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9

國 立台 中教 育大 學早 期療 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郭煌宗 博士

學齡前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之初探

研 究 生:鍾 璧 卉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七 月
中文摘要

當家長獲悉孩子有發展遲緩,特別是自閉症時,心情面對結果就是一片的茫
然。研究者在文獻的回顧中發現自閉症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影響因素與歷程中
的變化,只有非常有限的文獻資料可供參考,因此進行了本研究。
本篇研究的目的有三:其一是探討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獲知孩子為自閉症患者
後,接受療育過程當中的親職壓力與相關之影響因素;其二為親職壓力在歷程中
的變化;其三為比較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的差異情形。
研究設計採立意取樣方式,以中部某醫學中心兒童醫療門診,針對 3~6 歲學
齡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母親)為研究對象,在自閉症前組共取得 36 位實驗組,自
閉症後組共取得 30 名實驗組,另取 55 名人口學資料與實驗組相近的正常兒童之

家長為對照組,所有的家長填寫中文版的「親職壓力量表」、「簡氏症狀量表」

與「文蘭適應行為量表」,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t 考驗與無母數統計
分析處理,並彙整訪談資料,做進一步之探討。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狀態,亦即家庭收
入較低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承擔親職角色與完成親職能力的壓力上高於家
庭收入高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二、 家長的身心症狀會影響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狀態。
三、 兒童的診斷類型在影響家長親職壓力上,會因時間點的改變而有程度不同
的影響力。
四、 家長家庭收入、教育程度的高低,與兒童不同的診斷類型和認知能力均會
影響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表現。
六、 自閉症兒童家長的親職壓力高於一般兒童家長。

I
七、 自閉症兒童家長在經過半年之後,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在適應行
為上均無達到明顯的差異性。
八、 一般兒童的適應行為表現優於自閉症兒童。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於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實務工作者與社福單位提出
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學齡前自閉症兒童、親職壓力、身心症狀、兒童適應行為

II
A General Exploration on Parenting Stress from the Parents of Preschool
ASD(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Children

Abstract

By the time parents know that they have a child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especially,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 except suffering, they use to loss of
their orientation in life. Author tried to review literatures and found that only
limited of information has focused on parenting stress,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n care of ASD children. And this is the reason why we
started this research.There are three directions in this study:1. Explore parenting
stress on parents of ASD children and associated influences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treatments.2. Explore changes of parenting stress through out the process of
care. 3. Compare the parenting stress discrepancy between parents of ASD
children and parents of age matched general population.
Hence, in my research I targeted some parents of 3-6 years old preschool
ASD children in a medical at central Taiwan. By the end , I completed analysis
of 36 parents of ASD children( Experimental Group 1 ) and 55 parents of age
matched general population ( Experimental Group 2).They filled in some forms
such as “Parenting Stress Index”, “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 BSR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 VABS)”.
Accordingly, I analyzed those forms and field working data and got som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e income of household will affect the status of their parenting stress,
namely, the less their incomes , the higher their parenting stress.
2.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will affect the status of their parenting
stress.

III
3. The extent of parenting stress will diverse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and place
of treatments.
4. Family income and education level as well as children’s diagnosis categories
and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will affect adaptive behavior of ASD children.
5. Th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just slightly affect ASD patients.
6. The parenting stress of ASD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arents.
7. There is no obvious discrepancy in parenting stress and mental and physical
status among those parents after half a year treatments.
8. The adaptive behavior of normal children is superior to those ASD children.

Finally, our suggestions to parents of ASD autism, professional personnel


and social welfare authorities, are conclud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preschool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children、parenting stress、


mental and physical status、adaptive behavior of children

IV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0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0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0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自閉症之定義、行為特徵與分類 .......................... 10

第二節 親職壓力之研究 ........................................ 19

第三節 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之因素....................... 33

第四節 自閉症兒童之適應行為 .................................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研究步驟............................................... 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5

第一節 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之相關背景變項描述分析 .... 57

第二節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

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 67

第三節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

兒童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 76

V
第四節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與兒童適應

行為之差異分析........................................ 85

第五節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

兒童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 92

第六節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

兒童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 100

第七節 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之差異分析 .. 109

第八節 家長親職壓力量表分析與比較........................... 113

第九節 家長簡氏症狀量表分析與比較........................... 121

第十節 兒童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分析與比較....................... 126

第十一節 綜合討論 ............................................ 131

第十二節 個案報告 ............................................ 14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6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6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70

參考文獻.......................................................... 171

一、中文部分...................................................... 171

二、英文部分...................................................... 178

附錄.............................................................. 183

附錄一 自閉症兒童家長參與研究說明書 ......................... 183

附錄二 自閉症兒童家長與兒童基本資料表 ....................... 184

附錄三 一般家長與兒童基本資料表 ............................. 186

附錄四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領域適應水準對照表 ................. 188

VI
表 目 錄

表 2-1-1 自閉症主要三項特徵 ..................................... 11

表 2-2-1 親職壓力量表範疇 ....................................... 24

表 2-2-2 國內身心障礙家庭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 28

表 3-3-1 研究工具之使用項目 ..................................... 50

表 3-5-1 資料統計處理 ........................................... 54

表 4-1-1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組基本背景資料........ 62

表 4-1-2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組兒童基本背景資料.... 66

表 4-2-1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69

表 4-2-2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70

表 4-2-3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71

表 4-2-4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72

表 4-2-5 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 74

表 4-2-6 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75

表 4-3-1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78

表 4-3-2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79

表 4-3-3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80

表 4-3-4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81

表 4-3-5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83

VII
表 4-3-6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84

表 4-4-1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87

表 4-4-2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88

表 4-4-3 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90

表 4-4-4 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91

表 4-5-1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93

表 4-5-2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94

表 4-5-3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95

表 4-5-4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96

表 4-5-5 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98

表 4-5-6 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99

表 4-6-1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102

表 4-6-2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103

表 4-6-3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 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104

表 4-6-4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 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105

表 4-6-5 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107

表 4-6-6 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108

表 4-7-1 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111

表 4-7-2 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112

VIII
表 4-8-1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量表之比較.....117

表 4-8-2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量表之比較.....118

表 4-8-3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親職壓力量表之比較.................120

表 4-9-1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簡氏症狀表前十名

的症狀向度 ........................................... 124

表 4-9-2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簡氏量表之比較 ......125

表 4-10-1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的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文蘭適應

行為量表之比較.........................................130

表 4-12-1 小如與母親各項量表描述................................. 144

表 4-12-2 小祥與母親各項量表描述 .................................151

表 4-12-3 小吉與母親各項量表述 ..................................156

表 4-12-4 個案的壓力來源與正向子 ................................158

表 5-1-1 工具之相關向度達顯著摘要表(1)..........................162

表 5-1-2 工具之相關向度達顯著摘要表(2)..........................163

IX
圖 目 錄

圖 2-1 親職互動模式 .............................................. 20


圖 2-2 親職因素模式 ............................................. 21
圖 2-3 完整式親職壓力模式........................................ 22
圖 3-1 研究架構 ................................................. 42
圖 3-2 研究步驟與流程 ........................................... 53
圖 4-1 第四章各節架構圖.......................................... 56
圖 4-2 小如家庭結構圖............................................ 141
圖 4-3 小祥家庭結構圖........................................... 147
圖 4-4 小吉家庭結構圖........................................... 153

X
第一章 緒論

在緒論部分,研究者將討論家長在撫養自閉症孩童歷程裡擔負的壓力來源與
影響家長壓力變化的正負向因素,來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其次將由研
究動機來延伸出本研究之目的與待答問題;最後針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進行名詞
解釋和定義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當孩子誕生之時,「父母」的角色就成了夫妻兩人一生甜蜜又沈重的羈絆與
牽掛。因為是父母,所以擔憂關心著孩子,因為是父母,所以對孩子有著長遠的
責任與陪伴,然而父母的心所期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可是,
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同年齡的孩子相較之下呈現成長落後的狀況時,家
長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激盪與搖擺呢?
研究者曾在醫師的門診跟診時,看見一位年約二十五歲的媽媽,帶著一位神
情漠然、不看人的孩子來看兒童發展的問題。在醫師做過一番的評量之後,醫師
告訴媽媽說,你這個孩子有溝通上的問題,我們會幫你安排進一步的發展評估。
這時,媽媽的神情很著急,直問醫師說這個孩子倒底有什麼樣的問題,然而當醫
師說出這個孩子疑似自閉症的時候,媽媽的眼淚就嘩啦嘩啦的流了出來。那一剎
那的景象深深的震撼著研究者,讓研究者的心思徘徊在這個場景很久很久。為何
短短幾個字就能使母親的反應如此激烈與悲傷,這一幕情景引發研究者想去瞭解
自閉症兒童家長整個親職歷程的動機。
當生命從簡單的個體至一個家庭的形成,並孕育著下一代新生命的來臨之時
,家庭之間成員彼此的關係與家庭生命週期每個階段的變化,均已附隨著必然存
在的壓力。孩子為父母帶來的是滿足與喜悅的心情,但是當「身心障礙」的名詞
被冠在兒童身上時,所透露的意義代表著整個家庭將邁向不同的生命歷程,父母

1
也將面對種種隨之而來無法預期的難題和挑戰,以及心境上高低起伏的過程。
Valdez(1995)提到,一個特殊兒童的出生,對父母親來說感覺就如同失去
一個正常孩子般的痛苦。Stengel-Rutknowski(2005)指出,懷孕期間父親和母親
便對夢想中的孩子充滿著想像,夢想中的孩子存活於想像之中並且被深深的疼愛
著,孩子本身沒有任何遺傳性疾病的問題。但是當一切的診斷被告知而夢想中的
孩子幻滅時,這情形就如同經歷至愛的人死亡一般,家長的心靈因此受到極大的
創傷。Stengel-Rutknowski 與 Anderlik(2005)也陳述在一個遺傳診斷之後,父母
通常會經歷一個「休克」,猶如他們失去了他們所期待的孩子般,而這期待的孩
子活在他們的想像中,有他們的愛和正常的基因。這種失落在情緒上障礙了他們
,使得身為父母親情的本能也會跟著消失,甚至可能阻滯一段非常長的時間。父
母對於孩子本身總是懷抱著自我的期盼和受社會價值影響的期許,因此當身心障
礙孩子的事實清楚顯示於父母面前,並打擊父母內心深處時,許多的研究均已表
明,家長大都會歷經一段哀傷、否認、驚慌、拒絕接受與失落的時期(白瑞生、
黃愛娟,1991;張英熙,2002,Anastasiow,2001;Batshaw,1991;Ethly,Conoley&
Rosenthal,1985;Ulrich & Bauer,2003)。
然而,自閉症孩童卻與一般的特殊兒童不同,他們往往在母親懷孕的過程中
並無法檢測出來,出生之後也與正常的孩子並無太大差異,臨床研究也指出,大
部分自閉症兒童被父母帶到醫院檢查,多半是因為「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De
Giacomo & Fombonne,1998)。但是父母親從未想過,自己眉清目秀的孩子竟會
被診斷為「自閉症」,甚至爾後自閉兒的特有行為、語言溝通、社會互動的問題
開始顯而明朗化時,這對大部分的家長而言,他們會在短短幾年當中,經歷孩子
出生時的快樂與成為父母的喜悅,然後轉成對孩子成為自閉症孩童訊息的震驚和
失去撫養正常孩子的傷痛。如此心境上從高處跌落至谷底的過程也常常讓家長更
難以接受,甚至其悲傷的歷程又會更為長久。
由於自閉症兒童的症狀通常是發生在三十個月以前(前提是沒有幻覺和妄想
的行為者),並且它還是一種以臨床診斷為依據的疾病(郭煌宗,1998),因此

2
這常導致大部分的家長並沒有心理上的準備而措手不及,甚至驚慌失措、感到恐
慌(莊慧秋,1998;引自邱毓玲,2001),另外在尚未獲得正式診斷為自閉症之
前,輕度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也由於對孩子應有何種程度的期待較不易掌握,所以
這種不明確的狀況也常為整個家庭帶來危機,造成家庭成員彼此之間意見的衝突
,社會對孩子的不接納(McCubbin & Patterson,1982;引自倪志琳,1995)。除
此,家長也會因自閉症孩子本身所呈現的特徵(社交、語言溝通缺陷,固著行為)
帶來的障礙,而在教養和親子互動上易感到挫折,這不僅加重家庭面臨的壓力之
外,父母本身也擔負著沈重的親職壓力。
近年來國內與自閉症相關的研究文獻也從兒童發展的面向,諸如自閉症兒童
的語言溝通問題、社交缺陷與刻板的固執行為(林姿伶,2002;許素彬,1997;
張正芬,1999;曾燕玲,1992;曹純瓊,1995),逐漸轉移到家長面對撫養自閉
症兒童的照顧負荷、心理健康狀態與社會支持,手足關係對家庭的影響(汪麗真,
1994;吳佳賢,2002;倪志琳,1995;孫佩雯,2005;張淑芳,2000;郭屏萍,
2003;陳一蓉,1992;陳佩妏,2002),以及描述自閉症兒童母親生命歷程的探
究和敘述(徐美蓮,2003;常善媚,2003;陳乃銓,2006;劉毓芬,2004),和
關於自閉症家長本身擁有正向復原力的研究(黃淑賢,2003)。然而,儘管許多
的研究都擴大充實了對自閉症兒童和家庭相關的剖析和瞭解,但對於家長在面對
自閉症兒童診斷前後、療育前後階段的親職壓力卻無詳盡與清楚的著墨和探究,
也缺乏父母本身的身心症狀及兒童的適應行為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狀
態之相關研究資料 。
在親職歷程中親職壓力會隨著父母、兒童本身和環境因素而有所減輕或加
重,當研究者在醫院門診時,總會看見自閉症孩童家長的心情一直是沈重的,不
管他們的孩子是三歲、四歲或已是六歲、七歲,家長的心情總是如此的沈重,促
使研究者想要瞭解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變化,是否會影響家長的親職壓力,以
及養育自閉症兒童的親職歷程中,家長的身心症狀又是如何來影響家長親職壓力
的狀態。透過瞭解自閉症兒童家長本身之外,本研究也期待探討自閉症兒童的家

3
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上與一般兒童的家長有何差別,並從訪談中瞭解部分家
長在這歷程裡影響他們的重要正面意義與因素,最後來為這群家長提供疏壓的機
制,促使家長能發展出親職充權的能力。由於國內自閉症相關文獻的研究對象多
是選自各地參與自閉症協會的家長,因此本研究也想擴大研究範圍,來看醫療單
位體系參與研究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其親職壓力的狀態與結果。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旨是在於瞭解家長在面對自閉兒診斷與療育之親職歷程中的親職
壓力。透過家長在自閉兒診斷後、進行療育的親職歷程中,來探究其撫養自閉症
孩童所感受到的親職壓力和身心症狀的變化,並期待從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來
看影響家長親職壓力的層面,以及探討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
力與身心症狀方面的差異性,使未來專業人員和家長本身能夠更清楚瞭解父母的
壓力來源與狀態,並進而提出適合父母的協助和介入。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討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獲知孩子為自閉症患者
後,接受療育過程當中的親職壓力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一、 探討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的因素。
(家長的學歷、收入與身心症狀,孩子的診斷類型、認知能力與適應行為)
二、 探討自閉症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自閉症兒童之適應行為在親
職歷程當中的變化。
三、 探討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自閉症兒童
和一般兒童之適應行為在親職歷程當中的差異情形。

貳、 研究問題

因此從上述的研究目的當中,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一、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的因素為何?
1-1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上是否有差異?
1-2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上是否有差異?
1-3 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1-4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上是否有差異?

5
1-5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上是否有差異?
1-6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1-7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上是否有差異?
1-8 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1-9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是否有差異?
1-10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身心症狀上是否有差異?
1-11 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1-12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是否有差異?
1-11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身心症狀上是否有差異?
1-12 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1-13 不同適應行為的自閉症兒童在親職壓力上是否有差異?
二、自閉症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自閉症兒童之適應行為在親職歷程
當中的變化為何?
2-1 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歷程中的親職壓力狀態是否有變化?
2-2 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歷程中的身心症狀程度是否有變化?
2-3 自閉症兒童在親職歷程中的適應行為是否有變化?
三、自閉症兒童家長和一般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自閉症兒童和一般
兒童之適應行為在親職歷程當中的差異情形為何?
3-1 自閉症兒童家長和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歷程中的親職壓力是否有差異?
3-2 自閉症兒童家長和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歷程中的身心症狀是否有差異?
3-3 自閉症兒童和一般兒童在適應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的名詞釋義,其目的在避免認知上的混淆並確保研究的精確性,茲將
研究的名詞解釋分項敘述如下:

壹、自閉症兒童

依據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將自閉症列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的
次類別,其診斷標準如下:1.在三十六個月之前即初發;2.在社會互動上有質的
障礙;3.在溝通上有質的障礙;4.行為、興趣及活動的模式相當侷限而固著;5.
使用語言為社交溝通工具即在象徵或想像性遊戲上功能遲緩;6.此障礙無法以
Rett 氏症或其他兒童崩解症疾患做更佳解釋。
本研究所稱之自閉症兒童,係指其障礙符合 DSM-IV 自閉症疾患之診斷標
準,並經過貝萊嬰幼兒發展量表(Bayley)、學齡前兒童行為發展量表(CCDI)
、克氏行為量表(Clancy)的正式評估,以及經由醫師與心理師的觀察,其記錄
於醫師病歷表與心理師報告上被評估診斷為自閉症的個案,且其年齡為 3 歲以上
、6 歲以下尚未就讀小學的兒童。

貳、自閉症兒童之家長

本研究針對學齡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係指符合 DSM-IV 診斷為自閉症學齡


前兒童的家長為主。

參、 親職與親職歷程
Horowitz(1993)指出親職的意涵包含一連串的活動和技能,由養育和照顧孩
子的大人來實行,意指養育子女之道。本研究之親職歷程是透過量表以量化的數
據來呈現家長在養育孩子半年的過程中,本身的壓力、身心症狀及孩子的適應行
為所產生的變化。

7
肆、 親職壓力

當家長在履行父母角色與親子互動歷程中所感受到的壓力即是親職壓力,其
涵蓋了父母主觀的感受,以及在親子互動中父母對兒童行為或活動所覺察的壓力
(Abidin,1990)。因此親職壓力可能來自於父母本身的特質、孩子本身的特質或
是親子互動中的困難。
本研究的親職壓力,是採用翁毓秀(2003)所翻譯編制之「親職壓力量表」,
以探討父母特質、兒童特質、情境等因素與自閉症兒童之家長親職壓力的相關性
,量表包括全量表、分量表、次量表及生活壓力量表,其中分量表包含父母分量
表,其次量表為親職壓力、親職角色投入、親職角色限制、憂鬱、夫妻關係、社
會孤立、父母健康狀況;以及兒童分量表,其次量表為過動/無法專注、子女增
強父母、情緒/心情、接納性、適應性和強求性。

伍、身心症狀

身心症狀會影響個體在專心學業、認真工作、人際關係等正常效能的發揮
,也可能會以身體不適、強迫行為、情緒障礙(焦慮、憂慮)、人際關係變差(敵
意、妄想)等多種方式呈現(楊聰財、蕭淑貞、卓貴美、黃偉俐,2005)。本研
究是針對自閉症兒童家長所呈現身心症狀的十個面向(身體化症狀、強迫性症、
人際關係敏感、憂鬱、焦慮、敵意、恐懼、疑心、離群、附加症狀)為主。
本研究在檢測家長的身心症狀上,是使用李明濱教授(1997)根據 Derogatis
所編著之 SCL-90-R 引進修訂而成的簡氏症狀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
,BSRS),其內容以 5 級來評分,全部共 50 個項目,包含較廣泛的精神症狀學
內容,各向度分別為:1.身體化症狀;2.強迫性症狀;3.人際關係敏感;4.憂鬱;
5.焦慮;6.敵意;7.恐懼;8.疑心;9.離群;10.附加症狀。故本研究針對自閉症兒
童家長所呈現身心症狀是以此十個面向為主要考量。

8
陸、兒童適應行為

劉炳輝(2005)根據多位學者針對「適應行為」所提出的定義,整理出「適
應行為」係指個體在所處的生活環境中,為排除障礙、克服困難、滿足其需求時
所表現的調整性行為表現,以達到個體生活的幸福和諧狀態,在其過程中與環境
所產生動態的互動行為及心裡表徵的歷程。另外,依據美國智能障礙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ental Retardation,2002)對智能障礙的最新定義中,說
明「適應行為」指的是概念、社會和應用三方面的技能。
本研究針對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是以自閉症兒童在溝通、日常生活技巧
、社會化技巧與動作技巧四個領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為主。在本研究中係採用吳
武典、張正芬、盧台華、邱紹春(2004)編譯的「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來評量自
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已瞭解自閉症兒童在溝通、日常生活技巧、社會化技巧與
動作技巧四個領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部分共分為四節,主要是探討自閉症的特徵與診斷工具,瞭解國內
外針對自閉症的相關研究與處遇,並將親職壓力所呈現的模式、內容和範疇作詳
盡的探究,以帶進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所面臨的各項壓力源與正向因素之探討,
並針對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來加以說明,以此作為本研究理論架構的根據和實證
分析的指引。以下分為四節探討之。

第一節 自閉症之定義、行為特徵與分類

壹、自閉症之定義與特徵

兒童精神醫學之父,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師 kanner 首次在 1943 年提出「自閉


症」這個名詞,並在「情感接觸的自閉障礙」(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論文報告中也闡述了關於自閉症的描繪:在生命初始的階段沒有辦法以
平常的方式和其他人或情境彼此連結。這段話呈現出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與他人和
環境之間存在著互動上的困難性。而自 kanner 之後,許多的專家學者也紛紛進行
探討造成自閉症的成因,從原來以父母教養態度、性格偏差為主幹的心因論(環
境論),演變為以自閉症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所引發的發展障礙(張正芬,1996;
Siegel,1996),不過確實影響與造成自閉症的直接因素至今仍未真正明確的探究
出來,然而有關可能造成自閉症的原因,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2006)說明有以
下幾項因素:1.遺傳:有 20%的自閉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智能不足、語言發
展遲滯和類似自閉症的病例。此外,自閉症男童約有 10%有染色體脆弱症。2.
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婦女懷孕間可能因德國麻疹或流行病毒感染,使胎兒的腦
部損傷而導致自閉症。3.新陳代謝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陳代謝障礙,造
成腦細胞的功能失調和障礙,會影響腦神經訊息傳遞的功能,而造成自閉症。4.
腦傷:包括在懷孕期間窘迫性流產等因素造成大腦發育不全,生產過程中早產、

10
難產、新生兒腦傷,以及嬰兒其因感染腦炎、腦膜炎等疾病造成腦部傷害等因素,
都可能增加自閉症的機會。但因無法完全治療,故自閉症被視為一種終身殘障。
由於對自閉症的認定與看法不一,在 1980 年美國的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
-III)統整許多關於自閉症診斷標準的修正和建議後,終於給予了自閉症清楚的
定義,並將其納入「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PDD)
的類別中。儘管醫學的觀點在自閉症上已有了明確的描述,但就我國的法規與自
閉症基金會針對自閉症的定義也有一番的解析,以下的表格則是針對這三者來加
以說明自閉症的特徵。

表 2-1-1 自閉症主要三項特徵

出處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 自閉症基金會(2006) 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


(DSM-IV)(1994) 學生鑑定標準
特徵 (教育部,2002)
社交缺陷: 人際關係的障礙: 第十二條規定:
1.非口語行為(視線接觸 自閉症患者缺乏 「自閉症」係指,指因
、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 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 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
手勢)來協助社會互動 的關係,以及基本社 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
社 上有明顯的障礙。 交應對的能力。 、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
交 2.無法發展出與其發展 從幼兒時期起,可 嚴重問題,造成在學習
、 水準相稱的同儕關係。 能表現出不理人、不看 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
人 3.缺乏自發地尋求與他 人、對人缺少反應、不 困難者。
際 人分享快樂、興趣、或 怕陌生人、不容易和親
活動的行為(如:很少 人建立親情關係、缺少 顯著口語、非口語之溝
拿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一般兒童的模仿學習 通困難者。
給別人看或指出來)。 、無法和小朋友一起玩
4.缺乏社會或情緒的相 耍,難以體會別人的情
互關係。 緒和感受,不會以一般
人能接受的方法表達
自己的情感等方面的
困難。

11
表 2-1-1(續)

出處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 自閉症基金會(2006) 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


(DSM-IV)(1994) 學生鑑定標準
特徵 (教育部,2002)
語言溝通缺陷: 語言和溝通障礙:
1.完全沒有口語或口語 語言或以自閉症
語 發展遲緩。 患者在了解他人的口 顯著社會互動困難者。
言 2.有語言能力者,在開 語、肢體語言、手勢、
、 始或持續與他人談話 表情來表達意思等方
溝 的能力上有明顯的障 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困
通 礙。 難度。
3.使用刻板及重覆的語 大約有 50%的自
句,或隱喻式的語言。 閉症兒童沒有溝通性
4.缺乏符合其發展年齡 的語言;有語言的自閉
的、富變化的、自發 症兒童,也常表現出鸚
的假裝性遊戲或社會 鵡式仿說、代名詞反
性模仿遊戲。 轉、答非所問、聲調缺
乏變化等特徵。
固定行為模式: 行為的同一性:
1.在興趣方面,有一種 自閉症兒童常有 表現固定而有限之
行 或多種以上的刻板、 一些和一般兒童不同 行為模式及興趣者。
為 有限的固定模式,其 的固定習慣或玩法,如
強度與焦點均迥異常。 出門走一定路線,特殊
2.明顯地對特別的、非 固定的衣、食、住、
功能的常規或儀式有 行習慣,狹窄而特殊的
異常的堅持。 興趣,玩法單調、反覆
3.有刻板而重複的動作 缺乏變化,環境佈置固
(如晃動手或手指、 定等,如果稍有改變,
拍手、擺動身體等) 就不能接受而抗拒、哭
1. 經常沈迷於東西的某 鬧。
一部份。

12
由上述三者醫學病理的觀點、現象的描述和教育的角度來對自閉症作闡述
,同樣都指出來自閉症兒童在語言溝通、社會互動和行為表現上都出現嚴重的問
題,這些不僅造成自閉症兒童在學習和適應上有顯著的困難之外,對於父母在照
顧的處理與心境上的煎熬更是一大危機。
自閉症兒童在 3 歲前即可被發現(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而有許多的研究是在孩童已被診斷為自閉症之後,再來收集他們 0 到 12 個月的
錄影帶資料(Adrien,Lenoir,Martineau,Perrot,Hameury,Larmande,& Sauvage, 1993;
Baranek, 1999; Osterling & Dawson,1994; Osterling & Munson, 2002;Werner,
Dawson,Osterling & Dinno,2000),再和正常的嬰兒作比較分析,其結果都可以
發現到自閉症兒童在溝通、社會互動和發展動作三項發展領域上有所差異。溝通
面向主要是在相互注意協調能力(Joint attention),自閉症嬰兒很少出現手指指
示、展示和眼光交替的能力;在社會互動方面,出現較低比率的叫名反應、看大
人、社會性微笑、和臉部表情等;在感官動作方面出現較多的以口咬物(Mouthing
of objects)和迴避接觸(Aversion to touch)的反應。因此,儘管這類的孩子在外
表上與其他的小朋友並無明顯的差異,並且通常有著清秀可愛的外貌,但在與他
們相處接觸ㄧ段時間後,總能從他們的語言、社會互動和行為動作上發現自閉兒
的特別之處。
自閉症這三項特徵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互為影響,以下則是依據國內外各學者
與研究之說法,加以詳加綜合整理說明(宋維村,2000;吳佳賢,2002;倪志琳,
1999;邱毓玲,2001;黃淑賢,2003;Brown,1995;Carson,Butcher & Mineka,
1999;Pandall & Parker,1999;Folstein,1999;Huffman,2001):
一、 社會人際互動障礙
社會人際互動是自閉症主要的障礙,多數的自閉症兒童缺乏學習認識自
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他們通常不會表達情感方面的
需求,不注視人的表情,迴避與人做視線上的接觸,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
對人缺少反應、不容易和親人建立親情依附的關係,因此自閉症兒童在幼兒

13
時期,有社會性反應異常的情形,不似一般幼兒會主動尋求、親近家長。除
此,他們很難從對方的出發點思考並從對方的立場設想,所以無法表現出同
情、安慰、分享、同理等行為,也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來與別人互動。自閉
症兒童由於很難和別人建立起友誼的人際關係,因此經常是一個人進行平行
的遊戲,產生與周遭環境隔離的現象,所以在人際互動的發展上,他們在依
賴關係、家人關係、同儕關係的建立和維持是相當的困難。
二、 語言溝通障礙
自閉症兒童在語言發展方面常有無口語、語言發展遲緩、語法錯誤及特
殊語言用法的常見現象,也缺乏使用手勢、臉部表情、眼神等,來幫助溝通
行為完成的能力。在口語溝通時,會有仿說(Echolalia)、代名詞反轉,「你」、
「我」、「他」使用不恰當,詞不達意與複誦廣告詞的表達方式,並且發出
奇特的聲調,缺乏抑揚頓挫或強調重點時加強語氣的語調,以及不斷重複某
些語句並會發出無意義的語言。而他們在語用上也有困難,難以使用或理解
帶有隱喻的語詞和代名詞,無法將所學得的話語適當的運用在日常生活的情
境中。
三、 重複固執的行為動作
自閉症兒童常會發展出一些奇怪的固執和重複行為,這常讓他們和一般
兒童顯現非常大的不同,他們喜歡重複搖晃身體的某些部分,不斷的搖晃手、
轉手、玩手指頭或將手指頭放在眼前注視,也有兒童會有較大的搖晃動作,
如身體前後擺動、搖頭等。除此,他們也有特殊的興趣與偏好以及執著於某
種生活作息或儀式性的行為,對於剛學習到的行為模式很容易定型,對生活
細節與環境的改變抗拒接受,強烈要求事物的一致性和秩序性。

自閉症者這三項主要的特徵,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加明顯,因此這樣的症
狀常常讓父母的心情處在猶疑徘徊的狀態,而日後種種明朗化的社會互動問題、

14
無法雙向交流的語言溝通以及令人困擾的行為,都會讓父母在親職教養與親子互
動上增添了沈重的壓力與負擔。

貳、與自閉症相關之分類

在廣泛性發展障礙類別中,除了自閉症之外,還有雷特氏症、兒童期崩解症、
亞斯伯格症與未分類之廣泛性發展障礙,它們在症狀特徵上都與自閉症有相類似
之處。以下則針對各項簡述說明(DSM-IV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孔繁鐘、孔
繁錦譯,1997;楊蕢芬,2005)。
一、 雷特氏症(Rett,s disorder)
雷特氏症主要的特徵是出生時正常,但在出生正常發展的階段之後,個
案會顯現出多方面的障礙和退化的現象,因此常會伴隨重度或極重度的智能
障礙。根據 DSM-IV 的主要診斷標準包含:
1. 產前和生產前後發展正常,出生時頭圍正常,出生之後前五個月心理動作
發展正常。
2. 在正常發展階段之後,所有下列各項問題皆開始發生。
(1)在年齡五至四十八個月之間,頭圍生長的速度減緩。
(2)在年齡五至三十個月間之間,失去以前習得的手部技巧能力,並發展
出固定反覆的手部動作(如不斷地扭轉手或洗手)。
(3)喪失早期發展階段中已發展出的社會參與能力,對社會環境的興趣消
失。
(4)呈現出步伐或身體動作協調方面的問題。
(5)表達性及接收性的語言發展有嚴重障礙,並伴隨嚴重的心理動作障礙。
雷特氏症與自閉症主要的區別在於前者有愈來愈嚴重的動作、語言和智
能退化的現象,症狀多發生在四歲前,通常在第一年或第二年出現。而其復
原狀況有限,多半溝通障礙與行為方面的問題會持續終身。

15
二、兒童期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兒童期崩解症的主要症狀是個案在出生後,至少有兩年在口語和非口語
溝通、社會關係、遊戲和適應行為方面有正常的發展,然後在二到十歲間(多
發病在三、四歲),個案會在下列已學會的各項領域技能上,至少有兩項明
顯的退化或喪失。
1.表達性與接受性的語言能力。
2.社會技巧與適應行為。
3.大小便控制。
4.遊戲。
5.動作技巧。
兒童期崩解症的症狀和自閉症相似,主要障礙也是社會互動障礙、溝通
障礙與重複出現刻板固執的行為三方面。
三、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disorder)
亞斯伯格症的個案主要有明顯的社會互動障礙,以及出現刻板固執的
行為、興趣與活動,此兩項症狀與自閉症相同。而大多數亞斯伯格症個案的
智力都是正常的,惟有少數才是輕度智障。由於其具有較好的語言溝通能力,
父母和老師經常會忽略個案在社會適應行為方面的問題而延誤就醫,也造成
發現較晚的景況。亞斯伯格症患者的社會和行為問題通常會持續終身,但預
後狀況比自閉症患者好,多數個案在成人之後都具有工作能力。
四、未分類之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DDNOS)
當個案在相互社會性互動或語言及非語言之溝通技巧的發展,有嚴重而
廣泛的障礙,或存在刻板的行為、興趣及活動,但不符合特定的廣泛性發展
障礙(自閉症、雷特氏正、兒童崩解症、亞斯伯格症)診斷標準中所規定的
項目,也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式人格異常」和「迥避人格異
常」的診斷標準,則歸類於未分類之廣泛性發展障礙。

16
在這幾項類別的特徵上,都顯示出著重在語言溝通、社會互動與行為問題的
面向上,因此對於廣泛性發展障礙裡的各類症狀,的確需要更多的臨床觀察以及
醫師的診斷和心理師的評估,才能清楚的區分與理解。

參、自閉症特徵之相關研究

儘管自閉症幼兒獲得真正診斷的時間大多是在三歲半或是四歲半以後(宋維
村、蔡文哲,1999),但多數家長在自閉症嬰幼兒約一歲或最晚 18 個月大左右
就會覺察到其發展或行為表現有異狀,並在幼兒二歲大左右即曾詢問過醫師或專
家學者(Constantino&Stone,2004;Humphries,2000)。因此,針對早期自閉症
幼兒的行為特徵,在國外研究上也有相關的研究探討。
國外學者Baron-Cohen、Charma等人在英國發展CHAT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Baron-Cohen, Allen, & Gillberg, 1992; Baron-Cohen, Cox, Baird,
Swettenham, Nightimgale, Morgan, Drew, & Charman, 1996)來探討12~24個月間自
閉症幼兒的研究(引自姜忠信,宋維春,2005),他們主要以18個月的幼兒為對
象,在社區中篩檢疑似自閉症的幼兒。Baron-Cohen等人(1992)首先發現,41
名自閉症幼兒的弟妹,有4名在18個月時,在象徵遊戲、敘述式手指指示、社會
互動興趣、社會遊戲和相互注意協調能力等五項至少有兩項缺乏,而這群幼兒在
30個月時被確定診斷為自閉症。Baron-Cohen等人(1996)在這項研究後接著又
篩檢一萬六千多名的社區樣本,發現18個月時有12位被認為疑似自閉症者(以缺
乏象徵遊戲、敘述式手指指示和眼光偵測的三項能力為依據,在幼兒42個月時,
有8位確認為自閉症,3位確認為PDDNOS(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1位確認有語言障礙。不過,Charman,Swettenham,Baron-Cohen,
otherwise specified)
Cox, Baird, & Drew(1997)也提到20個月的自閉症與PDDNOS仍不易區分,少部
分自閉症與 PDDNOS 幼兒仍會出現部分社會性的溝通能力。

17
因此,自閉症幼兒通常在早期已有些行為徵兆的顯示,包含缺乏相互注意協
調能力、缺乏對人的叫名反應、不看人、缺乏手指指示,之後漸漸地在模仿能力、
語言溝通和社會互動的問題也會逐一地顯現出來,身為父母和家人如果在孩子幼
兒時期給予注意與關心,其實就能從孩子的行為本身看出端倪進而有所察覺。

18
第二節 親職壓力之研究

壹、 親職壓力之定義

家庭的生命週期與每個階段的歷程變化都存在著潛藏的壓力,生兒育女不僅
是一個個體生命的來到,相對的他們所帶給父母的欣喜與快樂更是無法言欲。
然而無可避免,經濟上的負擔、教養上的煩惱也成為父母肩上首要承擔的壓力與
負荷。
學者羅國英(2000)提到,父母對於自己是否已經善盡職責所產生的各種疑
惑、焦慮、擔憂、自責或疲憊的感受稱之為「親職壓力」。此內容著重於父母教
養子女過程中主觀的感受與焦慮,無論是對個人本身或是子女的行為,只要是認
為自己沒有盡力完成即會產生親職壓力的感受。洪榮正(2004)則表示,親職壓
力係指父母在對於父母角色行使或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因親子不同特質或其他外
在文化社會規範等情境因素,造成父母自責、焦慮和困難的內心感受。因此,親
職壓力的意義,就是家長在履行父母角色的過程中,受到個人本身的人格特質、
子女特質、親子互動困難與家庭因素影響所知覺到的壓力。而擔任父母角色的壓
力也包含:孩子是否是在大家的期望下誕生、孩子的身心症狀、孩子的行為表現、
夫妻的婚姻關係是否令人滿意,父母有無情緒上或實質上的支持與協助、擔任父
母角色是否感到愉快,以及幼年時期和自身的父母關係是否良好等等(Weinberg
& Richardson,1981),這些種種相關的因素隨時都影響著父母在擔任親職角色任
務上的壓力與感受。

貳、親職壓力之模式

在親職壓力的理論部分首推臨床心理學家 Abidin(1990)將累積多年的經驗
於 1983 年提出親職壓力模式,這個理論模式也常被使用在相關的研究當中,然
而除了 Abidin,Belsky(1984)在研究成為父母歷程時,已加入了「個人發展因素」

19
來探討親職的決定歷程,以及 Hasting(1995)也提出一個親職互動的模式。以下
則針對三位學者的研究內容加以說明(汪俐君,2003;李欣靜、郭煌宗、蔡明瑀、
陳瑞柏,2004;徐綺穗,1998;黃珊娥,2006;翁毓秀,2003)。
一、Hasting(1995)的親職互動模式
Hasting 根據 Oliver 的理論在 1995 年時提出一個親職關係的模型,並且
加以修正出一個簡單的親職行為、發展障礙兒童行為問題及親職壓力的互動
模式,此模式強調孩子與父母的行為是相互影響,也就是孩子的發展會受到
父母的行為而影響。根據這個模式有主要三個部分,包含(1)發展上障礙兒
童的行為與親職壓力的關係;(2)親職壓力與親職行為;(3)親職行為及
發展障礙兒童的行為。

圖 2-1 親職互動模式
資料來源:Hasting,1995,引自李欣靜、郭煌宗、蔡明瑀、陳瑞柏,2004,
p.140

兒童行為問題

親職行為 親職壓力

20
二、Belsky (1984) 的親職決定過程
Belsky 主張人們在成為父母的歷程中,應以父母親個人發展歷程為主軸
,進一步探討影響親職行為的因素。他提出一個動態的親職因素模式(圖
2-2-2),模式中呈現影響因素主要有三項:1.父母人格特質;2.兒童的特質;
3.社會因素,而此三項因素又彼此互為因果,形成動態的互動關係。也就是
當父母本身是有快樂的成長經驗時,則比較懂得如何向子女表達愛以及營造
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相對的,假使父母面對的是一個難養育的孩子,常常
會帶給父母麻煩和壓力,便會讓父母減低關愛的意願,甚至對孩子感到厭煩。
而這種多項度的互動結果,都會對家長在親職上產生莫大的影響。
在這樣親職行為的歷程中,時間的累積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而其
他的相關因素,如早期個人的發展史、婚姻關係、社會網絡的支持、個人與
孩子特質及工作等也都影響著親職的重要因素。

圖 2-2 親職因素模式
資料來源:Belsky,1984,引自徐綺穗,1998,p.182

婚姻關係 社會網絡

發展史 人格特質 親 職 兒童特質

工 作 兒童發展

21
三、Abidin(1990)的親職壓力模式
Abidin 認為親職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工作,父母常常是在迫切需求的狀況
下,以其有限的資源去履行,導致為人父母在扮演父母角色時,往往需承擔
諸多潛在的壓力。在親職壓力模式的內容上,Abidin 認為親子系統中的壓力
源(stressors)主要來自於兒童與父母兩大範疇。在兒童領域上主要是針對孩
童擁有某些特質,讓父母擔心、精疲力盡,如幼兒適應性、過動等;父母領
域則係指父母本身的人格特質,以及某些情境因素影響父母對壓力的感受,
如:角色限制、勝任感等。此模式是認為父母在履行親職角色時,會受到兒
童特質、父母本身的特質與家庭情境因素的影響而帶給他們很大的壓力,當
親子系統中的壓力過大時,可能導致父母的親職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孩子的
發展。

圖 2-3 完整式親職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Abidin,1976 ,1990,引自翁毓秀,2003,p.5
人格與病理因素 兒童特質因素

憂鬱﹡ 社會支持﹡
適應性﹡

夫妻關係﹡ 強制性﹡

情緒、心情﹡
親職角色 親職
人格與病理 兒童特質
的投入﹡ 壓力 過動與無法專注﹡

接納性﹡
親職角色 母親的健康﹡
的限制﹡
子女增強父母﹡
親職能力﹡
親職失功能

*代表親職壓力次量表

22
儘管 Abidin 早在 1976 年就已建構此親職壓力模式,然而他到 1992 年依
舊持續再進行修正,目前國內外針對親職壓力的相關研究,也多採用此模式
的架構來進行探討,因此 Abidin 的親職壓力模式是一個最被廣泛使用的模
式,而本研究也選擇其理論作為研究的架構與工具。

參、 親職壓力之測量工具

針對國內外有關測量親職壓力所使用的工具中,最常使用的即是美國臨床心
理學家 Abidin 所發展出來的親職壓力量表(分成長式及短式親職壓力量表),而
在其他的親職量表方面,則有壓力與資源簡式問卷,以及國內陳若琳、李青松編
製的親職壓力量表。由於本研究所採用的向度偏向 Abidin 的親職壓力模式,遂針
對長短式親職壓力量表詳加說明。
一、親職壓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 PSI)
身為臨床心理學家的 Abidin 從事小兒科臨床心理諮詢工作已有許多年
,並也參與親職教育。從他接觸過的父母當中,都發現其有焦慮、緊張和沈
重的壓力,而這些壓力的源頭都與擔任父母角色以及與孩子互動關係有直接
相關。因此,Abidin 參考多位學者的相關研究,將有關子女教養的壓力從家
庭生活壓力中分離出來,於 1976 年建構了親職壓力模式(Parenting Stress
Model)。並依此發展出親職壓力量表(Abidin,1990),又稱長式親職壓力量
表,其目的在於測量親子系統中可能影響親職功能的壓力。
Abidin 長式親職壓力量表共包括 101 題,以父母為主的有 54 題,分為
七個分量表;以兒童為主的有 47 題,分為六個分量表,此兩者為親職壓力
的主要壓力源,另外的 19 題則與一般的生活壓力有關。這份量表經 Abidin
擬定完成後,先在兒科門診臨床試用了三年,經過一系列的修正,自 1979
年起已廣為研究者與臨床專家所使用,至今已完成第六次的修訂。
國內翁毓秀教授因有鑒於親職壓力與多項家庭因素,如:家庭的子女人

23
數、子女年齡與身心狀況、夫妻的婚姻關係、教育程度、經濟與就業狀況等
有相關,因此在其論文中遂將 Abidin 的親職壓力模式翻譯編製為中文版的
「親職壓力量表指導手冊」,讓相關領域的人員依此能進一步的協助家長,
改善親職的壓力。藉由手冊裡的內容可清楚呈現出兒童與父母兩者領域的內
容,於是整理出下列表格來加以說明。

表 2-2-1 親職壓力量表範疇

兒童範疇的壓力包含來自子女擁有的某些特質,使父母擔心、焦慮、
害怕、困擾或精疲力竭等等,以及來自父母與子女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
的表現是否符合自己期待等兩方面,都會影響著父母的壓力感受。
兒 兒童範疇共分兩大方面,六個項目。
指兒童如何處理改變和轉變新的環境和新
童 適應性 的事物,例如:固執、無法放棄他們正在做
(Adaptability) 的事,或是對父母的要求採取消極的相應不
領 兒 理與逃避的行為等。
童 指兒童直接給父母造成的壓迫。通常子女常
強求性
域 氣 直接要求被關注或要求被服務,讓父母需花
(Demandingness)
質 大量的時間注意、照顧和擔心。
特 情緒/心情 兒童過度的哭鬧、退縮或是沮喪,這些會造
徵 (Mood) 成父母的焦慮與憤怒。
過動/無法專注 兒童如果過度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使父母
(Hyperactivity/ 需經常保持在高度警戒的精神狀態,而導致
Distractibility) 父母筋疲力盡。
指子女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況是否符合父母
接納性
心中的期望或理想,甚至是子女的特質是否
(Acceptability)
具有一般社會大眾所期許的特質有關。
親 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如果子女所帶來的是
子 子女增強父母 快樂的回應或是正面的情感回饋,父母則會
互 (Child Reinforces the 受到增強,並更樂意照顧孩子。反之,父母
動 Parent) 所接受到的是負面的增強與回饋,那麼在擔
任父母角色時將感受到較大的壓力。

24
表 2-2-1 (續)

在 Abidin 模式中父母人格特質因素及情境因素都會影響父母的壓力。
父母範疇的壓力源包含兩個面向,共 7 個項目。

當父母在履行親職角色時是憂鬱、不快樂
長 ,則會影響親子互動時的情緒。此變項是評
憂鬱
估父母對子女情緒的容許度和受到傷害的
(Depression)
領 程度,以及父母在情緒上和體力上對子女妥
協的程度。

域 父母在照顧孩子時,如果缺乏勝任此角色愉

親職能力 快的感覺,將使父母感到失去信心與充滿壓

(Parental Sense of 力。此變項是測量父母對自己身為父母角色

Competence) 能力的看法。

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連結是會影響對壓力的
感受,當履行父母角色的內在動機低,相對
親職角色投入 的對孩子的情感連結較弱時,則父母會感到
(Parental Attachment) 較大的壓力。此項目是用來評估父母投注於
親職角色的本質,從中能獲得了解一些父母
親達成父母角色動機程度的認識。
父 當父母在照顧孩子時,如果配偶很少提供情
母 感或實質上的支持和協助,或是夫妻彼此間
夫妻關係
擔 常有衝突,則勢必會帶來較大的壓力。
(Relationship
任 這個變項是評估夫妻間增進親職功能的情
with Spouse)
角 緒上和體力上相互支持的程度,並也能同時
色 檢測夫妻間在親職上的的衝突程度。
時 當父母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體力、精神較
的 無法負荷時,也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此評
父母健康狀況
情 估父母目前的身心建康狀況,對於他們扮演
(Parent's health)
境 親職角色的影響。

25
表 2-2-1 (續)

父 為了孩子的需求而必須多數的時間用在履
母 行父母的角色,因此減少了自己自由的時間
擔 和犧牲了其他生活上的角色,這種限制會讓
家 任 親職角色限制 父母感到某些的壓力和失落感。此變項用來
長 角 (Restrictions of Role) 評估親職對於父母個人自由和扮演其他角
領 色 色的限制和影響。此為測量負面的因素,係
域 時 測量扮演父母角色而損失和喪失生活其他
的 角色所產生的憤怒等。
情 社會孤立/社會支持 評估父母擔任親職上是否孤立無援或獲得
境 (Social Isolation 社會支持的程度。
/Support)
資料來源:翁毓秀(2003)

上述表中的項目可得知,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孩子本身的特質、
身心狀況、親子之間的互動品質等等都影響帶動著父母對親職壓力的感受,
尤其當家中有位身心障礙的孩子時,負面的影響將使家長的親職壓力伴隨著
提升,而此時如何平衡負向壓力的機制,就須看正面的因素是否能夠支持著
這整個家庭。

二、短式親職壓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 PSI/SF)


由於長式親職壓力量表在臨床的使用上頗為費時,因此 Abidin 在參酌多
位學者的意見之後,經過長式親職壓力量表一系列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後而形
成短式親職壓力量表,其主要構成的因素為三個面向(引自任文香,1995;
許學政,2005)。
(一) 親職愁苦(Parental distress)
當父母再履行親職角色時,由於本身個人的因素所造成對壓力
的愁苦感受,包括勝任感、生活型態改變所帶來的角色限制、與配
偶的衝突、缺乏社會支持與抑鬱等,此部分如同長式親職壓力量表
的父母領域。

26
(二)親子互動失調(Parent-child dysfunctional interaction)
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當父母覺得孩子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
遠,且很少感受到孩子正向的回饋與增強時,此時父母會感到失望
難過,進而親子之間產生距離感,造成兩者關係更易失調,此部分
相當於長式親職壓力量表的父母領域與兒童領域,是為互動領域。
(三)難養育的小孩(Difficult child)
孩子與生俱來便擁有某些的特質,會導致父母的困擾和擔心,
這些特質通常與氣質相似,但也包括經由學習而來的行為,如:適
應能力、情緒、需求度、活動量及問題行為等問題,此部分如同長
式親職量表的兒童領域。
長短式親職壓力量表儘管在項目題數上有所不同,但在量表內容的範疇上則
是大致相同,由於本研究著重於家長在自閉症兒童診斷療育階段裡各項親職壓力
向度的改變,以及國內已有中文化、常模化的親職壓力量表,因此本研究採用長
式親職壓力量表作為研究工具,用以測量父母在養育自閉症兒童過程中所感受的
壓力程度。

肆、 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

過去國內探討親職壓力的研究普遍著重於單親家庭母親或是職業婦女與雙
薪家庭在教養、社會支持與人格特質等議題。近年來由於特殊兒童的問題逐漸受
到社會大眾的重視,以及關心家庭本身和對孩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因此研究趨向
也開始探討這群家長在面對特殊兒童時所遭受的挫折與教養上的親職壓力,以及
有關社會專業人員給予家長支持與協助等面向,表 2-2-2 就國內親職壓力之相關
研究加以描述之。

27
表 2-2-2 國內身心障礙家庭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量表 研究結果


陳一蓉 13 歲以下 壓力知覺分為: 1.母親在父母角色適應方面,以孩
(1993) 自閉症兒 對孩子的症狀壓 子的年齡、衍生壓力知覺與社會
童的母親 力知覺 支持或配偶的支持資源最具影響
障礙壓力知覺 力。
衍生壓力知覺 2.壓力知覺對社會支持或配偶的支
持資源最具有影響力。
賴奕志 注意力缺 短式親職壓力 1.不同性別、子女數、不同母親年
(1998) 陷過動症 量表 齡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家
兒童的 庭,在親職壓力量表的親職壓力
家庭 總分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2.在短式親職壓力量表中「養育困
難兒童」的面向上,過動症孩童
為男生的分數大於女生的分數。
3.在「親職愁苦」的部分則顯示,
注意力缺陷的家庭中子女數為 1
人比子女數為 3 人的高。
4.母親的年齡影響著親職壓力中
「親子互動」的面向。
2. 社會福利需求滿意度與社會支
持愈高者,親職壓力則愈低。
李美銀 6-12 足歲 短式親職壓力 1.妥瑞症患童的性別、年齡、就學
(2003) 罹患妥瑞 量表 情形、疾病嚴重度、父母年齡、
症患童的 家庭收入都與親職壓力程度有關
父母 。
2.社會支持程度與親職壓力的關係
也呈顯著負相關,表示當社會支
持程度愈低時,親職壓力愈高。
而當社會支持愈高時,父母使用
積極面對問題及保持樂觀的因應
方式頻率也會因此而提高。

28
表 2-2-2 (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量表 研究結果
汪俐君 學前身心 短式親職壓力 1. 母親感受到的親職壓力以「親職
(2003) 障礙幼兒 量表 愁苦」方面的壓力較高,其次為
的母親 「困難兒童」方面的壓力和「親
子互動失調」方面的壓力。
2. 有僱用外籍監護工的家庭,母親
在「親職愁苦」及「困難兒童」
方面所感受到的壓力明顯比沒
有僱用外籍監護工的母親低。
3. 男孩的母親比女孩的母親承受
較多來自親子互動失調方面的
壓力。
4. 未就業的母親比全職工作的母
親感受到較多來自「親職愁苦」
方面的壓力。
5. 低社經地位的母親比中社經地
位的母親則是較多來自困難兒
童方面的壓力。
王慧儀 腦性麻痺 長式親職壓力 1. 腦性麻痺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
鐘育志 兒童家長 量表 量表中的「兒童領域」、「家長
(2004) (實驗組) 領域」及「總量表」的分數均顯
一般兒童 著高於對照組一般家長的分數。
家長 2. 兒童領域壓力分數與腦性麻痺
(對照組) 兒童的年齡及動作障礙嚴重程
度間均有顯著的相關
3. 家長領域分數則與兒童最早接
受復健的年齡間有關
4. 總量表分數分別與兒童動作障
礙嚴重程度及兒童最早接受復
健的年齡間有顯著的相關性。

29
表 2-2-2 (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量表 研究結果
王建智 國小自閉 將壓力知覺分為: 1.家長教育程度愈高,感受到經濟
(2004) 症兒童的 情感壓力 壓力與負面生理壓力的程度愈低
母親 負面心理壓力 2.家長承受的負面生理壓力愈大,
經濟壓力 感受到社會支持程度也就愈低。
負面生理壓力 3.家長承受情感壓力愈大,感受到
友伴支持程度愈低
4.家長承受的經濟愈大,其社交支
持及訊息、情感支持愈低。
5.臺北市自閉症兒童家長壓力知覺
各層面對運動休閒阻礙整體上有
顯著的正向預測力。
李欣靜 發展遲緩 長式親職壓力 1. 發展遲緩兒童的家長對其兒童
郭煌宗 兒童的 量表 發展狀況樂觀或無助,與家長
蔡明瑀 家長 在勝任親職時所承受的壓力,
陳瑞柏 並無直接的相關。
(2004) 2. 兒童在發展能力上的進步,對家
長在面對親職壓力時,不會因為
兒童在發展上的進步而有所不
同。
3. 建議專業人員在進行發展遲緩
兒童家庭服務工作時,除了增加
兒童發展上的能力外,也需重視
到家長其他面向的壓力源。
龔萬菁 發展遲緩 長式親職壓力 1. 研究呈現近 3 成的發展遲緩兒童
陳質采 兒童的 量表 家長是屬於親職壓力的高危險
黃嘉慈 家長 群。
(2004) 2. 家長在孩子確定診斷及接受療
育的時間點上,感受到最大的壓
力分別是來自父母特質因素中
的「親職角色限制」,兒童特質

30
表 2-2-2 (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量表 研究結果
因素中與親子互動相關的「接納
性」、「過動/無法專心」和「適
應性」。
3. 在樣本中所有發展遲緩兒童父
母最大的親職壓力則是來自兒
童特質因素中的「過動/無法專
心」與親子互動相關的「接納性
」。
黃珊峨 身心障礙 利翠珊所編制的 1. 身障兒母親的親職壓力受到本
(2005) 兒童的母 親職壓力量表 身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
親 子女數、兒童障礙程度等因素的
顯著影響。
2. 身障兒母親知覺到的信任、尊重
與和諧之夫妻情感受到教育程
度、家庭收入、子女數等因素的
顯著影響。
3. 身障兒母親面對各種衝突情境
的因應方式會受到家庭收入、家
庭型態、子女數、兒童年齡等因
素的顯著影響。
4. 母親在面對生下的孩子是身心
障礙兒童時,以「擔心孩子」的
親職壓力為最顯著的
林榆婷 聽覺障礙 研究者自行編制 1. 聽覺障礙兒童父母親職壓力主
(2006) 兒童的 聽覺障礙兒童父 要來自於擔憂子女學習表現,採
父母 母問卷調查表 取之因應方式大多偏向正向的
因應方式。
2. 聽覺障礙兒童父母親職壓力與
因應方式,兩者之間有部分相
關。

31
表 2-2-2 (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量表 研究結果
3. 聽覺障礙兒童父母親職壓力因
子女年齡、父母親年齡、父母親
教育程度與父母親工作狀況之
不同而有差異。
6-12 歲過 長式親職壓力 1. 過動症兒童父母比正常兒童父
臧汝芬 動症兒童 量表 母有較多的親職壓力,並且在
(2006) 的家長 兒童強求性的變項上得分較高
(實驗組) 2.過動兒家長有較多身心適應症狀
正常兒童 的困擾,尤其是父母特質因素
的家長 (親職能力、親子角色投入、
(控制組) 憂鬱)與身心適應症狀有相關。
邱華慧 不同障別 長式親職壓力 分析不同障礙類別與父母親職壓力的
郭玲吟 的家長 量表 差異情形,結果發現除各只有一位聽障
(2006) 和頑固癲癇類別外,以自閉症父母的壓
力得分為最高。

根據上述針對各種不同障礙兒童與發展遲緩兒童的家長所進行的研究結果
均呈現出,家長都擔負著沈重的親職壓力,其身心症狀也受到危害,兒童本身的
行為問題也是影響親職壓力的主要因素,並且也因兒童障礙類別所呈現的不同問
題,造成家長在教養上的困難與焦慮,除此,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年齡等其
他因素對親職壓力的影響也是一大隱憂。然而在研究中也表明透過社會支持與外
在資源的協助,則能減輕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部分負擔,而其他家庭成員的支持
與人力上的協助,均能夠提昇家長在面對障礙兒童的樂觀態度和教養的動力,所
以,家長在整個親職壓力層面上,儘管有許多負向的因素影響著家長在親職角色
上的親職功能,但也有多方正向的資源與支持,協助家長在撫養特殊孩子的歷程
中,發展出家長本身的親職能力與正向樂觀積極的行動力。

32
第三節 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之因素

當母親孕育著胎兒,隨著時間的累積父母期待理想孩子的心情會逐漸達到一
個高峰,而孩子誕生之後,所帶給家長的是滿足與快樂的心情,但當孩子開始有
語言溝通、社會互動問題和怪異行為出現而被帶到醫院檢查時,「自閉症」的診
斷突然臨及孩子與家長身上的衝擊,這對父母而言,共同往前的生命歷程不僅產
生巨大的改變,隱含的危險因素也隨之浮現出來,父母在面對自閉症孩童所感受
到親職壓力的狀態,也取決歷程中存在於環境、家長與孩童本身影響因素的結果,
因此以下就家長、兒童與社會支持面向加以討論。

壹、家長面向
一、家長身心健康狀態
在多數自閉症家庭的相關研究中均已呈現自閉兒的家長會有憂鬱和焦
慮的心裡症狀與身體病徵(利慶松,1991;汪麗真,1994;Shu,Lung,& Chang ,
2000),Hastings(2003)研究中針對 18 對自閉兒的父母使用「醫院焦慮與
憂鬱量表」以及「壓力與資源簡式問卷」顯示,母親比父親有較高且需關注
的焦慮症狀,除此,母親的壓力也來自於父親身心健康的狀態。吳佳賢(2002)
也提出,母親的心理健康狀態明顯較父親為差,其原因推測是母親為主要照
顧者,並承擔照顧自閉兒教養責任之故,而徐畢卿、龍佛衛、張永源(2000)
更指出自閉兒母親 36%診斷為憂鬱症,46﹪診斷為焦慮疾病,9﹪同時合併
有焦慮與憂鬱症,且皆不曾有過尋求專業協助的想法。
從上述的探討可得知,當父母在照顧自閉症孩童的歷程中,其身心症狀
均顯示有憂鬱、焦慮等情形,並且由於父母長期專注於照顧自閉症孩童,往
往體力精神超出自己本身所能負荷的範圍,進而連帶引起身體上的缺損,這
樣長年累積下的循環過程如不加以處理,也易形成社會憂鬱徵候的高危險群。

33
二、家長本身的復原力
黃淑賢(2003)其研究結果呈現,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得知子女有障礙
時,儘管有負向的情緒但仍有正向的反應,包含平常心、四處求援與計劃未
來。此外,家長的復原因子共有十三項復原力(坦然接受、積極正向、自我
激勵、冷靜理智、主動尋求資源、主動溝通、抗壓能力、堅持、感恩、同理
心、把握現在、社會支持及宗教信仰),這些都幫助家長有良好的心理調適,
以及影響家長產生心情安定、不懈怠、放下、尊重包容、承擔責任、正面態
度及人生成長七大面向的改變能量。劉毓芬(2004)在自閉兒母親的心理歷
程中也陳述過程裡自我能量的成長和自身突破的改變,而能以不同眼光來看
待自閉兒。

三、夫妻婚姻關係
Higgins 與 Bailey 等人(2005)指出,照顧一位自閉症兒童對家庭而言是
潛藏著非常大的壓力,其針對自閉症兒童家長所得的 134 份調查研究顯示,
家長有較低的婚姻滿意度、家庭凝聚力和家庭的適應性。而多數研究也提出
相同的觀點(倪志琳,1995;Howlin et al.,1989;Norton & Drew,1994;Siegel
,1996;Weiss,1991),說明母親在面對自閉症兒童所帶來的困擾與壓力時,除
了要面對自己的自我發展、情緒上的調適與擔心孩子的種種面向外,對於環
境週遭所發生的事件或與配偶之間的相處,較易採取情緒宣洩、指責對方的
衝突因應方式,因此,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婚姻維繫上常面臨崩解、失調、
衝突與離婚之過程。

四、家長家庭收入
Shirley(2002)提到,當一個家庭有特殊兒童,那麼父母一方決定放棄
或不要工作是必須的。周月清(1998)也陳述若自閉症兒童伴隨有重度障礙,
那麼父母勢必需要 24 小時的注意和照顧。當經濟少了一方的收入,相對的在
醫療與復健上的開支,常會造成家庭面對財務問題的景況(陳乃銓,2005;

34
Hobbs & Blalock,1995;Trigonaki,2002)。而母親部份的壓力源也來自於經濟
沈重的負荷(吳欣蕙,2004;張淑芳,2000),因此在親職壓力上更是雪上
加霜。自閉症孩童因為必須接受語言、認知等多項額外療育,往往耗費家長
在金錢上大量的開支,以及擁有較高的財務負擔,這對一個家庭各面的花費
勢必會有縮減和影響。

貳、兒童面向-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與特質特徵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的標準說明自閉症兒童主要有三項特
徵:1.社交缺陷;2.溝通缺陷;3.固定行為模式。而這特有的障礙行為與特質往
往造成父母教養上的困難與親子互動的危機,並且也因語言發展的缺陷,很難給
予父母有正向直接的回饋、支持與鼓勵,而導致家庭成員常出現沮喪、無力感,
更加深親職的壓力(汪麗真,1994;倪志琳,1995;Hastings & Browm,2002;Hastings
& Johnson,2001;Siegel,1996;Shu,Lung & Chang,2000)。
Hastings、Kovshoff、Ward、Espinosa 與 Remington(2005)探討學齡前自
閉症兒童 48 位母親和 41 位父親關於壓力系統分析的研究指出,母親的壓力是直
接來自於兒童的行為問題(不被接受的行為或自閉症的症狀)。因此,自閉症兒
童本身所伴隨的症狀往往會讓家長產生相當程度的教養壓力,由於不知如何教育
自閉兒,對教養問題感到驚慌失措,連帶的也加深影響了親職角色適應的困擾。

參、社會面向-社會支持(正式與非正式支持)

Hastings 與 Johnson(2001)的研究顯示,關於有效能的介入如適應的處理技
巧、非正式的社會支持來源和信仰,均能減低家庭的壓力以及父母面對自閉症兒
童症狀的悲觀。Weiss(2002)以 40 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40 位智力缺陷兒童的
母親和 40 位發展正常兒童的母親進行社會支持和壓力的相關研究發現,擁有社
會支持的母親能夠發展出成功的適應能力。

35
Boyd(2002)回顧 1979 到 1999 年關於自閉症兒童母親的壓力與社會支持的
相關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兒童母親的社會支持主要來源為配偶、娘家的
親戚以及其他障礙孩子的家長,非正式的社會支持比正式的社會支持更能減緩母
親的壓力,在正式支持中,則以家長支持團體最能給予母親協助,此外,配偶的
情緒支持能令母親承受較少來自於公婆和親戚的壓力(葉明莉,1994),這些種
種的支持系統,進而能將自閉症家長從沈重的親職壓力中帶進提昇的局面。

儘管這些影響家長親職壓力的因素,其主要來源大部分均在於自閉症孩童溝
通與情緒行為的問題,以及家長周遭環境對孩子的誤解所帶來延伸性嚴重的困擾
。然而這些將父母往下拉進深淵的負面訊息中,其實也隱藏存在著將父母往上推
動的正面力量,從研究文獻的訪談敘述,可歸納出:父母本身堅毅、面對問題的
特質,能提早讓自閉兒接受療育,改善其日後的發展;親人與家庭的支持,可減
少父母在教養、溝通上的阻礙,並有面對外在輿論的能力;而社會提供的資源,
能提昇父母教養的技巧與適應上的能量。
自閉症孩童的家長在各項研究文獻的探討下都顯示著非常大的親職壓力,當
這些負面因素讓父母的壓力超過其所能負荷時,勢必又是另一個危機。但每位父
母也必擁有能提昇的正面影響因素,因此惟有瞭解家長在自閉症兒童各個階段所
面臨的的親職壓力,以及透過瞭解家長在面對自閉症兒童發展歷程當中的各種問
題所可以自取,或是針對自閉症早期療育專業人員提供相關的建議,使其作為協
助家庭延伸的媒介,並藉由具體的療育行動和父母自我察覺,使父母在親職壓力
上恢復、趨向於平衡的層面。

36
第四節 自閉症兒童之適應行為

壹、適應行為的定義

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產生相互的影響,並對外在許多
的刺激訊息做出反應,以其個體能適應周遭環境的改變。適應本身是一個複雜的
概念,而學者對於適應行為所下的定義也有所不同,並且就特殊教育及殘障福利
服務工作的觀點,「適應行為」的概念也常和智能障礙混在一起討論,尤其在智
能定義的敘述中,可以見到「適應行為」為智能障礙定義中的要件之一。除此,
針對適應行為定義的部分,也可從學者針對理論架構的觀點與評量工具的內容來
加以解釋說明。
Nihira(1976)是編製適應行為量表(AAMD-ABS)的主持人,致力於智能障
礙適應行為的研究。他認為「適應行為」是個人適應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能力
表現,包含個人的獨立自主能力與以所屬文化為導向的個人責任感。而適應行為
是由許多特定的行為所組合,包括動作能力、自助技能、感覺反應、社區生活技
能、認知能力、溝通技能、語言能力、自我指導、社會化行為、個人與社會責任
以及沒有人格偏差和反社會的不良適應行為在內(引自吳武典、張正芬等人,
2004)。此外,Leland(1978)也是參與適應行為量表的編製者之一,他表示適
應行為是適應環境要求的能力,此能力包含三大項:(1)獨立能力,係指個體
能完成與工作和活動有關的要求所應具備的能力,這些行為以社會期待和生存需
要為標準;(2)個人責任感,係指能夠完成重要工作的個人意願及能夠對自己
的決定和選擇負起責任的能力;(3)社會責任感,係指能夠接受所屬團體的應
盡責任並能夠依團體期待而實踐的能力。
Sparrow,Balla,和 Cicchett(1984)依循 Doll 的觀點,並與美國輔導服務社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Inc.)的合作下,重新修訂文蘭社會成熟量表,更改
名稱為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他們認為適應行為是指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受期許而應

37
有的行為表現。而此定義需考量三項原則:(1)適應行為與年齡有關,亦即適
應行為會隨年齡之增長而增加,且益加複雜化,並隨年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適應
行為表現。(2)適應行為是符合他人的期待或標準來定義,也就是個人行為之
適當性是由個人所處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以及與之互動的人們的觀點來判定。(3)
適應行為是指特定的行為表現而非潛在的能力。適應行為應包括溝通技巧、日常
生活技巧、社會技巧和動作技巧等四類之行為表現(引自吳武典、張正芬等人,
2004)。不同於這些認定適應行為是能力與表現的學者,Arkoff(1968)則提出適
應行為是個人與環境雙向且動態的交互作用之歷程,個人在環境中不斷尋求滿足
自身的需求,同時也承受環境的壓力,因此適應行為包含個人與環境雙方取得和
諧一致的狀態(引自劉炳輝,2005)。
因此綜合上述觀點,適應行為是一面要求個體在所處的環境,表現出適當或
合理的反應,也就是個體因應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需求,表現出符合所屬年齡階段
應有的行為表現,和所屬社會文化團體所期待應有的行為標準,另一方面也要求
個體對未來生活作預備,使個體能在未來增進成功的可能性。

貳、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相關研究

自閉症兒童由於在語言溝通能力、社會互動和行為上有其之限制,因此國外
也有部分的研究針對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加以探討,而其所使用的工具則多以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VABS)來進行施測。
Volkmar、Sparrow、Goudreau、Cicchtti、Paul 與 Cohen(1987)以文蘭適應
行為量表比較智能障礙與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研究發現 3 項的結果:(1)
在九個次領域中,接受性語言、表達性語言、人際關係、遊戲與休閒、應對進退
技巧等五個次領域,自閉症兒童與智能障礙兒童二者之間有顯著的差異,且顯現
出自閉症兒童較智能障礙兒童為差;(2)自閉症兒童在社會領域的表現較智能
障礙兒童的為差,顯示自閉症兒童的主要障礙是社會化。(3)自閉症兒童在日

38
常生活技巧領域的表現和其心理年齡相當,但溝通及社會化領域的表現則較心理
年齡為低。Jacobson 與 Ackerman(1990)更是以大量的樣本(自閉症者 1442 名,
智障者 24048 名)來探討自閉症兒童與智能障礙者適應功能的差異。此研究設計
是採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並以實足年齡(5-12,13-21,21-35)和智力水準作
配對,其研究結果顯示 5-12 歲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較相同年齡、相同智力水
準的智能障礙兒童為優,但隨著年齡增長,13-21 歲組二者間的差異縮小,到了
21-35 歲組則發現智能障礙者的發展較自閉症者好(引自吳武典、張正芬、盧台
華、邱紹春,2004)。
而 Volkmar 和 Sparrow(2000)發表的研究指出,自閉症可藉由文蘭適應行
為量表中社交及日常生活領域的平均分數來和 PDDNOS(未分類之廣泛性發展障
礙)及發展遲緩兒童作區別,但其研究內容也表明在這研究中所用的領域分數很
可能會忽略自閉症和 PDDNOS 表現上的些微差異。因此,Paul 與 Miles 等人(2004)
根據 Volkmar 和 Sparrow 的結果進行一項研究,其研究目的在於利用文蘭適應行
為量表來檢驗自閉症和 PDDNOS 這兩個診斷的特定領域適應行為,並對兩組間
的差異作細微的分析,來探討是否這些適應行為可幫助區辨這兩種的診斷。此研
究對象是以 40 名 4 到 11 歲的個案,並且有接受完整的評估,包含文蘭適應行為
量表、溝通能力、精神病學檢查以及智力測驗。依診斷結果分成自閉症組 20 位,
平均年齡 6.5 歲,平均智商全量表為 71.6;PDDNOS 組也為 20 位,平均年齡 6.6
歲,平均智商全量表則為 76.3,而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在溝通領域和表達
次領域、社交領域和人際關係與玩和休閒兩個次領域上有顯著的差異,但在日常
生活領域以及其次領域皆無顯著差異。而在這些的領域裡,發現溝通的表達次領
域差異為最大,PDDNOS 在有涉及較多語言使用、社交導向的項目中分數高於自
閉症兒童,這些項目裡都與語言表達和實用性相關,因此結果顯示自閉症兒童在
語言實用性的缺損較 PDDNOS 更為嚴重,且語法對自閉症有顯著的困難。

39
從這些研究陳述裡可發現,自閉症者在語言溝通領域與社會化領域確實有顯
著的障礙,尤其以語言溝通能力為嚴重時,也帶進社會性互動上的阻礙與困難,
因此,自閉症者在適應行為方面,也深受此面向的影響而有所變化。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為能實際瞭解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歷程中承受的親職壓力,和家長身心狀態
上的改變,以及兒童適應行為的影響,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有系統的設計與規
劃研究實施流程,並採取量化的方式進行統整與分析。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
為研究架構,第二節則介紹研究對象,說明本研究之樣本,第三節為研究工具,
解釋本研究所使用之測驗量表的施測方式,第四節以實施的程序說明研究實際執
行的過程,第五節則針對本研究如何處理研究所得之資料加以解釋,茲就以此五
節作下列的分述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瞭解自閉症兒童家長在面對孩子診斷療育階段的親職壓力與身
心狀態的變化,以及孩子適應行為所延伸出來的影響,並且從中探究家長歷程裡
生活事件所帶來心理上或行為上的轉變,透過量化的資料蒐集,以期能深入瞭解
親職歷程中家長親職壓力的面向和影響因素,並探究家長本身期望社會與專業人
員給予協助、支持的介入方式。
每個養育孩子的家庭裡,都蘊含著親職壓力所帶來的危機,親職壓力的程度
也受到父母個人因素中父母的特質、擔任父母的角色以及身心症狀好壞等面向而
影響,除此,也與兒童本身個人的因素有關,尤其當自閉症兒童所呈現的特有行
為和模式,也為家長增添另一部份的擔憂與掛慮,然而透過孩子不同療育階段的
呈現,以及周遭社會環境因素的介入,也對親職壓力產生影響與變化。
本研究架構主要以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歷程中的親職壓力為主軸,透過家庭
中父母因素與兒童因素來瞭解親職壓力蘊含的意義,本研究架構如圖 3-1-1。

41
圖 3-1 研究架構

照顧者 兒童
自閉症兒童之
家庭之背景變項
個人背景變項
經濟收入 診斷類別
認知能力
照顧者教育程度
親子互動
過程 自閉症兒童因素
照顧者因素
親職角色投入 適應性
親職角色限制 強制性
親職能力 情緒
夫妻關係 過動
父母健康狀況 接納性
社會孤立 增強父母
兒童適應行為
照顧者身心症狀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簡氏症狀量表

親職壓力 親職壓力量表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共分為兩個部分,一為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另一為一般兒
童的家長,其來源分述如下:

壹、自閉症兒童家長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之方式,以台中市某醫學中心之兒童醫療門診
的自閉症個案為主,故選自 95 年 1 月至 5 月回到門診之自閉症個案,並經二次
被診斷為是學齡前自閉症兒童,經由剔除 6 歲以上之兒童後,依循推其家長作為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本研究以 30-36 位的自閉症兒童(包含亞斯柏格症與高功能
自閉症兒童),並同意接受此研究,願意填寫量表與進行電話聯繫和訪談的家長
為研究對象。

貳、一般兒童的家長

針對一般家長的來源,主要是透過從幼稚園、托兒所中找尋願意接受此研究
、並進行填寫量表與問卷的家長為對照組。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係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專家意見,以及本研究目的與研
究架構之內容,採用量化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並針對部分特殊個案進行訪談
內容的整理。在結構式問卷內容中共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份為自閉症家長和自
閉症兒童的基本資料。第二部分是探討「自閉症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的親職壓力
」,其工具採用翁毓秀教授依據 Abidin 的親職壓力模式所修訂的中文版親職壓力
量表。第三部分是瞭解「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家長的身心狀態」,其工具是使
用李明濱教授修訂而成的簡氏症狀量表。第四部分針對兒童適應行為方面,則使
用吳武典、張正芬、盧台華和邱紹春編譯而成的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中文編譯版
。第五部分則是使用半結構訪談的方式,了解家長面對自閉症孩子與生活層面上
的歷程,其工具取自自行編擬的半結構訪談大綱。

壹、 基本資料

一、照顧者基本資料
家長基本資料,包含:年齡、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婚姻狀態、家庭型
態、家庭收入、子女數、宗教信仰等。
二、自閉症兒童基本資料
兒童基本資料,包含:性別、年齡、排行、療育項目與就學單位等。

貳、 親職壓力量表

親職壓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是由 Abidin 親職壓力模式發展而來,


而翁毓秀教授將此編製修訂為中文版的親職壓力量表。本量表主要目的是在於測
量親子系統中,父母扮演親職角色時所面臨的壓力。本量表共有 94 題項,分為
父母分量表 50 題,包含親職壓力、親職角色投入、親職角色限制、憂鬱、夫妻
關係、社會孤立與父母健康狀況等七個次量表;兒童分量表則有 44 題,分為過

44
動/無法專心,子女增強父母、情緒/心情、接納性、適應性與強求性等六個次量
表。
中文版親職壓力量表適用的對象為 12 歲以下子女的父母親,因此於國小就
學、托兒所或幼稚園等學齡前機構就學兒童之父母均能符合填達原則。量表施測
的結果除了能作為篩選父母在親職壓力是否偏高的工具之外,也能從分量表中的
次量表結果得知受試者那一部份的壓力最大,以作為處遇計畫的重要參考。
一、量表計分方式
親職壓力量表是以 Likert scale 的五點量表設計,每一個題項以「極同
意」、「同意」、「不肯定」、「不同意」與「極不同意」五個程度之分,
反向題分別給予五分、四分、三分、二分與一分;正向題目則給予一分、二
分、三分、四分、五分。各題項依正反向題計分後,再分別計算父母因素與
兒童因素的部分,最後累加為全量表總分即是親職壓力得分。正向題為 8、
12、13、27、37、39、40、50、51、54、55、56、89、92;其餘題目為反向
題。
二、量表信效度
信度係指測量結果的可靠性,亦即測量結果的一致性與穩定性。效度則
為測量的準確性,指測驗量表或其他測驗工具,確實能測得其所預測量對象
的特質或功能之程度。測量的效度愈高,即表示測量的結果愈能呈現所預測
量對象的特徵。而量表的製作通常需要進行效度與信度的考驗。
中文版親職壓力量表常模樣本分別來自台中榮總與中山醫學院小兒科
門診,遍及北、中、南托兒所、幼稚園和國小兒童之父母親共 1362 名。而
其修訂是採用因素分析作為內容與建構效度,經由因素分析之主要成分分析
法和轉軸法,以測量量表的指標效度,並將因素負荷量小於.30 的題項刪除。
兒童分量表各因素之係數分別為.7521、.4920、.6547、.7648、.7627、
及.7272。
其中子女增強父母與情緒/心情 兩因素之係數稍低外,其餘因素之係數

45
均在.7 以上,兒童分量表整體之係數也高達.9088。父母量表之各分量表之係
數分別為.7247、.5510、.7826、.7835、.7785、.7226 及.4897,其中除親職
角色投入與父母健康狀況兩分量表較低外,其餘五個分量表之係數均在.7 以
上,父母分量表整體之係數也高達.9129。信度上係採用內部一致性的信度分
析來考驗量表的信度,而整體內部一致係數介在.492~.913。

參、 簡氏症狀量表

簡氏症狀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BSRS)係由李明濱教授根據


Derogatis 所編著之 SCL-90-R 引進修訂,此量表是用來評估一般精神症狀的嚴重
程度,而 BSRS 過去曾廣泛使用於精神科照會以及輕型精神疾患之研究中,具有
良好的信效度。BSRS 共包含 50 個項目,分為 5 級評分,凡是自評者認為自覺並
無該項症狀問題(完全沒有),均可給予 0 分;自覺有該項症狀,但發生得並不
頻繁、不嚴重(輕微),可得 1 分;自覺有該項症狀,其嚴重程度為中度則分數
為 2 分;自覺有該項症狀,其程度為嚴重(厲害)可給予 3 分;自覺有該項症狀,
頻度和程度都十分嚴重(非常厲害)的可得 4 分。
在其 50 個評量項目中,包含有比較廣泛的精神症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
思想、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係、飲食等均有涉及。其量表內共分為十個向
度,依序是 1.身體化症狀(Somatization, SOM)
、2.強迫性症(Obsessive-compulsive
,OBS)3.人際關係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SEN)
、4.憂鬱(Depression, DEP)

5.焦慮(Anxiety, ANX)
、6.敵意(Hostility, HOS)
、7.恐懼(Phobic-anxicty, SEN)

8.疑心(Paranoid ideation, PAR)、9.離群(Psychoticism , PSY)、10.附加症狀
(Additional symptom)包括自殺意念及基本生物性症狀(Vegetative symptoms)。
此外,簡氏症狀量表還包含二個指標,一個整體總數,分別為:
1. 一般症狀指數(Global severity index, GSI):
為所有題目之平均值,顯示心理困擾之綜合性嚴重度,若是只要一個整
體的分數來說明一個人的身心情況時,GSI 可以說是最好指標。

46
2. 陽性症狀嚴重指數(Positive severity distress index, PSDI):
PSDI 可說是純粹的症狀強度指標,由此指標也提供受試者在回答每一項
目時,是否會誇大或削弱他的困擾程度等訊息,也就是它具有反映出受試者
「反應型態」(response style)的功能。
1. 陽性症狀總數(Positive symptom total , PST)
是指「有任何程度困擾」的症狀總數。當它與 GSI 一起考慮時,可顯出它
在臨床上是相當有助益的。

肆、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 VABS)的前身是文


蘭社會成熟量表,其廣為世界各國所使用的評量個人社會適應能力的工具,尤其
被廣泛應用於智能障礙者的教育診斷、安置與輔導上。文蘭適應量表共有晤談版
-調查本、晤談本-詳細本、以及教室版三種,2002 年由心理出版社取得美國輔
導服務社文蘭適應量表教室版的授權,經由吳武典、張正芬、盧台華、邱紹春中
文編製修訂,完成國內中文版的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一、量表內容
此量表的適用對象是以 3 歲至 12 歲的一般兒童及身心障礙兒童,如智
能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兒童。應用於智障學生時,其年齡可延伸至 15
歲~18 歲左右。量表內容共分為四大領域 11 項次領域:溝通(接受性語言、
表達性語言、讀寫能力)、日常生活技巧(個人、家庭、社區的生活技巧)、
社會化(人際關係、遊戲與休閒、應對進退技巧)、動作技巧(粗大動作、
精細動作)。
本量表雖然是由美國版的教室版修訂而來,評量者(填答者)需為熟悉
個案的教師為主,但細研其所評量之內容,亦相當適合由家長評量,故亦可
由家長評量之。

47
二、量表計分方式
在評量方式上主要是依平日觀察所得作紀錄,依照行為是否可以直接觀
察,或評量者對個案的了解與推估方式,分別在「觀察結果」或「預估表現」
任一欄位上做記錄。並依行為出現頻率給分,經常出現給 2 分,偶爾出現給 1
分,從未出現給 0 分。之後核算每個次領域的分數(含觀察結果與預估表現
二者),將次領域的分數相加得到領域的分數,再將四個領域的分數相加得
到總量表的分數,對照常模查出在同年齡團體中的地位或相當的年齡分數或
適應水準,並進行繪製測面圖。
三、量表信效度
中文版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在信度考驗上主要是以折半信度、隔兩週的重
測信度與導師和科任教師的評分者間信度為主。
在溝通領域的信度係數介於.87~.97,中數為.94;日常生活技巧領域
介於.78~.98,中數為.94;社會化領域介於.73~.96,中數為.94;動作技
巧領域介於.66~.96,中數為.81;而總量表介於.91~.99,中數為.97,皆
為高度或接近高度的相關,顯示有滿意的內部一致性。而相隔兩週與導師及
科任教師間的重測信度及評分者間信度,均達顯著水準,也表示本量表的有
不錯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在效度部分採取構念效度為主,而本量表對適應行為的觀念為適應行為
是一種發展性行為,與年齡有關,會隨年齡的增加而有所進展。因此標準化
樣本在次領域、領域及總量表的平均數,均有隨年齡增加而遞增,此和本量
表理論上的構念相當符合。因此,中文版文蘭適應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以上上述所使用的三份量表的操作手冊裡均無表示有重測時間上的限制,故
本研究經過半年後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依舊提供此三份量表給家長填寫,作為前
後量表之探究分析。

48
伍、 半結構訪談大綱(
半結構訪談大綱(補充性資料)
補充性資料)

研究之半結構訪談部分,採自編之半結構訪談題綱進行訪談,內容主要是了
解自閉症兒童家長在面對自閉症兒童親職歷程裡所呈現的心理變化與所遭遇的
困難和事件的影響,訪談題綱共分為幾個面向:
一、孩子疾病相關診斷的歷程
(一)如何發現孩子是自閉症的整個過程。
(二)接受到自閉症診斷訊息的情緒反應、感受與處理行為。
二、孩子是自閉症帶給家庭與婚姻的影響
(一)家庭成員的反應,與母親的溝通和互動。
(二)配偶的反應,與母親的溝通和互動。
三、社會資源的運用:孩子接受服務之後,所使用的資源內容。
四、生活事件與家長本身的特質
(一)影響家長在親職態度與教養方式上的因素與事件。
(二)家長面對壓力所發展出的調適行為與態度。

針對上述各研究工具的詳細敘述,以下表 3-3-1 則針對研究工具、收集資料


之性質與研究問題給予整理。

49
表 3-3-1 研究工具之使用項目

工具名稱 分析 資料收集之內容 研究目的

自閉症/一般兒童
量化 兒童與家長基本資料特徵 二、三
與家長之基本資料問卷

根據父母因素與兒童因素來評

親職壓力量表 量化 估家長在扮演親職角色時產生 一、二、三

的壓力源與壓力程度。

從身體症狀的十個面向來評估
簡氏症狀量表 量化 一、二、三
家長的身心狀態。

依據四個不同向度的適應功能

領域(溝通、日常生活技巧、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量化 社會化、動作技巧)來看兒童 一、二、三

在個人及社會能力上的整體綜

合評估。

瞭解家長在撫養自閉症兒童的

補充性 親職歷程中影響親職壓力的相
半結構訪談大綱 一、二
資料 關因素與生活事件,以及家長的

感受與處理行為。

50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進行,共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與完成階段,如圖 3-4-2 所顯示,


其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壹、準備階段

一、決定論文方向並擬定研究主題
經由閱覽部分文獻以及本身設立的初步方向,再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所決
定的主題為「學齡前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之初探」,並開始著手擬定初
步計畫之架構。
二、確定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透過所搜集有關自閉症兒童與家長親職壓力相關之文獻、專書與實證性
研究等,瞭解自閉症的特徵和診斷,以及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的相
關因素,並進而發展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三、確定文獻探討
收集相關的國內外文獻資料,經由閱讀、整理分析與教授討論後,確認
文獻內容,以作為研究方法之參考與建立研究架構。
四、設立研究架構
依據文獻探討內容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建立本研究之架構和撰寫研究
計畫。

貳、實施階段

一、確定樣本來源
(一)自閉症兒童家長組
透過選自台中市某醫學中心之學齡前自閉症兒童來進行家長的
樣本收集,經由與自閉症兒童母親的接觸,說明本研究動機、目的與

51
方法,再徵求母親的同意,確認本研究的自閉症個案和家長。
(一) 一般兒童家長組
選自台中市某托兒所與幼稚園,經由與托兒所所長和幼稚園園長
接觸,說明本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徵求所長/園長和老師同意後,
依據一般兒童家長填寫同意書的回覆,再進行給予一般兒童家長量表
的填寫。
二、進行家長個別訪談
確認參與填寫兩次量表,並透過電話聯繫選取願意接受此訪談之自閉症
兒童家長,進行半結構的訪談內容。

參、完成階段

一、資料分析與統整
依據自閉症家長填寫的三份量表進行量表內各個向度的分析,以及比較
兩個階段相同量表前後呈現的分數差異外,也針對一般兒童家長和自閉症兒
童家長的各項量表進行統計分析。半結構訪談則依據談話內容做為補充性的
資料。
二、歸納研究發現與撰寫研究報告
將分析與統整之所有資料歸納出結果,並依其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
議,並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說明。

52
圖 3-2 研究步驟與流程

決定論文方向
擬定研究主題

確定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文獻收集

設立研究架構與確定樣本來源

自閉症兒童家長組 96.1~5

篩選台中市某醫學中心
之診斷個案
一般兒童家長組 96.5~6

‧與自閉症兒童與母親接觸
‧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 台中市幼稚園、托兒所
‧徵求母親同意
‧確認自閉症個案與家長

‧與幼稚園/托兒所園長及老師接觸
第一階段 ‧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
家長填寫各項量表 ‧徵求園長及老師同意篩選對象

第二階段
同意參與研究之家長填寫各項量表
家長填寫各項量表

量化分析
量化資料的分析與部份特殊個案的資料整理

提出建議與討論

完成調查研究報告

提出研究限制與建議

5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將透過量表與訪談的方式來獲得所需要的資料,經資料整理過後,將
量表的分數一一輸入電腦,並以 SPSS12.0 的套裝軟體程式進行資料的分析處理,
所採用的分析方法係配合本研究的目的與問題,並選擇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茲
將分析的面向敘述如下表:
表 3-
3-5-1 資料統計處理

資料分析項目 統計方法
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量表描述分析(呈現兒童與家長 描述性統計
基本特質之分佈情形,並報導各量表的描述性資料。) 次數分配、百分比、
平均數、標準差

1.分析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之親職壓力與身心症狀的
差異情形
2.分析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和一般兒童家長組之親職 t-test
壓力與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
3.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之適應行為量表的差異情形
1. 不同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
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適應行為的差異比較
2. 不同身心症狀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與兒童適 無母數統計
應行為上的差異比較
3.不同診斷類別與認知程度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 (Wilcoxon-Mann-Whitney
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適應行為的差異比較 test)
4.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差
異比較
【因自閉症家長組內分組後人數較少,與為達統計上保
守的緣故,使用無母數統計】
個案分析 半質性資料整理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將依據基本資料問卷、量表訪談分為十二節進行分析與討論。第一節說
明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之相關背景變項分析;第二節與第三節
是根據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兩組家長的家庭收入與教育程度分析親職壓力量表
、簡氏症狀量表,與兒童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之間的差異;第四節根據自閉症兒
童家長不同的身心症狀,來看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差異,與兒童在文蘭適應行為
上的狀態;第五節與第六節依據自閉症兒童的診斷類別與認知程度來檢視兒童在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與家長在親職壓力量表、簡氏症狀量表之間的差異;第七節
則以自閉症兒童不同的適應行為,來分析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差異。第八節說明
自閉症兒童家庭中前後兩組家長的親職壓力狀態,以及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
童家長之間的差異情形;第九節說明在簡氏症狀量表上,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
與一般兒童家長之間的對照與比較;第十節則說明自閉症兒童前後組與一般兒童
在文蘭適應量表上的差異情形;第十一節是綜合討論;第十二節則是個案報告。
本研究從第二節至第七節中自閉症家長組內的各項分組比較上,均以個案本
身基本資料的分佈情形作為一個分組的考量,故結果僅適用於本研究的群組。此
外,本研究所使用的三份量表,其分數均代表不同的意義,在親職壓力量表方面
,分數愈高,顯示家長的親職壓力愈大;簡氏症狀量表部分,是以分數愈高,代
表家長的身心狀況愈嚴重;第三個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則以分數愈高,孩子的適
應行為就愈好。
第四章各節由圖 4-1 來簡要表明:

55
圖 4-1 第四章各節架構圖

56
第一節 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之相關背景變項描述分析

本研究主要研究對象是選自台中市某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自 96 年 1 月至 5
月開始進行自閉症兒童之再確認與收案,年齡範圍為 3~6 歲學齡前自閉症兒童的
家長,在第一階段共發出 41 份基本資料問卷與量表,回收 36 份(36/41,有效
回收率 88%),刪除量表題目勾選中有任何缺失值的部份,共取得有效問卷與量
表 36 份(36/36,可用率 100%)。從 96 年 10 月至 12 月,針對先前回收有效量
表的 36 位自閉症兒童家長再進行第二次量表施測,共發出 36 份資料問卷與量表
,回收 30 份(30/36,有效回收率 83%),刪除量表題目勾選中有任何缺失值的
部份,共取得有效問卷與量表 30 份(30/30,可用率 100%),其中照顧者均以
母親為主。
本研究對照組是選自台中市 3 家幼稚園和 1 家托兒所一般兒童的家長,共發
出 260 份徵求家長參與研究的同意書,所得回收同意書為 83 份,再發出 83 份基
本資料問卷與量表,回收量表為 68 份(68/83,有效回收率 82%),刪除量表題
目勾選中有任何缺失值的部份,共取得有效問卷與量表 55 份(55/68,可用率 81
%),其中照顧者均以母親為主。
本節在有效樣本中,前半年自閉症兒童家長(自閉症前組 E1)共 36 位,半
年後自閉症兒童家長(自閉症後組 E2)共 30 位,與一般兒童家長(一般組 C)
共 55 位,以描述性之次數分配、百分比、t 檢定與無母數統計,針對 E1、E2、C
三組的家長與兒童兩大部份分別加以討論,樣本基本資料分配情形如表 4-1-1 和
表 4-1-2。

壹、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之個人資料

家長的基本資料方面,包含家長的年齡、教育程度、全家每月收入、工作狀
況、家庭形態與子女數,可見表 4-1-1。

57
一、 家長年齡方面
自閉症前組家長的平均年齡為 34.42 歲,其中以「31~35 歲」所佔年齡
層最多,達 44.4%;其次是「36~40 歲」,為 38.9%;再其次是「26~30 歲」
,佔 13.9%;最少的為「41 歲(含)以上」,佔 2.8%。
自閉症後組家長的平均年齡則為 34.97 歲,其中以「36~40 歲」所佔年
齡層最多,達 53.3%;其次是「31~35 歲」,為 30 %;再其次是「26~30
歲」,佔 13.3%;最少的是「41 歲(含)以上」,佔 3.3%。
對照一般組家長的平均年齡是為 35 歲,其中以「31~35 歲」所佔年齡層
最多,佔 47.3%;其次是「36~40 歲」,為 41.8%;再其次是「41 歲(含)
以上」,佔 7.3%;最少的是「26~30 歲」,佔 3.6%。
在家長年齡方面,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自閉症前組與自閉症後組均
未達顯著差異。
二、 家長教育程度方面
自閉症前組在家長教育程度方面是以「高中(職)」佔最多人數,達 36.1
%;其次是「專科」,佔 25%;再其次為「大學」,佔 22.2%;最少的是
「國中」和「研究所以上」,各佔 8.3%。
自閉症後組家長的教育程度也是以「高中(職)」佔最多人數,達 33.3
%;其次是「專科」和「大學」,各佔 23.3%,最少的是「國中」和「研
究所以上」,各佔 10.0%。
一般組在家長教育程度方面則以「大學」佔最多人數,達 43.6%;其次
是「專科」,佔 41.8%;再其次為「高中(職)」佔 10.9%;最少的是「研
究所以上」佔 3.6%。
針對家長教育程度方面,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在統計上達顯著差異,
自閉症前組與自閉症後組則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 家長工作狀況方面
自閉症前組在家長工作方面是以「未就業(家管)」佔最多人數,達 47.2

58
%;其次是「全職」,佔 41.7%;最少的是「兼職」,佔 11.1%。
自閉症後組則以「全職」佔最多人數,為 50%;其次是「未就業(家管)」

佔 40%;最少的是「兼職」,佔 10%。
一般組的家長在工作上也以「全職」最多,佔 61.8%;其次是「未就
業(家管)」,佔 30.9%;最少的是「兼職」,佔 7.3%。
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自閉症前組與自閉症後組均在家長工作狀況
方面,在統計上均未達顯著差異。
四、 家長婚姻狀態方面
家長婚姻狀態方面
自閉症前組在家長婚姻狀態上「已婚」佔 97.2%,「其他」佔 2.8%。
自閉症後組在「已婚」方面佔 96.7%,「其他」佔 3.3%。一般組的家長在
「已婚」上則佔 92.7%,「其他」佔 7.3%。
在婚姻狀態上,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自閉症前組與自閉症後組均在
統計上未達顯著差異。
五、家長的家庭形態方面
家長的家庭形態方面
自閉症前組家長的家庭形態是以「夫妻和小孩同住」最多,佔 52.8%,
其次是「夫妻、小孩和祖父母同住」,佔 36.1%,「其他」則佔 11.1%。
自閉症後組同樣以「夫妻和小孩同住」的家庭形態最多,佔 46.7%,其
次是「夫妻、小孩和祖父母同住」佔 40%,「其他」則佔 13.3%。
一般組在家長家庭形態方面也是以「夫妻和小孩同住」最多,佔 60%,
其次是「夫妻、小孩和祖父母同住」,佔 23.6%,「其他」則佔 16.4%。
在家庭型態方面,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自閉症前後組均在統計上未
達顯著差異。
六、在家長的家庭收入方面
家長的家庭收入方面
自閉症前組家長的家庭收入以「每月 40001~60000 元」最多,佔 41.7
%,其次是「每月 60001~100000 元」佔 25%,再其次是「每月 20000~40000

59
元」佔 13.9%,「每月 100001~150000 元」佔 11.1%,最少的是「每月 150001
元以上」佔 8.3%。
自閉症後組同樣在家長的家庭收入上是以「每月 40001~60000 元」最多,
佔 43.3%,其次是「每月 60001~100000 元」佔 23.3%,再其次是「每月
20000~40000 元」佔 13.3%,最少的是「每月 100001~150000 元」和「每月
150001 元以上」各佔 10%。
對照一般組的家長在家庭收入方面則以「每月 60001~100000 元」最多,
佔 47.3%,其次是「每月 40001~60000 元」佔 23.6%,再其次是「每月
100001~150000 元」佔 18.2%,與「每月 150001 元以上」佔 9.1%,最少的
是「每月 20000~40000 元」佔 1.8%。
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在家庭收入方面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自閉
症前後組則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七、家長的宗教信仰方面
家長的宗教信仰方面
自閉症前組家長在宗教信仰上以「道教」佔最多人數,達 38.9%,其次
是「佛教」佔 27.8%,再其次是「沒有信仰」佔 19.4%,最少的是「其他
信仰」佔 13.9%。
自閉症後組家長的宗教信仰也是以「道教」最多,佔 46.7%,其次是「佛
教」佔 30%,再其次是「沒有信仰」佔 13.3%,最少的是「其他信仰」佔
10%。
一般組在家長的宗教信仰方面則以「沒有」最多,佔 38.2%,其次是「佛
教」佔 27.3%,再其次是「其他信仰」佔 21.8%,最少的是「道教」佔 12.7
%。
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在宗教信仰上呈現統計的顯著差異,而自閉症前
後組則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60
八、子女數方面
自閉症前組在家庭的子女數上以「2 位」最多,佔 61.1%,其次是「1
位」佔 22.2%,再其次是「3 位」佔 11.1%,最少的是「4 位」佔 5.6%。
自閉症後組子女數是以「2 位」最多,佔 55.6%,其次是「1 位」佔 25.9
%,再其次是「3 位」佔 11.1%,最少的是「4 位」佔 7.4%。
一般組也以「2 位」最多佔 63.6%,其次是「1 位」佔 32.8%,在子女
數「3 位」「4 位」部分則完全沒有,佔 0%。
在子女數方面,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有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自
閉症前後組則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61
表 4-1-1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組基本背景資料
變 項 組 別 p值
自閉症兒童 自閉症兒童 一般兒童
家長前組 E1 家長後組 E2 家長組 C
(N=36) (N=30) (N=55)
Mean(SD) Mean(SD) Mean(SD) E1/E2 E1/C E2/C
N ﹪ N ﹪ N ﹪
母親

年齡(歲) 34.42(4.2) 34.9(4.83) 35(3.2) 0.8 0.46 0.109


26~30 歲 5 13.9 4 13.3 2 3.6
31~35 歲 16 44.4 9 30.0 26 47.3
36~40 歲 14 38.9 16 53.3 23 41.8
41 歲(含)以上 1 2.8 1 3.3 4 7.3
** **
教育程度 0.997 0.002 0.003
國中 3 8.3 3 10.0 0 0
高中(職) 13 36.1 10 33.3 6 10.9
專科 9 25.0 7 23.3 23 41.8
大學 8 22.2 7 23.3 24 43.6
研究所以上 3 8.3 3 10.0 2 3.6
工作狀況 0.793 0.169 0.572
未就業(家管) 17 47.2 12 40.0 17 30.9
兼職 4 11.1 3 10.0 4 7.3
全職 15 41.7 15 50.0 34 61.8
婚姻狀態 0.896 0.358 0.256
已婚 35 97.2 29 96.7 51 92.7
其他 1 2.8 1 3.3 4 7.3

家庭型態 0.881 0.406 0.628


夫妻和小孩
19 52.8 14 46.7 33 60.0
同住(小家庭)
夫妻、小孩和
祖父母同住 13 36.1 12 40.0 13 23.6
(三代家庭)
其他 4 11.1 4 13.3 9 16.4

62
表 4-1-1 (續)
變 項 組 別 p值
自閉症兒童 自閉症兒童 一般兒童
家長前組 E1 家長後組 E2 家長組 C
(N=36) (N=30) (N=55)
Mean(SD) Mean(SD) Mean(SD) E1/E2 E1/C E2/C
N ﹪ N ﹪ N ﹪
家庭收入 0.999 0.031* 0.032*
每月 20000 元
5 13.9 4 13.3 1 1.8
~ 40000 元
每月 40001 元
15 41.7 13 43.3 13 23.6
~ 60000 元
每月 60001 元
9 25.0 7 23.3 26 47.3
~100000 元
每月 100001 元
4 11.1 3 10.0 10 18.2
~ 150000 元
每月 150001 元
3 8.3 3 10.0 5 9.1
以上
宗教信仰 0.842 0.042* 0.001**
沒有 7 19.4 4 13.3 21 38.2
佛教 10 27.8 9 30.0 15 27.3
道教 14 38.9 14 46.7 7 12.7
其他信仰
5 13.9 3 10.0 12 21.8
子女數 0.014* 0.017*
0.969
1人 8 22.2 20 32.8
7 25.9
2人 22 61.1 35 63.6
15 55.6
3人 4 11.1 0 0
3 11.1
4人 2 5.6 0 0
2 7.4

* **
p<.05 p<.01

63
貮、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之基本資料

在兒童的基本資料方面,包含兒童的年齡、兒童的性別、兒童的排行與兒童
的就學單位,可見表 4-1-2。
一、兒童年齡方面
自閉症前組的兒童以「3 歲~未滿 4 歲」所佔人數最多,達 30.6%;其
次是「5 歲~未滿 6 歲」佔 25%,最少的是「4 歲~未滿 5 歲」與「6 歲~未滿
7 歲」,各佔 22.2%;其兒童平均年齡為 58.19 個月。
自閉症後組的兒童則以「4 歲~未滿 5 歲」最多,佔 30%;其次是「5
歲~未滿 6 歲」佔 26.7%;再其次是「6 歲~未滿 7 歲」佔 20%,「7 歲~未
滿 8 歲」佔 13.3%;最少的是「3 歲~未滿 4 歲」佔 10%;其兒童平均年齡
為 63.8 個月。
在一般組兒童的部分,是以「5 歲~未滿 6 歲」所佔人數最多,達 40%;
其次是「4 歲~未滿 5 歲」佔 34.5%;再其次是「6 歲~未滿 7 歲」佔 16.4%;
最少的是「3 歲~未滿 4 歲」,佔 9.1%。
在兒童年齡方面,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和自閉症前後組均未達統計上
的顯著差異。
二、兒童性別方面
自閉症前後組均以男生比女生多,前組男生佔 91.7%,女生佔 8.3%,
男女比率為 11:1;後組男生佔 90%,女生佔 10%,男女比率為 9:1。
一般組兒童性別部份,男比女也是以男生多,男生佔 52.7%,女生佔
47.3%,但男女比率為 1.12:1。
因此在兒童性別上,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在統計上達到顯著的差異,
而自閉症前後組則未達顯著差異。
三、兒童排行方面
自閉症前組兒童的排行以「老大」和「老二」人數最多,佔 33.3%,其

64
次是「獨生子女」佔 22.2%,再其次是「老三」佔 8.3%,最少的是「老四」
佔 2.8%。
自閉症後組是以排行「老大」的人數最多,佔 33.3%,其次是「老二」
佔 30%,再其次是「獨生子女」23.3%,「老三」則佔 10%,最少的是「老
四」佔 3.3%。
一般組兒童排行也以「老大」最多,佔 45.5%,其次是「獨生子女」佔
32.7%,最少的是「老二」佔 21.8%,而「老三」、「老四」完全沒有,佔
0%。
在兒童排行的部分,自閉症前組與一般組和自閉症前後組在統計上均未
達顯著差異。
四、兒童就學單位
自閉症前組以就讀「幼稚園/托兒所」人數最多,佔 88.9%,其次是「機
構日托中心」佔 8.3%,最少的則是「在家中」佔 2.8%。
自閉症後組則以「幼稚園/托兒所」最多,佔 66.7%,其次是「國小普通
班」16.4%,再其次是「機構日托中心」和「國小資源班」,各佔 6.7%,
最少則是其他佔 3.3%。一般組則全數都在「幼稚園/托兒所」(100%)為
主。在兒童就學單位上,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和自閉症前後組在統計上均
達顯著差異。
五、兒童療育項目
自閉症前組以「語言治療」的人數最多,佔 88.9%,其次是「職能治療」,
佔 86.1%,在其次是「音樂治療」佔 88.9%,「認知治療」佔 88.9%,「物
理治療」佔 88.9%,最少的則是「ABA 課程」佔 2.8%。在自閉症後組部份,
同樣是以「語言治療」的人數最多,佔 73.3%,其次是「職能治療」,佔 70
%,在其次是「認知治療」佔 30%,「物理治療」佔 16.7%,「音樂治療」
佔 10%,最少的則是「ABA 課程」,佔 6.7%。自閉症前後組在療育項目僅
在「認知課程」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其餘項目皆無差異。

65
表 4-1-2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與一般兒童家長組 兒童基本背景資料

變 項 組 別 p值
自閉症兒童 自閉症兒童 一般兒童
E1(N=36) E2(N=30) C(N=55)
Mean(SD) Mean(SD) Mean(SD) E1/E2 E1/C E2/C
N ﹪ N ﹪ N ﹪
兒童
年齡(月) 58.2(14.63) 63.8(15.28) 60.62(10.67) 0.134 0.364 0.072
3歲~未滿4歲 11 30.6 3 10.0 5 9.1
4歲~未滿5歲 8 22.2 9 30.0 19 34.5
5歲~未滿6歲 9 25.0 8 26.7 22 40.0
6歲~未滿7歲 8 22.2 6 20.0 9 16.4
7歲~未滿8歲 4 13.3
兒童性別 0.815 0.000*** 0.001**
男生 29 52.7 27 90.0 29 47.3
女生 3 8.3 3 10.0 26 55.2
兒童排行 0.998 0.065 0.058
老大 12 33.3 10 33.3 25 45.5
老二 12 33.3 9 30.0 12 21.8
老三 3 8.3 3 10.0 0 0
老四 1 2.8 1 3.3 0 0
獨生子女 8 22.2 7 23.3 18 32.7
兒童就學單位 0.042* 0.041* 0.000***
在家中 1 2.8 0 0 0 0
幼稚園/托兒所 32 88.9 20 66.7 55 100
日托中心 3 8.3 2 6.7 0 0
國小普通班 0 0 5 16.4
國小資源班 0 0 2 6.7
其他 0 0 1 3.3
療育項目
語言治療 32 88.9 22 73.3 0.103
職能治療 31 86.1 21 70 0.111
物理治療 2 5.6 5 16.7 0.144
音樂治療 4 11.1 3 10 0.844
認知課程 3 8.3 9 30 0.023*
ABA課程 1 2.8 2 6.7 0.45
* ***
p<.05 p<.001

66
第一節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
與兒童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

本節根據自閉症兒童家長每個月家庭收入的高低,來探討影響家長在親職壓
力與身心症狀上的差異情形,以及比較兒童的適應行為,是否受此家長外在條件
的影響而有所變化。

壹、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上之差異情形

為探討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變化情形,以家庭收入為自變項
,並依據本研究個案的家庭收入的分佈情形作為切點,將每個月家庭收入為 6 萬
以下的家長分為 6 萬以下組,將每個月家庭收入 6 萬以上的家長分為 6 萬以上組,
並以親職壓力為依變項進行分析,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2-1 與表 4-2-2,由表中
資料歸納出下列四大點。
一、親職壓力全量表
自閉症前後組在家庭收入變項上,其結果均以 6 萬以下組的親職壓力總
分高於 6 萬以上組的親職壓力總分,但其親職壓力總分在統計上並無達到顯
著差異。
二、父母分量表
(一)自閉症前組在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度,只有在「夫妻關係」的向度上,家
庭收入在 6 萬以下組分數高於家庭收入在 6 萬以上組,且達統計上的顯著
差異,顯示家庭收入在 6 萬以下組於夫妻關係向度上所感受到的壓力高於
家庭收入在 6 萬以上組。
(二)自閉症後組則在「親職角色投入」的向度上,家庭收入在 6 萬以下組分數
高於家庭收入在 6 萬以上組,且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顯示家庭收入在 6

67
萬以下組於親職角色投入向度上所感受到的壓力高於家庭收入在 6 萬以
上組。
(三)藉由統計出的數據得知,自閉症前後組均以收入在 6 萬以下的家長在父母
分量表的總分高於收入在 6 萬以上家長,並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四)由以上的結果可得知,在前後組的家長分量表的各項度上,只有前組的夫
妻關係和後組的親職角色投入在統計上是有顯著差異的,除了父母健康狀
態向度外,其他向度都呈現家庭收入 6 萬以下的其分數高於家庭收入 6 萬
以上的,卻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三、兒童分量表
(一)自閉症前組在兒童分量表的六個向度中,子女增強父母向度上有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水準,即 6 萬以下的家長在感受子女與其互動的壓力上是高於 6
萬以上的家長,顯示家庭收入的高低狀態會影響家長親子間的互動品質。
(二)從家庭收入來看,自閉症後組在兒童分量表的六個向度中均未達到顯著水
準。
(三)針對兒童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後組在家庭收入變項上,均未有統計上
顯著差異,但兩組分數仍顯示以 6 萬以下組壓力高於 6 萬以上組的傾向。
四、生活壓力向度
針對生活壓力向度,自閉症前後組在不同收入面向上,均未達到統計上
顯著差異。

68
表 4-2-1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6 萬以下組(N=20) 6 萬以上組(N=16)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31.5 115-145.5 124 112.5-140 4.4
過動無法專注 26 20.5-27 25 21-27 13
適應性 32 29-39 31.5 28.5-36 16.2

子女增強父母 9.5 8.5-12 7.5 6-10 13.8
強求性 27.5 23.5-32 29 24-33 8
情緒心情 15.5 14-18 15 13-17.5 15.3
接納性 22 18-24 18.5 16-20.5 9.8

父母分量表總分 162 134-169.5 147 133-152 5.3
親職能力 35.5 30.5-39 33 27-37.5 9.6
社會孤立 19.5 16.5-22 17.5 16-19 6.2
親職角色投入 15 14-17 13.5 12-16 7.4
父母健康狀態 11.5 10-14.5 13 10-14.5 10.4
親職角色限制 23 16.5-27 21 16.5-23.5 15
憂鬱 29.5 22-33 27 23.5-28.5 11

夫妻關係 24.5 22.5-27 20.5 16.5-26 9.4
生活壓力 5.5 0-11.5 3 0-11 59.1
親職壓力量表總
297.5 258.5-324.5 278.5 267.5-294 3.1


p<.05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69
表 4-2-2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p
量表向度 6 萬以下組(N=17) 6 萬以上組(N=13) χ2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37 106-153 122 114-129 2.4
過動無法專注 24 20-28 22 22-29 10
適應性 32 27-38 31 26-33 6
子女增強父母 10 9-12 8 6-12 12.5
強求性 30 26-32 26 22-29 7
情緒心情 16 12-18 14 13-17 13
接納性 23 18-24 19 17-21 16

父母分量表總分 156 146-166 134 126-154 3.3
親職能力 34 30-36 29 25-34 12.7
社會孤立 20 18-22 19 17-20 10.1

親職角色投入 15 14-18 11 10-14 10
父母健康狀態 13 11-15 11 10-12 10.8
親職角色限制 23 20-27 20 18-22 15.9
憂鬱 27 25-32 25 21-30 8
夫妻關係 24 21-27 21 19-24 14.8
生活壓力 8 3-11 6 3-16 2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300 259-310 256 242-289 3.3

p<.05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70
貳、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上之差異情形

簡氏症狀量表主要是分析家長身心症狀的狀態,其 50 題題目中共分為十個
向度,並從 0~4 的分數來劃分症狀的嚴重程度。針對不同家庭收入變項在自閉
症兒童家長前後兩組上的差異,以簡氏症狀量表為依變項,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2-3 與表 4-2-4,由表中資料歸納出下列二大點。
一、就自閉症前後兩組,6 萬以下組和 6 萬以上組在簡氏症狀量表各個向度上均
無達到統計的顯著差異。
二、自閉症前後組之 6 萬以下組和 6 萬以上組在簡氏症狀量表中的一般症狀指數
(Global Severity Index,GSI,說明身心症狀指標)、陽性症狀嚴重度(Positive
,和陽性症狀總數(Positive
Symptom Distress Index,PSDI,說明症狀強度指標)
Symptom Total,PST,說明有任何程度困擾的症狀總數),均無達到統計上的
顯著水準。
表 4-2-3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前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6 萬以下組(N=20) 6 萬以上組(N=16)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身體化症狀 0.5 0.2-1.2 0.8 0.4-1.2 14.7
強迫性症狀 0.92 0.5-1.75 1 0.5-1.33 12.3
人際間敏感 0.75 0.25-1 0.38 0.25-1.13 17.3
身心憂鬱 0.64 0.36-1.43 0.43 0.22-0.64 17.3
焦慮 0.43 0.22-0.86 0.36 0.29-0.71 17.4
敵意 0.75 0.5-1.13 0.75 0.63-1.25 12.0
畏懼 0.1 0-0.9 0 0-0.2 57.3
疑心 0.5 0.25-0.9 0.25 0-0.5 24.5
離群 0.5 0.13-1 0.25 0-0.75 20.9
附加症狀 0.38 0.13-0.8 0.25 0-0.25 31.1
一般症狀指數 1 0-1 0.5 0-1 10.2
陽性症狀嚴重度 1 1-1.5 1 1-2 24.5
陽性症狀總數 22 17.5-36.5 21.5 12.5-25.5 9.8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71
表 4-2-4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後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6 萬以下組(N=17) 6 萬以上組(N=13)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身體化症狀 0.6 0.4-1.2 0.8 0.4-1.4 19.4
強迫性症狀 0.8 0.7-1.5 0.7 0.3-1 7
人際間敏感 0.5 0.3-1.5 0.5 0.3-1 12
身心憂鬱 0.7 0.3-1.3 0.3 0.1-0.4 12.9
焦慮 0.3 0.1-0.9 0.4 0.1-0.7 20.6
敵意 0.5 0.5-1 1 0.8-1.5 18
畏懼 0 0-0.8 0 0-0.4 63.3
疑心 0.8 0.2-0.8 0 0-0.8 34
離群 0.3 0-1 0.25 0-0.5 41.3
附加症狀 0.3 0-1 0.25 0-1 35.1
一般症狀指數 0 0-1 1 0-1 7.8
陽性症狀嚴重度 1 1-2 1 1-2 16.2
陽性症狀總數 18 13-41 14 8-21 5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72
參、 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之差異情形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主要是用來瞭解兒童在溝通領域、社會化領域、日常生活
技巧與動作技巧四大面向上的適應能力,因此本研究針對不同家庭收入狀態的自
閉症兒童為自變項,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為依變項,以此探討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
症孩童,其適應行為的差異性。由表 4-2-5 與表 4-2-6 的資料歸納出以下的結果。
一、適應行為量表與四大領域

(一)就自閉症前後兩組,6 萬以下組和 6 萬以上組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總分上


均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並以家庭收入 6 萬以上家長的自閉症兒童適應行
為表現好於 6 萬以下家長的自閉症兒童。
(二)以自閉症前組而言,四大領域中惟有溝通領域達到統計上顯著水準,且以
家庭收入 6 萬以上家長的自閉症兒童在溝通領域表現好於 6 萬以下家長的
自閉症兒童。
(三)以自閉症後組而言,在溝通、日常生活、社會技巧領域均達到統計上的顯
著水準,並且均以家庭收入 6 萬以上家長的自閉症兒童表現好於 6 萬以下
家長的自閉症兒童。
二、各個領域的向度
(一)從溝通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後兩組在溝通領域中「接受性語言
表現」、「表達性語言表現」和「讀寫語言表現」三者均達統計上顯著差
異,顯示家庭收入 6 萬以上家長的自閉症兒童在此三項語言溝通的表現好
於 6 萬以下家長的自閉症兒童。
(二)從日常生活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以自閉症前組 6 萬以下與 6 萬以上的家
長而言,「個人生活技巧」和「社區生活技巧」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而自閉症後組則是在「個人生活技巧」、「家庭生活技巧」和「社區生活
技巧」三者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73
(三)從社會化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在「人際關係」、「遊戲與休閒」和「應
對進退技巧」上,自閉症前組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水準,自閉症後組則均
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四)從動作技巧領域的二個向度來看,以自閉症前組 6 萬以下與 6 萬以上的家
長而言,「粗大動作技巧」和「精細動作技巧」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而自閉症後組則是在二者上均達到統計的顯著差異。

表 4-2-5 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
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前組)
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6 萬以下組(N=20) 6 萬以上組(N=16)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溝通領域 74 59.5-87.5 91 75.5-96 7.6
**
接受性 23 18.5-36 34.5 24-50.5 16.9

表達性 19.5 5.5-36.5 38 26-43 8.4
**
讀寫 2 0-5 6.5 4.5-13 23.5
日常生活領域 60.5 58-77 76.5 62-92.5 8

個人 33 15-45 45.5 37.5-50 7.1
家庭 3 0-5 4 3-6.5 14.1

社區 7.5 2.5-24 22.5 10-28.5 7.1
社會化領域 60 59-72.5 73.5 59-96.5 27
人際關係 9 4-17 13 8.5-19 14
遊戲與休閒 12.5 9-16 14.5 8.5-21.5 6.2
應對進退技巧 3 1.5-8.5 7 4-9 9.9
動作技巧領域 89 74-100 89.5 77.5-97.5 12.6
粗大動作 20 15-25 24.5 20-25.5 12
精細動作 14 6-18 19 11.5-22 7.3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61 56-80.5 79 70-93.5 12.6
* **
p<.05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74
表 4-2-6 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
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後組)
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6 萬以下組(N=17) 6 萬以上組(N=13)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
溝通領域 71 62-90 101 84-110 5.2
**
接受性 23 18-42 50 45-62 17.7
**
表達性 22 6-40 43 40-52 6.4
**
讀寫 2 0-9 12 9-29 15.3
**
日常生活領域 64 60-77 81 77-87 6.7
**
個人 40 22-48 51 47-57 3.6

家庭 4 2-6 7 5-14 11
**
社區 7 4-27 33 23-49 5.2
**
社會化領域 61 59-77 88 74-99 5

人際關係 9 5-18 20 18-22 6.3
**
遊戲與休閒 12 9-16 20 17-24 7.2
**
應對進退技巧 5 2-7 10 10-13 10
動作技巧領域 92 80-100 93 87-99 5

粗大動作 22 16-27 28 24-29 9

精細動作 16 9-21 21 19-25 7.4
**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63 60-73 84 77-93 5

p<.05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75
第三節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
與兒童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

本節是以探討自閉症兒童家長本身學歷之高低,在親職壓力與身心症狀上所
受到的差異情形,以及檢視家長的學歷在兒童之適應行為上所產生的影響。

壹、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上之差異情形

為探討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變化情形,以學歷為自變項,並
依據本研究個案的教育程度的分佈情形作為切點,將包含高中(職)以下的家長
分為低學歷組,將包含專科以上的家長分為高學歷組,並以親職壓力為依變項進
行分析,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3-1 與表 4-3-2,由表中資料歸納出以下四大點。
一、親職壓力全量表
自閉症前後組在家長不同教育程度上,其親職壓力總分均無達到統計的
顯著差異,但以低學歷組的親職壓力高於高學歷組的傾向。

二、父母分量表
(一)在高低學歷組上,自閉症前組在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度中,均未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水準。
(二)在高低學歷組上,自閉症後組則在夫妻關係的向度上達到統計的顯著水準
,即低學歷組的家長在夫妻之間感受的壓力高於高學歷組,顯示家長學歷
的高低狀態影響夫妻間在照顧兒童上相互的情緒與實際的支持。
(三)在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度上,自閉症前後組均以低學歷的家長壓力高於高
學歷的家長,惟有在社會孤立向度上,前後兩組均以高學歷的家長壓力高
於低學歷的家長。
(四)針對父母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後組在家長不同教育程度上,均無統計
上的顯著差異,但仍以低學歷組的親職壓力高於高學歷組的傾向。

76
三、兒童分量表
(一)在高低學歷組上,自閉症前組在兒童分量表的六個向度中,均無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水準。
(二)在高低學歷組上,自閉症後組則在兒童分量表中的「子女增強父母」達到
統計上顯著水準,即低學歷的家長感受從親子互動間的壓力高於高學歷的
家長,表示學歷的高低影響著親子之間互動的品質。
(三)在兒童分量表的六個向度上,自閉症前後組多呈現以低學歷的家長感受來
自兒童的壓力高於高學歷家長的傾向,惟有前組在兒童適應性和情緒兩方
面,以及後組在兒童過動無法專注上則是呈現相反的部份。
(四)針對兒童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後組在不同學歷變項上,均無達到統計
上顯著差異。但就兩組的兒童分量表來看,仍以低學歷組家長的壓力高於
高學歷組。
四、生活壓力向度
針對生活壓力向度,自閉症前後組家長在不同教育程度中,均無統計上
顯著差異。

77
表 4-
4-3-1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低學歷組(N=16) 高學歷組(N=20) χ2 p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28 115-144.5 127 112.5-142.5 4.44
過動無法專注 26 20.5-27.5 25.5 21-27 13
適應性 31 29-37 33 28.5-37.5 16.2
子女增強父母 9 8-13.5 8.5 6-11 13.8
強求性 29.5 23.5-34 27.5 23.5-31.5 8
情緒心情 14 13-16.5 16 13.5-18 15.3
接納性 21 18-23.5 19.5 16-23.5 9.8
父母分量表總分 162 131-169.5 147.5 134-156 5.3
親職能力 36.5 30.5-39.5 34 27-37.5 9.6
社會孤立 17 16-20 19 17-22.5 6.12
親職角色投入 15 14-17.5 13.5 12.5-16 7.4
父母健康狀態 12.5 10-15 12.5 10-14 10.4
親職角色限制 23 16-25.5 22 17-24 15
憂鬱 29.5 21.5-33 27 23.5-29.5 11
夫妻關係 25.5 21.5-27 22 17.5-25.5 9.4
生活壓力 6.5 0-12.5 3 0-9.5 59.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296 258.5-318.5 279 267.5-304 3.1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78
表 4-
4-3-2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低學歷組(N=13) 高學歷組(N=17)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40 106-156 122 108-137 2.4
過動無法專注 23 19-28 25 22-29 10
適應性 33 27-38 31 26-33 6

子女增強父母 10 9-12 9 6-9 12.5
強求性 31 26-32 26 22-29 7
情緒心情 14 12-18 14 13-17 13
接納性 23 18-24 19 17-23 16
父母分量表總分 156 146-166 143 129-156 3.3
親職能力 34 30-36 32 27-36 12.7
社會孤立 18 17-23 20 18-22 10.1
親職角色投入 15 12-18 13 10-15 10
父母健康狀態 13 11-15 11 10-13 10.8
親職角色限制 22 18-27 21 20-23 15.9
憂鬱 28 26-33 25 22-29 8

夫妻關係 26 21-28 21 19-24 14.8
生活壓力 9 4-11 6 3-14 2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310 259-348 269 242-289 3.3

p<.05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79
貳、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上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針對自閉症兒童家長不同教育程度在自閉症前後兩組上的差異,以簡
氏症狀量表為依變項,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3-3 與表 4-3-4,由表中資料歸納出
下列二大點。
一、就自閉症前後兩組,高低學歷組在簡氏症狀量表各個向度上均無統計的顯著
差異。
二、自閉症前後組之高低學歷組在簡氏症狀量表中的一般症狀指數、陽性症狀嚴
重度和陽性症狀總數,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表 4-3-3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前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低學歷組(N=16) 高學歷組(N=20)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身體化症狀 0.5 0.2-1.8 0.7 0.4-1.2 14.7
強迫性症狀 0.67 0.5-1.75 1.09 0.67-1.33 12.3
人際間敏感 0.63 0.25-0.88 0.5 0.25-1.38 17.3
身心憂鬱 0.57 0.22-0.71 0.57 0.29-1.14 17.3
焦慮 0.43 0.22-0.72 0.5 0.29-0.86 17.4
敵意 0.63 0.38-1 0.88 0.63-1.25 12
畏懼 0 0-0.7 0.2 0-0.4 57.3
疑心 0.5 0.13-0.88 0.38 0-0.63 24.5
離群 0.38 0-1 0.25 0-0.88 20.9
附加症狀 0.25 0-0.88 0.25 0-0.5 31.1
一般症狀指數 0.5 0-1 1 0-1 10.2
陽性症狀嚴重度 1 1-1.5 1 1-2 24.5
陽性症狀總數 21 14.5-30.5 22 15.5-30.5 9.8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80
表 4-3-4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教育程度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後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2
量表向度 低學歷組(N=13) 高學歷組(N=17)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身體化症狀 0.6 0.4-1.2 0.8 0.4-1.4 19.4
強迫性症狀 0.8 0.7-1.5 0.83 0.3-1.2 7
人際間敏感 0.5 0.3-1 0.8 0.3-1.3 12
身心憂鬱 0.6 0.3-1.4 0.4 0.29-1.3 12.9
焦慮 0.3 0.1-0.9 0.57 0.1-0.9 20.6
敵意 0.5 0.5-1 0.8 0.75-1.5 18
畏懼 0 0-1 0 0-0.6 63.3
疑心 0.5 0-1.3 0.5 0-0.8 3
離群 0 0-0.5 0.3 0-0.8 41.3
附加症狀 0 0-1.5 0.3 0-0.8 35.1
一般症狀指數 0 0-1 1 0-1 7.8
陽性症狀嚴重度 1 1-2 1 1-2 16.2
陽性症狀總數 15 12-39 17 9-39 5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81
參、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之差異情形

以自閉症兒童家長的不同教育程度為自變項的條件下,來探討自閉症兒童其
適應行為的差異性,由表 4-3-5 與 4-3-6 中的資料歸納出下列四大點。
一、適應行為量表與四大領域

(一)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總分上,自閉症前組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自閉症
後組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表示自閉症後組高學歷家長的自閉症兒童
在適應行為的表現好於低學歷家長的自閉症兒童。
(二)以自閉症前組而言,四大領域中均未達顯著水準,而自閉症後組則在溝通、
日常生活、社會化領域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顯示自閉症後組高學歷
家長的自閉症兒童在溝通、日常生活和社會化領域的表現好於低學歷家長
的自閉症兒童。
二、各個領域的向度
(一)從溝通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組在「接受性語言表現」、「表達
性語言表現」和「讀寫語言表現」均未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自閉症後組
則在「接受性語言表現」、「表達性語言表現」和「讀寫語言表現」三者
均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二)從日常生活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組「個人生活技巧」、「家庭
生活技巧」和「社區生活技巧」均未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而自閉症後組
則是在「家庭」和「社區」二者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從社會化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在「人際關係」、「遊戲與休閒」和「應
對進退技巧」上,自閉症前組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水準;自閉症後組在「人
際關係」、「遊戲與休閒」和「應對進退技巧」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四)從動作技巧領域的二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組在「粗大動作技巧」和「精
細動作技巧」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而自閉症後組則是均達到統計上的
顯著差異。

82
表 4-3-5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前組)
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2
量表向度 低學歷組(N=16) 高學歷組(N=20)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溝通領域 76 60.5-88 89.5 65-96 7.6
接受性 23.5 18.5-36 32 21.5-49.5 16.9
表達性 19.5 5.5-39 36.5 16.5-43 8.4
讀寫 2 0-8 6 3.5-9 23.5
日常生活領域 60.5 58-78 73.5 60-92.5 8
個人 33 15-46.5 40.5 35-48.5 7.1
家庭 3.5 0.5-6 3.5 1.5-5 14.1
社區 7.5 2.5-26 20 9.5-28 7.1
社會化領域 60 59-72.5 65.5 58.5-96.5 27

人際關係 9 4-14.5 13 8-18 14


遊戲與休閒 13.5 10.5-16 12.5 8-21 6.2
應對進退技巧 3 1-8.5 6.5 3.5-9 9.9
動作技巧領域 89 73-98 89.5 77.5-100 12.6
粗大動作 19 14-26.5 24 20-25 12
精細動作 13 6-20 16 11.5-21 7.3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63.5 56-83.5 76 63.5-93.5 12.6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83
表 4-3-6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後組)
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2
量表向度 低學歷組(N=13) 高學歷組(N=17)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
溝通領域 64 58-88 101 84-110 5.2
**
接受性 22 15-39 46 43-53 17.7
**
表達性 20 6-32 43 39-49 6.4

讀寫 2 0-9 11 6-16 15.3
**
日常生活領域 63 59-74 80 77-88 6.7
個人 32 17-49 49 45-55 3.6

家庭 4 0-5 6 5-10 11

社區 7 4-27 28 22-46 5.2
**
社會化領域 63 58-67 82 71-98 5

人際關係 9 4-11 19 15-21 6.3
**
遊戲與休閒 10 3-16 20 15-22 7.2

應對進退技巧 5 2-7 10 4-13 10
動作技巧領域 88 73-96 96 89-100 5

粗大動作 21 14-27 28 24-29 9

精細動作 15 9-17 21 19-24 7.4
**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62 59-71 84 74-93 5
* **
p<.05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84
第四節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與兒童適應
行為之差異分析

本節是以探討自閉症兒童家長不同身心症狀的嚴重程度,在親職壓力上所產
生的差異情形,以及檢視家長的身心症狀在兒童之適應行為上所產生的影響。

壹、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上之差異情形

在簡氏症狀量表中的一般症狀指數是說明一個人身心情況的指標,程度 1 分
為症狀輕微,2 分則表示症狀中度,本研究為探討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在親職壓
力上的變化情形,故以身心症狀為自變項,根據研究個案身心症狀的分佈情形,
將一般症狀指數在 1 分以下的家長分為身心症狀佳組,1 分以上的家長則分為身
心症狀差組,並以親職壓力為依變項進行分析,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4-1 與表
4-4-2,由表中資料歸納出下列四大點。
一、親職壓力全量表
在家長不同身心症狀上,自閉症前組的親職壓力總分有達到統計上顯著
差異,顯示身心症狀差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高於身心症狀佳的家長;而自閉

症後組則無達到顯著差異。
二、父母分量表
(一)在不同身心症狀上,自閉症前組在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度中,「親職能力」
與「憂鬱」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自閉症後組則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差異。
(二)針對父母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後組在家長不同身心症狀上,均無統計
上的顯著差異,但均呈現以身心症狀差組的壓力高於身心症狀佳組的傾向

85
三、兒童分量表
(一)在不同身心症狀組上,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分量表的六個向度中,均無達
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二)針對兒童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後組在不同身心症狀程度上,均無達到
統計上顯著差異。但就兩組的兒童分量表來看,仍呈現以身心症狀差組的
壓力高於身心症狀佳組的傾向。
四、生活壓力向度
針對生活壓力向度,自閉症前後組家長在不同身心症狀中,均無統計上顯
著差異。

86
表 4-4-1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身心症狀差(N=8) 身心症狀佳(N=28)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33.5 121-156.75 124 111.5-141 4.4
過動無法專注 26 25-32.5 25.5 20.25-27 13.0
適應性 30.5 26-38 32.5 29-38.25 16.2
子女增強父母 10.5 8.25-12 9 6.25-11.75 13.8
強求性 32 25.75-35 27.5 23-31 8.0
情緒心情 18 14.5-18.75 14 13-17 15.3
接納性 23.5 19.5-24.75 19.5 16-22.5 9.8
**
父母分量表總分 169 156.3-183.5 147.5 129.8-161 5.3

親職能力 39 33.25-40.75 33.5 27-37 9.6
社會孤立 19.5 18-23 17 16-20 6.2
親職角色投入 15 14.25-17.5 14 12.25-17 7.4
父母健康狀態 14 11-15 12 10-14 10.4

親職角色限制 24.5 23.25-27.5 22 16-23 15.0

憂鬱 30.5 27.5-35.25 27 21.25-30 11.0
**
夫妻關係 27 24.75-31 22 17.3-25.75 9.4
生活壓力 5.5 0.75-23.5 3.5 0-11 59.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319 301-324.75 278.5 252.25-301 3.1
* **
p<.05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87
表 4-4-2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2
身心症狀差(N=7) 身心症狀佳(N=23)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43 108-162 123 106-143 2.4
過動無法專注 24 22-31 24 19-29 10
適應性 38 26-42 31 26-34 6
子女增強父母 12 8-15 9 6-11 12.5
強求性 31 22-32 27 23-31 7
情緒心情 14 12-20 14 12-18 13
接納性 23 18-26 19 17-24 16
**
父母分量表總分 175 154-191 146 129-156 3.3
親職能力 35 29-38 32 27-36 12.7

社會孤立 23 20-26 19 17-21 10.1
親職角色投入 15 10-18 14 11-16 10.0
父母健康狀態 16 11-17 12 10-13 10.8
親職角色限制 25 20-31 20 18-23 15.9

憂鬱 30 27-37 26 22-29 8
**
夫妻關係 27 25-31 21 20-24 14.8
**
生活壓力 14 11-32 4 3-11 2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338 249-367 269 251-305 3.3
* **
p<.05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88
貳、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之差異情形

以自閉症兒童家長不同身心症狀程度為自變項的條件下,來探討自閉症兒童
其適應行為的差異性,由表 4-4-3 與表 4-4-4 中的資料歸納出下列二大點。
一、適應行為量表與四大領域
適應行為量表與四大領域
(一)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總分上,自閉症前後組均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二)以自閉症前組而言,四大領域中均未達顯著水準,而自閉症後組惟有「動
作技巧領域」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二、各個領域的向度
(一)從溝通領域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在「接受性語言表現」、「表達性語言表
現」和「讀寫語言表現」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二)從日常生活領域來看,以自閉症前後組而言,「個人生活技巧」、「家庭
生活技巧」和「社區生活技巧」均未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三)從社會化領域來看,在「人際關係」、「遊戲與休閒」和「應對進退技巧」
上,自閉症前後組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水準。
(四)從動作技巧領域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在「粗大動作技巧」和「精細動作技
巧」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89
表 4-4-3 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
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
閉症兒童(前組)
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身心症狀差(N=8) 身心症狀佳(N=28)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溝通領域 81 56.3-103.5 83.5 62-92.5 7.6
接受性 12 4.25-16.5 15.5 12-17 16.9
表達性 33.5 7.25-38.75 33 11-42.5 8.4
讀寫 3.5 0.5-18.25 4.5 1-8.75 23.5
日常生活領域 70 56.5-102.3 65 59-83.25 8
個人 35.5 16.5-61.75 40.5 29-47 7.1
家庭 4 0.5-7.5 3.5 1-5 14.1
社區 20.5 2.75-34 16 5.25-27 7.1
社會化領域 59 59-91 63.5 59-87 27
人際關係 10 5.25-16.25 10.5 5-18 14
遊戲與休閒 12.5 8.5-19.25 14 8.25-19.75 6.2
應對進退技巧 3 0.25-7.5 6 3-9 9.9
動作技巧領域 88 78-104.5 90.5 74-99 12.6
粗大動作 22 15.75-26.8 22 18-25 12
精細動作 15.5 7-21 14.5 10.25-21 7.3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71 56-101.75 71 58.5-87 12.6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90
表 4-4-4 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
不同身心症狀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後組)
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身心症狀差(N=7) 身心症狀佳(N=23)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溝通領域 88 84-115 84 64-104 5.2
接受性 16 13-17 16 13-18 17.7
表達性 32 6-48 40 22-47 6.4
讀寫 5 2-29 9 2-16 15.3
日常生活領域 77 64-94 77 63-81 6.7
個人 45 22-55 47 32-51 3.6
家庭 5 0-15 6 3-8 11
社區 22 4-48 26 7-45 5.2
社會化領域 67 61-92 74 60-89 5
人際關係 11 4-19 18 8-21 6.3
遊戲與休閒 17 12-20 16 10-21 7.2
應對進退技巧 6 1-11 7 4-13 10

動作技巧領域 100 96-108 89 80-97 5
粗大動作 22 19-29 24 21-29 9
精細動作 18 10-25 20 15-24 7.4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83 62-99 73 62-92 5

p<.05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91
第五節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
身心症狀與兒童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

本節主要是針對自閉症兒童的認知能力加以分類,以智力商數 IQ70(臨界點)
為區分基準,將自閉症兒童分為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探討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在面對認知有所差異的自閉症孩童時,在親職壓力與身心症狀上所受到的影響,
以及檢視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其適應行為上的狀態。

壹、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之差異情形

為探討教養認知能力不同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差異情形,以
不同認知能力的兒童為自變項,依據智力商數分為 IQ70 以上與 IQ70 以下兩組,
並以親職壓力為依變項進行分析,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5-1 與表 4-5-2,由表中
資料歸納出下列四大點。
一、親職壓力全量表
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不同認知能力上,其親職壓力總分在統計上均無達
到顯著差異。
二、父母分量表
(一)自閉症前組在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其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度中,
惟有「憂鬱」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表示 IQ70 以下自閉症兒童的家
長比 IQ70 以上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容易感到憂鬱,其餘六個向度均未達到
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二)自閉症後組在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其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度則均
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在父母分量表總分上,自閉症前後組的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均無
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92
三、兒童分量表
(一)自閉症前後組部分,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在兒童分量表的六個向度
中,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二)在兒童分量表總分上,自閉症前後組的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均未
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四、生活壓力向度
針對生活壓力向度的分數,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不同認知能力分組上,
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表 4-5-1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
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IQ70 以下(N=20) IQ70 以上(N=16)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28 117.25-147 124 110-143 4.4
過動無法專注 26 20.5-27 25.5 21-27 13
適應性 33.5 29-39 31 26-35 16.2
子女增強父母 9.5 8-12.75 8.5 6-10 13.8
強求性 28.5 24.25-31.75 29 23-34 8
情緒心情 15.5 13.25-17 15 13-19 15.3
接納性 21 17-24 19 16-23 9.8
父母分量表總分 156 134-167.75 147.5 130-167 5.3
親職能力 35.5 31.5-38.75 32 27-39 9.6
社會孤立 18.5 16-21.5 18 16-22 6.2
親職角色投入 15 13-17.75 14.5 12-16 7.4
父母健康狀態 12.5 10-14.75 12.5 10-15 10.4
親職角色限制 22 15.25-24.5 23 17-26 15

憂鬱 29.5 23.25-33 26.5 22-29 11
夫妻關係 23 20-27 24 17-27 9.4
生活壓力 3.5 0-10.5 5.5 0-15 59.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285.5 271-311 278.5 252-314 3.1

p<.05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93
表 4-5-2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
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IQ70 以下(N=17) IQ70 以上(N=13)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22 106-154.5 128 109.5-143 2.4
過動無法專注 24 19.5-28.5 25 21-29 10
適應性 31 26.5-38.5 32 25.5-34.5 6
子女增強父母 10 8-12 9 6-12 12.5
強求性 27 22-32 29 21.5-30 7
情緒心情 14 12-18 15 13-19 13
接納性 19 17.5-24 20 16.5-23.5 16
父母分量表總分 154 144-170.5 143 127.5-158 3.3
親職能力 34 29-36 32 26-35.5 12.7
社會孤立 18 16-22.5 20 18.5-22 10.1
親職角色投入 15 11.5-18 13 10-15 10
父母健康狀態 12 10.5-15 11 10-13.5 10.8
親職角色限制 20 18-28.5 21 19-23 15.9
憂鬱 26 22.5-30.5 27 21-31 8
夫妻關係 24 21-27.5 21 19.5-25 14.8
生活壓力 9 3.5-14 4 3-18 2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276 250-329 287 248.5-301 3.3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94
貳、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身心症狀上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針對自閉症兒童家長在面對認知能力不同的自閉症兒童時,其身心症
狀的差異情形,以簡氏症狀量表為依變項,兒童認知能力為自變項,其統計結果
可見表 4-5-3 與表 4-5-4,由表中資料歸納出下列三大點。
一、在自閉症前後組方面,IQ70 以下組與 IQ70 以上組在簡氏症狀量表的各個向
度上均無達到統計的顯著差異。
二、自閉症前組之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在簡氏症狀量表中的「一般症狀指
數」、「陽性症狀嚴重度」和「陽性症狀總數」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三、自閉症後組之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在簡氏症狀量表中的「陽性症狀總
數」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一般症狀指數」與「陽性症狀嚴重度」則
無顯著。
表 4-5-3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童的家長(前組)
前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IQ70 以下(N=20) IQ70 以上(N=16)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身體化症狀 0.6 0.2-0.95 0.7 0.4-1.35 14.7
強迫性症狀 1 0.5-1.6 1 0.33-1.8 12.3
人際間敏感 0.75 0.25-1 0.5 0.25-1.2 17.3
身心憂鬱 0.57 0.325-1.07 0.57 0.14-1.0 17.3
焦慮 0.43 0.1775-0.86 0.43 0.29-0.8 17.4
敵意 0.75 0.5-0.9 1 0.5625-1.3 12
畏懼 0.2 0-0.95 0 0-0.2 57.3
疑心 0.5 0.25-0.9 0.25 0-0.7 24.5
離群 0.375 0.0625-0.7 0.25 0-1 20.9
附加症狀 0.25 0.25-0.9 0.125 0-0.44 31.1
一般症狀指數 1 0-1 0 0-1 10.2
陽性症狀嚴重度 1 1-1.75 1 1-2 24.5
陽性症狀總數 22 18.5-33 18.5 10.25-28 9.8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95
表 4-5-4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認知能力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
後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2
IQ70 以下(N=17) IQ70 以上(N=13)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身體化症狀 0.8 0.4-1.3 0.8 0.4-1.6 19.4
強迫性症狀 0.83 0.6-1.5 0.7 0.25-1.25 7
人際間敏感 0.5 0.3-1.4 0.8 0.3-1.15 12
身心憂鬱 0.6 0.3-1.4 0.3 0.1-1.15 12.9
焦慮 0.57 0.1-1 0.4 0.1-0.9 20.6
敵意 0.8 0.5-1.4 0.8 0.5-1.5 18
畏懼 0.2 0-0.9 0 0-0.3 63.3
疑心 0.5 0-1.1 0.3 0-0.8 34
離群 0.3 0-1 0.3 0-0.5 41.3
附加症狀 0.3 0-1 0 0-0.65 35.1
一般症狀指數 1 0-1 0 0-1 7.8
陽性症狀嚴重度 1 1-1.5 2 1-2 16.2

陽性症狀總數 20 12-42 14 7.5-23 5

p<.05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96
參、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之差異情形
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之差異情形

以自閉症兒童之認知能力不同為自變項的條件下,來探討自閉症兒童其適應
行為的差異性。由表 4-5-5 與表 4-5-6 中的資料歸納出下列二大點。
一、適應行為量表與四大領域
(一)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總分上,自閉症前後組之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
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表示自閉症前後組均以 IQ70 以上之自閉症兒
童的適應行為表現好於 IQ70 以下之自閉症兒童。
(二)在自閉症前後組之 IQ70 以下與 IQ70 以上兩組裡,四大領域中「溝通領域」
「日常生活領域」與「社會化領域」均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惟有在「動
作技巧領域」上,自閉症前組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自閉症後組則無
達到顯著差異。
二、各個領域的向度
(一)從溝通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在「接受性語言表現」、「表
達性語言表現」和「讀寫語言表現」上均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表明自閉
症前後組均以 IQ70 以上之自閉症兒童在接受性、表達性語言與讀寫上的
表現都好於 IQ70 以下之自閉症兒童。
(二)從日常生活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以自閉症前組而言,「個人生活技巧」
和「社區生活技巧」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以自閉症後組而言,「個
人生活技巧」、「家庭生活技巧」和「社區生活技巧」均達到統計上顯著
差異,且前後組均以 IQ70 以上的自閉症兒童表現好於 IQ70 以下的自閉症
兒童。
(三)從社會化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在「人際關係」、「應對進退技巧」上,
自閉症前組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自閉症後組則在「人際關係」與「遊
戲與休閒」上有達到統計的顯著差異,前後兩組在這三個向度上也均以
IQ70 以上的自閉症兒童表現好於 IQ70 以下的自閉症兒童。

97
(四)從動作技巧領域的二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組在「粗大動作技巧」和「精
細動作技巧」均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自閉症後組則在「精細動作技巧」
上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兩組均以 IQ70 以上之自閉症兒童表現好於 IQ70
以下的自閉症兒童。

表 4-5-5 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
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前組)
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IQ70 以下(N=20) IQ70 以上(N=16)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溝通領域 65 59-85.3 94.5 85-104.5 7.6 ***

接受性 12.5 8.5-16.8 17 14.25-17.8 16.9 *

表達性 12 5.25-33.8 39 34.25-49.8 8.4 **

讀寫 2 0-5 6.5 4.25-19.3 23.5 **

日常生活領域 59.5 58-65.5 78 69.75-94 8.0 **

個人 33 15-41 46.5 40-52 7.1 **

家庭 3 0.25-4.8 4 2.25-7.5 14.1


社區 7.5 1.75-17 27 20.25-44.3 7.1 ***

社會化領域 59 56.5-65.8 86.5 59.75-98.5 27.0 **

人際關係 7 4-14.3 15 9.5-19.5 14.0 **

遊戲與休閒 12 7.25-15.8 16.5 9.5-23.5 6.2


應對進退技巧 3 1.25-7.8 7 4-9.75 9.9 *

動作技巧領域 86 69.75-92.8 95 79.25-109.3 12.6 *

粗大動作 18 15-23.5 25 21.5-26.8 12.0 **

精細動作 11.5 6-14.75 21 15.5-23.8 7.3 **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59 56-70.8 87 75-103.8 12.6 ***

* ** ***
p<.05 p<.01 p<.001(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98
表 4-5-6 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
不同認知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後組)
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2
量表向度 IQ70 以下(N=17) IQ70 以上(N=13)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
溝通領域 71 60-88.5 101 87.5-111.5 5.2

接受性 13 11.5-17.5 18 16-18 17.7
***
表達性 22 6-34.5 43 40.5-53.5 6.4
**
讀寫 2 0-9.5 16 8.5-27 15.3
**
日常生活領域 64 59.5-75.5 81 78-90.5 6.7

個人 40 19.5-49.5 50 45.5-56.5 3.6
**
家庭 4 1.5-5.5 8 5.5-14.5 11
***
社區 7 3.5-24.5 45 27-51 5.2

社會化領域 63 59-77.5 88 70.5-98.5 5
**
人際關係 9 4.5-18.5 20 14.5-21.5 6.3
**
遊戲與休閒 12 6-16.5 20 17-24 7.2
應對進退技巧 6 1.5-9.5 10 4-13.5 10
動作技巧領域 92 76.5-98.5 96 88-101.5 5
粗大動作 22 15-28 27 23-29 9
**
精細動作 16 8-20 24 20-26 7.4
***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63 59.5-72.5 92 78-96 5

* ** ***
p<.05 p<.01 p<.001(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99
第六節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
身心症狀與兒童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

本節是以探討自閉症兒童家長在面對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孩童時,其親職壓
力與身心症狀上所受到的差異情形,以及檢視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其適應
行為上的狀態。

壹、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之差異情形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之差異情形

為探討教養不同診斷類型自閉症兒童的母親在親職壓力上的差異情形,以不
同診斷類型的兒童為自變項,依據診斷類別分為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兩組,並以
親職壓力為依變項進行分析,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6-1 與表 4-6-2,由表中資料
歸納出下列四大點。
一、親職壓力全量表總分
自閉症前組在兒童不同診斷類型上,親職壓力總分在統計上有達到顯著
差異,表示自閉症兒童家長的親職壓力高於亞斯柏格症的家長;在自閉症後
組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父母分量表
(一)自閉症前組在兒童不同診斷類型上,其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度中,惟有「親
職能力」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其餘六個向度均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水準,表明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面對自己親職能力的壓力上高於亞斯柏格
症的家長;自閉症後組則在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度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差異。
(二)針對父母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不同診斷類型上,均無達到
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100
三、兒童分量表
(一)自閉症前組在兒童不同診斷類型上,其兒童分量表的六個向度中,惟有「子
女增強父母」與「接納性」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其餘五項均無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水準,表示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親子互動與接納兒童
特質的壓力上高於亞斯柏格症的家長;而自閉症後組則在兒童分量表中的
「強求性」上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其餘五個向度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
水準。
(二)針對兒童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組在兒童不同診斷類型上有達到統計上
顯著差異,表明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感受到來自兒童特質的壓力高於亞斯柏
格症的家長;自閉症後組部份則在此分量表未達到顯著差異。
四、生活壓力向度
針對生活壓力向度,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不同診斷類型上,均無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差異。

101
表 4-6-1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
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自閉症(N=28) 亞斯伯格症(N=8)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
兒童分量表總分 131.5 118-148.5 110.5 104-133 4.4

過動無法專注 26 22-27 23.5 17.3-27.3 13

適應性 33.5 29-39 30 25.3-33.3 16.2


**
子女增強父母 9.5 8-12 7.5 5.3-8.3 13.8

強求性 29 25.25-32.75 23.5 21-30.3 8

情緒心情 16 13.25-18 14 10-17 15.3


**
接納性 21 19-24 16 15-17.8 9.8

父母分量表總分 156 135.8-167.8 140.5 130.3-150.3 5.3


**
親職能力 35.5 32-39 26 25-32.5 9.6

社會孤立 18 16-20 20 17-22.75 6.2

親職角色投入 15 13.25-17 13 11.25-16.5 7.4

父母健康狀態 12.5 10-15 12.5 11-13.75 10.4

親職角色限制 22 16-25 21 17.25-25.25 15

憂鬱 28.5 26-32 23.5 20.5-28.5 11

夫妻關係 24 20-27 21.5 16.5-26 9.4

生活壓力 3.5 0-11 5 0.75-18.75 59.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296 271-321.5
275.5 243.8-278.8 3.1
* **
p<.05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102
表 4-6-2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
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自閉症(N=22) 亞斯伯格症(N=8)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36 106-153.75 114 105.8-128.8 2.4
過動無法專注 24.5 21.25-28.25 22 20-29 10
適應性 32 26.5-38.25 28 26-32.75 6
子女增強父母 9 8-12 8.5 6-12 12.5

強求性 29.5 25.25-32 22.5 20-29 7
情緒心情 14.5 12-18 13.5 12.25-17.75 13
接納性 22 17.75-24 18.5 15-19 16
父母分量表總分 153 138.8-168.3 146.5 130.25-154 3.3
親職能力 34 29.75-36 28 24.75-32.75 12.7
社會孤立 20 16.75-22.25 19.5 18.25-22 10.1
親職角色投入 14.5 10.75-18 13.5 9.25-15.75 10
父母健康狀態 12 10-15.25 11.5 11-12.75 10.8
親職角色限制 22.5 18-27 20.5 20-21.75 15.9
憂鬱 26.5 22-32.25 26.5 22.75-30.5 8
夫妻關係 22.5 20-27.25 23 20.25-24.75 14.8
生活壓力 7.5 3-14.25 9 3-15.5 2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294.5 248.8-340.5 272.5 250.5-288.5 3.3


p<.05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103
貳、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身心症狀上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探討家長在面對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其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
,以簡氏症狀量表為依變項,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6-3 與表 4-6-4,由表中資料
歸納出下列二點。
一、在自閉症前組不同診斷分組上,簡氏症狀量表的十個向度均無達到統計上的
顯著差異。而後組部分,自閉症組與亞斯伯格症組則在「身心憂鬱」向度上
有達到統計的顯著差異,表明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比亞斯柏格症的家長容易有
身心憂鬱的症狀,其餘九個向度均無統計顯著的差異。
二、 前後組之自閉症組與亞斯伯格症組在簡氏症狀量表中的「一般症狀指數」、
「陽性症狀嚴重度」和「陽性症狀總數」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表 4-
4-6-3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
前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自閉症(N=28) 亞斯伯格症(N=8)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身體化症狀 0.6 0.25-1.35 0.50 0.25-1.2 14.7
強迫性症狀 1 0.5-1.79 1 0.083-1.25 12.3
人際間敏感 0.75 0.25-1 0.38 0-1.063 17.3
身心憂鬱 0.57 0.325-1.07 0.43 0.14-1.03 17.3
焦慮 0.43 0.1775-0.86 0.36 0.29-0.89 17.4
敵意 0.75 0.5-1.25 0.88 0.56-1.19 12
畏懼 0.1 0-0.75 0 0-0.2 57.3
疑心 0.5 0.25-0.75 0.13 0-0.4375 24.5
離群 0.38 0.0625-1 0.13 0-0.9375 20.9
附加症狀 0.25 0.0625-0.75 0 0-0.4375 31.1
一般症狀指數 1 0-1 0.46 0.175-0.73 9.1
陽性症狀嚴重度 1 1-2 1.42 1.17-1.573 9
陽性症狀總數 22 17.25-33 15.50 6.25-27 9.8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104
表 4-
4-6-4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
後組)在身心症狀上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2
自閉症(N=22) 亞斯伯格症(N=8)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身體化症狀 0.8 0.4-1.6 0.6 0.25-1.2 19.4

強迫性症狀 0.82 0.5-1.5 0.5 0.05-1 7

人際間敏感 0.5 0.3-1.5 0.9 0.075-1.23 12


**
身心憂鬱 0.6 0.3-1.45 0.2 0.025-1.05 12.9

焦慮 0.4 0.1-0.95 0.35 0.1-0.85 20.6

敵意 0.8 0.5-1.5 1.05 0.425-1.45 18

畏懼 0 0-0.8 0 0-0.45 63.3

疑心 0.65 0-1.075 0 0-0.675 34

離群 0.3 0-1 0 0-0.45 41.3

附加症狀 0.3 0-1.125 0 0-0.675 35.1

一般症狀指數 1 0-1 0.31 0.205-0.91 8.1

陽性症狀嚴重度 1 1-2 1.41 1.19-1.87 5.2

陽性症狀總數 17.5 11.8-39.3 11 7-37.5 5


**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105
參、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其家長在兒童適應行為上之差異情形

以自閉症兒童之不同診斷類型為自變項的條件下,來探討自閉症兒童其適應
行為的差異性。由表 4-6-5 與表 4-6-6 資料歸納出下列二大點。
一、適應行為量表與四大領域

(一)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總分上,自閉症前後組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且
前後組均以亞斯伯格症兒童的適應行為表現好於自閉症兒童。
(二)在自閉症前後兩組裡,四大領域中「溝通領域」、「日常生活領域」與「社
會化領域」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表示亞斯伯格症兒童在溝通、日常
生活與社會化領域的適應行為表現好於自閉症兒童,惟有兩組都在「動作
技巧領域」上並未達顯著差異。
二、各個領域的向度
(一)從溝通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組在「接受性語言表現」與「表達
性語言表現」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表示亞斯伯格症兒童在接受語言與
表現語言的適應行為上好於自閉症兒童;就自閉症後組則在「表達性語言
表現」有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二)從日常生活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在「家庭生活技巧」和「社
區生活技巧」均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且均以亞斯伯格兒童在家庭與社區
生活技巧上好於自閉症兒童。
(三)從社會化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在「人際關係」、「遊戲與休閒」與「應
對進退技巧」上,自閉症前組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而自閉症後組則
在「人際關係」與「遊戲與休閒」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四)從動作技巧的二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在「粗大動作技巧」和「精細
動作技巧」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106
表 4-
4-6-5 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
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前組)
前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自閉症(N=28) 亞斯伯格症(N=8)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溝通領域 75 60-90 96 87-102.5 7.6

接受性 23.5 17.5-32 46.5 38.5-56 16.9
**
表達性 21.5 6-37.5 41 37.5-50.5 8.4
讀寫 3.5 0-9 6.5 3.5-14 23.5

日常生活領域 60.5 58-78.5 80 69-92.5 23.5
個人 37.5 21-47 46 42.5-50 8

家庭 3 0.5-4.5 5.5 3.5-8 7.1

社區 10 4-26 25.5 21-37.5 14.1
**
社會化領域 59 58.5-71 91.5 77.5-101 7.1
**
人際關係 9 4.5-14.5 20 13-20.5 27
**
遊戲與休閒 12 8-15 21 17-24.5 14

應對進退技巧 3.5 2-8.5 7.5 6.5-10 6.2
動作技巧領域 88 74-98 93 77-110.5 9.9
粗大動作 20.5 16-25.5 24.5 21-25.5 12.6
精細動作 14 8-19 21 15-22.5 12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66 56.5-79 89.5 77-100 7.3

* **
p<.05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107
表 4-
4-6-6 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
不同診斷類型的自閉症兒童(後組)
後組)在適應行為上之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自閉症(N=22) 亞斯伯格症(N=8) χ2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溝通領域 83 64-97 105.5 88.5-114 5.2
接受性 27 18-44 53 46.5-63 17.7
**
表達性 27.5 8-41 46 41-55 6.4
讀寫 7 2-11 14 5.5-24 15.3

日常生活領域 64.5 61-81 79.5 77-88.5 6.7
個人 43.5 24-50 50.5 45.5-55.5 3.6

家庭 5 3-7 9 5.5-14.5 11

社區 18.5 5-33 36.5 26-51 5.2
**
社會化領域 63 59-78 91.5 81.5-98.5 5
**
人際關係 10 5-18 21.5 19.5-22.5 6.3
**
遊戲與休閒 12.5 9-17 21.5 19.5-25.5 7.2
應對進退技巧 5.5 4-11 10 7-13.5 10
動作技巧領域 91 80-97 97.5 85.5-101.5 5
粗大動作 24 19-28 28 23-29 9
精細動作 18 10-21 23.5 17.5-25.5 7.4
**
文蘭適應行為總分 64.5 60-79 92 80.5-96 5

* **
p<.05 p<.01 (無母數統計分析-Wilcoxon-Mann-Whitney test)

108
第七節 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之
差異分析

為探討教養不同適應行為表現的自閉症兒童,其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差異情
形,以不同適應行為表現的兒童為自變項,依據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內的領域適應
水準對照表(附錄四)與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分數的分佈情形作考量,將標準
分數 85 分以下的自閉症兒童分為適應行為差組,85 分以上則分為適應行為佳組,
並以親職壓力為依變項進行分析,其統計結果可見表 4-7-1 與表 4-7-2,由表中
資料歸納出以下的結果。

壹、親職壓力全量表總分

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不同適應行為上,親職壓力總分均無達到統計的顯著差
異,但前後兩組均以兒童適應行為差組家長之親職壓力高於兒童適應行為佳組家
長的傾向。

貳、父母分量表
一、自閉症前組在兒童適應行為差組與適應行為佳組上,其父母分量表的七個向
度中,「親職能力」與「憂鬱」均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表示兒童適應
行為差組的家長在面對自己親職能力的壓力與感受到憂鬱的部份是高於兒童
適應行為佳組的家長,其餘五個向度均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自閉症後
組則在七個向度中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二、針對父母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不同適應行為表現上,均無統
計的顯著差異。

109
參、兒童分量表

一、自閉症前後組內的兒童適應行為差組與兒童適應行為佳組在兒童分量表的六
個向度中,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二、針對兒童分量表的總分,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不同適應行為上,均無達到統
計的顯著差異。

肆、生活壓力向度
針對生活壓力向度,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不同適應行為上,均無達到統計上
的顯著差異。

110
表 4-7-1 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前組)
前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量表向度
2
適應行為差(N=25) 適應行為佳(N=11)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30 117.5-145.5 115 108-141 4.4
過動無法專注 26 21.5-27 26 19-27 13.0
適應性 33 29-39 31 26-36 16.2
子女增強父母 9 7.5-12.5 8 7-10 13.8
強求性 29 25-32.5 24 23-32 8
情緒心情 16 13-18 14 13-17 15.3
接納性 21 17-24 18 15-21 9.8
父母分量表總分 155 142.5-167.5 134 123-161 5.3

親職能力 36 31.5-39 30 25-34 9.6
社會孤立 18 16-20 18 17-22 6.2
親職角色投入 15 13-16.5 14 11-17 7.4
父母健康狀態 14 10-15 11 9-13 10.4
親職角色限制 22 16.5-24.5 19 16-27 15

憂鬱 28 26.5-32.5 22 20-29 11
夫妻關係 24 20-27 22 17-26 9.4
生活壓力 4 0-13.5 3 0-6 59.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286 274.5-324 273 236-313 3.1


p<.05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 -Whitney test)

111
表 4-7-2 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
不同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後組)
後組)在親職壓力上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量表向度 2
適應行為差(N=20) 適應行為佳(N=10) χ p
Median Q1-Q3 Median Q1-Q3
兒童分量表總分 132 106-151 115 107.3-143 2.4
過動無法專注 23.5 19-28 26 21.5-29 10
適應性 32.5 27-38 28 25.5-32.5 6
子女增強父母 9.5 8-12 8.5 6-12 12.5
強求性 28 23.75-32 26 20-29.5 7
情緒心情 14.5 12-17.75 14 12.75-20.3 13
接納性 20 17.25-24 19 17-24 16
父母分量表總分 153 140.5-165 148 128-154.5 3.3
親職能力 33.5 27.5-36 30.5 26.25-37 12.7
社會孤立 19.5 17-22.75 20 17.25-22 10.1
親職角色投入 14 11-17.75 14.5 9.5-16.5 10
父母健康狀態 12.5 10.3-15.75 11 10-12.25 10.8
親職角色限制 21.5 18-27 20.5 20-23 15.9
憂鬱 26.5 23.5-31.5 26.5 21.5-31 8
夫妻關係 24 21-27 21.5 19-26.25 14.8
生活壓力 8.5 3.25-14.75 4.5 2.25-14.5 21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294.5 252-331 272.5 247.25-291 3.3
(無母數統計分析- Wilcoxon-Mann -Whitney test)

112
第八節 家長親職壓力量表分析與比較

本節主要是在了解目前自閉症兒童家長和一般兒童家長親職壓力的實際情
形。根據受試者在本研究量表的答題結果,探討親職壓力量表中的「兒童分量
表」、「父母分量表」、「生活壓力」與「親職壓力量表」,以各分量表和總量
表所得分數之個數、百分比、平均數和標準差為主要分析內容提出討論,並於親
職壓力現況分析部分,比較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的親職壓力,以及探
討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的差異情形。

壹、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量表上的差異分析

根據翁毓秀指導手冊(2003)指出一般家長之親職壓力全量表的平均數為 244
分,其親職壓力總分在 204-278 分之間是屬於正常範圍,而總分超過 294 分以上
者,則需轉介給專業人員尋求協助。但總分低於原始分數 200 者,翁毓秀(2003)
則認為可能的原因有二:第一類負向錯誤(TypeI False Negative),意指防衛個
案;二、第二類負向錯誤(TypeII False Negative)是指不誠實的個案(Dishonest
Respondents)及疏離的父母(Disengaged Parents)。
表 4-8-1 與表 4-8-2 為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
之向度分析摘要表,由表中資料可歸納出下列四大點。
一、親職壓力全量表總分
(一)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的家長,其親職壓力總分均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意
義,顯示自閉症前後組家長的親職壓力高於一般組的家長。
(二)在親職壓力量表總分中,自閉症前組總分平均分數(287.81 分)與自閉
症後組總分平均分數(283.3)均超過量表總分的正常範圍(原始分數
204~278),但未達高總分(原始分數 294)。在一般組家長的平均分數
(245.49 分)則落在總分的正常範圍(原始分數 204~278)。此狀態呈現
出自閉症前後組在親職壓力全量表的分數上均比一般的家長來得高。

113
(三)在自閉症前後組家長中,分別共有 16 位(44%)與 12 位 (40%) 家長親
職壓力總分(原始分數)超過 294 分以上,需要轉介給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而在一般組家長中,共有 6 位家長親職壓力總分(原始分數)超過 294 分
以上,需要轉介給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二、父母分量表
在父母分量表中包含親職能力、社會孤立、親職角色投入、父母健康狀態、
親職角色限制、憂鬱與夫妻關係七個向度,當這七項加總起來的分數到達 165
分以上,則代表在親子系統中,壓力來源或可能的失功能是與父母功能有關,
亦及父母可能認為自己無法擔任親職的角色。以下針對表 4-8-1 與表 4-8-2
各個向度與分量表總分加以說明。
(一)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在「社會孤立」、「親職角色限制」和「憂鬱」均
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顯示在自閉症兒童家長在這些向度上的壓力與一
般兒童的家長有明顯的差異,亦表明自閉症前後組的家長在社會孤立、親
職親職角色限制和憂鬱的壓力都高於一般組的家長。
(二)在「親職能力」、「親職角色投入」兩個向度上,自閉症前組與一般組也
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顯示自閉症前組的家長在這兩個向度上的壓力
與一般家長間有明顯的差異,即自閉症前組的家長在親職能力與親職角色
投入的壓力高於一般家長。自閉症後組部分則未達顯著水準,但分數上仍
以自閉症後組高於一般組。
(三)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在父母健康狀態與夫妻關係上,均未達統計上的
顯著水準,但此兩項的平均分數。
(四)比較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家長的父母分量表總分,在統計上均達到統
計上的顯著差異,即自閉症前後組的家長在面對親職的壓力上均顯著高於
一般組的家長。
(五)在父母分量表總分中,自閉症前組家長平均分數是 150.42 分,自閉症後
組家長平均分數為 149.27,一般組家長平均分數則為 135.16 分,三組均

114
未達高總分(原始分數 165 分)。但此分數有呈現出自閉症前後組在父母
分量表的分數上均比一般家長來得高,表示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面對擔任親
職的壓力有比一般家長來得大的傾向。
(六)針對父母分量表總分(原始分數)超過 165 分以上,自閉症前組共有 10
位(27.8%)、自閉症後組共有 6 位(20%)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以及 7
位(12.7%)一般兒童的家長,認為自己無法勝任親職工作,以致在教養
孩子有極大的親職壓力。
三、兒童分量表
在兒童分量表中包含過動無法專注、適應性、子女增強父母、強求性、情
緒與接納性六個項度,當這六項加總起來的分數到達 135 分以上,則代表兒童
顯現的特質讓父母不容易扮演親職的角色。以下針對各個向度與分量表總分加
以說明。
(一)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在過動無法專注、適應性、子女增強父母、強求性、
情緒與接納性全部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且全部向度的分數都以自閉
症前後組高於一般組,顯示在兒童呈現的特質上,兩組有明顯的差異,亦
表示自閉症兒童比一般兒童的特質,讓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不易扮演親職角
色的壓力明顯高於一般兒童的家長。
(二)比較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家長的兒童分量表,在統計上均達到統計上
顯著差異,且自閉症前後組兒童分量表總分均顯著高於一般組兒童分量表
總分。
(三)在兒童分量表分數中,自閉症前組家長為 130.42 分,自閉症後組家長為
127.4 分,一般組則是 100.73 分,均未達高總分(原始分數 135),但從
分數可看出自閉症前後組在兒童分量表上均比一般組來得高,顯示家長在
面對與感受自閉症兒童的特質所衍生的壓力是比一般家長來得高的傾向。
(四)針對兒童分量表總分(原始分數)超過 135 分以上,自閉症前組共有 14
位(38.9%),自閉症後組共有 13 位(43.3%)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以

115
及 3 位(5.5%)一般兒童的家長,其孩子所呈現的特質讓父母在執行親
職角色上顯得困難與備感壓力。
四、生活壓力向度
生活壓力向度是意指生活中所處的各面壓力狀況超過父母所能控制的
程度,此部份也提供親子系統以外的壓力狀況,而高生活壓力得分更會強化
父母所經驗的親職壓力總分。
(一)在生活壓力向度上,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在統計上並未達到顯著差異,
但就其平均分數來看,一般組則高於自閉症前組(9.95>6.97),而在自
閉症後組則略微高於一般組(9.97>9.95),但三組在生活壓力的分數
上均未達高總分(原始分數 17)的狀態。
(二)針對生活壓力向度的總分(原始分數)超過 17 分以上,自閉症前組共有
5 位(13.9%),自閉症後組共有 4 位(13.3%)自閉症兒童家長,和
14 位(25.5%)一般兒童家長。而一般家長組在生活壓力向度所佔達高風
險人數的比例則比親職壓力量表其他層面的向度來的高。

116
表 4-8-1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量表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一般兒童家長 C(N=55)


量表向度
到達高風險 Mean SD 到達高風險 Mean SD t
(到達高風險分數)
人數 N(%) 人數 N(%)
***
兒童分量表總分(135) 14(38.9) 130.42 21.29 3( 5.5) 100.73 18.49 0.000
過動無法專注(26) 19(52.8) 24.81 4.77 8(14.5) 18.95 5.22 0.000***
適應性(35) 14(38.9) 32.28 8.16 6(10.9) 25.93 5.64 0.000***
子女增強父母(14) 4(11.1) 9.61 3.38 2( 3.6) 7.91 2.44 0.007**
***
強求性(29) 18(50 ) 28.31 5.54 6(10.9) 21.87 5.05 0.000
情緒心情(16) 18(50 ) 15.22 3.43 10(18.2) 11.27 3.30 0.000***
接納性(21) 17(47.2) 20.19 4.48 3( 5.5) 14.80 3.64 0.000***
父母分量表總分(165) 10(27.8) 150.42 20.23 7(12.7) 135.16 23.77 0.002**
**
親職能力(36) 15(41.7) 33.67 6.11 10(18.2) 29.09 6.54 0.001
社會孤立(21) 9(25 ) 18.42 3.68 8(14.5) 16.15 4.08 0.008**
親職角色投入(19) 3( 8.3) 14.78 2.62 2( 3.6) 13.20 2.80 0.008**
父母健康狀態(16) 4(11.1) 12.17 2.81 8(14.2) 11.71 3.21 0.487

親職角色限制(26) 8(22.2) 21.39 5.10 7(12.7) 18.38 5.53 0.010
憂鬱(32) 8(22.2) 27.03 5.44 5( 9.1) 24.18 5.58 0.018*
夫妻關係(27) 11(30.6) 22.97 5.45 13(23.6) 22.45 5.42 0.658
生活壓力(17) 5(13.9) 6.97 8.13 14(25.5) 9.95 8.11 0.091
***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16(44.4) 287.81 37.63 6(10.9) 245.49 39.66 0.000
(279)
* ** **
p<.05 p<.01 p<.001(t 檢定分析)

117
表 4-8-2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量表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量表向度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一般兒童家長 C(N=55)


(到達高風險分數) 到達高風險 Mean SD 到達高風險 Mean SD t
人數 N(%) 人數 N(%)
***
兒童分量表總分(135) 13(43.3) 127.40 24.58 3( 5.5) 100.73 18.49 0.000
過動無法專注(26) 13(43.3) 24.50 5.36 8(14.5) 18.95 5.22 0.000***
適應性(35) 9(30.0) 31.30 7.10 6(10.9) 25.93 5.64 0.000***
子女增強父母(14) 3(10.0) 9.57 3.19 2( 3.6) 7.91 2.44 0.009**
***
強求性(29) 15(50.0) 27.03 5.44 6(10.9) 21.87 5.05 0.000
情緒心情(16) 13(43.3) 14.93 3.63 10(18.2) 11.27 3.30 0.000***
接納性(21) 13(43.3) 20.07 4.89 3( 5.5) 14.80 3.64 0.000***
父母分量表總分(165) 6(20.0) 149.27 23.09 7(12.7) 135.16 23.77 0.01*
親職能力(36) 9(30.0) 31.57 6.33 10(18.2) 29.09 6.54 0.094
社會孤立(21) 11(36.7) 19.53 3.80 8(14.5) 16.15 4.08 0.000***
親職角色投入(19) 3(10.0) 14.10 4.02 2( 3.6) 13.20 2.80 0.23
父母健康狀態(16) 5(16.7) 12.23 2.81 8(14.2) 11.71 3.21 0.455
**
親職角色限制(26) 6(20.0) 21.93 5.46 7(12.7) 18.38 5.53 0.006
憂鬱(32) 6(20.0) 26.87 5.72 5( 9.1) 24.18 5.58 0.039*
夫妻關係(27) 8(26.7) 23.30 5.31 13(23.6) 22.45 5.42 0.635
生活壓力(17) 4(13.3) 9.97 9.70 14(25.5) 9.95 8.11 0.991
***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12(40.0) 283.30 52.01 6(10.9) 245.49 39.66 0.000
(279)
* ** ***
p<.05 p<.01 p<.001(t 檢定分析)

118
貮、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親職壓力量表的差異分析

針對自閉症家長親職壓力前後施測的比較,可從表 4-8-3 親職壓力量表之比


較作以下的歸納整理。
一、親職壓力全量表
(一)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親職壓力總分上,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但前組的平均分數(287.81)略高於後組的平均分數(283.30),其顯示
半年後自閉症兒童家長在整體的親職壓力分數上仍略有減緩的傾向。
(二)在親職壓力量表分數達到高總分的人數比較上,後組家長親職壓力總分
(原始分數)超過 294 分以上,共有 12 位,佔全體的 40%,比前組家長
共 16 位,佔全體 44%的比率上略低。
二、父母分量表
(一)在父母分量表上,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各個向度上(親職能力、社會
孤立、親職角色投入、親職角色限制和憂鬱)均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呈現前後組在父母分量表各個向度的壓力上無明顯差異。
(二)針對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的父母分量表總分,在統計上並未達到顯著差
異。
(三)在父母分量表分數達到高總分的人數比較上,自閉症後組家長超過 165 分
以上共有 6 位,佔全體的 20%,比自閉症前組家長共 10 位佔全體 27.8
%的比率上略低。
三、兒童分量表
(一)在兒童分量表上,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各個向度上(過動無法專注、
適應性、子女增強父母、強求性、情緒與接納性)均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水準,呈現前後組自閉症兒童顯現的特質給予家長的親職壓力無明顯差
異。
(二)針對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的兒童分量表總分,在統計上並未達到顯著水

119
準。
(四)在兒童分量表分數達到高總分的人數比較上,後組家長在兒童分量表總分
超過 135 分以上共有 13 位,佔全體的 43.3%,比前組共 14 位佔全體 38.9
%的比率上略高。
四、生活壓力向度
自閉症後組與自閉症前組在生活壓力向度上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表 4-8-3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親職壓力量表之比較

親職壓力量表 組 別
量表向度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1(N=36)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E2(N=30)
(到達高風險分數) 到達高風險 Mean SD 到達高風險 Mean SD t
人數 N(%) 人數 N(%)

兒童分量表總分(135) 14(38.9) 130.42 21.29 13(43.3) 127.40 24.58 0.595


過動無法專注(26) 19(52.8) 24.81 4.77 13(43.3) 24.50 5.36 0.807
適應性(35) 14(38.9) 32.28 8.16 9(30.0) 31.30 7.10 0.609
子女增強父母(14) 4(11.1) 9.61 3.38 3(10.0) 9.57 3.19 0.957
強求性(29) 18(50) 28.31 5.54 15(50.0) 27.03 5.44 0.353
情緒心情(16) 18(50) 15.22 3.43 13(43.3) 14.93 3.63 0.741
接納性(21) 17(47.2) 20.19 4.48 13(43.3) 20.07 4.89 0.912
父母分量表總分(165) 10(27.8) 150.42 20.23 6(20.0) 149.27 23.09 0.830
親職能力(36) 15(41.7) 33.67 6.11 9(30.0) 31.57 6.33 0.176
社會孤立(21) 9(25) 18.42 3.68 11(36.7) 19.53 3.80 0.231
親職角色投入(19) 3(8.3) 14.78 2.62 3(10.0) 14.10 4.02 0.431
父母健康狀態(16) 4(11.1) 12.17 2.81 5(16.7) 12.23 2.81 0.924
親職角色限制(26) 8(22.2) 21.39 5.10 6(20.0) 21.93 5.46 0.677
憂鬱(32) 8(22.2) 27.03 5.44 6(20.0) 26.87 5.72 0.907
夫妻關係(27) 11(30.6) 22.97 5.45 8(26.7) 23.30 5.31 0.964
生活壓力(17) 5(13.9) 6.97 8.13 4(13.3) 9.97 9.70 0.177

親職壓力量表總分 16(44.4) 287.81 37.63 12(50.0) 283.30 52.01 0.685

120
第九節 家長簡氏症狀量表分析與比較
家長簡氏症狀量表分析與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內包含身體化症狀、強迫化症狀、人際間敏感、身心憂鬱、焦
慮、敵意、畏懼、疑心、離群和附加症狀。每一個向度都是以 0-4 計分的方式來
評量它的嚴重程度:0 表示完全沒有、1 表示稍微有、2 表示中等、3 表示厲害、
4 表示非常厲害,由計分方式可知,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自閉症家長後組與一
般兒童的家長,在簡氏症狀量表內各個向度的差異。

壹、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簡氏症狀量表上的差異分析

表 4-9-1 與表 4-9-2 為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簡氏症狀量


表之比較,由表中資料可歸納出下列四大點。
一、 簡氏症狀量表共有 50 題症狀,在一般症狀指數(GSI 說明身心狀況指標)
上,自閉症前後組家長的平均分數分別為 0.69、0.7,一般組的家長為
0.54;在陽性症狀嚴重度(PSDI 說明症狀強度指標)上,自閉症前後組的
家長分別為 1.43、1.65,一般組的家長為 1.35;而在陽性症狀總數(PST
說明有任何程度困擾的症狀總數)當中,自閉症前後組的家長分別為 22.56
、22.20,一般組的家長為 18.65。儘管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在這三者中
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但皆以自閉症前後組的分數高於一般組,可
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嚴重程度有高於一般兒童家長的傾向。
二、 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家長在簡氏症狀量表 50 題當中來看,整體而言平均症
狀大都在輕微左右,而平均分數排名前十名的題目可見表 4-9-1,其內容
分別為:
(一) 自閉症前組排名前十名的平均分數較高者,依次為覺得容易苦惱和動怒
、肌肉酸痛(譬如頭、頸、腰、背等部位)、神經過敏(緊張)或內心
不安、不愉快的念頭或字語反覆出現,無法從心中排除、容易發脾氣而
無法控制、感覺憂鬱,心情低落、在進行事情的過程中,有阻礙的感覺、

121
擔心不夠整潔或不夠小心、猶豫不決,難以下決定、覺得比不上別人等,
前十名各有四名落在強迫性症狀向度,各二名落在敵意向度,其他各一
名則分別落在身體化症狀、人際間敏感、憂鬱和焦慮等向度。
(二) 自閉症後組排名前十名的平均分數較高者,依次為肌肉酸痛(譬如頭、
頸、腰、背等部位)、覺得容易苦惱和動怒、容易發脾氣而無法控制、
當人家注視或談論自己時,有不安的感覺、神經過敏(緊張)或內心不
安、在進行事情的過程中,有阻礙的感覺、感覺憂鬱,心情低落、猶豫
不決,難以下決定、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覺得緊張
或受到刺激等,前十名各有二名落在強迫性症狀、敵意與焦慮的向度,
其他各一名則分別落在身體化症狀、人際間敏感、憂鬱和附加症狀等向
度。
(三) 一般兒童家長排名前十名的平均分數較高者,依次為神經過敏(緊張)
或內心不安、肌肉酸痛(譬如頭、頸、腰、背等部位)、在進行事情的
過程中,有阻礙的感覺、覺得容易苦惱和動怒、覺得大多數的人都不能
信賴、容易發脾氣而無法控制、對一般的事物失去了興趣、覺得別人不
了解或不同情自己、覺得比不上人等,前十名各有二名落在強迫性症狀
與敵意向度,其他各一名則分別落在身體化症狀、畏懼、疑心、憂鬱、
焦慮與附加症狀等向度。
三、 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的家長在簡氏症狀量表中,平均分數達到前十名的
相同題目分別為:
(一) 三組皆共同的題目為:覺得容易苦惱和動怒、肌肉酸痛(譬如頭、頸、
腰、背等部位)、神經過敏(緊張)或內心不安、容易發脾氣而無法控
制、在進行事情的過程中,有阻礙的感覺,佔五項相同的內容。
(二) 自閉症前組與一般組除上述五項題目相同外,在人際關係敏感裡「覺
得比不上人」也重複出現。

122
四、自閉症前後組和一般組在簡氏症狀量表內各項向度的差異如下:
(一) 自閉症前組家長在強迫性症狀的程度上介於「輕微」與「中等」之間,
其他向度則在「完全沒有」與「輕微」之間;自閉症後組與一般兒童家
長則在十個向度上均介於「完全沒有」與「輕微」之間。
(二)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與一般兒童家長之身心症狀的比較上,各向度均無
顯著差異。

貳、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簡氏症狀量表上的差異分析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與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在簡氏症狀量表之比較呈現於
表 4-9-1 與表 4-9-2 中,由表中資料可歸納出下列三點。
一、 自閉症前後組在一般症狀指數、陽性症狀嚴重度和陽性症狀總數,這三者
中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二、 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的家長在身心症狀上的狀態,前十名三組均出現有
肌肉酸痛(譬如頭、頸、腰、背等部位)、容易發脾氣而無法控制、在進
行事情的過程中,有阻礙的感覺、覺得容易苦惱和動怒、神經過敏(緊張)
或內心不安五項症狀之外,自閉症前後組共同的身心症狀還有感覺憂鬱,
心情低落和猶豫不決,難以下決定二者。
三、 自閉症前後組在簡氏症狀量表各項向度上均無顯著差異。

123
表 4-9-1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簡氏症狀量表前十名的症狀向度

向度 題目 E1 E2 C
身體化症狀 肌肉酸痛(頭、頸、腰、背等部位) * 1.69 * 1.97 * 0.40
不愉快的念頭或字語反覆出現,無法 * 1.25
從心中排除
強迫性症狀 在進行事情的過程中,有阻礙的感覺 * 1.22 * 1.17 * 0.24
擔心不夠整潔或不夠小心 * 1.19 * 0.22

猶豫不決,難以下決定 * 1.19 * 1.10


神經過敏(緊張)或內心不安 * 1.39 * 1.20 * 0.96
焦慮
覺得緊張或受到刺激 * 1.03
覺得容易苦惱和動怒 * 1.89 * 1.80 * 0.22
敵意
容易發脾氣而無法控制 * 1.25 * 1.43 * 0.20
當人家注視或談論自己時,有不安的 * 1.30
疑心 感覺
覺得大多數的人都不能信賴 * 0.20

感覺憂鬱,心情低落 * 1.25 * 1.13


憂鬱
對一般的事物失去了興趣 * 0.20
覺得比不上別人 * 1.19 * 0.20
人際間敏感
覺得別人不了解或不同情自己 * 0.20

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 * 1.07
附加症狀

124
表 4-9-2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簡氏症狀量表之比較

簡氏症狀量表 組 別 ( 人 數 )

自閉症兒童家長 自閉症兒童家長 一般兒童家長


t
量表各項領域 前組 E1(N=36) 後組 E2(N=30) C(N=55)
Mean SD Mean SD Mean SD E1/E2 E1/C E2/C

身體化症狀 0.87 0.83 0.92 0.71 0.75 0.61 0.81 0.41 0.25
強迫性症狀 1.07 0.75 0.94 0.69 0.92 0.63 0.46 0.29 0.88
人際間敏感 0.78 0.73 0.84 0.72 0.71 0.65 0.74 0.66 0.42
身心憂鬱 0.74 0.68 0.72 0.63 0.51 0.63 0.89 0.10 0.15
焦慮 0.63 0.66 0.60 0.59 0.41 0.46 0.82 0.06 0.1
敵意 0.89 0.59 0.96 0.59 0.70 0.56 0.63 0.14 0.53
畏懼 0.31 0.45 0.32 0.45 0.34 0.66 0.94 0.87 0.93
疑心 0.54 0.67 0.64 0.80 0.41 0.51 0.58 0.33 0.12
離群 0.58 0.70 0.49 0.65 0.35 0.54 0.60 0.08 0.28
附加症狀 0.43 0.55 0.53 0.67 0.40 0.50 0.52 0.77 0.31
一般症狀指數 0.69 0.55 0.70 0.53 0.54 0.48 0.96 0.19 0.18
陽性症狀嚴重度 1.43 0.41 1.65 1.26 1.35 0.36 0.34 0.30 0.1
陽性症狀總數 22.56 11.91 22.20 14.12 18.65 11.80 0.91 0.13 0.22
* ** ***
p<.05 p<.01 p<.001(t 檢定分析)

125
第十節 兒童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分析與比較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包含四大領域與十一個向度,分別為溝通領域中的接收性
、表達性與讀寫;日常生活技巧領域中的個人、家庭與社區;社會化領域中的人
際關係、遊戲與休閒和應對進退的技巧,與動作技巧領域中的粗大動作與精細動
作部分,此量表可得知的分數為四大領域的標準分數,與各向度的原始分數。

壹、 自閉症前後組之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上的差
異分析

針對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組兒童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上的差異,可由表
4-10-1 作下列的解釋與說明:
一、四大領域
(一)就四大領域來看,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溝通領域、日常生活技巧領域、
社會化領域與動作技巧領域上均呈現統計上非常顯著差異,且以一般兒童
的適應行為表現高於自閉症兒童,其顯示一般兒童在溝通、日常生活技巧、
社會化與動作上的行為表現都比自閉症兒童來的好。
(二)從「溝通領域」之標準分數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兒童的平均數分別為 82
與 86.87,一般兒童的平均數為 111.27,對照領域適應水準表(附錄四)
可發現自閉症前組兒童在「語言表現標準分數」上是屬於中低偏高的水
準,後組為適中偏低的水準;一般兒童則呈現適中偏高的水準。
(三)從「日常生活技巧領域」之標準分數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兒童的平均數分
別為 72.89 與 75.23,一般兒童的平均數為 101.38,從領域水準對照表可
得知,前後組自閉症兒童在「日常生活技巧表現標準分數」上皆是屬於中
低的水準;一般兒童則呈現適中偏高的水準。
(四)從「社會化領域」之標準分數來看,自閉症兒童在前後組的平均數分別為
72.25 與 75.03,一般兒童的平均數為 107.24,對照領域適應水準表,前

126
後組自閉症兒童在「社會化表現標準分數」上均屬於中低的水準;一般兒
童則呈現適中偏高的水準。
(五)從「動作技巧領域」之標準分數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兒童的平均數分別為
89.50 與 92.03,一般兒童的平均數為 110.35,從領域的適應水準對照表
來看,前後組自閉症兒童在「動作技巧表現標準分數」上是屬於適中的水
準;一般兒童則呈現適中偏高的水準。
二、溝通領域的三個向度
(一)在「接受性語言表現」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
著差異,且一般兒童在分數上明顯高於自閉症兒童,表示本研究自閉症兒
童在了解、注意傾聽與聽從別人指示的接受性語言表現上低於一般兒童。
(二)在「表達性語言表現」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
著差異,並且自閉症兒童在平均分數上也顯著低於一般兒童,表示本研究
自閉症兒童在語言前期的表達、開始說話、構音、對談、使用抽象概念和
造句遣詞的表達性語言之表現低於一般兒童。
(三)在「讀寫語言表現」上,自閉症兒童前組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代表自閉症兒童在閱讀能力、閱讀技巧與書寫技巧表現上低於一般兒
童;而自閉症後組部分則與一般組則未達到統計上顯著水準。
三、日常生活領域的三個向度
(一)在「個人生活技巧」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著
差異,且在平均分數上,一般兒童明顯高於自閉症兒童,表示本研究自閉
症兒童在飲食、入廁、盥洗、修飾儀容、注意健康與穿衣的生活技巧上顯
著低於一般兒童的表現。
(二)在「家庭生活技巧」上,自閉症前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在自閉症後組則與一般組無達到顯著水準。
(三)在「社區生活技巧」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均呈現統計上的顯
著差異,其自閉症兒童的平均分數也低於一般兒童,此指出本研究自閉症

127
兒童在安全技巧、電話技巧、使用金錢能力、時間和日期、辨別左右方向、
餐廳用餐技巧與數學技巧低於一般兒童的表現。
四、社會化領域的三個向度
(一)在「人際關係」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且在平均分數上一般兒童明顯高於自閉症兒童,表示本研究自閉症兒童在
表達情緒、模仿、進行社會性的溝通、建立友誼的人際關係表現上顯著低
於一般兒童。
(二)在「遊戲與休閒」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且兩組與一般組的平均分數以自閉症兒童低於一般兒童,表示本研究
自閉症兒童在分享、與人合作、遊戲的行為表現顯著低於一般兒童。
(三)在「應對進退技巧」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均呈現統計上的顯
著差異,其自閉症兒童的平均分數也低於一般兒童,此指出本研究自閉症
兒童在禮儀、遵守規矩、控制情緒、責任感的表現上低於一般兒童。
五、動作技巧領域的二個向度
(一)在「粗大動作」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且一般兒童的平均分數明顯高於自閉症兒童,表示本研究自閉症兒童在走
和跑、遊戲活動的粗大動作表現上低於一般兒童。
(二)在「精細動作」上,自閉症前後組兒童與一般兒童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且兩組與一般組的平均分數比較上,可見自閉症兒童低於一般兒童,表示
本研究自閉症兒童在操作物體、畫圖和使用剪刀等精細動作表現上是低於
一般兒童。
六、適應行為總量表
在適應行為總量表的分數來看,自閉症前後組與一般兒童皆達到統計上
的顯著差異,且均以一般兒童的分數高於自閉症兒童,即顯示一般兒童在整
體的適應行為表現上確實比自閉症兒童來的好。

128
貳、 自閉症前後組兒童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上的差異分析
自閉症前後組兒童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上的差異分析

針對自閉症前後組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上的差異,可由表 4-10-1 作下列的


解釋與說明:
一、就「四大領域」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在溝通領域、日常生活技巧領域、社會
化領域與動作技巧領域上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二、就「溝通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在「接受性語言表現」、「表達性語言表
現」與「讀寫語言表現」上,自閉症前後組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就「日常生活領域」的三個向度而言,在「個人生活技巧」與「社區生活技
巧」上,自閉症前後組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四、以「社會化領域」的三個向度來看,自閉症前後組在「人際關係」、「遊戲
與休閒」與「應對進退技巧」上,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五、以「動作技巧領域」的二個向度而言,自閉症前後組在「粗大動作」與「精
細動作」上,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六、在適應行為總量表的分數來看,自閉症前後組仍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表 4-10-
10-1 自閉症家長前後組的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之比較

文蘭適應 組 別
行為量表

129
自閉症兒童家長 自閉症兒童家長 一般兒童家長
t
量表各項領域 前組 E1(N=36) 後組 E2(N=30) C(N=55)
Mean SD Mean SD Mean SD E1/E2 E1/C E2/C
*** ***
溝通領域 82.00 20.94 86.87 21.44 111.27 16.15 0.36 0.000 0.000
*** ***
接受性 13.64 4.36 15.17 3.97 18.45 1.53 0.15 0.000 0.000
*** ***
表達性 27.33 17.15 32.67 17.55 48.18 8.02 0.22 0.000 0.000
**
讀寫 6.94 8.18 10.47 10.76 11.47 8.33 0.14 0.012 0.633
*** ***
日常生活技巧 72.89 17.71 75.23 17.25 101.38 17.12 0.59 0.000 0.000
*** ***
個人 37.61 15.38 41.60 16.91 54.65 12.13 0.32 0.000 0.000
* ***
家庭 3.78 3.10 7.47 9.38 10.42 9.25 0.047 0.000 0.165
*** ***
社會 18.92 16.02 25.57 18.34 40.38 14.51 0.12 0.000 0.000
*** ***
社會化領域 72.25 18.57 75.03 16.77 107.24 22.73 0.53 0.000 0.000
*** ***
人際關係 11.61 6.394 14.33 7.721 23.67 4.854 0.14 0.000 0.000
*** ***
遊戲與休閒 13.97 6.394 15.50 7.798 23.47 5.584 0.39 0.000 0.000
*** **
應對進退技巧 6.17 5.369 8.07 5.747 16.07 11.32 0.17 0.000 0.001
*** ***
動作技巧領域 89.50 16.86 92.3 15.28 110.35 18.63 0.49 0.000 0.000
** **
粗大動作 22.00 8.526 23.57 6.301 27.02 3.082 0.41 0.002 0.001
*** ***
精細動作 14.75 6.946 17.60 7.200 22.55 4.022 0.11 0.000 0.000

文蘭適應行為 *** ***


82.00 18.05 86.87 18.18 111.27 25.11 0.71 0.000 0.000
量表
* ** ***
p<.05 p<.01 p<.001 (t 檢定分析)

第十一節 綜合討論

130
本研究根據前述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探討自閉症兒童家長在不同的家庭
收入、教育程度與身心症狀的變項,以及自閉症兒童不同的診斷類別、認知能力
和適應行為上,對於家長在親職歷程中親職壓力與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同時在
這照顧孩子的親職歷程中,也加以探究母親前後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上的變化
,並對照一般兒童的家長,來說明家長因照顧對象的不同所產生的壓力情形。
經由統計分析的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壹、不同家庭收入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
不同家庭收入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在適應
行為的差異情形

一、不同家庭收入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顯示,家庭收入愈低的家長,親職壓力愈高;家庭收
入愈高的家長,親職壓力愈低,而同樣的研究結果也出現在相關的研究當中,
李美銀(2003)妥瑞症患童父母親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相
關研究中,作者指出家庭收入愈低時,其親職壓力愈高,家庭收入越高、其
親職壓力愈低,而汪俐君(2003)針對學前身心障礙幼兒的母親親職壓力也
顯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困難兒童分量表與全量表的得分上達顯著差異,
且低社經地位的母親在壓力上明顯大於中社經地位的母親。郭孟瑜(2006)
在探討發展遲緩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也表明,收入在六萬以下的母親其親職
壓力顯著高於收入八萬元以上的母親,洪榮正(2004)也發現不同家庭收入
的母親在整體的親職壓力上,月收入「十萬元以上」者之壓力大於「三萬元
以下」者,黃珊峨(2006)其研究同樣也顯示出母親每月的家庭收入會顯著
地影響其親職壓力的情形。
在本研究親職壓力的細項內容當中呈現出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
家長在時間的前後上,「親職壓力總量表」與「兒童領域總分與各項向度」
雖未達顯著,但多是低收入的分數高於高收入的母親,「父母分量表」的「夫

131
妻關係」、「親職角色投入」與「子女增強父母」上均有顯著,這指出家庭
收入的不同會影響母親在面對自己是否足以勝任親職的功能與面對教養孩
子的親職責任和壓力,在夫妻關係上也呈現家庭收入的多寡影響夫妻間相互
支持的程度與分擔照顧孩子的實際支持。因此在量表分析上顯示家庭收入低
的母親似乎較缺乏動力與體力來滿足親職的能力,對兒童的管理技巧和兒童
發展的瞭解較不足,親子互動之間較為冷淡,無法感受到來自於孩子的正向
感受,而夫妻關係中配偶少於提供情緒與實際的支持,使得收入較低的母親
常感受到自己是孤立於同儕、親戚和情緒支持系統之外。
因此,家庭收入的不同與親職壓力的高低是具有相當的關連性,由於自
閉症兒童必須接受語言、職能或其他療育等治療,使得父母常有較高的財務
負擔,促使其在壓力上較大,相對的,家庭收入較高者所感受的壓力會比較
小。
二、不同家庭收入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
不同家庭收入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針對不同家庭收入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簡氏症狀量表的分析上
,全部均未達顯著差異,這與李穎慧(2006)探討身心障礙兒童父母親職壓
力、休閒效益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的結果相同,顯示身心障礙兒童父母親
的身心健康並不會因家庭收入的不同有所差異,在吳佳賢(2002)的研究中
則表明家庭收入確實會影響主要照顧者的心理健康狀態,但並無發現不同等
級間的家庭收入差異對心理健康狀態的影響,因此,儘管在簡氏症狀量表十
個向度上均無達到顯著,且家庭收入高與家庭收入低的家長其身心症狀程度
多為「完全沒有」到「輕微」或「中等」之間,但就其各項分數而言,仍可
看見家庭收入低的家長在「人際關係敏感」、「憂鬱」、「敵意」、「畏懼」、
「疑心」、「離群」、「附加症狀」高於家庭收入高的家長,惟有在「身體
化症狀」、「強迫性症狀」與「焦慮」的症狀則以家庭收入高的家長來的明
顯。
三、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的差異情形

132
從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整體來看,各向領域
與各個向度的分數均以家庭收入高的自閉症兒童高於家庭收入低的自閉症
兒童,故顯示家庭收入高的家長比家庭收入低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表現在適
應行為的各個面向均較佳。
吳佳賢(2002)自閉症兒童的研究中表示,自閉兒在早期療育過程中,
常常需要接受不同形式的治療課程,部分療育課程需要由家庭自行負擔部份
費用,且時即使不需負擔費用,提供療育的場所一但離家遠,距離間的往返
更需增加時間與交通費的支出,而本研究中也呈現出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
家長承受親職壓力的狀態,因此,經濟的優勢層面確實會影響家長在帶孩子
療育的選擇和內容品質,甚至可能也反映出孩子接受療育的次數上,而親職
壓力也會造成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互動過程,所以不同家庭收入的因素也會對
於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產生影響。

貳、不同教育程度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
不同教育程度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適應行
為的差異情形

一、不同教育程度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的差異情形
在本研究的結果中,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在親職壓力的各向度上多未達
顯著,惟有在「子女增強父母」與「夫妻關係」均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性,此
部分的親職壓力狀態也與家庭收入低的母親產生相同的結果,僅有在「社會
孤立」上是呈現高學歷的家長壓力高於低學歷家長的傾向,其根據量表內社
會孤立的內容則顯示出家長在照顧孩子上,很難向很多人傾訴、求助和求
救,Gallagher& Powell(1989)的研究也表明,高社經地位(收入與教育水準)
家庭不只在經濟上較穩定,也容易獲得外在人力的和社會資源,但卻在接受
有身心障礙兒童的事實上有較大的困難,不願向人告知或請求協助。

133
故在其他針對不同教育程度的相關研究結果當中,陳一蓉(1994)自閉
症家庭的研究上也指出照顧者之教育程度與壓力呈現負相關,亦即教育程度
愈高,教養壓力愈低。林琦華(2004)與黃珊峨(2006)對腦性麻痺及身心
障礙患童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研究中也發現母親的教育程度越低、母親的親職
壓力越大,Mishel(1983)也提出父母的教養程度愈低,對孩子的問題與疾
病認知較無法做適當的判斷與照顧而產生壓力。然而在張正芬(1993)與汪麗
真(1994)的研究結果裡卻反映出照顧者教育程度對親職壓力的影響力上並
未達到證實,無法判定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因此,本研究在不同教育程度的因素上並沒有呈現明顯的差異性,但仍
可看見低教育程度的家長在親職壓力的壓力狀態上有大於教育程度高家長
的傾向。
二、不同教育程度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
在本研究中,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並未在身心症狀上達到顯著的差異情
形,亦指家長的教育程度並無影響其身心症狀的程度,這與李穎慧(2006)
的研究結果相符,其指出身心障礙兒童父母親的身心健康並不會因父母親的
教育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吳佳賢(2002)與黃郁菁的研究中也表明相
同的結論。因此,就家長整體的身心症狀而言,並不會受教育程度的差異而
有所顯著的影響。
三、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的差異情形
從本研究分析結果當中,呈現出高學歷家長的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總
分、「溝通領域」、「日常生活領域」、「社會化領域」和「動作技巧領域」
與各個向度上,其適應行為表現分數均明顯高於低學歷家長的自閉症兒童,
表示教育程度高的家長比教育程度低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上的
表現來的好。
王晨曄(2006)針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適應行為的研究提出,父母的學
歷可以預測國小智能障礙兒童的適應行為,其學歷較高的父母,孩童的適應

134
行為能力佳,郭孟瑜(2006)針對發展遲緩幼兒母親的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
之研究發現,教育程度愈低、工作型態愈屬於半技術或非技術性的父母,其
所獲得的實質性、情緒性和資訊性支持之程度明顯低於其他社經階層者。因
此,在教育程度高的家長身上,由於他們本身所獲得較高的社會性支持,包
含資訊的取得、情緒的支持與實質性的協助,加上在親職壓力仍稍低於教育
程度低的家長,這都影響家長在面對與協助自閉症孩子在適應行為上的表現
能力,所以從研究分析可看見,教育程度高的家長其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
表現為佳。

參、 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與兒童適應行為的差異
情形

一、不同身心症狀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的差異情形
不同身心症狀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顯示,身心症狀愈差的家長,親職壓力愈高;身心症
狀愈佳的家長,親職壓力則愈低,其顯示身心症狀會影響家長的親職壓力,
而在相關的研究當中,亦顯示身心症狀與壓力之間相互存在著關連性,李穎
惠(2006)的研究指出,身心障礙兒童的父母親職壓力愈高,其身心健康就
愈差,林媼彩(1994)針對智能障礙者母親的身心症狀,也表明最主要影響
的預測變項就是壓力,而張秀媛(2005)也表示父母的健康狀況、焦慮、抑
鬱等特質會影響親職壓力的大小,而親職壓力過大時,也會影響父母的身心
健康。 因此,不同的身心症狀是影響家長親職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不同身心症狀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兒童適應行為的差異情形
不同身心症狀之自閉症兒童家長在兒童適應行為的差異情形
探討不同身心症狀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對其兒童在適應行為的分析上,顯
示家長的身心症狀程度並不會影響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表現。

135
肆、 不同認知能力、
不同認知能力、診斷類型與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與其家
長在親職壓力、
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

一、 不同認知能力
不同認知能力、診斷類型與適應行為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的差異
情形
針對不同認知能力、診斷類別與適應行為的自閉症兒童,其研究呈現診
斷類型影響家長親職壓力層面,比起自閉症兒童不同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行為
得到較多的顯著差異,由結果可看出多數向度均以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壓力高
於亞斯伯格症的家長,而在認知與適應行為的比較上,僅在於「親職能力」
與「憂鬱」有較清楚的差異,因此,家長面對孩子是自閉症的歷程當中,
,親職壓力受其孩子診斷類型的影響則較大。
邱毓玲(2001)針對自閉症者父母照顧需求的研究顯示出,自閉症者
的障礙等級、症狀、生活自理能力確實會影響父母的照顧需求程度。孩子的
障礙等級愈高、症狀愈嚴重、生活自理能力愈差,則父母的照顧需求程度愈
高。吳佳賢(2002)在學前自閉症兒童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社會支持與心
理健康之相關研究也表明在兒童特質方面,自閉症兒童的障礙程度越高,主
要照顧者的負荷也越高,汪麗真(1994)、張正芬(1993)、陳一蓉(1993)、
黃珊峨(2006)與利慶松(1992)等人的研究均都呈現相同的結果,自閉症認
知與行為各方面的缺陷,導致家長往往需擔憂其安危及付出更多的照顧責任
所致,因而當自閉兒的障礙程度愈高時,主要照顧者所承受的壓力就愈大。
故此,家長面對孩子的親職壓力並非主要是因孩子認知程度愈高壓力愈
小,而是在於家長接受到孩子的診斷類型的差異,與孩子所呈現出來的障礙
程度為家長親職壓力高低的原因。
二、不同認知能力與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
在身心症狀部份,達到顯著差異的向度只在不同診斷類型自閉症後組中
的「憂鬱」向度,而在前組與不同認知能力前後組上均無顯著的差異,所以

136
此結果顯示自閉症兒童的家長的憂鬱程度高於亞斯柏格症的家長。
在吳佳賢(2002)的研究指出,有 53%的學前自閉症兒童主要照顧者經常
覺得精神上有壓力,且隨著自閉兒的障礙程度對主要照顧者的心理健康狀態
具有顯著的影響,但在李穎慧(2006)的研究結果相符,其指出身心障礙兒
童父母親的身心健康並不會因孩子障礙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儘管
從個別向度的分數比較上,多以自閉症和認知程度低兒童的家長稍高於亞斯
柏格症和認知程度高的家長,但整體來看身心症狀則未因診斷類型或認知不
同而有差異。
三、不同認知能力與診斷類型之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的差異情形
認知能力與診斷類型不同的自閉症兒童在適應行為的各個領域與向度
上均皆達到顯著差異,惟有動作技巧領域與其向度之外,這表明亞斯伯格症
的兒童均在溝通、日常生活、社會化和整體的適應行為都高於自閉症兒童,
認知能力 IQ70 以上的自閉症兒童,同樣也高於認知能力 IQ70 以下的自閉症
兒童,亦即診斷類型與認知能力高低對其兒童適應行為的表現有其影響力。
根據羅湘敏(2000)與張正芬(2006)的研究中有提到自閉症與亞斯伯
格症的相異之處,即在於自閉症大多智力低下、亞斯伯格症則在正長或優異
的範圍;自閉症有的無口語或語言發展遲緩,亞斯伯格症則有相當好的詞彙
與口語能力;自閉症大多迴避社會性接觸,亞斯伯格症則顯得喜歡與人互動,
但顯得怪異,自閉症的預後較不佳,亞斯伯格症則有較佳的預後。因此,研
究中也可看出亞斯伯格症比自閉症兒童在溝通、日常生活技巧宇社會化有較
高的表現,其動作技巧的分數也是以亞斯伯格症的為高,在認知能力上亦是
相同的結果。

137
伍、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
適應行為的差異情形

一、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親職壓力的差異情形
經過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的親職壓力在兒童
分量表的各個向度(過動無法專注、適應性、子女增強父母、強求性、情緒
心情、接納性),父母分量表中的親職能力、社會孤立、親職角色投入、親
職角色限制、憂鬱,生活壓力和整體的親職壓力與一般兒童家長之間均達到
非常顯著的差異,並且每一個向度皆以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壓力高於一般兒童
的家長。
因此,這項研究結果與王慧儀、鍾育志(2004)比較腦性麻痺兒童家長
與正常發育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的差異,和林寶玉(2003)比較先天性心臟
病及健康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的研究結果是相同的,說明在兒童領域的各項
特質,與母親本身的親職面向和親子互動,都與一般孩童的家長相較之下,
都呈現高分數的狀態。
由此也顯示出自閉症孩童所具有的某些生理上、智力上與情緒上的特質
並不是母親所期望的,這造成自閉症孩子較多無法正向的給予母親回饋,而
讓母親面對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未能產生正向的回應和好的感覺,這也帶進
母親不容易感受到孩子的需要與瞭解孩子的感受,並覺得自己因為擔任母親
而受限於這個角色之中感到憤怒,所以母親面對自閉症的孩子時,會覺得自
己親職能力的不足與缺乏,也常會感到孤立,與同儕、親戚甚至是與配偶的
關係是疏離的情形。
二、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與一般兒童家長在身心症狀的差異情形
儘管多數研究(徐畢卿,2000;陳一蓉,1993;葉明莉,1996)顯示自
閉症兒童的父母均呈現出憂鬱及焦慮等心理狀態,但在利慶松(1991)調查
顯示,大多數自閉症患者的母親並不認為其整體身心壓力程度有明顯的嚴重

138
性,其研究分析結果也發現自閉症患者母親之生理壓力及心理壓力皆未出現
「嚴重」之程度,顯示高程度之身心壓力並未出現在大多數自閉症患者母親
們的身心狀態中。在陳一蓉(1993)探討自閉兒母親的壓力知覺、社會支持
與其適應關係中也發現,大多數自閉症患者的母親並不認為其整體的身心壓
力程度嚴重。
所以在本研究針對身心症狀的結果上,亦顯示自閉症兒童家長與一般兒
童家長在身心症狀的各個向度上均無顯著的差異,且呈現症狀的程度均在
「完全沒有」、「輕微」到「中等」之間。
三、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在適應行為上的差異情形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IV)診斷標準提出自閉症的三大特徵,
分別是社交缺陷、溝通缺陷與固定行為模式,所以在研究中自閉症兒童與一
般兒童的適應行為比較上,可明顯指出在溝通、日常生活技巧、社會化與動
作技巧,與整體的適應行為均達到顯著的差異性,這呈現出自閉症兒童本身
症狀的影響就會造成其適應行為與一般兒童的表現上很大的不同。各在本研
究結果中可看見,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在適應行為的各個向度與領域上達
到明顯顯著的差異性。

陸、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親職壓力、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組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在適應行為的差
異情形

自閉症兒童的家長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在親職壓力與身心症狀上均無顯著的
差異,而在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上只有在日常生活技巧的「家庭」向度達到顯
著,此結果表示自閉症兒童的家長經過半年的時間之後,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
上仍無太大的改變,而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也只在「家庭」上差異較大,然而
就此量表前後的分數來看,仍可得知儘管是小幅度的變化,但其實自閉症兒童在
半年後的適應行為表現在各領域均有提升的現象,家長則在半年後的親職壓力則

139
都呈現減輕的趨勢,但在家長的身心症狀嚴重程度上卻有小幅度的上昇,這顯示
自閉症孩子較佳的適應行為表現似乎會些微減緩家長在面對孩子教養的親職壓
力,但面對自閉症孩子所附帶其他層面的問題,促使家長身心症狀依舊會有增高
的現象

汪麗真(1994)在自閉症兒童母親教養壓力、親職角色適應與教養需求之研
究中指出母親感到較高壓力的自閉症兒童行為有:不易學習認知課程、不易和外
人建立互動關係、不易使用口語與人溝通、不易變化遊戲方式,並且當自閉兒的
行為愈嚴重,母親親職角色、工具角色、教育性角色適應困擾愈高。Hobbs &
Blalock(1995)檢測自閉症兒童父母接受療育的經濟與心理負荷感受研究中,發
現自閉症兒童因為必須接受語言、體能、認知等多項額外治療,而有較高的財務
負擔,並且父母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陪伴照顧自閉症兒童,這使父母因
而產生適應與健康受損的問題。
因此,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表現的好壞對家長的親職壓力高低僅僅只有造成
微小的影響,而家長的身心症狀依然會受到其他經濟、孩子療育課程或是未來接
受教育等面向的影響而有症狀程度提高的趨勢。

140
第十二節 個案報告
個案報告

本研究從第四章第一節至第十節量化研究的結果中顯示,自閉症兒童的適應

行為受到家長家庭收入、教育程度與孩子診斷類別因素的影響,當家庭收入與教

育程度較高的家長,孩子的適應行為就會較好,但本研究在個案訪談中發現,兒

童的適應行為在父母的努力之下,依舊可呈現進步的結果。

本研究在這節呈現三個案例的介紹,這三個案例都在相對不利的環境前提之

下,家長依舊使孩子的適應行為在這研究的過程當中愈加進步,因此就以下分別

陳述之。

壹、案例一分享
【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教育程度與孩子的功能均在較理想的情形下,
教育程度與孩子的功能均在較理想的情形下,孩子呈現進步的現象】
孩子呈現進步的現象

一、家庭基本概述
圖 4-1 小如家庭結構圖

母親
父親 > 40歲
> 40歲 博士
博士 公務員
大陸經商
家庭收入10~15萬
小如
4歲
高功能自閉症 越傭
魏氏幼兒智力
整體智商:93
操作智商:106
語文智商:86

141
二、母親親職歷程描述
(一)發現孩子問題
媽媽在小如八個月大時就覺得她與姊姊小時候很不一樣,姊姊會去找
人玩,但小如不會去找人玩,也不喜歡被人抱,只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媽媽
在小如一歲十個月時就讓她去托兒所,兩歲半的時候,托兒所老師就說小如
坐不住,要媽媽帶去醫院作檢查,於是媽媽先帶小如到××醫院,醫生說孩子
還小,三歲再來檢查,不過醫生說到孩子構音比較慢,要三個月就追蹤一次,
並建議媽媽多和孩子說話,之後當小如三歲再去看醫生時,○○醫院的醫生
說小如有構音障礙,而另一位醫生則說到可能是自閉症,由於媽媽後來知道
申請補助需要到特定的醫院,於是又到□□醫院再次作檢查,而醫師也告訴
媽媽小如是自閉症,因此媽媽往後的歲月就與□□醫院開始結下不解之緣。
(二)來自家庭的阻礙與母親的想法和決定
媽媽將孩子的情況告知家人時,婆婆與先生都認為小如的狀況很好,並
不像醫生所說的那樣,但由於小如都是由媽媽和越傭再帶,媽媽相信天生母
親的直覺能力,認為小如確實有問題,儘管那時家人都反對媽媽帶小如出去
作治療,覺得媽媽是多慮了,根本是多此一舉,甚至會作白工,但媽媽的想
法是,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認知還是醫生的檢查是錯誤的,自己寧可多花時間
在孩子身上,媽媽並不想管那些來自婆婆與先生的勸阻,最重要的是自己認
為孩子能夠很好就好了!
(三)媽媽計畫性的安排和選擇療育課程
媽媽知道孩子的狀況後,原先是安排小如在××醫院作治療,但進行兩星
期後,發現那裡的環境與療育並不適合小如(團體式的治療),於是開始讓
小如到私人機構進行認知的訓練,建立孩子的秩序感,使小如能夠在上課的
時候乖乖坐好,除此,媽媽也讓小如進行自費的綜合團體治療課程和醫院的
語言、職能和音樂治療,在小如作治療的兩年後,媽媽發現孩子進步很多,
所以慢慢地將治療項目陸續減少,並開始讓小如去上才藝課程,包含跳舞、

142
繪畫、學鋼琴等,從中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後來媽媽發現畫畫是小如最
喜愛的部分,自此開始培養小如畫畫的天分,此外,媽媽對於小如就讀的幼
稚園也非常用心觀察,一旦發現幼稚園的品質下降時,就會決定讓小如轉換
幼稚園。
(四)爸爸認知的轉變
由於一開始媽媽帶小如作治療時,媽媽已將工作的請假時數都用完了,
而爸爸當時是大學教授,在時間上剛好可以配合小如作治療的時間,所以有
半年都是爸爸陪同小如進行療育課程,在這過程中經由爸爸與治療師的互
動,才讓爸爸慢慢瞭解到小如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地方,也明瞭媽媽當時帶
小如作治療並非是多此一舉,而爸爸也看見小如的進步與很棒的表現,此
時,爸爸才與孩子有了更親密的接觸。
(五)媽媽面對孩子是自閉症的態度
當媽媽聽到小如是自閉症時,內心倒還蠻能接受的,因為媽媽在小如
八個多月時,就覺得小如怪怪的(與照顧姊姊的經驗作比較),只是不知道
哪裡怪,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所以當醫生做完診斷後,媽媽也主動去找自閉
症相關的書籍閱讀,也發現小如符合自閉症六、七項的特徵,因此媽媽並沒
有花太多的時間在想小如為什麼是自閉症的問題,而是開始規劃如何為小如
安排治療的課程,並且花多點時間來陪伴小如,此外,媽媽也有將小如的資
料傳送給通報中心,並定期收到通報中心寄來相關的資訊之後,媽媽也會撥
空前往參與相關的研習和活動。
(六)媽媽與先生想法的分歧
在結婚前,媽媽會想之後要有三個孩子,但先生並不喜歡孩子,只
想要一個就夠了,為此夫妻倆總會產生爭執,然而媽媽在生完老二後也就
結紥了,不過媽媽也說到再生老二時就快接近 40 歲,體力與精神上其實很
難去負荷,也因此決定只生兩個孩子。此外,面對先生的轉換工作,媽媽的

143
意見也與先生分歧,但先生的決定已是如此,媽媽也無法去改變先生的決
定,讓先生去大陸經商。
(七)媽媽的想法
媽媽覺得在家中除了要照顧二個女兒之外,還需要照顧患有心臟病的
婆婆,定期要帶婆婆到醫院看診,因此婆婆並無法協助媽媽照顧孩子,且
媽媽與婆婆之間的婆媳關係並非良好,有時難免會抱怨婆婆的部份,但媽
媽總會再想一想之後告訴自己「這就是我們要擔的責任,沒有辦法!」,
尤其當先生長期不在家之後,照顧這個家庭的責任全都落在媽媽的身上,
所幸媽媽也認為家中還有一個越傭能夠協助處理家事,減輕她的一些負擔。
媽媽認為這一路帶著小如走來,既使家人不支持她,媽媽也覺得不會
產生太大壓力,情緒部分媽媽也不會去找人訴苦,畢竟媽媽覺得「要做的
就去做」,這才是重要的事情。

三、小如與母親在親職壓力、
小如與母親在親職壓力、簡氏症狀量表與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的基本描述
簡氏症狀量表與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的基本描述
表 4-12-1 小如與母親各項量表描述

親職壓力量表 簡氏症狀量表
(到達高風險分數) (0-無 1-輕微 2-中等 3-厲害)
原始分數 前 後 平均分數 前 後
過動無法專注 ( 26) 26 20 身體化症狀 0 0
適應性 ( 35) 34 32 強迫性症狀 1 0.33
子女增強父母 ( 14) 6 6 人際間敏感 0.5 0.25
強求性 ( 29) 21 20 憂鬱 0.29 0.29
情緒 ( 16) 13 13 焦慮 0 0.86
接納性 ( 21) 15 14 敵意 0.25 1.25
兒童分量表 (135) 115 105 畏懼 0 0
親職能力 ( 36) 27 29 疑心 0 0
社會孤立 ( 21) 22 22 離群 0 0
親職角色投入 ( 19) 12 8 附加症狀 0 0
父母健康狀況 ( 16) 15 11 一般症狀指數 0.22 0.32

144
表 4-12-1(續)
親職角色限制 ( 26) 27 23 兒童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憂鬱 ( 32) 29 29 標準分數 前 後
夫妻關係 ( 27) 16 12 溝通領域 83 110
父母分量表 (165) 148 134 日常生活技巧領域 72 80
社會化領域 99 103
生活壓力 ( 17) 15 16 動作技巧領域 134 96
親職壓力全量表(294) 278 255 文蘭適應行為總量 87 92

※ 親職壓力量表:分數高、壓力大
簡氏症狀量表:分數高、身心症狀嚴重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分數高、適應行為佳
※ 自閉症適應行為量表各項標準分數之平均分數(量表各項領域標準詳見附錄四):
【E1:溝 82 日 72.89 社 72.25 動 89.50 文 82 】
【E2:溝 86.87 日 75.63 社 75.03 動 92.3 文 86.87】

表 4-12-1 的資料顯示,母親在前測親職壓力量表父母領域部分,「親職角
色限制」與「社會孤立」有達到高壓力的狀態,其表現出媽媽會希望在教養上能
從家人身上獲得多一些的協助和支持,並且因為是身為母親的角色,媽媽可能也
較少參與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活動,而忙碌於工作、孩子和家庭中,經過半年後,
由於經歷先生已到大陸長期工作的重大事件,生活上則增添許多壓力,但從整體
來看,母親確實在親職的各面壓力狀態上有減緩的趨勢。在簡氏症狀量表中母親
前後測的各項症狀程度大多落在「完全沒有」與「輕微」之間,由於差異不大而
難以看出變化所在。
在親職壓力量表中兒童領域部分,可看見小如有活動度較高,注意力較短
暫,從一個活動容易跳到另一個活動的傾向,但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從親職
壓力量表可看見母親在面對兒童特質所產生的壓力有減輕許多,故對照文蘭適
應行為量表中可發現,小如與自閉症兒童適應行為的平均分數相較下為佳,且
在半年後,小如的適應行為表現有進步的狀態。

145
四、 研究者的想法
在小如媽媽的身上,可看見一位高學歷的母親在面對生活所面臨的事件時
,總能找出自己所需要的資源以及自己的方向,也可發現媽媽身上具備高度處
理危機的能力,對於周遭發生事情的態度,總能以自己的方式來轉換想法和觀
點,如同小如媽媽在職場上的角色一樣(公務員-助理研究員),精準、準確
的分析和探究,「要做的就去做」是媽媽對於事情的一種態度,然而儘管媽媽
是站在社經地位的前端,但從婚姻的層面,卻依舊留於傳統型婚姻的模式裡,
母親需擔任照顧孩子、婆婆的角色,婆媳問題是一個困擾,卻也在媽媽一句「沒
有辦法,這是我們的責任」中帶過,對於先生決定換工作,媽媽儘管不願意,
但也讓先生去做他想要做的事(媽媽的反應依舊是「沒辦法」),不過從研究
者的角度來看,這與媽媽「要做就去做」的人生態度也很有相關。
在訪談過程中,孩子曾幾次來打斷訪談,媽媽依舊是不氣不惱,輕輕柔柔、
平平淡淡的敘述親職的過程,儘管媽媽反應著對於許多的決定有自己的想法和
主見,但有時也會因為所做的決定會牽涉到先生的緣故,而使得媽媽想做的事
情無法改變、延遲或是無法成形,而在先生去大陸工作之後,面對孩子的教養
與學業,家庭生活瑣事的大小事情都落到媽媽一個人的肩上扛著,但在這樣的
過程裡,媽媽依舊知道自己與孩子要走的方向,緩緩慢慢、朝著規劃好的目標
往前。

146
贰、案例二分析
【家庭收入普通、
家庭收入普通、教育程度與孩子的功能較差的情形下,
教育程度與孩子的功能較差的情形下,孩子呈現進步的現象】
孩子呈現進步的現象

一、家庭基本概述
圖 4-2 小祥家庭結構圖

父親 母親
< 40歲 < 35歲
高職 高職
業務員 在家顧店
家庭每月收入
4萬~6萬
4歲
小祥 5歲
中功能自閉症
魏氏幼兒智力
整體智商:63
操作智商:52
語文智商:79

二、母親親職歷程描述
(一)發現孩子問題
媽媽覺得從小祥出生開始之後他就是一個很難照顧的孩子,他一天的
睡眠裡總不超過六個小時,有時沒有任何的原因就一直哭,媽媽必須一直
抱著他一直哄,哄了兩個多小時好不容易睡著後,一放到床上還睡不到半
個小時又會醒過來一直哭,直到小祥一歲之後他的睡眠情形才逐漸好轉
,媽媽才得以好好休息。

147
由於小祥成長的速度上還算正常,所以媽媽一直沒有發現他有什麼不
對勁的地方,只是到後來他的成長愈來愈退後,變成百分之ㄧ以下,而且
行為表現與其他小朋友都不一樣,叫他的時候一直都沒反應,那時媽媽認
為是不是小祥的耳朵有問題,遂帶去給小兒科醫師檢查,但也沒有發現任
何症狀,只是自此媽媽總覺得孩子怪怪的,但又不知道哪裡怪,因為在小
祥還不會走路,坐在螃蟹車裡的時候,總是喜歡衝過來衝過去,一直動個
不停,媽媽的擔心一直放在心頭上。
到小祥兩歲多時,由於語言發展很慢,媽媽又帶他到××醫院作檢查,
那時醫師說孩子還小沒有什麼問題,也因為媽媽覺得可能男生的語言發展
本來就比較慢,就沒多大注意,只是等到小祥三歲多時,看見××醫院報導
感覺統合的問題,才發覺小祥大多九成都符合報導上形容的行為表現,於
是帶至××醫院的復健科,進而發現小祥是自閉症兒童,於是媽媽開始帶著
小祥走上治療之路。
(二)家庭潛藏的危機-媽媽的負面壓力
媽媽得知小祥的診斷後,也將診斷內容告訴了公婆與先生,公婆對這
名詞覺得很奇怪,認為小祥長大了就會好了,也認為媽媽想讓孩子上的治
療課(自費)那麼貴,如果課程的內容都一樣就自己來教,但媽媽經過與
公婆的長期溝通之後,他們才讓小祥去上治療課,而先生只說醫生建議要
去上課那就去上課吧! 但媽媽的辛苦不僅僅只有帶孩子去進行療育:
1.大家庭的媳婦
小祥的母親由於是嫁到一個大家庭裡,許多事情都需要長輩的允許
與同意,自己的主權變得很薄弱,大家庭的包袱給媽媽許多的約束,加
上家裡經營生意,媽媽與其他妯娌之間要相互輪流顧店,到晚上十點才
歇息,使得媽媽在照顧小祥上精神與體力常常無法負荷,有時小祥的煩
人會使媽媽無法耐心面對而抓狂,也因大家庭裡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對
於小祥的行為規範總是難以嚴格執行。

148
2.小祥父親的火爆脾氣
小祥的爸爸認為照顧孩子是媽媽的責任,面對孩子的療育並不參與
,也無法體諒媽媽在家顧店的辛勞,爸爸會認為媽媽嫁到這個家真得有
這麼痛苦嗎?看店不是很閒嗎?而小祥爸爸常常容易為一點小事情就發
很大的脾氣,曾經媽媽有次身體不適,而讓小祥一個人看電視,爸爸回
家後看見小祥,叫了他許多次到爸爸身邊,小祥不理反叫爸爸出去房間,
爸爸一氣起來就捉住小祥,往他嘴巴上打,打到流血且嘴巴腫成兩倍大,
媽媽認為爸爸有情緒上的問題,常常一氣起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媽
媽曾建議爸爸去看心理師,爸爸卻不理會,而媽媽也常和爸爸爲孩子的
緣故有爭執,然而因爸爸吵架一定要佔上風,到後來總變成媽媽忍著氣
讓爸爸罵,面對這樣的狀況,媽媽並無法從先生身上得到支持與協助。
(三)媽媽的支持來源
1. 大家庭中小嬸的角色
在這個大家庭中,媽媽很感謝有小嬸的協助,小祥很聽小嬸的話,
小嬸也會幫忙媽媽帶小祥,在這個婆家生活中有壓力時,媽媽也會和
小嬸訴苦和討論孩子的問題,小嬸是這個大家庭中給予媽媽精神上支
持與養育孩子能量的最大來源。
2. 娘家情緒的出口
媽媽有時承受不住壓力時,也會向娘家訴訴苦,雖然娘家無法協助
媽媽在婆家的處境,但仍給予媽媽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媽媽的妹妹
也會和她談談面對壓力的處理方式。
3.治療師的協助與小祥緩慢的進步
媽媽讓小祥去上心理師的自費課程,而使小祥在行為上有了規範和
改變,例如小祥常會哭鬧到吐,但心理師運用些方法讓小祥控制而不吐

149
,這時媽媽才了解到小祥的不吐是可以訓練和改變的,而小祥在上過語
言治療與職能治療課程後,也有緩慢的進步,這些都讓媽媽感到欣慰的
地方。

(四) 媽媽的想法
媽媽回想起剛結婚時,由於爸爸希望趕快有小孩,所以在媽媽還未
適應婚後大家庭的生活就懷孕了,在懷孕的過程中,由於很容易累,而
大家庭又有許多瑣碎事情要處理,所以媽媽常常到晚上 10 點店門關後,
才能去洗澡休息,也因懷孕情緒不佳,常常上床後就會一直哭,媽媽認
為因為是懷孕過程中這樣的緣故,所以孩子出生後特別難帶。
媽媽在面對孩子的狀況,因為從小就覺得小祥很怪,連幼稚園老師
也提醒媽媽要帶小祥去看醫生,所以孩子的特別,媽媽在心中早有準備
,當醫生說到孩子是自閉症時,並沒讓媽媽感到驚訝,只是覺得鬆一口
氣終於找到答案了,但讓媽媽感到沮喪的是來自於面對大家庭的無力感
,常常想要去改變卻也無法去改變,能夠抒發心中的苦悶只有和小嬸彼
此訴訴苦,曾經媽媽的妹妹有詢問過媽媽,會不會壓力大到要自殺,媽
媽的反應是,有時會難過到一直哭,但哭過就算了,因為已經無力去想
了,生活總得過下去。

150
三、小祥與母親在親職壓力、
小祥與母親在親職壓力、簡氏症狀量表與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的基本描述
表 4-12-2 小祥與母親各項量表描述
親職壓力量表 簡氏症狀量表
(到達高風險分數) (0-無 1-輕微 2-中等 3-厲害)
原始分數 前 後 平均分數 前 後

過動無法專注 ( 26) 27 26 身體化症狀 0.8 0.2


適應性 ( 35) 39 32 強迫性症狀 0.5 0.7
子女增強父母 ( 14) 8 10 人際間敏感 0.8 0.5
強求性 ( 29) 33 32 憂鬱 0.7 0.7
情緒 ( 16) 16 16 焦慮 0.1 0.1
接納性 ( 21) 17 19 敵意 0.5 0.5
兒童分量表 (135) 140 135 畏懼 0 0
親職能力 ( 36) 37 34 疑心 0 0
社會孤立 ( 21) 14 15 離群 0 0
親職角色投入 ( 19) 14 14 附加症狀 0 0
父母健康狀況 ( 16) 12 12 一般症狀指數 0.36 0.3

親職角色限制 ( 26) 23 27 兒童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憂鬱 ( 32) 28 26 標準分數 前 後

夫妻關係 ( 27) 27 28 溝通領域 75 73


父母分量表 (165) 155 156 日常生活技巧領域 66 74
社會化領域 69 77
生活壓力 ( 17) 9 9
動作技巧領域 76 82
文蘭適應行為總量 70 71
親職壓力全量表(294) 300 304

表 4-12-2 的資料顯示,母親在親職壓力量表父母領域部分,可看見親職能
力、親職角色限制和夫妻關係分數的變化,對照兩者的量表發現,母親覺得在照
顧孩子方面的問題已經減少許多,但父母雙方仍需要一段長的時間才能和孩子建
立親密而溫馨的關係,母親也認為孩子在出生一個月後,就覺得自己常常不快樂
和感到憂鬱,這些都加深母親在親職中的壓力;在簡氏症狀量表中母親前後測各

151
項症狀程度的分數上大多落在「完全沒有」與「輕微」之間,由於差異不大而難
以看出變化所在。
在親職壓力量表中兒童領域部分,小祥在前測中有四個向度達到高壓力的狀
態,依序為過動無法專注、適應性、情緒和強求性,顯示小祥活動度較高,注意
力較短暫,容易從一個活動跳到另一個活動的傾向,在情緒上常常哭泣、吵鬧、
感到不快樂,並且很依賴母親,然而從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中可看見小祥在各方面
的進步與成長,小祥本身對母親產生的教養壓力也減輕許多,不過母親對於親子
之間的互動和對小祥在生理、智力或是情緒上的特質,仍舊在親職歷程中感到壓
力。

四、研究者的想法
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媽媽在親職壓力上的高風險因子早已存在於懷孕之
前、嫁入大家庭之後的這個歷程,在開始適應一個新的階段(結婚)、一個新
的環境(婆家)來看,都會讓一個女人對於未知的事情存在著莫大的恐慌與壓
力,而小祥的媽媽在還未調適好自己新的角色(妻子/媳婦)之時,又面臨到
另一個「母親」的角色,媽媽更是無法從自己需要修復的情緒或壓力裡得到一
個出口,反到就像一顆陀螺一直旋轉於這三個角色之中。
所以面對小祥還是嬰兒時的哭鬧不休,或許也反映著媽媽內心的不安與恐
懼,而媽媽在這樣能量耗竭頗大的環境裡,加上又在婆家幫忙顧店,媽媽的生
活圈子並沒有擴大到這個家庭之外,有的只有帶小祥去進行療育的時間。因此
媽媽內在去應付壓力的力量確實只能夠去處理這些看的見能夠做的事情,面對
小祥的行為問題,多半媽媽確實是無力解決的,所幸在這個大家庭中還能有小
嬸從旁的協助與打氣,以及在媽媽努力爭取小祥自費課程的成果之下,讓媽媽
面對小祥時減緩了些壓力,並且小祥在適應行為上也有進步的表現。
在這位媽媽身上讓研究者隱約看見,風險與壓力並非是當下才產生的(小
祥被診斷為自閉症時),風險與壓力早在先前就已經存在。

152
參、案例三分享

【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教育程度與孩子的功能均在不理想的情況之下,
教育程度與孩子的功能均在不理想的情況之下,但孩子的適應行為

仍然呈現進步的狀態】

一、家庭基本概述
圖 4-3 小吉家庭結構圖

父親 母親
< 40 歲 < 40歲
國中 高中
車床作業員 清潔工
家 庭 每 月 收 入 < 4萬
妹妹
小吉
5歲
中功能自閉症
魏氏幼兒智力測驗量表
整 體 智 商 : 54
操 作 智 商 : 48
語 文 智 商 : 69

二、母親親職歷程描述
(一)發現孩子問題
媽媽於小吉一歲多時就發覺孩子怪怪的,發覺小吉在發展上似乎比同
年齡的孩子慢,但等到小吉三歲時只會說爸爸媽媽的時候,媽媽才趕緊帶
孩子到××醫院做檢查,××醫院的醫師介紹媽媽到□□醫院給醫師做診斷,
那時□□醫院的醫師有幫小吉做腦波和其他檢查,並也告訴媽媽說孩子已
經慢了,且小吉有自閉症的行為特徵和表現,當時媽媽覺得小吉怎麼會是

153
自閉症呢?心中充滿著抗拒和不能接受,但媽媽也依舊聽從醫師的建議開
始爲小吉安排作語言和職能治療。
(二)來自家庭的阻礙與母親的堅持
經過小吉被確認診斷為自閉症後,媽媽也將這個訊息告訴公婆與先生
,但他們全都否認小吉是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認為媽媽大驚小怪,但媽媽
依舊會主動找爸爸討論孩子的狀況,但爸爸直接告訴媽媽,他不管孩子的
部份,你(媽媽)自己處理就好了。在公婆部分,他們對於小吉要去做語
言與職能治療也採取不同意、不認同的態度,然而媽媽非常堅持、不肯妥
協的表明一定要帶孩子去做療育,不然以後會害了孩子的堅決態度,讓公
婆最後接受了讓媽媽帶小吉去作語言和職能兩項有健保補助的治療。
(三)教養態度的不同與母親的壓力
面對家中的兩個孩子,爸爸明顯較疼妹妹,認為妹妹很聰明,卻不喜
歡帶哥哥,認為哥哥什麼都不會,夫妻兩人常常為了小吉的教養或是其他
問題而有許多的爭執,爸爸在面對關於小吉的事情總是逃避去處理,而公
婆也認為小吉是笨蛋,教都教不會,對於他的一些偏差行為都採取漠視的
態度,但媽媽依舊以一般孩子管教的方式來教導小吉什麼是對的行為,期
待他之後在社會上也能有合乎一般人該有的行為表現(如:有禮貌、守規
矩等),然而媽媽的教養方式常得不到婆婆的認同,甚至會得到冷嘲熱諷,
小吉在家的行為也無法獲得一致的規範。媽媽認為在家中最困難與有壓力
的部份是在與公婆和先生做溝通的部份,媽媽嘗試許多努力卻無力讓環境
有所改變,曾經有想搬離婆家出去住的想法,卻因家庭收入少、經濟無法
負擔而作罷!
儘管是這樣困難,媽媽卻也表示,不管如何,爲了孩子的緣故,媽媽
在家中形成另一種相處模式(對公婆的負面言語不聽、縮短時間處在負面
的環境中)努力來為孩子的發展撐起一片天。
(四)母親的支持來源

154
當媽媽聽到醫師說孩子的狀況時,依舊會產生「我怎麼會生出這樣的
孩子」的情緒,心情也低落許久,媽媽也回想起懷孕時,先生一直在外面
工作,公婆給的壓力也很大,是不是懷孕時情緒不穩定而影響了小吉,這
樣的想法也讓媽媽曾自責過自己,所幸,媽媽的身邊有許多的人都在支持、
協助媽媽。
1. 街坊鄰居的鼓勵
街坊鄰居的孩子在發展上也被診斷出有問題,因此媽媽總會和她
一起討論孩子的狀況,並彼此的打氣和相互的鼓勵。
2. 娘家的支持
有時媽媽感到難過與沮喪時,娘家則成為情緒宣洩的管道,儘管
實質上的幫助不多,但精神上的鼓勵總會讓媽媽再次振作,並且由於
姊姊有個腦水腫和發展遲緩的孩子,這也讓媽媽覺得姊姊比自己還要
辛苦,自己再面對小吉更要加倍努力才行。
3.工作上老闆的體諒
由於媽媽要帶小吉到兩間醫院分別作語言和職能治療,工作上的
時間需要隨治療的安排而作調整,因此媽媽很感謝遇到一位好老闆,
因他知道媽媽孩子的狀況,而使媽媽能夠在做清潔工時有彈性調動的
工作時間。
4. 治療的結果和孩子的進步
儘管小吉的治療受到公婆的阻礙較大,行為問題的制約方式在家
裡總是難以實行,但媽媽看著小吉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感受到孩子的
進步,小吉也不像過去常黏在媽媽身邊,現在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
玩,媽媽覺得儘管小吉進步的很慢,但只要有進步媽媽就會感到非常
的欣慰與開心,也認為當是在療育上的堅持是正確的。
(五)媽媽的想法
媽媽承認剛開始帶小吉真得比較辛苦,很多事情都需要靠自己來,在

155
第一年大都是用意志力撐過來的,但漸漸地隨著孩子的進步,還有周圍旁
人的協助,媽媽也覺得減輕許多;媽媽也會帶著孩子到外面的公共場合走
走,有時小吉在外面吃飯會搞破壞,但媽媽都會教導小吉做出正確的行為;
儘管家裡的負面壓力一直持續存在,媽媽面對這樣的景況有時也會對公婆和
先生很生氣,但媽媽也隨時告訴自己要堅強,不可以因婆家這樣就被他們打
敗。媽媽也說到在還未生孩子時,總是希望能多賺一些錢,但自從知道小吉
是這樣的一個孩子之後,媽媽覺得錢再多也不一定快樂,需要錢再賺就會有
了,但「將孩子照顧好」卻是媽媽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

三、小吉與母親在親職壓力、
小吉與母親在親職壓力、簡氏症狀量表與文蘭適應行為量表的基本描述
表 4-12-3 小吉與母親各項量表描述

親職壓力量表 簡氏症狀量表
(到達高風險分數) (0-無 1-輕微 2-中等 3-厲害)
原始分數 前 後 平均分數 前 後
過動無法專注 ( 26) 19 18 身體化症狀 0.2 0.4
適應性 ( 35) 34 30 強迫性症狀 1.8 1.5
子女增強父母 ( 14) 16 11 人際間敏感 0 0
強求性 ( 29) 27 27 憂鬱 0.6 0.3
情緒 ( 16) 16 13 焦慮 0.4 0.9
接納性 ( 21) 21 18 敵意 0.8 0
兒童分量表 (135) 133 117 畏懼 1 1.2
親職能力 ( 36) 33 31 疑心 0.5 0.8
社會孤立 ( 21) 10 18 離群 0 0.5
親職角色投入 ( 19) 18 20 附加症狀 0.5 2
父母健康狀況 ( 16) 10 11 一般症狀指數 0.62 0.76
親職角色限制 ( 26) 12 20 兒童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憂鬱 ( 32) 16 11 標準分數 前 後
夫妻關係 ( 27) 15 21 溝通領域 60 64
父母分量表 (165) 114 147 日常生活技巧領域 52 63
生活壓力 ( 17) 0 5 社會化領域 60 78
動作技巧領域 65 92
親職壓力全量表(294) 247 269 文蘭適應行為總量 56 63

156
表 4-12-3 的資料顯示,母親在親職壓力量表父母領域部分,親職角色限
制、親職角色投入、夫妻關係與社會孤立的分數上,在後測皆有壓力增高的趨
勢,對照前後的量表可發現,這四個向度均呈現出母親因孩子的緣故,而與父
親之間的問題增多,以及與父親相處的時間變少了,母親也感到自己大部分的
時間都花在照顧孩子上,而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中常有處理不好的感覺,這些都
加深母親在親職中的壓力;在簡氏症狀量表中母親前後測的各項症狀程度多顯
示在「完全沒有」與「輕微」之間,惟有些許症狀在「輕微」與「中等」程度
之間,而母親也也反映自己的身體狀況似乎大不如先前,如:胃口變得較不好,
有時呼吸感到困難,而產生會死或快要死的想法,因此會感到恐慌與害怕,這
些總總相互的影響下,確實又加深一些讓母親在親職歷程中的壓力。
在親職壓力量表中兒童領域部分,小吉在前測中有三項向度達到高分數,
依序為子女增強父母、情緒和強求性,顯示小吉很依賴母親,在情緒上常常哭
泣、感到不快樂,並且母親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難以產生正向互動的傾向,使
母親易感到壓力,然而從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來看,儘管小吉的分數與自閉症兒
童適應行為平均數比較起來表現並非很好,但仍可看見小吉在各方面的進步,
以致在半年後母親的親職壓力中,小吉在兒童分量表各向度分數都有明顯的改
變,顯示小吉的進步,確實讓母親在親職壓力上感受兒童特質所產生的壓力減
輕許多。
四、研究者的想法
儘管媽媽的家庭收入與學歷並不高,而孩子本身的狀況亦不佳,但能看見
身為一位傳統女性在家庭裡的角色(對公婆、先生的忍讓),與母親在教養孩
子上的堅持與力量(一手挑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與療育),並且來自街坊鄰居相
互的支持與老闆的體諒,讓人感受到媽媽擁有一群散發正向力量的親朋好友,
而媽媽也能感同身受瞭解到親姊姊在養育孩子上的辛苦和沈重,讓媽媽知道在
面對自己孩子時要更勇敢和努力,這也讓研究者體會到「為母則強」的精神。

157
從量表前後測的分數可以反映出,媽媽在半年後親職壓力有提高的狀態,
這由於在教育孩子、帶孩子去療育的事情上,並無人能替代媽媽而使之有喘息
的機會,故媽媽的生理狀況也因此受到影響,而連帶於精神狀況,加上家庭長
久支持系統的缺乏,即使是原先身心狀況、親職狀況良好的母親,種種這些面
向勢必都會讓母親在親職歷程上加深其壓力與負擔,然而儘管如此,孩子因為
母親的特質,本研究依然可看見孩子本身的各項適應行為表現均在進步當中。

肆、結論

在這三個家庭裡的母親面對親職歷程中產生的各項壓力,都因許多環境因素
與背景、人物的不同,而交織成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然而從這些短短訪談的敘
述中,仍舊可找尋出影響壓力的緣由與對抗壓力的正面因子,並且也可看見孩子
的適應行為儘管在不利的環境下,因著母親內在特質與外在支持系統的緣故,也
使孩子在適應行為上依舊有進步的表現:以下分別就三位母親自己面對壓力的看
法和研究者對於母親與周遭環境正負向因素之間作對照:

表 4-12-
12-4 個案的壓力來源與正向因子

直接壓力來源 間接壓力來源 正向因子


小如 婆媳問題 先生長期不在家,家庭 *經濟狀況穩定
母親 婆婆的健康照顧 責任落在母親身上 *越傭處理家務
研究者 生活的瑣事負擔 母親的決策能力
母親處理事情的態度
小祥 來自大家庭的重 *先生不參與孩子的 *小嬸的的協助與分擔
母親 擔,凡是要遵循長 事務和暴躁的情緒 *娘家的陪伴
輩的看法 *自閉症孩子的偏差 *治療師的協助孩子
行為 接受療育的進步
*因療育課程帶來的
經濟負擔
母親嫁入大家庭 來自大家庭中小嬸的支
研究者 中未處理妥當的 持與協助
調適過程

158
表 4-12-4 (續)
小吉 公婆對孩子與母 *先生不參與孩子的 *鄰居親友的正向支持和
母親 親的負面言語與 事務 鼓勵
態度 *經濟壓力 *工作老闆的體諒
*自閉症孩子的偏差 *娘家的陪伴
行為 *母親對教養的堅持態度
*孩子接受療育的進步
母親與公婆、先生 母親願意與人分享事情
研究者 之間的相處模式 ,與吸引人願意協助她
的人格特質

研究者從訪談三位母親的過程中,也試圖從談話內容裡找出三位母親在面對
逆境時共有的優勢能力:
一、接受孩子是自閉症的事實,
接受孩子是自閉症的事實,為孩子找尋療育與資源
為孩子找尋療育與資源
儘管這三位母親在面對孩子是自閉症兒童當下的反應程度不一,但都能以
面對現實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孩子。
小如的母親一聽到醫師的診斷,就馬上閱讀相關的書籍並找尋資源和療育。
小祥母親已在小祥小時候就覺得他怪怪的,認為能夠找出他的病因並做治療才是最有幫
助的。
小吉的母親當下聽到醫生說是自閉症時,內心是無法接受的,但經由旁人的支持與鼓
勵,也讓母親認為「是自己的孩子,要將自己的孩子照顧好」的想法,為此與婆家爭
取療育的機會。

二、面對婆家想法的改變
面對婆家想法的改變
三位母親同樣都身處於三代家庭或大家庭的婆家中,面對的也是來自於婆
家的壓力,儘管三位母親對婆家仍會產生情緒,但他們在面對情緒的部分,
總能找出自己最能接受的想法,去接受與用正面的態度去看待無法改變的情
境,使自己能身任媳婦的角色。
小如的母親對於婆媳問題也感到困擾,但也讓自己換個態度想想「沒有辦法,那就是我
們的責任(身為人家媳婦的責任),要去處理面對」。

159
小祥的母親雖然面對大家庭帶給媳婦的壓力依舊會難過到想哭,但媽媽認為發洩完情緒
就算了,事情總會過去,而且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的。
小吉的母親表示當婆婆在說不好聽、批評的話時也會感到生氣,但她覺得氣壞身體反倒
對自己不好,就盡量不去聽,也就讓自己面對這樣的情境時不會那麼去在意。

三、三位母親面對孩子,
三位母親面對孩子,都能以孩子的發展和對孩子最好的方式來作考量
三位母親面對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時,同樣都面臨來自婆家與先生的不
認同,然而面對孩子的成長與未來,身為母親的她們都盡力為孩子爭取到應有
的療育與課程,期待孩子能夠更好。此外,儘管孩子的行為常常因自閉症特徵
為母親帶來困擾與壓力,但三位母親為著孩子之後的道路,也開始在生活中引
導與教育著孩子,而經濟許可的母親更是為孩子安排課程,讓孩子能在社會的
適應上依舊能表現良好。
小如的母親也為小如安排行為規範的課程,除此也為小如培養她的興趣點和才藝,並
盡力引發她的天份,為小如的未來作準備。
小祥的母親也認為儘管除了語言和職能的課程外,也要安排自費的療育,藉由老師
的引導和教學改善小祥的行為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小祥之後順利進入幼稚園或小
學時與同學相處。
小吉的母親在面對小吉的偏差行為時,總是會給予管教,認為小吉之後在社會上也
不能因為是自閉症的緣故而不懂人與人之間行為的規矩和禮貌,所以帶小吉出去
時,也會時時的叮嚀和提醒小吉。

四、結語
從母親敘述的親職歷程、母親的家庭背景與收入,甚至是孩子的狀況都是
不盡相同,一位母親能在各樣條件不佳的情況下,讓自己保有努力面對的心情
,讓親職壓力維持著在高風險值以下的狀態;一位母親仰賴著自己所學所培養
處理事情的能力,確認方向的為孩子鋪出一條母親規劃的路,過程中不遲疑、
不疑惑,牽著孩子的手往前走去;一位母親在迎接孩子之前就有的調適障礙,
在撫養過程中的跌跌撞撞,儘管已讓母親耗費了許多的精神和體力,讓親職壓

160
力節節上升,但母親的角色依舊讓它擁有著獨特的優勢能力,讓她即使辛苦也
要度過每一天。
儘管三位母親在經濟、教育和所面對環境裡的種種變動與困難不盡相同,
在面對親職壓力的感受度與反應上也隨之不同,但面對孩子的問題、處理方式
的態度與想法,儘管在外的呈現方式因人而異,三位孩子卻也因著母親的特質
和努力,以及週遭環境的支持,在適應行為上有進步的表現,能有這樣的成果
其本質同樣都來自於一個源頭,就是一顆母親愛孩子的心。

1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根據第四章之結果,將在本章進行結果之討論,由於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於探
討自閉症兒童家長在親職歷程中的親職壓力,並包涵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與家
長的身心症狀,以及這三個面向和一般家長之間的差異。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
節為研究結稐;第二節為研究建議,第三節提出研究限制,以下分別陳述之。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根據第四章的結果與討論,本研究做出以下的結論:
表 5-1-1 工具之相關向度達顯著摘要表(
工具之相關向度達顯著摘要表(1)

量表 各項量表達顯著個數(量表總向度)
親職壓力 身心症狀 兒童適應
結 論
項目 (17) (13) 行為(16)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一、 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自閉症兒童
家 家長在親職壓力上的狀態,亦即家長
庭 3 2 0 0 7 15 感到壓力是在於面對自己是否能承
收 擔親職角色與完成親職的能力。
入 二、 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自閉症兒童
適應行為的表現。
教育 一、 家長教育程度的高低會影響自閉症兒
0 2 0 0 0 14
程度 童適應行為的表現。
身心 一、 家長不同的身心症狀會影響其親職壓
症狀 6 5 0 1 力的狀態。
一、 兒童診斷類型的不同會因時間點的
差異而影響家長的親職壓力
診斷 二、 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憂鬱情形比亞斯
5 1 0 1 11 9
類型 柏格症的家長高
三、 診斷類型的不同會影響自閉症兒童
適應行為的表現。

162
表 5-1-1(續)

量表 各項量表達顯著個數(量表總向度)
項目 親職壓力 身心症狀 兒童適應
結 論
(17) (13) 行為(16)
一、 認知能力低的自閉症兒童其家長感
到憂鬱的程度會高於兒童認知能力
認知
1 0 0 1 14 13 高的家長
程度
二、 認知程度的高低會影響自閉症兒童
適應行為的表現。

適應 一、 自閉症兒童不同的適應行為不會影響
2 0
行為 家長的親職壓力

表 5-1-2 工具之相關向度達顯著摘要表(
工具之相關向度達顯著摘要表(2)

各項量表達顯著個數(量表總向度)
量表
親職壓力 身心症狀 兒童適應
項目 結 論
(17) (13) 行為(16)
E1/C 14 0 16 一、 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親職壓力上壓
力高於一般兒童的家長
E2/C 12 0 14 二、 一般兒童的適應行為表現好於自閉
症兒童
一、 自閉症兒童家長在經過半年之後,在
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在適應行
E1/E2 0 0 1
為上均無達到顯著差異

【E1 自閉症兒童家長前組 E2 自閉症兒童家長後組 C 一般兒童家長】

163
故從上述表格來看,本研究的主要結論為:
(一) 自閉症兒童家長本身的家庭收入會影響其親職壓力的狀態,亦即家庭收
入較低,自閉症兒童家長的親職壓力就較大。
(二) 自閉症兒童家長的身心症狀會影響其親職壓力的狀態,亦即家長的身心
症狀較差,其親職壓力則較大。
(三) 自閉症兒童本身的診斷類型會影響家長親職壓力的狀態,並因時間點的
不同,影響程度也會有所差異。
(四) 家長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與自閉症兒童的診斷類型與認知能力,均會
影響兒童適應行為的表現。
(五) 自閉症兒童家長的親職壓力大於一般兒童的家長。
(六) 一般兒童的適應行為表現佳於自閉症兒童。

本研究的次要結論則為:
(一) 自閉症兒童家長的教育程度不會影響其親職壓力的狀態,亦即自閉症兒
童家長的教育程度是高或低,家長依舊會感受到較大的親職壓力。
(二) 自閉症兒童的認知能力不會影響家長親職壓力的狀態,亦即自閉症兒童
的認知是高或低,家長依舊會感受到較大的親職壓力。
(三) 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不會影響對家長親職壓力的狀態,亦即自閉症兒
童的適應行為表現是佳或差,家長依舊會感受到較大的親職壓力。
(四)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和自閉症兒童的診斷類型與認知能
力,均不會影響家長的身心症狀。

本研究從量化的數據已清楚呈現影響親職壓力的因子第一個為家長的家庭收
入,第二個是家長的身心症狀,第三個是兒童的診斷類型,從研究結果也發現自
閉症家長本身在親職壓力、身心症狀與兒童適應行為之間彼此的影響上,惟有身
心症狀與親職壓力的關係較為明顯,但就個案的訪談中仍可追溯三者之間有其個

164
別的影響,並也有環境中交互影響的因素來拉扯家長在親職壓力中壓力提高亦是
減緩的狀態,因此儘管考慮客觀的前提之下,還是需要在個案身上了解家長彼此
之間的個別差異,並仔細了解影響家長在親職壓力狀態上的正負因子,來進一步
的提供適合個案差異的支持與協助。

16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針對本研究的結論顯示,主要影響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狀態的是家長的
家庭收入、身心症狀與兒童的診斷類型,由於孩子的診斷與家庭的收入是研究者
所無法決定的,故針對本研究家長的身心症狀與次要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作為自
閉症兒童家長、實務工作者與相關服務單位,和未來研究的參考:

壹、 對自閉症兒童家長之建議

一、隨時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態
本研究中發現家長的身心症狀是影響其親職壓力的因素之一,並且自閉
症兒童家長的壓力更是會隨著生態環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這包含孩子將要上
小學的問題、未來孩子的安置規劃、先生或本身工作的狀況,以及整個社會大
環境的變遷(如:物價上漲)等等,都會牽動著家長在親職歷程中的親職壓力與
身心狀態,因此建議家長每隔一段時間因自我檢視自己的壓力狀態與身心症
狀,不僅能提醒、審視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又過於忙碌而無好好照顧自己,也能
讓自己面對與了解本身的狀態與能量。
二、給自己休閒的時間與空間
從許多研究中或是個案討論的內容均呈現家長談論的面向多在孩子身
上,家長自己每日的休閒時間幾乎是零,因此,建議家長應保有自己的生活
空間,留些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培養休閒嗜好與找尋生活中的樂趣,如
此才能將自己的身心狀態調整至最佳,充滿能量的照顧孩子。
三、多問多學習,
多問多學習,尋找社會資源
許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時,總難以向別人述說,或是限
於自己的範圍內找尋療育,然而現在有許多的管道和社福機構都有提供相
關的資源與服務,因此鼓勵家長多問多學習,尤其是家庭收入較低的家長應

166
主動善用社會資源與社會網絡,從中獲取社會支持來協助家庭與孩子得到更
好的服務。
四、為自己找出復原因子
家長在面對自閉症兒童本身所產生的親職壓力確實是高於一般的家長
,但從訪談過程中也能發掘不同家長身上所擁有的優勢能力,而能讓個體在
面對許多困境與壓力當中,依然面對每一天不同的生活內容,因此鼓勵家長
每天撥空面對自己、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為自己找出並寫下復原因子,
例如:面對不能改變的情境,自己會如何做出反應,怎樣做會是更好?或是
什麼樣的方式面對婆家的壓力是會讓自己感到最舒服,卻不會傷害他人與自
己等等的問話內容,使家長從中檢視自己的能量與復原力,而家長也可與社
工員共同來為自己發掘屬於自己的潛能和最能讓自己面對阻礙的特質,發展
出自己解決問題的力量。

貳、 對實務工作者與相關單位的建議

在研究中儘管家長家庭收入與身心症狀對親職壓力有其一定的影響力,但就
親職壓力中父母領域的「親職能力」向度來看,卻發現家長依舊在親職能力上顯
示高壓力的狀態,而在家庭收入低與教育程度低的家長身上更是如此,這也表明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自己缺乏實用的兒童發展知識與有限的兒童管理技巧,而
在其他的研究中也陳述自閉兒的母親有相當程度的教養壓力,最主要是源自於不
知如何教育自閉兒,對孩子教養問題的驚慌失措,更令母親感受到親職角色適應
的困擾,針對於此,本研究提供給社會單位的建議有以下點:

一、協助較低收入的家庭獲取應享有的各項權益
本研究結果呈現出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家長親職壓力的變化,因此
,協助收入較低的家長獲取各項療育資源、社會服務、就學或就業等權益,
與其他津貼、補助等等,而提供服務的單位也可針對經濟條件較差的家長訂

167
定彈性的收費標準,依照每個家庭個別差異收取費用,亦對於家長也有另一
層面的正面意義。
二、提供喘息照顧服務與臨托服務
在研究中反映出教育程度高的家長在社會孤立面向的分數比教育程度
低的家長還高,社會孤立在親職量表中顯示家長有了孩子之後,缺少結交與
認識新朋友的機會,也覺得孩子的問題無法向人傾訴和求救等內容,此也顯
示家長因照顧孩子而少有自己的時間與他人相處,此外,對於上述所安排的
課程與工作坊也須讓家長能有時間前來參與,所以為家長提供喘息照顧與臨
托的服務,能讓家長不僅有時間去處理例行或突發的事件,也能讓家長自己
有與親友相聚的時間,甚至可以讓家長無後顧之憂親自參與課程和工作坊,
達到學習與休息的歷程。
三、加強對自閉症兒童家長家長身心健康方面的關注
本研究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儘管在身心症狀多在輕微的程度,但其分數依
舊變動性高,且有身心症狀分數提高的趨勢,所以實務工作者在提供各項社
會福利與教育服務的同時,仍需注意家長身心狀態的變化,透過量表的填寫、
實際的接觸和面談的觀察,協助家長面對與認知身心健康的變化。

參、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取樣方面
針對本研究自閉症兒童家長來源,建議未來的研究可擴大範圍,選定各
縣市幾家醫療機構的自閉症兒童家長作為研究對象,並從中可比較不同城鄉
差異中的家長之親職壓力,始之更能有周延的推論。
二、研究內容方面
從相關研究資料中可得知,國內自閉症相關文獻的研究對象多是選自各

168
地參與自閉症協會的家長,因此也建議未來的研究可針對醫療單位體系參與
研究的自閉症兒童家長,與擁有自閉症協會提供資訊與協助的家長之間,探
討不同群組在親職壓力與親職歷程中是否有相異的狀態與結果,以此能對家
長和專業人員提出不同的見解與想法。
三、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探討自閉症兒童家長親職壓力的因素僅在於家長的家庭收入、教
育程度與孩子的診斷類型與認知程度,然而影響家長的因素仍包含個人的人
格特質、家庭環境、社會資源運用等面向,故未來的研究中也能繼續探討這
方面的議題之外,也可藉由深入的訪談了解各個家庭的不同面貌。

169
第一節 研究限制

壹、研究樣本之限制

因研究人力、時間與能力的限制,僅以台中某醫學中心願意參研究的自閉症
家長為主,故無法完全推論至其他自閉症兒童的父母,僅以此研究作為自閉症兒
童家長在親職壓力上與其影響因子之間的一個窗口,作為後續研究者深入探讨自
閉症兒童家長親職歷程的媒介,此外,在一般兒童家長方面,研究中只採取三家
幼稚園與一家托兒所的幼兒家長,故無法推及於實際一般家長的部份。

貳、研究時間之限制

針對本研究自閉症兒童家長前後測僅有半年的時間,故在親職壓力上呈現較
小的變化,而在家長身心症狀與兒童適應行為則有呈現差異但無顯著,故對於家
長在親職壓力的改變狀態與孩子接受療育後的變化情形,較難有清楚的縱貫歷程
,故建議未來的研究可將前後測的時間加以延長,使研究結果更能突顯其歷程之
意義。

參、研究變項分組的限制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變項分組,是以研究個案本身基本資料的分佈狀況來作
為一個切點的考量,故僅適用於本研究群組的結論。

肆、填答時間耗時之限制
關於本研究所使用的三項量表內容,由於內容包含三大面向,故家長在填寫
量表中花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因而產生第二次施測的過程遭到少數家長的回絕,
以致無法形成每位家長都有前後測量表內容上的比較,實為本研究較遺憾之處,
建議未來的研究能以此限制作為考量,事先多與家長溝通和討論,讓家長了解量
表所賦予的意義,與提供給家長對孩子多面向的思考。

17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慧儀、鐘育志(2004)。腦性麻痺兒童家長親職壓力與相關因素的探討。高雄

醫學科學雜誌,20(7),334-340。

王建智(2004)。臺北市國小自閉症兒童家長社會支持、壓力知覺與運動休閒阻

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

訊網,093TMTC0567008。

王晨曄(2006)。國小智能障礙兒童適應行為與父母調適歷程關係之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2006)。自閉症之成因。2006 年 7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autism.org.tw/autism02.html

孔繁鐘、孔繁錦譯(1997)。DSM-IV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台北市:合記圖

書出版社。

白瑞生、黃愛娟(1991)
。慢性疾病兒童對家庭的影響。榮總護理,8(1)
,271-276。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國

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83NTNU0261009。

宋維村(1993)。幼兒自閉症的行為與教育矯治。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

閉症基金會。

宋維村(2000)。幼兒自閉症的行為與教育矯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

會編印。家長資源手冊:學齡前兒童教養專輯(增修版)。台北市:財團法

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171
利慶松(1991)自閉症患者母親之身心壓力、生活適應與服務需求。全國博碩士

論文資訊,080THU02201014。

李美銀(2003)。妥瑞症患童父母親職壓力、因應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

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1NTU01563016。

李欣靜、郭煌宗、蔡明瑀、陳瑞柏(2004)。發展遲緩兒父母對發展預後之看法

與親職壓力關係初探。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舉辦

之「第五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139-143,台

南市。

李穎慧(2006)。身心障礙學童父母親親職壓力、休閒效益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4NCYU5658008。

李明濱(1997)。醫學的人性面:情緒與疾病。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吳佳賢(2002)。學前自閉症兒童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

相關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

文資訊網,090NCNU0210013。

吳欣蕙(2004)。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自閉症兒童母親的賦能效果。暨南國際大

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NU0464012。

吳武典、張正芬、盧台華、邱紹春編譯(2004)。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中文版。台

北市:心理。

汪俐君(2003)。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

士論文資訊網,092NTNU1284002。

172
汪麗真(1994)。自閉症兒童母親教養壓力、親職角色適應與教養服務需求之研

究。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2PCCU0164009。

林姿伶(2002)。自閉症幼兒非語言溝通能力之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CYCU5071002。

林蘭茵(譯)(2005)。Stengel-Rutknowski&Lore Anderlik 著。有遺傳症候

群兒童之能力與需求。論文發表於微龍教育基金會舉辦之「第一屆國際親子

論壇系列活動」,17-26,宜蘭市。

林蘭茵(譯)(2005)。Stengel-Rutknowski 著。從缺陷到多樣性。論文發表於

微龍教育基金會舉辦之「第一屆國際親子論壇系列活動」,34-40,宜蘭市。

林琦華(2004)。腦性麻痹患孩父母親壓力與因應方式之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寶玉(2003)。先天性心臟病及健康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比較研

究。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1NTU01563017。

林榆婷(2006)。聽覺障礙兒童父母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全國博碩

士論文資訊網,095CYUT5709014。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林媼彩(1994)。 臺北市智障青少年母親壓力、身心症狀與資源之探討。國立

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服務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毓玲(2001)。自閉症者父母照顧需求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

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THU00201012。

173
邱華慧、郭玲吟(2006)。特殊兒童家長親職壓力之探討。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舉辦之「第七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

暨國際研討會」,102-104,台北縣。

姜忠信、宋維村(2005)。自閉症嬰幼兒的早期診斷:文獻回顧。臨床心理學刊,

2(1),1-10。

施怡廷(1998)。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對兒童照顧需求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

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THU00201006。

洪榮正(2004)。職業婦女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YU0658013。

倪志琳(1995)。自閉症兒童與其家庭。特殊教育季刊,56,16-22。

倪志琳(1999)。結構教學法對學齡前自閉症兒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87NTNU0284001。

徐美蓮(2003)。永不停止的拔河~一個自閉兒母親形塑生命調適歷程之故事敘

說。屏東教育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2NPTT1328001。

徐綺穗(1998)
。親職壓力之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1,179-198。

徐畢卿(2002)。智能障礙兒的婦女家庭照顧者--以自閉兒母親為例。護理雜

誌,49(2),22-28。

徐畢卿、龍佛衛、張永源(2000)。自閉兒母親的心理健康-疾病與對照組的研

究。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16(6),308-314。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2006)。認識自閉症。2006 年 7 月 26 日,取

自http://www.fact.org.tw/Page_Show.asp?Page_ID=188

174
孫佩雯(2005)。學齡前自閉症患童主要照顧者人格堅毅、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

之關係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4CGU00563027。

翁毓秀(2003)。親職壓力量表。台北市:心理。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暨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基準。臺北:教育部。

常善媚(2003)。自閉症青少年母親的枷鎖。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碩博士班碩

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KU5563006。

許素彬(1997)。自閉症的困擾行為與其溝通能力缺陷。特殊教育季刊,65,8-12。

許學政(2005)。雙親家庭母親之親職壓力及其與共親職、人格特質之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3NCYU0658051。

曹純瓊(1995)。自閉症兒童語言發展與溝通能力特徵。研習資訊,12(6),52-56。

張正芬(1996)。自閉症診斷標準的演變。特殊教育季刊,59,1-9。

張正芬(1999)。自閉症兒童問題行為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256-273。

張正芬、王華沛(2005)。「自閉症兒童行為檢核表」之編製及相關研究。特殊

教育研究學刊,28,145-165。

張正芬、吳佑佑(2006)。亞斯柏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早期發展與目前症狀之初

探。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139-164。

張淑芳(2000)。自閉症兒童家庭的壓力。台東特教簡訊,11,57-63。
張英熙(2002)。特殊兒童家長的失落經驗。特殊教育季刊,82,16-22。
張秀玉(2005)。聽覺障礙者家長超越逆境之生命調適歷程研究-社會工作優勢
觀點。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
文資訊網,093THU00201017。
張秀媛(2005)。屏東縣在家教育學童家長親職壓力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
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175
093NPTT1576046。

黃淑賢(2003),復原力對自閉症兒童家長心理調適影響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NU0464005。

黃珊峨(2006)。身心障礙兒童家庭母親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之

相關研究。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黃裕惠、余曉珍譯(2001)。Anastasiow,K.G.著。特殊教育概論。台北市:雙

葉書廊。

曾燕玲(1992)。自閉症的行為特徵與教學。社教資料雜誌,162,19-26。
楊蕢芬(2005)。自閉症學生之教育。台北市:心理。
楊聰財、蕭淑貞、卓貴美、黃偉俐(2005)醫學院與不同學院學生壓力感受程度、
因應模式、與身心症狀關係的探討。輔仁醫學期刊,3(2),91-101。

臧汝芬(2006)。有無共病現象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父母親因素探討。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5NTNU5284001。

郭屏萍(2003)。自閉症兒童家長經驗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

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CCU00142043。

郭煌宗(1998)。麻煩小天使—發展遲緩兒童與早期療育治療。台北市:遠流。

郭孟瑜(2006)。發展遲緩幼兒母親的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之研究。義守大學人

文與教育學報,1(8),317-352。

葉明莉(1994)。學齡前自閉兒母親之壓力感受與因應策略。高雄醫學院護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毓芬(2004)。破繭而出的意義--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之心理歷程。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

訊網,092NTNU1284006。

176
劉炳輝(2005)。國小原住民學童適應行為、文化認同、自我調整學習與其學業

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

論文資訊網,094NPTTC576007。

陳一蓉(1992)。自閉症兒童的母親的壓力知覺、社會支持與其適應關係的探討。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1CCU00071010。

陳乃銓(2006)。尋找生命的出口:星星兒童家庭的生命故事敘說。國立臺灣體

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4NTCP5571010。

陳佩妏(2002)。「自閉症兒童之手足」手足關係之探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0NTPTC328001。

賴奕志(1998)。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家庭福利需求滿意度、社會支持與親職

壓力之相關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

文資訊網,087PCCU0164005。

羅國英(2000)。母親教養期望與親職壓力及青少年親子關係知覺的關聯—兼談

學業成就於其中的角色。東吳社會工作學報,6,35-72。

羅湘敏(2000)。亞斯伯格症。屏東師院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論文集,2,

105-136。

龔萬菁、陳質采、黃嘉慈(2004)。發展遲緩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初探。論文發

表於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舉辦之「第五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

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59-66。

177
英文部分
Abidin,R.R.(1990).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The stresses of
parenting.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19(4), 298-301.

Adrien,J.L.,Lenoir,P.,Martineau,J.,Perrot,A.,Hameeury,L.,Larmande,C.,

& Sauvage,D.(1993).Blind ratings of early symptoms of autism based

upon family home movi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32,617-626.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ed) .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2002).Mental retardation: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 system of supports (10th ed.).
Washington,Dc: The Author.
Baranek,G.(1999).Autism during infancy: A retrospective video analysis
of sensory-motor and social behaviors at 9-12 month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9,213-224.


Batshaw,M.L.(1991).Your child has a disability.Canada: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oyd.B.A.(2002).Examing the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17(4),209-215.


Brown,W.(1995).The early years.Kathryn.Autism:Proessional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 (p25-49)(3nds).Chapman & Hall:The National Autional


Society.

178
Constantino,E.E.& Stone,W.L.(2004).Early concerns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tic and nonautistic disorders.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17(3),258-268.
De Giacomo,A.& Fombonne,E. (1998).Parental recognition of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in autism.Europe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7,131-136.
Ethly,S.W.,Conoley,J.C.,& Rosenthal,D.(1985).Working with parents of

exceptional children.St.Louis:Times Mirror/Mosby College

Publishing.

Folstein,S.E.(1999).Autism.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11(4),

269-277.

Gallagher, P. A., & Powell, T. H.(1989). Brothers and sisters: meeting

special needs.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8(4),

24-37.

Hastings,R.P.,Kovshoff,H.,Ward,N.J.,Espinosa,T.B.,& Remington,B.(2005)

.Systems Analysis of Stress and Positive Perceptions in Mothers and

Fathers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35,635-643.
Hastings,R.P.(2003).Child Behaviour Problems and Partner Mental Health

as Correlates of Stress in Mothers and Fa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47,231-237.

Hastings,R.P.& Brown,T.(2002).Behavior Problems of Autistic Childen

,Parental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107,222-232.

179
Hastings,R.P.& Johnos,E.(2001).Stress in UK Families Conducting

Intensive Home-Bas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Their Young Child

with Autism,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1,327-336.
Higgins,D.J.,Bailey,S.R.& Pearce,J.C.(2005).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ing style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families with a child with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utism,9(2),125-137.

Hobbs,N.& Blalock,A.(1995).The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burdens

associayed with Lovaas treatment for children Autis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81 975.

Horowitz,J.A.(1993).A conceptualization of Parenting:Examining the

Single Parenting Family.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20(1/2),43-70.

Howlin,P.,Rutter,M.,Berger,M.,Hemsley,R.,Hersov,L. & Yule,W.(1989).

Treat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Chichester:John Wiley & Sons.


Humphries,J.(2000).Autism: Recognising the signs in young children.

Professional Care of Mother and Child.


Huffman,G.B.(2001).Autism: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s.

American Family Phyian,64,1629-1631.


Kanner,L.(1943).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Nervous

Child,2 (3),217-250.
Leland,H.(1978).Theatrical considerations of adaptive behavior.In

W.A.Coultwe & H.W.Morrow(Eds.),Adaptive behavior:Concept &


Measurements,21-24.N.Y.:Gruner & Suraton.

180
Norton,P. & Drew,C.(1994) Autism and potential family stress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2(1),67-76.


Osterling,J.& Dawson,G.(1994).Early recogni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A study of first birthday home videotapes.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4,247-257.


Osterling,J.A., Dawson,G.,& Munson,J. A.(2002).Early recognition of

1-year-old infa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versus mental

retardation.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4,239-251.

Pandall,p.& Parker,J.(1999).Supporting the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England:John Wiley & Sons.


Paul,R.,Miles,S.,Cicchetti,D.& Sparrow,S.(2004).Adaptive Behavior in

Autism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Microanalysis of Scores on the Vin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34, 223-228.

Shirley,L.P.(2002).Work choices of mothers in families with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64,4.


Shu,B.C.,Lung,F.W.& Chang,Y.Y.(2000).The mental health in mothers with
autistic children: A case-control study in southem Taiwan.
Kaohsiung J.Med Sci.16,308-314.

Siegel,B.(1996).The world of the autistic child: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parrow,S.S.,Balla,D.A.,& Cicchett,D.V.(1984).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Circle Pines,MN: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181
Trigonaki.N.(2002).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he Five Basic
Nee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21(2),13-14.

Ulrich,M.E.,& Bauer,A.M.(2003).Levels of awareness: A closer look at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35(6),20-24.
Valdez,M.F.(1995).Families in transition: A counseling model for

professionals providing service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 and


their familie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George Washington.

Volkmar,F.R.,Sparrow,S.S.,Goudreau,D.,Cicchtti,D.V.,Paul,R.,&

Cohen,D.J.(1987).Social deficits in autism: An operational approach

using the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6,156-161.


Weiss,S.J.(1991).Stressor experienced by family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t,21(3),203-216.
Weiss,M.J.(2002).Hard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as Predictors of Stress in

Mothers of Typical Children,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Autism.6(1),115-130.

Weinberg,S.L.,& Richardson,M.S.(1981).Dimensions of stress in early

parenting.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9, 686-693.


Werner,E.,Dawson,G.,Osterling,J.,& Dinno,N.(2000).Recognition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before one year of age:A ret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home vediotapes.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30,157-162.

182
附錄一 自閉症兒童家長參與研究說明書

親愛的自閉兒家長您好:
每一位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心肝寶貝,當您的孩子因自閉症本身的症狀需要
接受各方面的療育時,想必對您一定帶來某些衝擊與影響。而當您在照顧孩子的
過程中,背後的辛酸、努力、壓力或是有些的期盼是我們所不能真正進入您心中
而體會的,所以我們想藉此機會,瞭解您在養育與照顧孩子的親職歷程中,所經
驗到的壓力感受,而在面臨這些壓力時,您是否也因身心症狀的影響或是兒童適
應行為的改變,而使得親職壓力有所減輕或加重。我們非常需要您提供這方面的
寶貴意見,讓我們更瞭解您的問題,以便日後許多相關單位,能提供自閉兒家長
更完整的照顧與協助。
本問卷不具名,對您所填寫的問卷絕對保密,您可以放心回答,如有任何問
題也歡迎提出討論,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您有權力拒絕回答不想回答的問題,
感謝您提撥寶貴的時間提供研究者珍貴的意見。
敬祝您
平安快樂

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郭煌宗
研究生:鍾璧卉
敬上

183
附錄二 自閉症兒童與家長基本資料表

以下的問題,主要是想瞭解您與孩子及家庭的一些基本資料,以作為統計時
的參考。請您依目前的情形回答下列問題。回答方式是在您覺得最合適的選項空
格內打勾(3)或在橫線上( )填入資料加以說明,謝謝您的合作。同時您不
用擔心,問卷皆不具名,您所填的資料,除了研究者與指導教授外,他人均不得
翻閱,研究資料僅供學術參考之用。祝您填答愉快!

◎ 填答說明
一、本問卷包含四大部分
(一)基本資料調查表 (二)親職壓力量表
(三)簡氏症狀量表 (四)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二、請您仔細閱讀量表上每一部份的敘述後再回答。
三、請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同一題上,以您第一個感覺來回答。
四、敬請每一題皆回答,不要遺漏任何題目,非常謝謝您的合作。

一、家長基本屬性資料
(一)照顧者:1.□ 父親 2.□母親 3.□ 其他照顧者
(二)年齡: 歲(足歲)(出生於 年 月)
(三)教育程度:1.□不識字(未就學) 2.□識字(未就學) 3.□小學
4.□國中 5.□高中(職) 6.□專科
7.□ 大學 8.□研究所以上
(四)工作狀況:1.□無 2.□有,職稱
(□全職 或 □兼職 )
(五)婚姻狀況:1.□未婚同居 2.□已婚 3.□已婚分居

184
4.□離婚 5.□喪偶

(六)家庭型態:1.□夫妻和小孩同住 (小家庭)
2.□夫妻、小孩和祖父母同住(三代家庭)
3.□夫妻、小孩、祖父母與其他親戚同住(大家庭)
4.□自己和小孩同住(單親家庭)
5.□其他
(七)家庭收入:1.□每月 2 萬元以下 2.□每月 2 萬~4 萬元
3.□每月 4 萬~6 萬元 4.□每月 6 萬~10 萬元
5.□每月 10 萬~15 萬元 6.□每月 15 萬元以上
(八)宗教信仰:1.□沒有 2.□佛教 3.□道教 4.□基督教 5.□天主教
6.□回教 7.□一貫道 8.□民間信仰 9.□其他
(九)子女數(包含自閉症兒童):
1.□1 人 2.□2 人 3.□3 人 4.□4 人以上

二、兒童基本資料
(一)年齡:1.□出生~未滿 1 歲 2.□1 歲~未滿 2 歲 3.□2 歲~未滿 3 歲
4.□3 歲~未滿 4 歲 5.□4 歲~未滿 5 歲 6.□5 歲~未滿 6 歲
7.□6 歲~未滿 7 歲
(二)性別:1.□男 2.□女
(三)排行:1.□老大 2.□老二 3.□老三 4.□老四 5.□獨生子女
(四)療育項目:1.□無 2.□語言治療 3.□職能治療 4.□物理治療
5.□音樂治療 6.□認知課程 7.□ABA 課程 8. □其他
(五)就學單位:1.□在家中 2.□幼稚園 3.□托兒所 4.□小學普通班
5.□小學資源班 6.□特殊班 7.□機構日托班
8.□其他

185
附錄三 一般家長與兒童基本資料表

以下的問題,主要是想瞭解您與孩子及家庭的一些基本資料,以作為統計時
的參考。請您依目前的情形回答下列問題。回答方式是在您覺得最合適的選項空
格內打勾(3)或在橫線上( )填入資料加以說明,謝謝您的合作。同時您不
用擔心,問卷皆不具名,您所填的資料,除了研究者與指導教授外,他人均不得
翻閱,研究資料僅供學術參考之用。祝您填答愉快!

◎ 填答說明
一、本問卷包含五大部分
(一)基本資料調查表 (二)親職壓力量表
(三)簡氏症狀量表 (四)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二、請您仔細閱讀量表上每一部份的敘述後再回答。
三、請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同一題上,以您第一個感覺來回答。
四、敬請每一題皆回答,不要遺漏任何題目,非常謝謝您的合作。

一、家長基本屬性資料
(一)照顧者:1.□ 父親 2.□母親 3.□ 其他照顧者
(二)年齡: 歲(足歲)(出生於 年 月)
(三)教育程度:1.□不識字(未就學) 2.□識字(未就學) 3.□小學
4.□國中 5.□高中(職) 6.□專科
7.□ 大學 8.□研究所以上
(四)工作狀況:1.□無 2.□有,職稱
(□全職 或 □兼職 )

(五)婚姻狀況:1.□未婚 2.□未婚同居 3.□已婚 4□已婚分居


6.□離婚 7.喪偶

186
(六)家庭型態:1.□夫妻和小孩同住 (小家庭)
2.□夫妻、小孩和祖父母同住(三代家庭)
3.□夫妻、小孩、祖父母與其他親戚同住(大家庭)
4.□自己和小孩同住(單親家庭)
5.□其他
(七)家庭收入:1.□每月 2 萬元以下 2.□每月 2 萬~4 萬元
3.□每月 4 萬~6 萬元 4.□每月 6 萬~10 萬元
5.□每月 10 萬~15 萬元 6.□每月 15 萬元以上
(八)宗教信仰:1.□沒有 2.□佛教 3.□道教 4.□基督教 5.□天主教
6.□回教 7.□一貫道 8.□民間信仰 9.□其他
(九)子女數:
1.□1 人 2.□2 人 3.□3 人 4.□4 人以上

二、學齡前兒童基本資料
(一)年齡:1.□出生~未滿 1 歲 2.□1 歲~未滿 2 歲 3.□2 歲~未滿 3 歲
4.□3 歲~未滿 4 歲 5.□4 歲~未滿 5 歲 6.□5 歲~未滿 6 歲
7.□6 歲~未滿 7 歲
(二)性別:1.□男 2.□女
(三)排行:1.□老大 2.□老二 3.□老三 4.□老四 5.□獨生子女
(四)就學單位:1.□幼稚園 2.□托兒所

187
附錄四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領域適應水準對照表

引自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p.35

適應水準 標準差 標準分數 百分等級


高 +2 以上 131 以上 98 以上
中高 +1~+2 116 ~130 85~97
適中 -1~+1 85~115 16~84
中等 -2~-1 70 ~ 84 3~15
低 -2 以下 69 以下 2 以下

188

You might also like