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9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溫習筆記
課題 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
學習重點 當代國情概略:國家的政治體制;中華民族的組成;中國國籍
及中國公民的概念
1. 國家的政治體制
A. 國家的根本制度
 中國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決定國家的政治
體制。
 《憲法》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
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B.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最高權力;亦是
與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在中國政治制度體系中
居於核心地位。
 由人民定期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的機關,並由人民代表大會産生其他國家機關。
 《憲法》第二條第一及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
會。」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
 有利於集中民意,匯聚民智
 人民有權監督及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
 其他國家機關由其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
 全部國家權力統一掌握於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治理效能高
 人大代表的選舉方法
 根據《憲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
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
額的代表。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憲法》第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
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
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除外。」

C.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 除中國共產黨外,國家還有八個民主黨派長期存在。各民主黨是參政黨,具
有參政權。
 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
照、榮辱與共。」
 中國的民主黨派包括:
民主黨派
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 中國農工民主黨
 中國民主同盟  中國致公黨
 中國民主建國會  九三學社
 中國民主促進會 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全國政協)
 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
的重要機構,為「兩會」之一 。

 對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
 政治協商 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
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
 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
政協的職能
 民主監督 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等,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
 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
 參政議政
中國共産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2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D.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
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 中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各民族自治
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 截至 2019 年底,全國共建立了 155 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區 5 個,自
治州 30 個,自治縣(旗)120 個。

E. 基層群衆自治制度
 基層群眾自治是指人民群衆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範圍內,依
托基層群衆性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 國家《憲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
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 農村:村民委員會
 城市:居民委員會
 居委會的任務包括:
 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
 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 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 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衞生、計劃
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 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2. 中央國家機構
A.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
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 通過會議方式集體行使職權,為「兩會」之一。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有
必要時也可以臨時召開會議。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3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包括:
 負責修改《憲法》和監督《憲法》實施
 制定及修改國家的基本法律
 選舉或決定任命國家機關領導人,包括選舉國家
主席、副主席,決定國務院總理人選和國務院其
他組成人員人選,選舉中央軍委主席,決定中央
軍委其他組成人員人選,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任,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
察長
 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
行情況的報告
 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 決定國家其他重大事項
 從 1998 年的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大代
表不再作為廣東省代表團的代表,而以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的代表身份出
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B.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元首,代表國家行使《憲法》賦予的職權。
 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 國家主席的職權:
 根據《憲法》第八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
 公布法律
 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
審計長、秘書長
 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
 發布特赦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
 根據《憲法》第八十一條:
 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活動,接受外國使節
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派遣和召回駐外全權代
表,批准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4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C. 國務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 國務院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 國務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
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總理領導國務院的工作。
 國務院的主要職權:
 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 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 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和管理教育、科
學、文化、衞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 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 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D. 中央軍事委員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
 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事委員會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
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負責。

E. 國家監察委員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是最高監察機關。
 監察機關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
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 國家監察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
責。
 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
的干涉。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5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F.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
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 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
向全國人大報告工作。
 最高人民法院設有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和其
他需要設立的審判庭、巡迴法庭。

G. 最高人民檢察院
 最高人民法院設有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和其
他需要設立的審判庭、巡迴法庭。
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並向全國人大報告工作。
 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
的干涉。

3. 中華民族的組成
A.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現有 56 個民族,中華民族是各族人民的統
稱。
 由於漢族以外的 55 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
 超過百萬人口的少數民族有 18 個,其中壯族、回族、滿族及維吾爾族
人口最多,超過一千萬人。
 人口最少的包括高山族、珞巴族和塔塔爾族,人口不足 5000 人。
 由於自然環境和生産條件的差異,各族人民在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例如:
 民族舞蹈
 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哈薩克族等長期過游牧生活,舞蹈中常用騎馬
時出現的肩部活動,動作剛强,節奏激烈。
 南方農業區的壯族、白族、哈尼族、黎族等的舞蹈,常表現採茶、
舂米、撈蝦等勞動生活,動作柔和,節奏輕緩。
 民居
 例如:吊脚樓、千戶苗寨、蒙古包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6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民族節日
 例如: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火把節(彝族、阿昌族、白族等)、
蘆笙節(侗族)、龍船節(苗族)、播種節(塔吉克族、佤族)
 各民族在交往中融合成爲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統一、觀念基本相同的
中華民族共同體。

B. 民族平等
 《憲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中國各族人
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
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
 例如:明確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少數民族代表的名額應佔代表總
名額的 12% 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應有 1 名代表」
,以保障少數民
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權益。

4. 中國國籍及中國公民的概念
A. 國籍、公民的定義
 國籍
 是指個人具有的屬於某個國家的法律身份,所體現的是個人與國家之間
密切相連的法律關係。
 公民
 是指擁有一國國籍,享有該國法律規定的權利並承擔相應義務、接受該
國法律管轄的人。

B. 中國國籍
 擁有中國國籍的就是中國公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
的國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國國籍。」
 《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
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7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取得中國國籍的兩種方式:
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
具有中國國籍。
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
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
方式一:出生取得
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
具有中國國籍。
 父母無國籍或國籍不明,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
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
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
國國籍:
方式二:經申請取得
 中國人的近親屬;
 定居在中國的;
 有其它正當理由。

C. 中國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
 各國的國籍政策不太相同。有的國家承認雙重國籍,有的國家不承認雙重國
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規定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 中國政府處理雙重國籍的態度是:
 堅持一人一國籍,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
 尊重本人意願,不強制或違背本人意願選擇國籍。
 如果中國公民在他國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但有必
要時可以恢復中國國籍。

D. 中國公民的基本義務
 《憲法》規定中國公民應履行的基本義務,包括:
 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
 遵守《憲法》和法律公共秩序,保守國家祕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
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 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
益的行爲。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8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保衛祖國、抵抗侵略。
 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
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 依法納稅。

E. 香港居民的國籍問題
 以國籍為標準進行劃分,可以把香港居民分為中國公民、非中國籍人、無國
籍人。
 中國政府關於香港居民國籍問題的立場:
 凡具有中國血統的香港居民,本人出生在中國領土(含香港)者,及其
他符合中國《國籍法》規定的具有中國國籍的條件者,都是中國公民。
 即使上述人士持有英國政府簽發的有效旅行證件旅行,都是中國公民,
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其他地區不得因持有上述英國旅行證件而
享有英國的領事保護權利。
 自 2021 年 1 月 31 日起,中國外交部宣布不再承認英國 BNO 護照作為
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
 國家創造條件給予港人以同等待遇
 2018 年 9 月 1 日正式實施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給予
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參加社會保險、勞動就業、上學、就醫等方面的多項
權利、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解決港人北上生活的諸多不便。
 內地首次在法律上明確港澳居民編制公民身份號碼,而且是按照國家標
準、與內地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編制。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9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溫習筆記
課題 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
學習重點 國家的象徵(國旗、國徽、國歌)及列於《基本法》附件三的相
關規定
1. 國家象徵的定義
 國家象徵又稱國家標誌,一般由憲法和法律規定,是代表國家主權、獨立、
尊嚴的象徵和標誌。
 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象徵,作為國際交往中國家識別的標誌。
 我國的國家象徵包括國旗、國歌、國徽、首都。
 根據《憲法》第四章
 第一百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
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 第一百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
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
 第一百四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北京。

2. 國旗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
 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
星五顆。一星較大,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
環拱於大星之右。
 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全國人
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團結。
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通過了以五
星紅旗為國旗的議案。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A. 國旗使用規範
 內地下列場所或機構所在地的國旗使用規範:
應當每日升掛國旗 應當在工作日升掛國旗
 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  中國共產黨中央各部門和地方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國 各級委員會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  國務院各部門
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國 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
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員會
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 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人  中國共產黨地方各級紀律檢查
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委員會、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
 外交部  地方各級和專門的人民法院和
 出境入境的機場、港口、火車 人民檢察院
站和其他邊境口岸,邊防海防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各
哨所。 級委員會
 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
 中央人民政府駐港澳特別行政
區有關機構
 學校除寒假、暑假和休息日
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有條
件的幼兒園參照學校的規定升
掛國旗。
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
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展覽
館、體育館、青少年宮等公共
文化體育設施應當在開放日升
掛、懸掛國旗。

 香港特區的國旗使用規範:
 升掛國旗,須將國旗置於顯著的位置。
 列隊舉持國旗和其他旗幟行進時,國旗須在其他旗幟之前。
 國旗與其他旗幟同時升掛時,須將國旗置於中心、較高或者突出的位
置。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2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國旗與區旗同時或並列升掛、使用時,區旗應小於國旗,國旗在右,區
旗在左。
 在外事活動中同時升掛兩個或以上國家的國旗時,須按照外交部的規定
或者國際慣例升掛。
 外事活動上的國旗使用規範:
 懸掛雙方國旗,按國際慣例,以右為上。兩國國旗並掛,以旗本身面向
為準,右掛客方國旗,左掛本國國旗。
 所謂主客,原則上不以活動舉行所在國為依據,而以舉辦活動的主人為
依據。

B. 尊重國旗
 不得升掛或者使用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不得倒掛、倒插
或者以其他有損國旗尊嚴的方式升掛、使用國旗。
 不得隨意丟棄國旗。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應當按照國家有
關規定收回、處置。大型群眾性活動結束後,活動主辦方應當收回或者妥善
處置活動現場使用的國旗。

C. 升國旗的禮儀
 升掛國旗時,可以舉行升旗儀式。舉行升旗儀式時,應當奏唱國歌。
 在國旗升起的過程中,在場人員應當面向國旗肅立,行注目禮或者按照規定
要求敬禮,不得有損害國旗尊嚴的行為。

D. 香港學校升掛國旗、奏唱國歌
 根據《國歌條例》,香港中小學必須在舉辦慶祝元旦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
立日、國慶日的活動時升掛國旗和區旗及奏唱國歌。
 教育局強烈建議學校在重要的日子及特別場合,例如開學日、開放日和畢業
禮等升掛國旗和區旗及奏唱國歌,並鼓勵學校定期展示國旗及區旗,以及奏
唱國歌。

3. 國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
 兩把麥稻組成正圓形的環。齒輪安在下方麥稻杆的交叉點上。齒輪的中心交
結著紅綬。紅綬向左右綰住麥稻而下垂,把齒輪分成上下兩部。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3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1950 年 6 月 28 日,討論通過了政協第一屆第二次會議所提出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設計圖案的說明》。

A. 國徽使用規範
 下列機構應當懸掛國徽:
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各級人民政府;
 中央軍事委員會;
 各級監察委員會;
 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 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 外交部;
 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
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
政區有關機構。
 國徽應當懸掛在機關正門上方正中處。

B. 尊重國徽
 國徽及其圖案不得用於:
 商標、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商業廣告;
 日常用品、日常生活的陳設布置;
 私人慶吊活動;
 國務院辦公廳規定不得使用國徽及其圖案的其他場合。

4. 國歌
A. 國歌的由來
 《義勇軍進行曲》是 20 世紀 30 年代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由田漢作
詞、聶耳作曲,歌曲在抗戰期間廣爲傳唱。
 1949 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以《義勇軍進行
曲》為國歌,2004 年將國歌寫入《憲法》。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4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B. 國歌奏唱場合
 須奏唱國歌的場合: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開幕、閉幕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會議和地方各級委員會會議的開幕、
閉幕
 政黨、各人民團體的各級代表大會
 憲法宣誓儀式
 例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誓言的宣誓儀式、司法誓言的
宣誓儀式、盡職誓言及行政會議誓言的宣誓儀式、立法會及區議會
誓言的宣誓儀式
 升國旗儀式
 例如:特區政府舉辦的金紫荊廣場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
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周年的升旗儀式
 各級機關舉行或者組織的重大慶典、表彰、紀念儀式
 例如:特區政府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周年國慶酒會,及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周年慶祝酒會
 例如:特區政府舉辦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儀式、
「為
保衞香港而捐軀之人士」紀念儀式、「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
日」紀念儀式
 國家公祭儀式
 重大外交活動、體育賽事
 其他應當奏唱國歌的場合

C. 國歌奏唱禮儀
 奏唱國歌,應當按照《國歌法》附件所載國歌的歌詞和曲譜,不得採取有損
國歌尊嚴的奏唱形式。
 奏唱國歌時,在場人員應當肅立,舉止莊重,不得有不尊重國歌的行為
 在公共場合不得故意篡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曲譜,以歪曲、貶損方
式奏唱國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5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5. 關於國家象徵的法律及實施
2017 年 9 月 1 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
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於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全國性法律及實施
2020 年 10 月 17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
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於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制定的《國旗及國徽條例》於 1997
年 7 月 1 日生效。2020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旗法
及國徽法作出修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會對《國旗及
國徽條例》作出相應修訂,以履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本地立法及實施
的憲制責任。
2020 年 6 月 11 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根據《基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簽署《國歌條例》,
於 2020 年 6 月 12 日正式刊憲實施。
 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
 列入《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
立法實施。
 2017 年 11 月 4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規定,
將《國歌法》列於《基本法》附件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制定了
《國歌條例》,作為全國性法律在香港實施的本地立法。
 2020 年 6 月 30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規定
和全國人大的相關決定,將《香港國安法》列於《基本法》附件三,
在當地公布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直接刊憲公布實施。

A. 《國歌條例》
 以本地立法形式在港實施。
 根據《國歌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誌;
 一切個人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國歌,維護國歌的尊嚴,並在適宜的場合奏
唱國歌。
 須制定條例維護國歌的尊嚴,規範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強公民
的國家觀念,以及弘揚愛國精神。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6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國歌納入小學及中學教育
 根據《國歌條例》,教育局局長須就將國歌納入小學教育及中學教育發
出指示:
 使學生學習歌唱國歌
 教育學生國歌的歷史及精神
 教育學生奏唱國歌的禮儀
 國歌與國旗、國徽一樣,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國家不
可分離的部分,立法維護國歌尊嚴是特區應有之義。《國歌條例》刊憲生效
標誌着特區履行憲制責任,體現「一國兩制」精神。

B. 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關法例就侮辱國旗、國歌、國徽的處罰規定
 維護國旗、國歌、國徽的尊嚴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
 根據《國旗及國徽條例》第六條與第七條
 不得使用破損的國旗、國徽
 國旗、國徽的製造受規管
 禁止將國旗、國徽用作某些用途(如商標或廣告、私人慶弔活動等)
 任何人如未經合法授權或並無合理辯解,而在違反規定下展示或使用國
旗、國徽、國旗圖案或國徽圖案,即屬犯罪。
 任何人公開及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國旗或
國徽,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第 5 級罰款及監禁 3 年。
 根據《國歌條例》第七條,侮辱國歌的行為包括:
 公開及故意:
 篡改國歌歌詞或國歌曲譜;或
 以歪曲或貶損的方式奏唱國歌。
 故意發布:
 經篡改的國歌歌詞或經篡改的國歌曲譜;或
 以歪曲或貶損的方式奏唱的國歌。
 故意發布以任何方式侮辱國歌的情況
 侮辱國歌的行為一經定罪,可被判處第 5 級罰款及 3 年監禁。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7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溫習筆記
課題 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
學習重點 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高新科技、醫療衞生、文化教育、基礎建
設、脫貧)取得的成就
1. 高新科技成就
 中國科技創新近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
 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0 年全球創新指數》
 中國的綜合創新能力排名世界第十四位
 是唯一進入全球創新指數前 30 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 中國知識産權産出取得進步
 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0 世界知識産權指標報告》
 2019 年國家知識産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 140 萬件,連續 9
年排名全球第一,是排名第二位國家專利申請數量的兩倍以上。
 中國科學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二位
 2020 年,中國申請人士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 PCT 國際專
利申請達到 6.9 萬件,穩居世界首位。
 國家大力發展科技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政
策性和系統性的支持,為突破科學研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貢獻,並確
保與國家科技安全。

A. 科技基礎設施
 國家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使科研基礎條件逐步提高,可帶動學科發展。例如:

項目 成就
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中國自主研發的載人潛
水器,可幫助科學家潛到 7000 多米深的海底
進行研究,包括進行觀測及取樣。截至 2018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年 11 月,蛟龍號是世界上能下潛最深的載人
海鬥號無人潛水器、 潛水器。
 海鬥號無人潛水器: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
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 10907 米,刷新中
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被譽為「超級天眼」
,是一座大型的天文儀器,
500 米口徑 可探測來自極遠處太空所發出的電波,甚至可
球面射電望遠鏡 以接收來自銀河系以外的訊號,能幫助科學家
探索太空。

B. 基礎研究領域
項目 成就
 「墨子號」是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用
量子科學 於測試遠距離量子通訊,通訊距離可達到 1400
公里,而量子通訊傳輸效率甚至比光纖更高。
 幹細胞是指能分化發育成不同類形身體細胞或
組織的細胞。
 CIPS 是指以化學方法把一般細胞轉化成幹細
CIPS 幹細胞
胞。
 幹細胞研究可以幫助探索一些嚴重疾病(如腦
退化症)的治療方法。

C. 航天科技
項目 成就
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中國自主建設運行,是繼
美、俄、歐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全球衛星導
北斗
航系統的國家。
衛星定位系統
 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
授時服務,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中國首個成功登陸的火星探測器,使中國成
火星探測器
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車並順利
「天問一號」
運行的國家。

D. 能源科技
項目 成就
 設計壽命為 60 年,反應堆採用 177 堆芯設
計,堆芯採用 18 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高
華龍一號
達 90%,創新性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
中國的三代核電技術
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達到國際原
子能機構的最新設計安全要求。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2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並網發電將會大幅提升中
國核電行業的競爭力,同時對優化能源結
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E. 交通
 中國在國產大飛機、新能源汽車及高速鐵路等方面迅速發展,科技水平提升:
項目 成就
 C919 是中國具有自主產權的大型噴汽式民用
飛機,已於 2021 年初開始商業營運。
 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個國產大飛機生產
國產大飛機
試飛中心於 2021 年 4 月全面竣工。
 中國已形成從科研設計、生產試飛到交付運營
一整套相對完善的大飛機產業鏈條。
 新能源汽車一般包括純電動車及混合(即油電)
動力車等。
 中國擁有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動力
電池技術水平全球領先。
新能源汽車  中國新能源市場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
場,份額在全球佔比為 58%。
 2020 年國務院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
劃》強調政府在標準法規制定、質量安全監管
等方面作用。
 里程穩居世界第一,技術輸出國外。例如世界
高速鐵路 上商業運營時速最高的動車組列車——復興

F. 資訊科技
 在科學技術支撐下,「中國製造」正升級為「中國智造」。
 隨着「互聯網+」及大數據、雲端計算應用不斷深化,國家以 5G 為代表的
新一代資訊技術走向實用。移動互聯、物聯網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
勃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
 5G/5G 技術的定義
 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訊技術,也是繼 4G 系
統之後的延伸。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3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5G 的性能目標是高數據速率、減少延遲、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
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設備連接。
 5G 在中國的發展
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
 2020 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線民規模穩定增長。
 截至 2020 年底中國 5G 網路使用者數超過 1.6 億,約佔全球 5G
總用戶數的 89%。
 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纖網路、4G 和 5G 獨立組網網路,目前 5G 已
建成基站 91.6 萬個,佔全球 70%。
 下一步中國將加強對 5G、大資料(大數據)
、基礎軟體(軟件)
、工業
軟體(軟件)
、人工智慧等基礎核心技術的支援和投入力度,推進產業
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 中國的 5G 商用催生了具有較強全球競爭力的新産品、新業態,例如手機、
AR/VR、無人駕駛汽車、工業物聯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網絡、智能家居。

2. 醫療衞生成就
 國家覆蓋城鄉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
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衞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改善。
 國家為世界醫療衞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並在國際醫療衞生援助與合作中發
揮重要作用,積極推動人類衞生健康。
 中國醫療衞生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以
及全民參與。

A. 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 中國居民的健康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 中國近年嬰兒死亡率及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提前實現聯合
國千年發展目標:降低兒童死亡率,1990 年至 2015 年間,將五歲以
下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B. 建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 國家已經建立具規模的全民醫保網,為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
村人口和城鄉生活遇到困難的人口提供基本醫療保障,城鄉居民看病基本告
別自費時代。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4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
人數超過 13 億,覆蓋面達 96.8%
 愛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包蟲病、麻風病等患者獲得免費藥物治療。

C. 為世界醫療衞生事業的進步作出貢獻
 中醫藥發展
 中國中醫藥對外醫療、教育、科技合作不斷擴大,已傳播到世界上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 國際標準組織(ISO)成立了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並將這一委員會的秘書
處設在中國。
 「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黃帝內經》
、《本
草綱目》等中醫藥典籍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 屠呦呦於 2015 年成為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她致
力於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研究發現了青蒿素,克服抗瘧治療失
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 中國援助非洲醫療隊
 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中國持續援助非洲醫療衞生事業。截至 2020
年 6 月,累計向非洲近 50 個國家派出醫療隊,救治非洲病患 2 億多人
次。
 中國援助非洲國家建設了一大批抗瘧中心,開展「光明行」等多項醫
療合作項目,整體上提升了非洲的醫療治理能力。
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
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一艘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而量身定做
的專業大型醫院船。
 截至 2019 年底,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投入服務 11 年,9 次走出國門,
累計航行 24 萬餘海里,到訪 43 個國家和地區,為 23 萬多人次提供醫
療服務,實施手術 1,400 餘例。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抗疫工作
 除了做好自身防疫抗疫,中國還協助其他國家的抗疫工作,積極承擔
國際責任,例如:
 向多國派遣醫療專家組,分享防疫抗疫經驗
 提供物資援助
 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畫」,推動全球接種疫苗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5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3. 文化與教育成就
A. 文化影響力提升
 中國文化產業市場發展蓬勃,影響力與日俱增。
中國文化產業 成就
 電影市場發展蓬勃
 2020 年,中國生産故事影片 531 部,科教、
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 119 部。
 2020 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 204.17 億元,國
産電影票房為 170.93 億元,佔總票房的
83.72%。
 影視製作與傳播能力顯著增強
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截
至 2019 年 2 月 20 日,國內票房突破 40 億
電影及電視劇 元,觀影人次超過 8,500 萬;海外票房突破
500 萬美元,創下了近 5 年來中國電影在海
外的最好成績。
 《延禧攻略》全球市場獲追捧,電視台方
面,香港 TVB、台灣八大、日本 NBC、韓
國 Asian N、美國衛星電視都已採購,海外
播出覆蓋超 70 個國家和地區。
 傳播中華文化
 《舌尖上的中國》近觀食物之美,遠眺中華
美食所根植的文化淵源,藉飲食之道發掘更
有價值和韻味的中國故事。
 新聞出版繁榮發展
 2020 年,出版各類報紙 277 億份,各類期刊
20 億冊,圖書 101 億冊(張)份。
新聞出版
 中國圖書對外交流快速發展。在圖書版權輸
出方面,2004 年為 1314 項,2018 年為 10,873
項,增長 727%,平均年增長速度為 15%。
 中國遊戲開發蓬勃發展
 根據 2019 年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發布的報
遊戲開發
告,2019 年中國遊戲出口總額超過 110 億美
元,過去 10 年間增長約 100 倍。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6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文化貿易快速增長
 文化產品的進出口總額穩步擴大。
 2018 年,中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為 1023.8 億美元,為 2005
年的 5.5 倍,比 2012 年增長 15.4%,2013-2018 年年均增長
2.4%。
 2018 年,美國、中國香港、荷蘭、英國和日本為中國文化產品
出口前五大市場,合計佔 59.6%。
 對外文化交流活躍: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歡樂春節」文藝演出、芬蘭赫
爾辛基中國戲曲元素舞蹈
 文化遺產保護成效突出:
 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發展
 截至 2019 年 10 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已達到 5058
處。
 中國共有 55 項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共有 42 個非物質文
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B. 教育蓬勃發展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提出的全民教育發展指數(簡
稱 EDI)是衡量全民教育發展水準的指標,該指數主要以普及初等教育、成
人掃盲、性別平等及教育品質為監測基礎。
 中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列,建立起具規模的教育體系。
 全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上升
2015 年 2020 年
幼稚園在園幼兒數(萬人) 4265 4818
學前教育
毛入學率* 75% 85.2%
小學在校生規模(萬人) 8693 10725
淨入學率# 99.88% 99.96%
義務教育
初中在校生規模(萬人) 4312 4914
毛入學率 104% 102.5%
高中階段在校生規模(萬人) 4038 4128
高中階段教育
毛入學率 87% 91.2%
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萬人) 3647 4183
高等教育
毛入學率 40% 54.4%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7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毛入學率(Gross Enrollment Ratio,GER 或 Gross Enrollment Index,GEI)


,是指某一級

教育不分年齡的在校學生總數佔該級教育國家規定年齡組人口數的百分比。由於包含非

正規年齡組(低齡或超齡)學生,毛入學率可能會超過 100%。

(總入學率包括任何年齡的兒童。)
#淨入學率只指法定小學學齡的兒童。

 教育質素逐步提升
 根據 2021 年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
學分別位列世界第 20 名及第 23 名,已躍升為世界著名學府。
 2018 年內地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
目(PISA2018)測試,對 15 歲學生的閱讀、數學、科學素養和運用
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能力進行評價,以反映學生參與未來生活的能力。
 在全部 79 個參測國家(地區)對的抽樣測試中,四省市學生閱
讀、數學、科學三項關鍵能力素養均居參測國家(地區)第一。
 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三項關鍵能力素養上的平均成績分別
為 555 分、591 分、590 分,在參加國家(地區)中均排名第一。
 教育服務更加公平
 「十三五」教育改革的發展成就:城鄉教育差距逐步縮小及對貧困地
區學生提供特別幫助和政策
 截至 2019 年底,國家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 94.8%,比 2015
年提高了 1.8 個百分點。
 貧困學生原來有 20 萬,到 2020 年基本上都已勸返回到學校。
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累計達到 52.5 萬人。
 累計資助貧困學生 3.91 億人次,資助金額達 7,739 億元。義務
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超過 3,700 萬人。
 「兩免一補」政策
 「兩免」是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
「一補」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生活費。
 經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多年來的努力,到 2008 年中國已全面實
現了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生的學雜
費、教科書費,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生的學雜費,其所需
資金已全部納入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 吸引越來越多外國學生來華學習
 2018 年共有來自 196 個國家和地區的 492,185 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
全國 31 個省(區、市)的 1,004 所高等院校學習,比 2017 年增加了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8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3,013 人,增長比例為 0.62%。


 亞洲學生總數為 295,043 人;非洲學生為 81,562 人;歐洲學生為 73,618
人;美洲學生為 35,733 人;大洋洲學生為 6,229 人。

4. 基礎建設成就
 基礎建設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
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衞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
施等。
 國家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舉隅:
項目 成就
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
大型跨海通道,於 2018 年 10 月開通營運,
預計使用壽命 120 年,總投資約 1,200 億元人
民幣。
 大橋全長 55 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
橋,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世
港珠澳大橋、
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之一。
 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通車,香港被納入全國高
速公路網,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只要 40 分鐘
左右的車程,到廣州、佛山等地的陸路距離
也大大縮短,大灣區城市群基本實現 1 小時
經濟圈目標。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目前全球建設規模最大
的新建機場。機場工程建設在建設、運營籌
備、綜合管控難度堪稱世界之最。其航站樓是
世界最大的減隔震建築,建設了世界最大單塊
混凝土板。
 機場航站樓是世界首個實現高鐵下穿的航站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樓,雙層出發車道邊為世界首創。機場跑道在
國內首次採用「全向型」布局,並採用了世界
最大的空管自動化系統,該系統綜合能力達到
國際領先水平。
 機場實現了場內車輛 100%新能源,擁有世界
最大的耦合式淺層地溫能利用項目,是全國可
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機場。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9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A. 交通運輸建設
 公路及大橋
 截至 2019 年底,全國公路達到 501.3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5 萬公
里,位居世界第一。
 北盤江第一橋
 位於中國貴州省六盤水市與雲南省宣威市的交界處上,全長
1341.4 米,橋面至江面距離 565.4 米。
 截至 2018 年 12 月,北盤江第一橋為世界最大跨徑鋼桁架梁斜
拉橋,獲第 35 屆國際橋樑大會「諾貝爾獎」——古斯塔夫斯金
獎。
 高鐵
 中國以「四縱四橫」為主骨架的高鐵網基本形成。鐵路運營里程從 2012
年的 9.63 萬公里增長到 2019 年的 14.13 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 3.8
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 60%。
 2016 年,國家鐵路局印發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指出,在「四縱四
橫」高速鐵路的基礎上,貫通沿海內陸及南北地區的鐵路網形成以「八
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
網。
 港口
 世界排名前的港口中:如上海港、新加坡港、深圳港、寧波-舟山港、
香港、釜山港、青島港、廣州港、鹿特丹、天津港等,多數是屬於中
國的港口。
 機場
 2019 年,民航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1819.9 億元,其中,民航基本建設和
技術改造投資 969.4 億元。
 根據全球旅行數據和分析公司 Cirium 對各個國家 2020 年運營的總客
運航班數的統計,美國、中國、日本位居前三位。
 公共交通建設
 2018 年,中國地鐵總運營里程排名全球第一,佔全球地鐵總里程的
35.26%,是地鐵第一大國。
 截至 2020 年底,全國共有 44 個城市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 233 條,
運營里程 7,545.5 公里。全年新增城市軌道交通線路 39 條,新增運營
里程 1,240.3 公里,較去年增長 20.1%。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0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B. 郵政建設
 中國已經基本形成航空、鐵路、公路多種運輸形式綜合利用,連接城鄉、覆
蓋全國、連通世界的現代郵政網絡,收寄和投遞能力大幅提升。
 中國快遞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穩步推高,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發
展質效持續提升,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智慧加速賦能,行業朝著高品質
發展的方向邁進。
 截至 2019 年,全國郵政營業網點 31 萬多處,郵路總長度 1222 多萬
公里。2020 年,郵政函件業務累計完成 14.2 億件,包裹業務累計完
成 2030.6 萬件,報紙業務累計完成 165.6 億份,雜誌業務累計完成
7.2 億份。

C. 網絡建設
 近年國內光纖網絡建設和農村 4G 基站建設速度加快,以實現農村城市「同
網同速」,城鄉「數字鴻溝」顯著縮小。
 網絡通達之後,農村能夠和城市一樣,第一時間獲取新訊息、新技術,共享
資訊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例如:
 電子商務和網上直播推銷產品在農村蓬勃發展起來,農產品銷售渠道
也拓寬了。
 借助遠程醫療系統,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 全國所有中小學校均已接通寬帶,通過網絡,農村學生可以共享優質
教育。
 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 5G 網絡
 5G 網絡已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重點縣市。截至 2021 年 3 月底,
中國 5G 基站總數 81.9 萬個。
 2020 年世界 5G 大會在廣州舉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開幕式上表示
 廣東擁有 5G 相關企業 1600 多家,約佔全國 1/3;
 華為、中興的 5G 必要專利數超過 5000 件,約佔全球 1/3;
 廣東累計建成 5G 基站超過 11 萬座,已初步形成全球最大的 5G
產業集聚區。

D. 能源建設
 中國水電、風電、太陽能、核能發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天然氣及其他能源
等清潔能源生產比重逐步增加,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源供給體系,能源供給
能力逐步提高。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1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三峽工程
 三峽工程是治理、開發和保護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是迄今世界上
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紓緩了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壓力。2020 年,
三峽電站創造了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 1118 億千瓦時的世界紀錄。
 中國太陽能發電(光伏發電)
 2011 年,中國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僅為日本、美國的六成,為歐盟
的 6%。從 2013 年起,國家加大節能减排力度,光伏産業快速發展。
到 2017 年,中國的裝機容量超過歐盟。
 光伏的産業鏈條持續優化升級。在光伏板生産的四大環節中,中國産
量佔全球的比重,最低的達到近七成,最高的接近 100%。
 中國的原創專利申請數量在 2013 年超過日本,成為最大的專利申請
國。
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等機構的預測,到 2050 年,近四成的
用電量將來自光伏。
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
 2018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
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5. 脫貧成就
A. 國際貧困標準和扶貧目標
 世界銀行自 2011 年起,以每人每日 1.9 美元的極端貧困標準為貨幣標準下的
絕對貧困標準。這一標準是以維持人體生存的最低食物攝取量為依據,通過
購買力平價測算確定的。根據這標準,到 2019 年全球有超過 11%的人口仍處
於極端貧困狀態。
 根據國家發展程度不同,2018 年世界銀行在原有標準基礎上又補充
了兩個新標準: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貧困線為每人每日 3.2 美元,中等
偏高收入國家貧困線為每人每日 5.5 美元。
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 又稱全球目標,旨在 2015 年至 2030 年間消除貧困、對抗不平等與不
公正、提供清潔能源,以及解決氣候變化等。

B.國家的扶貧工作
 根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貧困人口基本生活需求確定扶貧標準,是國家
實施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扶貧以來一直的做法。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2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中國扶貧標準的發展:
 中國第一次制定扶貧標準
1986 年  扶貧標準為 206 元,對應的貧困人口數量為 1.25
億,主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
 制定第一個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時,將扶貧標準
2001 年
提高到 865 元,對應的貧困人口數量為 9,422.8 萬。
 中國政府制定了每人每年人民幣 2,300 元的新貧困
2010 年 線。按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這一價格相當於國際
上每人每天 2.3 美元。
 制定第二個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時,將扶貧標準
2011 年
提高到 2,300 元,對應的貧困人口數量為 1.22 億。
 中國實際執行的最低貧困標準從每人每年收入人
2012 年至 2020 年 民幣 2,625 元提升至人民幣 4,000 元,近 1 億農村
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 國家貧困人口識別和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是「一收入」「兩不愁
三保障」
。「一收入」就是該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現行國家扶貧標準,
「兩
不愁三保障」就是穩定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
全有保障。
 中國脫貧進展
 2012 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解決貧困問題。2015 年,國家提出了「打
贏脫貧攻堅戰」。
 2020 年,國家在現行標準下達到 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12.8 萬個貧困村全部脫離貧困名單,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
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 例子:旱天嶺村
 寧夏吳忠市旱天嶺位於山大溝深、乾旱少雨的西海固,這裏生
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艱苦,貧困人口高度集中。
 2013 年以來,旱天嶺村借助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措施,改變了
世代困擾當地民衆的居住條件差、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等狀況。
 為全球脫貧事業作出貢獻
 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中國脫貧人口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 70%
以上。佔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提前 10 年
實現《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脫貧目標,為全球脫貧事
業發展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3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溫習筆記
課題 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
學習重點 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
 裨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
 貢獻:香港在不同範疇推動內地發展及交流;捐款賑災或支援內地
發展中地區的需要
1. 裨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
A. 支持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應對風險和挑戰
 應對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
 1997 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港元受到國
 應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
際投機者狙擊,嚴重威脅香港金融體系穩
 2003 年上半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
定。
綜合症危害香港市民健康,而且使
 特區政府果斷採取行動,最終擊退國際金
尚未完全擺脫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
融炒家。事件中,中央政府明確表明支持
香港經濟雪上加霜,通貨緊縮,市
特區政府,並在有需要時願意施予援手。
場蕭條,失業率上升。
 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陳德霖曾撰文表
 雖然內地同樣急需抗疫醫藥物資,
示「在此非常時刻,中央政府承諾支持無
但仍無償向香港提供大批抗疫藥品
疑是強大後盾,提振我們的信心和士氣。」
和器材。
 2003 年 6 月 29 日,內地與香港簽署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
關係的安排》
(CEPA)
,確定了兩地
 應對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
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
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令香港經濟出口增
便利化的開放措施和實施目標,恢
長明顯放緩,內部需求萎縮,失業率上
復香港經濟增長。
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經營舉步維艱。
 2008 年 12 月,國家推出支持香港經濟金
 支持香港抗擊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
融穩定發展的 14 項政策措施。2009 年 1
 2020 年,香港爆發 2019 冠狀病毒病
月,推出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
疫情。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中央
理局簽署 2000 億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
派遣內地檢測人員赴港協助開展大
在內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又宣布多項支持
規模核酸檢測篩查,幫助香港加快
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與內地交
建設臨時隔離及治療中心。
流合作的政策措施。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B. 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鞏固和提升競爭優勢
 支持和強化香港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 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
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同意為在香港辦理 4 類個人人民
2003 年 11 月 幣業務(即存款、兌換、匯款及人民幣銀行卡)的香
港銀行提供清算安排。
2004 年 2 月  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
 中國人民銀行允許內地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
2007 年 6 月
幣債券。
 中國人民銀行允許香港企業與上海、廣州等地的企
2009 年 6 月
業以人民幣作為貿易往來結算貨幣
2009 年 9 月  財政部首次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
 根據 2009 年中國人民銀行等公布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
法》:
 第六條規定「試點企業與境外企業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出口貿易,
可以通過香港、澳門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進行人民幣資金的
跨境結算和清算,也可以通過境內商業銀行代理境外商業銀行
進行人民幣資金的跨境結算和清算。」
 第七條規定「經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
理局認可,已加入中國人民銀行大額支付系統並進行港澳人民
幣清算業務的商業銀行,可以作爲港澳人民幣清算行,提供跨
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清算服務。」
 支持內地與香港股市、債市實現互聯互通
 股市、債市互聯互通的發展

2014 年 2016 年 2017 年


開通「滬港通」 開通「深港通」 開通「債券通」

 上海和香港股票市  深圳和香港股票市  投資者可以由香港


場實現互聯互通。 場實現互聯互通。 購買內地債券。

 憑藉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背靠內地的獨有優勢,香港向來是通往內
地的橋樑。在 2017 年,中國約三分之二的對內和對外直接投資,都是
通過香港進行。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2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截至 2019 年底,共有 1,241 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其中 114 家在 2019


年上市,股票集資總額超過 2,500 億元。
 支持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發展
 2003 年 6 月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CEPA)
後,內地與香港陸續簽署和實施了多個補充協議。內地對原產於香港
的產品全部實行零關稅。
 支持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發展
 《全國沿海港口佈局規劃》和《「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均
考慮了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需要。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
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
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網要)中提到繼續支持香港提升國際
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公布的資料,香港在 2019 年是世界第八大貨物貿易
實體。以國際乘客量和國際空運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的機場是全球
其中一個最繁忙的機場;以貨櫃吞吐量計算,香港的港口亦是全球最
繁忙的貨櫃港之一。
 支援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 2018 年 9 月 20 日,國家科學技術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內
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及《科學技術部與香港特別
行政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關於開展聯合資助研發項目的協議》。
 香港的 16 所重點實驗室掛牌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入國家科研創新體
系,將有助香港的科研項目爭取到國家支持。例如:
依託單位 實驗室名稱
 肝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 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香港大學
 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 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
 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香港城市大學  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3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C. 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加強交流合作
 支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 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發展
 中國深圳灣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成為內地與香
2007 年 7 月
港間第 4 條陸路通道。
 廣深港高速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香港與全國高
2018 年 9 月
速鐵路網對接。
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港澳正式接入國家
2018 年 10 月
高速公路網。
 支持香港與內地深化經貿合作
 CEPA 及各種協定的實施,有力消除香港與內地在貿易、投資等方面
的制度性障礙,為在內地營運業務的香港金融服務供應商和專業人士
提供更多與市場靈活接軌的機會,也使香港對市場用家更具吸引力,
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內地企業首選集資中心的競爭優勢。
 兩地經貿合作的發展
 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
2003 年 6 月
安排》(CEPA)
2016 年 1 月  CEPA 服務貿易協定實施
 CEPA 投資協定實施
2017 年 6 月
 CEPA 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實施
2019 年 1 月  CEPA 貨物貿易協定實施
 支持香港與內地加強教育交流合作
 國家不僅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的建設來加強香港和內地的交流,還通過
其他一系列舉措促進香港和內地交流。
 支持香港與內地高校跨地招收學生;支持香港與內地高校合作
辦學;支持兩地教師、學生進行交流。
 支持香港高校在内地設立研究院;支持香港科技工作者和機構
申請國家科技研發項目、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向香港開放。
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文憑試收生計畫)
 現時內地高校主要開放本科生及研究生招收香港學生。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內地共有 2,740 所普通高校,其中 1,272 所
屬於本科學校。在本科學校中,127 所可於 2021/22 學年通過「文
憑試收生計畫」招收香港高中學生,約 300 所可通過「港澳台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4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僑聯招試」招收香港學生,6 所獲國家教育部批准直接在港招
生。
 2020 年 6 月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公布的資料顯示,
通過「文憑試收生計畫」報讀內地高校的人數比上年同期上升
近 14%。資料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1 日通過各種途徑報考內
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 10778 人,其中文憑試收生計畫有
3993 人。
 支持香港與內地加強文化領域交流合作
 2005 年,內地與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更緊密文化關係安
排協議書》
,在文化保育、產業發展和交流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例如:
 支持香港、澳門與廣東共同申報並成功將粵劇列入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支持香港西貢地質公園成功申報為世界地質公園
 支持香港與內地合拍電影支持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D. 確保對香港基本生活物資的安全穩定供應
 穩定香港食品、農副產品供應
 目前,香港市場約 85%的活畜、90%的蔬菜和 60%的水產品由內地供
應。全國 10 餘省份有超 6 萬畝種植基地為香港供應農產品。
 早年向香港運輸鮮活商品,是按普通貨物運輸,運輸時間長、線路不
固定,貨物途中損失嚴重。為了解決鮮活商品供應香港的運輸困難,
在周恩來總理指示下,1962 年底形成供應港澳鮮活商品三趟快運貨物
列車體系,每天由上海、鄭州、武漢(或長沙)開往深圳,再將貨物
運往香港。
 穩定香港水、電、天然氣供應
 大亞灣核電站
 自 1994 年起,大亞灣核電站向香港供電,每年供電量佔全港電
力總消耗的四分之一。截至 2016 年底,大亞灣核電站累計向香
港輸電 337 億千瓦時,約佔其總用電量四分之一,約減少二氧
化碳排放 2700 萬噸。
 東深供水工程
 1963 年,香港遭遇大旱,數百萬香港居民生活用水遇到困難。
為解決香港供水短缺,應香港之請,東深供水工程開工建設。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5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工程建設者克服施工難度大及天災等不利因素,僅用一年時間
就建成全長 83 公里的供水線。1965 年正式對港供水。每年 6820
萬立方米的東江水使香港迅速擺脫水荒困境。
 2019 年國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優化粵
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和布局,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
給體系,確保香港、澳門能源供應安全和穩定。

E. 國家五年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的項目
 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把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點:
 2011-2015 年「十二五」規劃綱要
 首次將涉港澳內容單獨成章,並進一步明確香港在國家發展中
的戰略地位,強調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及提升競爭力、支持香港
培育新興產業、深化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支持香港發展成離
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
 2016-2020 年「十三五」規劃綱要
 港澳專章強調,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
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並推
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 2021-2025 年「十四五」規劃綱要
 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
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
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智慧財產權(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支援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
化藝術交流中心。

2. 貢獻:香港在不同範疇推動內地發展及交流
A.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2019 年國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目的是貫徹「一國兩制」
方針,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一方面促進和支持三地經濟發展,建設宜居、
宜業、宜遊的國際灣區;同時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促進香港優勢產業在
大灣區的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大灣區的建設是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6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
國際上沒有先例。
 國家及地方推出一系列在大灣區的港澳優惠政策,例如:
 支持大灣區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
 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九市創新創業
 港澳居民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購房待遇
 完善港澳居民子女在廣東省接受教育政策

B. 內地與香港民商事司法協助
 兩地分屬不同法系,在法律制度、司法理念乃至立法技術、語言風格等方面
均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兩地法律人員從程序性協助到實質性互信,為「一
國」之內開展司法協助提供新方案,也為我國開展國際司法協助、加強涉外
法治體系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 香港回歸以來,截至 2021 年 1 月兩地共簽署 8 項民商事司法協助安排。其
中,通過簽署送達安排、取證安排,加强了兩地在審判程序的相互銜接,減
少跨境民商事案件在程序上的困難。

C. 積極投資創業
 國家改革開放之初,港商率先響應,踴躍北上投資創業,不僅為內地經濟發
展注入資金,而且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技術和管理方式,同時帶動國際資
本紛至沓來。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
 例如:
投資創業項目 内容
 1980 年 5 月 1 日,第一家合資企業——北
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投資雙方分別
為:中國民用航空北京管理局,佔股 51%;
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
香港投資者的中國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佔
股 49%。此後,無數港商北上,在內地投
資興業。
 1997 年 7 月 1 日,廣深高速公路全線正式
通車營運,是我國第一條粵港合作修建的
合資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全長 122.8 公里,成為聯繫廣
州、深圳、東莞和香港的重要通道,至今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7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仍是中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被譽為
「珠三角黃金通道」。
 1982 年 1 月,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開業,
成為改革開放以後內地引進的第一家港資
銀行分行。
第一家港資銀行分行
 恒生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等紛紛在內
地設立分支機構。香港與內地金融聯繫日益
密切。
 白天鵝賓館由霍英東先生與廣東省人民政
合資飯店 府投資合作興建而成,酒店於 1983 年開
業,是中國第一家合資的五星級賓館。

D. 助推市場經濟
 國家的市場經濟改革,是從毗鄰香港的深圳和珠三角地區開始的。改革開放
初,香港許多了解國際市場、熟悉國際規則的專業人士為內地市場經濟改革
等建言獻策。香港成為內地感受市場經濟、學習市場經濟、實踐市場經濟最
方便最有效的課堂。例如:
 梁振英 1978 年到深圳、上海等地免費舉辦西方土地經濟管理制度的講
座,1987 年參與編寫深圳第一份也是全國第一份土地拍賣中英文標
書。
 1999 年,前香港證監會主席梁定邦受時任總理朱鎔基邀請,擔任中國
證監會首席顧問,積極推動 AB 股合併、開放式基金成立、QFII 引入、
創業板設立等多個中國證券市場的里程碑事件。
 史美倫於 1991 年至 2000 年任職香港證監會,並於 1998 年擔任其副主
席一職;於 2001 年出任中證監副主席,為內地證券規管出謀獻策。

E. 發揮先行先試作用
 國家推動改革開放進程中,有一些政策是在香港先行先試,積累經驗之後再
逐步推廣。這既促進國家對外開放,又有效控制風險,也為香港發展提供先
機。例如:
 內地服務業市場開放,是先在 CEPA 框架內落實廣東與香港、澳門服務
貿易自由化,為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積累經驗。
 人民幣國際化是從香港開始的。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8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F. 城市管理示範
 香港在城市建設和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積累豐富經驗,內地通過借鑒香港
的先進做法和有益經驗,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準。例如:
 內地地鐵建設和管理
 多個城市的地鐵建設和管理借鑒香港地鐵。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運營需要的資金量大,廣州借鑒香港地鐵的經驗,將地鐵沿線
物業開發獲得的收益全部歸還給地鐵公司,用於地鐵建設。
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 自 2009 年起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與香港機管局合資成立滬
港機場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並引入香港機場的先進管理理念
與經驗,推動了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的服務創新和服務品質提升。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被 Skytrax「2011 世界機場大獎」評為「世界
最快進步機場獎」第一名。

3. 貢獻:捐款賑災或支援內地發展中地區的需要
A. 支援內地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
 每當內地遇到重大自然災害,香港皆不遺餘力支援,香港市民踴躍捐助,體
現出兩地人民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例如:
 四川汶川地震
 2008 年 5 月,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香港派出多支搜救隊、
醫療隊、防疫隊參與救援行動。
 在香港支援四川災後重建中,特區政府出資約 90 億港元,加上
香港賽馬會的 10 億港元,總計約 100 億港元。援建的項目涉及
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公路基建、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
區等。
 香港社會各界踴躍捐款,許多社會團體和演藝界人士組織義演
等賑災活動,眾多香港新聞工作者深入災區進行即時報道。

B. 捐助內地教科文衞體事業
 香港熱心人士時刻關注和熱心支持國家的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衞生、體
育等事業的發展。他們有著名的實業家,亦有普通的居民,為國家的慈善事
業作出了貢獻。例如: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9
雅集公民與社會發展
主題 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溫習筆記

 邵逸夫
 在內地持續巨額捐獻,捐資辦學。
 2008 年獲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 霍英東
 談到自己在內地捐贈時,表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
興旺、民族富強。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我願盡
我之所能,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多辦些實事。」
 田家炳
 1982 年創辦田家炳基金會,以「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宗旨,
致力捐辦社會公益事業,尤重教育。
 基金會在全國共資助大學 93 所、中學 163 所、小學 42 所、專
業學校及幼稚園 20 所、鄉村學校圖書室 1800 餘間。其中,中
國內地所有田家炳學校屬公辦政府學校,基金會不參與任何日
常管理。另在海外 3 所大學設立獎學金,惠及華籍學子。
 教育以外的項目計有醫院 29 所、橋樑及道路近 130 座,其他文
娛民生項目二百多宗,受助單位不計其數。

C. 支援內地貧困地區脫貧
 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確定四川省南江縣為首個扶貧點,從產業、教育、醫療
等方面協助南江縣進行扶貧。南江縣在 2013 年時有七、八萬貧困人口,2019
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其中有香港社會各界所做的貢獻。例如:
 健康快車香港基金
 健康快車香港基金是香港註冊的慈善機構,為內地治盲工作籌
募經費。
 「健康快車」是特別建造的眼科火車醫院,由四個火車車廂組
合而成,包括有手術室、病人休息室、多用途會議室和醫護人
員起居室,旨在為內地貧困白內障患者提供免費手術治療。
 香港義工「阿福」
 香港居民黃福榮,2002 年開始在內地做慈善工作。2010 年 4
月 14 日在青海玉樹地震中,他本來已經脫險,但返回孤兒院搶
救三名孤兒和一名教師後,在餘震中不幸犧牲,為表彰黃福榮
先生為地震災區的救援義舉及慈善工作,香港特區政府追授他
勳章。

©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