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2019-2020 年度 第二學期考試
中三級 中國語文科 卷一
答案
鄉村的瓦   馮  傑

1. 鄉村的瓦大都呈藍色,那種藍不是天藍也不是海藍,是近似土藍;我們鄉下

有個詞說得準確——「瓦藍」。這個詞屬於瓦的專利。

2. 在我的印象裏,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

3. 瓦更像是鄉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帶羽的蓑衣,在蒼茫鄉村沒有開始也沒有

結束的雨的清氣裏漂浮。若在雨日來臨時刻,瓦會更顯出自己獨到的神韻與魅力

雨來了,那一顆顆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膽子大的會跳起,多情

的會悄悄滋潤到瓦縫;最後才開始從這面蓑衣上滑落,從屋脊上,再過渡到屋

簷。浩浩蕩蕩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歸大地,從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

意義。

4. 瓦有對稱之美,任何人看到鄉村的瓦,都會想到一個成語,叫“鱗次櫛比”,

如觀黃河的魚鱗與母親的梳篦。瓦在骨子裏是集體主義者,它們總是緊緊地扣著

肩並肩,再凍再冷也不鬆手。在冬天它們能感到彼此的體溫,像肌膚相親的愛人

貼得密不透風,正團結在月亮緩緩上升的鄉村裏。

段 1-段 4:描寫瓦的形態和作用。

5. 當瓦還沒有走上屋頂,生命裏的“籍貫”一欄早就填上了,是兩個粗拙的字,

叫「鄉村」,像一個孩子或者老人用顫巍巍的筆所寫。是的,瓦更是一種對鄉村
的堅守。在瓦的記憶裏,所有的飛鳥都是浪子與過客,都是浮雲與蒼狗。

6. 籍貫屬於鄉村的瓦有一天走進城市,它暈頭轉向,無所事事,毫無用途。城

市裏的幻影夜色與鐳射霓虹拒絕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開往城市裏的一輛大

卡車用來墊上面的器物,最後被拉向城市,當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被遠遠地

拋棄在公路邊。城市人就愛過河拆橋,瓦看看身上「籍貫」一欄,早已被風的手

擦模糊了。

段 5-段 6:通過記述瓦被大卡車帶到城市一事,
說明瓦不屬於城市,只屬於鄉村。
7.瓦上的風景只有一種,那就是「瓦松」,我們那裏叫「藍瓦精」。這稱呼多氣派

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靈,因為聽風觀雨的緣故,已經一位位聰明

成精了。且慢,它們還是「鄉間郎中」呢。鄉村藥譜如是說:瓦松,又名天蓬草、

瓦蓮草、向天草,清熱解毒。我小時候得過惡性瘧疾,久不見愈,姥姥就從屋頂

上采到幾棵瓦松,燉汁連服,止住了。

8. 小時候我常在夢裏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蹺著腳丫,在我

不知不覺的夜半時刻,正一顆顆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長勺低低地垂落下來

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顆顆透清的露珠。終於,一不小心,有兩顆最大的掉下來,緩

緩地,落在我的眼角。

段7-段8: 記述「瓦松」的名稱和藥用價值,
並以作者小時候在夢中見到「瓦松」的情景,來抒發作者對童年鄉村
生活的懷念。
9. 當我的靈魂有一天回歸大地,就請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溫,

還有你瓦的紋絡。這一方故鄉的小房子,泥與水組合的小房子,草氣上飄搖的小

房子,你罩著我。像誰夜半耳語:

 「睡吧,孩子。這叫歸鄉。」

段9:表達了作者靈魂歸鄉的願望。
甲部:
1. 【段落劃分有誤,內容大意 0 分】

部份 段落 大意
一 第1至4段 描寫瓦的形態和作用。
第5至6段 通過記述瓦被大卡車帶到城市一事,說明瓦不

(1 分) 屬於城市,只屬於鄉村。
第7至8段 記述「瓦松」的名稱和藥用價值(1),並以作者

三 (1 分) 小時候在夢中見到「瓦松」的情景(1)來抒發作

者對童年鄉村生活的懷念(1)。(3 分)
第9段 表達了作者靈魂歸鄉的願望。

(1 分) 只寫歸鄉, 0 分

2. 正確(1)

3. 暗喻/比喻(1)
作者以瓦比作底片,指它記錄了作者的在鄉村的童年生活。(2)

4. 動態(1)

描寫在正處於活動中的雨珠子,記錄雨由屋上的瓦滑落到大地的過程。(2)

5. 鄉村的瓦有對稱的美(1),像魚鱗和梳齒那樣相次排列,整齊而有規律,看

起來十分對稱(1);瓦是「團結」的(1),屋上的瓦是無法單獨鋪成完整的屋頂

要層層疊疊靠攏在一起。(1)

6. 因為「瓦」是屬於鄉村的事物,本來就不屬於城市,當它來到城市,無法實

現它本來的價值,與城市裏的高樓大廈格格不入,就是「迷路」了。(2)「迷

路」的「瓦」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毫無作用的「瓦」最終會被城市拒絕和

拋棄。(2)

乙部:
一、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斜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10 分)

1.義:堅決

2.具:全/皆

3.開:放晴 晴X

4.乍:突然

5.賊:傷害

二、 直接描寫:作者通過語言塑造諸葛亮的形象,如文章開始時,諸葛亮

和周瑜有關造箭的對話,周瑜設陷阱讓諸葛亮答應造十萬枝箭(1),諸葛亮

明知當中暗藏殺機,仍從容答應(1),充分表現諸葛亮的機智和風度(1)。

間接描寫:魯肅在霧江借箭時的大驚失色(1),反襯(1)托孔明的泰然自若

(1)。

三、 駁論 (1)

引入別人的觀點再作反駁,進而提出結論,可以把主題表現得更深刻。(2)

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並不是卸了就沒有。(1)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1)

四、1. (1) 「仁之端」:惻隱之心 (2) 「義之端」:羞惡之心

(3) 「禮之端」:辭讓之心 (4) 「智之端」:是非之心

2. 孟子指出假如把這四端擴充開來,就足以擁有天下(2),假如不把這四端擴

充開來,就不足以侍奉父母(2 分),以論證保存和擴充(1)仁、義、禮、智之發端的

重要性。(1)

五、試據《岳陽樓記》一文,回答以下問題:

1. 因為「遷客騷人」的心情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1),胸襟氣度不夠廣闊,
未能超越個人利害得失(1),容易受到波動。(1) 同學寫遷客騷人在不同

天氣有不同之情, 0 分, 因為此乃表現,並非原因。

作者的用意是以「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對比(1),襯托出下文「古仁

人」不會因環境或一己的榮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胸襟。(2)

2. 斯人是指作者敬佩和仰慕的古仁人(1),這句話寄寓了作者希望與他們

一樣能以天下為己任(1)的決心/抱負(1),並與滕子京共勉(1)。

六、

故事中的人 楚王
1. 捨棄自己的豪華車子,偷取鄰居 楚國擁有五千里的國土,卻想攻佔

的破爛車子。 宋國五百里的土地。(2 分)

同學只寫楚國大量資源/宋國貧乏

資源,O 分。
2. 捨棄自己的白米、精肉等美食, 楚國擁有豐富的肉和魚,卻想攻佔

偷取鄰居的酒糟、米糠等粗食。 宋國這個肉和魚貧乏的地方。
3. 捨棄自己的錦衣華服,偷取鄰居 楚國擁有上等的木材,卻想攻佔宋

的粗布短衣。(2 分) 國這個沒有好木材的地方。

同學寫豪華衣服和破舊衣服,扣

分。

   (華麗/華美/華服)
4. 借楚王之口說出必有竊疾(1 分) 楚王攻打宋國的行動無異於「有竊

疾」的人偷竊鄰居的物件。(2 分)

同學須寫出楚王行為和偷竊疾相似

之處。(偷竊鄰居的物件)
結論:楚王攻打宋國是不義、貪婪的行為(2 分)

同學寫楚王最終不會攻打宋國,O分。這是故事結果,並非墨子推斷出的

結論。
丙部:
1. i. 家書抵萬金 (2)

ii. 無邊落木蕭蕭下 (2) 默寫部分,錯字則全題0分。

2.

全詩句數 八句

每句字數 五字 (1 分)

使用對仗 分別在頷(1 分)聯、頸(1 分)聯使用對仗

平仄 各句中固定位置用字有平仄的規定。

押韻/用韻/韻腳(1 分) 「舟」、「流」、「休」和「鷗」

詩歌體裁 五言律詩(1 分)

3. 詩人遊覽了丞相祠堂/武侯祠/諸葛亮祠廟。(1)

記述了諸葛亮為報效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而輔助其開創蜀漢、匡扶劉禪

(1),然而功業未成,便病死軍中(1)的歷史事件。

寄寓了追慕先賢之情(1)及表現了安史之亂後,唐室衰弱(1),詩人渴望能有

像`諸葛亮般的忠臣賢相匡扶社稷。(1)

同學寫「寄寓了對諸葛亮這一種人材的離去,感到傷感,及希望有更多人材

效力國家。」未能清晰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諸葛亮雖然出師未捷,但得劉

備賞識,三顧草蘆,在生之年能發揮才能,輔助二主,開創蜀漢,詩人是

仰慕崇敬,也感慨自己空有才華但不受重用。

4. 使用了緣情寫景/移情入景。(1)(回答「借景抒情」只給 0.5 分)

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情投放在「花」和「鳥」這些無情之物上,因為感傷國事
連花都在落淚(1);因為與親人離散,連鳥兒都在枝頭上跳躍不安。(1)

抒發了詩人感傷國事,懷念家人之情。(1)

使用了觸景生情。(1)(回答「借景抒情」只給 0.5 分)

詩人在看到春天美麗的景物時沒有為他帶來任何的愉悅,反而睹物生情,

看到花開時淺淚,聽到鳥嗚時反而膽顫心驚。(2)

抒發了詩人感傷國事,懷念家人之情。(1)

丁部:
一、

1. 洞穴

2. 沿著、順著、攀爬

3. 鋒刃、刀鋒

二、

1. 削足適履

2. 一張一弛

3. 抱薪救火

4. 望洋興嘆

三、

2分 能準確掌握「捨本逐末」︰本末倒置之意,寫成一意義完整的句子
1分 能準確掌握「捨本逐末」︰本末倒置之意,寫成一句子,惟意義欠完足
0分 未能掌握「捨本逐末」︰本末倒置之意,寫成一完整句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