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 来源: 高文骄的日志

一:选择题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五大提出)。

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
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大陆目前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
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
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
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 16 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前提)、有法
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

关于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重要社会制度,应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发挥商业保险补充作用,采取多种方式
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
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1985 年 3 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
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
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974 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战略。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 40 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

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
针。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为


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

位决定的。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六个新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
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
人员,自由职业者。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解
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
先进性建设。

二:简答题,论述题和思考题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起来。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
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
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
家作主。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
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
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
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
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与无产阶级专政共性:1.性质相同 2.作用职能相同 3.历史使命相同

中国特色表现:从政权组织阶级结构上,在最广大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人实行专
政。从党派之间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概念表述上,更
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更适合我国国情。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
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
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
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
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有根本不同:本质区别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
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
重要形式。
    与西方政党制度区别:西方政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
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
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
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为奋斗目标。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
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
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
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又能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
有效率的统一,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国家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坚持和完善
这项制度,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面向新世纪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
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
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
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
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
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
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
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
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
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概括了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涵盖
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
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
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
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
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4)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
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
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
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
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
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
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
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1)社会主义
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
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
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
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
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分别反映了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各个方面,
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
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
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
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
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
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
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重要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
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
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
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
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
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
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
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
求十分强烈。
   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
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

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
素;
   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
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
临的问题。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
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国
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
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
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
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坚
实的政治基础。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
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爱国主
义和国际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
紧密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四个尊重”是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的积
极回应,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
求的本质体现。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
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就是要在
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
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
于人民。

          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
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
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统一战线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总路
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
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
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
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
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
了一个整体。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
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工人阶
级的利益和命运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共产党为工人阶级奋斗,就是为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奋斗,党成立 80 多年来,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
又一个伟大成就。

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
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就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及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践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艰巨而
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这一崇高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
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
稳定。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
事业顺利前进。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
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中国共产党
这样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
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
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第二,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党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及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
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
   第三,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
的地方。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方面,一
些党的组织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工作涣散软弱,治党不严,一些领导班子的革命
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够,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在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
的领导加以解决。
  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需要注意:

第一,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贯彻此方略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解决当如何善于领导
的问题。

第三,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抗风险能力这两大
历史课题。

毛邓三 95%的考点————赶紧背吧!!! 来源: 曹婧的日志

第八章

单选: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简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 突破公认的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经济制度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
手段
2. 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手段都有各自优势与缺陷
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把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发挥市场经济
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的特点

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
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
2.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固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 在宏观调空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
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结合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道路

基本经济制度

含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作用:1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的一部分 2.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非社会主义性质,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确定的依据: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
质特征 2.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
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

论述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
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坚持公有制经济

1. 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多选)
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经济起主导作用  (简)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式

A 独资,B 股份制,C 合作制,D 股份合作制


国有经济适用 B,集体经济适用 D,

辨析:股份制就是私有制-----错

1. 股份制本身不具制度属性,不等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 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
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多选)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简答:为什么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
缺少的条件
2. 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外资企业不仅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来不同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
形式,为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分配制度

为什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简)

1.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他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
体地位
2. 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3. 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什么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先富与共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
裕,先富是共富的前提,共富是先富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
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
现象进行分析

1. 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者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
度不同
2. 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灰
产生收入的差距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
4.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
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

为何要建设,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两个趋向论断: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有普遍性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
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农业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趋向.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2. 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乡风文明是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实现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新型国家

1.含义: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为什么要建立?

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解
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继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1.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
区率先发展,推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简答: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1.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
2.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4.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

              特点: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人民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从党派之间
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从概念表述上,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
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多选)

1.              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国民生活中居首要地位

2.              核心原则:一切权利高于人民

3.              不同于“三权”。。。。。。

 
解析中国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1.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
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              他们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
则为共同准则

3.              各民主党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
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

4.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
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民主区域自制制度的优点

1.              符合民主统一,平等,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              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
创造性

3.              有利于巩固,发展我国民族关系,抵御国内外的分裂,
破坏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
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
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
的改变而改变

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起来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简)
1.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积极性

2.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

3.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4.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孜孜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
西方政治模式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
党的领导

2.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4.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简)

1.              一个是政治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

2.              方法和手段不同,依法治国主要是强治于国,以德治国
主要是教育

3.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依法为规范,以德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特色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
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
想追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简)
1.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2.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
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

3.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简)

1.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
指导

2.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3.            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            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于本国又吸收别
国的先进优秀文化.

5.            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十六大以来,反复强调构建社会回主义和谐社会,其现实依据在于: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3 个“必然要求”)

<1>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劳资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重点)

(3)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1>含义

<2>性质: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
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3>同三大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4>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

(一)其重要性、紧迫性:3 个“必然要求”

(二)其重要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是“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都有重要意义。

3.如何构建?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总要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
关系、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目标任务:措施:(1)优先发展教育;(2)积极扩大就业,尊重劳动;(3)深
化分配制度改革,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
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第一大问题:台湾问题

1.(单选)性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国内战争的产物

2.和平解放:1955 年 5 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5 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


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单选)

1958,美国提出“划峡而治”——制造台独,毛泽东起草《告台湾同胞书》1960,周恩来
“一纲四目”——“一国两制”的雏形。“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即
(1)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的军政权、人事权归蒋;(2)经费不足由中央拨付;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4)互不派特务,互不破坏对方团结。

1966.“文革”爆发,内乱十年,隔阂加深至今。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单选)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 2758 次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2.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
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85 年 3 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
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核心;(2)两制并存;(3)港、澳、台高度自治;(4)争取
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
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8)反对任何“台湾独
立”的言行;(9)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意义:(1)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用于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中国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
点;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策略灵活性;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大问题:“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1)1988 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台独”

(2)1992 年,大陆海协与海基会在新加坡达成“九二共识”。核心: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A.外交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岸两党谈判,使用“中国”——包括大陆、港、澳、台

(3)江泽民于 1995 年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2005 年 3 月 4 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
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
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重点)

(5)2005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重点)

第十三章

1.1985 年,邓小平指出,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东西问题),一个是经
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南北问题)。

2.(单选)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简答)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南北方之间矛盾
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4.(论述)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
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
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来实现发展,只能选择和
平道路;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
作。
5.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
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1955 年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7.(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 个原则,1 个准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 (单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外交理念——和谐社会。

(1)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2)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3)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4)安全上相互信任,树立新安全观。

第十四章

1.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

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地位)。

(1)由党和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
国体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2)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现代化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
系;

(3)这是由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3.(选择)依靠力量(各自地位和作用)

A.工、农、知识分子——根本依靠力量(工:国家领导阶级;农: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知:工人阶级的一个部分);B.新的社会阶层——“建设者”;C.各民族人民;D.全球华
人——广泛的、统一战线;E.人民军队——特殊的依靠力量
4.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地位)。(1)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2)由国情决定的。

5.(单选)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
力量。

6.(单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7.新的社会阶层:(1)组成。A.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
员 C.个体户 D.私营企业主 E.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F.自由职业者

(2)产生原因。A.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B.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 C.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3)作用。A.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了税收 B.扩大了就业 C.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8.如何依靠——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是核心。知识是重要
资源,只有通过劳动获得。人才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体现出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

9.(简答)为什么尊重劳动是核心?

答:(1)中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0.(简答)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
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
统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
相结合,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11.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12.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矜持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3.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
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

14.特殊依靠力量,人民军队。

地位:(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5.人民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
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多选)
16.人民军队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的武装集团;建军原则:党指挥枪;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五章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群众基础)。

2.党的地位——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把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要把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结合起来,也是党
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4)“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成为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车工难为中国工
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
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提出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
相当严重。

5.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
课题。

6.(单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7.(单选)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8.(重点)如何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答: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只有根
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

(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居安思危,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
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

(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和基层党
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9.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10.(论述)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1)中国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
方向。现代化有两种道路,一个是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资本主义道路,西方国家依靠资
本主义道路,但在中国此路不通。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条道路均走不通。

(2)中国现代话必须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共产党是这些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
者和执行者。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
家 D.统筹区域发展 E.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F.积极扩大就业

(3)人民群众是现代化的依靠力量,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人
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
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4)中国现代化需要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创造、巩固这样的国际国内
环境。国际战略: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