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1 期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No .


1 2004

·法学探索 ·

美国平权措施的宪法争议
——— 析联邦最高法院的两项判决

李昌道
(复旦大学  法学院 , 上海  200433)

  [ 摘  要]  美国平权措施 , 从上 一世 纪七十 年代 以来 , 受 到白人 挑战 , 白 人提出 这是 对白人 的不 平


等 , 违反了宪法的平等权 。 这一宪法争议 特别反 映在大 学入学政 策上 。 近 期 , 美国联邦 最高法 院对此 作
了两项判决 : 一是“ 格鲁特对伯林杰”案(Grutter v .Bollinger), 针对密歇 根大学法 学院的入学 政策 ;
一是“ 格
拉斯对伯林杰”案(Gratz v .Bollinger), 针对密歇根大学部的入学政策 。平权措 施主要宪法依据是美国宪法
第 14 条修正案 。 最高法院在适用此项宪法原则 时有重要例外 , 一是为了保 护国家利 益出发 ; 一是为弥 补
历史上的歧视后果 。 最高法院又宣布 , 凡使用种族作区分标 准的法律 , 必须 运用“ 严格的透视” 和“ 紧迫 的
利益” 。 据此 , 上述两项新判决 , 都有利于“ 种族多元化”和平权措施 。 这是美国当 前对平权 措施宪法争 议
的最新认定 。
[ 关键词]  美国宪法  平权措施  平等权
[ 中图分类号]  D97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257 0289(2004)01 101 004

美国平权措施是在某些领域 , 给予少数族裔以特殊优惠 , 弥补长期来白人与少数族裔的历史不


平等 , 保障宪法赋予少数族裔的平等权 。但是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 它却受到了白人挑战 , 白
人提出这是对白人的不平等 , 违反了宪法的平等权 。这一宪法争议特别反映在大学入学政策上 , 近
期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此作了两项判决 。
2003 年 6 月 23 日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了两项判决 , 这将是 2003 年最重要的判决 。 第一项
判决是《格鲁特对伯林杰》( Grutter V .Bollinger), 针对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的入学政策 。第二项判决是
《格拉斯对伯林杰》(
Gratz V .Bollinger), 针对密歇根大学部的入学政策 。密歇根大学是美国著名的
八所“常春藤联盟”学校之一 , 为实现学生群体的种族多元化 , 该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实行少数族裔
配额制的特殊政策 。 伯林杰是前任密歇根大学的校长 , 格鲁特是一位白人青年 , 于 1996 年申请密
歇根大学法学院入学许可被拒 。格拉斯也是白人学生 , 于 1995 年申请密歇根大学部入学许可被
[ 1]
拒。 格鲁特和格拉斯两人分别向联邦地方法院控告密歇根大学的入学政策对白人“反歧视” , 违反
联邦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所保护的“平等权” 。两宗案由联邦地方法院一直打到联邦高等法院 , 各有
胜负 , 最后一起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

入学中的平权措施
密歇根大学法学院为了促进非洲裔 、西班牙裔和印第安裔考生 , 在全院学生总数的比率 , 采用
一项入学政策 , 将申请人的种族 , 列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 :
大学平均成绩 、法学院测验
分数(LSAT)、社区服务 、特殊才能等 。 至于密歇根大学部则更进一步规定 , 申请人总评分为 150 点 ;

  [ 收稿日期]  2003 9 20


  [ 作者简介]  李昌道(1931 —), 男 , 江苏苏州人 ,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 教授 。

107
其中特殊才能最高可获 5 点 , 密歇根州居民获 10 点 , 校友的子女获 4 点 , 社区服务得 5 点等 。 可是
非裔 、西裔 、印第安裔 , 学校自动给每一申请人加 20 点 。满分虽是 150 点 , 但一位申请者若得到 100
点以上 , 便会被录取 。换言之 , 只要是特定的少数族裔 , 便可自动得到 1/5 的优待加分 。 因此 , 一位
白人和一位黑人如果其他成绩相同或相近( 黑人会被录取 , 而白人将被拒绝 。
20 点之内)
因此 , 所谓入学中的平权措施 , 就是大学在录取新生和分配奖学金时 , 在成绩相同或相近的条
件下优先考虑非裔 、西裔和印裔考生 。密歇根大学院对上述三个族裔实行低于白人和其他族裔的
招生标准 , 并还制定一套综合计分标准 , 凡综合分数超过 100 分的即自动录取 。

平权措施的宪法依据
上述两案受到全国关注 , 因为它们关系到平权措施是不是符合美国宪法这一关键问题 , 其主要
宪法依据是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规定人民受平等的法律待遇 。 多年来 , 最高法院一再解释 , 政
府对人民 , 不得种族歧视 , 政府既不能用种族去歧视和剥夺少数民族的权利 , 也不能用种族去优待
少数民族 ; 因为政府如果优待了特定的一群人 , 便是亏待了其他的族群 。因此 , 应否在平权措施下 ,
保留给少数族裔在某些范畴下的特许配额的优惠 。
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于 1866 年通过 , 它与第 13 条修正(1865 年通过)、第 15 条修正案(1869
年通过), 都是美国南北战争后给黑人公民权的宪法保障 。 宪法第 13 条修正案共两款 , 规定在合众
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区内 , 除了用以惩罚已正式定罪的罪犯外 , 不准有奴隶制度或强迫
劳役存在 。 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共五款 , 与此有关的为第一款规定 , 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为合众
国而受其管辖的人 , 皆为合众国及其居住州的公民 ; 并又规定 , 众议员人数 , 按各州人口分配 , 即黑
人人口不再以 3/ 5 计算(不纳税的印第案人除外)。 这使得黑人也包括在“出生或归化” 美国的人 ,
被赋予公民权 。 宪法第 15 条修正案共两款 , 宣布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对于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 , 不
得因种族 、肤色或曾为奴隶 , 拒绝或剥夺之 。 由此可见 , 这三条修正案使联邦政府解放奴隶的政策
宪法化 , 以宪法保障黑人的私人权利和公民权 , 抵制各州的歧视 。这是美国黑人解放斗争的伟大胜
[ 2]
利 , 是美国人民反奴隶制斗争的伟大胜利 。
但是 , 这些宪法修正案并不能给黑人真正宪法保障 , 长期以来 , 广大黑人仍遭受极端野蛮的种
族歧视和隔离 , 主要在南方各州 , 并在全国普遍存在着法律上歧视和事实上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 , 特别是进入六十年代 , 随着民族斗争日益尖锐化 , 黑人反对种族歧视 、争取解放运动有了重大发
展 , 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 声势之猛 , 规模之大 , 发展之快 , 持续之久 , 在美国历史上是空
前的 。面对美国黑人日益高涨的斗争形势 , 美国政府一面进行残酷的镇压 , 一面又通过所谓民权法
案 , 欺骗黑人和国内群众 , 转移群众视线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 在原有的民权法案基础上又颁布了 四个 :
1957 年 、1960 年 、1963 年 、1958
年 。 其主要内容为 :
规定“在选民登记中对不同种族的人 , 要采用统一的标准”不得歧视 ;
规定“在使
用公共膳宿处和公共设备方面 , 不得实行种族歧视” ;规定“公立学校中要以消除种族隔离” ; 规定
“就业机会均等” , 取消在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 ;
规定“保障黑人公民权利的诉讼程序”等 , 都具体补
充了美国宪法修正案 。在此浪潮中 , 有些大学不仅取消种族隔离 , 而且又实行特许配额的优惠 ;

又扩大到西裔 、印裔 , 因而引起全国的争议 。[ 3]

平权措施的最高法院解释
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等规定 , 人民受平等的法律待遇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最高法院在适用
此项宪法原则时有一项重要例外 , 即在下列两种情况之下 , 政府可以用种族为执行法律的标准 , 一
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
二是为了弥补历史上的歧视后果 。
“为了保护国家安全”而可以用种族作执行法律标准 , 这是从国家利益出发 ,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

108
时 , 政府隔离美裔日人是一例 ;
目前美国政府加强监控阿拉伯裔居民又为一例 。
“为了弥补历史上的歧视后果” , 这是平权措施被视为合宪的基本理由 。正如 1965 年美国总统
约翰逊说“如果我们要受奴役二百年的黑人家庭的子弟 , 与处处受优待的白人子弟 , 在一条起跑线
上起跑 , 怎么会有平等的结果 ? 平权措施是弥补少数族裔在社会所面对的先天不利的环境 , 使他们
得以和白人公平竞争 。”
最高法院又一再宣布 , 凡使用种族作区分标准的法律 , 必需运用“严格的透视”(
Strict Scrutiny)。
“严格的透视”是必须寻求政府有什么“急迫的利益”(Compelling Interest), 才会接受这种法律 , 确定
它没有违反宪法所保护的平等权 。 如上所述美国政府为了国家安全 , 可以适度用种族作为执行法
律的标准 , 这是因为政府有“急迫的利益” , 必须保护国家安全 。 相反的 , 如果一项法律对某一群种
族的人民特别不利 , 法院便要追问 , 这项法律是不是为了保障公众的“急迫的利益” 。 从这项“严格
的透视”的严格标准来看 , 大部分人种歧视的法律 , 都过不了这一关 , 被宣布违宪 。
上述的两宗判决中 , 所面临的问题是 :
入学中的平权措施 , 既然使用种族作为区分标准(少数族
裔特殊加分), 它是否代表了政府的“急迫的利益” , 而没有违反美国宪法 ? 密歇根大学辩称 , 它的入
学政策代表了“急迫的利益” , 那便是促进校区的“种族多元化” 。控告密歇根大学的几位学生则指
控 , “种族多元化”不是政府应保障的“急迫的利益” , 平权措施是对白人的“反歧视” 。 因此 , 密歇根
大学入学政策违反美国宪法 。[ 1]

平权措施与布什政见

布什政府本来与本案无关 , 不必插足 。但布什为了向右派分子讨好 , 便涉与诉讼 , 主张平权措


施违宪 。
美国著名民权领袖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于 1968 年被杀后 , 每年的 1 月 15 日作为他诞辰纪念
日 , 按照惯例 , 美国政府要在这一天组织各种宣扬“种族平等”的纪念活动 。 而今年(2003 年)布什
却一反常态 , 在白宫发表讲话 , 点名批评密歇根大学对少数族裔学生的种族优惠政策 。他在白宫罗
斯福厅公然对记者说 :
这“容易造成纠纷 , 是不公平的 , 而且与宪法不符 。”又说 :
“无论作为一个国
家 、一个政府还是个人 , 一旦发现现有歧视存在就必须格外小心对待 。我们正在努力寻找种族歧视
方面犯下的错误 , 因此更不能以同样的手段(种族歧视)造成另外的错误 , 使得这种种族划分成为永
恒 。”[ 4]
布什这番话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 公开挑拨白人和少数族裔矛盾 , 抨击所谓的对白人“种
族歧视” 。 美国国内有人评论 , 这是布什在玩政治花招 , 藉此推行他的极端化的民权立场 。 种族问
题 , 一直是美国一块去不掉的伤疤 。 种族歧视 , 美国历史上有 , 直到今天 , 也依然存在 。 在此问题
上 , 任何人随手可以拈出一大堆美国的不足 。 当然 , 美国有其自己国情 , 那就是历史上形成的种族
不公平造成了事实不公平 , 到目前为止 , 有色人种的教育水准远低于白人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在一
定时间内和一定范围内 , 对有色人种实施政策倾斜 , 也是情理之中 。 有人说 ,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 当
然不应该是白人面前一律平等 , 或者少数族裔面前一律平等 。但它应该有个时间概念 , 不应该在有
那么多人还在号召向白人讨一个公道的时候 , 竟然大讲其公平 , 这不是无视历史吗 ? 不是政治作秀
吗?

平权措施的最高法院判决
联邦最高法院依据宪法原则 , 审查的理念 , 对有关平权措施作过多次判决 , 最近一次与本案相
似的判决 , 即 1978 年巴基(Bakke)案 。案情简况为 , 原告艾伦·巴基 , 两次申请加入加州大学医学
院 , 两次遭拒 。他向联邦法院控诉 , 指加州大学“反歧视” 。 原来加州大学医学 院 , 每年招生名额
100 名 , 其中 16 名保留给特定少数族裔的申请人 。 巴基是白人 , 成绩优于受“ 保留名额” 保障而入

109
学的一些少数族裔学生 ; 但巴基与那些给白人学生的 84 个名额竞争 , 却不成功 。他在诉状中说 , 这
种保留名额的入学政策 , 有利于少数族裔而有害于白人 , 以种族作为区分标准 , 这种政策违反了联
邦宪法 。
1978 年 6 月 , 最高法院宣判如下 :
①公立学校不得以种族为基础而设立配额(
Quota), 保障特定
少数族裔的入学名额 。所以巴基胜诉 。 ②但公立学校仍然可以有弹性地对种族背景作优先考虑 ,
以确保少数族裔与白人在竞争中机会平等 。 种族仍可为有利因素 , 因此 , 平权措施并未违宪 。
上述两案 , 实质是向巴基案挑战 , 最高法院面临一项抉择 , 是遵从巴基案这项原则 , 还是去推翻
它 。2002 年 6 月 23 日 , 联邦最高法院对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入学政策 , 和对密歇根大学部政策 , 作了
两项不同的判决 。
有关前者 , 即格鲁特对伯林杰案 , 联邦最高法院 9 名法官以 5 票对 4 票裁定 , 密歇根大学法学
院在招生时 , 对非洲裔 、西班牙裔和印第案裔考生的政策 , 不违反宪法 。 因为法学院没有设立“配
额” , 它们在审查申请人资格时 , 仅视种族为因素之一 。对每一位申请人个别审查 , 对个人的成绩 、
考分和背景等作整体考虑 , 而种族虽然是有利因素 , 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 因此 , 密歇根大学法学
院的入学政策 , 没有违反宪法赋予白人学生的平等权 。[ 5]
由此可见 , 联邦最高法院一方面确认巴基案是有拘束力的前例 , 另方面又进一步发展 , 认为“种
族多元化”是政府应保障的“急迫的利益” 。平权措施是达到保障“多元化”的目标的必然手段 。尽
管平权措施是以种族为基石 , 但是 , 由于它是保障“多元化”的“急迫利益” , 因此 , 在“严格的透视”之
下 , 仍然是合法的 。
有关后者 , 即格拉斯对伯林杰案 , 联邦最高法院以 6 票对 3 票裁定 , 密歇根大学部在招生时 , 给
非洲裔 、西班牙裔 、印第安裔考生加分的做法 , 应予取消 , 这是违宪 。 为何此案遭到不同命运 , 由于
联邦最高法院认为这是“机械性”地给少数族裔优待 。它忽略了个人的优劣和特质 , 而盲目地各加
[ 6]
20 点 。 最高法院认为这是“功能性的配额制” , 违反了巴基案所禁止的配额制 。

结   语
平权措施是以种族来决定待遇 , 区分执行法律的依据 , 是一项“ 可疑”的法律观念和行为 。 对
此 , 美国司法实践 、法学教学 , 不同政治倾向人士 , 不同肤色人种 , 长期来都有争议 。今日联邦最高
法院判决 , 比 25 年前的巴基案更进一步 , 它认为“多元化”为政府应保障的“急迫的利益” , 而视平权
措施为保障这项利益的要途 。 也就是说 , 如果有“急迫的利益”作基础 , 再通过法院的“严格的透
视” , 用种族为分类标准的法律 , 仍可认定为合宪 。 这两项新判决 , 都有利于“种族多元化”和平权措
施 , 认定在一定条件下的合宪 。由于美国是判例法国家 , 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犹如一言九鼎 , 这是
当前美国对平权措施宪法争议的最新认定 。

[ 参  考  文  献]
[ 1 ]  陶龙生 .
平权措施与种族多元化[ J] .
世界杂志(加拿大), 2003 , (7).
[ 2 ]  李昌道 .
美国宪法史稿[ M] .
法律出版社, 1986 .
[ 3 ]  李昌道 .
美国宪法纵横论[ M]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994 .
[ 4 ]  徐冰 .
“ 倾斜” 的“ 常识”[ J] .
星岛月刊(加拿大), 2003(1).
[ 5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维持大学招生中“ 平权措施” . 东方网 , 2003 年 6 月 25 日 .
[ 6 ]  麦世文 .
平权议论[ J] .
星岛月刊(加拿大), 2003(1).

(下转第 136 页)

110
[ 参  考  文  献]

[ 1 ]  Sister Mary Michael Welsh , O .P Catherine Maria Sedgwi ck :


Her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ought of Her Time up to 1860 , 130 —45 .
Washington :
The Catholi c University of America , 1937)
[ 2 ]  参见金莉 , 玛丽亚的传统价值和夏娃的独立意识 ——— 十九 世纪中叶美 国妇女作 家及其笔 下的女性 形象 .
[ j] , 《 美国研究》 ,
1996 年第一期 , 第 105 页 。
[ 3 ]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 陶铁柱译 .
第二性 .
[ M] , 北京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2002, 第 309 页 。
[ 4 ]  弗吉尼亚·沃尔夫 .
一间自己的屋子 .
[ M] 王还译 , 北京 :
三联书店 , 1989 年 , 第 2 页 。
[ 5 ]  张岩冰 .
女性主义文论 .
[ M]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02 , 第 88 页 。
[ 6 ]  吉尔伯特和格巴 .
莎士比亚的姐妹们 .
[ j] 见女权主义文学理论 .
[ M] 玛丽伊格尔顿 , 胡 敏等译 , 长沙 :
湖南 文艺出版社 , 1989 ,
第 198 页 。
[ 7 ]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 陶铁柱译 .
第二性 .
[ M] 第 168 页 。

Maria and Eve in the Kingdom of Women


——— on Catherine Maria Sedgwick and Her Woman Novels
Fang F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27)
Abstract :Catherine Maria Sedgwick ,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 depicts all kinds of wom-
en in her novel to show the conflict and ble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woman value represented by Maria and the
independent sense represented by Eve in Western culture , which further proves the point that American woman
novels in the 19th century is the criticism on social and sexual prejudice as well as the holding of traditional
woman value .
Key Words:Sedgwick Maria , traditional woman value , Eve , independent sense
[ 责任编辑  张  兵]

(上接 110 页)
Constitutional Dispute on Affirmative A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Analysis of Supreme Court' s Two Decisions
Li Chang-dao
(School of Law ,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Since the 1970s , affirmative action in the U .
S .has been challenged by the white .The white
allege that this measure is ra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m , which , in turn , violates the Constitution' s guar-
antee of equal rights .This constitutional dispute has been raised mostly on the issue of admission policy of sev-
eral universities .Recently ,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de two important decisions respectively
on Grutter v .Bollinger case , in which the law school' s admission policy in Michigan University is under ques-
tion , and on Gratz v .Bollinger case , in which the undergraduate admission policy of Michigan University is
under question .The petitioners sued the law school and the university by referring to Protection Clause provid-
ed in the 14th Amend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In applying the 14th Amendment , the Supreme Court allows tw o
important exceptions :either further governmental interests or remedy the historical discrimination .The
Supreme Court then reaffirms that any governmental action based on racial classification is subject to “strict
scrutiny” and shall be necessary to further a “compelling interest” .These two decisions confirm the Affirmative
Action and the value of “racial diversity” and equal rights measures .They are the most updated decisions of
the constitutional dispute on Affirmative A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
Key Words:U . S .Constitution , equal rights measures , equality [ 责任编辑  王  群]

13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