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旧作再发:(报告文学作品连载)

小案件 大悲哀 第二回

选坟地 依依怀故土 奔丧事 惶惶赴县城

谭维林那日被胞妹搜身索钱,只气得脸青眼黑头发胀,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回到弟弟家还余怒未息:“我是
回来探亲,又不是专门送钱的!-----哪里把我当亲人
啊,钱才是她们的亲人!一头是亲生哥哥,一头是同
胞姐姐,谭维成自是不好说什么,只能解劝一番。谭
维林怒气难消,决心再不登妹妹家门。这以后,他又
回来两次,果真再没到谭桂菊家。

谭维林第二次回大陆探亲,时间的车轮已转入九十
年代。内地通过多年改革开放,已经旧貌变新颜。小
老百姓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政治空气不必说,
自是比那令人窒息的“火红年代”清新宜人。物质生
活更不啻天壤之别。农二哥再不必为设法填饱肚皮终
年发愁。 叶落归根是中国人的固有观念。据说湖北人
依恋故土之情尤甚。谭维林第二次探亲期间,产生了
回归家乡安度晚年的念头。他在海外虽非大款,在这
偏僻山村却称得上富豪,过优裕生活是有充分物质基
础的。麻烦的是政治纠葛。内地这边大政策虽很明确,
欢迎海外同胞回乡安居。但不知素爱另立规矩的当地

官方,设的门槛到底有多高。海外那边又霸道万分,
坚决反对与大陆亲近。临分别时,谭维林叮嘱弟弟打
听清楚,当地对海外人士返乡定居有何具体限制。至
于海外那边,他想用“南辕北辙”方式,多绕到多花
钱设法解决。说到钱,谭维林记起弟弟整修房子的事。
这次来探亲,动身太匆忙,忘了带笔款子给弟弟,很
是不好意思。“大哥反正准备搬回来,等回来后再给
钱整屋是一样嘛。急么子。”谭维成从没把这事记在
心上。他觉得,屋整修一下当然好,不整也不是硬不
行。“不能再拖了,下次一定要兑现。”“不急不急。”
谭维成岔开话,谈起筹备大哥回来定居的事。一趟趟
回来探亲,穿洋过海费钱劳神不算,临分别又平添一
场离别之苦,好不怅然。回来定居后,哥俩可以朝夕
相处无挂无念,无需记挂护照到期非走不可。人到暮
年,还盼什么呢,不就盼个亲人团聚,安居无忧吗。

谭维林第三次回来探亲,倒没忘给弟弟带钱的事。
然而不巧得很,又没能兑现。首先是给父母打碑,立
碑,砌坟的费用超出预算,得追补一笔。另外,回来
定居,海外那边麻烦事不少,短时间还不一定能实现
这多年夙愿。自己年事已高,谁知道能否等到实现愿
望的那天。因此,谭维林决定做两手准备。“维成,

大哥能搬回来呢,再好不过。就怕等不到那一天。--
---要是我死在那边了,你千万要把我骨灰接回来啊!
我在生不能安居家乡,死了,尸骨是一定要埋回来
的。”话说到这儿,哥俩都眼圈发红,鼻酸神伤。于
是,谭维林安排弟弟选一块好坟地,打一副生碑,今
后哥俩合葬在一处。就这样,本为弟弟整修房子的专
款,又被他们自己的意外用途挤占。 真是好事多磨。
谭维林三次许诺赠款给弟弟整屋,每次都没能兑现。
这次谭维林下定决心,回去后一定要千方百计托人带
给弟弟,再也不能失信。他回去后,终于兑现了诺言,
将三十四万新台币交给在台的同乡好友谭德贤,托他
回巴东探亲时转交谭维成。

俩兄弟没料到,第三次探亲分离之时,竟成了永诀。
也是阴差阳错,谭维林三次亲口许诺,亲自托友人转
赠的款项,直到他身死好长时间,谭维成才得到手。
俩兄弟更没料到,这一差错竟给谭维成带来天大的厄
运。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公元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五日,谭维林突遇车祸亡故。
九月十六日,死者生前好友,即受托转交赠款尚没完
成任务的谭德贤,告知谭维成这一凶信,并转告死者
生前嘱咐,要求谭维成火速赴台办理丧事。 接到奔丧

通知,谭维成悲痛之际,又惶然无措。一个素来务农
的人,突然要他只身远出国门,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事。要办些什么手续?到什么地方去办?一概茫然不
知。还有钱的问题。据说起码要备上万块钱!一只只
拦路虎挡在面前。好在谭维成虽没见过多少大世面,
到底比那些半辈子连汽车都没坐过,县城都没去过的
无知山民精干百倍。他强忍悲痛,打起精神设法筹措
路费。 借钱的事委实不容易。此地是贫困山区,农民
小日子虽比早些年强出多少倍,也不过是有饱饭吃,
来人来客,拿得出酒肉招待,如此而已。大多数家中,
平常时节还是囊空如洗。随时拿得出几十几百块钱的,
简直是凤毛麟角。谭维成几乎跑断脚杆说破嘴皮,求
爹爹告奶奶,好不容易凑上万多块钱,急急慌慌奔往
县城办理出境事宜。谭维成赴台奔丧是否成行,请听
下回道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