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

批注 [W用4]: [1970s]邓小平对时代
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主题的科学判断

时代的主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978 改革开放以前【毛 1956-1876】 打仗——发展国防工业(e.g.苏联)
和平发展——经济建设
批注 [W用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978 改革开放以后
代背景是战争年代
批注 [Morgan2]: 世界东方和西方
批注 [Morgan3]: 世界南方和北方
批注 [W用5]: 🔺邓之前的进入社会
主义以后的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改造 ×】
批注 [W用6]: 考研政治中,没有标注
“现代化”的,就是狭义的“社会主义
建设” [1956-1976 毛泽东]

【见“0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理论成果”】

批注 [W用7]: 正在做的
批注 [W用8]: 《史纲第 10 章》p291
理论的提出(会议、文章)

重点:十一届六中全会
干扰选项:本章的所有其他会议
🔺 批注 [W用9]: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

1) 引起: 批注 [W用10]: 【1976-1978】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虽然各项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有所前进,但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
实现根本改变(仍然比较“左”),党
 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
状态。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从根本理论上 批注 [Morgan11]:
政治意义>学术意义

批注 [W用12]: 而不是个人想法
2) 🔺意义:
【风向标—“思想准备”、“思想先导”】
批注 [W用13]:
 🔺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使人民群众彻底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要求和愿望
 ♥ 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遇到严重阻碍

 🔺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重新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批注 [W用14]: 易错


“解决了……问题”:
 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 思想先导 指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 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 思想理论准备 批注 [W用15]: 十一届三中全会

批注 [W用16]: 邓小平
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
♥ 奠定了基础 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高度
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

批注 [W用17]: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 宣言书【2nd—1992 南方谈话】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 奠定了重要基础

🔺 【下面的句子都要背—直接考 or 作为其他会议的干扰选项】

 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批注 [Morgan18]: 文化大革命

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 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批注 [Morgan19]:


我国的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着手,
 ♥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
 ♥ 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破性的进展(人民公社)
批注 [W用20]: Again
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延安整风:
1st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批注 [W用21]: 不再是个人崇拜了
 形成了以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2nd (1st~毛~遵义会议)】

 揭开了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序幕

 是中国进入 历史新时期的起点 批注 [Morgan22]: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批注 [W用23]: 另见“01 毛泽东思想
及其历史地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专属意义: 批注 [Morgan24]: 建国之前,对毛泽


东的成就是没有异议的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结

 ♥ Focus: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批注 [W用25]: 故意否定毛泽东的人,


就是否定中国的历史,否定中共执政
 中特做准备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为 的合法性

 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 功绩第一位,错误第二位
【爱中国不用爱中国共产党 ×】
批注 [W用26]: 集体智慧的结晶,肯
定是正确的,不是毛泽东个人晚年的
想法
批注 [Morgan27]:
毛、邓、三、科、习
“伟大转向”
“新政治轨道”
“新局面”

🔺 中特 批注 [Morgan28]: 🔺2022 周年纪念


批注 [W用29]: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里程碑】 从此开始每 5 年开一次
批注 [W用30]:
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
【经济】 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见 08
习思想)
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批注 [Morgan31]: 是中国共产党人
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贡献

批注 [W用32]: 讲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
 ♥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比十五大~基本纲领】
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 批注 [W用3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批注 [W用34]:
 ♥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
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路
 ♥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人民民主专政
共产党的领导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全选/干扰项是这章内容中的其他会议、文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坚持改革开放

 深刻地 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 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 重要论断 批注 [W用35]:


背景~1990s 苏联解体

耳熟能详的句子都是【全选】
e.g.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三个有利于”
⑤.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⑥.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性和前途
恢复高考

 是 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批注 [W用36]: 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


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
 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重大问题
e.g.
 又一个 宣言书【1st—1978.12.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 到底怎么判断改革?
什么是对的改革?(“3 个有利于”)

批注 [Morgan37]: 江泽民

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批注 [W用38]: 根据:


①. 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
②.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
市场经济的思想(特别是 1992 年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南方谈话的精神)
批注 [Morgan39]: 邓小平已经去世
系统阐述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比十三大~理论、基本路线】
【1997.02.19】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批注 [Morgan40]: 【1999】宪法修
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把 正案正式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毛——马克思主义

🔺
批注 [Morgan41]: 不仅仅是邓小平
的,也是整个中特的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后来的领导人会继续回答,并提出自
己的新问题【what-理论;how-实践】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 邓: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在【停留在现象】
三个代表:党
科学发展观:发展
改革开放前所经历曲折和失误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 批注 [Morgan42]: 简单认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忽视生产力的发
展(e.g.朝鲜)

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本质】
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
批注 [Morgan43]: 生产力

批注 [W用44]:
这一科学概括:
生产力 ①. 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生产关系 力问题,
②. 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
③.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批注 [W用45]: e.g.允许非公有制经
济的存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但
不会永远是这样——当生产力水平
足够高是,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就没有
必要存在了)
批注 [W用46]:
①.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
错误观念

②.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
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
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

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批注 [Morgan47]: 觉悟
批注 [W用48]:
①.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
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为基础

②.♥ 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
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财
富积累のために)的目的根本不同
1.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批注 [Morgan49]: 邓的独特贡献
批注 [W用50]: 每个领导人对于“实
A. 改革开放的进行
有力的推动和保证了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会做独特的贡
献:
B.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C. 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体现了 邓小平:+解放思想
江泽民:+与时俱进
D. ♥ 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毛泽东思想~“食物中毒”
是 (见 “01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胡锦涛:+求真务实
批注 [Morgan51]: 【修改 ×】

批注 [W用52]: 看法
批注 [W用53]: 活法
批注 [W用54]:
解放思想=大胆地去干
批注 [W用55]: 实事求是
2. 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1987 十三大~“轮廓”】 批注 [W用56]: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
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
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而奋斗”

十七大:
 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奋斗目标 +“和谐”

 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 要求 十九大:
+“美丽”
 “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强国
批注 [W用57]: 路线=总目标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考试中能涉及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 最主要的内容 2)过渡时期总路线
是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 基本途径 批注 [W用5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批注 [W用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1) 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
批注 [W用60]: 有了二者的结合,社
 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 是兴国之要

 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

2) 批注 [W用61]:
社会主义道路
 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
人民民主专政
共产党的领导
 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

 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

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 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 根本立足点

 是党的优良传统

 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 需要

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3. 社会主义建设 “三步走”策略 批注 [W用62]: 【不会考了,作为“习


思想(‘两步走’)”的背景理解】

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发展生产力 批注 [W用63]: 🔺邓小平强调,中国
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
 “发展才是硬道理” 自己的发展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批注 [W用64]: 发展要抓住机遇。中


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
5. 🔺 [1979]改革开放理论【选择题】

1)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批注 [W用65]: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 改革:
【经济体制】 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2021 年)全面建成小康
①. 性质: 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 100
 ×否定和抛弃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年时(2049 年)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强国。
②. 地位: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新的革命 批注 [W用66]: 难度大、意义大,成


果也一定很伟大
 ×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

 ×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 √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体制 √;制度 ×】

③. 实质和目的:

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批注 [W用67]: 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


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
④. 作用: 地社会主义现代化

 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

⑤.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 “三个有利于”【[1992]南方谈话】 批注 [W用68]: 纠缠于抽象的姓“社”、


姓“资”之争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⑥. 出发点、落脚点: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

3) 开放:

①. 改革
也是

②.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 基本国策

 立足点:
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批注 [W用69]: 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
 具体做法: 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
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 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为我所用,加快发展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批注 [W用70]: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6. 🔺 [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①.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 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 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 市场经济≠资本主义

 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②.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对经济活动的 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

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兼容】 批注 [W用71]: 🔺
√ 计划、市场结合
【计划:“……五年计划”、公有制】 计划~“看不见的手
市场~“看得见的手”

③.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经济制度 ×】 【经济体制 √】 【体制≠制度】 ×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结合


(这是两种经济体制,只能选其一)
 可以和不同的 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批注 [W用72]: 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
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
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体现社会主义特征】
坚持 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
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
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
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
效益。
批注 [W用73]: 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
①经济手段:市场和计划可以结合 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
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
②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只能选其一 (形式)
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
③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 置。
【体制の一つ和制度可以结合】
计划经济:政府说了算
批注 [W用74]: =生产关系~生产资
料所有制关系
【五环图;顺序关系】

A.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 【继承过去(马列、毛)】 批注 [W用75]: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开篇之作 【影响未来(中特)】 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
主义的新境界
C.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科学指南 【指导当下实践】 批注 [W用7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批注 [W用77]: 总设计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