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经济学原理第15周案例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要求:请仔细阅以下案例并深入思考,写一个一面A4纸以内的Memo,并于本周
六(6月8日)晚上24点前发送给相应的小课助教。

思考题:
凯恩斯和哈耶克主要的争论点是什么?你认为世界范围内凯恩斯的理论比哈耶
克的理论更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辩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下滑,经济形势不
明朗。你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奉行凯恩斯主义大举干预经济,还是借鉴哈耶克的
智慧给市场更多机会?
说明:思考题仅作为参考,可以就某个或某几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或者提出自己认为重要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分析。独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
者发表独到深入见解的memo,方能获得高分。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政府何去何从?
《经济学人》2013年9月28日 译者:柯荆民

经济学家是一群爱争论的动物。在金融危机前,大多数人认为:财政刺激
已经过时;货币政策能够熨平经济周期,而政府增加支出或减税以对付失业的
方法,只会把事情搞砸。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种看法已经改变。
如何从本本出发,经济学家还存在疑虑,而经济的快速崩溃,让政府不得
不采取行动。2009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许多国家推出了“天量”税收减免和
额外支出方案。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俱乐部G20,成员国的刺激平均达到了GDP的
2%。2009年,奥巴马任职总统的首要措施,就是签署《美国复兴和再投资
法》。这是一个总额达831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几乎占了当年GDP的6%,绝大
部分会在接下的三年内花出。
凯恩斯的拯救
刺激计划支持者灵感的来源是凯恩斯。凯恩斯的信徒们断言,当储蓄过多
时,衰退出现,因为,当太多的人愿意储蓄而太少的人想投资时,包括人工在
内的资源就会闲置。企业和家庭储蓄过多的原因,可是是财务上的不确定,也
可能是急于“去杠杆”――减少债务和资产的比率。
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利率来抑制储蓄和鼓励借贷,以刺激经济
长。但是,在2009早期,即使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将其主要利率几乎降
至0,也作用甚微。一些学者认为,尽管利率很低,高负债成为人们借入他们想
要的数额的最大阻碍。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弥补企业和家庭的消费乏
力,通过多借和多花(或者少征税),以让过多的储蓄发挥作用。
由于“乘数”效应,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财政刺激会特别有效。举一个例
子,花一美元建铁路,会变成建筑工人的工资。这名建筑工人在杂货店购物,
就增加了店主的收入。这名店主自己也可能去购物,如此循环下去。这样,每1
美元的刺激,就可能导致2美元的产出–乘数为2(乘数也可能适用于政府的削
减,放大了GDP的减少数量)。这样,政府就能以少量的财政成本,产生巨大
的经济效果。
当政府已有额外的成本时,刺激计划尤为需要。从2007年至2010年,发达
国家总债务额与GDP的比率急剧上升,从平均74%至101%。在英国,公共债务
从GDP的44%升至79%,而美国也从GDP的66%升至98%。希腊上升40个百分点,
达到了GDP的148%(见表1)。希腊的赤字如此之高,以致在希腊政府公布这个
数字后,引发了对南欧国家公共财政的信任危机,甚至欧元的存活都受到置
疑。
刺激不是导致债务巨增的主要原因。公共财政最大的拖累,来自由于低利
润和高失业导致的税收锐减。财政购买增加了财政支出,如同自动稳定器――
当经济衰退来临时,失业救济等措施自动地提高了支出,从而刺激了需求。据
IMF估计,自2008年以来,政府债务增加的60%来自突然减少的收入,超过刺激
和购买成本二者之和的二倍。
2010年,经济增长恢复后,一些政治领袖认为,到了削减公共支出的时候
了。另外一些政治领袖则认为,经济复苏还过于脆弱,所以还不能有任何紧缩
的想法。无疑,财政整顿(即削减开支和增加税收)最终是需要的,但是对于
何时开始,还存在争议。
英国迅速走向节制,于2010年结束了刺激计划,并且计划进一步削减。从
2010年至2011年,政府逐步减小了其“结构性”预算赤字,调整其周期成本二个
百分点,并准备在2012年和2013年进一步调低(译者注:周期性成本指一国财
政赤字中因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部分。例如,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税收下
降及福利支出上升,财政赤字会趋于恶化。经周期调整后后的财政赤字剔除了
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的影响)。随着危机蔓延,几个南欧国家不得不进行进
一步的削减。但是,美国却进一步提高支出,给先前的刺激计划增加了税收优
惠。结果是,美国的结构性赤字下降得很慢(见表2)。
关于政策的争论取决于二个不确定性:一个是乘数的大小。怀疑主义者认
为,乘数并不大,所以无论是刺激还是节省,都不会对产出或职位数量有太多
影响。他们认为,刺激只是吸走了可能被私人企业使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
企业和家庭可能将其所得进行储蓄,而不是花掉来促进经济,因为企业和家庭
会认为,政府的“善举”是暂时的,税单会随时会恢复。
凯恩斯者对于此类担心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在存在高失业和私人部门对
于贷款的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政府对私人活动形成“挤压”的风险是很小的。事
实上,在“资产负债表萧条”时,负债的家庭因下降的资产价格所迫,会快速支
付借款,所以通过财务刺激来提高收入,会加速财务调整。这样,可以导致更
快的经济复苏。
另一个问题是,在不伤及经济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能够承担多少债务?通
常情况下,随着公共债务增加,贷款人会要求挥霍的政府支付更高的利息。这
样,会产生对所有人都高的利息,阻碍经济增长。但是,刺激计划的支持者认
为,经济下滑里,利率较低,此种情况下,没有理由担心债券市场里的要求提
高利率者。
无可避免,学术上充满了争议。哈佛大学的Carmen Reinhart 和Kenneth
Rogoff 发表了一篇经常被引用的论文。在论文中,他们认为:如果政府债务达
到GDP的90%,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随后的研究也证明了经济增长和债务的负
相关关系,尽管数字不总是90%。哈佛大学的Alberto Alesina和高盛Silvia
Ardagna的研究表明:“财政正确”,尤其是减少开支而不是增加税收时,确实能
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者不赞成上述结论。他们指出:缓慢的经济增长可能是高负债的原
因,而不是其症状,而Alesina先生的“增长性节省”不过是白日做梦。他们观察
到,在过去,产生此种情况的条件不同:如政府借贷吞噬了宝贵的信贷资源,
将私人企业的借贷利率拉高,较低的赤字可能会降低利率,并引发投资热潮。
但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利率已经很低,问题在于过度的储蓄。
凯恩斯者断言,更重要的是,在糟糕的下滑过程中,乘数比平常高得多。
西北大学的Lawrence Christiano, Martin Eichenbaum和Sergio Rebelo的研究表明:
在利率为零的情况下,乘数可能比2高一些,因为在此情况下,人们比平常得到
更大的刺激去进行消费,而非储蓄。其他研究发现,金融危机会抬高乘数。
Larry Summers(Obama刺激计划的设计师)和加州大学的Berkeley认为:考虑到
延长的失业成本,在长期衰退过程中,刺激应该是值得的。
时间给出了答案。去年年初,McKinsey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美国,财
务去杠杆比英国和欧洲快多了。同样是去年,IMF发布了一份经济预测的分析报
告,认为:节省对增长的损害比人们预想的要大。IMF得出的结论是,政府计划
的削减越大,对其预测的增长就越低。对于每次支出的削减,乘数大概是研究
人员起初设想的2倍。自2011年至2012年,西班牙的节省,减少了政府的结构赤
字大于2个百分点,但是,削减将经济推入了衰退。事实上,政府的净借款反而
上升。
今年4月,来自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动摇了Reinhart-Rogoff的发现,即当
债务达到GDP的90%时,增长锐减。经证明,错误的分析和存在争议的数据选择
得出了此结果。债务达到何种程度会伤害经验增长,以及此种看法是否为经验
法则,经济学家还没有达成一致。
但是,这不意味着高涨的公共债务不值得担忧。新的研究表明,负债少的
政府更有可能通过刺激来促进增长,可能是因为负债少的政府认为自己能够偿
付得起。可能还可以负债更多(日本的政府债务现在是GDP的245%),但是,
就某种意义而言,太多的赤字会产生债务危机。对于一个国家信用的担心,会
让债权人要求更高的利率,这样加剧了债务人的困境。
债券市场何时发生转变,取决于一系列因素。被视作安全港的经济(如美
国和瑞士)有更多的回旋空间-- 经济突变减少了它们的借贷成本,而不是增
加。如果大部分债权人都是本国人,如日本,也是有用的。因为对债权人的支
付有助于发展本国经济。
如果债务以一个政府不能控制的货币标明,更容易发生恐慌,因为在此情
况下,中央银行不能担任最后贷款人的角度。比如,对于欧洲中央银行是否会
担当这种角度的不确定性,推动了欧债危机。极端的对于政府债券的购买,会
增加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心,原因是这种做法会导致借贷成本升高,因为债权人
会要求通货膨胀风险补偿。但是,在金融危机中,经济是如此脆弱,中央银行
对于政府债券的购买,被证明是对投资人的进行“打气”,而非增加其担心,部
分原因是因为恐慌减少,违约风险降低。
最后结算的日子可能比看起来要近。银行失败后,很容易将债务负担从“温
和”转向“崩溃”。基于金融危机后,政府对于银行债务的估计,在危机前,爱尔
兰商业银行的资产膨胀至GDP的600%;冰岛的债务从2007年GDP的5%狂增至
2012年的117% 。
削减时机
简而言之,节省仍然值得重视。但是,重视达到什么程度呢?一些经济学
家认为,应该削减支出,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税收也会起作用。
二种作法都有成本。对收入征税,可能扭曲劳动市场;而消费税会产生通货膨
胀,产生相反的货币政策效果。但是,相比以上作法,削减支出更不受欢迎,
而且还会加重不平等。
但是,这去几年的经验表明,转向节省的理想时机,应该是经济能够承受
的时候。当然,不是所有的政府有这个奢侈。在条件许可时,节省计划越可
信,国家就有更多的空间来摆脱债务。比如说,希腊不能再延迟削减,因为它
已经无法再靠借货来弥补赤字缺口。IMF建议,有更多空间的国家应该制定削减
赤字计划,以在从长期角度内稳定其债务。凯恩斯说得好:节省的时机,是繁
荣,而非衰落之时。

哈耶克到底与凯恩斯论战了什么?
——哈耶克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专论之四
韦森
【内容提要】哈耶克认为,凯恩斯所提出的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来实现充分就业

的经济学主张,在本质上是一种亡命徒式的政策。这不但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且在长期会

使失业更加严重。

在上一篇专栏文章中,我们粗略地介绍了哈耶克与弗里德曼在货币理论上的分歧。如

果说哈耶克对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的商榷还是学理上的和比较友善的话,他与凯恩斯

的论战,尤其是在通胀问题上的论战,就多少有点情绪化了。当然这样说并不否认他与凯

恩斯的论战,主要还是学理和政策主张导向上的。

从源头上来看,最早哈耶克在1929 年撰写了“储蓄的‘悖论’”一文,英文稿在发表

在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人》杂志1931 年的五月号上。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并没有提

到凯恩斯的名字,但它的观点却被罗宾斯认为可能是针对凯恩斯正在形成理论进行反击的

最有力武器。凯恩斯曾认为,过度的储蓄是商业周期的根源,照他看来,英国当时的问题
就是储蓄太多,而消费不足,导致英国经济多年萧条。哈耶克在“储蓄的悖论”一文中则

提出,商业周期的根源在于资本的过度投资拉长了生产的周期,而不是储蓄过多。这一观

点深为罗宾斯所折服,从而邀他去伦敦经济学院开设了一系列讲座,并随后说服学院给了

哈耶克一个讲座教授的教职。

从凯恩斯的思想渊源来看,他的货币理论和米塞斯和哈耶克一样,都曾受过瑞典经济

学家魏克塞尔影响,因而开始他对米塞斯和哈耶克的观点还是蛮欣赏的。譬如,在1926 年

出版的《货币论》中,凯恩斯就曾两次提到哈耶克,说“在德国和奥地利正在形成一个思

想流派,这个学派可以被称作为魏克塞尔学派。他们提出的银行利率对储蓄与投资之间均

衡的关系,以及这种均衡对信用周期的重要性,和本书的理论相当近似”。在一个注脚

中,凯恩斯还友善地说:“可惜,当这些学者(指米塞斯和哈耶克——韦森注)的著作到

我手里的时候,我已经写完这本书要去付印了。如果这些学者的书能够在我思想发展的较

早时期到我手中,同时如果我的德文不是如此差,我会更多地参考这些学者的研究”。

尽管凯恩斯一开始表示对米塞斯和哈耶克货币和商业周期理论比较欣赏,但是在1931

年《经济学人》秋季号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对凯恩斯先生的货币纯理论的反思”书评

中,哈耶克却较强烈地批评了凯恩斯的主要著作《货币论》,指责凯恩斯“完全忽略了魏

克塞尔理论的一般理论基础”。哈耶克还用了一些带有情感性的词语来评论这部著作,说

“《货币论》很显然仅仅是知识急速发展中的一个转瞬即逝的表达,无非只是一个尝试而

已,任何对它的高估都欠公平……”;“对欧洲大陆的经济学家来说,这种研究方法并不

如作者所认为的那样新颖……”;“他的表述艰涩难懂,不系统,也不清楚……”,等

等。

读到哈耶克的这些评论,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凯恩斯先生当然大光其火。凯恩斯曾私下

批注说:“哈耶克在读我的书时,根本就没有怀着善意,而作者有理由期待读者的一定程

度的这种善意。在他能做到这一点之前,他不可能明白我的意思,或弄清我到底是否正

确。他显然是对我吹毛求疵,但我搞不懂他这种情绪的原因何在”。在这种判断下,在

1931 年回应哈耶克对他的商榷的文章中,凯恩斯也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反过来嘲笑哈耶克

的《价格与生产》是一本“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大杂烩”。

其后,哈耶克又在一系列文著中继续与凯恩斯商榷。譬如,在凯恩斯的《通论》出版

后,哈耶克在他1939年出版的《利润、利息和投资》一书中,就批评凯恩斯提出的利用扩
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就业的做法:“当然,从来没人否定利用扩张货币的手段能迅速增

加就业,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但必须加以说明的是,仅仅

利用这种手段创造就业,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用这种手段创造就业,等于是让经济波动

永无止境”。接着,哈耶克还补充强调说:“利用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实现就业最大化的目

标,在本质上是一种亡命徒式的政策,只有这类人才会在短暂的喘息中毫无损失地获得一

切”。

对于这场论战,哈耶克的一位传记作者考德威尔(Bruce Caldwell)曾评价道,故事

始于一声巨响,但终于一声叹息:“巨响是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这次交锋使二人都受

了轻伤,但也让专业圈的人士注意到了他们各自的模型,结果两人都受到了诸多批评。他

们各自的反应是回去构思自己更大的模型。凯恩斯率先完工了,结果便是《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1936)——自《国富论》以来经济学家写出的最出名的著作。哈耶克直到

1941年才完成了《资本纯理论》”。很显然,尽管哈耶克经历了大约7年才写出了这部400

多页专著,但仍然是一部“未完成交响曲”,且后来在国际经济学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到现在笔者真不敢说世界上有几位经济学家认真读过这部艰涩难懂的著作。就此而论,

尽管目前我们还不敢断言是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主要促成了凯恩斯写出《通论》这部20

世纪影响最大的著作,但我们今天至少可以断定这是促使凯恩斯写作这部著作的原因之

一。

20世纪40年代之后,哈耶克因忙于其他更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有关计划经济可行性的理

论论战,而没再继续声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但他似乎始终没有忘记要彻底清算凯恩斯的

经济理论。1946年4月22日凯恩斯的逝世,也没消除掉哈耶克的这多年耿耿于怀的未完成任

务。譬如,1974年10 月15 日发表在伦敦《每日电讯报》上的一篇题为“通向失业的通货

膨胀道路”的短文中(收于后来由Sudha R. Shenoy所编写的哈耶克的文集《抓尾擒虎:凯

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遗产》),哈耶克一上来就说:“我要十分抱歉地说,目前世界范围

的通货膨胀,其责任完全要由经济学家——或至少要由我的经济学家同行中那些信奉凯恩

斯爵士教诲的大多数人负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完全是凯恩斯爵士的经济学的后

果。正是由于他的那些门徒的建议甚至鼓动,各国政府才不断增发货币而不断增加开支,

而凯恩斯之前的任何一位值得尊敬的经济学家都能预见到,这种开支的规模是如此之大,

肯定会引起我们正在经历的通货膨胀”。在1975年9月25日在洛桑召开的“日内瓦黄金和货

币大会”上所作的题为“货币的选择:终结通货膨胀之道”的发言中,哈耶克又进一步指
出:“我们目前货币问题的主要根源,当然是因为凯恩斯爵士及其弟子为一种久远的迷信

披上了一件科学权威的外衣,即相信通过增加货币开支总量,我们可以持久地保持繁荣和

充分就业”。哈耶克认为,这种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选择,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因为,

“从长期来看,凯恩斯主义的药方非但治不好失业,反而会使其恶化”。

值得注意是,由于在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理论论战中双方就都带着较强的

个人情感因素在其中,凯恩斯逝世后,在60年代以后的许多著作中,哈耶克不止一次地揶

揄凯恩斯,说他“涉猎的领域极广,但经济学知识却相当狭窄”,是“一位具有卓越智但

对就经济学理论所知有限的人”。1983年,在应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所邀为凯恩斯百年

冥诞所撰写一篇纪念文章时,哈耶克还写到:尽管我要说,凯恩斯也许是我一生中遇到过

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思想家,我也曾渐渐认识到他在一般思想领域中的卓越之处,但是,

让他暴得大名的那些科学研究成果,却完全是错误的”。

当然晚年的哈耶克也认识到,要把凯恩斯本人的经济理论与所谓“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及其政策主张”区别开来。譬如,在洛桑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的那次发言中,哈耶克就为凯

恩斯他这位宿敌和老朋友辩护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多地指责凯恩斯爵士,要他为

身后的理论发展负责,这多少有点不公平。我确信,不管他以前说过什么,如若他还人

世,一定是位反对目前通货膨胀的领袖。”

值得注意的是,在哈耶克60 年代后继续清算凯恩斯本人的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

政策主张”的同时,提出要警惕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利益集团的危害。他说:“在我自

己漫长的一生中,我对政府的看法越来越糟:政府越是想采取某些明智的行动(而不是简

单地遵从现成的规则),它造成的危害就越多——因为,一旦被人知道政府要达到某个特

定的目标而行事(而不是仅仅维持一个自我调适的自发秩序),就难能免于为某些党派的

利益服务了。”哈耶克还接着指出,“尽管从整体上来看通货膨胀是有害的,但是,总有

些有实力的利益集团——包括有集体主义倾向的政府首先要寻求其支持的那些利益集团,

却会在短期内从通货膨胀中大获其益——即使是通过一定时期内居民收入的下降而导致饥

馑他们也在所不辞,因为,人的本性使他们相信,只要能平安地度过危机时刻,这一切都

是暂时的”。

在哈耶克逝世20周年后,重读哈耶克在差不多40年前曾说过的这些口吻不无尖刻的大

实话,实在发人深思。如果考虑到政府财政部门总是能从通货膨胀中取得财税收入的快速
增长这一事实,更是让我们惊叹哈耶克的深刻和先见之明!

2012 年4 月27 日星期五谨识于复旦


本文已经于2012 年5 月7 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网络中文版
笔者的《经济学如诗》专栏,见:
http://cn.wsj.com/gb/20120507/WES075843.asp?source=MoreInSec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