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開拓篇 澳方


一八九五年五月廿四日,被任命為台灣總

督兼軍務司令官的海軍大將樺山資紀,乘
日據時代的北方澳
「橫濱號」戰艦,從日本宇品港出發,揮軍

南下接收台灣。

日軍五月廿九日,從澳底登陸,六月三日

攻陷基隆,七日兵臨台北城,十七日,樺山

資紀在原巡撫衙門廣場舉行「始政式」,台

灣正式改朝換代。

 同 月 廿 一 日 , 日 軍 從 蘇 澳 登 陸 , 占 領 宜

蘭,正式展開了日本統治北方澳的歲月,從

一八九五年起,到一九四五年止,五十年之

間,北方澳起了很大的變化。

 日軍登陸後,補給多從蘇澳港上岸,這是

因為日本人對北方澳和南方澳一帶的環境最

為熟悉,早在軍隊上岸之前,日政府已多次

派人潛伏,刺探軍情、民情,都以此為活動

基地。

↓鼻頭 角 上的古 砲 台

33
北 方澳 開拓篇

 一 八 五 0 年 , 日 本 明 治 維 新 功 臣 西 鄉 隆

盛,從東港(蘇澳)上岸,偽裝成漁民打探

軍情,住在南方澳;一八七三年,官拜少佐

的樺山資紀,奉西鄉隆盛之命,潛伏來台,

刺探清軍虛實,也住在南方澳,多次遊歷北

方澳。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著,大日本地名辭書續

編中:蘇澳港位宜蘭平原南端,南北西三方

山岳圍繞,有北方澳、南方澳二小灣,北方
↑風 孔 下的舊 碉堡
澳水深十至十三公尺,港內有黑砂和泥土,

能扒住錨爪,三月到六月吹南風,其它時間 質製成的漁網,已不再適用,作業漁場也迅
吹東北風,是一天然良港。 速擴大。
 清治時期,重視農業,忽視漁業,北方澳  日本移來的漁民,帶來造船技術升級,也
人多以帆船捕魚,作業方式傳統,範圍以沿 帶來漁業觀念的改進,北方澳人學會了深海
海為主;日本是海島國家,重視海洋開發, 延繩釣、鏢釣,因漁船噸位加大,機動力增
北方澳的漁撈技術有了革命性的進步,奠定 強,四十馬力漁船,作業範圍能遠到無人
了漁業基礎。 島、花蓮海域。
 一 九 0 九 年 , 日 本 引 進 機 動 漁 船 到 北 方  北方澳漁業很多元,農曆五月至八月半,
澳,逐漸取代了搖櫓式舢筏和帆船,網具也 到粉鳥林抓飛烏,直到東北季風吹起,改為
不得不隨之改變,因為機動底曳網,瓊麻材 鏢旗魚,傳統的焚寄網捕鯖魚、小管,沿岸

的牽罟漁業,此一時期,也都有很高的

成長。

 直 到 二 次 大 戰 發 生 , 情 況 才 有 了 改

變,日本海軍以北方澳為基地,生活必

需品陸續受到管制,魚貨交易嚴禁私自

買賣,漁船不敢遠航,漁獲量嚴重下

滑。

←古砲 台 居高臨 下 可防衛 港 口安全

34
開拓篇 澳方

 北方澳是台灣東部第一道防線,古來即為 被震斷;有人聽到響水雷(空襲警報),躲
軍事要地,日本政府利用此一天然條件,在 進防空壕,也被震得從裡面跳出來,泥土、
制高點上建「十二番監視台」,專職監視敵 石頭飛射,人差點被活埋,軍機離去後,才
機,判別從海上飛來敵機的形式和名稱。 自己扒開土,爬出來,沒有受傷。
 大嶺的最高點,日據時代派駐防空部隊,  身 處 戰 地 的 北 方 澳 人 , 度 過 了 一 段 「 疏
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美軍機大舉來 開」的歲月,直到日本投降,當時北方澳機
襲,被大嶺尖的防空砲火擊中,其中一架戰 動漁船七艘,住家九十七戶,人口五百多
機冒火落海,掉落南方澳第三漁港附近。 人。
 
蘇澳郡役所發動百姓,上街熱烈慶祝,學

生每人分到二個包子,北方澳人卻

暗自心憂。

 第二天,美軍機果然大舉報復,

多架來襲,展開密集轟炸,炸彈紛

紛落下,好在多半掉進海中,北方

澳人平安,南方澳華山路一帶,卻

遭池魚之殃,現在的富美餐廳附

近,多間房屋被炸毀,死傷數人。

 住大澳山邊的耆老林火全,有這

樣的描述:日本疏浚北方澳港,在

鼻仔頭蓋好幾棟工寮,盟軍飛機可

能要炸工寮,炸彈卻落在住家旁,

母親林陳月英,來不及逃走,躲在

八腳眠床(舊式木床)下面。

 飛機去後,兄弟趕忙回家查看,

發現四處飛濺的土石,堆滿八腳眠

床,母親胸口被一枚巨石壓住,說

不出話來,父親和兄弟急忙撥開土

石,把她拉出來,好在受傷不重。

 林阿清,住小澳,他說,一個炸
↑日 據 時代北 方 澳碼 頭 遭戰火 洗 禮形如 斷 橋 莊金 榮 提供
彈落在家門前,爆炸開來,門栓全

35
北 方澳 開拓篇

附錄

李石角的親身經歷

 北方澳人李石角,新益祥號漁船長,一九 日本鬼子兵找來幾塊長木板,舖在橫七豎八

三七年,被日本徵召運送軍需到大陸,漁船 的屍身上,讓李石角等人,踩在屍體上,搬

駛入長江口,親眼目睹南京大屠殺慘劇。 運貨物上岸。

 那年,李石角廿二歲,南、北方澳百來艘  一趟又一趟,李石角扛著米包、麥包,走

較大的漁船,全被徵召上戰場,其中二、三 在路上,不時與滿載屍體的卡車擦身而過,

十艘是台灣人所有。 是載到城外去焚燒的,真是人間煉獄。

 被徵召的漁船上,有二名日本人,三名台  事後,才知道這就是南京大屠殺,李石角

灣人,日本人擔任船長和輪機長,手持長 抵達南京城時,事情已過了一個月,屍體還

槍,刺刀、子彈上膛,強押台灣人做些炊 沒有搬完,他親眼目睹這悲慘的一幕,直吐

煮、洗濯和清掃的工作。 了好幾天,生了一場重病。

 李石角於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十一

月五日,接受中國時報記者林美忠訪問時

說,漁船裝滿戰糧,星夜北航,開到長江口

外,聞到濃濃的血腥味。

 睜眼一看,不得了,滿江遍海都是浮屍,

多數殘缺不全,四肢和頭顱分散,得派人站

在船頭用竹竿撥開浮屍,漁船才能行進。

 不 久 , 漁 船 熄 火 了 , 原 來 是 船 尾 的 螺 旋

槳,被橫流的浮屍卡住,動彈不得,用力推

開夾在槳葉中的斷肢殘顱,好不容易才恢復

動力,再度捲起陣陣紅色血浪。

 屍體太多,漁船找不到可以靠攏的口岸,

3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