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您不想知道全球威士忌冠亚军的背后秘密?

上周,一条“苏格兰威士忌重回冠军宝座”的新闻刷爆了每位威士忌爱家的盆友圈。

给全球威士忌评选冠亚军,难度不输于让毕加索、梵高和达芬奇的作品一决高下。威士忌具
备的艺术属性让审美(口味)偏好成为定夺榜单的关键因素,却也注定了评选结果难以受
到所有人的认可。

目前,最受国内外威士忌业内人士认可的奖项主要有三项:由《威士忌杂志》主办的“国际
威士忌大奖赛(World Whisky Awards, 简称 WWA);以“威士忌教皇”级人物 Serge 为标志
性评委的“麦芽狂人奖”(Malt Maniacs Awards, 简称 MMA);以及独立品鉴大师吉姆·莫
瑞(Jim Murray)的《威士忌圣经》(Whisky Bible, 简称 WB)奖项榜单。

对真正的威士忌爱家来讲,威士忌冠亚军绝不仅仅意味着“卖卖卖”,因此对完整清单的
深入解读才对咱们的品鉴、收藏和投资具有参考意义。
品鉴 投资
A B C

威士忌对于消费者而言,主要作用有品鉴,即享用威士忌时带来身心愉悦感,也有收
藏与投资的保值增值。如果用蓝色圆圈 A 代表品鉴价值,用绿色圆圈 C 代表投资价值,那么
威士忌奖项的意义就在于 B——两种价值的结合。

目前三大威士忌奖项评选的基本标准均为口感,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选出最好喝的
威士忌”。但是鉴于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评选结果也会对许多酒的价格起到
推 动 作 用 。 最 为 著 名 的 案 例 可 能 是 吉 姆 · 莫 瑞 把 2015 年 的 最 佳 威 士 忌 颁 发 给 山 崎
(Yamazaki)雪莉桶 2013 版后,近两年不仅山崎,连带白州(Hakushu)、余市(Yoichi)、
宫城峡(Miyagikyo)等日本威士忌的酒款价格都火速攀升。上周五在“国际威士忌大奖赛
WWA2016”获奖名单公布后的几小时内,几款获得世界最佳称号的酒就几乎售罄。
世界威士忌大奖赛 WWA 麦芽狂人奖 MMA 威士忌圣经 WB
评选人 知名记者、专业饮品零售 麦芽狂人俱乐部会员, 吉姆·莫瑞,著名威士忌
商、调酒师和酒店经营 每年从(现任 29 名)来 作家、品鉴家,被称为
者,以及知名酿酒师、威 自世界各地的威士忌爱 全世界游访酿酒厂数量
士忌行业专家 好者中选出数名作为评 最多的人

评选方式 分阶段盲选 每人盲评后综合分数 从书中判断为非盲评
评选酒类 各个种类 以单一麦芽为主 各个种类
独立性 评选人多为涉及威士忌 不接受任何赞助,评审 强调自身独立性,但为
业务的业内人士 自负运费和酒品样本费 外界质疑
影响力 由世界最专业的威士忌 随着老一批德高望重的 影响力逐步上升,营销
杂志之一发起的世界性 成员退休,影响力有下 团队强大
评选,影响力较为稳定 降趋势
纵观近五年来三项大奖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痕迹,比如对苏格兰威士忌的审美疲
劳,对新世界威士忌、新品威士忌的推崇。

近来,“麦芽狂人奖”评委们
对台湾地区的单一麦芽威士忌
噶 玛 兰 ( Kavalan ) 有 着 无 法
掩饰的厚爱,特别是“经典独
奏(Solist)”系列款,在 2015
年更是占据了前三名,只留了
金牌中的最后一个位置给老牌
苏格兰威士忌——格兰花格(Glenfarclas)。

但在我看来,“麦芽狂人奖”的评选可能比《威士忌圣经》更具有前瞻性。2012-2014 年金牌
中都有日本威士忌,2012 年和 2013 年中现在市场熟悉的山崎和轻井泽(Karuizawa)已赫
然在列。

“麦芽狂人奖”评选还有个特点,即上榜酒款大部分为高酒精度单桶原酒,这符合饮用威
士忌的自然规律,反映了评审对单一麦芽的专业与狂热。
《威士忌圣经》近年来在无数争议中逐渐壮大。吉姆·莫瑞个性鲜明,对于雪莉桶的硫磺味有
着偏执狂般的厌恶。他忽略品种、年份、地区,以自己的感觉为评价体系,也吸引了一帮粉
丝。

在这种非常个人化的品鉴体系下,《威士忌圣经》的威士忌榜单显得颇为难以预测,同时也
有不少老派的威士忌爱家诟病吉姆·莫瑞的“任性”,因为在他“法眼”里除了几位波本常
胜将军外,其他酒款都显得颇为“创新实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吉姆·莫瑞在 2014 年把日
本威士忌山崎评为年度酒后,受惠于品牌公司推广,让《威士忌圣经》的影响力也随之暴增。
如果我们细细观察“国际威士忌大奖赛 WWA”五年来的单项最佳和世界最佳单一麦芽名单,
则会觉得榜单里出现的大部分酒厂都属于基本稳扎稳打,“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蓝
筹类型。“国际威士忌大奖赛 WWA”分地区评选,非洲几乎一直由三船(Three Ships)垄
断,美国由巴尔科内斯( Balcones)把守,亚洲则是噶玛兰每年出镜,澳大利亚拉克
( Lark) 和苏 利文 角( Sullivans Cove )表 现强 势, 欧洲 小厂 林立 但是 瑞典 的玛 卡玫 拉
(Mackmyra)比较抢镜,爱尔兰由布什米尔(Bushimill)和帝林(Teeling)控制,日本三
得利一家独大。苏格兰表面看是混战,其实还是那几个大厂和那几个家族,偶尔有一些小
厂涌现。
不过也有一些让爱看评选的威士忌爱家感到奇怪的现象,比如连连在拍卖会上博得万人眼
球的麦卡伦(Macallan),近五年内却很少上榜三项大奖。可能爱丁顿集团(Edrington)在
全球市场营销方面已经如日中天,没有必要再把酒样送到各奖项评选中去。但是也有一些
声音表示,麦卡伦新近酒款不如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经典款,其新兴的“颜色”系列也受到
了一些老粉丝的不解。

还有一种与此相反的怪现象是,获得了头奖的苏格兰威士忌也不一定大卖,比如 2012 年富
特尼(Old Pulteney)成为《威士忌圣经》年度酒后,价格并没有如预期飙升,不知道是否是
由于该品牌的后台东家有些无心无力。
每年新发布的威士忌成千上万,各种威士忌大赛的获奖名单也“人才济济”,因此看上去
可供收藏的选择非常多。如何在“乱花”中挑选到自己属意的酒款,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对
于新入门的威士忌爱好者,业内人士有两条通用规则可供参考:

第一,知名大厂、官方装瓶(Official Bottling, 简称 OB)、高年份、单桶、原酒、限量/纪念版本。

第二,完全以自身兴趣点建立收藏体系,比如专收某个产区、或某个酒厂、或某个系列,或
者其他更“个人”的兴趣,比如与女性有关的酒、与艺术包装有关的酒款等。

说了那么多,那么我们该
从前五年三项大奖的结果
中得到什么信号呢?

首先,追涨爆款日本酒无
宜。

几款知名日本威士忌已火
热数年,价格在火箭式攀
升后基本进入平台期。尽
管它们的价格暴涨也与产能有限、母公司营销能力强有关,但是就目前价格而言,即使之
后每年囊获大奖,价值上升空间也颇为有限。况且目前已有多种迹象表明有若干从事其他
投资领域的人士开始以某几款日本威士忌作为标的进行风险投资,如果您是真正的威士忌
爱家,又何必替他人抬轿呢?

不过,也有一些尚未引起特别多关注的酒款值得您多加留意,比如在 2008 年新复厂不久的


驹岳(Komagatake)、近年来屡以单桶限量版获得赞誉的秩父(Chichibu)和已经关闭多年
的神秘酒厂川崎(Kawasaki)。

其次,
跟着
“大

家”
不会
错太
远。

世界
威士
忌版
图已
基本
被几
个酒
业巨
人所
划分,
它们
花钱
请到
顶尖
酿酒师,装备高新科技设备,精确科学地研制新酒,又拥有完备全球营销渠道,其经典限
量款的值得多多留意。比如来自几大酒业巨人旗下的苏格兰艾莱岛殿堂级酒厂,都有着颇
为坎坷的过去,趁现在很多人还在靠认“汉字”玩威士忌的时候,低调入手他们的高年份
单桶原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再次,缺乏营销的老厂威士忌又好又便宜。
有一类苏格兰酒厂非常有意思,它们代表了威士忌的传统和经典,以及倔强文化和精神,
尤其在如今苏格兰威士忌被各个奖项忽略,更显得价值被低估。比如雪莉风味代表性品牌
格兰花格以家族年份单桶原酒闻名于威士忌爱家间。酒厂由家族经营,拥有可以在二级市
场博得眼球的高年份原酒库存,产量稳定,且就目前而言价格较起其他品牌低。在 2013 年
和 2015 年,格兰花格分别都获得了“麦芽狂人奖”金奖。再比如本利亚克(Benriach)酒
业集团旗下还有的格兰格拉索(Glenglassaugh)和格兰多纳(Glendronach),也特别受到
“麦芽狂人奖”偏爱,近两年也开始受到《威士忌圣经》重视,三家酒厂也在近五年内的
“国际威士忌大奖赛 WWA”屡屡打榜。

最后,勇于收藏心头“小鲜肉”。

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可是威士忌又是艺术品,即使分文不值,只要我觉得享受,审美的
喜悦也是收获。拜近年威士忌市场繁荣,不少地区也有酒厂新开。台湾地区的噶玛兰和印度
的阿穆特(Amrut)自是不必多说,English Whisky Co.(英格兰威士忌公司,圣乔治酒厂)
酒厂 Chapter 系列也获得了不错的战绩。英格兰新开酒厂——科兹沃尔德(Cotswold)、艾
莱岛上的农庄酒厂——齐侯门 (Kilchoman)、坎贝尔镇老树新枝——可蓝( Kilkerra/
Glengyle)也值得关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Tasmalian)岛上有一串小厂,上面的“苏利
文角”还在 2014 年获得了“世界威士忌大奖赛”头奖。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我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心情仍然是对威士忌文化的一片初心,时不
时想想看我们当初是怎么从不解到认识,最后因为热爱而步入威士忌殿堂的,闲暇时分和
三五好友齐邀共享各自佳酿,那才是人生中最美的事儿。威士忌冠亚军大奖?不要太较真
开心就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