的感知能力逐渐下降,在颜色的运用上,主题
基调应使用柔和明快的颜色,灯光的运用上也要更加明亮,对于特殊的指示引导
类标志应该鲜艳夺目。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
所以应针对其的身体状况做出设计方面的调整,例如:养老楼居住部分最好设有
阳台,老人的身体钙质容易流失,易患骨质疏松,阳台可以提供充足的阳光供老
年人享用。阳台的设计不应该忽视:首先,阳台的外割尺寸可以较普通居住建筑
的阳台略大一些,方便使用轮椅或拄杖老人的使用,舒适的尺度,能够有效提高
养老生活的品质。.其次,阳台设计的安全性不可忽视,地面应防滑。再次,栏板
或栏杆的高度应略高于一般住宅以避免老人产生恐高心理,宽度上也要更大一些,

4
满足园艺爱好者的兴趣需求,丰富老年人居住时的精神生活。卫生间的设计除了
舒适性的要求外,安全性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卫生间应该紧靠卧室,并设置
在适当的高度设置小夜灯,方便老人晚上使用。开门的宽度要足够宽,面积尺寸
满足轮椅旋转半径,满足轮椅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卫生间的浴盆和洗手池旁要设
有扶手,方便老人使用,充分体现安全性与舒适性,地面一定要铺设防滑砖。在
厨房和卫生间等适当处应设有呼叫器,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使老年人在遇到气体泄
漏、火灾、医疗求救等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面対,向服务人员求救。

5
第 3 章 设计理念
3.1 概念生成
项目地段位于长春市净月开发区重点规划的鹿鸣谷养老休闲度假区范围内,
地段地势平坦,基地与次干道相邻,项目基地地理位置极佳,周围拥有极好旅游
资源,所以在此地段建造的养老中心充分考虑到了该周边环境特征,并结合当地
独有的“文脉”为一体来展开设计。同时注重建筑元素、设计理念和生态环境的
有机结合,并做到与城市规划及环境整体适应。
3.1.1 概念 1:“囿谷”围合私密生活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通过空间围合整理,形成一个隐世般的生活
环境,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充分融合,在现代都市享受隐士生活,提出“囿谷”理
念,充分保证养老生活的私密性,免受外界打扰,享受围合空间带来的对于安全
感的充分满足。以一条线性的生活概念串联每一个生活功能区,为老年人提供便
捷舒适的养老居住环境。
3.1.2 概念 2:“漫野”开放自由生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 小雅》诗文描述了一群鹿儿悠闲自在
在草原上吃蒿草的场景,和鹿鸣谷休闲养老中心的主题相契合,结合任务书中对
步行街的设计要求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对于活动空间的需求提出了“漫步”这一主
题。模糊空间界限,打破桎梏,从建筑的封闭感中脱离出来,营造一种自然自由
的氛围,给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拥抱自然。
3.2 概念落地
通过天桥和廊道沟通主要建筑,串联生活功能区形成线性生活概念。不同流
线之间互不打扰。丰富廊道的平面功能,制造视觉相遇,面对景观,扩大视野范
围。廊道属于水平交通,在沟通平面功能区域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过于深远
的尺度会导致老人产生孤独感,情绪容易变得暴躁并且产生刻薄、冷漠、孤僻等

图 4 方案变化体块生成

6
负面情绪,但同时连廊也为老年人的相遇制造了机会,在设计的过程中丰富连廊
的功能,为老人的沟通交流制造场所,呼应“空间发生器”的概念。
充分利用建筑之间的间距设置广场步道和建筑中的室内庭院一同,呼应绿色
的观景生活,为老年人提供接触更多尽可能自然的机会。围合空间底层架空,既
封闭又开放,打破空间界限,自然和建筑相互渗透。设计不同主题的空间庭院,
满足不同老人需求。
对外功能建筑设立独立出入口,工作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利用地下车库解决。
形成排楼,朝向良好,开窗面积大,采光好,光照充足。

7
第 4 章 技术设计
4.1 结构选型
结构是建筑的骨骼,也是建筑物的物质基础。好的结构选型不仅可以降低造
价成本,还可以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
该建筑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原因如下:
建筑选址在吉林市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属于严寒地区,建筑物必须满足冬季保
温防寒防冻的要求。本设计主要建筑高度四层局部高度 5 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机构自重小,强度高,建筑物整体性好,有大量的完整的空
间,可以开大量横向长窗,视野辽阔,给了老年人和自然充分接触的机会,同时
为适老性建筑的空间灵活布置提供了条件,
4.2 建筑形态分析
建筑形体中充满了节奏与韵律的手法,营造了温馨的艺术空间氛围。打破对
于老年人养护建筑的刻板印象,充分适应不同生命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封闭
空间和开放空间的碰撞,产生了丰富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半围合庭院”空间,
通过不断调整空间尺度,创建特殊的微气候区域,为人们开放舒适的互动交流场
所和活动空间,体现了人与建筑心灵交流的概念同时也为庭院空间制造了更多的
生态活力空间。这是针对场地和地域气候做出的考量,同时充分重视室外风环境
和热环境可能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做出的设计成果。
热岛效应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质量,适量的增加连廊设计,连廊,
同时也是漫步步道,在沟通建筑主体的同时,为视线交流提供场所,丰富了建筑
形态,增加了建筑的可看性。
4.3 建筑功能定位
长春市净月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是一个拥有”现代化基础设备,园林化休闲
空间,专业化康养设施,制度化管理服务”的“老人乐园”。建筑的主入口设在
西北侧,从主入口进入室内,进入综合楼门厅后,可以看到一个内庭院,由走廊
环绕建筑达到多功能厅。北侧为接待康复中心,南侧为 1 号养老楼和 2 号养老楼。
地下一层西侧作为地下车库,东侧作为员工餐厅,东南侧作为仓储用房。
老年居住空间的平面布局兼具详细、周到,充分考虑到行为能力程度老年人
的身体状态和需求。具有完整的功能空间,舒适的卧室、功能齐全的起居室、安
全的卫生间、方便的厨房及阳台等。厨房和居室的尺度可以比普通住宅略大一点,

8
方便老年人群舒适自在的生活。
4.4 建筑立面造型
长春市净月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长春市净月开发区鹿鸣谷度假区内,该
度假区内的建筑风格主要是美式乡村田园风。该设计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
特征出发,对老年人的感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这一特殊群体设计舒适宜居的
环境:1.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太阳)光线和温度。2.充足的新鲜空气和室内绿化,
和平的氛围(包括嗅觉和听觉等环境)。3.室外设计的目的在于为老年人和员工
提供最优质的身心促进作用和进行各项活动的动力。
以人性化的设计给老年人居住区域充分的亲切感,建筑本身只是一个载体,
旨在为老年人创造出温和,舒适,亲切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1.温暖,自然和健
康材质。2.主要使用柔和的颜色(用于定位和指向时使用鲜明的颜色)。3.各项设
施符合人体尺度。
在外墙使用仿木铝板和深灰色铝板呼应度假区的整体建筑风格,体现出一种
非正式的属性,适应老年人对于医疗建筑的复杂感情,降低老年人对于医疗建筑
的排斥心理,规避焦虑情绪的出现。使用米白色涂料和仿石材板丰富平面的色彩,
使用温暖、人性化、贴近自然的材料代替冷冰冰的白灰、平整光亮的石材,增加
平面的层次感。同时呼应美式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基调。
采用几何形的不规则阳台丰富外立面,制造丰富的光影效果,增加层次感。
4.5 防火疏散设计
该建筑作为建筑高度不大于 24 米的老年人照料设施,耐火等级不应小于三
级。建筑周长超过 220 米,总平面布局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环形车道宽度大于
4 米,道路转弯半径满足消防车转弯要求。按照规范规定,防火分区不超过 2500
平方米。由于总建筑面积超过 3000 平方米,在二层以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
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一间避难间,并在供应失能老人使用且
层数大于 2 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中配备按照核定使用人数配备的简易防毒面具。
同时设施室内消火栓系统,且供水系统直接连接消防软管卷盘,其设置间距不超
过 30 米。
4.6 消防控制室设置
综合楼和接待康复中心的消防控制室设置在一楼,有室外的出口,面积约为
155.52 平方米。
4.7 无障碍设计

9
养老服务中心的设计,最不可忽视的部分就是无障碍设计,相较于其他类型
的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主要有两个部分可以分为居住建筑和这两个部分。出入
口做到地面平整防滑,无障碍坡道的设置,台阶步道均设置扶手,无论是公共厕
所还是套件内的厕所,都考虑到轮椅者的使用方便,无论是无障碍侧位的开门尺
寸,坐便器周围还要配备水平安全抓杆和垂直安全抓杆。套间内充分满足轮椅的
回转直径,家具和电器高度都适应性降低,并配合设施求助呼叫按钮。无障碍电
梯应该对呼叫按钮的高度进行调整,适应轮椅使用者的高度,并且对电梯出入口
设置提示盲道,方便视觉退化的老人使用。对于借助楼的老人,适当设置升降平
台。对于老年人体力衰退,将适当增加较长的通道中途休憩的场所。做到真正从
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一些老人喜欢烹饪,在公共厨房或者间内厨房的设计中,对于桌面的尺度和
吊柜的高度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操作台下方的高度和深度也要考虑到
轮椅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进行相应优化的设计。

10
第 5 章 结束语
五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毕业设计也是我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设计。在得
知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之后,很早我就开始对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合。
学习到如何去快速高效的查阅资料和分析数据,尤其是相关的信息对自己设计的
影响。此选题为老年服务中心,从医疗、养老、教育、文娱活动各方面着手,为
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性建筑。多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
施,而进入养老院的老人随着行为能力的逐渐退化,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普通的护理并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级别的医疗要求,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会延误抢
救时间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而医院的单一的医疗服务功能,常常会使老年人产
生焦虑情绪,不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在此情况下催生出了老年服务中心这一
类建筑。本方案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及并与自然结合,塑造了独特的建筑特色。建
筑设计从来不是分析的必然结果,很多时候,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一个时期流
行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师一个阶段的理念,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融
合物。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把一个基于结构的技术性要素,通过空间和场地的介
入将它转换成空间的要素,再进一步转换成文化的要素的过程。当然这里的文化
要素既包括建筑与原有场地的文明之间的延续性。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这
种适应性的思考是有意识的,不过也只有到了最后,才变得明确。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退化,会衍生出一系列的并发症。在过
去的养老建筑设计中,很多都忽视了根据病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适老化设计。例
如对于老年人体力衰退,将休息场所的位置做出适应性调整。在物质精神需求日
益提高的今天,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同样不可忽视,在空间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私
密性和聚集性这两种特点。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到空间功能的分配,
包含布局,在现存的养老建筑设计中,不同功能空间存在利用率不高,功能单一
打情况,既造成了浪费,也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对于项目的结构形
式选择,要结合设计构思立意,充分体现建筑美感,兼具经济与美观。考虑到建
筑的可持续发展,从养老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出发,考虑到自立性、可选择
性和健康性的需求,尽可能提高建筑的科技感,与时俱进。通过思维突破,彰显
老年人关怀的特定主题,在本项目得到充分体现,以彰显产品的独特的魅力。方
案设计要求改弦更张、突破常规,具有时代前瞻性,为其他同类型建筑设计提供
参考。

11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认真的完成了大学阶段最后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方案。
也对未来有了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向的目标。

12
参考文献

[1]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2]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JGJ 450-2018,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S].

[4]JGJ122-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S].

[5]MZ008—200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S].

[6]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

[7]周燕珉; 林婧怡;国外老年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设计趋势;[J];世界建筑;2015-11

[8]杨勇.分散式布局养老建筑的设计探析[J].居舍,2019,10:101、191.

[9]王首一,王芸萱.寒冷地区养老建筑冬季热舒适调查[J].城市建筑,2019,328:91-93.

[10]夏明,杨丽,武云霞;老年人居住模式设计[J];城市问题;2005 年 01 期

[11]温泉.宏观与微观角度下的“医养结合”空间设计策略研究[J].规划设

计,2019,19:51-52.

[12]周燕珉,林婧怡.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中、日养老设施设计实例分析[J].

装饰,2012(09):32-37.

[13]邱迪.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14]廖志雄.养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1):106-107.

[15]周燕珉; 程晓青; 林菊英; 老年住宅[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16]约翰.罗贝尔.静谧与光明:路易 康的建筑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7]刘美霞,娄乃琳,李俊峰.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8]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08):27-32.

[19]陈晓明. 休闲养老建筑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5.

[20]崖阳. 我国城市老年护理中心的探讨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1]罗彬. 医养模式下养老建筑的康复空间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

[22]袁景玉,唐小波,王策, 等.寒冷地区半围合式庭院空间风环境研究[J].建筑节能,2017,

(1):97-101. DOI:10.3969/j.issn.1673-7237.2017.01.020.

[23]王庄.论老年公寓的功能性设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07):21-22.

[24]Van Steenwinkel,Iris,Dierckx deCasterlé,Bernadette,Heylighen,Ann.How

architectural design affords experiences of freedom in residential care for older

13
people.[M]Journal of Aging Studies,April, 2017;84-92

[25]Iden, K.R.; Hjørleifsson, S.; Ruths, S.Treatment Decisions on Antidepressants

in Nursing Homes: A Qualitative Study.[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

Care2011(29):252-256.

[26]Lee Ju Hyun; Ostwald, Michael J.; Lee, Hyunsoo.Measuring the spati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hitectural plans of aged care facilities.[J]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7;432-441

[27]Calkins, M. P.Th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perso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ging & Mental Health.[M]Aging & Mental Health,5, 2001;74-78

[28]Coomans, K., De Smet, H., & Heylighen, A.In search of a future

for large-scale care homes in Flanders.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M]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2011;329-351.

[29]Crotty, M. The foundations of social research: Meaning and perspective in the

research process.[J]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30]Declercq.De complexe zoektocht tussen orde en chaos. Een sociologische studie

naar de differentiatie in de institutionele zorgregimes voor dementerende

ouderen.[M]German,Berlin

[31]Coomans, K., De Smet, H., & Heylighen, A.In search of a future for large-scale

care homes in Flanders.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M]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2011;329-351.

[32]Martin, D., Nettleton, S., Buse, C., Prior, L., & Twi, J.Architecture and health

care: A place for sociology. [M]Sociology of Health & Illness, 37(7), 1007–1022.

2015

[33]Joan Gené-Badia, Pierre Comice, Adriyanov Belchín et al. Perfiles de soledad

y aislamiento social en población urbana[J] Atencion Primaria, 2020, 52(4)

[34]A. Maugeri, M. Barchitta, S. Kunzova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factors with dietary risks in adults: Evidence from the Kardiovize Brno

2030 study[J]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0

14
致 谢
吉光片羽,白驹过隙,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后的大学时光仓促的过去了。经
过月余的打磨,我终于完成了我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忆及这一段时间以来专
注于设计,不断提高自己,不断磨砺意志的路程,我有很多要感谢的人,如果没
有这些人帮助和支持,我无法凭借自身完成这一艰巨的工作。
在这里首先要感激我的导师赵晖教授。在我做毕业设计的初期,赵晖教授就
帮助我们确定了设计目标,之后的每个环节,从外出实习到查阅材料,设计草案
敲定和修正,中期检查,末期详细设计,更改效果图等整个进程中都给予了我悉
心的指点。我的设计原本是粗糙的,但是赵老师依然细心肠纠正设计上的错误,
帮助我把这个设计做成了一个用心做的设计。他的设计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任务。建筑空间设计能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事态与
精神面貌,能够很大程度地代表了一段时间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思想.空间,空间
设计就是空的一块体积,它也是建筑的主角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这次长春市净月鹿鸣谷养老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
计能够最终顺利完成,感谢于老师的悉心指导,帮助我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
并在毕业设计中得以体现。也正是您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
最终顺利完成。
感谢我的父母,没有我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在一个又一个我为了设计忙得焦
头烂额的夜晚,他们的陪伴,我很难坚持到现在。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
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为我施以援手的师长、
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长春工程学院我的母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为我们提供帮助和
支持,并且充分理解每一位同学的难处。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各位,以及在设计中被我
援引的作品的作者们。

作者:占思祺
2020 年 5 月 20 日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