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月下獨酌》作者:李白 (五言古詩)

主旨:記敘作者在良辰美景下獨自飲酒並幻想與月影共舞,抒發因懷才不遇而抑鬱愁苦
的心情,精神上逍遙自由的渴望。

感情的抑揚起伏: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交代環境,人物,活動。獨酌和無相親表示作者孤獨一人。→低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人通過想像,邀來天上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加上自己變成了三個人,把冷清的
場景變得稍微熱鬧起來。→昂揚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詩人知道月亮不會飲酒,影子也只是死物,雖然想像的環境中好像有三個人,但事
實上他仍是孤獨的。→低沉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月和影雖然無情,但詩人不願消沉,反而想趁春暖花開的時候及時行樂。
→昂揚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在暫且歡樂的氣氛下,詩人既歌且舞。月亮好像徘徊不去,在傾聽他的歌聲;影子
好像在迴旋轉動,和他共舞。→昂揚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詩人知道這種歡樂和熱鬧,只出於他清醒時的想像,而且是短暫的。只要他醉倒,
便又全都消失了。→低沉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人明知月和影都是無情物,但他通過想像,和它們相約在遙遠的天宮會面。
→昂揚

結構及內容
在結構方面,甲句是全詩的起筆,點明詩題,有引入下文的作用;
乙句則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丙句為全詩的總結,點明立意,與首句互相呼應。
在內容方面,甲句抒發了孤獨、寂寞無知音的愁思;
乙句上承花間獨酌,於寂寞中堅持及時行樂,
引入下文在大醉中的興致。
丙句寫出李白願與月、影相對,因其他人不了解他求官的心意是
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而非求名求利,所以他覺得孤獨。由於無人可對
飲,無人可交往,亦不想與人交往。作者認為在人世間找有情的人交往
很難,只有與月在天上相交,因此更顯得孤獨。

修辭手法:擬人
一奇:邀月、影共飲
二奇:責怪月、影無情
三奇:認為月、影相知,與詩人同歌共舞
四奇:與月、影相約雲漢之會

呼應
花間一壺酒→行樂需及春:春天百花齊放,所以在花間飲酒。
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徘迴、影零亂與行樂呼應。

環境氣氛轉變
李白身處花間,正值良辰美景,想像月亮聽他唱歌,影子跟著他舞動,以自己、月、
影子三人既歌且舞的熱鬧景象襯托自己的孤獨,藉以解脫精神上的孤寂愁苦。
愁苦之情
詩人所表現的是愁苦之情,隱然有沉鬱的弦外之音,但以放達的樂筆表達出來,只是
運用反襯的手法,以樂寫哀,以熱鬧寫孤獨,愈寫其歡愉,愈顯其寂寞。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特點
李白此句是指詩歌美得自然樸素。本詩不加雕琢,全無典故,詩句信口而出,自然流
暢。如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中的既、徒二字刻畫了詩人嗔責月影的神態,表達孤
單寂寞之意,可見其語言自然樸素,涵意豐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