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我們經常聽到別人一提到照片便說︰「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其實這一句話有對的地方,

亦有不太精準的地方。因為「圖像文明」(即照片)跟「文字文明」,基本上屬於兩種不同的邏輯,
容許你用兩種不同的閱讀習慣,去處理這兩種文明。

「圖像文明」把很多元素同時舖陳、開展出來,相對來說較為民主,你可跳進相片

中去閱讀,選取不同的元素閱讀、或者重組元素。而「文字文明」的整個閱讀方式、

基本上相對獨裁,而且是直線式,較為著重邏輯思考,一節扣一節,一環扣一環。

說來仿佛很抽象,但其實可以很具體,《香港老照片》第二輯中,作者小思在裡面選了一張照片
——一男一女在一條巷內步行,男的身穿白襯衫,女的身穿旗袍,這對男女的頭上有晾衫竹,
掛著衣服及內衣褲等等,他們背後有一幅牆,牆上有不同的廣告街招。於是小思問讀者︰「吸
引你視線的,是女子的貼身旗袍?衣裳竹橫晾的褲管?——它的弧度很好看,比旁邊的白襯
衣還觸目。」

但最吸引小思的,是牆上那一張小小街招,「沒有花巧,沉實有力,是老校長的手跡,『敦梅學
校』四個字」,小思將所有注意力放到這張街招上,還引申出很多不同的聯想。

這種閱讀方式充份顯示出視覺的流動,你可以去注意相中男子的白襯衫、可以注意

女子的旗袍、也可以像小思一樣去注意牆上的街招。所以閱讀其實是一種快感,是

一種自由自在的飛翔。

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hes)曾經在一本討論攝影的書中引述過一張黑白照片,他
說自己被這張照片深深吸引及震動,相中人是一名小孩,而這名小孩就是拿破崙的弟弟。羅蘭
巴特說這張相片之所以吸引他,是因為相中小孩的眼睛,曾經看過拿破崙,他透過相中小孩的
眼睛,亦好像是自己親身接觸到拿破崙一樣。

照片之迷人,是它將攝影者、被攝影者以及讀者,以一種很特別的形式連繫在一起,

可以引發出很多不同的聯想,能夠令不同人在不同時空點上有所交匯。

大家都認識的作家——張愛玲,在去世之前幾年,花了很大工夫整理出一本《對照
記》,將她自己本身以及家族的照片、舊照片老照片整理好,流傳於後代。又例如台灣名作家
李傲,他現年六十多歲,身體並不太好,近幾年來他有個有趣的習慣,就是無論去到那裡都隨
身帶備一個小型攝影機,俗稱傻瓜機,去到那裡便拍到那裡,試圖將眼見的東西拍攝並記錄下
來。我們可以理解,為何那麼多著名和有成就的作家,都對照片這樣著迷,被照片所吸引。可
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老照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