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0

CHI 2004 詩選及習作

L1 :課程簡介
基礎詩論 ( 一 ) 、漢代詩歌

14/09/2020
14/09/2020

1
目錄
課程簡介 ~ 垓下歌 項羽
甲、基礎詩論 ( 一 ) : ~ 白頭吟 卓文君
• 「詩言志」 ~ 詩四首 其四 蘇武
• 「賦比興」 ~ 古詩十九首
乙、漢代詩歌 ( 二 ) 樂府歌辭 ( 樂府詩 )
• 漢代詩選 ( 沈德潛《古詩源》 )
• 戰城南
• 漢詩
• 十五從軍征
• 樂府詩
• 薤露歌
漢代詩選
• 枯魚過河泣
( 一 ) 漢詩
• 大風歌 高帝
2
課程簡介

• 單 元 概 要︰ 評核項目 分數比例
本單元透過選讀不同時代、作 習作 ( 一至五 ) 30%@6%
家、體裁的古典詩歌,讓學生了
導修小組報告 20%
解中國詩歌發展及文學特色,並 及課堂表現
創作不同體裁古典詩歌,以提升
考試 50%
文學鑑賞、批評及創作能力。

3
甲、基礎詩論 ( 一 ) :「詩言志」與「賦比
興」
• 什麼是詩?
• 詩:人有感於外在事物變化,以語言藝術形式抒發情感與思想。
•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 鍾嶸《詩品.序》 :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
• 例一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祇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
• 例二:
杜荀鶴〈旅舍遇雨〉

月華星彩坐來收,
嶽色江聲暗結愁。
半夜燈前十年事,
一時隨雨到心頭。

5
「詩言志」 :

• 《尚書.堯典》「詩言志」爲中國歷代詩論之「開山綱領」 ( 朱自
清〈詩言志辨序〉 ) ;

• 《尚書.堯典》云「詩言志,歌永言」,《詩經》〈大序〉云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說明詩是人思想
感情之一種表現、表達;

• 先秦、漢魏有關「詩」之論述,文中或指詩,或指《詩經》,意
涵宜在語義層次上予區別。
6
L1 筆記書影 ( 筆記已上載 Moodle)

7
• 意譯:
• 「詩言志」 原文《尚書.堯
• 舜帝說:「夔,任命你主持樂律,教導天
典》: 子、卿大夫的長子,使他們正直而溫和,
寬大而堅毅,剛強而不粗暴,簡約而不傲
•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
慢。詩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歌是徐徐詠
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
唱、抑揚曼長的語言,樂聲是依據、配合
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 徐唱曼長的歌聲,律呂是調和樂聲的。八

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 類樂器的聲音能夠調和,不使它們亂了次
序,那麼神和人就都和諧了。 夔說:啊!
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
我重重敲擊石磬,又輕輕敲擊石磬,使各
和。」夔曰:「於!予擊石拊 種獸類都舞蹈起來了。」
石,百獸率舞。」  8
• 經典中既對詩內容之道德意涵有所規範,所以古代詩論就很強
調「詩教」 ,即詩之教育作用。

• 從孔子提倡詩「無邪」,到後來之主張「發乎情,止乎禮義」,
以至提倡「溫柔敦厚」之儒家詩教,討論焦點集中在:詩所言
「志」應符合一定道德規範。

• 由於「志」 早期被解釋成合乎禮數規範之思想,而「情」卻被視
爲是與此對立之「私情」 , 因而在詩論中一度出現「言志」 與
「緣情」之對立。
9
• 此種對立主張見於文學批評,影響人對詩歌解讀、鑑賞、評價,
以至創作。

• 儒家之言「詩言志」,有不少乃就《詩經》而言,在春秋之際,
三百篇諷誦於人口,士子既熟識其文,便能運其篇章,以達情
志,引有有如己出。

• 故列國使臣朝聘宴會,會賦詩言志,以此辨其品德、志意,或於
言語之間,借用作成語之用,成為後世「詩云」 、「 子曰」引
語之濫觴。

10
在心爲志,發言爲詩 •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

• 《詩經》〈大序〉 ( 即〈毛詩 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

序〉〈詩大序〉 ) : 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

•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 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

志,發言爲詩,情動於中而形於 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

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 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

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 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
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風變雅作矣。

11
賦,比,興

• 風、雅、頌是詩種類; • 朱熹: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


者也」 ; ( 直陳其事 )
• 賦、比、興是作詩方法 ( 孔穎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作
達《毛詩正義》、朱熹《朱子
者理性的安排 )
語類》 ) 。
•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
詞也」 。 ( 見物起興,有所感
發:自然的感發。 )
12
• 此可謂 先秦儒家詩論之總結,進 1) 『賦』,就是『直陳其事』,直
一步闡明詩歌言志抒情之特徵、詩 接把事情說出來;
歌與音樂舞蹈之相互關係;又指出 2) 『 比』,就是『以此例彼』,
詩歌音樂與時代政治之密切關係。 用這件事情來比喻那一件事情,
• 葉嘉瑩《說詩講稿》 : 『例』就是『比』;

「 『賦、比、興』所講的是非常 3) 『興』,就是見物起興,就是一
簡單的『心』與『物』之間的關 種感發,你看到一個東西,引起
係。 你內心之中的一種感動,這就是
見物起興。」
13
《漢書.藝文志.詩賦略》 :

《書》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
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
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哀樂之心感,哀樂,即情也;

• 詩與歌每並言。

14
乙、漢代詩歌

• 漢代詩歌雖非蔚為大國,與後世相較,名家不算多,但卻有價值
足傳世者;

• 樂府民歌在中國詩歌史頗足道,班固《漢書藝文志》云:

自孝武立樂府而采風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
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15
漢詩
大風歌 高帝 ( 劉邦 ) 垓下歌 項羽

大風起兮雲飛揚。 力拔山兮氣蓋世。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時不利兮騅不逝。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記》:高祖既定天下,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
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
歌。酒酣,上擊筑自歌曰。 ( 沈德潛《古詩源》。 ) 沈德潛《古詩源》:可奈何,可奈何,嗚咽纏
綿。從古真英雄必非無情者。

16
• 白頭吟 作者:
白頭吟 卓文君
《西京雜記》云卓文君因司馬相如將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聘茂陵女為妾而作。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沈約《宋書.樂志》云當為「漢世街
陌謠謳」;徐陵《玉 ;p 臺新詠》題作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皚如山上雪〉;郭茂倩《樂府詩
集》列〈相和歌辭.楚調曲.古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類。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 當為漢世民歌,作者佚名。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 研析: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比興手法圓熟,對偶使用自然,述事
委曲跌宕。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爲! 17
蘇武 詩四首 其二 * 別妻
• 作者: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蘇武李陵贈答詩,自古聞名,實則皆東

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 漢末年人偽託,首載《昭明文選》;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蘇武故事: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蘇武,西漢杜陵人 ,武帝天漢元年出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使匈奴遭拘禁。蘇武拒誘逼投降,遭遠
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徙北海(西伯利亞貝爾加湖)冰寒處,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十九年後始回漢。《漢書》有傳。
18
蘇武 詩四首 其四 * 別友 • 研析:
沈德潛云:
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芬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首章別兄弟,次章別妻,三四章別
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 友,非皆作別李陵也。鍾竟陵俱解作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別陵,未必然。
俯觀江漢流,仰視浮雲翔。 蘇李詩一唱三嘆,感寤具存,無急言
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竭論,而意自長,言自遠也。故知龐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
言繁稱,道所不貴。 ( 頁 147,148)
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
願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 結句以修德勉勵將別友人,更顯作者
  情操之美,尤合詩教之義。
19
• 古傳最早五言詩乃蘇武李陵贈答詩及〈古詩十九首〉,又云「十九
首」中七首乃枚乘作。
• 蘇、李詩雖云出現於漢武帝時代,但據近年研究,十九首古詩應是漢
末作品;蘇、李詩雖題以蘇、李名,不合二人事蹟;風格上言,蓋與
十九首同時出現。
• 沈德潛:
首章別兄弟,次章別妻,三四章別友,非皆作別李陵也。鍾竟陵俱解作
別陵,未必然。
蘇李詩一唱三嘆,感寤具存,無急言竭論,而意自長,言自遠也。故知
龐言繁稱,道所不貴。 ( 頁 147,148)

20
古詩十九首

• 沈德潛:十九首非一人一時作。《玉臺》以中幾章為枚乘,《文
心雕龍》以〈孤竹〉 ( 冉冉孤生竹 ) 一篇篇傅毅之詞。《昭明》以不
知姓氏,統名爲古詩,從《昭明》爲允。

• 十九首古詩並非一人、一時之作,但都模擬樂府言情。

• 題材多是相思離別、人生無常、及時行樂之類,屬普遍題材;

21
• 也有慨歎奸臣當道、賢人放逐、朋友富貴相忘、知音難得等,可
說「失志」之作。

• 兩類詩所詠幾乎是人人所欲說,但筆下未能說者,十九首能平平
說出,猶說家常話,字面上不見雕琢,自然達意,委婉盡情,又
合於「溫柔敦厚」之詩教。

• 迄唐代為止,世以為五言詩標準。

22

方 之 ○ 好 ○ 也 悲 顯 絶 ○ 一
員 句 清 盡 言 。 感 言 、 、 研
沈 析
之 , 和 耳 情 無 , 死 十
德 :
至 而 平 。 不 端 反 生 九
。 漢 , 覆 新 首
遠 讀 盡
大 潛
京 , 十 , 油 低 故
率 ︽
諸 不 九 其 然 徊 之 古
古 善 , 感 逐
必 首 情 臣 詩
詩 奇 應 乃 入 抑 。 源
皆 , 揚 中 棄
闢 有 長
妻 ︾
在 之 會 , 此 不 間
其 心 國 盡 或 、 :
思 後
下 、 。 人 風 , 寓 朋
, 驚 患 之 使 言 友
五 險 在 遺 讀 , 闊
言 者 或
23
棄 思 浮 相 胡 道 相 行
捐 君 雲 去 馬 路 去 行
勿 令 蔽 日 依 阻 萬 重
復 人 白 已 北 且 餘 行
道 老 日 遠 風 長 里 行 其
, , , , , , , ,















君 一
加 忽 不 日 巢 安 天 生
餐 已 顧 已 南 可 一 別
飯 晚 反 緩 枝 知 涯 離
。 。 。 。 。 。 。 。

24



○ 正




起 沈


浮 。

是 德
君 賈
。 令 雲 〈 曰 俚 潛
人 蔽 古 語 :


老 白 楊 邪 ,
, 日 柳 臣 極
本 。 行 之 韻
〈 ﹂ 〉 蔽 。
小 曰 賢
弁 ﹁ ,
〉 讒 猶
﹁ 邪 浮
維 害 雲
憂 公 之
用 障
25
〈古詩十九首〉之多義性

這首詩是寫棄婦?還是寫逐臣?
• 寫棄婦
馮保善:本詩乃思婦懷人之作。
• 寫逐臣 ( 參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 )
張銑:此詩意為忠臣遭佞人讒譖見放逐也。
李善:浮雲之蔽白日,以喩邪佞之之毀忠良,故遊子之行,不顧反也。
李周翰: 思君謂戀主也, 恐歲月已晚, 不得効忠於君。
方廷珪:此爲忠人放逐,賢婦被棄,作不忘欲返之詞。頓挫綿邈,真得風人
之旨。
張琦:此逐臣之辭。讒諂蔽明,方正不容,可以不顧返也;然其不忘欲返之
心,拳拳不已,雖載月已晚,猶努力加餐,冀幸君之悟而返己。 26
既可能是寫棄婦,也可能是寫逐臣:

葉嘉瑩:

它 ( 〈古詩十九首〉 ) 所寫的是人類、 人生的一種基本感情。

連佛經上都講人類一個相當大的痛苦,除了生老病死之外,就是「愛別離
苦」,你跟親愛的人別離是一種痛苦。不止是男女之間的「愛別離」是一種
苦,這種「愛別離」的苦更可以推終身相守……乍一別離,則此愁難已」,然
後就說了,「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皆同此旨」,所以寫別離的感情,你就可
以把它推廣到「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 

《葉嘉瑩說詩講稿.〈古詩十九首〉的多義性》頁 107-136
27
蕩 出 女 青
子 素 , 青
行 手 皎 河
不 。 皎 畔
歸 昔 當 草
, 為 窗 ,
空 倡 牖 鬱









獨 , 娥 中







。 二
蕩 妝 盈
子 , 盈
婦 纖 樓
。 纖 上

28
君 過 傷 思 千 兔 與 冉
亮 時 彼 君 里 絲 君 冉
執 而 蕙 令 遠 生 為 孤















竹 其
, , , , , , , ,
賤 將 含 軒 悠 夫 兔 結 八
妾 隨 英 車 悠 婦 絲 根
亦 秋 揚 來 隔 會 附 泰
何 草 光 何 山 有 女 山
為 萎 輝 遲 陂 宜 羅 阿
? 。 。 。 。 。 。 。

29
漢樂府詩

• 班固《漢書.藝文志》云:

自孝武立樂府而采風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
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 漢武帝「立樂府」 ( 官署 ) ,採集各地歌謠、樂譜,任李延年作
協律都尉整理歌辭樂譜,所采歌謠欠譜者,為製譜; 已有譜
者,或予修訂,此即所謂「協律」 。

• 歌謠「本辭」按需要而刪節。 「協律」既以樂為主,歌辭之文
學性非主要關注。樂府歌辭流傳下來,稱為「樂府詩」 ( 「樂 30
• 北宋郭茂倩編有《樂府詩集》,對何謂 「樂府詩」 所定範圍頗廣。

• 聲調方面,漢樂府採新調子,和當時稱為「雅樂」之三百篇不同;
新調子有「楚聲」 、 「新聲」。

• 楚聲雖成了風氣,但還有代、趙、秦各地調子,但聲調也許差別不
大;新聲出於西域和北狄,李延年多採取唱奏歌謠,大行,人好之
或勝楚聲。

• 然而,楚聲中有整齊五言歌詞,楚調曲各篇更全然如此,例如〈白
頭吟〉、〈梁甫吟〉、〈怨歌行〉等,蓋即五言詩之源頭。

31
• 漢樂府以敘事為主,題材以演繹社會故事、風俗最多,次則歷
史、遊仙故事,此外是男女相思離別之作,還有格言式教訓、人
生慨歎等。用人所喜歡調子,歌詠人所喜題材,風靡一世。

• 後樂府被廢,然一般人仍愛此等樂歌。這風氣直到漢末不變。

• 東漢時候,文人仿作漸多,如班固《詠史》 。

32
可 忠 何 駑 激 諒 食 戰
思 臣 以 馬 激 不 。 城
, 安 北 裴 , 葬 為 南





























烏 郭


, 子 獲 築 , 能 且 ,
莫 良 君 室 梟 去 為 野 南
不 臣 何 , 騎 子 客 死
夜 , 食 何 戰 逃 豪 不
歸 良 , 以 鬥 ? , 葬
。 臣 願 南 死 水 野 烏 頁 218
誠 為 , , 深 死 可
33

天 冬 山 我 上
事 歌 研 地 雷 無 欲 邪
, 與 析
合 震 陵 與 !

加 文
倍 人 抒 , 震 , 君
寫 詩 情 乃 , 江 相
情 之 熱 敢 夏 水 知













長 上
堅 。 白 絕 , , 命






。 無
絕 邪
五 見 衰
民 。

34
 


外 鄭 經 參 選 庶 〈 為 里 研 作
人 露 薤
。 文 . 《 箋 人 薤 作 〉 析 者 死 晞 上
一 明 露


《 訪 史 》 , 露 悲 ,
漢 落 記 使 〉 歌 本 沈 佚 去 朝 ,
詩 》 . 挽 , 二 出 按 名 何 更 何


選 「 田 柩 送 章 田

(
箋 訪 儋 者 王 。 橫 田 時 復 易
予 歌 公 孝 門 《 橫 歸 落 晞
》 列

古 門
落 之 貴 武 人 。 , 。

傳 今
不 止 》 , 人 時 。 人

)

言 , 亦 , 橫

率 。 謂 〈 李 自 》


時 落 之 蒿 延 殺
傷 〈
昭 , 挽 里 年 ,
而 薤
考 開 歌 〉 分 門
心 露
。 始 。 送 為 人
傷 〉
」 , 士 二 傷
自 《 、
《 大 曲 之
在 漢 夫 。 〈
詩 ,
言 詩 蒿

35
36
延伸閱讀 背誦

1. 《 〈古詩源〉選本》,頁 1-297

2. 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
• 〈古詩十九首〉其一
• 〈古詩十九首〉其六
3. 葉嘉瑩:《葉嘉瑩說詩講稿.

〈古詩十九首〉的多義性》節錄

37
主要參考資料

• 朱自清:《詩言志》,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56 年。 e
• 沈德潛選:《古詩源》,北京:中華書局, 1963 年。 e
• 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1979 年。 e
• 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香港:中華書局, 1955 年。 e
• 馮保善:《新譯古詩源》,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 2 版。
• 葉嘉瑩:《葉嘉瑩說詩講稿》,北京: 中華書局, 2008 年。

38
附錄

古佚詩歌 漢樂府

堯時老人〈擊壤歌〉 : 枯魚過河泣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枯魚過河泣,
何時悔復及?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作書與魴鱮,
相教慎出入。
帝力於我何有哉!
39
古俠士磨劍歌
南明黎遂球 ( 牡丹狀元 )

十年磨一劍,繡血看成字。
字似仇人名,難堪醉時視。
舊仇劍邊鬼,新仇眼中刺。
淚嘯复悲歌,囓斷長虹氣。
不得語公孫,阿世斯其志。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