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第一章

十七、十八世紀思想與
政治型態
1-2 十七、八世紀歐洲君主統治型態
http://www.0214shui.blogspot.tw/
本講義參考三民版教學資源
專 時間 十四、十五世紀以來
制 ◆城市經濟興起,中產階級支持統一的王權,以減少商品在運輸過
王 程中遭到各地封建主徵取稅收
權 背景 ◆對外征戰(如十字軍東征、英法百年戰爭)促成王權擴張、中央
興 控制力加強
起 ◆宗教改革後教會勢力轉衰,君權神授思想有助於君權的擴張
支 英人霍布斯
義人馬基維里 法人布丹
持 (Thomas 荷人格魯秀斯
(Niccolo (Jean Bodin,
專 代表 Hobbes, (Hugo Grotius,
Machiavelli, 1530~1596
制 1588~1679 1583~1645年)
1469~1527) 年)
王 年)
權 著作 「君王論」 「國家論」 「巨靈」 「戰爭與和平法」
著 君王教人敬畏比 倡君王為立法 人的本性是自 有鑑於政府廢弱易
作 令人喜愛要安全 者,因而高於法 私而具侵略性 致混亂,故主張國
得多。……因為 律之論,不過他 的,要約束人 權平等及專制政
恐懼與敬畏,使 也指出君王仍應 類本性唯一的 府,認為人在一開
主張 人民即使在危急 遵守上帝的法與 辦法,是建立 始便將其政治權力
時也不會背叛。 自然律,否則即 一個具有絕對 自願或被迫交付給
為暴君 權威的政府來 統治者以組成政
控制他們 府,此後便須永久
服從不加抵抗
§ 專制王權
君 主
法 俄
國 國
的 的
路 彼
易 得
十 大
四 帝
掌握稅收、法律、宗教
§ 專制王權
◎路易十四(1643-1715)

1.在路易十四時君主專制達到極盛
2.對內主張君權神授,實行高度專制
法國 3.1685年取消南特詔令,以統一法人信仰
4.積極在歐洲、美洲擴展勢力

大興土木、揮霍無度

宗教迫害使大量新教徒
逃離法國 危 機

軍費支出浩繁
◎法王路易十四對外戰爭
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去世後,新即位的國王查理二世是路
1667~1668
易十四皇后的弟弟,路易十四要求分享西班牙部分的土地
產權轉移戰爭
→從西班牙取得勃艮第、部分法蘭德斯地區
1672~1678 出兵荷蘭,與荷蘭、西班牙、瑞典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展
法荷戰爭 開戰爭→占領南尼德蘭部分城市
為阻止法國在萊因河東岸的擴張,奧地利、英國、荷蘭、
1688~1697
西班牙、瑞典等國組成奧古斯堡聯盟,與法國對抗
大同盟戰爭
→法國戰敗,被迫放棄萊因河東岸部分土地
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死後,其外甥腓力五世(同時也是路
1701~1714 易十四的孫子)即位,引起哈布斯堡王室不滿,奧地利、
西班牙王位 英國等反法國家與法國爆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繼承戰爭 →波旁家族取得西班牙王位,但西班牙與法國不得合併
→法國割讓領土給奧、荷
◆法國疆域擴大,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
心,法語是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
影 響 ◆連年對外戰爭引發國家的財政危機
◆路易十四以增稅方式解決財政問題,引起人民不滿,埋
下日後法國大革命的火種
藝術與科學的保護者
(Allegory of Louis XIV, Protector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

路易十四認為君王的首要美德是榮耀,且應從戰爭勝利中
來贏得榮耀。路易十四也熱愛文藝,對其慷慨贊助,並曾
於戲劇中演出太陽神阿波羅,而被尊稱「太陽王」。第1頁/2
§ 專制王權
◎俄國彼得大帝(1682-1725)

1.十五、十六世紀沙皇收編軍權,限制貴
族與教會的權力
2.彼得大帝時改革政治制度,掌握行政、
俄國
立法、財稅權
3.彼得大帝厲行集權、推行西化、積極擴
張領土

彼得大帝將俄國建立為西方
式強國,躋升歐洲列強之一
彼得大帝學做木工

彼得大帝為了推行西化,曾率領考察團至歐洲各地學習各
種制度。考察團到荷蘭時,彼得大帝更是化名以普通人的
身分學習木工、造船與航海技術。
領土擴張
1700-1721年 大北方戰爭(Great Northern War)
彼得大帝欲取得可以與西方國家聯繫的港口,便將
魔爪伸向波羅的海,與當時控制波羅的海的瑞典產
生了衝突,最後於1700年向瑞典宣戰,爆發大北方
戰爭。最後俄國獲勝,
取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
口。
波爾塔瓦會戰 →
(Marten‘s Poltava)
俄國於此場戰役
獲得決定性勝利。
領土擴張

1722年 入侵波斯
彼得大帝聯合鄂
圖曼土耳其帝國
入侵波斯,使俄
國領土擴張至裏
海地區。 彼得大帝統治時俄國疆域
(土黃色+橙色部分)
§ 英國的國會政治
◎國王與國會衝突
1603年 1625年

伊莉莎白女王 詹姆士一世 查理一世


死後由詹姆士 在位時主張「君權 被迫接受權利請
六世繼位,為 神授」,與國會關 願書,爆發「清
詹姆士一世 係惡劣且不得民心 教徒革命」
詹姆士一世的宗教政策

詹姆士一世在位時迫害清教徒,不少清教徒逃亡出國,有些
人甚至在1620年乘船轉赴北美洲殖民地(五月花事件)。詹姆
士一世也下令編篡英文版聖經,圖中即為將編篡完成的「欽
定版聖經」獻給詹姆士一世的場景。
查理一世遭到處死

查理一世在清教徒革命中戰敗被捕,遭到國會審判並
處死。圖中描繪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處死的情形。
清教徒革命
在英國信奉喀爾文派者被稱為清教徒,因在政治與
宗教主張上與英王持不同立場,所以常遭到迫害。
在這次內戰之中,因清教徒出力最多,而被稱作
「清教徒革命」。

納斯比戰役
(Battle of Naseby)
此次戰役中,國會
軍隊戰勝了國王的
軍隊,取得決定性
的勝利。
§ 英國的國會政治
◎國王與國會衝突
1660年

克倫威爾 查理二世
查理一世被處死後, 出現支持國王的
由克倫威爾任護國 「托利黨」與反對
主,號稱共和 國王的「惠格黨」
克倫威爾
在清教徒革命之後,英
國改行共和,實際上卻
是由擔任護國主的克倫
威爾實行軍事獨裁。在
他死後宣布由兒子繼任
護國主一位,卻無法控
制政府,最後斯圖亞特
王朝復辟,查理二世即
位為英王。
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熱衷於各
種娛樂活動,也擁
有不少情婦,而被
稱作「快活王」
(the Merry
Monarch)。
查理二世的王后凱
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喜愛喝茶,
使英國流行起喝茶
文化。
§ 英國的國會政治
◎光榮革命
1685年 1689年

詹姆士二世 瑪麗二世
企圖推展天主教與專制王 威廉三世
權而大失民心,爆發「光 接受權利法案,
榮革命」,遭罷黜 形成君主立憲制
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二世在其任內積極
推行恢復天主教的工作,
違背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
職的「宣誓條例」,委任
天主教徒至軍隊、政府部
門、教會、大學等擔任重
要職務。他的政策受到臣
民的不信任,最後在光榮
革命中被剝奪王位,女婿
威廉三世即位為英王。
威廉三世與瑪麗二世

光榮革命後,英
國專制王權結束,
國會成為最高立
法機構。
圖中為威廉三世
和瑪麗二世的登
基情形。
§ 英國的國會政治
◎光榮革命
喬治一世
喬治二世
不重視親理政務,內閣逐
漸成為最高的行政機構

希望進一步立法限制王權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有
所疑慮而停頓

1830年代後才有所改革
喬治一世
(1714~1727)
喬治一世不會說英
文,語言上的障礙
使他對國事不感興
趣。
他從1718年開始不
出席內閣會議,並
任命一名親信大臣
主持會議,成為了
英國首相制度的開
端。
喬治二世
(1727~1760)

喬治一世與喬治二
世身為英王的同時,
也是漢諾威
(Hannover)選帝侯 。
在奧地利王位繼承
戰期間,喬治二世
為了其領地漢諾威
的安全,親自率軍
對抗法軍,最後取
得大捷。
第2頁/2
喬治三世
(1760~1820)
喬治三世身為英王
的同時,也是漢諾
威(Hannover)選帝
侯 ,。
在七年戰爭中擊敗
法國,掌握北美及
印度地區。在其統
治期間歷經美國獨
立戰爭,並參與拿
破崙時期反法戰爭。

第2頁/2
內閣會議
內閣會議原由英王主導,是英王和親信商討政
事的會議。
喬治一世、喬治二世因不熟英國的民情文化,
便將治國大責委由當時國會的多數黨領袖處
理,並主導內閣會議。

1854年的
內閣會議情形
◎英國重要三文件

大憲章 權利請願書 權利法案


時 1215年 1628年 1689年

簽署 瑪麗二世
約翰 查理一世
英王 威廉三世
◆英國立憲政 議會成功爭取了 確立了英國君主立
治的基礎 自由與權力 憲制,即權力交由
意 ◆王權開始受 議會,英王為國家
義 到限制 元首,統而不治
§ 開明專制

(普)腓特烈大帝 (奧)約瑟夫二世
(俄)凱薩琳大帝

專制者「由上而下」主動推行的政
治改革,為啟蒙學者稱讚與期望
§ 開明專制
◎普魯士腓特烈大帝(1740-1786)

支持文藝、科學,有利啟
蒙運動在普魯士的發展 深愛法國文藝、
啟蒙思想

實行開明專制,將
其政府帶向現代化
自認是「國家第一公僕」,
國家的利益至上

爾 腓特烈大帝宴請伏爾泰

腓特烈大帝與伏爾泰
關係密切,伏爾泰曾
於1750〜1753年間接
受腓特烈大帝邀請,
前往普魯士宮廷任職。
演奏長笛的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在政治、軍事上的成就令人稱道,並受伏爾泰稱許
為「哲王」,同時對於藝術也有所興趣,不但自己設計宮殿
(無憂宮),也是極有造詣的長笛演奏家與作曲家。
普魯士王國的擴張

普魯士王國於1701年正式成立,在腓特烈大帝統治時
期,透過戰爭提高了王國的國際地位。
§ 開明專制
◎俄國凱薩琳大帝(1762-1796)

熱中贊助與啟蒙運動
喜愛伏爾泰與孟德 相關的創作及文藝
斯鳩的著作

改革亦富有啟蒙運
動的思想色彩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轉
而公開鎮壓異議分子
凱薩琳大帝

凱薩琳大帝與當時
歐洲有名的法國啟
蒙學者伏爾泰、狄
德羅、達蘭貝爾等
人長期通信,還邀
請他們訪問俄國。
法國文化與啟蒙思
想逐漸成為當時俄
羅斯文化的主流。
§ 開明專制
◎奧地利約瑟夫二世(1765~1790)

理想是解除貴族與教會特權,
建立中央集權而統一的國家
以高壓手段強制
推動改革

許多改革並不持久,政
治理想也因傳統反對勢 重要改革為廢除農奴
力太大而無法成功 制度和放寬封建法規
約瑟夫二世

約瑟夫二世的統治
為奧地利帶來新氣
象,維也納成為歐
洲文化、音樂交流
的中心。
左圖為維也納約瑟
夫廣場(Josefsplatz)
上的約瑟夫二世騎
馬像。
§ 開明專制
◎結論

 開明專制的表現並不理想
1.開明君主為數甚少,且其改革程度
極為有限
2.進行改革同時,卻積極講武擴軍

 統治者開始強調善政或宣傳對人
民的關照、服務
1.不同於傳統專制王權之處
2.法國大革命的精神來源
◎18世紀開明專制
定 指十八世紀時歐洲君主,受啟蒙運動的時代思潮影響,願意脫下神聖
義 的外衣,站在開明無私和造福人群的立場上來統治
◆啟蒙思想家們的著作產生良好反應
◆十八世紀的戰爭(如1740~174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1756
原 ~1763年的七年戰爭等)加強了政府的權力,使政令能貫徹
因 ◆君權觀念發生變化,如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曾指出:君主應自知其並
非最重要者,他的地位和權力實由於他能貫徹其天職,他是「國家
的第一公僕」。行為應以公正、智慧、無私為準繩
◆各個標榜開明專制的君王,在現實的統治下,往往沒有落實這些政
治理想。例如他們讚美孟德斯鳩,卻無分權制衡的心意;表揚伏爾
現 泰的宗教寬容,其目的亦不在實行信仰自由,而在削弱教會的力
實 量;主張改革,但認為改革必須是由上而下的。這種態度再加上阻
力,很難有永久的效果
◆但開明專制君主接受時代思潮且主動革新,亦不無建樹
重視國家建設,特別是財政與行政改革,為人民謀更多幸福。
◆強調用理性與自然法則取代神權思想。
特 ◆提倡發展藝術、科學與教育。
點 ◆鼓勵工業、貿易和農業發展。
◆認為君主自己是人民的僕人,應照顧大眾利益。
◆對言論控制較放鬆。
瓜分波蘭的
諷刺畫
右圖中可見參與瓜分的
統治者將波蘭地圖撕開,
指著瓜分所得的土地。
從左邊來看分別為為凱
薩琳二世、波蘭國王、
約瑟夫二世和腓特烈二
世。波蘭國王表現出很
難保住王冠的模樣,飛
於空中的天使則正要將
此消息傳播出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