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日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4

冬至

冬至是中国最重要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一个传
统的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等。冬至是
二十四节气最早订出来的,时间在每年阳历 12 月 21
日至 23 日。冬至这天,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
长。中国北方会在这天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那天,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
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过后便开始“数九”,
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
热量最少,天气最冷,所以也称为“冷三九”。
先民们自古以来就有在冬

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
不忘本。因各地礼俗的不同,

由至
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
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
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

由 由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
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
谓“年终有所归宿”。在中国
南方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冬
至大如年,不返没祖先”的讲

由来 法。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
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
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
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


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着冬至祭
天祭祖的传统习俗。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正
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
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
于是,他吩咐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
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
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
“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
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
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
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
饮 习
由由

食 由

由 由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
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
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吃汤圆在
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
在冬至这天,要做“粉圆”或“糯米”为丸,
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
围吃汤圆,叫做“添岁”。

冬至饮食习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