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投稿類別:文學類

篇名:從〈祝福〉看魯迅的徬徨

作者:
周明慧。私立光仁高級中學。高一義班。
許韶恩。私立光仁高級中學。高一義班。

指導老師:疏淑貞老師
從〈祝福〉看魯迅的徬徨

壹●前言

上個世紀末,「亞洲周刊」評選出對華人影響力強的華文小說 100 本,排名第


一的就是魯迅-不愧為中國現代文學之父。「魯迅」也是目前華人論文當中被討
論最多的「個人」,同時也是兩岸中學教科書中都被選到的重量級人物。所以魯
迅的作品可以說是橫跨二個世紀,對這二個大時代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魯迅深受俄國作家果戈里等人的影響,關注社會底層市井小民,關注社會發展
的種種現象。〈藥〉、〈祝福〉、〈阿 Q 正傳〉….都是社會關懷下的產物,魯迅也深
得果戈里反諷文字的精隨,在其作品中,將諷刺與譴責寄寓於主角及情節發展,
呈現了深刻的痛心疾首與傷悲沉鬱,魯迅正是藉此期望能喚醒族人的覺悟以除其
沉痾。

第一次看魯迅的作品是他寫的〈孔乙己〉
,他對小人物的描寫相當深刻,從吃、
穿、相貌、舉止…,每一個細節都有戲,每一個片段都有象徵意涵,他是在用個
人的遭遇投射出大民族的悲劇。而本文想以一位「女性」為主角的作品,來探討
魯迅所看見的中國,藉以深入理解魯迅的「徬徨」,以及那個時代、那個國族、
那些人的徬徨。

貳●正文

一、 在時代洪流中的華夏一族

「魯迅」是周樹人的筆名,以此為筆名絕對有其用意,按他自己的說法是:一
因母親姓魯,二因周魯本是同姓。母親姓魯所以以「魯」為筆名的姓氏,固然是
對母親的敬意,但魯迅小說故事多半發生在「魯鎮」,就更加深了對故鄉「祖國」
懷念的深層意涵。周公封地在魯國,卻一輩子住在外地為自己國家的百姓奔忙;
魯迅的一生也是客居北京等地的時間居多,為自己的同胞以筆發聲;在魯鎮上所
有發生的故事,也都是魯迅對祖國同胞、對華夏民族關切之心的凝聚。

(一) 清末民初的紹興

魯迅的小說故事幾乎都發生在魯鎮,為什麼是魯鎮呢?因為魯迅對魯鎮有很深
的感情。他的母親姓魯,他對母親這個形象有著深深的依戀,這是他對故鄉依戀
的寄託,所以魯鎮就是他的故鄉-紹興。

他的故鄉紹興是什麼樣貌?在他的小說裡總是用灰灰暗暗的色調來描述,或許

1
從〈祝福〉看魯迅的徬徨

因為他對故鄉愛之深責之切,或許他期待革命成功之後所有的百姓都能過著幸福
快樂的日子,但事實上他眼睛所看到的、周遭所感受到的都不是這樣,也因此他
的小說人物裡頭幾乎都是在蒼涼的環境中過日子,〈祝福〉的祥林嫂就是一個例
子。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是魯鎮不合理的禮教制度與眾人偏執觀念造成的,祥林嫂
是封建社會中的傭工,堅守儒家禮教的「三從四德」;但魯四老爺、祥林嫂的婆
婆以及後來再嫁的賀家,這些封建社會中「族權」或權威的象徵,都對祥林嫂的
人權產生威赫與踐踏。這是魯鎮的一隅,是紹興的縮影,是我中華一族的悲情。

(二) 革命尚未成功的魯鎮

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革命真的成功了嗎?如果革命成功了,為什麼還
有那麼多社會底層的鎮民們,一直無法逃離痛苦的深淵?〈祝福〉中的祥林嫂活
在徬徨與疑惑中,祥林嫂的婆婆為了錢與生存做擄人的勾當,魯四爺家中的傭工
們對祥林嫂指指點點,魯四爺等身分地位高一等的人沒有同情心,連「我」(註
一)這個讀書人看出了魯鎮的問題,卻只想逃避-決計要走。所以革命只是表面
形式上的成功,骨子裏社會思想的未開化,才是魯迅憂心忡忡、惶惶不安之處。

(三) 故事背後的故事

魯迅安排祥林嫂在〈祝福〉中的處境與他的母親頗有雷同之處,同樣是被族人
欺負,婦女地位同樣十分低下。也許童年的記憶太過深刻,文中的場景或許近似
他年少時的環境,他的母親為了生活備受欺凌;而為了活下去所以祥林嫂只好再
次改嫁,雖然常受欺辱,但仍然忍受著族人們對她的批評。小時候魯迅無法保護
自己的母親,長大後他看到更多的婦女受環境壓迫,他心痛如絞,形成了他尖銳
批判、質疑人性,卻又想拯救世人的想法;對社會未能與時俱進,他深惡痛決,
所以在作品中充滿了對社會的批判。

二、 市井小民的徬徨

過年對中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慶,四方遊子都要在這個時節回家團聚,還要
行「祝福禮」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順遂。偏偏祥林嫂只能一個人孤單的過年,而且
要在眾人前受凌辱,沒有意識的眾人都加入唾棄祥林嫂的行列,有意識的「我」
卻不敢點醒眾人,只能去買醉,魯迅強烈映襯出一個讀書人的徬徨。

(一) 祥林嫂「不祥」

祥林嫂是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勞動婦女,嫁給小她十歲的丈夫後不久,丈夫的去
世讓年輕的她成了寡婦,就是她「不祥」的開始。手腳利落在魯四老爺家幫傭,

2
從〈祝福〉看魯迅的徬徨

卻被發現了她的身世,就此走上「不祥」之路。二嫁賀老六不久,賀老六的病亡
與兒子慘死於狼口,加深了她「不祥」的印記。眾人因她兩次守寡,就要她背負
不貞不潔、傷風敗俗的等諸多「不祥」的罪名,為此祥林嫂不斷積蓄工錢到土地
廟捐門檻;此生無可望,但願寄來生,這是多麼傷心與絕望後的作法。但是一切
努力終於還是白費,她仍逃不過被趕出來的命運,當家家戶戶都忙著「祝福」的
時候,祥林嫂「不祥」的生命終於結束。

祥林嫂的「不祥」到底是誰造成的?魯迅以「祥林嫂」為女主角命名,就是要
反襯眾人視她為「不祥」的態度,正是造成她悲劇命運的主因。每一個在小事上
唾棄的人,累積了極大的力量,摧毀了生命的續航力。一個民族若累積太多的「惡
念」最後也將墮入陰暗幽谷。

(二) 不安的氛圍

從祥林嫂的外觀來看,四十歲上下的人頭髮金白, 瘦削仿似木刻,更似乞丐,
祥林嫂的悲慘,讓「我」、讓魯迅,不忍卒暏,才五年的光景,魯迅出國回來,
再見自己的祖國─故鄉,除了更老、沒有進步之外,人民的生活呢?沒有改善,
只有更慘。

面對祥林嫂,「我」這個讀書人,極度不安,本想去福興樓大吃一頓魚翅宴,
來麻痺或說逃避問題,但自古以來讀書人-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人飢己飢,以國
家興亡為己任,所以這個自稱「我」的讀書人即使吃了魚翅決計要走的心-就是
一種良心的譴責使然。

〈藥〉的開始,是一片烏藍的天;〈故鄉〉的開始:天氣又陰晦了,…蒼黃的
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而〈祝福〉的開始是在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
中送灶。魯迅感受到的社會總是帶著烏黃灰白的氛圍─非常陰晦的世界。照理說
回到故鄉過年應該是愉快的,但魯迅的返鄉總給人悲涼蕭索之感;在〈故鄉〉中
他對故鄉的印象竟是:要說出故鄉的佳處─沒有影像,沒有言辭,只有悲涼以及
母親藏著淒涼的神情。而在〈故鄉〉中的「我」回到的則是沒有家的魯鎮,這個
「我」在大雪滿天飛舞中看到了祝福禮,看到魯鎮的紛亂,甫才回來,就決計要
走,特別是看到「祥林嫂」之後,何故?因為祥林嫂讓「我」不能安住,魯迅要
用「我」的眼看到祥林嫂的淒苦,要讓讀者讀到中國社會無法進步的底層暗流之
所在。

(三) 形成對立

〈祝福〉以四叔來代表當時男性的威權統治和錯誤迷信觀念,又以祥林嫂的婆

3
從〈祝福〉看魯迅的徬徨

婆來表現出女性受壓迫後有朝一日熬成婆時又以同樣方式壓迫下一代的--不
自覺,祥林嫂生存環境中的周邊人物, 或有不同年齡或有不同身分,卻能看出人
與人之間、或人與社會環境之間形成了的嚴重的對立。

有人形容魯迅是最能探討中國民族心靈黑暗面的近代文學作家,他的作品風格
冷峻,像一把刀直刺人的內心深處,使讀者在閱讀他的文章時,不禁捏一把冷汗。
更有人直指他的作品就是「冷、冷、冷」(註二),這不僅僅是因為他那不快樂的
童年帶來的影響,更多是魯迅以一個社會關懷者的角度觀察所得。

三、 封建禮教下的束縛

魯迅幼年,祖父因科場弊案而被關,父親也跟著病逝,一個沒有男人當家作主
的家,迅速衰敗。不得已,母親將魯迅送至外祖母家寄養;家道中落,對少年時
期聰穎又敏感的魯迅而言,孤兒寡母受欺凌,世態炎涼,他看盡人性的卑劣,這
樣的背景,形成了日後他批判性的筆調,在這筆調中又有一種對中國禮教害人的
控訴-因為他的家就是深受其害。

(一) 跨不過的「門檻」

祥林嫂希望獲得祝福,偏偏身世坎坷,婚姻一再受挫的婦女只得到「不祥」的
鄙視後,祥林嫂的信心與希望破滅。祥林嫂聽到柳媽勸她去廟裏捐一條門檻時,
她的人生重新找到希望。為了贖罪,把門檻當作是祥林嫂的替身,而任由進去廟
宇裡面的人踩踏,藉此解除罪惡,祥林嫂但願帶著潔淨之身,冀望來世的平安福
樂。但是廟宇內的人是在祥林嫂急得流淚後才「勉強」收下她的錢,祥林嫂支取
了歷年積存的工錢,特地請假到鎮西去捐門檻,用盡積蓄。祥林嫂神氣舒暢的回
來後,是否改變了別人對她的看法?是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她的命運只有更
慘,而她感受別人對她只有更加鄙視。無論祥林嫂捐再多的門檻任人踐踏,她自
己命運的門檻仍然受人踐踏;無論祥林嫂做多少的努力,她始終跨不過禮教束縛
的「門檻」。

(二) 祝福不「祝福」

中國人向來重視除舊布新,既在歲末行「祝福」禮,是不是也可以為勞苦的人
們帶來新的希望?這時候,祥林嫂不能碰到要祭拜神的東西,因為他們都認為祥
林嫂「不祥」,因為她守寡兩次,這麼「封建」的思想是魯迅極力要「吶喊」抗
議的僵化思想,但是魯迅的「吶喊」是否有效?這也是魯迅十分「徬徨」之處。

魯迅選擇以年底當開頭,年底可以說是一年的結束也可以說是來年的開始。故

4
從〈祝福〉看魯迅的徬徨

事會選在這個年的「終點」展開,每個人期望獲得祝福的時節,祥林嫂悲慘命運
方才開始,魯迅想以反諷中國社會不合理的禮教制度和偏差觀念,他深深同情在
年底不受祝福的祥林嫂,甚至魯迅要以〈祝福〉來反諷這些在祝福禮中握有決定
權的人-真的懂「祝福」嗎?

(三) 人與祭品

祭品是神聖的,所以不能被「不潔」的人觸碰,當祥林嫂的熱心幫助,卻遭到
這樣不屑的眼光,只因為她守寡兩次,就被當成是不潔者,作者正是此以祭品的
神聖,卻被人們偏狹的思想污化後,襯托出祥林嫂的不被祝福的「悲情」。

誰應當受到祝福?是品行好、做好事、說好話的人?那麼對祥林嫂口出惡言、
做惡行的人呢?祥林嫂是個喪夫又喪子的可憐寡婦,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反
而是一再受到唾棄,沒得到主人家的諒解,卻在備受指指點點的種種壓力下,結
束悲慘的一生。文中的最後一段以爆竹聲連綿不斷,魯鎮人陶醉在歡樂的時光
中,為幸與不幸之人作了對比映襯。新的一年,一切舊有的觀念都沒有改變,爆
竹聲中只能除舊歲,祝福禮一年復一年的執行,但誰得到了真正的祝福?這恐怕
也是魯迅寫作此文想要問的問題

魯迅對社會充滿關懷,對社會底層的人更是加倍關懷,他也深深知道在當時的
社會裡許多人是被各種的禮教、制度所束縛住,魯迅願意以關懷的角度讓我們開
卷看到這些人物他們的生活以及辛酸。

參●結論

祥林嫂是怎麼死的?在魯迅時代,大多數的人是窮死的。祥林嫂即使面對生活
中的種種困境,還是用盡力氣捐「門檻」,而魯迅則是試圖幫助這些人「跨越門
檻」 。正因為魯迅從小在當鋪與藥鋪之間的生活困境中成長,正因為他看盡世態
炎涼,也深知迂腐思想的毒害,所以他想為困苦者發聲,他更想為弱勢中的弱勢
-受制於人的婦女發聲。魯迅曾說:「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註三)也許在魯迅死時,他仍未完成他畢生改變中國國民精神的志願,但「魯迅」
這個名字,卻能久久迴響於人們的心中,畢竟魯迅期望「祝福」成為真的祝福,
而他的作品已真真實實地將時代的許多問題困境忠實托出,也傳達了民胞物與的
真精神。

肆●引註資料

註一:
〈祝福〉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所見所聞

5
從〈祝福〉看魯迅的徬徨

註二:中國社科院的汪暉先生說過:「用三個字來形容魯迅的特點,就是〈冷、
冷、冷〉」
註三:魯迅發表於《新青年》月刊

參考書籍:
1. 魯迅著《徬徨》,北京 : 北新書局出版,1926 年
2. 魯迅著《吶喊》,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1973 年
3. 魯迅著《狂人日記》,上海 :《新青年》月刊,1918 年
4. 魯迅著《野草》,北京 : 北新書局出版,1927 年
5. 魯迅著《偽自由書》,上海 : 青光書局,1933 年

參考碩博士論文:

1. 《書寫魯迅─重思魯迅小說及思想養分》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班/碩
士研究生:林奇佐/指導教授:鍾秀梅
2. 《魯迅小說主題意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具景謨/指導教授:楊昌年
3. 《魯迅小說詞彙風格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研
究生:林芩帆/指導教授:竺家寧
4. 《從〈吶喊〉與〈徬徨〉探討魯迅塑造小說人物的技巧》淡江大學/中國文
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研究生:何玉台/指導教授:呂正惠、蘇敏逸
5. 《中間物思想重探─魯迅書寫中的主體問題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
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阮芸妍 指導教授:劉紀蕙

其他資料:

1. 魯迅/維基百科
2. 〈淺論魯迅鄉土小說中價值與審美的悖反現象〉/ 丁帆 / 新地文學 /
30 2014.12[民 103.12] / 頁 57-68
3. 〈晚清「國民」論述語境中的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 / 張勇 /
中國現代文學 / 25 2014.06[民 103.06] / 頁 105-124
4. 〈論魯迅小說的敘事策略 〉/ 楊若萍 / 中華科技大學學報 / 59
2014.04[民 103.04] / 頁 151-16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