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聯合國 A/77/68

Distr.: General
28 March 2022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大 會

第七十七屆會議

暫定專案表* 專案 72(a) 海洋和海洋法

海洋和海洋法

秘書長的報告**

摘要
大會第 76/72 號決議第 356 段決定,聯合國海洋和海洋法問題不限成員名額非正式
協商進程第二十二次會議將重點討論“海洋觀測”主題。本報告根據該決議第 371
段編寫,以期促進關於該重點專題的討論。本報告提交大會第七十七屆會議審議;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三一九條的規定,本報告還將提交《公約》各締約
國。
A/77/68

* A/77/50。
** 由於大會規定的報告字數限制,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網站上提供了本報告未經編輯
的預發本,並附有綜合註腳,可查閱
www.un.org/depts/los/consultative_process/consultative_process.htm。
22-04603 (C) 140422 210422
*2204603*

一. 導言
1. 人類健康和福祉與海洋健康休戚相關。海洋調節氣候,為數十億人提供糧食安
全和生計,而且是若干經濟部門的根基所在。然而,海洋也受到累積的人類壓力
的威脅,包括氣候變化的影響、海洋環境污染、海洋生境的破壞和生物多樣性喪
失。

2. 應對沿海和開闊洋的人類活動採取以科學為基礎的綜合管理辦法,以確保海洋
能夠繼續提供維持地球生命的必要生態系統服務。海洋相關資料和資訊對於瞭解
海洋過程和生態系統的功能以及根據海洋現狀和預計的未來狀況就人類活動作出
知情決定至關重要。具體而言,對於保護和養護海洋生態系統及其資源、瞭解和
預測天氣模式並預測多重災害事件、瞭解氣候週期和模擬未來變化、管理支撐關
鍵經濟部門的人類活動以及確保海上安全不可或缺。資料對於評價實現全球可持
續發展目標的進展也必不可少。

3. 目前,通過廣泛的實地和遠端觀測系統網路,收集了與海洋變數有關的大量資
料。然而,儘管近幾十年來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在滿足各部門對海洋觀測資料和
資訊的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方面仍然存在挑戰,原因包括觀測資料存在差距,以
及在獲取、共用和使用這些資料方面存在困難。儘管如此,在應對這些挑戰方面
正在而且可以取得進展。在目前時刻尤其如此,因為在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
續發展十年(2021-2030 年)框架內,1 全球正在推動改善海洋科學狀況,而且考慮到
聯合國支援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14 即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
持續發展會議即將於 2022 年召開,會議的總主題是“擴大基於科學和創新的海洋
行動,促進落實目標 14:評估、夥伴關係和解決辦法”。2

4. 大會第 76/72 號決議第 356 段決定,聯合國海洋和海洋法問題不限成員名額非正


式協商進程第二十二次會議應重點討論“海洋觀測”這一主題,這也反映了全球
對海洋觀測在支撐海洋科學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知情決策方面的重要性的認識。

5. 為便利非正式協商進程的討論,本報告概述了當前海洋觀測的工具和框架、收
集的資料類型以及這些資料對支援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決策的現有和潛在貢獻。報
告還概述了海洋觀測方面的挑戰,以及通過國際合作和協調擴大和加強全球海洋
觀測網路的機會。本報告參考了各國及相關組織和機構應秘書長邀請提交的資料,
3
以及與這一主題有關的其他報告和研究報告。一些資料表明,在海洋觀測方面,

1 第 72/73 號決議第 292 段宣佈。

2 根據第 73/292 號決議召開,後經第 74/548


號決定推遲,並經第 75/578 號決定確定新的
日期。
2/15 22-04603
A/77/68

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海洋科學研究的規定的適用性存在意見分歧。這些
分歧對資料收集的潛在影響已經凸顯。然而,法律性質的問題超出了本報告範疇。

__________________

二. 海洋觀測工具及其對科
學決策的貢獻

A. 海洋觀測工具和框架
6. 要瞭解海洋過程和生態系統功能,就需要有從各個地點收集海洋觀測資料和資
訊以及進行長期監測的工具。現有海洋觀測工具包括實地和遠端儀器。例如,前
者包括系泊和漂流浮標、海平面測量儀、Argo 剖面探測浮子、自動潛航器和滑翔
機、動物攜帶的感測器以及科考船和其他船隻上的船載儀器,後者包括衛星和遙
感飛機。

7. 關於浮標,1985 年成立的資料浮標合作專家組是世界氣象組織(氣象組織)和聯合
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海委會-教科文組織)的聯合機構,
管理大約 1 500 個漂流浮標和 400 個系泊浮標,這些浮標測量海表溫度、表面流速、
空氣溫度以及風速和風向等變數。關於海平面測量儀,全球 290 個海平面觀測站
網路提供與海平面有關的資料。關於剖面探測浮子,地轉海洋學即時觀測陣是一
個由大約 4 000 個這種浮子組成的全球網路。這些浮子在海表和較低海洋深度之間
移動,同時隨洋流漂移,用於對溫度、鹽度和其他化學特性進行採樣。

8. 自動潛航器,包括滑翔機,為在其他觀測平臺難以進入的偏遠地區收集海洋觀
測資料提供了機會,包括在深水和冰下。這種潛航器已被用於進行各種測量,包
括地球化學和海洋學測量,並進行海底測繪。一個由大約 200 個滑翔機組成的網
路跨越關鍵的海洋特徵,並收集一系列變數的資訊。自 2004 年以來,動物攜帶的
海洋感測器一直被用於收集基本的海洋觀測資料。動物攜帶的感測器由一個放置
在海洋哺乳動物身上的感測器網路組成,提供溫度和鹽度的測量以及行為資料。
這些感測器用於收集往往採樣不足區域的資料。

9. 船基測量可以由專門科考船進行,但也包括自願觀測船進行的海洋氣象測量,
通過順路觀測船方案進行的海洋測量,包括溫度、鹽度和二氧化碳分壓的測量,
以及自願船對高空剖面資料進行的高空探測。儘管技術進步和其他工具的使用日
益增多,但從這些船隻進行的觀測以及專門的科考船仍然是海洋觀測系統的重要
組成部分。

10. 以目前的技術發展水準,某些變數只能通過實地平臺進行測量,這種平臺
的優勢還在於能夠校準其他資料和承受某些天氣條件。同時,資料收集在技術和
後勤方面都具有挑戰性,在空間覆蓋方面也有局限性。

3 可在海洋事務和海洋法司
網站(www.un.org/depts/los/co
nsultative_process/consultativ
e_process.htm) 查閱這些資
料全文。
22-04603 3/15
A/77/68

11. 雖然海洋觀測系統大部分由實地要素構成,但通過使用衛星和飛機上的感
測器,遠端收集海洋學資料已成為可能。衛星收集基本變數的補充資料,如海面
溫度和鹽度、海面高度和海平面、風、冰覆蓋和海洋顏色等。許多衛星支持海洋
觀測。

12. 配備感測器的飛機,包括直升機、氣球、滑翔機和無人機,也可用于收集
海洋資訊,包括海洋顏色、海面溫度和鹽度以及近海地形。飛機遙感提供了操作
靈活性,在較低高度操作時,可以提供比軌道平臺更好的空間解析度。但使用這
種工具也有缺點,包括有限的空間覆蓋、費用和天氣限制。

13. 這些實地和遙感儀器在海洋觀測框架下運行。在全球一級,1991 年建立了


全球海洋觀測系統,以協調全世界持續的海洋觀測活動,並支持向決策者提供統
一的資訊,特別是有關氣候變化、災害警報和天氣預報、海洋資源管理和海洋運
輸的資訊。該系統與海洋觀測網路的各利益攸關方建立了夥伴關係並向其提供支
持,包括各國政府、聯合國機構、國際和區域組織、學術機構和科學家。該系統
是協作平臺,旨在開發一個回應用戶需求的綜合和持續的觀測系統。該系統由海
委會 —教科文組織牽頭,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和國際科學理事
會共同贊助,管理 12 個全球海洋觀測網路、另外 12 個以生物為重點的網路和 15
個區域聯盟,84 個國家積極提供幫助。

14. 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三個關鍵交付領域是氣候、天氣和海洋預測,以及海
洋健康。三個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專家小組確定了基本海洋變數,即提供跨問題和
平臺的重要資訊的海洋觀測資料,這些資料具有相關性和成本效益並且可以獲取。
專家小組還就測量、觀測選項和資料管理制定和提出建議。基本海洋變數包括物
理變數(如鹽度、溫度)、生化變數(如溶解性有機碳、氧)、生物變數(如浮游生物、
海草和紅樹屬植物覆蓋)和跨學科變數(海洋顏色、聲音)。目前約有 8 900 個實地觀
測平臺支援該系統,並提供關於這些變數的資訊。

15. 在區域一級,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區域聯盟支援和協調執行工作,以處理因
需求、資源和文化而不同的區域優先事項。區域聯盟包括政府和非政府共同努力,
與該系統的集體進步相輔相成,兩者都促進並受益於全球一級的努力。這些聯盟
在沿海和公海觀測方面一直很活躍,除其他工具外,還採用了高頻雷達網路、海
洋滑翔機和動物標籤計畫,以應對社會挑戰。

16. 此外,還擬定了國家海洋觀測方案和基礎設施,包括在區域聯盟框架內外。
例如,為本報告提供的資料強調了對觀測設施和網路的投資,包括通過海洋監測
和採樣活動、衛星遙感和研究考察,以及對實驗室、業務支助能力、分析和建模
的投資。所提供的資料還強調建立國家中心,以收集海洋學資料並與其他國家和
國際組織合作。在歐洲,為匯總、處理和提供來自成員國內部實地觀測的海洋資
料,建立了歐洲海洋觀測和資料網路。歐洲聯盟的哥白尼計畫利用衛星技術監測
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學變數。全球海洋觀測系統也得到國家實體的捐助,如沿
海水位觀測系統,這是彙集不同觀測網路資料的綜合海平面監測系統,並作為全
球海平面觀測系統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資料彙集中心,該系統是監督和協調海平
面網路的全球方案。

4/15 22-04603
A/77/68

B. 促進基於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決

17. 海洋觀測系統採集了大量與海洋有關的資料,有助於基於科學的可持續發
展決策,為各利益相關方服務,並提供相關資訊,造福社會。

18. 特別是海洋觀測資料,包括驗潮儀、浮標和 Argo 浮筒等實地儀器的資料,


對於瞭解氣候變化以及潛在的緩解和適應行動至關重要。這些資料被用於監測氣
候系統的變化和海洋在這種變化中的作用,有助於開發瞭解未來情景所必需的氣
候模型。在政府間一級,這為評估和總結提供了資訊,支援全球決策。例如,由
全球 Argo 浮筒陣列收集的海洋變暖證據是建立證據基礎的關鍵,導致 2015 年通
過《巴黎協定》。

19. 海洋觀測還支援區域和國家在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決策。例如,所
提供的資料強調對地球物理海洋學的研究,研究和參與有關海洋酸化和去氧的研
究,以及現有和計畫中的珊瑚礁生態監測。實地和衛星網路提供即時海洋監測和
資料,這對天氣預報和海嘯、颶風和風暴潮等極端天氣事件預警系統的運行至關
重要,這些事件對安全、財產和經濟產生影響,並隨著全球變暖加劇而變得更加
頻繁。區域觀測的一個顯著例子是印度洋觀測系統,該系統由五個實地網路組成,
在提供印度洋的海洋和海洋氣象測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包括海平面、鹽度和海
面溫度。印度洋迅速變暖正在影響該區域各國的天氣和季節模式,也可能影響它
們所依賴的海洋生態系統和漁業。該系統收集必要資料,以支援天氣預測、氣候
預報和漁業管理等。在太平洋地區,為應對海平面上升帶來的生存威脅,太平洋
共同體在太平洋島嶼國家維護和運行一系列驗潮儀,並開發了數位地球太平洋,
這是開放使用的地球觀測系統,旨在協助監測海平面上升對該地區各國和社區的
影響,同時還維護用於沿海淹沒預警系統的浮標。在國家一級,各國發展了海洋
觀測能力,以測量包括海平面在內的關鍵參數,進行海洋和氣象觀測,並加強天
氣預報。

20. 海洋觀測資料在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對各國而言,
海洋觀測資料為制定這方面的規章提供了科學依據,也是監測措施有效性的手段。
更具體而言,海洋觀測工具被用於監測生態系統,包括在海洋生境退化和生物多
樣性喪失方面。例如,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生物海洋學研究小組研究危及海洋生物
的因素和如何最好地保護海洋生物。海洋觀測在監測威脅人類健康和海洋物種的
數百萬噸海洋廢棄物和塑膠污染的存在和影響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15
個主要的運行監測方案涵蓋大塑膠和微塑膠,以及各種網路和進程支援的指標進
程和基線資料收集活動。海洋觀測資料還用於監測石油洩漏和清理的應對措施;
監測保護環境免受航運業務海洋和大氣影響的情況;為便利描述具有生態或生物
重要意義的區域提供資訊;為實施 2020 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努力提供資訊;
評估這些努力的實效,以及在實現該框架中各種目標和具體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

21. 海洋觀測對於支持藍色經濟規劃非常重要,無論是在新興部門還是成熟部
門。例如,捕漁業和水產養殖部門利用相關資訊支援實施可持續做法,如與海洋
初級生產、影響魚群位置的變數以及從事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捕撈的船隻活動

22-04603 5/15
A/77/68

有關的資訊。例如,在區域和國家層面,歐洲聯盟及其成員國利用海洋觀測資料
支援共同漁業政策下的漁業管理和行動;太平洋共同體制定了金槍魚標籤方案,
提供關於金槍魚洄游模式和生命週期的資訊;多哥沿其海岸線建立了海洋站,以
支持漁業活動等。

22. 關於其他藍色經濟部門,海洋觀測資料對航運而言,在航線和航行安全方
面至關重要,並支持沿海區綜合管理、沿海港灣和港口管理、旅遊業、開發海洋
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以及勘探和開發非生物資源。

23. 最後,海洋觀測系統的產出也有助於海洋環境狀況(包括社會經濟方面問題)
全球報告和評估經常程式等政府間進程,包括為優先監測領域提供資訊。世界海
洋評估作為經常程式的產出,轉而也可以作為一種工具,在加強科學與政策的銜
接方面,綜合和分發海洋觀測產生的資料產品。來自觀測網路的海洋觀測資料還
支援評估在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和聯合國
生態系統恢復十年以及與氣候變化、減少災害風險和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其他國際
框架方面取得的進展。

三. 海洋觀測方面的挑戰
24. 由於海洋觀測資料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對這些資料的需求正在增
加。然而,目前現有框架面臨觀測和結構方面的挑戰:前者包括在各區域收集資
料的能力和對特定類別變數進行測量方面的空間覆蓋差距;後者包括在參與、基
礎設施和與用戶接觸方面的能力差距。所收集的資料的數量和種類也對確保資料
可查找、可獲取、可交互操作和可重複使用構成挑戰,其他挑戰涉及從收集點到
基於科學的決策,資料價值鏈的實效。還應更加關注海洋觀測活動對海洋的潛在
影響,特別是隨著海洋觀測能力的增強。

A. 填補空白和擴大測量能力
25. 雖然與技術和工程有關的創新以及參與度的提高降低了成本,並促進了在
數量和品質層面上更廣泛地收集海洋觀測資料,但仍令人關切的是,目前全球海
洋觀測不足以讓人對海洋和當前對海洋健康的威脅有必要的瞭解。與各種海洋條
件和變數有關的資料,包括瞭解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累積影響所需的資料,在覆
蓋方面存在差距。更具體而言,已經注意到了一些局限性,例如,在以下方面資
料是否充分:海況和海浪、大洋環流和邊界流、海面溫度和壓力、海面風向量、
海面熱流、海面高程異常、某些化學濃度、鹽度變化、海洋酸化、海冰、生態系
統健康和品質、浮游生物豐度和多樣性、海洋物種種群、去氧、海面能見度和海
洋顏色,以及海洋災害(包括極端天氣事件、地震、火山事件和海嘯)的預測和預警
系統。現在特別缺乏與海洋有關的生物、生態系統和生物地球化學組成部分的資
料,包括關於海洋生物和生物多樣性的資料,以及關於海洋廢棄物、海洋碳儲存
能力和海洋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資料。更廣泛而言,所收集資料的數量和複
雜性針對關鍵變數有所不同,某些測量的準確性和頻率及其時間和空間範圍和解
析度令人關切。

6/15 22-04603
A/77/68

26. 全球空間覆蓋方面的差距是一個關鍵挑戰,海洋大部分地區的資料要麼有
限,要麼完全沒有。由於觀測儀器總體不足或地理差異,可能會出現空間覆蓋方
面的差距。在各國缺乏開發或維護觀測系統能力的區域,觀測尤其有限。此外,
極地環境惡劣,交通不便,難以進行實地觀測,導致測量的數量有限。在南大洋、
東南太平洋和一些區域盆地也發現了差距。專案結束後,由於未能持續進行資料
收集和管理,也會產生空間覆蓋差距。

27. 開闊洋偏遠區也存在局限性,特別是中深層和深層區,包括 2 000 米以下


區域,以及深海生態系統。例如,包括非洲和南美邊緣在內的大部分海底未曾進
行生物調查。一些沿海區域仍然測量不足,許多觀測方案僅限於公海和專屬經濟
區。

28. 要彌補這些觀測空白和滿足對適用資料的需求,不僅必需對現有全球海洋
觀測系統進行足夠的持續投資,還必需擴展該系統。需要對更多的觀測設備進行
投資,並採用新技術,開發深水取樣平臺,提高測量和利用其他變數的能力,並
將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納入收集工作。

29. 然而,海洋觀測需要人力資源、實驗室、野外站、機構以及觀測平臺、設
備和工具。購買和維護設備的費用高昂,特別是從長期看,隨著對學術和商業資
源的依賴減少,偏遠地區的維護和部署費用也在增加。全球和海洋級科考船的數
量減少也對全球採樣和極地等採樣不足區域的資料收集產生了負面影響。航路數
量和位置的變化對走航觀測和從自願觀測船收集觀測資料構成挑戰。冠狀病毒病
(COVID-19)大流行只加劇了資料收集和設備維護的困難。對海洋資料浮標的破壞
和損壞也令人關切,並增加了維護成本。

30. 能力差距構成一個特別挑戰,包括阻止有關各方加入和推動區域和全球海
洋觀測倡議。許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缺乏
有效進行海洋觀測的能力,這進一步阻礙了海洋觀測網路的擴大。這些能力差距
既涉及國內人力資源,也涉及採購、維護、部署和回收測量儀器所需的財政資源。
由於連通有限或頻寬低,依靠互聯網傳輸的近即時資料收集可能很困難。這種能
力差距導致觀測方面的總體差距,特別是在易受海洋變化影響的小島嶼發展中國
家和沿海國家周圍。更廣泛而言,在發展和維持海洋觀測所需的專家隊伍方面缺
乏長期投資。鑒於婦女參與海洋觀測的重要性,有人對海洋科學中缺乏性別平等
表示關切。

B. 資料的可尋性、可獲取性、可互通性和再使用性以及資料價值鏈
31. 海洋觀測通過資料價值鏈為社會產生價值和影響,在資料管理的支援下,
可以發現、合併和使用來自許多來源的前所未有的大量資料。然而,有效的資料
管理有賴於海洋觀測資料的可尋性、可獲取性、互通性和再使用性(“FAIR”原
則)。儘管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但仍存在重大挑戰。

32. 首先,一些海洋觀測資料不容易找到,主要原因是資料被收集和儲存在孤
立的平臺和資料庫中,沒有用豐富的中繼資料描述資料,保存在不同資料中心的
中繼資料沒有連接到中繼資料聚合器或聯盟,以及中繼資料記錄中缺乏持久性識
別字。此外,由於缺乏培訓和工具等原因,尋找現有資料的能力存在差距。

22-04603 7/15
A/77/68

33. 其次,可獲取性的重要性日益得到承認,但開放使用海洋觀測資料仍未成
為常態。各國報告稱,60%的資料中心限制訪問“某些”資料類型,其中 58%的
資料中心在一段時間內限制訪問,只有 16%的資料中心對訪問不加限制。此外,
文化、社會、政治和實際因素限制了大量海洋觀測資料的獲取,包括認為這些資
料是保密和敏感性資料或具有商業價值、獲取資料收費或缺乏獲取或共用現有資
料集的能力或工具。大量海洋觀測資料,包括科學家個人、學生和私營部門收集
的資料,從未被共用。事實上,一些特定區域沒有系統地分享所收集的資料。與
資料可獲取性有關的其他挑戰包括:確保公開、及時提供不同國家收集的資料;
確保相關利益攸關方可獲取海洋觀測資料,包括將海洋觀測員與其所服務的社區
聯繫起來;確保方便使用者的資料共用平臺和程式;保證海洋觀測資料和中繼資
料的安全和長期儲存,供今世後代使用。

34. 第三,在確保多源海洋觀測資料具有相容性和互通性方面仍然存在挑戰,
而這對於有效分享和使用這些資料至關重要。制定和採用資料和中繼資料的共同
標準需要時間,還需要協調和測試。如果確實存在標準、格式、適用詞彙和分類,
儘管日益呼籲使用它們,並通過使用可交互操作的資料傳輸系統的強大資料庫共
用資料和中繼資料,但其實施可能超出科學界的能力。還必須努力解決報告程式
不統一的問題,而且需要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建立資料收集、驗證、監測和
報告的標準化資訊系統。特別需要改進與海洋模型預報產品有關的資料互通性。

35. 第四,由於缺乏明確的資料許可政策,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缺乏豐富的背景
中繼資料,海洋觀測資料超出其初始用途的再使用性繼續受到影響。擬定和應用
與領域相關的社區標準也將使這些資料在各個科學界更容易被重新使用。

36. 儘管迫切需要可尋找、可獲取、可交互操作和可重用的資料,但在某些領
域,資料的可尋性、可獲取性、可互通性和再使用性(資料“FAIR-ness”)特別不
發達,包括與生物和生態觀測有關的領域,而開發業務規模的生態系統模型依賴
這些領域。這與生物觀測更加分散有部分關係。必須鼓勵在這方面開展公開和廣
泛的國際合作,重點是構建生物資訊的收集、協調和共用體系,包括利用多學科
和多部門夥伴關係,並將生物學與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學資料相結合。

37.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海洋觀測資料的價值,支援海洋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
發展,除了實現資料可尋性、可獲取性、可互通性和再使用性,還必須應對海洋
觀測資料價值鏈從收集到科學決策等不同階段面臨的挑戰。由於對海洋觀測資料
的需求日增,而新方案傾向於只填補測量或覆蓋方面的具體差距,海洋觀測日益
多樣性可能導致對優先事項缺乏協調一致的重點關注,並導致在獲取、共用和使
用資料方面的挑戰。因此,有必要投資建立一個綜合和反應迅速的海洋觀測框架,
為各種使用者服務,而不是建立不同的系統應對海洋面臨的不同挑戰。這就需要
重點關注如何以多學科和跨學科的方式使用海洋觀測系統,從而確保多種有效用
途。
在這方面,已注意到在地方、區域和全球範圍內整合各學科之間的觀測方面面臨
的挑戰。

38. 整合海洋觀測系統還需要加強與海洋觀測資料價值鏈上不同社區、部門和
學科的多個合作夥伴和利益攸關方的接觸。資料收集者、資料管理員和科學專家

8/15 22-04603
A/77/68

之間需要建立強有力的聯繫,以彙集資料和中繼資料。共同設計對於確保可持續
進行海洋觀測和對用戶有用至關重要,為此與日益多樣化的海洋觀測資料使用者
接觸,包括在端到端舉措中以及在中間使用者或下游服務提供者一級。必須將土
著人民和地方社區納入這些進程,因為他們對海洋觀測活動做出了貢獻,而且他
們的特定區域知識有助於瞭解海洋及其對社區的重要性。應進一步加強納入來自
更廣泛來源的資料,包括來自私營部門、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的知識體系以及公
民科學的資料。為此,應增強相關利益攸關方權能,以更好地貢獻和分享更有價
值的觀測結果,並利用資料滿足其具體需求,包括通過能力建設和海洋技術轉讓,
特別是對於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私營部門既是主要資料使用者,
也是日益重要的海洋觀測貢獻者,尤其需要私營部門的支援和專業知識,包括促
進該部門與區域海洋觀測界的合作。

39. 為了彌合海洋觀測原始資料與可持續發展所需資訊之間的差距,應利用基
於科學的綜合方法,包括通過各種資料合成和建模努力,將海洋觀測資料合併。
這在計算上要求很高,並受到能力利用的限制因素的影響。儲存、管理和使用“
大資料”需要新的戰略、程式、工作流程和技術,包括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挑戰
還在於彙編、合成和分析多源輸出資料和資訊,使用耦合資料同化和其他新出現
的同化方法,以及改進觀測系統與數值模型之間的聯繫。

40. 此外,作為海洋觀測資料價值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確保將海洋觀測
資料、分析和產品轉化為有用的資訊並充分傳達給決策者和公眾,包括通過綜合
評估,並將海洋觀測資料和儀器納入更多的教育和外聯活動中。在這方面,應努
力開發工具,以評估多種人為壓力的累積影響,並推廣使用海洋核算等其他工具,
海洋核算提供與海洋有關的環境、經濟和社會資料的綜合記錄。

C. 管理與環境以及與海洋其他用
途的相互作用
41. 儘管這一領域的研究有限,但必須指出,特別是隨著全球海洋觀測網路的
擴大,實地海洋觀測方法可能對其進行觀測的海洋環境以及更廣泛的環境產生負
面影響。

42. 一些關切涉及污染釋放。例如,現有的 4 000 多個 Argo 浮筒在每 10 天的


剖面中向水柱釋放幾毫克的三丁基錫,以防止鹽度感測器發生生物汙損。雖然發
現三丁基錫對一些海洋物種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但已注意到,Argo 陣列中的使
用量只占船體塗料中用作生物殺蟲劑的三丁基錫估計總量的一小部分。

43. 此外,由於認為回收 Argo 浮筒等某些設備在經濟上不可行,所以任由這些


設備分解並落入海底,釋放出少量潛在的有毒物質。就 Argo 浮筒而言,這包括三
丁基錫、銅、鋅、鋰和鉛,以及塑膠浮筒部件。資料浮標合作專家組的工作包括
經管大約 1 500 個漂流浮標,這些浮標可能會產生類似的報廢後環境影響,而且通
常不會被回收,不過沒有現成的關於其影響的公開資料。

44. 雖然作為浮筒和浮標的主要替代品的專用科考船不會被留在海洋中,但它
們也必須在陸地上報廢,而且碳足跡很大,一艘典型的科考船每天大約釋放 75

22-04603 9/15
A/77/68

000 公斤的二氧化碳。相比之下,浮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往往較小,因為它們靠電
池運作,而且大多數由已經在執行其他任務的船隻放置。

45. 其他關切涉及海洋觀測對海洋物種的影響。例如,可用于海洋觀測的聲納
和船舶推進是造成海洋噪音的一些主要原因。人為聲音進入海洋環境可能干擾海
洋物種利用聲音發揮各種功能,導致從輕微或重大行為反應到身體傷害或死亡的
影響。然而,雖然已經就海洋觀測方法的視覺和聲學刺激對動物造成的潛在干擾
進行了一些研究,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浮筒也可能與海洋物種相互作用,儘管
在當代這種互動往往受到限制。

46. 關於使用動物攜帶的感測器,在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一個新興網路——動
物攜帶的海洋感測器網路下,倫理諮詢委員會對動物的使用和福祉進行監督。然
而,由於動物攜帶感測器的使用可能會擴大,包括擴大到新物種,以及新感測器
的發展,將需要進一步研究捕獲、處理和附著方法對動物行為和存活率的影響。

47. 除了海洋觀測浮標被漁網和魚線纏住之外,關於海洋觀測系統與海洋其他
用途之間相互作用的報告很少。然而,隨著觀測系統的擴大,今後可能會出現這
種相互作用。

四. 擴大和加強全球海洋觀
測框架的機會

A. 各級的合作、協調和協作
48. 海洋觀測是共同事業,包括內陸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都從中受益,其效果
取決於各級的有效合作、協調和協作。在整個海洋觀測過程中,從規劃、研究、
維護和資料收集到資料分析、分享和分發以及制訂和分享最佳做法,合作和協調
至關重要。為本報告提供的資料突出了許多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加強合作和協調
可以加強海洋觀測的價值。

49. 如第二節所述,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是促成全球一級協調與合作的主要平臺,
該系統創建並支援協調全球海洋觀測活動的框架和基礎設施。該系統及其在 2012
年通過的海洋觀測框架鼓勵整個海洋觀測界自願合作,力求解決全世界海洋觀測
活動增加以及不同程度的責任、協調和資料共用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該框架
是設計區域和全流域海洋觀測系統的基石,其中包括全大西洋海洋觀測系統和熱
帶太平洋觀測系統。

50. 在海洋觀測框架的基礎上,全球海洋觀測系統 2030 年戰略旨在通過深化


從觀測資料收集到最終使用者的參與和夥伴關係等目標,建立一個完全一體化的
海洋觀測系統。其他區域和全球觀測網路,如 WMO 全球綜合觀測系統、歐洲海
洋觀測和資料網路、全球海洋酸化監測網路、WMO-IOC 聯合協作理事會以及環
境署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海洋和海岸方案,也採用了合作夥伴關係辦法,包括全球、
區域和國家觀測系統、資料提供者、民間社會和知識資產持有者,以優化資源,
避免重複,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

10/15 22-04603
A/77/68

51. 在區域一級,《第二次世界海洋評估》報告稱,自 2015 年以來,區域觀


測方案的聯網和協調得到改善,使各項工作得以更好的整合,觀測方法也得以標
準化和統一化。然而,正如第三節指出,區域一級的海洋觀測能力仍然參差不齊,
這提供了一些機會,可藉以提高技術能力和改進基礎設施,以及減少全球海洋觀
測系統區域聯盟在治理、範圍、對資料共用的態度和活動成熟度方面的差異。此
外,還有可能通過增加積極參與建立更廣泛的捐助者聯盟的國家和夥伴數目,擴
大地理範圍。

52. 在國家一級,有機會通過國家協調中心或海洋委員會將海洋觀測的協調工
作正規化,並建立有科學家和資助者參與的常設國家組織。目前,國家海洋觀測
的責任和籌資往往分配給若干機構,這為改善可持續性、整合和共用創造了機會,
超載了不同的研究議程。此外,一項關鍵挑戰是將國家努力與區域和全球舉措充
分結合並更好地協調。在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十四
部分設想發展國家和區域海洋科學和技術中心,這可以加強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
嶼發展中國家的海洋觀測能力。《薩摩亞途徑》也認識到,專門的區域海洋學中
心對發展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能力非常重要。

53. 通過加強與婦女和土著人民等代表性不足的群體和社區以及當地社區的合
作,在各個層面也有機會提高海洋觀測系統的覆蓋面、資料品質和多學科性。雖
然這種系統日益旨在收集多學科資料,但許多系統仍然忽視海洋的經濟、社會和
文化方面,這導致在區域和全球層面缺乏關於這些方面的標準化和可公開獲取的
觀測資料。然而,人們日益認識到土著和地方海洋知識對維持海洋管理和觀測的
重要性,包括在太平洋島國家。將這些知識納入海洋觀測系統可以提高其覆蓋面
和多學科性。事實上,由於認識到海洋觀測網路並非總是與土著人民接觸,參加
2019 年海洋觀測大會的土著代表發表了一項宣言(Aha Honua),其中呼籲海洋觀測
界正式承認土著人民的傳統知識,並與土著社區、組織和民族建立有意義的夥伴
關係。在這方面,目前正在發展海洋觀測網路與土著人民知識擁有者之間的夥伴
關係,以創造使傳統知識得以利用的工具,包括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並在以社
區為基礎的海洋觀測方面進行合作。

54. 與私營部門和通過公民科學的合作也日益被用作增加海洋觀測覆蓋面的經
濟有效的方式。通過其“順路觀測船”方案,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擁有為專業但非
科學船配備和協調海洋觀測儀器的網路,同時還有更多機會利用尚未開發但有意
願的龐大海洋專業人員網路,使海洋觀測受益。鑒於公共部門的資金將不足以滿
足社會對海洋觀測日益增長的需求,需要私營部門在各個層面提供資金。

55. 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與《全球海洋觀測系統 2030 年戰


略》共同為加強海洋觀測提供了一個框架。整個十年旨在彙集不同的行為體,共
同努力設計、實施、資助和利用變革性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圍繞十年的 10
項挑戰之一是關於擴大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挑戰 7,即確定需要確保一個可持續
的海洋觀測系統,向所有使用者提供可獲取、及時和可付諸行動的資料和資訊。
十年已經提高了夥伴關係的水準,並提供了進一步的機會,以深化科學界現有的
夥伴關係,加強與新夥伴的接觸,包括新出現的國家海洋觀測方案和與全球海洋
觀測系統沒有聯繫的現有使用者,以發展整個海洋觀測價值鏈的強有力聯繫。在
已經提高科學界以外的興趣之後,還可以為工業界和慈善家等下游捐助者和受益
22-04603 11/15
A/77/68

者的參與創造條件。為了支持實現十年的願景,海委會-教科文組織提議設立全球
海洋觀測系統十年海洋觀測協調辦公室。

B. 創新和最佳做法
56. 創新和採用能夠進行低成本、大規模、自動化和多學科觀測的先進技術也
可以加強全球海洋觀測框架。例如,建模方面的進展和強化的海洋觀測改進了天
氣預測,包括熱帶氣旋的預測,支援社區備災;來自自主浮標和智慧聲音分析軟
體的資料正在檢測鯨魚的存在,並通知航運減速;自動水下顯微鏡正在被用於監
測和快速應對有害藻華。新的軟體工具加強了對資料集的訪問和統計監測,人工
智慧為進一步推進海洋觀測提供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目前正在採取步驟將感測
器納入海底電信電纜,包括通過國際電信聯盟、氣象組織和海委會-教科文組織建
立的科學監測和可靠電信(SMART)電纜系統聯合工作組。由此產生的資料可有助
於早期發現地震和海嘯,並更好地瞭解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歐盟及其成員國
正在尋求一些技術發展,包括新一代感測器和自主水下航行器。歐洲聯盟委員會
的海洋數字雙胞胎倡議將整合現有和新的資料來源,以創建數位互動式高解析度
海洋模型,以便能夠對連續、及時地監測海洋,增進海洋知識。太平洋共同體正
在通過增加波浪、溫度和聲納海洋感測器創建“智慧”集魚裝置,英聯邦藍色憲
章海洋觀測行動小組正在為資源有限和難以獲得資源的地區開發低成本、低維護
技術。

57. 除了新技術之外,還可以創新使用現有的觀測工具和方法。例如,除了傳
統的海洋觀測方法外,《奧斯巴公約》現狀評估還參考了為其他目的收集的資料
或 “替代資訊”,如用於為底棲生境指標評估提供資訊的關於底拖網捕撈活動的
船隻監測系統資料。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報告稱,將海洋放射性資訊系統中的現有
資料集進行合併和視覺化,可以從公共資助的項目中獲取附加值,有助於背景分
析並改進研究規劃。

58. 目前正在採取許多促進資料共用的舉措。國際海洋學資料和資訊交換委員
會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海洋資料和資訊的發現和交換,以及發展或利用這方面的現
有最佳做法。除了海委會海洋學資料交換政策,新的氣象組織地球系統資料國際
交換統一政策進一步支援海洋觀測資料和資訊的自由交換,並促進國家一級的共
用和協調。

59. 國際海底管理局擁有關於海洋礦產資源的集中式資料和從勘探活動中獲得
的環境基線資料,可通過海管局的深海海底和海洋資料庫公開獲取這些資料。奧
斯巴委員會報告稱,其門戶網站作為可免費訪問的一站式資料存儲和訪問平臺,
遵守關於科學資料管理和監管的“FAIR”原則,以及歐洲聯盟空間資訊基礎設施
指令,該指令也基於優化資料收集、獲取和共用的原則。

60. 利用最佳做法可以提高觀測的品質和一致性,促進整個海洋觀測系統的互
通性並提高其效率。海洋觀測界正在協助制訂此類關於資料收集和使用的最佳做
法。在確定了提供重要海洋資訊的基本海洋變數之後,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專家小
組正在制訂關於測量、觀測方案和資料管理做法的建議,逐步採用共同標準和最
大限度地提高資料效用。15 個區域聯盟還分享實施觀測系統的最佳做法。歐盟委
員會正在制訂一項海洋觀測舉措,旨在確定海洋觀測的共同方法,允許“測量一
12/15 22-04603
A/77/68

次,將資料用於多種目的”,包括提高海洋觀測資訊的透明度和改進其傳播。聯
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正在加強水生遺傳資源的監測和資訊系統,包括開
發標準化資訊系統並使之制度化。奧斯巴委員會指出,通過分享其在開發資料和
評估門戶網站方面的經驗教訓,可以協助建設能力,避免資料孤島,最大限度地
重複使用資料和限制重複。英聯邦行動小組力求改進海洋觀測資料、知識和最佳
實踐的可獲取性,將會發佈一個開放源碼分析包,用於下載和分析 Argo 浮筒資料。

61. 更廣泛而言,海洋最佳做法系統是海委會-教科文組織主持下的一個開放式
最佳辦法資料庫。該系統的目標是,在未來所有海洋觀測活動都有商定和廣泛採
用的方法,並作為國際海洋學資料和資訊交換委員會和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合作
機構運作。除了其永久儲存庫外,海洋最佳實踐系統還通過同行評審的期刊、培
訓資源和社區參與活動促進最佳實踐的分享。

C. 基礎設施建設
62. 隨著我們對海洋的認識不斷發展,推進海洋觀測基礎設施的機會也在不斷
增加。為本報告提供的資料表明,目前正在實地和通過遙感應用,努力提高觀測
網路的密度、變數範圍、地理範圍和即時報告能力。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加
強海洋觀測基礎設施:通過公民科學計畫動員私人船隻;為已建立的觀測基礎設
施尋找新的應用,例如將碳酸鹽化學取樣納入現有的海洋監測方案,或在海上應
用陸基技術,如糧農組織的事前碳平衡工具。鑒於新近確定的挑戰,必需發展新
的觀測能力,例如通過綜合海洋廢棄物觀測系統和與人為水下雜訊有關的觀測。

63. 生物觀測網路和海洋生物多樣性觀測與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學觀測系統
相比仍不發達,推進生物觀測網路和海洋生物多樣性觀測的機會在於加強現有方
面和網路,包括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生物和生態系統小組和海洋生物多樣性資訊系
統的工作,以及支援新興專案,如 2030 年海洋生物、全球海洋船基水文調查計畫
演進專案和新興的動物攜帶海洋感測器網路。通過海洋生物分子觀測網路等其他
新興網路在生物分子觀測方面取得了進展,而且基因組學技術得到應用,包括使
用環境 DNA,因此有望擴大全球海洋生物觀測的規模。

64. 由於從海洋收集的資料量預計將增加,必須在資訊的整合、合併、合成和
視覺化方面取得進展,包括通過開源工具,以確保資料適合使用者受益者(包括發
展中國家的用戶受益者)的用途。氣象組織-海委會海洋學和海洋氣象學聯合中心實
地觀測方案支助和海洋+等全球舉措,包括歐盟海洋數位雙胞胎專案、歐洲海洋觀
測和資料網路以及太平洋共同體數位地球太平洋在內的區域計畫,以及厄瓜多爾
圖形視覺化專案等國家方案,都有助於改進介面,以滿足更多使用者的需要。分
享技術、專業知識和分析能力將進一步提高海洋觀測資料的可獲取性。

65. 共同設計觀測系統和方案,如根據全球海洋觀測系統下的海洋觀測共同設
計方案以及全球環境監測系統下的海洋和海岸方案,可幫助避免監測舉措的重複,
使觀測系統能夠更好地為利益攸關方服務,並促進基礎設施投資決策。開發低成
本、低維護的技術,如模組化或可擕式觀測平臺或監測包,可以增加對海洋觀測
的參與,包括發展中國家的參與。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通過經核

22-04603 13/15
A/77/68

可的海洋觀測方案推動了基礎設施的發展。然而,基礎設施的持續發展也將取決
於私人來源的支持。

D. 管理與環境和海洋其他用途的
相互作用
66. 雖然已認識到觀測對於為海洋科學提供資訊和支援海洋可持續管理至關重
要,但必須查明和管理上述強調的海洋觀測活動的潛在影響。為此,必須根據適
用的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效管理海洋觀測活動,以儘量減少
對海洋環境的有害影響。

67. 研究機構已在考慮海洋觀測活動的環境影響,並採取了限制這些影響的措
施。例如,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制定了人為水下噪音準則。關於 Argo 浮筒,
已提出解決其潛在環境影響的辦法,包括將一些 Argo 裝置一起運輸,以減少其運
輸和放置的個體影響;避免使用三丁基錫;改變建築材料,使用污染較少的部件;
設計 90%以上使用壽命在深海中度過的浮筒,從而盡可能限制與海洋生物的相互
作用。目前,正在儘量減少海洋觀察船的二氧化碳排放,為此實施順路觀測船方
案和使用自願觀察船在全球海洋觀測系統船舶觀察小組下收集資料,而不借助於
額外的專用科考船。關於使用動物進行海洋觀測,動物攜帶海洋感測器網路的四
個目標之一是確保最佳動物處理做法,儘量減少對動物福祉的負面影響,並由倫
理諮詢委員會監督。由於海洋觀測活動產生的一些潛在影響仍未知,可能需要進
一步研究、持續監測和採取預防性措施。制定和傳播最佳做法也將非常有益。

68. 還應制定措施,儘量減少對海洋其他合法用途的潛在影響或用戶衝突,包
括提高海洋觀測活動的透明度和相關認識,加強跨部門合作與協調。

五. 結論
69. 眾所周知,世界海洋退化狀況令人震驚。必須在各方面採取行動,恢復海
洋環境的健康和復原力,減輕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保護和保全海洋生態系統,
可持續地利用其資源。許多人的福祉和生計都依賴於此。這些努力的核心必須是
收集海洋觀測資料,這使我們能夠瞭解海洋和海洋資源的狀況,預測未來影響,
並以確保海洋繼續支持今世後代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管理人類活動。

70. 海洋觀測系統的技術創新,加上具有成本效益的儀器,促成一個龐大的實
地和遙感能力網路,包括在全球海洋觀測系統主持下,為全球、區域和國家各級
的知情決策獲取關鍵的海洋觀測資料。然而,在現有網路的覆蓋範圍、空間和變
數方面,以及在獲取、共用和使用所獲資料的障礙方面,差距和挑戰依然存在。

71. 雖然完全測量一切既不可行也不必要,但需要更有效地做更多工作。海洋
觀測將受益於擴大和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包括共同設計觀測系統和方案,特別是
在生物觀測網路和海洋生物多樣性觀測方面,並受益于加強資料管理系統和優化
海洋觀測價值鏈。進一步的創新和技術發展使低成本、大規模和多學科觀測成為
可能,從而也為加強全球海洋觀測網路提供了機會。

14/15 22-04603
A/77/68

72. 必須以解決關鍵資金缺口和共同努力使現有資源得到最佳利用為目標。在
這方面,各級都有機會加強網路之間以及與公民和私營部門的合作,以提高海洋
觀測系統的覆蓋面、資料品質和多學科性。還必須抓住機會,與代表性不足的群
體更密切地合作,例如從海洋觀測網路和土著知識擁有者之間新出現的夥伴關係
中得到啟發。必須進行能力建設,不僅確保海洋觀測資料達到全球覆蓋,而且確
保能夠獲取、解釋和有效利用這些資料。就後者而言,不能低估世界海洋評估等
進程在科學與政策之間的橋樑作用,將海洋觀測資料和研究轉化為對決策者有意
義和可理解的資訊。

73. 2022 年將是海洋年,國際社會將在一些方面採取行動,應對我們的地球這


一寶貴部分面臨的威脅。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承認並支持海洋觀測的至關重要
性。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及其關於擴大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挑戰
7,以及各種與海洋有關的進程,為促進建立海洋觀測方面的新夥伴關係,同時加
深科學界的現有關係提供了機會。這包括即將舉行的 2022 年聯合國支援落實可持
續發展目標 14 會議,該會議將尋求為可持續管理的海洋提出基於科學的創新解決
方案。我鼓勵各國抓住 2022 年及以後的所有機會,將海洋觀測提升到新的水準,
支持可持續發展。

22-04603 15/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