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4

先秦文学

三、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
(一)概说
- 第一部诗歌总集 305 篇
- 西周初年 – 春秋中期

(二)《诗经》的分类
民间各地的歌谣

王室朝廷的音乐

宗庙祭祀的乐歌
(三)《诗经》的思想内容

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与人的内心情志:
➢ 劳动生活、恋爱与婚姻生活
➢ 人民对战争与徭役的不满
➢ 奴隶社会的压迫本质
➢ 天象、动物、植物等
(四)《诗经》的艺术特点
❖ 表现手法 :“赋”、“比”、“兴”,
“ 赋” : 直接叙事、描写
“ 比” : 比喻
“ 兴” : 起兴、联想。一般处在开头位置。

❖ 四言诗
❖ 朴实自然
❖ 《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
《诗》三百,舞《诗》三百。”

《诗经》曾经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作品。

《诗经》中很多“颂”诗,语言只是作为抒发的材
料,音乐和舞蹈才是情感的展示。
(五)代表作欣赏

王风 ·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汉代文学
三、汉代乐府民歌(乐府诗)
 何谓 “乐府民歌” ?
• 汉武帝
• 管理音乐的机构
• 掌管朝廷宴会、祭礼、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民间
诗歌
• 乐府所采集的 , 创作的诗歌叫“乐府”
• “ 乐府”成了一种古体诗的名称。
 “ 乐府”的特点与内容:
 以 5 言为主,也有 7 言和杂言;
 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
 是汉代人民生活的实录:
- 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
艰难与痛苦,揭露不义战争和徭役制度);
- 歌唱爱情,反映人民对封建礼教的抗议。
 作品:
- 《十五从军征》
- 《上邪》

- 最有价值的文学形式之一
- 现实主义精神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zhǒng )累累。
十五从军征 兔从狗窦( dòu )入,雉( zhì )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 chōng )谷持作飰 ( fàn ) ,采葵持作
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 yí )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上邪》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 “ 乐府”的艺术特点:
运用人物对话或独白,描写人物心理,使用朴素的语
言,成为后代一切反映现实的诗人的学习榜样。
四、东汉文人的五言诗

 在汉代民歌的影响下,诗赋形式一直很活跃,为 5 言诗的产
生提供基础;
 出现无名氏的 5 言诗:《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的成
熟。
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
选》,萧统从东汉以前传世的古诗中选出了 19 首题材和风格
相近的诗歌,编辑在一起,并给它们加了一个总题目叫《古
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 :
- 社会动荡不安,儒家思想衰微;
- 下层文人漂泊,生活无趣, 游宦无门;
 内容: 反映汉末社会的一个侧面:
- 理想追求的幻灭、心灵的痛苦
- 读书人的境遇、精神生活、人格气质
两大类:
- 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
- 伤时失意之感

 艺术方面:融情入景,使意与物、情与景彼此交融。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魏晋文学
• 建安时期( 196 - 220 )

建安时期许多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这时
期获胜的军阀便是曹操。他扩大了自己统治的基础,在政治
文化方面采取了新的方针,统一中国的北方。

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
- 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动乱的社会现实;
- 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后人把这时期的文学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曹操 ( 155-220 )
•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 在文学上富有创造精神,开创了建安诗歌的新风气;
• 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
• 四言诗苍劲有力,五言诗歌慷慨悲凉,开创建安文学的风气。
欣赏大海
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水多么浩荡,山岛挺立在海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吹动树木,大海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海洋中出发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里出来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运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陶渊明 (365 - 427)

- 东晋时代的大诗人;
- 热爱大自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 官场黑暗 ;
- 辞官归隐;
- 耕读自娱,诗酒为伴, 亲自参加劳动。
田园诗:
- 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表达作者的心境;
- 风格平淡淳厚;
-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散文代表作: 《桃花源记》
此文借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这一线索,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
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
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
三、南北朝文学
 概说

•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的口头创作,是
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
• 反映新的社会现实,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 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
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
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南朝乐府民歌:
• 题材:男女恋情;
• 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

《子夜四时歌 秋风》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北朝的乐府民歌:
• 作者为北方少数民族的人民;
• 内容、风格与南朝民歌有区别( 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
风习 , 直率朴素、刚健豪放 )

《敕勒歌》
敕勒川 , 阴山下。天似穹庐 , 笼盖四野 (yǎ)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 (xiàn) 牛羊。

•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

•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
唐代文学
 唐诗的整体面貌

❖空前繁荣;
❖“ 黄金时代”;
❖诗歌成就光彩夺目
❖题材宽广、流派纷繁、风格多样、作者及其作品数量众多
(有 2200 多个诗人, 50000 多首诗。)

 唐诗的发展阶段
 唐代诗歌繁荣发展的原因
3. 诗人地位的转移
- 魏晋南北朝:
- 唐代:

4. 诗歌本身的发展
- 周代:
- 汉代:
- 魏晋南北朝:
- 唐朝:
律诗
• 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 ,
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春望》 • 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
杜 一个字必须押韵。(第一句也可以押

韵)
1 国破山河在,
• 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
2 城春草木深。 shēn
3 感时花溅泪,
4 恨别鸟惊心。 xīn
5 烽火连三月,
6 家书抵万金。 jīn
7 白头搔更短,
8 浑欲不胜簪。 zān
对偶句: - 修辞方式
- 两个词组或句子
-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 成对地排列
- 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绝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 每首四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
• 第二、四句的最后一
人面桃花相映红。 个字必须押韵。
人面不知何处去, (第一句也可以押
桃花依旧笑春风。 韵)
三、唐诗的流派及其
代表作家和作品
- 山水田园诗派
- 边塞诗派
- 浪漫主义诗派
- 现实主义诗派
(一)山水田园诗派

•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祥和的生活的向往。
• 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
孟浩然:( 689-740 )
• 浪漫隐逸;
• 描写田园山水;
• 表现一种悠闲自得和洁身自好的情趣;
• 诗歌风格淡雅。
王维:( 701-761 )
• 描写田园山水、农村人的真挚淳朴;
•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诗歌风格平淡自然;
• 思想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后期的生活受挫折,思
想转向参禅奉佛 , 有“诗佛”的称号;
• 诗歌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
(二)边塞诗派
• 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的生活;一方面刻
画残酷的战争,一方面体现士兵们保家卫国的豪
情;
•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高适( 702 - 765 年)

• 盛唐;
• 边塞诗人;
• 生当盛世却怀才不遇;
• 诗风沉雄悲壮。

岑参( 715 - 770 年)

• 盛唐;
• 边塞诗人;
• 有雄心壮志;
• 诗风热情奔放。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西北边塞,冰雪融化,战士们牧马归来。
深夜的明月清朗皓白,听得见战士吹起的
悠扬笛声。
试问《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
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 / 依山尽,黄河 / 入海
流。
欲穷 / 千里目,更上 / 一层
楼。
(三)浪漫主义诗派
•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和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
求;此外,也描写壮丽的山河 ;
• 代表作家:李白 (701-762)

• 盛唐;
• 思想:
- 想建功立业
- 追求自由解放
• 性格豪放不羁;
• 被后人称为“诗仙”(《新唐书 . 李白传》 :“ 李白至长安 , 往见
贺知章 , 知章见其文 , 叹曰 :‘ 子谪仙人也。)
•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歌的主要内容:
• 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封建秩序与道德传统的强烈反
抗;
• 揭露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
• 歌颂爱国将士的英勇战斗精神;
• 歌颂祖国雄伟秀丽山河景色,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 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感情。

诗歌的艺术特点:
• 大胆的夸张;
• 奇妙的想象;
• 语言清新自然;
• 诗风豪放飘逸。
(四)现实主义诗派
• 反映民生疾苦 , 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残暴等问题;
• 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

杜甫 (712-770)
• 盛唐;
• 深受儒家的“仁政”思想;
•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
称为“诗史”;
诗歌的主要内容:

• 以深切的同情描写人民疾苦,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 对统治者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深表愤恨;
• 此外,写景咏物诗、思乡怀人诗无不渗透着诗人热爱生
活、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诗歌的艺术特点:

• 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
• 语言朴素、通俗;
• 诗风沉郁顿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慌。
战火不断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晚唐五代词
• 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
句”等,是一种可以合乐演唱的新诗体;
• 词最早产生于盛唐,中唐时期开始广泛流行。词最初起源于
民间,是一种流行于市井酒家、适合普通百姓的通俗艺术形
式。后来,经文人的努力创作,词的形式渐趋精美严谨,格
式固定化,表现艺术有很大发展,为宋词的大发展奠定了基
础。
• 词的特点:
+ 与音乐关系密切;
+ 一首词有“词牌” 和 “词题”(表示音乐性的词调称为
词牌);
+ 句子长短不齐;
+ 全篇的字数、平仄都有一定的规定;
+ 每段叫 “片”或“阕”。一首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
两段的叫双调;
+ 词按词调的长短分为小令 (58 字以内 ) 、中调 (59
到 90 字 ) 、长调 (91 字以上 ) 三种。
花间派:
• 晚唐时的诗词学流派;
• 创始人:温庭筠 (Wēn Tíngyún) ;
• 温庭筠的词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要题材,也融
入自己人生怅惘的情怀;
• 景语多,情语少;
• 奠定“以婉约为宗”的基调。
• 在中唐以后写词文人中,以温庭筠 (Wēn Tíngyún) 创作最
多,影响也最大 ;
• 内容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体态和闺情。其代表作
品是《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宋代文学
(二)宋代话本小说

• “ 话”:故事,“说话”:讲故事;
• “ 话本”:“说话”艺人口头演述所
依据的书面底本;
• “ 说话”艺术分为“小说”、“讲
史”、“讲经”、“合生”四类,其中
以“小说”与“讲史”两类成就最
大。
宋话本的特色:
• 具有市民文学的色彩:城市人民表现自己、教育和娱乐自己;
• 具有白话文学的特点 :语言是白话,比文言小说(如唐传
奇)描写更细致、生动、曲折、富有生活气息。
宋话本的价值:
• 白话小说的开端;
• 为元、明、清戏曲和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和丰
富的艺术经验。
二、宋词
• 词:诗歌的特殊形式;
• 又称…… . ;
• 起源于……… .. ;
• 流行于市井酒家,主要用于宴会等娱乐场所,伴奏歌唱;

词最初孕育于唐代繁华城市中的歌楼妓馆,是歌妓们演唱的小
曲。从总体上说,由于词是酒宴上的歌曲,内容以委婉抒情见
长,很少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
词的分类:

(按照创作风格)
• 婉约派(写爱情、离愁别绪,格调委婉,富于阴柔
之美);
• 豪放派(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格调高昂,富
于阳刚之美)。
《卜算子  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词兴盛的原因:

- 词体本身的发展
- 社会环境的需要
- 君主贵族的提倡
三、主要作家与作品简介:
苏轼( 1037-1101 ) • 北宋代表词人、散文家、大诗人。
(参见教材 P75 )
号东坡居士。
• 仕途坎坷,思想充满出世与入世
的矛盾,失意时仍然不绝望,还
常常表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 。
• 词以豪放的风格为主。
• 今存 300 多首。
• 代表作:《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
有》、《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苏轼

• 1076 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
• 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
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反映了作者复
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
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 李清照 ( 1084-1155 ) (参见教材 P77 )
 南宋女词人;
 婚后夫妻感情琴瑟和谐;
 前期:生活悠闲,词作多写闺情、自然风光;
 后期: 1127 年,北宋亡; 1129 年,夫死,命运改变,生
活漂泊、孤寂凄苦;词作主要写国破家亡之痛恨,感叹自
己身世;
 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声声慢 · 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
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而
产生的孤寂凄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
力。
明代文学
明代社会风气
• 风气:综合反映,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
• 明代初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风淳朴;
• 明代中、后期:农村经济发展,各地商人活跃,逐利与奢侈
之风盛行,金钱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人际关系缺乏情谊;
• 明代末年,政治黑暗、经济衰败促使人们拜金逐利、及时行
乐、贪图享受,加剧了社会风气的恶化,思想道德日趋混乱,
社会不安。
二、明代小说
 传统诗文衰落,通俗文学繁荣。

《三国演义》
《水浒传》
“ 四大奇
《西游记》
书”
《金瓶梅》
 明代小说发达的原因
 白话文学的发展 ;
 小说的社会地位提高;
 社会环境的复杂 ;
 印刷技术提高,小说从口耳相传变为案头阅读之物。

 明代小说的特点
 一般用白话文写作 ;
 内容:取材广泛,以描写社会情况为主;

 体裁:章回体 。
 明代小说代表

(一)《三国演义》 120 回 (历史演义小说)


1. 作者与作品:
• 作者:罗贯中;
• 第一部章回小说(开山之作);
• 历史依据:晋代陈寿的《三国志》;
• 成书过程:
 唐代:人物形象生动;
宋代:艺人讲三国故事,“拥刘反曹”的思想倾
向明显;
元代:三国故事搬上舞台;
元末明初:作者在民间讲史基础上,结合各种历
史资料,继承“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最终写
成小说。
2. 思想内容:
描绘汉代末年( 184 年)到晋代初年( 280 年)壮
阔的历史画面,其中着重描写三国之间的种种纷争,
从而寄托人民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 。
- 揭示社会的黑暗;
- 谴责 (qiǎnzé) 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
- 反映民众的痛苦,表现他们对和平统一的愿望。
3. 艺术成就:

• 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
• 结构宏伟壮阔,又严密精巧;
• 成功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
• 擅长描写战争, 把纷繁复杂的重大事件有头有绪、
首尾呼应地再现于小说中;
• 语言:三言两语就能刻画出人物的个性;典雅而
通俗,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
(二)《水浒传》 120 回 (英雄传奇小说)

1. 作者与作品
• 作者:施耐庵 ;
• 描写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 历史依据:北宋末年宋江等 36 人在梁山泊
的起义。
• 成书过程:  《宋史》中的记载

 水浒故事在民间流传
 流传过程中被加工、修饰
 进入话本和戏剧
 作者修改
2. 思想内容:
• 作者在民间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再现了起义的发生、发
展到失败的悲剧;
•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
• 歌颂起义英雄;
• 揭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

3. 艺术成就:
• 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造反英雄的形象;
• 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
• 结构完整,贯穿了起义斗争的全部过程;
• 语言 : 成功地运用白话文,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
(三)《西游记》 100 回 (神魔小说)
1. 作者与作品
• 作者:吴承恩
• 历史依据:唐代僧人玄奘去取经的真实故事。
• 唐太宗时代, 627 年,僧人玄奘只身一人去天竺,历时 17
年,经过 100 多个国家,受尽千辛万苦,取回佛经 657 部,
震惊中外,受到太宗的赞赏。
• 后来由玄奘口述,他的弟子们写《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
恩寺三藏法师传》介绍了各国的情况和一路见闻。
• 取经故事在社会上流传,越来越具有传奇色彩。
成书过程:  唐代和尚取经的故

民间流传
进入戏剧舞台
作者修改
2. 思想内容:

• 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
得成正果的故事。
• 反映人民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摧毁一切邪
恶势力的愿望与信心;
• 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同压迫者的勇敢
斗争。
3. 艺术成就:
• 以现实与幻想交错的笔法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离奇变幻
的故事;
• 善于描写人物 。 ( 鲁迅:“神魔皆通人情,精魅亦
通世故。” ) 将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刻画成动物、
人和神的混合体,突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
的主题;
• 语言:明快、生动、幽默。
(四)《金瓶梅》 100 回 (世情小
说)

1. 作者与作品:

❖ 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生卒年不详;
❖ 《金瓶梅》书名:取书中三个女主角名字其中的
一个字 (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 );
 没有世代积累过程,是文人独创的作品;
 从《水浒传》第 26 回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发展而来。
2. 思想内容:
• 描写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家庭生活。其中描写西门庆罪
恶的一生与他的家庭从发迹到衰败的历史过程。
• 作品暴露了明代后期社会政治的黑暗、经济的腐朽和
道德风尚的堕落。

3. 艺术成就:
• 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 作者善于用内容丰富的方言、成语、歇后语;结构庞
大而严谨。
清代文学
(一)《聊斋志异》(志怪小说)
 作者:蒲松龄( 1640-1715 )
 作品介绍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蒲
松龄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鬼”故事书;
•全书 491 篇,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
•内容丰富多彩,大部分是描写妖狐神鬼的奇形怪事,然而,
其中的神鬼妖魔都懂得人情世故。化为美女的,无不贤淑多
情;幻作男人,无不诚厚有礼。
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 写爱情,这类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表现强烈的反对封
建礼教的精神,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
的坚持斗争;
• 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
• 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
• 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
耐劳、知过能改等。
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 《聊斋志异》中多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
花精狐仙尽管有超人的本领,但却有现实社会人的理想品
德。作者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幽
明相间的生活画面反映了现实矛盾,进而表现了作者理想
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美好的结果,给恶人应得的
惩罚;
• 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 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 《聊斋志异》的语言精练自然,词汇丰富,生动传神;
(三)《红楼梦》(世情小说) 120 回

 作者与作品简介
• 作者:曹雪芹( 1715-1763 )
- 出身于豪门;
- 一生经历不平凡;
- 对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了解得更全面。
•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
大约用了 10 年的时间,只完成了 80 回,他就在贫病交迫中
死去。后 40 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
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
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
男女的爱情故事。由此,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
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
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个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
全书。
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 结构宏伟而严密精致 ;
• 书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无不面目清晰,性格
鲜明;
• 运用了中国诗歌、散文、绘画、音乐、建筑、雕
塑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出诗化的意境与风格,
达到人境合一、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 语言成熟、优美。
现当代文学
一、概说
• 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
• 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
• “ 现代文学”是指文学的“现代化”,即用现代文
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心理的文学;
• 现代文学作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创造出小说、诗歌、
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
三、代表作家及主要作品
(一)鲁迅( 1881-1936 )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 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
的笔名。

•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 从小康人家堕入困顿的境
地,他深深领略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 1902 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 1904 年毕业于弘文学院,离开


东京,前往仙台学医。在一次看纪录片并受到刺激后,鲁迅
深深感到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于是他就弃医从文,推动了
文艺活动。
•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
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
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 《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以深切的
表现和特别的格式,从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品
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 “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
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
• 《阿 Q 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上
的一个杰出成就,成功地塑造了阿 Q 这个典型人物,深入
挖掘了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封建文化的毒害和在这种文
化熏陶中形成的国民性的弱点。

• 鲁迅被称为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在中国整个 20 世纪文学发
展史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郭沫若( 1892-1978 )

• 四川省乐山县人,原名郭开贞。郭沫若是他 1919 年发表新诗


时以家乡沫水和若水而取的笔名;
• 1914 年至 1923 年,郭沫若留学日本。 1916 年,在泰戈尔无
韵诗的启迪下,郭沫若写下了许多作品,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 1921 年诗集《女神》的出版,确立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卓越地位,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女神》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表达了诗
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赞扬,又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
创新的精神,又表现出奇异的壮阔感和动态的诗美,可以看
作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在艺术上, 《女神》是一
部浪漫主义诗集,强调自我表现;
• 代表作《凤凰涅槃》:长篇抒情叙事诗,发表于 1920 年。
• 凤凰的传说:凤凰集香木自焚,从烈火中再生;
• 表达什么愿望?什么情感?
• 暗喻着什么问题?
(三)朱自清( 1898-1948 ),
•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 散文善于描写景物,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或工笔细描,或
白描写意,或运用想象、联想,或借助比喻,或融情于景;
• 散文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体现着作者朴素清
新的创作风格,已经成了和朱自清这个名字密不可分的散文
名作。

•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的是父亲和他在
车站离别的情景。父亲的背影在作者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真挚感动。
(四)曹禺( 1910-1996 )
• 原名万家宝,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
• 从小就被执迷于传统戏剧文化的母亲带入各类剧馆
看各种戏曲,养成曹禺对戏剧艺术的特有敏感和浓
重兴趣;
• 1922 年起,就读于南开中学,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并开始写作发表诗歌、小说、散文;
• 自 1925 年起,参加著名的南开新剧团,加深了对
戏剧艺术特殊规律的理解;
• 戏剧创作非常重视写人物,注重揭示其性格的丰富
性与复杂性;
•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
•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 1934 年 7
月《文学季刊》。此剧以 1925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
背景,描写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
家庭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叙述家庭矛盾纠葛,而
且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解决,反映了更
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
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当代文学

一、概说
• 自 1949 年开始,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进入当代时期。它直
接继承和发展了现代文学的革命传统,但与现代文学性质
与任务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 中国当代文学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社会主
义文化的使命。因此,中国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
学;
• 当代性表现为:
+ 选取当代题材
+ 作家以当代观念观察社会生活
莫言及其作品
• 莫言( 1955 - ), 原名管谟 mó 业,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
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 获奖理由是 : 莫言的作品“通过幻觉
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融合在一起。”

( 他的小说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敏锐的感觉,豪放潇洒的
语言风格,创造了一个基于幻觉之上的现实和历史世界,寄
寓着对现代文明生活的向往。)
代表作《丰乳肥臀》:
• 《丰乳肥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书中
的母亲有八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母亲的“肥
臀”生了这些女儿,母亲的“丰乳”哺育了
这些女儿。这些女儿们长大后,联同他们的
丈夫,所带给母亲的只有无穷尽地灾难和痛
苦。作家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
女神,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
20 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势力发生了枝枝蔓
蔓的联系,并被卷入 20 世纪中国的政治舞
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是围
绕自己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苦
难的现实。
•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
与无私和生命沿袭的重要意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