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山居秋暝》作者:王維(五言律詩)

主旨:本詩通過描寫秋日黃昏時分,清幽秀麗的自然景色和山中人恬靜的生活場面,
抒發了詩人對山林的熱愛和閒適隱逸生活的嚮往。

描寫手法
天上:明月皎潔,月光灑在松林間(視覺描寫)
地下:山野幽靜,清澈的泉水流過石縫間,激起聲響。(視覺描寫+聽覺描寫)
岸上:竹林裏傳來洗衣女子歸來的喧笑聲。(聽覺描寫)
水裏:清溪中蓮葉搖動,漁舟順流而下。(視覺描寫)

甲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乙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這兩聯詩句同樣運用了反襯。
在甲句中,作者描寫了山中昏暗的松林有明月朗照,以清泉在石上流動,發出聲響,
反襯出明月映照在松林間的寧靜,收到了動靜結合的效果。
在乙句中,作者描述了竹林間傳來洗衣女子的喧鬧聲,既寫出山村女子天真活潑和無
拘無束,也反襯出山村的幽靜。再者,作者描述了蓮葉因漁舟劃過而搖動,寫出了水
中的蓮葉長的繁盛茂密,同時也捕捉到山村的動態景色,突顯出山村恬然自然的情趣,
正好反襯出山居環境恬靜又不至於冷清。通過反襯,作者描寫了一片寧靜的山居景象,
表現出山間秋暮時寧靜淡遠、清新高爽的意境。

不矛盾。因為山中十分寧靜,而且樹木繁茂,掩蓋了人事活動的痕跡,所以說是空山。
而山中人的活動是暫時而局部的,更反正出整座山的安寧和靜謐,突出了山空的特點。

呼應
歸字與晚來相呼應,傍晚正是洗衣女歸來的時間。
浣女與清泉暗中相扣,先寫清泉,在寫從清泉洗衣歸來的女子。

倒裝
竹喧歸浣女的正常語序:竹喧浣女歸
蓮動下漁舟的正常語序:蓮動漁舟下
作用:使秋、流、舟、留押韻,兩句對仗工整,以合乎律詩偶句押韻,頸聯必須對仗
的體制特點。

象徵
明月、清泉:清高光明,光明磊落的品格
松:不屈不撓的品格
竹:堅定有節的品格。
蓮:正直、清廉的品格。

用典
不同意的原因:一般人認為秋天花謝十分可惜,但作者並無此想法。從詩中隨意芳草
歇可知,詩人認為春天百花雖然凋謝,但是秋景也佳(秋日薄暮時分,清幽明淨的自
然景色和山中人恬靜的生活場面),令人留戀,因此王孫自可留在山中,不必歸去。

抒發了:作者抒發了對山林的熱愛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

抒情手法
本詩運用了借景抒情。作者借描寫秋日薄暮時分,清幽明淨的自然景色和山中人恬靜
的生活場面,抒發了詩人對閒適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詩中有畫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佈局恰當,構圖是由上而下,從天上到地下,從岸上到水裏,具
有國畫的美感。《山居秋暝》一詩中,雖然善於構圖取景,景物形象秀美,選取最能
表現山間秋暮的景物,營造了一副清新高爽的秋景。詩人描寫天上明月當空,月光灑
在松林間,清泉在石縫間流過,激起清響,松風竹林,岸上有洗衣女歸來,水中有蓮
葉輕舟,(景物仔細表達)表現了空山秋夜清秀明淨的意境,具有詩情,又有畫意,
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