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啟思出版社
學期考卷 中三下

中國語文
閱讀能力考材
(教師版)

(一)「閱讀能力考材」為本試卷設題的根據,共有兩篇文章。
(二)為方便設題,「閱讀能力考材」的文章曾經刪改。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1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第一篇
1 我十四歲,弟弟十一歲的時候,經常總是我跟父親兩個人去,因為父親病
倒了,所以只好由我跟弟弟兩個人牽着馬出去幹活。

有一天,我們在夜裏十點鐘左右,裝了滿滿一車冰鎮的魚,要趕到五十幾
里外一個叫做「植木」的鎮上去。

我們的馬是一匹八歲口的棗紅色小馬。我拉着韁繩,弟弟打着燈籠,一同趕
路。

出了鎮子,走到野外的時候,弟弟像是累了。讓他坐到載了貨的車上去,我
們不時哼着歌子,往前走。

那是漆黑的夜晚,天上一顆星星也沒有。無邊無際的曠野,是那樣荒涼,住
在城市的孩子無論怎樣恐怕也不敢在這兒獨自走路的。我們常常跟父親一道走過
這裏,所以並不覺得那麼荒涼。

2 大概走了二十幾里路,天陰了上來,似乎要落雨。我叫醒在車上不知甚麼時
候好像睡着了的弟弟,把貨遮上了雨布。

我和弟弟擔心得不得了。前一天也下了雨,再下一場,金釘那道難關是不是
走得過去呢?我們開始不安起來。

過了一棵松樹的茶館,雨嘩嘩地下了起來。

「糟啦!」

3 我不安地吆喝住了馬,給馬披上草席,防牠受涼,一面抬頭望着漆黑的天
空,察看雲行和雨腳。

根據父親告訴我的經驗,看到從西面和南面天上,一片黑雲來勢很猛地向
只有一點薄雲、還比較晴朗的這邊直壓過來,我想,這會是一場大雨。

弟弟的褂子,我的褂子,一下子就濕得滴滴嗒嗒往下滴水了。雨衣,只有父
親的一件。我把雨衣給弟弟披上了,他正抱着大燈籠,身子向前彎着,為的是不
讓雨把燈籠淋滅。

4 我一面想着「糟啦」,一面鼓起勁來,拍打着馬的脖子,碰到坡道的時候,
就「架架」地吆喝着。

最使我擔心的是道路愈來愈泥濘了。不是趕車拉腳的人大概不知道這種滋味
對我們來說,再沒有比道路壞更叫人頭疼的了。

雨瓢潑似地愈下愈大。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2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5 時候雖是初夏,可是正當深更半夜,冷得沁人肌骨。

馬好像也累了,不停地把脖子和臉湊到我的臉上,腳步也遲鈍起來。

可是,這場雨也不像一兩個鐘頭就能停住的樣子,下的時間愈長,金釘那
道難關就愈難過去,這樣一想,就不得不拚命拉着馬韁,噓噓喘喘地打馬趕路。

我怕貨載變得太沉,沒有讓弟弟再坐到車上去。

「緊走幾步,身子就暖和啦!」

我朝着弟弟大聲喊道。弟弟在爛泥裏,腳下不住打滑,可是也鼓起勁走着,
但個子太小,腳一陷進深泥,身子就要栽倒,燈籠也就被他弄滅。

「媽的,腳底下穩點!」

我性子很暴,雖然明知不對,還是猛地飛起一腳把他踢到一邊去了。

6 終於來到我們趕車拉腳的人最怕的難關金釘了。

在離陡坡還有一百多公尺遠的地方,我們把馬停住,歇了一氣。

「哥,不要緊嗎?」

弟弟滾了一身泥,抱着燈籠,仰起臉問我。

「沒甚麼……」

我給他打氣說。隨後從車子抽斗中取出鐮刀,借着燈籠的亮光,割了一點草
餵給馬吃。馬好像累得很厲害,只是叼了幾根草,呼呼地喘氣。

「哥,馬累得夠嗆哩!」

弟弟看見馬連草也不想吃,說。我摘下帽子從旁邊的水坑舀起一帽子渾水,
拿來飲馬[1]。

隨後,我們也坐到車上,吃了飯糰。醃蘿蔔讓雨澆得水淋淋的,已經一點味
道也沒有了,可是我們還是吃得很香。

7 看到雨小了些,我又拿起韁繩來。弟弟揀來一根竹批,轉到馬的那面去。

「喂,加把勁啊!」

我拍打着馬脖子,馬彷彿點頭似地渾身抖擻一下,猛地邁出了前蹄。

「架,架!」

我也把韁繩綁到車轅[2]上,再挎到肩頭,一同拉着。我想先把車拉上陡坡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3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中間略平的地方。弟弟一面跟在車旁跑着,一面抽打着馬屁股。

路泥濘得厲害,幾乎一半車身都陷進去了。狹窄而陡急的道路左面,稍微一
拐,就是一個將近二丈深的懸崖,那下面是一片泥塘似的田。

「哎,再加把勁就行啦!」

話雖這樣說了,可是這時候,馬也好,弟弟也好,我也好,卻都累得幾乎
動彈不得了。

8 「加油!」

馬拚命地拉,我死勁地喊。可是車子像被爛泥吸住了似地,一動也不動。

車上載的魚,天亮以前送不到植木的魚店的話,就沒有用處了。

車子只動了一點點。

「架,架!」

弟弟哭咧咧地用竹批抽打着馬屁股。

9 上坡上到十分已有七分的地方,馬把兩隻前蹄一彎,跪倒在泥裏,不動了。
想把貨載弄輕一點,可是沉甸甸的貨包,憑兩個孩子的力氣是怎麼也卸不下來
的。

「畜生!廢料!」

我發瘋似地揪住馬鬃往起拉,可是馬像死了似的,只是擺動了一下腦袋,
而彎下的兩隻前蹄卻再也沒有站起來的力氣了。

「哥,怎麼辦哪……」

弟弟哭咧咧地抱着燈籠坐到泥裏了。馬把脖子伸到燈籠的亮光底下,可以看
見牠那大眼睛裏滿是眼淚。我忍不住跟弟弟兩個人抱住馬脖子抽抽噎噎哭了起來

10 過了一個鐘頭左右,我們才得到也是往植木去的夥伴們的幫助,好容易越
過了陡坡。真的,再也沒有像馬這樣誠實的動物了。我現在看到拉貨車的馬,還
打心眼裏感到親近。

11 馬不光會哭,也常常笑。可是在東京一帶,會笑的悠閑的馬似乎很少見。

德永直《馬》(節錄)

注釋
[1] 飲馬:給馬喝水。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4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2] 車轅:車前部駕在牲口兩邊的木頭,用以連接車軸。

第二篇
1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
不見於今,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

2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秋冬之隙,致民田獵
以講武,教以進退坐作[1]之方。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

3 及至後世,用迂儒之議,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天下既定,則卷甲而藏之。
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
不戰而走。開元、天寶[2]之際,天下豈不大治?惟其民安於太平之樂,酣豢[3]於
游戲酒食之間;其剛心勇氣,銷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是以區區之祿山[4]一
出而乘之,四方之民,獸奔鳥竄,乞為囚虜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
矣!

4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見四方之無事,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此
亦不然矣。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之虜[5]者,歲以百萬計。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
厭,此其勢必至於戰。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西,則
出於北。所不可知者,有遲速遠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
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所不測。故
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

5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
司盜者[6],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7]之法,有勝負賞罰,
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悚以軍法,則民將
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
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恐,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

蘇軾《教戰守策》(節錄)
注釋
[1] 進退坐作:指軍中操練中前進、後退、蹲下、起立等基本動作。
[2] 開元、天寶:唐玄宗的年號。
[3] 酣豢:沉溺享樂之中。
[4] 祿山:即安錄山;胡人,因守邊有功,玄宗時被擢升為節度使,兼領平
盧、范陽、河東三鎮。天寶 14 年,起兵造反,攻入長安,自稱雄武皇帝,
國號燕。
[5] 西北之虜:指西夏和遼國。宋代時,遼、夏為患,宋室每年奉獻金銀布帛
以求苟安。
[6] 役民之司盜者:受徵召服勤務,負責捕捉盜賊的人民。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5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7] 都試:秦漢的閱兵制度,藉以考核武藝。

作品語譯
當今天下百姓最大的憂患,究竟在哪裏呢?就是在於只知道安樂而不知道
危險,只能夠享受逸樂而不能夠承受勞苦,這種憂患目前尚未顯現,可是將來
就會發生。現在不替它想辦法,以後將會演變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從前賢明的君主知道武備不可以廢除,因此天下雖然太平,也不敢忽略備
戰。在秋冬農閑時,就召集人民,以打獵的方式訓練他們武藝,教他們前進、後
退、蹲下、起立等基本動作。因此雖然有盜賊的變亂,可是人民也不至於驚慌逃散

到了後世,採用不知通變的儒者的主張,把解除武備當作是帝王的美德。天
下平定後,就把兵器收藏起來。幾十年以後,鎧甲破損,兵器鈍了,而人民因為
習慣於天天享受安逸的生活;突然有盜賊的警報,就互相散布不實的謠言,還
沒交戰就逃走了。唐朝開元、天寶時,天下不是很太平嗎?但由於人民習慣於享
受太平的安樂,長久沉迷於遊戲吃喝的生活;他們剛強的意志、勇敢的氣魄,日
漸耗損衰竭,委靡麻痺,再也振作不起來。所以一個小小的安祿山,就趁機起兵
造反,四方的人民,像鳥獸一樣亂跑亂竄,請求做叛賊的俘虜囚犯還怕來不及
天下四分五裂,唐朝也就因此衰落了!

再說天下本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禍患,愚昧的人看見天下太平無事,就以
為變故無從產生,這種想法也是不對的。現在國家奉獻西夏和遼國的物品,每年
以百萬計算。供奉的能力有限,而索求的人卻永不滿足,這種情勢一定會發展到
戰爭的地步。戰爭是必然的形勢,不是由我方先發動,就是對方先發動。不是發
生在西邊,就是發生在北邊。不能預知的,只是時間的早晚和地點的遠近,但總
是不能避免的。天下如果不能避免用兵,而又不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對百姓進行
軍事訓練,使得人民在安樂無事的環境裏,忽然要他們冒生命危險與敵人作戰
那所造成的禍患就必定無法預測了。所以說:天下的百姓,只知道平安而不知道
危險,能享受安樂而不能承受勞苦,這就是我所說的大憂患啊。

我主張讓士大夫重視武事,講習用兵的方法。一般在官府服務的百姓,教
他們布列陣勢的法度。擔任捕捉盜賊的百姓,教他們擊刺的技術。每年年底就
聚集在郡府,像古時候武藝考試的方法,分勝敗,定賞罰,等實行久了,就
依軍法規定實施賞罰。可是批評的人,一定會認為無故勞動人民,又用軍法來
威脅他們,那麼人民將會感到不安。可是我認為這正是用來安民的。天下終究
不能免除戰爭,那麼一旦戰爭,必將派遣未經過訓練的百姓,強迫他們作戰。
無緣無故勞動百姓,雖然會引起小恐慌,可是和突然發生的危險相比,何者
招怨較大呢?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6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啟思出版社
學期考卷 中三下

中國語文
一小時十五分鐘完卷 班別:

姓名:
閱讀能力答題簿
學號:
(教師版)

考生須知:
考生得分
(一) 在本試題答題簿第 1 頁右上方填寫班
別、姓名、學號。 第一篇
(二) 本試卷根據兩篇文章設題,每篇文章
各佔 30 分,總分為 60 分,佔整體成績 第二篇
百分之三十。
(三) 全部題目都必須根據有關文章作答。 總分
(四) 兩篇文章見「閱讀能力考材」。
(五) 各題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簿指定的空格
內或橫線上。
(六) 本試卷文字題宜用原子筆作答,多項選
擇題則宜用鉛筆作答,方便修改答案。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7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此頁為有關判斷題及多項選擇題的作答示例,考生須仔細閱讀。
以下一段是廣播節目「樂水和樂山」的內容: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有人認為喜歡山或水跟是否具備才智、仁德無
關。我相信這句話旨在道出仁者與山、知者與水的共通點:「仁者安於義理,厚
重不遷,就像山一樣;知者才情洋溢,像水般活躍而富變化。」我認同孔子這個
說法。

一、判斷題答題示例

請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每題限
選答案一個,多選者 0 分。

無從
試根據「樂水和樂山」的內容判斷以下各題: 正確 錯誤
判斷
(1) 講者認同「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 ● ○ ○
(2) 講者認為喜歡山或水跟是否具備才智、仁德無關。 ○ ● ○
(3) 講者十分尊崇孔子。 ○ ○ ●

二、多項選擇題答題示例

(1) 作者認為仁者有甚麼特質?
A 尊崇孔子 A B C D
B 因時制宜 ○ ○ ● ○
C 安守義理
D 喜歡遊山玩水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8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第一篇

1 本文共有 11 個段落,按結構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試指
出每部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然後概述各部分的情節,並把答案寫在下
表內。(10 分)【整合】
部分 段落 情節
(1): (5):
第 1 段 因為父親生病了,所以「我」帶着弟弟牽着馬,
開端
(0.5 分) 摸黑出門幹活,把一車魚運往植木。(2 分)

(2): (6):
第 2-6 段 途中遇到大雨,「我」和弟弟冒着大雨,艱難地
發展 來到金釘,人和馬都累到氣喘吁吁,停下來稍
(0.5 分)

作休息。(2 分)

(3): (7):
第 7-9 段 「我」和弟弟趁雨小了些,繼續趕路,但由於路

(0.5 分) 上滿是泥濘,車身陷進泥土裏。馬兒拼命拉,
高潮
但因為太累而拉不動車子,跪倒在地;「我」和

弟弟抱着含淚的馬兒無助地大哭。(2 分)

(4): (8):
第 10-11 段 「我」和弟弟得到同是往植木的夥伴幫助,越過
結局 陡坡;而「我」心目中也對馬兒產生了一種親近
(0.5 分)

的情感。(2 分)

2 第 2 段中「我」和弟弟因天氣變壞而不安起來。作者這樣安排有甚麼用意?
(4 分)【整合】
作者這樣安排有兩個用意:一,製造懸念,使讀者替兩兄弟能否順利完成

任務而擔憂(2 分);二,推動情節發展,帶出「我」跟弟弟冒雨送貨的經

過,令內容更富戲劇性(2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9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3 第 3 段寫「我」和弟弟冒雨上路,作者主要運用哪一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答案須為二字詞)(2 分)【整合】
行 動 描寫

4 作者特別提到「牠(馬)那大眼睛裏滿是眼淚」,有甚麼用意?(3 分)
【引
申】
作者這樣寫是為了突顯馬兒和「我」之間的深厚感情,因為馬兒拼盡全力仍

未能幫助主人完成任務,以及感受到主人的悲傷情緒,流下傷心的眼淚。

5 為甚麼作者認為馬是「最誠實」的動物?(3 分)【引申】
因為馬兒曾毫無保留地協助「我」送貨,即使路遠難走,又遭遇風雨,馬兒

仍拼盡全力,直到疲累跪倒,所以作者認為馬是「最誠實」的動物。

6 從以下幾段引文,可見弟弟的哪種性格特點?(答案須為二字詞)(2 分)
【整合】
我把雨衣給弟弟披上了,他正抱着大燈籠,身子向前彎着,為的是不
讓雨把燈籠淋滅。(第 3 段)
弟弟滾了一身泥,抱着燈籠,仰起臉問我。(第 6 段)

盡 責

7 綜合全文,試寫出哥哥的一個性格特點,並加以說明。(3 分)【整合】
哥哥是一個擔當的人。身為家中長子,當爸爸生病了,他帶着弟弟出門送魚

天氣惡劣,泥地難行,雖然辛苦,但他沒有抱怨一句,只想完成任務;途

中怕弟弟太累,讓他坐馬車上;遇雨,又先把雨衣給弟弟披,表現出身為

哥哥的承擔感。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10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8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在運送魚兒到植木這一件事,你有甚麼收穫?(字
數不多於 100,標點符號計算在內。)(3 分)
【創意】學生可自由作答,以
下答案僅供參考。
這 事 會 促 進 我 的 成 長 。 雖 然 , 我 和

弟 弟 最 後 是 靠 他 人 的 幫 忙 , 才 能 走

出 困 境 ; 但 途 中 遇 到 大 雨 , 在 又 累

又 餓 的 情 況 下 , 我 即 使 害 怕 不 安 ,

也 沒 有 輕 言 放 棄 , 而 是 堅 持 到 最 後

。 這 次 的 經 歷 讓 我 變 得 更 堅 強 。

▲100

第二篇

9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5 分)【解釋】
(1)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果:  究竟  

(2) 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 隙:  閑瑕  

(3) 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 卒:  突然  

(4) 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 微:  衰落  

(5) 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不然: 不是這樣 


10 試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4 分)【解釋】
(1) 用迂儒之議,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
採用不知通變的儒者的主張,把解除武備當作是帝王的美德。

(2) 所不可知者,有遲速遠近。
不能預知的,只是時間的早晚和地點的遠近。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11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11 作者指出當今天下百姓最大的憂患是甚麼?試從文章摘錄原句作答。(2
分)【複述】
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

12 先王和後世的君主平定天下後,在武備方面分別採用了甚麼措施?結果如
何?試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表。(6 分)【整合】
武備措施 結果

不敢忽略備戰,在秋冬農閑
雖然有盜賊的變亂,可是人
先王 時,就召集人民,以打獵的
民也不至於驚慌逃散。
方式訓練他們武藝。

聽 信 迂 儒 的 建 議 , 廢 除 武 突然有盜賊的警報,人們就
後世的君主 備,把兵器收藏起來,讓人 互相散布謠言,還沒交戰就
們天天享受安逸的生活。 逃走了。

13 承上題,作者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達到怎樣的效果?(4 分)【評價】
作者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1 分)。作者通過對比先王在平定天下後不忘

武備,以及後世君主廢除武備後截然不同的結果,突顯兩者的差異,強調

居安知思危的重要(3 分)。

14 作者引用「開元、天寶」年間的史事有何用意?(4 分)【引申】
作者引用開元、天寶年間人民因長久安於逸樂,他們剛強的意志、勇敢的氣

魄,日漸耗損衰竭,因此安祿山起兵時,人們只能到處逃竄( 1 分),以

史實論證「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1.5 分),同時希望在位者能以

史為鑑,不要在太平時放棄武備(1.5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12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15 以下哪幾項是當時北宋所面對的問題?(2 分)【整合】
(1) 邊境有強敵環伺。
(2) 每年需奉獻百萬物品給西夏和遼國。
(3) 西夏和遼國準備攻打宋朝。
(4) 宋朝遲早要與西夏和遼國打仗。
A 只有(1)、(4) A B C D
B 只有(2)、(3) ○ ○ ● ○
C 只有(1)、(2)、(4)
D (1)、(2)、(3)、(4)

16 承上題,作者提出甚麼方法循序漸進地解決以上問題?(3 分)【整合】
作者主張讓士大夫重視武事,講習用兵的方法:如教在官府服務的百姓布

列陣勢,教捕捉盜賊的百姓擊刺的技術( 1 分);然後每年年底,聚集在

郡府,以武藝考試的方法,讓百姓分勝敗,定賞罰( 1 分);實行久了後 ,

就依軍法規定實施賞罰(1 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13
學期考卷中三下 閱讀能力(教師版)

中三下學期考卷
閱讀能力層次評估量表*
姓名:        (  ) 班別:       日期:      
題號 複述 解釋 整合 引申 評價 創意
1(1) /0.5
1(2) /0.5
1(3) /0.5
1(4) /0.5
1(5) /1.5
1(6) /1.5
1(7) /1.5
1(8) /1.5
2 /4
3 /2
4 /3
5 /3
6 /2
7 /3
8 /3
9(1) /1
9(2) /1
9(3) /1
9(4) /1
9(5) /1
10(1) /2
10(2) /2
11 /2
12 /6
13 /4
14 /4
15 /2
16 /3
得分 /2 /9 /32 /10 /4 /3
百分比 % % % % % %
總分 /60
*教師可根據同學的閱讀能力表現,使用學期考卷中三下「跟進練習」。
本卷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3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