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學佛入門」初班

第五講﹕四聖諦—佛法之基本
一、概論﹕
✓ “諦”即真理。“聖諦”即相對於凡夫(世間的)而為是聖人(出世間)所知之絕對
正確的真理。“四聖諦”說四種真理:一者、苦聖諦;二者、集聖諦;三者、滅
聖諦;四者、道聖諦。

【一、苦聖諦】
苦既是逼惱的意思。眾生經常被無常所患累、所逼惱,所以說是苦。苦相可分為三
苦以及八苦。
1. 三苦:
1.1 苦苦:
✓ “受”有苦、樂、捨三種受。苦苦是指苦受。除了苦受外,還有引起苦受的種種
法也是苦,被稱為順苦受法。

1.2. 壞苦:
✓ 樂受以及順樂受法變壞而引起的苦。
✓ 我們享受快樂時,它卻是無常,眾生因快樂的短暫而就感受到苦,稱為壞苦。
→ 此苦苦與壞苦是由貪、嗔所引起的,此兩種苦凡夫可以世間的智慧覺知之,稱為
世俗諦苦。

1.3. 行苦:
✓ 世間一切有為、造作都是無常的,它包括苦苦、壞苦。
✓ 因為它遷流變化,不能做主,不自在所以苦,此稱為“行苦”。
→此種行苦愚癡的凡夫不知不覺,唯有聖人能覺知,稱為聖義諦苦,五取蘊苦屬之。

2. 八苦:
《雜阿含經》第三四三經﹕「云何苦如實知?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
苦、怨憎會苦、所欲不得苦,如是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如是苦如實知。」
怨憎會苦: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與至親,相愛的人乖離分散,所以苦。
求不得苦: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
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

1
五蘊熾盛苦:我們對五蘊(既是色、受、想、行、識五種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
著,稱為五取蘊。取是執取的意思。五取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
以是苦。

【二、集聖諦】
✓ 集聖諦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稱為集聖諦。
✓ 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業力被煩惱所引發出來。
✓ 因為我們過去造種種的業形成力量,加上過去與現在種種煩惱的引發,使我們受
種種苦。
六根本煩惱:
貪(如財、色、名、食、睡五欲)、嗔(即生氣,不歡喜的意思)、
癡 (不明事理、是非不分、不明因果等)、慢 (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
別人)、疑(對於佛法因果道理懷疑不信)、不正見
→這六個根本煩惱妨礙我們解脫生死,其中嚴重的三大煩惱是貪、嗔、癡,稱為三
毒;在這三毒中最嚴重的是貪愛。

【三、滅聖諦】
✓ 滅聖諦稱為「苦滅聖諦」

✓ 它說明眾生可以從生死相續不斷的苦報中得到解脫。
✓ 滅是指滅除惑、業、苦,斷著貪嗔癡等無明煩惱,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
不生所以不滅,既是涅槃。
✓ 涅槃是不生不滅之義。
佛說涅槃是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實相既是真理,不是語言文
字所能詮釋,唯有智者親自證悟方知;故說:“語言道斷,心行處滅,非妄想凡夫
所能臆測。”而涅槃更有常、樂、我、淨四味。

【四、道聖諦】
✓ 稱為「苦滅道跡聖諦」
;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稱為道。
✓ 廣義的說有三十七道品,狹義的說有八正道。

→ 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諦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1. 正見:正確的知見;
2. 正思維:沒有貪嗔等煩惱情況下,依正見觀察、思維,如理地作出決定,故又稱
為正欲或正志。由正思維才能做出正確之身口意業的行為。
2
3. 正語:即戒止口之四惡業;即﹕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4. 正業:不是正當的職業,而是正當的行為,即戒殺生、邪淫、偷盜等。
5. 正命:正當的職業→以合法不損害他人的謀生方式來維持生命,乃至不販賣眾
生、軍火、殺生器具、醇酒、毒品或嫖賭等。
6. 正勤(正精進)
:精進努力離惡向善,即精進修道。
正勤有四,所謂「四正勤」即是: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住、未生惡令不生、已生
惡令滅
7. 正念:不生邪惡之心念,稱為正念,反之則是邪念。
8. 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馳散,正定有初禪至滅盡定,禪定時的用心不外兩種情
況。

四聖諦的「兩重因果」表解:

四聖諦

道 滅 集 苦
諦 諦 諦 諦

出 出 世 世
世 世 間 間
間 間 苦 苦
樂 樂 因 果
因 果

世間因果
出世間因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