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踪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
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

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
人,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城
長安,貞元九年(793)中進士,憲宗元
和十四年(819年)客死於柳州,享年不
到50歲。

與韓愈共同宣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
韓柳。

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
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 “唐宋八大家”
曾參與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
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
革新失敗後貶為永州(今湖南永
州市)司馬。

到永州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後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
龍興寺寄宿,生活非常艱苦。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政治上的失意,使柳
宗元寄情於遊山玩水,從而排解自己憤懣之情。

✵透過具體的景物描寫,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遭遇,
抒寫胸中憤鬱之情,遂寫下了有連續性的、精美
的山水遊記多篇,合稱《永州八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鈷姆潭記》

《鈷姆潭西小丘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袁家渴記》 《石渠記》
《小石潭記》就是《 永州八記 》中最著名的一篇。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____
,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淒苦是
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
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
情。
學習目標:

1. 疏通文意,理解字詞。
2. 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3. 抓住景物特徵。
3. 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 體會文章中的各種描寫和抒情方法。
課文朗讀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
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
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
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朗讀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
,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 ,爲嶼(
),爲嵁( ),爲巖( )。青樹翠蔓( ),蒙絡搖綴,參差( )披拂(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動;俶
爾( )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 )無人,悽神寒骨,悄愴( )幽邃( )。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 ),余弟宗玄( )。隸( )而


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
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chí ,爲嶼
yǔ,爲嵁kān,爲巖yán。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參差cēn cī 披拂 pī fú。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ĭ然
不動;俶爾chù ěr遠逝,往來翕忽xī hū。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jì liáo無人,悽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


幽邃yōu 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gōng ,余弟宗玄xuán。
隸lì 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廣東話讀音
坻 遲
俶爾 速
嵁 堪
翕忽 泣

佁然 次

悄愴 ciu2 創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向西 竹林

往西
古代婦女掛在身上的玉器,走動時會發出聲 竹林
發出
聲響 看見 / 發現 清凉
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格外
以……為樂 砍伐 開闢 向下
格外
露出水中的小塊高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整塊 靠近 彎曲 而 地
成為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 為嶼,
小島
清凉 一整块
把(用)……作為
成为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蓋遮掩
搖動 随风飘拂
不平的岩石 翠綠的藤蔓 遮掩缠绕摇动连缀 参差參差不齊
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隨風飄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纏繞 下垂 不齐拂
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作者發現小石
潭的心情是怎樣的?

隔著( ),聽到潭中水聲( ) 感到( )

發現了小石 向下走
潭。 伐竹( )道路

發現小石潭後心裏感到( )。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作者發現小
石潭後的心情是怎樣的?

隔著竹林,聽到潭中水聲悅耳動聽 感到好奇

發現了小石 向下走
潭。 伐竹開闢道路

發現小石潭後心裏感到快樂。
2. 從第一段所見,小石潭的外貌、所處的位置和環境
有什麼特點?

外貌 --

位置--

環境--
2. 從第一段所見,小石潭的外貌、所處的位置和環境
有什麼特點?

外貌奇特--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石
底有些部分翻捲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
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

偏僻,人跡罕至-- 伐竹取道才見小石潭

環境翠綠清幽-- 青青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
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第一段分析

✵第一段寫作者運用了( )法描寫( )

小石潭的經過及小石潭的( )。

✵文章一開首,作者引導讀者向小丘西走一百二十步
,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有
「未見其形,先( )」的作用,給讀者帶來尋
幽探秘的情趣。
第一段分析

✵第一段寫作者運用了( 步移
)法描寫( )
發現
小石潭的經過及小石潭的( )。
大概容貌

✵文章一開首,作者引導讀者向小丘西走一百二十步
,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有
「未見其形,先( )」的作用,給讀者帶來
聞其聲
尋幽探秘的情趣。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
大約 用在數詞後表 在空中 依托
約數
映照、散
向下 佈、羅列
呆呆的样子 忽然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穿過、透過、透射

輕快敏捷的樣子 互相
來翕忽,似與遊者相 樂。 嬉戲、逗樂
迅疾 急速
3.從第二段所見,作者怎樣描寫小石潭裏魚的靜態和動態? 用
了哪一種描寫手法?

靜:
動靜結合

靜:

動:

動:

( )描寫
3.從第二段所見,作者怎樣描寫小石潭裏魚的靜態和動態? 用
了哪一種描寫手法?

靜:寫魚兒似在空中浮游
動靜結合

靜:寫魚兒呆呆的一動也不動,
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動:寫魚兒忽然向遠處游去

動:寫魚兒輕快敏捷地
游來游去,似和
遊人逗樂。
直接描寫
3.從第二段所見,作者對魚的描寫滲透了他怎樣的心情?何以
見得? 這是用了哪一種描寫手法?

滲透了作者快樂的心情。

作者寫魚兒好像跟人逗樂,這是作
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
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
樂。

借景抒情
4. 第二段對潭水的描寫,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沒
有一處不在寫水。究竟潭水的特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些
角度寫出潭水的特點的? 這是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魚兒的靜態、動態
清澈通透

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
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
上了

側面描寫
總結

第一段 : 寫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和小石潭周圍
的環境。

第二段 : 寫潭水清澈無比,魚兒自由自在,以襯
托自己快樂的心情。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
向西南 像北斗星 像蛇 時而看見,
一樣 一樣 時而看不見
,即若隱若

它的 形狀 交錯
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它的
像狗牙
那樣
源。
源頭
5. 作者在描寫小潭溪流時說「斗折蛇行」,寫岸勢
時說「犬牙差互 」。那是抓住溪水和岸勢的什麽特
點來寫?運用了什麽修辭方法?

溪水 像北斗七星曲折
曲折、蜿蜒
比 像蛇行


岸勢 像犬牙 參差不齊
6.溪水的「明滅可見」和其源頭的「不可知」展現出小潭源頭
的甚麽特徵?結合作者當時受貶謫的處境來理解,作者這樣
寫可能有怎樣的寄寓?

明滅可見
源頭的神秘莫測
不可知其源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對前
途和未來,恰如這「明滅可見」
「不可知其源」的小溪,令人迷茫,
看不到盡頭。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
圍繞 寂静幽深 使……凄凉
指心情

神寒骨,悄愴 幽邃。以其境過清,不
景物静寂得令人
使…… 感到悲傷 幽靜 因為 凄清
寒冷 深遠
可久居,乃記之 而 去。
停留 於是,就代這 表順承 離開
景致
7. 文章最後說「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 小石潭的
「其境過清」體現在哪里?

四面竹樹環合
環境
寂寥無人

氣氛 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8. 作者初聞小石潭水聲時心情是「樂」,作者觀魚時的心情也是「樂」,
而離去之前的感受卻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為什麼作者心情有這樣
的改變?

爲了擺脫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鬱心情,寄情山水

水聲清脆 樂

魚兒往來翕忽

小石潭幽靜寂寥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環境優美秀麗卻遭人 仕途坎坷,被貶謫到地方,
遺棄冷落,無人欣賞 無人賞識,孤獨寂寞。

借景抒情
9. 從以上分析、歸納,作者離開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
什麽?

不可知其源 遭貶而感
前途渺茫
明滅可見
遊興大失
寂寥無人,悽神 遭貶而感
寒骨,悄愴幽邃 苦悶寂寞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
作者的朋友,也被貶永州 作者的朋友

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二

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
作者的堂弟 跟從 跟從
小生,兩個年輕人,指崔簡的
兩個兒子。

跟着同去的
己,曰奉壹。
總結

第三段: 探究小石潭的源頭

第四段: 寫作者對小石潭的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 介紹同遊者
總結
第二段和第四段:

感情之不同:
第二段:樂(以魚群在潭中時而悠閑不動,時而輕快游泳
的姿態,襯托自己快樂閑適的心境)

第四段: 悲(“悄愴幽邃,淒神寒骨"直接抒發憂傷淒涼之
感; 四周寂靜的環境正襯內心的悲涼)

抒情手法相同處:
1. 間接抒情(第二段用側面襯托;第四段借景抒情);

2.直接抒情: "似與遊者相樂"、"淒神寒骨")
• 寓情於景、借景抒情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
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
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
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的
情感。

作者把主觀的被貶之哀,投射到清靜的環境中,
而有過於淒清之感。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
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淒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
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主旨
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
魚、樹,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淒
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
了作者被貶在寂寞處境中悲涼
悽愴的心緒,貶居生活的孤淒悲
涼。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就聽到
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擊
發出的聲音,我的心情感到很高興。就砍倒竹子,
開闢出一條道路,往下走去看見一個小石潭,潭水
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在靠近岸邊的地
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
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青青的樹木,翠綠的藤
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
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呆呆的一動也不動,忽然
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非常輕快敏捷。好
像在和遊人相互嬉戲。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
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
行,時隱時現。小溪兩岸的形狀像狗的牙
齒那樣參差不齊,無法知道它的源頭。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圍被密密的竹子和
樹木環繞著,寂靜得見不到一個人影,令人感到
心情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
氣息。因為這裏的環境太過淒清了,不適宜人長
久的呆下去,就題字後離去了。

同遊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
玄。跟著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
,一個叫奉壹。
朗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
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
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
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朗讀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
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
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
遊者相樂。
朗 讀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
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
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
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
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