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比較政治與政府 書面報告 Chapter 6: Authoritarian Rule

不分系 黃鵬僑、政治 111 鄭詠文、政治 112 于涵宸、


政治 112 紀秉嫻、政治 112 蔡雨玟

一,摘要

自 1945 年以來,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已經沿用民主制度,現在的許多人正生活

在民主國家,但仍有大約一樣比例的人生活在威權體制之下。這代表著集權政

府、權力精英、公民的權利及自由被限制不僅存在於今天,而且占了人類歷史裡

的大部分。然而上個世紀的獨裁制度,像是德國的希特勒、俄羅斯的史達林和

中國的毛澤東,的結束是產生民主轉型的重要因素。儘管民主正在蔓延,但最著

名的獨裁國家仍然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是因其經濟能力或自然資源、從其

實際或看似有意擁有核武器的角度來看,它們都是恐怖主義的溫牀。

本文獻先將非民主國家劃分爲混合政體和威權政體。再對混合政權進行分

析,這個政權看似擁有民主的外觀,但政府機構實際上是被統治者操控在手以確保

統治者的權力。混合政權的國家例子包括伊拉克,肯尼亞和土耳其。作者也把威

權政體分類成五種威權統治的形式,像是君主專制、個人統治、執政黨、軍政

府以及神權政體。許多中東和非洲國家例子都被歸納入這五種分類。最後,作

者也對威權政體中不可避免的腐敗問題進行了一番探討。

二,威權政權:概述
在探討威權統治的時候,應當留意一些刻板印象的思考陷阱,如威權是絕對

的權力、利用恐懼、監控來統治等等,才能更貼近真實的威權政治。 另外,民

主與威權並不是完全對立與明顯區別的,我們會發現在這些不同的體系裡會看到

類似的元素。

在威權體系下的領導者,會藉由限制人民的參與與權力來保持政權的掌控。

即使威權統治看起來是權力至上,但其實還是有其限制,例如面對內部菁英的相

互競爭以及爭取盟友的支持等等。

從法律的層面來看,在現代的威權統治的國家中,雖然有法律的存在,但領

導者很明顯的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 此外,法律在威權政體下,效力薄弱、不

明確、且時常變動,這種不健全的法律架構對於弱勢群體是沒有保障的,因此法

律常常也淪為一種統治的工具。而在這種缺乏法律可信度的基礎下,對於私有財

產的保護也大幅降低,進而衍伸出經濟疲弱的現象,增加了統治的脆弱性。

在 1980s 的共產垮台以及 2011 年的阿拉伯之春之後,人們認為這些非民

主的威權體制可能因此會慢慢消失,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如此。

三,混合整體

混合政體是一種介於威權與民主之間的政體,擁有兩者政治形態的元素。
與威權統治的最大差別於,混合政體中的領導人或政黨是被選舉出來的。 但

又不同於民主政治下穩定的制度,選舉在混合政體中並不是那麼的公平與公正,

也不一定會常態性的舉行。 此外,利用自身優勢或國家資源對於競爭對手或反

對者的打壓也是十分常見的。 不過,不同於威權統治,混合政體會根據憲政的

基礎,而領導者會因此在任期上會有一定的限制而換人。

混合政體在法律的效力、司法的獨立性、還有對媒體的管控或不友善也是有

很大的問題。

因此,混合政體的弱點在於政治文化、政府的運作、政治參與上在長期下來

是較不穩定的。 通常,在混合政體的領導人會比威權統治更有效率,因為其仍

須顧及人民支持,也就是選舉的壓力。

“Even when authoritarian fall, the democratic institution that replace

them are frequently designed to shield elites from the rule of law and

to give them ongoing advantage.”

————Albertus and Menaldo (2018)

在威權統治的崩盤之後,仍不能保證原有的政體會轉變成完全的民主體系,

更多時候會變成較不健全的混合政體。 在轉變的過程中,為基礎的法律可能因

此給了原先政治菁英的保障與優勢,因此在權力的掌握上可能還是會落入原先的
菁英手裡,假以法律之名來鞏固自身利益,造成一些轉換成民主之路上的缺陷。

三、威權政府

威權政府的特色包含了:中央集權、強悍的領導人、缺乏大眾參與公共事務、

公民權益與自由較不受到保障、無法容忍與執政者不同的意見的反對者。

威權統治者常使用的四種控制方式:

(一)Military 軍事

強大的軍事實力且威權統治者有意願使用這項資源為軍事資源的是用前提,

由於培養軍隊需要龐大的軍費,因此統治者們會藉由販售國內的自然資源,

獲得大量的收益,並運用在軍費上,至於多的資金則會拿來收買反對者與抑

制國內異議;不過,過度注重國家軍力可能導致國內經濟表現不佳。

結論:軍事與國家政治無法分割

(二)Coercion 約制

約制為威權體系的核心特色,讓政府能強迫人民做出違反其意願的舉動,並

透過軍事、祕密警察、民兵的武力讓約制的效益發揮到最高;不過,如果要

建立有效的約制就需建立可應對威脅卻不至於脫離統治者掌控的機構,另外
有資料顯示,獨裁者的下台不是因為人民起義,而是因為被軍事菁英取代。

(三)Patronage 資助

若對領導人的表示直接忠誠,在未來的生涯比較容易平步青雲,儘管民主國

家也有這樣的情形,但資助對於理解威權政權而言更重要,但個人或私人團

體資助過於盛行將導致制度、法規力量薄弱,而與威權政府合作的盟友力量

強大,這些收買與官員貪污情形將腐蝕大眾對政體的支持,增加社會的不穩

定性。

(四)Media 媒體

獨裁者能藉由媒體傳播有利於執政者的言論,並批評或忽略反對者,為了更

有效的控制國家媒體,獨裁者會建立關於媒體的審查制度,如此可能危害國

家的尊嚴與效力。例子:在伊朗,即使國家與私人皆擁有媒體的使用權,但

都遭會到國家機構的監控,如果做出任何不當的行為或評論,將被暫停或停

止出版;不過,仍有需多伊朗人透過社群媒體、衛星電視與行動電話來規避

審查制度。

五、威權統治的分類

研究威權主義的時候,雖然幾乎找不到一個標準模板,但仍能依據它的程度,
找出不同的五種類型。

五種威權統治的形式:

類型 特色 例子

君主專制 執政的君主控制著王室其他成員擔任重要 巴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

政治和軍事職務。

個人統治 總統主導了政府和媒體,反對派被邊緣化。 幾個前蘇聯共和國、撒哈拉以的

南非洲國家。

執政黨 由單一政黨執政,往往與一個強大的總統 許多非洲國家和剩餘的共產主義

互相結合 國家。

軍政府 經常透過由武裝部隊各部門領導人組成的 於二戰之後的幾十年 發展的非

軍政府執政 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在今天

不那麼常見

神權政體 宗教領袖直接執政,較為罕見 伊朗

(一)君主專制威權

一種君主能對國家行使絕對權力的政府形式,其餘政府機構處於邊際地位。

雖然不民主,但提供權威統治一個穩定的框架,統治者通常對臣民表現

出家父長制的關注。它們在中東尤其重要,其中一些王朝存在時間長。
(例如賽義德王朝自 1749 年以來統治比美國作為獨立國家所存在的時間

還要長。)

阿拉伯王朝

阿拉伯王朝的權威是屬於統治者,而不是一個更抽象的實體(一個政

黨國家)。因為統治者應該為人民負責,所以普通民眾有權就個人事務

請願,統治者、公民等抽象概念薄弱;憲法、三權分立、法治概念欠缺。

在沙烏地阿拉伯和中東其他地方一樣,君主專制被證明具有彈性。他

們在阿拉伯之春倖存下來。許多人尋求經濟變革(更多就業機會 更少

腐敗)和政治改革(擴大已經存在的代表機構的選舉)而不是廢除君主

制。家長式和王子統治的傳統仍然根深蒂固。

沙烏地阿拉伯

政府核心由龐大王室組成,由幾百名有影響力的王子領導。

家庭內部派系控制國家 →提供一種分散的集體領導形式和根本變革的

障礙。家庭成員在部長會議中佔據關鍵職位,充當政府、軍隊之間的橋

樑。代議機制取代政黨。

協商委員會具有非王子和技術官僚成員,向國王提供建議。
統治者有時對社交媒體上提出的議題採取行動。

(二)個人統治威權

一種統治形式,其中權威不是基於所擔任的職務,而是基於統治者及其贊

助人、合夥人、客戶和支持者之間的個人聯繫,而該聯繫經常是腐敗的。

1.獨裁領導者權力來自於家庭、種族

2.行政人員演變成一種個人統治或個人主義下的制度

3.政治優先於政府,而統治者人格比制度更重要

個人崇拜

個人統治威權一個共同特徵是個人崇拜,通過這種崇拜,領導人開始

支配人民的意識。

他經常主宰新聞頭條,照片圖像無所不在。他提供政權所擁有的一切

能量,政治制度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控制。影響力很少能像

極權主義政權那樣延伸,但仍然是許多執政總統保持其控制管道的一個

重要組成部分。

總統影響力無法像二十世紀的極權主義政權(如納粹德國或史達林領

導下的蘇聯)或北朝鮮,但個人崇拜仍是許多執政者的控制手段
例子:部分前蘇聯共和國、白俄羅斯、辛巴威、烏茲別克

(三)執政黨

多個基於政黨的獨裁政權(共產主義、法西斯和民族主義)於 20 世紀誕生、

發展和消亡。

它們以經濟現代化、社會轉型和民族復興的名義壟斷了公共權力。

數量有所下降,但執政黨的模式仍然可以在剩下的最後幾個共產主義國家和

少數幾個非洲國家中找到(在這些非洲國家裡,一個主導政黨繼續在選舉中

贏得絕大多數席位)

共產黨

今天只剩下五個共產主義國家,但大多數國家都在經歷謹慎的政治

變革,伴隨著更快的自由市場經濟變革。

儘管中國、越南和寮國的規模相差懸殊,但它們構成了一個連貫的

區域集團;執政的共產黨放鬆了對經濟的直接控制,同時牢牢控制了

公權力。這一戰略帶來了可觀的增長,即使不均衡,在中國和越南最

為顯著。通過釋放創業主動權,執政黨避免了導致蘇聯和東歐共產主

義垮臺的慣性,他們的地位沒有受挑戰。
其他執政黨

在過去或現在的共產主義政權之外,仍然可以找到單一的執政黨,

但它們越來越少。大多數非洲國家曾經在這一基礎上運作,但現在幾

乎所有國家要麼轉向更具競爭力的多黨制,轉向支配型政黨體系。通

常,執政黨僅是工具,提供菁英群體表達舞台進而維持其控制

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占主導地位的總統、軍事統治者或政治精英手中。

埃及民族民主黨(NDP)

在阿拉伯之春之前,該黨在強大的總統職位和延長的官僚機構的基

礎上,形成了既定的權利結構。然而它與其說是決策力量,不如說是

一個促進政治和商業生涯的舞臺。該黨在 2011 年埃及革命後被宣佈

為非法。

(四)軍政府

軍事政體是指軍人的威權獨裁,它是屬於威權獨裁的一種。軍人獨裁往往是

政變的結果,其型態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數位軍人組成執政團及一位名義

上的領袖,由執政團決定政策,例如拉丁美洲的智利、玻利維亞。另一類是

一位軍人獨裁者獨攬大權的情形,例如韓國的朴正熙。

至於軍事政體的特徵有:
1.致力社會改革、重視社會穩定。

2.嚴格限制人民參政權。

3.重用行政官僚從事政策的制定與推行。

(五)神權政體

神權政體是一種承認只有神是最高政治權威的政府,最高統治者被視爲神

的代表,像是宗教團體的領袖。

對神權政體而言,宗教是維護政治秩序的重要支柱,經常需要借用神或宗

教的名義進行統治,甚至連重大政治事物往往以宗教形式做出決定。由此可

見,宗教上的考慮對政治決策有重大的影響,進而侵犯公、私領域的分野,

也賦予政治權威無限的權力

六、腐敗的政治影響

腐敗在混合和專制政體中起著特別明顯的作用,這是專制領導人所運用的那

種權力的因果。阿克頓勳爵(Lord Acton):權力傾向於腐敗,絕對權力傾向於

絕對腐敗。當官員尋求或提供利益時,即發生腐敗。 換取利益,而不是基於權

利。 利益可以說服官員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或者迅速去做,但這通常涉及違

反法律。 最令人擔憂的是,腐敗會破壞治理質量和經濟效率。
(一)政治腐敗的形式

1. 選舉欺詐涉及操縱選舉結果

2. 賄賂 : 向政府官員或警察行賄。

3. 關說 : 即有人在官僚機構出售政府的影響力以使第三方受益。

4. 贊助人 : 贊助人有許多形式是合法的,但是當涉及到領導人選擇不

合格的候選人而不是更合格的候選人來換取他們的政治支持時,它就

會變得腐敗。

5. 裙帶關係

6. 挪用公款涉及盜竊公款

7. 政府官員利用其職務向公司提供公共工程合同以換取對公司的付款

份額時發生回扣

(二)貪污感知指數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CPI)

該指數使用各種政府和非政府資源對世界各地對腐敗的看法進行排名。

這裡的關鍵詞是感知。該指數反映的是認識他們的國家如何看待國家。

該指數基於來自銀行,基金會和利益集團的信息彙編。與政治統治形式的

重疊是近距離的,腐敗最少的國家與完全民主制相對應,而腐敗最多的是

與獨裁 政權的重疊。丹麥和新西蘭的情況也反映出即使是最先進的民主

國家也存在腐敗現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