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

8
中五級 中國語文科
教師版
《出師表》課文練習工作紙

班別: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方格內。
引文 解釋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菲薄:輕視
(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遺:留給
(3)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悉:全部
(4)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均:公正
(5)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躬:親自
(6)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苟:姑且/暫且

2. 試把以下文句翻譯成語體文。
(1)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員,論定/決定/評定/判定他們的刑罰或獎賞。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下和見識短淺,委屈自己貶低身份,三次到草廬之中看望我。

(3)庶竭駑鈍,攘除奸凶。
希望竭盡自己低劣的才能,鏟除奸邪凶狠的敵人。

3. 本文以《出師表》為名。下列哪一項關於「表」的解釋是正確的?
A. 臣下向國君就國策表態的文章。
B. 臣下向國君請求准許出征的文章。
C. 臣下向國君敘述國情的文章。
A B C D
D. 臣下向國君陳情上奏的文章。
○ ○ ○ ●

1
(1) 諸葛亮在第 1 段分析蜀漢當時的形勢。他認為蜀漢當時面對的處境是怎樣的?試
在文章找出相關部分,並以自己的文字完成下表。
處境 作者的分析
劉備創業未半,中途逝世,蜀國一時間失去有才能的領導人;加
形勢危急 上魏、蜀、吳三國鼎立,而蜀國只佔有益州,國力最是疲弱,形
勢可謂非常危急。
文臣武將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皆忠心為國:朝中大臣勤於國
有利條件 事,毫不懈怠;將士在外則捨生忘死,保家衛國。

(2) 承上題,諸葛亮在文章作如此分析,有何用意?
諸葛亮強調蜀漢形勢危急,是要警惕後主,力求振作,並且暗示只要後主願意繼
承父志,發憤圖強,還是有很多忠心的官員願意幫助他的。

5. 諸葛亮忠告後主「開張聖聽」。根據全文,後主應該怎樣才可以做到?
① 後主應該自重,說話要合乎義理。
② 宮中軍中大小事情,都應該徵詢先帝簡拔的良臣的意見。
③ 追念先帝遺訓,審察和接納大臣正確合理的意見。
④ 親賢臣,遠小人,避免阻塞忠諫之路。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A B C D
D. ①②③④
○ ● ○ ○

(1) 為甚麼諸葛亮勸諫後主「不宜偏私」?
諸葛亮恐擔憂後主對內偏袒內朝,造成內朝和外廷的賞罰標準不同,產生不公平
的現象,影響團結。

(2) 承上題,諸葛亮認為怎樣才能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諸葛亮認為後主對內朝和外廷應該一視同仁,升遷貶謫的準則應該一樣。內外官
員不管是違反法紀,還是盡忠行事,後主都應該交給有關主管官員決定賞罰,以
顯示自己處事公平,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7. 閱讀以下引文,回答下列各題: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
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
亮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1 作者在引文中運用了以下哪些論證方法?
) ① 舉例論證
② 引用論證

2
③ 對比論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A B C D
D. ①②③ ○ ● ○ ○

(2 承上題,試說明作者如何運用這些論證方法說理,完成下表。

論證方法 解說
(i): (ii):
作者舉出桓、靈二帝親小人遠賢臣,以致漢室衰頹的史實,說
明國君不應親佞遠賢,勸勉後主要以史為鑑,分清賢良與奸
舉例論證
倭,切勿重蹈覆轍。

(iii): (iv):
作者以西漢君主親賢臣、遠小人以致漢室興隆,以及東漢君主
親小人、遠賢臣以致漢室傾頹作對比,突出兩者截然不同的結
對比論證
果,說明親賢遠佞是復興漢室的關鍵,希望後主能夠做到。

(3 作者在引文中提及「先帝」,有甚麼用意?
) 作者提及「先帝」多次為東漢桓、靈二帝親小人,遠賢臣,導致漢室傾頹感到
痛很歎息,目的是借用先帝的權威,勸勉後主需發憤圖強,加強說理的說服
力。

3
8. 《出師表》行文語氣得體,諸葛亮兼有臣、父兩種身份。試分辨以下引文當中,作者以
怎樣的語氣和感情進言,加以解釋。

(1 引文甲: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
)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第 5 段)
語氣: 作者運用君臣語,以臣下的語氣進言,語氣恭敬有禮,勸諫後主親近
和信任他提及的賢臣。
感情: 作者對未來振興蜀漢充滿期盼。

(2 引文乙: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
) 感激。(第 7 段)
語氣: 作者運用父子語,以叮嚀的語氣進言,語氣誠懇親切,像父親一樣叮
囑後主自行思量如何謹守為君之道,還要追念先帝的遺詔。
感情: 作者寄予厚望,期望後主能在治國上仿效先帝。

9. 試從以下引文,舉出兩項諸葛亮的為人,並引例說明,填寫下表。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為人 解說
(i): (ii):
諸葛亮雖然具備蓋世的才華智慧,但他寧願躬耕田園,不求聞達。
淡泊名利
(iii): (iv):
劉備賞識諸葛亮,三顧草廬,諮詢他對社會大勢的看法,諸葛亮為報知
感恩圖報
遇之恩,毅然出山,傾力協助劉備治國。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亦可接受,見下例:
為 勇於承擔
人:
解 蜀漢形勢不及魏和吳,諸葛亮人仍然臨危受命,「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
說: 難之間」,為蜀國鞠躬盡瘁達二十一年。

10. 宋代朱熹說「盡己謂之忠」。諸葛亮在《出師表》也提及「忠」,他說「此臣所以報先
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綜觀全文,你認為諸葛亮在對待後主和復興漢室兩方面,能夠
做到「盡己」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個人立場: 我認為諸葛亮兩方面都能夠做到「盡己」,即是盡忠職守。
對待後主: 先帝臨崩把後主託付諸葛亮,諸葛亮盡力輔助後主,出征北伐之前,不忘
冒死以亦君臣,亦父子的口吻勸諫後主虛懷納諫,處事賞罰分明,選賢任
能,親賢遠小,深追先帝遺訓,用心治國。

復興漢室: 諸葛亮受命以來,勤勉為國,時刻沒有忘記重任。北伐曹魏之前,先平定
4
定南方,解除後顧之憂,並準備了充足的軍事裝備,才請求後主批准「獎
率三軍,北定中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