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第五章

新帝國主義爭霸
5-2 新帝國主義在亞洲發展
http://www.0214shui.blogspot.tw/
本講義參考三民版教學資源
§ 新帝國主義
◎形成
歐 洲
德、義 國際競爭更為激烈
建國

新一波的西方殖民擴張

1.歐、美列強工業化後的對外擴張
2.獲取更多原料及銷售市場
3.加速經濟發展
對亞洲的侵略
主要在中國、印度與東南亞

新帝國主義列強 對中國的侵略
1. 經濟性滲透、局
部土地占領
2. 高峰期在甲午戰
列強擔憂日本在中國迅速擴張,各 爭後
自占領或租借土地,劃定勢力範圍
瓜分中國
§ 印 度
◎英國直接管理印度

十八世紀
十八世紀中
英國 蒙兀兒帝國
衰微陷入分 成為印度
東印度公司
裂 最大的勢力
趁機擴展勢力

1857~1858年
爆發反英兵變

英國政府將蒙兀兒皇帝流放,正式派官直接治理印度
哈潑雜誌描繪1857~1858年英國平定
印度反英兵變的插圖。
維多利亞女王
成為印度女皇 英國統治下的印度
§ 印 度
◎統治措施

帶入議會制度、教育措施等
近代政治與社會體制
英國 部分知識分子開始參與政
殖民統治 治,並成立政黨爭取權益 印度

1885年印度國大黨
替受良好教育的印度人爭取權利

爭取印度自治和獨立
◎清末喪失藩屬地區
藩 屬 情 形
琉球從明末到清代,一面向日本稱臣,一面又向中國納貢,
1871年,日本以琉球漁船遭臺灣「生番」殺害為理由,於次
琉球→日本 年冊封琉球王為藩王。
1874年,藉口保護藩屬人民,引發牡丹社事件,中國默認日
本對琉球的宗主權。
1872年,法軍進占河內,與越南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
越南→法國 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中法戰爭爆發後,1885年簽訂條約,越南正式為法所有
清初即有十年一貢之例。
緬甸→英國 1885年,英國趁中法戰爭,宣布緬甸屬於英國。
1886年,清廷承認英國在緬甸的權利
暹羅→英國 1893年,廢止與清廷的朝貢關係。英法決定暹羅中立。
1876年,日本與朝鮮簽署「江華條約」,否定中國宗主權。
朝鮮→日本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約定朝
鮮自主,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乾隆時期廓爾喀(尼泊爾)成為清的藩屬。
1815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條約,強迫尼泊爾把南部大片土
尼泊爾→英國
地割給印度,並要求尼泊爾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
的監督
§ 東南亞
◎列強分部概況

中國
以南
印度
十九世紀 以東 東
英、法、荷等國已 澳洲 南
在東南亞積極擴張 以北 亞

中南半島上的緬甸、越南等國
陸續落入列強之手
§ 東南亞
◎列強分部概況
法國以越南為基地
逐漸將勢力發展至柬
埔寨、寮國等地
法國屢次入侵越南,
爆發中法戰爭
1885年中國承認越南
為法國保護地 美國從西班牙獲得菲律賓群島

荷蘭占有印尼

英國以印度為基地
向東拓展,據有緬甸、馬
來亞、新加坡、北婆羅洲













§ 東南亞
◎主要統治情形

壟斷、商業化方式經營
壓低當地勞工工資
與擴 東南亞
礦 大
橡膠熱 產農 殖民地
開業
採 栽 原料與勞力的補給地

橡膠熱
橡膠因為能應用在許多工
業產品中,像是紡織、製
鞋、汽車業等,因而大受
歡迎,形成種植熱潮。在
橡膠種植的全盛時期,出
口量曾占全球產量五分之
四,但殖民政府因掌握生
產設備及資金優勢,使得
收益多歸殖民者所有。
右圖為橡膠園中採集
橡膠汁液的情形。
§ 日本崛起
◎背景


世 紀十 戶 1633 紀十
紀 末二

幕 年 中九

天 府 並只
由 皇 實幕 開 開 只開 情
天 勢 質府 啟 始 有放 況
幕 長荷 有
皇 力 統大 府 執
一 漸 治將 行 崎蘭 所
時 一、 改
統 弱 者軍 代 鎖 變
天 成 國 個中
下 為 政 通國
商商
策 口船
岸,
§ 日本崛起
◎背景

1853 幕府採取 1854 1858


年 拖延戰術 年 年
希以 美幕 與其
江培 望武 培 親府 江他
戶里 能力 里 善解 戶西
灣率 廢為 再 條除 幕方
領 除後 度 約鎖 府國

(
艦 鎖盾 率 神國 簽家
隊 國要 奈 , 不紛
艦 並 平紛
進 求
前 川
入 談 條簽 等前
判 來 約訂 條來
, 日 約,
)
◎日本幕府時代

鎌倉幕府 室町幕府 江戶幕府

1192~1333年 1338~1573年 1603~1867年


時 間
源賴朝 足利尊氏 德川家康
創立者
幕府將領足利 末代將軍足利 末代將軍德川
尊氏支持天皇 義昭被織田信 慶喜大政奉還
滅 亡 倒幕,滅鎌倉 長流放 予明治天皇
幕府
培理率領艦隊進入江戶灣
黑船來航
當時有人稱從西
洋而來的蒸汽船
為黑船,因而又
稱此事件為「黑
船來航」。當培
里率領著黑船到
來,江戶城陷入
混亂,還有人至
神社禱告,祈求
神風摧毀黑船。
幕府接見培理
§ 日本崛起
◎背景

1867 1868
年 年
之國 開
聲內 給幕 組明 啟
大要 明府 織治 明
起求 治將 新天 治
天軍 政皇 維
團 新
結 皇將 府廢
政 除 序
改 幕
革 權 幕
還 府

大政奉還

幕府將軍德川慶
喜(上圖)向明治
天皇歸還大政,
幕府家臣全部遷
出江戶城。
明治維新背景

明治天皇從京都遷至江戶城,江戶城改名東京,成為首都
§ 日本崛起
◎明治維新 推動
行君主 工業化 建設
立憲 新式軍隊
廢除 推展
封建制度 義務教育
師法西方的現代化
明治維新
日本壯大後向東北亞及中國東南部進攻
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
1.取得臺灣 1.取得庫頁島南部
2.終止中國對朝鮮宗主權 2.獲得朝鮮、中國東北的
優勢特權
◎明治維新內容
內 容
1.1869年7月「版籍奉還」,廢封建諸侯
2.1871年正式「廢藩置縣」,建立中央集權
政 治
3.1882~1899年仿效西方制度,制訂刑法、民法和商法
4.1885年實施內閣制→1889年頒布日本憲法
1.廢除關稅壁壘→統一貨幣→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
2.廢除江戶時代的土地制度,土地可以自由買賣
經 濟
3.積極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
4.興建鐵路、公路,改善交通,1872年第一條鐵路通車(東京橫濱)
1.廢除士、農、工、商世襲的身分制度,平民一律平等,有助於人力解放
2.公家、貴族改稱「華族」,武士改稱「士族」
社 會
3.頒布「武士廢刀令」,大部分的武士變成平民
4.建立戶籍制度
教 育 1.推動義務教育,成立各級學校。選派學生出國留學,學習外國長處
1.建立以德國為藍本的新式陸軍
軍 事 2.建立以英國為藍本的新式海軍
3.1872年頒布「徵兵令」,二十歲以上男子皆須服兵役
1.停用陰曆,改用陽曆
文 化 2.1873年取消禁止基督教傳教的禁令
3.大力推廣神道教,宣揚忠於天皇的思想
1889 年,日本憲法頒布,最大特色是天皇為「統
治權之總攬者」,包括行政、軍事、外交權的掌握。
(此圖有日式浮世繪畫風)
工業化

在明治維新的改革中,各種軍事工業、民生工業都開始西化,
日本也開始出現蒸汽船、火車等交通工具的運行。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實施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
並聘請外國顧問訓練軍隊。
§ 日本崛起
◎明治維新

1868 1911
年 年
地對 與
提外 條日 日本蛻變為新帝國
約本 歐
高戰 美 主義一分子,開始
日爭 完所 向外發展
全有 各
本的 國
的勝 解不 地
國利 除平 位
際, 等 平
地大 等
位大
明治維新後
日本向外擴張情形
1898美西戰爭後,美國力量進入西太平洋地區
◎近代中國與日本改革比較
日 本 中 國
改 革 明治維新 自強運動、戊戌變法、庚子新政
甫經大政奉還,中央集權剛建 中央集權歷史悠久,專制力量
背 景 立,須考量政府實力與社會各階 強,能抗衡多方社會壓力,維護
層的利益 統治集團利益
目 的 建立現代化國家 維護清廷的統治政權
全盤西化,並注重典章制度與思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進行部分
改革層面 想、觀念方面的改革 經濟和軍事上的改革,避免觸及
政治改革
明治天皇在維新志士的支持下, 中央缺乏有力的領導核心,受到
主導者
進行全面改革 守舊派的反對
經濟情況 資本主義已開始萌芽 以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
下級武士和農工商階級皆對現制 傳統中國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對於
社會情況
不滿,容易改制 現行體制都已習慣和認同
相對於中國,列強對日本較為寬 列強覬覦中國市場及原料,對中
國際情勢
鬆,且中國成為日本的前車之鑑 國侵略與瓜分積極
長期作為文明輸入國,對於外來 長久以來是文化輸出國,具優越
文化態度
文化的吸收程度較好 感
民族主義的團結力量勝過守舊派 守舊派勢力強大
凝聚力
勢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