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李白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


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 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
綿州。
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歲。其墓在今
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桀驁不馴 (任性 不服管教 有個性 傲慢 藐視權貴)
咏月抒情
被後人譽為詩仙,深受老莊(道家)的影响,詩作瑰麗多姿,空靈出塵,氣勢磅
礴,神奇浪漫。他喜歡用月亮寄托自己的情思,月亮就是知音、摯友、故人,人
生的喜怒哀樂百般心情都訴之於月。

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對月亮何時存有在宇宙感到困惑不解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亮形象 孤高 可親
月行卻與人相隨。
(崇高, 美好, 神秘/可親,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 一冷一熱 無情有情 若即若離


綠煙滅盡清輝發。 (人格化)
但見宵從海上來,
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擣藥秋復春, 飛鏡為喻 丹闕陪襯
嫦娥孤棲與誰鄰? 月亮之美,天地之美,萬物有情。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月亮形象推遠)
古人今人若流水, 寧知: 表現驚奇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玉兔 和 嫦娥的神話傳說令人浮想聯翩
月光長照金罇裏。 問:不要求回答, 對嫦娥寂寞表示同情

人生哲理, 意味深長, 令人感到蕩氣回腸


抒發對世事推移, 人生短促的慨嘆
(詩人廣大胸襟 和 飄逸的性格)
將明月和人生對照, 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
表達人對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清平調三首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1-4 關山明月:關。山。月三種因素,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構成遼濶壯麗的邊塞圖景。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天山明月:氣勢磅礡(新鮮,壯觀)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5-8 沙場哀怨:寫戰爭景象,戰場悲
慘殘酷,控訴戰爭為人民帶來無窮痛
苦。客死異鄉,征人不還。
(結構:有承上啟下作用)

9-12 戍客思歸:征人望邊,邊塞蒼
茫,思念家鄉,想像妻子在高樓眺
望,嘆息不止。
詩人筆下邊塞圖,展現征人思婦的情感,並非纖弱柔情,而是氣象雄渾,氣魄
萬千.

子夜吳歌
資料補充: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子夜吳歌》,即《子夜歌》,屬《吳聲歌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描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李白的《子夜吳歌》
共有四首,分述四季之事,此處所引的是秋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歌。
內容

秋天正是準備寒衣之時,所以人家之中常有搗
衣聲傳出來,秋風伴著搗衣之聲,營造一種很
有情調的氛圍。如果遇到戰爭,遠征的男人需
要寒衣,家裡的妻子個個搗衣,那搗衣聲連成
一片,更有無限的情思蘊含其中。首二句正是
寫這種情形,李白選擇夜間做詩的背景,用高
照在長安城上的一片月亮,襯托萬戶的搗衣之
聲,其中有幾多淒涼、幾多哀怨,有誰說得清
呢?但接下來詩人說了:這都是懷念玉門關的
感情,在那裡有出征的丈夫。而這種玉關情,
秋風是吹不盡的。最後兩句換成思婦的口吻:
何時才能取得勝利結束戰爭呢?到那時丈夫就
再也不用遠征了!

題解:

內容大要:
古代裁衣必先搗帛,秋天正是準備寒衣之時,所以人家之中常有搗衣聲傳出來,
秋風伴著搗衣之聲,營造一種很有情調的氛圍。如果遇到戰爭,遠征的男人需要
寒衣,家裡的妻子個個搗衣,那搗衣聲連成一片,更有無限的情思蘊含其中。首
二句正是寫這種情形,李白選擇夜間做詩的背景,用高照在長安城上的一片月
亮,襯托萬戶的搗衣之聲,其中有幾多淒涼、幾多哀怨,有誰說得清呢?但接下
來詩人說了:這都是懷念玉門關的感情,在那裡有出征的丈夫。而這種玉關情,
秋風是吹不盡的。最後兩句換成思婦的口吻:何時才能取得勝利結束戰爭呢?到
那時丈夫就再也不用遠征了!

越中覽古 李白 寫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遊覽越中(唐越州,今浙江紹興),有感
於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
春秋時代,吳越爭霸,越王勾踐被打敗,受盡屈辱,
越王誓報此仇,經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了
吳。
越王勾踐破吳歸, 賞析:
詩人選取越王班師回國以後的情狀。
義士還鄉盡錦衣。 1-2 句
首句點明題意,寫越班師回國和戰士還家的情況。
宮女如花滿春殿, 「錦衣歸」寫出越王和將士歸來的得意之情。凱旋而
歸,戰士脫下戰甲,換上錦衣,充滿勝利者的喜悅和
只今惟有鷓鴣飛。 神情。

第3句
越王回國以後,躊躇滿志,縱情玩樂,將卧薪嚐膽的
往事抛諸腦後,宮女如花,滿宮春色,
「春殿」
「如花」寫場景十分繁盛、美好、熱鬧、歡樂,側
寫越王把昔日教訓丟得乾乾淨淨。

第 4 句:結句突然一轉,寫人事變化,盛衰無常,曾
經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在所剩下的,
只是幾隻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句急轉
直下,前後對比強烈。

詩人將昔時的繁盛和眼前的淒涼,通過具體的景物,
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更覺得眼前的淒涼、冷落的
可嘆。

一般的七絕,轉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裏,而它的前三
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就顯得
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
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這首詩以四分之三的篇幅寫
昔日的繁華,竭力渲染,而以結句寫後來的荒涼,引
出主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