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感悟生命 單元九 文言選讀(三)

單元九 感悟生命──文言選讀(三)
閱讀堂課紙 1 文言選讀《論語八則》 《論語》
學習重點
閱讀 學習閱讀文言文。

文言語譯練習
試把課文譯成白話文,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

課文 語譯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 孔子說:「 富裕 和有地位是人人所嚮往的;但如


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 果不是以正當的方法獲得它,君子是不會安於這種生
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活的。 貧困和低賤 是人人所厭惡;但如果以不正當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 的方法擺脫它,君子是不會去擺脫它的。如果君子
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 拋棄了仁德 ,又怎能樹立君子的名聲呢?君子沒
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 有任何時間違背 仁德 ,在窘迫的處境之下、顛沛流離
必於是。」(《里仁》第四) 之時,仍然與 仁德 同在。」

子曰:「賢哉,回也!一 孔子說:「 多麼有德行啊 ,顏回! 一竹筐飯


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 ,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裏。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
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 愁苦,顏回卻不改 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 。多麼
哉,回也!」(《雍也》第六) 有德行啊,顏回!」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 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要求 飽足 ,居住不要求


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舒適 ,做事 聰明敏捷 ,說話 小心謹慎 ,能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 接近有道德的人來 匡正自己的缺點 。這樣就
已。」(《學而》第一) 可以說得上是好學了。」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 孔子絕對不存在四種心思: 不臆測他人 ,不


固,毋我。(《子罕》第九) 絕對肯定, 不固執己見 ,不存有私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孔子說:「三個人同行,當中必定有(在某方面)
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 可以做我 老師 的人。我選擇他們的 優點 去學習,看
善者而改之。」(《述而》第 出他們身上的缺點就 引以為戒 ,或 加以改正
七) 。」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 子遊向孔子請教 孝道 。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


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 道,就是說 養活父母 。就算是狗、馬也能夠得到人
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 的飼養。如果對父母沒有敬愛之心,那麼養活父母與
乎。」(《為政》第二) 飼養狗、馬 有甚麼不同呢?」

© 牛津大學出版社 1
感悟生命 單元九 文言選讀(三)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路問:「是否聽到了就去做呢?」孔子說:「還有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 父兄 在,怎麼能聽到了就做呢?」冉有問:「是否聽到
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 了就去做呢?」孔子說:「聽到了就去做。」公西華說:
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仲由問是否聽到了就去做?您說還有父兄在;冉求問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 是否聽到了就去做,您說聽到了就去做。我感到  疑
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惑  ,大膽來問個明白。」孔子說:「冉求總是  退縮
求也問:『聞斯行諸?』子 ,所以我要 鼓勵他前進 ;仲由 膽子大,敢作
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 敢為   ,所以我要
問?」子曰:「求也退,故進   勸戒他退縮 。」
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進》第十一)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 孔子對顏淵說:「受重用時,就把主張 實踐出來


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 ;被捨棄時,則(將它們) 藏在身上 ,只有我和
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 你能這樣。」子路說:「如果您去率軍打仗,會找誰共
誰與?」子曰:「暴虎馮河, 事?」孔子說:「 徒手與老虎搏鬥,徒步涉水渡河
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 ,死而不後悔的,我是不會與他共事的,必須是 恐
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懼和謹慎 地對待事情, 善於謀劃而能做決定
(《述而》第七) 的人,我才與他共事。」

段意與主旨
試寫出課文中各意義段的段意,然後歸納段意成主旨。

段落 段意

1 說明君子應循正當的途徑獲取 富貴 ,擺脫 貧賤 。

2 讚美顏回 有修養,能安貧樂道 。

提出君子不追求 舒適飽足 的生活、小說話多做事、 向有道德者


3
學習 等特質。

說明孔子認為要避免 憑空臆測 、 絕對肯定 、 固執己見 、


4
存有私心 四種做人處事的態度。

說明要以不同的人為師,學習 他們的優點 ,避免 犯上他們的錯


5
誤 。

6 說明孝敬父母,不但 要供養他們 ,而且要 尊敬他們 。

7 通過兩個學生提出 「是否聽到就去做」 的問題,孔子因應兩人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
感悟生命 單元九 文言選讀(三)

的性格分別 給予鼓勵 和 予以壓制 ,表現他 因材施教 的教


學方式。

指出人應知所進退,並說明為人處事要 有謀略 ,不要 有勇無謀


8

主旨:本文記錄了《論語》中的八則內容,主要從 修身、學習、孝道和處事 等方
面說明孔子 安貧樂道、擇善而從、敬愛父母 的主張, 因材施教 的教
學方式,以及知所進退,不能 有勇無謀 的處事態度。

© 牛津大學出版社 3
感悟生命 單元九 文言選讀(三)

課文總結圖
以下是《論語八則》中孔子的見解,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

君子應該以 正當的方法 追求富貴和摒除貧困,即使


在 緊急關頭、顛沛流離 時,也不能忘 仁 。

顏回是有賢德的人,雖然只有 一竹筐飯和一瓜瓢水
,住在 簡陋的巷子裏 ,別人都為他三餐不繼而 擔
憂 ,但他卻能 自得其樂 。
修身

君子不看重 安逸舒適 的生活,做事 聰明靈敏 ,說話


謹慎小心 ,並接近有德行的人來 糾正自己的缺點 。



語 人要摒除四種不良的態度: 憑空臆測 、絕對肯定、
八 固執己見 、存有私心。

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作為 學習對象 / 自己的老師


學習 ,因為 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借鑒他們的缺點,
避免犯錯 。

子路和冉有問孔子:「是否聽到了就去做呢?」孔子按照二人不
同的 性格 給了不同的答案。子路敢作敢為,孔子叫他
不要聽了就去做 ;冉有退縮,孔子便叫他 聽了就要
教學方式
去做 ,體現了孔子 因材施教 的教學方式。

© 牛津大學出版社 4
感悟生命 單元九 文言選讀(三)

孝的意義是除了要 供養父母日常所需 外,還要


《 孝道 敬愛父母 。否則養活父母就跟 飼養狗、馬 沒有甚
論 麼不同。



處事 行軍時,不要與 有勇無謀 的人共事,要與 善於出謀


獻策、處事果斷 的人共事,才能成功。

© 牛津大學出版社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