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第一部分:備試大全

第一章 閱讀能力分析
本章解釋閱讀能力的六個層次,務求使學生能夠清楚明白回答問題時
自己所運用的閱讀能力,也從而可以發現自己閱讀能力的強項和弱項,重
點改善。
本章先以表格簡述閱讀能力各個層次,即複述、解釋、重整、伸展、
評鑑、創意,然後舉出若干示例解說不同層次,並輔以練習題目,務求達
至理論與實踐並重。所舉示例附有詳細的作答技巧分析,希望學生取得正
確之餘,更深入地了解設題背後的用意,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第二章 題型作答分析
本章針對六類比較常見的題目類型,包括判斷題、多項選擇題、填表
題、填充題、短答題、長答題,詳作解說,附以示例。學生若明白各類題
目的考核重點和作答策略,當可運用恰當的答題手法,以最簡潔的方式,
填寫最準確的答案。另外,此部分附有小型練習,可資鍛鍊。

第三章 閱讀策略
考試時間有限,考核篇章又多,考生不能靜靜體味文章的韻味,必須
爭分奪秒地回答考題。本章建議一些閱讀策略,望學生鍛鍊後,更效率地
利用有限作答時間,以快而準的方式取得答案。
本章內容將分為「閱讀策略」及「閱讀方法」兩部分,內容包括:

1 閱讀策略:推斷詞意的方法、掌握字詞深層意義的方法、閱讀廣度的訓

練、概念圖的作用及繪畫方法、撰寫主旨的方法

2 閱讀方法:此部分將介紹三項閱讀法──快速閱讀法、精讀法、SQ3R

閱讀法

第四章 各種文章手法特點
文章之寫成不外乎以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五種表達手法交
錯運用。這五種手法,慣常的技巧、變化又不外乎數種。本章將一一介紹,
學生可從中理解不同技法術語的定義,記誦、辨識並運用,以便應付考題。

第五章 修辭格介紹
修辭格是寫作技巧的一部分,辭格眾多,另辟一章。本章介紹不同的
入修辭格並附以例子,學生可藉此清楚理解其定義及用法,不致混淆。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第二部分:實戰模擬試卷

本書按最新近的文憑試題型,擬定了八份摸擬試卷,每份試卷均備兩
篇白話文篇章及一篇文言文篇章以作考材。

選取白話文篇章時,務求文章風格多樣,文藝性質較強的,如遊記、
描寫、抒情、言志等等;實用性質較強的,如演講辭、說理、諷刺時弊等
等。

選取文言文篇章時,亦務求選取不同年代、不同性質的文章。例如包
含哲學思想的、記人記事的、描寫抒情的,甚至詩歌亦選上了。另外,近
年公開試擬題亦好問中國文化思想的內容,本書亦特意選取《孟子》、
《孔
子家語》等等能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篇章。

無論是白話,還是文言,本書選取的文章多是名家之名篇文章,堪為
典範,足以流芳後世的,希望考生練習之後,可回過頭來,花點兒時間細
細咀嚼文章的情志、道理,對提升中文水平亦有不少幫助。

本書由初版至今眨眼已歷四載,擬題模式改動不少,編者特意於原書
的基礎上重新擬題,並加入新的篇章,適應最新的考評方向。自文憑試開
始,中文閱讀能力考核一卷已有「死亡之卷」之稱,文章意旨之深奧,擬
題之出人意料,實在令教師及考生無所適從。於此誠心希望學生可藉此書
提供之練習,提升應試狀態,順利通過考試。進而就是希望學子可因此而
提升了中文水平,甚至愛上中國語文。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備試大全

第一章 閱讀能力分析
祝新華教授於 2005 年發表的《閱讀認知能力層次──測試題型系統概要》
提出閱讀的能力層次有六,閱讀理解考卷所考核的不離此 6 種能力。若同學可集
中訓練這 6 種能力,相信對應付此考卷有不少幫助。
下表所列,有助同學理解 6 種閱讀認知能力的要求:
能力層次 能力層次說明 題型
1. 摘錄詞句,指出某項事實。
2.
直接摘錄原文詞句、指出事
(一)複述 摘錄詞句,找出得到某結論的
實。
依據。
1. 解釋文中的詞語或短語的意
以自己的文句解釋詞語、表
(二)解釋 思。
2.
面句子意義。
解釋語句的表層意思。
1. 理清篇章內容關係。
2. 根據篇章內容,分出段落或層
分析、綜合、概括段篇內容 次。
3.
(三)重整
或技巧。 從篇章中擷取特定信息。
4. 概括段落或層次大意。
5. 概括篇章內容。
1. 推斷句子的深層意義。
2. 推斷篇章以外之信息,即篇章
未有提及但可依理據推論的內
推敲文章引申含義,拓展內 容。
3.
(四)伸展
容。 推斷文章中人物言行隱含的觀
點或態度。
4. 推出篇章隱含的中心、主題、
寫作意圖。
1. 評論人物與思想內容,例如人
物特點,做法、建議,思想、
觀點等。
評論思想內容、鑒賞語言表 2. 鑒賞文中語言︰鑒賞文中的字
(五)評鑒
達。 詞或句子。
3. 鑒賞文章的表達技巧︰修辭。
格、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篇
章結構。
1. 提出新的解決方法。
2.
提出新想法、建議,或運用
(六)創新 提出獨到之感悟。
3.
文中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靈活運用文中信息解決問題。
2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備試大全

第二章 題型作答分析

(一) 判斷題
簡介:
(1) 考核能力:邏輯思維。
(2) 每項陳述均有三種可能性:「正確」、「部分正確」、「無從判斷」。
(3) 陳述答案定義說明。
陳述答案 定義
正確 1.文章中明確提及該陳述。
2.可從文章中推論出陳述的含義。
3.若陳述句有因果或條件關係,除個別陳述需正確外,其複句
關係亦需正確。
錯誤 1.陳述句的詞義或經推論的結果與文章內容互相矛盾。
2.若陳述句有因果或條件關係,儘管兩項陳述各自正確,複句
關係不正確者,亦當錯誤論。
3.陳述明確表示文章中表達某訊息,但文章實際上並沒提及。
無從判斷 1.不能從文章中推論出兩項陳述,唯陳述需不與文章思想矛盾。

練習:
她坐在簷前,微微的雨絲飄搖下來,多半聚在她臉龐的皺紋上頭。她一點也

不理會,儘管收拾她的筐子。

在她的筐子裡有很美麗的零剪綢緞;也有很粗陋的麻頭、布尾。她從沒有理

會雨絲在她頭、面、身體之上亂撲,只提防著筐裡那些好看的材料沾濕了。

那邊來了兩個小弟兄,也許他們是學校回來。小弟弟管叫她做「衣服的外科

醫生」
,現在見她坐在簷前,就叫了一聲。

她抬起頭來,望著這兩個孩子笑了一笑。那臉上的皺紋雖皺得更厲害,然而

生的痛苦可以從那裡擠出許多,更能表明她是一個享樂天年的老婆子。

小弟弟說:「醫生,你只用筐裡的材料在別人的衣服上,怎麼自己的衣服卻

不管了?你看你肩膀補的那一塊又該掉下來了。」

老婆子摩一摩自己的肩膀,果然隨手取下一塊小方布來。她笑著對小弟弟說:

16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備試大全

第三章 閱讀策略

3.1 閱讀策略

(一) 詞意推斷

閱讀理解考題中常設有關於詞義的問題,且以文言文為甚。解決此類問題的
最佳方法當然是準確掌握詞義。要做到此點,必須依靠學生日常龐大的閱讀量,
多翻查字典,了解字、詞的根本意義。但遇到生僻字詞之時亦難免會有不懂得之
時,學生若懂得從不同方法推斷詞義,將對理解文章有很大幫助。以下將提供數
個推斷詞義的方法:

(1)字形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
(王勃《滕王閣序》)

此處試以剖釋字形之法,推斷上文中「閭閻」、「舸艦」的意思。

「閭閻」的部首均為「門」,表示其義;其內的「呂」、
「臽」,表示讀音,這
一類稱為形聲字,中文科當有習此知識。從字形即可推斷「閭閻」與「門」當有
密切的關係。而其真實意思就是「里巷的大門」的意思,推斷雖不中,亦不遠矣。

而「舸艦」亦可運用相同的方法推斷詞義。兩字皆從「舟」部,估計意思當
與船隻有關。事實上,此詞之意正是巨大的船隻。

(2)讀音

古漢語用字規範較不嚴格,常以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改換,遇上這些情
況,若單據字面意思理解文意,考生難以理解句意。這時候,便需要思考他借用
了哪個同音或音近的字,即是找尋「本字」。舉兩個例子:

例一:日至於曾泉,是謂蚤食。 《淮南子‧天文》
解說:文中的「蚤」不是「跳蚤」之義,而是借用了同音字「早」,表示早晨的
意思。

25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備試大全

第四章 各種文章手法特點

(甲)記敘文

記敘文以敘述事物的光景或變化為主,但大多數的記敘文並不如此單純,而
是作者感事、感人而發,帶著強烈的個人情感和思想。要提高記敘文的閱讀能力,
便需要留意以下數點:

(1)捕捉作者抒發感情或表達思想之處。作者必於文中或明或暗的顯露其思想
情感,只有緊緊抓著那些句子,細加琢磨,才能對文章有更深刻的體會和
對文章主旨有更準確的把握。

(2)發掘文章詞語背後隱藏的深意。中國文章自古以「含蓄」為貴,即作者思
想感情並不直露地表現出來,而寫得耐人尋味。讀者必須把握當中關鍵字
詞,以便對文章有更透徹的了解。

(3)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好的文章必有重點、主題。同學要檢驗自己有否讀
懂文章,必須檢驗自己能否正確歸納出文章的主題。

(一)記敘文的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的意思即是文章用以組織材料的方法、文章結構的方式。至於
以什麼方式組織材料,則有不同的方法,茲略舉數種:

(1)以某中心事件為線索。記敘文多記事,以事件的發生時間為線索,將旁邊
的人物貫穿起來,是最常用的手法。

(2)以行為、活動為線索。記敘事件中常有人物的出現,而人物的活動則主導
著記敘事件的進行。此重心人物又把身旁的其他人物貫串起來,形成完整
的文章。

(3)以物為線索。一些事件會圍繞著某些事物而發生,而這件事物通常有重大
的象徵意義或深層意思,若學生可以準確掌握該事物背後之意義,對了解
文章主題有很大的幫助。

(4)以思想感情為線索。上文曾述及記敘文不單些記敘事實,而必定包含作者
的思想、感情。一些文章著重表現人物對某事物、事件的看法,而這些看

39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備試大全

第五章 修辭格介紹
修辭格 定義及作用 類別 例子
比喻 利用不同事物之 明喻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
相似點,以另一事 本體 喻體 喻詞 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
物描繪所要表現    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的事物。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常用喻詞: 路。
作用: 像、好像、好似、如、 (魯迅《故鄉》)
抽象的變得具 猶如、仿佛
體,令人更易理 暗喻 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
解;事物形象更生 本體 喻體 喻詞 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
動,給人印象更深   X 人的眼。
刻。 (朱自清《荷塘月色》)
連接本體與喻體:

*本體與喻體必須
是、做、做為、變為、
變成
為本質不同的事 借喻 我總覺得周圍有長城圍
物。一些句子有 繞。這長城的構成材料,
本體 喻體 喻詞
 X X
「像」字,但若本 是舊有的古磚和補添的新
體、喻體是同類的 磚。兩種東西聯為一氣造
事物,則不能當作 成了城壁,將人們包圍。
本體不出現,直接以
比喻句。 (魯迅《長城》)
喻體代替本體。

「長城」是喻體比喻某種
障礙物。
比擬 藉心理聯想,把甲 擬人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
事物當做乙事物 把生物或非生物當作 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
來描寫。 人來寫,賦予它們以 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
思想感情及人的行為 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
作用:令對象更生 特徵。 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
動。 的臉紅起來了。
(朱自清《春》)
擬物 春天的口子咬住了冬天的
(一) 把人當作事 尾巴,而夏天底腳又常是
物 緊隨著在春天底身後……
(二) 把這事物當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
作另一事物
47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模擬試卷一

第一篇
(1) 九日下午,路上遇到劉兄夢葦,我邀他一同去逛一天北海。

(2) 那裡面有一條槐樹的路,長約四里,路旁是兩行高而且大的槐樹,倚
傍著小山,山外便是海水了。我們轉上槐路,繞海水的北岸,經過用黃色
與淡青的琉璃瓦造成的琉璃牌樓,在路上談了一些話,便租定一隻小划船。
這時候西北方已經起了烏雲,並且時時有涼風吹過白色的水面,頗有雨
意。

(3) 我們下了船,看見一個女郎獨劃著一隻綠色的船,她身上穿著白色的
衣裙,手上戴著白色的手套,草帽是淡黃色的,她的身軀節奏的與雙槳交
互的低昂著,在船身轉彎的時候,那種一手順劃一手逆劃兩臂錯綜而動的
姿勢更將女身的曲線美表現出來;我們看看,一邊豔羨,一邊自家划船的
勇氣也不覺的陡增十倍。

(4) 本來我的右手是因為前幾天划船過猛擦破了幾塊皮到如今剛合了創
口的,到此也就忘記掉了。我們先從松坡圖書館向漪瀾堂劃了一個直過,
接著便向金鼇玉橋放船過去;半路之上,果然有雨點稀疏的灑下來了。雨
點落在水面之上,激起一個小渦,渦的外緣凸起,向中心凹下去,但是到
了中心的時候,又突然的高起來,形成一個白的圓錐,上聯著雨絲。這不
過是刹那中的事。雨渦接著迅捷的向四周展開去,波紋越遠越淡,以至於
無。

(5) 划了一程之後,忽然間刮起了勁風來;風在海面上吹起一陣陣的水霧,
迷人眼睛,朦朧裡只見黑浪一個個向我們滾來。浪的上緣俯向前方,浪的
下部凹入,真像一群張口的海獸要跑來吞我們似的,水在船旁舐吮作響,
船身的顛搖十分厲害:這刻的心境介於悅樂與驚恐之間,一心一目之中只
記著,向前划!向前划!雖然兩臂麻木了,右手上已合的創口又裂了,還
是記著,向前划!一會雨陣過了,只有很疏的雨點偶爾飄來。展目遠觀,
見魚肚白的夕空渲染著濃灰色以及淡灰色的未盡的雨雲,深淺不一,下面
是暗青的海水,水畔低昂著嫩綠色的蘆葦,時有玄脊白腹的水鳥在一片綠
色之中飛過。加上天水之間遠山上的翠柏之色,密葉中的幾點燈光,還有
布穀高高的隱在雨雲之中發出清脆的啼聲,真令人想起了江南的煙雨之
景。

(6) 上岸後,雨又重新下起來。但是我們兩人的興卻發作了:夢葦嚷著要
征服自然;我嚷著要上天王殿的樓上去聽雨。我們走到殿的前頭,瞧見琉
2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模擬試卷一

第二篇
(1) 據說上帝是因為感到孤獨,於是才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而人因
為漸漸有了自己的思想,便開始對上帝產生懷疑,最後還背叛了上帝,上
帝便降罪給人類的祖先,此後便不斷對人類加以懲罰,人必須受苦,辛勞
工作才可以得到溫飽。

(2)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也學上帝一樣依照
自己的形象,製造了機械人。最近有一則外國新聞報道說,已經很成功地
發明了一部利用電子控制的機械人,這部機械人可以代替一般家庭傭人的
工作,其實機械早已代替了人力,而人越來越倚靠機械。

(3) 小時候我也像其他兒童一樣很喜愛機械人,但只是出於好奇,覺得一
部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活動,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長大後我卻對機械
越來越感到厭惡,甚至感到恐懼。所以我不喜歡一切過於機械化的工作。
我知道有些人是喜歡操縱機器的,因為可以滿足他們的操縱慾,這些人也
一定是很喜歡操縱別人。而我沒有這種慾望,我對機器沒有感情,因為機
器雖然能動,但沒有生命,也很無情。

(4) 機器也像人一樣會發生毛病,做成意外。我想起在「摩登時代」中的
差利,那可憐的差利被那部失靈的自動進食機弄到狼狽萬分,而他那份過
於機械化的工作,結果也使自己變成一部機器,精神崩潰而成了一個瘋
子。

(5) 現在機械人仍然不斷改進中,在電影「機械人世界」和「翡翠窩大陰
謀」中的機械人,除非接觸到他們冰冷堅硬的外殼,表面上他們的外貌和
真人一模一樣,無從分別。「機械人世界」中的機械人由於機件失靈,脫
離了人的控制,於是便大事作反,對人進行屠殺,險些釀成一發不可收拾
的災難。而在「翡翠窩大陰謀」中,某些野心家為了達成統治全球的美夢,
不惜將世界各地的政要人物誘進翡翠窩內,加以殺害,然後照他們的容貌
再造成一部一部的機械人,放回世界各地去,幸而這個陰謀終被一名記者
所揭發,加以破壞,否則後果真是不敢想像。

(6) 在另外一部名為「魔種」的電影中,描述了人與電腦的對立和鬥智。
一位科學家要專心研究發明一部與眾不同的電腦,這部電腦不但有人灌輸
給他的思想,而且也是自己獨立的思想。他不會盲目服從人類給他的一切
命令,而且還會對人提出問題和提出要求,他要求研究人類的思想和肉體
中奇妙的感覺,這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他有著人類一切的野心,他開始
4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模擬試卷一

第三篇
(1) 論人之性,定有善有惡。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惡者,故可教告率勉,
使之為善。凡人君父,審觀臣子之性,善則養育勸率,無令近惡;近惡則
輔保禁防,令漸於善。善漸於惡,惡化於善,成為性行。

(2) 孔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聖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
教訓之功而漸漬之力也。未入孔子之門時,閭巷常庸無奇。其尤甚不率者,
唯子路也。世稱子路無恆之庸人,未入孔門時,戴雞佩豚,勇猛無禮;聞
誦讀之聲,搖雞奮豚,揚脣吻之音,聒賢聖之耳,惡至甚矣。孔子引而教
之,漸漬磨礪,闓導牖進,猛氣消損,驕節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
斯蓋變性使惡為善之明效也。

(3) 夫肥沃墝埆,土地之本性也。肥而沃者性美,樹稼豐茂;墝而埆者性
惡,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其樹稼與彼肥沃者相似
類也。地之高下,亦如此焉。以钁鍤鑿地,以埤增下,則其下與高者齊。
如復增钁鍤,則夫下者不徒齊者也,反更為高,而其高者反為下。使人之
性有善有惡,彼地有高有下,勉致其教令,之善則將善者同之矣。善以化
渥,釀其教令,變更為善,善則且更宜反過於往善,猶下地增加钁鍤,更
崇於高地也。

(4)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賜本不受天之富命,所加貨財積聚,為世富
人者,得貨殖之術也。夫得其術,雖不受命,猶自益饒富。性惡之人,亦
不稟天善性,得聖人之教,志行變化。

王充《論衡‧率性篇》(節錄)

─ 完 ─

6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模擬試卷一

第一篇

1. 第一篇共有 10 個段落,結構可分成四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分別由哪些段

落組成(3 分),然後概述第二、三、四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

內。(9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第一 1 第______段
○ 記述作者跟朋友一起到北海遊玩,描述槐路的景

部分 色,以及記述他們走到岸邊的經過。

第二 2 第______段
○ 4 :

部分

第三 3 第______段
○ 5 :

部分

第四 第 10 段 6 :

部分

2. 第 5 段中,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形容海浪的水勢?試舉出兩種並解釋。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模擬試卷一

3. 第 5 段中,作者划船遇浪,為什麼說「心境介於悅樂與驚恐之間」?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試根據第 6 段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 作者因雨雨覺得掃興而心中沮喪。
○   
2 作者跟隨同行朋友到天王殿上避雨。
○   

5. 雨下得急時的景況給予作者怎樣的感覺?(2 分)
A A B C D
   
奔騰澎湃
B 淅淅瀝瀝
C 呼吼作響
D 淒迷不清

6. 作者如何比喻雨下得緩時的景況?(1 分)這種比喻與下雨有何扣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模擬試卷一

第二篇

7. 第一段敘述了上帝創造人類的故事,有什麼作用?試析述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從作者長大後對機械的態度可知道他的性格如何?(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 4 段中,差利的故事有什麼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第 5 段跟第 4 段的關係是什麼?(2 分)


A A B C D
   
並列
B 因果
C 遞進
D 條件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模擬試卷一

17. 文章中運用了什麼論證手法,論證他提出改變惡性的方法?試舉出兩種並
加以說明。(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
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
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
合於犯文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
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荀子》

1 試根據上文《荀子》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 荀子認為人有愛好利益的本性。
○   
2 荀子認為人的善是虛偽假裝出來的。
○   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答案本

備試大全
第一章 閱讀能力分析練習答案
1.「複述」練習答案
答案:

本體 喻體

葉子 3 亭亭的舞女的裙
○ (2 分)

1 白花
○ (2 分)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裏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

2 葉子與花的顫動
○ 4 閃電
○ (2 分)

(2 分)

挨著的葉子中間 5 凝碧的波痕
○ (2 分)
解說:
此題希望學生找出文中使用了比喻法的句子。於本體一項中已有提示,希望
學生找出比喻法的本體並將原文摘錄下來,而喻體一項亦然,學生須將原文抄錄,
內容必須完整,例如第一題答案「亭亭的舞女的裙」,若只寫了「裙」或「舞女
的裙」,則只能取得一半的分數。因為「亭亭的舞女」是「裙」的修飾語,表現
了「裙」的狀態,是整個比喻不可缺少的部分。

2. 「解釋」練習答案
練習 1 答案:
按字面的意思, 「柔膩」是柔軟細膩的意思。而這裡說「窗格雕鏤頗細」
,則是說
窗格精緻而細密,並不粗糙之意。
解說:
此題須先解釋「柔膩」的字面意思,然後再參考原文,解釋此詞於文中的真義。

練習 2 答案:
1 學習

2 老師

解說:
1 的「師道」是動詞加賓語的結構,師當作動詞用的學習解,
○ 「師道」就是學習
道理的意思。○ 2 師之所存,師在這句中作名詞用,是老師之義。

3. 「整合」練習答案
答案:

3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答案本

模擬試卷一
(閱讀層次:
I=複述;II=解釋;III=重整;IV=伸展;V=評鑑;VI=創意;NIL=語文知識)
閱讀 分
題號 答案 解釋
層次 數
第一篇
按已提供的內容大意,1-2 段正是
1○
1 III 1 1-2 講述作者初到北海,走往岸邊的經
過。
1○
2 III 1 3-5 這部分是作者划船的經過。

1○ III 1 6-9
這部分是記敘作者在天王殿上聽雨
3
的經過。

1○ III 3 考生每答中一個部分,可獲 1 分。
記述作者划船,途中遇雨,並
4
因海浪而差點兒遇險的經過。
記述作者跟朋友到天王殿聽雨 答中第 1 部分可得 1 分,第 2 部分
1○
5 III 3 的經過,描述雨勢時急時緩的 則要總括出雨勢時而急,時而緩,
情景。 缺一點扣 1 分。
答中作者「回去」可得 1 分,加上
1○ III 3 「摸黑」可得 1 分,再寫到「路上
記述作者摸黑回去的經過,描
6

人少」可得 1 分。
述路上已人煙稀少。

明喻。(1 分) 解釋有差誤者,分數將酌量減去。
「浪的下部凹入,真像一群張
口的海獸要跑來吞我們似的」
(第一段) (0.5 分)
本體:浪的下部
喻詞:像
喻體:一群張口的海獸
2 III 4 (0.5 分)

擬人或擬物。(1 分)
「水在船旁舐吮作響」 (第一
段) (0.5 分)
舐吮是人類或動物才會做的事
情。
(0.5 分)

3 IV 4
悅樂。遇浪而感到刺激、遊玩 「雖然兩臂麻木了,右手上已合的
的喜樂。(2 分) 創口又裂了,還是記著,向前划!」
8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答案本

人,但經過孔子教導之後,變 詳細者可得 2 分。手法錯誤,解說


得有禮和謙虛,最終可處理政 正確,不給分。
事。這證明了教化可使人由惡 說明子路的例子時,需要指出他本
變善。(2) 來的性格,然後說他因孔子的教化
才改變性格。說明類比時,需要指
類比論證(1)。他以土地為類 出土地的本來情況(貧瘠或低下),
比,指出有貧瘠的土地,需要 然後說經過怎樣的努力才使情況改
多加勞作施肥,所種得的農作 變,以類比惡人。
物才會好像在肥沃土地上種的 另外,考生需要指出文章論證經教
一樣。這正如惡人,需要多作 化由惡變善的方法,而不是善可變
教化,才會改過遷善。/ 他以 惡的方法,因此如果說從高處挖去
低處的土地類比惡人,人們只 泥土可變成低地,類比善可變惡,
要把土填到低的地方,低處就 則不恰當。
會跟高處一樣齊平,正如惡
人,需要多作教化,才會改過
遷善。(2)

18○ III 2
正確。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1 正確
「好利」正是愛好利益的意思。
錯誤。
「其善者偽也」中「偽」是意
思不是現在一般所說的虛偽假裝,

18○ III 2
而是人為。從後文說有師法之化、
2 錯誤
禮義之道可使人向善,就知這裡的
「偽」不可能是虛偽的意思。

解說:
《荀子》:「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
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
他們同樣認為通過教化可使惡 而歸於治。」可見用教化可改變人
18○
3 VI 2 變成善。(2 分) 性向惡的傾向。
《論衡》:
「其惡者,故可教告率勉,
使之為善。」可見教育可使惡人變
善。

《荀子》: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人性有向惡的傾向(1 分)
,而
18○ VI 2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可見性
4 善必定是人為而來的(1 分)
有向惡的傾向,為善是經過教化而
來的。
12
優閱出版
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考核 答案本

《論衡》
:「論人之性,定有善有惡。」
善和惡都可以是天生而成的。
18○ VI 2
可證善惡都是天生而成。必須要兼
5
說善惡才有 2 分。
(2 分)

《論衡‧率性篇》語譯
論述人的德性,必定有善有惡。善的,本來開始就善;惡的,還能經過教育、
勸告、引導、勉勵,使他們成為善的。凡是做君主和父親的,都會仔細觀察臣與
子的德性,善的就培養、教導、勉勵、引導,不使他靠近惡;惡的就教育、安撫、
制止、防犯,使他逐漸向善的方面轉化。善向惡方面逐漸轉化,惡向善方向逐漸
轉化,就會成為和生就的品行一樣。

孔門弟子七十人,都有勝任卿相的才能,他們蒙受聖人教誨,文才得到培養,
智慧和才能超過常人十倍,這都是教育訓導、逐漸感化的功績。他們沒有進到孔
子門下學習時,只是社會上平凡而不出奇的人。其中尤其最不受引導的是子路。
世人說子路是做事沒有恒心的庸人,在沒有到孔子門下學習時,頭戴雞冠,臂掛
豬尾,兇猛無禮。聽見朗讀書的聲音,就搖頭擺尾,噘嘴怪叫,吵鬧之聲直刺讀
書人的耳朵,可惡到極點。孔子把他叫來,教育他,逐漸感化、磨練、啟發、教
導、誘導、進取,這樣兇暴的氣勢消失了,驕橫的現象收斂了,終於能辦理政事,
列入在四科之內。這就是改變本性使惡人變成善人的明顯效果。

肥沃與貧瘠,是土地的本性。土肥而有水澆灌的,本性美好,種莊稼長得很
茂盛。土地高低不平而貧瘠的,本性惡劣,要是深耕細鋤,多加糞土,努力加上
人的功夫,以幫助地力,這樣種下的莊稼與那肥沃土地就會相類似。地的高低,
也同這道理一樣。用大鋤和鐵鍬挖地,把高處的土填到低的地方,而那低處就會
與高處齊平。如果再用大鋤和鐵鍬繼續挖,那麼低處不僅是齊平,反會變得更高,
可是那高處反而成了低處。假使人性有善有惡,就像地有高有低一樣,如果努力
使他接受教化,不善的就會和性善的人一樣。好德性已經變得深厚,培養著他的
政教風化,變得善良,這種「善」就將更應該比過去的善更善,如同低處增加大
鋤和鐵鍬去繼續填土,就會比高處更高一樣。

「端木賜沒有承受祿命卻做生意發了財。」端木賜本沒有承受天給予的富命,
所以做生意發了財並有積聚,成為社會上富有的人,是因為他掌握了做生意牟利
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即使沒有稟受祿命,還是會越來越富裕。性惡的人,也沒
有稟受天給予的善性,只要得到聖人的教導,志向和操行就能改變。

13
優閱出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