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4

9/80/81/70/AP系列CVR存储

系统使用手册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ikvision.com
技术热线:400-700-5998
目 录

第 1 章 内容提要 ................................................................................................................... 1
1.1 概述 .................................................................................................................................................................... 1
1.2 系统登录 ............................................................................................................................................................ 1
1.3 使用帮助与退出 ............................................................................................................................................... 3
第 2 章 存储管理 ................................................................................................................... 4
2.1 磁盘管理 ............................................................................................................................................................ 4
2.2 阵列管理 ......................................................................................................................................................... 15
2.3 存储池管理 ..................................................................................................................................................... 41
2.4 逻辑卷管理 ..................................................................................................................................................... 43
2.4.1 逻辑卷管理 ........................................................................................................................................... 43
2.4.2 快照管理(选配功能) ...................................................................................................................... 46
2.5 设置管理 ......................................................................................................................................................... 48
第 3 章 CVR 系统 ...............................................................................................................50
3.1 CVR 服务配置 ................................................................................................................................................ 50
3.1.1 一键配置 ............................................................................................................................................... 51
3.1.2 手动配置 CVR 的预备工作 ............................................................................................................... 53
3.1.3 CVR 配置 .............................................................................................................................................. 54
3.1.4 备份与还原 ........................................................................................................................................... 61
3.2 N+1 管理........................................................................................................................................................ 63
3.2.1 CVR 从控 ............................................................................................................................................... 64
3.2.2 CVR 主控 ............................................................................................................................................... 65
3.3 进入 CVR 系统 .............................................................................................................................................. 68
3.4 信息总览 ......................................................................................................................................................... 69
3.5 设备管理 ......................................................................................................................................................... 72
3.5.1 编码器 ................................................................................................................................................... 72
3.5.2 流媒体 ................................................................................................................................................... 82
3.5.3 辅助工具 ............................................................................................................................................... 83
3.6 预览与录像 ..................................................................................................................................................... 86
3.6.1 实时预览 ............................................................................................................................................... 86
3.6.2 手动录像 ............................................................................................................................................... 88
3.7 策略与报警 ..................................................................................................................................................... 88
3.7.1 录像策略 ............................................................................................................................................... 88
3.7.2 抽帧策略 ............................................................................................................................................... 95
3.7.3 回传策略 ............................................................................................................................................... 98
3.7.4 报警设定 ............................................................................................................................................. 101
3.8 下载与回放 ................................................................................................................................................... 104
3.8.1 查询录像 ............................................................................................................................................. 104
3.8.2 异地备份 ............................................................................................................................................. 106
3.8.3 锁定设置 ............................................................................................................................................. 106
3.8.4 录像回放 ............................................................................................................................................. 108
3.8.5 录像下载 ............................................................................................................................................. 108

I
3.8.6 录像存档 ............................................................................................................................................. 111
3.8.7 录像抽帧 ............................................................................................................................................. 113
3.9 存档管理 ....................................................................................................................................................... 114
3.9.1 存档卷管理 ......................................................................................................................................... 114
3.9.2 查询存档 ............................................................................................................................................. 115
3.10 用户管理 .................................................................................................................................................... 116
3.10.1 个人设置 ........................................................................................................................................... 116
3.11 系统设定 .................................................................................................................................................... 116
3.11.1 系统报警 ........................................................................................................................................... 116
3.11.2 版本信息 ........................................................................................................................................... 117
3.11.3 GB28181 配置................................................................................................................................... 118
3.11.4 平台服务器状态(仅针对 AP 系列使用) ................................................................................. 119
3.12 日志管理 .................................................................................................................................................... 119
第 4 章 CVR 外接 IPSAN 设备 ......................................................................................... 121
4.1 网络设置 ....................................................................................................................................................... 121
4.2 添加
加 ISCSI 盘 .............................................................................................................................................. 121
4.3 CVR 服务配置 .............................................................................................................................................. 121
4.3.1 一键配置 ............................................................................................................................................. 121
4.3.2 手动配置 CVR ................................................................................................................................... 122
4.3.3 创建录像卷 ......................................................................................................................................... 124
4.4 配置录像业务............................................................................................................................................... 124
4.4.1 添加编码器 ......................................................................................................................................... 124
4.4.2 录像计划及录像查找 ........................................................................................................................ 124
第 5 章 系统管理 .............................................................................................................. 125
5.1 网络管理 ....................................................................................................................................................... 125
5.1.1 配置基本网口信息 ............................................................................................................................. 125
5.1.2 基本网口绑定管理 ............................................................................................................................. 126
5.1.3 添加路由信息 ..................................................................................................................................... 129
5.1.4 DNS 配置界面 ..................................................................................................................................... 129
5.1.5 添加带宽预留界面(选配功能) ......................................................................................................... 130
5.1.6 MAC 和 IP 绑定界面 ......................................................................................................................... 131
5.2 报警管理 ....................................................................................................................................................... 131
5.2.1 配置 E-mail 发送邮箱和接收邮箱账户 .......................................................................................... 132
5.2.2 配置 SNMP 报警用户 ....................................................................................................................... 133
5.2.3 报警内容列表 ..................................................................................................................................... 134
5.3 时间管理 ....................................................................................................................................................... 135
5.4 电源管理 ....................................................................................................................................................... 136
5.5 管理工具 ....................................................................................................................................................... 138
5.5.1 修改管理密码 ..................................................................................................................................... 138
5.5.2 SNMP 配置 .......................................................................................................................................... 138
5.5.3 通讯测试.............................................................................................................................................. 139
5.5.4 系统更新.............................................................................................................................................. 139
5.5.5 设置主机标识 ..................................................................................................................................... 140
5.5.6 各种服务的开启与关闭 ..................................................................................................................... 140

II
第 6 章 日志系统 .............................................................................................................. 142
6.1 操作日志 ....................................................................................................................................................... 142
6.2 性能日志 ....................................................................................................................................................... 144
6.3 升级日志 ....................................................................................................................................................... 145
6.4 日志下载 ....................................................................................................................................................... 145
第 7 章 维护系统 .............................................................................................................. 147
7.1 系统监视 ....................................................................................................................................................... 147
7.2 性能监视 ....................................................................................................................................................... 148
7.3 常用维护 ....................................................................................................................................................... 148
第 8 章 SAN 管理(选配) .............................................................................................. 158
8.1 ISCSI 管理 .................................................................................................................................................... 158
8.2 FC 管理(选配功能) ................................................................................................................................ 167
第 9 章 NAS 管理(选配) .............................................................................................. 170
9.1 NAS 网络盘................................................................................................................................................... 170
9.1.1 创建 NAS 卷 ....................................................................................................................................... 170
9.1.2 NAS 卷管理 ......................................................................................................................................... 171
9.1.3 添加 NAS 网络盘 ............................................................................................................................... 173
9.1.4 NAS 网络盘管理................................................................................................................................. 181
9.2 用户和组管理............................................................................................................................................... 182
9.2.1 添加 NAS 用户 ................................................................................................................................... 182
9.2.2 修改 NAS 用户 ................................................................................................................................... 187
9.2.3 添加 NAS 用户组............................................................................................................................... 187
9.2.4 修改 NAS 用户组............................................................................................................................... 189
9.3 NAS 配额 ....................................................................................................................................................... 190
9.3.1 添加 NAS 用户配额 .......................................................................................................................... 190
9.3.2 修改 NAS 用户配额 .......................................................................................................................... 191
9.3.3 添加 NAS 用户组配额 ...................................................................................................................... 191
9.3.4 修改 NAS 用户组配额 ...................................................................................................................... 192
9.4 基本维护配置............................................................................................................................................... 192
9.4.1 用户验证模式 ..................................................................................................................................... 193
9.4.2 NAS 文件系统类型 ............................................................................................................................ 193
9.4.3 文件系统修复模式 ............................................................................................................................ 194
9.4.4 更改用户第一次登录是否需要修改密码功能 ............................................................................... 194
9.4.5 批量添加用户 ..................................................................................................................................... 194
9.4.6 批量添加用户组 ................................................................................................................................. 196
9.4.7 批量下载用户、组 ............................................................................................................................ 198
9.4.8 批量修改用户、组 ............................................................................................................................ 198
第 10 章 WINDOWS 系统建立 ISCSI 连接(选配) ........................................................ 200
10.1 WINDOWSXP、2003 使用微软 ISCSI 软件建立连接 ........................................................................... 200
10.1.1 安装微软的 iSCSI initiator 软件 .................................................................................................. 200
10.1.2 使用微软 iSCSI initiator 软件 ...................................................................................................... 200
10.1.3 使用 CHAP 的 iSCSI 连接 ............................................................................................................ 204
10.2 WINDOWS 2008 建立 ISCSI 连接 ............................................................................................................. 205
10.3 ISCSI 磁盘映射及分区格式化................................................................................................................. 209

III
10.3.1 映射为本地基本磁盘 ...................................................................................................................... 209
10.3.2 磁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 211
第 11 章 LINUX 系统建立 ISCSI 连接(选配) ................................................................ 216
11.1 REDHAT5 建立 ISCSI 连接 ....................................................................................................................... 216
11.2 SUSE 10 建立 ISCSI 连接 .......................................................................................................................... 219
第 12 章 建立对 NAS 共享空间的连接(选配) ................................................................ 221
12.1 WINDOWS 下连接访问 NAS ..................................................................................................................... 221
12.2 LINUX 下连接访问 NAS ............................................................................................................................ 224
12.3 使用 HTTP 协议连接访问 ...................................................................................................................... 227
12.4 FTP 连接访问 NAS ................................................................................................................................... 228
12.5 AFP 连接访问 NAS ................................................................................................................................... 228
第 13 章 备注 ................................................................................................................... 229

IV
系统使用手册

第1章 内容提要

1.1 概述

存储管理中心是基于 Windows 平台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存储管理系统软


件,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在任何装有 IE 浏览器的机器上进入存储
管理中心。
进入管理中心界面的过程为:
1. 将作为存储管理器的 PC 机连入存储网络,并设置好相应的管理 IP 地址,该
IP 地址和管理网口同一个网段,例如 10.254.254.100。
2. 为了确认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管理员可以在管理端使用 ping 的方式检测。如
果可以 ping 通存储的 IP 地址,就表示网络已经连通。
3. 在管理 PC 端打开浏览器,键入 https://存储的 IP 地址:2004,例如
https://10.254.254.254:2004,回车确认,浏览器将出现系统首页,如图 1-1 所示。
其中在登录界面下方显示有系统设备序列号。

图 1-1 存储管理系统首页
-------------------------------------------------------------------------------------------------------

注意:
存储系统支持 IE6,IE7,IE8,IE9,其他浏览器暂不支持。
-------------------------------------------------------------------------------------------------------

1.2 系统登录

系统登录有两种情况:

1
系统使用手册

第一,首次登录时,若无密码,系统自动弹出设置密码的对话框,提示用户
设置密码,如图 1-2 所示,密码设置完成后,点击“进入存储管理系统”登录。

图 1-2 首次登录设置密码

第二,对已出货的设备,原密码设置过于简单,系统升级后,登录系统会自
动提示修改密码的建议,如图 1-3 所示。可通过进入“系统管理 》管理工具”
模块中修改管理员密码并牢记。

图 1-3 提示密码风险

注:建议设置中级或中级以上的密码。
登录系统选择“基本管理”,系统默认用户名:web_admin,登录成功后系
统界面如图 1-4 所示。

图 1-4 登录后页面
-------------------------------------------------------------------------------------------------------

2
系统使用手册

注意:

本次设置的密码包括 web_admin 和 nvr_admin 两个用户名密码,如需单独修改


某一个用户名密码,参见“6.5.1 修改管理密码”。
-------------------------------------------------------------------------------------------------------

1.3 使用帮助与退出

1. 成功登录系统后,在左侧菜单栏中点击“使用帮助”,进入系统帮助界面,
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1) 客户端的软件下载。
(2) 查看服务邮箱、服务热线和本公司网址。
(3) 用户使用手册和用户快速使用指南的下载。
-------------------------------------------------------------------------------------------------------

注意:

手册是 pdf 文档格式,如果不能打开,请安装 Adobe Acrobat Reader。


-------------------------------------------------------------------------------------------------------
2. 本页面提供了如下软件的下载:
(1) 微软 iSCSI 客户端软件包 X86_64(version2.08)。
(2) 微软 iSCSI 客户端软件包 X86(Version 2.08)。
(3) 微软 Diskpart 软件(适用于 Win2000)。
(4) 命令行工具。
(5) 集中管理软件。
3. 说明:
(1) 用户在连接 iSCSI 时需使用客户端 Microsoft iSCSI Initiator。
(2) Diskpart 为命令行界面中管理磁盘、分区和卷的工具,在 Windows XP 和
Windows Server 2003 中系统已经提供,这里是适用于 Win 2000 程序。
(3) 集中管理软件。
4. 在左侧菜单栏中点击“退出系统”可退出系统,保证数据安全。

3
系统使用手册

第2章 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主要包括磁盘管理、阵列管理、存储池管理、逻辑卷管理、设置管

理。

磁盘管理:主要包括查看磁盘信息、磁盘状况、重新扫描、磁盘定位、初始

化、检测和添加 iSCSI 磁盘(选配功能)。

阵列管理:主要包括创建阵列、添加热备盘、查看阵列信息和热备盘信息、

删除阵列信息和热备盘信息、维护(可以查看阵列名称,阵列类型,容量,状态,

属组,组成,阵列重命名,I/O 优先修改,暂停/继续,删除,重构,检测,修复,

扩展,MAID)。

存储池管理:主要包括添加存储池、删除存储池、定位存储池、移除物理卷、

定位物理卷、查看系统总容量,系统空闲容量,逻辑卷总容量,快照容量,NAS

卷容量,WORM 卷容量,CVR 卷容量,iSCSI 卷容量,SAN 卷快照容量,FC 卷容

量。

逻辑卷管理:主要包括添加逻辑卷、删除逻辑卷、逻辑卷进行重命名、扩展、

克隆及快照。

设置管理:主要是对插入磁盘自动重构,强制重构、强制校验、RAID5/6 强

制初始化功能开关的开启和关闭,阵列同步速度值设置、磁盘定位闪烁时间和磁

盘休眠开关及修改时间的设置。

2.1 磁盘管理

磁盘管理页面主要包括查看磁盘信息,磁盘状况,重新扫描,磁盘定位,初

始化以及对磁盘进行检测,以及添加 iSCSI 磁盘。

存储设备支持 SATA/SAS 硬盘,具体支持硬盘型号请联系客户服务中心。

凡是首次加入存储系统中,没有经过存储磁盘检测进行认证的磁盘,状态显

示为“未认证”,只有通过磁盘检测方可使用。如图 2-1 所示。

4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1 磁盘未认证状态

查看磁盘信息如图 2-2 所示。

图 2-2 磁盘信息

-------------------------------------------------------------------------------------------------------

注意:磁盘状态有五种:

1. 未认证:凡是首次加入存储系统中的磁盘,没有经过存储磁盘检测标准进行

认证,状态显示为“未认证”,可以通过磁盘检测方可使用。

2. 丢失:拔掉磁盘,状态显示“丢失”。

3. 隐患盘:磁盘检测时,发现磁盘存在异常,状态显示为“隐患盘”。

4. 坏盘:磁盘被损坏,同时被阵列踢出,状态显示为“坏盘”,建议对该磁盘进

行磁盘检测,按照检测后的状态进行处理。

5. 警告:可以被使用,只要对状态为“警告”的磁盘再进行磁盘检测一次,状

态会显示“正常”。(由于系统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磁盘检测,读磁盘的速度小

于规定标准 10MB/S)。

-------------------------------------------------------------------------------------------------------

5
系统使用手册

1. 磁盘状况

磁盘状况主要是查看磁盘的位置、状态、属组、健康值、温度、坏扇区以及

SMART 信息,查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查看所有磁盘的磁盘状况信息;另

外一种是查看某块磁盘的磁盘状况。

(1) 点击“磁盘状况”按钮,弹出窗口显示所有磁盘的磁盘状况信息,如图

2-3 所示。

(2) 然后点击“SMART”按钮,可以查看某块磁盘的 SMART 值,如图 2-4 所

示。

图 2-3 所有磁盘的磁盘状况信息

图 2-4 某块磁盘的 SMART 值

6
系统使用手册

(3) 在磁盘信息列表中点击“查看”查看某块磁盘的磁盘状况信息,如图

2-5 所示。

图 2-5 某块磁盘的磁盘状况信息

(4) 然后点击“SMART”查看该磁盘的 SMART 值。

2. 定位

此功能的目的:通过查看盘位灯得闪烁,可以方便地定位到所要找的磁盘。

定位磁盘:首先在设置管理页面,进行磁盘定位闪烁时间的设置,设置成功

后,在磁盘管理页面,选中某块/几块磁盘,点击“定位”按钮,观察磁盘的盘

位灯,会不停的闪烁,持续时间为设置时间。

3. 初始化

(1) 只需要对状态为“未初始化”的磁盘进行初始化。

(2) 属组显示“阵列踢盘”,需要进行初始化。

4. 重新扫描

(1) 点击“重新扫描”按钮,重新收集当前系统中所有物理磁盘的信息。

(2) 如果磁盘被拔掉,重新扫描后,可以将丢失的磁盘信息从磁盘管理页面

删除。

-------------------------------------------------------------------------------------------------------

注意:

重新扫描磁盘后,有时磁盘状态会显示为“未知”,建议刷新页面或者再重新扫

描磁盘。

-------------------------------------------------------------------------------------------------------

7
系统使用手册

5. 检测

凡是首次加入存储系统中的磁盘,没有经过存储磁盘检测标准进行认证,可

以通过磁盘检测方可使用。磁盘检测的检测方式有两种,快速检测和全面检测。

磁盘检测状态有三种,分别是“未提交”,“检测中”,“等待中”,如图

2-6 所示。

(1) 未提交:指的是这块磁盘还没有开始磁盘检测。

(2) 检测中:指该磁盘正在检测。

(3) 等待中:如果勾选一块磁盘,开始检测。关闭磁盘检测窗口,再勾选其

他磁盘,点击检测,此时该磁盘的检测状态为“等待中”。(正在检测的磁盘检

测完成后,检测状态为等待中的磁盘就会开始检测)

图 2-6 磁盘检测界面

所有磁盘检测的方法:

 系统中有多块磁盘(大于 10 块)时,对所有磁盘进行磁盘检测的操作方法

如下:

点击磁盘信息页面的 中的“Exp”

按钮,便可以选中所有磁盘,点击“检测”按钮,进行所有磁盘的检测。如图

2-7 所示。

8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7 所有磁盘的检测

 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指的是磁盘的并行检测,检测快,时间短。

勾选状态为“未认证”的磁盘(或要检测的磁盘),点击“检测”按钮,进

入磁盘检测页面,如图 2-8 所示。

图 2-8 磁盘检测-快速检测

选择检测方式为“快速”(建议使用快速检测),点击“开始”,磁盘将开始

快速检测。点击“刷新”,可以刷新检测情况。点击“停止”,可以停止当前所

有的磁盘检测。磁盘检测结束后,磁盘管理页面会自动刷新磁盘的状态。如图

2-9 所示。

9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9 快速检测

磁盘检测过程中,也可以关闭磁盘检测界面,磁盘管理页面会自动刷新出“查

看检测情况”按钮,如图 2-10 所示。点击此按钮可以进入磁盘检测窗口查看检

测方式,检测进度与已使用时间。

图 2-10 查看检测情况

 全面检测

全面检测指的是磁盘的串行检测,检测比较慢,所用时间长。

勾选所要检测的磁盘,点击“检测”按钮,进入磁盘检测页面,选择检测方

式为“全面”,点击“开始”按钮,如图 2-11 所示。点击“刷新”,可以刷新检

测情况。点击“停止”,可以停止当前所有的磁盘检测。磁盘检测结束后,磁盘

10
系统使用手册

管理页面会刷新磁盘的状态。

图 2-11 全面检测

关闭磁盘检测窗口后,磁盘管理页面会自动刷新出“查看检测情况”按钮,

点击此按钮可以进入磁盘检测窗口查看检测方式,检测进度与已使用时间。

 磁盘快速检测策略进行磁盘检测

在“维护系统 》常用维护”页面,点击“添加策略”,填写以下内容:

事件类型:磁盘检测。

检测方式:快速。

策略名称:可自定义输入磁盘快速检测策略名。

策略周期:策略执行的持续时间;策略周期默认为周。策略周期包括年、月、

周、仅一次。

输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点击“确定”按钮,添加策略即可添加成功。如

图 2-12 所示。

11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12 快速检测策略

按照所添加的磁盘快速检测策略执行磁盘检测,磁盘检测是在后台执行,检

测结束后会刷新磁盘管理页面的磁盘状态,或者可以通过日志管理页面的操作日

志查看磁盘检测结果。

 磁盘全面检测策略进行磁盘检测

首先,在“维护系统 》常用维护”页面,点击“添加策略”按钮,填写以

下内容:

事件类型:磁盘检测。

检测方式:全面。

输入策略名称。

策略周期:策略周期默认为周。策略周期包括年、月、周、仅一次。

输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添加策略成功。如图 2-13 所示。

图 2-13 全面检测策略

12
系统使用手册

按照所添加的磁盘全面检测策略执行磁盘检测,磁盘检测是在后台执行,检

测结束后会刷新磁盘管理页面的磁盘状态,或者可以通过日志管理页面的操作日

志查看磁盘检测结果。

-------------------------------------------------------------------------------------------------------

注意:只支持对选中的磁盘进行检测。
1. 快速检测,磁盘并行检测,使用时间短,建议使用。

2. 全面检测,磁盘串行检测,检测时间长,建议在系统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

全面检测,新盘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磁盘全面检测。

3. 磁盘检测策略,策略周期建议是 3 个月。

4. 磁盘检测过程中,掉盘,此盘检测结果是“未知”。

5. 如果系统启动后,若所有磁盘为空闲,且 30 分钟内没有添加阵列或存储池,

没有进行任何检测,则系统会对所有磁盘进行全面检测。

-------------------------------------------------------------------------------------------------------

6. 添加 iSCSI 磁盘(选配功能)

(1) 添加的 iSCSI 磁盘可以作为一个普通磁盘来使用,可以添加存储池,其

添加的界面如图 2-14 所示。

图 2-14 添加 iSCSI 磁盘

(2) 点击确定,添加成功后,可以在页面上看到该盘的基本信息。

1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15 iSCSI 磁盘信息

-------------------------------------------------------------------------------------------------------

注意:
1. 断开/删除:与拔出磁盘类似。

2. 重新连接:该功能与插回磁盘类似,对于已断开的外接 iSCSI 磁盘,可以点

击此按钮,重连该盘。

3. 如果外接 iSCSI 服务因网络等原因发生非人为断开,则在网络恢复的 2 分钟

内自动连接。

4. 初始化:与磁盘的初始化类似。

-------------------------------------------------------------------------------------------------------

7. 休眠状况

磁盘休眠功能开启后,可以通过休眠状况界面,查询磁盘当前的工作状态。

点击”休眠状况”按钮,弹出界面如图 2-16 所示。

图 2-16 休眠状况

14
系统使用手册

2.2 阵列管理

阵列管理主要是方便快速进行磁盘阵列管理。包括创建阵列,添加热备盘,

查看阵列信息和热备盘信息,删除阵列信息和热备盘信息,维护(可以查看阵列

名称,阵列类型,I/O 优先,容量,状态,属组,组成,阵列重命名,I/O 优先

修改,暂停/继续,删除,重构,检测,修复,扩展)。

1. 创建阵列

点击“创建阵列”按钮,输入阵列名称,阵列类型(RAID0,RAID1,RAID3,

RAID5,RAID6,RAID10,RAID50, VRAID),阵列块大小(RAID 默认是 512KB,

VRAID 默认是平滑模式),I/O 优先,默认是智能,最后选择可用磁盘或阵列。点

击“确定”按钮,阵列就可以创建成功。建议阵列类型选择:RAID5。

I/O 优先有四种方式,智能,平衡,性能优先,保护优先。

(1) 智能:没有外部业务时,阵列初始化速度以最高速度进行。如有外部业

务时,阵列初始化速度以设置的最低速度进行。

(2) 平衡:平衡模式下,内部 IO 和业务 IO 共同拥有磁盘通道,保证内部 IO

占用一定量的通道,同时尽量不影响业务的正常进行。

(3) 性能优先:是保证业务进行为准则。此模式下阵列的内部 IO 将被完全停

止,让出磁盘 IO 通道供业务 IO 使用。类似于单个阵列的暂停功能。

(4) 保护优先:此模式下阵列的内部 IO 将全力进行,业务 IO 将只能使用内

部 IO 占用剩余的通道,内部 IO 的速度可参考该阵列高速同步的速度。

15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创建阵列时,系统最多允许 12 块盘创建 RAID5。

2. 建议阵列初始化完成后,再进行配置业务。

3. 创建阵列时最好使用同一型号的,容量大小相同的物理盘,这样使用的话,

您所创建的阵列的性能会更好。

4. 阵列也可以做为组成盘来创建阵列,如 RAID10、RAID50,这些等阵列的处

理方式,同磁盘作为阵列。

5. 阵列初始化会给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前业务的性

能。

------------------------------------------------------------------------------------------------------

(1) RAID0 阵列

RAID0 阵列创建时,至少需要两块盘,RAID0 阵列创建成功后,阵列状态

为正常。如图 2-17 所示。

图 2-17 RAID0 阵列创建

16
系统使用手册

阵列信息列表显示新创建的阵列,RAID0 阵列不需要校验。如图 2-18 所示。

图 2-18 RAID0 阵列信息

(2) RAID1 阵列

RAID1 阵列创建时,至少需要两块空闲磁盘,RAID1 阵列创建成功后,阵

列信息列表会显示新创建的阵列,如图 2-19、图 2-20 所示。

图 2-19 RAID1 阵列创建

图 2-20 RAID1 阵列信息

17
系统使用手册

(3) RAID3 阵列

RAID3 阵列创建时,至少需要三块空闲磁盘,RAID3 阵列创建成功后,阵

列信息列表会显示新创建的阵列,如图 2-23、图 2-24 所示。

图 2-21 RAID3 阵列创建

图 2-22 RAID3 阵列信息

(4) RAID5 阵列

RAID5 阵列创建时,至少需要三块空闲磁盘,RAID5 阵列创建成功后,阵

列信息列表会显示新创建的阵列,如图 2-23、图 2-24 所示。

18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23 RAID5 阵列创建

图 2-24 RAID5 阵列信息

(5) RAID6

RAID6 阵列创建时,至少需要四块空闲磁盘,RAID6 阵列创建成功后,阵

列信息列表会显示新创建的阵列,如图 2-25、图 2-26 所示。

19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25 RAID6 阵列创建

图 2-26 RAID6 阵列信息

(6) RAID10

RAID10 阵列创建时,至少需要四块空闲偶数磁盘,RAID10 阵列创建成功

后,阵列信息列表会显示新创建的阵列,如图 2-27、图 2-28 所示。

2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27 RAID10 阵列创建

图 2-28 RAID10 阵列信息

-------------------------------------------------------------------------------------------------------

注意:

1. 对于分支阵列功能操作、状态变化同 RAID1。

2. RAID10 主阵列除状态显示外,其他同 RAID0。

-------------------------------------------------------------------------------------------------------

21
系统使用手册

(7) RAID50

RAID50 阵列创建时,至少需要六块空闲偶数磁盘,RAID50 阵列创建成功

后,阵列信息列表会显示新创建的阵列,如图 2-29、图 2-30 所示。

图 2-29 RAID50 阵列创建

图 2-30 RAID50 阵列信息

22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对于分支阵列功能操作、状态变化同 RAID5。

2. RAID50 主阵列除状态显示外,其他同 RAID0。

-------------------------------------------------------------------------------------------------------

(8) VRAID

VRAID 阵列创建时,至少需要三块空闲磁盘,VRAID 阵列创建成功后,阵

列信息列表会显示新创建的阵列,如图 2-31 和图 2-32 所示。

操作如下:

进入“存储管理-阵列管理”,点击“创建阵列”按钮,阵列类型选择“VRAID”,

创建阵列。

图 2-31 创建 VRAID

图 2-32 VRAID 信息

23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私有卷和 BACKUP 所在的 VRAID 掉 2 块盘及以上时,会自动切换。

-------------------------------------------------------------------------------------------------------

2. 删除阵列

删除阵列有两种方法,如下:

(1)勾选阵列,点击“删除”按钮,即可删除阵列信息。支持对多个阵列同时

删除,如图 2-33 所示。

图 2-33 删除多个阵列

(2)阵列信息列表,点击“维护”按钮,弹出阵列维护窗口,点击“删除”按

钮,如图 2-34 所示,即可删除阵列信息。其中,组成一项中的(6)—指的是这

个阵列由六块盘组成的。

图 2-34 删除阵列

注意:如果将阵列添加到存储池,不能直接删除阵列,阵列维护窗口中的“删

除”按钮将灰掉,如图 2-35 所示。此时如果要删除阵列,必须先删除存储池,

24
系统使用手册

再删除阵列。

图 2-35 阵列加入存储池后不能删除

3. 添加热备盘

热备盘是用来防止阵列出现掉盘,或者是有硬盘故障时,及时自动去替换

出现故障的硬盘,起到数据安全保护的目的。建议用户在配置 RAID 阵列后一

定要添加热备盘。

热备盘包括全局热备盘、区域热备盘和局部热备盘三种。

 全局热备盘:磁盘或阵列可以被添加为全局热备盘,系统(可指多台设备)

中存在多个阵列,只要某个阵列状态为“降级”,全局热备盘作为重构

盘,阵列开始重构。

 区域热备盘:磁盘或阵列可以被添加为区域热备盘,区域热备盘只是针对

某一台设备中多个阵列的,如果阵列发生降级,区域热备盘作为重构盘,

阵列开始重构。

 局部热备盘:磁盘或阵列可以被添加为局部热备盘,局部热备盘只是针对

某个阵列的,如果这个阵列发生降级,局部热备盘作为重构盘,阵列开始

重构。

(1)添加全局热备盘

25
系统使用手册

点击“添加热备盘”按钮,属组选择:全局热备盘,勾选可用的磁盘或

RAID5 阵列,点击“确定”按钮,如图 2-36 所示。

图 2-36 添加全局热备盘

查看全局热备盘信息,如图 2-37 所示。

图 2-37 全局热备盘信息

(2)添加局部热备盘

已经创建阵列名称 RAID5 成功后,点击“添加热备盘”按钮,属组选择:

zz1,选择可用磁盘,如图 2-38 所示。

2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38 添加局部热备盘

查看局部热备盘信息,如图 2-39 所示。

图 2-39 局部热备盘信息

(2)添加区域热备盘

点击“添加热备盘”按钮,属组选择:区域热备盘,在指定区域勾选可用

阵列,点击“确定”按钮,如图 2-40 所示。

27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40 添加区域热备盘

-------------------------------------------------------------------------------------------------------

注意:

1. RAID0 阵列没有“降级”状态,所以不能给 RAID0 阵列添加局部热备盘。

2. RAID10 及 RAID50 主阵列,除状态外,与 RAID0 同,所以不能给 RAID10

及 RAID50 主阵列添加局部热备盘。

-------------------------------------------------------------------------------------------------------

(3)删除热备盘

勾选热备盘,点击“删除”按钮,可以成功地删除热备盘的信息。如图 2-41

所示。

图 2-41 删除热备盘

28
系统使用手册

4. 阵列降级

RAID1 阵列初始化时掉一个盘,阵列仍为“初始化”,掉 n-1 块盘时,阵列

状态显示”降级”。

RAID3 阵列掉一块盘,阵列状态显示“降级”。

RAID5 阵列掉一块盘,阵列状态显示“降级”。

RAID6 阵列掉一个盘,阵列仍为“初始化”,掉两块盘时,阵列显示“降级”。

RAID10 阵列只要掉一块盘时,RAID10 显示“降级”。

RAID50 阵列只要掉一块盘时,RAID50 显示“降级”。

处于“降级”状态的阵列,还可以继续被使用。页面右上角会弹出报警,提

示”阵列异常—阵列降级”的报警信息。

阵列状态为“降级”时,阵列信息显示如图 2-42 所示。

图 2-42 阵列降级

注意:RAID0 至少由两块盘组成,RAID0 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

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

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所以 RAID0 掉了一块盘,阵

列状态就会显示为“不可用”,没有“降级”状态。

-------------------------------------------------------------------------------------------------------

注意:阵列加入存储池,阵列降级后,物理卷信息的状态显示“降级”。

-------------------------------------------------------------------------------------------------------

5. 阵列不可用

RAID0 掉了一块盘及以上,阵列状态就会显示为“不可用”。

RAID1 阵列掉所有的盘时,阵列状态显示“不可用”。

RAID3 阵列掉两块盘及以上,阵列状态显示“不可用”。

RAID5 阵列掉两块盘及以上,阵列状态显示“不可用”。

RAID6 阵列掉三个盘及以上,阵列显示“不可用”。

RAID10 阵列只要有一个分支阵列掉两块盘,RAID10 显示“不可用”。

29
系统使用手册

RAID50 阵列只要有一个分支阵列掉两块盘,RAID50 显示“不可用”。

状态为“不可用”的阵列,不能被继续使用。页面右上角会弹出报警,提示

“阵列异常—阵列不可用”的报警信息。阵列状态变为“不可用”时,阵列信息

如图 2-43 所示:

图 2-43 阵列不可用

注意:如果系统没有物理卷时,创建一个 RAID 阵列,进入存储池管理页面,

点击“添加存储池”,将阵列添加到存储池,如果阵列掉了两块盘,状态显示为

“不可用”时,页面不会被锁定,但是阵列已经不能被使用。

如果系统中已经有物理卷信息,再创建一个 RAID 阵列,进入存储池管理页

面,点击“添加存储池”,将阵列添加到存储池,如果阵列掉了两块盘,状态显

示为“不可用”时,页面会被锁定,此时,需要维护系统的常用维护页面,解除

锁定,彻底移除数据,系统完全重设后,方可删除阵列,继续使用。

-------------------------------------------------------------------------------------------------------

注意:

阵列加入存储池,阵列不可用,物理卷信息的状态显示“不可用”。

------------------------------------------------------------------------------------------------------

6. 阵列重构

阵列重构的前提条件是阵列状态为“降级”,阵列重构包括有热备盘时的重

构,插入磁盘自动重构,强制重构,手动重构。

注意:RAID0 阵列掉一块盘,阵列状态为“不可用”,所以不需要做阵列重

构,因此添加热备盘时,
“属组选择”下拉框不显示 RAID0 阵列名称,也就是不

能给 RAID0 阵列添加局部热备盘。

阵列开始重构时,页面右上角会弹出报警,阵列异常—阵列重构的报警。阵

列状态为“重构”,阵列信息如图 2-44 所示:

3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44 阵列重构

(1) 有热备盘时的重构

单盘添加为全局热备盘,RAID5 阵列掉一块盘,状态为“降级”时,就会

将全局热备盘作为重构盘,开始重构,此时阵列的状态为“重构”;而对于 RAID6

阵列,当阵列掉了一块盘时,RAID6 阵列会继续初始化,全局热备盘变为局部

热备盘,如图 2-45 所示,报警消息提示阵列降级。

图 2-45 添加全局热备盘

-------------------------------------------------------------------------------------------------------

注意:

由于 RAID6 阵列可以冗余 2 块盘,所以掉一块盘,阵列会继续初始化,全局热

备盘会变为局部热备盘,当阵列初始化完成后才会使用热备盘开始重构。

-------------------------------------------------------------------------------------------------------

单盘添加为某一阵列的局部热备盘,该阵列掉一块盘,状态为“降级”时,

就会将局部热备盘作为重构盘,开始重构,此时阵列的状态为“重构”。

图 2-46 添加局部热备盘

31
系统使用手册

单盘添加为某一阵列的局部热备盘,将另一块单盘添加为全局热备盘,阵列

掉一块盘,状态为“降级”时,就会将局部热备盘作为重构盘,开始重构,此时

阵列的状态为“重构”。

(2) 插入磁盘自动重构(选配功能)

前提条件:设置管理页面,开启插入磁盘自动重构。

系统中不存在热备盘,阵列状态为“降级”时,新插入一块空闲磁盘,容量

等于或者大于掉的磁盘的容量,新插入的磁盘作为重构盘,阵列开始重构。

(3) 强制重构(选配功能)

前提条件:设置管理页面,开启强制重构。

强制重构的目的是:阵列在重构过程中,如果阵列中的盘发生 I/O 错误,

此时能够保证阵列继续重构,日志系统的操作日志中会提示“建议重构完成后,

克隆这块磁盘”,以便保证数据不会丢失。

-------------------------------------------------------------------------------------------------------

注意:

1. 如果重构过程中,重构盘掉了,阵列状态显示为“降级”。

2. 如果重构过程中,掉了一块非重构盘,阵列状态显示为“不可用”,原来作

为重构盘的磁盘状态显示为“正常”,属组显示为“空闲”。

3. 如若发生 I/O 错误的是重构盘,建议更换重构磁盘,继续重构。

-------------------------------------------------------------------------------------------------------

(4) 手动重构

前提条件:系统中存在空闲的磁盘

系统中不存在热备盘,阵列状态为“降级”时,点击阵列信息中的对应阵列

的“维护”按钮,如图 2-47 所示;弹出阵列维护窗口,点击“重构”按钮,如

图 2-48 所示;可用磁盘:选择一块磁盘,点击确定后,阵列开始重构。

图 2-47 点击维护

3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48 阵列维护-点击重构

图 2-49 选择可用磁盘

-------------------------------------------------------------------------------------------------------

注意:

1. RAID6 掉了一或两块盘,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启系统或者断电重

启,重启后阵列能接着重启前的进度继续重构。

2. RAID6 阵列可以冗余两块盘。

3. 存在热备盘情况下,RAID6 同时掉了两块盘,阵列会立即重构。

4. 存在全局热备盘,RAID6 掉了一块盘,阵列会继续初始化,初始化完成,阵

列开始重构。

5. 存在局部热备盘,RAID6 掉了一块盘,阵列立即重构。

6. 阵列加入存储池,阵列重构,物理卷信息的状态显示“重构”。

7. 阵列重构会给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前业务性能。

-------------------------------------------------------------------------------------------------------

33
系统使用手册

7. 阵列扩展

点击阵列信息中的对应阵列的“维护”按钮,进入阵列维护窗口,点击“扩

展”按钮,如图 2-50 所示,弹出 扩展的对话框,如图 2-51 所示。

图 2-50 阵列维护的扩展

图 2-51 阵列扩展界面

选择一个可用的磁盘,点击“确定”按钮,阵列开始扩展,并且可以看到扩

展的进度,如图 2-52 所示。

图 2-52 阵列扩展信息

34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扩展范围:RAID1, RAID3,RAID5,RAID6。

2. 扩展前提:可扩展阵列状态为正常。

3. 单次扩展支持磁盘数量:多个,但是阵列中磁盘总数量不大于 24,包括被

选择的扩展磁盘。

4. 用来做扩展的磁盘,其容量必须大于阵列中最小的磁盘容量。

5. 阵列扩展会给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前业务的性能。

-------------------------------------------------------------------------------------------------------

8. 阵列校验

阵列校验分为阵列检测和阵列修复两种。阵列策略中可以添加这两种策略,

阵列校验的工作是检查阵列中是否有数据不匹配。阵列修复的工作是检查阵列中

不匹配数据并修复。

-------------------------------------------------------------------------------------------------------

注意:

1. RAID0 阵列不需要进行阵列校验。因此添加阵列校验策略时,不能显示策略

对象。

2. 阵列状态只要是非“不可用”状态,都可以添加阵列校验策略。

3. 阵列状态为“正常”,才可以对阵列进行手动检测和修复。

4. 阵列校验会给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前业务的性

能。

-------------------------------------------------------------------------------------------------------

(1) 阵列检测

阵列检测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检测策略开始进行检测,一种是手动进行阵

列检测。

用户使用时可以自己设置阵列检测策略,只要阵列状态是非不可用,点击“维

护系统 》常用维护 》添加策略”,选择事件类型为阵列校验,输入校验方式,

选择策略对象,输入策略名称,策略周期,开始/结束时间,添加策略成功后,

35
系统使用手册

阵列可以按照策略执行。

其中策略周期包括年、月、周、仅一次(只执行一次策略)。添加阵列检测

策略如图 2-53 所示:

图 2-53 添加阵列检测策略

图 2-54 阵列检测策略

另外,手动进行阵列检测,当阵列状态是“正常”时,点击阵列管理页面的

“维护”按钮,如图 2-55 所示,弹出阵列维护窗口,点击“检测”,此时这个

阵列会立即开始检测。

图 2-55 阵列手动检测

36
系统使用手册

阵列检测时,阵列信息如下:

图 2-56 阵列检测信息

-------------------------------------------------------------------------------------------------------

注意:

阵列加入存储池,阵列检测,物理卷信息的状态显示“检测”。

-------------------------------------------------------------------------------------------------------

(2) 阵列修复

阵列修复的工作是检查阵列中不匹配数据并修复。

用户使用时,只要阵列是非“不可用”状态,点击维护系统—常用维护—添

加策略,选择事件类型为阵列校验,输入校验方式,选择策略对象,输入策略名

称,策略周期,开始/结束时间,添加策略成功后,阵列可以按照策略执行。

其中策略周期包括年、月、周、仅一次(只执行一次策略)。添加阵列修复

测试如图 2-57 所示。

图 2-57 添加阵列修复策略

37
系统使用手册

添加成功后,阵列修复策略如下:

图 2-58 阵列修复策略

图 2-59 阵列修复信息

另外,手动进行阵列修复,当阵列状态是“正常”时,点击阵列管理页面的

“维护”按钮,如图 2-60 所示,弹出阵列维护窗口,点击“修复”,此时这个阵

列会立即开始修复。

图 2-60 阵列手动修复

阵列修复时,阵列信息如下:

图 2-61 阵列修复信息

38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阵列加入存储池,阵列修复,物理卷信息的状态显示“修复”。

-------------------------------------------------------------------------------------------------------

9. MAID

点击阵列信息中的对应阵列的“维护”按钮,进入阵列维护窗口,就可以看

到 MAID 功能已经默认开启,如图 2-62 所示。

图 2-62 MAID 功能

MAID 开启时,如果该 RAID 一直没有 IO 访问且到达指定的休眠时间,该

RAID 中所有磁盘将进入休眠,以降低功耗。当该 RAID 组有 IO 时,RAID 组可以

唤醒激活,并且 RAID 组中磁盘能够交错唤醒,减少电流波动。

-------------------------------------------------------------------------------------------------------

注意:

1. MAID 开关的显示前提是磁盘休眠功能的开启。

2. 阵列没有 IO 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无内部 IO,即阵列不在初始化、重构、检

测或修复;另一个是无外部 IO,即无业务读写。

------------------------------------------------------------------------------------------------------

10. 阵列重命名

39
系统使用手册

点击阵列信息中的对应阵列的“维护”按钮,进入阵列维护窗口,点击“重

命名”按钮,输入新的阵列名字,点击“确定”按钮。

图 2-63 阵列重命名

阵列重命名后,阵列信息如下:

图 2-64 阵列重命名后阵列信息

-------------------------------------------------------------------------------------------------------

注意:

阵列重命名后,存储池中阵列的用户名称及阵列校验策略对象名称也都一并被

更改。

-------------------------------------------------------------------------------------------------------

11. 暂停/继续

点击阵列信息列表中的“维护”按钮,弹出阵列维护窗口,阵列初始化、重

构、检测和修复时,可以通过点击“暂停”按钮,暂停当前阵列初始化、重构、

检测和修复进度。通过点击“继续”按钮,接着暂停前的进度继续阵列初始化、

重构、检测和修复。

40
系统使用手册

阵列初始化暂停时,阵列的状态显示为“初始化 暂停中”,如图 2-65 所示。

图 2-65 阵列初始化暂停

阵列加入存储池,物理卷信息中状态显示为“初始化 暂停中”,如图 2-66

所示。

图 2-66 阵列初始化暂停,物理卷信息

2.3 存储池管理

存储池管理:主要包括添加存储池、删除存储池、定位存储池、移除物理卷、

定位物理卷、查看系统总容量,系统空闲容量,逻辑卷总容量,快照容量,NAS

卷容量,WORM 卷容量,CVR 卷容量,iSCSI 卷容量,SAN 卷快照容量,FC 卷容

量。

1. 添加存储池

系统中存在可用的磁盘,或 RAID 阵列,点击“添加存储池”按钮,选择可

用的磁盘或阵列,点击“确定”按钮,添加存储池成功。如图 2-67 所示。

图 2-67 物理卷信息

41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第一个加入存储池的物理卷划分 30GB 的 backup 空间。

2. 非第一个物理卷的后续加入的物理卷都划分预留备份空间,大小视物理卷大

小而定。当第一个物理卷丢失时,可以通过执行“系统修复错误”,让第一个预

留备份空间代替丢失的 backup 空间继续工作,此时预留备份空间转换为 backup

备份空间。

3. 当存储池中的单盘物理卷因误拔等原因丢失时,无论其上是否已经添加存储

池,只要不进行任何其他操作之前插回原位,即可完成其上逻辑卷的恢复。

-------------------------------------------------------------------------------------------------------

2. 删除存储池

点击“删除存储池”按钮,可以将所有的物理卷信息都删除。

3. 移除

第一个物理卷不能被移除掉,移除时,会提示“XX 正在被使用中,无法移

除”。

后续加入存储池的物理卷,并且后续加入的物理卷没有被使用时,通过点击

“移除”按钮,可以被成功移除。

4. 定位

前提条件:设置管理页面,磁盘定位闪烁时间已经设置。

“定位”按钮的功能是对某个物理卷或者多个物理卷的定位,定位时,可以

查看到对应的盘位灯在不停地闪烁。

5. 定位存储池

前提条件:设置管理页面,磁盘定位闪烁时间已经设置。

“定位存储池”按钮的功能是对所有的物理卷同时定位,对应的所有磁盘的

盘位灯同时不停地闪烁。

6. 使用容量监控

可以查看系统总容量,系统空闲容量,逻辑卷总容量等,如图 2-68 所示。

4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68 存储池容量监控

2.4 逻辑卷管理

2.4.1 逻辑卷管理

逻辑卷管理:主要包括添加逻辑卷、删除逻辑卷、逻辑卷进行重命名、扩展

和克隆。

1. 添加逻辑卷
点击“添加逻辑卷”按钮,输入卷名称,卷容量,选择块大小,默认 512B,

选择可用的物理卷,点击“确定”按钮,如图 2-69 所示。

图 2-69 添加逻辑卷

添加成功后,查看逻辑卷信息,如图 2-70 所示。

图 2-70 逻辑卷信息

43
系统使用手册

2. 删除逻辑卷
选中所要删除的逻辑卷,点击“删除”按钮,如图 2-71 所示。可以成功地

将逻辑卷信息删除。支持同时删除多个逻辑卷。

图 2-71 删除逻辑卷

3. 重命名

点击“ ”按钮,输入新名称,确定后,逻辑卷信息中显示的逻辑卷信息

为重命名后的名称,如图 2-72 所示。

只能对“空闲”状态的逻辑卷进行重命名。

图 2-72 空闲逻辑卷重命名

4. 扩展

点击“ ”按钮,输入新容量,如图 2-73 所示。

44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73 扩展逻辑卷

-------------------------------------------------------------------------------------------------------

注意:

1. 支持使用状态为空闲的逻辑卷的扩展。

2. 使用状态为 NAS 的逻辑卷支持在线扩展。NAS 扩展会断开正在进行的拷贝

业务。

3. 使用状态为 iSCSI,FC 的在线扩展对数据稳定性会有影响,如用户需要扩

展,则先把 iSCSI 服务关闭,对空的逻辑卷进行扩展之后,再对这个逻辑卷开

启 iSCSI 服务,以免造成数据丢失。

-------------------------------------------------------------------------------------------------------

5. 克隆

点击“ ”按钮,选择克隆至 LUN 的 ID 号,确定后,LUN 的使用状况

显示“克隆中”,如图 2-74 所示。

图 2-74 克隆逻辑卷

45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支持对同等容量、同样块大小的逻辑卷进行克隆。

2. 支持对使用状态为 iSCSI/FC 的逻辑卷进行克隆,克隆前需要将 iSCSI/FC 服

务先关闭,克隆成功之后再次开启相应的服务。

3. 克隆前,注意确认原始卷和目标卷(通过逻辑卷 ID 进行判断),若选择错误

则会造成数据丢失。

-------------------------------------------------------------------------------------------------------

2.4.2 快照管理(选配功能)

快照功能是指对某一逻辑卷(源卷)在某一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当存储设备发生文件损坏或需要查看之前时刻数据时,可以进行快速的数据恢

复。

快照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可以执行的操作是添加快照、删除快照,快照回滚

(即数据恢复)。

1. 添加快照

系统支持对 iSCSI 卷创建快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点击界面上的“添加快照”按钮,弹出如图 2-75 所示界面,填写以下选项:

快照名称:快照卷名称。

容量:快照卷的大小。

块大小:快照卷每次处理的数据量。

应用服务卷:创建快照的源卷。

可用物理卷:指定快照卷存放的物理卷。

4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2-75 添加快照界面

点击“确定”按钮后,创建的快照卷显示在快照卷列表中。

管理员能够对一 iSCSI 源卷创建多个快照卷,不同时刻创建的快照卷将这一

时刻 iSCSI 源卷中的数据进行了备份,管理员通过回滚操作,能够将这一时刻的

数据还原到 iSCSI 原卷中。

-------------------------------------------------------------------------------------------------------

注意:

快照最小容量为 32M,最大容量不能超过原卷的容量。

------------------------------------------------------------------------------------------------------

2. 快照删除

选中一个或多个快照信息,点击快照信息列表下方的“删除”按钮,如图

2-76 所示,即可删除快照卷。

图 2-76 快照信息列表

3. 快照回滚

47
系统使用手册

快照回滚操作是将 iSCSI 源卷中的数据恢复到此快照创建时刻的状态,点击

快照信息右侧的“回滚”按钮执行回滚操作,回滚成功与否,请以操作日志中的

记录为准。

-------------------------------------------------------------------------------------------------------

注意:

1. 进行回滚操作前,必须关闭源卷的 iSCSI 服务和源卷下所有快照卷的 iSCSI 服

务,否则无法回滚,页面会给出提示;

2. 某一快照回滚后,其后创建的快照卷都将被删除;

-------------------------------------------------------------------------------------------------------

2.5 设置管理

设置管理页面主要是对插入磁盘自动重构,强制重构、强制校验、RAID5/6

强制初始化功能开关的开启和关闭,阵列同步速度值设置,磁盘定位闪烁时间及

磁盘休眠开关的修改。如图 2-77 所示。

图 2-77 设置管理页面

1. 插入磁盘自动重构:默认关闭

插入磁盘自动重构开启时,阵列掉了一块盘,状态变为降级,插入一块正常

48
系统使用手册

的磁盘,阵列就可以开始自动重构。相反,插入磁盘自动重构为关闭,阵列状态

为降级时,插入一块磁盘,阵列不能开始自动重构。

2. 强制重构:默认关闭

强制重构开启时,重构阵列中,阵列中的盘如若发生 I/O 错误,可以继续重

构,并重构成功。相反,强制重构关闭时,不能继续重构。

3. 强制校验:默认关闭

强制校验开启时,在阵列校验(即检测或修复)过程中,即使阵列中磁盘发

生 I/O 错误,可以继续校验直至完成。相反,若该功能关闭,则发生错误的盘被

踢出,该阵列不能继续进行校验,阵列降级。

4. RAID5/6 强制初始化:默认关闭

强制初始化开启时,在 RAID5/6 初始化过程中,若阵列中磁盘发生 I/O 错误,

可以继续初始化直至完成。相反,若该功能关闭,RAID5 会将发生错误的盘踢

出,阵列降级;RAID6 会继续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降级。

5. 阵列同步速度值设置:默认中速

阵列同步速度值分四种高、中、低、无。

6. 阵列同步类型设置:单组串行

阵列同步类型设置两种:单组串行和多组并发。

7. 磁盘定位闪烁时间:默认 25 秒

磁盘定位闪烁时间设置范围 5-300(只能输入数字),磁盘定位时,闪烁间隔

为 1 秒。

8. 磁盘休眠:默认关闭

当系统没有 IO 流的时间到达指定的休眠时间时,磁盘将进入休眠状态,降

级功耗。

9. 磁盘休眠响应时间:默认 60 分钟

磁盘休眠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最少为 5 分钟。

49
系统使用手册

第3章 CVR 系统
本章节介绍 CVR 私有卷、存档卷、录像卷均建在本地盘上的配置说明。

提示:9、80、81、高端 81 及 70 系列 CVR 管理界面如图 3-1 所示,AP 系

列 CVR 管理界面如图 3-2 所示;由于硬件机型的多样化,具体以实物为准。

图 3-1 CVR 管理界面

图 3-2 CVR 管理界面

-------------------------------------------------------------------------------------------------------

注意:
“N+1 管理”和“CVR 集群”功能为二选一功能。(AP 系列机型为“N+1 管理”

功能,其他机型为“CVR 集群管理”功能)本章节截图以 CVR 集群为例。

-------------------------------------------------------------------------------------------------------

3.1 CVR 服务配置

按照前面章节讲述的进入存储管理系统后,点击“CVR 管理”,可进入到

CVR 管理界面,如图 3-3 所示,显示的是当前 CVR 信息。

图 3-3 CVR 管理界面

50
系统使用手册

CVR 管理中的基本功能:

1. 配置 CVR:配置私有卷、CVR 配置、创建录像卷、扩展录像卷。

2. 备份与还原:私有卷信息、执行还原任务、执行备份任务。

3. 一键配置 CVR 服务。

4. N+1 管理功能或 CVR 集群管理

5. 登录到 CVR 子系统:点击“登录 CVR 子系统”,可以登录到 CVR 管理系统

中,进行添加编码器、制定策略、查询录像等操作。

3.1.1 一键配置

一般存储产品默认一键配置为 RAID,但 48 盘位和 72 盘位的设备一键配置

为 VRAID。

以下一键配置介绍以 RAID 为例。

若系统中没有存储池、没有 RAID, “CVR 管理 》CVR”页面中的“一键

配置”按钮是激活状态,如图 3-4 所示,否则为灰掉的状态。

图 3-4 一键配置激活状态

图 3-5 一键配置过程中

点击“一键配置”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后,会弹出等待

对话框,如图 3-5 所示,配置 CVR 服务及录像卷、存档卷。

具体如下:

1. 将系统中的单盘加入存储池,或先创建 RAID 再将 RAID 加入存储池。

51
系统使用手册

2. 配置私有卷、预留卷、录像卷,当系统中的 LUN 卷的个数(除私有卷和

预留卷外)大于等于 3 时,创建一个存档卷,否则不创建存档卷。

配置完成后,存储池使用情况如图 3-6 所示,CVR 服务及 LUN 的情况如图

3-7 所示,配置完成后,系统容量全部被用完,不存在空闲的容量。

图 3-6 一键配置后存储池情况

图 3-7 一键配置后服务及 LUN 的情况

52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坏盘、隐患盘、警告盘不加入存储池。

2. 系统中存在非企业级盘,则使用单盘模式。

3. 若系统中存在未认证的盘,配置的时间会比较长。

4. 当主机头磁盘个数小于 6 时,不管扩展柜磁盘数是多少,都使用单盘模式;

当主机头磁盘个数大于等于 6 时使用 RAID 模式,此种情况下,扩展柜磁盘数小

于 6 则不加入配置,大于等于 6 时,同样使用 RAID 模式。

5. 系统中只有一个盘时,不创建预留卷;单盘模式时,主机头的最后一个盘上

不创建预留卷;RAID 模式时,每个 RAID 上创建两个预留卷。

6. 一键配置,创建私有卷和预留卷大小默认为 50G。

-------------------------------------------------------------------------------------------------------

注意:一键配置为 VRAID 时,操作及注意事项如下:

1. 在系统中创建 VRAID 再将 VRAID 加入存储池。

2. 配置私有卷、预留卷、录像卷。配置完成后,系统容量全部被用完,不存在

空闲的容量。

3.确认 CVR 存储没有存储池、没有阵列,才可以使用一键配置功能。

4.一键配置失败需注意以下两点:1).盘位是否低于 16 个盘(低于 16 盘位会一

键配置失败);2).是否有掉盘或坏盘现象(需将盘恢复正常再进行一键配置)。

3.1.2 手动配置 CVR 的预备工作

1. 存储池的添加

配置 CVR,则首先需添加存储池,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

 单盘模式:将单个磁盘顺序加入存储池。

 RAID 模式:将磁盘构建 RAID 加入存储池当中,加存储池操作参见“2.3

存储池管理”。

 VRAID 模式:VRAID 模式开启 CVR 服务时,至少需要创建两个 VRAID,

且私有卷必须在第二个加入存储池的磁盘上,录像卷建在 VRAID 上;

53
系统使用手册

VRAID 的创建方法见“2.2 阵列管理”。

2. LUN 的分配

在“存储管理 》逻辑卷管理”页面,需要配置好至少 5 个空 闲的 LUN,

其空间大小需保证 4 个大于等于 50G,作为配置私有卷及其对应的私有卷预留空

间使用,其他 LUN 作为录像卷使用。

-------------------------------------------------------------------------------------------------------

注意:

1. 录像卷容量是<=120T,则需要将私有卷 1 和私有卷 2 的大小分别设置

为>=50G。

2. 录像卷容量是>=120T 且<=180T,则需要将私有卷 1 和私有卷 2 的大小分别

设置为 >=60G。

3. 录像卷容量每增大 60T 的话,私有卷 1 和私有卷 2 的大小对应都增大 10G,

以此类推。

4. 录像卷不能在 VRAID 与普通 RAID 中混合创建。

-------------------------------------------------------------------------------------------------------

3.1.3 CVR 配置

1. 配置私有卷

进入“CVR 管理 》配置 CVR 》配置私有卷”页面,如果第一次配置 CVR 服

务,界面如图 3-8 所示。

54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8 配置私有卷

如图 3-8 所示,左边“可选的 LUN 列表”显示当前系统空闲的 LUN,从中

选择两个符合右边条件的 LUN,分别作为私有卷 1 和私有卷 2,页面默认“完成

后启动 CVR 服务”已勾选,点击“确定”按钮,此时私有卷配置完成。配置完

成后,如图 3-9 所示,CVR 服务状态为“运行中”。

图 3-9 CVR 管理配置私有卷成功后界面

私有卷预留空间指的是在配置私有卷时,预留两个 LUN 卷作为私有卷的备

用 LUN 卷。

-------------------------------------------------------------------------------------------------------

注意:
创建预留卷的 LUN 时,尽量创建在与私有卷不同的物理卷,物理卷概念参见“2.3

存储池管理”。

------------------------------------------------------------------------------------------------------

55
系统使用手册

(1) 配置私有卷时,选择私有卷时,若存在符合要求的 LUN,系统会自动将

其指定为预留卷。成功配置 CVR 服务后,会完成私有卷和预留卷的创建,如图

3-10 所示。

(2) CVR 服务已配置但出现异常后,作为 CVR 预留的两个 LUN 卷可用来替

换私有卷 1 或私有卷 2。

图 3-10 自动分派私有卷预留

图 3-11 私有卷预留

其中,私有卷 1 和私有卷 2 上存放的是 CVR 服务运行时所需的配置信息。

(建议:系统中若存在多组物理卷,则私有卷 1 不创建在第一个加入到存储

池中的磁盘上)。

CVR 服务状态说明:

 未配置或配置不完整:未配置 CVR 服务时显示。

 运行中:已经正确配置完成 CVR 服务,原来的“恢复 CVR 服务”按钮

变为“暂停 CVR 服务”。

56
系统使用手册

 已停止:点击“停止 CVR 服务”按钮后,CVR 状态为“已停止”,原来

的“暂停 CVR 服务”按钮变为“恢复 CVR 服务”按钮。CVR 服务停止后,系

统不能查看编码器信息,不能进行录像记录查看,这时操作 CVR 系统是没有意

义的,因为 CVR 服务已经停止。再次点击“恢复 CVR 服务”按钮后,CVR 服

务状态又变为“运行中”。

 运行中,自动恢复中:当 CVR 服务正常,且在进行自动恢复时,显示该

状态。

 已停止,自动恢复中,当 CVR 服务停止,且在进行自动恢复时,显示该

状态。

2. CVR 配置

进入“CVR 管理 》配置 CVR 》CVR 配置”界面,如图 3-12 所示。CVR

服务完全重设会删除所有的录像记录及编码器信息,重设后,CVR 服务状态为

“未配置或配置不完整”。

图 3-12 CVR 配置

-------------------------------------------------------------------------------------------------------

注意:
CVR 服务完全重设会删除所有的录像记录及编码器信息,因此请慎用该功能。

-------------------------------------------------------------------------------------------------------

3. 创建录像卷

进入“CVR 管理 》配置 CVR 》创建录像卷”如图 3-13 所示,选择可用

57
系统使用手册

LUN 作为 CVR 卷进行录像卷创建,其中录像卷名称可自定义,选择覆盖策略,

选择“录像卷用途”,用途分为视频存储和图片存储,用户可根据具体应用来选

择,如图 3-14 所示。如果录像卷是建在本地单盘和 RAID 上,


“逻辑卷来源”选

择“LOCAL”,如果录像卷建在 VRAID 上,
“逻辑卷来源”选择“VRAID”,选

择可用 LUN 后点击“确定”按钮。

图 3-13 创建录像卷

图 3-14 录像卷用途

58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视频存储录像卷和图片存储录像卷在修改录像卷的操作中,不可以进行录像

卷用途切换更改。

2. N+1 业务不支持图片存储功能。

3. 一键配置 CVR 默认的录像卷用途是视频存储,如果要使用图片存储功能,

就要在一键配置完成后删除默认配置的录像卷,重新添加录像卷,录像卷用

途选择为图片存储。

-------------------------------------------------------------------------------------------------------

录像卷创建成功后,显示如图 3-15 所示,图中红色标记的各个图标意义如

下:

“ ”当录像卷中含有录像数据,管理员希望清除其中的数据,可以点击此

图标清除数据。清空录像卷,将录像数据清除掉,录像卷仍在,仍关联着编码器。

“ ”管理员可点击此图标修改录像卷的名称与覆盖策略,修改后,关联到

该录像卷的编码器信息中录像卷的名称与覆盖策略会自动修改。

“ ”管理员可点击此图标进行删除录像卷,根据录像卷是否关联编码器

提示不同的信息。删除录像卷,将整个录像卷删除掉,关联该录像卷的编码器将

不再关联录像卷,若需录像,需要重新创建录像卷,关联编码器。

图 3-15 录像卷创建成功后

若删除录像卷中的某个 LUN,方法如下:

59
系统使用手册

点击录像卷名称,会弹出录像卷组成 LUN 的对话框,如图 3-16 所示,在此

对话框中,可进行移除录像卷中 LUN 及扩展录像卷的操作。(移除录像卷中的

LUN 后,该 LUN 上的录像也会被删除,LUN 的使用状况变为“空闲”)。

图 3-16 录像卷组成

------------------------------------------------------------------------------------------------------

注意:
1. 覆盖策略分为不覆盖和循环覆盖两种类型,选择“不覆盖”,此录像卷的空

间使用完后,该录像卷不可继续使用;选择“循环覆盖”,此录像卷空间会被循

环使用。

2. 录像卷循环覆盖后,剩余容量可能会保持在一个很小的值,对录像业务没有

影响。

3. 手动配置 CVR 服务时,私有卷 1,2 的容量需大于等于 50G,录像卷单 LUN

容量上限为 8T。建议当录像卷容量超过 8TB 的话,使用多 LUN 来创建录像卷。

4. 编码器录像过程中,请勿删除录像卷。

5. 删除录像卷是将整个录像卷都删除,会将录像卷上的所有录像数据删除。

-------------------------------------------------------------------------------------------------------

4. 扩展录像卷

进入“CVR 管理 》配置 CVR 》扩展录像卷”如图 3-17 所示,当录像卷空

间不够时,可使用空闲的 LUN 对已配置好的录像卷进行扩展。选择录像卷名,

选择可用 LUN 后,点击“确定”按钮。

6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17 扩展录像卷界面

配置成功后,在对应录像卷组成的列表里会列出该录像卷使用的所有 LUN,

此时可以使用扩展的录像卷空间继续录像,如图 3-18 所示。

图 3-18 录像卷扩展成功后

3.1.4 备份与还原

1. 私有卷信息

进入“CVR 管理 》备份与还原 》私有卷信息”可查看当前 CVR 私有卷的

配置信息,如图 3-19 所示。

61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19 私有卷的配置信息

2. 执行还原任务

当 CVR 系统异常时,可进入“CVR 管理 》备份与还原 》执行还原任务”,

进行相应的操作;建议直接联系支持中心请专业人员帮忙进行恢复,如果因自行

修复造成的数据丢失,厂商不负相关责任。

3. 执行备份任务

系统约一小时会自动备份所有录像记录。进入“CVR 管理 》备份与还原 》

执行备份任务”,点击“确定”按钮,会进行一次备份。

4. 执行录像数据恢复

误操作进行了 CVR 服务完全重设或删除了录像卷或清空了录像卷,可以进入

“CVR 管理 》备份与还原 》执行录像数据恢复”进行相应的操作恢复所想要恢

复的数据;建议直接联系支持中心请专业人员帮忙进行恢复,如果因自行修复造

成的数据丢失,厂商不负相关责任。

------------------------------------------------------------------------------------------------------

注意:
1. 误操作之后,需要按照之前完全一样的配置后,再执行录像数据恢复。

2. 执行录像数据恢复前,需要暂停 CVR 服务。

3. 执行录像数据恢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

62
系统使用手册

3.2 N+1 管理

N+1 功能是指针对 CVR 系统,通过指定一台备机,来监控一台或多台工作

机的 CVR 服务,这里的备机和工作机指的是配有 CVR 服务的存储,对应页面上

显示的“CVR 主控”和“CVR 从控”。当某一台或者多台工作机出现异常时,备

机会接管工作机的 CVR 录像业务,并且可以同时接管多台。当工作机状态恢复

正常后,备机停止接管工作机业务,备机上对应的编码器状态变为禁用,但是备

机上保留接管过程中的录像记录。如果工作机上启用数据回迁功能,工作机状态

恢复正常后,备机上的数据会回迁到工作机。

工作机异常:当工作机出现异常时,备份机会接管工作机的 CVR 业务,这

里的异常主要包括:网络异常、私有卷损坏、数据库错误或 CVR 服务异常。

数据回迁:当工作机状态恢复正常后,备机停止接管工作机的业务,并将工

作机状态异常时产生的对应录像记录回迁到工作机。

进入存储管理系统后,点击“CVR 管理 》N+1 管理”,进入 N+1 管理的具

体配置页面,如图 3-20 所示。N+1 管理应用时,备机和工作机都必须先开启 CVR

服务,然后依次配置 CVR 从控,CVR 主控。

图 3-20 N+1 管理

-------------------------------------------------------------------------------------------------------

注意:
1. 若备机和工作机上未配置 CVR 服务或 CVR 服务异常,则后续配置失败。

2. N+1 管理必须先为工作机设置备机,再为备机添加工作机。

3. 一台存储不能既作为备机,又作为工作机。

4. 备机和工作机上的系统时间要保持一致,可通过“时间同步”
(参见“6.3 时

63
系统使用手册

间管理”)来实现。

-------------------------------------------------------------------------------------------------------

3.2.1 CVR 从控

1. 为工作机添加备机

在需要配置 N+1 管理的工作机上,点击“添加备机”按钮,弹出输入对话

框,如图 3-21 所示,输入作为备机的存储的 IP,点击确定后,备机添加成功,

可在备机列表中查看该备机的 IP,且 CVR 从控栏添加提示信息“本机为工作机”,

如图 3-22 所示。

图 3-21 添加备机

图 3-22 备机列表

2. 设置数据回迁

在工作机上添加备机的 IP 信息成功后,若勾选“启用回迁”复选框,工作

机恢复正常后,录像数据数据会自动从备机回迁到工作机,如果不勾选“启用回

迁”,则录像数据不能回迁。

64
系统使用手册

勾选“启用回迁”复选框后,若勾选“删除备机中保留的该工作机录像”复

选框,则回迁完成后,会自动删除备机上保留的该工作机的录像记录,若未勾选,

则备机上会在数据回迁完成后,继续保留该工作机的录像记录。

3. 删除备机

在 CVR 从控列表中,选中备机的复选框,点击“删除”按钮,可将该工作

机的备机删除,之后备机上会将该工作机对应的编码器及策略均删除掉。

-------------------------------------------------------------------------------------------------------

注意:
1. 备机上添加编码器时,名称不能重复,因一台备机可能对于多台工作机,因

此不同工作机上添加编码器时应避免出现编码器名称相同的情况。

2. 一台工作机上只能添加一台备机。

-------------------------------------------------------------------------------------------------------

3.2.2 CVR 主控

在需要配置 N+1 管理的备机上,添加与其对应的工作机上的编码器,因为

一台备机可对应多台工作机,因此,备机上添加的编码器应包含其对应所有工作

机上的编码器,然后手动将其全部删除,使编码器的状态为“未加载”,之后制定

其对应的策略,添加完成后,如图 3-23 所示。

图 3-23 备机添加工作机对应编码器

65
系统使用手册

为备机添加工作机:在需要配置 N+1 管理的备机上,确认 CVR 服务正常后,

点击“添加工作机”按钮,弹出输入对话框,如图 3-24 所示,输入该备机对应

的工作机的 IP,点击确定后,工作机添加成功,可在工作机列表中查看对应的工

作机的 IP,且 CVR 主控栏添加提示信息“本机为备机”,如图 3-25 所示。

图 3-24 添加工作机

图 3-25 工作机列表

最大接管的台数:备机最多可接管的工作机数,默认最大接管台数为 10 台。

当输入 0 时,恢复为最大接管台数。

例如:设置最大接管台数 4 台,实际上添加 6 台工作机,当 6 台工作机都出

现异常,备机按照检测到发生异常的工作机的先后顺序接管前 4 台,这 4 台工作

机状态为“被接管”,其余 2 台工作机不能被接管,状态仍然为“发生错误”,

如图 3-26 所示。如果此时被接管的工作机有 2 台恢复正常,那么另 2 台工作机

状态会由“发生错误”变为“被接管”。

6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26 最大接管台数

-------------------------------------------------------------------------------------------------------

注意:
请根据实际备机设备性能来设定其能承受的最大接管台数。

-------------------------------------------------------------------------------------------------------

完成工作机上的 CVR 从控配置和备机上的 CVR 主控配置后,备机与工作机

的具体工作状态如下:

1. 当工作机正常时,备机处于“监控状态”,备机上页面显示工作机的状态,

如图 3-27 所示。

图 3-27 备机处于监控状态

2. 当工作机异常时,备机接管工作机的录像业务,此时备机状态为“工作状态”,

工作机处于“被接管”状态,如图 3-28 所示,当工作机恢复正常时,备机停止

接管且恢复为“监控状态。”

67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若备机 CVR 服务异常,如图 3-29 所示,则备机不能对工作机进行接管。

-------------------------------------------------------------------------------------------------------

图 3-28 备机处于工作状态

图 3-29 备机异常

3.3 进入 CVR 系统

输入 https://资源 IP:2004,进入登录界面,
“登录系统”下拉框中选择“CVR

子系统”,系统默认 CVR 用户的用户名为 nvr_admin,(首次登录需设置密码,

密码设置参见“1.2 系统登录”),点击 “进入存储管理系统” 按钮后进入到 CVR

系统,如图 3-30 所示,左侧导航栏中,点击“退出系统”按钮,系统会自动退

出。其中,CVR 系统包括信息总览、设备管理、预览与录像、策略与报警、下

载与回放、存档管理、用户管理和日志管理。

68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30 CVR 系统登录后首页

3.4 信息总览

进入 CVR 子系统后,进入信息总览页面,如图 3-31 所示,包括了编码器信

息、录像策略列表、录像卷信息。

图 3-31 信息总览页面

1. 编码器信息

用户可以进行编码器信息查看,对编码器名称、编码器类型、设备 IP 地址、

连接端口号、连接通道号、登录设备用户名、编码器属性、编码器关联的录像卷、

取流方式、设备状态进行查阅,页面上“全部显示”按钮,是显示全部编码器,

“过滤显示”是为了方便快捷的查询出要查询的编码器,具体介绍参见“3.6.1

编码器”。

69
系统使用手册

1. 当前编码器的设备状态有如下几种状态:

空闲:连接正常,没有进行录像。

无输入视频:编码器连接数超过限制范围的连接数时,或可能重启 CVR 服

务时出现。

录像中:编码器正在录像。

用户名或密码错:添加编码器设备时,输入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未加载:当 CVR 服务启动时,默认的加载编码器失败时出现。

未知状态:当 CVR 服务出现异常时出现。

无连接:当存储从前端编码器取流失败,无法取到视频流时或删除编码器后

出现出现。

录像中…存档中:编码器正在录像且同时将录像数据存档。

录像中…回传中:编码器正在录像,且正在从前端回传录像。

存档中:编码器不在录像,但正在将录像存档。

回传中:编码器不在录像,但正在从前端回传录像。

2. 编码器的取流方式有以下两种状态:

主码流:当前编码器的取流方式为主码流。

子码流:当前编码器的取流方式为子码流。

点击编码器名称,可以查询编码器的信息,如图 3-32 所示,点击录像卷名

称,可以查询到其关联的录像卷的信息,如图 3-33 所示。系统中蓝色字体加下

划线的地方都是超链接,点击超链接,会有相应信息显示。

7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32 编码器详细信息

图 3-33 录像卷详细信息

2. 录像策略列表

将当前系统中所有录像策略列举出来,方便用户快速进行查阅,对策略状态

进行查看。显示的内容与“策略与报警 》录像策略 》高级录像策略”列表中显

示的所有策略一样。

3. 录像卷信息

用户可以对系统中所有录像卷信息进行查看,其中包括录像卷名称、使用

CVR 卷数量、总容量、已使用容量、剩余容量、实际录像文件保留天数、文件

覆盖策略进行查看,迅速了解当前录像卷的使用情况。

71
系统使用手册

3.5 设备管理

3.5.1 编码器

编码器页面上主要包括:编码器、编码器组,如图 3-34 所示。

图 3-34 编码器页面

1. 添加编码器

该功能主要是添加编码器并关联录像卷,界面如图 3-35 所示。编码器名称

用户自己设置,其他输入框均需与实际的编码器的设置一致,否则不能正常取流

录像。可以一次设置单个编码器的多个通道,如“1,3-5,7”即可设置该编码器

的 1,3,4,5,7 通道。

添加的编码器支持网络编码器,如 DVR,DVS,IPC;支持本机编码卡(选

配),ONVIF、PSIA、NHK,通用 RTSP,也支持 GB28181 类型编码器(添加此

类型编码器,需先在“系统设定 》GB28181 配置”中进行相应配置,具体操作

参见 “3.12.3 GB28181 配置”)。

7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35 添加编码器

添加流媒体服务器时,流媒体服务器格式为:流媒体服务器 IP:端口号(端

口号是由服务器端设置的);内部流媒体服务器 IP 为存储 IP,端口号默认为 554。

-------------------------------------------------------------------------------------------------------

注意:
系统默认的编码器个数上限为 1024 个,但实际可支持的编码器个数与系统的性

能有关。

-------------------------------------------------------------------------------------------------------

编码器功能选项说明如下:

(1) 启用按需取流:

启用“按需取流”的编码器,启用“按需取流”的编码器,在没有预录要求、

录像要求或录像计划时,将不再从前端设备获取实时流,释放占用的带宽。存储

将根据实际需要,在需要取流的时候才去获取实时流,例如进行预览,或录像时

进行获取实时流。只有获取到实时流后才能进行录像或触发录像。启用后,属性

用“P”标识。

(2) 设备端在连接失效时自动录像:

启用“设备端在连接失效时自动录像”,在 CVR 与前端设备失去连接时,前

73
系统使用手册

端设备自动开始录像,在恢复连接后,前端的录像回传到 CVR 中。启用后,属

性中用“T”标识。

(3) 启用子码流预览和录像:

启用“子码流预览和录像”的编码器,在取流时将按照前端设备的视频设置

中的子码流进行取流,预览和录像的码流比较小,画面模糊。启用后,属性中用

“S”标识。如果有策略录像,以策略的取流方式为主。

(4) 开启布防:

启用“开启布防”的编码器,当 DVR 前端设备侦测到报警信号时,CVR 系

统能够接收到该报警信号。启用后,属性中用“A”标识。若未启用“开启布防”,

则前端设备侦测到报警信号时,CVR 系统不能接收到相应的报警信号。

(5) 开启录像数据本地备份:

启用“开启录像本地备份”的编码器,若设置了存档卷,在取流时将同时将

视频数据存于存档卷中;若未设置存档卷,则仅将视频数据存于录像卷。启用后,

属性中用“B“标识。

若启用“开启录像数据本地备份”,若已设置存档卷,在录像存档的过程中,

录像卷出现异常时,则会转为只存档,取流方式为主码流,录像卷恢复正常后,

恢复为录像存档,取流方式为主码流;

若未启用“开启录像数据本地备份”且未设置报警录像存档,录像卷正常时,

只录像不存档,录像卷出现异常时,则会转为存档,取流方式为子码流,待录像

卷恢复正常后,恢复录像,取流方式为主码流;若设置了报警录像存档,录像卷

正常时,录像且存档,当录像卷出现异常时,转为存档,取流方式不变。

图 3-36 编码器属性

74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当编码器为未经过验证的类型时,编码器属性中包含属性“U”,如图 3-36 所示;

使用未验证类型的编码器,会对录像业务存在一定影响,建议更换该编码器或

申请验证。

-------------------------------------------------------------------------------------------------------

2. 过滤显示

页面默认显示全部编码器信息,如果需要显示特定编码器的信息,可点击“编

码器”下方的“过滤显示”按钮,如图 3-37 所示。输入对应过滤条件,即可查

出所需的结果,并可依据相应字段进行排序。

若要全部显示编码器,则点击“全部显示”按钮即可。

图 3-37 编码器信息过滤对话框

3. 修改编码器

点击“ ”按钮,弹出修改编码器的对话框,可对编码器的信息进行修改,

如图 3-38 所示。

75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38 修改编码器

4. 删除编码器

如果要删除编码器,请先勾选编码器前面的复选框,然后点击“删除编码器”,

删除后,编码器被禁用,如图 3-39 所示。若要启用,需要重新添加此编码器。

删除编码器后,关联的策略被删除,录像记录不会被删除。

图 3-39 删除编码器

5. 指定录像卷

指定录像卷,主要进行编码器与录像卷的关联设置,或是修改编码器与录像

卷的关联信息,如图 3-40 红色标记所示;选中要关联录像卷的编码器,可以单

选也可以多选,选择需要关联的录像卷。配置完成,系统会提示“设备录像配置

76
系统使用手册

成功”。

图 3-40 修改关联录像卷

6. 编码器导入和导出

可支持编码器的批量导入和导出,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大量编码器管理。需要

批量修改编码器时,可以先导出编码器列表文件,用 Excel 编辑后,按网页当前

的默认选项进行导入即可,导出编码器对话框如图 3-41 所示。

图 3-41 导出编码器

注:导出文件中,ID、DEVICE 两列被忽略。在使用“前端 IP(HOST)+

通道(CHANNEL)”方式时,PATH 为流媒体服务器配置项,仅海康设备支持。

在使用“前端 IP(HOST)+数据源路径 URL(PATH)”作为判断依据时,PORT

项必须是“0”。

导入编码器如图 3-42 所示。

77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42 导入编码器

提供的导入选项有:“更新重复设备”、“更新同名编码器”、“自动关联录像

卷”、“自动重命名”。这些选项功能说明如下:

(1) 更新重复设备:

以“前端 IP(HOST)+ 通道(CHANNEL)”的方式唯一确定一个编码器。

(在网络端口号为“0”且数据源路径 URL(PATH)不为空时,以“前端 IP(HOST)

+数据源路径 URL(PATH)”作为判断依据。

若未选中此项,则拒绝添加和更新重复的设备。

选中此选项时,若存在重复通道/数据源路径 URL 相同的设备,则以导入的

数据替换掉原先的配置,达到更新目的,能够实现的更新包括:名称(NAME)、

类型(TYPE)、取流用户名(USER)、密码(PASSWORD)、关联录像卷(USELUN)、

注释(COMMENT)、端口(PORT)及外部取流配置(PATH)。

在更新名称(NAME)时,若遇到重名问题,根据下面“自动重命名”的选

择情况处理。

(2) 更新同名编码器:

编码器名称(NAME)唯一确定一个编码器。

若未选中此项时,在添加过程中,如果遇到重名问题,根据下面“自动重命

名”的选择情况处理。

选中此选项时,若存在相同名称的编码器,则已导入的数据替换原先的配置,

达到更新的目的。由于前面已经判断过重复设备的问题,所以此时不会再有设备

重复发生。此时将更新除名称外的所有条目。

78
系统使用手册

(3) 自动关联录像卷(若编码器没有关联录像卷):

导入的编码器列表文件中,若编码器未设定录像卷,则导入后系统自动为其

关联第一个创建的录像卷。

若未选中此项时,导入的编码器列表文件后,编码器对应的录像卷未发生改

变,例如:编码器未设定录像卷,则导入后,该编码器未关联录像卷。

选中此选项时,导入的编码器列表文件中,若编码器未设定录像卷,导入后,

该编码器默认关联系统中第一个录像卷。

(4) 自动重命名:

在添加/修改过程中,如果遇到重名问题,将作下列处理。

若未选中此项,则拒绝添加和修改操作。

选中此选项时,在原名称后追加“_1”并继续尝试添加/修改操作,仍旧重

复的,暂时的方案是,反复追加“_1”直到添加成功或者名称太长超出限制。

注意:导入的编码器文件中编码器的名称中不要包含逗号,否则该编码器信

息会导入失败。

7. 添加组

编码器组管理是为了统一方便管理众多编码器。编码器分组功能包含编码器

添加组、修改组、删除选中组、删除所有组功能。

如图 3-43 所示,添加组时,输入组名称,组注释信息,选择编码器,再点

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编码器组信息的添加。

图 3-43 添加编码器组

79
系统使用手册

其中,在添加编码器时,可以通过点击“选择添加”按钮,来对编码器进行

选择,此时打开的是编码器过滤对话框,如图 3-44 所示,在此页面上可以对编

码器进行选择。在图 3-43 中可以将选中的编码器删除,或是清空所有的编码器。

用户同时还可以在“选择添加编码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单个编码器。

图 3-44 编码器信息过滤对话框

添加编码器组成功后,组信息会显示在编码器分组信息列表中,如图 3-45

所示。在此,可点击修改按钮,对编码器组信息进行修改,可选中编码器组,然

后删除选中组,也可以删除所有组。

图 3-45 编码器组信息

8. 编码器组导入导出

可支持编码器组的批量导入和导出,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大量编码组管理。需

要批量修改编码组时,可以先导出编码器组列表文件,用 Excel 编辑后,按网页

当前的默认选项进行导入即可,导出编码器组对话框如图 3-46 所示。

8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46 编码器组导出对话框

导入编码器组如图 3-47 所示:

图 3-47 编码器组导入对话框

提供的导入选项有:
“更新同名编码器组”、
“自动重命名”。这些选项功能说

明如下:

(1) 更新同名编码器组:

在编码器导入时,若导入文件中与存储中存在同名编码器,将作如下处理:

若未选中此项时,在添加过程中,如果遇到重名问题,根据下面“自动重命

名”的选择情况处理。

选中此选项时,若存在相同名称的编码器组,则已导入的数据替换原先的配

置,达到更新的目的。由于前面已经判断过重复设备的问题,所以此时不会再有

设备重复发生。此时将更新除名称外的所有条目。

(2) 自动重命名:

在添加/修改过程中,如果遇到重名问题,将作下列处理。

若未选中此项,则拒绝添加和修改操作。

选中此项时,在原名称后追加“_1”并继续尝试添加/修改操作,仍旧重复

的,暂时的方案是,反复追加“_1”直到添加成功或者名称太长超出限制。

81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导入的编码器组文件中编码器的名称和 url 地址中不要包含逗号,否则该编码器

信息会导入失败。

-------------------------------------------------------------------------------------------------------

3.5.2 流媒体

流媒体页面主要包括“添加流媒体”,“删除流媒体”,如图 3-48 所示:

图 3-48 流媒体页面

1. 添加流媒体服务器

点击“添加流媒体”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流媒体服务器的 IP 地址

和流媒体服务器的端口,请注意输入正确的流媒体服务器端口号,否则将导致无

法取流,如图 3-49 所示,点击确定后,该流媒体服务器即可显示在流媒体服务

器列表中,如图 3-50 所示。

图 3-49 添加流媒体

8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50 流媒体列表

2. 删除流媒体服务器

勾选流媒体服务器列表左侧对应的复选框后,点击“删除流媒体”按钮,弹

出对话框,如图 3-51 所示,点击“确定”按钮后,该流媒体服务器即被删除,

同时使用该流媒体服务器的编码器也会由从该流媒体服务器取流变为从 DVR 前

端直接取流。

图 3-51 删除流媒体

另外,当为编码器添加流媒体列表之外的流媒体服务器之后,该流媒体服务

器会自动被添加到流媒体列表中。

3.5.3 辅助工具

1. 开启自动校时

存储与平台应用时,如果平台开启与前端的校时功能,则建议存储关闭该校

时功能。

自动校时功能是根据 CVR 系统的当前时间来修改前端编码器的时间,使编

码器时间和 CVR 系统时间保持一致,如图 3-52 所示。目前的各厂家编码器中,

只有海康的设备支持此功能,请在使用该功能前,首先对 CVR 系统时间进行确

认,系统时间在 CVR 系统的每个页面右上角都有显示。

8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52 校时

校时功能说明:

(1)自动校时功能系统默认是停止,在网页上点击“开启自动校时”按钮则启

动自动校时功能,此时该按钮自动变为“停止自动校时”。

(2)开启自动校时功能后,系统会对所有编码器执行一次校时操作,然后系统

每5秒会检测一次系统时间,满足以下条件则对所有编码器再次执行校时功能:

 修改系统时间为过去时间,且时间间隔大于 10s,如当前时间是 15:32:12,

被修改为 15:31:12。

 修改系统时间为将来时间若超过 10 分钟,如当前时间是 15:33:12,被修改

为 15:53:12。

 距离上次执行校时的间隔达到 1 小时,会自动再次校时,即不考虑 A,B 两

种情况,每隔一小时都会对所有编码器执行一次校时操作。

当执行校时时,日志会记录“校正编码器时间完成”。

 停止自动校时功能只需要点击网页上“停止自动校时”按钮。

2. 计算工具

点击“计算工具”按钮,打开计算录像卷持续时间对话框,对当前录像卷可

支持的天数进行计算,如图 3-53 所示。

84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53 计算录像卷可支持天数

3. 检测录像

点击“检测录像”按钮,打开检测录像是否丢帧的对话框,可对当前编码器

的丢帧情况进行检测。如图 3-54 所示。

图 3-54 检测录像

选中编码器,输入检测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需要确保该时间段内存在

录像记录,然后点击“开始检测”按钮。当检测完成后,点击“查看检测结

果”按钮,弹出话框中显示检测后的结果,如图 3-55 所示。点击“导出检测结

果”按钮,可以将上次的检测结果导出到本地。

85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55 录像丢帧检测结果

-------------------------------------------------------------------------------------------------------

注意:
1. 选中编码器后,填写检测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时,需保证该段时间段内存在

录像记录。

2. 录像丢帧检测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建议最多选中 10 路编码器且每路最多选择

10 分钟进行检测。

3. 未进行检测,直接点击“查看检测结果”,显示的为上一次执行检测后的结果。

-------------------------------------------------------------------------------------------------------

3.6 预览与录像

预览与录像页面上显示了所有编码器信息,可对编码器进行过滤显示。查看

编码器状态,通过查看编码器状态可以清楚了解当前设备的使用状态,编码器的

几种状态可参考手册“信息总览”中编码器信息的说明。还可以对编码器进行实

时预览、手动开启和关闭录像、全部开启录像、全部关闭录像操作。

3.6.1 实时预览

注意:在进行实时预览时,需要添加可信任站点。操作过程:在 IE 浏览器

上点击“工具 》Internet 选项 》安全 》可信站点”,点击“站点”按钮,将 IP

输入到区域中点击“添加按钮 》关闭”。然后,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将 ActiveX

控件和插件中的各项的状态都设置为启用状态。

86
系统使用手册

操作如图 3-56 和图 3-57 所示。

图 3-56 添加可信站点

图 3-57 启用 ActiveX 控件

图像实时预览界面,如图 3-58 所示。选择要预览的编码器,点击“预览”

按钮,可以预览当前通道所对应的图像,可以跨页选择多个编码器进行预览,一

次最多支持 16 路实时预览,PC 机具体能支持多少路实时预览(或回放录像记录)

与 PC 机硬件配置有关。

87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58 图像实时预览界面

3.6.2 手动录像

选择一个或多个状态为空闲的编码器,点击“开启录像”按钮,可以手动

开启录像;点击“关闭录像”按钮,可以关闭当前开启的录像。

点击“全部开启”按钮,能同时将所有空闲状态的编码器开启录像,查询到

的录像记录类型为“手动”。

点击“全部关闭”按钮,能同时将所有当前开启录像的编码器设备停止录像。

-------------------------------------------------------------------------------------------------------

注意:
若编码器当前为策略录像,且在策略调度期间,此时点击“关闭录像”按钮或

“全部关闭”按钮会成功关闭当前录像,但策略会将该编码器再次启动,策略

相关说明参见“3.8 策略与报警”章节。

-------------------------------------------------------------------------------------------------------

3.7 策略与报警

3.7.1 录像策略

录像策略的制定有两种模式,分别为简单录像计划和高级录像策略。

1. 简单录像计划

88
系统使用手册

制定简单录像计划的页面如图 3-59 所示。配置简单录像计划时,可以“使

用编码器类型”,也可以“使用分组”制定录像计划。选择编码器或编码器组的

方法参考“策略与报警 》录像策略”。

图 3-59 简单录像计划界面

(1) 手动输入编码器或编码器组的关键字,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设定简单

录像计划的编码器或编码器组,如图 3-60 所示,点击“确定”按钮后,该编码

器或编码器组即被勾选。

(2) 手动在左侧的编码器或编码器组列表中选中需要设定简单录像计划的编

码器或编码器组。

图 3-60 手动输入编码器或编码器组的关键字

选中编码器或编码器组后,在右侧的其他配置条件中,选择日期,选择录像

模式,若要进行“分段录像”,则要在时间段前进行勾选,并设置时间段,点击

“确定”按钮完成策略添加。调度选项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简单录像计划查看如图 3-61 所示,在高级录像策略列表中显示具体选择的

89
系统使用手册

编码器策略信息。

图 3-61 简单录像策略列表

-------------------------------------------------------------------------------------------------------

注意:
1. 如果编码器已经存在全天录像的策略,再制定时间段的策略时,会将全天录

像的策略删除,反之亦然。

2. 如果此编码器已经存在 8 个时间段的策略,再对这个编码器添加时间段的策

略时,会将原来的 8 个时间段全部删除,重新添加新的时间段。

-------------------------------------------------------------------------------------------------------

2. 高级录像策略

图 3-62 高级录像策略界面

在图 3-62 所示中首先选择使用一个或多个编码器或是编码器组,选择编码

90
系统使用手册

器或编码器组的方法同简单录像计划,然后选择开始录像时间、输入持续时间、

选择使用策略,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该策略便会配置成功。配置成功后,录

像策略显示在录像策略配置信息列表中,如图 3-63 所示,对应的编码器就会按

照策略开始录像,按时结束录像。

图 3-63 录像策略配置信息列表

3. 策略的导入导出

可支持高级策略的批量导入和导出,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大量策略的管理。需

要批量修改策略时,可以先导出策略列表文件,用 Excel 编辑后,按网页当前的

默认选项进行导入即可,导出策略对话框如图 3-64 所示。

图 3-64 策略导出对话框

导入策略对话框如图 3-65 所示。

图 3-65 策略导入对话框

91
系统使用手册

仅需输入策略文件所在的路径即可。

由于 EXCEL 打开 CSV 文件时,默认各列都是使用“常规”类型的,会将

“012345”改变为“12345”, 会将“12345678901234567890”改变为

“1.23457E+19” ,如果超过 12 位数字的,可在字符串前后加*号来避免该问题。

如果各个非数字列中含有这样的数字形式的字符串,请不要直接使用

EXCEL 打开,而应该使用 EXCEL 提供的数据导入功能,具体使用请查看导出

页面上的“查看例图”说明。

具体的策略规则说明如下,如图 3-62 所示:

(1) 立即录像:选择开始录像时间为立即录像,策略制定完成后,编码器

立即开启录像。

(2) 预设时间:选择开始录像时间为预设时间,则需要输入预定开启录像

的时间,策略完成之后,到达预定时间后,编码器开启录像。

(3) 持续时间:编码器开启录像后持续的录像时间。

(4) 调度选项: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 初始为停用状态:若勾选该项,状态为“已停用”,编码器不会

启动录像,调度选项中其他项均不生效

 不执行录像调度:若勾选该项,录像调度为“否”,编码器不会

启动录像,其他选项生效。

 从前端回传录像:若勾选该项,录像回传为“是”,当前端存在

CVR 中丢失的录像时,且制定回传计划,会将该录像回传到 CVR

中。

 不开启报警预录:若勾选该项,当发生报警时,编码器不会进行

预录。

 不开启报警布防:若勾选该项,录像调度期间不能开启编码器的

布防。

 使用子码流录像:若勾选该项,录像调度期间 CVR 从前端取流

使用子码流,否则使用主码流。

 带锁进行录像:若勾选该项,可设定录像记录的锁定时长,如图

92
系统使用手册

3-66 所示,在锁定时长之内(注意;锁定时长从录像记录的开

始时间算起),录像记录不会被循环覆盖,锁定时长到期后,录

像记录自动解锁,之后可被循环覆盖。

策略制定完成后,若需要更改当前的调度选项,可在策略列表中点

击调度选项对应的链接来更改调度选项,更改后,当策略下次启动

录像时生效。

(5) 使用策略:设定编码器按特定规律进行录像,具体如下:

 选择默认为“无策略”,即编码器开启录像后,在持续时间范围

内录像,直到策略过期。

 每星期:策略每星期调度一次,录像时长为持续时间。

 每天:策略每天调度一次,录像时长为持续时间。

 每小时:策略每小时调度一次,录像时长为持续时间。

 每分钟:策略每分钟调度一次,录像时长为持续时间。

 自定义:可设置录像调度的间隔时间,如图 3-68 所示,同时需

要设定策略的结束时间。

例如现在是 2013-01-01 10:15:05,选择策略为每天,选择持续时

间了 40 分钟,在编码器在 2013-01-01 10:15:05 开始录像,经过 40

分钟的录像后停止,以后的每天 10:15:05 都会开始录像,经过 40 分

钟录像后停止。

-------------------------------------------------------------------------------------------------------

注意:
1. 加锁时长应大于策略设定的录像时长,输入错误时,页面会给出相应提示。

2. 制定高级策略时,当“使用策略”选择每小时,每分钟,自定义时,不能勾

选带锁进行录像。

-------------------------------------------------------------------------------------------------------

9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66 带锁进行录像

图 3-67 加锁时长输入框

图 3-68 使用策略

94
系统使用手册

3.7.2 抽帧策略

抽帧策略的制定有两种模式,分别为制定简单抽帧策略和制定高级抽帧策

略。

图 3-69 抽帧策略模块的界面

1. 简单抽帧策略

制定简单抽帧策略的页面如图 3-70 所示。配置简单抽帧策略时,可以“使

用编码器类型”,也可以“使用分组”。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选中所需的编码器。

图 3-70 简单抽帧策略界面

选中编码器或编码器组后,在右侧的其他配置条件中,选择抽帧比例,调度

周期,策略持续时间,策略运行时间,录像段的时间,锁定的录像段是否抽帧,

是否进行异地备份,点击“确定”按钮完成策略添加;各个选项详细说明如下:

1. 抽帧比例:抽帧比例有“保留 1/2 帧”,


“保留 1/4 帧”,
“保留 1/8 帧”,
“只留

I 帧”四种,分别表示抽帧后录像的大小大概为源录像段的 1/2,1/4,1/8,“只

留 I 帧”表示抽帧后只剩下 I 帧;

2. 调度周期:是指每多少天进行一次策略调度;

95
系统使用手册

3. 策略持续时间:是指从制定策略开始,策略在多少天内生效;

4. 策略运行时间:指策略执行的时间段;

5. 录像段的时间: 设置需要抽帧的录像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图 3-71 所

示,注意:日期是以天为单位。

图 3-71 录像段的时间选择

6. 锁定的录像段是否抽帧:勾选“是”,则会将设置的时间段内的所有录像段进

行抽帧;勾选“否”,则不会对锁定的录像段进行抽帧;默认勾选“否”。

7. 是否进行异地备份:勾选“是”,设置异地备份的 IP,则会将抽帧后的录像进

行异地备份,指向抽帧策略列表中的抽帧策略,可以看到异地备份的 IP;勾选

“否”,则不会将抽帧后的录像进行异地备份;默认勾选“否”;

------------------------------------------------------------------------------------------------------

注意:
1. 一个编码器可以同时拥有多条简单抽帧策略,多条策略会按制定时间顺序一

条一条执行。

2. 进行抽帧存储的录像段被追加录像类型“抽帧”,抽帧后,只保留抽帧后的录

像段。

3. 抽帧后播放画质将会有跳秒现象。

------------------------------------------------------------------------------------------------------

96
系统使用手册

2. 高级抽帧策略

图 3-72 高级抽帧策略界面

在图 3-72 所示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编码器或是编码器组,再选择保留多少帧

以及对应的多少天前的录像,设置需要抽帧的录像段,策略调度周期,策略持续

时间,策略运行时间,锁定的录像段是否抽帧,是否进行异地备份,然后点击“确

定”按钮完成策略添加。抽帧策略的各个选项说明见简单抽帧策略。

在策略列表中显示已制定的抽帧策略,如图 3-73 所示。

图 3-73 抽帧策略配置信息列表

97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一个编码器只能有一条非过期的高级抽帧策略;

2. 进行抽帧存储的录像段被追加录像类型“抽帧”,抽帧后,只保留抽帧后的录

像段。

3. 抽帧后播放画质将会有跳秒现象。

4. 在制定高级策略的时候,如果选择了多个抽帧比例,并指定了异地备份,则

会以第一个抽帧比例作为异地备份的对象;

5. 在制定高级策略时,选择的检测周期为 1 天前,例如当前时间是 8 月 6 日,1

天前的是对 8 月 4 号的录像进行抽帧;

-------------------------------------------------------------------------------------------------------

3. 修改抽帧策略

网页上点击“强制抽帧”栏中的项,可以在“是”和“否”之间转换;

网页上点击抽帧策略的“状态”栏中的选项,状态可以在“活动”、“禁

用”之间转换,可参考图 3-73。

4. 删除抽帧策略

在报警配置列表中选择配置信息,点击“删除选中策略”按钮,可以将

已选择的抽帧策略删除,点击“全部删除”按钮,将删除所有的抽帧策略信

息,可参考图 3-73。

3.7.3 回传策略

1. 回传进程配置

98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74 基础配置
点击“基础配置”弹出的界面如图 3-74 所示;各项说明如下:

检测窗口开始时间:回传检测开始时间。

检测窗口结束时间:回传检测结束时间。

回传路数上限:最多多少路并行回传。

单台 DVR 回传上限:单台 DVR 最多多少路并行回传。

2. 回传任务

图 3-75 添加回传任务

添加回传任务的界面如图 3-75 所示,左边树中选择编码器,右边制定需要

回传的 CVR 中丢失的录像时间段,点击“确定”,即制定成功;若前端存在 CVR

中这个时间段的录像记录,则会立即开始从前端回传录像数据。

回传任务制定完成后,在回传任务中查看列表,如图 3-76 所示,在开始回

传之前任务开始时间和任务完成时间显示为“---”,状态为“未执行”;待开始回

99
系统使用手册

传或回传完成后,任务开始时间、任务完成时间、状态会发生变化。

图 3-76 回传任务列表
 删除选中任务

选中需要删除的回传任务,点击“删除选中任务”,将选中回传任务删

除。

 删除全部任务

点击“删除全部任务”,将所有的回传任务删除。

回传任务删除后,回传立即停止。

3. 回传计划

在制定录像策略时,需勾选“从前端回传录像”
(制定录像策略如图 3-59 和

图 3-62 所示),且添加了回传计划,才会从前端回传录像数据。

添加回传计划的界面如图 3-77 所示,在左边编码器树中选择编码器,右边

选择需要开启回传的时间段;比如“日期选择”为“星期一”,“回传模式选择”

为时间段“18:00:00-20:00:00”,那么只会在星期一的 18:00:00-20:00:00 这个

时间段进行回传 CVR 中丢失且前端存在的录像,其他时间段都不会回传。

图 3-77 添加回传计划
回传计划添加成功后,在回传计划列表中查看,如图 3-78 所示;

10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78 回传计划列表
 删除选中计划选中需要删除的回传计划,点击“删除选中计划”,将选中

回传计划删除。

 删除全部计划

点击“删除全部计划”,将所有的回传计划删除。

回传计划删除后,回传立即停止。

说明:在回传过程中,如果需要停止回传,可以在“预览与录像”界面点击

“暂停全部回传”即可停止所有的回传;再点击“恢复全部回传”即可重新开

始所有的回传。

3.7.4 报警设定

在报警录像设定界面,如图 3-79 所示,可以设定报警类型。当接收到相应

的报警时,自动开启录像。

1. 添加报警配置

点击“添加”按钮,弹出的对话框如图 3-80 所示,在左边树中选择一个或

多个编码器(也可以使用分组),选择方法同策略设定时相同。在希望的报警类

型的栏中输入当检测到报警时的报警录像的延续时间(延续时间的范围为

5s-9999s),如图 3-81 所示,其为信号量、移动侦测和遮挡的报警设定。当进行

报警录像的时候,若希望进行存档,请勾选上“存档”复选框,存档后可在存档

管理中查询出报警录像的存档的记录。

2. 修改报警配置

在报警配置列表中选择配置信息,点击“设置报警配置”按钮,可以对已添

加的报警配置进行修改。

3. 删除报警配置

在报警配置列表中选择配置信息,点击“删除报警配置”按钮,可以将已添

加的报警配置删除,点击“全部删除”按钮,将删除所有的报警配置信息。

101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79 报警设定界面

图 3-80 设置报警配置

图 3-81 具体报警设定

4. DVR 端配置移动侦测

使用移动报警设定之前,必须先保证 DVR 上设置了移动侦测,DVR 上配置

移动侦测过程如下:

(1) 在 IE 地址栏输入 DVR 设备的 IP,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2) 点击页面上的“配置”按钮。

(3) 在弹出的界面上点击“通道参数”,在通道参数页面上,选择某个通道,

102
系统使用手册

勾选“移动侦测”,点击“设置区域”按钮,进行移动侦测范围的区域设置,并

设置灵敏度。

(4) 点击“布防时间”,设置检测移动侦测的时间段。

(5) 点击“联动方式”,勾选“上传中心”,这样 DVR 设备上就配置好了。

上述操作步骤如图 3-82~图 3-84 所示。

图 3-82 设置移动侦测区域

10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83 设置移动侦测布防时间

图 3-84 设置移动侦测联动方式

3.8 下载与回放

3.8.1 查询录像

开启录像后,需要查看录像记录时,可进入下载与回放界面,点击“查询录

104
系统使用手册

像”按钮,弹出查询录像的对话框,如图 3-85 所示,可以按照编码器名称、开

始结束时间、录像类型和查询类型来查询录像,查到符合条件的录像记录。其中

选择编码器的名称有以下两种方式:

1. 手动输入编码器或编码器组的关键字,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查询录像记录

的编码器或编码器组,如图 3-60 所示,点击“确定”按钮后,该编码器或编码

器组即被勾选。

2. 手动在左侧的编码器或编码器组列表中选中需要查找录像记录的编码器或

编码器组。

查询类型如果选择启用模糊查询,查询出的录像记录结果是包含开始或结束时间

的录像记录。如果不选择启用模糊查询,查询出的录像记录会是在所选择时间段

内的录像记录。查询出的录像记录,如图 3-86 所示。若编码器已分组,也可“使

用分组”来查询录像记录,查询出的仅是组内编码器的录像记录。

图 3-85 查询录像记录

图 3-86 查询结果

105
系统使用手册

3.8.2 异地备份

异地备份功能指的是将本机已有的录像记录,备份到其他存储中的存档卷

中。在图 3-86 中,可选择多个录像记录,点击“异地备份”按钮或使用“异地

备份”图标,弹出对话框,如图 3-87 所示,输入目标存储的 IP。若目标存储中

包含该备份录像记录对应的编码器则可以不勾选“添加编码器”复选框,否则需

要勾选该复选框。

图 3-87 异地备份

异地备份过程中,若想中断异地备份,可以在点击“存档管理 》存档卷管

理 》异地备份管理”中的“中断异地备份”按钮,点击该按钮后,异地备份被

强制终止。异地备份到存档卷中的数据的级别均为:98,注释均为:录像数据异

地备份,数据来自 XX.XX.XX.XX(向该机备份录像记录的存储的 IP)。

3.8.3 锁定设置

如图 3-86 中,可选择多个录像记录,点击“锁定设置”按钮,弹出锁定设

置对话框,如图 3-88 所示默认勾选持续加锁,从该对话框中可对录像记录进行

加锁与解锁操作。

录像记录加锁后,其在加锁时长内,不会被循环覆盖掉,若录像记录已加锁,

可以在查询录像页面查询到录像记录的锁定状态和锁定时长,对加锁录像进行解

锁操作后,该录像记录可被循环覆盖。

10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88 锁定设置对话框

1. 选中“解锁”后,若录像记录已被加锁,则可将其解锁,解锁后,录像记录

类型和锁定时长恢复为未加锁之前的状态。

2. 选中“持续加锁”后,该录像记录被永久加锁,点击确定后,加锁成功,页

面如图 3-89 所示。

3. 选中“锁定时长”后,出现具体的加锁时长输入框,默认锁定时长为 1 日 0

时 0 分,如图 3-90 所示,根据输入的时长即为录像记录的加锁时长(注意:锁

定时长从录像记录的开始时间算起),加锁时长到期后,录像记录自动解锁,在

加锁期间,录像记录不会被循环覆盖。

4. 加锁成功和解锁成功后,需要重新查询录像段,并在页面“是否显示锁定时

长”中选择是,才可以显示出锁定时长

图 3-89 录像记录持续加锁

107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90 锁定时长

-------------------------------------------------------------------------------------------------------

注意:
最多可同时选中 100 条录像记录,对其进行加锁或解锁。

-------------------------------------------------------------------------------------------------------

3.8.4 录像回放

如图 3-86 中,可选择多个录像记录(最多不超过 16 个),点击“录像回放”,

转到录像回放的界面,默认是使用列表回放,(注意:如果是通用的 RTSP 类型

的编码器,不支持列表回放,即选中多段录像记录进行回放,回放完一段记录后

不会自动跳到下一段进行回放。)多个录像会连续的进行循环播放;点击回放界

面上方的“全部播放”,会全部播放选中的录像。点击回放画面下方的“存档/

下载”按钮,可进入到存档、下载的页面。

3.8.5 录像下载

1. 快速下载

在如图 3-86 中,点击快速下载按钮“ ”进行录像快速下载,录像下载完

毕后,便可以使用专用的播放器进行录像的播放。

2. 分块下载

在如图 3-86 中,点击存档/分块下载按钮“ ”,出现如图 3-91 所示界面。

在此界面上可点击“完整下载”下载该段录像。

108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91 存档/分块下载

在如图 3-91 中,我们也可以在下载分割块数中输入数字,如 3,点击分割文

件,当前录像记录就会分割为 3 段录像记录,如图 3-92 所示。

-------------------------------------------------------------------------------------------------------

注意:
分段下载需保证分段后每段录像持续时间>=10 秒,并最大可以分 20 段。分割后

的分段录像记录,可以进行回放、下载。

-------------------------------------------------------------------------------------------------------

图 3-92 录像下载分割

3. 批量下载录像

在如图 3-86 中,选择多个录像,点击“下载录像”按钮,弹出录像文件批

量下载器,如图 3-93 所示。

109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93 录像文件批量下载界面

在批量下载对话框页面,选择要下载录像到哪个目录,选择下载方式,点击

“开始下载”按钮,即可进行录像文件批量下载。下载方式为“多任务下载”时,

最多可以同时 5 个录像进行下载,下载完毕后,便可以到录像文件保存路径下,

使用专用的播放器进行录像的播放。

-------------------------------------------------------------------------------------------------------

注意:
录像文件批量下载对话框中的“文件大小”栏显示的数据可能有偏差,请以实

际下载大小为准。

-------------------------------------------------------------------------------------------------------

4. 合并下载录像

当仅仅选择某个编码器进行查询,查询出的结果页面上会出现“合并下载”

按钮,如图 3-94 所示。合并下载只针对某一个编码器某一时间段查询出的所有

录像记录,将其合并为一个录像文件下载下来。不需勾选查询出的某个录像记录,

直接点击“合并下载”按钮,对录像进行完整下载,或是分割文件下载,或是将

录像存档。下载后的录像使用播放器播放,可以看到多段录像是连续播放的。

图 3-94 查询单个编码器录像记录结果

110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因为 CVR 系统取录像记录时,连续的录像时间中间可能存在连续不上的情况,

如手动开启录像,录像了一天,每 2 小时分割一次录像,录像记录时间可能为:

08:00:00-10:00:00,10:00:02-12:00:02,这两段录像之间相差两秒,此时可以进

行合并下载进行播放,你可以看到录像记录是连续的,中间的两秒并没有缺失。

-------------------------------------------------------------------------------------------------------

3.8.6 录像存档

存档主要是针对重要的录像进行保存,保存在存档录像卷中。具体说明请查

看下节“存档卷管理”中的说明。

可以只对查询出来的一个录像记录进行存档,也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录像文件

的批量存档。

1. 单个录像存档

若之前未指定存档卷,对某个录像记录点击“分块/下载”按钮后,在出现

的页面中点击“将录像存档”按钮,出现如图 3-95 所示界面,提示用户,未指

定存档录像卷或当前存档录像卷不可用,点击“确定”按钮,页面跳转到存档管

理模块的存档卷管理页面上,指定存档录像卷后,再重新查询录像,对录像进行

存档,如图 3-96 所示。

图 3-95 未指定存档录像卷时录像存档

111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96 指定存档录像卷后录像存档

在图 3-96 中,添加上存档级别、存档注释,选择需要存档的录像的开始时

间和持续时间,点击“确定”按钮,对录像进行存档,在日志中可以查看存档是

否成功,若存档成功,可以在“存档管理 》查询存档”中查到进行存档的录像。

注:录像存档时可以设定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如果设定的开始时间早于需

要存档的录像的开始时间或晚于需要存档的录像的结束时间,并且在设定的开始

时间处没有录像记录,则日志中记录“录像(编码器x,开始于x年x月x日 x, 结束

于x年x月x日 x)存档失败, 未检索到要存档的录像记录, 耗时x ms”;如果在设

定的开始时间处有录像记录,则会将实际设定的开始时间的录像存档。异地备份

到存档卷中的数据的级别为:98,注释为:录像数据异地备份,数据来自

XX.XX.XX.XX(向该机备份录像记录的存储的IP);实时备份到存档卷中的数据的

录像类型均为:录像数据本地备份,级别为:1,注释为:录像数据的本地备份。

2. 批量存档

查询出录像记录后,选择需要存档的录像记录,点击“批量存档”按钮即可。

出现如图 3-97 所示界面,在此页面上输入存档级别、存档注释,点击“确定”

按钮,对录像进行批量存档,存档完成日志中会有相应记录。

11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97 批量存档

3.8.7 录像抽帧

对录像段进行抽帧存储可以减小录像段对磁盘的占有率,也减少了录像段

因容量大而难以下载的风险。

在查询录像中勾选录像记录,点击“录像抽帧”按钮,如图 3-98 所示界面;

图 3-98 抽帧存储

选择保留的抽帧比列(保留 1/2 帧,保留 1/4 帧,保留 1/8 帧,只留 I 帧),

默认是保留 1/2 帧,点击“确定”按钮,即开始抽帧。

稍后再次查询该录像记录,“录像类型”中加入抽帧说明,如图 3-99 所示。

图 3-99 抽帧结果

113
系统使用手册

3.9 存档管理

3.9.1 存档卷管理

1. 存档卷管理

存档管理主要是将重要的录像文件进行保存,其中报警录像经过设置后可自

动保存到存档录像卷中。其中,设置为存档卷的录像卷不可以再关联编码器。

进入存档卷管理页面,选择一个录像卷作为存档录像卷,点击“修改存档卷”

按钮,完成配置,如图 3-100 所示。

图 3-100 配置存档卷

配置好存档卷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存档了,存档说明见上节“录像存档”中

的说明。

2. 异地备份管理

异地备份管理主要是将进行中的异地备份强制中断,点击该按钮后,弹出对

话框,如图 3-101 所示,点击“确定”按钮后,即中断当前的异地备份。

图 3-101 中断异地备份对话框

114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已经配置为录像卷不可以再设置为存档录像卷,即:当录像卷已经关联编码

器后,在存档卷管理-当前存档使用录像卷的下拉框中不再显示已关联编码器的

录像卷。

2. 录像卷被设置为存档卷后,将不能再关联编码器进行录像,即:在编码器管

理-指定录像卷的下拉框中也不显示已配置为存档卷的录像卷。

-------------------------------------------------------------------------------------------------------

3.9.2 查询存档

查询存档主要是对存档录像进行查询,点击“查询存档”按钮,弹出查询存

档的对话框,选中对应编码器或编码器组后,输入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具体查

询条件如图 3-102 所示。

图 3-102 查询存档录像界面

图 3-103 查询出全部存档录像记录

115
系统使用手册

在如图 3-103 所示中,用户对查询出的存档录像记录可以进行存档下载、回

放和删除等操作。点击“ ”按钮,进入到修改存档级别与注释界面,同时也

可以对存档录像进行完整下载及分割。

3.10 用户管理

3.10.1 个人设置

个人设置界面,如图 3-104 所示,可以更改界面语言及表格每页显示的行数。

图 3-104 个人设置

3.11 系统设定

3.11.1 系统报警

在“系统设定 》系统报警”中,可进行 CVR 报警参数的设置,CVR 报警

主要是对 CVR 系统出现的异常进行报警及处理。各种报警默认的级别、状态报

警及报警方式,如下所示;可对报警级别、是否有状态报警及报警方式进行更改。

CVR 系统出现异常可以有 Email、SNMP 方式的报警,这两种报警的设定方

法参见“6.2 报警管理”。

11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105 系统报警

3.11.2 版本信息

存储系统支持在网页上查看各版本详细信息,具体操作是在“系统设定 》

版本信息”中,包含 CVR 版本信息,库版本信息和其他版本信息,如图 3-106

所示。
(图中版本号信息仅供参考,版本发布时具体版本号信息请与技术支持联

系)

117
系统使用手册

图 3-106 版本信息

3.11.3 GB28181 配置

在将 GB28181 协议前端设备接入存储需要进行相关配置,保证设备在存储

中进行注册时匹配相关信息,配置信息如图 3-107 所示。

图 3-107 GB28181

存储名称:不超过 20 个字符的任意名称。

存储 ID: 存储设备的 20 位序列号。

存储 IP: 存储设备的 IP 地址。

平台 ID: 支持平台的 20 位序列号。

平台 IP: 平台服务器的 IP 地址。

118
系统使用手册

平台端口:5060 (固定)。

3.11.4 平台服务器状态(仅针对 AP 系列使用)

存储系统支持在网页上查看内嵌平台的各个服务状态,具体操作是在“系

统设定 》平台服务器状态”中,包含 CMS,流媒体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和

其他服务状态信息。

3.12 日志管理

通过日志管理界面,可以查看在 CVR 系统中所做的操作,日志会分页显示,

如图 3-108 所示。

1. 点击“搜索日志”按钮,可以对日志可以按照完整日志、信息、警告、错误、

严重类型进行查询,也可以按照开始和结束时间,包含字符进行搜索。

图 3-108 日志管理

2. 点击“查看打印版日志”按钮,会显示出打印版日志。

3. 点击“导出所有日志”按钮,若当前显示的为 CVR 子系统的所有日志,则

将所有日志导出;若当前日志为搜索出的日志,则点击该按钮会将搜索出的符合

条件的日志全部导出。日志以 CSV 格式文件保存。

4. 点击“清空所有系统日志”按钮,会将 CVR 子系统的所有当前日志清空。

119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当前日志大小超过 4M,且有新的日志产生时,之前的历史日志会自动进行备份,

页面上日志自动删除,网页会出现“下载历史日志”按钮,点击该按钮后,可

以下载已经备份的日志。

-------------------------------------------------------------------------------------------------------

120
系统使用手册

第4章 CVR 外接 IPSAN 设备


本章节主要介绍私有卷、存档卷建在本地盘上,录像卷建在外接 iSCSI 盘上

的配置说明。

4.1 网络设置
网络配置方法见“6.1.1 配置基本网口信息”;

4.2 添加 iSCSI 盘
添加 iSCSI 盘的方法见“2.1 磁盘管理”中的第 6 点。

4.3 CVR 服务配置

4.3.1 一键配置
若系统中没有存储池、没有 RAID, “CVR 管理 》CVR”页面中的“一键

配置”按钮是激活状态,如图 4-1 所示,否则为灰掉的状态。

图 4-1 一键配置激活状态

图 4-2 一键配置过程中

点击“一键配置”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后,会弹出等待

对话框,如图 4-2 所示,配置 CVR 服务及存档卷。

以两块为例,执行的具体结果如下:

1. 将系统中的两块本地盘按照单盘模式加入存储池。

2. 配置私有卷、预留卷、存档卷。

121
系统使用手册

配置完成后,存储池使用情况如图 4-3 所示,CVR 服务及 LUN 的情况如图

4-4 所示,配置完成后,系统容量全部被用完,不存在空闲的容量。

图 4-3 一键配置后存储池情况

图 4-4 一键配置后服务及 LUN 的情况

-------------------------------------------------------------------------------------------------------

注意:
1. 若系统中存在未认证的盘,配置的时间会比较长。

2. 外接 iSCSI 盘不会被加入存储池,需要手动添加到存储池,并手动创建 LUN

卷,创建录像卷。

------------------------------------------------------------------------------------------------------

4.3.2 手动配置 CVR

配置 CVR 服务共需要两个私有卷、两个预留卷;其中,私有卷建在非第一

个加入存储池的盘上。以两块盘为例进行说明。

1. 存储池的添加

122
系统使用手册

配置 CVR,则首先需添加存储池,将本地的两块磁盘按照单盘模式加入存

储池中,加存储池操作参见“2.3 存储池管理”。

2. LUN 的分配

在“存储管理 》逻辑卷管理”页面,需要配置好至少 4 个空闲的 LUN,其

空间大小需保证大于等于 50G,作为配置私有卷及其对应的私有卷预留空间使

用;再创建 LUN 卷作为存档卷使用。

其中私有卷 1 和私有卷 2 建在第二个加入存储池的单盘上,预留卷建在第一

个加入存储池的盘上。在本地盘上使用剩余的容量分别创建一个 LUN 卷。

3. 配置 CVR 服务

手动配置 CVR 服务的方法参见“3.1.2 手动配置 CVR 的预备工作”和“3.1.3

CVR 配置” 。

4. 创建存档卷

进入“CVR 管理 》配置 CVR 》创建录像卷”页面,创建录像卷;将第一

个盘和第二个加入存储池中的两个 LUN 卷组成一个录像卷,界面如下图,


“逻辑

卷来源”选择“LOCAL”,在“存档管理》存档卷管理”设置将录像卷设置为存

档卷。

图 4-5 创建存档卷

123
系统使用手册

4.3.3 创建录像卷

1. 将外接的 iSCSI 盘加入到存储池,加存储池操作参见“2.3 存储池管理”。

2. 在每个外接 iSCSI 盘上创建一个 LUN 卷,进入到创建录像卷页面,将 LUN

卷创建为录像卷;如图 4-6 所示,“逻辑卷来源”选择“IPSAN”。

图 4-6 创建录像卷

4.4 配置录像业务

4.4.1 添加编码器

按照“3.3 进入 CVR 系统”的方法进入到 CVR 子系统中;在“编码器管理 》

编码器”界面,点击“添加编码器”按钮,弹出界面如下图所示,编码器名称用

户自己设置,其他输入框均需与实际的编码器的设置一致。

编码器功能选项说明:参见“3.6.1 编码器”中“编码器功能选项说明”部

分。

4.4.2 录像计划及录像查找

配置录像计划及查找录像记录、查找存档记录的方法,请参见“3.8 策略与

报警”、“3.9 下载与回放”、“3.10 存档管理”


124
系统使用手册

第5章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进行的操作为:

1. 网络管理

2. 报警管理

3. 时间管理

4. 电源管理

5. 管理工具

5.1 网络管理

5.1.1 配置基本网口信息

勾选需要修改的数据网口,点击“基本网口信息列表”下方的“修改”按钮,

在弹出的“修改网口信息”界面上进行修改。如图 5-1 所示:

1. 数据网口 IP 地址。

2. 网络掩码。

3. 网关地址。修改网关后,网络管理页面的最下方会显示默认网关信息,如图

5-4 所示。

4. 巨帧大小:选择大于 1500 字节的巨帧可以有效提高传输性能。注意:使用

巨帧传输需要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支持。

图 5-1 修改网口信息界面

125
系统使用手册

5.1.2 基本网口绑定管理

网口绑定:将多个数据网口虚拟为一个逻辑上的数据网口,其包含的每个子

数据网口共用一个 IP 地址,达到网络负载均衡和链路冗余的作用;

绑定网口与单数据网口的区别:

(1)单个数据网口上进行数据传输,当此网口和客户端的网口连接断开后,

数据传输中断;

(2)绑定网口中包含多个子网口(子网口即实际的数据网口),并这些子网

口都连接到网络,若其中某一子网口与客户端网口的连接断开,其他子网口接管,

继续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传输,业务不中断。

存储系统支持 7 种网络绑定模式,下面将对网口绑定解绑定做详细介绍。

1. 数据网口绑定

勾选需要绑定的数据网口,点击“基本网口信息列表”下方的“创建绑定”

按钮,如图 5-2 所示:

图 5-2 基本网口信息列表

网络绑定成功后,绑定网口信息显示在“系统绑定网口信息列表”中,如图

5-3 所示,绑定网口的 IP 地址是其包含的第一个子网口 IP 地址,绑定网口其下所

有子网口共用此 IP 地址;子网口不再显示在“基本网口信息列表”中。

-------------------------------------------------------------------------------------------------------

注意:

1. 管理网口不支持网口绑定功能。

2. 请将所有绑定网口的子网口都连接到网络中。

3. 数据网口绑定,会将除第一个子网口外的其他子网口上的 IP 地址清除掉,

所有子网口共用一个 IP 地址。

-----------------------------------------------------------------------------------------------------

12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5-3 系统绑定网口信息列表

2. 绑定网口删除

勾选“系统绑定网口信息”中的绑定网口,点击下方的“删除”按钮,即可

将绑定网口进行解绑;绑定网口删除成功后,其下包含的子网口再次显示在“基

本网口信息列表”中;只有第一个网口配置了 IP 地址,其他网口上都没有配置

IP 地址。

3. 网口绑定模式

绑定模式的选择依赖于客户应用和网络环境,存储系统支持七种绑定模式,

在“网络管理”页面最下方“当前绑定网口模式”中进行选择,如图 5-4 所示,

点击“修改”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中一种绑定模式,点击“确定”按钮,修改

成功后必须重启系统,绑定模式才能够生效。

图 5-4 默认网关和绑定模式

其中,七种绑定模式的介绍如下:

主备模式:系统默认的网口绑定模式;主备模式下,多个客户端只通过绑定

网口下的一个子网口进行数据传输,其他子网口为备用,传输网口断开后,切换

到其他子网口传输;主备模式不需要任何特别的交换机支持。

优点:不需要交换机等硬件的支持,网络链路冗余。

缺点:资源利用率较低(只有一个子网口在工作),不具有负载均衡功能。

轮转模式:数据包在每一个子网口上轮流发送和接收,会占用所有网口。这

种方式不能保证数据包到达和接收的顺序性;传输网口断开后,切换到其他子网

口传输。该模式需要三层交换机对相应接口做汇聚配置。

优点:具有负载均衡功能,网口的资源利用率高。

缺点:数据包可能是无序的到达客户端,这样网络的吞吐量就会下降。

127
系统使用手册

建议:如果使用 TCP/IP 以外的协议,如 UDP,而且应用能够容忍乱序投递,

这种模式为数据传输提供线性增长。

XOR 模式:存储系统通过异或算法计算存储网口和客户端网口 MAC 地址

的对应关系,客户端使用对应的子网口进行数据收发,多客户端情况下能够使用

不同子网口传输;正在传输的网口断开后,切换到其他子网口传输;该模式不需

要任何特别的交换机支持。

优点:同一局域网内(不跨交换机)可以提供负载均衡。

缺点:存储和客户端在不同局域网情况下不支持负载均衡功能。

建议:适合使用于本地局域网。如果所有流量是通过网关来转发,那不建议

使用这种模式。因为获取到所有客户端 MAC 地址均为网关设备的 MAC 地址。

广播模式:数据通过所有的子网口发送;所有子网口发送相同的数据包;不

需要任何特别的交换机支持。

优点:网络链路冗余,增加网络的高可用性。

缺点:资源利用率较低,不支持负载均衡功能。

802.3ad 模式:通过哈希算法计算存储网口和客户端 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

客户端与对应子网口进行数据收发,该模式需要交换机的支持和需要配置交换

机。

优点:该模式是 IEEE 标准,所有实现了 802.3ad 的对端都可以很好的互操

作。具有负载均衡功能,网口的资源利用率高。

缺点:要求存储端、交换机、客户端网口都使用标准的 802.3ad 模式,任何

一端不满足则无法触发该模式的优势。

Tlb 模式:自适应的传输负载均衡,存储系统根据当前的负载(各客户端的

速度计算)分配发送流量,多客户端情况下使用不同子网口进行数据传输。传输

的子网口断开后,切换到其他子网口传输;该模式不需要任何特别的交换机支持。

优点:网口的资源利用率高,可以提供发送数据的负载均衡。

缺点:不支持接收数据的负载均衡。

虚拟化模式:自适应的传输负载均衡,存储系统根据当前的负载(各客户端

的速度计算)分配发送和接收流量,多客户端情况下使用不同子网口进行数据传

128
系统使用手册

输;传输的子网口断开后,切换到其他子网口传输;该模式不需要任何特别的交

换机支持。

优点:网口的资源利用率高,可以提供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负载均衡。

建议:有多个客户端情况下,建议使用此种模式,客户端自动均衡到各个子

网口上进行数据传输,提高网络使用率;

5.1.3 添加路由信息

系统提供了路由管理功能,用户可以自行添加路由表。

如果需要不同网段通过不同网关访问存储系统时,请在这里添加路由信息,

如果置空,所有网段都通过默认网关来进行路由选择。

例如:设定存储服务器 IP 为 192.168.0.100,如果要允许 IP 为 10.128.50.1~

10.128.50.255 网段通过网口 1 和 IP 为 192.168.0.2 的网关访问存储服务器,则应

添加路由,如图 5-5 所示,具体信息如下:

图 5-5 添加路由信息界面

5.1.4 DNS 配置界面

DNS 的配置界面如图 5-6 所示,若需要连接外网,例如发送 E-mail 报警,您

129
系统使用手册

需要添加 DNS 服务器地址。如下图中,点击“添加/修改”按钮,填入 DNS 服务

器的地址,点击“确定”按钮后,即可完成添加,成功添加后,DNS 服务器信息

会出现在网络信息管理界面中。

图 5-6 DNS 服务器配置

5.1.5 添加带宽预留界面(选配功能)

带宽预留的目的是限制客户端使用某一网口传输数据占用的带宽。如图 5-7

所示,可以在界面上分别限制客户端的读带宽和写带宽。具体操作方法是:点击

界面上的“添加预留带宽”按钮,设置如下信息:

1. 客户机 IP 地址。

2. 预留带宽:客户机可以使用的带宽值。

3. 读写:选择限制客户机写入数据的带宽值或是读出数据的带宽值。

4. 优先:此选项保留,目前没有作用。

5. 网口:设定客户机在对应数据网口的流量。

图 5-7 添加预留带宽界面

注意:预留带宽功能未开启前,用户不能够添加预留带宽,用户可以在网络

管理界面的下方找到该按钮,如图 5-8 所示,为开启预留带宽后的状态显示:

13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5-8 预留带宽状态显示和开关

5.1.6 MAC 和 IP 绑定界面

MAC 和 IP 绑定的作用:用于 iSCSI 应用,例如:iSCSI 盘中设置了允许某

一客户端 IP 地址访问,并在以下界面上配置了 MAC 和此 IP 绑定,具有此 MAC

和 IP 的客户端才能够访问存储的 iSCSI 盘;如果其他客户端上配置了此 IP 地址,

由于网口的 MAC 地址不匹配,不允许访问 iSCSI 盘。

设置方法:

添加客户端的 IP 地址和 MAC 地址到下图中,点击“确定”按钮,客户端就

具有了访问对应 iSCSI 盘的权限,如图 5-9 所示。

图 5-9 MAC 和 IP 绑定设置界面

-------------------------------------------------------------------------------------------------------

注意:

1. 其他 IP 地址的客户端不受存储中 MAC 和 IP 绑定的限制。

2. 此功能只支持客户端 IP 和存储 IP 在同一子网段的情况,即客户端和存储的

网络通信不需要通过网关转发。

-------------------------------------------------------------------------------------------------------

5.2 报警管理

在报警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进行的操作为:

131
系统使用手册

1. 配置 E-mail 发送邮箱和接收邮箱账户。

2. 配置 SNMP Manager 报警用户。

5.2.1 配置 E-mail 发送邮箱和接收邮箱账户

1. 配置 E-mail 报警发送邮箱

邮件报警信息是通过此 E-mail 发送邮箱发送到接收邮箱的,必须先配置正确

的发送邮箱信息。

点击“配置 E-mail 信息”,如图 5-10 所示:输入发送 E-mail 信息的邮箱地址

和正确的密码,正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信息和 SMTP 端口号,点击“确定”,配

置成功。

图 5-10 配置 E-mail 信息界面

2. 配置 E-MAIL 报警接收邮箱用户

这里是填写接收报警信息的 E-mail 邮箱账户信息:

点击“添加 E-mail 报警用户”按钮,在图 5-11 所示的界面中输入:

Email:用户接收报警信息的 E-mail 地址。

用户名:用户自定义名称。

事件级别:和存储系统的报警级别相对应,选择需要向用户发送的事件类型,

配置后用户才能收到相应事件的邮件。

13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5-11 添加 Email 报警用户

-------------------------------------------------------------------------------------------------------

注意:

1. 使用 E-mail 报警功能前,请确定,存储设备能够和发送 E-mail 的邮箱、接收

E-mail 的邮箱相连通,管理员配置发送邮箱和接收邮箱后,可以点击下方的测试

按钮,检测是否能够在接收邮箱中收到正确的测试邮件。

2. 存储设备要设置 DNS 服务器地址才能够连通外网。

-------------------------------------------------------------------------------------------------------

5.2.2 配置 SNMP 报警用户

SNMP-Manager 功能主要是进行系统监控报警的,若要使用该功能模块,首

先客户端 PC 机上必须安装 SNMP-Trap 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的选择由用户自

己 决 定 , 例 如 有 免 费 的 MG-SOFT Trap Ringer 软 件 。 当 系 统 出 现 报 警 时

SNMP-Trap 客户端会自动弹出报警信息。

注意:必须要在客户端上开启 Windows 组件中的“管理和监控工具”服务,

才能在客户端中接收到报警信息;

客户端设置完成后,在存储界面上,点击“添加 SNMP-Manager”按钮,弹

出如图 5-12 中所示,输入报警客户端的 IP 地址和事件级别,设置完成后,客户

端 IP 和报警事件级别会发送到 SNMP Manager 列表中。

13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5-12 添加 SNMP Manager 报警用户界面

5.2.3 报警内容列表

下表中列出了会在 E-mail、SNMP-Manager 中进行报警的异常事件和其对应

的报警级别,请参考:

表 5-1 报警内容与报警级别

报警内容
模块名称 报警级别
(邮箱,SNMP 报警)

电源异常 电源异常 严重

CPU 温度异常(过高/过低) 严重

系统温度异常(过高/过低) 严重

温度异常 环境温度异常(过高/过低) 严重

扩展柜温度异常(过高/过低) 严重

磁盘 XX 温度 XX 偏高 严重

CPU 风扇转速异常 严重

CPU 风扇损坏或接触不良 严重

风扇异常 机箱风扇转速异常 严重

机箱风扇损坏或接触不良 严重

扩展柜风扇转速异常 严重

134
系统使用手册

扩展柜风扇损坏或接触不良 严重

内存异常 设备内存消耗过大 警告

DOM 卡异常 DOM 卡容量不足 严重

磁盘丢失 严重

警告盘 警告

磁盘异常 坏盘 严重

隐患盘 严重

外接 iSCSI 断开 严重

阵列不可用 严重

阵列异常 阵列降级 警告

阵列重构 警告

物理卷丢失 严重

未知物理卷丢失 严重
系统异常
存储池没有挂载 严重

存储池全部丢失 严重

数据网口 未连接 严重

网络异常 数据网口 网速为百兆 严重

单数据网口 未连接 严重

5.3 时间管理

如图 5-13 所示,管理员在操作界面可以进行系统时间的修改、设备间进行

时间同步。

图 5-13 时间管理界面

135
系统使用手册

1. 系统时间修改

如图 5-13 所示,在时间管理界面,点击“修改”按钮,当前时间变为“两

个输入框”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时间修改,前一个框为日期框,点击会弹出日期

选项,后一个框为时间框,用于选择时间,如图 5-14 所示。

图 5-14 修改系统时间

2. 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需要进行时间同步的客户端的 NTP 服务器状态必须为“关闭”,

服务器端设备的 NTP 服务器状态必须为“开启”。如图 5-13 所示,在“NTP 服

务器状态:”一栏中设置存储的“开启”与“关闭”。

------------------------------------------------------------------------------------------------------

注意:

系统默认开启 NTP 服务,如果客户端关闭 NTP,然后与服务端进行同步能立即

成功,但是如果 NTP 服务器时间修改,客户端去进行同步,需要等待 2 分钟,

然后同步才能成功。

-----------------------------------------------------------------------------------------------------

3. 时间同步策略
登陆系统,在“时间同步策略状态”中设置为“开启”,时间同步策略下方
中需要设置“时间服务器 IP 地址”和“同步周期”。
-------------------------------------------------------------------------------------------------------

注意:
系统中“NTP 服务状态”关闭,客户端的时间同步策略才生效;

-------------------------------------------------------------------------------------------------------

5.4 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是用于防止系统意外断电而设计的一项功能,设备连接方法是:将

136
系统使用手册

UPS 蓄电设备的串口线、电源供电线连接到存储上,再将 UPS 设备连接到外接电

源上,当外接电源连接时,设备使用外接电源供电,外接电源断开后,UPS 蓄电

设备中的备用电源给存储供电。

目前存储支持的 UPS 供电设备:APC 和山特。

电源管理界面中 UPS 当前供电模式:一共显示三种“未知”,“市电”,

“UPS 电池”;

如果要正确的显示出结果,首先存储要连接 UPS 蓄电设备,并在界面选择

好正确的 UPS 蓄电设备类型。在“当前允许 UPS 支持为:”中进行选择。

图 5-15 电源管理界面

如图 5-15 所示,UPS 设置步骤:

将 UPS 蓄电设备与存储连接。

在电源管理界面,在“当前 UPS 支持为:”中选择下拉列表中的 UPS 类型,

注意:选择的类型必须和存储设备连接的实际 UPS 设备类型保持一致。

设置完成后,如果外接电源供电,“UPS 当前供电模式:”显示为“市电”。

如果 UPS 蓄电设备供电,“UPS 当前供电模式:”显示为实际的 UPS 类型为

“APC”。

设置当前掉电关机时间:

需要用户在外接电源供电情况下,设置“当前掉电关机时间”。

在电源管理界面上设置完毕后,当开始使用 UPS 设备供电时,系统自动开

始计时,达到掉电关机时间后,系统正常关机。

------------------------------------------------------------------------------------------------------

注意:

系统能够正常关机的前提条件是:UPS 设备能够提供的供电时间大于系统设置的

掉电关机时间。

------------------------------------------------------------------------------------------------------

137
系统使用手册

5.5 管理工具

5.5.1 修改管理密码

管理员可以进行密码的修改。如图 5-16 所示:输入原密码和新密码后,点

击“确定”按钮,新密码立即生效。

图 5-16 修改管理密码界面

-------------------------------------------------------------------------------------------------------

注意:

1. 修改密码必须是中级或中级以上的密码才可以使用,风险级和弱级密码不可

用(用户名的倒序也不可用)。

2. 密码修改成功后,系统自动跳转到登录界面,用户需要重新登录。

-------------------------------------------------------------------------------------------------------

5.5.2 SNMP 配置

该界面主要起到对系统的监控作用,配合 PRTG Traffic Grapher 工具使用。如

图 5-17 所示。目前该功能可以对各种系统状态(主要包括系统异常报警信息)

和模块信息(主要包括容量信息、CPU 使用率等)进行监控。

选择 SNMP 版本,如果选择 V1,V2 输入用户名,联系人,物理地址,如果

138
系统使用手册

选择 V3(usm),还需要输入密码及其确认密码。点击“确定”按钮即可设置成

功。

在客户端配置 PRTG Traffic Grapher 工具后,可以查看系统状态。

图 5-17 SNMP 配置界面

5.5.3 通讯测试

主要是测试和其他 IP 地址是否可以连通,点击“通讯测试”按钮,界面上

输入要测试连通的 IP 地址,如图 5-18 所示。点击“开始测试”按钮,等待 20

秒后,页面上显示测试结果。

图 5-18 通讯测试

5.5.4 系统更新

如图 5-19 所示,可以在管理工具界面对系统进行补丁升级。

139
系统使用手册

图 5-19 系统更新按钮

点击“浏览”按钮,选择系统补丁包,例如 storos-20090203….bin,点击

上传 BIOS 按钮,系统可以完成升级。

点击“恢复 BIOS”按钮,即可完成恢复 BIOS 操作,将上传的升级包中所作

的修改进行恢复。

-------------------------------------------------------------------------------------------------------

注意:

1. 恢复 BIOS 操作前请停止上层业务,因为恢复操作有可能中断目前正在进行

的业务。

2. 恢复 BIOS 操作只可针对最后一次上传的升级包进行恢复。

-------------------------------------------------------------------------------------------------------

5.5.5 设置主机标识

在界面上修改主机标识名称,点击“更改”按钮,输入新的主机标识名,点

击“更改”,修改立即生效。如图 5-20 所示。

图 5-20 设置主机标识

如果 2004 页面右上角开启显示主机标识名的功能,用户更改主机标识名后,

会在“系统正常”汉字下方看到主机标识名。

5.5.6 各种服务的开启与关闭

如图 5-21 所示,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中监控的服务进行管理,例如:用户不

使用 AFP 服务,管理员可以在下表中手动点击“关闭”按钮,将 AFP 服务关闭,

需要时再将此服务开启,这样可以减少系统监控的服务,节约系统资源;以下图

中所有的服务都能够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开启和关闭。

14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5-21 各种服务的开启与关闭

141
系统使用手册

第6章 日志系统
在日志系统中,主要包含操作日志、性能日志、升级日志以及日志下载四个

子模块。管理员可以查看用户对存储设备的操作记录、设备性能、系统升级记录

以及日志下载记录等详细信息。

6.1 操作日志

操作日志会记录系统的每一步操作的时间及相应的内容,同时支持日志搜

索、页面跳转、下载操作日志和清空操作日志等功能。其界面如图 6-1 所示。

图 6-1 系统操作日志界面

在该界面中,左上角显示了当前页面记录总数,右上角的输入框执行页面跳

转功能。下面对操作日志的具体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1. 搜索操作日志

管理员可以在操作日志界面对系统日志按照日期或日志内容进行搜索。按照

日期进行搜索时,输入需要搜索的日期或时间,点击“搜索”按钮,即可看到结

果,如图 6-2 所示。

图 6-2 按照日期搜索结果

142
系统使用手册

按照日志内容进行搜索时,需要在选择框中进行内容的选择,日志系统支持

的内容类型主要有五种:完整日志、信息、警告、错误和严重级,默认为完整日

志。例如当选择“严重”时,搜索结果如图 6-3 所示。

图 6-3 按照日志内容搜索结果

2. 下载日志

该日志系统支持操作日志下载,方便用户作备份。

下载操作日志:

(1) 点击页面上的“下载操作日志”按钮,可以跳至下载页面,如图 6-4 所

示。

图 6-4 下载操作日志界面

(2) 在弹出页面中,点击“保存”按钮,选择相应路径,就可以将日志保存

备份。

3. 清空操作日志

如果管理员认为操作日志已经无用,可以进行清空处理,点击页面上的“清

143
系统使用手册

空操作日志”按钮,如图 6-5 所示。

图 6-5 清空操作日志

------------------------------------------------------------------------------------------------------

注意:

一旦点击“确定”按钮,当前所有的操作日志会被全部清空,且不可恢复。请

在操作前确认日志已完全无用或者已下载备份。

------------------------------------------------------------------------------------------------------

6.2 性能日志

性能日志中记录了系统的 CPU 占用率、内存占用空间、网络流量及 IO 速率

的详细信息,系统每 10 分钟统计一次。同时,性能日志也支持日志搜索、页面

跳转、下载日志等功能,其界面如图 6-6 所示。

图 6-6 性能日志界面

日志中的“下载性能日志”及“清空性能日志”功能与操作日志类似,这里

144
系统使用手册

不再赘述。

6.3 升级日志

升级日志中记录了系统每一次升级的详细信息,用户可以进行升级日志的搜

索、页面跳转及下载升级日志等功能,其界面如图 6-7 所示。

图 6-7 升级日志界面

6.4 日志下载

1. 下载日志

日志下载分三种方式:默认下载、精简下载和全部下载,界面如图 6-8 所示。

图 6-8 日志下载界面

操作如下:

1. 选择下载方式,点击页面上的“下载维护日志”按钮,点击“确定”按钮后,

维护日志立刻开始生成。

145
系统使用手册

2. 维护日志生成后,弹出框提示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已生成的维护日志。

------------------------------------------------------------------------------------------------------

注意:

如果下载维护日志时,IE 阻止了下载,请单击提示,并下载文件到自己指定的

目录就可以的。

------------------------------------------------------------------------------------------------------

2. U 盘下载维护日志

维护日志也可以通过 USB 下载,其中,U 盘剩余可用空间须大于 10MB,把

U 盘插到存储 USB 接口上,等待约 5 分钟。日志先报“U 盘已插入,日志正在下

载.”,日志生成成功报“生成维护日志成功”,最后报“USB 下载维护日志成

功!”,这时就可以拔出 U 盘(大约 5 分钟左右)。

将 U 盘插到 PC 机上可以查看到所下载的维护日志,以日志名+时间的格式

命名,例如 manipulate_201205121352.log.tar 保存在 U 盘中。

146
系统使用手册

第7章 维护系统

7.1 系统监视

1. 登录到存储管理系统后,首先看到系统监视页面,如图 7-1 所示。

图 7-1 系统监视页面

2. 系统监视页面显示了存储管理系统的基本状态和运行信息,并提供了一些常

用的控制功能(包括:系统的重启和关闭)。页面右上角显示了系统的当前状态

是否正常如图 7-2、图 7-3 所示,点击“系统异常”可以进一步查看异常信息,

具体系统异常报警信息参见“6.2 报警管理”。

图 7-2 系统状态正常

图 7-3 系统状态异常

3. 在系统监视页面可以通过点击“重启系统”按钮将存储重启,点击“关闭系

统”按钮将存储关机。

4. 服务使用信息中包括系统当前登录用户的信息以及 iSCSI 连接信息。管理员

可以查看到登录系统的人员记录。

147
系统使用手册

7.2 性能监视

1. 性能监视图形可以更形象的反应网络带宽、内存、CPU 的使用情况(支持全

部设备),图形监视可以通过“开启图形监视”按钮打开,打开后页面显示如图

7-4 所示。

图 7-4 性能监视页面

2. 点击“系统性能查看”按钮,系统统计信息将显示如图 7-5 所示:

图 7-5 系统性能查看

3. IO 性能查看项可以查看系统压力和性能相关数据。

7.3 常用维护

常用维护中主要是提供系统维护中的常用工具,如系统完全重设、解除页面

锁定、彻底移除数据(系统出现异常时会自动出现);提供一些常用功能的链接

148
系统使用手册

(包括:下载维护日志、应用服务管理、系统升级)。

1. 版本详细信息

存储系统支持在网页上查看各版本详细信息,具体操作是,点击“版本详细

信息”按钮后弹出界面如图 7-6 所示。(图中版本号信息仅供参考,版本发布时

具体版本号信息请与技术支持联系)

图 7-6 版本详细信息

该界面中列举了系统版本、驱动版本等详细信息。

2. 系统完全重设

“系统完全重设”功能是删除所有配置信息和数据,需要慎重使用。

3. 下载维护日志

当系统出现异常时,需要使用系统的日志信息对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点

击“下载维护日志”链接到“日志系统”模块的“操作日志”界面。具体下载维

149
系统使用手册

护日志操作参见“7.1 操作日志”。

4. 应用服务管理

用户需要对各种应用服务进行关闭、重启、开启时,可以点击“应用服务管

理”链接到“系统管理”模块的“管理工具”界面进行操作。该管理页面的其它

应用服务有“修改管理密码”、
“SNMP 配置”、
“通讯测试”、
“镜像同步工具”等,

具体操作参见“6.5 管理工具”。

5. 系统升级

当系统程序需要更新、软件需要升级时,可以点击“系统升级”链接到“系

统管理”模块的“管理工具”界面进行操作。具体操作参见“6.5 管理工具”。

6. 解除页面锁定

当系统发生错误时,如数据不匹配情况下,系统将锁定,用户无法点击进入

存储管理、SAN 管理、NAS 管理、CVR 管理模块中,锁定界面如图 7-7 所示。

图 7-7 系统锁定界面

点击“存储信息”按钮可以查看系统的磁盘、阵列、物理卷信息,如图 7-8

所示。

15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7-8 存储信息

点击“解除页面锁定”按钮即可将锁定解除,用户即可以进入各个模块查看

相关配置信息,如磁盘、阵列情况。但是,此时系统中的数据还处于不匹配的状

态,系统不稳定,建议用户不进行任何数据操作。

此时,页面右上角报红显示“系统异常”,点击查看详细的报警信息,根据

该信息判断采取何种操作。无法处理时,请点击锁定页面上方红字中的“客户服

务中心”链接,联系专业人员进行解决。

7. 彻底移除数据

当系统中存在坏盘或者误操作导致磁盘丢失,系统中的数据不匹配并锁定

时,可以使用“彻底移除数据”按钮来恢复系统,如图 7-9 所示。

151
系统使用手册

图 7-9 彻底移除数据

在弹出提示框中输入“yes”或“YES”,点击“确定”后,系统提示彻底移

除数据成功,如图 7-10 所示。

图 7-10 彻底移除数据成功

执行成功后,需要手动将已丢失的物理卷上的逻辑卷删除。如图 7-11 所示,

在“存储管理 》逻辑卷管理”的信息列表中,物理卷信息列中显示为空的逻辑

卷需要删除。当该逻辑卷非空闲时,例如使用状况为 iSCSI,则需要先到“SAN

管理 》iSCSI 管理”模块删除相应的服务,再删除该逻辑卷。

15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7-11 删除丢失物理卷上的逻辑卷

-------------------------------------------------------------------------------------------------------

注意:

彻底移除数据之后,之前从系统中丢失的磁盘不能再插回存储中继续使用,否

则会造成系统异常。

-------------------------------------------------------------------------------------------------------

8. 恢复系统配置

当系统卡发生物理故障损坏时,需要对系统卡进行更换。恢复系统配置操作

可以将系统中原有的相关数据配置都恢复到新换的系统卡中,保证数据安全完

整,避免用户要重新进行配置。

更换系统卡后,系统启动后是报红锁定的状态,如图 7-12 所示。

图 7-12 换卡后系统锁定

点击“恢复系统配置”按钮,且在弹出框中进行确认。恢复成功后,重启系

统。系统再次启动后,将恢复正常状态,之前的数据都可以进行访问。

153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更换的新系统卡必须是激活的,且与原系统卡相同版本、容量相等。

2. 执行恢复系统配置操作后,建议立刻将系统重启一次。

-------------------------------------------------------------------------------------------------------

9. 添加策略

(1) 添加镜像同步策略(选配功能)

镜像同步功能是将其他设备或本设备上某一 NAS 盘中数据拷贝到本设备另

一个目标盘中,用作数据备份;

开通了镜像同步功能之后,管理员可以:

 在多台存储之间自动同步 NAS 网络盘。

 与使用标准同步协议(RSYNC 协议)的主机作自动同步。

 设定镜像同步的时间与调度策略。

-------------------------------------------------------------------------------------------------------

注意:

镜像同步只能在使用 RSYNC 协议的网络盘间进行。

-------------------------------------------------------------------------------------------------------

设置镜像同步策略后,系统将按照已设定的策略自动进行 NAS 盘数据备份,

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 点击界面上的“添加策略”按钮。

 在“添加策略”界面,如图 7-13 所示,填写以下内容:

154
系统使用手册

图 7-13 镜像同步策略设置

事件类型:选择镜像同步客户端

本地目标地址:本设备中存放备份数据的 NAS 盘

源地址:本设备或其他设备上需要进行备份的 NAS 盘地址,书写格式为:

IP::share,注意共两个冒号。例如,远端服务器 IP 为:192.168.0.200,开启 RSYNC

同步协议的网络盘为:abc,则此处应填写:192.168.0.200::abc。

删除本地文件:选择是否删除本地盘与源盘不相同的内容。如果希望与源保

持完全一致,选择“删除”,如果希望保留本地现有的文件,选择“不删除”。

用户名和密码:远端源 NAS 盘分配的使用 RSYNC 协议的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该认证取得从远端同步文件的授权。

策略周期:可以设置同步执行的策略。同步策略可以选择从每分钟到每月或

自定义。

开启和结束时间:可以预设同步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分为立即开始

和指定时间开始。

155
系统使用手册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后,策略信息会添加到配置信息列表当中,系统

会按照策略自动进行镜像备份。

-------------------------------------------------------------------------------------------------------

注意:

远端源 NAS 盘必须开启 RSYNC 协议,并将用户名和密码加入到源 NAS 盘的协

议中,才能够将源盘的数据同步到其他 NAS 盘中。

-------------------------------------------------------------------------------------------------------

(2) 添加快照策略(选配功能)

添加快照策略后,系统按照添加的快照策略自动执行创建快照的操作,快照

策略可以选择从每分钟、每月以及自定义。

如图 7-14 所示,在“添加快照”界面上,设置以下内容:

图 7-14 添加快照策略

事件类型:选择“快照策略”。

策略对象:可以选择对单个的 iSCSI 卷或全部的 iSCSI 卷创建快照策略,如

图 7-14 所示:目前系统同存在 iSCSI 卷 iSCSI111 和 iSCSI222,只勾选 iSCSI111,

系统将只为 iSCSI111 创建快照策略。

策略周期:创建快照的间隔周期,可以选择从每分钟到每月或自定义。

开启和结束时间:可以预设同步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分为立即开始

和指定时间开始。

156
系统使用手册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策略信息会添加到配置信息列表当中,系统会

按照策略定义自动进行快照创建。

(3) 磁盘检测

磁盘检测具体操作,参见“2.1 磁盘管理”。

(4) 阵列校验

阵列校验具体操作,参见“2.2 阵列管理”。

157
系统使用手册

第8章 SAN 管理(选配)

8.1 iSCSI 管理

管理员对存储的 iSCSI 服务配置主要在本界面完成。本界面主要包括开启

iSCSI 服务、关闭服务、CHAP 用户配置和端口配置四个功能。在该页面用户可

以查看到 iSCSI 配置信息和 chap 用户信息。

图 8-1 iSCSI 管理页面

配置 iSCSI 过程:

1. 开启 iSCSI 服务的操作流程:需创建 RAID 并加入到存储池 >>创建 LUN

卷 >>开启 iSCSI 服务。参见“快速使用手册”

2. iSCSI 连接的操作流程:发起 iSCSI 程序 >>创建 iSCSI 连接 >>磁盘管

理中格式化 iSCSI 磁盘。参见“快速使用手册”

1. 开启 iSCSI 服务

点击“开启 iSCSI 服务”按钮,管理员可以对 iSCSI 服务进行配置。其各项

配置说明解释如下:

客户服务器 IP 地址:为某个指定用户开启 iSCSI 服务时,可以输入该客户

服务器的 IP 地址,如 192.168.0.12;若要多个客户机共享 LUN 卷,开启服务时

就将客户服务器 IP 地址设为 0.0.0.0 即可。

iSCSI 存储 ID:客户端连接分配的 iSCSI 服务给定的 ID,可以由管理员指

定,并且 ID 号的大小在 1 到 1024 之间的任意整数,能一个数字重复对应多个

LUN 的 ID 号。

CHAP 授权:对访问存储的服务器进行密码方式的身份认证,其用户名和密

158
系统使用手册

码需要 CHAP 界面上定义。用户也可以选择不需要 CHAP 身份认证。

LUN 的访问模式:系统管理员分配给用户的操作权限,其权限有读写、智

能只读、只读和同步读写等 4 种,一般选择“读写”,权限最高;
“智能只读”是

模拟写模式。你可能可以成功在 lun 中写入数据,但是重新打开时写入的数据并

不存在,虽然不能写,但是能读。智能只读与只读的区别在于选择“只读”,有

可能在某些操作系统中识别不出,如 2000 系统,但是使用智能只读可以识别。

“同步读写”是指不经过硬盘缓存,将数据直接写入硬盘,这样写入的速度慢,

但是可以保证数据不出错。

开启 iSCSI 服务操作实例如图 8-2 到图 8-3 所示。

图 8-2 开启 LUN 为 iSCSI 对任意用户的 iSCSI 服务

159
系统使用手册

图 8-3 开启 iSCSI 服务成功界面

2. 开启高级 iSCSI 服务(选配功能)

高级 iSCSI 是通过用户自定义 iSCSI 服务名称、使用绑定 initiator 名称来增

强 iSCSI 服务的安全性。开启高级 iSCSI 界面如所示。

图 8-4 开启高级 iSCSI 服务界面

基本配置与普通 iSCSI 服务一致,各高级配置项解释说明如下:

用户自定义 iSCSI 名称:存储服务器开启的 iSCSI 服务的名称。

绑定 initiator 名称:客户端 iSCSI 启动器 initiator 的名称。

指定客户端卷号:显示在客户端的 lun 卷号,支持用户指定(0-255)。

160
系统使用手册

用户根据自身选择的应用方式、数据安全级别选择配置高级集群 iSCSI 服

务,配置过程与开启普通 iSCSI 服务一致。

3. 关闭 iSCSI 服务

关闭 iSCSI 服务是针对已经开启 iSCSI 服务的用户进行控制,对于临时开启

的或不需要的服务功能作及时的更改,保证系统的存储安全和稳定。

在 iSCSI 客户分配信息列表中选择需要关闭的 iSCSI 客户,点击“删除”,

完成服务的关闭操作,具体如图 8-5 及图 8-6 所示。

图 8-5 关闭存储的 ID 为 10 对任意用户的 iSCSI 服务

图 8-6 关闭 iSCSI 服务成功界面

-------------------------------------------------------------------------------------------------------

注意:

1. 每一次操作的最小单位为一个 LUN。

2. 在每一次操作的过程中,要求输入符合要求的 IP,iSCSI 存储 ID。

3. 管理员在对用户关闭 iSCSI 服务时必须断开客户端的连接,这样才能保证数

据安全和更改有效。

-------------------------------------------------------------------------------------------------------

4. 开启 iSCSI 快照(选配功能)

iSCSI 源卷创建快照后,用户可以通过对快照卷开启 iSCSI 服务,来访问快

照卷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能够查看在创建快照时刻,源卷中存在哪些内

容。

点击“开启 iSCSI 快照”按钮,管理员可以对 iSCSI 用户进行配置,如图 8-7

所示,其各项配置说明解释如下:

客户服务器 IP 地址:为某个指定用户开启 iSCSI 服务时,可以输入该客户

161
系统使用手册

服务器的 IP 地址,如 192.168.0.12;若要多个客户机共享 LUN 卷,开启服务时

就将客户服务器 IP 地址设为 0.0.0.0 即可。

iSCSI 存储 ID:客户端连接分配的 iSCSI 服务给定的 ID,可以由管理员指

定,并且 ID 号的大小在 1 到 1024 之间的任意整数,能一个数字重复对应多个

LUN 的 ID 号。

CHAP 授权:对访问存储的服务器进行密码方式的身份认证,其用户名和密

码需要 CHAP 界面上定义。用户也可以选择不需要 CHAP 身份认证。

LUN 的访问模式:系统管理员分配给用户的操作权限,快照卷开启 iSCSI

服务后,用户只能够以只读的模式访问快照卷,快照卷中的数据不能够被修改。

可用逻辑卷:选择需要开启 iSCSI 服务的快照卷;在快照卷开启 iSCSI 服务

前,其使用状况栏显示为“SNAPSHOT”,快照卷开启 iSCSI 服务成功后,其使用

状况栏显示为“iSCSI-SNAP”

开启 iSCSI 快照操作实例如图 8-7 所示。

图 8-7 开启 iSCSI 快照

162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在开启源卷的 iSCSI 服务前,确保其下所有快照卷的 iSCSI 服务已经关闭。

2. 在开启快照卷的 iSCSI 服务前,必须确保其源卷及其下其他快照卷的 iSCSI

服务已经关闭。

-------------------------------------------------------------------------------------------------------

5. 添加/修改 chap 用户

如果管理员需要对 iSCSI 连接作一定限制,可以设置 CHAP 用户名和密码。

客户端必须使用 CHAP 用户名才能进行访问连接 LUN。

CHAP 界面是用来定义 CHAP 用户名和密码。管理员可以在这里对用户权限

进行安全级别设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具体的操作功能包括添加、修

改和删除 CHAP 用户。

建立 CHAP 用户的操作实例如图 8-8~图 8-10 所示,CHAP 用户的密码长度

要求在 12 位-16 位之间。

图 8-8 添加 CHAP 用户 zhangs 界面

图 8-9 添加 CHAP 用户 zhangs 成功界面

16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8-10 chap 用户信息列表

-------------------------------------------------------------------------------------------------------

注意:

管理员在对用户添加 CHAP 时,必须断开客户端的连接,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安

全和更改有效。

-------------------------------------------------------------------------------------------------------

6. 端口配置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自己的 iSCSI 服务端口号,方便对 iSCSI 存储空间进

行管理和应用连接。现有的 iSCSI 的连接机制是设定一个服务端口号,系统内部

自动分配唯一一个识别 LUN 的 ID。

直接在 iSCSI 服务端口号的输入框中输入新的端口号,点击“更改”按钮,

更改操作即完成。操作实例如图 8-11~图 8-13 所示。

图 8-11 端口号为 3260 改为 3360

图 8-12 确定修改前断开 iSCSI 服务提示

图 8-13 修改端口号成功

164
系统使用手册

此时,系统的 iSCSI 服务端口号 3360 生效,而原来的 3260 端口不可用;再

次分配的 LUN 全部由 3360 端口提供通讯服务,不同的 iSCSI 存储 ID 代表一个

数据传输通道,彼此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扰对方的。注意:iSCSI 服务端口需

设定为 3000 以上 65534 端口以下。

7. iSCSI 用户管理实例

这个实例是基于上面的系统配置信息。假设管理员要给服务器(IP 地址:

192.168.0.128)增加存储空间,要把一个新的 LUN 名称为 iSCSI 的空间分配给

该客户服务器。操作示例如图 8-14 所示。

图 8-14 开启 iSCSI 服务-选择 CHAP 用户

(1) 在“客户服务器 IP 地址”输入框输入需要使用 LUN 的服务器的 IP,这

里我们输入 192.168.0.128。

(2) 在“iSCSI 存储 ID”输入框输入 ID 号。这里我们输入 100。

(3) CHAP 授权是对访问存储的服务器进行密码方式的身份认证,所定义的

用户名和密码需要先在 CHAP 界面上定义。用户也可以默认选择“没有 CHAP

授权”,即不需要 CHAP 身份认证。

(4) LUN 的访问模式是用来限制服务器访问某个 LUN 的权限,可以是有读

写权限、只读权限、同步读写权限和智能只读权限。同步读写的权限定义如图所

示。

165
系统使用手册

(5) 在“可用逻辑卷”列表框中提供了所有的可选 LUN,包括空闲的 LUN

和使用状态为 iSCSI 的 LUN。这里选择名称为“iSCSI”的 LUN。

图 8-15 开启 iSCSI 服务-定义同步读写权限

点击“确定”,会出现如图 8-16 所示的操作成功界面。

图 8-16 开启 iSCSI 服务-确认开启

16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8-17 开启 iSCSI 服务-开启成功

其他 iSCSI 添加的操作,都可以参照上面的步骤完成。

-------------------------------------------------------------------------------------------------------

注意:

不同服务器使用同一个 LUN 时,只能将一台服务器访问模式设定为“读写”,

其余服务器都应为“只读”(Linux/Unix)或智能只读(Windows),否则多台

服务器同时读写会发生读写错误,造成文件系统损坏、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

8.2 FC 管理(选配功能)

前提:用户需要在存储及使用的客户端上均安装光纤卡,通过光纤交换机,

使用光纤线进行连接,并保证客户端已经安装有光纤卡驱动。

在 FC 用户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进行的操作如下:

开启 FC 服务:

 为具体的光纤通道开启 FC 服务。

 为全部可用的光纤通道开启 FC 服务。

 为具体的客户端端口开启 FC 服务。

 为连接的全部可用客户端开启 FC 服务。

167
系统使用手册

关闭 FC 服务:

 为具体的光纤通道关闭 FC 服务。

 为全部可用的光纤通道关闭 FC 服务。

 为具体的客户端端口关闭 FC 服务。

 为连接的全部可用客户端关闭 FC 服务。

以下将详细说明开启/关闭 FC 服务的操作步骤:

1. 开启 FC 服务

管理员首先为用户在“存储管理—逻辑卷管理”中创建空闲的逻辑卷,参见

“2.4.1 逻辑卷管理”。

根据用户的实际连接情况,选择使用的光纤通道,例如使用光纤卡

QLC2462,上面的光纤通道 port1 对应为光纤通道 0,下面的光纤通道 port2 对应

为光纤通道 1。如果不确定使用的是哪个光纤通道,可以选择全部通道,系统将

使用存储上可连通存储于客户端的光纤通道将分配的 FC 空间映射到客户端上。

如果指定特定的客户端请输入客户端上 FC 卡的 WWPN 号,在客户端上可

以使用相关光纤客户端工具获取 WWPN 号。例如使用光纤卡 QLC2462,可以使

用 SANsurger 工具获取客户端 WWPN 号,如图 8-18 所示。如果没有工具进行获

取,也可以直接输入 0000000000000000,此配置会将存储与可连通的所有客户

端 WWPN 进行连接,多个客户机共享 FC 空间。

图 8-18 获取 WWPN 号

客户端逻辑 LUN 的 ID 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或者手动指定,建议使用自动生

168
系统使用手册

成。如果选择手动指定,请第一个指定的 ID 为 0,避免客户端查看到的磁盘为

不可用的情况。

注:是否出现不可用磁盘,与接线的每个通道是否配置了 ID 为 0 的 LUN

有关,如果每个通道都配置了 ID 为 0 的 LUN,客户端不会出现不可用磁盘。

选择 LUN 的访问模式:读写、智能只读、只读、同步读写。

注:智能只读是模拟写模式,用户也许可以成功在 FC 盘中写入数据,但是

重新打开后会发现这些写入的数据实际是不存在的。虽然不能写,但是支持读,

与只读的区别则在于,选择只读,有可能在某些操作系统中识别不出,如 2000

系统,但是选择智能只读模式,可以识别。该模式只能用于 windows 端连接。

同步读写是指不经过硬盘缓存,将数据直接写入硬盘,这样写入的速度慢,

但可以保证数据不出错。

经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 FC 服务的开启操作。如下图所示,为存储配置了

光纤通道 0 对应的客户端 WWPN 为 210000E08B9B6CE0 的端口的链路分配 LUN

的 ID 为 0 的读写空间。此空间也可在 SANsurfer 工具中查看到。

2. 关闭 FC 服务

如果用户不再需要使用已分配的 FC 空间,可以在 FC 客户分配信息列表中

选中该 FC 分配信息,点击“删除”,FC 服务则成功关闭,如图 8-19 所示。

图 8-19 关闭 FC 服务

169
系统使用手册

第9章 NAS 管理(选配)


管理员对 NAS 服务配置主要在该模块完成,主要包括 NAS 网络盘、用户和

组管理、NAS 配额、基本维护配置。

9.1 NAS 网络盘

在 NAS 网络盘界面可以进行的操作有:创建 NAS 卷、NAS 卷管理、添加 NAS

网络盘、NAS 网络盘管理等,如图 9-1 所示。

图 9-1 NAS 网络盘界面

创建 NAS 卷之前,首先要根据实际应用在“基本维护配置”界面进行 NAS

文件系统类型的更改,如果系统中已创建了 NAS 卷,则不能再修改文件系统类

型。

9.1.1 创建 NAS 卷

如图 9-2 所示,点击“创建 NAS 卷”按钮,在创建 NAS 卷界面选择 LUN 名称,

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创建 NAS 卷;创建成功的 NAS 卷会显示在 NAS 卷信息列

表中。

您可以选择创建标准类型或 WORM 类型的 NAS 卷:

1. 标准类型的 NAS 卷

用户可以对标准类型的 NAS 卷进行多次读写,NAS 用户可以在标准类型的

NAS 卷下进行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

2. WORM 类型的 NAS 卷

170
系统使用手册

针对档案类存储提供的基于硬盘写一次、读多次的功能,系统可以创建

WORM 类型的 NAS 卷。NAS 用户可以在 WORM 类型的 NAS 卷下进行创建操作,

一旦文件被创建在 WORM 类型的 NAS 卷中,该文件不能够被删除和修改。

图 9-2 创建 NAS 卷

如果创建 NAS 卷失败,您可以在“日志系统 》操作日志”界面查看创建 NAS

卷失败的原因。

9.1.2 NAS 卷管理

在 NAS 卷信息列表中,可以对 NAS 卷进行“删除”,“挂载”,“修复”,

“停止修复”,“检测”和“搜索”操作。

1. NAS 卷删除

勾选一个或多个 NAS 卷,点击删除按钮。

删除操作执行后,将会把 NAS 卷以及卷中的 NAS 盘信息都删除。

2. NAS 卷挂载

如图 9-3 所示,当 NAS 卷在本控制器上的挂载状态显示为“未挂载”的情

况下,NAS 卷被挂载在另一控制器上。

图 9-3 NAS 卷的挂载状态

171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NAS 卷的使用状态为“挂载正常”时,NAS 卷才能够被使用。

2. NAS 卷的挂载状态显示为“未挂载”的情况下,请先对 NAS 卷进行文件系

统修复,确保文件系统正常,再对 NAS 卷进行挂载后,才能够使用。

-------------------------------------------------------------------------------------------------------

3. NAS 卷修复

NAS 卷文件系统挂载状态显示为“未挂载”,或者文件系统挂载不成功的情

况下,可以点击界面上的“修复”按钮修复文件系统,而后在操作日志中查看修

复结果,文件系统修复成功后,请点击“挂载”按钮挂载 NAS 卷。

-------------------------------------------------------------------------------------------------------

注意:

NAS 卷的挂载状态显示为“未挂载”的情况下,请先对 NAS 卷进行文件系统修

复,确保文件系统正常,再对 NAS 卷进行挂载后,才能够使用。

-------------------------------------------------------------------------------------------------------

4. NAS 卷停止修复

NAS 卷文件系统正在修复的过程中,可以点击“停止修复”按钮,终止修复

操作。

5. NAS 卷检测

如图 9-4 所示,勾选 NAS 卷,在 NAS 卷信息列表下方点击“检测”按钮,

系统会检测此 NAS 卷的挂载状态和是否可以写入,并将在界面和日志中给出检

测结果;支持多个 NAS 卷进行检测。

6. NAS 卷搜索

如图 9-4 所示,在 NAS 卷信息列表搜索框中,可以输入搜索条件如 NAS 卷

名称、容量,点击“搜索”按钮,系统将返回符合条件的 NAS 卷信息。

17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9-4 NAS 卷搜索

9.1.3 添加 NAS 网络盘

只有存在 NAS 卷的情况下,才能够添加 NAS 网络盘,点击“添加 NAS 网络

盘”按钮,即可添加 NAS 网络盘,如图 9-5 所示:

图 9-5 添加 NAS 网络盘

1. CIFS 协议

CIFS (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是可以远程访问 Internet 计算机上文件

的协议,使用 CIFS 可以使您达到以下功能:

访问服务器本地文件并读写这些文件。

与其它用户一起共享一些文件。

在断线时自动恢复与网络的连接。

(1) 用户验证模式选择“本地验证”模式:

在基本配置界面选择用户验证模式为“本地验证”模式,
“添加 NAS 网络盘”

界面上勾选需使用的协议,直接进入到协议的配置界面,配置用户和相关权限,

如图 9-6 所示,以 CIFS 协议配置界面中添加读写用户为例:

17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9-6 CIFS 协议配置界面

在左侧可选用户(组)列表中选中用户,点击读写用户模块前面的 ,即

将该用户添加为读写用户,在读写用户中选中用户后,点击 ,即可将用户从

读写用户列表中移除。同样的操作,可以完成只读用户的添加和移除。

CIFS 协议本地验证模式下可以设置允许和禁止访问的 IP(段),如图 9-7 所

示。设置允许访问的 IP 地址为:10.192.55.100,只有 IP 地址为 10.192.55.100 的

客户端才允许通过 CIFS 协议访问此 NAS 盘;其他 IP 地址的客户端没有权限访问

此 NAS 盘。

设置允许访问的 IP 段,可以输入以下格式:IP 段/子网掩码,例如:允许 IP

段 为 10.192.55.0~10.192.55.254 , 在 输 入 框 中 , 应 该 输 入 为 :

10.192.55.0/255.255.255.0。

如果用户设置的是禁止访问的 IP(段),则设置的 IP 地址或 IP 段没有权限访

问此 NAS 盘,其他 IP 地址的客户端能够访问此 NAS 盘;设置方法与允许访问 IP

174
系统使用手册

地址相同,如图 9-7 所示。

图 9-7 设置允许和禁止访问的 IP 地址(段)

NAS 网络盘权限配置,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其他用户有以下 6 种权限

组合:

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r)&其他(r):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的用户有只读权

限,其他非同组用户只读权限。

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rw)&其他(n):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的用户读写权

限,其他非同组用户没有访问权限。

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rw)&其他(r):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的用户读写权

限,其他非同组用户只读权限。

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r)&其他(n):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的用户只读权

限,其他非同组用户没有访问权限。

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n)&其他(n):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的用户没有访问

权限,其他非同组用户没有访问权限。

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rw)&其他(rw):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的用户有读

写权限,其他非同组用户读写权限。

175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是指这个用户存在于文件创建者主组中,这个用

户可以存在于这个用户组的主组或者普通组中。

2. 例如:文件创建者为 user1,其主组为 group1,用户 user2 在 group1 的主组

中,user3 在 group1 的普通组中,用户 user2 和 user3 对 user1 的文件有同样的

访问权限,即“与创建者的主组同组用户”的访问权限。

3. 例如:文件创建者为 user1,其主组为 group1,用户 user2 在 group1 的主组

中,user3 用户在 group2 的主组中,user1 用户不在 group2 的普通组和主组中,

对于 user3 用户创建的文件,user1 用户只有“其他用户”的权限。

-------------------------------------------------------------------------------------------------------

(2) 用户验证模式选择“任意用户”模式:

在基本配置界面中选择用户验证模式为“任意用户”,则无需进行用户配置,

只选择读写、只读的访问模式,如图 9-8 所示:

图 9-8 任意用户验证模式下 CIFS 创建 NAS 网络盘

点击“确定”,则完成 CIFS 协议的配置。

(3) 用户验证模式选择“ADS 验证”模式:

如果在基本配置界面中选择用户验证模式为“ADS 验证”,需要您在基本配

置界面配置:

工作组设置为当前 ADS 服务器所在的工作组。

176
系统使用手册

点击“配置 ADS”按钮,在 ADS 配置界面上进行设置,如图 9-9 所示,而后

点击确定按钮,当界面上显示连接 ADS 成功后,CIFS 协议配置列表的可选用户列

表中显示 ADS 服务器上所有的用户和用户组信息,管理员能够将这些用户添加

到 CIFS 协议列表中,添加过程和本地验证模式下的添加过程一样。

配置 CIFS 协议完成后,您可以在客户端使用添加的用户名登录 NAS 网络盘。

图 9-9 ADS 验证模式下 CIFS 创建 NAS 网络盘

2. NFS 协议

NFS 协议应用于 Linux/Unix 平台下。NFS(Network File System)是一种

Linux/Unix 之间通过网络共享文件的标准方式。使用 NFS,就能够透明的安装和

访问网络上远程主机上的文件系统,将其安装到本机的文件系统中。如果您只想

在 Linux/Unix 环境下实现网络共享,可以设置 NAS 网络盘为 NFS 协议;如果需要

在 Windows 环境下以及 Windows 和 Linux 之间共享访问,建议您选择 CIFS(即

SMB)协议。

选择 NFS 协议后,所需填入的信息为客户机 IP 地址,授权给指定 IP 地址的

客户机使用,不需要密码。如图 9-10 所示:

177
系统使用手册

图 9-10 基于 NFS 协议创建 NAS 网络盘界面

如果需要允许单个 IP 使用,可以填入网络地址。例如填入 IP 地址:

192.168.10.200,作用是允许 192.168.10.200 这一个 IP 地址访问该 NAS 盘。

如果需要允许整个 IP 段使用,可以填入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例如填入网段:

192.168.0.0/255.255.255.0,作用是允许 192.168.0.x 整个网段访问该 NAS 盘。

您可以选择映射为本地用户或者本地用户组,在 Unix 客户端,能够使用和

映射用户或映射用户组相同的空间配额。

3. FTP 协议

FTP 是通用协议,在任意平台下均可使用。选择 FTP 协议后,配置相应的读

写用户和只读用户。如图 9-11 所示。

图 9-11 基于 FTP 协议创建 NAS 网络盘界面

178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每个 NAS 盘的 FTP 协议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但加入 FTP 协议中的 NAS 用户只能

添加到一个 NAS 盘中,不能共用。

-------------------------------------------------------------------------------------------------------

4. AFP 协议

AFP (AppleTalk Filing Protocol)是一种应用层或表示层协议,是 MAC OS

专用文件共享协议,主要用于控制访问远程文件系统。该协议的典型应用程序是

AppleShare,它主要为各种计算机用户提供文件共享服务。

选择 AFP 后,添加相应的用户名,如图 9-12 所示。

图 9-12 基于 AFP 协议创建 NAS 网络盘界面

5. HTTP 协议

179
系统使用手册

HTTP 协议应用于各种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存储,进行文件

下载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 2006 端口来访问 HTTP 协议分配的网络盘,访问地

址为 https://IPAddress:2006。使用 HTTP 协议连接访问 NAS 盘,参见“13.3 使

用 HTTP 协议连接访问”。

-------------------------------------------------------------------------------------------------------

注意:

每个 NAS 盘的 HTTP 协议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但加入 HTTP 协议中的 NAS 用户只

能添加到一个 NAS 盘中,不能共用。

------------------------------------------------------------------------------------------------------

6. RSYNC 协议(选配功能)

NAS 网络盘使用了 RSYNC 协议的话,其他客户端 NAS 网络盘可以对该 NAS

网络盘中的数据进行同步。该协议一般是配合其他协议一起用的,如选择 CIFS

协议和 RSYNC 协议。如图 9-13 所示,其中 RSYNC 协议中选择用户“user1”,读

写权限配置为“读写”。

图 9-13 基于 RSYNC 协议创建 NAS 网络盘界面

NAS 网络盘中各协议的配置界面可以对已经存在的 NAS 用户进行搜索

用户可以在 CIFS、FTP、HTTP、AFP、RSYNC 协议配置界面上,在各权限

180
系统使用手册

列表框的搜索栏中输入关键字:字母或者汉字,可以对目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

NAS 网络盘进行搜索。

-------------------------------------------------------------------------------------------------------

注意:

同一个 NAS 网络盘,可以同时使用各种协议访问。

-------------------------------------------------------------------------------------------------------

9.1.4 NAS 网络盘管理

1. 搜索 NAS 网络盘

在 NAS 网络盘信息列表搜索框中,可以输入搜索条件如 NAS 网络盘名称、

NAS 卷名称、NAS 盘协议,点击“搜索”按钮,系统将返回符合条件的 NAS 卷信

息。

2. 修改 NAS 网络盘

图 9-14 修改 NAS 网络盘

如图 9-14 所示,点击 NAS 盘右侧的“操作”按钮,进入查看/修改 NAS 网络

盘修改界面,如图 9-15 所示:

图 9-15 查看/修改 NAS 网络盘界面

181
系统使用手册

用户可以点击已配置的协议,查看各自的配置情况,如果需要进行修改,则

直接进行 NAS 属性(名称、用户、协议)的修改,各操作步骤:参见“10.1.3 添

加 NAS 网络盘”。最后点击“确定”按钮,NAS 网络盘修改成功。

9.2 用户和组管理

9.2.1 添加 NAS 用户

3. 点击界面上的“添加 NAS 用户”按钮,在弹出的“添加 NAS 用户”界面上,

添加新用户,如图 9-16 所示。

图 9-16 添加 NAS 用户界面

4. 界面上输入以下信息:

用户名称(必填信息):系统支持大小写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第一个字符

不能使用数字。

密码(必填信息):密码长度限制为 3~24 位。

选择主组:不填写的情况下,系统设定其默认主组与用户名相同;用户在其

默认主组中时,用户的所属主组列表中不显示默认主组名称。

选择所在组:可选项,用户可以选择不加入所在组或者可以加入多个所在组

中。

卷配额:设置用户在各个 NAS 卷中的使用配额;如图 9-17 所示。

182
系统使用手册

NAS 设置:将 NAS 用户添加到 NAS 网络盘的相关协议中。

图 9-17 添加 NAS 用户配额

-------------------------------------------------------------------------------------------------------

注意:

1. 每个 NAS 用户必须属于某一主组;并且仅能够有一个主组;用户主组的作用

是:将用户主组加入到某一协议中,主组中的用户随即有了使用该协议的权限,

并且受到其主组配额的限制。

2. 每个 NAS 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加入到组中;用户可以加入多个组中;组的作用

是:将组加入到某一协议中,组中的用户随即有了使用该协议的权限,但是用

户在 NAS 卷的使用容量不受到组配额的限制。

-------------------------------------------------------------------------------------------------------

3. NAS 设置界面配置 CIFS 协议

如图 9-18 所示,界面上显示的是用户 s 的 NAS 设置界面,左侧可选框显示

目前系统中的 NAS 网络盘,如果要将用户 s 加入到 NAS 盘 nas1 的读写用户列表

中,只需将 nas1 添加到右侧的读写权限列表中;点击“确定”按钮,用户 s 即

在 NAS 盘 nas1 的 CIFS 协议中拥有读写权限。

18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9-18 NAS 设置界面上配置 CIFS 协议

4. NAS 设置界面上配置 FTP 协议

配置 FTP 协议,下图界面上显示的是用户 s 的 NAS 设置界面,左侧可选框显

示的是目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 NAS 网络盘,如果要将用户 s 加入到 NAS 盘 nas1

的读写用户列表中,只需将 nas1 添加到右侧的读写权限列表中;点击确定按钮,

用户 s 即在 NAS 盘 nas1 的 FTP 协议中拥有读写权限;如图 9-19 所示。

图 9-19 NAS 设置界面上配置 FTP 协议

一个用户只能够添加到一个 NAS 盘的 FTP 协议中,当用户已经将一个 NAS

184
系统使用手册

盘添加到读写列表中,在选中第二个 NAS 网络盘,页面中会弹出提示信息,如

图 9-20 所示。

图 9-20 NAS 设置界面上配置 FTP 协议

5. NAS 设置界面上配置 AFP 协议

配置 AFP 协议,如图 9-21 所示,界面上显示的是用户 s 的 NAS 设置界面,

左侧可选框显示的是目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 NAS 网络盘,如果要将用户 s 加入到

NAS 盘 nas1 的读写用户列表中,只需将 nas1 添加到右侧的读写权限列表中;点

击确定按钮,用户 s 即在 NAS 盘 nas1 的 AFP 协议中拥有读写权限。

图 9-21 NAS 设置界面上配置 AFP 协议

6. NAS 设置界面配置 HTTP 协议

185
系统使用手册

配置 HTTP 协议,如图 9-22 所示,界面上显示的是用户 s 的 NAS 设置界面,

左侧可选框显示的是目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 NAS 网络盘,如果要将用户 s 加入到

NAS 盘 nas1 的读写用户列表中,只需将 nas1 添加到右侧的读写权限列表中;点

击确定按钮,用户 s 即在 NAS 盘 nas1 的 HTTP 协议中拥有读写权限

图 9-22 NAS 设置界面上配置 HTTP 协议

一个 NAS 用户只能添加一个 NAS 盘的 HTTP 协议中,例如:已经将 NAS 网

络盘 NAS1 添加到读写权限列表中,再次点击左侧的可选 NAS 网络盘列表中的

NAS2,此时界面中会弹出提示信息框,如图 9-23 所示。

图 9-23 NAS 设置界面上配置 HTTP 协议

7. NAS 设置界面配置 RSYNC 协议

186
系统使用手册

配置 RSYNC 协议,如图 9-24 所示,界面上显示的是用户 s 的 NAS 设置界面,

左侧可选框显示的是目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 NAS 网络盘,如果要将用户 s 加入到

NAS 盘 nas1 的读写用户列表中,只需将 nas1 添加到右侧的读写权限列表中;点

击确定按钮,用户 s 即在 NAS 盘 nas1 的 RSYNC 协议中拥有读写权限。

图 9-24 NAS 设置界面配置 RSYNC 协议

9.2.2 修改 NAS 用户

点击 NAS 用户右侧的“操作”按钮,进入“查看/修改 NAS 用户”界面,可

以查看 NAS 用户的已有配置,包括用户所属主组,使用协议等;

点击界面上的“编辑”按钮,可以对 NAS 用户已有设置进行修改,包括更改

用户主组、更改用户组、修改用户密码、更改卷配额、更改用户使用协议,参见

“10.2.2 修改 NAS 用户”。

9.2.3 添加 NAS 用户组

点击界面上的“添加 NAS 用户组”按钮,在弹出的“添加 NAS 用户组”界

面上添加新用户组,点击“确定”按钮后,新创建的用户组会显示在 NAS 用户

组信息列表中,如图 9-25 所示。

187
系统使用手册

图 9-25 添加 NAS 用户组

界面上输入以下信息:

用户组名称:必填信息。

选择组用户:可以添加用户到用户组中,该项为可选项;如图 9-26,您可以

将可选用户添加到主组用户列表和组用户列表中;用户添加到目前的主组用户列

表中后,会从原来的主组中删除,NAS 用户只能够存在一个主组中。

用户添加到组用户列表中后,用户仍存在于原来的组列表中,NAS 用户能够

存在于多个 NAS 用户组中。

图 9-26 NAS 用户组界面上添加主组用户和所在组用户

卷配额:设置用户组在各个 NAS 卷中的使用配额;

NAS 设置:将 NAS 用户组添加到 NAS 网络盘的相关协议中。

188
系统使用手册

9.2.4 修改 NAS 用户组

点击 NAS 用户组右侧的“操作”按钮,进入“修改 NAS 用户组”界面,可

以查看 NAS 用户组的已有设置,如图 9-27 所示。

可以对已有设置进行修改,包括更改组中的用户、更改 NAS 卷配额,参见

“10.2.4 修改 NAS 用户组”。

图 9-27 查看/修改 NAS 用户组

NAS 用户组界面添加协议:

1. 配置 CIFS 协议,如图 9-28 所示,界面显示为用户组 g 的 NAS 设置界面。左

侧可选 NAS 网络盘列表中为目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 NAS 网络盘,如果要将用户

组 g 添加到 NAS 网络盘的读写列表中,只需将 nas1 添加到右侧的读写权限列表

中,点击确定,即用户组 g 在 NAS 网络盘 nas1 中具有读写权限。

图 9-28 添加 nas 网络盘到 CIFS 协议

189
系统使用手册

2. 配置 AFP 协议,如图 9-29 所示,界面显示为用户组 g 的 NAS 设置界面。左

侧可选 NAS 网络盘列表中为目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 NAS 网络盘,如果要将用户

组 g 添加到 NAS 网络盘的读写列表中,只需将 nas1 添加到右侧的读写权限列表

中,点击确定,即用户组 g 在 NAS 网络盘 NAS1 中具有读写权限。

图 9-29 添加 nas 网络盘到 AFP 协议中

9.3 NAS 配额

9.3.1 添加 NAS 用户配额

点击“添加 NAS 用户配额”按钮,在弹出的“添加 NAS 用户配额”界面上,

选择要添加配额的用户,而后点击“添加”按钮,可以选择 NAS 用户在所有 NAS

卷或单个 NAS 卷的配额值,如图 9-30 所示。

19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9-30 添加 NAS 用户配额

点击“确定”按钮后,用户设定的配额值会显示在 NAS 用户配额列表中。

9.3.2 修改 NAS 用户配额

在 NAS 用户配额列表中,点击右侧的“操作”按钮,在“配额”对话框中

输入要更新的配额值,点击“确定”按钮,修改的配额值立即生效。

9.3.3 添加 NAS 用户组配额

点击“添加 NAS 用户组配额”按钮,在弹出的“添加 NAS 用户组配额”界

面上,选择要添加配额的用户组,而后点击“添加”按钮,可以选择用户组在所

有 NAS 卷或单个 NAS 卷的配额值,如图 9-31 所示。

191
系统使用手册

图 9-31 添加用户组配额

9.3.4 修改 NAS 用户组配额

在 NAS 用户组配额列表中,点击右侧的“操作”按钮,在“配额”对话框

中输入要更新的配额值,点击“确定”按钮,修改的配额值立即生效。

9.4 基本维护配置

如图 9-32 所示,在基本维护配置界面,用户可以进行的操作有:

1. 设置 NAS 标题。

2. 设置 NetBIOS 名称。

3. 设置工作组名称。

4. 更改用户验证模式。

5. 更改 NAS 文件系统类型。

6. 更改文件系统修复模式。

7. 更改用户第一次登录前是否需要修改密码功能。

8. 批量添加用户、用户组信息。

192
系统使用手册

9. 批量下载用户、用户组信息。

10. 批量修改用户、用户组信息。

图 9-32 基本配置维护界面

9.4.1 用户验证模式

在 CIFS 协议中,您可以选择用户验证模式:本地验证、任意用户登录、ADS

验证(选配功能)。

1. 本地验证:使用存储设备用户本地管理机制,NAS 用户名和密码均存放在存

储服务器上;

2. 任意用户登录:不使用用户名验证的方式,在 windows 客户端,您无需输入

NAS 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登录到 NAS 网络盘。

3. ADS 验证(选配功能)
:基于域的验证模式,所有 NAS 用户均从 ADS 服务器

上获取,使用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进行验证,能够获取 ou 里面的组和用

户(其中包括中文用户)。

-------------------------------------------------------------------------------------------------------

注意:

以上 3 种用户验证模式,只针对 CIFS 协议生效,对其他协议

(HTTP/FTP/AFP/RSYNC/NFS)的配置没有影响。

-------------------------------------------------------------------------------------------------------

9.4.2 NAS 文件系统类型

NAS 文件系统类型包括高性能模式和基本模式,其中“高性能”文件系统性

能好,
“基本模式”文件系统可靠性好。用户可根据自身应用的需要进行文件系

193
系统使用手册

统类型的选择。

-------------------------------------------------------------------------------------------------------

注意:

创建 NAS 卷后,不能再对 NAS 文件系统类型进行更改。

-------------------------------------------------------------------------------------------------------

9.4.3 文件系统修复模式

系统支持“自动”修复和“手动”修复两种类型:

1. 自动修复:系统在上一次为非正常关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文件系统的检测,

一旦检测到 NAS 卷的文件系统损坏,会立即进行文件系统修复。

2. 手动修复:系统在上一次为非正常关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文件系统的检测,

一旦检测到文件系统损坏,不会进行修复,系统启动完成后,需要管理员手动点

击修复按钮,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如图 9-33 所示。

图 9-33 NAS 盘管理界面上修复文件系统按钮

9.4.4 更改用户第一次登录是否需要修改密码功能

管理员可以设置:新建的 NAS 用户第一次使用前是否需要首先修改密码,

才能登录客户端。

默认选项为:“是”,NAS 用户在第一次登录客户端前,必须要先修改密码。

这种方式保证了用户账户的安全性。

管理员可以更改此选项为“否”,这种情况下,新建 NAS 用户无需更改密码

即可登录客户端。

9.4.5 批量添加用户

系统只支持文件格式为 CSV 的文件上传,且系统规定:批量上传用户文件名

194
系统使用手册

称必须设置为“addnasuser.csv”。

您需要将批量上传的用户先保存在名称为“addnasuser.csv”文件中,点击“浏

览”按钮,选中“addnasuser.csv”文件,点击“上传”,如图 9-34 所示。

图 9-34 批量上传 NAS 用户

批量上传用户的格式如图 9-35 所示:

图 9-35 批量上传用户的文件格式

管理员可以先点击界面上的“下载用户”按钮,下载批量上传用户模板,下

载的文件中第一行为文件的使用说明信息,第二行每一列的名称,请用户不要将

第一行和第二行提示信息删除;您应该从三行开始添加用户信息。

195
系统使用手册

每个用户信息占用一行,用户信息中包含 4 项内容,从左到右依次为:用户

名,密码,用户配额(单位:MB),用户所属主组。这 4 列的内容都不能为空,并

且字符串间不允许有空格。

用户配额的作用是:限定用户在 NAS 卷中可以使用的卷配额,配额列必须

要输入数字;当配额为 0 时,NAS 用户可以使用 NAS 卷中的全部容量;当配额为

非 0 值时,用户在 NAS 卷只能够使用限定的配额值;例如:批量上传用户 test1

的配额值为 200,那么 test1 在 NAS 卷中可以使用的容量不能够超过 200M。

-------------------------------------------------------------------------------------------------------

注意:

1. 将用户加入某一主组中,必须要该主组已经存在于系统中,批量上传时才能

够将此用户添加成功。

2. 将用户加入自己的默认主组中,在用户所属主组列写入 0 即可。

3. 批量上传 NAS 用户后,设定的配额值会在当前所有已经存在的 NAS 卷中生

效;但是对于批量上传 NAS 用户后新建的 NAS 卷,批量上传用户的配额值不在此

NAS 卷上生效。

4. 文件中第一行为文件的使用说明信息,第二行每一列的名称,请用户不要将

第一行和第二行信息删除。

-------------------------------------------------------------------------------------------------------

9.4.6 批量添加用户组

系统只支持文件格式为 CSV 的文件上传,系统规定:批量上传用户组文件名

称必须设置为“addnasgroup.csv”。

您需要将批量上传的用户组信息按照如图存在名称为“addnasgroup.csv”文

件中,点击“浏览”按钮,如图 9-36 所示,选中“addnasgroup.csv”文件,点

击“上传”。上传用户组的格式,如图 9-37 所示。

19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9-36 批量上传 NAS 用户组

管理员可以先点击界面上的“下载用户组”按钮,下载批量上传用户模板,

下载的文件中第一行为文件的使用说明信息,第二行每一列的名称,请用户不要

将第一行和第二行提示信息删除;您应该从三行开始添加用户信息。

每个用户组信息占用一行,用户组信息中包含 2 项内容,从左到右依次写入:

用户组名,用户组配额(单位:MB);这 2 列的内容都不能够为空,并且字符串间

不允许有空格。

用户组配额的作用是:限定用户组下的用户在 NAS 卷中可以使用的卷配额,

配额列必须要输入数字;当配额为 0 时,NAS 用户组下的用户最大可以使用 NAS

卷中的全部容量;当用户组配额设定为非 0 值时,用户组中的用户在 NAS 卷中

只能够使用限定的配额值;例如:用户组 test1 的配额值为 100,那么用户组 test1

下的 NAS 用户在 NAS 卷中使用的容量不能够超过 100M。

图 9-37 批量上传用户组的文件格式

197
系统使用手册

-------------------------------------------------------------------------------------------------------

注意:

1. 将用户组的配额值加入某一主组中,必须要该主组已经存在于系统中,批量

上传时才能够将此用户添加成功。

2. 将用户加入自己的默认主组中,在用户所属主组列写入 0 即可。

3. 批量上传 NAS 用户组后,设定的配额值会在当前所有已经存在的 NAS 卷中

生效;但是对于批量上传 NAS 用户组后新建的 NAS 卷,批量上传用户组的配额值

不在此 NAS 卷上生效。

-------------------------------------------------------------------------------------------------------

9.4.7 批量下载用户、组

点击“下载用户”按钮,系统中所有的 NAS 用户信息都会被保存到文件中。

点击“下载用户组”按钮,系统中所有的 NAS 用户组信息都会被保存到文

件中。

-------------------------------------------------------------------------------------------------------

注意:

1. 在系统中不存在 NAS 用户的情况下,点击“下载用户”按钮,下载的 CSV 文

档是批量上传用户和批量修改用户的模板。

2. 在系统中不存在 NAS 用户组的情况下,点击“下载用户组”按钮,下载的

CSV 文档是批量上传用户组和批量修改用户组的模板。

-------------------------------------------------------------------------------------------------------

9.4.8 批量修改用户、组

使用批量下载 NAS 用户(组)功能后,在下载的 CSV 文件中对 NAS 用户(组)

的信息进行修改,再批量上传该文件,能够实现批量修改用户(组)信息的功能。

下载批量上传用户模板,下载的 CSV 文件中第一行为文件的使用说明信息,

第二行每一列的名称,请用户不要将第一行和第二行提示信息删除;您应该从三

行开始修改用户信息。

198
系统使用手册

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 使用批量下载用户(组)功能,将所有用户(组)信息保存到 CSV 格式的文

件中。

2. 在文件中修改 NAS 用户信息:

NAS 用户信息中,可以修改用户的配额值和所属主组。

NAS 用户组信息中,可以修改用户组的配额值。

3. 将修改完成的文件另存为名称为“setnasuser.csv”(NAS 用户文件)或者

“setnasgroup.csv”(NAS 用户组文件)。

4. 使用批量上传功能,上传名称为“setnasuser.csv”(NAS 用户文件)或者

“setnasgroup.csv”(NAS 用户组文件)的文档。

5. 上传操作成功后,新的配额值和用户所属主组会替换掉 NAS 用户原配额值和

所属主组。

-------------------------------------------------------------------------------------------------------

注意:

1. 如果“setnasuser.csv”文件中的用户已经存在于系统中,上传操作执行后,

新的配额值和用户所属主组会替换掉 NAS 用户原配额值和所属主组;如果

“setnasuser.csv”文件中的用户不存在于系统中,上传操作执行后,系统不

会自动添加此用户信息。

2. 如果“setnasgroup.csv”文件中的用户组已经存在于系统中,上传操作执行

后,新的配额值会替换掉 NAS 用户组原配额值;如果“setnasgroup.csv”文件中

的用户组不存在于系统中,上传操作执行后,系统不会自动添加此用户组信息。

-------------------------------------------------------------------------------------------------------

199
系统使用手册

第10章 Windows 系统建立 iSCSI 连接(选配)


本章节主要介绍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环境下 iSCSI 的连接,即

iSCSI Initiator 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进而实现对存储 iSCSI 存储空间的管理和

应用。

基本步骤如下:

1. 使用微软 iSCSI 软件建立对存储的连接。

2. 映射存储的 iSCSI 存储为本地磁盘。

3. 分区,分卷,格式化。

10.1 WindowsXP、2003 使用微软 iSCSI 软件建立连接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用微软提供 iSCSI Initiator 软件包,来建立用户

的服务器到存储系统的连接。在完成连接以后,Windows 系统就可以将存储设备

作为本地硬盘来访问。

10.1.1 安装微软的 iSCSI initiator 软件

该软件可以从存储用户光盘上用户软件目录的微软子目录中获得,也可以从

存储管理中心的“帮助”页面直接下载。

如果用户服务器为 Windows 32 位机器,请使用文件 Microsoft 的 iSCSI

initiator_2.0-x86fre 或更早的 1.06a 版本。如果用户服务器为 64 位服务器请

使用相应的 64 位软件。

安装微软 iSCSI 软件很简单,只要根据安装向导的提示,就可以完成。

在成功完成微软 iSCSI 软件安装后,桌面上会出现一个名为 Microsoft

iSCSI Initiator 的图标。

10.1.2 使用微软 iSCSI initiator 软件

双击桌面的 Microsoft iSCSI Initiator 图标,将出现如图 10-1 所示的属

性设置界面。

20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1 iSCSI initiator 属性设置界面

鼠标单击上图标出的“Discovery”按钮,再点击“Add”按钮,会出现添加

对话框,如图 10-2 所示。

图 10-2 iSCSI initiator 添加对话框

用户可以在“IP Address or DNS name”的输入框中输入存储系统的 IP 地

址,然后在“Port”输入框中输入存储系统的 iSCSI 端口号。在图中输入

192.168.10.130 和端口号 3260。确认输入信息正确后,进行确认添加。然后点

击“Targets”按钮会出现如图 10-3 所示界面。

201
系统使用手册

如图 10-3 所示,“Refresh”按钮用于刷新,并得到当前网络最新的信息。

“Inactive”表示该存储目标已被发现但还没有连接。用户可以建立有多个

存储目标。选择所要连接的存储目标,然后点击“Log On”按钮来建立连接。

点击“Log On”按钮后,便会出现如图 10-4 所示对话框。其中在选择了

“Automatically restore this connection when the system boots”后,就

可以在下一次操作系统启动的时候自动重新连接 iSCSI 存储设备。如果不需要,

直接点击“OK”按钮完成连接。

图 10-3 iSCSI initiator 建立连接

20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4 iSCSI initiator 连接参数设置

正常情况下,连接成功后出现下如图 10-5 所示界面,并显示当前该设备的

状态为“Connected”。

图 10-5 iSCSI initiator iSCSI 连接成功

如果用户要断开已经连接成功的存储设备,可以通过点击“Details”按钮,

在弹出的“Target 属性”中选“Log Off”按钮来结束这个 iSCSI 连接。点击

203
系统使用手册

“确定”按钮后就完全断开所选择的 iSCSI 连接。如图 10-6 所示。

图 10-6 Log Off 按钮结束 iSCSI 连接

10.1.3 使用 CHAP 的 iSCSI 连接

上节所述过程是开启 iSCSI 服务时,选用“没有 CHAP 授权”。如果是使用

CHAP 授权方式”,则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如图 10-7 所示,在添加存储目标时点击“Advanced”按钮,在高级设置对

话 框 中 , 选 中 “CHAP logon information” , 在 “User name” 和 “Target

secret”的窗口中输入相应的 CHAP 用户名和密码。

图 10-7 CHAP 授权方式连接

204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8 CHAP 方式 Log On 登录

如图 10-8 所示,在“Log On” 时,再次点击“Advanced”按钮,在高级设

置对话框中,选中“CHAP logon information”,在“User name”和“Target

secret”的窗口中输入相应的 CHAP 用户名和密码。

至此,我们完成了对存储的 iSCSI 连接。要在客户端应用连接好的 iSCSI

设备,参见“11.3 iSCSI 磁盘映射及分区格式化”。

10.2 Windows 2008 建立 iSCSI 连接

请使用 Windows2008 自带的 iSCSI 发起程序。

(1) 单击桌面左下角“开始”—“所有程序”—“管理工具”中的“iSCSI

发起程序”,如图 10-9 所示。

205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9 iSCSI 发起程序

(2) 在“iSCSI 发起程序 属性”页面中,鼠标点击“发现”标签页,再点击

“发现门户”按钮,会出现发现目标门户对话框,如图 10-10 所示。用户可以在

“IP 地址或 DNS 名称”的输入框中输入存储系统的 IP 地址,然后在“端口”

输入框中输入存储系统的 iSCSI 端口号,例如输入 10.192.52.129 和端口号

3260。确认输入信息正确后,点击“确认”按钮。

206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10 添加目标门户

(3) 然后点击“目标”标签页,选中要连接的目标项,会出现如图 10-11 所

示界面。

图 10-11 iSCSI 目标连接

“不活动”表示该存储目标已被发现但还没有连接。用户可以建立有多个存

储目标。选择所要连接的存储目标,然后点击“连接”按钮来建立连接。

点击“连接”按钮后,便会出现“连接到目标”对话框。其中在勾选了“将

此连接添加到收藏目标列表”后,就可以在下一次操作系统启动的时候自动重新

连接 iSCSI 存储设备。如果不需要,直接点击“确定”按钮完成连接。

207
系统使用手册

(4) 正常情况下,连接成功后出现如图 10-12 界面,并显示当前该设备的状

态为“已连接”。

图 10-12 iSCSI 已连接

(5) 如果用户要断开已经连接成功的存储设备,先选中要断开的目标,然后

点击“断开连接”按钮,在弹出提示框中点击“是”按钮后就完全断开所选择的

iSCSI 连接,如图 10-13 所示。

208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13 断开已连接的 iSCSI

10.3 iSCSI 磁盘映射及分区格式化

10.3.1 映射为本地基本磁盘

这种映射将使网络存储系统被认为是一个本地的普通磁盘。系统将在每次启

动时,自动重新映射其为可以访问的本地磁盘。

可以通过鼠标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并选择“管理”,来进入计算机管理

界面。然后在选择左边的“磁盘管理”,就会进入如图 10-14 所示的管理界面。

209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14 计算机管理界面

存储系统当前被 Window 系统认为是一个未知的联机的磁盘,如图 10-15 所

示的磁盘 2。

图 10-15 磁盘管理界面

右键点击磁盘 2 后,会出现如图 10-16 所示的菜单,选择“初始化磁盘”后

按照系统默认的选项进行操作即可,再接着依照正常的本地磁盘进行分区和格式

化就可以作为本地基本磁盘来应用。

210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16 初始化磁盘

10.3.2 磁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对于基本磁盘可以通过点击右键菜单里的“创建磁盘分区”来创建磁盘分

区。

操作实例如图 10-17~图 10-24 所示。

图 10-17 创建磁盘分区

211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18 创建磁盘分区向导

可以根据分区向导来快速的创建所需要的分区(主磁盘分区或者扩展磁盘分

区)。

图 10-19 选择磁盘分区类型

212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20 指定分区大小

设置所需的分区大小,驱动器号,等等。

图 10-21 指定分区号

213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22 格式化分区

再选择所要格式化的文件系统类型(NTFS,FAT32 或者 FAT),选快速格式化。

图 10-23 完成分区创建

214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0-24 系统新加卷

在完成格式化以后,存储系统所提供的存储就会显示为新加卷,并配有一个

应用的驱动器号,例如 F 在图 10-24 中。而且还会出现在我的电脑窗口里面,用

户就可以透明的对网络存储进行访问了。

215
系统使用手册

第11章 Linux 系统建立 iSCSI 连接(选配)


在 http://prdownloads.sourceforge.net/linux-iSCSI/ 下载相应的版本;如:你

的系统是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dvanced Server 3.0(Taroon Update 4), 就可以

安装 linux-iSCSI-3.6.3.gz;其他版本的系统请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11.1 Redhat5 建立 iSCSI 连接

下面是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系统下的连接 iSCSI 操作实例:

1. 发现 target

#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endtargets -p 10.192.52.166

10.192.52.166:3260,1 iqn.2004-05.storos.t-111

2. 登录 target

# iSCSIadm -m node -T iqn.2004-05.storos.t-111 -p 10.192.52.166:3260 -l

Login session [iface: default, target: iqn.2004-05.storos.t-111, portal:

10.192.52.166,3260]

3. 查看磁盘信息

# fdisk –l

图 11-1 磁盘详细信息

4. 使用 fdisk 命令进行磁盘分区

fdisk 命令格式

fdisk [-l] [-b SSZ] [-u] device

主要选项:

216
系统使用手册

-l:察看指定的设备的分区表状况。

-b SSZ:将指定的分区大小输出到标准输出上,单位为区块。

-u:搭配“-l”参数列表,会用分区数目取代柱面数目,来表示每个分区的

起始地址。

device:要这些操作的设备名称。

fdisk 是各种 Linux 发行版本中最常用的分区工具,是被定义为 Expert 级别的

分区工具。我们可以通过 fdisk 来分区使用 iSCSI 设备。它还包括一个二级选单,

首先输入命令,然后出现问答式界面,用户通过在这个界面中输入命令参数来操

作,如图 11-2 所示。

图 11-2 fdisk 分区命令

fdisk 分区工具选项介绍:

a:设定硬盘启动区。

b:编辑一个 BSD 类型分区。

c:编辑一个 DOS 兼容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l:察看指定的设备的分区表状况。

m:显示 Fdisk 命令各个参数的说明。

217
系统使用手册

o:创建一个 DOS 分区。

n:设定新的硬盘分区。

p:打印分区信息。

s:创建一个空 Sun 分区表。

t:改变硬盘分区类型。

q:结束分区,不保存操作内容。

v:校验硬盘分区表。

w:结束分区,保存操作内容。

x:进入高级操作模式。

# fdisk /dev/sdb

运行后出现 fdisk 的命令提示符:Command (m for help):

使用 n 命令创建一个分区,会出现选择主分区(p primary partition)还是扩

展分区(l logical)的提示,通常选用主分区。然后按照提示输入分区号(Partition

number(1-4):)、新分区起始的磁盘块数(First Cylinder)和分区的大小,可以

是以 MB 为单位的数字(Last cylindet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然后使用 w

命令写入分区信息。具体示例参看图 11-3 所示。

图 11-3 对连接的 iSCSI 盘进行分区

5. 格式化分区

# mkfs.ext3 -b 4096 /dev/sdb1

6. 设定挂载点

218
系统使用手册

# mkdir /mnt/scsi01

# mount /dev/sdb1 /mnt/scsi01

经过以上的操作,您的 Linux 服务器已经连接到 iSCSI 储存设备,并且如同

Linux 服务器本机系统中的一个 SCSI 硬盘一样;使用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

7. 自动挂载一个 iSCSI 卷

可以通过向/etc/rc.local 中添加指令行来告诉 Linux 如何自动挂载卷了。使用

vi 编辑器修改/etc/rc.local,依次使用 shift+G 命令(将光标定位到最后一行)然

后使用 o 命令(插入新行并且进入编辑状态),输入以下内容:

#mount /dev/sd1 /mnt/scsi01

存盘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Linux 即可自动挂载 iSCSI 卷。

-------------------------------------------------------------------------------------------------------

注意:暂不支持使用 ifaces 配置虚拟多端口连接。

-------------------------------------------------------------------------------------------------------

11.2 Suse 10 建立 iSCSI 连接

下面是 Suse 10 系统下的连接 iSCSI 操作实例:

1. 发现 target

#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endtargets -p 10.192.52.166

[1b72d5] 10.192.52.166:3260,1 iqn.2004-05.storos.t-123

2. 登录 target

# iSCSIadm -m node –r 1b72d5 -l

3. 查看磁盘信息

# fdisk -l

219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1-4 磁盘详细信息

4. 使用 fdisk 命令进行磁盘分区,然后格式化

# fdisk /dev/sdb

# mkfs.ext3 -b 4096 /dev/sdb1

5. 设定挂载点

# mkdir /mnt/scsi01

# mount /dev/sdb1 /mnt/scsi01

经过以上的操作,您的服务器已经连接到 iSCSI 储存设备,并且如同 Linux

服务器本机系统中的一个 SCSI 硬盘一样,使用的方式也一样。

220
系统使用手册

第12章 建立对 NAS 共享空间的连接(选配)

12.1 Windows 下连接访问 NAS

网络共享盘连接步骤如下:

1. 映射网络驱动器

如图 12-1 所示,在我的电脑或者是网上邻居的右键菜单中,选择“映射网

络驱动器”,就可以激活“映射网络驱动器”的向导。在管理员想断开对一个共

享空间连接的时候,也使用图 12-1 所示的“断开网络驱动器”功能。

图 12-1 映射网络驱动器

2. 建立映射

如图 12-2 所示,在映射网络盘向导中,输入存储设备的 IP 地址和 NAS 网

络盘名称,例如\\192.168.40.63\nas_user1,然后在点击“完成”按钮,就会出现

如图 12-3 所示的用户登录界面。请注意,如果需要开机就连入该存储共享空间,

请选择该页面的“登录时重新连接”项,反之不选择。

221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2-2 建立映射

图 12-3 输入映射密码

222
系统使用手册

3. 成功连接共享空间

在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确认后,存储的共享空间就可以以网络驱动器的

形式出现,如图 12-4 所示。用户就可以对其进行透明如本地驱动器一样的访问。

图 12-4 成功映射网络盘

如果在管理员想断开对一个共享空间的连接,也使用前面介绍的“断开网络

驱动器”功能。管理员可以在该网络驱动器的右键菜单里面找到该功能。

注意事项:

1. 如表 11-1 所示,由于 Windows 系统本身的设定,一台客户端对一台服务器

只能使用单一用户进行访问,要更换用户身份时,必须首先断开所有现有连接到

该服务器的映射。
表 11-1 客户端用户身份数目对应表

客户端 用户身份 是否允许


单个 单个 是
单个 多个 否
多个 单个 是
多个 多个 是

2. 您可以使用一个客户端连接多个网络盘及多台服务器。

223
系统使用手册

3. 由于 Windows 系统缓存的机制,请在断开连接后稍等一会再进行连接。

4. 如果需要开机就连入该存储共享空间,请选择该页面的“在登录时重连”项,

反之不选择。

5. 配置的 NAS 文件系统类型必须是高性能,最大支持创建 NAS 盘空间为 8TB。

12.2 Linux 下连接访问 NAS

1. 在 Linux 系统下连接 NFS 方法

NFS 客户端的设定:#mount -t ness hostname (or ip):/directory /mount point

为了担心会不小心将 NFS 端挂进来的具有 SUID 权限档案的程序执行,

root 可以将 NFS 所分享的目录以较为安全的情况挂载进来,使用以下命令:

#mount -t nfs -o nosuid,ro hostname:/directory /mountpoint

操作示例

如图 12-5 示例,存储服务器 IP 为 10.192.55.143,在 nas 卷 lun1 下创建的

nas 网络盘为 data1,协议为 NFS,映射到本地的操作为:

(1) 切换到命令行,在/mnt 目录建立一个目录,例如,我们建立 nas01 目录。

#mkdir /mnt/nas01

(2) 查看服务器端可供映射的 NAS 盘

#showmount –e 10.192.55.143

(3) 映射到 nas 网络盘

#mount –t nfs 10.192.55.143:/nas/lun1/data1 /mnt/nas01

(4) 查看已经映射的盘

#mount

(5) 测试拷贝文件

#cp /home/w.txt /mnt/nas01

(6) 查看已拷贝的文件

#ls /mnt/nas01

224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2-5 Linux 下连接-添加 NAS 盘映射

这样,您可以在 /mnt/nas01 目录使用网络盘 data1 了。

2. 开机自动挂载网络盘设置方法

如果您打算让系统每次在重启动的时候都自动挂载远端的文件系统,把那个

文件系统加到 /etc/fstab 文件里头去。格式如下:

server:/home /mnt nfs rw 0 0

上面的例子可以写为:

10.192.55.143:/nas/lun1/data1 /mnt/nas01 nfs rw 0 0

图 12-6 Linux 下连接-开机自动挂载 NAS 盘设置

如图 12-6 所示将命令加到最后一行,重启以后网络盘已经自动挂载在

/mnt/nas01 目录下了。可以使用 mount 命令查看已经挂载的网络盘。如图 12-7

所示。

225
系统使用手册

图 12-7 Linux 下连接-开机自动挂载 NAS 网络盘成功

可见,开机已经自动挂载成功。您可以在/mnt/nas01 目录使用网络盘 data1

了。

3. 取消网络盘连接

如果需要取消对网络盘的连接,可以在命令行执行如下命令: #umount

/mnt/nas01。

图 12-8 Linux 下连接-取消挂载 NAS 网络盘

如图 12-8 所示,可以看到,已经成功取消了 NAS 网络盘的挂载。

4. 在 Linux 系统下连接 CIFS(SMB)方法

要在 Linux 系统在连接 CIFS,挂载的命令为:

# mount –t cifs –o username=yourname //IPaddress/directory /mountpoint

或者

# mount.cifs //IPaddress/directory /mountpoint –o username=yourname

回车后会提示输入密码,输入您设定的 snap_user 的密码即可挂载成功。

命令说明:

226
系统使用手册

挂载 CIFS 的命令与挂载 NFS 区别:

(1) 挂载 NFS 时,服务器名称格式为 hostname(or IPaddress):/nas/directory,

而挂载 CIFS 时,服务器名称格式为//hostname(or IPaddress)/directory,directory

是您设定共享的 NAS 网络盘名称。NFS 有冒号和/nas,CIFS 没有。

(2) 挂载 NFS 时,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而挂载 CIFS 时,需要输入用户名,

格式为:–o username=yourname,yourname 是您在设定 NAS 网络盘时的,然后

根 据 提 示 输 入 密 码 。 您 也 可 直 接 在 挂 载 参 数 中 输 入 密 码 , 格 式 为 : -o

username=yourname,passwd=yourpassword,yourpassword 是 yourname 用户的密

码。由于这里密码是明文形式,基于安全原因,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12.3 使用 HTTP 协议连接访问

HTTP 访问:当管理员分配 http 协议访问 NAS 完成后,您可以通过在地址栏

输入:

https://IP Address:2006 来 访 问 存 储 。 例 如 地 址 栏 输 入

https://192.168.0.100:2006,出现 2006 系统登录界面,如图 12-9 所示,输入管理

员分配给您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操作界面,如图 12-10 所示。

图 12-9 NAS 在线管理系统-登录界面

图 12-10 NAS 在线管理系统-操作界面

227
系统使用手册

在图 12-10 所示界面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修改密码:修改管理员初始设定的密码。

文件下载:对已经存在的文件可以通过网络界面下载。

文件上传:本地上传文件,上传单个文件最大限额为 2MB。

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对文件复制、移动到某个文件夹下,删除文件。

12.4 FTP 连接访问 NAS

直接打开我的电脑,在地址栏里输入 ftp://IP,例如 ftp://192.168.10.130。

弹出身份验证信息框,如图 12-11 所示。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NAS

盘,对 NAS 盘进行读写操作。

图 12-11 ftp 登录身份验证信息框

12.5 AFP 连接访问 NAS

AppleTalk 文件协议(AFP:AppleTalk Filing Protocol)是一种应用层或表示

层协议,主要用于控制访问远程文件系统。该协议的典型应用程序是

AppleShare,它主要为各种计算机用户提供文件共享服务。

首先在 MacOS 系统中设置本地 IP 和存储的 IP 在同一网段,保证可以 ping

通存储;接着在存储管理中心创建 NAS 盘并配置用户权限,再在 MacOS 系统中

打开浏览器后输入 afp://存储的 IP/nas 网络盘名,确认后自动启用 AFP 协议连接

上 NAS 盘。其他使用方法和 Windows 下 NAS 使用类似。

228
系统使用手册

第13章 备注
(1) 存储系统仅支持 IE6,IE7,IE8,IE9,其他浏览器暂时不支持。

(2) 数据网口默认地址为 192.168.0.100。

(3) 存储设备的数据网口的 IP 地址在修改后如遗忘,可在超级终端(波特率

设为 115200)中输入 ifconfig 命令获得。

(4) 管理系统的进入方法:https://10.254.254.254:2004,用户名:web_admin,

首次登录需设置密码并牢记。

(5) 在使用具有多个千兆网口的存储设备时,最好同时连接两个千兆网口到

以太网中。

(6) 当修改一个网口的 IP 地址后,当前的控制界面可能会断开连接;如该事

件发生,请按新改过后网口的 IP 地址登录控制界面。

(7) 如无法记住修改后网口的 IP 地址,请配置一个 10.254.254.xxx 的机器,

直接连接百兆管理网口(https://10.254.254.254:2004),查看并修改千兆网口的 IP。

22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