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结构力学 II》大作业 3

请用钢材设计一个两层框架结构,结构
尺寸为层高 3 米,跨度 5 米,所用材料通过 FP
查表自由选择型钢(比如工字钢、角钢、槽
钢等)拼装,确定截面尺寸,首先计算组成
框架的各杆件的极限弯矩;然后将两个水平 FP
荷载分别作用在层标高处,求结构的极限荷
载(假设材料符合理想弹塑性假设);记录
塑性铰出现的顺序。思考如何改变其塑性铰
出现顺序,你认为什么顺序较好,说明理由,
示意图
并提出实现方案。可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或
其他计算软件)分析之。

基本要求:① 独立完成;
② 作业报告使用 A4 纸打印。
格式要求:
标题:一级标题二号黑体、二级标题三号黑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1.5 倍行距;
图表:图表要有图名和表头,使用五号宋体。
截止日期:在指定时间之前交到助教处。
一、结构形式

3 (3) 4

(2) (4)

2 (6) 5

(1) (5)

1 6

二、材料选择
结构尺寸为层高 3 米,跨度 5 米,所用材料为 36a 型热轧工字钢,截面面积
为 76.480cm2,理论重量为 60.037 Kg·m-1。Ix=15800 cm4,假定 E=2.0*105 Mpa,则
EI=3.16*107 N·m2。EA=1.53*109N。

由此可得截面的塑性模量 ,则极限弯矩为
W u =1.01× 106 mm3

M u=W u σ e =237.17 kN ∙ m。

三、不同加载情况下的极限荷载
3.1 当荷载作用情况为只在第一层加集中荷载时:
根据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得,极限荷载 Fpu1=294.2275 kN,其塑性铰出现位

置如下图所示:
Mu=294227.5
3 (3) 4 3 (3) 4

Mu =294227.5 Mu=294227.5
(2) (4) (2) (4)

Mu=294227.5
2 (6) 5 2 (6) 5

Mu =294227.5 Mu=294227.5
(1) (5) (1) (5)

1 6 y 1 6

图 1-1 荷载作用示意图 图 1-2 塑性铰出现位置示意图

3.2 当荷载作用情况为只在第二层加集中荷载时:
根据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得,极限荷载 Fpu2=392.3033 kN,其塑性铰出现位

置如下图所示:

Mu=294227.5
3 (3) 4 3 (3) 4

Mu=294227.5 Mu=294227.5
(2) (4) (2) (4)

Mu=294227.5
2 (6) 5 2 (6) 5

Mu=294227.5 Mu=294227.5
(1) (5) (1) (5)

1 6 y 1 6

图 2-1 荷载作用示意图 图 2-2 塑性铰出现位置示意图

3.3 当荷载作用情况为两层同时加集中荷载时:
根据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得,极限荷载 Fpu3=196.1516 kN,其塑性铰出现位
置如下图所示:

Mu=294227.5
3 (3) 4
3 (3) 4

Mu=294227.5 Mu=294227.5
(2) (4) (2) (4)

Mu=294227.5
(6) 2 (6) 5
2 5

Mu=294227.5 Mu=294227.5
(1) (5) (1) (5)

1 6 y 1 6

图 3-1 荷载作用示意图 图 3-2 塑性铰出现位置示意图

分析:材料符合理想弹塑性假设,当体系达到塑性铰时,分三种加载方式:
只作用 FP1 时,极限荷载 Fpu1=294.2275 kN;只作用 FP2 时,极限荷载
Fpu2=392.3033 kN;当 FP1、 FP2 共同作用时极限荷载 Fpu3=196.1516 kN。

四、总结
相互比较极限荷载可知,只作用 FP2 时刚架所能承受极限荷载最大,根据塑
性铰示意图可知,只作用 FP2 时体系下部承受荷载较大,其所能承受极限弯矩也

最大。这三种加载方式均使得体系下部出现塑性铰,这对于体系整体稳定是极
其不利的,应适当改变体系节点连接方式,使得塑性铰在体系上部出现,这样
结构会更加的安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