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專題報導】

海水中的大數據
一兩個數據,可以讓我們知道當下的情

況,而長期的連續數據,則可以讓我們歸納

出現象。在這大數據時代,靠著海量的棋譜,

可以讓 AI 機器人 AlphaGo 戰勝棋王,而大數

據在海洋領域,其實已不是陌生名詞,長年

累積的水質數據,是怎麼被解讀的?又怎麼

運用在海洋研究上呢?
採訪


彭紹恩、陳君夷


陳君夷

4 奧秘海洋 92期|2018
十年前的某天傍晚,海生館 需求量大的大洋池一旦停滯,情況
海洋環境化學研究室的孟培傑博士 就非同小可!
【註1】接到一通來自前場生物照
孟博士表示,照他建立的程
護部門的電話,他們要跟孟博士借
式模擬當時情況,若再晚兩個小
DO meter【註2】,當下孟博士的
時處理,大洋池絕對倒缸,絕對
直覺告訴他情況有異,他詢問照護
成為當日頭條新聞!在那當下,
部門人員發生了什麼事?為何需
他立即讓前場人員採取增氧措
要借DO meter?部門人員支吾地
施,大量換水、打氣幕、丟許多
說:「沒事,就量量水質」,詢問
氣瓶下去,用盡各種方法增加大
不出確切結果的情況下,孟博士心
洋池池水的溶氧量,然後每半小
裡閃過一絲擔憂,他即刻派助理前
時向他回報一次數據。
往前場測量,並特地交代助理,不
管測出來的結果如何,一定要馬上 同時他也立刻回到電腦前,

向他回報。 在他建好的程式裡輸入數據運
算,得到結果是,若依照當時緊
沒多久,助理回傳測量數值,
急應變增氧的步驟,到隔天早
孟博士一看從座位上跳起來,不得
上,整個大洋池的氧氣便會回復
了了!大洋池的溶氧飽和度只剩下
正常。經過一夜的搶救,隔天大
不到40%,處於一個極度缺氧的
洋池果然如孟博士程式分析的結
狀態,不馬上處理就要倒缸了!孟
果,溶氧值回到正常水平,整缸
博士即刻奔往大洋池,才知道大洋
的生物安穩度過危機。
池入水的管子爆掉了,整個池子處
於一個停滯的狀態,要知道一般小 那一次的經驗,雖讓海生館在

缸停滯還沒什麼事,缸體水量近 緊急狀況應變上更加熟稔,但在孟

4500噸、擁有最多生物、對氧氣 博士心裡,他知道若為長遠考量,

位於海生館後場的海水監測器與養殖池。(陳君夷攝)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館訊 5
養殖池旁的連續監測儀器,屋頂狀的格狀鐵片為太陽能板, 拆開進行保養校正的連續水質監測儀器,每支
偵測儀器沒入旁邊正方形的原水供應池中。(陳君夷攝) 電極量測的是不同的水質因子。(陳君夷攝)

要避免這樣的狀況,只有建立「即 的儲水池中檢測處理,再導到館內
時連續監測」一途了。 需要海水的地方。平常監測展缸水

在談「連續監測」前,我們要 質,最重要的有四大指標:溫度、

先回頭來聊聊「水質」,這個我們 鹽度、溶氧與pH值,這四項因子
習以為常的詞,仔細研究起來卻十 可能會立即發生變化而影響到生物
分不簡單。 健康,是每天一定要測量的,另外
還有一項指標是營養鹽,但營養鹽
海水水質被歸類在海洋化學
對生物的立即性影響較低,屬於相
中,海洋肚量極大,她的廣大無
對長期累積性的變化,因此兩週測
垠,吸納了全世界釋出的任何物
量一次。
質,好的不好的它都吃進去,另
外,像是海底火山噴發出的物質也 在建立連續監測系統前,海
會影響海水成分的變化,加上其他 生館每天有專人測量每個展缸的水
種種因素,自然界的海水成分是極 質,但這有個潛在危險是早上量的
其複雜的;而以水體是封閉的水族 數值OK,但到下午水質也許發生
館來說,影響缸體海水成分的原因 某事件就變了。在發生爆管事件
相對單純,只是水族館內每種海洋 後,孟博士更確信館內應建立「即
生物適合的水質條件不盡相同,為 時連續監測系統」的想法。現在的
確保每個展缸都能給該缸生物生活 即時連續監測系統,除了每15分鐘
在最好的水質條件,監測水質便成 記錄一次水質數據之外,當水質發
了海生館一個重要的工作項目。 生問題時,系統也會立即發送警示
海生館展缸的海水都取自車城 訊息到相關人員的手機上,再者,
外海,附近鄰近保力溪,保力溪挾 系統長期記錄下來的數值,對研究
帶恆春半島的廢水流入海中,因此 人員來說,是一份蘊藏許多寶藏的
海生館在引進海水後,會先在後場 資料庫。

6 奧秘海洋 92期|2018
即使有了連續水質監測系統,工作人員依然會每天到展缸進行水質採樣與紀錄
數值,藉以相互比對分析結果。(海生館版權所有)

以水質中重要指標之一的溫度 要海水溫度降到17度以下,南灣就
來說,孟培傑博士分析了他監測墾 會發生大規模死魚,發生死魚的那
丁南灣的水質數據以及氣象局多年 兩年冬天,均溫都低於17度;加上
的溫度數據後,發表了一篇論文, 要毒死這麼大範圍的魚,需要下非
內容為溫度是如何影響南灣區域的 常大的劑量,那樣的劑量,不只魚
珊瑚產卵?珊瑚是一種對環境敏感 群,連人都難逃死劫,因此孟博士
的生物,特別溫度對珊瑚影響最 否決了毒魚一說。
大,孟博士攤開長年的南灣溫度數
這樣的事情,若沒有不間斷
據,標上該區域每年發生的事件,
的連續數據,就無法推論出來。由
發現溫度或許是影響珊瑚產卵最關
此看來,一個長期且連續的數據紀
鍵的因素。
錄,蘊含了許多的寶貴資訊,正確
南灣的冬季平均溫度是22 測量並記錄,再加以正確解讀,我
度,到了農曆三月媽祖生前後,溫 們就可揭開更多環境的奧秘。因此
度會上升至24、25度,當溫度上 長期的監測數據,對於保育海洋生
升到24、25度時,珊瑚就會大產 態以及對海洋政策的貢獻,是有極
卵,反之,若那年海水溫度延後上 大的正面價值的!
升,珊瑚大產卵的時間也會延後。
【註1】孟培傑博士:台大海洋所物理及
而連續溫度數據除了可以預 化學組博士。現任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
測珊瑚大產卵的日子之外,它也澄 究所所長、臺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國
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專長為海洋
清了一件事。1988年與2008年, 環境分析化學,能以自寫的程式精準預
南灣都發生大規模死魚的事件,有 測水體變化。

謠言說是有人下毒,但孟博士根據 【註2】DO meter:溶氧計,測量水中含氧


量的儀器。
連續數據分析,排除了下毒的可能
性,為什麼呢?因為數據顯示,只 特別感謝│孟培傑博士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館訊 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