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談松山文創園區

談松山文創園區
圖文 / 林溢祥

《前言》
臺灣專賣事業起源於日治時代,1898 年,臺灣總督府除維持原有之鴉片專賣,並
擴大專賣項目,先後實施食鹽與樟腦專賣,並於 1901 年 1 月合併原有之臺灣製藥所、
臺灣鹽務局及臺灣樟腦局,成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灣總督府分別於 1905 年
及 1922 年將香菸及酒類納入專賣範圍,就日治時期所有專賣事業而言,仍以鴉片、食
鹽、樟腦、菸草、酒類等五種為主。在 1905 年菸草專賣之前,鴉片,食鹽,樟腦,等
三項專賣收入約佔總歲入 14% , 其中尤以鴉片收入為主。1905 年菸草專賣實施之後,
專賣收入平均約佔總歲入的 30%。1922 年起,加上酒的專賣收入,平均更高達總歲入
的 40%左右。菸酒兩類是專賣事業的主要財源,兩者收入平均約佔整體專賣事業收入
的 70%以上。除了對財政收入貢獻卓著之外,透過專賣品販賣權指定的政策,日本政
府也藉機籠絡了特定人士,因此專賣也成了殖民統治的利器。1942 年年將火柴、度量
衡收歸專賣,1943 年石油亦規定為專賣品。所以臺灣光復前之專賣品計有香菸、酒類、
鴉片、食鹽、樟腦、火柴、石油及度量衡等 8 項。1945 年臺灣光復後,政府為確保財源,
減少人民稅負,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決定繼續實施專賣制度,改組為「臺灣省專賣局」,
業務範圍縮小為菸、酒、樟腦、火柴、度量衡 5 項。1947 年再改組為「臺灣省菸酒公
賣局」,直接隸屬臺灣省政府,專賣業務縮減為菸、酒、樟腦 3 項, 1951 年修正組織
規程,改隸臺灣省政府財政廳,為省屬三級機構,1968 年樟腦專賣業務終止,公賣局
業務僅保留菸、酒 2 項。
松山文創園區 ( 以下簡稱松菸 ) 的門牌號碼是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位
於臺北市忠孝東路以北、光復南路以東、臺北機廠以南及忠孝東路 4 段 553 巷以西的
範圍。由於松山區在 1980 年代人口達 45 萬 , 轄區過大 , 在 1990 年行政區重劃時 , 將
松南地區劃出 , 獨立設區為信義區 , 故現在松山文創園區地址歸屬為信義區。松菸開始
興建於 1937 年; 鍋爐房、機械修理場、製菸工廠、工作作業場於 1939 年完工;1940
年,辦公廳及檢查室陸續完成,終於全廠區共費時 3 年 3 個月全面完工。前身為日治
時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坐落於當時興雅八三 ○ 番地,成為繼後火
車站臺北菸廠之後,另一座現代化大型製菸廠。松菸的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日治
時期、戰後 1945 到 1998 年的菸廠時期、跟 2011 年後的文創園區時期。1937 年,由於
21
132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導遊資訊

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捲菸除供應
臺灣市場所需之外,也供應給在中
國大陸華中、華南等地區打仗的日
軍,甚至還外銷到東南亞地區,呈
現供不應求的情況。1945 年,臺灣
光復後,由臺灣省專賣局接收松山
菸廠,更名為「臺灣省專賣局松山
煙草工廠」,兩年後 1947 年專賣
局改制成立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再
更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
廠」,專製捲菸、菸絲及雪茄等菸
草製品。松菸是當時臺灣現代化工
業廠房的先驅 , 同時也是第一座專
業的捲菸廠。在規劃時即引入「工
業村」概念,重視員工福利,附設
有完整的勞工福利設施。例如:員
工宿舍、男女浴池、更衣室、醫護
室、藥局、手術室、福利社、育嬰
室、 托 兒 所 等。1950 年 代, 頂 著
「模範工廠」名號的松山菸廠,是 松山文創園區配置圖(圖:林溢祥繪製)
中外訪客及「反共義士」的必訪景
點,工廠女工還會夾道歡迎並送上鮮花。松菸的產量在 1987 年達到顛峰。當時的員工
約 2000 人。年產值將近 210 億新臺幣。後來因為洋菸進口選擇變多,國產香菸需求下
降及都市規劃等影響,在 1998 年停止生產,遷移機器設備至新店與臺北菸廠合併。停
產之後才歸臺北市政府管轄。松菸建築風格屬「日本初現代主義」作品,強調水平視線,
形式簡潔典雅,面磚、琉璃及銅釘都是特別定製的建材,做工精細,堪稱當時工業廠
房之楷模。
2000 年 ( 民國 89 年 ), 臺北市議會通過「巨蛋體育館興建案」, 並選定松菸基地作
為巨蛋之座落地點 , 並規劃為「臺北文化體育園區」。2001 年松菸成為臺北市的第 99
處市定古蹟。臺北市古蹟審查委員會指定松菸廠區之「辦公廳大樓」、「製菸工廠」、
「一至五號倉庫」,「鍋爐房」為古蹟本體 ,「機器修理廠」、「育嬰房」,「警衛室」
登錄為歷史建築。同年,雖然在地居民與古蹟、都市設計學者的反對聲不絕於耳,在
松菸基地上蓋一座容納 4 萬觀眾席的巨型體育場的計畫終於拍板定案,確定了「巨蛋
與古蹟並存」的方向。2010 年正式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2011 年正式對外開放。
22
談松山文創園區

成為培養文化創意人才及一般大眾文化體驗的場所。

《導覽重點》
◆生態景觀池
從忠孝東路 4 段 553 巷進入園區前就
會先看到這座生態池位於菸廠東側。原來
園區有三座消防蓄水池,池水來自於天然
雨水及利用瑠公圳的水挹注,也就是老員
工常說的蓮花池。現在只剩下園區這一座。
因為工廠內存放的香菸及原料都是易燃物,
菸廠為了消防的目的,就有設置大面積水
池的必要。公賣局時期,曾經在水池種蓮
花。也養了草魚,開放讓員工可以釣魚。
後來池中建有涼亭,是員工拍紀念照的地方。現在生態景觀池的旁邊,有許多臺灣特
有種的植物。在北側有水柳臺灣特有種,另外還有白鷺鷥,紅冠水雞,夜鷺,蒼鷺,
翠鳥等鳥類,也有候鳥經過,生態非常豐富。水柳作為防風植物,每年四五月柳絮紛飛,
就像下雪一樣。生態池南側的穗花棋盤腳,和楓香樹也是特有種植物,另外還復育大
安水簑衣,風箱樹,臺灣萍蓬草等原生植物。豐富植物生態是松山文創園區的特色之
一。
◆鍋爐房
在生態景觀池旁邊會看到有一座有煙囪的
房子。是松菸以前的鍋爐房。這個鍋爐房在菸廠
扮演重要的角色。整個菸廠所需要的熱能都倚靠
鍋爐房燃燒煤炭所提供,堪稱是整個菸廠的心
臟。鍋爐房裡面是一大一小兩個長方形的空間。
擺了三座巨大的鍋爐。鍋爐產生的蒸氣透過管線
拉到工廠裡。原料從倉庫拿出來後,得用蒸氣先
燻過一遍,除了殺死菸葉可能帶來的蟲卵之外,
也必須讓菸葉變軟,才能繼續切葉及理葉等過
程,另外鍋爐房還與澡堂有關。熱水經由鍋爐房
加熱後,透過管線送到澡堂裡,鍋爐房的蒸氣也
會引到廚房使用。鍋爐房的煙囪也是當時臺北的
代表性地標之ㄧ,如今恰巧與現代的臺北 101 大
樓遙遙相望,說明時代的進步,也見證了菸廠的
23
132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導遊資訊

風華歲月。目前鍋爐房正在進行整修。
◆機器修理廠
當 時 菸 廠 內 設 有 無 濾 嘴 製 菸 機 器 30
臺,年產量 20 億支香菸。機械修理廠專門
負責修繕製菸器具機械。機器修理廠曾經
分為焊接廠,機器修理廠,及木工廠三個
空間。廠內的捲菸機及木製門窗壞了會送
來這裡修。因為焊接時容易產生有毒物質。
所以門窗的上面及下面都設有氣窗,通風
很重要。松菸生產的香菸曾經產值非常高。
戰後的五十年內,曾經生產 30 幾種香菸。
兩種雪笳,不僅如此 1946 年的產量是 11 億 8 千多萬支,到了 1950 年衝到 38 億 7 千
萬支,這也跟機器進步有關。最早捲菸機一分鐘可捲 360 支菸,電腦化之後,英國來
的機器一分鐘可捲 8000 支菸,真是產量驚人,停產後機器搬走,成為文創園區後,楊
惠珊所主持的琉璃工坊曾經進駐多年,但是半年多以前已經搬遷,目前機器修理廠正
在進行整修。
◆育嬰室
建 於 1939 年( 昭 和 14 年 )。 係 以 木
構造為主,為獨立的建築物,屋瓦為仿日
式的之水泥瓦,四面開推拉式窗。園區曾
經同時有 1200 名員工上班,為了滿足工業
村的概念配置有完善的餐廳、浴室、宿舍、
醫院、食堂、配膳室、娛樂室、育嬰室等
設備。育嬰房供員工的嬰兒休憩、遊玩,
如同現在的托兒所。曾經松菸的托兒所,
最多有一兩百位小朋友。女性員工從小孩
從出生第 65 天,就可以將小孩帶到這裡。托給保母照顧直到二歲。極盛時期平均一個
保母要照顧六個到八個小朋友,工作量相當大,這些保母通常是員工的朋友或親人。
菸廠讓媽媽員工,每隔二小時有 15 分鐘的休息,到育嬰室餵奶。
在 2013 年因為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進行改裝,成為戲中的書店。同時也
是咖啡館,是藝文展演空間,是一個孕育思想與創作的場所。在 2014 年正式以劇中的
「閱樂書店」重新開放,一直存在至今,吸引大批影迷及國外的旅客前來朝聖。因為
育嬰室之設計代表早期工業時代對勞工之重視精神,充滿社會思想,後來作為福利社
使用,表達出當時勞資雙方之關係,對該廠員工福利設施而言,代表重要意義,因此
24
談松山文創園區

2004 年公告是歷史建築。
◆ 1-5 號倉庫與香菸輸送帶
建造於 1940 年,外觀極具特色的一到五號的倉庫,是以木頭為架構的磚塊建築物。
一號倉庫為獨立空間,面積為 440 坪,二到五號為連棟式設計。其中 2 號與 3 號倉庫
之間 ,空間使用上可相互貫穿,並有極具特色的軌道貫穿倉庫前後空間,為昔日菸廠
為擺放工作機臺的特殊設計。倉庫是混凝土補強磚造結構。連續的弧形拱廊是它的建
築特色。加上木構造的屋頂。原來使用檜木板的 1-5 號倉庫也因為潮濕腐蝕,在 1960
年代加蓋一層鋼筋水泥,連棟倉庫之間的木柱子附有落水管。可以承接屋頂的雨水並
排出。窗戶採用旋轉窗。因為要存放菸草,溫濕度控制很重要,為了杜絕濕氣。所以
倉庫的地基有特別墊高。倉庫區曾在 1944 年遭受空襲,原本美軍要炸的是附近的鐵路
臺北機廠。但卻炸到松菸的倉庫,導至受損,後來修復。山牆上加裝百葉窗,還有各
種通風設備。曾經 1、2、3 號倉庫都是放成品,有些經銷商會直接過來用卡車運輸,
貨車會停在 1 號倉庫前,再將一箱箱的香菸堆上車。另外在 1 - 5 號倉庫的後方,現
在的菸廠路那邊,以前有一個月臺,是臺鐵縱貫鐵路的支線,貨物可以直接上火車,
將香菸運送到其他地方。目前 4 號與 5 號倉庫為平整通透的倉儲空間,十分適合用來
舉辦各類展覽與藝文活動。而倉庫本身為使容量空間可以妥善利用,場域內並無支撐
柱體,僅在 2 號與 5 號倉庫外牆,增設了立面山牆作為建築結構的支撐強度加強。
松菸倉庫中有一個很不一樣。為了加強運輸效率在 2 號倉庫上方與連結製菸工廠
二樓之間,依然保留著當年的輸送帶,工人於製菸工廠二樓製菸、捲菸並裝箱完成後,
直接藉由輸送帶送
往 2 號 倉 庫, 減 少
人工搬運。輸送帶作
成螺旋狀以緩衝下降
的速度,避免產品被
撞壞。是很特別的設
計。1998 年 停 止 生 ▲ 一到五號的倉庫
產 前, 最 多 有 15 棟
倉庫,用來存放香菸
的成品和原料。現在
的 1-5 號倉庫,常舉
辦大型展覽或藝文活
動。 而 原 本 6-11 號
倉庫的位置,就是現
在的松菸文創大樓的 ▲ 2 號倉庫與香菸輸送帶(菸廠路舊鐵路月臺)
25
132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導遊資訊

位置。一到五號的倉庫現在是市定古蹟。
◆製菸工廠
製菸工廠的形狀由上往下看是長方型的日字形。建材方面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
可能是考量臺灣多地震的關係,工廠一樓的建築結構,廊柱非常的密集,實際上應該
是為了是撐起二樓整個無柱通透設計式的空間。另一特色為工廠一二樓走廊都是窗戶。
採光充足,可見當時已有節能減碳的概念。上到二樓,有大禮堂,二樓看不到一根柱子。
可以將坪效放到最大。有利於生產線的安排。在當年還算是實驗性的工法。因為臺灣
比日本潮濕所以屋頂上設計有換氣窗。
「理葉、切葉、捲菸、包裝、出貨」,是製菸的步驟。東向製菸工廠是過去的理
葉工廠。理葉是製菸的第一步驟。松菸工廠區一樓是理葉、切葉部門,二樓為捲菸、
包裝部門。理葉在於整理、選擇菸葉,把葉片和葉柄分開存放,再送去切葉工廠。最
早期這個步驟都是由人工處理,由於工細,相當辛苦。現在的松菸服務中心及松菸小
賣所的這一區,就是以前用來製作香菸的第一關。
南向製菸工廠也就是過去的切葉工廠。切葉就是將菸葉切絲、乾燥冷卻、混入不
同香料。等這些步驟完成之後,經由輸送帶送到二樓的捲菸部門進行捲菸處理。到了
捲菸步驟時不合格的菸絲必須抽出,重新回到切葉階段。菸支捲好乾燥之後進行 24 小
時不間斷的包裝,送到倉庫儲存,再由卡車或鐵路運送到各處。過程中的某些步驟會
輔以機器進行,但大多還是需要靠人力。西向製菸工廠這一處以前是雪茄工廠,菸廠
自民國 57 年開始生產紳士牌雪茄,和紳士牌小雪茄,雪茄是純手工製作。由工人將菸
葉一片一片捲起。還有精緻的木盒包裝,當時一盒雪茄可以買 50 包最便宜的香菸。現
在的南北向工廠區大約 250 坪,適合攝影展及畫展等小型空間。南向製菸工廠與北向
製菸工廠有同樣特色,挑高 2.8 米,柱子很多,整個空間是長方型,裡面沒有隔間。製
菸工廠 2 樓就是昔日生產大家記憶中的老牌子香菸,長壽、新樂園等香菸,就是在這
裡製造的。南向工廠二樓是以前的包裝工廠,女工手工包裝,一包裝 20 支菸。從 2011
年開始,二樓是松菸創作者工廠。有將近 20 個空間,提供創作者發揮平臺。團隊進駐
後,可相互交流。也能舉辦活動或工作坊,創作者團隊可互動,令人期待。二樓南向
製菸工廠現為「133 號合作社」、西向製菸工廠為「臺灣設計館」,還有一處「臺灣設
計硏究院」。扮演重要的角色。東向二樓有新舞團進駐,也是開放式空間適合舞團彩
排等使用。
◆辦公廳舍與正門
雖然現在進入松菸,大多是沿忠孝東路步行至忠孝東路四段 553 巷右轉,步行約
100 公尺即可抵達松山文創園區。但是松菸的正式門牌是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真正
的大門入口是從光復南路進去。辦公廳舍是三層樓建築,為菸廠主管、長官的辦公室,
及貴賓蒞臨開會和休息之空間,因強調動線分明,一般員工不可進入。一樓曾經有公
26
談松山文創園區

▲黑板樹 ▲辦公廳舍

關室,中央門廳旁有守衛室,二樓是辦公空間,裡面有大理石製成的櫃臺。廠長室在
二樓,三樓則是一間小會議室。建築主結構是 RC 混凝土,牆面上等距離的平行線裝飾
( 陶瓷飾條 ) 有些類似新藝術的維也納風格。二樓的木地板,起建時是用上好的檜木。
屋頂是使用進口的綠色鋼成瓦。目的是和工廠其他建築物有所區別。廳舍門口有三顆
黑板樹是日治時期工廠剛落成時種下的,當初種時原本還不到一個人的高度,現在已
經有三、四層樓高。據說有老員工回來參觀,看到黑板樹都感動到哭了。地板、窗框
材質採用原木,相當講究。現為園區辦公及會議空間。
◆松菸口
日字型的菸
廠,前半是工廠,
後半是辦公廳舍,
廳舍是以前菸廠
員工辦公的地方。
從東向製菸工廠
出 來, 在 前 往 辦
公 廳 舍 的 途 中,
可以在牆壁上看
到 一 個 碑 文, 是 ▲松山菸廠廠歌 ▲松菸口

「松山菸廠廠歌」,作者是何志浩先生,同時也是「陸軍軍歌」的作詞人。廳舍與工
廠之間的小空地,因為方方正正所以被稱為「松菸口」。附近有「臺灣設計館」及「設
計點」。「設計點」位在辦公廳舍一樓,在這裡可以找到國內獲獎商品。在松菸口可
以看到兩座可愛的雕塑,是臺灣設計師李明道為臺灣設計館設計的吉祥物 MR.D 設計
達人,象徵每個設計師都是三頭六臂的多工達人。
◆製菸工廠特殊建築設施(壁龕、古董消防管線)
洗手間外面圓弧造型的壁龕也很特別。很類似中山堂門口的壁龕。學者認為因為
27
132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導遊資訊

廠區周圍都是泥土路,腳上容易沾上塵
土。這個壁龕是當年的洗腳池,讓員工
進入工廠前都能將腳洗乾淨才能進入作
業區,以免塵土影響製菸的品質。但是
也有員工說是冬天時暖手的設備。進入
廠區先在此處洗手,所以不管洗腳或暖
手都很特別。
◆消防栓
▲壁龕 ▲古董消防管線
消防設備的設置是因為香菸的原料
或成品都是易燃品,所以製菸很重視消防安全,因此園區有配備各種消防安全設施。
比如消防蓄水池,另外有許多木造的消防水蓋箱。部分消防水蓋箱旁邊就有消防栓。
火災發生時可以迅速救援。
◆醫護室
以工業村的概念設置,所以有澡堂,育嬰室,其中很特別的是有醫護室的設置。
很像。醫護室最多有兩位醫師,也是可以動小型手術的診所,三位護士,還分內科,
外科,每年還可以做定期健康檢查。員工看病拿藥都不用錢,有些人的小孩還是在廠
內接生的。
◆澡堂
松菸當初以工業村的概念規劃,
為了體恤員工辛勞,裡頭有很多先進
的設施,澡堂就是其中一項。澡堂的
熱水是經由鍋爐室加熱,再透過管線
運送到澡堂。早期的民宅裡不像現在
有熱水器。打開就有熱水,很多員工,
尤其是在理葉及切葉部門的工人會比
較 容 易 沾 到 菸 屑, 也 比 較 容 易 有 菸
味,都會洗完澡再回家。澡堂分成男
女兩間,還有更衣室可換衣服。澡堂
中間有一半圓形的池子放熱水。原本過去菸廠時代的女澡堂,2020 年整修後已經改造
成為「不只是圖書館」,收藏 100 種以上國內外設計雜誌,1 萬本平面、工業、建築、
服裝、藝術等書籍;保留半圓形的水池、花磚,享受既是浴室又是圖書館的獨特風格。
看書看累了還可以走到戶外滿眼綠意。還打造下沉式的閱讀空間,讓讀者彷彿浸泡在
書海裡。2021 年也打開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男澡堂,賦予嶄新的空間意象,男澡堂由
「得時創行」品牌進駐打造「遇 · 場 P · L · A · C · E」創意空間品牌,推出不同的展覽。
28
談松山文創園區

「遇 · 場」由資深品牌創意人鄭逸庠以及穆得設計總監余幸育,運用藝術、策展和空間
設計能量,重塑逾 80 年歷史的日式男澡堂新風貌。走出室內空間,重新整修後的戶外
庭園則多了日式庭園獨有的美學。有別於女澡堂庭園花草滿布的氛圍,男澡堂則讓空
間視野顯得更為開闊。
◆檢查室
檢查室最早是菸廠的警衛室。二戰後才
變成員工下班後的檢查室。每天員工與長官
上、下班進出都要經過檢查室。為了防止員
工私下藏香菸。每天下班都要排隊檢查。男
女生分開,門口的鐵欄杆就是排隊用的。據
菸廠老員工的回憶,真的有人會偷拿香菸!
而且各種方法都有。例如:有人背小孩,就
藏在背上;有的人會把腳踏車座墊拿起來,
藏在裡面;有的直接綁在腿上,用褲子遮掩;甚至有人藏在腳踏車的內胎,就是要把
菸運出去。夾帶出去就是要拿來賣的。檢查室旁邊是一片菊花園。菸廠的菊花很有名,
有專人照顧。常常在花卉競賽中得獎。目前可做為小型展演與藝術展示空間。
◆多功能展演廳(製菸工廠二樓)
二樓的大禮堂也曾當作員工食堂可容納一千多人。一桌坐四個人,大家輪流吃飯。
以前廚房是在一樓,有一座小昇降梯,將食物送到二樓。這個大禮堂不只是吃飯用,
也是員工集合、晨會、表演活動,或是放電影等活動的地方。大禮堂後來還變成籃球場,
提供臺啤籃球隊練球使用,五月天有一首歌的 MV「傷心的人別聽慢歌」也是在多功
能展演廳這裡拍。目前還有很多的特展,會在挑高超過六公尺的多功能展演廳舉辦。
◆巴洛克花園
1937 年起建松山菸廠的時候,並沒有規劃這座花園,中間的空地是草坪,給大家
打棒球或散步。1958 年,由當時的廠長陳履坦委託具有園藝背景的林元朗先生設計,
並命名為「晚香園」。這座仿巴洛克風的花園。則是到 2011 年重修開園之後才被這樣
稱呼的。花園採幾何式設計,左右對稱,採中西方美學的設計。正中央有一座三層水

29
132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導遊資訊

盤的噴水池,大噴水口與消
防水池連接,兼具美觀造景
與消防蓄水的功能,這些設
計在當時都是相當罕見的創
舉。 水 池 四 周 還 有 企 鵝、 海
狗及鵜鶘的雕塑,另外也有
女性的雕像,據說是以工廠
女工的容貌為原型雕塑。現
在有不少人會來拍婚紗,見
證幸福。在 1960 年代名歌星
崔苔菁錄製的綜藝節目「翠
笛銀箏」曾在此花園取景,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歌曲 MV 都曾經在此處拍攝。現
在這裡則成了附近居民休閒的最佳場所。花園種有許多珍貴的植栽,包括有百歲高齡
的臺灣海棗,年過半百的老茶花、桂花樹。現在此場地可做為晚宴、時尚 party 使用。
◆周邊建築
這塊佔地面積約 18 公頃的產業歷史聚落,在 1998 年結束營運後,市政府修正原
有計畫,決定保留 8 公頃廠區,規劃為文化園區, 將松山菸廠登錄為古蹟。這是今
日松山文創園區的由來。除松山文創園區以外,松菸舊址目前還有臺北文創大樓及興
建中的臺北大巨蛋,與松山文創園區分屬不同管理單位;且臺北文創大樓由富邦集團
2009 年成立的「臺北文創」(臺北文創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北文創)以 BOT 模
式獨立經營,不屬於松山文創園區營運範圍,兩者亦互不隸屬。臺北文創大樓,2013
年正式開幕,為地上 14 層地下 5 層之綠建築,由日本建築師,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
伊東豊雄設計。1 至 3 樓為誠品生活松菸店;4 樓至 13 樓為文創辦公室;另一側 1 至
14 樓為誠品行旅;14 樓則具備可容納 300 至 600 人的臺北文創會所展館。地下 3 樓至
5 樓為停車場,共提供約 500 格汽車停車位和約 1000 格機車停車位;地下二樓為風華
美食館;地下 1 樓至地下 3 樓為擁有 361 席座位的中型音樂廳和 3 格影廳的電影院。

《生態》
松山菸廠自 1998 年停產至 2011 年成為園區對外開放,近十餘年期間,形成半人
工、半自然的生態環境,生物棲地相當多樣化,自成一格的生態環境成為野生動植物
的秘密天堂,是一處隱身於臺北市中心的生態秘境。根據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所做
的「松山菸廠地區植物生態資源」調查,松山菸廠是臺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島」,也
是南港山系的自然環境導入臺北市區的第一個「生物中繼站」。報告中,從生態史調
查的角度來看,植被可見海灣時期及沼澤溼地時期的植物,包括熱帶、亞熱帶、暖溫
30
談松山文創園區

帶及涼溫帶之植物。整個廠區可見到距今一萬多年前沼澤時期的海岸先鋒林植物,如
沙朴、血桐、構樹等;從物種特色來看,這兒有涵蓋熱帶到涼溫帶的 80 種、1,700 多
株林木,其中以茄苳、楓香及棕櫚科植物為大宗。另外廠區內有水塘等水生環境,近
年來常見動物有夜鷺、紅冠水雞、翠鳥、小白鷺、鯽魚、鯉魚、鯰魚等。

《結語》
松菸過去存在意義與價值除了是成功的產業建築,為不同時代的執政者創造巨大
的商業利益,同時也是執政者執行政策的工具,例如:日治時期的產業工業村的概念,
倡導員工的福利措施,甚至也要配合生產香菸供應前方軍隊使用;戰後也是臺灣最大
煙草廠,臺灣香煙主要品牌大多出自此廠,且很長時間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松菸現在存在的意義,不僅保留了當時菸廠的煙囪與建築物,成為耐人尋味的古蹟建
築。園區也曾經舉辦過世界等級的大展,如「臺北世界設計大展」或「臺北設計師節」,
部分學校也會在此舉辦有設計系學生盛宴的「新一代設計展」等。還有許多其他小型
活動、展覽有的是民間自辦的、有的是國外來的卡通展,也有許多藝術家進駐舉辦聯
展等等。一年四季不管什麼時候來到松山文創園區都有各式各樣的主題展覽可以看,
展覽也滿足各個年齡層的需求,非常多元。不僅適合年輕人遊逛,銀髮族也可以尋找
記憶中的美好,更是親子互動微旅行的好去處。廠區內外遍佈許多珍貴的花草植栽,
包括有百歲高齡的臺灣海棗,年過半百的老茶花、桂花樹,分別以不同的優雅風情,
吸引著前來朝聖的旅人。松菸應該可以成為,臺北「生態城市」的重要願景基地。今
年是松山文創園區開放十週年,園區正舉辦十週年特展,未來 2023 年臺灣燈會也將在
此地登場,可預見未來松山文創園區,又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附錄/松菸大事紀》 整理自官網及網路資料

● 1905 年 (明治 38 年)- 日治時期頒布「臺灣菸草專賣令」。日治時期 1905 年(明


治三十八年),時值日本統治臺灣的最初十年,在臺灣總督府對於菸草種植、加工
及銷售的控管之下,為了彌補財政稅收上的捉襟見肘,而有計畫地推行「臺灣菸草
專賣制度」。
● 1911 年(明治 44 年),興建火車站臺北煙草工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在臺北市上奎
府町 4 丁目 1 番地開始興建「臺北菸草工場」,專門負責菸草生產及加工製造。
● 1937 年(民國 26 年) -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在臺北市松山地區興建「臺灣總督府專
賣局松山煙草工場」。
● 1939 年(民國 28 年)10 月間,松菸開工生產捲菸。初期員工約 1200 人。 鍋爐房、
機械修理場、製菸工廠、工作作業場完工。
31
132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導遊資訊

● 1940 年 (民國 29 年)- 完成辦公廳及檢查室,全區完工。


● 1945 年(民國 34 年) - 日本投降後,臺灣省專賣局接收松山菸場,並更名為「臺
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松山菸廠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是臺北市東
區最大的綠地。
● 1947 年(民國 36 年)-臺灣省專賣局改制成立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臺灣省專賣局 ‧
松山菸草工廠」更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專製捲菸、菸絲及雪茄等
菸草製品。在 1947 年至 1948 年間,陸續產製樂園牌、無濾嘴新樂園牌菸,質優價
中,頗受消費者喜愛;爾後陸續生產雙喜牌、無濾嘴寶島牌、克難牌、中興牌、勝
利牌、珍珠牌、金馬牌、軟包長壽牌等 40 餘種香菸品牌,成為臺灣在第二次世界
大戰戰後最具代表性的菸廠,菸廠持續擴充增產,暢銷四十年。
● 1986 年(民國 75 年),行政院就曾倡議將松山菸廠規劃為包含國立歷史博物館等
中央文史機構的「中山學園」,不過當時並未有「產業遺址保存」的概念,而是要
將歷史建築拆除改建。此計畫在 1990 初期黃大洲市長時代一度重提,並擴展為結
合藝文、資訊、展演及研究的「國家級文化園區」,後來因時空變遷,史博館也不
願遷建而作罷。
● 1987 年(民國 76 年) - 菸廠增產達到最高峰,員工約 2000 人,年產值曾逾 210 億
新臺幣,
● 1991 年(民國 80 年)- 11 月 10 日,臺北市立棒球場上萬觀眾坐等 1991 年中華職
棒總冠軍賽第七場(味全龍對統一獅)在此開賽,行政院院長郝柏村也坐在觀眾席
內;不料天降大雨,中華職棒宣布延賽,觀眾齊聲高喊「我們要巨蛋」,因此由時
任行政院院長郝柏村指示興建不受風雨影響室內體育場。
● 1993 年(民國 82 年),配合爭取主辦 1998 年亞洲運動會,李登輝政府將巨蛋列入
國家重大建設,規劃在關渡興建臺北巨蛋;但關渡開發計畫遲未推動,臺北巨蛋隨
之停擺。
● 1995 年(民國 84 年),臺北文化體育園區的基地,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
舊址。臺北市市長陳水扁任內臺北市政府成立「巨蛋催生小組」,首次規劃在松山
菸廠興建巨蛋。聘請棒球球星王貞治擔任巨蛋催生小組最高榮譽顧問,時任臺北市
市長陳水扁頒贈巨蛋催生小組最高榮譽顧問聘書給王貞治;陳水扁在頒贈聘書典禮
上說,巨蛋興建完工後,將每年或每二年舉辦「臺北盃」世界棒球錦標賽,提升棒
球水準。
● 1996 年(民國 85 年)-臺北市政府巨蛋催生小組決議於臺北市立棒球場原址興建
巨蛋;但在 1998 年陳水扁連任市長失敗後暫停。

32
● 1998 年(民國 87 年)7 月-松山菸廠正式走入歷史。松山菸廠停止運作後,廠區
談松山文創園區

移交臺北市政府管理。松山菸廠 18 公頃基地全數作為臺北大巨蛋園區之用,並開
始進行後續關廠與土地移交作業。
● 2001 年(民國 90 年) - 臺北市政府將松山菸廠指定為第 99 處市定古蹟,其中辦公
廳、製菸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蓮花池、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
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同年,在松菸基地上蓋一座容納 4 萬觀眾席的巨型
體育場的計畫終於拍板定案,確定了「巨蛋與古蹟並存」的方向。
● 2002 年(民國 91 年),行政院同意臺北市政府將其規劃為臺北大巨蛋體育館預定地。
市長馬英九任內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文化體育園區籌備處」開始規劃巨蛋園區。
同年 7 月 9 日,「臺北文化體育園區籌備處」成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李錫津
擔任首任執行長。 文化園區部分隸屬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管轄,佔地約 8 公頃,以
發展臺北市藝術文化為目標;體育園區隸屬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管轄(體育局成立前
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佔地約 10 公頃。
● 2010 年(民國 99 年)12 月 25 日,臺灣創意設計中心 ( 現改名為臺灣設計研究院 )
進駐松山文創園區,使用部分空間。
● 2011 年(民國 100 年)6 月 28 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將松山文創園區,委託臺北
市政府屬下的「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正式對外開放並營運至今。
● 2013 年(民國 102 年),松山文創園區裡面的育嬰室在為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
店》改裝成為戲中「閱樂書店」後,於 2014 年以該名重新開放。 20.2014 年(民國
103 年)1 月 16 日,臺灣創意設計中心 ( 現改名為臺灣設計研究院 ) 與美國在臺協
會合作,在松山文創園區開辦亞洲第一個「美國創新中心」(American Innovation
Center)。
● 2020 年(民國 109 年)7 月 1 日,臺灣設計研究院旗下「不只是圖書館」重新開幕,
搬至古蹟澡堂。

《參考資料》
● 松山文創園區官方網站

● 維基百科

● 文化部網站

● 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 松菸八十特展

3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