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2

第三章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问题导读

 有哪些作用类型?
 作用的过程?
 作用的后果?
 能量是如何损失和沉积的?
 宏观上如何描述?

以剂量为目标,关注能量的转移、沉积。
2
内 容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高能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带电粒子的种类和特性

二、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三、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四、比电离与LET

4
一、带电粒子的种类和特性

带电粒子种类:

带 重带电粒子: α粒子、质子、μ子


子 电子:β射线、单能电子

二者区别:
(1)质量不同—碰撞能力不同;
(2)电荷数不同—电离能力不同。
5
二、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1.电离和激发(与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

2.轫致辐射(与原子核的非弹性碰撞)


3.弹性散射(与核外电子或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

程 4.核反应

5.湮没辐射与契伦科夫辐射

6
碰撞阻止本领(stopping power)

 dE  dE
 线碰撞阻止本领:  dl  dx

  col

带电粒子在介质中每单位路径长度上由于电离

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 质量碰撞阻止本领:1  ddEl  col



1 dE
 dx

线碰撞阻止本领除以密度,消除密度的影响。

7
单选题 1分

下面关于带电粒子线碰撞阻止本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线碰撞阻止本领与介质的原子序数Z成正比

B 线碰撞阻止本领与介质中的原子密度N成正比

C 线碰撞阻止本领与重带电粒子的电荷数平方 成正比

D 线碰撞阻止本领与重带电粒子的能量E成反比

提交
重带电粒子

dE 4 z 2 e4 NZ (3 109 ) 4  2m0 v 2 2
( )col   ln( )  ln(1   )   
2

dx m0 v 2 (1.6 10-6 )  I  单位:MeV/cm


式中: z=带电粒子的电荷数;
e=单位电荷,1.610-19C; 注 :动能 单位要与 I 一
m0=电子的静止质量,g 致,加个转换系数,
v=带电粒子的速度,cm/s 6.23×105MeV/(g.cm2/s2)

N=介质中每立方厘米的原子个数;
Z=介质的原子序数;
NZ=介质中每立方厘米的电子数;
=相对速度,   v / c
I=介质原子各壳层电子的激发和电离能的平均值,MeV
对空气, I  8.6 105 对其他物质,I  1.35 105 Z 9
重带电粒子

dE z 2 NZ  2 m0 v 2 2
( ) col   ln( )  ln(1   )   
2

dx v2  I 

10
碰撞阻止本领随粒子能量的变化
β粒子
dE 2 e 4 NZ (3 109 )4   Em Ek  2  
2
( ) col  ln  2 2 
 
dx Em  2 (1.6 10-6 ) 2   I (1   )   单位:MeV/cm

式中: e=单位电荷,1.610-19C;
N=介质中每立方厘米的原子个数;
Z=介质的原子序数;
NZ=介质中每立方厘米的电子数;
=电子质量的等效能量,0.511MeV;
=电子或贝他粒子的动能,MeV;
β:相对速度,   v / c
I=介质原子各壳层电子的激发和电离能的平均值,MeV
对空气, I  8.6  105, 对其他物质, I  1.35 105 Z
11
2、轫致辐射

轫致辐射:带电粒子在原子核库仑场中被减速或加速,
其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变为连续谱的电磁
辐射。其能量损失称为辐射损失。
Bremsstrahlung

12
辐射阻止本领
 dE  z2Z 2
辐射损失:    2 NE
 dx rad m

其中: Z  吸收介质的原子序数;
z — 带电粒子的电荷数;
m  带电粒子的质量;
E  带电粒子的能量;
N  介质单位体积的原子个数。

在同一物质中,α粒子能量的辐射损失比能量相
同的电子约小107倍。
13
电子能量转变为轫致辐射的份额

(1)β射线入射厚靶: (2)电子束入射厚靶:

4
f  3.510 ZE m fe  1.0 10 4 ZE

式中: 式中:
f=入射β粒子能量转换为光子的份额; fe=入射电子能量转换为光子的份额;
Z=吸收介质的原子序数; Z=吸收介质的原子序数;
Em=β粒子的最大能量,MeV; E=电子的能量,MeV;

14
电子能量转变为轫致辐射的份额

例:32P的Eβmax=1.709MeV,在铅中,轫致辐
射的能量份额是多少?

解:32P的Eβmax=1.709MeV,
在铅(Z=82)中,
4
f
轫致辐射的份额为:   3.510 ZE m
3.5×10-4×82×1.709  4.9%

15
总阻止本领

总线阻止本领=碰撞阻止本领+辐射阻止本领

 dE   dE   dE 
 
     
 d l   d l col  d l  rad

总质量阻止本领=碰撞阻止本领+辐射阻止本领

S 1  dE 
 
   dl  ( ) ( ) ( )
S  S
col
 S
rad

16
总阻止本领
电子

临界能量Ec

2022/3/23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7
总阻止本领

(1)E<10MeV,主要是电离损失和辐射损失:
S 1  dE  1  dE 
    
   dl col   dl rad
(2)重带电粒子,辐射损失可以忽略
(3)电子的电离损失与辐射损失比例

(S )rad

ZE
式中:Z-物质原子序数;
( )
S
col
800 E-电子能量 (MeV)

( ) ( )
S
col
 S
rad
Ec 
800
Z
三、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1)重带电粒子,质量大,散射现象不明显。
-径迹比较直
(2)电子,质量小,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会引起散射。
-径迹弯弯曲曲 19
三、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1.重带电粒子

平均粒子行为

射程:带电粒子在某种物质中沿入射方向,从入射
点到最后被物质吸收所进入的最大直线距离。 20
粒子射程

(1)在空气(0℃,760mmHg)中,

R=0.56E E<4MeV
R=1.24E-2.62 4<E<8MeV
式中:R—射程,cm;E—能量,MeV

(2)其它介质中

Rm  0.56A1/3 R

式中:Rm—介质射程,mg/cm2;R—空气射程,cm;
A—质量数。
21
电子和β射线射程
电子和β射线射程(低Z材料中)经验公式
(1)最大能量为0.01~2.5MeV时,

R  412E 1.2650.0954 ln E

(2)最大能量大于2.5MeV时,

R  530E 106
式中:E-电子或β射线的最大能量(MeV);
R-在低Z材料中的最大射程(mg/cm2)

d  R/
22
四、比电离与传能线密度LET

 比电离:
单位径迹长度上产生的离子对数,又称电离密度。
(dE dl )col
S p ,i  ip/cm
W
 平均比电离:
E
S p ,i  ip/cm
WR

式中:E-带电粒子能量,eV;R-射程,cm。

α粒子在空气中的比电离约为104~7104 /cm
β粒子最大能量在0.05~2MeV时, S p, i  33 63E0.9
max

23
比电离

24
举例:重离子治癌

25
传能线密度
• 辐射生物效应与局部介质能量吸收的密集程度相关。
• 线碰撞阻止本领描述的是粒子通过电离激发损失的能量
可是,是否都授予了局部介质呢?

有些情况下,带电粒子一
次碰撞产生的能量损失很
大,其次级电子获得较大
动能(即δ电子)。

δ电子的能量没有授予局
部介质。

如何定义传递给局部介
质的能量损失呢?
传能线密度
传能线密度LET:(linear
energy transfer)
带电粒子的LET为:特定能量的带电粒子
在介质中穿行单位长度路程时,由能量转
移小于某一特定值Δ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
能量损失。
J/m或keV/m

Δ是能量截止值。Δ的取值,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所关心的局部介质的大小。通
常Δ以eV作单位。

Δ值:在水或软组织中,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直径约2nm)对应100eV;
小细胞(直径约1µm)对应6000eV。
传能线密度
• 传能线密度和线碰撞阻止本领的关系?

描述带电粒子的碰撞能量损失;
LET 描述带电粒子在局部介质内的能量
转移情况。

当 时,按定义
这时 =

只适用于描述带电粒子;
LET 还被用于描述非带电粒子。
传能线密度
各种不同辐射LET的径迹平均值
截止能量 𝑳∆ , 𝐓
辐射
∆,eV keV/𝛍𝐦
Co-60γ射线 ∞ 0.24
10000 0.23
1000 0.23
100 0.23
22MeV X射线 100 0.19
2 MeV 电子 100 0.20
200keV X射线 100 1.7
H-3 β射线 100 4.7
50keV X射线 100 6.3
2nm
5.3MeV α射线 100 43

29
传能线密度
同样吸收剂量下,是否LET越大,损伤越大?

• DSB是大多数生物学效应的基础。
• 对于X射线,单个径迹引发DSB的可能性很低,通常需要2条以上的径迹才能引发
DSB。因此X射线的生物学效能低。
• 在100keV/μm的电离密度下,电离事件之间的平均间隔正好与DNA双螺旋的直径(
2nm)一致。
• 对于非常致密的电离辐射(如LET为200keV/μm),能量出现了“浪费”。
30
为什么100keV/μm左右的LET是最佳的?
相对生物效能指的是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
可表征不同射线的辐射损伤能力

Overkill 效应
为什么100keV/μm左右的LET是最佳的?

如图所示,在100keV/μm的电离密度下,电离事件之间的平均间隔正
好与DNA双螺旋的直径(20Å或2nm)是一致的。该电离密度辐射产生
DNA双链断裂(DSB)的几率最大。
DSB是大多数生物学效应的基础。当属于稀疏电离的X射线照射时,
单个径迹引发DSB的可能性很低,通常需要2条以上的径迹才能引发DSB。
因此X射线的生物学效能低。
而另一种极端情况下,即非常致密的电离辐射(如LET为200keV/μm
)时,确实很容易导致DSB,但是由于电离事件相互之间靠在了一起,因
此能量又出现了“浪费”。
因为相对生物效能RBE是产生相同生物学效能的两个剂量之间的比值
,所以更致密电离辐射的RBE反而低于最佳LET辐射。更致密电离辐射只
是在每一条径迹上的效能与最佳LET辐射相同,但是就单位剂量的效能而
言,它要低于最佳LET辐射。 (c) (d)

32
(c (d
) )
学科前沿-IMPACT治疗中剂量和LET优化

背景:IMPACT是调强复合粒子放射治疗
,在一次治疗中使用两种或多种粒子种
类,优化病人的物理剂量和LET的分布。

主要工作:临床上对前列腺病例制定了
IMPACT计划。可达到目标体积(PTV)和
直肠的LET分别达到80 keV/μm和小于30
keV /μm以下,同时保持PTV的剂量在
2Gy左右。

结论:IMPACT可运用多种粒子治疗,能
够优化患者的剂量和LET分布,发挥带电
粒子治疗的潜力。

Inaniwa T, Kanematsu N, Noda K, et al. Treatment planning of intensity modulated


composite particle therapy with dose and linear energy transfer optimization[J]. Physics in
Medicine & Biology, 2017, 62(12).
单选题 1分

下列关于LET(传能线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MeVα射线的传能线密度大于2MeV电子的传能线密度

B 传能线密度小于等于碰撞阻止本领

C 同种带电粒子的传能线密度可能不同

D 传能线密度只适用于带电粒子

提交
传能线密度小结

1.传能线密度是为了表征粒子在局部介质转移能量的密集
程度而提出的一个物理量,不仅仅适用于带电粒子,还可
用于不带电粒子。

2.传能线密度与线碰撞阻止本领单位相同,关系是

3.相比于线碰撞阻止本领,传能线密度能更好的与生物效
应相联系。

4.相对生物效能随传能线密度增加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峰值大约在100keV/μm左右)。
内 容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高能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6
第二节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二、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其他过程

三、X、γ射线的衰减曲线

四、质量衰减系数、质能转移系数及质能吸收系数

37
一、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常见的作用机制(反应类型)是?

38
X、γ射线与物质作用截面与能量关系

1.反应的过程是?

2.截面特点?

3.能量转移如何?

光中子产生(光核反应):
• 巨共振
• 准氘核过程
• 光π介子产生反应

39
一、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子授予物质能量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 第一,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释出次级带电粒子,光子
的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
• 第二、次级带电粒子将通过电离、激发,把从光子那
里得来的能量授予物质。

问题:
对于不同的反应,多少能量转移给了次级带电粒子?

40
一、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光电效应 在光电效应过程中:
:入射X射线能量
= , ,
代表 层电子结合能
求:光电子能量 为多少?

Ee=h-Bi

思考: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
的能量是不是就是 𝑒?

次级电子是不是只有光电子?

41
光电效应
第 II 阶段: 特征X射线
激发态退激
俄歇电子

次级电子(光电子、俄歇
入射光子的能量 电子)的动能
特征X射线的能量
入射光子的能量为hν , 特征X射线的能量为 δ
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 = hν - δ
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占初始光子能量的份额
= (hν – δ) / hν = 1 - δ / hν 42
单选题 1分

The K-shell binding energy for Tin (Z=50,A=119) is 29.2


keV.
(c) Given the mean energy emitted from the atom by K-
fluorescent x-rays is 19 keV and the photoelectron is
ejected from the K-shell, what is the fraction of
photon energy transferred to the secondary electrons
after photoelectric absorption by a 40-keV photon?

A 52.5% C 27%

B 47.5% D 不理解
E 不会算
提交
光电效应

原子的光电效应微观截面:

7
1  2
单位:cm2
h<<m0 c2时, st  Z5  
 h 
h>>m0c2时, 1 
st  Z5  Z-介质的原子序数
 h 

光电效应的几率与原子序数 Z5成正比;
光电效应的几率与光子能量h或h3.5成反比;
低能光子与高原子序数物质作用,光电效应占优势;
光电效应主要发生在K层及L层电子。 44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线衰减系数: t  s t n 单位:cm-1
(光电宏观截面)
7
1  2
光电效应截面: st  Z  
5
单位:cm2
 h 

NA
原子密度: n 单位:cm-3
MA

45
康普顿效应

2. 康普顿效应

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46
康普顿效应
h
散射光子的特性: h ' 
1   (1  cos  )

式中:α=h/mc2
h
(1)=180o时,散射光子能量最小:(h ' ) 
1  2
min

电子能量最大(康普顿边沿):

(2)当α>>1时,=90o,散射光子能量约为0.511MeV;
=180o,散射光子能量约为0.25MeV;
47
康普顿效应

反冲电子的特性:

( )
能量关系: −h =h
( )

角度关系:

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 =E
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占初始光子能量的份额 = E / hν

48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线衰减系数: s  s c n 单位:cm-1

康普顿效应截面:
8 2
hv << m0c 2 s C  s th   Zr02  Z(barns)
3 3
2 m0 c
2
2hv 1 单位:cm2
hv >> m0c 2 s C  Z  r0 (ln  ) ( barns )
hv m0 c 2 2

NA
原子密度: n 单位:cm-3
MA 49
电子对效应

3. 电子对效应

入射光子的能量 hν

思考:
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是多少?
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所占的份额是多少?
50
电子对效应

3. 电子对效应

入射光子的能量 hν
hv + + (原子核场情况)

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 =hν – 2mc2


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所占的份额
51
= (hν – 2mc2) / hν = 1 - 2mc2 / hν
电子对效应
电子对效应截面:

贝特公式:(每个原子)

式中:汤姆逊系数, 8 )( )

(1)电子对效应截面与Z2成正比;
(2)与光子能量的对数成正比;
(3)正、负电子的角分布随光子能量的增加趋向前方。
52
电子对效应

电子对效应线衰减系数: k sk n 单位:cm-1

电子对效应截面:
单位:cm2

原子密度: NA
n 单位:cm-3
MA

53
二、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其他过程

1. 相干散射
光子作为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劳厄(Laue)发现
X射线的相干散射现象。
瑞利散射是入射光子和束缚较牢固的轨道电子发生
的弹性散射过程(也称为电子的共振散射);
在0.0005~0.2MeV,相干散射主要是瑞利散射。
2
s R  Z (h )
2

截面与Z2成正比,并随能量增大而急剧减小;
低能时不可忽略,小角度散射。
54
光子能量不变。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其他过程

2. 光核反应
光核反应:光子与原子核发生反应,有阈能。
常见的光核反应:
(γ,n)、 (γ,p)、 (γ,2n)及 (γ,pn)等
典型的光核反应阈能(MeV)

55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其他过程

光核反应的特点:
(1)存在阈能,光核反应截面存在巨共振峰;
(2)光子能量达20~30MeV时,可能发生(γ,2n)、
( γ,pn)、( γ, α)反应,但截面极小;
(3)所有光核反应的截面的最大值不超过康普顿效应和
电子对效应截面的5%;
(4)光核反应会产生中子,还可能会产生放射性核素;
12
例如: 6 C(g , n) C
11
6

(5)光中子需要特殊注意防护。
56
三、X、γ射线的衰减曲线

57
四、质量衰减系数、质能转移系数
及质能吸收系数
1. 质量衰减系数 /
线衰减系数 : 光子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距离时,平均发生总的相互作
用的概率。

 =t +s +s coh +k 单位:cm-1

式中:-线衰减系数,cm-1;t-光电线衰减系数;sc-康普顿线衰减系数;
scoh -相干散射线衰减系数;k-电子对线衰减系数。

质量衰减系数 /:

 t s s coh k
= + + +
     58
质能转移系数

2. 质能转移系数 tr /

线能量转移系数tr: 穿行单位距离,光子转移给带
电粒子的动能占总能量的份额。
( ) ( )cm-1

质能转移系数 tr /:


( ) ( ) cm2/g

其中δ代表光电效应后发出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
E代表康普顿效应后的反冲电子能量 59
例题
The K-shell binding energy for Tin (Z=50,A=119) is 29.2keV.
(a)what is the energy (in keV) of the photoelectron ejected
from the K-shell in tin by a 40-keV photon?
40 keV – 29.2 keV = 10.8 keV
(b) The atom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t) for tin is
3.7010-21 cm2/atom at 40-keV. What is the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t/) (in cm2/g) ?

t/ = at (NA/M) = 3.7010-21 cm2/atom  6.021023/119 atoms/g = 18.72cm2/g.


(c) Given the mean energy emitted from the atom by K-
fluorescent x-rays is 19 keV, what is the mass energy
transfer coefficient (ttr/) (in cm2/g) ?
(ttr/) = (t/)[( h- hK)/h] = 18.72cm2/g[(40-19)/40] = 9.8 cm2/g 60
质能吸收系数

3. 质能吸收系数 en /
光子转移给带电粒子的能量有多少沉积在物质中?
有一部分会由于轫致辐射损失掉。

en tr
质能吸收系数 en /:  (1 g)
 

式中:g-次级电子由于轫致辐射而损失的能量的份额
61
质能吸收系数

来源:NIST

https://physics.nist.gov/PhysRefData/XrayMassCoef/tab3.html
62
质量衰减系数和质能吸收系数

4. 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和质能吸收系数

   
=( )11 +( )22 +……+( )ii
   
式中: i-元素 i 的重量百分比。

质能吸收系数表达式与此类似。

63
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小结

物理量 符号 物理含义
 描述单位质量厚度上,入射光子
质量衰减系数
 强度减弱的特性
 tr 描述单位质量厚度上,入射光子
质能转移系数  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份额
en 描述单位质量厚度上,次级带电
质能吸收系数  粒子沉积的能量份额

64
内 容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高能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5
第三节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与原子核作用;
 不同同位素截面相
差很大;
 对中子能量敏感。
中子的分类

67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一、 非弹性散射
二、 弹性散射
三、 辐射俘获
四、 其他核反应
五、 能量的转移

68
中子与物质作用类型

中子几乎不与电子相互作用,只能与原子核相互作用

非弹性散射,如:快中子与重介质
散射

中子 弹性散射,如:快中子与轻介质

吸收: 辐射俘获、核反应

思考:中子防护常用重轻重或轻重材料搭配,为什么? 69
一、非弹性散射
A
X  01n ® ( A1 X )* ® ( ZA X )*  01n
非弹性散射反应式: Z Z

¯
A
Z
X g

(1)直接相互作用(10-22~10-21s);
(2)形成复合核(10-20~10-15s);
(3)靶核发出动能较低的中子;
(4)靶核处于激发态;
(5)靶核释放若干光子退激。

靶核的内能发生了改变
70
非弹性散射
非弹性散射的特点:
(1)要克服最低的激发能级,所以存在阈能;
𝑀 +𝑀
𝐸 =𝐸
𝑀 其中Er是靶核的第一激发能,MN和Mn分别是反冲核和中子的质量。

(2)第一激发能越低,越容易发生非弹性散射;
• 重核的第一激发能约100keV;
• 轻核的第一激发能约几MeV(如氧 6MeV)

(3)每发生一次非弹性散射,中子损失很大一部分能量
(4)伴随γ射线
例:屏蔽层掺入重元素或用重金属与减速剂交替屏蔽
(重元素作用:中子减速、吸收γ射线)
71
二、弹性散射

图4. 中子的核反冲示意图

 散射后中子能量?
 反冲核的能量?
72
弹性散射
实验室坐标系下,单次碰撞后能量比:
和入射中子能量无关
E n' A 2  2 A cos  c  1

En ( A  1) 2
散射角:可取0~

式中: En 、En’— 碰撞前后中子的能量; A—原子核质量


数; θc—质心系散射夹角。

2
θ取180度时,散射中子 Emin  A 1 
  
能量最低, E1  A 1 

与氢(A =1)相撞,中子能量可以全部转移给氢核。
73
单选题 1分

1MeV 中子与氢核发生一次弹性碰撞,平均能量损
失是()

A 1MeV

B 0.5MeV

C 0.25MeV

D 无法计算

提交 74
弹性散射

1
平均能量损失: DE  (E1  E2 )  (1  )E1
2

DE 1
 (1   )
E1 2

DE 1
例:氢核,A=1   50%
E1 2

石墨,A=12 DE
 0.142  14%
E1

铀,A=238 DE
 0.0085  0.9% 75
E1
弹性散射
快中子能量从E1降到En,所需的平均碰撞次数:
x  D ( ln E )  ln E1  ln E2
E1
ln (A 1)2  A 1 
En x  1 ln  
N
x 2A  A 1 
平均对数能降:每次碰撞中子能量的自然对数
的平均变化值
三、辐射俘获

• 辐射俘获: (n,γ)反应

77
辐射俘获

特点:
1
0
n X ®(
A
Z
A1
Z
X) ®
* A1
Z
X g

( 1)反应截面与中子能量有关,低能区除共
振峰外,一般服从1 / E 规律;
( 2)反应形成的核素一般是放射性的,也有
稳定核;
( 3)不同核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变化很大,
氙:2.65106靶,镉:19910靶,氧-18
只有10-4靶。
78
辐射俘获

79
四、其它核反应

1. 发射带电粒子的核反应
7
Li    2.79 MeV(6.1%)
10B+n 7
Li    2.81MeV(93.9%)

7
Li ® Li  0.478MeV
7

6
Li+n ® H    4.786MeV
3

中子防护中常用镉、硼、锂作吸收剂

80
学科前沿: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Thermal neutron E=1.47 MeV

particle

B-10
ELi-7=0.84 MeV

Li-7 g-ray

徐笛, 张玉财, 周琪怡,等. 肿瘤硼中子俘获治疗的理论基础与近期研究进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 41(01):74-77.
其它核反应
2. 裂变反应
裂变反应: (n,f)反应
易裂变同位素:233U,235U,239Pu,241Pu
可裂变同位素:232Th, 238U,240Pu

U  01n ® Az11 X  Az22 X   01n


235
92

放出约200MeV的能量 82
其它核反应

3. 多粒子发射

中子能量大于8~10MeV时,复合核发射多个粒子

(n,2n)、(n,np)

83
五、中子的能量转移系数
中子与光子类似

tr /    N L    LJ ( En )  s LJ ( En ) (   En )


L J

式中, s LJ ( En ) 是能量为 En 的中子与第 L 种原子核发生第 J 种过程的原子截面;

 LJ ( En ) 是相应过程中,中子向次级重带电粒子转移的动能;NL 则是单位体积物质中第 L

种物质的原子(核)数。 线能量转移系数=原子密度x微分截面x能量转移份额

对中子而言 tr /  和 en /  什么关系?

tr /   en / 
84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小结

• 中子和物质主要作用包括散射和吸收(非弹性
和弹性散射、辐射俘获、核反应等)
• 中子防护常用重轻重或轻重材料搭配。
– 第一层重材料是利用非弹性散射使中子减速
– 轻材料:含氢材料(慢化)和中子吸收材料(如硼
、锂),如含硼聚乙烯
– 最后一层重材料吸收γ射线

85
内 容

第一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高能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6
第四节 高能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磁簇射(Electromagnetic showers):

Electromagnetic shower observed in the


ICARUS LAr drift chamber during the
technical run with cosmic rays at
Pavia, summer 2001.
87
电磁簇射
轴向描述
辐射长度X0:
指高能电子由于轫致辐射损失其能量,当其平均能量减小
到原初能量的e-1时所通过的介质平均厚度。

X0 
716.4A
(g cm2 )
( ) (
Z Z 1 ln 287 Z )
簇射发展:

( bt )
a1
t  x X0 dE ebt
 E0 b
y  E Ec dt G ( a)

800 ( MeV )
Ec  88
Z 1.2 Particle Data Book 2006
电磁簇射
径向描述:
莫里埃(Moliere)半径
 Es  4 2
RM  X 0   Es  me c  21.2MeV
 Ec  

89
电磁簇射

• 常见材料中的关键参数值

90
电磁簇射

91
强子簇射

强子簇射(Hadronic showers):

微观物理过程非常复杂
强子簇射

次级粒子种类多:p、n、、0、K
次级粒子衰变:
、K®,射程远
0®两个光子,前向性强,引发电磁簇射
不同能量的强子导致的簇射成分不同
强子簇射
吸收长度
原子核质量数
A
l0 
N as I
阿伏伽德罗常数 非弹性散射截面

铁: 131.9g/cm2(或16.8cm)
铅: 194 g/cm2(或17.1cm)

强子簇射有模拟程序包 Cosmic ray air shower created by a 1TeV proton


GHEISHA、FLUKA、GEANT hitting the atmosphere 20 km above the Earth.
The shower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AIRES
package.
94
强子簇射

95
电磁簇射和强子簇射(小结)
The symmetric cascades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s of high energy electron and
proton accelerators have interest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oth are the result of a multiplying “shower”:


The EM cascade produces a hadronic cascade,
the hadronic cascade produces an EM cascade.

But the symmetry is not complete:


the EM cascade is much shorter and less penetrating, and
thick shielding is governed by the hadronic one.
From:Alberto Fasso
虹与霓

祝愿大家无论何时都能保留一份体会美的心情! 97
本章小结
1.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是辐射屏蔽、辐射探测
和辐射剂量学的基础。

2.在物理过程中理解物理量与系数!注意体会
能量的转移。

3.重点是各个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 S Scol Srad
S LET
μ/ρ μtr/ρ μen/ρ
98
本周作业
1.某实验测量得到伽马射线通过铅吸收体后的衰减情况如下表,
请计算质量衰减系数和伽马射线能量。

铅厚度 0 2 4 6 8 10 15 20 25
(mm)
计数率 1000 880 770 680 600 530 390 285 210
(cpm)

2. 计算下列伽马射线的康普顿边沿:
(1)Cs-137衰变产生的662keV伽马射线;
(2)Co-60衰变产生的1332keV伽马射线。 99
本周作业
3.试估计2.5MeV的快中子在石墨中经过多少次弹性散射后能量
变为原来的0.1%?

4. 附加题:
试分析BNCT治疗肿瘤病人时,其剂量由哪些部分组
成?准确评估治疗剂量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参考资料:推荐 IAEA1223报告中P29-P35,以及P275:
Annex 9 Dose Reporting一节)

100
谢谢!

101
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