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0

國 立 臺 灣 海 洋 大 學

河 海 工 程 學 系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指導教授:簡連貴 博士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
與永續發展之研究
The Study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astal Areas

研究生:李昱錡 撰

中華民國 112 年 7 月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
與永續發展之研究
The Study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astal Areas
研 究 生:李昱錡 Student:Yu-Chi Li
指導教授:簡連貴 Advisor:Prof. Lien-Kwei Chien

國 立 臺 灣 海 洋 大 學
河 海 工 程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Harbor and River Engineer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Harbor and River Engineering
July 2023
Keelung,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 112 年 7 月
謝誌

在就讀碩士的這兩年期間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首先誠摯感謝指導教授簡連
貴老師的教導,老師不只是指導我們研究相關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老師時常與
我們分享人生態度,就像老師平常所說的「Always do better」,不要與別人比較,
而是要跟自己比,每次都要更加地進步,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保持永續學習的精
神,這是不管在研究或是未來都十分受用的一項做事態度,非常謝謝老師。

感謝林德貴教授、張志新組長、顧承宇教授及黃偉柏教授,百忙之中前來指
導學生的碩士論文口試,也提出了很多學生在進行研究時未考量到的觀點,並給
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及不吝指教。也感謝協助填寫專家問卷的各位先進及學者,
也在問卷中給予我寶貴的建議,讓本研究能順利執行,各位的協助對於本研究有
莫大的幫助。

感謝徐浩然、李唯寧、傅靖紘、卓可威學長帶領著我們進入 CDPRC 這個研


究室,教導我們計畫以及研究相關的所有事情,並且在畢業後也仍願意給予研究
方面或是未來職涯規劃相關的建議及幫助。在兩年的碩士生活中,陪伴我最長時
間的莫過於研究室各位夥伴,林妍希、廖嘉宏、劉為朋、張君瑋,有了大家的幫
助才使得我的研究室生活能夠順遂,並且大家也都在論文研究上給了我許多的想
法與協助,感謝擔任研究室總管的妍希幫我們處理了研究室大大小小的事,讓我
們能將心力放在研究上,感謝嘉宏願意耐心教導我不管是 GIS 的技巧還是任何
與研究相關的專業知識,使我能度過許多研究上的難題,感謝君瑋及為朋平常在
研究想法的交流,讓我們彼此都能順利完成論文的撰寫。也感謝研究室的各位學
弟妹們,張馨云、方浚諺、鄭偉辰,協助研究室及各項計畫能順利運作,在研究
上也時常提出我所沒注意到的盲點。另外,也感謝林欣葒、陳心永,每次在我遇
到挫折時願意聽我傾訴,給予我心理上的慰藉與正面的能量,讓我能調適心態重
新振作,獲得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受到的幫助真的太多了,
要感謝的人是僅一頁也寫不完的。

最後要感謝的是遠在屏東的各位家人,謝謝他們當初支持我到海洋大學來就
讀,雖然我不常回屏東而讓他們擔心,但他們使我知道家是一直都在的避風港,
在求學的這幾年裡關心從未間斷,在最後的這半年裡也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未來
的規劃,瞭解我必須完成的目標,我願意盡最大心力來報答這份恩情。

李昱錡 謹誌

2023.07

I
摘要

隨著臺灣經濟、社會發展日益成熟,開發與居住地區由內陸轉向海岸地區,
使得海岸地區成為嶄新的發展空間,而人為開發必然帶來環境破壞,對自然環境
造成負擔,進而阻礙經濟與社會之發展,因此如何達到彼此間的平衡為一重要課
題。近年來,全球各國開始推廣「永續發展」這項概念,聯合國訂定了十七項永
續發展目標(SDGs),國內也以此為基礎,訂定臺灣適用之永續發展目標,永續發
展可謂未來重要趨勢。

然而過往海岸地區風險評估研究多以災害層面進行探討,與社會、經濟永續
發展之關聯較為薄弱,故本研究將以海岸整體性管理及海岸永續發展為主軸,針
對臺灣海岸地區脆弱度進行研析。首先以文獻蒐集彙整研析方式,重新定義「海
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為「當事件發生時會導致該區域各項系統永續性下降
或損害程度增加之量度指標」,並以該定義盤點出環境、社會、經濟面向脆弱度
因子,再利用模糊德爾菲法評選因子,以建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因子,
經過評選後之因子包含七項,分別為生物多樣性、海岸侵蝕狀況、水質汙染、人
口密度、人口老化、土地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同時透過層級分析法賦予各脆弱
度因子及面向整合權重關係,建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以此模
式針對示範區進行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並搭配 GIS 繪製脆弱度地圖。由評估
成果與整體海岸管理計畫之環境劣化、發展遲緩區位比較後,可得知高脆弱度村
里分佈與上述區位範圍大致符合,可顯示本研究因子及評估模式之合理性及正確
性。最後根據脆弱度評估成果研擬相對應之調適管理策略,包含整體概括觀點與
高脆弱度村里深入探討。以期將本研究各項成果提供海岸管理相關單位作為整體
性海岸管理之參考依據,實現臺灣海岸永續發展之願景。

關鍵字:海岸地區、整體性海岸管理、永續發展、脆弱度評估、模糊德爾菲法、層
級分析法、地理資訊系統

II
Abstract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coming more mature in Taiwan, the
development of inland areas is gradually saturated. The development and living areas
are shifting from inland to coastal areas, making coastal areas a new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these artificial developments will inevitably bring damag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n turn back to hind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
how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recent years,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begun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United Nations has s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described a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future.

However, in the past, most studie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oastal areas were
discussed at the point of disast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was weak.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integrated coast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 the vulnerability of Taiwan's
coastal areas. This study first redefines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of
coastal areas" as "a measurement index that will lead to a decrease in the sustainability
of various systems in the area or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damage when an event
occurs". And use this definition to count out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vulnerability factors, then use the Fuzzy Delphi method to screen factors. The selected
factors include seven factors, namely biodiversity, coastal erosion, water pollution,
population density, population aging,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After that,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give each
factor and integration weight, and establish 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for coastal
areas. Use this model to conduct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the demonstration area and draw a vulnerability map with GIS. After compari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low development areas, can
be seen that high-vulnerability villages are in lin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low development areas range, which shows the rationa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factors and evaluation model in this study. Finally, to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adap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results, to provide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of coastal management as a
reference for integrated coastal management, and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vi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 area in Taiwan.

Keywords: Coastal Areas, Integral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uzzy Delphi,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GIS

III
目錄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目錄..............................................................................................................................IV
圖目錄..........................................................................................................................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規劃......................................................................................................... 2
1.3 章節規劃.........................................................................................................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氣候變遷......................................................................................................... 5
2.2 國內外海岸管理............................................................................................. 7
2.3 國內外永續發展概況.............................................................................. 12
2.4 脆弱度........................................................................................................... 15
2.4.1 脆弱度定義........................................................................................ 15
2.4.2 脆弱度評估模式................................................................................ 19
2.4.3 脆弱度因子........................................................................................ 21
2.5
小結...............................................................................................................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3.1
研究區域....................................................................................................... 27
3.2 研究資料及數據...................................................................................... 28
3.3
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評估模式............................................................... 29
3.4
分析方法....................................................................................................... 30
3.4.1 模糊德爾菲法.................................................................................... 31
3.4.2 AHP 層級分析法 ................................................................................ 33
3.4.3 GIS 地理資訊系統 ............................................................................. 36
第四章 專家問卷規劃與脆弱度因子分析結果.................................................. 39
4.1 專家問卷規劃設計....................................................................................... 39
4.2 脆弱度因子評選........................................................................................... 40
4.3 脆弱度因子權重........................................................................................... 42
第五章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成果.................................................. 45
5.1 環境脆弱度................................................................................................... 46
5.1.1 因子分析............................................................................................ 46
5.1.2 權重分析............................................................................................ 55
5.2 社會脆弱度................................................................................................... 57
5.2.1 因子分析............................................................................................ 58

IV
5.2.2 權重分析............................................................................................ 61
5.3 經濟脆弱度................................................................................................... 63
5.3.1 因子分析............................................................................................ 64
5.3.2 權重分析............................................................................................ 68
5.4 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 71
5.5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調適策略....................................................... 7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7
6.1 結論............................................................................................................... 77
6.2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0
附錄一.......................................................................................................................... 83
附錄二.......................................................................................................................... 92

V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3
圖 2-1 相對於 1850-1900 年的全球地表溫度變化(資料來源:IPCC, AR6) ............ 5
圖 2-2 相對於 1900 年的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資料來源:IPCC, AR6).................. 6
圖 2-3 氣候變遷調適部門分工.................................................................................... 7
圖 2-5 環境劣化地區分佈範圍示意圖...................................................................... 11
圖 2-6 發展遲緩地區分佈範圍示意圖...................................................................... 11
圖 2-7 脆弱度評估模式.............................................................................................. 20
圖 2-8 脆弱度評估模式.............................................................................................. 21
圖 3-1 環境劣化區及發展遲緩區重疊區域.............................................................. 27
圖 3-2 雲林縣濱海村里示範區.................................................................................. 28
圖 3-3 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評估模式................................................................... 29
圖 3-4 專家問卷收發流程圖...................................................................................... 31
圖 3-5 模糊德爾菲法問卷設計示意圖...................................................................... 32
圖 3-6 層級分析法流程圖.......................................................................................... 34
圖 3-7 分層示意圖...................................................................................................... 34
圖 4-1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層級示意圖...................................................... 43
圖 5-1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流程.......................................................... 45
圖 5-2 2022~2023 研究示範區物種觀測紀錄 ........................................................... 47
圖 5-3 研究示範區物種密度分佈圖.......................................................................... 48
圖 5-4 海岸 0 米岸線及控制斷面.............................................................................. 49
圖 5-5 研究示範區海岸侵蝕狀況分佈圖.................................................................. 52
圖 5-6 測站 RPI 資料內插 ......................................................................................... 53
圖 5-7 研究示範區 RPI 分佈 ..................................................................................... 53
圖 5-8 研究示範區水質汙染分布圖.......................................................................... 54
圖 5-9 研究示範區環境脆弱度等級地圖.................................................................. 57
圖 5-10 研究示範區人口密度分佈圖........................................................................ 59
圖 5-11 研究示範區高齡人口分布圖 ........................................................................ 61
圖 5-12 研究示範區社會脆弱度等級地圖................................................................ 63
圖 5-13 研究示範區土地開發利用分布圖................................................................ 66
圖 5-14 研究示範區基礎設施分佈圖........................................................................ 68
圖 5-15 研究示範區經濟脆弱度等級地圖................................................................ 70
圖 5-16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地圖........................................................ 72

VI
表目錄
表 2-1 各情境下短中長期全球地表溫度預測............................................................ 5
表 2-2 氣候變遷潛在風險............................................................................................ 6
表 2-3 SDGs 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 ............................................................................ 12
表 2-4 全國國土空間發展總目標.............................................................................. 13
表 2-5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14
表 2-6 脆弱度相關定義.............................................................................................. 16
表 2-7 海岸脆弱度指標分級...................................................................................... 19
表 2-8 脆弱度因子面向及內容.................................................................................. 22
表 2-9 環境面向脆弱度因子...................................................................................... 23
表 2-10 社會面向脆弱度因子.................................................................................... 23
表 2-11 經濟面向脆弱度因子 .................................................................................... 24
表 3-1 各因子數據資料與來源.................................................................................. 28
表 3-2 研究方法優缺點比較...................................................................................... 30
表 3-3 雙三角模糊數結果示意圖.............................................................................. 32
表 4-1 專家學者名單.................................................................................................. 39
表 4-2 模糊德爾菲法分析結果(環境) ....................................................................... 41
表 4-3 模糊德爾菲法分析結果(社會) ....................................................................... 41
表 4-3 模糊德爾菲法分析結果(經濟) ....................................................................... 41
表 4-5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因子.................................................................. 42
表 4-6 面向整合成對比較矩陣.................................................................................. 43
表 4-7 環境脆弱度成對比較矩陣.............................................................................. 43
表 4-8 社會脆弱度成對比較矩陣.............................................................................. 44
表 4-9 經濟脆弱度成對比較矩陣.............................................................................. 44
表 4-10 面向整合權重計算結果................................................................................ 44
表 4-11 脆弱度因子權重計算結果 ............................................................................ 44
表 5-1 環境脆弱度因子.............................................................................................. 46
表 5-2 各村里物種密度.............................................................................................. 47
表 5-3 雲林縣各控制斷面侵淤狀況.......................................................................... 50
表 5-4 各村里河川汙染指數...................................................................................... 53
表 5-5 環境面向因子權重.......................................................................................... 55
表 5-6 研究示範區各村里環境脆弱度分數.............................................................. 55
表 5-7 環境脆弱度分數分級...................................................................................... 56
表 5-8 社會脆弱度因子.............................................................................................. 57
表 5-9 各村里人口密度.............................................................................................. 58
表 5-10 各村里老年人口比例.................................................................................... 60
表 5-11 環境面向因子權重 ........................................................................................ 61

VII
表 5-12 研究示範區各村里社會脆弱度分數............................................................ 62
表 5-13 社會脆弱度分數分級.................................................................................... 62
表 5-14 經濟脆弱度因子............................................................................................ 64
表 5-15 第一級土地利用類型分級表........................................................................ 64
表 5-16 各村里建築利用土地及公共利用土地佔比................................................ 65
表 5-17 各村里交通、水利利用土地佔比................................................................ 67
表 5-18 環境面向因子權重........................................................................................ 69
表 5-19 研究示範區各村里經濟脆弱度分數............................................................ 69
表 5-20 經濟脆弱度分數分級.................................................................................... 70
表 5-21 面向整合權重................................................................................................ 71
表 5-22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 71

VIII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隨著臺灣社會結構變遷、經濟快速發展,臺灣內陸地區開發已趨近飽和,開
發區域逐漸轉向海岸地區,因此海岸地區之開發有增加和擴大之趨勢,也使得海
岸地區之土地利用變得更加多元,而這些人為開發影響,對自然環境造成了負擔,
進而影響了社會及經濟上的發展,因此取得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平衡及
永續發展為一重要課題。加上近年來全球暖化加劇,引發了全球性的氣候變遷,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 2021 年發布之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 , 以 共 享 社 會 經 濟 途 徑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 SSP)為設定情境,於最嚴重之暖化情境 SSP5-8.5 下,本世紀末地球表面
上升溫度達到 3.3 度至 5.7 度,而全球平均海平面恐因此上升 0.63 公尺至 1.02 公
尺,這將造成全球沿海陸地及耕種地大規模喪失,並影響眾多島嶼國家,當然臺
灣也屬於其中之一,上述趨勢對臺灣造成莫大之影響,而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
不僅限於自然環境、天氣方面,更進而影響了社會以及經濟層面,使得海岸地區
管理變得更加重要。

並且近年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同議題,聯合國更訂定 SDGs 永續發展目


標,目的即是為了朝向各層面之永續邁進,然而國內過往海岸風險評估研究大多
以暴潮溢淹、地層下陷、洪氾溢淹和海岸侵蝕災害等災防相關內容為主要探討觀
點,與社會永續發展之關聯較為薄弱,故本研究以「脆弱度」與「永續發展」概
念之結合,以及「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跨領域整合為研究主軸,探討「海
岸整合性環境脆弱度」。本研究將由環境、社會、經濟面向評選及建立海岸整合
性環境脆弱度因子,並且建置海岸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最終根據評估結
果提出脆弱度調適策略,以期透過本研究之各項成果提供水利署、營建署、地方
政府等相關單位作為海岸地區永續管理之參考,提高臺灣海岸地區永續發展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1. 蒐集國內外海岸管理及永續發展相關研究文獻,探討兩者之關聯性。

2. 透過過往脆弱度研究結合永續發展概念,重新定義整合性海岸環境脆弱
度,並扣合 SDGs 及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等文獻,探討整合性海岸脆弱度
因子。

3. 利用專家問卷法篩選建立海岸地區適用之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因子以及
脆弱度評估模式。

4. 針對海岸示範區進行脆弱度評估分析,提供管理相關單位作為海岸永續
發展之參考依據,以促進臺灣海岸永續發展。

1
1.2 研究規劃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蒐集,探討氣候變遷可能導致之衝擊,並研析國內外海
岸管理以及海岸永續發展相關文獻,瞭解整體性海岸管理基本概念與現今永續發
展之概況及目標。而後由過往脆弱度相關研究中理解其定義,並結合整體性海岸
管理及永續發展理念,重新定義何謂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再藉由整體海
岸管理計畫及 SDGs 等文獻盤點相關脆弱度因子。

研究區域部分將以海岸環境劣化區、發展遲緩區重疊區域作為示範區選定之
考量,並透過文獻回顧所探討之脆弱度評估模式,期建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
弱度評估模式。在整合性評估模式中將脆弱度因子分為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
向,以模糊德爾菲法對先前所盤點之脆弱度因子進行篩選,再以層級分析法賦予
各面向以及因子之間權重關係。

利用海岸示範區各脆弱度因子資料結合因子權重計算出脆弱度分數並分級,
最終透過賦予各面向之權重將環境、社會、經濟脆弱度分數整合,即可得到示範
區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並利用 GIS 繪製脆弱度地圖完成海岸地
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分析,最後根據評估成果研擬相對應之調適發展策略。
本研究流程圖如圖 1-1 所示:

2
圖 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3
1.3 章節規劃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規劃、章節進行概述,以及
對本研究初步內容進行整體性說明。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節將以文獻蒐集方式進行,蒐集本研究相關之氣候變遷、國內外海岸管
理、國內外永續發展概況及脆弱度因子、評估模式等相關研究內容,作為本研究
整合性脆弱度分析可供借鏡之處。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節將建立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分析模式,針對所選取研究示範區域、採用
之研究資料與數據、各研究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及探討,並且比較各分析方法優缺
點,挑選出本研究所適用之方法,其中包含模糊德爾菲法、層級分析法及 GIS 地
理資訊系統。

第四章 專家問卷規劃與脆弱度因子分析結果

本章節針對專家問規劃設計,及發放人選及回收情形進行概述,分析回收後
之兩階段專家問卷結果,分別於第一階段篩選並建立整合性海岸環境脆弱度因子,
第二階段計算因子間權重關係。

第五章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結果

本章節主要將本研究所建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評估模式,應用於所選定研
究海岸示範區,分別對環境、社會、經濟脆弱度因子進行分析,並整合上述三面
向脆弱度,即可得示範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最後利用 GIS 系統將評估成果
以脆弱度地圖展示,並依據評估結果提出相對應之調適策略,以達海岸永續發展
之目的。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節將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及探討,提出結論與相關建議,以利該研究主
題後續延伸與參考依據。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節主要為相關文獻資料研析,包含本研究動機與背景當中的氣候變遷、
研究主題的國內外海岸管理相關計畫與規範及國內外永續發展目標,及本研究之
主軸: 重新定義整合性脆弱度、評估模式及脆弱度因子探討之參考。

2.1 氣候變遷
1. 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2021)基於觀測推估和過往氣候檔案資料,
改進了全面性氣候系統每個組成部分及其迄今為止的變化。新的氣候模型模擬、
新的分析方法結合多條證據有助於更好地瞭解人類對廣泛的氣候變遷的影響,包
括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等。

與 1850-1900 年相比,在所考慮的極低溫室氣體排放情景(SSP1-1.9)下,世
紀末 2081 至 2100 年平均全球地表溫度很可能上升 1.0°C 至 1.8°C,溫室氣體排
放中間情景(SSP2-4.5)中上升 2.1°C 至 3.5°C,和非常高溫室氣體排放情景(SSP5-
8.5)下上升 3.3°C 至 5.7°C,其溫度上升預測情形如表 2-1 及圖 2-1 所示,而全球
性的地表溫度升高亦可能導致極地冰層融化,進而產生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其
預測上升情形如圖 2-2。

表 2-1 各情境下短中長期全球地表溫度預測
短期,2021-2040 年 中期,2041-2060 年 長期,2081-2100 年
最佳 最佳 最佳
預估情境 非常可能範圍 非常可能範圍 非常可能範圍
推估 推估 推估
SSP1-1.9 1.5°C 1.2°C ~1.7°C 1.6°C 1.2°C ~2.0°C 1.4°C 1.0°C ~1.8°C
SSP1-2.6 1.5°C 1.2°C ~1.8°C 1.7°C 1.3°C ~2.2°C 1.8°C 1.3°C ~2.6°C
SSP2-4.5 1.5°C 1.2°C ~1.8°C 2.0°C 1.6°C ~2.5°C 2.7°C 2.1°C ~3.5°C
SSP3-7.0 1.5°C 1.2°C ~1.8°C 2.1°C 1.7°C ~2.6°C 3.6°C 2.8°C ~4.6°C
SSP5-8.5 1.6°C 1.3°C ~1.9°C 2.4°C 1.9°C ~3.0°C 4.4°C 3.3°C ~5.7°C
(資料來源:IPCC, AR6)

圖 2-1 相對於 1850-1900 年的全球地表溫度變化(資料來源:IPCC, AR6)


5
圖 2-2 相對於 1900 年的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資料來源:IPCC, AR6)
2.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

在全球性氣候變遷下臺灣可能面臨之影響包含海平面上升、乾旱、極端降雨
及高溫等危害,而這些危害對我國導致之可能風險如表 2-2 所示:

表 2-2 氣候變遷潛在風險
海平上升將導致暴潮溢淹、岸線後退、海岸侵蝕、國土流
失、海水倒灌,若再加上颱風所形成暴潮之影響,則可能淹
海平面上升
沒港區或海岸區域相關設備使其毀損或是海岸防波堤損壞等
嚴重影響。
乾旱除了直接地影響農業灌溉之用水量、民生及工業用水
量,使農業、工業及民生用水之調配變得更為困窘,此外對
乾旱
於農業之影響導致糧食供應問題亦可能導致人類身體營養不
良等健康相關危害產生。
極端性降水可能造成各種層面之危害風險,例如洪氾溢淹、
河流輸砂沖蝕淤積改變、河谷沖刷嚴重而影響河道附近之道
路,包括道路淹水及路基淘空等影響進而使交通運輸癱瘓。
極端降雨
極端性降水也會產生坡地危害,造成坡地侵蝕與坡地崩塌,
另外所衍伸導致之土石流則會毀損或掩埋相關民生設施,因
此造成民生系統供給毀損停滯。
高溫與四季持續時間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動、植物生態,主要
對於農作物生產、自然生態環境造成衝擊。另外地表之高溫
現象亦可能催化原先已存在之各式化學作用,使得細懸浮微
粒濃度(pm 2.5 等)升高導致空氣之品質降低,進而使人類心
高溫
血管及呼吸道等相關疾病之死亡率和就醫機率增加。而當溫
度上升並且相對濕度到達百分之九十時,人類身體將無法繼
續透過自身排汗作用進行冷卻以調節體溫,造成罹患中暑、
熱衰竭等相關熱疾病之風險增加,另外溫度升高亦可能導致

6
急性傳染病的蔓延機率上升。極端性的高溫也可能會使鐵軌
產生形變、道路破壞龜裂,並大幅增加民生及工業用電量需
求,使經濟相關之生產設備運轉停滯並降低生產效率,使經
濟方面受到重大影響。
(資料來源: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

為因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衝擊,國內規劃跨部門、領域之合作,將衝擊下之
調適分類為土地利用、能力建構、維生設施、健康、能源供給以及水資源、海洋
及海岸、產業、農作物生產、災害及生物多樣性,當中參與的機關包含了環保署、
國發會、科技部、交通部、內政部、海委會等相關部門,提升國家對於氣候變遷
整體因應能力,以法規策略、科學研究、教育宣導等跨領域方式完成氣候變遷調
適之基礎如圖 2-3。

圖 2-3 氣候變遷調適部門分工
(資料來源: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107-111 年)

2.2 國內外海岸管理
1.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整合性海岸地區管理(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是一個動態、
多領域、反覆的過程,旨在促進海岸地區的永續管理。它涵蓋了信息收集、規劃、
決策制定、管理和實施監督的整個週期。ICZM 利用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和合
作來評估特定海岸地區的社會目標,並採取行動實現這些目標。以長期角度來看,
ICZM 期望環境、經濟、社會、文化達到平衡。

ICZM 中的“Integrated”指的是目標的結合,也指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許多的
手段。這意味著整合所有相關的政策領域、部門和行政層級,也代表著在時間和
空間上整合陸地和海洋部分。成功的海岸帶管理基於以下原則:

7
(1) 廣泛的“整體”視角

海岸地區受到水文、地貌、社會經濟、體制和文化系統等無數相互關聯的因
素影響。海岸地區的成功規劃和管理必須避免零碎的決策,需採用更具戰略性的
方法,著眼於更大的願景,包括間接和累積的因果關係;有必要接受維持自然和
文化系統的完整性,以及提供經濟和社會選擇之間不可分割的長期相互依存關係。
海岸地區海洋和陸地部分之間的密切聯繫代表著海岸地區管理應始終考慮此關
聯,以及流入其中的河流流域。事實上,重要的驅動力或影響區域通常位於其他
行政單位,並且可能遠離海岸線,但仍影響沿海地區的許多系統(運輸網絡、人
口流動、陸地土地利用變化、污染運輸系統等)。

(2) 長期觀點

必須同時且平等地考慮今世後代的需求,確保決策遵循“預防原則”。海岸地
區的成功規劃和管理必須承認未來固有的不確定性,並且必須建立在超越當前政
治週期的體制框架內。

(3) 漸進過程中的適應性管理

整合規劃和管理是一個在數年或數十年的發展和演變之過程。ICZM 不保證
立即解決所有沿海地區問題,而是致力於整合沿海地區管理的政策、計劃和活動,
以此作為解決或避免特定問題的基礎。ICZM 流程需要監控,以便隨著問題和知
識的發展,通過適應性管理對其進行調整。

(4) 反映當地的特殊性

沿海地區存在著廣泛的多樣性,包括物理、生態、社會、文化、制度和經濟
特徵的差異。ICZM 必須根植於對相關區域具體特徵的透徹理解,包括對影響其
動態的特定壓力和驅動力的理解。沿海地區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必須滿足需求。
這一原則還代表著需要確保收集並向決策者提供有關沿海地區陸地和海洋部分
的適當數據和相關資訊。

(5) 處理自然過程

沿海系統的自然過程和動態不斷變化,有時甚至是突然變化。通過與這些自
然變遷過程合作,而不是對抗它們,並通過尊重自然過程施加的限制或“承載能
力”,從長遠來看使我們的活動更具環境永續性和經濟效益。

(6) 參與式規劃

參與式規劃旨在將所有相關利益相關者的觀點納入規劃過程。協作參與有助
於確保識別真正的問題,利用當地知識,並建立承諾和共同責任。它可以減少利
益相關者之間的衝突並產生更多可行的解決方案。可能需要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
以說服某些利益相關者他們個人有興趣參與。
(7) 所有相關行政機構的支持和參與

8
行政政策、方案和計劃(土地使用、能源、旅遊、區域發展等)為沿海地區
及其自然資源的管理設定了背景。因此對 ICZM 採取嚴格自願、非政府的方法
往往會遇到嚴重的局限性,尤其是當該過程進入實施協商一致決定的階段時。

雖然從海岸地區管理過程的一開始就讓地方當局參與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樣
需要各級和行政部門的承諾。解決沿海地區的所有問題通常需要一套不同規模的
規劃和管理行動。如果沒有各級行政部門以及所有相關部門行政部門的支持,沿
海區管理就不會有效。這種支持應包括願意在必要時調整立法、監管和金融,並
提供數據收集、維護和記錄的機構能力。各層級和行政部門之間相互支持的行動
和聯繫的發展及其政策的協調是必不可少的;有必要確保影響沿海地區的各種單
獨的行政和法律文書相互兼容和連貫。不同行政機構的協作和參與並不一定意味
著需要新的制度結構,而是需要採用程序或方法讓現有的結構和機構進行合作。

(8) 方法組合使用

海岸地區管理需要使用多種手段,包括法律、經濟手段、自願協議、信息提
供、技術解決方案、研究和教育的組合。法規和經濟干預可能是解決活動之間衝
突的重要工具,但是特定領域的正確組合將取決於面臨的問題以及制度和文化背
景。然而,在所有情況下,沿海區管理都應努力確保法律文書與行政目標之間以
及規劃與管理之間的一致性。

2. 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1) 海岸保護區

海岸地區之治理需採用自然環境規劃手法,根據區域之敏感程度進行分區,
實施分區及分級之系統性管理,並維護海岸地區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平衡,以達
成海岸資源可有效地永續利用目標。根據海岸管理法第 12 條所規定需劃設為一
級海岸保護區之區域如下:
I. 重要水產資源保育地區
II. 珍貴稀有動植物重要棲地及生態廊道
III. 特殊景觀資源及休憩地區
IV. 重要濱海陸地或水下文化資產地區
V. 特殊自然地形地貌地區
VI. 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地區
VII. 地下水補注區
VIII. 經依法劃設之國際級及國家級重要濕地及其他重要海岸生態系統
IX. 其他依法律規定應予保護之重要地區
而各項考量若屬於次級者,則將該區域劃設為二級海岸保護區;再次
級者,不須畫設為海岸保護區,根據上述劃設原則所劃設之海岸保護區位
如圖 2-4。

9
圖 2-4 第 1 階段海岸保護區劃設成果示意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

(2) 環境劣化地區

環境劣化地區是由於人為過度開發、天然災害發生等因素導致生態環境受到
損壞,有危及人民財產及生命安全之區域,需要改變該區之土地開發利用方針、
減緩該區域開發或是改善環境之計畫等,藉以恢復海岸地區之自然環境及生態。
依據海岸防護計畫指定之海岸防護區、13 處侵淤熱點及已受破壞之海岸地區,
進行環境劣化地區的盤點作業外,並將國土計畫法第 35 條規定劃設之國土復育
促進地區納入生態環境劣化地區,其劃設區位如圖 2-5。有關生態環境劣化地區
及已受破壞之海岸地區,亦保留中央及地方土地管轄單位自行呈報範圍之機制。

10
圖 2-5 環境劣化地區分佈範圍示意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研訂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

(3) 發展遲緩地區

發展遲緩地區為根據海岸地區鄉鎮市人口成長率、地方財政收支、公共建設、
就業機會等相關標的所劃設之區域,其劃設區位如 2-6。其中人口成長率評估標
準為近年持續負成長或是低於全縣平均值,就業機會則是以失業率高於全國平均
為標的,這兩項指標為優先檢視,但仍需考量所在區位以及產業發展等狀況,確
認其為發展遲緩地區。而發展遲緩地區發展原則包含符合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產
業政策推動、觀光發展策略、完備地方基礎建設等等,而若是發展遲緩地區與環
境劣化地區劃設重疊,則會優先以環境劣化治理措施為主。

圖 2-6 發展遲緩地區分佈範圍示意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研訂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
11
本研究於章節 2.2 盤點脆弱度因子部分將參考海岸保護區劃設作業分級標準、
環境劣化區與發展遲緩區劃設原則,使本研究之脆弱度因子適用於臺灣海岸地區
及鏈結國內既有海岸相關議題。在本研究所採用之脆弱度評估示範區也將透過整
體海岸管理計畫中之環境劣化區與發展遲緩區範圍進行選定,主要選定環境劣化
與發展遲緩重疊範圍作為本研究之示範區進行評估。

2.3國內外永續發展概況

1.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國際上對於如何在氣候變遷衝擊下達成永續發展擬定
了各式的對策、協議及目標,其中在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即是聯合國所發布的十
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各大項目如下表 2-3 所示:

表 2-3 SDGs 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


Goals 概要
Goal 1 消除世界各地一切形式的貧困
Goal 2 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促進永續農業
Goal 3 確保健康的生活,促進各年齡段所有人的福祉
Goal 4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
Goal 5 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所有婦女和女童權力
Goal 6 確保人人享有水和衛生設施並對其進行永續管理
Goal 7 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的現代能源
促進持續、包容和永續的經濟增長,為所有人提供充分的生產性就
Goal 8
業和體面工作
Goal 9 建設韌性基礎設施,促進包容和永續的工業化,促進創新
Goal 10 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Goal 11 使城市和人類居住區具有包容性、安全性、韌性和永續性
Goal 12 確保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
Goal 13 採取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之緊急行動
Goal 14 保護和永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實現永續發展
保護、恢復和促進永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永續管理森林,防治荒
Goal 15
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制止生物多樣性喪失
為永續發展促進和平和包容的社會,為所有人提供訴諸司法的機
Goal 16
會,並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
Goal 17 加強執行手段,重振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資料來源: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2015)

12
聯合國所訂定的永續發展目標當中包含各項不同層面的相關議題,如經濟面
的貧困問題、農業糧食安全、工業創新與永續性等;社會面則有全民教育與終生
學習、實現性別平等、確保司法保護等;基礎面有水資源永續管理、永續新能源、
城市永續性等;自然面包括氣候變遷、海洋資源、陸域生態等。而在各項目標之
下各自衍伸出許多的詳細項目,以此更加完善地實現全球永續發展。本研究於後
續脆弱度盤點部分將以各目標細項作為其中一大盤點依據,使本研究所盤點之各
面向脆弱度因子可扣合 SDGs,並達成臺灣海岸永續發展之目標。

近年來臺灣對永續發展議題逐漸地重視,透過政策、法規和各式的計畫為臺
灣未來永續發展提出相關的辦法以及對策,為永續發展訂下基石,像是內政部全
國國土計畫和行政院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另外針對海岸地區發展也制定了海岸管
理法並且內政部營建署以該法為基礎展開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的推動。這些都使得
臺灣海岸地區的管理和發展更加的完善,再加上跨領域、跨部門的合作,讓臺灣
海岸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能與環境達成平衡,朝向永續發展這個目標邁進。

2. 全國國土計畫
全國國土計畫是行政院內政部針對臺灣管轄之陸域及海域所訂定國土
資源保育及利用的空間發展計畫,該計畫為全國性計畫,其內容以追求國
家永續發展願景下,就全國尺度所擬訂具有目標性、政策性及整體性之空
間發展及土地使用指導原則。
全國國土計畫指出臺灣在永續發展過程中將面對三大挑戰,分別為環
境、經濟和社會,除了過往熟知的環境保育外,同時須考量社會及經濟跨
領域之發展,故以「安全-環境保護,永續國土資源」、「有序-經濟發展,
引導城鄉發展」、「和諧-社會公義,落實公平正義」為全國國土空間發展之
總目標,其目標細項如表 2-4 所示。

表 2-4 全國國土空間發展總目標
面向 目標
目標一:因應氣候變遷帶來天然災害的與極端
氣候,強化我國國土調適能力
目標二:配合流域綜合治理計畫,進行土地使
用規劃與檢討
安全-環境保護,永續國土 目標三:維護農地面積總量,提升農業生產效
資源 益
目標四:建構永續能源、水資源使用環境,促
進節能減碳
目標五:建構國家生態網絡,加強海岸、濕地
及海域管理
有序-經濟發展,引導城鄉 目標一:落實集約發展,促進城鄉永續
發展 目標二:提升國土機動性、可及性及連結性
13
目標三:配合國家整體產業發展政策,整合產
業發展空間規劃
目標四:整合區域文化生態景觀資源,強化文
化觀光產業
目標五:營造優質農業環境,推動農業永續發

目標一:建立合理補償機制,確保發展公平性
和諧-社會公義,落實公平
正義 目標二:擬定都會區域及特定區域計畫,均衡
城鄉發展
(資料來源:行政院內政部全國國土計畫)

3.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 2016 年開始研擬臺灣永續發展目標,除了因


應聯合國 SDGs 外,同時將臺灣本土在地化發展需求納入其中。在氣候層面上,
臺灣在 1900 年至 2012 年溫度上升 1.25°C,比全球平均上升 0.89°C 高上許多,
因此在未來全球暖化加劇之情況下,臺灣極端氣候事件將發生更加頻繁且規模加
劇。在人口層面上,人口結構變遷,雖各年齡層預期餘命增加,但總生育率降低
導致人口快速老化及少子化現象產生,於 2018 年形成高齡社會。在經濟層面上,
以世界不平等資料庫中之指標評比可顯示臺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而在產業結構
中,資源耗用性產業佔據約三成以上,導致能源及水資源消耗無法減少,這代表
所需原物料及資源耗竭皆為可能面臨之問題。除了上述幾項現有議題之外,臺灣
還面臨了多項發展上的窘境,因此參考 SDGs 理念提出共 18 項「臺灣永續發展
目標」,其核心目標如表 2-5 所示。本研究將針對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各細項研析,
並且作為後續各層面脆弱度因子盤點階段參考,SDGs 為大方向永續發展目標,
而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則經過在地化,因此可更加貼近國內之適用條件。

表 2-5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核心目標 01 強化弱勢群體社會經濟安全照顧
核心目標 02 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發展
核心目標 03 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核心目標 04 確保全面、公平及高品質教育,提倡終身學習
核心目標 05 實現性別平等及所有女性之賦權
核心目標 06 確保環境品質及永續管理環境資源
核心目標 07 確保人人都能享有可負擔、穩定、永續且現代得能源
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提升勞動生產力,確保全民享
核心目標 08
有優質就業機會
建構民眾可負擔、安全、對環境友善,且具韌性及可永續發
核心目標 09
展的運輸

14
核心目標 10 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核心目標 11 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核心目標 12 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核心目標 13 完備減緩調適行動已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
核心目標 14
洋環境劣化
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
核心目標 15
地劣化
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
核心目標 16
民意的體系
核心目標 17 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核心目標 18 逐步達成環境基本法所訂非核家園目標
(資料來源: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

2.4 脆弱度

2.4.1 脆弱度定義

以往各項研究皆有針對脆弱度進行定義,脆弱度可運用於各方面評估,包含
災害、經濟、社會各層面皆有不同之脆弱度定義,本研究將以往脆弱度定義進行
研析並提出脆弱度在本研究之定義及概念。

自 1980 年代開始脆弱度被廣泛研究並賦予不同定義,Gabor and Griffith


(1980)探討美國與加拿大化學品對當地之威脅,在生產、運輸及儲放過程中產生
重大問題,更對區域內社區造成危險,然而當地計畫人員僅針對所面臨之危險制
定策略,故提出應同時考量脆弱度進行評估,其中脆弱度為化學藥劑對於社區的
關聯與影響,如儲放設施與人口密集地區距離、當地可動用之財政資源及緊急準
備計畫等,以此確立較為脆弱地區,提出更為精確的防護行動並投入資源。

Timmerman (1981)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1973 年發生的氣候災難、石油禁運


能源危機進行回顧,並以這些全球性議題提出,在現代逐漸複雜的社會中,脆弱
度為某一系統因應各式災難事件之緩衝能力與韌性,並以此穩定社會經濟體。其
定義較為接近現今脆弱度研究中回復能力之面向。

上述定義大多源自於當時所發生的一些事件,而這些事件對該區域造成嚴重
影響,不論是自然災害、人為災害、氣候影響、重大意外等,間接促使脆弱度定
義及概念的演變。近年來不少研究則是將過往較常引用之定義整理並更新,重新
提出適用於專門領域之脆弱度定義。
Shitangsu Kumar Paul (2013)將不同學門之脆弱度定義進行盤點及分析,並將

15
各定義整理如表 2-6,脆弱度原先大多用於地理學、自然災害,但逐漸越來越多
經濟學、糧食安全、氣候影響等不同領域也皆開始採用脆弱度這項概念,脆弱度
主要為個人或系統無法承受外部壓力擾動的能力,且脆弱度並非固定概念,而是
各領域相互彌補各自差異。

IPCC (2007)於第四次氣候變遷報告中定義脆弱度為系統容易受到或無法應
對氣候變遷不利影響的程度,包括氣候變化率和極端事件。脆弱度是暴露、敏感
性和適應能力的函數。IPCC (2014, 2021)在第五次氣候變遷報告(AR5)及第六次
氣候變遷報告(AR6)中,針對氣候變遷相關影響進行研究,其中以氣候變遷之觀
點給予脆弱度定義為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的傾向與本質,脆弱度包括各類的概念和
因素,包括對災害的敏感性、容易受災特性、以及缺乏應付與適應的能力。

UNISDR(2009)將脆弱度定義為「社區、系統、資產或環境容易受到災害或危
害的影響的敏感程度」其認為脆弱度是由社會、經濟與環境等因素所共同構建的
一組條件,此一條件會影響整個社會受到災害影響之敏感程度。

除了國外研究針對脆弱度進行各式廣泛定義外,國內學者亦根據不同研究領
域及主題給予脆弱度定義,蕭煥章(2008)透過回顧過往脆弱度相關定義,並針對
汐止區為例建立水災脆弱性評估模式,在評估模式中他將脆弱度定義為社會、自
然與地方在面對災害衝擊時,所可能遭受損失的影響程度。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 2014)透過整理過往風險相關研究,分析各研
究風險當中脆弱度之涵義,並以氣候變遷危害及災害角度提出脆弱度為系統面對
氣候變遷危害所造成之衝擊,考量環境脆弱度與社經脆弱度,以災害潛勢表示環
境脆弱度;社經脆弱度則以人口、社經發展與產值等表示。

透過研析各種脆弱度定義後,過往整體研究對於脆弱度的基本概念皆為對某
系統領域造成負面影響之程度或傾向,因此本研究給予整合性海岸環境脆弱度定
義為「脆弱度為當事件發生時會導致該區域各項系統永續性下降或損害程度增加
之量度指標」。而在本研究中系統所指為海岸地區自然環境系統、社會發展系統
及經濟發展系統,故影響海岸地區該三面向系統永續發展性之指標即為整合性海
岸環境脆弱度。

表 2-6 脆弱度相關定義
文獻 脆弱度定義
脆弱性是人們面臨的(危險材料的)威脅(包括化學製劑
*Gabor and
和社區的生態狀況及其應急準備水平)。 脆弱性是風險背
Griffith (1980)
景。
*Timmerman 脆弱性是某一系統對災害事件反向行動的程度,該程度取
(1981) 決於系統的抗災能力(系統對於事件吸收和復原的能力)

*UNDRO 脆弱性是使特定對象處於風險狀況中,並因為發生一定程
(1982) 度的自然現象而造成此一結果。

16
*Susman et al.,
脆弱性是指不同社會階層面臨不同風險的程度。
(1984)
*Kates (1985) 脆弱性是“承受傷害和做出不利反應的能力”。
*Pijawka and 脆弱性是風險與補償之間的威脅或相互作用。它是危險材
Radwan 料威脅特定人群(風險)的程度以及社區降低危險材料釋
(1985) 放的風險或不利後果的能力
脆弱性在操作上被定義為無法採取有效措施來確保損失。
*Bogard
當應用於個人時,脆弱性是不可能或不可能有效緩解的結
(1988)
果,是選擇危害的能力的函數。
*Mitchell
脆弱性是潛在的損失。
(1998)
區分作為生物物理條件的脆弱性和由社會的政治、社會和
*Liverman
經濟條件定義的脆弱性。 她主張地理空間的脆弱性和社會
(1990)
空間的脆弱性。
脆弱性具有含義:它指的是結果(例如飢荒)而不是原因
*Downing
(例如容易挨餓); 它是一個區分社會經濟群體或地區的
(1991)
相對術語,而不是剝奪的絕對衡量標準。
*Dow 脆弱性是群體和個人處理危險的不同能力,基於他們在物
(1992) 理和社會世界中的位置。
*Smith 特定災害的風險隨時間和根據物理暴露或人類脆弱性(同
(1992) 一地點可用的社會和經濟容忍度的廣度)的變化。
*Alexander 人類脆弱性是面臨自然災害風險的居住地區的成本和收益
(1993) 的函數。
脆弱性是指個人或群體面臨危害並受到不利影響的可能
*Cutter
性。它是地方危害(風險和緩解)與社區社會形象的相互
(1993)
作用。
脆弱性是根據暴露程度、容量和潛力來定義的。 因此,對
*Watts and Bohle 脆弱性的規定性和規範性反應是通過私人和公共手段減少
(1993) 暴露、增強應對能力、加強恢復潛力和加強損害控制(即
最小化破壞性後果)。
我們所說的脆弱性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在預測、應對、
*Blaikie et al., 抵抗和從自然災害的影響中恢復的能力方面的特徵。 它涉
(1994) 及多種因素的組合,這些因素決定了某人的生活和生計因
自然界或社會中的離散和可識別事件而受到威脅的程度。
脆弱性被定義為人類福利的綜合衡量標準,它綜合了環境、
*Bohle et al., 社會、經濟和政治對一系列潛在有害擾動的影響。 脆弱性
(1994) 是一個多層次和多維的社會空間,由特定時間、特定地點
的人們的決定性、政治、經濟和製度能力定義。
17
脆弱性是導致脆弱性的環境的不同敏感性。 生物物理、人
*Dow and
口、經濟、社會和技術因素,如人口年齡、經濟依賴、種
Downing (1995)
族主義和基礎設施年齡,是一些與自然災害相關的因素。
*Gilard and
脆弱性代表土地利用對災害現象的敏感性。
Givone. (1997)
*Comfort, et al., 脆弱性是那些使人們處於危險之中,同時減少他們的反應
(1999) 手段或拒絕他們獲得保護的情況
*Weichselgartner 脆弱性是指特定地區在應對特定自然災害時在危害、暴露、
and Bertens 準備、預防和響應特徵方面的狀況。它是衡量這組元素承
(2000) 受特定物理特徵事件的能力
*Adger 脆弱性是由於暴露於與環境和社會變化相關的壓力以及缺
(2006) 乏適應能力而容易受到傷害的狀態。
*Ciurean, et al.,
脆弱性是指無法承受敵對環境的影響。
(2013)
社會、自然與地方在面對災害衝擊時,所可能遭受損失的
蕭煥章(2008)
影響程度。
UNISDR 由物理、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或過程決定的條件,這些
(2009) 因素或過程增加了對災害影響的敏感性。
Cardona et al.
脆弱度意旨暴露因子在受到災害負面影響時所產生的情況
(2012)
*Wolf, et al.,
脆弱性是衡量未來可能受到的傷害。
(2013)
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的傾向與本質,脆弱度包括各類的概念
IPCC
和因素,包括對災害的敏感性、容易受災特性、以及缺乏
(2014)
應付與適應的能力。

系統面對氣候變遷危害所造成之衝擊,考量環境脆弱度與
NCDR (2014) 社經脆弱度,以災害潛勢表示環境脆弱度;社經脆弱度則
以人口、社經發展與產值等表示。
當區域內環境對外界衝擊的抗衡性不足時,代表該地區對
林昀叡 災害的抵抗能力較不足,故評估脆弱度應針對區域所具有
(2015) 的環境資料及特性,需考量當地水文、地文、人文以及氣
候變遷等資訊。
IPCC 受到不利影響的傾向。脆弱度包含各種概念和要素,包括
(2021) 對傷害的敏感性或易受損害以及缺乏應對和適應能力。
*為 Shitangsu Kumar Paul 原有整理之項目
(本研究彙整,參考自 Shitangsu Kumar Paul)

18
2.4.2 脆弱度評估模式

USGS(1999) 使 用 多 項 因 素 為 大 西 洋 沿 岸 建 置 海 岸 脆 弱 性 指 標 (Coastal
Vulnerability Index, CVI),以提供海岸脆弱度的定量評估標準,如表 2-7 所示。該
指標的數據包含沿海地貌、海岸邊坡、海岸侵蝕和淤積速率、相對海平面上升以
及平均潮差及平均波高。透過這些變量的組合以及變量彼此之間的關聯,以此評
估因海平面上升而發生物理變化的區域。根據表 2-7 之分級依據即可得六項指標
等級,而後利用式 1,可計算出最終海岸脆弱性指標 CVI,並將其區分為低、中、
高、極高四種風險類別,完成海岸脆弱度指標評估。

表 2-7 海岸脆弱度指標分級
海岸脆弱度指標分級
非常低 低 中 高 非常高
等級 1 2 3 4 5
屏障海灘
沙灘
鵝卵石海
多岩石懸崖 中等懸崖 低懸崖 鹽沼

地貌 海岸 鋸齒狀海 冰川漂移 泥灘
河口
峽灣 岸 沖積平原 三角洲
潟湖
紅樹林
珊瑚礁
海岸邊坡
>0.2 0.2~0.07 0.07~0.04 0.04~0.025 <0.025
(%)
相對海平
面上升 <1.8 1.8~2.5 2.5~2.95 2.95~3.16 >3.16
(mm/yr)
海岸侵蝕
>2.0 -1.0~1.0 <-2.0
淤積速率 1.0~2.0 -1.1~-2.0
(淤積) (穩定) (侵蝕)
(m/yr.)
平均潮差
>6.0 4.1~6.0 2.0~4.0 1.0~1.9 <1.0
(m)
平均波高
<0.55 0.55~0.85 0.85~1.05 1.05~1.25 >1.25
(m)
(資料來源: USGS, Coastal Vulnerability Index, CVI 1999)

19
𝑎×𝑏×𝑐×𝑑×𝑒×𝑓
𝐶𝑉𝐼 = √ 式1
6

式中,
𝑎 = 地貌,
𝑏 = 海岸邊坡,
𝑐 = 相對海平面上升,
𝑑 = 海岸侵蝕淤積速率,
𝑒 = 平均潮差,
𝑓 = 平均波高

臺南市氣候變遷調適計畫 2020 修正版(2020)中,採取製作脆弱度評估問卷


之方法,與各單位進行訪談,以衝擊潛勢及調適能力兩面向評估各議題,並將評
估結果以風險矩陣之概念進行綜合分析,最終可得議題之脆弱度等級,其流程如
圖 2-7。當中,衝擊潛勢為暴露度與敏感性之綜合評估,評估氣候變遷下臺南市
受衝擊及影響程度;調適能力為民眾及政府機關面對氣候變遷衝擊之應對或準備
狀況。

圖 2-7 脆弱度評估模式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2020)

20
徐浩然(2021)以海岸地區複合性災害之角度建置風險評估模式,其風險之定
義為危害、脆弱、韌性,將韌性調適從脆弱度中獨立出進行探討,而在脆弱度評
估部分如圖 2-8 所示,將脆弱度因子依據實體、社會及經濟三種層面分類,而後
利用主成分分析計算出因子間權重,並以此權重結合各項脆弱度因子之正規化分
數,最後利用自然分類法分級,即可得海岸複合性災害脆弱度等級。

圖 2-8 脆弱度評估模式
(資料來源:徐浩然,2021)

2.4.3 脆弱度因子

脆弱度之評估包含面向非常廣,而依據研究領域的不同有許多層面的考量,
各研究領域會選擇不同之脆弱度因子組合來描述整體脆弱度。徐浩然(2021)將過
往研究採用之脆弱度因子進行彙整如表 2-8,考量海岸複合型災害影響分為實體、
社會及經濟三面向選定因子,採用人口密度、依賴人口比、身障人口比、脆弱土
地面積比、營利所得、低收入戶作為海岸複合型災害之脆弱度因子。

21
表 2-8 脆弱度因子面向及內容(徐浩然,2021)
文獻 面向 脆弱度因子
Turner II et 個體、家戶、產業、動植物、生態系統;並受災害特性
暴露度
al. 如頻率、強度及延時影響…等
(2003) 人口、組織、經濟結構、土壤、水、氣候、礦產、生物
敏感度
系統結構與功能…等
回應/適應力;生命、經濟產值、土壤及生態系統服務
韌性
之損失;並根據損失調整回應體制…等
UNDP
暴露度 受危害地區(災害發生及其頻率)的人口數
(2004)
Cardona 社會面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人口密度
(2005) 暴露度 人口密度、資本與投資及實體設施易損性
Schmidt- 社經面 貧窮、不均、失業及借貸
Thome et 韌性 人類發展、社會福利支出、病床數
al. 經濟脆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人口密度
(2006) 弱度
家戶財損、女性人口比例、身心障礙者比例、獨居老人
李欣輯等
社經面 比例、低收入戶比例、風險知覺、可支配所得、社區參
(2009)
與率

(資料來源:徐浩然,2021)

本研究將「整合性海岸環境脆弱度」定義為影響海岸地區永續性之脆弱度因
子,與過去運用於防災領域之脆弱度有所差別,更著重以環境、社會、經濟三種
層面完整盤點跨領域之脆弱度因子,另外結合 SDGs、整體海岸管理計畫對於海
岸保護區、環境劣化區及發展遲緩區劃設原則等作為脆弱度因子之評選方向,其
中環境面向部分較為特殊與過往針對海岸災害不同,而是以生態、環境、物種永
續為選定因子之標準,本研究盤點因子如表 2-9~11 所示,並後續以模糊德爾菲
法與層級分析法篩選及給予因子權重。

脆弱度因子盤點來源多以 SDGs、整體海岸管理計畫、臺灣永續發展目標為
主及其他學者所建置之部分脆弱度因子,其中環境面向包含生物多樣性、地下水
資源、特殊地形地貌及景觀、海岸侵蝕狀況、水質汙染、空氣品質六項因子;社
會面向脆弱度因子包含人口密度、教育程度、弱勢族群、文化資產、醫療健康、
高齡人口;經濟面向則包含產業結構、土地開發利用、經濟成長、財政分配、基
礎設施、能源使用量。

22
表 2-9 環境面向脆弱度因子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當地各物種、保育類動植物以及屬瀕臨絕種與珍
單位面積物
生物多樣性 貴稀有動植物及其棲地,該因子取自 SDGs、整體
種數量
海岸管理計畫。
地下水資源量可能導致海岸地區後續的海水倒
灌、地層下陷、農業與民生用水不足等問題,降 平均
地下水資源
低未來發展之可行性,此因子取自整體海岸管理 地下水位
計畫。
國家公園法劃設之特別景觀區、文化資產保存法 地景保育景
特殊地形地貌 劃設之自然保留區、地質法劃設之地質遺跡、行 點、地質遺
環 及景觀 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研究之臺灣地景保育景點 跡地質敏感
境 中地形地貌者,此因子取自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區
面 海岸線受各種因素影響產生侵蝕情形,導致岸線
向 後退、海堤破壞和國土縮減等,原先為災害脆弱
海岸斷面變
海岸侵蝕狀況 度因子,但同時也會影響海岸地區居住、生活、
遷速率
產業等發展永續性,此因子取自邱淑宜(2010)、雷
人傑(2012)。
河川、自來水等水體所受到之各式汙染,其中汙
河川污染指
水質汙染 染物包含懸浮固體、氨氮、工業廢水等物質,該
數 RPI
因子取自 SDGs。
空氣品質包含懸浮於空氣中之 PM2.5、PM10、NO2、
空氣品質指
空氣品質 SO2、CO、O3 等等汙染物質,以及造成溫室效應
標 AQI
之氣體,該因子取自 SDGs、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2-10 社會面向脆弱度因子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單位面積土地人口數量,能反映事件來臨時受影
響之人數,該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常用因子, 各鄉鎮市區
人口密度
社 但亦可反映出當地都市聚落擁擠程度與生活品 人口密度
會 質等發展上的問題。
面 人民所受到各式教育中的最高教育程度,較高之
十五歲以上
向 教育水準可提升該地區人力資源能力,並增加未
教育程度 人口教育程
來發展可能性,該因子取自 SDGs、臺灣永續發展

目標。

23
包含領有手冊身心障礙者、單親家庭、受災失業
者、低收入戶、原住民等較須受協助之族群,該
弱勢族群人
弱勢族群 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常用因子,但同樣會影響
口比例
當地永續發展趨勢,該因子取自臺灣永續發展目
標、李欣輯(2009)。
符合依國家公園法劃設之國家公園史蹟保存區、
文化部公告
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之古蹟、指定考古遺址、
文化資產 之各類文化
重要聚落建築群,或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之
資產
水下文化資產,此因子取自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該地區內各級醫療設施數目,以提供當地人民健
健保特約醫
醫療健康 康照護,促進生活健康福祉,該因子取自 SDGs、
事機構數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陳建智(2008)。
人口老化指數為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
例,指數過高代表該地區競爭力下降,所需之社 65 歲以上
高齡人口
會成本以及勞動人口負擔上升,該因子取自臺灣 人口比例
永續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2-11 經濟面向脆弱度因子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該地區各類產業比例,其中較低價值產業(如傳統
第一級產業)可能形成貧富差距出現,並且部分產 一、二、三
產業結構
業 亦 導 致 環 境 、 社 會成 本 上 升 , 該 因 子 取自 級產業比例
SDGs、李宛柔(2010)。
指該地區各土地利用類型,不同的土地利用會產
各類土地利
土地開發利用 生不同環境、社會成本,進而影響未來各層面永
用面積比
續發展,該因子取自李宛柔(2010)、雷人傑(2012)。
經 指每人包括營利、執行業務、薪資、利息等收入
濟 合計,該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常用因子,但也
綜合所得中
面 綜合所得 能反映出當地人民福祉以及經濟發展概況,並影
位數
向 響未來經濟方面永續發展趨勢,該因子取自李欣
輯等(2009)、李宛柔(2010)、謝晴杰(2016)。
各地方政府每年所編列之預算,該因子原先為災
害脆弱度因子中用以代表防災韌性面向,但亦可 地方年度總
財政分配
反映該地區是否提供足夠資金用於地方各方面 預算
發展,該因子取自 GTZ(2004)、葉純甄(2018)。
其中包含該地區之道路、運輸、通訊、維生系統 國、省道
基礎設施
等,該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因子中用以代表防 涵蓋面積

24
災韌性,但同時與當地各式經濟發展有密切關
連,該因子取自 UNISDR(2004)、臺灣永續發展目
標。
該地區用電總量,用以代表當地之能源消耗程 台電各村里
能源使用量
度,該因子取自 SDGs、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售電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2.5 小結

本章節透過 IPCC 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及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瞭解氣候變遷


可能導致之影響,以此更加確立海岸地區管理之重要性。本研究藉由 ICZM 提出
之「整體」視角扣合本研究環境、社會、經濟跨領域整合主軸,並結合 2.4.1 小
節所盤點過去所學者提出之各式脆弱度定義,再加上永續發展相關之理念,重新
定義海岸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脆弱度為當事件發生時會導致該區域各項系統永續
性下降或損害程度增加之量度指標」。

另外本研究透過國內外永續發展相關文獻中所訂定之各項目標,與整體海岸
管理計畫中特定區位劃設原則,以及過往研究使用之脆弱度因子,初步盤點出符
合本研究定義之各面向海岸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因子,如表 2-9 至表 2-11,以此作
為後續因子評選基礎,並且參考等權重及具有權種之不同脆弱度評估模式,以利
本研究建置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

25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節主要說明本研究評估所使用之海岸示範區域,以及研究區域內之脆弱
度因子相關研究資料及數據,並說明本研究所建立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
評估模式,及分別探討論述本研究所採用之分析方法,包含模糊得爾菲法、層級
分析法操作步驟,及所使用繪製工具 GIS。

3.1 研究區域

為扣合海岸管理及海岸永續之研究主軸,本研究根據整體海岸管理計畫所劃
設之環境劣化區、發展遲緩區為研究區域之優先考量,選定環境劣化與發展遲緩
重疊之海岸地區,如圖 3-1 所示。另外,由於本研究所建立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
境脆弱度評估模式為全臺海岸地區共同適用,故選定環境劣化區、發展遲緩區重
疊範圍內其中一縣市作為本研究示範區域,可同時考量到兩區位之特性,以便未
來將成果擴張至全臺各縣市海岸。

圖 3-1 環境劣化區及發展遲緩區重疊區域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研訂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

根據脆弱度資料及數據完整性,本研究選定雲林縣濱海村里作為脆弱度評估
示範區域,範圍涵蓋臺西鄉、麥寮鄉、口湖鄉、四湖鄉、東勢鄉五個鄉鎮,根據
內政部營建署公告之海岸地區範圍圖資,本研究示範區畫設共包含 40 個村里,
如圖 3-2 所示。

27
圖 3-2 雲林縣濱海村里示範區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3.2 研究資料及數據

本研究所採用之各因子計算數據、資料來源如表 3-1 所示。

表 3-1 各因子數據資料與來源
面向 因子 數據資料 資料來源
2022~2023 雲林縣各物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
𝐶1−1生物多樣性
觀測紀錄 研究保育中心
經濟部水利署(2020)、吳晨
𝐶1 環境 𝐶1−2海岸侵蝕狀況 1997~2020 雲林地形 DEM
瑋(2019)、呂迎蓁(2022)
2022~2023 河川水質監測 行政院環保署全國水質監測
𝐶1−3水質汙染
數據 資訊網
2023 年 2 月村里人口數統
𝐶2−1人口密度 雲林縣麥寮戶政事務所
計資料
𝐶2 社會
2023 年 2 月村里單一年齡
𝐶2−2高齡人口 內政部戶政司
人口統計資料
109~110 國土利用調查現
𝐶3−1土地開發利用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況成果電子圖資
𝐶3 經濟
109~110 國土利用調查現
𝐶3−2基礎設施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況成果電子圖資
28
3.3 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評估模式

本研究於前一章節透過文獻回顧探討脆弱度評估相關文獻,可瞭解 USGS 所
提出之 CVI 評估模式及台南市政府採用之風險矩陣方式,該兩項評估模式偏向
等權重評估,而莊博允(2020)及徐浩然(2021)所建立之評估模式則為權重分析方
式。本研究參考不同評估模式之特點,選擇採用權重分析方式,主要原因為權重
分析方式更能突顯不同脆弱度因子間重要程度,並結合 USGS 建立不同脆弱度指
標之概念,分為環境、社會、經濟脆弱度三個面向,可於評估結果明確瞭解該示
範區需著重改善之部分,以此更加直接地改善並提升海岸永續發展狀況,最後考
量上述權重及指標觀點建置出「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評估模式」。本研究建立
之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評估模式如圖 3-3 所示,其流程為將脆弱度因子區分成
環境、社會及經濟面向分別篩選與分析,而各面向脆弱度等級則由各脆弱度因子
數據分別計算後,進行正規化乘上各自權重即可取得,並透過賦予三個面向間權
重關係以利脆弱度等級結合,完成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評估,並且搭配 GIS 繪
製脆弱度地圖呈現評估成果,能更直觀展示評估範圍內之脆弱度現況。

圖 3-3 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評估模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29
3.4 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完成脆弱度因子盤點後,需對因子進行篩選以及賦予權重,過往研
究中常使用一般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專家問卷法進行權重分析。一般平均法
為等權重計算,其計算簡單快速但無法突顯因子間重要程度之差異(葉純甄,
2018);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權重之計算時,其優點為計算快速與較為客觀,但缺點
則會無法考量實際社會層面(徐浩然,2021);而德爾菲問卷法其優點為充分發揮
專家學者專長領域之專業,但其缺點為結果可能過於主觀而導致有失可信度;層
級分析法,其優點為將複雜問題系統化並可以專家學者專長領域之專業作為依據,
但較容易受問卷設計及填寫者主觀想法影響。故本研究考量上述研究方法之缺點
後,將採取改良後之模糊德爾菲法及層級分析法以彌補原先方法之缺失,並且可
同時保留優點進行因子之篩選與賦予權重,其優缺點分析比較如下表 3-2 所示。

表 3-2 研究方法優缺點比較

研究方法 優點 缺點

1. 降維過程影響原始變
1. 快速客觀 數
主成分分析法
2. 可消除因子之間影響 2. 社會影響脈絡難以解

1. 將複雜問題系統化 1. 層級間須具有一致性
層級分析法
2. 專長領域準確性高 2. 受問卷設計影響

1. 集思廣益 1. 步驟反覆耗時長不易
德爾菲法 2. 專長領域準確性高 收斂

3. 匿名調查不失公正 2. 受問卷設計影響

1. 保留德爾菲法優點
模糊德爾菲法 2. 耗時較短 1. 受問卷設計影響

3. 較易收斂獲得共識

(資料來源:本計畫彙整)

在經過各方法優劣比較之考量後本研究選擇以模糊德爾菲法及層級分析法
作為因子分析之使用,模糊德爾菲改善了原先德爾菲法主要缺點並保有其優點,
因此在第一階段問卷過程中以模糊德爾菲法篩選出適合於臺灣海岸地區之整合
性環境脆弱度因子;層級分析法排除了主成分分析法難以考量社會影響這項缺點,
而此缺點對本研究有重大關聯,故本研究在第二階段採用層級分析法賦予各因子
間權重關係,其問卷收發流程如圖 3-4。
30
圖 3-4 專家問卷收發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3.4.1 模糊德爾菲法

模糊德爾菲法是以過往德爾菲法結合模糊理論形成之分析方法,透過結合模
糊理論將原先德爾菲法專家意見難以收斂這項缺點改善,模糊德爾菲法主要原理
是透過分析回收後專家學者之意見共識,以專家意見共識程度決定因子重要程度
及因子是否剔除,其方法流程需先將重要程度量化並設計問卷,給予專家學者表
達其對於各項因子的重要程度,而後發放及回收,使用雙模糊三角數理論分析共
識程度,可藉此判斷是否收斂,操作步驟如下。

步驟一:

首先根據欲探討議題完成初步因子盤點並設計成問卷,而後選定適合該研究
主軸之相關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小組,避免分析結果不符欲探討之問題導致可信度
下降,在專家意見表達部分採用量化之形式,參考鄭滄濱(2001)提出對於因子重
要程度之主觀意見以 1 至 10 之區間呈現,其重要程度量化標準如圖 3-5 所示,
由專家學者填寫表達該因子重要程度之最佳值、可接受最小值及可接受最大值。

31
最佳值:請憑直覺填入您認為對於此一因子重要程度的最佳數值
可接受最小值:請填入您認為對於此一因子重要程度範圍中的可接受最小值
可接受最大值:請填入您認為對於此一因子重要程度範圍中的可接受最大值

圖 3-5 模糊德爾菲法問卷設計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製作)
步驟二:

回收專家問卷後需初步將數據整理,排除大於兩倍標準差之離群值(鄭滄濱,
2001),再分別計算保留數值之最保守認知值之最小值𝐶𝐿𝑖 、幾何平均值𝐶𝑀 𝑖
、最大
𝑖 𝑖 𝑖 𝑖
值𝐶𝑈 ,以及最樂觀認知值中的最小值𝑂𝐿 、幾何平均值𝑂𝑀 、最大值𝑂𝑈 。
步驟三:

以各評估項目之最保守認知值之最小值𝐶𝐿𝑖、幾何平均值𝐶𝑀 𝑖
、最大值𝐶𝑈𝑖,以及
最樂觀認知值中的最小值𝑂𝐿𝑖 、幾何平均值𝑂𝑀
𝑖
、最大值𝑂𝑈𝑖 建立雙模糊三角數𝐶 𝑖 =
(𝐶𝐿𝑖 , 𝐶𝑀
𝑖
, 𝐶𝑈𝑖 )與𝑂𝑖 = (𝑂𝐿𝑖 , 𝑂𝑀
𝑖
, 𝑂𝑈𝑖 ),完成雙模糊三角數建立後即可依據其幾何意義
判斷各位專家學者對於因子重要程度之意見收斂與否,其中雙模糊三角數會出現
三種幾何意義,如表 3-3 所示。

表 3-3 雙三角模糊數結果示意圖

雙三角模糊數 代表意涵

從右圖中可得知兩個三角模

糊數未重疊,表示「收斂」

專家意見達成共識,可計算
1
𝐺𝑖。

32
從右圖中可得知兩個三角模
結 糊數有部分重疊(圖中灰色
果 地 帶 ) 並 滿 足 𝑂𝐿𝑖 − 𝐶𝑀
𝑖
>
𝑖 𝑖
2 𝐶𝑈 − 𝑂𝐿,表示「收斂」專家
意見達成共識,可計算𝐺 𝑖 。

從右圖中可得知兩個三角模
糊數有部分重疊(圖中灰色

地帶) 但其𝑂𝐿𝑖 − 𝐶𝑀
𝑖
< 𝐶𝑈𝑖 −

𝑂𝐿𝑖 ,表示「未收斂」專家意
3
見沒有達成共識,該因子予
以剔除。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步驟四:

最後若某因子建立之雙模糊三角數為表 9 中結果 1,採用下方式 2 計算共識


重要程度𝐺 𝑖 ,若為結果 2,則以式 3 計算共識重要程度𝐺 𝑖 ,並且透過共識重要程
度𝐺 𝑖 是否大於門檻值 S 為標準進行因子篩選,門檻值 S 視決策者需求主觀設定,
可直接將其訂定為 6~7,或是𝐺 𝑖 之算術平均及幾何平均,本研究參考王維民(2010)、
莊炘柔(2011),將門檻值 S 設定為所有因子共識重要程度𝐺 𝑖 之幾何平均值,𝐺 𝑖 >
𝑆保留該因子,𝐺 𝑖 < 𝑆則剔除該因子。
𝑖 𝑖
𝐶𝑀 + 𝑂𝑀
𝐺𝑖 = 式2
2
(𝐶𝑈𝑖 × 𝑂𝑀
𝑖
) + (𝑂𝐿𝑖 × 𝐶𝑀
𝑖
)
𝐺𝑖 = 𝑖
式3
(𝑂𝑀 − 𝑂𝐿𝑖 ) + (𝐶𝑈𝑖 − 𝐶𝑀
𝑖
)

3.4.2 AHP 層級分析法

層級分析法之基本概念為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其流程如圖 3-6,將因子依
關聯分層,其第一層為最終目標進行後續分層,本研究之層級示意圖如圖 3-7 所
示,而各因子之評估尺度為 1~9,其各自分數為專家學者對因子與因子間主觀重
要程度比例,以此進行問卷設計以及發放,在完成問卷回收統計後將數據以算術
平均法整理並以矩陣方式計算,其計算步驟如式 4 至式 7,即可獲得各面向之權
重,而後再次重覆計算即可得各脆弱度因子權重。本研究將透過三次層級分析法

33
分別計算求得環境、社會、經濟各面向之因子權重,完成脆弱度因子權重分析。

圖 3-6 層級分析法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圖 3-7 分層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34
➢ 步驟一:透過問卷回收之數據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A、B、C:個別因子
anm:各因子間重要程度
(式 4)

➢ 步驟二:將矩陣中各行數值加總

A、B、C: 個別因子
anm:各因子間重要程度
x、y、z:各行數值總和
(式 5)

➢ 步驟三:進行標準化將該行中各數值除以該行總和進行標準化

A、B、C: 個別因子
anm:各因子間重要程度
x、y、z:各行數值總和
(式 6)

35
➢ 步驟四:將矩陣中各列數值加總後算術平均即可得各因子權重

A、B、C: 個別因子
anm:各因子間重要程度
x、y、z:各行數值總和
w1、w2、w3:各因子權重
(式 7)

為確保問卷內容之適宜性,在完成權重計算後須進行一致性檢定,及計算各
層級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C.R.) ,與整層級一致性比率 (consistency ratio
hierarchy, C.R.H.) 。根據 Saaty 之研究,其認為 C.R.與 C.I.需小於 0.1 才能接受,
反之則表示層級要素關聯性有漏洞,需重新針對因素與關聯性進行分析。

➢ 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 C.I.)

λ𝑚𝑎𝑥 − 𝑛
C. I. =
𝑛−1
➢ 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C.R.)

C. I.
C. R. =
R. I.

3.4.3 GIS 地理資訊系統

ArcGIS 程式介紹

ArcGIS 是由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公司 ESRI 出品的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系列


軟體的總稱,能將不同領域分析方法簡化並製作成模組工具,能快速並清楚分析
表達出該區域成果,裡面包含 ArcMap、ArcCatalog、Arc Globe、Arc Scene、Arc
Toolbox 和 Model Builder 等應用程式所構建組成,能清楚表達和直覺式方式將複
雜地理資訊系統作業,以製圖、地理分析、數據編輯與管理等方式進行處理,本
研究利用 ArcGIS 做為繪製風險地圖主要的工具。
ArcGIS 資料類型
地理資訊系統(GIS)可將資料型態分成空間與屬性兩大類,空間資料為人眼
能辨識出形狀和形式,所以通常使用兩種方式去進行空間資料屬性來描述,因此
以下針對此兩大類資料型態進行說明:

(一) 空間資料:
空間資料主可分為兩類為向量式及網格式:
(1) 向量式:由點、線、面方式去進行呈現於電腦中,比較接近實際狀況,在
36
資料結構較網格模式較細緻;再疊圖等操作較於困難。
(2) 網格式:將空間分割成數個小網格,組成類似形狀或是模擬狀況,高程
空間變化性較有效率,資料結構細緻會因網格大小而影響。

(二) 屬性資料:對空間資料進行描述與說明加以分類,由統計學將資料分類
其四種類別如下所述:
(1) 分類性(Nominal)資料:每個分類數字只是將屬性資料進行分類,如鄉鎮
村里名稱。
(2) 順序性(Ordinal)資料:從資料中看得出資料順序之分但是無法觀察出各
資料差距,如各脆弱度因子。
(3) 間距性(Interval)資料:資料之間比較,可以代表順序和距離關係性,另
外沒有自然的原點,本研究所建立的各指標經過標準化處理後皆屬於此
種資料類型,如脆弱度指數。
(4) 比例性(Ratio)資料:資料有可乘性、距離變化、差異等特點,且包含基
準點或是真正零點。

37
38
第四章 專家問卷規劃與脆弱度因子分析結果
本章節針對兩階段專家問卷規劃設計、過程及結果進行說明,包含問卷發放
人選與專家問卷設計、第一階段脆弱度因子篩選結果及第二階段脆弱度因子權重
分析,最後根據問卷分析成果進行本研究之海岸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分析。

4.1 專家問卷規劃設計

本研究採用模糊德爾菲法及層級分析法進行問卷分析,故分為兩階段式問卷
發放。在第一階段專家問卷分別針對前面所盤點之環境、社會、經濟脆弱度因子
進行詳細說明,以完整表達各因子代表涵義,並參考鄭滄濱(2001)提出之重要程
度量化方式設計問卷,如附錄一,讓專家學者填答各脆弱度因子之重要程度最大
值、最佳值及最小值,以利問卷回收後採用模糊德爾菲法進行共識程度計算,篩
選並建立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因子。

第二階段專家問卷則參考前期第一階段專家學者所提之建議,增加本研究之
整體研究背景及目的,以利填答人員能更加瞭解本研究所要探討之主軸,亦能使
填答者更加準確表達其想法,並藉由第一階段問卷所篩選之脆弱度因子建立階層,
同時包含面向整合以及各面向因子,問卷設計方面以層級分析法常用方式將因子
間重要程度分為 1 至 9 之量化,如附錄二,以便問卷為收後建立層級分析法所需
之成對比較矩陣,計算出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評估所需之權重。

依據本研究主題選擇擁有相關專長、工作經驗或進行過相關研究之專家學者,
本次問卷發放人選主要包含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生物科學、氣候變
遷、災害防治等不同專業領域,其中為扣合本研究主題,故也以內政部海岸管理
審議委員會及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成員作為人選考量。

專家問卷發放共計 30 份,回收 16 份,回收率為 53.3%,主要涵蓋產業、公


部門、學術、研究四大領域,發放人選如表 4-1 所示。

表 4-1 專家學者名單

類別 單位 人數

中興工程顧問社 1
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
科進栢誠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
產業
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
以樂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
中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

39
允楊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1
黎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
台南市政府工務局 1
公部門
桃園市平鎮區公所 1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4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 1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 1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1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1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1
學術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1
國立嘉義大學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 1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1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1
研究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1

4.2 脆弱度因子評選

第一階段問卷之目的為篩選脆弱度因子,並採用模糊德爾菲法進行分析以及
問卷設計,問卷樣式置於附錄一,發放時間為 112 年 2 月 15 日,最後回收時間
為 112 年 3 月 1 日。模糊德爾菲法藉由將各評估項目重要程度量化,並讓填答人
員根據主觀想法及經驗填寫重要程度之最小值、最佳值、最大值,問卷回收完畢
後以此三項數據分析專家學者們對於特定因子之重要程度是否達到共識,以及達
成共識之重要程度值(𝐺𝑖 ),最後透過該共識值與門檻值(S)比較,即可完成脆弱度
因子篩選,各面向分析結果如表 4-2~4-3 所示。

40
表 4-2 模糊德爾菲法分析結果(環境)

面向 脆弱度因子 𝑍𝑖 𝑀𝑖 𝑀𝑖 -𝑍𝑖 𝐺𝑖 S (6.607)

生物多樣性 1 4.059944 3.059944 7.385253 保留

地下水資源 3 3.943375 0.943375 6.082976 刪除

特殊地形地貌
1 3.897574 2.897574 5.510555 刪除
環境 及景觀

海岸侵蝕狀況 1 3.917305 2.917305 7.420173 保留

水質汙染 2 3.72204 1.72204 6.856159 保留

空氣品質 5 3.900103 -1.0999 FALSE 刪除


註:𝑍𝑖 灰色模糊地帶,𝑀𝑖 最大最小幾何平均差,𝑀𝑖 -𝑍𝑖 檢定值,𝐺𝑖 共識重要程度,S 門檻值。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4-3 模糊德爾菲法分析結果(社會)

面向 脆弱度因子 𝑍𝑖 𝑀𝑖 𝑀𝑖 -𝑍𝑖 𝐺𝑖 S (6.318)

人口密度 2 3.992978 1.992978 6.803141 保留

教育程度 3 3.802856 0.802856 5.841356 刪除

弱勢族群 5 2.953623 -2.04638 FALSE 刪除


社會
文化資產 2 3.277781 1.277781 5.839641 刪除

醫療健康 4 3.574932 -0.42507 FALSE 刪除

高齡人口 2 3.418698 1.418698 6.867937 保留


註:𝑍𝑖 灰色模糊地帶,𝑀𝑖 最大最小幾何平均差,𝑀𝑖 -𝑍𝑖 檢定值,𝐺𝑖 共識重要程度,S 門檻值。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4-3 模糊德爾菲法分析結果(經濟)

面向 脆弱度因子 𝑍𝑖 𝑀𝑖 𝑀𝑖 -𝑍𝑖 𝐺𝑖 S (5.733)

產業結構 4 2.848565 -1.15143 FALSE 刪除

土地開發利用 2 3.311457 1.311457 7.050516 保留

綜合所得 7 4.978978 -2.02102 FALSE 刪除


經濟
財政分配 6 5.166669 -0.83333 FALSE 刪除

基礎設施 3 3.543626 0.543626 6.481592 保留

能源使用量 4 4.523359 0.523359 4.124264 刪除


註:𝑍𝑖 灰色模糊地帶,𝑀𝑖 最大最小幾何平均差,𝑀𝑖 -𝑍𝑖 檢定值,𝐺𝑖 共識重要程度,S 門檻值。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41
本研究參考陳宥年(2022)、錢秋萍(2022),將𝑀𝑖 -𝑍𝑖 為負數者刪除,其含義為
專家意見未達成共識,且給予極端意見之專家與其他專家意見相差過大,導致最
終共識發散,無法有效代表該項目具重要性,故應予以刪除。本研究採用王維民
(2010)、莊炘柔(2011)所提出之方法,將門檻值設定為共識重要程度值之幾何平
均,經計算後環境、社會、經濟各面向之門檻值分別為 6.607、6.318、5.733。

根據上述門檻值篩選後,環境面向門檻值大於 6.607 之脆弱度因子為生物多


樣性、海岸侵蝕狀況及水質汙染;社會面向門檻值大於 6.318 之脆弱度因子為人
口密度、高齡人口;經濟面向門檻值大於 5.733 之脆弱度因子為土地開發利用、
基礎設施,結果如表 4-5 所示,上述七項因子即為本研究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
脆弱度因子,並予以編號。

表 4-5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因子

面向 脆弱度因子 共識重要程度𝐺𝑖

C1-1 生物多樣性 7.385253


C1 環境面向 C1-2 海岸侵蝕狀況 7.420173
C1-3 水質汙染 6.856159
C2-1 人口密度 6.803141
C2 社會面向
C2-2 高齡人口 6.867937
C3-1 土地開發利用 7.050516
C3 經濟面向
C3-2 基礎設施 6.481592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4.3 脆弱度因子權重

第二階段專家問卷目的為權重分析,本研究採用層級分析法之概念設計問卷
及分析數據資料,問卷樣式置於附錄二,發放時間為 112 年 3 月 10 日,最後回
收時間為 112 年 3 月 31 日。層級分析法主要透過將複雜問題系統化及分層,以
此來簡化問題並達成最終目的。透過 4.2 節所完成之脆弱度因子篩選結果結合層
級分析法之概念,即可完成層級之建立,如圖 4-1 所示,階層一為面向之整合,
階層二為各面向之脆弱度因子,以此架構設計問卷並分析其權重關係。

42
圖 4-1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層級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根據回收之問卷可得各專家學者對於評估項目間重要程度比較值,而後將數
據進行算術平均,以此建立各面向以及各脆弱度因子之成對比較矩陣,如表 4-
6~4-9,接下來利用 3.4.3 節所提及之步驟即可計算出各項目間之權重,最後進行
一致性檢定驗正其正確性。

表 4-6 面向整合成對比較矩陣

面向 C1 C2 C3

C1 1.00 3.20 1.56

C2 0.31 1.00 0.50

C3 0.64 1.99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4-7 環境脆弱度成對比較矩陣

環境脆弱度 C1-1 C1-2 C1-3

C1-1 1.00 1.58 1.11

C1-2 0.63 1.00 0.70

C1-3 0.90 1.42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43
表 4-8 社會脆弱度成對比較矩陣
社會脆弱度 C2-1 C2-2
C2-1 1.00 1.64
C2-2 0.61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4-9 經濟脆弱度成對比較矩陣
經濟脆弱度 C3-1 C3-2
C3-1 1.00 2.29
C3-2 0.44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權重計算結果如表 4-10 及 4-11 所示,在層級一面向整合部分,環境、社會、
經濟之權重分別為 0.51、0.16、0.33;在層級二環境面向部分,生物多樣性、海
岸侵蝕狀況、水質汙染之權重分別為 0.39、0.25、0.36;在社會面向部分,人口
密度及高齡人口之權重為 0.62 及 0.38;在經濟面向部分,土地開發利用及基礎
設施之權重分別為 0.70 及 0.30。並且上述項目一致性比率(C.R.)均小於 0.1,屬
於可接受範圍,均通過一致檢定。

表 4-10 面向整合權重計算結果
面向 權重
C1 環境 0.51
C2 社會 0.16
C3 經濟 0.33
合計 1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4-11 脆弱度因子權重計算結果
面向 脆弱度因子 權重
C1-1 生物多樣性 0.39
C1 環境 C1-2 海岸侵蝕狀況 0.25
C1-3 水質汙染 0.36
合計 1
C2-1 人口密度 0.62
C2 社會
C2-2 高齡人口 0.38
合計 1
C3-1 土地開發利用 0.70
C3 經濟
C3-2 基礎設施 0.30
合計 1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44
第五章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成果
本章節主要針對 4.2 小節所完成篩選之各項因子進行評估分析,並分別以 4.3
小節所取得之權重關係將各項因子結合,以此獲得環境、社會、經濟面向脆弱度
等級以及分數,最終利用面向間之權重,整合上述三面向脆弱度等級,計算出整
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並搭配 GIS 繪製脆弱度地圖完成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
弱度評估,其評估流程如圖 5-1 所示,最後依據評估成果提出相對應之調適策略。

圖 5-1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45
5.1 環境脆弱度

依據第一階段專家問卷因子評選後之結果,篩選出大於模糊德爾菲法所設定
門檻值之脆弱度因子,本研究環境面向脆弱度以「生物多樣性」、「海岸侵蝕狀
況」以及「水質汙染」所組成,其所代表涵義及參考依據如表 5-1 所示。

表 5-1 環境脆弱度因子

面向 脆弱度因子 說明

當地各物種、保育類動植物以及屬瀕臨絕種與珍貴稀有
C1-1 生物多樣性
動植物及其棲地,此因子可顯示當地自然生態狀況。

海岸線受各種因素影響產生侵蝕情形,導致岸線後退、
C1-2 海岸侵蝕狀
C1 環境 海堤破壞和國土縮減等,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因子,但同

面向 時也會影響海岸地區居住、生活、產業等發展永續性。

河川、自來水等水體所受到之各式汙染,其中汙染物包
C1-3 水質汙染 含懸浮固體、氨氮、工業廢水等物質,代表該區域水質
狀況是否影響整體環境永續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5.1.1 因子分析

一、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可顯示該區域於自然生態及生態保育之狀況,是影響環境永續性
重要因素之一,SDGs-14、SDGs-15 相關內容即是針對整體生態系統永續發展所
訂定之目標,國內海岸管理法及整體海岸管理計畫中,也將動植物生態環境作為
保護區及特定區位劃設之保護標的。本研究生物多樣性以示範區各村里物種密度
作為代表,計算方式如式 8,在數據資料部分,本研究以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
研究保育中心所建置之生物多樣性網絡作為參考,採用該資料庫 2022~2023 雲林
縣各物種觀測紀錄進行計算,其觀測結果如圖 5-2 所呈現,於示範區內共有 1486
筆觀測紀錄,透過式 8 計算即可得各村里物種密度,以此代表生物多樣性該因子,
計算成果如表 5-2 及圖 5-3 所示。

各物種觀測數量
生物多樣性 = (式 8)
村里面積(𝑘𝑚2 )

46
圖 5-2 2022~2023 研究示範區物種觀測紀錄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表 5-2 各村里物種密度
物種密度 物種密度
村里 村里
(物種觀測數量/km2) (物種觀測數量/km2)

和豐村 1.529 橋頭村 0.644


富琦村 0.000 海口村 0.000
永豐村 0.829 水井村 0.541
瓦磘村 0.202 台子村 3.783
崙後村 1.846 崙中村 9.589
後安村 1.717 下崙村 0.536
海豐村 6.478 林厝村 0.690
海北村 0.000 崙北村 2.548

47
五港村 3.021 崙南村 1.967
口湖村 2.586 廣溝村 2.273
頂湖村 0.000 三姓村 0.000
蚵寮村 12.421 崙東村 6.193
青蚶村 3.250 溪頂村 0.000
成龍村 36.387 蚊港村 0.208
三盛村 15.806 四美村 0.299
梧南村 0.148 中興村 7.827
港東村 11.021 新吉村 33.644
港西村 15.223 湖口村 31.540
麥豐村 15.471 萡東村 0.000
麥津村 7.128 萡子村 3.653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圖 5-3 研究示範區物種密度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48
二、海岸侵蝕狀況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超過一千公里,受到各式因素影響而造成海岸侵蝕,
導致國土流失、海岸設施破壞等負面影響,甚至危害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海
岸管理法所規範海岸災害之一,在邱淑宜(2010)、雷人傑(2012)、莊博允(2020)等
過去海岸災害相關研究中皆會考量該因子,除此之外,海岸侵蝕同樣也會降低海
岸地區各系統永續發展性,如自然環境、濱海產業、人民居住等。本研究以海岸
斷面的侵淤狀況作為該因子代表,計算方式如式 9,主要參考吳晨瑋(2019)、呂
迎蓁(2022)之數據資料,以每 500 公尺劃設控制斷面,根據雲林縣海岸地形 DEM
中 0 米岸線位置,如圖 5-4,以此計算出各斷面之侵淤狀況,其各斷面變遷計算
結果、岸線年分、對應村里如表 5-3,以 GIS 呈現之計算結果如圖 5-5 所示。

海岸 0 米岸線變化量(m)
海岸侵淤 = (式 9)
經過時間(年)

圖 5-4 海岸 0 米岸線及控制斷面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49
表 5-3 雲林縣各控制斷面侵淤狀況
變遷速率
斷面 變遷趨勢 計算年份 村里 村里侵蝕速率(m/yr.)
(公尺/年)
Sec.1 79.79 2009~2020
Sec.2 42.86 2009~2020
Sec.3 78.36 2009~2020
Sec.4 31.45 2009~2020
Sec.5 80.37 2009~2020
Sec.6 90.09 2009~2020
Sec.7 113.83 2009~2020
Sec.8 150.81 2009~2020
Sec.9 96.79 2009~2020
Sec.10 94.49 2009~2020
Sec.11 65.62 2009~2020
Sec.12 111.81 2009~2020
淤積
Sec.13 115.25 2009~2020 中興村 159.96
Sec.14 159.96 2009~2020
Sec.15 96.26 2009~2020
Sec.16 21.13 2009~2020
Sec.17 10.79 2009~2020
Sec.18 11.01 2009~2020
Sec.19 0.41 2009~2020
Sec.20 0.18 2009~2020
Sec.21 0.05 2009~2020
Sec.22 0.04 2009~2020
Sec.23 0.03 2009~2020
Sec.24 0.05 2009~2020
Sec.25 -0.75 2009~2020
侵蝕
Sec. 26 -0.04 2009~2020
蚊港村 1.01
Sec.27 1.01 淤積 2009~2020
Sec.28 1.25 2009~2020
Sec.29 2.71 淤積 2009~2020 和豐村 24.12
Sec.30 24.12 2009~2020
Sec.31 0.27 2009~2020
Sec.32 168.84 2009~2020
淤積 五港村 166.86
Sec.33 167.61 2009~2020
Sec.34 166.86 2009~2020

50
Sec.35 166.26 2009~2020
Sec.36 166.48 2009~2020
Sec.37 -0.10 侵蝕 2009~2020 海口村 -0.10
Sec.38 72.23 2009~2020
Sec.39 -28.05 2009~2020
Sec.40 -21.39 2009~2020
Sec.41 -22.64 2009~2020
侵蝕 林厝村 -52.59
Sec.42 -30.29 2009~2020
Sec.43 -42.64 2009~2020
Sec.44 -45.85 2009~2020
Sec.45 -52.59 2009~2020
Sec.46 -27.40 2009~2020
淤積
Sec.47 74.34 2009~2020
Sec.48 58.79 淤積 2009~2020 崙北村 74.34
Sec.49 0.35 淤積 2009~2020
Sec.50 0.09 1997-2014
Sec.51 0.05 1997-2014 崙南村 0.05
Sec.52 -0.1 1997-2014
侵蝕 廣溝村 -0.10
Sec.53 0.07 1997-2014
Sec.54 -0.42 1997-2014
Sec.55 0.42 1997-2014
箔子村 -0.42
Sec.56 -0.7 1997-2014
侵蝕
Sec.57 0.48 1997-2014
Sec.58 1.18 淤積 1997-2014 下崙村 1.18
Sec.59 -0.13 1997-2014
Sec.60 1.5 1997-2014
淤積
Sec.61 1.09 1997-2014 崙中村 11.09
Sec.62 1.73 1997-2014
Sec.63 11.09 淤積 2009-2014
Sec.64 -5.07 2009-2014
Sec.65 -1.73 2009-2014
Sec.66 -2.21 侵蝕 2009-2014 港西村 -5.07
Sec.67 -0.69 2009-2014
Sec.68 -0.14 2009-2014
Sec.69 -0.66 2009-2014
淤積 台子村 2.97
Sec.70 2.97 2009-2014
(資料來源:吳晨瑋(2019)、呂迎蓁(2022),本研究彙整)

51
圖 5-5 研究示範區海岸侵蝕狀況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三、水質汙染

水資源為各項發展必要之資源之一,不僅影響環境生態層面,更會影響農業
生產、民生用水等,可謂是萬物之源,而良好的水質有助於上述各項永續發展可
能,在 SDGs-6 目標即是針對水資源所訂定,目標主旨為保護、管理水資源。另
外在國內方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各項水資源相關政策,辦理全國性環境水
質監測,並架設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料庫,以此達成水資源之永續利用。本研究
透過環保署公告之河川汙染指數(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作為水質汙染之代
表數據,RPI 由溶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氨氮四項參數組成,給定各參
數含量標準及點數,進行加總及平均,計算過程如式 10。

式中,RPI:河川汙染指數
4
1 Si:汙染點數
RPI = ∑ 𝑆𝑖 (式 10)
4 i:水質項目
𝑖=1

52
本研究主要參考環保署水質監測資訊網之 2022~2023 河川水質監測數據,其
原始資料為測站點位資料,故本研究透過空間內插法將其轉換為面資料,如圖 5-
6 所示,而後將研究示範區範圍切割出來,如圖 5-7,計算各村里範圍內之平均
RPI 作為代表,計算結果如表 5-4,並且以 GIS 呈現結果如圖 5-8 所示。

圖 5-6 測站 RPI 資料內插 圖 5-7 研究示範區 RPI 分佈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表 5-4 各村里河川汙染指數

村里 RPI 村里 RPI
和豐村 6.368 橋頭村 4.605
富琦村 6.167 海口村 5.957
永豐村 6.266 水井村 3.617
瓦磘村 6.021 台子村 3.972
崙後村 6.128 崙中村 4.671
後安村 6.701 下崙村 4.837
海豐村 6.765 林厝村 5.570
海北村 6.006 崙北村 5.275

53
五港村 6.159 崙南村 5.143
口湖村 4.466 廣溝村 5.048
頂湖村 4.605 三姓村 5.015
蚵寮村 4.253 崙東村 4.716
青蚶村 4.549 溪頂村 5.727
成龍村 3.926 蚊港村 6.655
三盛村 6.071 四美村 5.627
梧南村 3.800 中興村 6.013
港東村 4.268 新吉村 5.886
港西村 4.318 湖口村 3.716
麥豐村 5.783 萡東村 4.926
麥津村 6.120 萡子村 4.898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圖 5-8 研究示範區水質汙染分布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54
5.1.2 權重分析

根據 4.3 脆弱度因子權重分析結果,可得到環境面向當中生物多樣性、海岸
侵蝕狀況、水質汙染,各自權重分別為 0.39、0.25、0.36,如表 5-5 所示,由於各
項因子數據計算後之單位、數據涵義不逕相同,無法直接整合,故需透過正規化
動作進行數據整理,如式 11,而後再將正規化後之數據乘上各自權重結合即可
得脆弱度分數,計算結果如表 5-6,並以自然分類法(Jenks Natural Breaks)進行分
級,由低至高分別為 1~5 級,分級級距如表 5-7。其中在生物多樣性部分,該因
子對於整體系統永續發展性屬於正面影響,因此正規化過程須改以式 12 計算,
方能準確表達本研究脆弱度之意涵。

表 5-5 環境面向因子權重

面向 脆弱度因子 權重

C1-1 生物多樣性 0.39


C1 環境 C1-2 海岸侵蝕狀況 0.25
C1-3 水質汙染 0.36
合計 1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𝑥𝑖 − 𝑥𝑚𝑖𝑛 (式 11)
𝑥𝑛𝑜𝑟𝑚 = ∈ [0,1]
𝑥𝑚𝑎𝑥 − 𝑥𝑚𝑖𝑛

𝑥𝑚𝑎𝑥 − 𝑥𝑖
𝑥𝑛𝑜𝑟𝑚 = ∈ [0,1] (式 12)
𝑥𝑚𝑎𝑥 − 𝑥𝑚𝑖𝑛

式中,

𝑥𝑛𝑜𝑟𝑚 =正規化數據

𝑥𝑖 =原始數據

𝑥𝑚𝑖𝑛 =原始數據最小值

𝑥𝑚𝑎𝑥 =原始數據最大值

表 5-6 研究示範區各村里環境脆弱度分數

村里 脆弱度分數 村里 脆弱度分數

和豐村 0.688 橋頭村 0.496


富琦村 0.682 海口村 0.663
55
永豐村 0.684 水井村 0.384
瓦磘村 0.663 台子村 0.390
崙後村 0.657 崙中村 0.408
後安村 0.724 下崙村 0.524
海豐村 0.681 林厝村 0.606
海北村 0.663 崙北村 0.552
五港村 0.648 崙南村 0.543
口湖村 0.459 廣溝村 0.534
頂湖村 0.503 三姓村 0.550
蚵寮村 0.330 崙東村 0.449
青蚶村 0.462 溪頂村 0.631
成龍村 0.035 蚊港村 0.735
三盛村 0.501 四美村 0.617
梧南村 0.409 中興村 0.580
港東村 0.346 新吉村 0.289
港西村 0.557 湖口村 0.063
麥豐村 0.472 萡東村 0.540
麥津村 0.600 萡子村 0.518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5-7 環境脆弱度分數分級

環境 分級方式 等級 1 等級 2 等級 3 等級 4 等級 5

Natural 0.035 0.063 0.409 0.524 0.617


脆弱度
Breaks | | | | |
分數
(Jenks) 0.063 0.409 0.524 0.617 0.735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以表 5-7 之分級標準搭配 GIS 繪製研究示範區環境脆弱度地圖,如圖 5-9,


可由該脆弱度地圖看出脆弱度等級較低的等級一、等級二大多位於崙中村及崙東
村以南區域,而等級三至等級五大都分佈於下崙村以北地區,其中在後安村至溪
頂村之間呈現等級五為最高,其原因主要係由於該範圍內生物多樣性較低,加上

56
林厝村海岸侵蝕速率較高,以及北部新虎尾溪流域的蚊港橋、海豐橋、豐橋這三
個測站所測得之 RPI 偏高,導致環境脆弱度等級上升。

圖 5-9 研究示範區環境脆弱度等級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5.2 社會脆弱度
依據第一階段專家問卷因子評選後之結果,篩選出大於模糊德爾菲法所設定
門檻值之脆弱度因子,本研究社會脆弱度以「人口密度」及「高齡人口」所組成,
其所代表涵義及參考依據如表 5-8 所示。
表 5-8 社會脆弱度因子

面向 脆弱度因子 說明

單位面積土地人口數量,能反映事件來臨時受影響之人
C2-1 人口密度 數,該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常用因子,但亦可反映出
C2 社會 當地都市聚落擁擠程度與生活品質等發展上的問題。
面向 人口老化指數為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指
C2-2 高齡人口 數過高代表該地區競爭力下降,所需之社會成本以及勞
動人口負擔上升,該因子取自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57
5.2.1 因子分析

一、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為單位面積之人口數量,在李欣輯(2009)、雷人傑(2012)、徐浩然
(2021)等過往災害相關評估研究當中,不論是過去或是近幾年,常採用人口密度
作為脆弱度指標,以防災角度說明當災害來臨時人口密度高之地區代表其所受到
影響的人數較多,因此脆弱度較高,而在本研究中,則以永續發展觀點檢視該因
子,人口密度高除可反映出當事件發生時所受影響各體數目增加外,同樣也可顯
示出該區域內都市聚落人口居住擁擠、影響居民各式生活狀況等。本研究採用雲
林縣麥寮鄉戶政事務所之 2023 年 2 月人口統計數據資料,除以各村里面積,以
此計算出各村里人口密度,其計算公式如式 13,完成計算之結果如表 5-9,搭配
GIS 呈現如圖 5-10 所示。

各村里人口總數
人口密度 = (式 13)
村里面積

表 5-9 各村里人口密度
面積 人口密度 面積 人口密度
村里 2
人口數 村里 2
人口數
(km ) (人/km2) (km ) (人/km2)

和豐村 9.158 3118 340.456 橋頭村 4.661 2461 528.055


富琦村 2.7 1665 616.667 海口村 2.650 2171 819.245
永豐村 3.620 1466 404.972 水井村 3.695 1012 273.884
瓦磘村 4.947 2440 493.208 台子村 5.022 2117 421.545
崙後村 4.876 3290 674.803 崙中村 5.110 1602 313.503
後安村 6.991 3750 536.427 下崙村 5.598 2163 386.388
海豐村 7.56 2692 355.882 林厝村 2.9 1076 371.035
海北村 2.870 1188 413.937 崙北村 4.710 1740 369.427
五港村 3.310 1922 580.665 崙南村 3.050 825 270.492
口湖村 3.093 1202 388.620 廣溝村 1.760 703 399.432
頂湖村 2.781 678 243.797 三姓村 1.520 378 248.684
蚵寮村 5.072 1517 299.093 崙東村 4.521 1555 343.951
青蚶村 2.154 529 245.590 溪頂村 2.750 1544 561.455
成龍村 3.820 957 250.524 蚊港村 4.8 1797 374.375
58
三盛村 19.803 2696 136.141 四美村 3.345 997 298.066
梧南村 6.775 1959 289.151 中興村 19.803 1884 95.137
港東村 2.722 1585 582.292 新吉村 4.696 1420 302.366
港西村 2.759 870 315.332 湖口村 3.646 1069 293.182
麥豐村 4.266 9945 2331.169 萡東村 0.830 1078 1298.795
麥津村 3.227 5477 1697.505 萡子村 2.190 906 413.699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圖 5-10 研究示範區人口密度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二、高齡人口

人口老化為臺灣近年來所面臨之重要議題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當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 7%為高齡化社會,達到 14%為高齡社會,達到 20%為超
高齡社會,而臺灣於 1993 年便已高於 7%,在 2018 年則已達到 14%轉變為高齡
社會,加上少子化問題,未來老年人口必定持續上升,國家發展委員會更推估於
59
2025 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在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中也提及人口老化將造成扶
養比上升、醫療需求增加、勞動人口下降等現象,也連帶影響社會經濟之發展,
導致整體系統永續發展性降低。本研究採用內政部戶政司 2023 年 2 月單一年齡
人口統計資料,透過式 14 計算出各村里老年人口比例,計算結果如表 5-10 所示,
搭配 GIS 呈現之分佈情形如圖 5-11。

各村里 65 歲以上人口數
人口密度 = (式 14)
村里人口總數

表 5-10 各村里老年人口比例

村里 老化人口比例(%) 村里 老年人口比例(%)

和豐村 0.243 橋頭村 0.136


富琦村 0.205 海口村 0.188
永豐村 0.209 水井村 0.237
瓦磘村 0.162 台子村 0.175
崙後村 0.152 崙中村 0.200
後安村 0.123 下崙村 0.172
海豐村 0.144 林厝村 0.259
海北村 0.198 崙北村 0.234
五港村 0.186 崙南村 0.244
口湖村 0.202 廣溝村 0.216
頂湖村 0.223 三姓村 0.243
蚵寮村 0.204 崙東村 0.194
青蚶村 0.236 溪頂村 0.227
成龍村 0.253 蚊港村 0.238
三盛村 0.115 四美村 0.297
梧南村 0.229 中興村 0.125
港東村 0.234 新吉村 0.143
港西村 0.241 湖口村 0.226
麥豐村 0.106 萡東村 0.230
麥津村 0.138 萡子村 0.254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60
圖 5-11 研究示範區高齡人口分布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5.2.2 權重分析
根據 4.3 脆弱度因子權重分析結果,可得到社會面向當中人口密度、高齡人
口,各自權重分別為 0.62、0.38,如表 5-11 所示,由於各項因子數據計算後之單
位、數據涵義不逕相同,無法直接整合,故需透過正規化動作進行數據整理,如
式 11,而後再將正規化後之數據乘上各自權重結合即可得脆弱度分數,計算結
果如表 5-12,並以自然分類法(Jenks Natural Breaks)進行分級,由低至高分別為
等級一至等級五,分級級距如表 5-13。

表 5-11 環境面向因子權重

面向 脆弱度因子 權重

C2-1 人口密度 0.62


C2 社會
C2-2 高齡人口 0.38
合計 1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61
表 5-12 研究示範區各村里社會脆弱度分數

村里 脆弱度分數 村里 脆弱度分數

和豐村 0.341 橋頭村 0.180


富琦村 0.343 海口村 0.364
永豐村 0.291 水井村 0.311
瓦磘村 0.223 台子村 0.228
崙後村 0.253 崙中村 0.249
後安村 0.156 下崙村 0.211
海豐村 0.148 林厝村 0.382
海北村 0.271 崙北村 0.331
五港村 0.294 崙南村 0.323
口湖村 0.273 廣溝村 0.304
頂湖村 0.274 三姓村 0.316
蚵寮村 0.251 崙東村 0.244
青蚶村 0.301 溪頂村 0.370
成龍村 0.336 蚊港村 0.340
三盛村 0.029 四美村 0.436
梧南村 0.298 中興村 0.038
港東村 0.390 新吉村 0.131
港西村 0.331 湖口村 0.295
麥豐村 0.620 萡東村 0.581
麥津村 0.508 萡子村 0.383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5-13 社會脆弱度分數分級

社會 分級方式 等級 1 等級 2 等級 3 等級 4 等級 5

Natural 0.029 0.156 0.274 0.343 0.436


脆弱度
Breaks | | | | |
分數
(Jenks) 0.156 0.274 0.343 0.436 0.620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62
根據表 5-12 之分數及 5-13 分級標準可搭配 GIS 繪製出研究示範區社會脆弱
度地圖,如圖 5-12 所示,可由圖得知等級較低之等級一、二主要分佈於研究區
域崙中村以南及中興村以北,等級三至等級五則多位於下崙村至後安村之間,其
中又以麥津村、麥豐村為最高等級五,其原因主要為人口密度分佈之緣故,雖然
高齡人口於蚊港村以南區域分數較高,但其權重較低之關係,最終結合後社會脆
弱度等級分佈情形較接近人口密度分佈。

圖 5-12 研究示範區社會脆弱度等級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5.3 經濟脆弱度

依據第一階段專家問卷因子評選後之結果,篩選出大於模糊德爾菲法所設定
門檻值之脆弱度因子,本研究社會脆弱度以「土地開發利用」及「基礎設施」所
組成,其所代表涵義及參考依據如表 5-14 所示。

63
表 5-14 經濟脆弱度因子

面向 脆弱度因子 說明

指該地區各土地利用類型,不同的土地利用會產生不同
C3-1 土地開發利
環境、社會成本,進而影響未來各層面永續發展,該因

子取自李宛柔(2010)、雷人傑(2012)。
C3 經濟
其中包含該地區之道路、運輸、通訊、維生系統等,該
面向
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因子中用以代表防災韌性,但同
C3-2 基礎設施
時與當地各式經濟發展有密切關連,該因子取自
UNISDR(2004)、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5.3.1 因子分析

一、土地開發利用

不同土地開發類型於事件來臨時將產生不同影響,在過去李宛柔(2010)、雷
人傑(2012)、劉紹安(2017)等研究當中皆有考量該項因子,本研究主要參考劉紹
安(2017)對於土地利用之分析方式,以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考量,將內政部國土
測繪中心公告之第一級土地利用分類進行合併及分級,如表 5-15,而後參考徐浩
然(2021)以脆弱度等級最高之建築利用土地及公共利用土地,作為土地開發利用
分析依據,計算出上述土地利用類型與村里總面積之比例,如式 15,本研究以內
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之 2020 年國土利用調查現況成果圖資進行該因子計算分析。
經過計算後各村里建築利用土地及公共利用土地佔比如表 5-16,以 GIS 呈現其
分佈如圖 5-13 所示。

表 5-15 第一級土地利用類型分級表

土地利用類型 脆弱度等級

建築利用土地、公共利用土地 5
交通利用土地 4
農業利用土地 3
森林、遊憩利用土地 2
礦業、其他利用土地 1
資料來源:劉紹安(2018)

建築、公共利用土地面積
土地開發利用面積比 = (式 15)
村里面積

64
表 5-16 各村里建築利用土地及公共利用土地佔比

村里 面積佔比(%) 村里 面積佔比(%)

和豐村 4.572 橋頭村 9.534


富琦村 0.499 海口村 1.082
永豐村 2.352 水井村 3.451
瓦磘村 0.633 台子村 3.779
崙後村 4.161 崙中村 4.726
後安村 5.127 下崙村 7.651
海豐村 5.997 林厝村 8.694
海北村 0.034 崙北村 6.238
五港村 4.258 崙南村 6.676
口湖村 6.900 廣溝村 7.304
頂湖村 6.478 三姓村 1.041
蚵寮村 2.784 崙東村 2.260
青蚶村 12.951 溪頂村 4.309
成龍村 5.203 蚊港村 9.154
三盛村 2.664 四美村 0.896
梧南村 0.714 中興村 4.045
港東村 6.850 新吉村 3.147
港西村 2.335 湖口村 5.450
麥豐村 13.778 萡東村 13.405
麥津村 17.306 萡子村 8.507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65
圖 5-13 研究示範區土地開發利用分布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二、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主要以各村里道路、運輸、水利設施作為代表,在過去海岸災害風
險評估相關研究中,該因子大多歸類於防災韌性部分,如邱淑宜(2010)、游保杉
(2018)、徐浩然(2021)等研究中以海堤長度、水利設施、設施耐用及恢復能力等作
為代表,而在本研究中考量到永續性層面,在交通運輸方面同時與該區域內之經
濟發展以相關,如港口、鐵路、道路等,皆與當地經濟永續發展有所關聯。本研
究以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之 2020 年國土利用調查現況成果圖資進行該因子分析,
採用國土測繪中心公告之第一級土地利用分類當中,交通利用土地以及水利利用
土地面積,除以各村里總面積,如式 16,即可得到交通、水利利用土地之佔比,
用以表示該區域基礎設施因子,計算結果如表 5-17,搭配 GIS 呈現如圖 5-14。

交通、水利利用土地面積
基礎設施面積比 = (式 16)
村里面積

66
表 5-17 各村里交通、水利利用土地佔比

村里 面積佔比(%) 村里 面積佔比(%)

和豐村 10.227 橋頭村 1.691


富琦村 0.402 海口村 13.000
永豐村 6.564 水井村 9.677
瓦磘村 0.924 台子村 8.887
崙後村 3.466 崙中村 11.064
後安村 9.843 下崙村 6.123
海豐村 18.822 林厝村 37.722
海北村 0.424 崙北村 10.742
五港村 23.444 崙南村 8.335
口湖村 5.871 廣溝村 12.262
頂湖村 2.471 三姓村 2.083
蚵寮村 6.041 崙東村 4.343
青蚶村 35.426 溪頂村 7.250
成龍村 15.723 蚊港村 23.952
三盛村 5.447 四美村 2.001
梧南村 1.818 中興村 23.948
港東村 16.764 新吉村 20.225
港西村 15.012 湖口村 29.856
麥豐村 8.089 萡東村 8.282
麥津村 5.034 萡子村 20.437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67
圖 5-14 研究示範區基礎設施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5.3.2 權重分析

根據 4.3 脆弱度因子權重分析結果,可得到社會面向當中土地開發利用、基
礎設施,各自權重分別為 0.62、0.38,如表 5-18 所示,由於各項因子數據計算後
之單位、數據涵義不逕相同,無法直接整合,故需透過正規化動作進行數據整理,
如式 11,而後再將正規化後之數據乘上各自權重結合即可得脆弱度分數,計算
結果如表 5-19。其中在基礎設施部分,該因子對於整體系統永續發展性屬於正面
影響,因此正規化過程須改以式 12 計算,方能準確表達本研究脆弱度之意涵,
並以自然分類法(Jenks Natural Breaks)進行分級,由低至高分別為 1~5 級,分級
級距如表 5-20。

68
表 5-18 環境面向因子權重

面向 脆弱度因子 權重

C3-1 土地開發利用 0.70


C3 經濟
C3-2 基礎設施 0.30
合計 1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5-19 研究示範區各村里經濟脆弱度分數

村里 脆弱度分數 村里 脆弱度分數

和豐村 0.405 橋頭村 0.675


富琦村 0.319 海口村 0.241
永豐村 0.344 水井村 0.364
瓦磘村 0.320 台子村 0.384
崙後村 0.443 崙中村 0.404
後安村 0.431 下崙村 0.563
海豐村 0.394 林厝村 0.351
海北村 0.300 崙北村 0.468
五港村 0.286 崙南村 0.505
口湖村 0.534 廣溝村 0.499
頂湖村 0.545 三姓村 0.327
蚵寮村 0.366 崙東村 0.359
青蚶村 0.542 溪頂村 0.418
成龍村 0.386 蚊港村 0.480
三盛村 0.366 四美村 0.322
梧南村 0.316 中興村 0.273
港東村 0.445 新吉村 0.267
港西村 0.276 湖口村 0.283
麥豐村 0.795 萡東村 0.779
麥津村 0.963 萡子村 0.482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69
表 5-20 經濟脆弱度分數分級

經濟 分級方式 等級 1 等級 2 等級 3 等級 4 等級 5

Natural 0.241 0.300 0.366 0.445 0.563


脆弱度
Breaks | | | | |
分數
(Jenks) 0.300 0.366 0.445 0.563 0.963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透過表 5-19 之脆弱度分數及 5-20 分級標準搭配 GIS 可繪製出研究區域經濟


脆弱度地圖,如圖 5-15 所示,從圖可看出,等級較高的區域多分佈於研究示範
區和豐村至後安村及崙北村至口湖村地區,又以橋頭村、麥津村、麥豐村及萡東
村為等級五,其分佈情形主要與土地開發利用有關,在土地開發利用部分,可與
前面人口密度因子進行鏈結,人口密度高因此在該村里之建築、公共利用土地面
積佔比較高。

圖 5-15 研究示範區經濟脆弱度等級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70
5.4 海岸地區整合性脆弱度

完成環境、社會、經濟面向共 7 項脆弱度因子分析後,可依據 4.3 節所分析


之面向整合權重,如表 5-21,進行最後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其步
驟主要利用前一小節完成分析的環境、社會、經濟脆弱度等級,乘上各面向權重
後相加完成整合,並將相加後的等級以四捨五入方式取整數,以便分級作為海岸
環境整合性脆弱度等級,計算成果如表 5-22,將表 5-22 之計算結果以 GIS 呈現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地圖,如圖 5-16。

表 5-21 面向整合權重

面向 權重

C1 環境 0.51
C2 社會 0.16
C3 經濟 0.33
合計 1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表 5-22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

村里 等級 四捨五入 村里 等級 四捨五入

和豐村 4.02 4 橋頭村 3.5 4


富琦村 3.85 4 海口村 3.52 4
永豐村 3.69 4 水井村 2.16 2
瓦磘村 3.53 4 台子村 2.33 2
崙後村 3.86 4 崙中村 2.33 2
後安村 3.7 4 下崙村 3.17 3
海豐村 3.7 4 林厝村 3.34 3
海北村 3.2 3 崙北村 3.84 4
五港村 3.36 3 崙南村 3.84 4
口湖村 3.17 3 廣溝村 3.84 4
頂湖村 3.33 3 三姓村 3.18 3
蚵寮村 2.33 2 崙東村 2.51 3
青蚶村 3.33 3 溪頂村 4.18 4

71
成龍村 1.98 2 蚊港村 4.35 4
三盛村 2.35 2 四美村 4.01 4
梧南村 2.16 2 中興村 2.53 3
港東村 2.98 3 新吉村 1.51 2
港西村 2.85 3 湖口村 1.83 2
麥豐村 3.98 4 萡東村 4.49 4
麥津村 4.49 4 萡子村 3.49 3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圖 5-16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地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由計算結果與脆弱度地圖可得知,研究示範區範圍內各村里之脆弱度等級分
佈在等級二至等級四,等級二共九個村里,等級三共十三個村里,而等級四共十
八個村里,並無等級一與等級五出現,雖在各面向分析時有部分村里呈現等級五,
但進行整合後其整合性脆弱度僅呈現等級四,其原因主要為各面向所佔權重不同,
彼此整合後等級有下降的現象產生。反之亦然,部分村里雖於面向分析時為等級

72
一,整合後則出現等級上升的現象。由上述結果來看,海岸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
估為一綜合考量之過程,同時涵蓋環境、社會及經濟三個面向,並且不同面向具
有不同權重,因此產生整合後脆弱度等級有所變動,故後續調適可以權重高之面
向及因子優先進行。

從整合脆弱度與各面向等級來看,整合後為等級四之村里,61%的村里於各
面向分析時曾出現兩個以上等級四、等級五之高脆弱度等級,其他則是由於環境
面向呈高脆弱度且環境權重較高導致,故於圖中呈現脆弱度等級四的村里需同時
針對不同面向進行調適;整合後為等級三之村里,69%之村里於各層面分析時,
僅有其中一面向為等級四、五之高脆弱度,其他則是由於環境面向為中低脆弱度,
故須針對較高脆弱度之面向進行緩解;其餘整合後為等級一與等級二之村里,皆
於環境、社會、經濟脆弱度分析時,屬於等級三以下之中低脆弱度,所以需進行
管理以維持其永續發展。

透過本研究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地圖與整體海岸管理計畫中環
境劣化、發展遲緩地區進行對比,可發現本研究之成果與發展遲緩地區分布大致
符合,於麥寮鄉以南為等級四之高脆弱度,但於研究示範區南側部分出現差異,
其原因推測為本研究整合過程涵蓋環境面向,考量因素不同因此脆弱度較低;本
研究之成果與環境劣化區比較後,可發現整體分布大致符合,於雲林縣濱海地區
整體中高脆弱度村里多於低脆弱度村里,但由於本研究考量因子除了環境之外,
同時包含社會及經濟面向,故與環境劣化區劃設結果有部分差異產生,但仍可透
過該兩項比較結果得知,本研究建立之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具有一定可行
性。

本研究示範區為雲林縣濱海村里,故與莊博允(2020)、蔡明諺(2020)、徐浩然
(2021)同樣採用該研究區域之研究進行比較,與莊博允(2020)及蔡明諺(2020)分析
之結果最大差異在於口湖鄉南側近嘉義區域,在其研究成果為高脆弱度,而本研
究呈現低脆弱度,最大原因在於該兩篇研究主要以災害風險為主軸,與本研究海
岸永續發展所選用之因子不同,如土地高程即為其研究使用而本研究未採用之因
子,土地高程與海岸災害之地層下陷相關,但與本研究永續發展主題關聯性較低,
故呈現差異。徐浩然(2021)分析結果中同樣於口湖鄉南側近嘉義區域呈現高脆弱
度,與本研究產生差異原因主要係「依賴人口」該項脆弱度因子,在其研究中依
賴人口包含老年及幼年人口,幼年人口雖會造成救災所需動用資源增加,但若以
本研究永續發展觀點來看,幼年人口能確保該地區未來之勞動力及發展性,應屬
於正面因素。上述研究皆以災害風險及防災角度為探討內容,故其考量之脆弱度
因子與本研究有些許不同,代表含義也不逕相同,防災所針對之對象以人民生命
財產安全為主,而本研究則是同時考量人及環境,以系統整體永續發展性為主要
考量,另外,相較於以往直接透過盤點並選用因子,本研究採用模糊德爾菲法篩
選建立之脆弱度因子更具有依據性,在權重部分改以層級分析法進行,能同時呈
現環境及社會經濟方面之脈絡。

73
5.5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調適策略

整體海岸管理計畫中,透過所劃分之特定區位訂定相關管理原則,如保護原
則、防護原則、永續利用原則等,另外在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中,
也新增各特定區位之議題及其對策,並細述上面各項管理原則,以此達到保護及
復育海岸資源、海岸永續利用等目標。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相關管理原則與本研究
相關之部分,主要在防護原則中的海岸侵蝕部分,其原則為海岸線向岸之禁建線
距離內應避免開發、除防護設施外,避免設置永久性建築、避免抽用防護區內地
下水及挖掘水道等。

在永續利用原則部分,可分為一般性管理原則及自然環境保護原則,一般性
管理原則包含各種設施興建除考量防災安全外應避免影響生態棲息地、促進資源
循環永續利用,並在環境承載力與回復力限度內發展、復育海岸環境並促進發展
遲緩區永續發展等,自然環境保護原則包含海岸地區避免非必要設施之興建、利
用國土監測,掌握自然海岸線及潛在保護區變異情形、海岸地區珊瑚礁岩紅樹林
等自然資源具天然屏障功能,應予以保護等。

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的主要方針係以自然為本的方式解決所面臨的
困難及問題,主要包含八項準則:應有效應對人類社會挑戰、應根據尺度設計、應
帶來生物多樣性增長及生態系統完整性、應具有經濟可行性、應基於包容及透明
的治理過程、應在首要目標和其他效益間平衡、應基於實際證據進行管理、應具
有永續性並主流化,NbS 之該念也逐漸成為策略訂定需考量因素之一。

本研究主要透過上述兩項調適管理相關文獻整理,並以「整體概括」及「各
別」村里深入探討兩種觀點進行調適策略研擬,在整體觀點方面,環境、社會、
經濟面向各因子調適策略基本原則分別如下:

一、環境面向

生物多樣性較低之村里,可透過復育及保護動植物棲息地,以提供更多適合
物種生存之環境,恢復已受損之生態系,並檢討根本原因,如環境汙染、棲地破
壞等,針對主要原因進行改善,其中部分村里缺乏物種觀測資料,故應針對該區
域加強動植物個物種觀測活動,並建置完整資料庫,另外,於生物多樣性較高之
村里,可採用保護管理方式,如限制開發活動、監測各物種狀況、維護現有生物
棲地等,以維持現有生物多樣性。

海岸侵蝕部分,於侵蝕速率較高之岸段,須建立系統性長期監測,透過長期
監測掌握海岸變動趨勢及原因,進行分析並予以改善,利用傳統防波堤,或是綠
色工法相關具天然屏障功能之植披復育等方式,使該海岸段侵蝕速率降低,或是
推動砂源補償之相關措施,維持自然海岸之平衡,以減少海岸國土流失之危機。
水質汙染部分應透過高汙染流域之測站,瞭解 RPI 較高之影響因素,如工業
廢水、農業用水、民生汙水等,並進行管制、規範,改善相關汙染物質含量,達
74
到降低 RPI 之目的,於低汙染區域應保持管理及監測,以防治潛在汙染源,以確
保水質低汙染及其永續性。

二、社會面向

人口密度為較難以變動之因子,但可透過其他因子之調適緩解,使整合後之
脆弱度降低,或是制定相關補償管理方法,如改善基礎設施、聚落空間規劃等,
解決聚落擁擠問題,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及聚落發展永續性。

高齡人口分布較高之村里,應提出相關策略,增加村里就業機會,如提供就
業輔導、引進興新產業、產業轉型等,減少青壯年人口外流之現象,以此降低人
口老化趨勢,並且建立相對應之老年福利、安養醫護、休閒娛樂等措施,建立老
年人口友善環境,提升老年人口之生活品質。

三、經濟面向

土地開發利用分析結果與人口密度相關,同樣屬於難以變動之因子,但仍可
推動相關改善措施,降低事件來臨時所受到之衝擊,並且可透過產業結構之調整,
增加如森林利用土地、遊憩利用土地等,提升環境面向資源保護,並改善社會面
向相關問題,以此降低整合後之脆弱度。

在基礎設施部分,較高脆弱之村里可檢討該區域各式交通現況及議題,並逐
一改善,或透過相關計畫增加該村里交通、水利設施,提升便利性及安全性,以
此達到各面向及各產業永續發展。

除了整體原則外,本研究針對整合後脆弱度等級為等級四之村里進行分析,
並研擬相對應調適策略,以此降低脆弱度等級。其中以環境、社會、經濟三面向
皆為高脆弱度等級之村里為例,包含麥津村及萡東村。麥津村整合後為等級四之
高脆弱度主要是因水質汙染、人口密度、土地開發利用、基礎設施這幾項因子所
導致,麥津村於新虎尾溪流域,在蚊港橋測站河川汙染指數高達 7.25,屬於環保
署所公告之嚴重汙染區域,其氨氮含量及溶氧量皆不符標準,需針對流域附近之
排放源進行盤查檢討,土地開發部分其面積佔比為示範區最高,原因為受人口密
度影響,當面臨事件發生時受到影響個體數較高,然而基礎設施面積僅佔 5%,
相關韌性恢復能力不足,須制定相關措施改善以避免事件發生後無法維持當地永
續發展性。

萡東村整合後為高脆弱度主要是因生物多樣性、人口密度、高齡人口、土地
開發利用、基礎設施這些因子所造成,在生物多樣性部分,萡東村並未有相關物
種觀測活動,故應進行改善建置完整資料數據庫,土地開發利用部分其面積佔比
較高,推測與人口密度相關,因此當事件來臨時受到影響之人口數也會較多,而
其基礎設施面積相對較低,交通、水利相關基礎設施不足,須制定相關計畫增加
當地基礎設施避免事件發生後難以恢復導致該村里內聚落及產業難以達到永續
發展。

75
7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本研究考量海岸整體管理及永續發展之觀點,針對海岸地區脆弱度因子進行
盤點,並利用模糊德爾菲法對其篩選,考量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建立一套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因子,並且透過層級分析法,分析因子及面向整合之
權重關係,建置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針對整體海岸管理計畫所
畫設環境劣化及發展遲緩評選示範區進行評估,依據示範區內各村里整合性環境
脆弱度評估成果分析及整體研究內容獲得以下結論:

1. 本研究與過往常見之海岸災害風險評估不同,將脆弱度從原先災害防治轉換
為永續發展層面,更加著重於海岸地區未來之永續發展性,重新賦予海岸地
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定義為「當事件發生時會導致該區域整體系統永續性下
降或損害程度增加之量度指標」,另外本研究「整合」之涵義同時包含了脆
弱度與永續發展結合,以及環境與社會經濟整體系統的整合。

2. 本研究透過蒐集海岸管理、脆弱度評估、永續發展目標等相關文獻研析,以
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盤點出與本研究定義相關之脆弱度因子,並以模
糊德爾菲法分析問卷結果,計算並篩選出大於門檻值之因子,最後所建立之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共包含七項因子,分別為生物多樣性、海岸侵蝕
狀況、水質汙染、人口密度、高齡人口、土地開發利用、基礎設施。

3. 利用本研究評選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因子,採用層級分析法概念建
立層級架構,並賦予因子及面向整合權重關係,結合權重關係完成海岸地整
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建立,該模式主要先分別針對環境、社會、經濟三
面向之因子進行計算分析,最終以權重整合並將其分為等級一至等級五。根
據評估成果與整體海岸管理計畫中海岸環境劣化、發展遲緩地區比較後大致
符合,部分差異則因考量因子不同產生,故可由該結果表示本研究之脆弱度
評估模式可套用於不同海岸區域進行脆弱度及永續評估。

4. 在環境脆弱度分析部分,在後安村至溪頂村之間多為等級五,其原因主要為
這兩村里之生物多樣性較低,並且林厝村海岸侵蝕速率為示範區整體海岸中
最高之岸段,加上蚊港橋河川水質測站之 RPI 數值較高,故此兩村里須針對
上述問題分別進行調適,以降低環境脆弱度等級。

5. 在社會脆弱度分析部分,麥豐村、麥津村及萡東村為等級五,其主要原因為
人口密度過高,然而人口密度不易改善,故應另外提出相對應策略,如降低
其他因子之脆弱度,以此使整合性脆弱度等級下降。

6. 在經濟脆弱度分析部分,橋頭村、麥豐村、麥津村及萡東村為等級五,其原
因主要為土地開發利用因子,而建築利用、公共利用土地與人口密度相關,
77
故較難以直接改善,需透過防範或提出相關韌性回復策略,減少事件來臨時
所受之衝擊。

7. 根據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結果,可得知本研究示範區雲林縣濱海
村里,其脆弱度等級分佈於等級二至等級四,並無等級一及等級五,其原因
主要因為各面向重要程度不同即權重高低不同,整合過程中影響程度亦有所
差異,故整合後可能出現等級降低之現象。但仍可由整體趨勢得知,等級四
之村里當中六成具有兩個以上面向為高脆弱度,等級三之村里當中近七成為
僅一面向為高脆弱度,其餘等級一、等級二村里則各面向皆為中低脆弱度。

8. 本研究根據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結果,提出整體調適管理對策,
以期透過利用本研究所建立之評估模式,搭配各項調適對策結合施行,達到
降低整合性環境脆弱度等級之目的,以此提高海岸永續發展可能性。

9. 本研究所建置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因子、評估模式及研擬之相對應
調適策略,可供後續海岸永續發展、海岸脆弱度評估等相關研究作為參照基
礎,並且提供海岸管理有關單位如水利署、營建署、地方政府作為整合性海
岸管理機制訂定時之參考依據。

78
6.2 建議

以下針對本研究內容提出建議事項,供後續進行相關研究作為參考:

1. 本研究為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僅針對脆弱度部分進行探討與研
析,建議後續可結合如自然或人為危害等,以風險層面作為研究主軸,提升
研究成果對於臺灣海岸永續發展之貢獻。

2. 本研究於脆弱度因子盤點及篩選階段,無考量時間變動特性,故無法以目標
年進行推估,僅能評估示範區可能影響永續發展之現況,建議後續可於因子
盤點部分,增加具時間變動特性之可操作因子,與氣候變遷情境結合,以此
進行未來情境設立及推估,並且在於因子盤點時應考量各別涵義是否具有關
聯性,避免因子之間難以區分。另外,各脆弱度因子數據應盡可能以最新資
料及相同時間尺度作為代表。

3. 於研究方法部分,本研究以專家問卷法進行分析,建議後續若同樣以專家問
卷法進行研究,應針對發放人選進行檢視或以訪談方式進行,確保填寫人員
足夠瞭解該研究領域,以此使分析後之成果更具有正確性與代表性。

4. 本研究以村里尺度進行評估且以單一雲林縣作為示範區,導致評估成果難以
呈現差異,建議後續可將示範區擴大,如整體西部海岸,以此呈現明顯差異。
另外,本研究之因子及評估模式是以全國通用觀點作為考量依據,建議可針
對目標區域深入探討,並事先進行實地探訪,以此瞭解示範區實際狀況或區
域特性,增加研究成果之貢獻。

79
參考文獻
1. Cardona, O.D., M.K. van Aalst, J. Birkmann, M. Fordham, G. McGregor, R.
Perez, R.S. Pulwarty, E.L.F. Schipper, and B.T. Sinh (2012), “Determinants
of risk: exposure and vulnerability. In: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 Special Report of
Working Groups I and II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NY,
USA, pp. 65-108”
2.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0),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N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A STRATEGY FOR
EUROPE, Brussels, 27.09.2000 “
3. GTZ (2004), “Risk Analysis–a Basis for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Section
42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
4. IUCN (2020), “IUCN Global Standard for Nature-based Solutions: first
edition”
5. Peter Timmerman (1981),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Collapse of Society,
ENVIRONMENTAL MONOGRAPH NO. 1”
6. IPCC (2007),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M.L. Parry, O.F.
Canziani, J.P. Palutikof, P.J. van der Linden and C.E. "Hanson,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976pp.”
7. IPCC (2014), “AR5, 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New York, IPCC books.”
8. IPCC (2021), “AR6,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9. IPCC (2021), “AR6,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10. Shitangsu Kumar Paul (2013), “Vulnerability Concep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ields: A Review on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Life and
Earth Science, Volume 8, pp 63-81” https://doi.org/10.3329/jles.v8i0.20150
11. Tom Gabor, Terri K. Griffith (1980), “THE ASSESSMENT OF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TO ACUTE HAZARDOUS
MATERIALS INCIDENT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Volume 3, pp
323-333” https://doi.org/10.1016/0304-3894(80)80004-5
12. Thomas L. Saaty (1990), “How to make a decis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ume 48, pp 9-26”

80
https://doi.org/10.1016/0377-2217(90)90057-I
13. USGS (1999), “National Assessment of Coastal Vulnerability to Sea-Level
Rise: Preliminary Results for the U.S. Atlantic Coast, U.S. 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 99-593”
14. UNISDR (2004), "Terminology: Basic Terms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15. UNISDR (2009), “Terminology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16. UN (201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17. 鄭滄濱(2001),「軟體組織提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國立
臺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18. 蕭煥章(2008), 「水災脆弱性評估模式之建立-以汐止市為例」 ,中國文化
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19. 陳建智(2008),「臺灣脆弱度指標建構與評估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自
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 李欣輯、楊惠萱、廖楷民、蕭代基(2009),
「水災社會脆弱性指標之建立」

建築與規劃學報第十卷第三期,第 163-182 頁。
21. 王維民(2010),「集合住宅社區永續發展評價模式之建構」,中華大學,
博士論文。
22. 邱淑宜(2010),「臺灣海岸脆弱度指標建立與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海
洋大學,碩士論文。
23. 李宛柔(2010),「都市脆弱度指標系統動態分析之研究-以高雄都會區為
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莊炘柔(2011),
「利用模糊德爾菲法與層級架構分析法建構外包商評選模
式」,中華大學,碩士論文。
25. 雷人傑(2012),
「氣候變遷下本土化海岸地區脆弱度評估與調適策略之研
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26.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4),氣候變遷衝擊下災害風險地圖,NCDR
102-T17。
27. 內政部(2015),「海岸管理法」。
28. 美國在臺協會(2015),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說明。
29. 林昀叡(2015),「氣候變遷對臺灣主要流域脆弱度影響分析」 ,逢甲大學,
碩士論文。
「臺灣海岸地區防護及災害風險評估之研究」
30. 謝晴杰(2016), ,國立臺灣海
洋大學,碩士論文。
31. 內政部營建署(2017),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32. 游保衫(2018),「韌性水城市評估與調適研究(2/2)」,經濟部水利署。
33. 內政部(2018),全國國土計畫。
「臺灣海岸侵蝕風險評估-以雲林、台東海岸為例」
34. 葉純甄(2018), ,國立臺
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81
35. 劉紹安(2018),「雲林縣濱海陸地區地層下陷之風險評估」,國立臺灣海
洋大學,碩士論文。
36.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2019),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37. 行政院環保署(2019),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38. 吳晨瑋(2019),「海岸侵蝕風險評估及因應策略研究-以雲林、高雄為案
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39. 經濟部水利署(2020),雲林縣一級海岸防護計畫(核訂本)。
40. 臺南市政府(2020),臺南市氣候變遷調適計畫 2020 修正版。
41. 莊博允(2020),「海岸地區多重災害風險評估模式與韌性管理之研究」,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42. 蔡明諺(2020),
「氣候變遷下海岸地區多重災害推估型風險評估與調適管
理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43. 徐浩然(2021),
「氣候變遷下之海岸地區複合型災害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
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44. 內政部營建署(2021),研訂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期中報
告書修正版。
45. 科技部、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臺灣師範
大學地球科學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21),IPCC 氣候變遷第六次
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46. 呂迎蓁(2022),「海岸地區災害整合性風險分析-以雲林海岸為例」
,國立
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47. 陳宥年(2022),「臺南市優先劃定危老重建推動地區可行性之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48. 錢秋萍(2022),「臺灣帷幕牆工程導入循環經濟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
臺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4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https://www.tbn.org.tw/
5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國水質監測資訊網:
https://wq.epa.gov.tw/EWQP/zh/Default.aspx
51. 雲林縣麥寮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村里鄰人口數:
https://mailiao.household.yunlin.gov.tw/popul01/index.aspx?Parser=99,5,40
52.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人口統計資料: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53.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https://www.nlsc.gov.tw/Default.aspx

82
附錄一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研究

第一階段專家問卷
敬愛的 專家學者 您好:

感謝您百忙之中填寫這份問卷。此為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研究所之學術

研究問卷,係針對「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研究」所設計,目的在於評選

海岸地區在永續發展理念下所適用之環境、社會、經濟脆弱度評估因子。本問卷為

兩階段式,此為第一階段評選因子問卷。後續完成第一階段模糊德爾菲法分析及因

子篩選後,會再寄出第二階段問卷並以層級分析法(AHP)比較因子間重要程度,以

此計算和賦予各因子權重。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篩選和建立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

脆弱度評估因子,並以此基礎建立一套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可供

後續相關研究以及海岸地區管理相關部門做參考,以達海岸地區整合性永續發展之

理念,本研究對於脆弱度之定義為「脆弱度為當事件發生時會導致該區域各項系統

永續性下降或損害程度增加之因素」。

最後再次感謝您願意抽空填寫此問卷,在此表達十萬分的謝意,您的寶貴意見

對本研究有莫大的幫助,並且您的答案及意見僅作為「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

評估研究」使用,不做其他用途,若您有任何問題,可由以下聯絡方式進行聯繫。

敬祝 平安順心 萬事如意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
指導教授: 簡連貴 教授
研究生 李昱錡 敬上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 2 號(河海工程學系)
Cell:0978-095-336
Tel:(02)2462-2192 #6169
E-mail:chi88621@gmail.com

83
問卷開始,一共有環境面向、社會面向、經濟面向三部分,請您詳閱說明

後開始進行填寫。

✓ 範例
問卷評定之方式將分 0~10 個等級,分數愈高則代表重要程度愈高,依
照各位專家學者的專業知識給予每個因子重要性程度最佳值、可接受之最小
值與可接受之最大值等三個評估值(每個評估值皆需為整數,範圍為 0~10)。
最佳值:請憑直覺填入您認為對於此一因子重要程度的最佳數值
可接受最小值:請填入您認為對於此一因子重要程度範圍中的可接受最小值
可接受最大值:請填入您認為對於此一因子重要程度範圍中的可接受最大值

重要程度
因子
最小值 最佳值 最大值

生物多樣性 5 8 9


地下水資源 5 6 7

面 特殊地形地貌
2 4 5
向 及景觀

海岸侵蝕狀況 7 8 10

84
一、 環境面向

環境面向之脆弱度因子包含生物多樣性、地下水資源、特殊地形地貌及景

觀、海岸侵蝕狀況、水質汙染、空氣品質,共六項,請閱讀表格內之說明以及

參考指標,並以海岸地區永續發展及海岸管理為主要觀點,填寫各因子重要程

度。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當地各物種、保育類動植物以及屬瀕臨絕種與珍貴稀
單位面積物
生物多樣性 有動植物及其棲地,該因子取自 SDGs、整體海岸管
種數量
理計畫。

地下水資源量可能導致海岸地區後續的海水倒灌、地
平均地下水
地下水資源 層下陷、農業與民生用水不足等問題,降低未來發展

之可行性,此因子取自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地景保育景
國家公園法劃設之特別景觀區、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
特殊地形地貌 之自然保留區、地質法劃設之地質遺跡、行政院農業 點、地質遺
環 及景觀 委員會委託研究之臺灣地景保育景點中地形地貌者, 跡地質敏感
境 此因子取自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區
面 海岸線受各種因素影響產生侵蝕情形,導致岸線後
向 退、海堤破壞和國土縮減等,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因子, 海岸斷面變
海岸侵蝕狀況
但同時也會影響海岸地區居住、生活、產業等發展永 遷速率
續性,此因子取自邱淑宜(2010)、雷人傑(2012)。
河川、自來水等水體所受到之各式汙染,其中汙染物
河川污染指
水質汙染 包含懸浮固體、氨氮、工業廢水等物質,該因子取自
數 RPI
SDGs。
空氣品質包含懸浮於空氣中之 PM2.5、PM10、NO2、SO2、
空氣品質指
空氣品質 CO、O3 等等汙染物質,以及造成溫室效應之氣體,該
標 AQI
因子取自 SDGs、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85
【問卷填寫】

重要程度
因子
最小值 最佳值 最大值

生物多樣性

地下水資源

環 特殊地形地貌
境 及景觀

海岸侵蝕狀況

水質汙染

空氣品質

(翻頁後仍有需填寫部分)

86
二、 社會面向

社會面向之脆弱度因子包含人口密度、教育程度、弱勢族群、文化資產、

醫療健康、人口老化,共六項,請閱讀表格內之說明以及參考指標,並以海岸

地區永續發展及海岸管理為主要觀點,填寫各因子重要程度。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單位面積土地人口數量,能反映事件來臨時受影響之
人數,該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常用因子,但亦可反 各鄉鎮市區
人口密度
映出當地都市聚落擁擠程度與生活品質等發展上的 人口密度
問題。
人民所受到各式教育中的最高教育程度,較高之教育 十五歲以上
教育程度 水準可提升該地區人力資源能力,並增加未來發展可 人口教育程
能性,該因子取自 SDGs、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度

包含領有手冊身心障礙者、單親家庭、受災失業者、
低收入戶、原住民等較須受協助之族群,該因子原先 弱勢族群人
弱勢族群
社 為災害脆弱度常用因子,但同樣會影響當地永續發展 口比例
會 趨勢,該因子取自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李欣輯(2009)。

符合依國家公園法劃設之國家公園史蹟保存區、依文
向 文化部公告
化資產保存法劃設之古蹟、指定考古遺址、重要聚落
文化資產 之各類文化
建築群,或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之水下文化資
資產
產,此因子取自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該地區內各級醫療設施數目,以提供當地人民健康照
健保特約醫
醫療健康 護,促進生活健康福祉,該因子取自 SDGs、臺灣永
事機構數
續發展目標,陳建智(2008)。
人口老化指數為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
指數過高代表該地區競爭力下降,所需之社會成本以 65 歲以上
人口老化
及勞動人口負擔上升,該因子取自臺灣永續發展目 人口比例
標。

87
【問卷填寫】

重要程度
因子
最小值 最佳值 最大值

人口密度

教育程度


弱勢族群


文化資產

醫療健康

人口老化

(翻頁後仍有需填寫部分)

88
三、 經濟面向

經濟面向之脆弱度因子包含產業結構、土地開發利用、經濟成長、財政分

配、基礎設施、能源使用量,共六項,請閱讀表格內之說明以及參考指標,並

以海岸地區永續發展及海岸管理為主要觀點,填寫各因子重要程度。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該地區各類產業比例,其中較低價值產業(如傳統第一
級產業)可能形成貧富差距出現,並且部分產業亦導致 一、二、三
產業結構
環境、社會成本上升,該因子取自 SDGs、李宛柔 級產業比例
(2010)。
指該地區各土地利用類型,不同的土地利用會產生不
各類土地利
土地開發利用 同環境、社會成本,進而影響未來各層面永續發展,
用面積比
該因子取自李宛柔(2010)、雷人傑(2012)。
指每人包括營利、執行業務、薪資、利息等收入合計,
該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常用因子,但也能反映出當
綜合所得中
經 綜合所得 地人民福祉以及經濟發展概況,並影響未來經濟方面
位數
濟 永續發展趨勢,該因子取自李欣輯等(2009)、李宛柔
面 (2010)、謝晴杰(2016)。
向 各地方政府每年所編列之預算,該因子原先為災害脆
弱度因子中用以代表防災韌性面向,但亦可反映該地 地方年度總
財政分配
區是否提供足夠資金用於地方各方面發展,該因子取 預算
自 GTZ(2004)、葉純甄(2018)。
其中包含該地區之道路、運輸、通訊、維生系統等,
該因子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因子中用以代表防災韌性, 國、省道
基礎設施
但同時與當地各式經濟發展有密切關連,該因子取自 涵蓋面積
UNISDR(2004)、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該地區用電總量,用以代表當地之能源消耗程度,該 台電各村里
能源使用量
因子取自 SDGs、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售電量

89
【問卷填寫】

重要程度
因子
最小值 最佳值 最大值

產業結構

土地開發利用


綜合所得


財政分配

基礎設施

能源使用量

(翻頁後仍有需填寫部分)

90
四、 個人基本資料

請填寫下列各向基本資料,此資料僅供學術分析使用,不公開填寫者

姓名及基本資料,請放心填寫,謝謝。

1. 姓名:

2. 服務單位:

3. 職稱:

4. E-mail:

電話:

其他建議: (敬請提供針對本次問卷中因子評選或研究相關之建議)

相關建議:

問卷到此結束,再次感謝您的填寫以及協助。

91
附錄二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研究

第二階段專家問卷
敬愛的 專家學者 您好:

感謝您百忙之中填寫這份問卷。此為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研究所之學術

研究問卷,係針對「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研究」所設計,目的在於評選

海岸地區在永續發展理念下所適用之環境、社會、經濟脆弱度評估因子。本問卷為

兩階段式,此為第二階段評選因子問卷。以層級分析法(AHP)比較因子間重要程

度,以此計算和賦予各因子權重。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篩選和建立海岸地區整合

性環境脆弱度評估因子,並以此基礎建立一套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

式,可供後續相關研究以及海岸地區管理相關部門做參考,以達海岸地區整合性永

續發展之理念,本研究對於脆弱度之定義為「脆弱度為當事件發生時會導致該區域

各項系統(人與整體環境)永續性下降或損害程度增加之因素」。

最後再次感謝您願意抽空填寫此問卷,在此表達十萬分的謝意,您的寶貴意見

對本研究有莫大的幫助,並且您的答案及意見僅作為「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

評估研究」使用,不做其他用途,若您有任何問題,可由以下聯絡方式進行聯繫。

敬祝
平安順心 萬事如意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
指導教授: 簡連貴 教授
研究生 李昱錡 敬上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 2 號(河海工程學系)
Cell:0978-095-336
Tel:(02)2462-2192 #6169
E-mail:chi88621@gmail.com
一、 前言

92
隨著臺灣社會結構變遷、經濟快速發展,海岸地區之開發逐漸增加和擴
大,也使得海岸地區之土地利用變得更加多元,而這些人為開發以及氣候變
遷影響,對自然環境造成了負擔,進而阻礙了社會及經濟上的發展,因此取
得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平衡及永續發展為一大重要課題。
然而過往海岸風險評估研究中大多以地層下陷、暴潮溢淹、洪氾溢淹和
海岸侵蝕等災害及防災為主要探討觀點,與社會永續發展之間關聯較為薄弱,
故本研究以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層面間之跨領域結合為研究主軸,從環境、
社會、經濟層面挑選脆弱度因子並且建立海岸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
本研究在脆弱度因子盤點部分,以整體海岸管理計畫、聯合國永續發展
目標(SDGs)、臺灣永續發展目標等相關文獻為主要盤點依據。而後透過兩階
段專家問卷進行因子篩選及權重賦予,第一階段以模糊德爾菲法對各面向脆
弱度因子進行篩選,取得臺灣海岸地區適用之整合性脆弱度因子;第二階段
以層級分析法計算並賦予各因子之間的權重關係。最後根據上述結果建立海
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模式。
在脆弱度評估部分,本研究將脆弱度因子分為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
向,並且選定臺灣海岸環境劣化地區與發展遲緩地區為示範區域,透過蒐集
示範區內各因子代表指標並計算,將各數據計算結果進行分級後可取得各因
子分數,接下來根據已賦予的權重即可計算出環境、社會、經濟面向的脆弱
度分數,將三個面向之脆弱度分數結合可得到最終的脆弱度等級,完成海岸
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評估,並採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將評估結果繪製成
脆弱度地圖,以提供後續相關研究以及海岸管理有關單位做為未來海岸地區
永續發展策略訂定之參考。

93
二、 第一階段因子篩選結果
本研究經過第一階段問卷資料彙整後,根據各位專家學者之共識進行
篩選,篩選出各面向脆弱度因子如下表 1.與圖 1.所示。
表 1. 第一階段問卷脆弱度因子篩選結果
階層一(面向) 階層二(因子)
生物多樣性
環境面向 海岸侵蝕狀況
水質汙染
人口密度
社會面向
人口老化
土地開發利用
經濟面向
基礎設施

圖 1. 海岸地區整合性環境脆弱度分層圖例

94
三、 問卷填寫說明
在脆弱度因子權重部分,本研究主要參考 Saaty (1987) 之多層級分析法,
與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分局及自強工程股問公司(2022)設計之問卷,其概念
為比較因子間之重要程度,重要程度的評估尺度分為 1-9 共九個尺度,其詳細
說明如表 2.所示,最後再將回收之數據建立比較矩陣及後續計算,獲得各因子
權重,本問卷共有四處表格需進行填答,包含面向整合、環境因子、社會因
子、經濟因子。
表 2. 評估尺度說明
尺度 定義 說明
1 同等重要 兩方比較因子具同等影響力。
3 稍重要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重視某一因子。
5 頗重要 經驗與判斷較強傾向重視某一因子。
7 很重要 實際顯示非常強烈傾向重視某一因子。
兩因子中有足夠證據肯定其中一因子影
9 絕對重要
響力較強。
2,4,6,8 相鄰尺度的中間值 需要尺度之間折衷值時。

✓ 填寫範例
填寫方式如下所示,請依據您的判斷決定左右兩側因子間的重要程度,並
於表格中央重要程度 1-9 打勾。以下面表格為例,在「生物多樣性」與「海岸
侵蝕狀況」兩因子間,若您以經驗與想法判斷認為非常強烈傾向「生物多樣
性」較為重要,則在靠近左側「很重要 7」打勾,以此類推進行其他因子填
寫。

重要程度
絕 同 絕
很 頗 稍 稍 頗 很
面 對 等 對
左側因子 重 重 重 重 重 重 右側因子
向 重 重 重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海岸侵蝕
環 生物多樣  狀況
境 性

 水質汙染
海岸侵蝕

狀況
 水質汙染

95
四、 面向整合
層級一為環境、社會、經濟面向間之整合,藉由面向與面向間之重要程度
比較,分析出彼此整合之權重關係。請依據填答方式及評估尺度說明,並以海
岸地區永續發展為主要觀點,進行以下表格勾選。

評估尺度說明
尺度 定義 說明
1 同等重要 兩方比較因子具同等影響力。
3 稍重要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重視某一因子。
5 頗重要 經驗與判斷較強傾向重視某一因子。
7 很重要 實際顯示非常強烈傾向重視某一因子。
兩因子中有足夠證據肯定其中一因子影
9 絕對重要
響力較強。
2,4,6,8 相鄰尺度的中間值 需要尺度之間折衷值時。

面向整合填答表
重要程度
絕 同 絕
很 頗 稍 稍 頗 很
對 等 對
左側面向 重 重 重 重 重 重 右側面向
重 重 重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社會面向
環境面向
經濟面向
社會面向 經濟面向

(翻頁後仍有需填寫部分)
96
五、 環境面向
環境面向之脆弱度因子經過篩選後包含生物多樣性、海岸侵蝕狀況、水質
汙染,共三項,其各項因子說明如下表,請依據填答方式及評估尺度說明,並
以海岸地區永續發展為主要觀點,進行以下表格勾選。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當地各物種、保育類動植物以及屬瀕臨絕種與珍貴稀有動植物及其棲 單位面積
生物多樣性
地,該因子取自 SDGs、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物種數量

環 海岸線受各種因素影響產生侵蝕情形,導致岸線後退、海堤破壞和國
海岸斷面
境 海岸侵蝕狀況 土縮減等,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因子,但同時也會影響海岸地區居住、
變遷速率
面 生活、產業等發展永續性,此因子取自邱淑宜(2010)、雷人傑(2012)。
向 港口水
河川、自來水等水體所受到之各式汙染,其中汙染物包含懸浮固體、 質、河川
水質汙染
氨氮、工業廢水等物質,以及近岸海域鹽化等變化,該因子取自 SDGs。 污染指數
RPI

環境因子填答表
重要程度
絕 同 絕
很 頗 稍 稍 頗 很
對 等 對
環 左側因子 重 重 重 重 重 重 右側因子
重 重 重
境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海岸侵蝕狀況
生物多樣性
水質汙染
海岸侵蝕狀況 水質汙染

(翻頁後仍有需填寫部分)

97
六、 社會面向
社會面向之脆弱度因子經過篩選後包含人口密度、人口老化,共二
項,請依據填答方式及評估尺度說明,並以海岸地區永續發展為主要觀
點,進行以下表格勾選。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單位面積土地人口數量,能反映事件來臨時受影響之人數,該因子
各鄉鎮市區
社 人口密度 原先為災害脆弱度常用因子,但亦可反映出當地都市聚落擁擠程度
人口密度
會 與生活品質等發展上的問題。

面 人口老化指數為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指數過高代表
65 歲以上
向 人口老化 該地區競爭力下降,所需之社會成本以及勞動人口負擔上升,該因
人口比例
子取自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社會因子填答表
重要程度
絕 同 絕
社 很 頗 稍 稍 頗 很
對 等 對
會 左側因子 重 重 重 重 重 重 右側因子
重 重 重
面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人口密度 人口老化

(翻頁後仍有需填寫部分)
98
七、 經濟面向
經濟面向之脆弱度因子經過篩選後包含土地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共
二項,請依據填答方式及評估尺度說明,並以海岸地區永續發展為主要觀
點,進行以下表格勾選。

因子 說明 參考指標
指該地區各土地利用類型,不同的土地利用會產生不同環境、社會成本,
各類土地利
土地開發利用 進而影響未來各層面永續發展,該因子取自李宛柔 (2010)、雷人傑
經 用面積比
(2012)。

國道、省道
面 其中包含該地區之道路、運輸、通訊、維生系統等,該因子原先為災害
及鐵路涵蓋
向 基礎設施 脆弱度因子中用以代表防災韌性,但同時與當地各式經濟發展有密切關
面積、各式
連,該因子取自 UNISDR(2004)、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港口

經濟因子填答表
重要程度
絕 同 絕
經 很 頗 稍 稍 頗 很
對 等 對
濟 左側因子 重 重 重 重 重 重 右側因子
重 重 重
面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要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基礎設施 土地開發利用

(翻頁後仍有需填寫部分)

99
八、 個人基本資料
請填寫下列各向基本資料,此資料僅供學術分析使用,不公開填寫者姓
名及基本資料,請放心填寫,謝謝。
5. 姓名:

6. 服務單位:

7. 職稱:

8. E-mail:

感謝您協助填寫該問卷,本次問卷填答將會支付您專家諮詢費伍佰元整,
麻煩請您填寫以下資訊,謝謝。

匯款帳號: 郵局:
局號: -,帳號: -

銀行:
銀行名稱: : ,分行:

帳號:

其他建議: (敬請提供針對本次問卷或研究相關之建議)

相關建議:

問卷到此結束,再次感謝您的填寫以及協助。

10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