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有赖于自重之信

— 伴随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历程的三个个人见证

○ 韩锺恩

摘  要:通过个人见证,择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历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述评。其中包
括:(1)音乐意义与审美意向问题,讨论经验与概念、感性与理性、特性与本性、形而上与形
而下;(2)音乐美学范畴与基本问题,讨论中西音乐美学范畴、历史转型与断代、置于不同范
畴中的基本问题、艺术音乐、纯粹声音陈述与绝对临响、音乐美学元问题; (3)音乐美学学科
表述与设想,讨论学科语言、结构范式、教材编写。
关键词: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历程;音乐意义与审美意向;音乐美学范畴与基本问题;音
乐美学学科表述与未来设想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2022)04-0188-09
收稿日期:2022-03-31           DOI:10. 13812/j. cnki. cn11-1379/j. 2022. 04. 021
作者简介:韩锺恩(1955— ),男,汉族,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确切地说,我们这一代先后进入花甲又逐渐 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几年。个中缘由,主要是
逼近古稀的人,所有一切,包括荣辱得失,基本上 2000至2003年间,相对集中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
都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这40多年一 音乐美学方向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写
起走过来的。在这期间,对我个人而言,最最值得 作(导师:于润洋教授),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
记忆并感到欣慰的,毫无疑问,是亲历了当代中 并及意向存在问题,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哲学与美
国音乐美学学科这一极其重要的历史进程。 学协同综合的方法论策略,自然而然,就成了我
在这里,我的一个切身体会就是,无论是学 当时最主要的学术倾向。
科的自重还是学人的自重,都是树立学术自信之 意义与意向原本是可以分别讨论的问题,甚至
根本,尤其在当下,处在为数相当不少的盲目滥 于可以纳入不同的理论范畴,前者在价值论,后者
用文化自信的喧嚣与骚动中间,必须明白:信是 在现象学。在这里,之所以将两者置放在一起进行
构成事实的中心与边界。然而,自重是根本,自信 讨论,则有感于其中的内生性逻辑。在此之前,我
唯有在此根本的基础上有所建树,才是可能的。 拟考虑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随于润洋先
特别对一个成熟的学者来说,凡事凡物凡情凡 生攻读学位之际,主要设想在意向这一端。
理,都有其之所以是的本体。因此,只有唯一的 记得在1998年九十月间,我拟定了与此相关
有赖于自重之信。 的最初设想求教于润洋先生①—
以下所述说者,是伴随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 a)关键术语:意向,感知意向结构,音乐感知
科历程的三个个人见证。
①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
性研究》“韩锺恩攻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方向博士学位期
一、意义与意向 间导师于润洋教授主科授业答疑解惑半月志”中的有关内容,
我对意义与意向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287–288页。

- 188 -
韩锺恩: 有赖于自重之信

结构,音响结构行态,音乐存在方式。 感性与理性融合,不要脱离人的现实意义,注意主体
b)以意向(intention)或意向性(intentionality) 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作为论述
为基本驱动,进行感知意向结构研究。 的前提,这些关系必须预先确定,但要防止偏向,不
c)从感官(器具)、感触(动作)、感受(获得)、 要机械地划分,要辩证地看待,包括具体范畴,如内
感觉(给出)、感知(体验,由此向知性方面转换)几个 容与形式,人的存在中的情感与思维的关系;要注意
方面,寻求在感性论域或者语境当中的意义。 胡塞尔之后的茵格尔顿、杜夫海纳等。
d)一端系在音乐感知结构,归属于美学论域。 c)在意义范围内,通过比较研究音乐与造型
e)一端系在音乐存在方式,归属于哲学论域。 艺术、语言艺术的关系;同时,注意音乐意义的可变
f)以音响结构行态(意象,易像)为(物性)中 性,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可涉及到的问题有:音乐
介,连接两端,归属于艺术学论域。 存在方式、自律他律等等;艺术作品的意义,音乐作
g)个案研究:通过音响行态质料以及相应 品的意义,不同艺术作品意义的同异性,美的问题
结构方式,对20世纪音乐史进行叙事,归属于史 和意义的关系,美是否存在?具体环节,可着重在
学论域,并相关音响行态学。具体切入在乐音构 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不理解音乐的发展是难以回
成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及其边缘域 答音乐是什么的问题的,在此,会涉及一些重大的
(horizont,视域),并知觉域、限界域的增长。 理论成说,比如汉斯立克、嵇康等。
h)个案研究的方法论策略:在音乐感知结构 d)对同一客体,不同的主体会做出不同的解;
需求的驱动下,通过拉动技术,引发音响行态质料 建议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
以及结构方式的生长点与增长点;通过悬置乐义, 精神作为基点去观察其他问题,注意马克思在讲人
以直接面对音位之敞开;通过技术计量,引发人文 性时把思维放在不太显眼的部位;认识的因素如何
考量;通过拉动感知,引发人本结构系统之完形。 看待的问题。
i)可参考理论:(属人文性者)维柯诗性哲 e)方法问题,从事实出发提出问题,顺此思
学,胡塞尔及其他现象学哲学美学,福柯人文知识 路。充分吸收其他理论,不要反过来做;注意与音
类型以及相应谱系,加达默尔诠释学,海德格尔存 乐实践的关系,不要脱离作品,陷入到抽象的思辨
在主义理论,布罗代尔长时段史学理论,德里达解 当中。
构学,等等。 f)表述问题,要把复杂的问题以清晰的方式
j)写作方式:叙事加论述之综合研究,或者, 表述出来,充分利用已有的可用概念。除非在非此
综录加综论。 不可的前提下用新概念;要做到深入浅出,而不要
k)其他考虑问题:直观感知,直觉体验,通 浅入深出;论证的过程要复杂,结论要明晰;如果
过人与人相关切入交互主体性理论,通过扩大内外 通过系统的论述,提出几个新的概念,则将是非常
(感知)需求拉动美学(理论)增长,从音乐何须懂 大的理论进展。
关切音律问题及其成就。 后来,2000年上半年的入学考试题目,以及
在经过一番思考与进一步设想,并多次求 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都与此有着直接
教之后,1999年9月,于润洋先生针对我提出的设 关联性。

想建议如下 — 入学考试题目,取自于润洋先生著作《现代
a)核心问题可定位在音乐的意义。 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b)意义问题不纯粹是一个感性问题,其中有理 “纯音乐”中究竟有没有“意义”?进而这意
性的成分,也不要局限在客体,里面也有主体,要使 ②同注①,第291–292页。

- 189 -
中国音乐(双月刊)2022 年第 4 期

义在音乐作品中是以怎样一种方式存在的?应该如 了提出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命题与原创概念

何理解和解释这种意义? 意向存在⑥之外,最具创新意义的一个研究是:
博士学位论文主体内容— 基于作为现实存在的音响事实和音响经验事实⑦
提问:音乐有没有意义?音乐的意义在哪里? 这两个对象之上,针对并围绕一个新的对象:作
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是什么? 为意向存在的音响经验实事⑧,并以布拉姆斯第
答问:音乐是有意义的,但不仅仅在声音;音 一交响曲作为重要个案进行不断深入层面和不
乐的意义在声音之中以及声音之后,并且通过意向 断设置程序的研究。
显现;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就是意向存在。并在 作为个案,针对与围绕具体作品进行研究⑨,
论证意向存在可能性的前提下,结论:意向存在作 其中,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尤为突出。这个研究,

为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 ③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的有关叙事,北
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第165页。
由此,意义与意向就这样置放一起进入到了
④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
研究论域之中,其内生性逻辑,则就是日后我的 性研究》(Metaphysical Manifestation of Musical Meaning
博士学位论文标题主体内容所示:音乐意义的形 and a Study on the Possibility of Intentional Being)中
的论文提要,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另见韩锺
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
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摘
其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无疑是:音乐意义 要”,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又见韩锺恩:《音
与意向存在,经验与概念,感性与理性,特性与 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摘要”,上
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
本性,形而上与形而下。
⑤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
其中,在有关声音与声音概念、情感与形 性研究》中的有关叙事,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式、意义与意向等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音 (第1版,后简称初版),第6页;另见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
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
响结构讨论音乐作品的现实存在,通过形式结
版社,2012年, (第2版,后简称增订版),第1–2页。
构讨论音乐作品的历史存在,通过意义结构讨 ⑥同注⑤, (初版)第57–58页, (增订版)第46页:意向
论音乐作品的意向存在。 存在(intentionalität Sein)的理论来源主要在胡塞尔和海德

研究涉及的主要术语概念⑤,分别是— 格尔,更确切地说,就是把胡塞尔的意向(intention)和海德
格尔的存在(Sein)两个概念整合在一起;两者的区别在于,胡
a)意义(〔英〕meaning,
〔德〕Sinn):表示对 塞尔仅仅强调存在取决于意向,海德格尔仅仅强调存在决定存
象中所包含的,又不在经验范畴中的一种东西。 在者,在此,该研究把两者整合之后,则不仅能够满足对其主
体性的强调,同时,又可以考掘有别于客体实在的别一种自足
b)意向(〔英〕intention,
〔德〕Intention):
存在的可能性,由此,意向存在,在这里特指:一种通过主体意
表示直接面对对象的一种意识方式,并且,是一种 识构造出来的,不同于意识本身的,自在的,有客体属性的对
指向主体自身的直觉行为。 象;与此同时,这种不同于意识本身的,自在的,有客体属性的
对象,也可以通过人的主体直觉显现出来。
c)意向存在(〔英〕intentional being,
〔德〕
⑦同注⑤, (初版)第105页, (增订版)第78页。案,有关
intentionalität Sein):作为研究的一个原创术语概 事实概念的引述以及诠释或者再界定,参见倪梁康:《胡塞尔
念,表示一种通过主体意识构造出来的,不同于意 现象学概念通释》中的有关叙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99年,第160页。
识本身的,自在的,有客体属性的对象;与此同时,这
⑧同注⑤,(初版)第189页,(增订版)第139页:实事
种不同于意识本身的,自在的,有客体属性的对象, (Sache)是现象学哲学的一个指向性极强的专门术语概念,是
也可以通过人的主体直觉显现出来。 被经验给予和把握的对象,是人的意向设入之后对象自身的
一次显现。案,有关实事概念的引述以及诠释或者再界定,参
2003年8月13日下午,我的博士学位论文:
见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中的有关叙事,北京:生
《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415–416页。
性研究》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通过答辩,该文除 ⑨同注⑤, (初版)第188–204页, (增订版)第137–153页。

- 190 -
韩锺恩: 有赖于自重之信

是基于作为现实存在的音响事实与音响经验事 析也能达到这个意义层面,你的理论又和其他的
实这两个对象之上,把感性直觉经验作为全部研 音乐分析有什么样的不同?也就是说:如何区别
究的基本对象和第一切入点,并由此牵扯音响经 现象学方式和其他音乐学方式对音乐作品分析
验实事与音响先验实事。即通过意向实现音乐意 的不同,这多出来的一点点意义如何表明只有通
义的形而上显现— 过现象学的方式才能显现⑩。
第一程序: 其实,区别就在于:基于两个现实存在的音
感觉→形式→意义, 响事实和音响经验事实之后,再面对一个意向存
相应层面: 在的音响经验实事,这多出来的一点点意义,用
(第一层)黑沉沉冷冰冰→ 我今天的话说,就是把感性直觉经验作为一个
(第二层)最小的音调动机内包含着发展潜力 与音响结构和历史资讯同样重要的对象,甚至于
并展现出叙事性的史诗风格→ 将它预设成在音响结构和历史资讯之前的一个
(第三层)舍身忍让的贵族姿态和拥抱自然的 确凿可靠并充分有效的事实,并把它作为全部研
平民心态的历史融合。 究的基本对象和第一切入点,然后,在这样的前
第二程序: 提下,通过意向去显现形而上的意义。
感觉→历史→内心,
相应层面: 二、范畴与问题
(第一层)把半音上行三音列置放在清澈不足 这一时段大约是在21世纪初的十年间,专业
而浑浊有余的整体音响当中,生成一种从容不迫的 指向愈益明确的学科问题,从一般性的表层关注,
紧张之感→ 逐渐趋向更为深层的学科结构的建构。在此,特
(第二层)把它们和从容不迫的紧张感置放在 别值得强调的是,2004年,我从中国艺术研究院
浪漫情调中的古典情怀和古典浪漫同时缺位的诠 离职调入上海音乐学院工作,作业重心一下子从
释当中,生成一种肃杀萧瑟的崇敬之感→ 科研转换到了教学,迫使我不得不更多考虑如
(第三层)把它们连同从容不迫的紧张感和 何通过教学与科研协同推进学科建设的问题。
肃杀萧瑟的崇敬感再置放在布拉姆斯自己给自己 其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分别是:音乐美学
开道的悲怆和自己为自己送行的悲壮的内心陈述当 范畴,音乐美学史断代,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经
中,生成一种无可度量的灵性释然。 验与先验,音乐美学元问题—感性学并且美。
进一步,两个程序以及相应层面同时显示存 1)提出【声音乐情理意】六范畴⑪—
在方式的转换—
⑩案,回想起来,王次炤教授的这一提问,貌似朴实无
现实存在(形而下的音响体现)→ 华,却很厉害,甚至于有一点一剑封喉的杀伤力。根据我的观
历史存在(形而中的形式展现)→ 察,这也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的两个常态性提问之
一,另一个常态性提问就是:如是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简而言
意向存在(形而上的意义显现)。 之,把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常态性提问归结起来,就是:有什
就此,通过感觉→形式→意义的不断表述, 么不一样和凭什么这么说。与此相类似,我后来发现,在上海音
乐学院音乐学系也有这么两个几乎把人怼到墙角里去进行逼询
通过感觉→历史→内心的不断置放,意义在不同
的经常性提问:第一个是你在哪里?这意思就是让你交代尽可
的位置上,在不同的光照下,有了更加丰富多样 能清晰的学术史;第二个是你听过没有?这意思就是如果你没
的显现。 有听过这个作品的音响就不要乱讲。
⑪韩锺恩:《音乐美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设想以及相关问题
当时,答辩委员会委员王次炤教授提出这样 讨论》中的有关叙事,《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一个问题:对布拉姆斯作品的分析,其他音乐分 第21–26页。

- 191 -
中国音乐(双月刊)2022 年第 4 期

第一结构:
【声况】声音状况,【音域】音响界 的精神境界相关、与人的听感官相关等等,概括
域,【乐品】音乐品位,【情趣】情感趣味,【理念】 以下十二个具核心意义的中国音乐美学原(根)
理性观念,
【意境】意义境界。 范畴⑭—
第二结构:【声音乐】艺术学范畴,【情理意】 和乐:异物相杂阴阳相生和谐的音乐;
美学哲学范畴;【声音】声况写真,【乐情】情况叙 礼乐: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合乎礼仪的音乐;
事,
【理意】意况陈述;
【声音】声形,
【乐情】情况, 非乐:无利民生奢靡的音乐;
【理意】意态。 天乐:有别于令人耳聋自然天成的音乐;
第三结构:
【声情】情,【音理】知,【乐意】义 至乐:依天生籁使其自己咸其自取的音乐;
(意);
【声音乐情理意】格物→致知→及意,声形 艺乐:著意生象经由艺术作业的音乐;
→情况→神态,形而下→形而上,形→神。 美乐:无涉感性或者情感评价的音乐;
2)之后,通过与杨赛博士的博士后合作研 声乐:得意忘形去声存意并丝竹肉渐进自然的

究:
《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 ,又提出【声 音乐;

音乐行象意情理神】九范畴 — 器乐:通过指弦及其音意形神德艺的音乐;
第一结构(个别单元):【声况】声音状况, 情乐:发乎情性由乎自然的音乐;
【音域】音响界域,【乐品】音乐品位,【行态】行 心乐:乞灵于内界产生于上界的音乐;
径态势,【象征】象形表征,【意境】意义境界, 官乐:通过音乐厅临响并直接面对音响敞开甚
【情趣】情感趣味,【理念】理性观念,【神蕴】精 至于纯粹声音陈述的音乐。
神蕴涵。 进一步,由此十二个具核心意义的中国音乐
第二结构(横向组合):【声音乐】艺术学范 美学原(根)范畴,再度提升四个中国音乐美学
畴,
【行象意】美学范畴,
【情理神】哲学范畴;
【声 元范畴—
音乐】声况写真,【行象意】意况陈述,【情理神】 声—音—乐(yue)—乐(le)。
情况叙事;
【声音乐行象】客体相关,
【意情理神】 并将其置于历史范畴之中,是否又能够看出
主体相关。 这样四个转型—
第三结构(纵向组合):【声行情】情,【音象 a)古代转型在乐象与哀乐,具音乐事项的艺
理】知,【乐意神】义(意);【声行情】音响结构的 术与美学指向逐渐明显;
现实存在,【音象理】形式结构的历史存在,【乐意 b)近代转型在琴况,针对并围绕声音概念的
神】意义结构的意向存在。 描写以及相应的感性经验表述形成;
第四结构(系列组合):【声音乐行象意情理 c)现代转型在上界,显然受西方影响以至呈
神】格物→致知→及意,【声音乐行象意情理神】 现朦胧的纯理性问题;
声形→情况→神态,【声音乐行象意情理神】形而 d)当代转型在临响,在不排斥纯粹声音陈述
下→形而上,
【声音乐行象意情理神】形→神。
⑫杨赛:《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On Researches
3)通过与杨赛博士的博士后合作研究:
《中 into Categories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Music),上海音
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由春秋战国、两汉、魏 乐学院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合作导
师:韩锺恩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1949年之后相关重
⑬同注⑪。
要理念:与和相关、与礼相关、否定音乐、与自然
⑭韩锺恩:《一个存在,不同表述—中西音乐美学中
相关、与艺术之象相关、与感性经验相关、与嗓 的几个问题》中的有关叙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音发声相关、与乐器发声相关、与人情相关、与人 版)》,2012年,第4期,第4–21页。

- 192 -
韩锺恩: 有赖于自重之信

的前提下复原感性直觉经验的本体存在。 这五个问题基本上是原有的,在音乐美学发展
4)以断代方式对中国音乐美学历史以及相 史上最最常见的关系,
可以归属于传统美学范畴;

关问题作如是叙事与陈述 — f)结构与功能,
上千年前,
《乐记》《声无哀乐论》以相关艺 g)功能与价值,
术音乐的美学问题并指向逐渐明显的乐象及其声 h)声音与声音概念,
音情况的近感性概念,替换了以和为核心的纯理性 i)情感与形式,
观念,实现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古代转型; j)有声与无声,
数百年前,
《溪山琴况》以针对并围绕声音概 k)感性与形式,
念琴况的描写及其相应的感性经验表述与意象境 l)作品与现象,
界表达,实现了中国音乐美学的近代转型; m)感受与诠释,
近百年前,
《乐学研究法》《乐话》在西方学科 n)事实(Faktum)与实事(Sache),
范式与人文思潮的影响下以类思辨方式将音乐与人 o)意向(Intention)与意义(Sinn),
的精神境界直接关联,实现了中国音乐美学的现代 这十个问题是在现代音乐哲学美学理论或者
转型; 思潮影响下日益凸显出来的,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
近数十年以来,中国音乐美学学术共同体通过 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可以归属于工作美学范畴;
思想与作品研究凸显音乐的艺术问题美学问题哲 p)经验(experience)与先验(a priori),
学问题,并不断接近音乐美学学科原位,老一代倾 q)存在(Sein)与理式(Idee),
力开拓,中生代日益成熟,新生代层出不穷,学术渊 r)时间与空间,
源悠远流长,学科谱系精致编织,学人风范绚丽斑 s)语言与表述,
斓,逐渐形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当代学统。 t)艺术与美学,

5)就音乐美学基本问题,提出研究设想 — u)美学与哲学,
由达尔豪斯所说“通过凝神观照,忘我地沉 这六个问题基本上是哲学的,涉及到形而上学
浸于事物本体”所牵扯的三个问题— 问题,可以归属于思辨哲学范畴。
a)作为本体论的事物本体; 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补充问题⑰—
b)作为认识论的沉浸; v)诗意与绝对,
c)作为语言论的忘我。 w)立美与审美。
进一步引申— 6)从音乐美学论域扩展至音乐学论域,提出
a)作为艺术本体的物自体,
⑮韩锺恩:《第十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开幕辞》中
b)作为艺术现象的形而上学背离, 的有关叙事,2015年6月18日,北京;后以节选方式发表,
《中央
c)作为艺术存在的凝神观照。 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第3–4页。

由此,提出音乐美学学科理论形态的二十一 ⑯韩锺恩:《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研究》中的有关叙事,载韩
锺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研究》(Inquiry Study
个基本问题— o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Music Aesthetics)(下册),上
a)形式与内容, 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 395–483页。
b)自律与他律, ⑰ 韩锺恩:《Only,or,and:Aesthetics,Beauty;
furthermore to be or not to be:Experience,Concept,
c)音响与情感,
Transcendental—庆贺于润洋教授80华诞特别写作》中的有关
d)形态与风格, 叙事,载王次炤、韩锺恩主编:《庆贺于润洋教授80华诞学术文
e)感性与理性, 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289–301页。

- 193 -
中国音乐(双月刊)2022 年第 4 期

艺术音乐的五个重要问题⑱— 在极端彻底的音响还原之后,除了开发或者挖掘
a)音乐的艺术起源; 人的听觉感官及其相应感性能力的极大可能性
b)音乐的审美发生; 之外,是否也为人们开启了别一种可能:哪怕作
c)先验声音的感性显现; 为分节音或者单音节的声音,同样具有先天不可
d)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 无之和后天不可换之的结构意义。
e)音乐与音乐学的共生。 因此,纯粹声音陈述,就是声音存在自身
7)提出在追问与关切的基础上进行合式表 (物自体)和主体存在自身(人自体),再加上合
述,所有问题整合一起,最后程序应该达至其终 式表述(言自体),以及三者在绝对临响层面上

极方式 — 的相合。作为物自体,声音存在自身的先验形式;
关于追问— 作为人自体,主体存在自身的感性显现;作为言
a)如何处于经验层面进行现象诠释:音乐之 自体,针对声音存在自身与主体存在自身进行合
所以是“作为从外间受到激动的内在感情的不由自 式表述过程中的自身修辞。
主的表现”
(瓦格纳);即对存在者是什么的追问。 进而,该文命题:面对纯粹声音陈述的绝对
一种不可取代与难以替换的存在是什么? 临响,实际上,就是面对to be:就像还原没有任何
b)如何处于先验层面进行本体承诺:音乐之 声音经验的耳朵去面对并进而表述声音存在自
所以是“没有他者向我们要求任何东西”
(利奥塔) 身—就像在音乐中倾听沉默的声音以至于通
的声音存在;即对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追问。一种 过形而上的可能性不断去接近处于终极层面的
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是”是什么? 先验存在—
c)如何处于终极层面进行存在定位:音乐之 a)声音的是;
所以是“这个在现时抽象中被给予之物与语词含义 b)听觉的是;
在规律表述中所指之物是真实而现实的同一体” c)表述的是。
(胡塞尔)。即对存在之所以如是表述的追问。一 9)有感于赵宋光、赵晓生有意颠覆感性一
种存在之所以如是表述的“是”是什么? 统美学的格局,重新复原感性现象与美本质的二
关于关切— 元体系,以至于成就一个古典范式的完美理想。
a)体验问题的认知关切,即对体验叙述进行 于是,我自己一直持守与守护的感性一统理念,
认知表述; 虽然还谈不上遭遇根本性的颠覆,但是,原有的
b)感性问题的理性关切,即对感性描述进行 结构环链,显然,已经出现裂隙,并需要重新缝
理性表述; 合,哪怕留下些许再焊接也难以弥合的空隙。
c)美学问题的哲学关切,即对美学陈述进行 问题是,在这个事实罅隙之中,是否有一个
哲学表述。 新的意义呈现?
关于合式表述—
⑱韩锺恩:
《关于艺术音乐论域的五个讨论提纲》中的有关
a)声音概念的历史叙述; 叙事,载韩锺恩、袁祖华主编,赵维平、王丹丹副主编,陈鸿铎
b)声音历史的经验描述; 执行主编:《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建系30周年教师文集》(上
册),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11–19页。
c)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
⑲韩锺恩:《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中的有关叙事,
《中国
8)就纯粹声音陈述⑳而言,首先遭遇的问题
音乐》,2008年,第43–45+68页。
就是:声音本身能否作为一个独立对象纳入到 ⑳韩锺恩:《面对纯粹声音陈述的绝对临响》中的有关叙
音乐美学范畴当中?这个问题的实质如前所述: 事,
《天籁》,2008年,第4期,第4–6页。

- 194 -
韩锺恩: 有赖于自重之信

平日断裂处历史呈现。由此,给出一个以问 建系30周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专业音乐院校

题方式呈现的音乐美学学科元问题 — 音乐学系与科研单位同仁与会,会上,我以上海
以问题方式导入:仅仅是感性学还是仅仅是 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方向学科带头人身份发表以
美?是感性学或者是美?是感性学并且是美? 《音乐美学学科宣言》㉒命题的演讲。
以关联方式衔接:并及(与此相应,还进一 音乐美学就是要把在音乐的声音中听出的东
步引发与触及)经验、概念、先验这样三个究竟 西和想到的东西通过文字语言的方式书写出来,
存在或者不存在(是不是)的根本问题。 以实现音乐学为音乐立言的目的:在超生物性目
就音乐美学的元问题 而言,无论是感性 的作为目的的合目的性牵引下,通过艺术方式发
(aesthetics)现象还是美(beauty)本质,或者审美 出声音的合规律性的音乐(音乐之所以是的艺术
形式与立美价值,惟有通过之所以是的表述才可 底线和审美边界),以及以此本体论作为依据的
能有to be的显现,进一步,才可能确证存在就是 临响(想象的声音在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进程中)。
向我们显现并隐蔽的那个东西。 在充分关注音乐感性直觉经验的同时,进
通过一系列讨论之后,重新命题并关联前述 行有效价值判断。这里,除了补充价值判断之缺
音乐美学元问题— 外,一个重要的学科问题就是,以历史与理论或
Aesthetics and Beauty,furthermore to be or not to 者有赖于感官的感性事实与有赖于思维的理性
be:Experience,Concept,Transcendental. 事实的双重取向的批评音乐学,理应有可能把被
感性学并且美,由此再及经验、概念、先验 遮蔽的音乐审美体验洞见复原并重新敞开。
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是不是)。 其关键:一、通过本体论意义上的分析以及
音乐美学研究人的音乐感性与音乐的美,音 相关文本的历史描写,指认并揭示音乐中某些形
乐美学通过描写音乐作品与表述感性经验的方 而上的意义存在,以至于把这种公开秘密呈现出
式去实现与其存在自身合式的研究,进一步,又 来。二、通过直言、明示与通过理性想象的寓意以
通过修辞与批评去成就这样的描写与表述;为 及相关学科语言(形而下体现:结构描写与感性
此,音乐美学研究还必须与哲学、历史学、人类 表述,形而中呈现:客体实在与主体实在的关系
学、艺术学等学科关联,以成全与圆满归属于其 讨论,形而上显现:之所以是的理性直觉与绝对
论域的哲学性质、人类学事实、艺术学前提,并 思辨,除此之外,非白描去喻示的哲性话语与非
且,将之所以是的经验、概念、先验(经验作为音 推理去凭证的诗性话语)对音乐进行价值判断。
乐美学对象,概念作为音乐美学工具,先验作为 基本条件:确定可靠的形式,充分有效的感
音乐美学通过概念研究经验之所以是的是)呈现
㉑同注⑰,第276–318页。
出来。 ㉒韩锺恩:《音乐美学学科宣言》中的有关叙事,
《音乐艺
术》,2013年,第3期,第65–67页。案,与我同时代表上海音
乐学院其他学科带头人发表演讲的,还有:杨燕迪(西方音乐
三、表述与设想
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缅怀与共勉—上海音乐学院西方
这一时段主要在2010年之后,进一步就音乐 音乐(史)学科传统回顾与展望》,钱亦平(音乐分析学科带头
美学学科本体、音乐美学元命题、音乐美学abc与 人):《音乐学系分析学科的建设》,洛秦(音乐人类学方向学
音乐美学xyz(音乐哲学abc)等问题进行讨论。 科带头人):《学科架构、规划和愿景—音乐人类学在上海
音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萧梅(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学科
1)2012年,时值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建系
带头人):《“遇流”而为“预流”: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感
30周年,为此,特举办新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学学 言》,赵维平(中国音乐史方向学科带头人):《中国音乐史的
科建设回顾与展望—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学科建设》。

- 195 -
中国音乐(双月刊)2022 年第 4 期

性,渊源清晰的历史; 者是否也可以白说?
基本诉求: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如何通 为了接近乃至于实现这个设想目标,我自
过诗意转换情感?如何通过文字语言描写表述 2010年末至今,拟结合教材编写提出音乐美学教
文字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 学设想,并由此进一步彰显与接续学科内涵。
基本关切:以诗意(艺术)方式想象情感的 经过反复不断的调研与思索,形成了以《音
声音存在,以诗性(技术)方式激发声音的结构 乐美学七言》命题的音乐美学教材编写构想,内
驱动,以诗学(学术)方式表述真理的自行置入。 容包括—
基本策略:如何切中音乐感性直觉经验?为 a)作品,
什么要折返学科原位?之所以始终存在的形而上 b)经验,
学写作? c)概念,
2)针对音乐美学学科自身存在着的结构性 x)基本问题,
矛盾,我设想,是否可以通过一个足以形成结构 y)认知,

循环的范式去解决? z)范畴,
这个结构循环范式,先通过感性去体验作 以及无须位序的to be。
品,再面对体验来分析感性。 与上述结构循环范式—以作品为中心建
整合一起— 构感性→←体验之间的结构循环—相应,这
以作品为中心建构感性→←体验之间的结构 里的七言之逻辑关系,就是—
循环。 依托作品以及与此同生的经验;
这个设想,来自于两个依据— 并在由此而丛生的概念辅助下进入音乐美学
a)围绕音乐作品这个中心而相对成型的音乐 论域;
审美体验; 围绕基本问题提升对学科的整体认知;
b)音乐美学应该在自己的成熟阶段回答这个 进一步,以范畴的方式呈现理论范型的学科;
问题:什么样的存在形式才是音乐的美? 最后,以凡事或者凡物存在自身的本体理念探
前者是音乐美学的学科前提,假如否认这个 寻与追询之所以是的音乐与音乐美学。
前提,那么,在没有听或者形不成听感官事实的 责任编辑:方墨涵
前提下究竟还能说什么?甚至于是否还能说?
㉓韩锺恩:《音乐的听与美学的说—由音乐美学教学问
后者是音乐美学的学科诉求,假如忽略这个 题倒逼学科本体》中的有关叙事,
《人民音乐》,2018年,第4
诉求,那么,在听的前提下是否就可以胡说?或 期,第30–35页。

- 196 -
韩锺恩
HANZHONGEN

  韩锺恩,男,1955年3月5日出生上海,汉族。音乐美学家,音乐批评家。中央音乐学
院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
院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专业音乐美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音乐艺术》《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编委。曾任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系系主任(2004—2015)、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2005—2015)。1982—1987年,
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就读大学本科,师从叶纯之研究员,获学士学位。1987—2004年,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音乐美学、音乐文化人类学、音乐哲学、当代音乐及其
相关历史研究,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年鉴》主编、《艺术评论》副主
编。2000—200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润洋教授,获博士学位。2004年
至今,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从事教学,并作为音乐美学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学科
当代音乐文化批判研究方向。
    主要著述:数10年来,在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哲学、当代音乐研究、音乐批
评、音乐学学科建设等领域公开发表文论700余万字。主持编辑《中国音乐年鉴》10余卷及
其他各类出版物3,000余万字,创编《音乐人文叙事》。
    著作:《音乐文化人类学》(与萧梅合作)、《临响乐品》《音乐美学与审美》《音乐
美学与文化》《音乐美学与历史》《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以
及增订版、《守望并诗意作业》《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音乐美学与音乐作品研究》《惟
一:音乐人文叙事100则》《音乐学写作》《音响诗学的古典钩沉与今典考掘》等等。
    主编:《音乐存在方式》《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音乐美学卷)、《音乐美学
基础理论问题研究》《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研究》《音心对映论争鸣与研究》(与李
槐子合作)、《文献研读与研习》《庆贺于润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文集》(与王次炤合
作)、《循着悲情肖邦的步履遥望肖邦悲情—于润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关问题学术
研讨会文集》《音乐学写作教程》《瓦格纳与〈尼伯龙根指环〉》《音乐学写作工作坊十
年集》(3册)、《乐正声和—〈文汇报〉特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评论集》(与
邢晓芳、孙月合作)、《临响乐品—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主题演讲及研习文论汇编
(一)》(与孙月合作)等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