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十二課 竹林深處人家

一. 主旨
本文是作者追述他於七十年代在江南竹鄉作客的情形。作者在文中描繪了江南竹鄉的秀麗風光、
竹林深處人家的生活特色和生活情趣,對村民的純樸好客及其對國家所作貢獻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二. 段落大意
全文十段,可分為七部分,大意如下:
(1) 作者在朋友家吃到扁尖筍,由此引起當年在江南竹鄉作客的回憶。
(2) 第二段,記述到江南竹鄉作客的時間、地點和感受。
(3) 三至五段,描寫竹林裏竹樹繁密,一望無際,有如竹海,既看不到盡頭,也看不到外面世界。
(4) 六至七段,作者發現竹林深處人家的經過和抵達山村時所見景象。
(5) 第八段,描繪竹鄉人家的生活:竹鄉人家善於就地取材,住的、用的和食的都離不開竹子。
(6) 第九段,作者離去前見到拾竹箬回來的山村姑娘個個都興高彩烈,說明當年竹和竹筍豐收。
(7) 第十段,作者撰寫本文時,對江南竹鄉記憶猶新,而與首段相呼應。

三. 寫作技巧
(1) 結構嚴謹,首尾呼應
(2) 點面結合,描寫細膩
(3) 語言樸素,文字淺白
(4) 修辭手法,變化多端
 比喻句
 層遞句
 排比句
 設問句
 反詰句
 引用

四. 思考題
(一) 根據《竹林深處人家》一文,回答以下三問:
(1) 試述作者黃蒙田寫作本文的動機。
答: 作者在七十年代的某個春天,曾到江南竹鄉探望朋友,親眼看到江南竹鄉的秀麗風光和山
村居民的真摯純樸,令他留下難忘的印象。後來在朋友家作客,吃到扁尖筍,想起往事,
於是寫下本文。

(2) 作者在何時到江南作客的?當時他到了什麼地方?
答: 作在七年年代的春天採春筍剛過的日子到江南作客的。他是到江蘇太湖的洞庭山作客的,
那裏是名茶碧螺春的盛產地。
(3) 作者在江南竹鄉吃竹筍和在其他地方吃竹筍在感覺上有什麼不同?

P.1/3
答: 作者在竹鄉作客時,朋友抓了一把鹽尖筍招待他,並伴著碧螺春沏的茶來吃;在其他地方
吃扁尖筍,是作為家常菜吃,而非當作零食吃。在江南竹鄉吃竹筍,由於新鮮,所以吃來
覺得鹹中略帶甜味,有鮮嫩的新筍氣味;在其他地方吃扁尖筍則沒有這種感覺。

(二) 根據《竹林深處人家》一文,回答以下三問:
(1) 作者在竹林中穿行,為什麼說「彷彿在海底隧道裏通過」,又說「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
道」,這說明了竹林的什麼特點?
答: 作者深入竹海,看見兩旁高大的竹林密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絲毫感覺不到外面的猛
烈陽光,因此說「彷彿在海底隧道裏通過」。這表現了竹林高大茂密的特點。
有時看到前面一叢竹擋著去路,以為已到盡頭,但是到了前面,那一叢竹忽然像機關佈
景似的移開,另一條山路便移了出來,所以說「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表現了竹
林茂密、小徑曲折的特點。

(2) 作者為什麼把竹鄉裏的竹林稱為「竹海」?
答: 作者把竹鄉裏的竹林稱為「竹海」,原因如下:
 竹林茂密,遠遠望去,只見一片碧綠,像大海裏的海水似的。
 當風吹過時,竹子被風吹動,來回擺動,像海上湧著暗浪,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湧到
很遠的地方。

(3) 面對竹海,畫家和護林員各有什麼不且的看法和感受?為什麼他們的看法和感受不同?
答: 畫家認為那樣茂密的竹林,簡直找不出一點層次,彷彿整個大自然就是竹林所構成的,如
果要他繪畫,實在束手無策。
護林員則認為竹林如此茂密,正顯示了竹禾筍的豐收,當然值得欣慰,禁不住滿意地笑了
他們的看法和感受之所以不同,是畫家從繪畫觀點去考慮問題,只關心竹海是不是便於
繪畫;護林員則從經濟觀點去考慮問題,只關心竹林和竹筍的收成好不好。

(三) 根據《竹林深處人家》一文,回答以下兩問:
(1) 在竹塢裏,作者怎樣發現竹林深處有人家?他又怎樣從竹塢進入竹林深處的村莊?
答: 當作者在竹塢裏面對著遼闊的竹的海洋時,回過頭來發現山麓的竹林上出現了縷縷的輕煙,
說明竹林深處有人居住。於是作者便從山塢上再鑽入竹海裏,越過山澗,走過竹橋,爬過
石路,便到達村莊。

(2) 竹鄉人家的生活與竹密不可分,試就課文內容說明之。
答: 竹鄉人善於就他取材,住的、用的和食的都用竹:
 用作建築材料:如房屋的棟梁、天棚、板壁、地板、門窗。
 製造家具和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子、椅子、桌子、涼床、碗櫃、衣櫃、茶几、搖籃、雞籠、
兔籠、斗笠,甚至用竹造接山泉的水管,用竹箬製鞋。
 食物:竹筍、醃扁尖筍,用泉水和竹葉煎鍋巴湯和用蠶豆煮新鮮筍飯,用竹管接來的山
泉水沏碧螺春茶。

(三) 根據《竹林深處人家》一文,回答以下兩問:
P.2/3
(1) 本文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方面描寫了竹的韻致,試舉例說明之。
答: 作者黃蒙田分別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四方面描寫了竹的韻致,分述如下:
 視覺方面: 山頭平地全鋪著竹,是遼闊的竹的海洋,各種植物、房子、小徑、小橋流水
全被竹的海洋淹沒了。當風吹過時,竹海吹過時,竹海上湧著暗浪,一直湧
到很遠,倍覺深沉。總之,看到的整個世界都是綠色的。
 聽覺方面: 近處的竹葉在微風中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音,顯得周圍環境一片靜謐。
 味覺方面: 鹽扁尖筍吃來鹹中略帶甜味,有一股鮮嫩的新筍氣味。
 嗅覺方面: 碧螺春沏的茶裏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氣息,竹葉煎鍋巴湯發出竹香加飯焦
香的氣味。不但吃的、喝的東西裏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氣息,甚至空氣裡
也充滿了竹的清香。

(2) 作者寫竹林深處的「人家」,有何寄意?
答: 作者刻意描繪竹林深處「人家」,其用意是讚揚山村居民,自食其力,過著寧靜樸素的生活
另一方面,他們默默地耕耘,種植竹林,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五. 會考題
(一)
(1) 面對竹塢的景色,作者有什麼感受?與他 同行的畫家和護林員,各有什麼想法?
【1994年會考題】

答:作者的感受 :竹子的茂密令他驚嘆,大自然的本身和人們在上面勞動過的痕跡全給
竹子蓋上。
兩人的想法 :畫家看見竹林密得沒有一點層次,難以畫出,感到束手無策;
護林員看到竹林旺盛,認為這意味著竹林和竹筍的豐收。

(2) 說出下段文字所描寫的主要對象和所用的描寫手法。【1994年會考題】
我們沿著一條路邊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見底,
把路的上空蓋著,此刻陽光猛烈,但是在這裏走過絲毫不感覺到,彷彿是在竹海的
海 底隧道裏走過。 ...... 有時看到前面一叢像屏 風一 樣的竹擋著去路, 心裏想已 經到
盡頭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叢竹忽然像機關佈景似的移開,我們的視線已經發現
另一條山路讓出來,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答: 描寫的對象 :
茂密而寬廣的竹林。
描寫的手法 :
作者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加上比喻,以助描寫。

離開

P.3/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