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5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示意圖
傅抱石繪
西山之美


生 平
•柳宗元,字子厚
•世稱「柳河東」
•又稱「柳柳州」
•自稱「河東解人」
•生卒年:
(西元 773 ~ 819 )
唐代宗大曆八年~唐憲
宗元和十四年
年四十七
生 平
•出身官宦之家

•永州司馬:政治革新失敗被貶

•柳州刺史:勤政愛民受愛戴,卒於
任內
•倡古文運動:「韓柳」
柳宗元的一生
•在北朝時期,「柳、薛、裴」三大
姓是河東地方的望族,柳氏在當地
是著名的名門,聲譽顯赫。
•高宗時期,武則天迫害王皇后,而
王皇后即為柳家外孫女,受到政治
事件的誅連,柳氏門第大受打擊,
聲勢銳減。
•柳氏家族以文教傳家,造就了美好
的讀書環境。宗元自幼在文教鼎盛
的環境中受其薰染,自然別有一番
氣度。
動盪的大環境
•宗元的家庭教育雖然文教鼎盛,但他
生於安史之亂後十年,社會凋敝,流
寇四起 。大環境的動蕩不安,促使了
宗元心性的敏感和早熟。

•德宗貞元九年,宗元二十一歲,登進
士第;又過三年,考取了博學宏詞科,
從此踏入仕途,開始了他意氣風發的
一段歲月。
•第一份職務是「集賢殿正字」,在
宮廷中擔任編纂校定圖書的工


正式走上仕宦之途。

•此後約六七年,大部分時間都在中
央任官,並積極投身於政治和文學
活動中。和當時古文運動的首腦人
物─韓愈 ,有相當不錯的交情。
早年從政的熱情
•德宗貞元十九年,柳宗元被拔擢為監
察御史,結交了王叔文、韋孰誼等人,
他們面對朝廷亂紀、社會破敗,都有
力挽狂瀾的決心,因而志同道合,交
情篤厚。

•王叔文在順宗登基後,擔任戶部侍郎,
掌握政治大權,援引柳宗元、呂溫等
人,一起企劃政治改革的新方針;朝
中氣象,頓時煥然一新。
•但因改革步調太過急迫,影響朝中
諸多大臣及宦官的利益,反對聲浪
正暗潮洶湧的醞釀成激烈政爭的前
奏。

•當政治革新運動正如日中天的進行
時,順宗卻因為疾病纏身宣布退位,
八個月的政治革新運動如曇花一現
宣告破滅。
八司馬事件
•順宗病逝後,宦官及舊有勢力,開
始進行反撲。造成了歷史上轟動一
時的「八司馬事件」。

•憲宗永貞元年( 805 年) ,柳宗元


(33) 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即今湖
南零陵,當時是未開化的蠻荒之地 。
•宗元帶著六七十歲的老母和一家大
小,經千里跋涉,終於來到永州 。
無任何住所,寄宿在龍興寺,古寺
荒煙漫草,情境悽涼。
•柳宗元前往永州赴任,名義上是至
永州擔任官職,實際上卻是貶謫帶
罪之身。柳宗元即使已身貶永州司
馬,仍要時時當心身家性命的安危
,使得他在精神上承受了極大的痛
苦和折磨。
困頓永州
•宗元的母親因長途跋涉,身體狀況急
轉直下;加上永州地多瘴癘之氣,並
且醫藥資源缺乏的情況下,使得老母
的身體無法得到適度的安養,到永州
才半年,老母就撒手歸西了。 ( 春
滿瑤池 v.s 駕返瑤池 )
•母親的病逝,對宗元無疑的是精神
上的重重一擊。他對自己因政治失
利,而連累老母困死他鄉 ,充滿
了無限愧疚自責之情。

•宗元因精神上的鬱卒困頓,致使健
康也大受影響。在給朋友的書信中,
曾提到身子虛弱 ,五臟六腑時常
彷彿小火交攻,令他疼痛難熬。
寄情山水
•在仕途乖蹇的歲月中,柳宗元也曾囑託
友人向朝廷表明自己想要 入朝施展抱
負的情志,無奈在秋後算帳濃厚的政治
氣氛中,朋友紛紛走避,再一次把柳宗
元推向絕望的深淵。

•原本引領盼望回長安,但在數度援引無
望的情況之下, 他開始寄情於山水,
寫出了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 品。

•其中的代表
作 品就是[永州八記]
遇赦改任
•就在永州待了十年之後,唐憲宗元
和十年( 815 年)正月,柳宗元接
到赦令,回到長安,與劉禹錫等友
人重逢。

•但很快的又被擠出京師,唐憲宗元
和十年三月,他被貶到更遠的柳州
(今廣西柳州市)去
刺史。

以柳易播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時劉禹錫得
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
錫親在堂,吾不忍其窮,無辭以白其
大人,如不往,便為母子永決。」即
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錫而自往播。會大
臣亦為禹錫請,因改連州。

[新唐書列傳 93 ]
•柳母死於永州,故能同其情,以此足
見其仁厚之性。
柳州治績
•興教育:興辦學堂,教育生徒

•助民生:鑿井灌溉,解決飲水問題
栽種樹木,造林防洪
•革陋習:禁買賣奴婢,使人自由
柳州勤政
• 他下令廢除了當地人身典押制度,規定
了幾項贖身的辦法,有時自己還拿出錢
來幫助贖身,使嶺南大批奴婢得到解放。
• 他還根據當地貧窮、落後、愚昧的現狀,
引導人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興辦學
校,廣施教化,實行了一些比較開明的
政治措施。
•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柳州發生了顯著的
變化,出現了[民業有經,公無負租,
流逋四歸,樂生興事]的景象。
柳柳州
•擔任刺史的柳宗元,勤於公務,至積勞
成疾。元和十四年( 819 年)病逝柳州,
享年四十七。
•( 得年 30↓ 、享年 30~60 、享壽 60↑)
•柳州人民為了追悼其德業,於是在羅池
一帶建立了一座廟紀念他。
•因為柳宗元的原籍是在河東,因此後人
稱他為「柳河東」;又因為柳宗元在柳
州的政績十分顯著,因此又稱他為「柳
柳州」。





文學探究
文學主張
主張「文以明道」

講求「藝術之道」
窮而文工
• 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
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
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
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
有能辨之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其文可分為四大類:
山水遊記、寓言散文、
傳記散文、說理散文。
文學
作 品
以古文和詩歌為主

古文 詩歌

山水遊記
山水詩最出色
寓言故事 多

於貶 謫後
小人物傳記
議論文
小人物傳記
•傳統:承《史記》而來

•對象:時代中具特殊意義的人物


作 品:〈種樹郭橐駝傳〉
〈段太尉逸事狀〉等
「山水遊記」
作 品
•承襲《水經注》山水遊記筆法細緻 精
工的傳統,但又在筆觸中抒發了個人
的際遇和感懷,使得山水遊 記呈現了
「情景交融」的境界。
•柳宗元困頓於永州,卻在永州留下了
清麗雋秀的諸多遊記
作 品 。
•其中「永州八記」,分開來每一篇各
有其意境與特色,串組在一起,又彷
彿一幅優美有情的卷軸山水畫。
「寓言散文」
作 品
•「寓言」在我國發跡甚早,但大多附
屬於長篇文章中,為文
作 章的例證;
或記載於史書中,
為遊
作 說君王的故
事。此類寓言故事 ,大都只是勾勒
故事的梗概,對於人物造型、情節安
排及語言藝術 均不甚講求。

寓言故事 成語大挑戰
寓言故事
•特色:結構緊湊、人物鮮活、說理深刻

•藝術性:語言經高度鍛鍊而彰顯美感
•代表


三戒(〈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
、〈黔之驢〉)、〈蝜蝂傳〉
議論文

作 法:舉歷史材料,

作 反例證,強化
論點。
•特色:結構嚴謹,筆力強勁,不落俗套
,具說服力。

作 品:〈六逆論〉、〈駁復讎議〉
(讎:校對﹑校勘)、〈封建論〉
倡導古文運動
• 柳宗元在致力於創作
的 同時還與韓愈


道大力倡導古文運動。
• 他提出[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
• 主張[文

者 明道]:不能以輕心掉之,
怠心易之,昏氣出之,矜氣之。

• 這些文行相顧,內容和形式統一,嚴肅認
真對待創
作 等觀點都是古文運動的重要內
容,都是針對六朝重視形式的文風而提出
的革新主張。
個性與想法
•以柳易播:朋友深情、仁厚天性

•不好為人師:謙虛謹慎、韓柳之別
貶謫文學舉隅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歐陽脩─醉翁亭記
•范仲淹─岳陽樓記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白居易─琵琶行
•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題 解
題 解
•《永州八記》第一篇,遊記
•「始得」是心境上的轉折,新的開始
•全文共五次「始」,四明,一暗

永州西山
出 處
•出處:
《柳河東集》

•背景:
謫居永州
寄情山水
永州八記
1. 始得西山宴遊記
2. 鈷鉧潭記
3. 鈷鉧潭西小丘記
4.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5. 袁家渴記
6. 石渠記
7. 石澗記
8. 小石城山記
永州位置
主 旨
•內容:發現西山、遊覽西山

•深意:寄寓孤高情懷,排解貶謫苦悶

•境界:得到精神解脫,忘掉得失榮辱
遊記文學
作 品 特色

北魏酈道元 文學筆法寫地理

《水經注》 刻劃山水的形貌

基 柳宗元 融合寫景、敘事、抒情、
《永州八記》 議論的寫
作 藝術

名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
公安派袁宏道〈西湖雜記〉
張岱〈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課文賞析
本文寫
作 背景
•貶至永州次年,王叔文遭賜死
•至永州第五年才開始重新創

•新政幻滅,同志罹難,朋友責怪
•韓愈責柳「不自貴重顧藉」,不能
「自持其身」。認為新政是「小人
乘時偷國柄」,王叔文拔擢曾被宦
官排斥的大臣等人,是「狐鳴梟噪
爭署置」。
•一腔孤憤,更與何人說……
段落大意
【第一段】

貶謫心情 遊歷態度 永州遊蹤

恆惴慄 施施而行 上高山


漫漫而遊 入深林
窮迴溪
幽泉怪石
無遠不到
宴遊情況 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宴遊樂趣
相枕以臥,臥而夢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宴遊感想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第一段
•Q :來到永州的柳宗元,於閒暇時間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的心情如何
?有目的嗎?
•A :心情:失魂落魄;
目的:漫無目的的遊蕩,排遣心

•Q :請試用「心○形○」來總結第一


段的作
境。
•A :舉例:心散形縛
第一段
•Q :本段用了一連串的頂真手法,
在語意的傳達上有什麼效果?
•A :使節奏快速、緊湊,呈現漫遊
的不經思考,與單調、重複。
•恣意而遊,隨遇而安,一醉方休的
神情意態,帶著自我麻醉的意味,
顯示內心無法排遣的苦悶和行動的
無聊。
【第二段】

遊歷時間 偶然發現 登山經過

元和四年 坐法華西亭 過湘江


九月二十八日 望西山 緣染溪
始指異之 斫榛莽
焚茅茷
窮山之高而止
【第二段】

西山景色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遊山領會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寫 原因 知吾嚮之未始遊,
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第二段
•Q :柳宗元如何「發現」西山,發
現之後又如何「接近」、「抵達」
西山?抵達之後,最初的感覺為何
?為何柳宗元要把「發現、接近、
抵達」西山的過程完整寫出,這樣
在寫作 上有何好處?
第二段
•Q :為什麼柳宗元要特別記錄登西
山的日期?
•A :突顯這一天的不同尋常,值得
特書一筆。
•Q :西山有何特出之處?
•Q :西山可能有什麼象徵,以致於
柳宗元對其情有獨鍾?
第三段
•Q :柳宗元如何描寫西山? ( 他有
正面描寫西山嗎? ) 他的主要描寫
視角是甚麼?他從西山遠望看到甚
麼?俯瞰看到甚麼?環視又看到甚
麼?他這樣描寫的背後目的是甚麼

•請解釋「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
培塿為類」兩句表面的意思與背後
寓意。
•請解釋「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
其涯;洋洋乎與造物
遊,而不
者 知
其所窮」四句表面的意思與背後寓
意。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與「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有
何關聯?又「心凝形釋,與萬化冥
合」是甚麼意思,這是怎樣的一種
境界,他讓柳宗元領悟到了甚麼東
西?
•Q :為什麼柳宗元認為「吾嚮之未
始遊,遊於是乎始」?為甚麼到最
後才破題,這在寫作 上的意義為何

•A :宴遊西山是嶄新的開始:發現
了山水的自然美,從中獲得豁然開
朗的人生境界,找到精神寄託,這
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西山宴遊是遊
覽永州山水的新起點,也是柳宗元
思想、創作 歷程的轉折點。
•Q :遊西山前後,柳宗元的心境有
何變化?

遊覽西山前 遊覽西山後

恐懼不安 心境開朗
害怕受政治迫害 精神凝聚
•Q :遊西山與以往漫遊山水之遊有
何不同?
•A :
•以往(被動):漫不經心出地出遊
,隨遇而安,麻醉一時,毫無收穫
地歸來。
•遊西山(主動):攀援登高,見廣
闊壯美之景,解放身心,樂而忘返
•主要差異:精神境界、思想收穫
•Q :西山可能有何象徵?
•A :西山雖然特出,但在柳宗元來
訪之前,未遇知音。柳宗元可謂西
山的知己,同時,西山的際遇與柳
相似,故又可以是柳宗元的知音、
化身
•Q :培塿可能有什麼象徵?
內文如何呼應題旨?
點題
•始─ 「始指異之」、「遊於是乎始

•得─ 「莫得遯隱」、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
•西山─「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望西山」。
•宴─ 「傾壺而醉」、「引觴滿
酌」
•遊─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攀援而登,箕踞而
遨」。
•記─ 「故為之文以志」。
•題目「始得西山宴遊記」無一字無
著落,此結構在中國文學史上相當
本課文眼當以何字為宜?

始得西山宴遊記 副詞 最初、初次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動詞 開始

始指異之 副詞 才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 動詞 開始

遊於是乎始 動詞 開始
以「始」字為中心貫串全文
明點「始」四次

第一個始 第二個始 第三個始 第四個始

未 始 嚮 遊
始 指 之 於
知 異 未 是
之 始 乎
遊 始
「始得」之意
第一層→發現:西山勝景
第二層→獲得:遊山意趣

文眼:始
1. 以「始」字貫串
2. 以「始」標題
3. 以「始」劃界
4. 連用兩「始」
作 結

寫 用意
•書寫山水遭遇,暗喻自己遭遇

•發掘山水之美,陳述政治想法
側寫西山特立
•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眼下所見高下之勢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弦外之音
•幽景奇石 峻潔孤高的人

•棄地廢景 遭貶不遇的處

•遣詞用字透露出全面深沉的孤寂
•短暫歡樂後無可逃避的孤獨感
•在現實世界備受挫折的柳宗元,轉
而寄情於山水,唯有山川才是了解
〈永州八記〉的孤獨心境
•總評:淒神寒骨 愀愴幽邃
•主旋律:永州山水懷幽負奇,卻多不遇
•非純客觀地描繪自然
•滲透個人的痛苦感受和抑鬱情懷
•對後代山水遊記創

作 很大的影響。

寫 特色
一、巧妙對比,前後呼應

二、語言清麗,筆觸傳神

三、情景相融,情感深刻

四、語法特殊,駢散交用

寫 分析
•開頭「自余為僇人」三句,記自己
貶謫永州後處境的險惡與心情的惶
恐,「恆惴慄」使情態畢現。
•「施施」、「漫漫」表明隨意漫遊
,寫出緩步漫遊的外表行動,也反
映無所事事的心理狀態。
•「坐、醉、臥、夢、覺、起、歸」
等一系列的活動,勾畫恣意而遊,
漫無目的的神情意態。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

者 皆我
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收束
上文,開啟下文,是一個過渡,巧妙
帶出主題。
•「始指異之」,精鍊寫出指點稱異的
手勢、言語和神態。「過湘江,緣染
溪」,記下行進路線,標明西山方位
所在。「斫榛莽,焚茅茷」說明上山
之路草木叢生,無人問津。
•接著說明登臨山頂所見的景象和感受
,刻劃出西山的高峻不凡。手法亦敘
亦議,正面讚頌西山。
•對西山的評價,有明顯自況之意,用
自己的人格寫西山,藉西山顯示自己
的性情,特立的西山,成為柳宗元高
尚人品的象徵。
•「引觴滿酌」三句,簡略敘寫宴飲西
山的情況。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暮色自遠
方向近處移動,將「暮色」擬人化。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者作 彷
彿整個身心都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
達到物我契合的境界。
•這種境界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說: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
始。」再次正面點明題目:「始」。
•文章末尾記上年分,呼應「今年九月
二十八日」。
合上課本閉眼思考一下
•Q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與本課
之間,有何異同之處?
•A :
•相似 1 :不經意、偶然發現此境
•相似 2 :必須經過主動的追尋、求
索,才得以抵達「絕境」
•相似 3 :理想落空--桃花源再也
不可得;西山也只是短暫的心靈棲

•相異:
•「忘」--
•能進入桃花源的契機在於忘卻機心
,一旦懷有目的,便失去進入理想
世界的資格
•西山能令人暫「忘」現實人生中的
困境,然而對柳宗元而言,終究也
只是「暫時忘卻」,他並未因此獲
得真正的解脫
結構分析表
文章結構表
文章結構表
評論 1
•《舊唐書》本傳:「既罹竄逐,涉履蠻
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鬱悼,寫情敘
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

為之悽惻。」

•可知柳宗元在永州所寫的山水遊記,極
為感動讀


評論 2
•宋文蔚《文法津梁》:
•「此篇題目只六字,皆係眼前事實。若
在庸手,敘西山,則林壑泉石;敘宴遊
,則賓朋絲竹。題目始字,容易略過;
文偏於此著眼。前段反跌始字,後段拍
到題面,正收始字。

•此為柳宗元手眼不同處。
始得西山宴遊記(新詩)渡也
禮拜五第八堂
我和柳宗元帶著學生
始得西山宴遊記
蒼然暮色也來聽課
下午的沉悶
帶著坐在後面的學生
相枕以臥,臥而夢
始得西山宴遊記(新詩)渡也
我叫 35 號劉自強站起來
翻譯課文第一段
早與萬化冥合的他
惴慄地斲榛莽
焚茅茷
從西山趕回來
劉自強正好在這樣的句子中
完全清醒了「覺而起起而歸」
延伸閱讀

遊記類古文

永州詩

永州詩

〈漁翁〉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迴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雲相逐
遊記類古文
時代 篇名 出處 者作
〈始得西山
中唐 《柳河東集》 柳宗元
宴遊記〉
〈鈷鉧潭西
中唐 《柳河東集》 柳宗元
小丘記〉
〈遊褒禪 《臨川先生
北宋 王安石
山記〉 文集》
〈晚遊六橋
明 《袁中郎集》 袁宏道
待月記〉
國學常識窺堂奧
(相關資料)

目錄
古文運動
背景 齊梁時代,文學
作 品日趨藻繪輕
豔,駢文綺麗,淫文破典

陳子昂倡漢魏風骨,元結等亦倡
先驅
議古文,但駢文仍居主導

韓愈主張「文以載道」、
發展 柳宗元主張「文以明道」務去
陳言,創造新體。附議
者 眾,
聲勢浩大。然晚唐古文漸衰。
•宋歐陽脩創
作 傑出理論健全,
拔擢王安石、曾鞏、三蘇,
成熟 名家迭出,散文躍升主流。
•明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
鈔》稱號確立。

清初古文興盛,顧炎武、黃宗羲
影響 之後有桐城派、陽湖派、湘鄉派
相繼而起。
山水文學

晉宋士族清談玄理吟詠山水,
緣起
「玄言詩」包孕「山水詩」

避世隱居,以文學描摹壯麗河山,
發展
融情於景,筆法生動抒情

晉「山水詩人」謝靈運、北魏酈道
元《水經注》、唐柳宗元〈永州八
名家名
作 記〉、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
明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張
岱〈湖心亭看雪〉
相關選文閱多分
(延伸閱讀)

目錄
三戒並序 柳宗元
序:吾恒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
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幹非其類,
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
禍。有客談麋、驢、鼠三物,似其事,
作 〈三戒〉。
臨江之麋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
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
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
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
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
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
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
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
者 船載以入,至則無
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然莫相
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
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 。

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
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
喜,計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
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
取;今若是焉,悲夫!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

者 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
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
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
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餘也。晝
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齧鬥暴,其聲萬狀,不可
以寢,終不厭。
數歲,某氏徙居他州;後人來居,鼠為態
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撤瓦灌穴,
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




〈鈷鉧潭記〉
鈷鉧潭
•鈷鉧 ( ㄍㄨˇ ㄇㄨ
ˇ ) ,熨斗。
•位在柳子廟右側西北
面。河床底面都是天
然石頭,潭面形如古
代熨斗,故名。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鈷鉧潭記〉
主旨與寄託
•鈷鉧潭景色。
•水遇險阻之後,不甘屈服,反而更
加暴烈。寄託著
不作
者 甘屈服、不
受羈束的人格精神。
〈鈷鉧潭西小丘記〉
西 丘
•在柳子街下側愚溪旁,沿溪一帶尚
有竹叢,竹叢之下許多石頭如齒狀
相互推擠,倒懸其中。

圖片來源:中華博物
〈鈷鉧潭西小丘記〉
主旨與寄託
•奇石之美與悠遊之樂。
•小丘被棄置在永州,農夫漁父過而
陋之,價四百,連歲不能售。感嘆
個人身世遭遇,被棄置在荒僻之地
,不能為朝廷所用。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小石潭
•因愚溪下游建水電站,舊址已淹沒
。站在岸上,舉目四望,愚溪在半
里外向西北急轉。曲折的溪岸擋住
水面,柳文中的「其岸勢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即是指此。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主旨與寄託
•潭景。
•象徵自己心底光
明磊落,但處境
寂寞,心情淒愴
。 八記中最著
名的一篇。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節 錄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
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似與游
者 相樂。
俶爾:ㄔㄨˋㄦˇ,忽然。
翕忽:ㄒㄧˋㄏㄨ,快速。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袁家渴記〉
袁家渴(ㄏㄜˊ)
•渴(ㄏㄜˊ),
水之反流


•在芝山城區南面
五公里。以關刀
洲最大,洲旁有
奇形怪狀的石島
,水與石遇,欲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順反逆,形成瀟
水折流的洄灣。
〈袁家渴記〉
主旨與寄託
•渴中小山遇風之奇
景。
•奇偉高潔、清麗幽
雅的風景無人了解
,長久地被棄置、
被埋沒,
自作
者 己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身懷理想,志在經
〈石渠記〉
石 渠
•位於袁家渴旁的岩石下。見小溪大
石,即其舊址。但陽光照射,水光
波影,遊魚潛行石下,鴨群溪中戲
水,仍爲佳境。
〈石渠記〉
主旨與寄託
•泉水及泉上景物。
•惜其未始有傳,寄
身託
者 作 懷美才,
卻棄置於荒僻之地
,其幽憤自見。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石澗記〉
石澗
•沿瀟水下行 0.5 公里,見一小溪穿
石拱橋入瀟水,即是。「流若織文
,響若操琴」的狀況不減當年。古
樸中增添著新的風姿,令人陶醉。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石澗記〉
主旨與寄託
•遊賞流澗之趣。
•得意之日,與石渠同,寄託之意,
亦與〈石渠記〉同。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小石城山記〉
小石城山
•位於愚溪之北,爲黃茅嶺西頭盡處
的一座山巒,明代在山腰建芝山庵
,故又稱爲芝山。登山環視,美好
景色盡收眼底。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小石城山記〉
主旨與寄託
•小石城山附近景觀。
•寄託自己被壓抑、遭遺棄的鬱憤之
情。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