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8

2018年中國語文科

教師會議

11月2日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1
試卷一

2
擬卷理念

• 本卷主要考核考生的閱讀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感
受、鑑賞及運用不同閱讀策略的能力。

• 重視思維和分析能力。

• 考核對中國文化、文學的認知和素養。

3
閱讀能力考核重點
• 文章的主旨和立意是什麼?
• 文章用什麼來凸顯主旨和立意?
• 文章各部分的要旨是什麼? --內容
• 文章可分成哪幾個部分?
• 各部分之間有什麼關聯和作用? --結構
• 作者用了什麼手法和技巧?
• 這些手法和技巧有何作用?
• 行文和用字有何特色? --手法
• 所說的是否合理?
• 有沒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否弦外之音?
• 與其他篇章比較,有何異同或優劣?(內容、結構、手法)
• 所說的道理是否可從生活體現? --比較、評價、應用
4
考核重點

內容
比較/評價
主旨 結構 /應用

手法

5
各題考核重點
• 第1題:掌握常見文言字詞。
• 第2題: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比喻說理手法,並說明本體和喻體的關係。
• 第3題:概括文章主題。
• 第4題:辨識論說文常用的寫作手法。
• 第5題:理解文章重點。
• 第6題:概括文章重點。
• 第7題:分析說明內容重點。
• 第8題:摘記關鍵句子,說明寫作手法及主旨。
• 第9題:理解文章結構。
• 第10題:理解描寫目的和作用。
• 第11題:理解文章內容,辨識襯托和對比等手法的差異。
• 第12題: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物內心感受。
• 第13題:歸納全文,分析說明個人體會。
6
各題考核重點
• 第14題:理解文章內容,從人物行為概括人物形象。
• 第15題:綜合上下文理,分析說明人物內心感受的變化。
• 第16題:綜合上下文理,理解人物內心感受。
• 第17題:辨識不同的人物描寫手法。
• 第18題:理解第一、二人稱敍事觀點的作用和效果。
• 第19題:歸納全文,分析說明內容重點。
• 第20題:歸納全文,概括主旨。
• 第21題:綜合文意,理解常見文言句式。
• 第22題:理解文章重點。
• 第23題:理解文章重點,掌握舉例說理手法。
• 第24題:歸納全文,概括主旨。
• 第25題:理解文章重點。
• 第26題:理解主旨,評價人物行為。
7
甲部:

• 主要考核了指定文言篇章中的三篇作品,即
《勸學》、《出師表》及《青玉案》。
• 考題多與主旨、內容重點和寫作手法有關,考
問的形式一般較為直接和簡單,主要考核考生
對指定文言篇章的基本認識和理解。

8
考生整體表現
• 甲部:
 本部考生表現差異較大,由於考問頗為簡單直接,
可見對指定篇章熟悉與否,往往是判定優劣之關鍵

 熟習範文的考生,表現頗為優異,惟部分考生對範
文的內容不熟悉,故表現甚差。
 考生整合分析之能力頗弱,宜多加注意。

9
考生整體表現
• 乙部:
 辨識寫作手法考題的表現優異。
 須綜合全文分析的考題表現未如理想。
 標準差較往年闊,表現較佳的考生稍增。

10
考生整體表現
• 整體而言,無論是甲部或乙部,考生在文字題的表現
較為遜色,在選擇題的表現較為理想;
• 而闡述和分析的能力頗弱,辨識寫作技巧的能力則較
佳。
• 可見考生仍未能深入體味文章關鍵和細微深刻的地方
,而綜合、組織及闡述說明的能力仍待改善。

11
第1題: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5分)
(i)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逍遙遊》 患:
(ii) 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廉頗藺相如列傳》 倨:
(iii)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否:
(iv)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孰:
(v) 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六國論》 固:

考核能力:掌握常見文言字詞。

12
第1題:平均得分
(i) 患 擔憂 67%
(ii) 倨 傲慢 38%
(iii) 否 貶(動詞) / 惡 (名詞或形容詞) 26%
(iv) 孰 誰 54%
(v) 固 本來 41%

整體表現稍欠理想。

13
第1題

(i)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
• 一般考生均能理解為動詞,解作「擔心」、
「憂慮」;
• 惟部分考生誤作名詞,解作「憂患」,未有就
句法及詞性分析,以致失分。

建議:宜根據句意和詞性推敲字義。

14
第1題:常見問題
(i) 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
• 部分考生雖明白此為貶義詞,惟未能區分「驕傲」和
「傲慢」的分別;
• 部分只就文意推測,解作「簡單」、「欠佳」,文意
雖勉強可解,惟詞意欠確;
 「禮節簡單」即「欠隆重」即「見其傲慢」
• 能力較弱者甚至答以「隆重」、「周到」,以致南轅
北轍,謬之千里。
建議:宜注意「近義詞」意涵的差異。(語文基礎)

15
第1題:常見問題

(iii)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 「陟罰」、「臧」字較深,考生較難藉以推敲;
• 考生對文本的理解不足。

建議:宜注意較為艱深的關鍵字詞。

16
第1題:常見問題
(iv)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誰)能無惑?
• 僅就句意推測,解作「怎」、「怎麼」。
「孰」可解作:「誰」或「什麼」(代詞)
例子:
 八佾舞于庭,是(這樣)可忍也,孰(還有什麼東西)
不可忍也。(什麼)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誰)
建議:根據上文下理判斷字義。

17
第1題:常見問題
(v) 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 不少考生誤以為「固」即「故」,解作「故此」、
「因此」。(非通假字)
固:
 本來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 堅決 (藺相如固止之)
 姑且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建議:平日多注意常用虛字不同的意思。(做筆記)

18
第2題
試根據《勸學》一文的內容,以自己的文句把答案填寫在下表之內。
(6分)

例子 說明的道理

假舟楫者: (i):

不擅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 35%

(ii) 騏驥: (iii):


35.5% 58%

考核重點: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比喻說理手法,
並說明本體和喻體的關係。
19
第2.1題

• 《勸學》一文的主旨是說明:
 方法:借助(假)後天努力學習(舟楫);
 結果:可以修身向善。(絕江河)

20
第2.1題:

• 考生宜綜合全文,就主旨理解比喻所闡述的道
理:
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
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
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
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
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絶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21
第2.1題:
• 本體:假於學而修身明德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 喻體:
 假「登高」而博見
 假「順風而呼」而聞者彰
 假「輿馬」而致千里
 假「舟楫」而絶江河

22
第2.1題

• 考生多從字面解釋,斷章取義,未能扣緊題旨說
明:
 雖明白「假」是指「借助」,可是不明白借助
什麼,以為「舟楫」泛指一切工具。 (沒有指
出是假於學)
 對主旨的掌握較為為含糊,以為借助「舟楫」
的作用是:
 為自己帶來好處(與修身無關)
 令自己成功 (與修身無關)

23
第2.1題:

誤解本體,以為是指「懂得利用工具」。

24
第2.1題:

誤解作用,以為目的是為了使「學習更有成效」。

25
第2.1題:

能點出須學習,惟未有說明 答案完備
可以修身達德。

26
第2.2題:概念錯誤

騏驥:千里馬一跳也不可以達十步之遙。
• 部分考生不明「不能十步」的意思:
 如解作「只有十步」

? 27
第2.2題:答案欠精簡

騏驥:千里馬一跳也不可以達十步之遙。
• 部分考生雖明白「不能十步」,卻混雜不相干
內容:「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
28
第2.3題
以騏驥為例說明的道理:天資優異,也須積累/ 持之以
恆才會成功。
• 不少考生未有扣緊「騏驥」的特性作答,答案較為粗
疏:
 「為學必須持之以恆。」
• 甚或混淆了「駑馬」的特點作答,答案較為紊亂:
 「即使天資不足,持之以恆也可以成功。」

29
第2.3題
答案較為概括,未有扣緊 概念稍欠準確,「不計個人
「騏驥」比喻天資聰穎,藉 天資」未及「天資聰穎」準
此說明堅持較天資重要。 確(騏驥)。

30
第2.3題

論說較為紊亂 概念錯誤

31
第2.3題

答案完備

32
第3題
在《勸學》一文中,作者說「學不可以已」。試以自己
的文句說明不斷學習的好處。 (2分)

• 參考答案:智慧更加明達/(人)更為明智,且行為沒
有過失。(知明而行無過)
• 平均得分:53.5%,表現一般。
• 表現欠佳者:
 多對文本或主旨不了解;
 或對「知」的理解過於籠統,不知是指「智慧」。

33
第4題

綜合《勸學》全文,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說理?(2分)
(1) 對比 (2) 比喻 (3) 設問 (4) 襯托

A (1)、(2) 78.5% 答案
B (1)、(4) 11.9% (誤以為「襯托」是答案)
C (2)、(3) 3.4%
D (2)、(4) 5.7%

表現優異

34
第4題:說理手法分析

• 比喻:
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
而寒於水;
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 登高之博見; 順風而呼而聞者彰;
 假輿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而
絕江河。

35
第4題:說理手法分析
「對比」和「襯托」之別:
• 「對比」之物無分輕重,藉對比兩者的差異而凸顯所
說的道理或特點;
• 「襯托」有主次之分,目的是在於凸顯被襯托者之特
點,而非凸顯襯托者之特點。
 勸學一文是從正反兩面說明「積累」、「鍥而不捨
」和「專心」之重要,由於正反兩面同樣重要,故
此是「對比」。

36
第4題:說理手法分析
• 既是「比喻」,也是「對比」:
 積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
海。
 鍥而不捨: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
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專心: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
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
寄託者,用心躁也。

37
第5題

在《出師表》一文中,諸葛亮認為重用郭攸之、向
寵等人,會為「宮中」和「營中」帶來什麼好處?
試以自己的文句分別說明。(4分)

(i) 宮中:能補救缺失 (1分);使政令更完善。(1分)


33.5%
(i) 營中:能使軍隊和睦(1分);因材任命,使各展
所長。(1分) 38.5%

38
第5題
• 整體表現欠佳,常見問題:
 對文本不熟悉,或只就常理推測:
 或混淆「宮」與「營」之別;
 或答非所問,答以郭攸之、向寵兩人的背景。

• 也有考生熟習文本,答案較準確和簡練;
• 偶有考生靈活變通,以具體建議說明如何使「宮中」
的施政改善。

39
第5題:答案精簡準確示例
• 一般考生多直接翻譯
「裨補闕漏,有所廣
益」、「行陣和睦,
優劣得所」作答。
• 理解透徹;能以個人
文字表達:
• 「賞罰分明」、「不偏
私」為「裨補闕漏」之
具體建議,正回應諸葛
亮指出宮中須補救的問
題。

40
第5題:常見問題
• 不熟悉文本,只
按常理推測。

41
第5題:常見問題
• 答案不聚焦;未
有扣緊有何改善
一問,卻答了被
選拔的原因。

42
第6題
綜合《出師表》一文諸葛亮對後主的忠告,可見後主有何
缺失?(2分)
(1) 貪圖安逸 (2) 遠賢親佞 (3) 不納忠言 (4) 賞罰不公

A (1)、(2) 3.4%
B (3)、(4) 7.3%
C (1)、(3)、(4) 8.9%
D (2)、(3)、(4) 79% 答案

表現優異

43
第7題

「表」為臣下向君主進言的文體,內容多為事理
的陳述和分析,惟《出師表》一文帶有明顯的個
人感情。諸葛亮為什麼這樣寫?試舉一例說明。
(4分)

• 平均得分:31.5%,表現欠佳。

44
第7題:思考問題的關鍵

• 語帶情感的原因:
 抒發個人的心志或抱負,藉此表白心迹,
釋除後主的疑慮;
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視後主為子侄,委婉
進言,以期後主親賢遠小/ 支持北伐 / 勵精
圖治/接納諫言,情真意切,令後主易於接
受;
 藉先帝之言行引起後主對父親之感念,勉
勵後主發憤自強,繼承父志。
45
第7題:思考問題的關鍵

• 說明語帶情感的原因;
• 找出一個恰當的例子;
• 就例子說明語帶感情的原因或作用。
 如引起後主對父親的感念以期後主可以親賢遠小;
 例子「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
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
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 就例子加以闡述說明。

46
第7題:常見問題

• 對文本的理解較為表面,未能確切理解作者追
述往事的目的或作用。
• 背誦答案、未有扣緊題目作答:
 不少考生背誦作答,如分析「君臣語」和
「父子語」的作用。
 列舉多個例子。
• 闡述較為粗疏。

47
第7題:常見問題
• 原因尚可;例子尚可(用以說明釋除疑慮更容易);
• 闡述粗略,考生應具體說明「忠心耿耿」為什麼會感動
到後主勵精圖治(如以恐託付不效警戒後主,須勵精圖治
才不會有負先主遺願):
•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
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
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例子

原因
48
第7題:常見問題
• 例子不當,未能說明原因;「三顧草廬」一例應用
以說明對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並不足以說明「打
動後主接納諫言」或「發揚先帝遺德」。

例子

原因
49
第7題:常見問題
• 說明原因準確;例子恰當;闡述較為概略;
• 惟舉例多於一個,浪費筆墨:
• 「點出十三次『先帝』之名,藉此感動後主令其發憤」;
• 「自述身世,報答『知遇之恩』和釋除疑慮。」

1 例子

原因

50
第7題:常見問題
• 審題不周;列舉多個原因(部分相似);
• 忽略作答要求(舉一例說明),例子欠缺或不對應原
因;
• 似是記誦了「動之以情」的原因作答。

2
1

4 ?

51
第8題
試根據《青玉案》一詞,回答下列問題。

(i) 作者在哪一刻以及在哪個地方找到心上人?試摘錄
有關詞句作答。(1分) 36%

(ii) 作者抒述了什麼情懷?他又怎樣抒述這種情懷?試
綜合全文分析說明。(4分) 41.3%

52
第8.1題

• 表現欠佳;
• 未有記誦名言佳句:「驀然迴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 「闌珊」二字較多別字。

53
第8.2題
• 表現尚可,惟闡述較為概略。
• 考生多能指出抒述的情懷和手法
評分原則:
• 抒述的情懷:(1分)
 抒述個人孤高不群的志向。
 盼望找到品格高潔,不與世俗同流的知己。
 抒述對人們在國家動蕩之際仍沉醉逸樂、苟且偷安的
不滿。
 其他合理的詮釋亦可接受。

54
第8.2題:抒述情懷的手法:對比/襯托/反襯/自況/象徵
重點 舉例說明(舉隅) 文本依據

「東風夜放花千樹,
花燈煙花耀眼/燈舞漫天徹 更吹落,星如雨」/
燈火
夜/燈火璀璨/ 張燈結綵 「玉壺光轉」/「一
夜魚龍舞」

路上有達官貴人的寶馬香車
元宵熱鬧 車馬 「寶馬雕車香滿路」
/車水馬龍
的情景
音樂 樂韻悠揚 「鳳簫聲動」

仕女佩帶華麗的頭飾/盛裝
「蛾兒雪柳黃金縷」
人 仕女 打扮/花枝招展/爭妍鬥麗
/「笑語盈盈」
/笑語盈盈

燈火闌珊 四周一片繁華熱鬧,卻有一人獨在燈火暗淡/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


處的孤寂 零落之處。 處」

55
第8.2題:上品示例
• 情懷和手法準確;
• 能綜合全文,答案扼要簡潔。

56
第8.2題:中品示例(表達稍欠準確)
• 情懷尚可接受;手法尚可;
• 未能綜合全文,闡述較為粗疏。

57
第8.2題:錯誤答案示例
• 情懷錯誤;闡述十分粗疏。
• 對文本極不熟悉。

58
乙部第一篇:《孤獨的理由》林黛嫚

• 《孤獨的理由》是一篇以近似短篇小說形式寫
作的散文;
• 內容描述一對習慣孤獨的翁媳在相處過程中感
情的微妙變化;
• 藉以說明只有真切關懷和體諒,才可以讓人排
解人生命定的孤獨感。

59
《孤獨的理由》疏解

• 第一部分(1~7段):
描寫家翁孤獨的形象和媳婦的感受---詫異
• 內容摘要:媳婦婚前首次探望未來家翁,孤獨的他只
是呆坐在藤椅上瞪著電視螢幕,對來客不理不睬,而
他家境殷實卻居舍簡陋,維持原始的農家型態,自耕
自足,這都令客人感到奇怪。
• 作者透過描述家翁冷漠的表現及農家的原始簡陋,刻
劃他習慣單調不變的寂寞生活,性情孤僻,不善表達,
令人難以親近。

60
《孤獨的理由》疏解
• 第二部分(8~10段) :
描寫家翁的內心世界和媳婦的態度轉變---同情
• 內容摘要:兒子婚宴當天,他內心重視兒子媳婦,卻
表示不出席婚禮。婚禮當天他改變主意,一大早奔波
轉折,氣喘吁吁地趕赴婚宴,途中又因害怕置身熱鬧
場合,擔心不知如何面對親人而再次改變主意,寧願
獨自承受孤獨,折返家中,缺席婚禮。
• 作者透過描述他北上趕路及南下回家的躊躇及落寞,
刻劃他外冷內熱,在意親人卻又害怕與人相處的性情,
也藉熱鬧的婚宴場景及婚宴結束後的寂寞襯托他隻身
回家,缺席婚宴的孤獨,讓媳婦感到難過。

61
《孤獨的理由》疏解
• 第三部分(11~12/13段) :交代家翁孤獨的理由
• 內容摘要:透過你的丈夫(他的兒子)的補述,交代家翁的
經歷。成績優異的他為家人放棄升學,留在農家辛勤務農,
拉拔弟妹成長,幫助弟妹各自成家,生活安穩。當他完成
了身為長子的責任,家人不再需要他,他就想藉建立事業
証明個人能力,但事業卻一再失敗,反過來需要弟妹接濟
幫忙,要靠弟弟賞他差事,令他挫敗失落,從而孤立自己,
躲在一己孤獨的世界,切斷與外界的聯繫。
• 作者記述他人生角色的轉變,由大家族之主淪為受弟妹接
濟的人,刻劃他自尊心強,不能承受人生目標的失落,令
媳婦明白他拒人千里的原委。(點出孤獨的理由)

62
《孤獨的理由》疏解
• 第四部分(13/14~20段):寫家翁和媳婦彼此的關懷使人可以承受人
生的孤獨
• 內容摘要:媳婦婚後與丈夫探訪家翁,她為家翁打理破敗的農家,
為他燒飯及更換電視機,媳婦的善意關顧令家翁心有所感,故對
媳婦散步的提議應聲而起,願意和媳婦共處。孤僻的家翁不善表
達,不慣流露情感,故二人散步時只是各懷心事地默默行走,不
交一語,氣氛尷尬,令媳婦很不自在,打算提議回程,結束散步。
這時,內斂的家翁卻突然靦腆而驕傲地向陌生路人介紹身旁的媳
婦,這句話和驕傲的神情流露他對媳婦的在意與肯定,靦腆的神
情則顯示了他鼓起勇氣表露在意媳婦的羞赧。家翁這突然的舉動
讓媳婦感受他對自己的重視,令她大為感動,明白不必細究孤獨
的原因,就讓家翁握住她的手,疏散彼此的孤獨。
• 作者記述家翁鼓起勇氣表達情感,讓身邊的人感受他的情意,凸
顯了文章的主題:人際的關懷可疏散孤獨,令人承受到命定的孤
獨。

63
第9題
第一篇共有20個段落,假若把結構分成四個部分
,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4分)

• 第一部分:第1至7段
• 第二部分:第8至10段 2分
• 第三部分:第11至12或13段
• 第四部分:第13或14段至20段 2分

平均得分:65.3%,表現甚佳。

64
第9題
• 除上述區分外,下述分段也可以給分:
 第一部分:第1至6段
 第二部分:第7至任何段落 1分
• 理據:

 部分考生把第7段歸入第二部分,忽略了「你終究
會知道關於孤獨的理由」一句,正呼應了首段提出
的「詫異」,並直接回應第6段「隔天你帶着諸多疑
問離去」一語,故把第7段歸入第一部分較為恰當。

65
第9題
• 第7段總結了1-6段的內容,作為第二部分的首段,未
算妥當,但不算錯誤,故考生以(第1-6段)為第一部分
分段,第一及第二部分仍可給1分。

• 第13段可視之為第三部分的總結,也可以理解為引出
第四部分內容,兩種區分也可接受。

66
第9題

• 常見的錯誤區分:
 把第四部分14到20段勉強區分為兩部分:
 14至15段寫婚後的改變和散步的原因;
 16-20段寫散步的過程及結果。

67
第10題
在第6段,「他」的兒子說他們家並非貧農,家境頗為殷
實富裕。作者這樣寫,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2分)

A 暗示「他」的兒子對「他」不滿。 7.1%
B 暗示「你」終於接納「他」的原因。 3.3%
C 暗示「他」的兒子十分關心「你」的感受。 17.2%
D 暗示「他」並不是因為貧窮而生活得這樣破落。 72% 答案

大部分考生均理解作者描寫家翁的家居簡陋,是為了凸
顯他性格孤僻。

表現優異

68
第11題
「你」結婚當天,作者記述了婚禮熱鬧的情景以及「他」
候車回家的情景。這處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2分)

A 層遞 5.4%
B 正襯 2.8%
C 反襯 57.5% 答案
D 對比 34%

• 表現尚可

69
第11題

• 作者只概略描寫婚宴之歡悅熱鬧,卻詳細描寫
家翁追趕火車之焦急及放棄出席之落寞。
• 不少考生未能掌握「對比」和「襯托」之別,
前者無分輕重,而後者有主次之分。
 描寫婚宴之「熱鬧」無獨立之作用,只用
來反襯家翁的「落寞和孤獨」。
 要理解作者寫了什麼,更要理解為什麼這
樣寫。

70
第12題
「你」結婚當天,「他」趕火車北上出席婚禮,可是中途放棄,南
下回家。「他」北上時的心情如何?(2分)為什麼他中途又再次決定
不出席婚禮?(2分)

北上 南下

(ii):
25%
外冷內熱,內心仍是十
原因
分重視兒子的婚禮。

心情 (i): 56.5% 孤單落寞

71
第12題
• (i) 焦急 / 期盼 (原因:重視兒子的婚禮)
• (ii)扣連「他」(家翁)「中途再次決定不出席婚禮」的
心理(孤單寂寞)來交代原因,最高給2分:
習慣孤獨:慣於獨自一人守著一成不變的生
活,對即將面臨的熱鬧環境(親人)感到憂
慮/畏懼/抗拒;
內心矛盾:雖然重視兒子的婚禮,但無法突
破心裡的孤獨感,自覺與婚禮格格不入,於
是決定回到原來的世界;
甘於寂寞:寧可獨自承受內心的寂寞,不打
擾婚禮。
72
第12題(i)
• 注意題幹的提示: 「他」趕火車北上出席婚禮,可是
中途放棄,南下回家。
• 考生多未能扣連北上的原因來推敲心情,不理解「他
」十分重視兒子的婚禮,才會起個大早,轉折趕車,
以期出席婚禮,故北上的心情是期盼而焦急。
• 部分考生竟誤答「快樂」、「興奮」,可見此類考生
只以常情猜度,並不能綜合前文,了解家翁的心裏的
矛盾和焦急,也不理解作者刻意描寫「他」氣喘吁吁
北上趕車過程的用意。

73
第12題(i)

• 不少考生雖理解文意,但未能運用準確的詞語
形容家翁的心情,如:「害怕」、「緊張」、
「着緊」等;甚或答以非用以形容心情的詞彙
,如「趕忙」、「沒有時間」。
• 部分考生漁翁撒網,舉出多個答案,反因添加
錯誤答案而失分。

74
第12題(ii)
• 考生多未能扣連「他」南下的心情來推敲原因。
• 考生須思考是什麼原因令「他」南下回家,缺席兒
子的婚禮。由於文本已暗示了「他」起初已表明不
出席婚禮,惟內心十分着緊兒子,故才會臨時改變
主意趕火車出席,可見「他」內心十分矛盾,既重
視兒子的婚宴,又沒有勇氣走出孤獨去面對親人,
才會在中途又改變主意。
• 惜一般考生未能指出「他」內心的掙扎和矛盾,寧
願把感受埋藏於心裏,只能指出「他」不想讓親人
尷尬這表面的原因。

75
第12題(ii)

• 部分考生指「他」南下回家是因為趕不上火車
,因遲到而索性缺席,惟欠缺文本依據。
• 更有考生胡亂臆測,指「他」因農夫身份而自
卑,或不想令兒子蒙羞而缺席。

76
第12題:常見問題
• 12.1題:答案欠簡潔,附加錯誤答案而失分(幸福);
• 12.2題:未能綜合上文下理分析,上文已交代這是早前決
定不出席的理由,中途折返,應有其他更合理的原因。

77
第12題:常見問題
• 12.1題:用詞欠準確;「激動」語意不同「焦急」;
• 12.2題:欠缺文本依據;推論較為牽強。

78
第12題:常見問題
• 12.2題:欠缺文本依據

79
第13題
承上題,對「他」而言,為什麼「回家的路雖長
總不比人生路漫長」?試就「他」孤單落寞的心
情分析說明。(4分)

• 平均得分:22.5%,表現欠佳。

80
第13題
關鍵概念:
• 回家的路即「他」當下自決不出席婚禮後南下
乘火車回家的路程。
• 回家的路長(實寫)
 一個人在途上(孤單落寞)
 回到一個孤清冰冷的家(目的地)
 時間/路程有盡,始終可以回到家(時間的
比較)

81
第13題
• 人生的路更長(虛寫)
即「他」決定留在自己孤獨的世界內,一個人面
對漫長的人生。
 自絕於人際交往(孤單落寞)
 失落人生目標(目的地 / 無家)
 對人生感到漫長而孤獨,不知何時終了(時
間的比較)

82
第13題:入品表

品第 回家路 人生路 文本依據 闡述

上品(4分) 準確 清晰
具備 理解準確
中上品(3分) 符合 一般

中下品(2分) 具備 符合 粗疏
理解概略
下品(1分) 具備/缺乏 粗略/缺乏 缺乏

不入品(0分) 錯誤理解「他」的心境

83
第13題:參考答案
「他」沒有出席婚禮,南下乘火車折返,回家的路始終也
有盡頭,當日旅程中的孤獨和寂寞只是當下的,慢慢可以
消解,且有家可歸;然而,他決定留在自己孤獨的世界內
,日後「他」面對的人生路,卻是無盡漫長的孤獨和寂寞
,了無意義,是無助而無計可消除的。相較而言,一刻的
孤獨和寂寞實微不足道。作者巧妙地將回家的實境與虛寫
的人生路作比較,以凸顯「他」人生無盡的孤寂。 (4分)

• 比較意識明確;闡述飽滿。

84
第13題

• 一般考生未能明確指出「人生路」與「回家路
」的意涵。
• 一般考生未能明確提出比較的準則,即使能以
時間長短/目的地的有無作比較標準,惟內容
多空泛,未能就文本說明其內心的孤獨感。
• 不少考生只抄錄零碎片段作答,或重複「孤單
落寞」等字眼,未有回應「人生路為何更漫長
」一問,闡述能力薄弱。

85
第13題:4分示例
• 比較意識明確,闡述飽滿。
目的地 時間的長短

86
第13題:3分示例
• 具比較意識,闡述合理。
時間的長短

87
第13題:2分示例
• 略具比較意識,闡述一般。

88
第13題:1分示例
• 比較不明顯,闡述粗疏。

89
第13題:0分示例
• 未有扣題作答

90
第14題
作者在第11段和12段敍述了數件可反映「他」的性情或為人的往事
。試根據有關內容把答案填寫在下表之內。(6分)

事件 性情 / 為人

79%,表現優異
(i): (答案不得多於2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捨己為人

打理水田和蓮霧園,還要餵飼鴨子和照料蝦池。 (ii): 69%,表現甚佳

從事各種事業卻以失敗告終,他承受得起虧損,卻 (iii): 50.5%,表現一般


承受不起需要弟弟照顧他這事實。

91
第14題(i)
評分原則:
• 答案如多於20字,多出的文字不予評閱。
• 選取事例溢出第11-12段範圍,給0分。
• 若錯誤理解「他」為之犧牲的對象,如自己的子女,
給0分;若錯誤理解「他」放棄的東西,仍可給答對
了對象的分數。
• 答案須概括以下兩點,每點1分:
 為了弟妹;
 而放棄個人的學業/理想/前途,或相關同義詞均
可接受。
92
第14題(i)

• 大部分考生能從「捨己為人」一點概括出「他
」為了弟妹而放棄學業。
• 偶有考生只抄錄原文「除三餐溫飽,一分一毫
都花在弟妹身上」,除反映考生未能準確理解
「捨己」一詞的意涵,也欠缺概括和歸納的能
力,只能抄錄原文作答。

93
第14題(ii)

刻苦耐勞
• 大部分考生能歸納出「勤勞」、「刻苦耐勞」
等特點。
• 惟有部分考生畫蛇添足,除正確答案外,還加
上「孝順」、「有愛心」等與文本無關的答案
,思慮粗疏,未能就文本分析,臆測過度。

94
第14題(iii)

自尊心重
• 不少考生能概括出「他」為人「自尊心重」這
一點。

• 惟有部分考生用詞欠精準,如「死要面子」、
「自負」。

• 亦有部分考生畫蛇添足,除正確答案外,還加
上「為人豁達」等與文本無關的答案。

95
第14題:常見問題
• 14.1:未能選取最合適例子,概括欠準確(自足常樂)。
• 14.2:理解粗疏,「細心」與事件不對應。
• 14.3:「慚愧不已」非「為人」或「性情」,語意與事件不對應。

96
第14題:常見問題
• 14.1:表達粗疏,「家庭」不及「弟妹」準確,「放棄」什麼不明確。
• 14.2:「一生忙碌」不可以用來形容「為人」或「性情」 。
• 14.3:「不失自尊」用詞欠妥,語意模糊。

97
第15題

在散步將要回程的時候,「他」對路人說「這是
我的媳婦」。「他」說話的時候為什麼神情靦腆
?試綜合全文分析說明。(4分)

• 平均得分:16.8%,表現差劣

98
第15題
• 說話情境:
 「他」答應與「你」散步,態度和以往不
同,嘗試改變。
 兩個人默默地散步,各懷心事,不知如何
打破隔膜。
 回程時,「他」終於忍不住,藉路人表達
心聲。

99
第15題
• 準確理解「靦腆」:難為情、害羞
• 原因:情感的流露---表達對媳婦的在意
• 「他」的性格﹕
 外冷內熱/孤僻,不擅於表達個人感情/
不擅於與人溝通。
• 「他」的經歷﹕
 人生目標的失落而自甘寂寞
 人生角色的轉變而走出孤獨

100
第15題:入品表
品第 分析方向(原因) 文本依據 闡述

上品 能扣緊「他」的性格
或角色分析他內心感 舉述一項 具體清晰
(4分) 受的轉變。

中上品 能就「他」的性格或
角色分析他內心感受 列舉一項 平穩
(3分) 的轉變。

中下品
欠缺 一般
(2分)
尚能就「他」的性格
或角色的改變分析。
下品
欠缺 粗疏
(1分)
101
第15題:參考答案(從性格分析)
「他」外冷內熱,不擅表達感受。(性格)「他」趕火
車北上出席兒子的婚禮,卻中途折返,南下回家,
無法突破孤獨感。(性格的文本依據)「他」答應和媳
婦散步,嘗試改變,打破隔膜,彼此卻默然不語,
由於以往對媳婦表現得很冷漠,「他」不知如何開
口說話表明自己重視媳婦(表達情意),急忙之際,只
好藉路人表露心裏的感受(說話情境),卻不知對方怎
麼想,故感到難為情(準確理解詞意),說話時神情靦
腆。

102
第15題:參考答案(從人生角色轉變分析)
「他」一直以照顧家人為己任。到了不需要照顧家人
時,人生失去寄託,本以實踐年輕時的夢想為新目標
,卻失敗告終,得靠弟弟照顧,自尊受挫,失去人生
的「角色」而感到失落,把自己孤立起來。(經歷及
文本依據)「他」答應和媳婦散步,肯定了生命中的
新角色,敞開心扉,走出孤獨,再次與人建立關係
(說話情境) ,表明自己重視、關懷媳婦(表達情意),
故感到難為情。 (準確理解詞意)

103
第15題:常見問題
• 未能扣緊人物的性格或經歷分析,故未能體會性情外
冷內熱,不善表達感情的家翁,失去家族重要角色的
家翁,須鼓起勇氣才能流露對媳婦在意之情,故說話
難免「靦腆」。

• 表達和組織能力不足,不擅於闡述細微的情感變化。

• 未有扣緊事例分析說明。部分考生即使能就「他」的
性格來分析,說明也過於概略,如泛指「他」性情孤
僻,沉默寡言,不善於表達情感,所以與陌生人交談
時會感到難為情。

104
第15題
• 不少考生誤解「靦腆」的意思:
 如解作「愧疚」、「自傷」、「欣慰」、「雀躍」或「
驕傲」等;
 故解釋自然牽強,甚或令人費解。如把「靦腆」解作「
驕傲」,指兒子娶到一位城市人,且持家有道,令他感
到驕傲、自豪,故希望介紹媳婦給別人認識。
• 曲解文意,以為「媳婦」解作「妻子」,因而誤會人物關
係。
 如指「靦腆」是因為「他」才剛剛與結婚三十多年的妻
子離婚,但很快就和「你」結婚,所以向路人介紹新婚
妻子時會感到靦腆。

105
第15題:上品示例
• 對人物的性格分析準確;
• 能綜合上文下理分析,事例準確,闡述扼要簡明。

106
第15題:中品示例
• 對人物的性格分析合理;
• 欠缺事例,闡述過於簡略。

107
第15題:下品示例
• 錯誤理解「靦腆」一詞;以為指心裏「高興」。

108
第16題
綜合全文,作者藉着不同的片段顯示「你」對「他」感受的改變。
試根據有關內容把答案填寫在下表之內。(6分)
時序 片段 「你」的感受

他坐的那張藤椅正對着一架十四吋黑白電
初次
視,見你進來,他瞪着小小螢幕的表情沒有 詫異
見面
絲毫變化。

(i):
婚禮 他那靜靜坐着動也不動的身影竟然和滿地的 同情/難過
當天 碎紙殘羹一起侵佔了你的記憶。 23%
(ii):
你不知道他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個時空,你甚
散步
至沒和他說上一句話,你們只是各懷心事沿
尷尬/不自在
途中 37.5%
着湖邊向前推移。

(iii):
你看了看他那靦腆而有幾分驕傲的神情,忽
散步
覺一股熱氣衝上腦門,在眼眶邊繞呀繞 ,尋
感動
回程
找出口。 71.5% 109
第16題:常見問題
(i):
• 不少考生答「寂寞」,可能因為前句是「看着歡鬧之後的寂寞」
,便「順理成章」把「寂寞」等同於「你」的感受;
• 未能綜合上下文理,合理推敲「你」的心境變化,考生的理解流
於表面,未能體會作者細膩的筆法。
(ii):
• 只有部分考生能指出「你」的感受為「尷尬」、「不知所措」。
• 不少考生寫上「緊張」、「繃緊」,可能是根據原文「但你有些
緊張,就算你把身邊這人當作自己父親,也不能舒緩幾分繃緊的
情緒」,反映考生的詞彙較為貧乏,只好抄錄原文作答

110
第16題:常見問題
(iii):
• 大部分考生能指出「感動」;
• 惟也有不少考生寫上「驚訝」、「驚喜」、「驕傲」
等答案,可見部分考生未能準確理解文意,又或是對
近義詞的理解較為粗疏,語文基礎較為薄弱。

111
第17題
作者在文中運用了不同的描寫手法來凸顯「他」或「你」的形象或
感受。下列引文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試根據文意選擇一個最為合
適的答案。(8分)

 他坐在客廳的藤椅上,那一組五張,圍着一張藤製圓几,他坐的那張
藤椅正對着一架十四吋黑白電視,見你進來,他瞪着小小螢幕的表情
沒有絲毫變化。(第1段)

• 行為描寫;平均得分76%,表現優異。
 他起個大早,正試圖從那荒僻的農村出發,先是追着客運車冒黑煙
的車屁股,氣喘吁吁好不容易趕上老舊的客運車,車子晃盪四十分
鐘來到火車站,再搭一小時才有一班的小火車到大城市轉搭北上快
車,希冀火車不要誤點才能趕上他兒子的婚禮。(第8段)

• 行為描寫;平均得分92.5%,表現十分優異。

112
第17題

 你側眼看他,和你丈夫相似的樣貌,霸氣的濃眉,粗獷的絡
腮鬍,下巴緊抿透露出堅定的意志。(第17段)
• 外貌描寫;平均得分99%,表現十分優異。

 你只是在心中沉吟,他到底屬於哪一種孤獨?英雄豪傑,心
比天高,覺眾民渾濁而感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沉潛自求,自
願離群索居,追求性靈的孤獨;或是殘弱老病,眾叛親離,
孤苦無依……他那在夕陽光影下更顯明的,揮之不去的孤獨
的暗影,到底是哪一種理由?(第17段)
• 心理描寫;平均得分96%,表現十分優異。

113
第18題
本篇以第二人稱的觀點敍事,假若把「你」改為「我」
,以第一人稱的觀點敍事,試判斷以下陳述。(4分)

(i) 改用第一人稱,更能以全知的角度敍事。
 答案為「錯誤」;62.5%;表現良好。

(ii) 改用第一人稱,更能讓讀者直接體味媳婦的內心感
受。
 答案為「正確」;67%;表現良好。

114
敍事手法獨特:
• 本篇採用第二人稱的敍事觀點,以「他」指代家翁
,以「你」指代媳婦。
• 比較本篇採用不同敍事觀點的效果:
 如果採用第三人稱的全知敘事觀點,讀者會像置
身事外的旁觀者,不易親切體味翁媳二人相處過
程中感情的微妙變化。

115
敍事手法獨特:
• 比較本篇採用不同敍事觀點的效果:
 如果採用以媳婦或家翁為「我」的第一人稱敍事
觀點,雖能讓讀者直接體味「我」這人物的內心
感受,卻較難交代人物不在場的情節及抒述另一
主要人物的感受,如第8段以媳婦為「我」就難
以交代家翁趕赴婚宴卻中途變卦缺席婚禮的情節
,及難以抒述家翁南下回家的孤單落寞;以家翁
為「我」就難以描述婚宴的熱鬧,也難以抒述媳
婦在婚禮後對家翁的記掛。

116
第19題

本篇名為《孤獨的理由》,除了「孤獨是人生的
宿命和基調」之外,「他」之所以孤獨,最主要
的理由是什麼?試綜合全文分析說明。(4分)

• 平均得分為19.8%;表現差劣。

117
孤獨的理由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必然的理由,屬哲學上對人生的感悟,
「孤獨是人生的基調」、「孤獨是我的原鄉,我的純
粹、美好的原鄉」、「孤獨是一種宿命」,故文中第
13段表示,媳婦對與生俱來的孤獨並不陌生,媳婦很
習慣孤獨,只是不習慣和孤獨的人共處。

118
孤獨的理由有三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是家翁孤獨的關鍵理由,是個人性情這內
在因素,文中家翁的孤獨正是由於他為人孤僻,不善
表達,自尊心強,不能承受人生目標的失落,遇上挫
敗就把自己孤立起來,躲在自己的世界中,令人難以
接近、難以明白,人際的疏離令他難與身邊的人建立
親密的關係,因而陷於孤獨之中。

119
孤獨的理由有三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是家翁孤獨的次要理由,是個人際遇處境
這外在因素,文中家翁結縭三十多年的妻子為追求自
己人生而離婚,弟妹兒子又各自成家,他孤身獨居簡
陋農家,每日過著單調寂寞、一成不變的生活。

120
第19題
孤獨的最
事例 說明
主要理由
 他重視兒子媳婦,卻表示 外冷內熱,即使
不出席兒子婚禮。婚禮當 心裏對別人好,
天他改變主意,一大早轉 卻不懂得表達,
車趕赴婚宴,途中又擔心 把自己的感情收
不知如何面對親人,不想 藏,令人感到難
破壞喜慶氣氛而再次改變 以接近,自然造
為人孤僻, 主意,折返家中,缺席婚 成人際的疏離。
不擅表達情 禮。
感。
 他很在意媳婦,很樂意和
她散步,但散步時,卻不
發一言,只是獨自沉思冥
想,令媳婦感到尷尬,不
知所措。
121
第19題
孤獨的最
事例 說明
主要理由
 媳婦第一次到訪他的農家 性格內向,沉默寡
時,他只是呆坐在藤椅上 言,習慣單調寂寞
瞪著電視螢幕,沒有和媳 的生活,不懂與人
婦打招呼,令她感到奇怪。相處,不擅表達情
為人孤僻, 結縭三十多年的妻子要追 感,即使身邊親人
不擅表達 求自己的人生而離開他, 也難以與他建立親
情感。 弟妹及兒子相繼成家而離 厚的關係。
開他,他就一個人孤單生
活於荒僻的農村,終日窩
坐簡陋的農舍,獨個兒吃
外賣便當,看老舊的黑白
電視機。
122
第19題
孤獨的最
事例 說明
主要理由

一直以照顧家人為
• 年輕時他為照顧弟妹而
自尊心重, 己任,當家人不需
放棄升學,辛勤務農令
不能承受 要他照顧時,他的
家人各自成家,生活安
人生目標 人生就失去寄托,
穩,完成身為長子的責
的失落 要以建立事業為新
任後,他想建立個人事
目標,卻又一再失
業,卻一再失敗,反過
敗,自尊受挫,感
來需要弟妹接濟幫忙,
到失落,遂把自己
要靠弟弟賞他差事。
孤立起來。

123
第19題:入品表
品第 文本理解 理由 事例 說明

上品 從性情或不能承受人生目標
舉述事例具體 闡述清晰
(4分) 失落說明孤獨的理由 。
理解準確
中上品 從性情或不能承受人生目標
舉述事例 闡述一般
(3分) 失落說明孤獨的理由。

尚能從性情或不能承受人生
略舉事例 闡述粗疏
目標失落說明孤獨的理由。
中下品
尚能理解
(2分) 未能從性情或不能承受人生
目標失落來分析,只從人生
舉述事例 闡述一般
際遇/個人處境說明孤獨的
理由。

從性情或不能承受人生目標
未舉事例 闡述粗疏
失落說明孤獨的理由 。
下品
尚能理解
(1分) 未能從性情或不能承受人生
目標失落來分析,只從人生
略舉事例 闡述粗疏
際遇/個人處境說明孤獨的
理由。

不入品
分析與文本內容有矛盾/未說明孤獨的理由/解釋不合理
(0分) 124
第19題:參考答案

「他」孤獨的最主要理由,就是性情內斂,不擅於表
達情感。(從性情說明孤獨的理由)媳婦第一次到訪「
他」的農家時,「他」只是呆坐在藤椅上木無表情地
瞪著電視螢幕,不和來客打招呼(具體舉述一個事例)
,令媳婦感到奇怪,覺得他拒人千里,難以接近。
(闡述清晰)

125
第19題:參考答案

「他」早年他為了照顧弟妹而放棄升學,當弟妹都已
自立,他就想開創事業証明自己的能力,卻屢試屢敗
,需要弟妹接濟。 (具體舉述一個事例)他自尊心強,
無法承受失敗而失落消沉(從性情說明孤獨的理由) ,
遂將自己封閉起來,變得孤獨。(闡述清晰)

126
第19題:常見問題
• 審題不周。部分考生忽略考題「除了『孤獨是人生的
宿命和基調』」一句,指孤獨的理由就是「孤獨是我
的原鄉,我的純粹、美好的原鄉」,故人生必然孤獨
;部分考生忽略了考題以粗體字標示「最主要的理由
」,列舉多項理由說明。
• 理解較為表面。考生多未能從人物的性情入手分析,
只舉述際遇處境等外在的因素為理由,如:「與妻子
離婚」、「一個人獨居」等,未有理解這些事情之所
以發生也和他的性情有關,可見未能綜合分析,理解
過於表面。

127
第19題
• 部分考生的分析闡述粗疏。如指「『他』為人設想,
具犧牲精神,因而孤獨」,考生即使舉述他一生人如
何為家人付出,卻未能說明他為家人的付出為何會導
致孤獨。
• 曲解文意。如有考生指最主要原因是和媳婦不和,媳
婦不滿他冷淡無禮和他的農家簡陋破落,不歡迎他出
席婚禮,堅決不與他同住,以致他孤單寂寞。又或曲
解「美好的原鄉」一語,指「他」孤獨是因為捨不得
離開美好的家鄉,當家人一一離開家園到城市生活,
他仍然堅守家園,獨自守護這個美好的故鄉。

128
第19題:上品示例
• 從人物性格分析,闡述飽滿。

129
第19題:上品示例
• 能從人物角色轉變分析,闡述飽滿。

130
第19題:論點牽強、闡述粗疏
• 關心別人為何會使自己孤獨?欠解說。

131
第19題:論點牽強、闡述粗疏
• 自力更新為何會使自己孤獨?欠解說。

132
第19題:審題不周、闡述粗疏
• 考生只須提出一個最主要的理由。
• 只從外在因素分析;闡述過於簡略。

133
第19題:欠缺文本依據
• 「沒有人願意理解」從文本找不到依據。

134
第20題
綜合全文,以下哪項最能說明本篇的主題?(2分)

A 人生的基調和宿命就是孤獨。 32.1%
B 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孤獨理由。 35.7%
C 關懷讓人可承受人生的孤獨。 26.7% 答案
D 理解無助於紓解人生的孤獨。 5.2 %

表現欠佳

135
第20題
• 大約只有26.7%的考生選了正確的答案C,可見不少考
生未能綜合全文從而理解主旨,只從個別段落推敲,
見樹不見林。不少考生選擇A,最主要的原因是有關
選項在末段出現:
 你彷彿明白孤獨的理由了,你記起尼采說的,「孤
獨是我的原鄉,我純粹、美好的原鄉」,既然孤獨
是一種宿命,那麼再多的解釋都是沒有意義的。你
讓那長着厚繭的大手握住,讓他疏散他的孤獨,伴
隨那沉落下的夜幕一起散向天地。

136
第20題
• 不少考生慣於從末段找關鍵句,卻未有綜合全文分析;
• 同時也忽略了最後一句「你讓那長着厚繭的大手握住,讓他疏
散他的孤獨,伴隨那沉落下的夜幕一起散向天地」的意涵。作
者運用了較為象徵性的手法,寫「你」讓「他」長着厚繭的大
手握住,即代表接納「他」和理解「他」艱苦孤獨的一生,讓
「他」疏散一生的孤獨感,這正好是答案C「關懷讓人可承受人
生的孤獨」具體和形象化的呈現,也概括了全文寫「你」由起
初對「他」的表現感到詫異,到同情和難過,最終因感動而接
納。
• 此外,從統計所見,答對本題的考生整體表現也較佳,可見綜
合理解能力之重要。

137
乙部第二篇:《命解》李翱
文章先指出一般人對命運之有無的看法,然後再說明
儒者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對人文世界以外之主
宰存而不論,以道義為立身處世的樞軸。

138
第21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語體文。(3分)
利於人者鮮:有利於人們的很少。
• 表現欠佳;平均得分為23.7%。
• 能力稍弱的考生未能理解「利……者」、「鮮」的意
義,甚至把「鮮」譯作「鮮明」、「新鮮」,以致離
題萬丈。
• 不少考生把虛詞「者」誤譯作「的人」,亦損失分數
。整體而言,一般考生的理解較為概略,語譯精準者
不多。

139
第22題
有些人不相信命運,他們有什麼理據?試以自己的文句
說明。(2分)
參考答案:能否富貴的關鍵在於個人/自身(1分),以智
慧追求便得到/ 不求則得不到。(1分)。(「貴與富在我
而已,以智求則得之,不求則不得也。」)

• 表現甚佳;平均得分為62%。

140
第23題
有些人相信命運,有些人不相信。作者對這兩種看法有何相同的評
價?(1分)作者有什麼理由?(2分)又以什麼例子說明?(2分)試以自
己的文句分別說明。

相信命運 不相信命運

評價 (i):這兩種看法都不對/不好。(1分) 60%
(ii) : (不相信因果),人
理由
相信一切皆命定,人便會變 們便會為求目的不擇手
得怠懶,只祈求上天眷顧。
段。(2分) 37%
(iii) : 不 耕 種 而 祈 望 收
不單不耕種,還會盜竊別人
例子 成。(2分) 耕種的成果。
67%

141
第23題
(i) 表現甚佳。大部分考生理解作者對「相信命運」及「不
相信命運」之說均不認同,兩者均會導人於不善。
(ii) 表現欠佳。考生雖知道作者不認同「不相信命運」一說
,惟未能具體指出反對的理由,如有不少考生答「人們
會用個人智慧求成功」,作者反對的不是憑個人努力求
利,而是因為不相信報應而令人不擇手段,作奸犯科。
也有少數考生思慮不周,答以作者反對「相信命運」一
說的理由,如指「會令人怠懶」、「希望不勞而獲」。
(iii) 表現甚佳。大部分考生能指出作者以「不耕作而望收成
」為例說明。

142
忽略題幹提示,未有留意評價、理由、示例應配合。

陷人不善
的應是不
對的東西
,而理由
一項卻是
正面的。

143
第24題
以下哪項是《命解》一文的主旨?(2分)

A 只要憑藉智慧行事,可以改變命運。 7.8%
B 只要憑藉德行行事,可以改變命運。 8.6%
C 只要按照道義行事,不必計較命運。 79.5% 答案
D 只要順乎心意行事,不必計較命運。 4.4 %

表現優異

144
第25題
細閱以下文字,然後判斷以下陳述。(2分)
• 孫叔敖之為嬰兒也,出遊而還,憂而不食,其母問其故。泣而
對曰:「今日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日矣。」其母曰:「今蛇
安在?」曰:「吾聞見兩頭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見,吾已埋之
也。」其母曰:「無憂,汝不死。吾聞之,有陰德者,天報以
福。」人聞之,皆諭其能仁也。及為令尹,未治而國人信之。

 孫叔敖殺兩頭蛇是為了改變命運。
• (錯誤) 74%;表現優異。
 孫叔敖的母親相信上天會保佑善人。
• (正確) 95%;表現極之優異。

145
第26.1題
試根據《命解》和《孫叔敖殺兩頭蛇》兩文,回答以下
問題。
26.1《命解》一文說處世當「循其方,由其道」。試據
此判斷以下陳述是否「循其方,由其道」。(2分)

 處事應考慮是否順應自然。
• (否);22%;表現欠佳。
 處事應考慮是否有利世人。
• (是);56%;表現一般。

146
第26.1題
 表現欠佳。約有58%的考生以為本題所說的「道」
是指「自然的道」,可見不少考生望文生義,斷章
取義。
 表現一般。約有56%的考生答對,其他選項的選答
率也差不多,可見不少考生未能準確把握文章立意

147
第26.2題

《命解》一文說處事須「循其方,由其道」。若
根據這個原則,應怎樣評價孫叔敖的行為?試分
析說明。(4分)

• 表現欠佳;平均得分為26.5%。

148
第26.2題
評分原則:

• 須準確理解孫叔敖的行為:

 孫叔敖相信命運,以為自己在看見兩頭蛇後,將不
久人世,故回家哭泣。

 他並沒有如一般相信命運的人,什麼也不做,聽天
由命。

 他把兩頭蛇殺死,是不希望其他人受害,所為非為
己而是為人。

149
第26.2題
評分原則:

• 須準確理解「循其方,由其道」的意涵:

 即「私於己者寡,而利於天下者多」,重點在行為
後果是利己還是利人,如是利人而不是利己,即合
乎「道」。

 從反面說即「利於人者鮮,而賊於道者多」便不合
乎「道」,即未能利他並違反道義。

 《命解》一文主旨是,無論相信或不相信命運,也
會導人於不善,故不如存而不論,而以「是否合乎
道義」作為處世的原則。
150
第26.2題:參考答案

• 根據《命解》一文的立場,只要行事符合道德
,根本不必計較是否有命運。孫叔敖見兩頭蛇
而以為自己將死,是相信命運的表現,若果孫
叔敖什麼也不做,聽天由命,當然不對。可是
孫叔敖擔心再有人受害而殺了兩頭蛇,考慮的
是眾人利益,並非個人得失,私於己者寡,而
利於天下者多,應加以肯定。

151
第26.2題
• 表現欠佳。
• 考生的表現瑕瑜互見,上佳者能準確理解《命解》
「循其方,由其道」的內涵,並據此評論孫叔敖的行
為,論點精確,析述飽滿。
• 中品者尚能理解須按「道義」行事而認同其行為,惟
析述偶有瑕疵。
• 下品者則多未有按《命解》的主旨作評論,僅從個人
體會說明;又或曲解孫叔敖的行事以遷就己說,偏離
題旨。另外,不少考生誤以為「循其方,由其道」為
「順應自然」,以致離題萬丈。

152
第26.2題:上品示例
• 理解透徹、闡述飽滿
準確理解「循其方,由其道」

153
第26.2題:常見問題
• 「循其方,由其道」分開理解:道義 / 自然

154
第26.2題:常見問題
• 誤解「道」
為順應自然

155
第26.2題
• 概念混亂、表達不清

156
建議

• 文本宜細讀;
• 審題應小心;
• 作答求簡潔;
• 比較有標準;
• 闡述須飽滿;
• 基礎要鞏固;
• 厚積能薄發。

157
-完-

15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