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芝 山 岩
文化史蹟公園
圖文/莫國強

●前言
教育部為提升國內高等教育資源的公共性及發展學校特色,並推動教學場域創新,啟動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USR 計畫﹚」,筆者於 2021 年起參予東吳大學 USR 計畫團隊
活動,相互學習成長,有幸擔任士林地方學與文史系列演講及導覽。1969 年雨聲國小畢業,
伴著在地成長記憶,與芝山岩有著濃郁感情,為增進對芝山岩地方瞭解與關愛互動,俾利帶
團,兹將彙整之資料與諸位分享交流,尚祈賜教 !
●士林
舊名「八芝連林」,又名「八芝蘭」,為當地平埔族「溫泉」音譯,毛少翁社所在,
清朝設芝蘭堡,清末普及私塾,社學,義塾,科考文風鼎盛,士子如林﹙三步一秀,五步一
舉﹚,芝山岩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舊名圓山仔,芝山岩史前文化遺址發現地,清初漳州人移
墾,日本統治時期視為教育聖地,國民政府遷臺後劃為軍事要塞區,山丘屹立狀若福建漳州
芝山名勝故稱之。﹙另一說與芝山巖寺有關﹚
●芝山岩
北有雙溪,南有石角溪﹙濁水港溪﹚,海拔高度 51.8 公尺,東西長 400 公尺,南北最
寬 150 公尺,面積約 10 公頃。地質為距今約 2000~2200 萬年前之「大寮層」沈積岩所形成,
多斷層,風化窗,節理。地形上為單面山小丘陵,北側陡坡,南側緩坡,山頂厚層砂岩層,
因長時間風化侵略作用,被切割成一塊塊巨石,後滾落芝山岩四周,形成「落岩塊」。清朝
及日本統治時期為保安林,天然紀念物,國民政府遷臺後列為軍事管制區,林木保持良好,
海岸植物,沼澤植物,陸地植物等林相豐富。
●芝山岩之誕生
1. 約 6000 萬年前 臺灣島附近區域陸地下沈,約 2000 萬年前西北陸地泥沙堆疊,形成「大
寮層」沈積芝山岩的地層。
2. 約 600 萬年前 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擠壓,臺灣島露出成山地,丘陵等,芝山岩
岩層此時亦露出。
3. 約 280 萬年前 大屯山火山運動,岩漿冷卻,結晶,凝固成岩石,熔岩漫流至今仰德大道

3
136 導 遊 資 訊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停止。
4. 約 40 萬年前 造山運動產生斷層,「山仔腳斷層」及「新莊斷層」張力紓解,東邊丘陵下
陷形成凹陷的臺北盆地,西側升起成「林口臺地」。
5. 約 20~8 萬年前 大屯火山熔岩堆積關渡峽口,堵塞古淡水河出海口,臺北盆地堆積泥沙填
平凹谷,形成寬廣河谷地形,後因古淡水河切穿關渡出海,溯源作用搶奪古大漢溪,臺北
盆地淡水河系和沖積扇交替成型。
6. 約 1800 萬 年 前 臺 北 盆 地 內 河 流 沈 積 物 堆 積, 芝 山 岩 此 時 成 為 盆 地 邊 緣 獨 立 小 山, 約
500~1 萬年前 冰河期,海面下降海水退出臺灣海峽,古代陸生動植物遷徙到臺灣,芝山岩
成熱帶,溫帶植物共生。
7. 約 1.8 萬年前 全球氣溫回升,陸上冰河融化,海水面上升淹沒陸地,臺灣海峽阻隔部分生
物遷徙。約 1 萬年前海水倒灌,盆地內大部分被淹沒,形成半鹹半淡的「臺北鹹水湖」,
芝山岩此時又成臺北鹹水湖中的小島。
8. 約 6000 年前 海水面基本維持不變,淡水河系,新店溪,大漢溪,基隆河帶來的沈積物,
日積月累形成沼澤,鹹水湖由關渡退出,臺北湖由海水轉成半鹹水再轉成淡水。距今
5000~6000 年芝山岩即有史前人類進駐居住痕跡,及不同類型文化。
●芝山岩遺址的發現
1.1896 年 臺灣總督府委託東京帝國大學派出植物學,動物學,
地質學,人類學者來臺綜合調查,日人栗野傳之丞在臺北地
區考古調查,在芝山岩發現臺灣第一個史前考古遺跡,稱「芝
山岩遺址」。
2.1979 年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宋文薰,連美照教授,在芝山岩
北面試掘探坑發現圓山文化之古物,在雨農國小興建教室地
表下約 2 公尺深處,挖到一層含史前文化的貝層,該文物與
臺北地區已知文化不同,予以「芝山岩文化」名稱,經碳 14
偵測約在距今 3000~3600 年間,比圓山文化早。
3.1981 年 芝山岩因修公路且建築房屋增多,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請臺大考古人類學系黃士強
教授主持,協助搶救挖掘,同年 2 月 10 日起兩個月餘,獲大量貝殼,彩陶,黑陶,石器,
骨器,角器,木器,草編,碳化帶穗稻米等,經碳 14 測定,最早遺物距今 3500 年以上。
4.1984 年 命名「芝山岩文化」。
5.1989~1992 年 陸續於芝山岩山麓附近地表下挖坑深掘。
6.1993 年 芝山岩遺址定為二級古蹟,臺北市政府委請華梵大學建築學系,作文化史蹟公園
規劃研究。
7.1996 年 臺北市政府就史蹟文化公園,植物,動物,地質,史前文化,歷史,視覺景觀等
作研究。
8.2000 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教授率六位考古隊員,於芝山公園入
口處旁,挖出兩具完整人體遺骸,可辨出頭骨,骨盆,腳骨等,兩人遺骸成 90 度排列,

4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依骨盆推斷為一男一女,屬圓山文化時期者,距今 2500~3000 年。
9.2003 年 官辦民營「芝山文化史蹟公園」開幕。
10.2004 年 臺北市野鳥學會承接經營「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簡稱「芝山綠園」
●芝山岩文化
• 距今 3000~3800 年,在臺灣史載上無源起,以通行文化區分屬新石器時代晚期。
• 製作工具:打製,磨製方法,以石材,動物長骨角加工製造生活工具,通常加木柄使用,
有充當農具的石器,陶器,角骨器。
• 捕魚:臺北湖邊撿拾貝類為食,應用工具湖中捉魚,用魚網,魚叉或射魚, 有編織結
網技術。
• 狩獵:草山﹙陽明山﹚為狩獵場所,出土者有鹿,山豬,山羌,狗等化石及魚的食用殘
骸,當時盛行狩獵與漁撈。
• 農作:採「山田燒墾」耕作,工具以石斧,石鋤,掘棍為主,種植作物有陸稻,小米,
根,莖類作物,出土人工栽培帶穗稻榖,大量農具,已精熟稻作。
• 編織舂米:婦女日常生活居家情形,編繩索,漁網,補網,織布,紡線,舂米,利用頭
部搬運。
• 製陶:當時重要工作,採用「手製拍墊」製作容器,器型有陶罐,陶缽,陶豆,陶盤,
內底帶紐器環,紡錘等,露天燒製,材質有灰黑陶,紅褐陶,夾砂陶,少見彩陶,黑皮
陶,泥質陶表面素面打磨,高口罐型器多,部份黑皮或黑彩的線條彩繪。
• 住:湖邊搭「杆欄式」之建築,類似高腳屋。
遺址出現在水面以下隔絕空氣,保存很多有機質遺物,如木製器具,繩索,稻殼,植物
種子,及罕見的掘棍及裝飾品。
●臺北盆地
• 地質岩層:由地表面而下為松山層,景美層,新莊層,大寮層,木山層,五指山層六層,
芝山岩屬大寮層,厚度﹕ 350~850 公尺,岩性特徵﹕砂岩,頁岩,沉積環境﹕海相,
主要化石﹕掘足綱動物,貝類,海膽,有孔蟲化石。
• 史前遺址文化:有大坋坑文化,訊塘埔文化,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
十三行文化。
• 風化窗:厚層砂岩因風化作用,差異侵蝕,形成之凹洞。
• 柱洞:史前人類「杆欄式」住屋,豎立木質之建材腐爛,留下一群坑洞,稱柱洞。
• 洋蔥石:岩層受到交錯節理面切割,形成許多獨立的立方體,稜角和邊緣風化侵蝕剝

▲孔蟲化石 ▲柱洞 ▲洋蔥石

5
136 導 遊 資 訊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落,而成渾圓球礫狀,岩石裂縫滲水,內部產生崩裂作用,向外推離壓力,造成一層層
同心圓狀剝落現象,很像洋蔥,此「球狀風化作用」形成洋蔥石。
• 太陽石:傾斜大岩塊面有清晰裂紋構造,內有多條半圓弧
線組成,如一組同心圓弧線由內向外射出幾道光芒,稱太
陽石,地質學家稱「肋骨狀裂紋構造」,弧形構造如人體
肋骨,此處曾發現蝙蝠,當地人稱蝙蝠洞。正對面岩壁表
面也有約略同心圓弧線,凹凸相反向圖案,稱太陰石。兩
石原應合而為一,係某種巨大擠壓力,碰撞力影響,由同
▲太陽石
心圓圓心崩裂之地質景觀。
• 考古探坑:一號探坑 2 公尺見方,深 3.4 公尺。
二號探坑 4 公尺見方,深 3.2 公尺,位芝山公園停車場處,
離至誠路 10~20 公尺,堆積與一號坑相同,2000 年挖掘
發現人骨,兩具完整人體遺骸,可辨出頭骨,骨盆,腳骨
等,兩人遺骸成 90 度排列,依骨盆推斷為一男一女,屬
圓山文化時期者。2004 年建探坑展示館。 ▲探坑展示館
• 動物:赤腹松鼠,馬陸,蜈蜙,臺灣盾蝸牛。
• 鳥類:烏秋,大冠鷲,臺灣藍鵲,五色鳥,樹鵲,小白鷺,麻雀,綠繡眼等 70 多種。
• 爬蟲類:攀木蜥蜴,壁虎。
• 昆蟲:熊蟬,草蟬,椿象,鍬形蟲。
• 蝶類:大鳳蝶,紋白蝶,圓翅紫斑蝶,臺灣波紋蛇目蝶,黃三線蝶,沖繩小灰蝶,黑弄
蝶等。
• 植物:海岸林植物﹕皮孫木,搭肉刺,蟲屎,血桐。
• 淡水沼澤植物:穗花棋盤腳。
• 陸域森林:樟樹,榕樹,無患子,楓香,烏臼等。﹙有樹齡約 300 年老樟樹,約 250
年大葉楠,纏勒植物﹚
1916 年 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在士林地區第一次發現,一種合軸叢生莖,枝葉交接
點有細長纖毛之竹子,命名「八芝蘭竹」。
●惠濟宮
• 1751 年﹙乾隆 16 年﹚ 計畫籌建廟宇,隔年動
工。
• 1764 年﹙乾隆 29 年﹚ 完工,南向二廟,東畔
崇祀觀音佛祖稱芝山巖寺, 西畔崇祀開漳聖王
稱惠濟宮,開建基地掘地發現甚多生蜆之類。
• 1825 年﹙道光 5 年﹚ 二廟風雨損壞,重修。
• 1872 年﹙同治 10 年﹚ 二廟傾頹,新蓋層樓上
祀開漳聖王,下祀觀音佛祖。

6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 1890 年﹙光緒 16 年﹚ 火焚毀。


• 1892 年﹙光緒 18 年﹚ 翻建兩進,前進祀開漳聖王,後進層樓上祀文昌帝君,下祀觀
音佛祖。
• 1917 年 白蟻蛀蝕。
• 1957~1969 年 重修完工,土磚木料改為鋼筋混凝土。廟埕座北朝南,三進五門寬七開
間,三殿兩廊護龍,前殿硬山翹脊屋頂,中門蟠龍柱一對。
●開漳聖王
陳元光字廷炬,光州固始縣人,唐僖宗武進士,年十八隨父領兵入閩,後任正議大夫,
嶺南行軍總管,疏建漳洲為刺史,恩澤漳州。
●聖佑宮
1975 年建,2002~2004 年改建,外觀仿古廟藝術雕塑而
成,無磚瓦全以石雕代之,石材建之,屋脊整塊全石雕成,總
重十餘公噸,前屋頂鋼串標誌為本宮標徽,主祀石頭公,配祀
天上聖母,福德正神。五寶弄金獅。
●士林庄頭信仰
▲聖佑宮
植蘭亭媽祖繞境,起始下東勢庄,現合祀於芝山巖惠濟
宮,瘋媽祖﹕士林新街慈諴宮,舊街神農宮,芝山岩惠濟宮。繞境﹕關渡二媽,北港朝天宮
媽祖,士林境內主要神明聯合遶境。
●大墓公同歸所
• 1786 年﹙清乾隆 51 年﹚林爽文事件,無主屍骸,鄉人
收理合葬芝山岩,建大墓公同歸所。
• 1859 年﹙咸豐 9 年﹚漳泉械鬥死傷無數,地方不靖,漳
籍人士發起普渡,每逢七月祭典,安撫老大公,好兄弟。
1915 年﹙日本大正 5 年﹚士林,北投漳籍人士決議由湳
雅,士林,石牌,山頂四大堡﹙角頭﹚輪流主辦「芝山 ▲大墓公同歸所
巖慶讚中元」普渡。輪普特色﹕士林街仔普電火,石牌
仔普紅龜稞,山頂普豬公尾,湳雅普傢伙。墓碑兩旁對聯「同歸原有命,一所豈無緣」。
●芝山岩西隘門
1848 年﹙傳道光 28 年﹚建,純石材,漳州人防禦堡壘,堅
固壯麗城池氣象,牆身為砂岩,門頂為安山岩,建有碟口防禦設
施,為現今僅存之隘門,旁有蛇蛙石。
●芝山古道﹙西隘門﹚
2006 年完工,126 階梯,青斗石。
沿線岩壁鐫刻「洞天福地」四字,同治癸酉仲秋 筱江潘 ▲芝山岩西隘門

永清題。

7
136 導 遊 資 訊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十八羅漢尊者 2007 年建。


●仙泉聖蹟
2008 年荔月建,滴水觀音,漢白玉,亭柱對聯「靈氣鍾
聖域,仙水活蒼生」。峭壁鐫刻「芝馥蘭香,神靈益顯,山明
▲「洞天福地」四字,同
水秀,聖駕常臨」。 治癸酉仲秋 筱江潘永
●芝山岩惠濟宮牌樓 1993 年建,雲南白玉獅兩對,觀 清題
音山石獅一對。
●芝山合約碑記
1786 年﹙乾隆 51 年﹚匪亂,難民遭屠戮,黃文欣等捐地
建義塚,惟未立界碑。1805 年﹙嘉慶 10 年﹚立約捐地歸眾,
惟後代不知。1847 年﹙道光 27 年﹚後代黃祿破壞樹林廟塚,
與廟方發生爭執。1849 年﹙道光 29 年﹚避免干擾,立碑憑證
▲芝山岩惠濟宮牌樓
禁伐。
●懷古園 1969 年建,收集惠濟宮歷年改建之石料,石材,
石柱,石碑,柱礎,石堵而成。

●芝山岩貝殼化石之寶 1998 年置於懷古園。


●文化牆及九龍噴水聖池 2006 年建,懷古園東側,
材質為大理石文化牆。
●芝山岩隘門守護神 東門石象,南門石馬,西門蛇蛙
石,北門石獅。
●芝蘭八景
1860 年﹙咸豐 10 年﹚ 芝山獨峙﹙芝山岩﹚,蘭港雙橋,
竹林石室,石壁漁舟,番井沸泉,猿洞桃花,磺溪吼雨,屯山 ▲芝山合約碑記
積雪。
●芝山巖事件
• 1895 年 日據臺,實施同化教育政策,於惠濟宮設臺灣
總督府學務部,並招開日語傳習所招收學員。
• 1896 年 元旦六氏赴總督府賀年,行至現今中山橋無渡
船,返回途中為抗日起義民眾圍殺,日人視芝山巖為文
學及日本教育發祥地,「芝山巖崇拜」成教育者聖地。
• 1897 年 立學務官僚遭難碑,辦祭祀活動。
• 1903 年 立教育故人紀念碑。
• 1905 年 立臺灣亡教育者合祀碑。
• 1907 年 惠濟宮前抗日領袖簡大獅歸順式。

▲學務官僚遭難碑
8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 1929 年 建芝山巖社,士林公學校每周至神社進行整
理奉式作業,臺北第一師範學校需一年一次。
• 1930 年 舉行新殿祭,鎮座祭,拆除南隘門建百二崁。
• 1938 年建參道﹙現今雨農路﹚。
●六氏﹙小學老師﹚
輯取道明 38 歲 山口縣,關口長太郎 37 歲 愛知縣,中
島長吉 25 歲 群馬縣,桂金太郎 27 歲 東京都,井原順之助
▲芝山岩百二崁
23 歲 山口縣,平井數馬 17 歲 熊本縣。
●芝山巖學堂
1895 年 創 立, 日 本 在 臺 第 一 所 國 語 傳 習 所。1896 年
改名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1898 年改名八芝蘭公學校。
1904 年 遷 校 至 士 林 街。1921 年 改 名 士 林 公 學 校。1941 年
改名士林國民學校。1946 年改名臺北縣立士林國民學校。
1949 改名草山﹙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國民學校,1974 年改
名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
▲六氏墓
●真言宗
弘法寺信徒,1925 年設臺北四國 88 所靈場,芝山岩奉有第 19~35 號佛像。
●國民政府
1949 年撤退來臺,統治中樞定居士林,情治單位及軍事單位設立,情報局為其中重要
單位之一,芝山岩劃為管制區,1982 年立碑,納入大直要塞第一區。其後周圍也紛紛建立
眷村,成為一眷村文化聚集區。
●情報局沿革
• 1928 年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設立密查組。
• 1932 年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設立特務處。
• 1937 年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設立調查統計局,局長
陳立夫,下設第一處黨務,第二處情報,戴笠為第
二處處長。
• 1938 年 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重組,簡稱「軍統」。
第一處改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簡稱「中統」。
• 1946 年 國防部成立,軍統局改為國防部保密局。
• 1950 年 保密局恢復正式編組,於芝山岩設局本部。
• 1955 年 改稱國防部情報局。
• 1985 年 改稱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9
136 導 遊 資 訊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戴笠﹙ 1897.5.28~1946.3.17 ﹚
原名春風,字雨農,後改雨濃,字號芳洲,主要情報化名金水,沈沛霖,浙江省江山線
保安村人,黃埔軍校六期騎兵科,追諡陸軍一級上將,有「中國的希姆萊」,「東方的蓋世
太保」之稱,歷任軍統局副局長,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主任,專長特務和間諜工作。抗日時
期對異議份子,中共黨員,民主派人士,日本人,漢奸實施暗殺。1946 年 3 月 17 日乘美國
飛機於南京岱山墜機身亡。
●戴笠先生生平
• 1915 年 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後被開除無業遊蕩,在上海結識戴傳賢,陳果夫,杜
月笙,回家鄉後小學同學毛人鳳建議,戴傳賢推薦考入黃埔軍校,北伐時派到南京蒐
集情報,獲蔣公賞識。
• 1930 年 入國民政府調查通訊小組成員。
• 1932 年 擔任軍事委員會特務處 情報組領導,密組「力行社」,「中華復興社」執行
任務,與 CC 系中統局均勢。
• 1938 年 擔任軍統局副局長,凝聚軍統大家庭,以德相報互勉,仁義忠義立榜樣,結
合三民主義思想,繼承孫中山先生及革命先烈未盡事業。射擊,下毒,電訊為重要訓
練課程,期間破解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電報密碼最為揚名,抗戰
期間軍統犧牲 1.8 萬多人,當時註冊者 4.5 萬餘人。
• 1943~1946 年 擔任中美特種技術所主任。
• 1946 年 3 月 17 日南京岱山墜機身亡。
●「317 紀念日」
情報局每年舉辦悼念活動,芝山岩附近亦有以紀念戴笠先生而命名者,如雨聲國小,雨
農國小,雨聲醫院,雨農山莊,雨聲新村,雨聲街,雨農路等。
●雨農閱覽室 芝山巖社本殿拆除改建。
●涼亭 芝山巖社拜殿改建。
●芝山岩事件碑記 1958 年立。
●戴雨農將軍事略碑 1986 年立。
●西砲臺遺址 監控林口臺地,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方向空域。

▲雨聲醫院 ▲雨農閱覽室 ▲西砲臺遺址

10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碉堡崗哨遺址

●東砲臺遺址
監控福山,圓山方向空域,保護官邸。﹙另福志公園及雨農市場內砲臺亦撤除,目前僅
為遺址﹚。
●碉堡崗哨遺址 當時駐軍使用,1993 年軍事基地撤離。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我國第一座文化生態公園,園區原為軍情局彈
藥庫,2002 年釋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整修。2005
年開放。2012 年環保署認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規
劃有教育展示,休閒遊憩空間,目前委由臺北市野
鳥學會經營,有水生池,生態暖房,香草花園,林
間植物區,楓香走廊,得得之家野鳥復育中心等。
●結語
芝山岩,曾是臺北湖旁的一個小島,史前人類生活場所,先期原住民,後期的漢人,日
本人,到現在居民之活動區,塑造今天芝山岩的景觀,穿梭古往今來,尋訪在地豐富的自然
風情,生物,人文逸事,歷史古蹟遺產。人事更迭景物變化,芝山岩依然屹立至今,期由認
識與瞭解,讓我們更愛惜這塊生長的土地。

參考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走訪臺北桃花源 - 芝山岩

◆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 臺北芝山巖遺跡發掘報告 黃士強教授

◆芝山岩惠濟宮 - 芝山岩古蹟與傳說 ◆臺灣的史前文化 何傳坤

◆ 臺北鄉土教育叢書 悠遊臺北 臺北古今行 說我家鄉

◆臺北野鳥學會芝山岩管理處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折頁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