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1

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
中文科
本土情懷——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課文筆記

姓名:_____________( ) 班別: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主旨:

內容重點
* 作者「得西山」前的遊蹤和感受。
* 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遊蹤,以及「得西山」後的感受。
* 作者於文章首不寫西山的原因。
*文中的寫作手法:襯托法、步移法。
*與《醉翁亭記》比較:兩文作者同被貶謫,所寫的景物、感受有何不同?

內容分析
第一段

「自余為僇人……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段旨:記述作者遊西山前的 和 。

1. 作者被貶永州後的心情︰
「 」
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活動而被貶永州,本來參與改革並非罪過,結果卻遭貶
謫,從他自稱「僇人」,可見他內心 ,只得寄情山水。

2. 作者貶居永州的遊蹤︰
自從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身居閒職,每當空閒便四處遊玩,以排遣被貶的抑鬱、苦
悶。
(1) 態度:「 」
出遊時態度放任隨意,漫無目的地隨意遊覽。

(2) 遊歷:
「 」
每日與同伴到處遊覽,他們登高山,入森林走到溪流的盡頭,訪尋幽泉怪石,
無論甚麼奇特的風光也見過,甚麼幽遠的地方遊覽過。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2

(3) 飲宴的情況:
「 」
他們每到一處勝景,總會撥開雜草,席地而坐,斟酒喝至醉倒。

(4) 醉倒的樂趣:
「 」
他們醉了便互相枕着睡覺造夢。平日心想到的地方,在夢中都會去到。醒了才回家去。
由此可見,柳宗元希望藉着酒醉暫時忘卻貶謫的現實,在夢中得到精神上的解脫。

(5) 感受:
「 」
柳宗元以為永州所有形態奇異的山水,他都瀏覽過,深感安慰。然而他又不經意地指出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暗示他未享受遊山玩水的樂趣,未「得西山」,引入「始得西山
宴遊記」的正題。

3. 根據文章第1段,作者為甚麼終日流連於永州山水?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每道分題限
選一個答案。
A正確 B錯誤 C 無從
判斷
(1) 體察民情,與民同樂   
(2) 忘憂解悶,消磨閒暇   

4. 柳宗元提到遊山飲醉,以下為有關片段。

甲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而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
起,起而歸。

宴遊的情況 流露的感情

引文甲 到達後喝醉便睡,睡醒便離開,並不 
留戀山上的景色。

5. 作者平時有何活動︰
i) ,ii) ,再遠都要去遊賞一番
iii)到達目的地後就席地而坐,iv)喝酒而醉,醉後就 ,v)醒後便 。

6. 作者為甚麼自稱為「僇人」?為甚麼在永州到處遊山玩水?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3

7. 下一段引文有何寄意?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
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8. 文章一開始不寫西山的原因:
作者不在文章開頭就寫西山,是別有用意的。他先寫初到永州的遊蹤,然後才用「而未
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句轉而描寫西山,這樣安排有以下好處:

(1) :文題為「始得西山宴遊記」清楚指出描寫對象是西山,但文章開首偏不提
西山,而先寫作者在其他地方遊山玩水的情況,令

(2) :如果文章開門見山地描寫西山,就顯得較平淡,缺乏趣味;現在借永州的
一般山水突出西山怪特、與眾不同,讓讀者對西山

(3) :作者起初不寫主體西山,而寫遊遍永州「幽泉怪石」,自以為盡收美景,
作為下文的 。然後寫發現西山,才領略到西山獨特的景色,沈醉其間,正
襯西山的景色與別不同。

第二段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窮高而止」
段旨︰發現西山及準備登山的經過
1. 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
柳完元於九月二十八日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察覺它景色奇特,因而興起遊覽的
念頭。

2. 登山經過:「 」
他派僕人渡過湘江,沿着染溪而上,沿途砍去雜草、焚燒草木,幾經艱苦,終於開闢了
一條通往山頂的道路。
暗示自己懷才不遇,世間奇才就如奇山異水一樣有待人們發掘。

3. 柳宗元極力描寫攀登西山的困難,你認為作者的用意何在?試加以說明。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4

第三段
「攀援而登……而不知其所窮」
段旨:記述 的經過、所見的景色及感受。

1. 遨遊的情態:
「 」
他們抓着草樹,互相牽引登山,當他登上西山的頂峰,便隨意伸開雙腿,席地而坐,飽
覽四周的景色,欣喜之情表露無遺。

2. 柳宗元寫到,他在西山上從不同觀景角度所見有怎樣的景色?試從文章中摘錄原句,並把
答案填寫在下表內。
觀景 景色(原文句子) 解釋 作用

角度
在西山的頂峰縱目眺望,永 從視線的轉移突出西山
州連附近幾個州的土地都 是
從高處
好 像 聚 集 在 作 者
遠望 的 。

在西山俯瞰,周圍高低起伏 從俯瞰山下景物縮小,
的地勢,凸起的山丘像一個 突出了西山的
個 ,
俯視 而 凹 陷 的 幽 谷 就 像
_ 一般,雖然眼
所見 前只有尺寸的距離,但實際
上卻有 。群山
重疊,四周的景色都盡入眼
簾。
西山周圍,青山和白水連綿 由 近 而 遠 至 天 邊 的 景
不斷,與天 ,四面 象,一望無際,加強西
環視
望去,景色都是一樣,彷 山 的形象。
四周 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3. 對西山的讚歎:
①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西山高峻雄偉,視野廣遠,柳宗元不禁讚歎「是山之特立」,不與 為類」,西山獨
特出眾,與其他小山丘不同。柳宗元在這裏是借西山卓越不群,暗示自己的才華和人格
跟一般 不同。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5

②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站在西山的頂峰,柳宗元面對眼前壯麗的景色,不期然讚歎大自然的偉大。
它虛無飄渺,與大自然互相交融,無邊無際;它空曠高遠,與大自然並存,
知它的盡頭。抒發了在山顛飽覽自然景色時,精神為之一振,心胸開闊,忘
懷一切,達到「 」的境界

第四段
「引觴滿酌……是歲元和四年也」
段旨:記述在西山 ,以及創作本文的原因和時間。

1. 宴遊的樂趣
作者一面開懷暢飲,一面沉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令作者心情開朗,即使日落西山,亦捨
不得離去,「恆惴慄」之感一掃而空。

2. 感受
面對眼前無盡的景致,心胸豁然開朗。「 」,作者感到精神安
定,形體清散,與萬物融合為一,忘掉自己的存在。
他感悟到大自然的偉大與個人的渺小,個人的不幸與大自然相比,實是微不足道,更忘
記自己是「僇人」,沒有那種惶恐不安的心情,「惴慄」之感一掃而空。
這些人生體會是他遊西山前所未有的,所以他認為真正的遊覽,由西山開始
「 」。

3. 柳宗元在「得西山」前後,對自己在永州遊覽山水的經歷有甚麼不同的看法?試摘錄有
關句子。

時間 對自己在永州遊覽山水的經歷的看法

:(答案不得多於 2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得西山」前

:(答案不得多於 2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得西山」後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6

4. 柳宗元描寫遊西山前和遊西山時的宴遊情況。試以自己的文句分別說明。
(1) 遊西山前的宴遊情況:

(2) 遊西山時的宴遊情況:

5. 柳宗元寫遊覽西山後有甚麼感受?試加以說明。

6. 試分析以下各文句中「始」字的含意,並以自己的文句完成下表。
階段 說明
發現西山前: 這個「始」字的意思是「曾」、「嘗」。作者以為自己已遊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遍永州的山水,以「始」字點出自己過往不知道西山的奇異
獨特。
在法華西亭發現西山: 
望西山,始指異之。

遊覽西山後: 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
遊於是乎始。

7. 有人認為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以西山自況,試根據作者的經歷,推測以下句子
的寄意,並加以說明。
甲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乙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1) 甲句:

(2) 乙句: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7

8. 本文題為「始得西山宴遊記」,當中提及的「始得」是指甚麼?試綜合全文加以析述。

寫作技巧

1. 柳宗元在寫西山前先寫其他山水,這是甚麼寫作手法?運用這種手法對表達本文主題有
何作用?

 寫作手法: 法(答案須是兩個字)

 作用:

2.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1) 以上引文運用了哪一種抒情手法?
 觸景生情 A B C D
 直接抒情 ○ ○ ○ ○
 緣情寫景
 借物抒情

(2) 承上題,試說明引文如何運用上述的手法抒發情感。

3. 文中「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 1 段)一句在全文的結構上起到了甚麼作用?試略加
說明。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8

4. 在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西山」和「培塿」分別比喻甚麼?(2 分)又柳
宗元藉「西山」和「培塿」這對比喻抒發甚麼情懷?(2 分)

(1) 「西山」比喻:

(2) 「培塿」比喻:

(3) 藉「西山」和「培塿」這對比喻抒發的情懷:

修辭︰

修辭手法 句子
1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2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
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3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
4 若垤若穴
5 縈青繚白
6 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7 悠悠乎與顥氣俱,11.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
窮。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9

1. 內容與題目的關係(文中如何點出題目中「始」、「宴」、「遊」、「記」四層意思?)

題目中
引文 點出了的內容
的字眼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望西山,始指異 點出發現西山與遊山之真正開
「始」 之」、「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 始
始」
「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點出遊西山時宴飲的情形
「宴」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洋洋乎與造物 點出遊西山時的情形與感受
「遊」 者遊」、「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
始」
「記」 「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點出寫作年份/目的

2. 作者「得西山」前與「得西山」後宴遊的情況和感受之不同:

比較項目 「得西山」前 「得西山」後


1. 作者和朋友到了山水勝地便撥開野 1. 作者和朋友在山頂席地而坐,不拘小
草坐下。 節。
宴遊情況
2. 喝酒,醉了便睡覺,進入夢鄉。 2. 喝酒,醉倒。
3. 醒了便離去,沒有感到不捨。 3. 即使天黑也捨不得離去。
1. 以為永州的山水都已遊覽過。 1. 是真正遊覽山水的開始。
宴遊感受 2. 感到懷才不遇,抑鬱不平。 2. 一掃「惴慄」之感,感到與萬物合而
為一,放開懷抱,寫意盡興。

3. 本文之寓意:
(1) 柳宗元寫此文是有其寄託的,文章極寫西山的奇異怪特,而如此奇特的西山竟被人遺
棄,這正好反映出作者的遭遇:既有才華,但卻被人貶於永州任司馬。

(2) 西山的傲然挺立,不與培塿為類,表明了作者的傲然卓立,恥與朝廷小人為伍,故西山
不同凡俗的形象,正是作者自我人格的寫照。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10

(一)字詞解釋
(1)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趣

(2) 自余為僇人。 僇

(3)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 嚮

(4) 窮山之高而止。 高

(5) 窮山之高而止。 窮

(6) 故為之文以志。 文

(7)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極

(8) 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攢

(9) 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際

(10)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涯

(11)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 嚮

(12) 居是州,恆惴慄。 恆

(13) 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隙

(14)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趣

(15) 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 緣

(16) 而不知其所窮。 窮

(17) 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際

(18) 悠悠乎與顥氣俱。 俱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11

(19)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 引

(20) 故為之文以志。 志

(21)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是

(22)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援

(23)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 始

(24) 不與培塿為類。 類

(25)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釋

(26)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披

(27)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有

(28)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日

(29)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為

(30) 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為

(31) 望西山,始指異之。 異

(32)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異

(33)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 就

(34)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徒

(35) 覺而起,起而歸。 覺

(36) 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隙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12

(37) 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 枕

(38)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縈

(39) 過湘江,緣染溪。 緣

(40)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培:

(41)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涯

(42)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 觴

(二)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
(1)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3分)

(2)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3 分)

(3)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2 分)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13

(三)課文語譯

1 1.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 1._________________,居住在永州,心中常常

惴慄。其也,則施施而行,漫漫 憂慮不安。有空閑的時候,就緩步行走,隨意遊

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 玩,每天與同伴攀上高山,去到茂盛的森林中去。

林,2.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 2._________________,幽靜的山泉,看了不少奇怪

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 的石頭,無論多遠的景區,我們沒有不到遊的。到

醉,3.醉則更相枕而臥,臥而 了就撥開雜草坐下,傾盡壺中的酒,喝到大醉。

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4.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躺下就

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 做夢。心中想到了那裏,做夢也就到了那裏。

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5.而未 4.___________________,起身之後就回家。我以為

始知西山之怪特。 凡是永州特異的山水,我都遊覽過,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 西亭,

華 西亭,望西山,6.始指異之。 遙望西山,才有人指着它,

遂命僕人,過湘江,7.緣染溪, 6.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於是命令僕人越過湘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 江 7.____________________

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西山山頂為止。

3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 我們攀援登上山頂,隨意伸開雙腿席地而坐,

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其 遠眺風景,附近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席之

高下之勢,8.岈然洼然,若垤若 下。周圍高低起伏的地勢,8.______________

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溪谷

遯隱。 像螞蟻洞,眼前尺寸之大的土地實際有千里之廣,

聚攏堆積在一起,無所隱藏。
始得西山宴遊記學生版頁 14

9.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遙遠的天空相

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 接,環看四周,都同樣與天空交接。我這時才知道

10.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 西山獨特出眾,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

氣俱,11.而莫得其涯;洋洋乎 景象多麼曠遠浩渺啊,好像與彌漫於天地之間的大

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氣一起存在,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景

象多麼廣闊壯觀啊,好像與大自然一起遊覽,不知

道盡頭。

4 12.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飲得醉倒,不知

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 不覺間便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直到天

至,至無所見,13.而猶不欲 黑得甚麼也看不見了,

歸。心凝形釋,14.與萬化冥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精神凝聚安定,

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 形體得到解脫,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這

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 才認識到過去算不上遊覽過山水,真正的遊覽山水

和四年也。 這次才是開始,所以我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

元和四年(809 年)。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